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1558A -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1558A
CN116261558A CN202180065870.5A CN202180065870A CN116261558A CN 116261558 A CN116261558 A CN 116261558A CN 202180065870 A CN202180065870 A CN 202180065870A CN 116261558 A CN116261558 A CN 116261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eaction
acetoacetyl
sulfanilat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58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睿
王从春
陈永旭
杨峰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he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6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15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3/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 C07C303/34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7/00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i.e. compounds having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of sulfate groups replac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307/02Mono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or esters thereof, e.g. sulfam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nitrogen,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29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rings having nitrogen,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91/06Six-membered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中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用作合成乙酰磺胺酸钾的中间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骤:将氨基磺酸溶解于惰性有机溶剂;第二步骤:向第一步骤获得产物滴加胺;第三步骤:向第二步骤获得的产物滴加冰醋酸;第四步骤:向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滴加双乙烯酮,随后发生反应;第四步骤获得的产物中,乙酰乙酰‑N‑磺胺酸胺盐产物的含量大于35%。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所获得产物收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酰磺胺酸钾,即AK糖(Acesulfame-K),化学名为6-甲基-1,2,3-噁噻嗪-4(3H)-酮-2,2-二氧化钾(6-Methyl-1,2,3-oxathiazin-4(3H)-one 2,2-dioxide potassiumsalt),俗称安赛蜜;外观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20℃时溶解度为270g/L;CAS号:55589-62-3;分子式:C4H4O4KNS;分子量:201.24;熔点(℃):229-232;相对密度(水=1):1.81;酸碱度:pH=5.5-7.5。
安赛蜜具有安全无毒、性质稳定、甜味爽口、没有不良后味、价格适宜等优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方面作甜味剂。
目前,氨基磺酸-三氧化硫法因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纯度高,是生产乙酰磺胺酸钾的主流工艺。对于乙酰磺胺酸钾的研究随着发展是逐步的深入的。
乙酰磺胺酸钾的合成方法很多,自该化合物被发现以来,已经发明了很多种合成方法,主要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类:(1)以氯或氟磺酰基异氰酸酯与2-丁炔、乙酰乙酸叔丁酯、醛丙烯基醚等反应,得到乙酰乙酰氨基磺酰氯或乙酰乙酰氨基磺酰氟,然后在强碱的存在下闭环,制得乙酰磺胺酸,再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得乙酰磺胺酸钾。(2)以氨基磺酰氟为原料,与双乙烯酮反应,生成乙酰乙酰氨基磺酰氟,然后用碱闭环,制得乙酰磺胺酸,再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得乙酰磺胺酸钾。(3)以氨基磺酸在三乙胺的催化下与双乙烯酮反应生成乙酰乙酰氨基磺酸三乙胺盐,然后用三氧化硫闭环,制得乙酰磺胺酸。再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得乙酰磺胺酸钾。(4)在惰性有机溶剂的存在下,以氨气与双乙烯酮反应,生成乙酰乙酰胺,然后用三氧化硫闭环,制得乙酰磺胺酸,再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得乙酰磺胺酸钾。
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三种方法已经成为主流工业合成方法。这一方法的工艺条件相对温和,原料易得;目前也有大量针对这一方法的研究。
从现有技术来看,唐赟、冯锐等在《甜味剂安赛蜜的合成研究》中提出乙酰乙酰胺-N-磺酸三乙基胺的制备,将19.4g(0.2mo1)氨基磺酸和100mL二氯甲烷加入到500mL三口烧瓶内,搅拌,在10~l5℃下滴加29.2mL(0.21mol)三乙胺,20min内加完.然后冷却至0℃,加入12mL(0.02mo1)冰醋酸,用l0min滴加19mL(0.23mol)双乙烯酮,加完后继续反应2h,再在室温下搅拌6h,反应液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江玉等在《甜味剂安赛蜜的合成研究》提出了安赛蜜的合成,其中乙酰乙酰胺-N-磺酸三乙基胺的制方法如下:氨基磺酸三乙胺的制备。溶于二氯甲烷内的30g氨基磺酸用56g三乙胺中和,同时用冰水冷至温度小于20℃,至氨基磺酸溶解后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的溶液备用。乙酰乙酰氨基磺酸盐的合成。在上一步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冰醋酸10ml,并降温至5℃以下,缓慢滴加双乙烯酮20g,加完后继续保温在15℃以下,搅拌2h,得到的溶液备用。中国专利CN105198778B一种安赛蜜合成工段酰化反应工艺提出将将体积比为1:1的二氯甲烷与双乙烯酮混合均匀,按配料量向酰化釜中滴加二氯甲烷与双乙烯酮的混合物。中国专利CN103570592A安赛蜜合成酰化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氨基磺酸和二氯甲烷打入溶料釜中,混合物泵至合成釜中;b、在合成釜中先滴加三乙胺,然后滴加冰醋酸,滴加完冰醋酸后,自然反应1小时;c、合成釜中的反应物放入酰化釜中,滴加双乙稀酮进行酰化反应;d、双乙稀酮滴加结束后,在酰化釜中循环1小时,然后放入保温釜中进行自然反应1小时,生成乙酰乙酰-N-磺酸盐中间体,送入磺化工段使用。
以上文献给出了乙酰乙酰-N-磺酸盐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由于产业的持续发展,就合成工艺来说,现有技术发现大量的问题,也提出大量的解决方案,例如对原料进行酸碱性处理、使用催化剂处理、使用例如微通道反应等。然而,这些反应条件有些在实验室场合下可以利用,在工业上难以利用;有一些可以提高相应的收率和纯净度,改善产品质量,但是成本较高,从经济上来说是不合算的。
乙酰磺氨酸的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乙酰乙酰-N-磺酸盐,制备该乙酰乙酰-N-磺酸盐是在常温下进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酰乙酰-N-磺酸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原料利用率高,有利于后续环合步骤中提高乙酰磺氨酸的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中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用作合成乙酰磺胺酸钾的中间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将氨基磺酸溶解于惰性有机溶剂;
第二步骤:向第一步骤获得产物滴加胺;
第三步骤:向第二步骤获得的产物滴加冰醋酸;
第四步骤:向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滴加双乙烯酮,随后发生反应;
第四步骤获得的产物中,乙酰乙酰-N-磺胺酸胺盐产物的含量大于35%。
其中第一步骤中,氨基磺酸与惰性有机溶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3.5-4.2。
其中惰性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其中第二步骤中的胺为三乙胺。
其中第四步骤中,控制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滴加反应物后控制混合液升温至第二温度;随后将混合液转移入反应釜,控制混合液温度降低至第三温度。
其中第四步骤中,控制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的温度为第一温度,滴加反应物后控制混合液按线性比例升温至第二温度;随后将混合液转移入反应釜,控制混合液温度按线性比例降低至第三温度。
其中第一温度为10-25℃,第二温度为20-30℃,第三温度为5-15℃。
其中氨基磺酸与胺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1.05-1.15。
其中氨基磺酸与胺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1.06-1.09。
其中氨基磺酸与双乙烯酮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4-1.15。
其中氨基磺酸与双乙烯酮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5-1.07。
本发明在特定质量配比条件下,将双乙烯酮的反应温度控制为两个阶段,从而制得了较高乙酰乙酰磺胺酸三乙胺盐(DKA)含量的物料。该物料在与三氧化硫反应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能够获得具有较高乙酰磺氨酸(ACH)含量的反应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此外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主要是制备用于合成乙酰磺胺酸钾的中间体的方法,首先将氨基磺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随后向溶解有氨基磺酸的二氯甲烷中滴加约三乙胺,这一步反应中,三乙胺略过量。反应方程式如下:
H2NSO3H+N(C2H5)3→[HN+(C2H5)3][H2NSO3 -]
反应完毕,反应液呈略碱性。
随后,向反应釜中滴加冰醋酸,由于三乙胺在前一步骤中略过量,添加的三乙胺的量为反应量的理论计算值。理论上乙酸与三乙胺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N(C2H5)3+CH3COOH→[HN+(C2H5)3][CH3COOH-]
理想状态下,在整个产物中应当不含有单质三乙胺。
随后,向整个反应液滴加双乙烯酮。双乙烯酮相应于氨基磺酸三乙胺盐略过量。反应完毕后,生成第一物料,检测第一物料中的乙酰乙酰磺胺酸三乙胺盐(DKA)含量。
第一物料紧接着要送往下一工序,在下一工序中,三氧化硫二氯甲烷溶液会与第一物料中的DKA进行环合反应,从而生成环合中间体。环合中间体水解获得乙酰磺氨酸(ACH),将ACH中和,即可获得乙酰磺胺酸钾。
第一物料中DKA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可以将反应物溶解在惰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例如二氯甲烷(DCM)。第一物料中的DCM携带DKA的同时还携带有其他的组分,例如未反应的成分、副反应的杂质。当三氧化硫作为环化剂加入到第一物料前,首先将三氧化硫溶解在DCM中,三氧化硫与DKA发生环化反应时为强放热反应,反应时第一物料和三氧化硫的DCM溶液形成第二物料,第二物料中三氧化硫加合物的浓度对于反应的收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人发现,调整第二物料的三氧化硫加合物浓度,首先需要控制第一物料中的DKA浓度。第一物料中DKA浓度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反应收率,需要提高整体反应收率这样才能尽量的降低成本;第二是浓度对于环合反应的影响,一般认为环合反应时DKA浓度对反应并无直接影响,发明人发现,环合反应反应物的DKA浓度对于后续的ACH收率的影响较大。
发明人提出的方案中,在将氨基磺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氨基磺酸与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3.5-4.2,优选的1:3.8-4.2;随后向溶解有氨基磺酸的二氯甲烷中滴加约三乙胺,这一步反应中,氨基磺酸略过量,氨基磺酸:三乙胺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1.05-1.15,优选的为1:1.06-1.09,在20℃以下,维持时间2小时以下;反应完毕,反应液呈略碱性。随后,以滴加的三乙胺的量为基准,滴加与氨基磺酸理论剩余值大致相当的反应量的冰醋酸,维持温度为10-20℃,时间2小时。理想状态下,在整个产物中应当不含有单质三乙胺。随后,向整个反应液滴加双乙烯酮,边滴加边开启搅拌叶片搅拌;以氨基磺酸为基准,氨基磺酸与双乙烯酮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4-1.15,优选的为1:1.05-1.07,控制初始反应温度为10-25℃,全部双乙烯酮滴加2-4小时。滴加完毕后,受控结束温度为20-30℃,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受控状态下逐渐降温,控制最终温度值为5-15℃。在控温条件下反应30-120分钟。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第一物料中的DKA含量,DKA质量分数应当在35%以上,更优的在36%、37%、38%、39%、40%以上;一般的来说,DKA质量分数还应该低于45%以下,DKA质量分数如果过高,需要溶剂较少,这对于反应的充分发生是不利的。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实现本发明,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35000-42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500-1015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5℃,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0500-1015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1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液略升温,最后控制温度为25℃;随后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控制逐渐降温,在控温条件下反应60分钟,最终温度值为3-5℃。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实施例一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35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500-1015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0℃,时间1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05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15℃,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3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液按线性方式升温,最后控制温度为25℃;随后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控制按线性方式降温,在控温条件下反应60分钟,最终温度值为5℃。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41.7%。
实施例二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38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6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3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5℃,时间1.5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05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2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4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液按线性方式升温,最后控制温度为25℃;随后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控制按线性方式降温,在控温条件下反应60分钟,最终温度值为5℃。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41.1%。
实施例三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40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9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5℃,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07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2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液按线性方式升温,最后控制温度为25℃;随后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控制按线性方式降温,在控温条件下反应60分钟,最终温度值为3℃。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40.7%。
实施例四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42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9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5℃,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07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2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液按线性方式升温,最后控制温度为25℃;随后将其转移至反应釜中,控制按线性方式降温,在控温条件下反应60分钟,最终温度值为3℃。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39.1%。
对比例一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20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15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5℃,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15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1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值为5℃。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41.4%。
对比例二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25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9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15℃,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10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1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值为25℃。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38.8%。
对比例三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55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09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20℃,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08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10℃,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值为30℃。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29.6%。
对比例四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58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20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20℃,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20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25℃,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值为30℃。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27.6%。
对比例五
将10000mol氨基磺酸溶解于约60000mol二氯甲烷中,反应结束时,检测溶液的PH值,显示PH值为6.5-7之间。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三乙胺12000mol,边滴加边搅拌,滴加时间约4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冰醋酸的量为三乙胺余量的反应量,边滴加边搅拌,维持温度为20℃,时间2小时。随后,向上一步骤的溶液中滴加双乙烯酮12000mol,控制反应起始条件为25℃,边滴加边搅拌,滴加约5小时,控制最终温度值为30℃。反应完成后,快速降温至0℃左右作为环合反应的原料使用。
检测反应物中DKA的量,DKA质量分数约为25.1%。
综合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从发明人的研究来看,DCM携带的DKA总量以及DKA的组分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是不确定。以氨基磺酸计算DKA的收率,DKA的实际收率,在实施例1-4的条件下,为90%左右;对比例1-5条件下,为70-80%之间。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特定的浓度下,在按线性比例升温的情况下滴加双乙烯酮,随后在按线性比例降温情况下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收率。
按线性比例的温度控制存在难度,由于反应物本身处于反应状态,在滴加和反应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模块来控制温度的按线性比例变化。一方面,通过反应容器内安装的传感器测定实时的温度,根据物料量、初始温度、输入功能等,判断物质反应过程的放吸热对整体温度的影响。记录以上实时温度后,形成反应温度曲线。在当前反应下,根据的过往的反应温度曲线,预测当前的温度变化可能性,调整冷热源的输入功率,从而实现温度的按线性比例变化。
Figure BDA0004145233840000101
Figure BDA0004145233840000111
表1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4的DKA实际收率能够达到90%,明显高于对比例。
然而,提高DKA的收率并不是最终目的。DKA需要反应制得ACH,并最终制得ACK。因此,还需要考虑环合反应过程中,三氧化硫与DKA反应的收率。环合中间体的收率是比较难以测得的,第一是因为测定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是因为环合中间体带有不同数量的三氧化硫,难以真实测定DKA的实际反应程度,第三是是因为在测定过程环合中间体会发生分解。发明人采用的方法是将环合产物进一步水解并洗涤有机相,测定有机相中ACH的含量,从而推测三氧化硫与DKA反应的收率,也即认为三氧化硫与DKA反应的收率与ACH的收率是正相关的。
将上述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1-5的产物第一物料作为原料,与固定的含有三氧化硫的DCM溶液(DCM量为120000mol)进行混合,第一物料输出量恒定的方式与含有三氧化硫的DCM溶液混合。混合后,在-30℃下保温1小时反应生成第二物料。随后,将第二物料与足量去离子水反应,反应完毕后,分离获得的有机相和水相。测定有机相中的乙酰磺氨酸(ACH)的含量。
Figure BDA0004145233840000112
/>
Figure BDA0004145233840000121
表2
发明人在生产中发现,由于溶剂的质量在第一物料中占据较大质量,因此,降低溶剂量会提高DKA的含量。但是DKA质量分数对于环化反应的收率影响较大,这有可能是因为DKA有异构体,异构体在环合反应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两种异构体是可以转换的(如下列反应方程式)。在环合反应中,异构体的含量、以及反应条件对于环合反应完成程度影响是较大的。
从表2中可见,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中DKA质量分数较高,但是,ACH的收率明显降低,是因为对比例1-2中溶剂含量低;这可能导致反应的不充分以及异构体的不合理比例,因此该对比例中DAK和ACH的含量较高,但是这两个对比例中的ACH收率明显较低,这是不利的。
Figure BDA0004145233840000122
从本发明可以看出,对比例中,ACH收率的降低,说明环合反应的收率在DKA收率70-80%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降低,一般来说,由于反应条件相同,不仅仅是由于浓度导致的DKA利用率的降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异构体的含量不同,进而导致DKA利用率有所降低。
由此可见,第一物料中的DKA的质量分数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反应步骤的收率,还进一步的决定了环合反应的收率。
以上的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案,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文所列出的各种修改以及发明中方法、组合物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已结合本发明的多种具体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应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事实上,各种如上所述的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修改来获取发明都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中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用作合成乙酰磺胺酸钾的中间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将氨基磺酸溶解于惰性有机溶剂;
第二步骤:向第一步骤获得产物滴加胺;
第三步骤:向第二步骤获得的产物滴加冰醋酸;
第四步骤:向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滴加双乙烯酮,随后发生反应;
其特征在于:第四步骤获得的产物中,乙酰乙酰-N-磺胺酸胺盐产物的含量大于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一步骤中,氨基磺酸与惰性有机溶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3.5-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惰性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二步骤中的胺为三乙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四步骤中,控制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为第一温度,滴加反应物后控制混合液升温至第二温度;随后将混合液转移入反应釜,控制混合液温度降低至第三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四步骤中,控制第三步骤获得的产物为第一温度,滴加反应物后控制混合液按线性方式升温至第二温度;随后将混合液转移入反应釜,控制混合液温度按线性方式降低至第三温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一温度为10-25℃,第二温度为20-30℃,第三温度为5-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氨基磺酸与胺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1.05-1.1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氨基磺酸与胺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1.06-1.09。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氨基磺酸与双乙烯酮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4-1.1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氨基磺酸与双乙烯酮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5-1.07。
CN202180065870.5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2615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43814 WO2023123404A1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1558A true CN116261558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8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5870.5A Pending CN116261558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1558A (zh)
WO (1) WO202312340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0592A (zh) * 2013-11-01 2014-02-12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赛蜜合成酰化生产工艺
CN111377882A (zh) * 2018-12-30 2020-07-07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化生产安赛蜜的方法
CN113454056A (zh) * 2021-05-28 2021-09-28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乙酰乙酰胺-n-磺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0592A (zh) * 2013-11-01 2014-02-12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赛蜜合成酰化生产工艺
CN111377882A (zh) * 2018-12-30 2020-07-07 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化生产安赛蜜的方法
CN113454056A (zh) * 2021-05-28 2021-09-28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乙酰乙酰胺-n-磺酸三乙胺盐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3404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rpless et al. Allylic amination of olefins and acetylenes by imido sulfur compounds
CN112142687B (zh) 一种乙酰磺胺酸钾合成中连续酰化合成方法
EP1334963A4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NATEGLINIDE CRYSTALS
JPS6136509B2 (zh)
CN116261558A (zh) 一种乙酰乙酰-n-磺胺酸盐的工业制备方法
US20020103378A1 (en) Method for carbamoylating alcohols
CN1336363A (zh) 乙酰磺胺酸钾的合成制备方法
US3663623A (en) Preparation of iodomethylsulfones
JP2002105048A (ja) 2−ヒドロキシ−4−メチルチオブタンニトリルの製造方法
DK167976B1 (da) Fremgangsmaade til fremstilling af 6-methyl-3,4-dihydro-1,2,3-oxathiazin-4-on-2,2-dioxid eller dettes ikke-toksiske salte
US3987096A (en) Process for chlorination of acetaldoxime
EP4335841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for acesulfame potassium
US6124501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lactamide
JPH0686417B2 (ja) 3′―アミノプロピル―2―スルフアトエチル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KR860001513B1 (ko) 이속사졸릴 이미다졸리디논의 제조방법
US2485271A (en) Preparation of bis-(2-carboxyalkyl) sulfones
CN100506789C (zh) 离析的3,4-二氨基苯磺酸的制备方法
JPH11152263A (ja) 酸化による2−カルボキシ−5−ニトロベンゼンスルホン酸およびその塩の製造方法
Schonk et al. Reactions of styrene and derivatives with sulfur trioxide; characterization and chemistry of the initial products
US5189206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s
JPS627910B2 (zh)
JPH03167144A (ja) フルオロベンゼンの製造方法
JPH111468A (ja) ジヨードメチル−p−トリル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CN116323573A (zh) 一种水解制备乙酰磺胺酸的方法及乙酰磺胺酸钾生产方法
RU2024485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ислой калиевой соли д-глюкосахарной кисло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