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4276B -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4276B
CN116234276B CN202310485083.7A CN202310485083A CN116234276B CN 116234276 B CN116234276 B CN 116234276B CN 202310485083 A CN202310485083 A CN 202310485083A CN 116234276 B CN116234276 B CN 116234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
solution
ai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50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4276A (zh
Inventor
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iaying Juh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Jiaying Juh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Jiaying Juh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Jiaying Juh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50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42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4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34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4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63Heat dissipaters releasing heat from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制冷系统技术领域,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安装有冷空气制造结构,所述冷空气制造结构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形成独立空间的防护套,通过防护套可将产生的冷气集中在一起便会后续的传输,所述防护套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本发明,当需要对箱式电子设备内部进行散热时制冷片会对防护套内的空气进行制冷,然后随着动力结构对牵引绳的拉扯送风管内的活塞会开始运动,从而将冷空气送入到冷却管内,进入冷却管内的冷空气会与溶液管内的冷却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而冷却管内的空气会通过排气口排出,通过此种方式即可对循环过程中的冷却溶液进行降温处理,进而增加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箱式电子设备在工作时内部的各个元器件都会散发出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排出便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目前很多箱式电子设备内部都装有冷却系统,而常用的冷却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风冷,一种是水冷,而不管是风冷和水冷当箱式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过热时制冷效果都会极速下降,其中风冷制冷效果下降的原因是箱式电子设备过热将周围空气加热,导致吹出的风也是带有热量的这就会导致制冷效果下降,而水冷在循环的过程中反复吸热内部热量无法有效的排除,导致水冷的冷却溶液多次循环后自身温度升高,进而导致冷却效果下降。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安装有冷空气制造结构,所述冷空气制造结构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形成独立空间的防护套,通过防护套可将产生的冷气集中在一起便会后续的传输,所述防护套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可为循环中的冷却溶液进行降温,进而增加冷却效果,所述防护套的下方安装有溶液箱,所述冷却溶液盛放在溶液箱内,所述溶液箱的右端安装有循环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送风管,所述送风管通过进风管与防护套连接,所述进风管具有单向传输的功能,所述送风管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的溶液管,且每个所述送风管的上端均安装有两个溶液管,通过送风管可持续向溶液管内送冷空气,多个所述溶液管之间通过导通管连接,且每个溶液管的后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溶液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存储冷空气的冷却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靠近防护套的所述溶液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且所述冷却管的下端位于进气管的内部,所述进气管具也有单向传输的功能,远离防护套的所述溶液管内的冷却管通过输送管与进气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管的上端贯穿溶液管,且所述冷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阻挡球,所述阻挡球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口,通过阻挡球可对冷却管内部的冷空气进行阻挡,进而减缓冷空气排出冷却管的速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风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用于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拉扯活塞的动力结构,所述活塞通过牵引绳与动力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空气制造结构包括散热架,所述散热架的一端安装有散热扇,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对防护套内部空气进行制冷的制冷片,所述制冷片远离散热架的一端安装有冷却架,所述冷却架远离制冷片的一端安装有导风扇,所述导风扇远离冷却架的一侧安装有辅助制冷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制冷结构包括导流管,若干导流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防护套,且所述防护套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存放管和回收管,所述导流管分别与存放管和回收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若干所述导流管内有一半数量的导流管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塞,且所述装有移动塞的导流管与存放管连接通,存放管的内部装有氦气,其余导流管与回收管连接通,所述回收管的内部装有冷却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使用时,将安装板与箱式电子设备连接,然后利用管道将循环泵一端与溶液箱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最外侧的溶液管上的连接头连接,然后再将另一个最外侧的溶液管上的连接头通过管道与溶液箱连接,通过此种方式便可让冷却溶液在溶液箱、管道以及溶液管内循环,从而对箱式电子设备内地元件进行散热处理。
2、本发明使用时,当需要对箱式电子设备内部进行散热时制冷片会对防护套内的空气进行制冷,然后随着动力结构对牵引绳的拉扯送风管内的活塞会开始运动,从而将冷空气送入到冷却管内,进入冷却管内的冷空气会与溶液管内的冷却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而冷却管内的空气会通过排气口排出,通过此种方式即可对循环过程中的冷却溶液进行降温处理,进而增加冷却效果。
3、本发明使用时,当箱式电子设备温度过高时存放管内的氦气便会膨胀推动移动塞移动,移动塞移动时便会向回收管内充入空气,从而将回收管内的冷却液推动到部分导流管内,通过此种方式便可对防护套内的空气进行二次降温,避免箱式电子设备过热导致防护套内的空气过热降低了制冷片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制冷系统的拆分图。
图3为一种制冷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一种制冷系统中冷空气制造结构的拆分图。
图5为一种制冷系统中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一种制冷系统中冷却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一种制冷系统中辅助制冷结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安装板;2、防护套;3、冷空气制造结构;4、溶液箱;5、冷却装置;6、溶液管;7、辅助制冷结构;8、导通管;9、循环泵;10、电源连接口;11、支撑套;12、往复架;13、齿牙;14、半齿轮;15、牵引绳;300、散热架;301、散热扇;302、制冷片;303、冷却架;304、导风扇;500、送风管;501、固定板;502、活塞;503、进风管;504、第一阀片;505、输送管;506、复位弹簧;507、冷却管;508、进气管;509、第二阀片;510、排气口;800、存放管;801、回收管;802、导流管;803、移动塞;804、冷却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前端安装有冷空气制造结构3,冷空气制造结构3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形成独立空间的防护套2,通过防护套2可将产生的冷气集中在一起便会后续的传输,防护套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5,通过冷却装置5可为循环中的冷却溶液进行降温,进而增加冷却效果,防护套2的下方安装有溶液箱4,冷却溶液盛放在溶液箱4内,冷却溶液为纯水,溶液箱4的右端安装有循环泵9,且溶液箱4的左侧安装有电源连接口10;
冷却装置5包括送风管500,送风管500通过进风管503与防护套2连接,进风管503具有单向传输的功能,送风管500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的溶液管6,且每个送风管500的上端均安装有两个溶液管6,通过送风管500可持续向溶液管6内送冷空气,多个溶液管6之间通过导通管8连接,且每个溶液管6的后端均设有连接头,溶液管6的下端安装有固定头,固定头与安装板1通过卡箍连接,溶液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存储冷空气的冷却管507,冷却管507的上端贯穿溶液管6,且冷却管5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阻挡球,阻挡球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口510,通过阻挡球可对冷却管507内部的冷空气进行阻挡,进而减缓冷空气排出冷却管507的速度;
靠近防护套2的溶液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08,且冷却管507的下端位于进气管508的内部,进气管508具也有单向传输的功能,远离防护套2的溶液管6内的冷却管507通过输送管505与进气管508连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5、6,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送风管50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固定板501的一端安装有活塞502,活塞502与固定板501之间安装有用于活塞502复位的复位弹簧506,进风管503和进气管50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阀片504和第二阀片509;
安装板1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拉扯活塞502的动力结构,活塞502通过牵引绳15与动力结构,为了保持牵引绳15被拉扯时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安装板1的前端安装有若干定滑轮,动力结构包括支撑套11,支撑套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往复架12,两个牵引绳15分别与往复架12的左右两端连接,往复架1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且延伸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凸起柱,牵引绳15远离活塞5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挂环,且挂环挂在凸起柱上;
往复架12的内部顶端和内部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齿牙13,且往复架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半齿轮14,半齿轮14的前端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溶液箱4连接,溶液箱4设置为“凵”形,动力结构安装在溶液箱4与安装板1之间。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7,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冷空气制造结构3包括散热架300,散热架300的一端安装有散热扇301,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对防护套2内部空气进行制冷的制冷片302,安装板1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通风窗口,通风窗口与散热扇301对应,制冷片302远离散热架300的一端安装有冷却架303,冷却架303远离制冷片302的一端安装有导风扇304,导风扇304远离冷却架303的一侧安装有辅助制冷结构7;
辅助制冷结构7包括导流管802,若干导流管802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防护套2,且防护套2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存放管800和回收管801,导流管802分别与存放管800和回收管801连接;
若干导流管802内有一半数量的导流管802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塞803,且装有移动塞803的导流管802与存放管800连接通,存放管800的内部装有氦气,其余导流管802与回收管801连接通,回收管801的内部装有冷却液80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使用时将安装板1与箱式电子设备连接,具体的以电脑机箱为例,将安装板1与电脑机箱连接,连接时要保证安装板1与电脑机箱的内壁存在间隙,然后利用管道将循环泵9一端与溶液箱4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最外侧的溶液管6上的连接头连接(连接在最右侧的溶液管6上,以图3为参考),然后再将另一个最外侧的溶液管6上的连接头通过管道与溶液箱4连接(连接在最左侧的溶液管6上,以图3为参考),通过此种方式便可让冷却溶液在溶液箱4、管道以及溶液管6内循环,从而对电脑机箱内地元件进行散热处理;
当需要对电脑机箱散热时制冷片302会对防护套2内的空气进行制冷,然后随着动力结构对牵引绳15的拉扯送风管500内的活塞502会开始运动,活塞502在牵引绳15、动力结构以及复位弹簧506的相互配合下会在送风管500内做往复运动,当活塞502压缩复位弹簧506的过程中第一阀片504会被打开,此时第二阀片509保持关闭,防护套2内的冷空气会进入到送风管500内,当活塞502向远离固定板501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此时第一阀片504会被关闭,第二阀片509会被打开,从而将冷空气送入到冷却管507内,进入冷却管507内的冷空气会与溶液管6内的冷却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而冷却管507内的空气会通过排气口510排出,通过此种方式即可对循环过程中的冷却溶液进行降温处理,进而增加冷却效果;
当电脑机箱温度过高时存放管800内的氦气便会膨胀推动移动塞803移动,移动塞803移动时便会向回收管801内充入空气,从而将回收管801内的冷却液804推动到部分导流管802内,通过此种方式便可对防护套2内的空气进行二次降温,避免电脑机箱过热导致防护套2内的空气过热降低了制冷片302的制冷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安装有冷空气制造结构(3),所述冷空气制造结构(3)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形成独立空间的防护套(2),通过防护套(2)可将产生的冷气集中在一起便会后续的传输,所述防护套(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用于降温的冷却装置(5),通过冷却装置(5)可为循环中的冷却溶液进行降温,进而增加冷却效果,所述防护套(2)的下方安装有溶液箱(4),所述冷却溶液盛放在溶液箱(4)内,所述溶液箱(4)的右端安装有循环泵(9);
所述冷空气制造结构(3)包括散热架(300),所述散热架(300)的一端安装有散热扇(301),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对防护套(2)内部空气进行制冷的制冷片(302),所述制冷片(302)远离散热架(300)的一端安装有冷却架(303),所述冷却架(303)远离制冷片(302)的一端安装有导风扇(304),所述导风扇(304)远离冷却架(303)的一侧安装有辅助制冷结构(7);
所述辅助制冷结构(7)包括导流管(802),若干导流管(802)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防护套(2),且所述防护套(2)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存放管(800)和回收管(801),所述导流管(802)分别与存放管(800)和回收管(801)连接;
若干所述导流管(802)内有一半数量的导流管(802)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塞(803),且所述装有移动塞(803)的导流管(802)与存放管(800)连接通,存放管(800)的内部装有氦气,其余导流管(802)与回收管(801)连接通,所述回收管(801)的内部装有冷却液(8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送风管(500),所述送风管(500)通过进风管(503)与防护套(2)连接,所述进风管(503)具有单向传输的功能,所述送风管(500)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的溶液管(6),且每个所述送风管(500)的上端均安装有两个溶液管(6),通过送风管(500)可持续向溶液管(6)内送冷空气,多个所述溶液管(6)之间通过导通管(8)连接,且每个溶液管(6)的后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溶液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存储冷空气的冷却管(5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防护套(2)的所述溶液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08),且所述冷却管(507)的下端位于进气管(508)的内部,所述进气管(508)具也有单向传输的功能,远离防护套(2)的所述溶液管(6)内的冷却管(507)通过输送管(505)与进气管(50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07)的上端贯穿溶液管(6),且所述冷却管(5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阻挡球,所述阻挡球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口(510),通过阻挡球可对冷却管(507)内部的冷空气进行阻挡,进而减缓冷空气排出冷却管(507)的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50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1),所述固定板(501)的一端安装有活塞(502),所述活塞(502)与固定板(501)之间安装有用于活塞(502)复位的复位弹簧(506),所述安装板(1)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拉扯活塞(502)的动力结构,所述活塞(502)通过牵引绳(15)与动力结构。
6.一种制冷系统的使用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如下:
将安装板(1)与箱式电子设备连接,然后利用管道将循环泵(9)一端与溶液箱(4)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最外侧的溶液管(6)上的连接头连接,然后再将另一个最外侧的溶液管(6)上的连接头通过管道与溶液箱(4)连接;
制冷片(302)会对防护套(2)内的空气进行制冷,然后随着动力结构对牵引绳(15)的拉扯送风管(500)内的活塞(502)会开始运动,从而将冷空气送入到冷却管(507)内,进入冷却管(507)内的冷空气会与溶液管(6)内的冷却溶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溶液进行降温;
当箱式电子设备温度过高时存放管(800)内的氦气便会膨胀推动移动塞(803)移动,移动塞(803)移动时便会向回收管(801)内充入空气,从而将回收管(801)内的冷却液(804)推动到部分导流管(802)内,通过此种方式便可对防护套(2)内的空气进行二次降温。
CN202310485083.7A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234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5083.7A CN116234276B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5083.7A CN116234276B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4276A CN116234276A (zh) 2023-06-06
CN116234276B true CN116234276B (zh) 2023-07-21

Family

ID=8658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5083.7A Active CN116234276B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427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84216U (zh) * 2020-08-05 2021-02-05 王兹玥 一种可调节式计算机散热底座
CN115623759A (zh) * 2022-11-09 2023-01-17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2661B1 (en) * 2002-11-25 2004-03-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o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3064530A (ja) * 2011-09-16 2013-04-11 Tlv Co Ltd 熱交換装置
JP2016217616A (ja) * 2015-05-20 2016-12-22 株式会社 フジヒラ 極低温冷却装置
CN106195107B (zh) * 2016-08-29 2019-01-25 江山达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谐波处理用滤波器散热防震装置
CN109158845A (zh) * 2018-08-13 2019-01-08 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汽车散热圆管的制备方法及汽车散热器
CN209672885U (zh) * 2019-01-29 2019-11-22 南京天源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式内循环制冷换热器
CN113654123A (zh) * 2020-04-29 2021-11-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两级压缩式热泵驱动的低温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CN113067433B (zh) * 2021-02-23 2022-11-08 江苏华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冷却的防爆电机外壳用冷却装置
CN113473820A (zh) * 2021-08-04 2021-10-01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一体机高效散热制冷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484216U (zh) * 2020-08-05 2021-02-05 王兹玥 一种可调节式计算机散热底座
CN115623759A (zh) * 2022-11-09 2023-01-17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水冷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4276A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2286B (zh) 轴孔冷却润滑系统
CN112377464B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换热功能的高速磁悬浮风机机壳
CN110671160A (zh) 小型涡轮发动机转子支承、润滑一体结构
CN116234276B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33652A (zh) 油冷式柴油机
CN117419152A (zh) 一种基于煤矿井下用采煤机行走箱润滑装置
CN210949379U (zh) 一种油液快速降温型液压泵站
CN211145306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冷却装置
CN110768464A (zh) 电机冷却装置和电机冷却方法
CN206211770U (zh)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
CN213687973U (zh) 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05081632U (zh) 电机冷却系统
CN204060893U (zh) 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14196464U (zh) 一种柴油机冷却装置
CN213116726U (zh) 一种用于屏蔽泵的外置冷却装置
CN218408204U (zh) 轴承座冷却装置
CN219674582U (zh) 一种可热量循环利用的降温设备
JPH09250341A (ja) 消防用車輛の冷却装置
CN219959895U (zh) 一种散热式给排水电力设备箱
CN218672823U (zh) 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机
CN220566201U (zh) 一种分体式空压机冷却装置
CN215137033U (zh) 一种用于润滑油生产的结晶装置
CN21908180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压机冷却装置
CN216478836U (zh) 一种风机齿轮箱持续降温设备
CN220706133U (zh) 一种液压油站用风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