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2543A - 复合装置、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装置、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2543A
CN116252543A CN202211554418.8A CN202211554418A CN116252543A CN 116252543 A CN116252543 A CN 116252543A CN 202211554418 A CN202211554418 A CN 202211554418A CN 116252543 A CN116252543 A CN 116252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original
discharge port
medium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44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山直浩
奥田泰康
宫原正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252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2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2Pat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04N1/00633Ejecting or stacking selectively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out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89Pre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6Simultaneous or quasi-simultaneous functioning of a plurality of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复合装置具备:读取机构,其具有供原稿排出的原稿排出口;记录机构,其具有供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排出的介质排出口;控制部,原稿排出口被配置于介质排出口的铅直方向上方,从介质排出口排出的记录介质的顶端所通过的前进道路和从原稿排出口排出的原稿为彼此在交叉位置处交叉的位置关系,可同时执行读取机构的原稿的读取和记录机构的向记录介质的记录,控制部在于从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原稿遮挡了从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记录介质的顶端的前进道路的位置处使原稿的排出停止了的停止状态下使记录介质的顶端从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情况下,在使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交叉位置之前,使用于解除停止状态的预定动作执行。

Description

复合装置、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装置、以及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像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具备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功能、和将图像印刷在印刷介质上的印刷功能的原稿读取装置。在该原稿读取装置中,具备将被读取了的原稿排出的读取用的排出口、和将被印刷了的印刷介质排出的印刷用的排出口,并且读取用的排出口被配置在印刷用的排出口的铅直方向上方处。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原稿读取装置为,在读取用的排出口内保持有被读取了的原稿的后端的结构,在保持有原稿的状态下,印刷功能成为停止状态。另外,在保持有原稿的状态下,印刷用的排出口会被从读取用的排出口中垂下来的原稿所堵塞。
在此,存在有如下课题,即,在同时执行读取功能和印刷功能的结构的情况下,当在保持了原稿的后端的状态下排出印刷介质时,印刷介质的前端会与原稿发生碰撞,从而被原稿阻碍了印刷介质的排出动作,由此发生了输送卡纸这样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29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复合装置具备:读取机构,其具有读取原稿的信息的读取部、和供被读取了的所述原稿排出的原稿排出口;记录机构,其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部、和供被记录了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介质排出口;控制部,所述原稿排出口被配置于所述介质排出口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所通过的前进道路、和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为,彼此在交叉位置处交叉的位置关系,能够同时执行由所述读取机构实施的所述原稿的读取、和由所述记录机构实施的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所述控制部在于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遮挡了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的所述前进道路的位置处使所述原稿的排出停止了的停止状态下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所述交叉位置之前,使用于解除所述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执行。
在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复合装置具备:读取机构,其具有读取原稿的信息的读取部、和供被读取了的所述原稿排出的原稿排出口;记录机构,其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部、和供被记录了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介质排出口,所述原稿排出口被配置于所述介质排出口的铅直方向上侧,且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所通过的前进道路、和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为,彼此在交叉位置处交叉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同时执行由所述读取机构实施的所述原稿的读取、和由所述记录机构实施的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在所述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于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遮挡了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的所述前进道路的位置处使所述原稿的排出停止了的停止状态下使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所述交叉位置之前,使用于解除所述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机构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机构的原稿的保持动作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机构的原稿的保持动作所涉及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1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0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2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复合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复合装置10具备读取机构11和记录机构12,所述读取机构11具有读取原稿S的信息的读取部63和将被读取了的原稿S排出的原稿排出口64,所述记录机构12具有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M上的记录部50和将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M排出的介质排出口58。此外,复合装置10具备控制部100(图5),所述控制部100对读取机构11以及记录机构12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的复合装置10能够同时执行由读取机构11实施的原稿S的读取、和由记录机构12实施的向记录介质M的记录。
另外,设为将复合装置10载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并作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而将复合装置10的前后方向设为沿着Y轴的方向,将与Y轴正交的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设为沿着X轴的方向。此外,将相对于水平面而铅直的铅直方向(上下方向)设为沿着Z轴的方向。
复合装置10具备长方体形状的筐体20。在筐体20的下部处,具备对复合装置10的各部进行支承的基础框架26。在筐体20内收纳有记录部50以及读取部63等。
在复合装置10的下部处,设置有多个脚部28。脚部28被连结在基础框架26上,并对筐体20进行支承。脚部28为,例如脚轮。
在筐体20的+Y方向的前表面上设置有矩形的开口部31,并且具有朝向-Y方向延伸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配置有馈送部30,在所述馈送部30上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设置有卷筒体R。卷筒体R具有记录介质M(例如,纸张)呈卷筒状地卷绕重叠在芯部件22上的圆筒形状。从卷筒体R上被放卷的记录介质M朝向记录部50侧被馈送。在本实施方式的馈送部30中,两个卷筒体R以在高度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被收纳。卷筒体R的两端部被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卷筒体R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24所支承。
复合装置10在筐体20内具备介质输送部40。介质输送部40将从卷筒体R上被放卷的记录介质M沿着输送路径41而进行输送。介质输送部40具有输送路径形成部43以及输送辊44(44a、44b)。输送路径形成部43相对于被设置的卷筒体R而位于-Y方向处。输送路径形成部43形成将从卷筒体R上被放卷的记录介质M向筐体20的-Y方向侧进行引导的卷筒纸供给通道42。输送辊44对输送路径41上的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输送辊44为以沿着宽度方向的轴为旋转轴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一对辊,且由驱动辊和从动辊构成。而且,通过各个驱动辊和从动辊来对记录介质M的表背面进行夹持并支承。通过驱动电机的正转驱动而使驱动辊进行旋转驱动,从而穿过输送路径41而将记录介质M向支承部54输送,并且从支承部54向介质排出口58侧输送。介质排出口58设置在筐体20的+Y方向的前表面上。
此外,设置有介质位置检测部45,所述介质位置检测部45能够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介质位置检测部45具备例如旋转编码器等。该旋转编码器被配置在与输送辊44a的驱动辊连接的驱动电机上。旋转编码器与控制部100连接。旋转编码器将旋转的机械位移量转换成电气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检测出位置或速度等。
旋转编码器由被固定在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上的狭缝圆板、和被设置在该狭缝圆板的周缘所通过的位置处的位置检测器构成。在狭缝圆板上,沿着其周缘以跨及整周的方式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位置检测用狭缝。而且,位置检测器以经由狭缝圆板的周缘而互相对置的方式具备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部和由光电晶体管(photo transistor)构成的受光部。而且,被构成为,当来自发光部的光穿过狭缝圆板的位置检测用狭缝而被受光部接受到时,有电信号从受光部被输出。
记录部50在于输送路径41上被输送的记录介质M上记录(印刷)图像。记录部50具备:头51,其朝向记录介质M喷出油墨;滑架52,其搭载头51;导轨53,其沿着宽度方向被配置。此外,记录部50具备移动机构(省略图示),所述移动机构使滑架52沿着导轨53而进行往复移动。在与头51对置的位置处,设置有对记录介质M进行支承的支承部54。头51通过在与滑架52一起于记录介质M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从而在被支承部54支承的记录介质M上记录图像等信息。
此外,在输送路径41上,在输送辊44a与头51之间配置有介质检测传感器46。介质检测传感器46为,对记录介质M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介质检测传感器46与控制部100连接,并且与输送辊44a的驱动辊相连接的驱动电机基于来自介质检测传感器46的检测数据从而被控制。控制部100在将通过后述的切断部55而切断了的记录介质M从介质排出口58排出之后,对介质输送部40进行控制,基于介质检测传感器46的检测数据,从而使记录介质M的顶端移动至与头51相比靠上游处,并使滑架52移动至待机位置。
介质检测传感器46为例如光遮断器(photo interrupter),并且具备发出光的发光部、和接受从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受光部。作为发光部的发光元件,例如可应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或激光发光元件等。此外,受光部由光电晶体管或光集成电路(Photo IC)等构成。而且,将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的受光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并作为检测数据而进行输出。控制部100基于检测数据来对记录介质M的有无进行判断,并对驱动输送辊44a的驱动电机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100通过介质位置检测部45(旋转编码器),从而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记录部50的输送方向下游处配置有切断部55。切断部55对记录结束了的记录介质M进行切断。切断部55具有切断刀刃56,并且通过切断刀刃56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将长条的记录介质M在预定的位置处切断。
被切断了的单张状的记录介质M从排出部57向+Y方向上排出。排出部57被配置在切断部55的输送方向下游处。排出部57具备介质排出口58和排出口部件59。排出口部件59相对于支承部54而位于+Y方向处,对通过了支承部54的记录介质M进行支承,并且将记录介质M引导至介质排出口58。介质排出口58在排出口部件59的上方处以开口的方式被形成。被切断部55切断了的记录介质M经由介质排出口58而排出至复合装置10的外部。
在上下方向上的排出口部件59与馈送部30之间设置有堆叠器35。堆叠器3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排出口部件59相等,并且被构成为薄片状。堆叠器35被收纳在筐体20内部,且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在使用堆叠器35时,在将堆叠器35向+Y方向拉出并形成挠曲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被切断了的记录介质M从介质排出口58排出,从而使记录介质M被装载在堆叠器35上。
在筐体20内,设置有油墨盒39。油墨盒39对油墨进行收纳。油墨盒39以相对于盒保持架38而可装拆的方式被设置。用户能够从复合装置10的前表面侧来更换油墨盒39。被收纳于油墨盒39中的油墨通过软管而被供给至头51中。
在筐体20内的前面侧的上方处,配置有读取机构11。在筐体20的+Z方向端面(上表面)的前方部设置有原稿馈送口61。原稿馈送口61为,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延伸形成的开口。原稿S经由原稿馈送口61而向读取机构11的内部被输送,并执行通过读取部63而读取原稿S的信息的读取处理。被实施了读取处理的原稿S将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至筐体20外部。另外,读取机构11的结构将在后文中记述。
在筐体2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能够实施对复合装置10的操作指示的操作部15。操作部15具备液晶等显示面板。操作部15具备俯仰机构,也能够以倾斜至易于对操作部15进行操作的位置的方式来使用。
接下来,对读取机构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那样,读取机构11具有:原稿馈送口61,其中供原稿S插入;原稿输送部62,其将从原稿馈送口61被插入的原稿S沿着输送路径FR而进行输送;读取部63,其对被原稿输送部62所输送的原稿S的图像等信息进行读取;按压机构85,其朝向读取部63按压原稿S;读取用的原稿排出口64,其供读取后的原稿S排出;传感器部65,其能够对原稿S进行检测。
从原稿馈送口61起至原稿排出口64为止而延伸的输送路径FR沿着+Y方向而向-Z方向倾斜。原稿排出口64中的原稿S的排出方向即第一排出方向D1为,包含+Y方向的成分的方向。详细而言,输送路径FR以相对于-Z方向而成锐角的预定角度倾斜。由此,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会远离原稿排出口64。特别地,在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的顶端部分发生卷曲的情况下,当该顶端部接近介质排出口58时,该顶端部有可能会从介质排出口58进入到复合装置10的内部。通过使第一排出方向D1包含+Y方向的成分,从而降低了原稿S从介质排出口58进入到复合装置10的内部的可能性。
原稿输送部62具有:上游驱动辊对71;第一驱动辊对72,其被配置在与上游驱动辊对71相比靠输送路径FR上的下游侧;第二驱动辊对73,其被配置在与第一驱动辊对72相比靠输送路径FR上的下游侧。上游驱动辊对71、第一驱动辊对72以及第二驱动辊对73均以夹持的方式对原稿S进行输送。读取部63被配置在输送路径FR上的上游驱动辊对71与第一驱动辊对72之间。此外,原稿输送部62具有对上游驱动辊对71、第一驱动辊对72以及第二驱动辊对73进行驱动的作为驱动电机的读取用的输送电机62M(参照图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路径FR上的上游的含义是指,在从原稿馈送口61朝向原稿排出口64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意思。同样地,输送路径FR上的下游的含义是指,在从原稿馈送口61朝向原稿排出口64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意思。
上游驱动辊对71在输送路径FR上位于与读取部63的可读取位置SP相比靠上游处,并且具有上游驱动辊74和上游从动辊75。上游驱动辊74以沿着X轴延伸的上游驱动轴741的轴线为中心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上游驱动辊74的外周面被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部件所覆盖。例如,上游驱动辊74的外周面被合成橡胶所覆盖。上游驱动辊74通过输送电机62M而被驱动。上游从动辊75以沿着X轴延伸的上游从动轴751的轴线为中心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上游驱动轴741的轴线和上游从动轴751的轴线大致平行。
第一驱动辊对72在输送路径FR上位于与读取部63的可读取位置SP相比靠下游处,并且具有第一驱动辊76和第一从动辊77。第一驱动辊76以沿着X轴延伸的第一驱动轴761的轴线为中心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第一驱动辊76通过输送电机62M而被驱动。第一从动辊77以沿着X轴延伸的第一从动轴771的轴线为中心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第一驱动轴761的轴线和第一从动轴771的轴线大致平行。
第二驱动辊对73在输送路径FR上位于与读取部63的可读取位置SP相比靠下游处,并且具有第二驱动辊78和第二从动辊79。第二驱动辊78以沿着X轴延伸的第二驱动轴781的轴线为中心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第二驱动辊78通过输送电机62M而被驱动。第二从动辊79以沿着X轴延伸的第二从动轴791的轴线为中心而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第二驱动轴781的轴线和第二从动轴791的轴线大致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读取部63中,作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模块80而具有第一CIS模块80A和第二CIS模块80B。CIS模块80具有向原稿S照射光的LED等光源801、接受来自输送中的原稿S的反射光的CMOS传感器等受光元件802、其与原稿S相接触的接触玻璃803。原稿S在与接触玻璃803的透过面804接触的同时被输送。光源801经由接触玻璃803而向原稿S照射光,受光元件802读取来自原稿S的反射光。
对于CIS模块80的光源801以及受光元件802的控制而言,既可以通过控制部100来实施,也可以通过被设置于CIS模块80中的微处理器等专用的控制部来实施。基于CIS模块80的受光元件802的读取结果通过控制部100而被合成并生成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的CIS模块80中,受光元件802沿着X轴而排列。CIS模块80在其沿着X轴的尺寸量的范围内,一次读取原稿S的对置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CIS模块80A和第二CIS模块80B在X轴上彼此一部分发生重复。
在本实施方式的读取机构11中,作为按压机构85而具有向将原稿S按压在第一CIS模块80A的接触玻璃803上的方向施力的按压机构85A、和向将原稿S按压在第二CIS模块80B的接触玻璃803上的方向施力的按压机构85B。按压机构85被设置于在原稿S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驱动辊对71与第一驱动辊对72之间能够对原稿S进行按压的位置处。
按压机构85具有能够与原稿S接触的按压板86、和向接近透过面804的方向对按压板86施力的按压弹簧87。按压机构85A的按压板86与第一CIS模块80A的透过面804隔着输送路径FR而对置。按压机构85B的按压板86与第二CIS模块80B的透过面804隔着输送路径FR而对置。
原稿排出口64为,被排出引导部88和与排出引导部88隔着输送路径FR而对置的壁部681夹着的空间。
传感器部65具有能够对原稿S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651、和能够在与第一传感器651不同的位置处对原稿S进行检测的第二传感器652。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检测的检测位置即第一检测位置DP1,位于与第一CIS模块80A的透过面804相比靠原稿S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处。在原稿S位于第一检测位置DP1时,第一传感器651对原稿S进行检测,在原稿S不位于第一检测位置DP1时,第一传感器651不对原稿S进行检测。由第二传感器652实施检测的检测位置即第二检测位置DP2,位于与第二驱动辊对73相比靠原稿S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处。在原稿S位于第二检测位置DP2时,第二传感器652对原稿S进行检测,在原稿S不位于第二检测位置DP2时,第二传感器652不对原稿S进行检测。
排出引导部88被设置在与第二驱动辊对73相比靠-Z方向侧。排出引导部88为,沿着X轴延伸的板状的部件。排出引导部88具有面向+Z方向的引导面881。引导面881以越朝向+Y方向越向-Z方向下降的方式倾斜。被排出来的原稿S沿着引导面881而被排出。即,作为原稿S被排出的方向的第一排出方向D1为,越朝向+Y方向越向-Z方向下降的方向。
如图4所示那样,作为第一驱动辊对72的夹持位置N1中的原稿S的输送方向的第一输送方向FD1为,包含铅直下方-Z的成分比+Y方向的成分多的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方向FD1为,沿着通过夹持位置N1的第一驱动辊76的切线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连结第一驱动轴761的中心和第一从动轴771的中心的直线与第一驱动辊76的外周面的交点看作夹持位置N1。
作为第二驱动辊对73的夹持位置N2中的原稿S的输送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FD2为,包含铅直下方-Z的成分比+Y方向的成分多的方向。进一步地,第二输送方向FD2的+Y方向的成分相对于铅直下方-Z的成分的比例大于第一输送方向FD1的+Y方向的成分相对于铅直下方-Z的成分的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方向FD2为,沿着通过夹持位置N2的第二驱动辊78的切线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连结第二驱动轴781的中心和第二从动轴791的中心的直线与第二驱动辊78的外周面的交点看作夹持位置N2。
第一驱动辊76通过一次旋转而能够输送原稿S的第一单位进给量大于第二驱动辊78通过一个旋转而能够输送原稿S的第二单位进给量。也就是说,第二驱动辊78的圆周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辊76的圆周速度。第一驱动辊76与第二驱动辊78的圆周速度之差,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辊径的不同来进行设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辊78的直径小于第一驱动辊76的直径,并且第一驱动辊76和第二驱动辊78通过输送电机62M而以相同旋转速度被驱动。因此,第二驱动辊78的圆周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辊76的圆周速度。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辊76的辊径和第二驱动辊78的辊径不同,但是只要为第一驱动辊76的第一单位进给量大于第二驱动辊78的第二单位进给量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在第一驱动辊76和第二驱动辊78中辊径相同、且第一驱动辊76的旋转速度大于第二驱动辊78的旋转速度的结构。此外,也可以为辊径以及旋转速度这双方互相不同的结构。
由于与第一驱动辊76的第一单位进给量相比第二驱动辊78的第二单位进给量较小,因此第二驱动辊对73不会向下游拉拽原稿S。因此,可抑制因第二驱动辊对73输送原稿S时的输送力而引起的、原稿S的可读取位置SP的部分处的输送速度的偏差。
此外,由构成第二驱动辊对73的第二驱动辊78与第二从动辊79形成的夹持力小于由构成第一驱动辊对72的第一驱动辊76与第一从动辊77形成的夹持力。
构成第一驱动辊对72的第一从动辊77被第一弹簧831向朝向第一驱动辊76的方向施力。因此,第一驱动辊对72夹持原稿S的夹持力由第一弹簧831的施加力决定。第一弹簧831为压缩弹簧。另外,第一弹簧831并不限于压缩弹簧,只要能够将施加力赋予给第一从动辊77即可,也可以为例如圆柱弹簧等其他弹簧。
构成第二驱动辊对73的第二从动辊79被第二弹簧841向朝向第二驱动辊78的方向施力。因此,第二驱动辊对73夹持原稿S的夹持力由第二弹簧841的施加力决定。第二弹簧841为圆柱弹簧。另外,第二弹簧841并不限于圆柱弹簧,只要能够将施加力赋予给第二从动辊79即可,也可以为例如压缩弹簧等其他弹簧。
第二弹簧841的弹簧常数小于第一弹簧831的弹簧常数。也就是说,第二弹簧841与第一弹簧831相比施加力较小。因此,第二驱动辊对73的夹持力弱于第一驱动辊对72的夹持力。
接下来,对复合装置10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那样,复合装置10具备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具备:CPU101、存储器102、控制电路103和I/F(接口)104。CPU101为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102为对CPU101的程序进行存储的区域或者确保作业区域等的装置,并且具有RAM、EEPROM等存储元件。
控制部100与操作部15连接。在操作部15被操作时所输出的操作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100。当对操作部15实施预定的操作时,操作部15会输出读取请求信号,当该读取请求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100时,控制部100接受读取请求。控制部100在接受了读取请求时,对读取机构11以及记录机构12进行控制,通过读取机构11的读取部63读取原稿S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并且通过记录机构12而使基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M上。
在控制部100上电连接有传感器部65。控制部100基于传感器部65的输出的变化,从而对原稿S的状态进行判定。
第一传感器651与控制部100电连接,以作为与控制部100电连接的传感器部65。在第一传感器651检测到原稿S时的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的输出为第一输出,在第一传感器651没有检测到原稿S时的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的输出为第二输出。在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的输出从第二输出变化为第一输出时,控制部100判定为原稿S的顶端通过了第一检测位置DP1。控制部100在原稿S的顶端通过了第一检测位置DP1时,利用未图示的计数器而开始进行输送电机62M的旋转量的计数。控制部100基于根据该计数值而推断的原稿S的位置来合成由读取部63的受光元件802读取的读取结果。
此外,在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的输出从第一输出变化为第二输出时,控制部100判断为原稿S的后端通过了第一检测位置DP1。在原稿S的后端通过了第一检测位置DP1时,控制部100使计数器的计数开始。控制部100基于根据该计数值而推断的原稿S的后端的位置来执行后述的原稿S的保持动作。
第二传感器652与控制部100电连接,以作为与控制部100电连接的传感器部65。在第二传感器652检测到原稿S时的由第二传感器652实施的输出为第三输出,在第二传感器652没有检测到原稿S时的由第二传感器652实施的输出为第四输出。第二传感器652在后述的原稿S的保持动作中,对被第二驱动辊对73夹持的状态的原稿S进行检测。在原稿S的保持动作中,在由第二传感器652实施的输出从第三输出变换为第四输出时,控制部100判定为,被第二驱动辊对73夹持的状态的原稿S被从复合装置10中去除了。
另外,控制部100被构成为,能够经由I/F104而与外部设备(例如,个人电脑等)进行双向通信。控制部100能够对与I/F104连接的外部设备所输出的记录请求信号、读取请求信号以及读取请求信号进行输入。另外,I/F104既可以被构成为能够进行有线连接,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进行无线连接。
接下来,对读取机构11的原稿S的保持动作所涉及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详细而言,当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不慎落到下方时,原稿S可能会发生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读取机构11中执行对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进行保持的保持动作。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那样,首先,在步骤S11中,控制部100使读取处理以及记录处理执行。具体而言,当接受到读取请求时,对输送电机62M进行控制,从而使上游驱动辊对71、第一驱动辊对72以及第二驱动辊对73进行旋转,由此开始进行被插入到原稿馈送口61中的原稿S的输送。控制部100在开始进行原稿S的输送之后,对读取部63进行控制,从而在原稿S通过可读取位置SP时,使原稿S的图像(信息)被读取。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100对在步骤S11中开始进行原稿S的输送之后原稿S的后端是否通过了第一检测位置DP1进行判定。更详细而言,对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的输出从表示检测到原稿S的第一输出变化为表示没有检测到原稿S的第二输出的情况进行监视。在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的输出从第一输出变化为第二输出时(是),控制部100判定为原稿S的后端通过了第一检测位置DP1。
控制部100以向原稿S照射白色光的方式来对各CIS模块80的光源801进行控制。在控制部100中,被输入有多个受光元件802经由红色、蓝色以及绿色的滤色器而检测出的结果。正如上文所述那样,在原稿S的顶端通过第一检测位置DP1时,利用计数器而开始进行输送电机62M的旋转量的计数(步骤S13)。控制部100通过基于由计数器计数的计数值并合成由多个CIS模块80的受光元件802检测的检测结果,从而生成记录在原稿S上的文字以及图像等图像数据。另外,控制部100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02中。
此外,控制部100基于被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图像数据,从而通过记录机构12而在记录介质M上进行记录。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对介质输送部40进行控制,从而对记录介质M进行输送。然后,控制部100对记录部50进行控制,从而在记录介质M通过由记录部50实施记录的记录位置时,使油墨向记录介质M喷出。由此,图像数据被记录在记录介质M上。控制部100使被记录了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M朝向介质排出口58而排出。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100对由计数器计数的计数值是否超过了被预先设定的预定值进行判定(步骤S14)。
在此,步骤S14中的判定中所使用的预定值为,输送路径FR上的、与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检测的第一检测位置DP1和夹持位置N1之间的长度相对应的值。更详细而言,预定值基于输送路径FR上的第一检测位置DP1与夹持位置N1之间的长度和第一驱动辊76的圆周速度而被设定。因此,预定值被设定为,在原稿S的后端通过第一检测位置DP1之后计数值到达预定值时,原稿S的后端位于夹持位置N1的值。因此,由控制部100实施的步骤S14中的判定也可以被看作是原稿S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夹持位置N1的判定。
控制部100在判定为由计数器计数的计数值超过了预定值的情况下(是),使计数器的计数值的计数结束(步骤S15),并对输送电机62M进行控制从而使原稿S的输送停止(步骤S16)。因此,控制部100在原稿S不位于读取部63的可读取位置SP、并且原稿S不位于夹持位置N1的状态下,停止上游驱动辊对71、第一驱动辊对72以及第二驱动辊对73的旋转。在步骤S16中,控制部100在原稿S的后端通过第二驱动辊对73的夹持位置N2之前,使原稿S的输送停止。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在执行了步骤S15后执行步骤S16,但是只要是在原稿S的后端通过夹持位置N2之前执行步骤S16即可,也可以为步骤S16先于步骤S15而被执行的结构,或为步骤S15和步骤S16以并行的方式被执行的结构。
控制部100在于步骤S16中停止了原稿S的输送时,如图7所示那样,原稿S将不会从原稿排出口64落下而是被复合装置10保持。更详细而言,原稿S以原稿S的后端的附近被第二驱动辊对73夹持并且原稿S的顶端朝向下方的方式而从原稿排出口64垂下的状态被保持在读取机构11(复合装置10)上。由此,能够防止被读取部63读取了图像的原稿S从原稿排出口64不慎落下的情况。
在此,对读取机构11的原稿排出口64和记录机构12的介质排出口58的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那样,原稿排出口64被配置在介质排出口58的铅直方向上方处。而且,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所通过的前进道路即第二前进道路MD2和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是互相在交叉位置CP处交叉的位置关系。
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的顶端所通过的第一前进道路MD1在原稿S的顶端以被支承在排出引导部88上的状态而被输送的状态下,为第一排出方向D1且为包含+Y方向的成分的-Z方向。其后,在原稿S的顶端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至外部的状态下,成为-Z方向。
另一方面,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所通过的第二前进道路MD2在记录介质M的顶端以被支承在排出口部件59上的状态而被输送的状态下,为第二排出方向D2且为大致+Y方向(水平方向),其后,在记录介质M的顶端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至外部的状态下,成为-Z方向。
原稿S和记录介质M交叉的交叉位置CP为,原稿S的顶端所通过的第一前进道路MD1和记录介质M的顶端所通过的第二前进道路MD2交叉的位置,且为大致沿着排出口部件59的上表面的位置,且为排出口部件59的+Y方向的位置。
因此,在原稿S的顶端位于交叉位置CP之后,在记录介质M沿着第二排出方向D2被排出的情况下,原稿S会遮挡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即,在原稿S的顶端位于交叉位置CP处以及原稿S的顶端位于与交叉位置CP相比靠下方处的情况下,会成为遮挡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装置10而言,在读取机构11中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原稿排出口64中的原稿的第一排出方向D1的角度即第一角度θ1大于在记录机构12中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介质排出口58中的记录介质M的第二排出方向D2的角度即第二角度θ2。
即,在具备读取机构11和记录机构12的复合装置10中,由于不是将原稿S向水平方向排出并保持的结构而是将原稿S朝向下方而保持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在原稿S上产生损伤或折印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执行了原稿S的保持动作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原稿S从原稿排出口64垂下的状态下,原稿S的顶端超过交叉位置CP而位于下方处,如图7所示那样,供记录介质M排出的介质排出口58被保持的原稿S所堵塞,从而使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被遮挡。以此方式,在介质排出口58被原稿S堵塞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M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情况下,被排出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会与原稿S抵接。而且,由于在记录介质M的向+Y方向的移动被原稿S阻碍的状态下执行记录介质M的排出动作,因此记录介质M会在筐体20内发生堵塞,从而发生输送卡纸。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装置10的控制部100中,为了抑制这样的输送故障,将对读取机构11和记录机构12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当在从原稿排出口64使之排出的原稿S遮挡了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处使原稿S的排出停止的停止状态下使记录介质M的顶端从介质排出口58排出时,在使记录介质M的顶端到达交叉位置CP之前,使用于解除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执行。所谓停止状态是指,例如,继续进行对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进行保持的保持动作的状态。此外,从原稿排出口64使之排出的原稿S遮挡了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为,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的原稿S的顶端位于包含交叉位置CP且与交叉位置CP相比靠下方的状态。换而言之,所谓从原稿排出口64使之排出的原稿S遮挡了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是指,在从-Y方向进行观察时,原稿S堵塞了介质排出口58的状态的位置。因此,如果在原稿S的停止状态下使记录介质M的顶端朝向介质排出口58排出,则可能会成为输送卡纸的原因。
以下,对具体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图9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6与图6中的步骤S11至步骤S1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那样,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100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进行判定。详细而言,控制部100对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进行判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基于介质位置检测部45的检测数据,从而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另外,由于介质排出口58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能够通过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的检测,从而很容易地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进行判定。
然后,如图10所示那样,控制部100在判定为在原稿S的停止状态下记录介质M的顶端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的情况下(是),将转移到步骤S108中。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判定为记录介质M的顶端没有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的情况下(否),将转移到步骤S106,并使记录动作继续。
在步骤S108中,控制部100在原稿S的后端处于被第二驱动辊78夹持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解除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而通过作为排出辊的第二驱动辊78而使原稿S排出。具体而言,控制部100使输送电机62M驱动。由此,如图11所示那样,第二驱动辊78进行驱动旋转,从而使在第二驱动辊对73的夹持位置N2处所夹持的原稿S被放开,进而使原稿S整体从原稿排出口64被排出。由此,停止状态被解除,介质排出口58被开放。然后,如图12所示那样,继续执行记录动作,使记录介质M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另外,在使记录介质M排出的记录动作中,也包括仅是输送记录介质M的动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记录介质M的顶端到达交叉位置CP之前,解除原稿S的停止状态。具体而言,通过第二驱动辊78的驱动,从而使停止状态的原稿S被排出,进而解除停止状态。由此,由于没有原稿S堵塞记录介质M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情况,因此能够在没有记录介质M与原稿S发生碰撞的条件下顺利地实施记录介质M的排出。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驱动辊78的驱动来解除停止状态,但是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将第二驱动辊对73中的第二驱动辊78与第二从动辊79的距离构成为能够位移至夹持原稿S的夹持位置N2和使原稿S的夹持状态开放的开放位置,并通过位移至使原稿S的夹持状态开放的开放位置从而解除停止状态。
2.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1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步骤S201至步骤S207的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7(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3所示那样,在步骤S207中,在控制部100判定为在原稿S的停止状态下记录介质M的顶端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的情况下(是),转移到步骤S208。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0判定为记录介质M的顶端不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206,并使记录动作继续。
在步骤S208中,控制部100在使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到达至交叉位置CP之前,作为用于使停止状态解除的预定动作,而使原稿S向与第一排出方向D1相反的方向进行输送直至不遮挡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为止。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那样,从在遮挡了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处使原稿S的排出停止的停止状态起,使输送电机62M进行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输送电机62M进行逆旋转驱动。由此,如图15所示那样,上游驱动辊74、第一驱动辊76以及第二驱动辊78进行逆旋转,从而原稿S在与第一排出方向D1相反的方向上进行输送。控制部100例如在原稿S的后端到达由第一传感器651实施检测的检测位置即第一检测位置DP1的情况下,使输送电机62M的驱动停止。由此,停止状态被解除,介质排出口58被开放。然后,如图16所示那样,继续执行记录动作,记录介质M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另外,控制部100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通过输送电机62M的电机旋转量的检测,从而对原稿S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使原稿S向与第一排出方向D1相反的相反方向输送直至原稿S的顶端的位置不遮挡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为止。
在步骤S209中,控制部100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从介质排出口58排出了进行判定。详细而言,控制部100对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至外部进行判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基于介质位置检测部45的检测数据,从而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另外,由于介质排出口58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能够通过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的检测,从而很容易地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处于与介质排出口58相比靠外部处进行判定。
控制部100在判定为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至外部的情况下(是),在步骤S210中,如图16所示那样,控制部100使输送电机62M进行正旋转驱动,并使原稿S沿着第一排出方向D1而排出。另外,在记录介质M的顶端已经通过了交叉位置CP的情况下,由于即使排出原稿S记录介质M的顶端也会沿着第二前进道路MD2被排出,因此输送卡纸的风险较低。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记录介质M的顶端到达交叉位置CP之前,原稿S向与第一排出方向D1相反的相反方向被输送,因此不会发生遮挡记录介质M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情况。因此,能够使记录介质M顺利地排出。此外,由于不会使原稿S从原稿排出口64落下,因此能够抑制原稿S的损伤。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而言,用户是能够适当选择的。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的结构,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7中,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1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步骤S301至步骤S308的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8(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原稿S被排出的排出状态下使记录介质M从介质排出口58排出时,控制部100即使在原稿S遮挡了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状态下,也使记录介质M朝向交叉位置CP排出。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步骤S304中,控制部100对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是否超过了预定值进行判定,在判定为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超过了预定值的情况下(是),转移到步骤S305。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没有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否),转移到步骤S309。
在此,步骤S304中的控制部100的判定可以被看作是原稿S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夹持位置N1的判定。即,所谓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没有超过预定值的情况是指,如图18所示那样,原稿S的后端为输送路径FR的与夹持位置N1相比靠上游的位置、且在直至被判定为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超过了预定值为止的期间内原稿S沿着输送路径FR的下游而正在被输送的状态。即,原稿S为排出状态。另外,排出状态既可以为原稿S正在读取中,也可以为仅在排出过程中。
在步骤S309中,控制部100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进行判定。详细而言,控制部100对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进行判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基于介质位置检测部45的检测数据,从而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然后,控制部100在判定为在原稿S的停止状态下记录介质M的顶端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的情况下(是),转移到步骤S310中。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判定为记录介质M的顶端没有处于介质排出口58的附近的情况下(否),转移到步骤S303中。
在步骤S310中,控制部100使记录介质M的输送继续。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对记录机构12进行控制,从而实施向记录介质M的记录动作以及输送记录介质M。
即,如图19所示那样,在步骤S310中,原稿S的排出和记录介质M的排出在同时期被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因原稿S的排出,从而成为原稿S通过交叉位置CP而堵塞介质排出口58的情况,在该状态下,记录介质M会与原稿S抵接。但是,由于记录介质M与沿着第一前进道路MD1而向下方排出移动的原稿S抵接,因此通过伴随着原稿S的向下方的移动的推进力,从而促进了记录介质M的排出,进而记录介质M与原稿S一起向下方被排出。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记录介质M在与原稿S发生碰撞之后,伴随着原稿S的排出动作而一起排出。因此,能够减少记录介质M的输送卡纸并且同时执行原稿S的排出和记录介质M的排出,从而能够提高记录处理的吞吐量。
4.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20中,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装置1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步骤S401至步骤S408的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8(图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原稿S到达堵塞介质排出口58的位置之前记录介质M的顶端通过了交叉位置CP时,控制部100使原稿S的排出和记录介质M的排出同时执行。
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步骤S404中,控制部100对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是否超过了预定值进行判定,在判定为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超过了预定值的情况下(是),转移到步骤S405。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没有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否),转移到步骤S409。
在此,步骤S404中的控制部100的判定可以看作是原稿S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夹持位置N1的判定。即,所谓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没有超过预定值的情况是指,如图21所示那样,原稿S的后端为输送路径FR的与夹持位置N1相比靠上游的位置、且在直至被判定为由计数器实施计数的计数值超过了预定值为止的期间内原稿S沿着输送路径FR的下游而正在被输送的状态。即,原稿S处于到达堵塞介质排出口58的位置之前的状态。另外,该状态既可以为原稿S正在读取中,也可以为仅在排出过程中。此外,也可以为原稿S停止了的状态。
在步骤S409中,控制部100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了进行判定。详细而言,控制部100对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是否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至外部进行判定。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基于介质位置检测部45的检测数据,从而对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位置进行检测。然后,控制部100在判定为记录介质M的顶端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了的情况下(是),转移到步骤S410中。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判定为记录介质M的顶端没有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情况下(否),转移到步骤S403中。
在步骤S410中,控制部100使记录介质M的输送继续。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对记录机构12进行控制,从而实施向记录介质M的记录动作以及输送记录介质M。
即,如图22所示那样,在步骤S410中,使原稿S的排出和记录介质M的排出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因原稿S的排出,从而成为原稿S通过交叉位置CP而堵塞介质排出口58的情况,但是为记录介质M的顶端已经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了的状态。因此,由于记录介质M的顶端不会与原稿S发生碰撞,因此记录介质M将与原稿S一起向下方被排出。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记录介质M的顶端不会与原稿S发生碰撞,因此能够减少记录介质M的输送卡纸并且同时执行原稿S的排出和记录介质M的排出,从而能够提高记录处理的吞吐量。
5.其他实施方式
当原稿S在遮挡了记录介质M的顶端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位置处处于停止状态时,控制部100作为用于解除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也可以通过操作部15来对将原稿S从读取机构11中排除的主旨进行报知。作为报知方法,例如既可以使操作部15的显示面板显示出警告显示,也可以从操作部15中产生警告音。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在记录介质M的顶端到达交叉位置CP之前,通过由操作部15实施的报知来排除停止状态的原稿S,从而能够在不遮挡记录介质M的第二前进道路MD2的条件下使记录介质M顺利地排出。
此外,例如,当在输送路径FR上原稿S发生堵塞而停止时,控制部100也可以维持停止从原稿排出口64排出原稿S的状态,并通过操作部15来对原稿堵塞的主旨进行报知。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防止原稿S的损伤。
此外,例如,在由于输送不良状况等而使原稿S在输送路径FR上在原稿S的读取中途停止了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也可以在从介质排出口58被排出的记录介质M的顶端到达交叉位置CP之前,使原稿S的读取重新开始。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若重新开始读取而原稿S不停止的话,那么即使记录介质M与原稿S发生碰撞,也能够降低输送卡纸的风险。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0在再次开始停止了的原稿S的读取之前,在将原稿S向与第一排出方向D1相反的相反方向进行预定量输送之后,使原稿S的读取再次开始。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原稿S的读取。
符号说明
10…复合装置;11…读取机构;12…记录机构;15…操作部;20…筐体;30…馈送部;40…介质输送部;44、44a、44b…输送辊;45…介质位置检测部;46…介质检测传感器;50…记录部;51…头;52…滑架;58…介质排出口;61…原稿馈送口;62…原稿输送部;62M…输送电机;63…读取部;64…原稿排出口;65…传感器部;71…上游驱动辊对;72…第一驱动辊对;73…第二驱动辊对;74…上游驱动辊;75…上游从动辊;76…第一驱动辊;77…第一从动辊;78…第二驱动辊;79…第二从动辊;80…CIS模块;80A…第一CIS模块;80B…第二CIS模块;85…按压机构;85A…按压机构;85B…按压机构;86…按压板;88…排出引导部;100…控制部;651…第一传感器;652…第二传感器;D1…第一排出方向;D2…第二排出方向;DP1…第一检测位置;DP2…第二检测位置;FD1…第一输送方向;FD2…第二输送方向;MD1…第一前进道路;MD2…第二前进道路;CP…交叉位置;θ1…第一角度;θ2…第二角度;S…原稿;M…记录介质。

Claims (7)

1.一种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机构,其具有读取原稿的信息的读取部、和供被读取了的所述原稿排出的原稿排出口;
记录机构,其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部、和供被记录了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介质排出口;
控制部,
所述原稿排出口被配置于所述介质排出口的铅直方向上方,且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所通过的前进道路、和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为,彼此在交叉位置处交叉的位置关系,
能够同时执行由所述读取机构实施的所述原稿的读取、和由所述记录机构实施的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
所述控制部在于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遮挡了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的所述前进道路的位置处使所述原稿的排出停止了的停止状态下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从所述介质排出口排出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所述交叉位置之前,使用于解除所述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在与所述读取部相比在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上靠下游的位置处将所述原稿排出,
在所述停止状态下,在被读取了的所述原稿的后端处于被所述排出辊夹持的状态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所述交叉位置之前,作为所述预定的动作,从而通过所述排出辊而使所述原稿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使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所述交叉位置之前,作为所述预定的动作,从而使所述原稿向与排出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进行输送直至不遮挡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的所述前进道路的位置为止。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稿被排出的排出状态下,在使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口排出的情况下,
即使在所述原稿遮挡了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的所述前进道路的状态下,如果所述原稿是所述排出状态,则所述控制部也使所述记录介质朝向所述交叉位置而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原稿到达堵塞所述介质排出口的位置之前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通过了所述交叉位置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原稿的排出和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继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所述原稿排出口中的所述原稿的排出方向的角度即第一角度大于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所述介质排出口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的角度即第二角度。
7.一种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装置具备:
读取机构,其具有读取原稿的信息的读取部、和供被读取了的所述原稿排出的原稿排出口;
记录机构,其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部、和供被记录了的所述记录介质排出的介质排出口,
所述原稿排出口被配置于所述介质排出口的铅直方向上侧,且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所通过的前进道路、和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为,彼此在交叉位置处交叉的位置关系,
并且能够同时执行由所述读取机构实施的所述原稿的读取、和由所述记录机构实施的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
在所述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中,
在于从所述原稿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原稿遮挡了从所述介质排出口被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的所述前进道路的位置处使所述原稿的排出停止了的停止状态下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从所述介质排出口排出的情况下,在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顶端到达所述交叉位置之前,使用于解除所述停止状态的预定的动作执行。
CN202211554418.8A 2021-12-09 2022-12-06 复合装置、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2525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9874A JP2023085693A (ja) 2021-12-09 2021-12-09 複合装置、複合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99874 2021-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2543A true CN116252543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85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4418.8A Pending CN116252543A (zh) 2021-12-09 2022-12-06 复合装置、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5212B2 (zh)
JP (1) JP2023085693A (zh)
CN (1) CN11625254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2574B2 (ja) * 2005-03-04 2010-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ンデム画像形成装置
JP5656370B2 (ja) * 2009-07-01 2015-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57155A (ja) * 2010-01-29 2011-08-1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6225621B2 (ja) * 2013-10-07 2017-1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供給装置
JP6048683B2 (ja) * 2014-04-11 2016-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58025B1 (ja) * 2014-04-30 2015-08-05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7310429B2 (ja) 2019-08-09 2023-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22034765A (ja) * 2020-08-19 2022-03-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の乾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88657A1 (en) 2023-06-15
JP2023085693A (ja) 2023-06-21
US11805212B2 (en)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716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recording apparatus
US8616667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i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0789229B (zh) 印刷装置
US7918526B2 (en) Printer and method preventing false detection of a detected object
JP2009298061A (ja) 記録装置
US1166713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6252543A (zh) 复合装置、复合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23019180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US11712908B2 (en) Recording device
JP7310429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0789228B (zh) 印刷装置
US10183507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1199307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1159077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118972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30322003A1 (e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cording device
JP2002326412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エラー報知方法
JP202309469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30903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0217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35598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3498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9636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179021A (ja)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01778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