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3398A - 主板fct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主板fct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3398A
CN116203398A CN202310302066.5A CN202310302066A CN116203398A CN 116203398 A CN116203398 A CN 116203398A CN 202310302066 A CN202310302066 A CN 202310302066A CN 116203398 A CN116203398 A CN 116203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evice
transition
motherboard
platform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2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翔
张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2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33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3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3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测试机体,第一输送装置穿过第一测试机体;第二输送装置;第二测试机体,第二输送装置穿过第二测试机体;良品输送装置;过渡机构,过渡机构位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首端、良品输送装置的输送首端三端交汇处,并将第一输送装置输送的主板根据测试结果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或良品输送装置。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主板功能测试时容易产生误伤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主板FCT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主板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FCT,又称功能测试,它指的利用FCT测试设备,对测试目标板提供模拟的运行环境,使其工作于各种设计状态,从而获取到各个状态的参数来验证功能好坏的测试方法。服务器主板和PC主板在制造过程中,也需通过FCT测试设备进行测试,以判断该产品是否良好。
相关技术中,FCT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机体,测试机体上设置有测试台和压板夹具,测试台水平设置且与压板夹具相对设置,压板夹具位于测试台的正上方,压板夹具的底面上设置有多根压杆。压板夹具通过升降机构升降设置于测试机体上。对主板进行功能测试时,将主板放置于测试台上,并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压杆下降,直至压杆将主板夹紧于测试台上,此时测试台接电对主板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再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压杆上升,将测试完成后的主板取下,重复上述步骤,对后续主板进行测试。当检测到不良产品时,将不良产品取出放置于不良品区域集中处理。
上述过程中的主板运输、放置均是通过工人手动进行,在检测过程中,由于会存在主板放置于测试台上的位置误差,以及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压杆将主板夹紧于测试台上的牢固度降低,从而导致主板与测试台接触不良,造成主板功能测试时产生“误伤”,将原本的合格品判定为不良品,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主板功能测试时容易产生误伤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测试机体,第一输送装置穿过第一测试机体;第二输送装置;第二测试机体,第二输送装置穿过第二测试机体;良品输送装置;过渡机构,过渡机构位于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首端、良品输送装置的输送首端三端交汇处,并将第一输送装置输送的主板根据测试结果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或良品输送装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具有高度差,过渡机构包括过渡平台,过渡平台可翻转且可升降设置,并具有与第一输送装置平齐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输送装置平齐的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高度且翻转倾斜的翻转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相比于第二侧靠近第一输送装置,过渡平台翻转时,第一侧的高度高于第二侧的高度,过渡机构还包括止挡组件,止挡组件位于第二侧,过渡平台翻转时,主板与止挡组件抵接,以完全承接在过渡平台上。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止挡组件包括:基座,基座设置在过渡平台上;伸缩杆,伸缩杆可活动地纵向穿设在基座内,过渡平台位于翻转位置时,伸缩杆伸出基座并位于主板的运动路径上以止挡主板;弹性件,弹性件与伸缩杆抵接,并为伸缩杆提供伸出基座的弹力。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止挡组件还包括位于良品输送装置上的限位架,过渡平台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架位于伸缩杆的运动路径上,并将伸缩杆限位在基座内以避让主板的输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下平台位于上平台下方,主板承接在上平台上,下平台的第二侧具有伸出上平台正下方的伸出段,止挡组件位于伸出段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机构还包括:过渡驱动件;第一杆体,第一杆体与过渡驱动件驱动连接;第二杆体,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螺纹配合,并与过渡平台连接,过渡驱动件驱动第一杆体转动时带动第二杆体轴向移动,第二杆体带动过渡平台升降;限位件,限位件与第二杆体配合,并阻碍第二杆体转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杆体与过渡平台可转动连接,并且过渡平台相对于第二杆体的翻转轴线与第二杆体的轴线不平行设置,过渡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板上;支撑杆,支撑杆与滑块和过渡平台连接,滑块移动时支撑杆带动过渡平台翻转。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机构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与第二杆体连接,并与第二杆体同步移动,滑块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位于传动件的运动路径上,第二杆体轴向移动时,传动件挤压第一斜面,以推动滑块移动,滑块通过支撑杆带动过渡平台翻转,过渡平台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滑块还包括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位于滑块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过渡平台由翻转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传动件与第二斜面抵接,滑块反向移动,并带动过渡平台恢复水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机构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与滑块抵接,并为滑块提供带动过渡平台恢复水平的复位力。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传动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第一节段与第二杆体的侧面连接,并沿径向伸出,第二节段沿第二杆体的轴向延伸。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板具有滑槽,滑块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滑槽内,滑槽的底面开设有燕尾槽,燕尾槽的开口处的宽度比底部的宽度小,滑块具有与燕尾槽形状适配的凸起,凸起位于燕尾槽内。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杆具有用于避让第二杆体的避让槽,避让槽沿支撑杆的轴向延伸,第二杆体穿设在避让槽内。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滑块,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板上;支撑杆,支撑杆与滑块和过渡平台连接,滑块移动时支撑杆带动过渡平台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滑块驱动连接,并带动滑块移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机构还包括感应件,感应件位于过渡平台上,并能够感应过渡平台上的主板状态,以控制过渡机构的动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板FCT测试设备还包括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和第二输送装置分别位于过渡机构相对的两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推料机构包括推料驱动件和推板,推板与推料驱动件驱动连接,推料驱动件驱动推板运动,推板推动过渡机构上的主板至第二输送装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和/或第二输送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顺次对接的输入段、中间段和输出段,中间段穿设在第一测试机体或第二测试机体内,中间段可升降设置,主板输送至第一测试机体或第二测试机体的测试位置时,中间段下降以将主板放置在第一测试机体或第二测试机体内。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测试机体和/或第二测试机体包括:机壳,机壳具有腔体,腔体侧面开设有通道,第一输送装置或第二输送装置穿设在通道处;测试台,测试台位于腔体内,并位于第一输送装置或第二输送装置的下方;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测试台上方,并能够上下运动以对主板进行测试。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驱动件的输出轴伸入腔体内;压板,压板位于测试台正上方,并与升降驱动件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压杆,压杆位于压板的底部;导杆,导杆穿设在机壳上,导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驱动件和压板连接;减震件,减震件套设在导杆上,减震件的两端分别与机壳和升降驱动件抵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主板FCT测试设备还包括:换向输送装置,换向输送装置位于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末端;废品输送装置;待核品输送装置,废品输送装置和待核品输送装置与换向输送装置对接,换向输送装置能够根据将第二测试机体的测试结果将主板输送至废品输送装置或待核品输送装置上。
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第二输装置和第二测试机体,第二输送装置与第二测试机体配合,能够对第一测试机体检测完成后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复核,从而避免检测失误导致产品浪费的情况。同时,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过渡机构,过渡机构能够将第一测试机体测试后的主板根据测试结果相应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进行复核或者输送到良品输送机构作为合格品进行后续输送。具体而言,待测试的主板输送或者放置到第一输送装置上,第一输送装置将主板输送到第一测试机体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继续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出来至过渡机构处,过渡机构根据第一测试机体的测试结果,当测试结果为合格品时,第一输送装置通过过渡机构直接输送到良品输送装置,而当测试结果为不合格品时,过渡机构将主板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输送到第二测试机体进行复核测试,测试后通过第二输送装置输送出至后续的流水线。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改善了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主板功能测试时产生“误伤”,将原本的合格品判定为不良品,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主板FCT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测试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过渡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过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止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输送装置;11、输入段;12、中间段;13、输出段;20、第一测试机体;21、机壳;211、腔体;212、通道;22、测试台;23、升降机构;231、升降驱动件;232、压板;233、压杆;234、导杆;235、减震件;30、第二输送装置;40、第二测试机体;50、良品输送装置;60、过渡机构;61、过渡平台;611、上平台;612、下平台;62、止挡组件;621、基座;622、伸缩杆;623、弹性件;624、限位架;63、过渡驱动件;64、第一杆体;65、第二杆体;66、限位件;67、固定板;671、滑槽;672、燕尾槽;68、滑块;681、第一斜面;682、第二斜面;683、凸起;69、支撑杆;691、避让槽;610、传动件;6101、第一节段;6102、第二节段;620、复位件;630、感应件;70、换向输送装置;80、废品输送装置;90、待核品输送装置;100、推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主板功能测试时容易产生误伤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
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0、第一测试机体20、第二输送装置30、第二测试机体40、良品输送装置50和过渡机构60,第一输送装置10穿过第一测试机体20;第二输送装置30穿过第二测试机体40;过渡机构60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0的输送末端、第二输送装置30的输送首端、良品输送装置50的输送首端三端交汇处,并将第一输送装置10输送的主板根据测试结果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30或良品输送装置50。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第二输装置和第二测试机体40,第二输送装置30与第二测试机体40配合,能够对第一测试机体20检测完成后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复核,从而避免检测失误导致产品浪费的情况。同时,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过渡机构60,过渡机构60能够将第一测试机体20测试后的主板根据测试结果相应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30进行复核或者输送到良品输送机构作为合格品进行后续输送。具体而言,待测试的主板输送或者放置到第一输送装置10上,第一输送装置10将主板输送到第一测试机体20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继续由第一输送装置10输送出来至过渡机构60处,过渡机构60根据第一测试机体20的测试结果,当测试结果为合格品时,第一输送装置10通过过渡机构60直接输送到良品输送装置50,而当测试结果为不合格品时,过渡机构60将主板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30,第二输送装置30输送到第二测试机体40进行复核测试,测试后通过第二输送装置30输送出至后续的流水线。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改善了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主板功能测试时产生“误伤”,将原本的合格品判定为不良品,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10与第二输送装置30之间具有高度差,更具体地说为第一输送装置10的高度高于第二输送装置30的高度。基于此,本实施例的过渡机构60包括过渡平台61,过渡平台61可翻转且可升降设置,并具有与第一输送装置10平齐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输送装置30平齐的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高度且翻转倾斜的翻转位置。这样,在将主板从第一输送装置10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30上时,过渡平台61先位于第一位置,此时主板即可部分输送到过渡平台61上,然后过渡平台61切换至翻转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翻转位置并非是从而水平翻转至竖直的方式,而是翻转一定的角度,使得过渡平台61在倾斜的状态,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得主板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完全滑到过渡平台61上,避免主板部分留在第一输送装置10上导致下降时与第一输送装置10之间发生干涉的情况,保证主板的安全性。在过渡平台61位于翻转位置时,主板完全在过渡平台61上,并且跟随过渡平台61下降,待主板切换至第二位置时,主板下降至与第二输送装置30平齐的位置,主板即可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30上,从而进行复核测试。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良品输送装置50与第一输送装置10之间平齐且同轴设置,二者形成直线形的输送线,而第二输送装置30位于该输送线的一侧且高度降低,本实施例将第一输送装置10、良品输送装置50和第二输送装置30三者采用T型排布的方式,而过渡机构60设置在T型的交汇处,从而可以起到中转主板的作用。当然,第一输送装置10、第二输送装置30和良品输送装置50的具体排布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第二输送装置30的高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本实施例的过渡平台6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相比于第二侧靠近第一输送装置10,第一侧即为靠近第一输送装置10的一侧,而第二侧为靠近良品输送装置50的一侧,这样沿输送方向,良品的主板会先经过第一侧然后经过第二侧,从而输送到良品输送装置50上。过渡平台61翻转时,第一侧的高度高于第二侧的高度,为了保证主板输送的安全性,本实施例将采用第一侧高度升高、第二侧高度下降的方式实现过渡平台61的翻转,这样,主板即可在安全地滑到过渡平台61上,避免主板单侧支撑导致损坏的情况。
为了保证主板能够顺畅地从第一输送装置10直接输送到良品输送装置50上,本实施例采用沿主板由第一输送装置10输送到过渡平台61的方向,过渡平台61两侧之间的距离小于主板在该方向上的长度的设置方式,也就是第一输送装置10和良品输送装置50之间的间隔小于主板的该侧长度,这样,主板直接从第一输送装置10经过过渡平台61向良品输送装置50输送时,主板的两侧中至少会有一侧与第一输送装置10或者良品输送装置50配合,从而使得主板必然会被第一输送装置10和良品输送装置50中的至少一者带动输送,从而实现顺畅输送。
同时,如图3、图4和图7所示,过渡机构60还包括止挡组件62,止挡组件62位于第二侧,止挡组件62的主要作用是在过渡平台61翻转时对主板起到止挡作用,避免主板从倾斜的过渡平台61上滑落下来,保证主板稳定承接在过渡平台61上。具体而言,当过渡平台61翻转时,过渡平台61由水平的状态转变为倾斜的状态,并且随着时间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此时,主板从过渡平台61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滑动,直到主板的一侧与止挡组件62抵接,此时主板完全承接在过渡平台61上,即使后续过渡平台61继续翻转主板也不会继续滑动。
本实施例的止挡组件62采用伸缩组件,具体而言,止挡组件62包括基座621、伸缩杆622和弹性件623,其中,基座621固定设置在过渡平台61上,基座621采用立置的套筒结构,而伸缩杆622可活动地纵向穿设在基座621内,使得伸缩杆622能够相对于基座621上下伸缩运动,而弹性件623可以采用弹簧,弹性件623容纳在基座621内并与伸缩杆622抵接,弹性件623为伸缩杆622提供伸出基座621的弹力。这样,当过渡平台61位于翻转位置时,伸缩杆622在弹性件623的作用下自动伸出,从而运动至主板的运动路径上,从而止挡主板,对主板起到止挡限位的作用。当然,止挡组件62除了采用上述的伸缩组件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例如采用转动式的杆件,杆件能够转动,需要止挡时杆件转动至立置的状态对主板进行止挡,不需要时可以转动收起等。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组件62本身并未设置有电机等驱动部件,因而为了避免伸缩杆622的随意伸出而影响主板向良品输送装置50上的输送,本实施例的止挡组件62还包括位于良品输送装置50上的限位架624,限位架624设置在良品输送装置50的输送首端,也就是与过渡平台61对接的一端,并且本实施例的限位架624采用L型板件结构,其包括横板和纵板两部分,其中纵板与良品输送装置50的架体连接,而横板则朝向过渡平台61横向伸出,并且横板伸到伸缩杆622的上方并且不高于输送带的高度。这样,当过渡平台61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架624位于伸缩杆622的运动路径上,限位架624的横板止挡伸缩杆622,从而将伸缩杆622限位在基座621内,使得伸缩杆622伸出的距离很小,不会伸到输送带之上,从而避让主板的输送,不会影响到主板的正常输送。而当过渡平台61翻转时,由于限位架624位置不动,因而随着过渡平台61的翻转,限位架624不再对伸缩杆622进行限位止挡,伸缩杆622即可逐渐伸出基座621从而对主板进行止挡。当然,除了上述方式外,也可以通过设置电机、气缸等部件对伸缩杆622进行驱动实现对主板的止挡和避让。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平台61包括上平台611和下平台612,下平台612位于上平台611下方,二者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成整体,主板承接在上平台611上,上平台611也是输送主板的主要部分。而上平台611和下平台612的大小并不相同,下平台612的大小大于上平台611的大小,这就使得下平台612的第二侧具有伸出上平台611正下方的伸出段,而止挡组件62正是设置在伸出段上,这样,伸缩杆622伸出距离较小或者未伸出时伸缩杆622不会超过上平台611的高度,从而使得主板从第一输送装置10向良品输送装置50输送时,过渡机构60可以不必动作,主板在第一输送装置10和良品输送装置50的驱动下能够轻松越过过渡平台61而不会受到止挡组件62等部件的影响,保证输送的流畅性。之所以这样设置,还考虑到大部分情况下主板以良品居多,因而第一测试机体20测试为良品时过渡机构60可以不必动作,从而将主板快速输送,只有主板测试不合格时才需要过渡平台61进行动作,这样可以加快整体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机构60还包括升降组件和翻转组件,升降组件和翻转组件均与过渡平台61的下平台612连接,其中升降组件用于驱动过渡平台61进行升降,而翻转组件用于驱动过渡平台61进行翻转,二者之间可以结构上相对独立,动作时通过控制程序进行同步控制实现过渡平台61的动作,或者也可以将二者之间采用驱动配合的方式,其中一个组件动可以带动另一个组件动作,从而实现一个驱动即可实现两个组件的动作,进而实现过渡平台61的升降和翻转同步进行。本实施例即采用上述的第二种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升降组件包括过渡驱动件63、第一杆体64、第二杆体65和限位件66。其中,过渡驱动件63可以采用电机等部件,第一杆体64与过渡驱动件63驱动连接,而第二杆体65与第一杆体64螺纹配合,并与过渡平台61连接,这样,当过渡平台61需要升降时,过渡驱动件63驱动第一杆体64转动,第一杆体64通过螺纹结构带动第二杆体65轴向移动,第二杆体65即可带动过渡平台61升降。限位件66与第二杆体65配合,并阻碍第二杆体65转动,从而避免第二杆体65转动,使得第二杆体65只能够轴向移动,限位件66与第二杆体65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在限位件66上设置凸柱,第二杆体65上设置上下延伸的凹槽,凸柱位于凹槽内从而对第二杆体65起到导向限位作用,或者采用非圆形的第二杆体65,限位件66的一部分套设在第二杆体65外侧从阻止第二杆体65的转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杆体65与过渡平台61之间并非是固定连接,而是采用可转动连接,更具体地说是铰接,并且过渡平台61相对于第二杆体65的翻转轴线与第二杆体65的轴线不平行设置,具体而言为垂直设置,这样第二杆体65只能够带动过渡平台61升降,不会带动过渡平台61翻转。
本实施例的翻转组件包括固定板67、滑块68和支撑杆69,其中,固定板67横向设置,滑块68可横向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板67上,而支撑杆6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68和过渡平台61的下平台612的第二侧底部连接,这样,配合上述第二杆体65与过渡平台61之间的铰接方式,使得滑块68移动时可以通过支撑杆69带动过渡平台61绕铰接点进行翻转。
本实施例的过渡机构60还包括传动件610,传动件610的设置目的在于将升降组件与翻转组件之间关联起来。具体而言,传动件610与第二杆体65的侧面连接,并与第二杆体65同步上下移动,滑块68为楔形块,其具有第一斜面681,并且第一斜面681位于传动件610的运动路径上。当第二杆体65轴向向下移动时,传动件610会与第一斜面681接触并挤压第一斜面681,在第一斜面681的作用下会推动滑块68向远离第二杆体65的方向移动,而滑块68的移动又通过支撑杆69带动过渡平台61翻转,这样,实现过渡平台61下降的同时进行翻转,使得过渡平台61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
相应地,滑块68还包括第二斜面682,第一斜面681和第二斜面682位于滑块68相对的两侧,本实施例将第一斜面681设置在滑块68靠近第二杆体65一端的上侧面,第二斜面682设置在滑块68靠近第二杆体65一端的下侧面,并且第一斜面681和第二斜面682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当过渡平台61已经运动至翻转位置后,第二杆体65继续轴向向下移动时,传动件610与第一斜面681不再接触,传动件610位于第一斜面681和第二斜面682之间的尖端,该尖端与传动件610的侧面抵接,此时,过渡平台61只有升降运动,不会继续翻转,然后传动件610继续向下运动,传动件610与第二斜面682抵接,此时由于第二斜面682的作用使得滑块68反向移动,滑块68向靠近第二杆体65的方向移动,滑块68的移动通过支撑杆69带动过渡平台61反向翻转,使得过渡平台61重新逐渐恢复为水平的状态,实现过渡平台61由翻转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机构60还包括复位件620,复位件620可以采用弹簧等部件,复位件620的一端与固定板67抵接,另一端与滑块68抵接,从而为滑块68提供向靠近第二杆体65的方向运动的复位力,使得滑块68在复位件620的带动下始终具有带动过渡平台61恢复水平的运动趋势。这样,使得滑块68的一端始终与传动件610保持抵接,保证二者的紧密配合,保证传动件610与第一斜面681和第二斜面682之间的紧密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610包括顺次弯折连接的第一节段6101和第二节段6102,第一节段6101和第二节段6102形成L形结构,其中,第一节段6101与第二杆体65的侧面连接,并沿第二杆体65的径向伸出,第二节段6102与第一节段6101远离第二杆体65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二节段6102沿第二杆体65的轴向延伸。第二节段6102的顶端与第一节段6101的端部平齐设置。这样,第二节段6102为与滑块68配合的部分,第二节段6102的侧面与第一斜面681、第二斜面682、二者之间的尖端配合抵接,从而实现对翻转组件的驱动。设计时第二节段6102的长度可以适当设置,从而改变过渡平台61位于翻转位置的时间。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7具有横向开设的滑槽671,滑块68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滑槽671内,从而使得滑块68能够沿滑槽671运动,复位件620的一部分也容纳在滑槽671内。本实施例在滑槽671的底面还开设有燕尾槽672,燕尾槽672的开口处的宽度比底部的宽度小,也就是上窄下宽的结构形式,相应地,滑块68具有与燕尾槽672形状适配的凸起683,凸起683位于燕尾槽672内,并且滑槽671和燕尾槽672二者均与固定板67靠近第二杆体65的外侧面连通,这样,安装时可以将滑块68从而固定板67的侧面滑入到滑槽671内,凸起683也滑入到燕尾槽672内,通过凸起683和燕尾槽672的配合使得滑块68只能够横向滑动,其无法上下运动,从而保证滑块68运动的可靠性,进而保证过渡平台61翻转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限位结构对滑块68的运动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支撑杆69位于过渡平台61第二侧的中部,第二杆体65也与过渡平台61的中心处铰接,因而支撑跟和第二杆体65之间会有一定的干涉,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例在支撑杆69上设置有避让槽691,避让槽691沿支撑杆69的轴向延伸,避让槽691用于避让第二杆体65,第二杆体65即穿设在避让槽691内,这样,支撑杆69运动时第二杆体65即可在避让槽691内相对运动,从而实现支撑杆69与第二杆体65之间运动的避让。当然,支撑杆69也可以避开第二杆体65的位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相应设置,例如可以在第二杆体65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杆69,此时可以不设置避让槽691。
除了本实施例上述将翻转机构与升降机构23关联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升降组件与翻转组件独立设置,例如升降组件与前述相同,翻转组件除了固定板67、滑块68和支撑杆69外,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滑块68驱动连接,并带动滑块68移动。驱动机构与过渡驱动件63之间可以通过控制程序的方式进行关联,将二者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从而实现升降和翻转同时进行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机构60还包括感应件630,感应件630位于过渡平台61的上平台611上,并能够感应过渡平台61上的主板状态,以控制过渡机构60的动作。当感应件630检测感应到主板已经到达过渡平台61的中部时,感应件630即可通过控制器向过渡驱动件63发送动作指令,升降组件和翻转组件即可动作。
本实施例的过渡机构60的整体动作过程如下:
初始时,过渡机构60保持在第一位置,若第一测试机体20测试主板为合格品,则过渡机构60保持第一位置不动;
若第一测试机体20测试主板为不合格品,则主板需要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30,过渡机构60的感应件630感应主板的位置,当感应到主板时,说明主板到达过渡平台61的中部,过渡驱动件63开始动作,过渡驱动件63驱动第一杆体64转动,第一杆体64带动第二杆体65向下移动,第二杆体65带动过渡平台61整体向下移动。以此同时,第二杆体65带动传动件610向下移动,传动件610与第一斜面681接触挤压,并推动滑块68向远离第二杆体65的方向移动,滑块68带动支撑杆69运动使得过渡平台61整体翻转。随着过渡平台61的翻转,伸缩杆622逐渐伸出基座621,并运动至主板的运动路径上,主板在重力作用下向过渡平台61的第二侧下滑,并抵接在伸缩杆622上,过渡平台61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翻转位置。然后随着过渡驱动件63的动作,过渡平台61继续下降,传动件610与第一斜面681分离并抵接在滑块68的尖端,随后传动件610与第二斜面682接触挤压,滑块68在复位件620的推动下向靠近第二杆体65的方向移动,滑块68的移动带动支撑杆69反向运动,支撑杆69带动过渡平台61反向翻转,使得过渡平台61逐渐恢复到水平的状态。随着过渡平台61降低至与第二输送装置30平齐的位置,过渡平台61也恢复水平的状态,从而由翻转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主板即可输送到第二输送装置30上,由第二测试机体40再次进行测试。主板退出过渡平台61后,过渡平台61整体复位运动,恢复到第一位置等待下次动作。复位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机构60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上述的设置方式,其也可以采用普通的换向机构等实现输送方向的切换。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板FCT测试设备还包括推料机构100,推料机构100和第二输送装置30分别位于过渡机构60相对的两侧,并且推料机构100与第二输送装置30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当过渡平台61位于第二位置时,推料机构100即可动作,将主板从过渡平台61上推至第二输送装置30上。当然,也可以依靠过渡平台61自身与第二输送装置30之间的配合实现主板的输送。
本实施例的推料机构100包括推料驱动件和推板,推料驱动件可以采用气缸等部件,推板与推料驱动件驱动连接,当过渡平台61位于第二位置时,推料驱动件动作,驱动推板向靠近主板的方向移动,推板即可推动过渡平台61上的主板至第二输送装置30,第二输送装置30即可进行后续的输送。
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装置10、第二输送装置30、良品输送装置50等输送装置均采用输送带的结构形式,其均包括安装架和输送带,输送带设置在安装架上。沿垂直输送方向的水平方向,输送带间隔设置在安装架的两侧,输送带之间形成空隙,主板相对的两侧支撑在两侧的输送带上,从而在保证对主板的输送和支撑的基础上,使得主板底部的中间镂空,减少输送带与主板之间的接触,减少主板输送带行进时对待测主板造成的磨损,降低输送带对主板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装置10和第一测试机体20之间的配合方式,与第二输送装置30和第二测试机体40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装置10和第二输送装置30的结构相同,同样地,第一测试机体20和第二测试机体40的结构也是相同的。当然,也可以将其设置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以第一输送装置10和第一测试机体20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装置10包括沿输送方向顺次对接的输入段11、中间段12和输出段13,输入段11和输出段13二者与中间段12之间只需要对齐搭配在一起,可以实现主板的输送即可,不一定需要连接在一起。输入段11和输出段13二者均位于第一测试机体20的外部,而中间段12则穿设在第一测试机体20内。并且中间段12采用可升降的设置方式,这样,当主板在第一输送装置10的中间段12输送至第一测试机体20内的测试位置时,中间段12可以下降,从而将主板放置在第一测试机体20的测试台22上,实现第一测试机体20进行测试的目的。中间段12的升降可以通过设置升降气缸等方式实现。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试机体20包括机壳21、测试台22和升降机构23,机壳21具有腔体211,腔体211侧面开设有通道212,并且在腔体211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道212,这样,第一输送装置10的中间段12即可穿设在通道212处,从而穿过机壳21,实现主板的输送。测试台22位于腔体211内,并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0的下方,测试台22的上表面作为测试面,主板即放置在测试面上,中间段12将主板输送至测试台22的正上方时,中间段12下降即可将主板放置到测试台22上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中间段12升起即可将主板重新与输送带对接,对主板进行输送。升降机构23可活动地设置在测试台22上方,升降机构23能够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主板进行测试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23包括升降驱动件231、压板232、压杆233、导杆234和减震件235。升降驱动件231可以采用气缸,其缸体固定设置在机壳21的外部上表面处,而输出轴则穿过机壳21上部伸入腔体211内,并位于测试台22的上方。压板232位于机壳21内的测试台22正上方,并与升降驱动件23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升降驱动件231即可驱动压板232上下运动,压杆233位于压板232的底部,可以对主板进行测试,压杆23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压杆233。导杆234穿设在机壳21上,导杆234的两端分别与升降驱动件231的缸体和压板232连接,导杆234能够对压板232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压板232上下运动的可靠性。减震件235设置在在机壳21的外侧上表面处,减震件235可以采用弹簧,其套设在导杆234上,并且减震件235的两端分别与机壳21和升降驱动件231的输出轴抵接,当输出轴上下运动时,输出轴即可压缩减震件235,从而起到减震作用。为了便于减震件235的抵顶,本实施例在输出轴的顶端侧面设置有径向延伸的连杆,减震件235的顶端即抵顶在连杆上。本实施例的导杆234和减震件235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导杆234位于升降驱动件231相对的两侧,从而保证受力平衡。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板FCT测试设备还包括换向输送装置70、废品输送装置80和待核品输送装置90,与前述的第一输送装置10等相同,换向输送装置70、废品输送装置80和待核品输送装置90也采用输送带结构。其中,换向输送装置70位于第二输送装置30的输送末端,而废品输送装置80和待核品输送装置90二者均与换向输送装置70对接,并且三者位于同一平面,换向输送装置70能够改变主板的输送方向,输送时,换向输送装置70能够根据将第二测试机体40的测试结果将主板输送至废品输送装置80或待核品输送装置90上。若第二测试机体40的结果为合格,则主板需要进一步人工复核,换向输送装置70将主板输送到待核品输送装置90,后续等待人工核实;若第二测试机体40的结果为不合格,则主板为废品,换向输送装置70将主板输送到废品输送装置80进行后续回收处理。
本实施例的主板FCT测试设备的整体使用过程如下:
进行待测试的主板的功能检测时,先将待测的主板放置于第一输送装置10的输入段11上,由输入段11运输至中间段12上,并进入第一测试机体20的机壳21内处于测试台22的正上方后,第一输送装置10和良品输送装置50同步停止,而后通过升降气缸使中间段12下降,直至主板的底面放置于测试台22上,此时启动升降驱动件231,驱动压杆233下降将主板夹紧于测试台22上,接通测试台22上的电源进行主板功能测试。
测试完成后,压杆233上升,而后中间段12上升复位,继而第一输送装置10和良品输送装置50同步启动,测试完成后的主板由中间段12输送至输出段13上,下一个待测主板进入第一测试机体20的机壳21内,重复上述步骤,对主板逐一进行功能测试。
检测后的主板移动至输出段13上,到达过渡机构60处,若主板测试结果为合格,则由过渡平台61顶面直接输送至良品输送装置50上进行良品的出料;若主板测试结果不合格,主板移动至过渡平台61的顶面上,当感应器感应到主板移动至过渡平台61中部后,启动过渡驱动件63,过渡驱动件63带动第一杆体64转动,在限位件66的限位下,从而带动第二杆体65下降,实现过渡平台61的下降。
第二杆体65下降的过程中,传动件610的底端与第一斜面681抵接;随着第二杆体65的下降,传动件610随之下降,进而通过第一斜面681带动滑块68向左侧滑动,带动支撑杆69转动,从而带动过渡平台61转动,实现过渡平台61一边转动一边下降,此时复位件620处于压缩状态;与此同时,主板向靠近伸缩杆622的方向滑动,直至主板与伸缩杆622抵接,并能够完成将主板下降至从第一输送装置10与良品输送装置50之间的间隔中穿过。
然后随着第二杆体65的继续下降,传动件610继续下降,到达滑块68右端与传动件610左侧壁抵接的状态,使主板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0与良品输送装置50的下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传动件610竖直方向的长度。当滑块68的右端与传动件610左侧壁的顶端抵接时,过渡平台61到达翻转位置。
随着第二杆体65的进一步继续下降,传动件610的顶面与第二斜面682抵接,复位件620逐渐伸长,直至滑块68复位至初始状态,同时也带动过渡平台61恢复至水平状态,此时的过渡平台61的顶面与第二输送装置30的输送面齐平。
此时启动推料驱动件,使推板前进,从而实现推动主板至第二输送装置30上,然后主板再由第二输送装置30输送至第二测试机体40内复核测试,复核测试后移动至第二输送装置30的输出段13上,再移动至换向输送装置70上,若复核结果为不合格,则换向输送装置70的行进方向朝向废品输送装置80,通过废品输送装置80输送至废品区;若复核结果为合格,则换向输送装置70的行进方向朝向待核品输送装置90,由待核品输送装置90输送至人工区域进行进一步核实。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主板功能测试时容易产生误伤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
2、改善了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主板功能测试时产生“误伤”,将原本的合格品判定为不良品,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3、过渡机构实现了主板按需在各个输送装置之间的输送,并且过渡机构整体结构简单可靠,保证主板的安全。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装置(10);
第一测试机体(20),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穿过所述第一测试机体(20);
第二输送装置(30);
第二测试机体(40),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穿过所述第二测试机体(40);
良品输送装置(50);
过渡机构(60),所述过渡机构(60)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的输送末端、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的输送首端、所述良品输送装置(50)的输送首端三端交汇处,并将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输送的主板根据测试结果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或所述良品输送装置(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过渡机构(60)包括过渡平台(61),所述过渡平台(61)可翻转且可升降设置,并具有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平齐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平齐的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高度且翻转倾斜的翻转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平台(6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比于所述第二侧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所述过渡平台(61)翻转时,所述第一侧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侧的高度,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止挡组件(62),所述止挡组件(62)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过渡平台(61)翻转时,所述主板与所述止挡组件(62)抵接,以完全承接在所述过渡平台(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组件(62)包括:
基座(621),所述基座(621)设置在所述过渡平台(61)上;
伸缩杆(622),所述伸缩杆(622)可活动地纵向穿设在所述基座(621)内,所述过渡平台(61)位于所述翻转位置时,所述伸缩杆(622)伸出所述基座(621)并位于所述主板的运动路径上以止挡所述主板;
弹性件(623),所述弹性件(623)与所述伸缩杆(622)抵接,并为所述伸缩杆(622)提供伸出所述基座(621)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组件(62)还包括位于所述良品输送装置(50)上的限位架(624),所述过渡平台(6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架(624)位于所述伸缩杆(622)的运动路径上,并将所述伸缩杆(622)限位在所述基座(621)内以避让所述主板的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平台(61)包括上平台(611)和下平台(612),所述下平台(612)位于所述上平台(611)下方,所述主板承接在所述上平台(611)上,所述下平台(612)的第二侧具有伸出所述上平台(611)正下方的伸出段,所述止挡组件(62)位于所述伸出段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
过渡驱动件(63);
第一杆体(64),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过渡驱动件(63)驱动连接;
第二杆体(65),所述第二杆体(65)与所述第一杆体(64)螺纹配合,并与所述过渡平台(61)连接,所述过渡驱动件(63)驱动所述第一杆体(64)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杆体(65)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杆体(65)带动所述过渡平台(61)升降;
限位件(66),所述限位件(66)与所述第二杆体(65)配合,并阻碍所述第二杆体(65)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65)与所述过渡平台(61)可转动连接,并且所述过渡平台(61)相对于所述第二杆体(65)的翻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杆体(65)的轴线不平行设置,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
固定板(67);
滑块(68),所述滑块(68)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67)上;
支撑杆(69),所述支撑杆(69)与所述滑块(68)和所述过渡平台(61)连接,所述滑块(68)移动时所述支撑杆(69)带动所述过渡平台(61)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传动件(610),所述传动件(610)与所述第二杆体(65)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杆体(65)同步移动,所述滑块(68)具有第一斜面(681),所述第一斜面(681)位于所述传动件(610)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杆体(65)轴向移动时,所述传动件(610)挤压所述第一斜面(681),以推动所述滑块(68)移动,所述滑块(68)通过所述支撑杆(69)带动所述过渡平台(61)翻转,所述过渡平台(61)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翻转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8)还包括第二斜面(682),所述第一斜面(681)和所述第二斜面(682)位于所述滑块(68)相对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斜面(681)和所述第二斜面(682)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过渡平台(61)由所述翻转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传动件(610)与所述第二斜面(682)抵接,所述滑块(68)反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过渡平台(61)恢复水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复位件(620),所述复位件(620)与所述滑块(68)抵接,并为所述滑块(68)提供带动所述过渡平台(61)恢复水平的复位力。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61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节段(6101)和第二节段(6102),所述第一节段(6101)与所述第二杆体(65)的侧面连接,并沿径向伸出,所述第二节段(6102)沿所述第二杆体(65)的轴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7)具有滑槽(671),所述滑块(68)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滑槽(671)内,所述滑槽(671)的底面开设有燕尾槽(672),所述燕尾槽(672)的开口处的宽度比底部的宽度小,所述滑块(68)具有与所述燕尾槽(672)形状适配的凸起(683),所述凸起(683)位于所述燕尾槽(67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9)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杆体(65)的避让槽(691),所述避让槽(691)沿所述支撑杆(69)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杆体(65)穿设在所述避让槽(691)内。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
固定板(67);
滑块(68),所述滑块(68)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67)上;
支撑杆(69),所述支撑杆(69)与所述滑块(68)和所述过渡平台(61)连接,所述滑块(68)移动时所述支撑杆(69)带动所述过渡平台(61)翻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68)驱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滑块(68)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机构(60)还包括感应件(630),所述感应件(630)位于所述过渡平台(61)上,并能够感应所述过渡平台(61)上的主板状态,以控制所述过渡机构(60)的动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FCT测试设备还包括推料机构(100),所述推料机构(100)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分别位于所述过渡机构(60)相对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100)包括推料驱动件和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推料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推料驱动件驱动所述推板运动,所述推板推动所述过渡机构(60)上的主板至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和/或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包括沿输送方向顺次对接的输入段(11)、中间段(12)和输出段(13),所述中间段(12)穿设在所述第一测试机体(20)或所述第二测试机体(40)内,所述中间段(12)可升降设置,所述主板输送至所述第一测试机体(20)或所述第二测试机体(40)的测试位置时,所述中间段(12)下降以将所述主板放置在所述第一测试机体(20)或所述第二测试机体(40)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机体(20)和/或所述第二测试机体(40)包括:
机壳(21),所述机壳(21)具有腔体(211),所述腔体(211)侧面开设有通道(212),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或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穿设在所述通道(212)处;
测试台(22),所述测试台(22)位于所述腔体(21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或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的下方;
升降机构(23),所述升降机构(23)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测试台(22)上方,并能够上下运动以对所述主板进行测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3)包括:
升降驱动件(231),所述升降驱动件(231)的输出轴伸入所述腔体(211)内;
压板(232),所述压板(232)位于所述测试台(22)正上方,并与所述升降驱动件(231)的输出轴驱动连接;
压杆(233),所述压杆(233)位于所述压板(232)的底部;
导杆(234),所述导杆(234)穿设在所述机壳(21)上,所述导杆(2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件(231)和所述压板(232)连接;
减震件(235),所述减震件(235)套设在所述导杆(234)上,所述减震件(23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壳(21)和所述升降驱动件(231)抵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板FCT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FCT测试设备还包括:
换向输送装置(70),所述换向输送装置(70)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的输送末端;
废品输送装置(80);
待核品输送装置(90),所述废品输送装置(80)和所述待核品输送装置(90)与所述换向输送装置(70)对接,所述换向输送装置(70)能够根据将所述第二测试机体(40)的测试结果将所述主板输送至所述废品输送装置(80)或所述待核品输送装置(90)上。
CN202310302066.5A 2023-03-24 2023-03-24 主板fct测试设备 Pending CN116203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2066.5A CN116203398A (zh) 2023-03-24 2023-03-24 主板fct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2066.5A CN116203398A (zh) 2023-03-24 2023-03-24 主板fct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3398A true CN116203398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0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2066.5A Pending CN116203398A (zh) 2023-03-24 2023-03-24 主板fct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33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9264A (zh) * 2023-11-17 2023-12-22 北京铁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工业控制器主板的测试设备
CN117756014A (zh) * 2023-12-28 2024-03-26 东莞市海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通道切换式测试装置以及测试生产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9264A (zh) * 2023-11-17 2023-12-22 北京铁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工业控制器主板的测试设备
CN117259264B (zh) * 2023-11-17 2024-01-30 北京铁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工业控制器主板的测试设备
CN117756014A (zh) * 2023-12-28 2024-03-26 东莞市海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通道切换式测试装置以及测试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03398A (zh) 主板fct测试设备
CN107363509B (zh) 压缩机转子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CN110238577B (zh) 一种实现预埋件上t型栓钉自动焊接的装置
CN215591112U (zh) 一种工件覆膜机
CN205393437U (zh) 一种铆接生产线铆钉的上料装置
CN108857078A (zh) 多工位激光打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27559A (zh) 多机械手协同作业高效流水线成套装备
CN107486701B (zh) 转子压装系统及压装方法
JP2903815B2 (ja) レーザー溶接用ワーク固定治具
CN108538773B (zh) 管装芯片上料装置、管装芯片烧录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11915A (zh) 超精密自动化搬运系统
CN113820273A (zh) 一种pcb印刷电路板的检测系统
CN112436175A (zh) 自动折极耳压盖设备及电池生产线
US7980383B2 (en) Apparatus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CN110843017B (zh) 一种输送装置及生产线
CN208788737U (zh) 一种纵横裁切机的纵切机构
CN107570981B (zh) 转子上料系统及上料方法
US5588578A (en) Nail flattening apparatus
CN113318995A (zh) 一种汽车座椅加热控制器检测设备
US20190248592A1 (en) Conveying operation equipment
KR101133170B1 (ko) 중간소재 이송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3330273A (zh) 检查装置用移送机构、检查装置及利用其的对象物检查方法
JPH1159903A (ja) 板材の集積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654224B (zh) 嵌入式核心板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13720856B (zh) 一种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