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2858A - 睡眠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睡眠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2858A
CN116322858A CN202180071271.4A CN202180071271A CN116322858A CN 116322858 A CN116322858 A CN 116322858A CN 202180071271 A CN202180071271 A CN 202180071271A CN 116322858 A CN116322858 A CN 116322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
subject
occupant
stimulus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12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村博久
小山裕贵
下之本词之
太田祐司
永田昌也
北川尚司
青木隆
阿部哲也
田冈巧
中村祥宜
市川裕贵
明比里实
白川修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Denso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22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28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61B5/015By temperature mapping of body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3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by tracking eye movement, gaze, or pupil chan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8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vehicle drivers or machine op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1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 B60W60/0013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ccupant comfort
    • B60W60/00133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ccupant comfort for re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5Handover processes
    • B60W60/0053Handover processes from vehicle to occupa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2Detecting sleep stages or cy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16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mell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2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tactile sense, e.g. vib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27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hearing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66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83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especially for waking 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04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 A61M2230/06Heartbeat rat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221Physiology, e.g. weight, heartbeat, health or special n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229Attention level, e.g. attentive to driving, reading or sleep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syc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睡眠控制装置控制对象者(12)的睡眠,具备入睡控制部(S107)和睡眠维持控制部(S108)。入睡控制部通过利用刺激装置(31)对对象者给予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来使对象者入睡并使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为阶段1或者阶段2。睡眠维持控制部在通过入睡控制部使对象者入睡后,通过利用刺激装置对对象者给予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来将对象者的睡眠深度维持在阶段1至阶段2的范围并且维持对象者的睡眠。另外,睡眠维持控制部在对象者的睡眠中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出现,以便与将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第一合计时间相比,将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第二合计时间一方较短。

Description

睡眠控制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20年10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20-175928号,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对象者的睡眠的睡眠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睡眠控制装置,例如以往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睡眠控制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睡眠控制装置将用户的睡眠阶段维持在规定的睡眠阶段,并且在满足基于小睡目的而决定的苏醒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扬声器、车载照明设备来给予用户用于苏醒的刺激。此外,用户的睡眠阶段表示用户的睡眠深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2377号公报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睡眠控制装置依次掌握睡眠中的用户的睡眠阶段。专利文献1的睡眠控制装置在用户的睡眠阶段相对于目标值较浅的情况下,例如对用户赋予用于加深用户的睡眠阶段的舒适的刺激。另外,在用户的睡眠阶段相对于目标值较深的情况下,对该用户赋予适度的刺激以使该用户的睡眠阶段不进入更深的睡眠阶段,且不使该用户苏醒。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睡眠控制装置所进行的上述那样的单纯的睡眠深度的控制方法中,发现在短时间的小睡中适当地维持用户的睡眠深度,或是确保苏醒后的舒适性上是不充分的。发明人详细研究结果发现了以上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例如能够实现以苏醒后的睡意消除、集中力提高为目标的有效的短时间小睡的睡眠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睡眠控制装置是控制对象者的睡眠的睡眠控制装置,具备:
入睡控制部,通过利用刺激装置对对象者给予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来使对象者入睡并使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为阶段1或者阶段2;以及
睡眠维持控制部,在通过入睡控制部使对象者入睡后,通过利用刺激装置对对象者给予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来将对象者的睡眠深度维持在阶段1至阶段2的范围并且维持对象者的睡眠,
睡眠维持控制部在对象者的睡眠中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出现为与将该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第一合计时间相比,将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第二合计时间一方较短。
若这样,则与例如睡眠中的睡眠深度单纯地维持在阶段1的情况相比较,通过阶段2的睡眠深度的出现,对象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深的睡眠。另外,由于存在于第一合计时间相比第二合计时间一方较短这一关系,因此与例如相反地与该第一合计时间相比第二合计时间一方较长这一关系成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睡眠深度向阶段3或者阶段4迁移的可能性。即,能够避免起因于睡眠深度过深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以例如苏醒后的睡意消除、集中力提高为目标的有效的短时间小睡。
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记的带括弧的参照附图标记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个例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睡眠控制装置和与该睡眠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周边设备的框图。
图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就坐在座椅上并进行短时间小睡的乘员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供睡眠控制装置搭载的车辆的车厢内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乘员入睡时作为听觉刺激从座椅扬声器输出的入睡时声音的节奏的时间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乘员苏醒时作为听觉刺激从座椅扬声器输出的苏醒时声音的节奏的时间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乘员入睡时对乘员赋予的第一入睡刺激和第二入睡刺激的时间图。
图7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睡眠控制装置使乘员进行短时间小睡时的睡眠深度的时间图。
图8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睡眠控制装置为了使乘员进行短时间小睡而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8的步骤S108中执行的子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在进行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与进行了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之间,比较PVT评价中的平均反应速度的图像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为了对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进行验证而进行的关于入睡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者可选择的选择项的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为了对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进行验证而进行的关于苏醒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者可选择的选择项的图。
图13是针对进行第一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分别示出入睡时的睡眠深度的变化图像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包含后述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中,在图中对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记相同附图标记。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睡眠控制装置10是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例如,该睡眠控制装置10由微型计算机构成,该微型计算机由未图示的CPU、ROM、RAM等构成,该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储存于作为非过渡性实体存储介质的ROM、RAM等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程序。即,睡眠控制装置10根据该计算机程序执行各种控制处理。通过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与计算机程序对应的方法。
如图2所示,该睡眠控制装置10控制乘员12的睡眠(具体而言,乘员12的短时间小睡)。总之,乘员12是被控制睡眠的对象者,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使乘员12进行短时间小睡的睡眠控制。即,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实现乘员12的短时间小睡的控制处理。该乘员12的短时间小睡是5分钟~30分钟左右的小睡,乘员12能够通过进行该短时间小睡,来获得放松、睡意消除、疲劳恢复、集中力的提高等各种效果(即,小睡效果)。
此处,若对乘员12等人的睡眠进行说明,则人的睡眠的状态区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睡眠深度比该快速眼动睡眠深的非快速眼动睡眠。而且,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睡眠的深度亦即睡眠深度被分为基于脑电波的波形而分类的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这四个阶段。该“阶段”是表示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深度的指标。而且,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按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的顺序,对“阶段”标记的数字越大,则意味着睡眠深度越深。
作为供睡眠控制装置10搭载的车辆,例如能够假设乘用车、商用车、或者MaaS车辆等各种车辆。另外,作为利用睡眠控制装置10进行短时间小睡的乘员12,例如能够假设驾驶员、该驾驶员以外的乘员、自动驾驶车辆的乘员等各种乘员。此外,上述的“MaaS”是“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的缩写。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与睡眠控制装置10电连接有由乘员12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装置14、状态检测相机15、以及生物体传感器16作为输入设备。表示各种信息的电信号从这些输入设备输入至睡眠控制装置10。
此外,图3的两端箭头分别表示供睡眠控制装置10搭载的车辆的方向。即,在图3中,车辆的前后方向亦即车辆前后方向D1、车辆的上下方向亦即车辆上下方向D2、以及车辆的左右方向亦即车辆左右方向D3分别由两端箭头表示。这些方向D1、D2、D3是相互交叉的方向,严格来说是相互垂直的方向。
输入装置14是用于乘员12对睡眠控制装置10输入各种信息的装置,设置于车厢内的乘员12容易操作的位置。输入装置14例如具有触摸面板、按钮、或者麦克风等,将由乘员12输入的乘员输入信息作为电信号输入至睡眠控制装置10。
状态检测相机15是设置于车厢内的拍摄装置,拍摄就坐在车厢内的前方的座椅17上的乘员12。例如,状态检测相机15设置于配置于车厢内的前方的仪表板18、后视镜附近。
另外,状态检测相机15也具备作为红外线相机的功能。状态检测相机15例如能够检测作为拍摄到的乘员12的体位、该乘员12的眼球运动、该乘员12的表情、该乘员12的各部位的表面温度、以及车厢内的各部位的温度等的相机检测信息。状态检测相机15将检测到的相机检测信息作为电信号输出至睡眠控制装置10。
生物体传感器16分别内置于一对座椅17。生物体传感器16能够非侵入地检测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的生物体信息。该生物体信息例如是表示乘员12的心率、血压、呼吸、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数、皮肤电位、氧饱和度、胸壁运动、以及腹壁运动等的信息。生物体传感器16将检测到的乘员12的生物体信息作为电信号输出至睡眠控制装置10。
另外,如图1~图3所示,与睡眠控制装置10电连接有座椅17、辐射加热器20、香味装置21、座椅加热器22、座椅吹风机23、座椅扬声器24、以及按摩机构25作为控制对象设备。另外,触感振动表皮26、振动表皮加热器27、显示器装置28、照明29、空调装置30、以及调光薄膜35也作为控制对象设备连接于睡眠控制装置10。睡眠控制装置10对这些控制对象设备输出用于控制该控制对象设备的工作的电信号。
座椅17、辐射加热器20、香味装置21、座椅加热器22、座椅吹风机23、座椅扬声器24、按摩机构25、触感振动表皮26、振动表皮加热器27、显示器装置28、照明29、空调装置30、以及调光薄膜35分别相当于刺激装置31。该刺激装置31是在对乘员12的睡眠控制中对乘员12给予用于控制乘员12的短时间小睡的刺激的装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具备多个刺激装置31。
座椅17具有支承就坐的乘员12的背部的靠背部171、和支承乘员12的臀部以及大腿部的座部172。进一步地,座椅17具有支承乘员12的头部的头枕173、支承乘员12的颈部的颈托174、以及支承乘员12的小腿部的脚托175。座椅17的各部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进行工作。例如,靠背部171的后倾角度(换言之,座椅角度)、颈托174对颈部的保持状态、头枕173对头部的保持状态、以及脚托175的姿势等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变化。
辐射加热器20与车厢内的内饰材料一体设置,例如配置于支承方向盘32的转向柱的下部周围。辐射加热器20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对就坐在一对座椅17中的驾驶席座椅上的乘员12的下肢进行加温。
香味装置21是能够使各种香味扩散至车厢内的装置。香味装置21使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确定的种类的香味以根据该指令确定的输出量扩散至车厢内。
座椅加热器22、座椅吹风机23、座椅扬声器24、以及按摩机构25分别内置于一对座椅17。座椅加热器22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对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的背部、腰部、或者臀部进行加温。
座椅吹风机23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使空气从座椅17中的与就坐的乘员12接触的座椅表皮排出。座椅扬声器24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例如对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发出规定的节奏的声音。按摩机构25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对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的背部、腰部、或者臀部给予敲击或揉搓等刺激。
触感振动表皮26具有构成中控台33的表面的内饰材料中的一部分的内饰表皮部、和设置于该内饰表皮部的表面侧的相反侧的致动器。触感振动表皮26能够通过该致动器的工作,对触摸触感振动表皮26的内饰表皮部的乘员12的手掌等给予周期性地变化的触觉刺激。触感振动表皮26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对触摸触感振动表皮26的乘员12的手掌等给予触觉刺激。
振动表皮加热器27是加热形成触感振动表皮26的表面的内饰表皮部的加热装置,设置于中控台33中的与触感振动表皮26相同的场所。即,振动表皮加热器27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对触摸触感振动表皮26的乘员12的手掌等进行加温。
显示器装置28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例如使窗、顶棚、仪表盘、或者方向盘32显示图像。
照明29例如分别设置于顶棚、中控台33、以及乘员12的脚下附近。照明29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调整车厢内的各个位置的亮度以及光色。
调光薄膜35设置于作为车厢的一个窗的挡风玻璃,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调整挡风玻璃的透射率。
空调装置30是进行车厢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例如配置于仪表板18内。空调装置30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调节空气从设置于车厢内的多个空气吹出口30a排出。该空气吹出口30a开口以便朝向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例如设置于仪表板18、中控台33、左右各自的车门的内侧。
睡眠控制装置10在该睡眠控制装置10所进行的睡眠控制中,使用上述的多个刺激装置31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来给予乘员12各种刺激。若对在该睡眠控制中给予乘员12的各种刺激进行分类,则在该各种刺激中,存在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冷热刺激、以及姿势变化刺激等。
此外,睡眠控制装置10所进行的睡眠控制能够分为使苏醒的乘员12入睡的入睡工序、在该入睡后维持乘员12的睡眠的睡眠维持工序、以及使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的苏醒工序这三个工序。而且,当该睡眠控制开始时,按入睡工序、睡眠维持工序、苏醒工序的顺序自动地进行。
视觉刺激是给予乘员12的视觉的刺激。具体而言,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控制中的视觉刺激的调整中,使用挡风玻璃所具有的调光薄膜35、以及照明29,来控制照射到乘员12的面部的光、和作为从车外经由窗进入车厢内的景色以及车外光等的外部信息的大小。而且,睡眠控制装置10从显示器装置28提供与入睡工序、睡眠维持工序、以及苏醒工序的各工序相对应的影像。
若关于视觉刺激的调整而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则例如在入睡工序中,通过照明29提供以1/f波动等变化的暖色系的波动光作为间接照明。另外,通过挡风玻璃所具有的调光薄膜35等的透射率控制来抑制景色以及车外光等外部信息。另外,从显示器装置28输出促使乘员12的入睡的影像(例如,暖色系的影像、频率0.1Hz左右的波动影像、或者模糊的影像)。
在入睡工序之后的睡眠维持工序中,例如,将照明29的照度降低到不使乘员12苏醒的程度,停止显示器装置28的影像提供。另外,入睡工序的遮光状态在睡眠维持工序中也保持原样。
在睡眠维持工序之后的苏醒工序中,例如,使光对乘员12的网膜刺激缓缓地增加。详细而言,这一点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i)和方法(ii)的一方或者两方来实施。方法(i)是照明29使发出光的色从暖色系(例如,2000K~3500K的色温)向冷色系(例如,5500K~6500K的色温)缓缓地变化。另外,方法(ii)是将乘员12的面部附近的照度例如从1勒克斯左右缓缓地提高到100勒克斯左右或者其以上。
另外,也可以基于通过状态检测相机15获得的乘员12的眨眼等信息,自动地调整照明29发出的光的颜色以及照度。
另外,在苏醒工序中,缓和或者消除通过调光薄膜35等的透射率控制来抑制景色以及车外光等外部信息的情况,由此从窗采光。例如,来自窗的采光状态返回乘员12入睡前的通常状态。另外,从显示器装置28输出促使乘员12的苏醒的影像(例如,冷色系的影像、或者清晰的影像)。
接下来,对在睡眠控制中给予乘员12的听觉刺激进行说明。听觉刺激是给予乘员12的听觉的刺激。具体而言,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控制中的听觉刺激的调整中,使用座椅扬声器24对乘员12赋予基于乘员12的心跳的声音或者音乐。此外,乘员12的心跳在平常时一般为70BPM左右。另外,乘员12的心跳例如由生物体传感器16检测,睡眠控制装置10基于该检测到的心跳调整听觉刺激。上述的“BPM”是“Beat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节奏的单位。
若关于听觉刺激的调整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则例如在入睡工序中,如图4所示,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入睡时声音,该入睡时声音从与乘员12的心跳(换言之,心律)同步的节奏开始节奏逐渐变慢。此外,图4以及后述的图5的Thb表示乘员12的心跳的节奏(例如,70BPM左右的节奏)。
此时,优选不降低音量,而与节奏的降低一起,逐渐降低音数以及起音感的声音。另外,音质可以是“高音<低音”的关系,若为音乐则可以是单调且没有歌唱,安静而缓慢的音乐。
这样,睡眠控制装置10在使乘员12入睡时,针对乘员12,使节奏如图4的实线L1s那样变化的上述入睡时声音作为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该入睡时声音来引导乘员12的呼吸。另外,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该入睡时声音来促使乘员12的脑电波向低频侧迁移,给乘员12带来放松效果。
在入睡工序之后的睡眠维持工序中,例如,以比乘员12的心跳慢的规定的节奏(例如,比70BPM慢的节奏)来继续作为听觉刺激的声音刺激。该声音刺激以对乘员12继续睡眠没有负荷的音量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另外,睡眠维持工序中的声音刺激的声音数例如保持在入睡工序中减少后的声音数。睡眠维持工序中的声音刺激相对于入睡工序中的声音刺激有所减少。睡眠维持工序中的声音刺激例如也可以是单调的音乐。
在睡眠维持工序之后的苏醒工序中,例如,如图5所示,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苏醒时声音,该苏醒时声音从与乘员12的心跳同步的节奏开始节奏逐渐变快。此时,苏醒时声音优选设为低音且有起音感的声音。另外,苏醒工序中的声音刺激的声音数优选比睡眠维持工序中的声音刺激的声音数多。
这样,睡眠控制装置10在使乘员12苏醒时,针对乘员12,使节奏如图5的实线L2s那样变化的上述苏醒时声音作为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
另外,在入睡工序和苏醒工序中,睡眠控制装置10也可以使预先录音的乘员12感兴趣的人声或者声音作为听觉刺激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作为该乘员12感兴趣的人声或者声音,若是入睡工序则例示人的胎动的声音等,若是苏醒工序则例示乘员12的母亲的人声、喜欢的人的人声、或者闹钟的声音等。
接下来,对在睡眠控制中给予乘员12的嗅觉刺激进行说明。嗅觉刺激是给予乘员12的嗅觉的刺激,例如为香味的刺激。具体而言,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控制中的嗅觉刺激的调整中使规定的香味从香味装置21释放至车厢内。
例如在入睡工序中,睡眠控制装置10使薰衣草、洋甘菊、或者丝柏的香味等镇静作用的香味从香味装置21释放至车厢内。另外,在苏醒工序中,使茉莉、薄荷、或者葡萄柚的香味等苏醒作用的香味从香味装置21释放至车厢内。
在这样使规定的香味从香味装置21释放至车厢内时,可以在随机的定时使香味从香味装置21释放。这是为了抑制乘员12习惯香味,而能够持续地提供该香味的嗅觉刺激。
另外,也可以通过预先存储可成为乘员12的多个人对香味的偏好并由状态检测相机15进行乘员12的个人认证,来调整包含香味的空气的释放量以便符合成为该乘员12的个人的偏好。
接下来,对在睡眠控制中给予乘员12的触觉刺激进行说明。触觉刺激是给予乘员12的触觉的刺激。具体而言,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控制中的触觉刺激的调整中,使用触感振动表皮26以及按摩机构25,来对乘员12的规定部位赋予伴随规定的压力变化的刺激。
若关于触觉刺激的调整而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则例如在入睡工序中,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触感振动表皮26给予使对乘员12的手掌施加的压力如图6的实线Lp所示那样周期性地变化的第一入睡刺激。此时,对该手掌的刺激优选是引导乘员12的呼吸以使每1分钟的呼吸数与该刺激前相比较而言变少的压力变动。另外,优选监视由图1的生物体传感器16检测的每1分钟的呼吸数,并且使产生对手掌的刺激的压力变动的周期变化。
另外,与对手掌的刺激一起,睡眠控制装置10使用按摩机构25,来对以乘员12的背部为中心的与座椅17的接触部分也赋予伴随着周期性的压力变化的刺激。对手掌的伴随着周期性的压力变化的刺激例如相当于穴位按压,对以背部为中心的与座椅17的接触部分的伴随着周期性的压力变化的刺激例如相当于伸展。
另外,在苏醒工序中,针对乘员12相对于座椅17的接触部分(例如,乘员12的背部等),通过按摩机构25在规定的定时赋予规定的压力。
接下来,对在睡眠控制中给予乘员12的冷热刺激进行说明。冷热刺激是给予乘员12的温度感觉的刺激。具体而言,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控制中的冷热刺激的调整中,使乘员12的全身的温度分布(具体而言,皮肤温的分布)成为适合于入睡工序、睡眠维持工序、以及苏醒工序各工序的温度分布。对此,例如使用辐射加热器20、座椅加热器22、座椅吹风机23、振动表皮加热器27、以及空调装置30。另外,睡眠控制装置10也进行适合于入睡工序、睡眠维持工序、以及苏醒工序各工序的空调装置30的送风控制。
此外,乘员12的全身的温度分布由状态检测相机15检测,睡眠控制装置10基于该检测到的全身的温度分布来调整冷热刺激。
若关于冷热刺激的调整而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则例如在入睡工序中,基本上使乘员12成为头冷脚热的状态,对乘员12的下肢、手掌、以及后颈部进行加温。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振动表皮加热器27给予对该末端部进行加温的第二入睡刺激,以使乘员12的身体中的上肢的末端部的温度Tte比手臂的温度Tam高。上肢的末端部是由手掌和手指构成的部分,该末端部中不包含手臂。而且,与该第二入睡刺激相同地,也对作为下肢的末端部的脚进行加温。即,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使温风从空调装置30的脚部吹出口排出,来对该脚进行加温以使乘员12的脚的温度比腿的温度高。
另外,在入睡工序中,进行送风,以便以不被冷却的程度使乘员12的头温度低于下肢,而不给乘员12带来风速感。
在入睡工序之后的睡眠维持工序中,例如,乘员12的全身的温度分布为全身均匀的温度分布。为了不产生使乘员12苏醒的刺激,不使热量滞留在乘员12周围,而从空调装置30以不给乘员12带来风速感的程度的微风进行送风。
在睡眠维持工序之后的苏醒工序中,例如,从空调装置30、设置于图2的头枕173的头枕吹出口173a排出使乘员12产生风速感的冷风,通过该冷风来冷却乘员12的脖子以及头。
接下来,对在睡眠控制中给予乘员12的姿势变化刺激进行说明。姿势变化刺激是通过使如图2所示那样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的姿势变化来给予乘员12的刺激。具体而言,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控制中的姿势变化刺激的调整中,以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的肌肉负担的减轻、呼吸的容易性、以及血液循环负担的减轻为目标,控制座椅17的各部的动作以及后倾角度。而且,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该座椅17的控制使乘员12入睡而引起睡眠。
在调整靠背部171的后倾角度亦即座椅角度的座椅角度控制中,睡眠控制装置10自动地控制使乘员12入睡并引导至睡眠,使其无不适地苏醒为止的一系列的动作。此外,图2的座椅17以乘员12入睡时的座椅角度进行图示。
若关于给予乘员12姿势变化刺激的座椅17的控制而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则例如在入睡工序中,调整座椅17的各部,使得乘员12成为适合于入睡的姿势,呼吸容易进行,且减轻乘员12的肌肉负担。具体而言,周围该座椅17的各部,分别调整靠背部171、座部172、头枕173、颈托174、以及脚托175。
详细而言,乘员12的颈部由颈托174保持,并且该颈部被内置于颈托174的加热器加温。而且,乘员12的体温由座椅加热器22调整为适合于入睡的温度,乘员12被引导至睡眠的阶段1。
在入睡工序之后的睡眠维持工序中,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使靠背部171比入睡工序时更后倾,由此,以肌肉负担与乘员12入睡时相比进一步的减轻为目标,使施加于座椅17的体压分散。
而且,为了使对睡眠中的乘员12的颈部施加的负担减轻,睡眠控制装置10解除颈托174对颈部的保持,并且使头枕173保持乘员12的头部整体。由此,睡眠控制装置10辅助乘员12的睡眠。
在睡眠维持工序之后的苏醒工序中,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使靠背部171比睡眠维持工序时升高,与此同时降低座部172。
另外,睡眠控制装置10解除头枕173对乘员12的头部的保持,另一方面,使颈托174保持乘员12的颈部。接下来,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控制设置于靠背部171和座部172的气囊,来按摩乘员12的身体,使乘员12恢复精力。由此,促使乘员12更舒适地醒来。在乘员12苏醒后,座椅17返回规定的位置。
睡眠控制装置10在针对乘员12的睡眠控制中的入睡工序、睡眠维持工序、以及苏醒工序的每一个中,给予乘员12上述的各种刺激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由此,睡眠控制装置10使乘员12短时间小睡,使该乘员12的短时间小睡中的睡眠深度如图7所示那样变化。
具体而言,在图7中,在t1时刻,乘员12从苏醒的苏醒状态入睡,进入阶段1的睡眠。即,t1时刻是乘员12的入睡完成的入睡完成时刻。该乘员12的入睡完成是乘员12入睡,而成为进入了睡眠的睡眠状态。
在t1时刻之后的t2时刻,乘员12的睡眠中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向阶段2迁移,在t2时刻之后的t3时刻,其睡眠深度从阶段2向阶段1迁移。在t3时刻之后的t4时刻,乘员12的睡眠中的睡眠深度再次从阶段1向阶段2迁移,在t4时刻之后的t5时刻,其睡眠深度从阶段2向阶段1迁移。
然后,在t5时刻之后的t6时刻,使以阶段1的睡眠深度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达到苏醒状态。即,t6时刻是乘员12的苏醒完成的苏醒完成时刻。在图7的时间图中,t1时刻至t6时刻的期间是乘员12为睡眠中的期间,相当于在乘员12入睡后持续睡眠的睡眠时间Ts。
为了如该图7所示那样控制乘员12的睡眠,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图8所示的控制处理。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睡眠控制装置10所进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该图8的控制处理周期性地反复执行。
如图8所示,睡眠控制装置10首先在步骤S101中,判定乘员12是否通过乘员12的手动操作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
例如,在乘员12进行短时间小睡时由乘员12操作的手动入睡开关设置于图1的输入装置14。而且,在该手动入睡开关被乘员12操作了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为乘员12通过乘员12的手动操作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
在图8的步骤S101中判定为乘员12通过乘员12的手动操作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乘员12未通过乘员12的手动操作选择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睡眠控制装置10获得从状态检测相机15得到的相机检测信息。然后,睡眠控制装置10基于该相机检测信息,检测就坐在座椅17上的乘员12感到睡意的状态亦即睡意状态。例如,该乘员12的睡意状态基于乘员12的眼球运动、以及乘员12的表情等来推断。在步骤S102之后,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睡眠控制装置10基于步骤S102中的睡意状态的检测结果,判定乘员12是否感到睡意,即乘员12是否具有睡意。
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乘员12感到睡意的情况下,总之在判定为有睡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4。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乘员12未感到睡意的情况下,总之在判定为无睡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1。
在步骤S104中,睡眠控制装置10对乘员12建议进行短时间小睡。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图1的显示器装置28使车厢内的规定部位显示推荐短时间小睡的规定的显示,来建议该进行短时间小睡。该推荐短时间小睡的规定的显示例如与在下一步骤S105中进行的判定的结束一起消失。在图8的步骤S104之后,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为针对步骤S104中的短时间小睡的建议,乘员12是否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
例如,在乘员12选择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由乘员12操作的小睡选择开关、和在乘员12选择不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由乘员12操作的小睡拒绝开关设置于图1的输入装置14。而且,在该小睡选择开关被乘员12操作了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为乘员12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
另一方面,在小睡拒绝开关被乘员12操作了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为乘员12选择了不进行短时间小睡。另外,在小睡选择开关和小睡拒绝开关均未被操作,而从建议短时间小睡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也判定为乘员12选择了不进行短时间小睡。
在图8的步骤S105中判定为乘员12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乘员12选择了不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图8的流程图结束。
在步骤S106中,睡眠控制装置10决定使乘员12进行短时间小睡。在步骤S106之后,进入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使用刺激装置31来使乘员12入睡的控制。即,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利用刺激装置31对乘员12给予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来使乘员12入睡并使乘员12的睡眠深度为阶段1或者阶段2。而且,如图7的被椭圆B1包围所示的那样,在t1时刻,睡眠控制装置10不使快速眼动睡眠出现地使乘员12较早地入睡。
此时,睡眠控制装置10识别乘员12的睡眠深度,并且给予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例如,该入睡用的刺激预先实验性地确定为适合于使乘员12入睡,并根据乘员12的入睡的进行程度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此外,理想地通过持续检测乘员12的脑电波来识别乘员12的睡眠深度。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地,通过由状态检测相机15以及生物体传感器16持续检测乘员12的心率、呼吸数、包含眼球的面部表情、姿势、以及体温等来识别乘员12的睡眠深度。
另外,在图7的t1时刻,乘员12从苏醒状态变为阶段1的睡眠状态,但也可以从苏醒状态变为阶段2的睡眠状态。
该步骤S107与上述的入睡工序对应,上述的入睡工序中的各种刺激在步骤S107的处理中赋予乘员12。因此,在步骤S107中对乘员12给予的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中包含上述的入睡工序中的各种刺激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即,在步骤S107中给予乘员12的入睡用的刺激换句话说是在乘员12入睡时为了使乘员12入睡而给予该乘员12的刺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基于上述的入睡时声音的声音刺激、第一入睡刺激、以及第二入睡刺激均包含于在步骤S107中赋予乘员12的入睡用的刺激。
另外,在步骤S107中,图1的刺激装置31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在乘员12入睡时,在相互一致的定时对乘员12给予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冷热刺激、以及姿势变化刺激中的两种以上的刺激。若对此进行例示,则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针对乘员12,通过触感振动表皮26给予作为触觉刺激之一的上述的第一入睡刺激,并且通过振动表皮加热器27给予作为冷热刺激之一的上述的第二入睡刺激。即,睡眠控制装置10在使乘员12入睡时,针对乘员12,通过作为刺激装置31的触感振动表皮26和振动表皮加热器27给予第二入睡刺激并且给予第一入睡刺激。此外,上述的“相互一致的定时”详细而言是指对乘员12给予两种以上的刺激的时间相互至少部分重复。
步骤S107的处理在乘员12的睡眠深度达到阶段1或者阶段2的时刻(例如,在图7中为t1时刻)结束。然后,在步骤S107之后,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以下控制:睡眠控制装置10在使乘员12入睡后,使用刺激装置31维持入睡的乘员12的睡眠。详细而言,图9的流程图作为子流程执行。
在该图9的步骤S201中,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刺激装置31对乘员12给予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在已经开始该睡眠维持用的刺激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继续给予该睡眠维持用的刺激。即,在图8的从步骤S107进入步骤S108的时刻,睡眠控制装置10将对乘员12的刺激从入睡用的刺激平滑地切换至睡眠维持用的刺激。
而且,在图9的步骤S201中,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给予该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来将乘员12的睡眠深度维持在阶段1至阶段2的范围并且维持乘员12的睡眠。
此时,睡眠控制装置10识别乘员12的睡眠深度,并且给予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例如,预先实验性地确定该睡眠维持用的刺激,以便适合于将乘员12的睡眠深度维持在阶段1至阶段2的范围并且维持乘员12的睡眠。而且,该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根据睡眠中的乘员12的睡眠深度,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在步骤S201中,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以预先实验性地设定的方法调整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来进行以下内容。
首先,睡眠控制装置10在乘员12的睡眠中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出现,使得与第一合计时间T1s相比第二合计时间T2s一方较短。该第一合计时间T1s是将在乘员12的睡眠中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合计时间。即,若在图7中来说,则第一合计时间T1s是将t1时刻至t2时刻的经过时间T1a、t3时刻至t4时刻的经过时间T1b、以及t5时刻至t6时刻的经过时间T1c合计后的合计时间。另外,第二合计时间T2s是将在乘员12的睡眠中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合计时间。即,若在图7中来说,则第二合计时间T2s是将t2时刻至t3时刻的经过时间T2a、和t4时刻至t5时刻的经过时间T2b合计后的合计时间。
总之,如图7的被椭圆B2包围所示的那样,睡眠控制装置10在乘员12的睡眠中,基本上将乘员12的睡眠深度维持在阶段1,并且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暂时出现。换言之,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使该阶段2的睡眠深度间歇地出现多次。由此,苏醒后的乘员12的集中力提高。此外,优选第二合计时间T2s最长为5分钟左右。
此处,若详细查看图7,则t1时刻至t2时刻的经过时间T1a相当于在乘员12的睡眠中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第一持续时间T1x。在该经过时间T1a相当于第一持续时间T1x的情况下,t2时刻至t3时刻的经过时间T2a相当于在从经过该第一持续时间T1x后接在第一持续时间T1x后而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第二持续时间T2x。而且,这些经过时间T1a、T2a为“T1a>T2a”的大小关系。
另外,t3时刻至t4时刻的经过时间T1b也相当于上述的第一持续时间T1x。在该经过时间T1b相当于第一持续时间T1x的情况下,t4时刻至t5时刻的经过时间T2b相当于该第一持续时间T1x之后的第二持续时间T2x。而且,这些经过时间T1b、T2b为“T1b>T2b”的大小关系。
这样,睡眠控制装置10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暂时出现,使得在乘员12的睡眠中的整个期间,与第一持续时间T1x相比,接在该第一持续时间T1x后的第二持续时间T2x一方较短。
另外,睡眠控制装置10也通过调整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来进行以下内容。睡眠控制装置10防止乘员12的睡眠深度如图7的虚线LDa那样向阶段3或者阶段4迁移。伴随于此,睡眠控制装置10也防止乘员12的睡眠如虚线LDb那样向快速眼动睡眠迁移。即,睡眠控制装置10维持乘员12的睡眠,以使乘员12的睡眠深度不成为阶段3和阶段4且不出现快速眼动睡眠。
另外,睡眠控制装置10在乘员12的睡眠中,调整睡眠维持用的刺激,以使睡眠深度如图7所示那样在阶段1与阶段2之间多次交替往复。通过这样,能够缩短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各个经过时间T2a、T2b,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第二合计时间T2s。
执行该图9的步骤S201的图8的步骤S108与上述的睡眠维持工序对应,上述的睡眠维持工序中的各种刺激在图9的步骤S201的处理中赋予乘员12。因此,在步骤S201中对乘员12给予的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中,包含上述的睡眠维持工序中的各种刺激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即,在步骤S201中给予乘员12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换句话说是为了在乘员12的睡眠中维持乘员12的睡眠而给予该乘员12的刺激。
另外,在步骤S201中,图1的刺激装置31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在乘员12的睡眠中,在相互一致的定时对乘员12给予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冷热刺激、以及姿势变化刺激中的两种以上的刺激。例如,在乘员12的睡眠中,针对乘员12,从座椅扬声器24输出比乘员12的心跳慢的规定的节奏下的声音刺激作为听觉刺激,并且来自空调装置30的送风以不给乘员12带来风速感的程度的微风持续,作为冷热刺激。
在图9的步骤S201之后,进入步骤S202。在该步骤S202中,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是否在睡眠中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或者阶段2移至阶段3、阶段4、或者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
例如,预先实验性地求出表示乘员12的睡眠深度移至阶段3或者阶段4的征兆的脑电波或者心跳的模式作为第一判定用模式并存储。然后,在基于来自状态检测相机15以及生物体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而获得的脑电波或者心跳的状况与该第一判定用模式吻合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为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移至阶段3或者阶段4的征兆。
与此相同地,预先实验性地求出表示乘员12的睡眠深度移至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的脑电波或者心跳的模式作为第二判定用模式并存储。然后,在基于来自状态检测相机15以及生物体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而获得的脑电波或者心跳的状况与该第二判定用模式吻合的情况下,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为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移至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
在图9的步骤S202中判定为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或者阶段2移至阶段3、阶段4、或者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的情况下,图9的子流程结束。然后,返回图8的流程图,进入步骤S109。
另一方面,在图9的步骤S202中判定为未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或者阶段2移至阶段3,阶段4、或者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3。
在图9的步骤S203中,睡眠控制装置10判定从作为乘员12的入睡完成时的t1时刻起的经过时间Tps是否达到规定的结束判定时间Ted。
该结束判定时间Ted是用于判定使睡眠维持用的刺激结束的情况的参数。结束判定时间Ted预先实验性地设定,以便通过在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中实施的短时间小睡而充分获得苏醒后的集中力的提高等小睡效果。具体而言,在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中实现的乘员12的短时间小睡下的睡眠时间Ts优选为5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内,更优选为10分钟以上且20分钟以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束判定时间Ted设定为该短时间小睡下的睡眠时间Ts为5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内。
另外,在从入睡完成时起的经过时间Tps达到结束判定时间Ted的时刻,由于乘员12还在睡眠中且是图7的t6时刻之前的时刻,因此结束判定时间Ted是比图7的睡眠时间Ts短的时间。此外,结束判定时间Ted也可以为可变值,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恒定值。
在步骤S203中判定为在从入睡完成时起的经过时间Tps达到结束判定时间Ted的情况下,图9的子流程结束。然后,回到图8的流程图,进入步骤S109。
另一方面,在图9的步骤S203中判定为从入睡完成时起的经过时间Tps还未达到结束判定时间Ted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1。
在图8的步骤S109中,睡眠控制装置10执行使用刺激装置31使乘员12苏醒的控制。即,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利用刺激装置31对睡眠中的乘员12给予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从而使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即,在从步骤S108进入步骤S109的时刻,睡眠控制装置10将对乘员12的刺激从睡眠维持用的刺激平滑地切换至苏醒用的刺激。
而且,在步骤S109中,如图7的被椭圆B3包围所示的那样,在t6时刻,睡眠控制装置10不使快速眼动睡眠出现地使乘员12苏醒。由此,能够使乘员12舒适地苏醒。
此时,睡眠控制装置10识别乘员12的睡眠深度,并且给予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例如,该苏醒用的刺激预先实验性地确定为适合于使乘员12舒适地苏醒,并根据乘员12的苏醒的进行程度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另外,在图7的t6时刻,乘员12从阶段1的睡眠状态变为苏醒状态,但也可以从阶段2的睡眠状态变为苏醒状态。
此处,图8的步骤S109在图9的步骤S203中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执行,用于该步骤S203中的判定的结束判定时间Ted设定为短时间小睡下的睡眠时间Ts为5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内。因此,可以说睡眠控制装置10使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使得睡眠时间Ts为5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内。
另外,即使图9的步骤S203中的判定为“否”,也在图9的步骤S202中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执行图8的步骤S109。因此,可以说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中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或者阶段2移至阶段3、阶段4、或者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的情况下,与睡眠时间Ts无关地使乘员12苏醒。
该步骤S109与上述的苏醒工序对应,上述的苏醒工序中的各种刺激在步骤S109的处理中赋予乘员12。因此,在步骤S109中对乘员12给予的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中包含上述的苏醒工序中的各种刺激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全部。即,在步骤S109中给予乘员12的苏醒用的刺激换句话说是在乘员12苏醒时为了使乘员12苏醒而给予该乘员12的刺激。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基于上述的苏醒时声音的声音刺激包含于在步骤S109中赋予乘员12的苏醒用的刺激。
另外,在步骤S109中,图1的刺激装置31根据来自睡眠控制装置10的指令,在乘员12苏醒时,在相互一致的定时对乘员12给予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冷热刺激、以及姿势变化刺激中的两种以上的刺激。若对此进行例示,则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将使照明29发出的光的颜色从暖色系缓缓地变化至冷色系的刺激作为视觉刺激给予乘员12,并且使苏醒作用的香味从香味装置21释放至车厢内作为对乘员12的嗅觉刺激。
步骤S109的处理在睡眠中的乘员12成为苏醒状态的时刻(例如,在图7中为t6时刻)结束。然后,若步骤S109的处理结束,则苏醒用的刺激停止,图8的流程图结束。
此外,上述的图8以及图9的各步骤中的处理构成实现各个功能的功能部。这一点在后述的流程图中也相同。
另外,图8的步骤S107与入睡控制部对应,步骤S108与睡眠维持控制部对应,步骤S109与苏醒控制部对应。而且,睡眠控制装置10功能性地具备该入睡控制部、睡眠维持控制部、以及苏醒控制部。
为了对上述的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进行验证而进行了PVT评价。“PVT”是“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心理动作警觉作业)”的缩写。该PVT评价是根据反应和动作时间来客观地评价表现和认知功能的方法,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而用于改善睡眠不足和疲劳导致的人为错误的方法。
具体而言,在进行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和进行完全不给予入睡用、睡眠维持用、以及苏醒用的刺激而仅睡眠的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的每一个下,对相当于乘员12的被试验者进行了PVT评价。该评价的结果如下。此外,就PVT评价中的被试验者的构成而言,被试验者数为20人,被试验者的男女比率为男女各半,被试验者的年代为20多岁、30多岁、40多岁、50多岁的广泛的年龄层。
PVT评价的结果是,在用作PVT评价的指标的平均反应速度(即,MeanRRT)和错误数(即,Lapses)的任一个中,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相比发现了较大的改善效果。“MeanRRT”是“mean reciprocal responsetime(平均倒数响应时间)”的缩写。
具体而言,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相比,PVT评价中的平均反应速度在全部被试验者中的九成以上的人中提高。例如,如图10所示,可认为该平均反应速度根据睡眠时间Ts而提高。
另外,关于PVT评价中的错误数,也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相比,在全部被试验者中的九成以上的人中能够确认到大幅的错误减少效果。
另外,为了对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进行验证,以多个视点实施了主观评价问卷调查。
具体而言,针对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和进行上述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的每一个,实施了主观评价问卷调查。该主观评价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此外,该问卷调查的回答者的构成与PVT评价中的被试验者的构成相同。
在主观评价问卷调查中的关于入睡的问卷调查中,如图11所示,准备了“没睡着”、“打盹了”、以及“睡着了”这三个选择项。该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全部回答者中的八成以上的人回答“睡着了”。而且,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相比,在全部回答者中的八成以上的人中发现了同等的效果或者改善效果。
另外,在主观评价问卷调查中的关于苏醒的问卷调查中,如图12所示,准备了六个选择项。即,在该关于苏醒的问卷调查中,准备了“醒来时非常不舒服”、“醒来时不舒服”、“醒来时有点不舒服”、“醒来时有点畅快”、“醒来时畅快”、以及“醒来时非常畅快”的选择项。该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全部回答者中的八成以上的人回答“醒来时有点畅快”、“醒来时畅快”、或者“醒来时非常畅快”。而且,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相比,在全部回答者中的八成以上的人中发现了改善效果。
另外,为了对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进行验证,对入睡时的入睡到达性进行了验证。
具体而言,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与进行上述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之间,比较了从入睡开始时刻至入睡完成时刻的经过时间亦即入睡到达时间。该入睡开始时刻是设置于图1的输入装置14的手动入睡开关被被试验者操作的时刻。因此,若为本实施方式,则入睡开始时刻是在图8的步骤S101中判定为作为被试验者的乘员12通过乘员12的手动操作选择了进行短时间小睡的时刻。另外,入睡完成时刻是苏醒的被试验者的入睡完成的时刻,即若在图13中来说,则是该苏醒的被试验者变为阶段1的睡眠的时刻。此外,该入睡到达性的验证中的被试验者的构成与PVT评价中的被试验者的构成相同。
对该入睡到达性进行验证的结果是,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全部被试验者中的大约一半的人能够在1分钟左右入睡。而且,例如,如图13所示,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与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相比,全部被试验者中的九成以上的人中入睡到达时间缩短。在图13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入睡时的睡眠深度变化以实线L3表示,入睡到达时间以箭头A3表示。另外,比较例中的入睡时的睡眠深度变化以虚线L4表示,入睡到达时间以箭头A4表示。
另外,为了对基于图8以及图9的控制处理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进行验证,而对睡眠的持续性进行了验证。此外,该睡眠的持续性的验证中的被试验者的构成与PVT评价中的被试验者的构成相同。
该关于睡眠的持续性的验证的结果是,在进行比较例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在全部被试验者中的七成以上的人中确认了以下的多个事例。该多个事例中的一个是起因于外部干扰而被试验者在从入睡起10分钟以内苏醒。另外,该多个事例中的另一个是被试验者的睡眠深度为阶段3以上而被试验者并不容易醒来、或者即使能够醒来也是不舒服的苏醒而在苏醒后产生疲劳感。与此相对,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短时间小睡的情况下,为确认到这样的事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合计时间T1s是将在乘员12的睡眠中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合计时间。第二合计时间T2s是将在乘员12的睡眠中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合计时间。而且,如图7所示,睡眠控制装置10在乘员12的睡眠中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出现,使得与第一合计时间T1s相比第二合计时间T2s一方较短。
因此,与例如睡眠中的睡眠深度单纯地维持在阶段1的情况相比较,通过阶段2的睡眠深度的出现,乘员12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深的睡眠。另外,由于存在与第一合计时间T1s相比第二合计时间T2s一方较短这一关系,因此与例如相反地与第一合计时间T1s相比第二合计时间T2s一方较长这一关系成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睡眠深度向阶段3或者阶段4迁移的可能性。即,能够避免起因于睡眠深度过深的不良情况。
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以例如苏醒后的放松、睡意消除、疲劳恢复、以及集中力提高为目标的有效的短时间小睡。例如与基于专利文献1的睡眠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单纯的睡眠深度的控制的短时间小睡相比较,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短时间小睡的效果。
(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睡眠控制装置10维持乘员12的睡眠,以使乘员12的睡眠深度不成为阶段3和阶段4且不出现快速眼动睡眠。因此,能够防止起因于快速眼动睡眠的出现的较浅的睡眠的持续。而且,能够避免起因于睡眠深度向阶段3或者阶段4迁移的不良情况,即避免起因于睡眠深度过深的不良情况。例如,该不良情况是指在图8的步骤S109中即使乘员12受到苏醒用的刺激也不苏醒、或者虽然能够苏醒但为不舒服的苏醒而在苏醒后产生疲劳感。
(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8的步骤S107中对乘员12赋予的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中,包含使对乘员12的手掌施加的压力如图6的实线Lp所示那样周期性地变化的第一入睡刺激。另外,在该入睡用的刺激中,还包含对乘员12的身体中的上肢的末端部进行加温以使该末端部的温度Tte比手臂的温度Tam高的第二入睡刺激。睡眠控制装置10在使乘员12入睡时,通过作为刺激装置31的触感振动表皮26和振动表皮加热器27对乘员12给予第二入睡刺激并且给予第一入睡刺激。
通过这样在乘员12入睡时给予第二入睡刺激,能够使乘员12的末梢血管扩张并促进来自该末梢血管的周边的放热。其结果是,乘员12的深部体温下降,乘员12容易入睡。
另外,通过在乘员12入睡时给予第二入睡刺激,第一入睡刺激容易被乘员12识别,第一入睡刺激对乘员12的呼吸引导变得容易。
(3)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乘员12入睡时,在图8的步骤S107中睡眠控制装置10从座椅扬声器24对乘员12输出入睡时声音作为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而且,该入睡时声音是如图4的实线L1s那样从与乘员12的心跳同步的节奏开始节奏逐渐变慢的声音。因此,乘员12的呼吸被上述入睡时声音引导,能够逐渐减慢该乘员12的呼吸而促使乘员12的入睡。
(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8的步骤S109中,睡眠控制装置10通过利用刺激装置31对睡眠中的乘员12给予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从而使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因此,能够控制入睡后的乘员12的睡眠时间Ts。
(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睡眠控制装置10使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使得睡眠时间Ts为5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内。因此,能够向乘员12提供可获得苏醒后的集中力提高等适当的效果的短时间小睡。
例如,若睡眠时间Ts不足5分钟,则该睡眠时间Ts过短而几乎得不到睡眠的效果。另外,若睡眠时间Ts超过30分钟,则作为向车辆的乘员12提供的短时间的小睡而言不适当。
(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8的步骤S107中,睡眠控制装置10不使快速眼动睡眠出现地使乘员12入睡。另外,在步骤S109中,睡眠控制装置10不使快速眼动睡眠出现地使睡眠中的乘员12苏醒。因此,能够排除睡眠时间Ts中的较浅的睡眠,对乘员12提供舒适的睡眠。
(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睡眠控制装置10在睡眠中出现乘员12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或者阶段2移至阶段3、阶段4、或者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的情况下,在图8的步骤S109中使乘员12苏醒。因此,能够避免起因于睡眠深度较浅而基于短时间小睡的效果不充分,并且避免起因于睡眠深度过深的不良情况。
(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图1的刺激装置31在乘员12入睡时,在相互一致的定时对乘员12给予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刺激、冷热刺激、以及姿势变化刺激中的两种以上的刺激。这一点不仅在乘员12入睡时,在乘员12的睡眠中也相同,在乘员12苏醒时也相同。
因此,与依次给予一个种类的刺激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给予乘员12的刺激的效果。
(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乘员12苏醒时,在图8的步骤S109中,睡眠控制装置10从座椅扬声器24对乘员12输出苏醒时声音作为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而且,该苏醒时声音是如图5的实线L2s那样从与乘员12的心跳同步的节奏开始节奏逐渐变快的声音。因此,乘员12的呼吸被上述苏醒时声音引导,能够逐渐加快该乘员12的呼吸而促进乘员12的苏醒。
此处,在图7的时间图中,将在乘员12的睡眠中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时间定义为第一持续时间T1x。而且,将在经过该第一持续时间T1x后接在第一持续时间T1x后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时间定义为第二持续时间T2x。在该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睡眠控制装置10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暂时出现,使得在乘员12的睡眠中的整个期间,与第一持续时间T1x相比,接在该第一持续时间T1x后的第二持续时间T2x一方较短。因此,例如即使睡眠中的乘员12在无意中苏醒,也能够使与上述的第一合计时间T1s相比第二合计时间T2s一方较短这一状况成立。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在图9的步骤S203中判定为从乘员12的入睡完成时起的经过时间Tps达到规定的结束判定时间Ted作为触发,执行使乘员12苏醒的控制,但这是一个例子。例如,睡眠控制装置10也可以根据来自乘员12的计时器设定来使乘员12苏醒,也可以与车辆导航系统联动而根据与目的地对应的设定来使乘员12苏醒。另外,睡眠控制装置10也可以学习乘员12的过去的睡眠状况,在该学习出的苏醒定时使乘员12苏醒。
(2)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9的流程图中设有步骤S202,但该步骤S202并不是必须的结构。在图9的流程图中没有该步骤S202的情况下,在步骤S201之后,进入步骤S203。
(3)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睡眠控制装置10在乘员12的睡眠中监视睡眠深度并且通过来自刺激装置31的刺激如图7那样对该睡眠深度进行控制,但这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预先实验性地设定如图7那样使睡眠深度变化的刺激的模式,睡眠控制装置10不在乘员12的睡眠中监视睡眠深度,而从刺激装置31给予乘员12按照该预先设定的刺激的模式的刺激。
(4)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7的时间图中,在乘员12的睡眠中睡眠深度从阶段1向阶段2迁移两次,但该从阶段1向阶段2的迁移也可以为一次,也可以为三次以上。
(5)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睡眠控制装置10不需要是独立的装置,也可以是作为车载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功能性的一部分而包含在该电子控制装置中的控制部。
(6)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图8以及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是由计算机程序实现的,但也可以是由硬件实现的。
(7)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的座椅吹风机23使空气从图2的座椅17中的与就坐的乘员12接触的座椅表皮排出,但这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相反地,该座椅吹风机23是从座椅表皮向座椅17内吸入空气的类型。
(8)此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另外,不言而喻,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指明为是必须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指明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地限定于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于该特定的数。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到结构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指明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并没有限定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另外,本公开所记载的作为控制部的睡眠控制装置10以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专用计算机通过构成被编程为执行利用计算机程序具体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来提供。或者,本公开所记载的控制部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利用一个以上的专用硬件逻辑电路构成处理器而被提供的专用计算机来实现。或者,本公开所记载的控制部及其方法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来实现,该一个以上的专用计算机由被编程为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处理器及存储器、和由一个以上的硬件逻辑电路构成的处理器的组合而构成。另外,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作为由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而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非过渡有形记录介质。

Claims (10)

1.一种睡眠控制装置,是控制对象者(12)的睡眠的睡眠控制装置,具备:
入睡控制部(S107),通过利用刺激装置(31)对上述对象者给予规定的入睡用的刺激,来使上述对象者入睡并使上述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为阶段1或者阶段2;以及
睡眠维持控制部(S108),在通过上述入睡控制部使上述对象者入睡后,通过利用上述刺激装置对上述对象者给予规定的睡眠维持用的刺激,来将上述对象者的睡眠深度维持在阶段1至阶段2的范围并且维持上述对象者的睡眠,
上述睡眠维持控制部在上述对象者的睡眠中使阶段2的睡眠深度出现,以便与将该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以阶段1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第一合计时间相比,将上述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以阶段2持续的时间合计后的第二合计时间一方较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睡眠维持控制部维持上述对象者的睡眠,以使上述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不成为阶段3和阶段4且不出现快速眼动睡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在上述入睡用的刺激中,包含使对上述对象者的手掌施加的压力周期性地变化的第一入睡刺激、和对上述对象者的身体中的上肢的末端部进行加热以使上述末端部的温度(Tte)比手臂的温度(Tam)高的第二入睡刺激,
上述入睡控制部在使上述对象者入睡时,利用上述刺激装置对上述对象者给予上述第二入睡刺激并且给予上述第一入睡刺激。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入睡控制部在使上述对象者入睡时,针对上述对象者从上述刺激装置输出入睡时声音作为上述入睡用的刺激,上述入睡时声音从与该对象者的心跳同步的节奏开始节奏逐渐变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具备苏醒控制部(S109),上述苏醒控制部通过利用上述刺激装置对睡眠中的上述对象者给予规定的苏醒用的刺激,来使睡眠中的上述对象者苏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苏醒控制部使睡眠中的上述对象者苏醒,使得上述对象者的睡眠持续的睡眠时间(Ts)为5分钟以上且30分钟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入睡控制部不使快速眼动睡眠出现地使上述对象者入睡,
上述苏醒控制部不使快速眼动睡眠出现地使睡眠中的上述对象者苏醒。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在睡眠中出现上述对象者的睡眠深度从阶段1或者阶段2移至阶段3、阶段4、或者快速眼动睡眠的征兆的情况下,上述苏醒控制部使上述对象者苏醒。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刺激装置在上述对象者入睡时、或者睡眠中、或者苏醒时,在相互一致的定时给予上述对象者以下刺激中的两种以上的刺激:给予上述对象者的视觉的视觉刺激、给予上述对象者的听觉的听觉刺激、给予上述对象者的嗅觉的嗅觉刺激、给予上述对象者的触觉的触觉刺激、给予上述对象者的温度感觉的冷热刺激、以及通过使上述对象者的姿势变化来给予该对象者的姿势变化刺激。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苏醒控制部在使上述对象者苏醒时,针对上述对象者从上述刺激装置输出苏醒时声音作为上述苏醒用的刺激,上述苏醒时声音从与该对象者的心跳同步的节奏开始节奏逐渐变快。
CN202180071271.4A 2020-10-20 2021-09-24 睡眠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63228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5928A JP2022067295A (ja) 2020-10-20 2020-10-20 睡眠制御装置
JP2020-175928 2020-10-20
PCT/JP2021/035074 WO2022085364A1 (ja) 2020-10-20 2021-09-24 睡眠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2858A true CN11632285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128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1271.4A Pending CN116322858A (zh) 2020-10-20 2021-09-24 睡眠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67295A (zh)
CN (1) CN116322858A (zh)
DE (1) DE112021005544T5 (zh)
WO (1) WO20220853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83588A (ja) * 2022-06-16 2023-12-28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免疫力向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5805B2 (ja) 2008-10-02 2013-03-06 国立大学法人広島大学 睡眠制御装置
JP5544826B2 (ja) * 2009-10-30 2014-07-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刺激効果予測装置、刺激効果予測方法及び車両制御装置
JP5195859B2 (ja) * 2010-09-27 2013-05-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睡眠装置
JP7244072B2 (ja) 2019-04-19 2023-03-22 株式会社北原産業 シャリ玉用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5544T5 (de) 2023-08-17
JP2022067295A (ja) 2022-05-06
WO2022085364A1 (ja)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1212B (zh) 用于经皮振动的造波的系统和方法
JP6868422B2 (ja) 体調推定装置、体調推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セッサ
JPH11137626A (ja) リラックス装置
JP5155805B2 (ja) 睡眠制御装置
JP2008200486A (ja) リフレッシュ装置および当該リフレッシュ装置を搭載した乗り物
JP2010068941A (ja) 入眠装置および入眠方法
KR20080015131A (ko) 차량용 탑승자 온열 장치
WO2012039368A1 (ja) リラックス装置、乗物
US1131567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trainment of a user based on bio-rhythm of the user
JP2010220649A (ja) 睡眠装置及び睡眠維持方法
JP2015019857A (ja) 睡眠状態制御装置、睡眠状態制御方法
JP202307330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2110528A (ja) 睡眠装置
US20180333293A1 (en) Vehicle seat with warming and cooling effect for sports activities
CN116322858A (zh) 睡眠控制装置
JP2009131493A (ja) 誘眠装置
WO2021112129A1 (ja) シート装置
US112878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entrainment and biofeedback techniques to a user
WO2021039464A1 (ja) マットレス装置
JP2003334251A (ja) 睡眠制御装置及びカプセルベッド
JP7127500B2 (ja) 居眠防止制御装置、居眠防止システム、居眠防止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16921532U (zh) 睡眠舱
Yamabe et al. Comfortable awakening method for sleeping driver during autonomous driving
JP5452309B2 (ja) 呼吸誘導システム、呼吸誘導プログラム
JP6984374B2 (ja) 覚醒維持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