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8091A -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8091A
CN116198091A CN202310388741.0A CN202310388741A CN116198091A CN 116198091 A CN116198091 A CN 116198091A CN 202310388741 A CN202310388741 A CN 202310388741A CN 116198091 A CN116198091 A CN 116198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injection molding
ro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8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光平
张佳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3887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8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8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80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 B29C45/53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using injection ram or pis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4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injection un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包括安装架机构,安装架机构包括底座、两个竖板以及竖向的矩形导向杆,竖板和矩形导向杆均固定于底座上,两个竖板呈对称设置,还包括;模具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的注塑成形腔,上模体上设置有与注塑成形腔连通的注塑孔;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的上方。整个装置中通过驱动电机、转动杆、蜗轮盘、驱动轴和活塞的设置,不仅能够间歇性的将第一电热管内的融化物料注入注塑成形腔内进行注塑,且还能够联动的驱使转动竖杆和搅拌杆转动对预加热箱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便于物料的加热融化。

Description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很多工厂叫啤机,注塑产品叫啤件。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目前,注塑机按照注射装置和锁模装置的排列方式,可分为较为常见的立式和卧式。其中,立式注塑机因为占地面积小,便于厂区空间的利用,因此,非常受到小型加工厂的欢迎。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立式注塑机,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合模动作和注塑动作是分开进行的,需要人工合模以后才能启动注塑机进行注塑,分开进行的动作没有连续性,会延长注塑时间,导致注塑加工效率低。其次,相关技术中注塑机的下模是固定的,而上模是活动的,其在脱模时,无法利用模具自身重力进行脱模,为此,我们需要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其包括安装架机构,安装架机构包括底座、两个竖板以及竖向的矩形导向杆,竖板和矩形导向杆均固定于底座上,两个竖板呈对称设置,还包括;
模具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的注塑成形腔,上模体上设置有与注塑成形腔连通的注塑孔;
注射机构,所述注射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的上方,其用于对所述模具机构进行注塑,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用于驱使注射机构升降的伸缩部;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上,在所述注射机构下移与所述连接机构接触时,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模具机构的推挤下驱使所述下模体上移与所述上模体合模;
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上,在所述注射机构与所述连接机构分离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下模体下移并在所述脱模机构作用下进行物件脱模。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机构包括位于模具机构上方的箱体,且箱体的后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伸缩部的活塞杆与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固定,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接触面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矩形导向杆活动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箱体具有加热腔,且加热腔内固定有注料筒体,所述注料筒体的下端固定并连通有排料管,且排料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箱体的顶部前装固定有预加热箱,且预加热箱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有导料管;
所述导料管的另一端与注料筒体的下端连通,且导料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注料筒体的外侧沿着周向固定有第一电热管,所述预加热箱的内侧壁沿周向固定有第二电热管,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周期性排出注料筒体内融化物料的物料排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排出部包括固定于箱体顶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蜗轮盘,所述蜗轮盘的端面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驱动轴,所述注料筒体内滑动配合有活塞,且活塞的顶部固定有上端穿出注料筒体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固定有矩形框,所述驱动轴滑动配合于所述矩形框内。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排出部还包括固定于箱体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横向的转动杆,且转动杆上固定套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盘啮合,所述预加热箱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转动竖杆,且转动竖杆的下端固定有位于预加热箱内的搅拌杆,所述转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锥齿轮组件与所述转动竖杆的上端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体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竖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固定有竖向的插杆,且插杆的下端固定有横向的位于所述脱模机构下方的底部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下模体侧面的连接杆,所述插杆活动贯穿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配合于位于竖板下端的滑槽内,且连接杆穿出滑槽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上固定有横向的矩形触动板,所述矩形触动板远离第三固定块的一端活动贯穿对应的所述竖板并与箱体的侧壁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位于注塑成形腔下端的顶块,所述顶块的底部固定有竖向的下端伸出注塑成形腔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有位于下模体和底部板之间的触块,所述触块的顶部与下模体的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底部板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插杆下端外侧的用于缓冲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锥齿轮组件包括固定于转动竖杆上端的从动锥齿轮,转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整个装置中在箱体下移注塑时,设置的第二接触面会触动矩形触动板横向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杆拉动下模体上移,进而能够使得上模体和下模体自动合模,而在合模后,箱体还能够继续下移,进而能够进行后续的注塑,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合模动作与箱体的下移动作能够联动进行,进而能够减少分开操作的时间,提高效率。
整个装置中在箱体与矩形触动板脱离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设置的下模体会和注塑成形物件整体下移,并通过顶块自动顶出物件,实现自动脱模,脱模操作简单,整个动作联动进行,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使用效果好。
整个装置中通过驱动电机、转动杆、蜗轮盘、驱动轴和活塞的设置,不仅能够间歇性的将第一电热管内的融化物料注入注塑成形腔内进行注塑,且还能够联动的驱使转动竖杆和搅拌杆转动对预加热箱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便于物料的加热融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模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注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活塞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第一固定块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驱动轴布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连接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的竖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安装架机构、11底座、12竖板、13矩形导向杆、2注射机构、21箱体、2101第二接触面、2102第二接触面、22加热腔、23预加热箱、24注料筒体、25导料管、26排料管、27第一电热管、28推杆、29活塞、210矩形框、211固定板、212蜗轮盘、213驱动轴、214驱动电机、215转动杆、216蜗杆、217转动竖杆、218搅拌杆、219第一固定块、3模具机构、31上模体、3101上部冷却通道、32下模体、3201下部冷却通道、33第二固定块、34插杆、35底部板、36第一弹性件、37连接管、38冷却液排出管、39冷却液排入管、311注塑成形腔、4脱模机构、41顶杆、42顶块、43触块、44第二弹性件、5连接机构、51连接杆、52驱动杆、53第三固定块、54矩形触动板、6伸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公开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参照图1-9:
实施例一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包括安装架机构1,安装架机构1包括底座11、两个竖板12以及竖向的矩形导向杆13,竖板12和矩形导向杆13均固定于底座11上,两个竖板12呈对称设置,还包括模具机构3、注射机构2、脱模机构4、连接机构5。其中,模具机构3包括上模体31和下模体32,上模体31和下模体32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的注塑成形腔311,上模体31上设置有与注塑成形腔311连通的注塑孔。注射机构2设置于模具机构3的上方,其用于对模具机构3进行注塑,底座11上固定有用于驱使注射机构2升降的伸缩部6。进一步的,伸缩部6可以选用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另外,连接机构5设置于模具机构3上,脱模机构4设置于模具机构3上。注射机构2包括位于模具机构3上方的箱体21,且箱体21的后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19,伸缩部6的活塞杆与第一固定块219的底部固定,箱体21的两侧均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接触面2102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面2101。矩形导向杆13活动贯穿第一固定块219,箱体21具有加热腔22,且加热腔22内固定有注料筒体24,注料筒体24的下端固定并连通有排料管26,且排料管26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箱体21的顶部前装固定有预加热箱23,且预加热箱23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有导料管25。其次,预加热箱23的顶部设置有加料斗。
进一步的,导料管25的另一端与注料筒体24的下端连通,且导料管2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注料筒体24的外侧沿着周向固定有第一电热管27,预加热箱23的内侧壁沿周向固定有第二电热管,箱体21上设置有用于周期性排出注料筒体24内融化物料的物料排出部。需要说明的是,物料排出部包括固定于箱体21顶部的固定板211,固定板211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蜗轮盘212,蜗轮盘212的端面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驱动轴213,注料筒体24内滑动配合有活塞29,且活塞29的顶部固定有上端穿出注料筒体24的推杆28,推杆28的上端固定有矩形框210,驱动轴213滑动配合于矩形框210内。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物料排出部还包括固定于箱体21顶部的驱动电机214,驱动电机214的输出端固定有横向的转动杆215,且转动杆215上固定套装有蜗杆216,蜗杆216与蜗轮盘212啮合,预加热箱23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转动竖杆217,且转动竖杆217的下端固定有位于预加热箱23内的搅拌杆218,转动杆215远离驱动电机214的一端通过锥齿轮组件与转动竖杆217的上端传动连接。锥齿轮组件包括固定于转动竖杆217上端的从动锥齿轮,转动杆215远离驱动电机214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另外,底座1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台,控制台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214和伸缩部6均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下模体32的顶部设置有环绕注塑成形腔311设置的312,上模体31上具有呈环状的上部冷却通道3101,下模体32上具有呈环状的下部冷却通道3201,其中,上模体31的上设置有两个均与上部冷却通道3101连通的冷却液排出管38,下模体32上设置有两个均与下部冷却通道3201连通的冷却液排入管39。
其中一个冷却液排出管38与其中一个冷却液排入管39通过可伸缩的连接管37连通。具体的,在降温时,将对应的冷却液排入管39通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上部冷却通道3101和下部冷却通道3201后,冷却液会从对应的冷却液排出管38出来,进而可以便于后续的降温。具体的,通入冷却液是采用现有的模具冷却液循环冷却机构通入,具体的通入过程是现有技术常规操作,在本方案中就不再描述了。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8,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模体3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固定块33,且第二固定块3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竖板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33的底部固定有竖向的插杆34,且插杆34的下端固定有横向的位于脱模机构4下方的底部板35。具体的,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5包括固定于下模体32侧面的连接杆51,插杆34活动贯穿连接杆51,连接杆51的另一端滑动配合于位于竖板12下端的滑槽内,且连接杆51穿出滑槽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驱动杆52,驱动杆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53,第三固定块53上固定有横向的矩形触动板54,矩形触动板54远离第三固定块53的一端活动贯穿对应的竖板12并与箱体21的侧壁相抵。连接杆51与底部板35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插杆34下端外侧的用于缓冲的第一弹性件36。
具体的,脱模机构4包括位于注塑成形腔311下端的顶块42,顶块42的底部固定有竖向的下端伸出注塑成形腔311的顶杆41,顶杆41的下端固定有位于下模体32和底部板35之间的触块43,触块43的顶部与下模体32的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弹性件44。第一弹性件36和第二弹性件44均可以选用弹簧,且第二弹性件44在初始时刻即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可以将顶块42压紧。
需要说明是,矩形触动板54与箱体21相抵的一端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具体的,竖板12的下端设置的用于供连接杆51竖向滑动的滑槽是矩形的,竖板1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矩形触动板54横向滑动的矩形孔。另外,两个驱动杆52是呈倒八字形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矩形触动板54在被第二接触面2102触动后会向着远离箱体21的方向横向移动,进而使得驱动杆52动作将连接杆51提起,使得上模体31和下模体32自动闭合。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物料加入预加热箱23内,通过第二电热管可以对物料进行加热,使得物料融化。通过伸缩部6可以驱使箱体21下降。在第二接触面2102与矩形触动板54接触时,矩形触动板54会向着背离箱体21的方向移动,此时,驱动杆52动作驱使连接杆51和下模体32整体上升,当第二接触面2101与矩形触动板54接触时,矩形触动板54不在横向移动,此时,下模体32上升到最高并与上模体31闭合。当箱体21继续下移时,设置的排料管26与上模体31上的注塑口对接,之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注塑工作。
在注塑时,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214能够驱使转动杆215转动带动蜗杆216转动,此时,蜗轮盘212转动,使得预加热箱23驱使矩形框210下降,此时,推杆28和活塞29下降将注料筒体24内的物料注入注塑成形腔311内,当蜗轮盘212持续转动,设置的矩形框210和活塞29上移,此时,排料管26上的单向阀关闭,而导料管25上的单向阀打开,此时,预加热箱23内的物料通过导料管25进入第一电热管27内,活塞29下移时,导料管25上的单向阀关闭,排料管26上的单向阀打开,进而在活塞29下移时,注料筒体24内的物料再次被注入注塑成形腔311内,进而完成注塑。
在物件冷却成形后,通过伸缩部6驱使箱体21上移,当矩形触动板54与第二接触面2101脱离接触并与第二接触面2102接触时,在箱体21上移的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设置的下模体32以及成形物件会整体下移,当触块43与底部板35接触后,在下模体32继续下移时,顶块42的位置不会变化,此时,第二弹性件44持续压缩,在继续下移时,设置的顶块42会将物件从注塑成形腔311内自动顶出,进而完成自动脱模。
另外,在转动杆215转动时,设置的转动竖杆217会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218转动,进而在注塑时,还能够联动的对预加热箱23内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便于物料的加热融化。通过设置的第一电热管27和第二电热管均可对物料进行加热,通过两重加热,可以保证物料的融化效果好。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9)

1.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包括安装架机构(1),安装架机构(1)包括底座(11)、两个竖板(12)以及竖向的矩形导向杆(13),竖板(12)和矩形导向杆(13)均固定于底座(11)上,两个竖板(12)呈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具机构(3),所述模具机构(3)包括上模体(31)和下模体(32),所述上模体(31)和下模体(32)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的注塑成形腔(311),上模体(31)上设置有与注塑成形腔(311)连通的注塑孔;
注射机构(2),所述注射机构(2)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3)的上方,其用于对所述模具机构(3)进行注塑,所述底座(11)上固定有用于驱使注射机构(2)升降的伸缩部(6);
连接机构(5),所述连接机构(5)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3)上,在所述注射机构(2)下移与所述连接机构(5)接触时,所述连接机构(5)在所述模具机构(3)的推挤下驱使所述下模体(32)上移与所述上模体(31)合模;
脱模机构(4),所述脱模机构(4)设置于所述模具机构(3)上,在所述注射机构(2)与所述连接机构(5)分离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下模体(32)下移并在所述脱模机构(4)作用下进行物件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机构(2)包括位于模具机构(3)上方的箱体(21),且箱体(21)的后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19),所述伸缩部(6)的活塞杆与第一固定块(219)的底部固定,所述箱体(21)的两侧均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接触面(2102)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面(2101);
所述矩形导向杆(13)活动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219),所述箱体(21)具有加热腔(22),且加热腔(22)内固定有注料筒体(24),所述注料筒体(24)的下端固定并连通有排料管(26),且排料管(26)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箱体(21)的顶部前装固定有预加热箱(23),且预加热箱(23)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有导料管(25);
所述导料管(25)的另一端与注料筒体(24)的下端连通,且导料管(25)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注料筒体(24)的外侧沿着周向固定有第一电热管(27),所述预加热箱(23)的内侧壁沿周向固定有第二电热管,所述箱体(21)上设置有用于周期性排出注料筒体(24)内融化物料的物料排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排出部包括固定于箱体(21)顶部的固定板(211),固定板(211)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蜗轮盘(212),所述蜗轮盘(212)的端面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驱动轴(213),所述注料筒体(24)内滑动配合有活塞(29),且活塞(29)的顶部固定有上端穿出注料筒体(24)的推杆(28),所述推杆(28)的上端固定有矩形框(210),所述驱动轴(213)滑动配合于所述矩形框(2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排出部还包括固定于箱体(21)顶部的驱动电机(214),所述驱动电机(214)的输出端固定有横向的转动杆(215),且转动杆(215)上固定套装有蜗杆(216),所述蜗杆(216)与所述蜗轮盘(212)啮合,所述预加热箱(23)内转动安装有竖向的转动竖杆(217),且转动竖杆(217)的下端固定有位于预加热箱(23)内的搅拌杆(218),所述转动杆(215)远离驱动电机(214)的一端通过锥齿轮组件与所述转动竖杆(217)的上端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3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固定块(33),且第二固定块(3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竖板(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3)的底部固定有竖向的插杆(34),且插杆(34)的下端固定有横向的位于所述脱模机构(4)下方的底部板(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固定于下模体(32)侧面的连接杆(51),所述插杆(34)活动贯穿所述连接杆(51),所述连接杆(51)的另一端滑动配合于位于竖板(12)下端的滑槽内,且连接杆(51)穿出滑槽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驱动杆(52),所述驱动杆(5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块(53),第三固定块(53)上固定有横向的矩形触动板(54),所述矩形触动板(54)远离第三固定块(53)的一端活动贯穿对应的所述竖板(12)并与箱体(21)的侧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4)包括位于注塑成形腔(311)下端的顶块(42),所述顶块(42)的底部固定有竖向的下端伸出注塑成形腔(311)的顶杆(41),所述顶杆(41)的下端固定有位于下模体(32)和底部板(35)之间的触块(43),所述触块(43)的顶部与下模体(32)的底部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弹性件(4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1)与底部板(35)之间设置有套装于插杆(34)下端外侧的用于缓冲的第一弹性件(36)。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组件包括固定于转动竖杆(217)上端的从动锥齿轮,转动杆(215)远离驱动电机(214)的一端固定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
CN202310388741.0A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Withdrawn CN116198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741.0A CN116198091A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741.0A CN116198091A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8091A true CN116198091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8741.0A Withdrawn CN116198091A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80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9975B (zh) 一种塑料注塑成型设备
CN110142917B (zh) 一种塑料注塑成型机
CN112406027B (zh) 一种塑料注塑成型设备
CN208375787U (zh) 一种注塑机械用出料装置
CN114102967B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转动式双腔成型设备
CN113619013A (zh) 一种塑料加工用离心式自动成型模具
CN116638807B (zh) 一种基于气缸的橡胶鞋底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198091A (zh) 一种站立式间歇性注塑机
CN116214857B (zh) 一种高效率注塑机
CN116852640A (zh) 一种出料后内壁管道便于清洁的注塑机
CN21801988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机用模具
CN213500437U (zh) 一种注塑机注塑装置
CN213353399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自动取件装置
CN209903775U (zh) 注塑机的注塑机构
KR20150002220U (ko) 언더컷 회전 금형 취출장치
CN211616411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
CN211105243U (zh) 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
CN210283049U (zh) 一种自动注塑成型模具
CN113276367B (zh) 一种具有自动出料功能的注塑设备
CN112810076A (zh) 一种分散浇口式注塑模具
CN216373074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塑料注射成型机
CN220331874U (zh) 一种组合式注塑模具
WO2007135559A1 (en) Machine for molding rubber and plastics
CN210910989U (zh)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部件加工用成形装置
CN117325381B (zh) 一种电子器件壳体注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6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