CN116324541A -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24541A CN116324541A CN202180068458.9A CN202180068458A CN116324541A CN 116324541 A CN116324541 A CN 116324541A CN 202180068458 A CN202180068458 A CN 202180068458A CN 116324541 A CN116324541 A CN 116324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olarizing plate
- laminate
- retardation layer
-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4—Cutting, tearing or severing, e.g. bursting; Cutter det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成品率良好地提供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依次具有第一保护膜、包含起偏器和配置于所述起偏器的至少一侧上的保护层的偏振片、相位差层、及第二保护膜,所述偏振片的厚度与所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和为50μm以下,所述偏振片的厚度与所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比为5以上;以及在将所述层叠体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层叠体放置在水蒸气量为10.5g/m3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加湿处理;其中,在所述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所述载置面具有角度的状态下进行载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所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迅速普及。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使用偏振片及相位差板。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将偏振片与相位差板一体化而成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例如专利文献1)。近年,使用柔性基板(例如树脂基板)探讨图像显示装置的弯曲、弯折、折叠、卷绕的可能性。作为这种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要求薄型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但是,薄型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具有容易发生翘曲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25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成品率良好地提供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含:
准备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依次具有第一保护膜、包含起偏器和配置于所述起偏器的至少一侧上的保护层的偏振片、相位差层、及第二保护膜,上述偏振片的厚度与上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和为50μm以下,上述偏振片的厚度与上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比为5以上;以及
在将上述层叠体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将上述层叠体放置在水蒸气量为10.5g/m3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加湿处理,
其中,在上述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上述载置面具有角度的状态下进行载置。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包含将上述偏振片与上述相位差层层叠而获得层叠体前体。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包含将上述层叠体前体剪切而制成单片状。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将多个上述层叠体排列的状态下进行上述加湿处理。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保护膜的40℃和92%RH下的透湿度为30g/m2·24h以下。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保护膜的40℃和92%RH下的透湿度为30g/m2·24h以下。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包含一边对上述偏振片和上述相位差层进行辊输送一边进行层叠。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包含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将上述偏振片与上述相位差层层叠。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后的厚度为0.4μm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层叠体具有配置于上述相位差层的未配置上述偏振片的那侧上的粘合剂层,由上述加湿处理产生的上述偏振片、上述相位差层及上述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加为0.1%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加湿处理的时间为6小时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为10.5g/m3~30g/m3。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造方法包含在水蒸气量为10.2g/m3以下的环境下将上述偏振片与上述相位差层层叠。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比上述偏振片与上述相位差层的层叠时的水蒸气量多0.5g/m3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层或所述保护层的40℃和92%RH下的透湿度为300g/m2·24h以上。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偏振片中,仅在上述起偏器的未配置上述相位差层的那侧上配置有保护层。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起偏器的厚度方向的重心比上述偏振片与上述相位差层的层叠部分的厚度方向的重心更靠近上述相位差层侧。
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层为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化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在规定条件下对依次具有第一保护膜、偏振片、相位差层、及第二保护膜的层叠体实施加湿处理,即便偏振片及相位差层具有规定的厚度,也可成品率良好地制造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大致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大致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3为表示层叠体前体的翘曲状态之一例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从偏振片至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之一例的截面图。
图5为表示将层叠体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之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用语及符号的定义)
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及符号的定义如下。
(1)折射率(nx、ny、nz)
“nx”为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2)面内相位差(Re)
“Re(λ)”为23℃下的利用波长λnm的光测定的面内相位差。例如,“Re(550)”为23℃下的利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面内相位差。Re(λ)是在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利用式:Re(λ)=(nx-ny)×d求得的。
(3)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
“Rth(λ)”为23℃下的利用波长λnm的光测定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例如,“Rth(50)”为23℃下的利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λ)是在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利用式:Rth(λ)=(nx-nz)×d求得的。
(4)Nz系数
Nz系数是利用Nz=Rth/Re求得的。
(5)角度
本说明书中提及角度时,该角度包含相对于基准方向顺时针的角度及逆时针的角度这两者。因此,例如“45°”是指±45°。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具有包含起偏器的偏振片和相位差层的层叠体;以及将层叠体在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放置于规定的环境下。
A.层叠体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大致构成的示意截面图。层叠体100从可视侧开始依次具有第一保护膜31、偏振片10、相位差层20及第二保护膜32。图示例中,偏振片10包含起偏器11和配置于起偏器11的可视侧(未配置相位差层20的那侧)的保护层12,在起偏器11与相位差层20之间未配置有保护层。根据这种方式,可以良好地实现例如后述的偏振片的厚度、总厚度、厚度比。代表性地,上述起偏器的厚度方向的重心比偏振片与相位差层的层叠部分的厚度方向的重心更靠近相位差层侧。
虽未图示,但在起偏器11的另一侧(起偏器11与相位差层20之间)也可以进一步包含保护层。
图2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大致构成的示意截面图。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20为单一层,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20具有包含第一相位差层21及第二相位差层22的层叠结构。也可以与图示例不同,相位差层20具有三层以上的层叠结构。
虽未图示,但层叠体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其它的功能层。层叠体可以具有的功能层的种类、特性、数量、组合、配置等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设定。例如,层叠体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代表性地配置在相位差层20与第二保护膜32之间。此外,具有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的层叠体(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例如可应用于在图像显示面板内部组装有触控传感器的所谓内触控面板输入显示装置中。作为其它的例子,层叠体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其它的相位差层。其它相位差层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内相位差、Nz系数、光弹性系数)、厚度、配置等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设定。作为具体例子,还可以在起偏器11的可视侧设置改善介由偏振光太阳镜进行观察时的可视性的其它相位差层(代表性地,赋予(椭)圆偏振光功能的层、赋予超高相位差的层)。通过具有这种层,即便是介由偏振光太阳镜等偏光透镜观察显示画面时,也可实现优异的可视性。因此,所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也可优选地应用于可在室外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
构成层叠体的各构件可以介由任意适当的粘接层(未图示)进行层叠。作为粘接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粘接剂层、粘合剂层。例如,第一保护膜31介由粘合剂层粘贴在偏振片10上。第一保护膜31可以在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获得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供至使用之前(直至层叠于图像显示面板之前)或者在最终产品(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被剥离,也可以直接搭载于最终产品中。
例如,第二保护膜32介由粘合剂层粘贴在相位差层20上。实际应用中,第二保护膜32可作为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获得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供至使用之前临时粘贴的剥离膜(隔膜)发挥功能。通过临时粘贴剥离膜,例如可以在保护粘合剂层的同时进行层叠体的卷形成。
例如,相位差层20介由粘接剂层(优选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粘贴在偏振片10上。当相位差层20具有两层以上的层叠结构时,各个相位差层介由粘接剂层(优选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粘贴。
A-1.偏振片
上述偏振片包含起偏器和保护层。偏振片的厚度虽然也依赖于所含保护层的数量,但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另一方面,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6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3μm以下。此外,偏振片的厚度在层叠起偏器与保护层时使用粘接层时,不包括该粘接层的厚度。
上述起偏器代表性地是包含二色性物质(例如碘)的树脂膜。作为树脂膜,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
起偏器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另一方面,起偏器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
起偏器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的任一个波长下显示吸收二色性。起偏器的单体透过率例如为41.5%~46.0%,优选为42.0%~46.0%,更优选为44.5%~46.0%。起偏器的偏振度优选为97.0%以上,更优选为9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以上。
上述保护层可以由能够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使用的任意适当的膜形成。作为成为所述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冰片烯系等环烯烃系、聚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树脂。
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获得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代表性地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侧,保护层12配置于可视侧。因此,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保护层12实施硬涂(HC)处理、防反射处理、防粘连处理、防眩处理等表面处理。
保护层12的厚度优选为5μm~80μm、更优选为10μm~4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30μm。此外,实施有上述表面处理时,保护层12的厚度是包括表面处理层厚度的厚度。
配置于起偏器11与相位差层20之间的保护层(未图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是光学上各向同性的。本说明书中“光学上各向同性”是指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10nm~+10nm。配置于起偏器11与相位差层20之间的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80μm,更优选为10μm~4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30μm。
偏振片可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制作。具体地说,偏振片可以包含由单层的树脂膜制作的起偏器,还可以包含使用两层以上的层叠体获得的起偏器。
由上述单层的树脂膜制造起偏器的方法代表性地包含对树脂膜实施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进行的染色处理和拉伸处理。作为树脂膜,例如使用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所述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不溶化处理、溶胀处理、交联处理等。通过在所得起偏器的至少一侧上层叠保护层,可获得偏振片。这种制造方法由于是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惯用的,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作为使用上述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的具体例子,可举出使用树脂基材与层叠在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PVA系树脂膜)的层叠体或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在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制作:将PVA系树脂溶液涂布在树脂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树脂层,从而获得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及对上述层叠体进行拉伸及染色而将PVA系树脂层制成为起偏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树脂基材的单侧形成包含卤化物和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拉伸代表性地包含使层叠体浸渍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进而,拉伸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在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前在高温(例如95℃以上)下对层叠体进行空中拉伸。进而,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层叠体供至一边在长度方向上输送、一边进行加热而使其在宽度方向上收缩2%以上的干燥收缩处理。代表性地,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依次对层叠体实施空中辅助拉伸处理、染色处理、水中拉伸处理及干燥收缩处理。通过导入辅助拉伸,即便是在热塑性树脂上涂布PVA时,也可提高PVA的结晶性,可以实现高的光学特性。另外,通过事先同时提高PVA的取向性,可以防止在之后的染色工序或拉伸工序中浸渍于水中时PVA的取向性下降或溶解等问题,可以实现高的光学特性。进而,在将PVA系树脂层浸渍于液体中时,与PVA系树脂层不含卤化物时相比,可以抑制聚乙烯醇分子的取向混乱及取向性的下降。由此,可以提高经过染色处理及水中拉伸处理等将层叠体浸渍于液体进行的处理工序获得的起偏器的光学特性。进而,通过利用干燥收缩处理使层叠体在宽度方向上收缩,可以提高光学特性。所得的树脂基材/起偏器的层叠体可直接使用(即,可将树脂基材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也可从树脂基材/起偏器的层叠体上剥离树脂基材,在所得的剥离面上或者与所得剥离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层叠对应于目的的任意适当的保护层后进行使用。这种起偏器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6470455号中。这些公报作为参考将其整体记载引用在本说明书中。
A-2.相位差层
上述相位差层的厚度虽然也依赖于其构成(为单一层或者具有层叠结构),但优选为8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另一方面,相位差层的厚度例如为1μm以上。此外,相位差层为层叠结构时,“相位差层的厚度”是指各相位差层的厚度之和。具体地说,“相位差层的厚度”中不包括粘接层的厚度。
作为上述相位差层,优选使用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化层(液晶取向固化层)。通过使用液晶化合物,由于与非液晶材料相比可以格外地增大所得相位差层的nx与ny之差,因此可以格外地减小用于获得所希望的面内相位差的相位差层的厚度。因此,可以实现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显著薄型化。本说明书中,“取向固化层”是指液晶化合物在层内在规定方向上进行取向、且其取向状态被固定的层。此外,“取向固化层”是包含如后所述使液晶单体固化而获得的取向固化层的概念。相位差层中,代表性地,棒状液晶化合物以在相位差层的慢轴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进行取向(同质取向)。
上述液晶取向固化层通过对规定基材的表面实施取向处理,在所述表面上涂饰包含液晶化合物的涂饰液,使所述液晶化合物在对应于上述取向处理的方向上取向,将所述取向状态固定,从而获得。作为取向处理,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取向处理。具体地说,可举出机械取向处理、物理取向处理、化学取向处理。作为机械取向处理的具体例子,可举出摩擦处理、拉伸处理。作为物理取向处理的具体例子,可举出磁场取向处理、电场取向处理。作为化学取向处理的具体例子,可举出斜方蒸镀法、光取向处理。各种取向处理的处理条件可以根据目的采用任意适当的条件。
液晶化合物的取向通过根据液晶化合物的种类、在显示液晶相的温度下进行处理来实施。通过进行这种温度处理,液晶化合物成为液晶状态,根据基材表面的取向处理方向,所述液晶化合物进行取向。
取向状态的固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如上取向的液晶化合物进行冷却来实施。当液晶化合物为聚合性单体或交联性单体时,取向状态的固定通过对如上取向的液晶化合物实施聚合处理或交联处理来进行。
液晶化合物的具体例及取向固化层的形成方法的详细情况记载于日本特开2006-163343号公报中。所述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引用在说明书中。
相位差层20如上所述可以是单一层,还可以具有两层以上的层叠结构。
如图1所示,在相位差层20为单一层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20可作为λ/4板发挥功能。具体地说,相位差层的Re(550)优选为100nm~180nm,更优选为110nm~170nm,进一步优选为110nm~160nm。相位差层的厚度可按照获得λ/4板的所希望的面内相位差的方式进行调整。相位差层为上述液晶取向固化层时,其厚度例如为1.0μm~2.5μm。本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40°~50°,更优选为42°~48°,进一步优选为44°~46°。本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优选显示相位差值对应于测定光的波长而增大的逆分散波长特性。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层叠体可以进一步具有配置在相位差层20与第二保护膜32之间的显示nz>nx=ny的折射率特性的层(其它相位差层、未图示)。
在相位差层20为单一层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20可作为λ/2板发挥功能。具体地说,相位差层的Re(550)优选为200nm~300nm,更优选为230nm~290n,进一步优选为230nm~280nm。相位差层的厚度可按照获得λ/2板的所希望的面内相位差的方式进行调整。相位差层为上述液晶取向固化层时,其厚度例如为2.0μm~4.0μm。本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2°~18°,进一步优选为12°~16°。
如图2所示,当相位差层20具有层叠结构时,相位差层20具有例如从偏振片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第一相位差层(H层)21和第二相位差层(Q层)22而成的两层的层叠结构。H层可代表性地作为λ/2板发挥功能,Q层可代表性地作为λ/4板发挥功能。具体地说,H层的Re(550)优选为200nm~300nm,更优选为220nm~290nm,进一步优选为230nm~280nm;Q层的Re(550)优选为100nm~180nm,更优选为110nm~170nm,进一步优选为110nm~150nm。H层的厚度可按照获得λ/2板的所希望的面内相位差的方式进行调整。H层为上述液晶取向固化层时,其厚度例如为2.0μm~4.0μm。Q层的厚度可按照获得λ/4板的所希望的面内相位差的方式进行调整。Q层为上述液晶取向固化层时,其厚度例如为1.0μm~2.5μm。本实施方式中,H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2°~18°,进一步优选为12°~16°;Q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70°~80°,更优选为72°~78°,进一步优选为72°~76°。相位差层20具有层叠结构时,各个层(例如H层及Q层)可以显示相位差值对应于测定光的波长而增大的逆分散波长特性,还可以显示相位差值对应于测定光的波长而减小的正波长分散特性,还可以显示相位差值基本不会因测定光的波长而变化的平坦的波长分散特性。
相位差层20(具有层叠结构时是各个层)代表性地折射率特性显示nx>ny=nz的关系。此外,这里“ny=nz”不仅是ny与nz完全相等的情况,还包含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因此,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还有ny>nz或ny<nz的情况。相位差层的Nz系数优选为0.9~1.5,更优选为0.9~1.3。
如上所述,相位差层优选为液晶取向固化层。作为上述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液晶相为向列相的液晶化合物(向列型液晶)。作为这种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液晶聚合物或液晶单体。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的显现机制可以是溶致性和热致性中的任一种。液晶聚合物及液晶单体可以分别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
液晶化合物为液晶单体时,所述液晶单体优选是聚合性单体及交联性单体。其原因在于,通过使液晶单体聚合或交联(即固化),可以将液晶单体的取向状态固定。使液晶单体取向之后,例如若使液晶单体彼此聚合或交联,则由此可以将上述取向状态固定。这里,通过聚合来形成聚合物,通过交联来形成三维网格结构,但它们是非液晶性的。因此,所形成的相位差层不会发生例如液晶性化合物所特有的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向液晶相、玻璃相、结晶相的转移。结果,相位差层变为不会受温度变化所影响、稳定性极为优异的相位差层。
液晶单体显示液晶性的温度范围随其种类而不同。具体地说,所述温度范围优选为40℃~120℃,进一步优选为50℃~100℃,最优选为60℃~90℃。
作为上述液晶单体,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液晶单体。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表2002-533742(WO00/37585)、EP358208(US5211877)、EP66137(US4388453)、WO93/22397、EP0261712、DE19504224、DE4408171、及GB2280445等中记载的聚合性介晶化合物等。作为这种聚合性介晶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举出BASF公司的商品名LC242、Merck公司的商品名E7、Wacker-Chem公司的商品名LC-Sillicon-CC3767。作为液晶单体,优选向列性液晶单体。
A-3.偏振片与相位差层的厚度的关系
上述偏振片的厚度和上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和(有时仅称作“总厚度”)为50μm以下,优选为45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另一方面,总厚度例如为25μm以上。
上述偏振片的厚度与上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比(偏振片的厚度/相位差层的厚度,有时仅称为“厚度比”)为5以上,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一方面,厚度比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层叠体可以说总厚度薄、且偏振片的厚度相对于总厚度的比例大(相位差层的厚度比例小)。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总厚度及厚度比为上述规定范围时,容易发生上述翘曲的问题。更详细地说,当偏振片的厚度与相位差层的厚度之差不大时、以及偏振片的厚度过大时,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中难以发生翘曲的问题。本发明人等根据这种新发现对翘曲的抑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可以高效地抑制翘曲。
A-4.第一保护膜
第一保护膜31可以利用任意适当的材料形成。作为形成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聚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系聚合物。这些物质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第一保护膜优选40℃及92%RH下的透湿度为30g/m2·24h以下,更优选为20g/m2·24h以下。根据这种第一保护膜,在后述的加湿处理中,可以适当地对层叠体(优选起偏器)赋予水分,获得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另一方面,第一保护膜的40℃及92%RH下的透湿度例如为5g/m2·24h以上。
第一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15μm~50μm,更优选为25μm~40μm。
如上所述,第一保护膜31可介由粘合剂层粘贴在偏振片10上。作为粘合剂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构成。作为具体例子,可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及聚醚系粘合剂。通过调整形成粘合剂的基础树脂的单体的种类、数量、组合及配比、以及交联剂的配合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可以制备具有对应于目的的所希望特性的粘合剂。粘合剂的基础树脂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基础树脂优选为丙烯酸树脂(具体地说,粘合剂层优选由丙烯酸系粘合剂构成)。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为5μm~15μm。粘合剂层的25℃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例如为1.0×105Pa~1.0×107Pa。
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在第一保护膜上预先形成有上述粘合剂层的层叠物(以下称作“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30μm~60μm,更优选为30μm~50μm。此外,如上所述,将第一保护膜剥离时,可以与粘合剂层一起(连同表面保护膜一起)剥离。
A-5.第二保护膜
第二保护膜32可以由任意适当的塑料膜构成。作为塑料膜的具体例子,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如上所述,第二保护膜32可作为隔膜发挥功能。具体地说,作为第二保护膜32,优选使用表面被剥离剂涂布的塑料膜。作为剥离剂的具体例子,可举出有机硅系剥离剂、氟系剥离剂、丙烯酸长链烷基酯系剥离剂。
第二保护膜优选40℃及92%RH下的透湿度为30g/m2·24h以下,更优选为20g/m2·24h以下。根据这种第二保护膜,在后述的加湿处理中,可以适当地对层叠体(优选起偏器)赋予水分,获得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另一方面,第二保护膜的40℃及92%RH下的透湿度例如为5g/m2·24h以上。
第二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80μm,更优选为35μm~55μm。
A-6.层叠体的制作
层叠体100例如可通过将偏振片10与相位差层20层叠而制作层叠体前体、在所得层叠体前体上层叠第一保护膜31及第二保护膜32来获得。
偏振片10与相位差层20的层叠例如一边对它们进行辊输送(通过所谓的卷对卷)一边进行。层叠代表性地通过转印形成于基材上的液晶取向固化层来进行。如图2所示,相位差层具有层叠结构时,可以将各个相位差层依次层叠(转印)至偏振片,还可以将相位差层的层叠物层叠(转印)至偏振片。
上述转印例如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进行。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后的厚度(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4μm以上,更优选为0.4μm~3.0μm,进一步优选为0.6μm~1.5μm。具有上述规定总厚度及厚度比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翘曲主要起因于在偏振片与相位差层的层叠中使用的粘接剂(具体地说,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时的收缩),在层叠偏振片10与相位差层20所获得的层叠体前体中会产生翘曲。
图3为表示层叠体前体的翘曲状态之一例的截面图。此外,图3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层叠体前体的截面省略了剖面线。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层叠体前体90在偏振片10侧产生了凸的翘曲。翘曲具有沿着偏振片10(起偏器11)的吸收轴方向发生的倾向。
偏振片10与相位差层20的层叠优选在水蒸气量(A1)为10.2g/m3以下的环境下进行。层叠中的水蒸气量(A1)更优选为6.0g/m3~10.0g/m3,进一步优选为8.0g/m3~9.5g/m3。通过在水蒸气量(A1)为这种范围的环境下进行层叠,例如由后述加湿处理所产生的效果变得显著。层叠中的这种水蒸气量(A1)例如可以通过在温度18℃~25℃的范围内对应温度改变相对湿度来实现。水蒸气量(A1)例如在温度为18℃时,可通过使相对湿度为65%RH以下来实现,另外,例如在温度为20℃时,可通过使相对湿度为55%RH以下来实现;另外,例如在温度为23℃时,可通过使相对湿度为45%RH以下来实现。此外,相对湿度的下限例如可以为30%RH。
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12及相位差层20中的任一者的40℃及92%RH下的透湿度优选为300g/m2·24h以上,更优选为400g/m2·24h~1000g/m2·24h,进一步优选为400g/m2·24h~800g/m2·24h。保护层12及相位差层20中的任一者为这种透湿度时,由后述加湿处理所产生的效果能够变得显著。
如上所述,层叠体进一步具有其它的功能层(例如导电层、其它的相位差层)时,功能层可以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层叠或形成在规定位置上。
至少具有偏振片10及相位差层20的层叠体前体与第一保护膜31的层叠例如通过粘贴上述表面保护膜来进行。层叠体前体与第二保护膜32的层叠例如使用粘合剂来进行。粘合剂的厚度(配置在相位差层20与第二保护膜32之间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为10μm~20μm。
B.加湿处理
将上述层叠体供至加湿处理。通过对层叠体实施加湿处理,可对层叠体(优选起偏器)赋予水分,获得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例如,通过将层叠体放置在水蒸气量为10.5g/m3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加湿处理。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A2)优选为10.5g/m3~30g/m3,更优选为11g/m3~20g/m3。
上述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A2)例如在温度为18℃时,通过使相对湿度为80%RH以上可以实现;另外,例如在温度为20℃时,通过使相对湿度为60%RH以上可以实现;另外,例如在温度为23℃时,通过使相对湿度为50%RH以上可以实现。此外,相对湿度的上限例如可以为100%RH。
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满足多于上述水蒸气量(A1)的水蒸气量的环境下,对层叠体实施加湿处理。更详细地说,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A2)与上述水蒸气量(A1)之差优选为0.5g/m3以上,更优选为1.0g/m3~28g/m3,进一步优选为1.0g/m3~12g/m3,特别优选为1.5g/m3~10g/m3,最优选为1.5g/m3~8g/m3。通过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加湿,可以对层叠体赋予适当量的水分。更详细地说,可以在不使层叠体收缩的情况下对层叠体赋予水分。加湿处理中,赋予至层叠体的水分量过多时,有时会发生例如与初期的翘曲凸出的朝向相反的翘曲及/或在面内中正交于初期翘曲方向的方向上的翘曲。
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对层叠体按照从偏振片至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加0.1%以上的方式实施加湿处理。由加湿处理产生的从偏振片至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加更优选为0.1%~2.0%,进一步优选为0.1%~1.0%,特别优选为0.1%~0.5%。通过使重量增加为这种范围,可以使起偏器吸收所希望量的水分。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所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翘曲。这里,从偏振片至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例如如图4所示,是指偏振片10、粘接剂层40、相位差层20(具有层叠结构时包含粘接剂层)及粘合剂层50的层叠部分80。此外,图4中,层叠部分的截面省略了剖面线。
加湿处理的时间优选为6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2小时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4小时以上。根据这种处理时间,例如可以良好地实现上述所希望的重量增加(水分吸收)。另一方面,加湿处理的时间例如为150小时以下。即便加湿处理的时间过长,效果也不会变化,因此加湿处理时间的上限可以由所希望的重量增加量与制造效率的平衡来决定。
加湿处理时,上述层叠体是在其主面相对于载置面具有角度的状态下进行载置。图5为表示将层叠体载置于载置面的状态之一例的截面图。此外,图5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层叠体的截面省略了剖面线。图示例中,层叠体100按照层叠体100的主面100a相对于载置面S具有角度θ的方式载置于载置面S上。角度θ为超过0°且90°以下,优选为70°~90°,更优选为80°~90°。
另外,图示例中,n张单片状的层叠体100按照相邻层叠体100的主面重叠的方式进行排列。代表性地,在加湿处理之前,将层叠体加工成规定尺寸的单片状。单片状的层叠体优选通过将长条状的层叠体前体剪切来获得。具体地说,优选通过将长条状的层叠体前体剪切,获得单片状的层叠体前体,之后在该单片状的层叠体前体上层叠第一保护膜及第二保护膜,获得单片状的层叠体。根据这种方式,例如不需要大规模的辊输送(卷对卷)设备,因此可以提高制造效率。此外,剪切优选按照对于发生了翘曲的层叠体前体如图5所示那样所得单片状层叠体重叠的方式进行。一个实施方式中,沿着相对于长条状层叠体前体的长度方向为45°的方向进行剪切。另一实施方式中,沿着长条状层叠体前体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方向)进行剪切。
根据这种方式,水分高效地被层叠体(起偏器)吸收,可以成品率良好地制造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具体地说,通过采用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载置面具有角度的状态,如图5所示,可以一次性对多个层叠体以均匀的状态(例如施加于层叠体的力是均匀的状态)实施加湿处理。结果,可以对多个层叠体均匀地赋予水分(例如通过一次性的加湿处理,在多个层叠体中可以良好地实现上述偏振片与相位差层的层叠部分的重量增加),可以成品率良好地制造抑制了翘曲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另外,所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外观也优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厚度及透湿度是利用下述测定方法测定的值。另外,只要无特别标明,则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份”及“%”为重量基准。
<厚度>
10μm以下的厚度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制、产品名“JSM-7100F”)测定。超过10μm的厚度使用数字测微计(Anritsu公司制、产品名“KC-351C”)测定。
<透湿度>
利用杯式法(JIS Z 0208)求算透湿度。
[实施例1]
(偏振片的制作)
作为热塑性树脂基材,使用长条状、Tg约为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100μm),对该树脂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
在以9:1混合有聚乙烯醇(聚合度为4200、皂化度为99.2摩尔%)和乙酰乙酰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GOHSEFIMER”)的PVA系树脂100重量份中添加碘化钾13重量份,将其溶在水中,制备PVA水溶液(涂布液)。
在树脂基材的电晕处理面上涂布上述PVA水溶液,在60℃下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厚度为13μm的PVA系树脂层,制作层叠体。
将所得层叠体在130℃的烘箱内在纵方向(长度方向)上单轴拉伸至2.4倍(空中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将层叠体浸渍在液温为4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4重量份的硼酸所获得的硼酸水溶液)中30秒钟(不溶化处理)。
接着,在液温为30℃的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以1:7的重量比配合碘和碘化钾所获得的碘水溶液)中,一边按照最终获得的起偏器的单体透过率(Ts)成为所希望的值的方式调整浓度,一边浸渍60秒钟(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温为4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3重量份的碘化钾、配合5重量份的硼酸所获得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交联处理)。
之后,一边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为7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浓度为4重量%、碘化钾浓度为5重量%)一边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轧辊之间按照在纵方向(长度方向)上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的方式进行单轴拉伸(水中拉伸处理)。
之后,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为20℃的洗涤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4重量份的碘化钾所获得的水溶液)中(洗涤处理)。
之后,在保持于约9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同时使其接触表面温度保持在约75℃的SUS制加热辊(干燥收缩处理)。
如此,在树脂基材上形成厚度约为5μm的起偏器,获得具有树脂基材/起偏器的构成的层叠体。
在所得层叠体的起偏器侧上介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粘贴作为保护层的HC-COP膜(厚度为27μm)。此外,HC-COP膜是在环烯烃系树脂(COP)膜(厚度为25μm)上形成有HC层(厚度为2μm)的膜,按照COP膜成为起偏器侧的方式进行粘贴。接着,从起偏器上剥离树脂基材,获得具有HC-COP膜(保护层)/起偏器构成的偏振片。
(相位差层的制作)
将显示向列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BASF公司制:商品名Paliocolor LC242”、用下述式表示)10g和针对所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BASF公司制:商品名“Irgacure907”)3g溶解在甲苯40g中,制备液晶组合物(涂饰液)。
[化学结构式1]
使用摩擦布摩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为38μm)表面,实施取向处理。取向处理的方向是在粘贴于偏振片时、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从可视侧观察成为15°的方向。利用棒涂机将上述液晶涂饰液涂饰在该取向处理表面上,在90℃下加热干燥2分钟,从而使液晶化合物取向。对如此形成的液晶层使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1mJ/cm2的光,使所述液晶层固化,从而在PET膜上形成液晶取向固化层A(H层)。液晶取向固化层A的厚度为2.5μm、面内相位差Re(550)为270nm。进而,液晶取向固化层A显示nx>ny=nz的折射率特性。
除了改变涂饰厚度、及使取向处理方向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从可视侧观察成为75°方向之外,与上述同样地在PET膜上形成液晶取向固化层B(Q层)。液晶取向固化层B的厚度为1.5μm、面内相位差Re(550)为140nm。进而,液晶取向固化层B显示nx>ny=nz的折射率特性。
(层叠体的制作)
在所得偏振片的起偏器侧上依次转印所得的液晶取向固化层A(H层)及液晶取向固化层B(Q层)。此时,按照起偏器的吸收轴与取向固化层A的慢轴所成角度变为15°、起偏器的吸收轴与取向固化层B的慢轴所成角度变为75°的方式进行转印(粘贴)。各个转印均介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厚度为1.0μm)进行。如此,获得层叠体前体。此外,转印(粘贴)是一边进行辊输送一边进行的。进而,转印(粘贴)是在水蒸气量为9.3g/m3的环境下(23℃及45%RH)进行的。
所得层叠体前体的总厚度为36μm,厚度比为8。
将所得的长条状层叠体前体沿着相对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方向)为45°的方向进行剪切,获得165mm×80mm的单片状层叠体前体。此外,长度方向相当于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
接着,在层叠体前体的偏振片的保护层侧上粘贴表面保护膜(厚度为48μm)。此外,表面保护膜是在PET系膜(厚度为38μm、透湿度为18g/m2·24h)上形成有粘合剂层(厚度为10μm)的膜。
进而,在层叠体前体的液晶取向固化层B(Q层)侧上介由粘合剂层(厚度为15μm)粘贴隔膜(厚度为38μm、透湿度为18g/m2·24h),获得165mm×80mm的单片状层叠体。
同样地制作共计500张165mm×80mm的单片状层叠体。
(加湿处理)
将500张的所得单片状层叠体重叠,制成层叠体集合体,如图5所示,在按照各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载置面为90°角度的方式进行载置的状态下,对层叠体实施加湿处理。具体地说,在具有规定尺寸的容器内收容500张层叠体(层叠体集合体),在按照各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容器的内侧底面(载置面)为90°角度的方式进行载置的状态下,进行加湿处理。这里,各层叠体的长边接触于容器的内侧底面,在容器内的空余的空间(位于层叠体集合体前端和后端的层叠体的主面与容器的内侧侧面之间的空间)中埋有未发泡的聚苯乙烯(PS)片材的状态下进行加湿处理。加湿处理在23℃及60%RH(水蒸气量为12.4g/m3)下进行24小时。
如此,获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实施例2]
在偏振片的制作中,除了作为保护层使用TAC膜(厚度为27μm)代替HC-COP膜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比较例1]
除了不剪切长条状的层叠体前体、以及制作长条状层叠体后以卷状的卷绕状态供至加湿处理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比较例2]
在加湿处理中,除了使层叠体集合体按照各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载置面为0°角度的方式进行载置(将500张层叠体重叠在载置面上进行载置)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比较例3]
除了使加湿处理在23℃及45%RH(水蒸气量为9.3g/m3)下进行24小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参考例1]
利用轧辊拉伸机按照总拉伸倍率达到6.0倍的方式将厚度为60μm的PVA系树脂膜的长条卷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单轴拉伸,同时实施溶胀、染色、交联及洗涤处理,最终实施干燥处理,从而制作厚度为22μm的起偏器。在所得起偏器的一个面上粘贴带HC层的TAC膜(厚度为71μm)。进而,在起偏器的另一个面上粘贴显示逆分散波长依赖性、Re(550)为140nm的聚碳酸酯树脂相位差膜(厚度为58μm)。这里,按照相位差膜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角度为45°的方式进行粘贴。如此,获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总厚度为151μm,厚度比为1.6。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切出成165mm×80mm尺寸,在平面上静置时,未见翘曲。
[参考例2]
与参考例1同样地制作厚度为22μm的起偏器。在所得起偏器的一个面上粘贴带HC层的TAC膜(厚度为91μm),在另一面上粘贴TAC膜(厚度为80μm),获得偏振片。除了使用该偏振片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具有带HC层的TAC膜/起偏器/TAC膜/粘接剂层/相位差层(H层)/粘接剂层/相位差层(Q层)的构成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总厚度为197μm,厚度为48。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切出成165mm×80mm尺寸,在平面上静置时,未见翘曲。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进行下述评价。将评价结果综合于表1及表2中。
<评价>
1.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变化
使用电子天平测定加湿前后的从偏振片至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图4所示的层叠部分80)的重量,由所得测定值算出。
2.翘曲量
测定在平面上将单片状层叠体前体及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按照其相位差层侧成为平面侧的方式进行静置时的、距离平面最高部分的高度,求算翘曲量。
此外,用“正(+)”表示翘曲在静置面侧为凸的情况,用“负(-)”表示翘曲在与静置面相反一侧为凸的情况。另外,表中的“(MD)”相当于上述辊输送的输送方向,相当于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
3.外观
利用目视观察所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外观。此外,评价标准如下所述。
(评价标准)
良好:未确认到凹痕
不良:确认到凹痕
表1
表2
由表1可以确认,在实施例1、2中,由加湿处理所产生的重量变化在0.1%~0.4%的范围内,所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翘曲抑制在-20mm~+20mm的范围内(为-时,确认到MD方向的翘曲,为+时,确认到正交于MD方向的TD方向的翘曲)。如此,在实施例1、2中,可以对多个层叠体均匀地赋予水分,关于在层叠体前体中产生的翘曲的矫正状态,均匀性也有所提高。
与此相对,在载置面上重叠层叠体进行载置的比较例2中,由加湿处理所产生的重量变化可见不均。具体地说,位于层叠体集合体上方的层叠体与位于下方的层叠体相比,所受到的力小,位于上方的层叠体相比较于位于下方的层叠体吸收更多的水分,位于上方的层叠体中可见与在层叠体前体中产生的翘曲凸出的朝向相反的翘曲。另一方面,位于下方的层叠体中,在层叠体前体中产生的翘曲有所改善。如此,在层叠体前体中产生的翘曲的矫正状态也可见不均。另外,所得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中还可见凹痕。
在以卷状的状态进行了加湿处理的比较例1中,在卷绕成卷状的内侧部分中,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没有变化,翘曲也未被改善。
此外,由参考例可知,这种翘曲可以说是总厚度薄、且偏振片的厚度相对于总厚度的比例大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所特有的技术问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使用,特别是可优选地用于弯曲了的或者可能弯折、折叠或卷绕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可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0 偏振片
11 起偏器
12 保护层
20 相位差层
21第一相位差层(H层)
22第二相位差层(Q层)
31 第一保护膜
32 第二保护膜
90 层叠体前体
100 层叠体
Claims (18)
1.一种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准备层叠体,所述层叠体依次具有第一保护膜、包含起偏器和配置于所述起偏器的至少一侧上的保护层的偏振片、相位差层、及第二保护膜,所述偏振片的厚度与所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和为50μm以下,所述偏振片的厚度与所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之比为5以上;以及
在将所述层叠体载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层叠体放置在水蒸气量为10.5g/m3以上的环境下进行加湿处理,
其中,在所述层叠体的主面相对于所述载置面具有角度的状态下进行载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将所述偏振片与所述相位差层层叠而获得层叠体前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将所述层叠体前体剪切而制成单片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多个所述层叠体排列的状态下进行所述加湿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保护膜的40℃和92%RH下的透湿度为30g/m2·24h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保护膜的40℃和92%RH下的透湿度为30g/m2·24h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一边对所述偏振片和所述相位差层进行辊输送一边进行层叠。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将所述偏振片与所述相位差层层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后的厚度为0.4μ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层叠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未配置所述偏振片的那侧上的粘合剂层,
由所述加湿处理产生的所述偏振片、所述相位差层及所述粘合剂层的层叠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增加为0.1%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加湿处理的时间为6小时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为10.5g/m3~30g/m3。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在水蒸气量为10.2g/m3以下的环境下将所述偏振片与所述相位差层层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加湿处理时的水蒸气量比所述偏振片与所述相位差层的层叠时的水蒸气量多0.5g/m3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相位差层或所述保护层的40℃和92%RH下的透湿度为300g/m2·24h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偏振片中,仅在所述起偏器的未配置所述相位差层的那侧上配置有保护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起偏器的厚度方向的重心比所述偏振片与所述相位差层的层叠部分的厚度方向的重心更靠近所述相位差层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相位差层为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化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71083A JP2022062897A (ja) | 2020-10-09 | 2020-10-09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2020-171083 | 2020-10-09 | ||
PCT/JP2021/019736 WO2022074872A1 (ja) | 2020-10-09 | 2021-05-25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24541A true CN116324541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112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68458.9A Pending CN116324541A (zh) | 2020-10-09 | 2021-05-25 |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062897A (zh) |
KR (1) | KR20230080411A (zh) |
CN (1) | CN116324541A (zh) |
TW (1) | TW202216866A (zh) |
WO (1) | WO202207487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45261B1 (en) | 1998-10-30 | 2005-02-02 | Teijin Limited |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it |
JP2004093993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Nitto Denko Corp | 偏光子、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CN100588675C (zh) * | 2004-06-29 | 2010-02-10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光学酰化纤维素膜、起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
JP2010134440A (ja) * | 2008-10-27 | 2010-06-17 | Fujifilm Corp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設備 |
WO2017111048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
KR102207644B1 (ko) * | 2017-07-26 | 2021-01-25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유기 일렉트로 루미네선스 표시 장치 |
JP6984293B2 (ja) * | 2017-10-05 | 2021-12-17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
-
2020
- 2020-10-09 JP JP2020171083A patent/JP2022062897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5-25 KR KR1020237010984A patent/KR20230080411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5-25 CN CN202180068458.9A patent/CN116324541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25 WO PCT/JP2021/019736 patent/WO202207487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9-23 TW TW110135295A patent/TW20221686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74872A1 (ja) | 2022-04-14 |
KR20230080411A (ko) | 2023-06-07 |
JP2022062897A (ja) | 2022-04-21 |
TW202216866A (zh) | 2022-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4562B (zh) | 帶相位差層的偏光板及使用了該帶相位差層的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 |
CN115144946A (zh) | 偏光板和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 |
JP7385380B2 (ja) | 位相差層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CN116324541A (zh) |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
JP7572216B2 (ja)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保管方法 | |
CN116670547A (zh) | 偏振膜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 |
CN116018257B (zh) |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
JP7565192B2 (ja)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
WO2022209791A1 (ja)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保管方法 | |
CN114721079A (zh) | 层叠体及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 |
JP7566663B2 (ja) |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WO2023013275A1 (ja)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22074936A (ja) |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の保管方法 | |
KR20230056787A (ko) |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KR20230073990A (ko) |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 |
CN116891591A (zh) | 偏光件和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