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7911B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7911B
CN116207911B CN202310473345.8A CN202310473345A CN116207911B CN 116207911 B CN116207911 B CN 116207911B CN 202310473345 A CN202310473345 A CN 202310473345A CN 116207911 B CN116207911 B CN 116207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hell
unit
pisto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33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07911A (zh
Inventor
文益雪
董明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Golden Ag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Golden Ag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Golden Ag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Golden Age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33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7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7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7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07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7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力矩电机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包括有外壳和减震单元等;减震单元上部与外壳连接。本发明通过电机本体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使得导热油在挤出腔和冷却腔内循环流转,导热油配合减震单元不仅对电机本体有吸收震动的效果,还能对电机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再通过冷却盒对导热油进行降温,实现对导热油的循环使用,以便于对电机本体的循环降温,并且通过在下框架上部安装的风机,辅助对电机本体的散热,以及配合第二导管和风嘴,对电机本体上部散热,还对外壳上侧壁进行风冷降温,实现对冷却腔上部的导热油的降温,有效避免高温的导热油直接与冷却板接触,而增加冷却板的工作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力矩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力矩电机主要分为传统伺服电机和直驱式力矩电机,相较于传统伺服电机,直驱式力矩电机的转矩脉动和控制精度高,工件加工精度更高。
但直驱式力矩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使得工件的加工精度受到影响,但直驱式力矩电动机的发热很严重,通常采用外加鼓风机强迫风冷,在其周围应有良好的通风环境的要求,并且其周围不允许有干燥易燃物、易燃粉尘或挥发性可燃油类等靠近,这就导致电机的通风环境要求比较高,而且减震设备和冷却设备是两套设备,需要独立的安装空间,会导致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来进行安装;而且减震设备需要接触电机本体,又会导致冷却风流受到减震设备阻碍,冷却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
为了克服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使得工件的加工精度受到影响,并且发热很严重,在其周围应有良好的通风环境的要求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实施方案是: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包括有外壳和顶盖;外壳上可拆卸式连接有顶盖;外壳前壁和后壁内部掏空各开有一个挤出腔;外壳左壁和右壁内部掏空各开有一个冷却腔;还包括有下框架、第一弹性件、底座、减震单元、降温单元、自启单元和导流单元;外壳下部固接有下框架;下框架下部开有多个凹槽;下框架底部连接有多个第一弹性件;若干个第一弹性件均分为多组,每组第一弹性件下部共同连接有一个底座;下框架连接有用于二次吸收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减震单元;减震单元上部与外壳连接;外壳上部连接有用于对导热油循环降温的降温单元;降温单元上连接有定期将冷却的导热油释放的自启单元;自启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减少导热油转移时产生泡沫的导流单元;通过第一弹性件对电机本体的震动初步吸收,再配合减震单元以及其内的导热油,对震动再次吸收,其中导热油还对电机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导热油再通过降温单元配合自启单元分段式降温。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减震单元包括有支腿、第一活塞板、连通管、挡片、支撑台、第二弹性件、第一活塞杆和密封件;下框架滑动连接有两个支腿;每个支腿上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活塞板;两个第一活塞板共同与外壳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活塞板各位于一个挤出腔内;外壳下部连接有多个连通管;相邻的挤出腔与冷却腔之间各通过一个连通管连通;每个连通管内侧中部连接有用于控制导热油单向流动的挡片;第一活塞板上开有多个锥形通孔;每个锥形通孔下部各固接有一个支撑台;每个支撑台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件;每个第二弹性件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为T形;每个第一活塞杆共同与第一活塞板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连通管内远离第一活塞板的一侧设置有喇叭口形的阶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挡片在朝向第一活塞板的一侧开有多个横向梯形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环形空心的密封件;每个第一活塞杆上部各固接有一个密封件;每个密封件共同与第一活塞板接触配合第一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密封件向下接触第一活塞板,密封件受压变形,将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板接触位置密封;第一活塞杆侧面上开有若干竖向通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降温单元包括有第一导管、冷却盒、冷却板和隔板;外壳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用于对导热油引流并均匀分散的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下部直线阵列式开有多个小孔;两个第一导管各位于一个冷却腔上部;相邻的挤出腔和冷却腔的上部通过各个第一导管连通;每个冷却腔上部各安装有一个冷却盒;两个冷却盒各与一个自启单元连接;每个冷却盒上部各开有前后各一个通孔;每个冷却盒各位于一个第一导管下方;每个冷却盒上固接有多个冷却板;每个冷却板上各开有一个通孔,且上下相邻的冷却板上的通孔位置相互错开;横向相邻的冷却板相向侧各固接有一个隔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自启单元包括有漂浮件、连接绳、第二活塞板、定位杆和第二活塞杆;冷却盒上表面连接有漂浮件;每个漂浮件中部各连接有一个连接绳;两个连接绳各穿入一个冷却盒内;两个连接绳下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活塞板;每个第二活塞板各位于一个冷却腔内;每个第二活塞板各固接有前后两个定位杆;两个定位杆共同与冷却盒滑动连接;每个第二活塞板下表面各固接有一排第二活塞杆;每个第二活塞杆共同与导流单元连接;每排第二活塞杆共同与冷却盒下部滑动连接;每个冷却盒下部各开有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各与一个第二活塞杆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导流单元包括有固定杆、横板和导流件;外壳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两个固定杆;相邻两个固定杆各位于一个冷却腔内;相邻两个固定杆位于冷却盒的下方;每个第二活塞杆下部各固接有一个横板;每个横板左部和右部各连接有一个导流件;每个导流件共同与固定杆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散热单元;外壳连接有用于对电机本体工作时排风散热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下部与下框架连接;散热单元包括有风机、第二导管和风嘴;下框架上部安装有风机;下框架上部与外壳连通;外壳下部连通有多个第二导管;每前后两个第二导管之间上部共同可拆卸式连接有风嘴;顶盖上开有多个通风小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平衡单元;外壳连接有用于配合对电机本体进行减震以及对外壳进行限位的平衡单元;平衡单元包括有平衡架和滑块;外壳外设置有平衡架;外壳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多个滑块;每个滑块均与平衡架滑动连接;外壳通过多个滑块在平衡架上下滑动,将电机本体产生的震动全部转换成向上或者向下的震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机本体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使得导热油在挤出腔和冷却腔内循环流转,导热油配合减震单元不仅对电机本体有吸收震动的效果,导热油还能对电机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再通过冷却盒对导热油进行降温,实现对导热油的循环使用,以便于对电机本体的循环降温。
2、通过在下框架上部安装的风机,将电机本体产生的热量向下抽出,辅助对电机本体的散热,并且配合第二导管和风嘴,对电机本体上部散热,还对外壳侧壁进行风冷降温,实现对冷却腔上部的导热油的降温,有效避免高温的导热油直接与冷却板接触,而增加冷却板的工作负荷,加剧冷却板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第一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第二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处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减震单元第一种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减震单元第二种部分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7中B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降温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降温单元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第三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第四种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图12中C处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散热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的平衡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顶盖,3-电机本体,4-下框架,5-第一弹性件,6-底座,1001-挤出腔,1002-冷却腔,101-支腿,102-第一活塞板,103-连通管,104-挡片,105-支撑台,106-第二弹性件,107-第一活塞杆,108-密封件,201-第一导管,202-冷却盒,203-冷却板,204-隔板,301-漂浮件,302-连接绳,303-第二活塞板,304-定位杆,305-第二活塞杆,401-固定杆,402-横板,403-导流件,501-风机,502-第二导管,503-风嘴,601-平衡架,60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本文中为零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如: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第1种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根据图1-3所示,包括有外壳1和顶盖2;外壳1上部通过螺栓或者卡口连接顶盖2,从而使顶盖2便于拆卸,将电机本体3安装在外壳1内,并往外壳1侧壁腔室添加导热油;外壳1前壁和后壁内部掏空各开有一个挤出腔1001;外壳1左壁和右壁内部掏空各开有一个冷却腔1002;
还包括有下框架4、第一弹性件5、底座6、减震单元、降温单元、自启单元和导流单元;外壳1下部焊接有下框架4;下框架4侧壁下部开有四个凹槽;下框架4底部连接有十二个第一弹性件5,每三个第一弹性件5为一组,每组第一弹性件5均呈V字形,相邻两组第一弹性件5位于各个凹槽两侧;每组第一弹性件5下部各固接有一个底座6,每个底座6也均呈V字形;下框架4前中部和后中部共同连接有减震单元;减震单元上部与外壳1连接;两个冷却腔1002上部共同连接有降温单元;降温单元上连接有自启单元;自启单元下部连接有导流单元;通过第一弹性件5对电机本体3的震动初步吸收,再配合减震单元以及其内的导热油,对震动再次吸收,其中导热油还对电机本体3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导热油再通过降温单元配合自启单元分段式降温,实现对电机本体3运行过程中减震的同时,将电机本体3产生的热量一并吸收,实现对电机本体3的降温。
参看附图,其中图1至图5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首先将底座6固定在工作台上,而后操作人员将顶盖2从外壳1上打开,而后将电机本体3放入外壳1的腔体内,并将电机本体3以螺栓或者插销的方式固定在外壳1腔体内,接着往挤出腔1001内添加用于对电机本体3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的导热油,待导热油液面高度到达挤出腔1001与冷却腔1002上部之间连通孔的位置时,停止加注导热油,使得导热油能通过挤出腔1001与冷却腔1002上部之间的连通孔,并进入到两个冷却腔1002内,用于对两个冷却腔1002内的滑动零部件润滑,接着往两个冷却腔1002上部灌注导热油,直至有部分导热油进入到冷却腔1002下部,而后将顶盖2重新固定在外壳1上。
接着将电机本体3与电源连接,控制启动电机本体3开始运转,电机本体3带动外壳1进行震动,接着首先通过第一弹性件5的阻尼效应,将震动初步吸收,同时,由于两个挤出腔1001内装有导热油,导热油配合减震单元,进一步对电机本体3产生的震动吸收,并且导热油将电机本体3产生的热量也吸收部分,实现对电机本体3的降温,挤出腔1001内灌注导热油,还有效将电机本体3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噪声吸收,而在减震单元在利用导热油减震的同时,也将小部分导热油挤出至冷却腔1002,降温单元对进入冷却腔1002的导热油进行降温,配合自启单元,使得导热油驻留在冷却腔1002内,将导热油充分降温,接着随着电机本体3的震动,进入冷却腔1002的导热油增加,自启单元开始周期性将完成冷却的导热油下放,流动至冷却腔1002下部的导热油,在减震单元吸收震动时,重新回流至挤出腔1001,在电机本体3本身的散热机构发挥散热作用的同时,使用于减震的导热油参与对电机本体3的减震以及降温,同时实现对电机辅助循环降温以及震动吸收。
利用导热油减震单元中流动的过程,达到类阻尼器的效果,吸收电机本体3的震动动能转化为导热油的内能,减弱电机本体3运行时的震动,但并不使导热油一直保存在同一个存储腔中,而是使导热油进行循环流通,在流通过程中吸收电机本体3在运行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达到对电机本体3辅助降温的过程,本发明将减震与降温功能结合到同一个结构中,利用减震的机构起到降温的功能,一方面强化了减震机构的功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专门用于电机散热的机构的复杂性,即减震机构起到部分散热的作用,那么专门的降温散热机构则可以适当降低其功效,从整体上简化了装置的结构。
其中导热油下放过程中,导流单元将至引流至冷却腔1002的侧壁上,使得导热油沿着冷却腔1002侧壁往下流动,有效避免导热油直接滴落产生的泡沫,泡沫在对电机本体3散热时,气泡的吸热效率低于导热油的吸热效率,严重影响对电机本体3的散热效率。
第2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1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2和图4-8所示,减震单元包括有支腿101、第一活塞板102、连通管103、挡片104、支撑台105、第二弹性件106、第一活塞杆107和密封件108;下框架4前中部和后中部各滑动连接有一个支腿101;每个支腿101上部各焊接有一个第一活塞板102;两个第一活塞板102共同与外壳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活塞板102各位于一个挤出腔1001内;外壳1下部连接有四个连通管103,且四个连通管103位于矩形的四个角上;相邻的挤出腔1001与冷却腔1002之间各通过一个连通管103连通;每个连通管103内侧中部各连接有一个上部固定的柔软硅胶材质的挡片104;第一活塞板102上开有至少六个大口朝下的锥形通孔;每个锥形通孔下部各焊接有一个支撑台105;每个支撑台105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件106;第二弹性件106为弹簧伸缩杆;每个第二弹性件106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活塞杆107;第一活塞杆107为T形;每个第一活塞杆107共同与第一活塞板102滑动连接。
连通管103内远离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设置有喇叭口形的阶梯,用于限制挡片104的变形方向,挡片104只能向第一活塞板102的方向完全变形,并且喇叭口形结构,便于导热油流向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且便于挡片104将喇叭口的小口封堵。
挡片104在朝向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开有多个横向梯形凹槽,使得挡片104更容易向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弯曲变形及复位,并且梯形结构的凹槽使得第一活塞板102向下运动时,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导热油充分将挡片104压紧在连通管103,实现对连通管103的密封。
第3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2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2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环形空心的柔软橡胶材质的密封件108;每个第一活塞杆107上部各固接有一个密封件108;每个密封件108共同与第一活塞板102上表面接触配合;通过第一活塞杆107向下运动,带动密封件108向下接触第一活塞板102,密封件108受压变形,将第一活塞杆107与第一活塞板102接触位置密封,充分隔绝导热油通过锥形通孔;第一活塞杆107侧面上开有若干竖向通槽,用于导热油的流通。
参看附图,其中图4至图8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电机本体3运行时产生震动,并且外壳1下部又通过第一弹性件5的阻尼效应进行震动吸收,故而外壳1向上或向下运动,当外壳1向下运动时,两个支腿101一直与工作台固接在一起,故而支腿101相对于外壳1向上运动,同步带动第一活塞板102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板102相对挤出腔1001向上移动,将挤出腔1001内的导热油向上推挤,挤出腔1001内的导热油通过上部的连通孔进入相邻的冷却腔1002内,而导热油在冷却腔1002完成降温后,流动至冷却腔1002下部,在支腿101相对与外壳1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板102将挤出腔1001内的导热油向上推挤,同时第一活塞板102下部负压,挡片104由于其上部固定,挡片104下部则通过其上的横向梯形凹槽,使之可以向第一活塞板102的方向弯曲变形,此时连通管103将挤出腔1001与相邻的冷却腔1002下部连通,又因为挤出腔1001的第一活塞板102下方负压,故而冷却腔1002下部预先存放的导热油,流回挤出腔1001。
当外壳1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板102相对于挤出腔1001向下运动,由于此时挤出腔1001的第一活塞板102下方也有导热油,并且连通管103一侧为喇叭口形,且朝向第一活塞板102一侧的为小口,故而在第一活塞板102向下运动时,挡片104恢复,并将连通管103的喇叭口封堵,以此将挤出腔1001与冷却腔1002隔开,接着第一活塞板102下方的导热油便将各个第一活塞杆107向上推挤,各个第二弹性件106被拉伸,当T形的第一活塞杆107向上运动,第一活塞杆107上部平台与第一活塞板102上表面分离时,第一活塞板102下方的导热油通过第一活塞杆107上的竖向凹槽,流向第一活塞板102上方,参与对电机本体3的减震与降温,接着当第一活塞板102有相对于挤出腔1001向下运动时,第二弹性件106恢复,同步带动第一活塞杆107向下运动。
其中通过在第一活塞杆107上部平台外增设一圈空心环形的硅胶密封件108,当第一活塞杆107在向下运动时,同步带动密封件108向下运动,密封件108先接触第一活塞板102上表面,密封件108被挤压变形,密封件108将第一活塞杆107与第一活塞板102之间的间隙封堵,有效避免第一活塞板102向上运动时,第一活塞板102上方的导热油通过第一活塞杆107与第一活塞板102上之间的间隙流到第一活塞板102下方,导致第一活塞板102下方的负压减小,进入第一活塞板102下方的冷却了的冷却油减少,对后续的利用导热油对电机本体3降温的效果下降。
第4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3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2和图9-10所示,降温单元包括有第一导管201、冷却盒202、冷却板203和隔板204;外壳1左部和右部各焊接有一个第一导管201;第一导管201下部直线阵列式开有多个小孔;两个第一导管201各位于一个冷却腔1002上部;相邻的挤出腔1001和冷却腔1002的上部通过各个第一导管201连通;每个冷却腔1002上部各安装有一个冷却盒202;两个冷却盒202各与一个自启单元连接;每个冷却盒202上部各开有前后各一个通孔,用于连通冷却腔1002和冷却盒202内空腔;每个冷却盒202各位于一个第一导管201下方;每个冷却盒202上固接有左右各六个冷却板203;每个冷却板203上各开有一个通孔,且上下相邻的冷却板203上的通孔位置相互错开;横向相邻的冷却板203相向侧各焊接有一个隔板204。
根据图2和图11所示,自启单元包括有漂浮件301、连接绳302、第二活塞板303、定位杆304和第二活塞杆305;冷却盒202上表面连接有漂浮件301;漂浮件301可设置为泡沫板,或者密度较导热油较小的轻质材料,使得漂浮件301能浮于导热油表面上;每个漂浮件301中部各连接有一个连接绳302;两个连接绳302各穿入一个冷却盒202内;两个连接绳302下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活塞板303;每个第二活塞板303各位于一个冷却腔1002内;每个第二活塞板303各焊接有前后两个定位杆304;两个定位杆304共同与冷却盒202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滑动连接;每个第二活塞板303下表面各焊接有一排第二活塞杆305;每个第二活塞杆305共同与导流单元连接;每排第二活塞杆305共同与冷却盒202下部滑动连接;每个冷却盒202下部各开有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各与一个第二活塞杆305配合。
根据图2和图12-13所示,导流单元包括有固定杆401、横板402和导流件403;外壳1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左右两个紧绷的固定杆401;相邻两个固定杆401各位于一个冷却腔1002内;相邻两个固定杆401位于冷却盒202的下方;每个第二活塞杆305下部各焊接有一个横板402;每个横板402左部和右部各连接有一个导流件403,导流件403可为具有弹性的纤维布料,且导流件403远离横板402的一侧设置有柔软纤毛与冷却腔1002内壁接触;每个导流件403共同与固定杆401连接。
参看附图,其中图9至图13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在电机本体3运行过程中,导热油被从挤出腔1001上部挤出至每个冷却腔1002内的各个第一导管201中,接着导热油沿着第一导管201流动,待流动至第一导管201上的开孔处时,导热油从小孔滴落到下方的冷却盒202上,接着导热油又通过冷却盒202上部前后两个通孔,进入到冷却盒202内部,而在冷却盒202内部设置有层叠的冷却板203,由于上下相邻的冷却板203上的开口位置上相互错开,故而进入冷却盒202内的导热油,只能沿着冷却板203走S形路线往下流动,外壳1位于两个冷却盒202相向侧的板面上,即冷却腔1002更贴近电机本体3的侧壁上,均安装有隔热板,阻隔电机产生的热量向冷却腔1002、冷却盒202扩散,防止热量被冷却腔1002、冷却盒202中的导热油吸收,冷却盒202和冷却板203本身都是热的良导体,而外壳1位于两个冷却盒202相背侧的板面上,即冷却腔1002远离电机本体3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导热片,冷却盒202和冷却板203从导热油中吸收的热量将进一步转移到导热片上,最后转移向空气中,实现对导热油的散热冷却功能,最后导热油聚集在冷却板203底部,此时,冷却板203底部被第二活塞板303以及其上的第二活塞杆305封堵。
随着每次将导热油挤入到冷却腔1002,冷却腔1002内的导热油逐渐增加,直至将冷却盒202内装满导热油,接着导热油继续增加,当液面没过冷却盒202时,由于漂浮件301的密度小于导热油的密度,随着导热油增加,漂浮件301随着导热油向上运动,漂浮件301通过连接绳302带动第二活塞板303传动各个第二活塞杆305向上运动,第二活塞杆305完全退回冷却盒202内后,冷却盒202内的导热油,就从冷却盒202与第二活塞杆305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接着冷却盒202上方的导热油的液面下降,同步带动漂浮件301向下运动,此时漂浮件301不再拉拽第二活塞板303,第二活塞板303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同步带动第二活塞杆305重新将冷却盒202下部通孔封堵,随着电机本体3的继续运行,上述过程重复进行,使得冷却盒202内的导热油周期性的被排出至冷却腔1002。此时冷却腔1002最下方的导热油是已经完成了冷却,导热油沿着第二活塞杆305流动到横板402,接着再流到相邻的两个可变形的纤维布料的导流件403上,导流件403在固定杆401的配合下,将导热油沿着导流件403上表面引导,待将导热油引导至导流件403边缘时,导流件403边缘的柔性纤毛,将导热油引导至冷却腔1002的内壁上,而后导热油再沿着冷却腔1002的内壁向下流动,有效避免导热油的周期性滴落,产生泡沫的情况发生。
采取上述漂浮件301、第二活塞板303、第二活塞杆305以及导热油配合的方式,使第二活塞杆305反复开启、封堵通孔,目的在于控制单次进入冷却腔1002中的导热油的量,一方面延长导热油在冷却盒202中存留的时间,可对导热油进行充分散热,另一方导热油沿冷却腔1002内壁向下流动,则导热油会沿着冷却腔1002内壁铺开形成油膜,从而对导热油进行二段散热,而控制导热油的量可以最大幅度减小油膜的厚度,提高其散热效率。
而通过连接绳302下部预留一小段,使得漂浮件301在与冷却盒202表面接触时,连接绳302不是处于绷紧状态,此时,连接绳302对第二活塞板303没有向上拉力,待导热油液面上升,漂浮件301随之上升,待漂浮件301上升至接近第一导管201时,连接绳302被张紧,漂浮件301通过连接绳302对第二活塞板303有向上的拉力,此时冷却腔1002的冷却盒202上方贮存有导热油,此时通过预先对该部分导热油进行预降温,则有效避免高温的导热油直接与冷却板203接触,温差过大,导致冷却板203的损耗加剧的情况。
第5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4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2和图14所示,还包括有散热单元;外壳1前部和后部共同连接有散热单元;散热单元下部与下框架4连接;
散热单元包括有风机501、第二导管502和风嘴503;下框架4上部安装有风机501;下框架4上部与外壳1连通;外壳1下部前部和右部各连通有左右两个第二导管502;每前后两个第二导管502之间上部共同可拆卸式连接有风嘴503,前后两个第二导管502之间通过螺母或者卡扣连接风嘴503,便于对风嘴503拆卸,并便于对电机本体3的拆卸维护,其中风嘴503上开有多个进风孔,进风孔设置在风嘴503朝向外壳1侧壁的方向,也可设置风嘴503朝下的方向,风嘴503的外形可以在不影响进风的情况下可设置为方管,也可以设置为圆管;顶盖2上开有多个通风小孔,在不影响进风的情况下,顶盖2上的通孔也可开成带有滤网的进风口,实现对电机本体3的降温。
参看附图,其中图14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通过在下框架4上部安装的风机501,将电机本体3产生的热量向下抽出,辅助对电机本体3的散热,同时通过下框架4上开的凹槽,有利于热空气的排出,同时通过连通下框架4和外壳1上部的四个第二导管502,通过风嘴503将外壳1上部上的空气也抽出,此时配合顶盖2上开的通孔,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外壳1内,而此时风嘴503上的开口朝向冷却腔1002的一侧或者朝向电机本体3的一侧,使得进入外壳1的空气,会优先与外壳1的侧壁接触,尤其是冷却腔1002的那一侧,外界空气对电机本体3以及外壳1进行降温,而此时冷却腔1002的冷却盒202上部有贮存的导热油,故而此时,外界进入外壳1的空气,实现对冷却盒202上部的导热油的降温,使得冷却盒202上部的导热油在与冷却板203接触时,温差不会过大,而增加冷却板203的工作负荷,加剧冷却板203的损耗。
第6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5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2和图15所示,还包括有平衡单元;外壳1前部和后部共同连接有平衡单元;
平衡单元包括有平衡架601和滑块602;外壳1外设置有双层四方框架式的平衡架601;外壳1前部和后部各焊接有上下两排滑块602;每个滑块602均与平衡架601滑动连接;外壳1通过多个滑块602在平衡架601上下滑动,将电机本体3产生的震动全部转换成向上或者向下的震动,避免电机本体3在工作过程中侧翻。
参看附图,其中图15所示具体实施过程为:
电机本体3在工作过程中的震动,导致外壳1产生震动,此时若是未将底座6放置于水平的工作面上,此时电机本体3产生的震动,会使得外壳1发生倾斜,导致与电机本体3输出轴连接处,磨损加剧,增加生产维护的成本,此时通过在外壳1架设平衡架601,外壳1再通过滑块602在平衡架601上滑动,使得电机本体3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只能沿着平衡架601的方向运动,使得外壳1的震动效果更加集中,并且使得导热油的循环流动更快,更加有效的对电机本体3进行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包括有外壳(1);外壳(1)上可拆卸式连接有顶盖(2);外壳(1)前壁和后壁内部掏空各开有一个挤出腔(1001);外壳(1)左壁和右壁内部掏空各开有一个冷却腔(10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下框架(4);外壳(1)下部固接有下框架(4);下框架(4)下部开有多个凹槽;下框架(4)底部连接有多个第一弹性件(5);若干个第一弹性件(5)均分为多组,每组第一弹性件(5)下部共同连接有一个底座(6);下框架(4)连接有用于二次吸收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减震单元;减震单元上部与外壳(1)连接;外壳(1)上部连接有用于对导热油循环降温的降温单元;降温单元上连接有定期将冷却的导热油释放的自启单元;自启单元下部连接有用于减少导热油转移时产生泡沫的导流单元;通过第一弹性件(5)对电机本体(3)的震动初步吸收,再配合减震单元以及其内的导热油,对震动再次吸收,其中导热油还对电机本体(3)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而后导热油再通过降温单元配合自启单元分段式降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减震单元包括有支腿(101);下框架(4)滑动连接有两个支腿(101);每个支腿(101)上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活塞板(102);两个第一活塞板(102)共同与外壳(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活塞板(102)各位于一个挤出腔(1001)内;外壳(1)下部连接有多个连通管(103);相邻的挤出腔(1001)与冷却腔(1002)之间各通过一个连通管(103)连通;每个连通管(103)内侧中部连接有用于控制导热油单向流动的挡片(104);第一活塞板(102)上开有多个锥形通孔;每个锥形通孔下部各固接有一个支撑台(105);每个支撑台(105)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弹性件(106);每个第二弹性件(106)上各固接有一个第一活塞杆(107);第一活塞杆(107)为T形;每个第一活塞杆(107)共同与第一活塞板(102)滑动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连通管(103)内远离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设置有喇叭口形的阶梯。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挡片(104)在朝向第一活塞板(102)的一侧开有多个横向梯形凹槽。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环形空心的密封件(108);每个第一活塞杆(107)上部各固接有一个密封件(108);每个密封件(108)共同与第一活塞板(102)接触配合第一活塞杆(107)向下运动,带动密封件(108)向下接触第一活塞板(102),密封件(108)受压变形,将第一活塞杆(107)与第一活塞板(102)接触位置密封;第一活塞杆(107)侧面上开有若干竖向通槽。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降温单元包括有第一导管(201);外壳(1)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用于对导热油引流并均匀分散的第一导管(201);第一导管(201)下部直线阵列式开有多个小孔;两个第一导管(201)各位于一个冷却腔(1002)上部;相邻的挤出腔(1001)和冷却腔(1002)的上部通过各个第一导管(201)连通;每个冷却腔(1002)上部各安装有一个冷却盒(202);两个冷却盒(202)各与一个自启单元连接;每个冷却盒(202)上部各开有前后各一个通孔;每个冷却盒(202)各位于一个第一导管(201)下方;每个冷却盒(202)上固接有多个冷却板(203);每个冷却板(203)上各开有一个通孔,且上下相邻的冷却板(203)上的通孔位置相互错开;横向相邻的冷却板(203)相向侧各固接有一个隔板(204)。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自启单元包括有漂浮件(301);冷却盒(202)上表面连接有漂浮件(301);每个漂浮件(301)中部各连接有一个连接绳(302);两个连接绳(302)各穿入一个冷却盒(202)内;两个连接绳(302)下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二活塞板(303);每个第二活塞板(303)各位于一个冷却腔(1002)内;每个第二活塞板(303)各固接有前后两个定位杆(304);两个定位杆(304)共同与冷却盒(202)滑动连接;每个第二活塞板(303)下表面各固接有一排第二活塞杆(305);每个第二活塞杆(305)共同与导流单元连接;每排第二活塞杆(305)共同与冷却盒(202)下部滑动连接;每个冷却盒(202)下部各开有多个小孔;每个小孔各与一个第二活塞杆(305)配合。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导流单元包括有固定杆(401);外壳(1)左部和右部各固接有两个固定杆(401);相邻两个固定杆(401)各位于一个冷却腔(1002)内;相邻两个固定杆(401)位于冷却盒(202)的下方;每个第二活塞杆(305)下部各固接有一个横板(402);每个横板(402)左部和右部各连接有一个导流件(403);每个导流件(403)共同与固定杆(401)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散热单元;外壳(1)连接有用于对电机本体(3)工作时排风散热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下部与下框架(4)连接;散热单元包括有风机(501);下框架(4)上部安装有风机(501);下框架(4)上部与外壳(1)连通;外壳(1)下部连通有多个第二导管(502);每前后两个第二导管(502)之间上部共同可拆卸式连接有风嘴(503);顶盖(2)上开有多个通风小孔。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衡单元;外壳(1)连接有用于配合对电机本体(3)进行减震以及对外壳(1)进行限位的平衡单元;平衡单元包括有平衡架(601);外壳(1)外设置有平衡架(601);外壳(1)前部和后部各固接有多个滑块(602);每个滑块(602)均与平衡架(601)滑动连接;外壳(1)通过多个滑块(602)在平衡架(601)上下滑动,将电机本体(3)产生的震动全部转换成向上或者向下的震动。
CN202310473345.8A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Active CN116207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3345.8A CN116207911B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3345.8A CN116207911B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7911A CN116207911A (zh) 2023-06-02
CN116207911B true CN116207911B (zh) 2023-07-04

Family

ID=8651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3345.8A Active CN116207911B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79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9293A (ja) * 2001-12-27 2003-07-11 Aisin Aw Co Ltd 電動機付駆動装置の冷却装置
CN105846599A (zh) * 2016-03-24 2016-08-10 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吸尘器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14465393A (zh) * 2021-12-24 2022-05-10 江苏航天动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体式可调节外部支架的永磁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88748A1 (en) * 2018-06-29 2020-01-01 ABB Schweiz AG A two-pole tefc electric motor and an electric motor drive arrang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9293A (ja) * 2001-12-27 2003-07-11 Aisin Aw Co Ltd 電動機付駆動装置の冷却装置
CN105846599A (zh) * 2016-03-24 2016-08-10 苏州市润豪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吸尘器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14465393A (zh) * 2021-12-24 2022-05-10 江苏航天动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体式可调节外部支架的永磁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7911A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6574B (zh)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激光投影设备
CN209880715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10297434U (zh) 一种煤矿电机用高效散热降温装置
CN116207911B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直驱式力矩电机
CN1059143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
CN212676348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铅酸启停电池
CN210092659U (zh) 散热性能好的动力箱
CN114583322A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托盘及其制造方法
CN215120402U (zh) 一种调速电机静音散热防护结构
CN114204191B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和散热性好的蓄电锂电池
CN113991480B (zh) 一种自循环减震降温式电源柜
CN111137619B (zh) 一种具有散热作用的输送装置
CN213270387U (zh) 一种防尘网易拆卸的离心风机
CN210489692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动力电池组用外壳体
CN21092610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散热保护装置
CN112492845A (zh) 一种利用传导和风冷组合散热的无人机荷载插件机箱
CN218301010U (zh) 一种车载ups电源
CN112713686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4753271U (zh) 一种新型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
CN219452455U (zh) 一种新型冷却塔风机
CN214100451U (zh) 一二次融合环网箱
CN21904056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10351656U (zh) 一种音圈绕制装配设备
CN215416522U (zh) 一种能源管理监测软件系统的实验平台
CN212413187U (zh) 一种新型工业互联网用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