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5865A -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5865A
CN116235865A CN202310235612.8A CN202310235612A CN116235865A CN 116235865 A CN116235865 A CN 116235865A CN 202310235612 A CN202310235612 A CN 202310235612A CN 116235865 A CN116235865 A CN 116235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gent
fatty acid
genus
polyoxyethylene
dis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56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塚越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S Bio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DS Bio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S Bio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DS Biotech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23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38Trichoder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00Disinfectants;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or mixtur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300/00Combinations or 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covered by classes A01N27/00 - A01N65/48 with other active or formulation relevant ingredients, e.g. specific carrier materials or surfactants, covered by classes A01N25/00 - A01N65/48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病害防除剂,其针对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由选自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微座孢属菌、腥黑粉菌属菌、黑粉菌属菌、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及丝囊霉属菌中的菌引起的病害,通过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对前述植物的种子、苗、土壤进行处理,能够防除前述病害。

Description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6月26日、申请号为202080046903.7、发明名称为“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除人、动物食用的谷物、蔬菜等植物感染的病害的防除剂以及使用了该防除剂的病害防除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在有限的种植面积内进行更高效、高产的作物种植。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农作物产量正在下降。
目前,农作物病害主要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防除,但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出现了具有抗药性的病原菌,农药本身对环境的污染也成为一个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不依赖化学农药、环境负荷低的方法防除作物病害的方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正在开发使用了对植物病害具有防除作用微生物的微生物农药。作为这样的微生物的例子,已知有属于篮状菌(Talaromyces)属的丝状菌。例如,专利文献1(第3601928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对草莓炭疽病菌具有防除作用的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Y-9401菌株。
此外,对于黄篮状菌,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其对番茄灰霉病、白粉病具有防除效果,专利文献5~7公开了其对水稻的病害具有防除效果。
进一步,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散布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rum)的菌核制作的污染土壤中进行散布黄篮状菌的固体培养物的处理,能够防除大豆、油菜、小麦和大麦的菌核病的发生。
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黄篮状菌的孢子悬浊液中浸渍从而使种子消毒的土豆能够抑制半身萎蔫病(致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的发生。此外,该文献还公开了在经过了黄篮状菌的孢子处理过的土壤中直接播种未消毒的土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除半身萎蔫病。
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对土豆的苗喷雾黄篮状菌悬浊液,能够防除茎腐病(致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rum)。
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对茄子、土豆的种子或块茎用含有黄篮状菌的孢子的简易制剂进行处理,能够防除半身萎蔫病(致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在非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对甜菜的种子用黄篮状菌进行处理,能够防除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导致的立枯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01928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26323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24337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21132号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4810151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237609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5-093850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CLAREN D L,HUANG H C,RIMMERS R,(1996),Control ofApothecial Production of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by Coniothyriumminitans andTalaromycesflavus.Plant Dis Vol.80 No.12Page.1373-1378
非专利文献2:Naraghi,L.,Heydari,A.,Rezaee,S.,Razavi,M.,&Jahanifar,H.(2010).Study on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Talaromyces fflavus on Verticilliumalbo-atrum,the causal agent of potato wilt disease.Crop Protection,29(7),658-662.
非专利文献3:OJAGHIAN Mohammad Reza(2011)Potential of Trichodermaspp.and Talaromyces flavu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tatostem rot caused bySclerotinia sclerotiorum.Phytoparasitica Vol.39 No.2Page.185-193
非专利文献4:Nagtzaam,M.P.M.,&Bollen,G.J.(1997).Colonization of rootsof eggplantandpotato by Talaromyces flavus from coated seed.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29(9-10),1499-1507.
非专利文献5:Kakvan,N.,Heydari,A.,Zamanizadeh,H.R.,Rezaee,S.,&Naraghi,L.(2013).Development of new bioformulations using Trichoderma andTalaromycesfungal antagonist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sugar beet damping-off disease.Crop Protection,53,80-8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已知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能够作为植物的病害防除剂使用,但对于植物及病害的种类,需要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除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由选自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微座孢属菌、腥黑粉菌属菌、黑粉菌属菌、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及丝囊霉属菌的菌引起的病害的微生物制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种子、苗、土壤等,通过篮状菌属的丝状菌处理,能够稳定且有效地防除丝核菌(Rhizoctonia)属菌、镰刀菌(Fusarium)属菌、腐霉(Pythium)属菌、微座孢(Microdochium)属菌、腥黑粉菌(Tilletia)属菌、黑粉菌(Ustilago)属菌、链霉菌(Streptomyces)属菌、欧文氏菌(Erwinia)属菌及丝囊霉(Aphanomyces)属菌引起的病害,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述。
[1]一种病害防除剂,其含有属于篮状菌属(Talaromyces)的丝状菌作为有效成分,所述病害防除剂是针对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病害防除剂,所述病害为由选自丝核菌(Rhizoctonia)属菌、镰刀菌(Fusarium)属菌、腐霉(Pythium)属菌、微座孢(Microdochium)属菌、腥黑粉菌(Tilletia)属菌、黑粉菌(Ustilago)属菌、链霉菌(Streptomyces)属菌、欧文氏菌(Erwinia)属菌及丝囊霉(Aphanomyces)属菌中的菌引起的病害。
[2]根据[1]所述的防除剂,其中,所述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为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
[3]根据[2]所述的防除剂,其中,所述黄篮状菌为黄篮状菌Y-9401株(FERM BP-10642)。
[4]根据[1]~[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其中,以1×106~1×1012菌落形成单位/g的量含有所述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
[5]根据[1]~[4]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其中,所述十字花科植物选自花茎甘蓝、卷心菜、花椰菜、羽衣甘蓝、芜菁、白菜、萝卜、山葵和豆瓣菜。
[6]根据[1]~[5]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其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或增量剂。
[7]根据[6]所述的防除剂,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皂、烷基醚羧酸、N-酰基氨基酸、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酯盐、高级醇硫酸酯盐、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盐、脂肪酸烷醇基酰胺硫酸酯盐、烷基醚磷酸酯盐、烷基磷酸酯盐、脂肪族胺盐、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脂肪酸单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胺、烷基胺氧化物、羧基甜菜碱、氨基羧酸盐和咪唑啉鎓甜菜碱。
[8]根据[6]或[7]所述的防除剂,其中,所述增量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增量剂:选自高岭土、叶蜡石土、膨润土、蒙脱石、硅藻土、合成氧化硅水合物、酸性白土、滑石类、粘土、陶瓷、石英、绢云母、蛭石、珍珠岩、大谷石、无烟煤、石灰石、煤碳石和沸石的矿物质微粉;选自食盐、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尿素的无机化合物;选自稻壳、麸皮、蟹壳、虾壳、磷虾微粉、米粕、小麦粉、玉米芯、花生壳、骨粉、鱼粉、粕粉、木粉、炭、燻炭、树皮炭、稻壳燻炭、草木炭、泥炭苔、凹凸棒土、干畜粪、活性炭、油粕、淀粉及其水解物的有机物;选自D-山梨糖醇、乳糖、麦芽糖醇、葡萄糖胺、寡糖类的糖类;选自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的油;合成水溶性高分子。
[9]根据[6]~[8]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其含有1~90质量%的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1~15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0~98质量%的增量剂。
[10]根据[6]~[8]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其含有2~46质量%的属于篮状菌属的菌、2~15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39~96质量%的增量剂。
[11]根据[1]~[10]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其剂型为粉剂、粒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流动剂、涂布剂的任一种。
[12]一种病害的防除方法,其包括通过[1]~[11]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除剂对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种子、苗、植物体、育苗土壤、育苗培养基、培育土壤和/或培育培养基进行处理的工序,其中所述病害的防除方法为针对所述植物的由选自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微座孢属菌、腥黑粉菌属菌、黑粉菌属菌、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及丝囊霉属菌的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方法。
[13]一种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在制备针对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病害防除剂中的用途,前述病害为选自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微座孢属菌、腥黑粉菌属菌、黑粉菌属菌、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及丝囊霉属菌的菌引起的病害。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篮状菌属丝状菌对选自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种子、苗、土壤等进行处理,能够发挥对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微座孢属菌、腥黑粉菌属菌、黑粉菌属菌、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及丝囊霉属菌等引起的立枯病等病害的高防除效果。
使用黄篮状菌Y-9401株之类的从自然中分离的篮状菌属丝状菌的菌株的情况下,能够防除病害,并且不会对环境、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Y-9401株等黄篮状菌的孢子的保存稳定性高,能够选择可湿性粉剂、粒剂、流动剂等多种剂型,是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
作为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中使用的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出黄篮状菌(Talaromycesflavus)、Talaromyces bacillisporus、Talaromyceshelicum、Talaromyces luteus、Talaromyces rutundus等,优选为黄篮状菌。
作为黄篮状菌,优选可以列举出黄篮状菌Y-9401株。黄篮状菌Y-9401株在1996年9月2日在日本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生命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发明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现国家高级工业科学技术学院,国际专利生物保藏中心(IPOD))作为FERMP-15816进行保藏,2006年7月18日根据布达佩斯条约,被转移到国际保藏,赋予了保藏编号FERM BP-10642。
<病害防除剂>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含有上述的篮状菌属丝状菌作为有效成分。
只要能够发挥病害防除效果,对篮状菌属丝状菌的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分生孢子、菌丝、子囊、孢子等的任一形态,从病害防除剂的保存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孢子。
篮状菌属丝状菌可以通过与普通的丝状菌同样的方法培养。
例如,可以通过往复运动式液体培养或缸式发酵槽(Jar Fermentor)培养等液体培养法、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半固体培养法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固体培养法培育篮状菌属菌。
液体培养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Sabouraud培养基等。在进行半固体培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Sabouraud培养基等凝胶化的培养基,将米、麦、玉米和大豆等谷物类、麸、大豆残渣等来自谷物的固体成分悬浮在水中得到的培养基。进行固体培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米、麦、玉米和大豆等谷物类、麸、大豆渣等来自谷物的固体成分、含有营养源的粘土矿物等固体载体等中根据需要含有糖类、氮源等的培养基。
对于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的培养条件,通过通气、搅拌、振动等方法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是优选的,培养温度优选为20~40℃。培养时间优选为3~60天,更优选为3~20天。
含有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的培养物可以直接用作病害防除剂,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培养物粉碎或切碎后使用,进一步,也可以使用通过筛等从该培养物回收的以孢子为主体的物质。此外,也可以通过水、油等液体从培养物分离出菌体后直接使用或者浓缩后使用。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中含有的篮状菌属丝状菌的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根据剂型进行调整,例如,液剂的情况下,优选为1×106~1×1012cfu(菌落形成单位)/g,更优选为1×107~1×1011cfu/g,固形剂的情况下,优选为1×106~1×1012cfu(菌落形成单位)/g、更优选为1×107~1×1011cfu/g。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中可以根据需要出于制剂化、品质的稳定化等目的含有增量剂、表面活性剂等任选成分,只要不妨碍篮状菌属丝状菌的生长、保存性、病害防除效果。作为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中使用的任选成分,可以使用例如以下的成分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增量剂,固体载体可以列举出高岭土、叶蜡石土、膨润土、蒙脱石、硅藻土、合成氧化硅水合物、酸性白土、滑石类、粘土、陶瓷、石英、绢云母、蛭石、珍珠岩、大谷石、无烟煤、石灰石、煤碳石、沸石等矿物质粉末;食盐、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尿素等无机化合物;稻壳、麸、蟹壳、虾壳、磷虾微粉、米粕、小麦粉、玉米芯、花生壳、骨粉、鱼粉、粕粉、木粉、木炭、燻炭、树皮炭、稻壳燻炭、草木炭、泥炭苔、凹凸棒土、干畜粪、活性炭、油粕、淀粉及其水解物等有机物微粉;D-山梨糖醇、乳糖、麦芽糖醇、葡萄糖胺、寡糖类等可溶性增量剂等;液体载体可以列举出水、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等,可以使用从它们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自脂肪酸皂、烷基醚羧酸、N-酰基氨基酸、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酯盐、高级醇硫酸酯盐、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盐、脂肪酸烷醇基酰胺硫酸酯盐、烷基醚磷酸酯盐、烷基磷酸酯盐、脂肪族胺盐、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脂肪酸单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胺、烷基胺氧化物、羧基甜菜碱、氨基羧酸盐和咪唑啉鎓甜菜碱等,可以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使用表面活性剂和增量剂的情况下,优选以1~90质量%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1~15质量%表面活性剂以及0~98质量%增量剂的比例含有,更优选以2~46质量%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2~15质量%表面活性剂以及39~96质量%增量剂的比例含有。
篮状菌孢子为疏水性,因此用水稀释处理时添加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分散性是有效的。表面活性剂的量过少无法获得分散效果,过多则效果已经饱和而失去添加的意义,因此优选为上述范围。此外,可以通过使增量剂具有一定的用量范围来调节有效成分的浓度。
进一步,根据需要,出于增稠、粘着、分散等目的,可以含有作为辅助剂的酪蛋白、明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纤维素类、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几丁质类、壳聚糖类等天然多糖类;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类;膨润土等。
此外,出于防冻结等目的,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乙二醇、丙二醇等二元醇等。
此外,出于分散稳定、防凝集、乳化等目的,根据需要,可以含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等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含有篮状菌属丝状菌的病害防除剂可以按照通常的制剂的制备方法与根据需要的各种任选成分制成粉剂、粒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流动剂、涂布剂等。
可湿性粉剂、粉剂可以通过在上述的固体载体中混合或粉碎混合根据需要的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使品质稳定的成分来制备。
粒剂可以通过在上述的固体载体中混合或粉碎混合根据需要的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使品质稳定的成分,进一步造粒来制备。
乳剂可以通过在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等液状载体中混合或粉碎混合根据需要的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使品质稳定的成分来制备。
流动剂可以通过在水中混合或粉碎混合上述的辅助剂、二元醇等、表面活性剂、使品质稳定的成分来制备。
涂布剂可以通过在水、油等液体载体中添加辅助剂,混合,形成溶胶状或凝胶状来制备。
<对象植物及对象病害>
作为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的适用对象的植物为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和甜菜。这里,十字花科植物中包含花茎甘蓝、卷心菜、花椰菜、羽衣甘蓝、芜菁、白菜、萝卜、山葵和豆瓣菜等,豆类中包含大豆、豌豆、青豆、红豆、蚕豆、鹰嘴豆等,麦类中包含小麦、大麦、黑麦等,薯类中包含土豆、红薯、芋头、山药、魔芋等。
对象病害为由选自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微座孢属菌、腥黑粉菌属菌、黑粉菌属菌、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及丝囊霉属菌中的菌引起的1种或2种以上的病害。
作为丝核菌属菌,可以列举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作为由丝核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立枯病等。
作为镰刀菌属菌,可以列举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作为由镰刀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立枯病等。
作为腐霉属菌,可以列举出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剌腐霉菌(Pythium spinosum)、德巴利腐霉菌(Pythium debaryanum)、葫芦腐霉菌(Pythium cucurbitacearum)、群结腐霉菌(Pythium myriotylum),作为由腐霉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立枯病等。
作为微座孢属菌,可以列举出Microdochium nival,作为由微座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红雪腐病等。
作为腥黑粉菌属菌,可以列举出小麦网腥黑穗菌(Tilletia caries)、小麦光腥黑穗菌(Tilletia tritici)、小麦腥黑穗菌(Tilletia leavis)、小麦光腥黑穗菌(Tilletiafoetida),作为由腥黑粉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钝头黑穗病等。
作为黑粉菌属菌,可以列举出大麦散黑粉菌(Ustilagonuda),作为由黑粉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裸黑穗病等。
作为链霉菌属菌,可以列举出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scabiei),作为由链霉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疮痂病等。
作为欧文氏菌属菌,可以列举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carotovora)、菊欧文菌(Erwinia chrysanthemi),作为欧文氏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黑脚病等。
作为丝囊霉属菌,可以列举出螺壳状丝囊霉(Aphanomycescochlioides),作为由丝囊霉属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列举出立枯病、根腐病、黑根病等。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施用于十字花科植物的情况下,对于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效果特别优异。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施用于大豆等豆类的情况下,对于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效果特别优异。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施用于玉米的情况下,对于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效果特别优异。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施用于麦类的情况下,对于黑粉菌属菌、腥黑粉菌属菌、微座孢属菌、丝核菌属菌、镰刀菌属菌、腐霉属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效果特别优异。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施用于土豆等薯类的情况下,对于链霉菌属菌、欧文氏菌属菌、丝核菌属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效果特别优异。
本发明的病害防除剂施用于甜菜的情况下,对于丝囊霉属菌引起的病害的防除效果特别优异。
<施用方法>
本发明的含有篮状菌属丝状菌的病害防除剂,出于防除上述的各种病害的目的,在用于处理十字花科植物、豆类、玉米、麦类、薯类或甜菜的种子、苗、植物体(叶、茎、根等)、育苗土壤、育苗培养基、培育土壤、培育培养基等进行施用,其施用方法根据剂型等使用形态、病害适宜选择。
作为这样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种子浸渍处理、种子粉衣处理、种子涂布处理、种子散布处理、土壤散布处理、土壤混和施用、土壤灌注施用、育苗箱灌注施用、株基施用、地上部液散布、地上部固形散布等方法,可以将它们重复进行、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含有篮状菌属丝状菌的病害防除剂的施用量根据病害的种类等并不能一概而论,例如,种子浸渍处理的情况下,优选适用制剂稀释10~1000倍(质量)后作为种子浸渍液,其菌体浓度为平均每1ml浸渍液通常1×103~1×1010cfu,优选为1×104~1×109cfu。
种子粉衣处理的情况下,优选适用制剂相对于种子质量为1~20质量%,平均每1g种子的菌体浓度质量通常为1×103~1×1010cfu,优选为1×104~1×109cfu。
土壤散布施用的情况下,散布液体时优选平均每个育苗箱(例如,面积1800cm2左右)适用50~1000ml,其菌体浓度为平均每1ml散布液体通常1×103~1×1010cfu、优选为1×104~1×1010cfu。使用育苗箱以外的物品进行育苗或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同样的单位面积的施用量。
土壤混和施用的情况下,优选每个育苗箱(例如,面积1800cm2左右)适用0.1~100g,其菌体浓度为平均每1ml土壤1×102~1×109cfu,优选为1×103~1×108cfu。使用育苗箱以外的物品育苗或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同样的单位面积的施用量。
土壤中灌注施用的情况下,散布液体时优选平均每个育苗箱(例如,面积1800cm2程度)适用50~1000ml,其菌体浓度为平均每1ml散布液体通常1×103~1×109cfu、优选为1×104~1×108cfu。使用育苗箱以外的物品进行育苗或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同样的单位面积的施用量。
只要不对篮状菌属丝状菌的生长、拮抗作用产生不良影响,本发明的防除剂可以与其他的病害防除剂混用、组合使用。可以与例如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各种微生物剂组合使用。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卷心菜的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的防除效果试验
<制备例1>
(孢子的制备)
以麸为培养基,接种黄篮状菌Y-9401株的菌种,30℃固体培养10天。培养完成后,将培养物干燥,得到含有黄篮状菌Y-9401的孢子的粉末(4×109cfu/g)。
(制剂的制备)
使用上述制备例1得到的含有黄篮状菌Y-9401孢子的粉末,以10质量%该含有孢子的粉末、10质量%作为表面活性剂的SORPOL4315L(东邦化学工业制造)、80质量%的作为增量剂的大豆油(Nisshin OilliO制造)的比例混合搅拌,用180μm的筛过滤。将由此得到的滤液通过离心分离机浓缩,得到流动制剂(1×109cfu/g)。
<实施例1>
(卷心菜的由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的防除效果试验)
(1)病原菌的接种
在含有肥料成分的园艺土(元气君1号)中混合1/50的重量的在马铃薯葡萄糖肉汤(PDB)培养基中静态培养的立枯丝核菌,制备被丝核菌污染的培土。
(2)药剂处理
将填充有上述的被丝核菌污染的土壤的直径6.5cm的塑料制杯子中播种20粒卷心菜(品种:OKINA)。将上述制剂的制备中制得的流动制剂稀释成1×107cfu/ml、4×106cfu/ml、2×106cfu/ml,在前述土壤表面均匀地进行喷雾处理(9.3ml),作为药剂处理区。此外,用水将以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为有效成分的可湿性粉剂(Rizolex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对前述土壤表面均匀地进行喷雾处理(9.3ml),作为药剂处理对照区。此外,制作前述药剂溶液为水的盆作为对照(无处理区)。药剂处理区以及无处理区均独立进行3次试验。
(3)试验植物的培育
将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塑料制杯用被丝核菌污染的培土覆盖后,按照标准方法在玻璃温室中栽培管理。
(4)防除效果调查
播种1周后,将不出芽以及表现出苗腐败、萎蔫等由于丝核菌导致的立枯病的病状的苗作为发病苗,算出各处理区的健全苗率。
结果
如表1所示可知,通过将篮状菌剂进行土壤灌注处理,能够防除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
[表1]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31
<制备例2>
(孢子的制备)
以麸为培养基,接种黄篮状菌Y-9401菌株的菌种,30℃固体培养10天。培养完成后,将培养物干燥,将增量剂的粘土矿物(KaolinKH:KANAYA兴产公司制造)和干燥培养物以重量比1∶9的比率混合后过筛,去除麸残渣,得到含有黄篮状菌Y-9401的孢子的粉末(1×1010cfu/g)。
<制剂例2>
(制剂的的备)
使用上述制备例2得到的含有黄篮状菌Y-9401孢子的粉末,按照20质量%该含有孢子的粉末、10质量%作为表面活性剂的SORPOL5082(东邦化学工业公司制造)、38质量%作为增量剂的粘土矿物(Kaolin KH)、30质量%葡萄糖胺(PROTEIN CHEMICAL公司制造)、2质量%的作为增稠剂的SUMECTON SA(KUNIMINE公司制造)的比例混合,使用磨碎机混合及粉碎,得到制剂例2的可湿性粉剂(2×109cfu/g)。
<制备例3>
(孢子的制备)
以麸为培养基,接种黄篮状菌Y-9401菌株的接种物,30℃固体培养10天。培养完成后,将培养物干燥,将该干燥培养物过筛,去除麸残渣,得到含有黄篮状菌Y-9401孢子的粉末(4×109cfu/g)。
<制剂例3>
(制剂的制备)
使用上述制备例3得到的含有黄篮状菌Y-9401孢子的粉末,按照10质量%含有孢子的粉末、5质量%作为表面活性剂的SORPOL5082(东邦化学工业公司制造)、45质量%作为增量剂的粘土矿物(HA-AKaolin Clay,MARUO CALCIUM公司制造)、40质量%葡萄糖胺(PROTEIN CHEMICAL公司制造)的比例混合,使用磨碎机混合及粉碎,得到制剂例3的可湿性粉剂(4×108cfu/g)。
<实施例2>
(小麦的由腐霉引起的立枯病的防除效果试验)
(1)痫原菌的接种
将用玉米粉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的终极腐霉菌接种到土壤与糠按照体积比2:1混合并调节至水分含量50%、高压灭菌的培养基中,固体培养7天。将该培养物与高压灭菌后的土壤以体积比1∶4混合,制成污染土。
(2)药剂处理
将填充有上述终极腐霉菌的污染土壤的直径5.5cm的塑料制杯中播种10粒小麦(品种:农林61号)。用土壤将播种的种子完全覆盖,用水将上述制剂例2制作的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2×108cfu/ml、7×107cfu/ml、2×107cfu/ml,对前述土壤表面均匀地喷雾处理(15ml),作为药剂处理区。此外,为了进行比较,用克菌丹(captan)为有效成分的可湿性粉剂(Orthocide可湿性粉剂80)对小麦种子以0.4%重量进行粉衣处理后进行播种,作为药剂处理对照区。此外,设立完全没有经过前述药剂溶液处理的接种无处理区、以及,灭菌的健全土中播种有10粒小麦的处理无接种区。对所有的试验区独立地进行3次试验。
(3)试验植物的培育
对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塑料制杯在温室内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栽培管理。
(4)防除效果的研究
播种2周后,将没有出芽以及表现出苗腐败、萎蔫等由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的病状的苗作为发病苗,计算出各处理区的健全苗率。
结果
如表2所示可知,通过使用篮状菌剂进行处理,能够防除终极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
[表2]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51
<实施例3>
(马齿形玉米(dent corn)的由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的防除效果试验)
(1)病原菌的接种
将上述实施例2制作的培养物与高压灭菌的土壤以体积比为1:9的方式混合,作为污染土。
(2)药剂处理
将填充有上述终极腐霉菌的污染土壤的直径5.5cm的塑料制杯中播种5粒马齿形玉米(品种:34N84)。用土壤将播种的种子完全覆盖,用水将上述制剂例2制作的可湿性粉剂稀释至2×108cfu/ml、7×107cfu/ml、2×107cfu/ml,对前述土壤表面均匀地进行喷雾处理(15ml),作为药剂处理区。此外,为了比较,用克菌丹为有效成分的可湿性粉剂(Orthocide可湿性粉剂80)对马齿形玉米种子以0.4%重量进行粉衣处理后进行播种,作为药剂处理对照区。此外,设立完全没有经过前述药剂溶液处理的接种无处理区、以及,灭菌的健全土中播种有5粒马齿形玉米的处理无接种区。对所有的试验区独立地进行3次试验。
(3)试验植物的培育
对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塑料制杯在温室内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栽培管理。
(4)防除效果的研究
播种2周后,将没有出芽以及表现出苗腐败、萎蔫等由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的病状的苗作为发病苗,计算出各处理区的健全苗率。
结果
如表3所示可知,通过使用篮状菌剂进行处理,能够防除终极腐霉菌导致的立枯病。
[表3]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61
<实施例4>
(大豆的由镰刀菌引起的立枯病的防除效果试验)
(1)病原菌的接种
将通过静置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培养的尖孢镰刀菌接种到土壤与玉米粉以体积比5∶1混合并将水分含量调节至50%、高压灭菌的培养基,固体培养21天。将该培养物与高压灭菌的土壤以体积比为1∶4混合,作为污染土。
(2)药剂处理
将填充有上述的尖孢镰刀菌的污染土壤的直径5.5cm的塑料制杯中播种5粒大豆(品种:ENREI)。用土壤将播种的种子完全覆盖,用水将上述的制剂例2制作的可湿性粉剂稀释至2×108cfu/ml、2×107cfu/ml,对前述土壤表面均匀地进行喷雾处理(15ml),作为药剂处理区。此外,为了比较,用以秋兰姆(thiuram)、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为有效成分的可湿性粉剂(HOMAI可湿性粉剂)对大豆种子以0.5%重量进行粉衣处理后进行播种,作为药剂处理对照区。此外,设立完全没有经过前述药剂溶液处理的接种无处理区,以及,灭菌的健全土中播种有5粒大豆的处理无接种区。对所有的试验区独立地进行3次试验。
(3)试验植物的培育
对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塑料制杯在温室内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栽培管理。
(4)防除效果的研究
播种2周后,将没有出芽以及表现出苗腐败、萎蔫等由镰刀菌引起的立枯病的病状的苗作为发病苗,计算出各处理区的健全苗率。
结果
如表4所示可知,通过使用篮状菌剂进行土壤灌注处理,能够防除尖孢镰刀菌导致的立枯病。
表4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71
<实施例5>
(土豆的疮痂病的防除效果试验)
(1)药剂处理
将上述制剂例3制作的可湿性粉剂稀释至1×106cfu/ml制成药液,将染上疮痂病链霉菌、每个土豆种上长有4~10个左右病斑的污染土豆(品种:NISHIYUTAKA)在该药液中浸渍1分钟和10秒种。药液干燥后,在农田中播种土豆种。此外,为了进行比较,在以链霉素(streptomycin)、土霉素(oxytetracycline)为有效成分的可湿性粉剂(Agrimycin可湿性粉剂100)稀释100倍后的药液中浸渍10秒钟,干燥后作为药剂处理对照区。此外,将仅在水中浸渍并干燥后作为接种无处理区。对所有的试验区独立地进行3次试验。
(2)防除效果的研究
播种81天后收获,将块茎表面有疮痂病病斑的块茎作为患病块茎,计算出总块茎数中的发病块茎率。
结果
如表5所示可知,通过篮状菌剂处理能够防除疮痂病链霉菌导致的疮痂病。
[表5]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81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91
由受理局填写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92
由国际局填写
Figure BDA0004122100250000193
/>

Claims (22)

1.属于篮状菌属(Talaromyces)的丝状菌在制备针对选自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病害防除剂中的用途,在所述病害防除剂为针对薯类的病害防除剂时,所述病害为由选自链霉菌(Streptomyces)属菌、欧文氏菌(Erwinia)属菌、丝核菌(Rhizoctonia)属菌、镰刀菌(Fusarium)属菌及腐霉(Pythium)属菌中的菌引起的病害,在所述病害防除剂为针对甜菜的病害防除剂时,所述病害为丝囊霉(Aphanomyces)属菌引起的病害,其中,所述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为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黄篮状菌为黄篮状菌Y-9401株(FERM BP-10642)。
3.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以1×106~1×1012菌落形成单位/g的量含有所述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
4.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病害防除剂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或增量剂。
5.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病害防除剂为通过种子浸渍、种子粉衣、种子涂布和种子散布的任一种方法施用的药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皂、烷基醚羧酸、N-酰基氨基酸、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酯盐、高级醇硫酸酯盐、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盐、脂肪酸烷醇基酰胺硫酸酯盐、烷基醚磷酸酯盐、烷基磷酸酯盐、脂肪族胺盐、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脂肪酸单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胺、烷基胺氧化物、羧基甜菜碱、氨基羧酸盐和咪唑啉鎓甜菜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增量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增量剂:选自高岭土、叶蜡石土、膨润土、蒙脱石、硅藻土、合成氧化硅水合物、酸性白土、滑石类、粘土、陶瓷、石英、绢云母、蛭石、珍珠岩、大谷石、无烟煤、石灰石、煤碳石和沸石的矿物质微粉;选自食盐、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尿素的无机化合物;选自稻壳、麸皮、蟹壳、虾壳、磷虾微粉、米粕、小麦粉、玉米芯、花生壳、骨粉、鱼粉、粕粉、木粉、炭、燻炭、泥炭苔、凹凸棒土、干畜粪、油粕、淀粉及其水解物的有机物;选自D-山梨糖醇、乳糖、麦芽糖醇、葡萄糖胺、寡糖类的糖类;选自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的油;合成水溶性高分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增量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增量剂:树皮炭、稻壳燻炭、草木炭和活性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病害防除剂含有1~90质量%的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1~15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0~98质量%的增量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病害防除剂含有2~46质量%的属于篮状菌属的菌、2~15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39~96质量%的增量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病害防除剂的剂型为粉剂、粒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流动剂、涂布剂的任一种。
12.一种针对植物的病害的防除方法,其包括通过包含属于篮状菌属(Talaromyces)的丝状菌的防除剂对选自薯类和甜菜的植物的种子、苗、植物体、育苗土壤、育苗培养基、培育土壤和/或培育培养基进行处理的工序,
在所述病害防除剂为针对薯类的病害防除剂时,所述病害为由选自链霉菌(Streptomyces)属菌、欧文氏菌(Erwinia)属菌、丝核菌(Rhizoctonia)属菌、镰刀菌(Fusarium)属菌及腐霉(Pythium)属菌中的菌引起的病害,在所述病害防除剂为针对甜菜的病害防除剂时,所述病害为丝囊霉(Aphanomyces)属菌引起的病害,其中,所述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为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黄篮状菌为黄篮状菌Y-9401株(FERMBP-10642)。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1×106~1×1012菌落形成单位/g的量含有所述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除剂还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或增量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2~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的工序为通过所述病害防除剂处理薯类或甜菜种子的工序,所述病害防除剂为通过种子浸渍、种子粉衣、种子涂布和种子散布的任一种方法施用的药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皂、烷基醚羧酸、N-酰基氨基酸、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酯盐、高级醇硫酸酯盐、烷基醚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盐、脂肪酸烷醇基酰胺硫酸酯盐、烷基醚磷酸酯盐、烷基磷酸酯盐、脂肪族胺盐、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苄索氯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脂肪酸单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烷基胺、烷基胺氧化物、羧基甜菜碱、氨基羧酸盐和咪唑啉鎓甜菜碱。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量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增量剂:选自高岭土、叶蜡石土、膨润土、蒙脱石、硅藻土、合成氧化硅水合物、酸性白土、滑石类、粘土、陶瓷、石英、绢云母、蛭石、珍珠岩、大谷石、无烟煤、石灰石、煤碳石和沸石的矿物质微粉;选自食盐、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尿素的无机化合物;选自稻壳、麸皮、蟹壳、虾壳、磷虾微粉、米粕、小麦粉、玉米芯、花生壳、骨粉、鱼粉、粕粉、木粉、炭、燻炭、泥炭苔、凹凸棒土、干畜粪、油粕、淀粉及其水解物的有机物;选自D-山梨糖醇、乳糖、麦芽糖醇、葡萄糖胺、寡糖类的糖类;选自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的油;合成水溶性高分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量剂为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增量剂:树皮炭、稻壳燻炭、草木炭和活性炭。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除剂含有1~90质量%的属于篮状菌属的丝状菌、1~15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0~98质量%的增量剂。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除剂含有2~46质量%的属于篮状菌属的菌、2~15质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及39~96质量%的增量剂。
22.根据权利要求12~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除剂的剂型为粉剂、粒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流动剂、涂布剂的任一种。
CN202310235612.8A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Pending CN1162358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0198 2019-06-27
JP2019120198 2019-06-27
JP2020003941 2020-01-14
JP2020-003941 2020-01-14
CN202080046903.7A CN114025612B (zh)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PCT/JP2020/025223 WO2020262612A1 (ja)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剤及び植物病害防除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6903.7A Division CN114025612B (zh)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5865A true CN116235865A (zh) 2023-06-09

Family

ID=7405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6903.7A Active CN114025612B (zh)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CN202310235612.8A Pending CN116235865A (zh)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6903.7A Active CN114025612B (zh) 2019-06-27 2020-06-26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4124A1 (zh)
EP (1) EP3991559A4 (zh)
JP (1) JPWO2020262612A1 (zh)
CN (2) CN114025612B (zh)
AU (1) AU2020308795A1 (zh)
BR (1) BR112021026118A8 (zh)
CA (1) CA3145376A1 (zh)
IL (1) IL289273A (zh)
MX (1) MX2021016035A (zh)
TW (1) TW202110329A (zh)
WO (1) WO2020262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1001B (zh) * 2021-02-02 2022-05-27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黄篮状菌菌株tf-04及其应用
CN114574384A (zh) * 2022-01-25 2022-06-03 夏文杰 一种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CN117535156B (zh) * 2022-12-01 2024-05-17 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一种篮状菌cft-1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5835A (en) 1965-06-08 1970-08-2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ic switchgear
JPS601928B2 (ja) 1980-08-26 1985-01-18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加工性に優れた熱延高張力鋼板の製造法
US4818530A (en) * 1983-06-22 1989-04-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Preparation of pellets containing fungi for control of soilborne diseases
AU2002212684A1 (en) * 2000-10-27 2002-05-15 Idemitsu Kosan Co. Ltd. Agent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lant foliage diseases
JP2006124337A (ja) 2004-10-29 2006-05-18 Idemitsu Kosan Co Ltd 植物病害防除剤
JP4810151B2 (ja) 2005-07-22 2011-11-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イネの育苗時期に発生する病害に対する防除剤
CN100445370C (zh) * 2006-09-11 2008-12-2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和应用
JP2009221132A (ja) 2008-03-14 2009-10-01 Idemitsu Kosan Co Ltd 農園芸植物の病虫害防除剤
CN102286383B (zh) * 2011-09-06 2013-05-29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黄色篮状菌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
JP2014237609A (ja) 2013-06-07 2014-12-1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イネの種子伝染性病害に対する防除剤
JP2015093850A (ja) 2013-11-12 2015-05-1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化学農薬と糸状菌を含有する防除剤
CN104286032B (zh) * 2014-09-04 2016-08-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黄色篮状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黄色篮状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9134B (zh) * 2016-07-25 2019-12-20 安徽农业大学 黄色蠕形霉y28及其在防治果树腐烂病中的应用
JP6997561B2 (ja) * 2017-08-28 2022-01-17 片倉コープアグリ株式会社 ジャガイモそうか病に対する微生物含有防除資材及び防除方法
CN109593658B (zh) * 2018-12-27 2020-11-06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抗生作用的内生真菌zxl-szy-r-9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1026118A2 (pt) 2022-02-15
MX2021016035A (es) 2022-02-11
CN114025612A (zh) 2022-02-08
EP3991559A1 (en) 2022-05-04
BR112021026118A8 (pt) 2022-12-06
IL289273A (en) 2022-02-01
WO2020262612A1 (ja) 2020-12-30
CN114025612B (zh) 2023-04-07
EP3991559A4 (en) 2023-07-26
US20220354124A1 (en) 2022-11-10
CA3145376A1 (en) 2020-12-30
TW202110329A (zh) 2021-03-16
JPWO2020262612A1 (zh) 2020-12-30
AU2020308795A1 (en) 2022-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0151B2 (ja) イネの育苗時期に発生する病害に対する防除剤
KR0145740B1 (ko) 고정화 미생물 농약과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4025612B (zh) 植物病害防除剂及植物病害防除法
RU2143199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болезнями растений
JP2006096753A (ja) 植物の病害を防除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WO2017081105A1 (en) Bacillus strains and agents with beneficial properties
JP2015503548A (ja) バチルスサブチリスkbc1010菌株及びその培養液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有する植物病原菌防除用組成物
JP4956751B2 (ja) 植物病害防除剤および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JPH08175921A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JP2004137239A (ja) 土壌病害防除剤および土壌病害防除方法
JP2013158314A (ja) 糸状菌
JP3527557B2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
JP2003089612A (ja) 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Sriram et al. Formulations and Delivery Systems
JPH11279015A (ja) 植物生長促進剤
CN112335684B (zh) 一种微生物新农药在防治作物纹枯病中的应用
Sriram et al. Formulations and Delivery Systems of Trichoderma
KR102633074B1 (ko) 아스퍼질러스 몬테네그로이 sfc20200425-m27 균주를 이용한 식물병 방제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4131422A (ja) 土壌病害防除剤および土壌病害防除法
JP2010126470A (ja) アブラナ科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JP2014237609A (ja) イネの種子伝染性病害に対する防除剤
Chumthong Development of Bacillus megaterium formulations for suppression of rice sheatrh blight and study of mechanisms of biocontrol
JP2005330184A (ja) 防除微生物として細菌を含有する生物農薬を用いる植物地上部病害に対する防除方法
JP2003277211A (ja) シュードモナス属細菌による植物病害防除剤およびその防除方法
KR20050038662A (ko) 배추 무사마귀병 방제용 길항균 및 이를 이용한길항균제제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