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5832A -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 Google Patents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5832A
CN116195832A CN202310276834.4A CN202310276834A CN116195832A CN 116195832 A CN116195832 A CN 116195832A CN 202310276834 A CN202310276834 A CN 202310276834A CN 116195832 A CN116195832 A CN 116195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ovable part
fixed
pulley
movable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68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2768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5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5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5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9/00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 A47B9/12Tables with tops of variable height with flexible height-adjusting means, e.g. rope, cha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该升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柔索和驱动装置,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件和第一固定部件,第一活动部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活动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二活动部件的上部转动安装有第三动滑轮,第一柔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第一动滑轮和第三动滑轮后与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上并连接第二活动部件或第一横梁或台面。本发明通过柔索与动滑轮的配合,在升降过程中起到传递递动力的作用,故本发明仅需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所有升降机构的同步升降。

Description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背景技术
桌子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桌子由桌面和桌腿固定连接而成,桌腿的高度是固定的,从而使得整个桌面的高度是固定不可调节的,而随着应用环境的不同,以及不同人群的应用需求,对桌子的高度的多样化、自动程度及舒适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根据需要对桌子的高度进行调整,授权公告号是CN2040710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桌,其包括桌面、挡板、上液压柱、下液压柱和驱动装置,挡板安装在桌面顶面的一侧,上液压柱、下液压柱、驱动装置组合成一个支撑柱,支撑柱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桌面的四个角。使用时,启动驱动装置,将桌面升高到合适位置。上述升降桌由于设置四个支撑柱,故需控制四个支撑柱同步升降,如四个支撑柱不同步,则会导致桌面倾斜或者不能保持特定的倾斜角度,如在将桌面调高时,其中一个支撑柱伸长速度慢,则该支撑柱所连的桌面上升的速度慢,在调整桌面高度时,该支撑柱处的桌面向下倾斜,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则可能因为桌面的倾斜而滑落,而在四个支撑柱需要单独控制升降时,其升降的同步性较难控制,而现有技术为了实现桌面各处升降,又需设置多个可升降的支撑柱。
授权公告号是CN2139928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升降桌由于设置有至少两个桌脚,其桌脚为电动、气动或液动升降立柱,其最佳的采用型号为OKIN-DD06.301的升降立柱,在其桌脚不能同步升降时,其桌板同样会发生倾斜或者不能保持特定的倾斜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家具上的同步升降机构采用两个驱动结构,使升降折叠机构上的部件两侧升降同步性差而导致家具台面倾斜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第一柔索和驱动装置,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活动部件和第一固定部件,第一活动部件安装于第一固定部件上并且与第一固定部件构成移动副,第一活动部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活动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二活动部件滑动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上,第二活动部件的上部安装有第三动滑轮,第一柔索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一柔索的另一端绕过第二动滑轮、第一动滑轮和第三动滑轮后与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上,驱动装置直接或间接顶住第三动滑轮的转动轴及张紧第一柔索。本发明仅设置一个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活动部件或者连接第一活动部件与第二活动部件的第一横梁或由本发明支撑的台面与第一活动部件连接的一侧升起或下降,而第三动滑轮随第二活动部件升起或下降,拉到第一活动部件同步升起或下降,从而驱动台面的另一侧或横梁同步升降,故本发明通过动滑轮与第一柔索的设置,通过第一柔索传动动力,仅需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实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升降,在将本发明用于家具上在调整家具高度时,可确保家具的台面不会产生倾斜或者在家具台面本身具备一特定倾斜角度下,调整高度时仍旧保持该特定的倾斜角度,本发明仅设置一个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造价低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三升降机构和第二柔索,第三升降机构包括第三活动部件和第三固定部件,第三活动部件设置于第三固定部件上,并且可在第三活动部件上滑动,在第三活动部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动滑轮和第五动滑轮,在第一活动部件或第二活动部件的上部安装有第六动滑轮,第二柔索的一端与第三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柔索的另一端绕过第五动滑轮、第四动滑轮和第六动滑轮后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柔索处于张紧状态。本发明设置第三升降机构和第二柔索,通过第二柔索传递动力,使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三升降机构同步升降,在由本发明支撑较大的台面时,为台面提供更多的支撑点,在保持台面各处同步升降的同时,提高使用状态下台面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活动部件的上部安装有滑轮安装座,该滑轮安装座随第一活动部件的移动而同步移动,第一动滑轮和第四动滑轮均安装在滑轮安装座上。本发明通过设置滑轮安装座,方便第一动滑轮和第四动滑轮的安装,并且可以有效的确保第一动滑轮和第四动滑轮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四升降机构和与第四升降机构相同数量的第三柔索,第四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活动部件和第四固定部件,第四活动部件滑动设置于第四固定部件上,在第四活动部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七动滑轮和第八动滑轮,在第一活动部件或第二活动部件或第三活动部件的上部安装有第九动滑轮,第三柔索的一端与第四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三柔索的另一端绕过第八动滑轮、第七动滑轮和第九动滑轮后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或第三活动部件固定连接,并且第三柔索处于张紧状态,使第四活动部件与第一活动部件、第二活动部件和第三活动部件同步升降。本发明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四升降机构,通过各第三柔索传递动力,使各第四升降机构的第四活动部件与第一活动部件、第二活动部件和第三活动部件同步升降,而不需要增加驱动装置的数量,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下支撑台面,为台面提供更多的支撑,更进一步的提高台面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活动部件和第一固定部件均为管状,第一固定部件套设于第一活动部件上,并且在第一活动部件上设置有滑动导向组件用于对第一活动部件在第一固定部件内的滑动进行导向。本发明采用管状的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使两者的滑动安装更方便,通过设置滑动导向组件,使活动部件相对固定部件的滑动更顺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和第一固定杆,第一活动部件与第一固定件本体滑动安装,第一固定杆伸入第一活动部件内,并且第一固定杆的顶端高于第二动滑轮,第一柔索的端部与第一固定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本发明设置第一固定杆,由第一固定杆伸入第一活动部件内,如此第一柔索可以自第一活动部件内与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而不需要在第一活动部件上开槽,使第一柔索穿过第一活动部件后再与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方便了本发明的装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固定杆采用金属型材或棒材或管材制成。本发明采用诸如槽钢、角钢、方钢等金属型材或金属杆等金属棒材,确保第一固定杆的强度,避免在使用状态下产生弯曲等形变,降低本发明各部升降的同步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平行并且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下可以根据所处的空间对本发明进行适宜的布置,使由本发明所支撑的台面满足空间的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驱动装置采用气弹簧,气弹簧的压力缸安装于第二固定部件上,气弹簧的活塞杆连接第二活动部件或第一横梁或台面,或气弹簧的活塞杆与第二固定部件连接,气弹簧的压力缸连接第二活动部件或第一横梁或台面,气弹簧的活塞杆伸缩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件或第一横梁或台面升降。本发明采用气弹簧驱动整体的升降,方便控制升降的同时,也方便驱动装置安装,减小驱动装置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家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家具台面升降时由于各支撑部位升降同步性差而致桌面产生倾斜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具,包括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家具的台面与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升降用于调整家具台面的高度。本发明由于升降折叠机构的升降同步性好,故在使用时,台面的各部分同步升降,在任意状态下,台面均处于同步升降状态,不会产生倾斜或台面处于倾斜的初始状态下,升降时依旧保持同一倾斜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台面的底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定滑轮,第一柔索和/或第二柔索和/或第三柔索绕过定滑轮,使第一柔索和/或第二柔索和/或第三柔索全部位于台面的下方。本发明在确保家具台面同步升降以使家具台面不会产生倾斜,并且本发明可以根据家具台面的形状适当的设置定滑轮,对第一柔索和/或第二柔索和/或第三柔索的位置进行限定,使第一柔索和/或第二柔索和/或第三柔索不会部分位于台下的外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柔索与动滑轮的配合,在升降过程中起到传递递动力的作用,故本发明仅需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所有升降机构的同步升降,避免由于设置多个驱动装置而难以控制多个驱动装置同步工作而导致由升降装置所支撑的台面产生倾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第二动滑轮移动的位移与第一柔索移动位移分析简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动滑轮移动的位移与第一柔索移动位移分析简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组成的动滑轮组位移与第一柔索移动位移分析简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三动滑轮移动的位移与第一柔索移动位移分析简图。
图5是本发明中动滑轮与第一柔索连结的简图一。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与第三动滑轮移动位移分析简图。
图7是本发明中动滑轮与第一柔索连结的简图二。
图8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动滑轮与第一柔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第一柔索与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的缠绕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中活动部件套设于固定部件外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中活动部件套设于固定部件外的立体剖示图。
图14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2中动滑轮与柔索的缠绕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2中滑轮安装座与第一动滑轮和第六动滑轮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5上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驱动装置安装在靠近第一升降机构一侧的示意简图。
图20是驱动装置安装在靠近第一升降机构一侧受力倾斜的示意简图。
图21是驱动装置与第二活动部件连接顶住第三动滑轮的转动轴的示意简图。
图22是驱动装置与台面连接顶住第三动滑轮的转动轴的示意简图。
其中:1、第一升降机构;2、第二升降机构;3、第一柔索;4、驱动装置;5、第一活动部件;5-1、内活动部件本体;5-2、内活动部件本体;6、第一固定部件本体;7、第一动滑轮;8、第二动滑轮;9、第二活动部件;10、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1、第三动滑轮;12、第一横梁;13、台面;14、第三升降机构;15、第二柔索;16、第三活动部件;17、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8、第四动滑轮;19、第五动滑轮;20、第六动滑轮;21、第二横梁;22、滑轮安装座;23、滑动导向组件;24、第一固定杆;25、压力缸;26、活塞杆;27、第一支撑板;28、第二支撑板;29、第三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8至图11所示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在家具领域,家具台面的升降亦称折叠,该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第一柔索3和驱动装置4,第一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一固定部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和第一支撑板27,第一支固定件本体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27固定连接,该第一支撑板27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整体上呈倒T字状,由第一支撑板27增大第一升降机构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第一活动部件5安装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上并且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构成移动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均为管状,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的截面形状相同,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规则的形状或者是其它的不规则形状,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套设于第一活动部件5上,并且在第一活动部件5上设置有滑动导向组件23用于对第一活动部件5在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内的滑动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的滑动导向组件23包括固定于第一滑动部件5上的固定套和转动设置于固定套上的滑动件,该滑动件可以是滚珠、滚柱、滚轮等,通过滑动件,方便在第一活动部件5相对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的上下滑动,本实施例在第一活动部件5的上部和下部采用转动轴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本实施例最优的将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分别安装于第一活动部件5的顶部和底部。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升降机构2包括第二活动部件9和第二固定部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部件包括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和第二支撑板28,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的底端与第二支撑板28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8与第二固定部件呈倒T字形,由第二支撑板28增大使用状态下第二升降机构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第二活动部件9滑动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件9的形状及高度与第一活动部件5的形状及高度相同,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的形状及高度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的形状及高度相同,本实施例在第二活动部件9的上部采用转轴转动安装有第三动滑轮11,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动滑轮11与第一动滑轮7的高度相等,本实施例最优的将第三动滑轮11安装于第二活动部件9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活动部件9也采用滑导向组件23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二活动部件9用于在使用状态下连接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第一柔索3的一端在位于第二动滑轮8的上方与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如焊接等,第一柔索3的另一端向下绕过第二动滑轮8后向上再绕过第一动滑轮7,并沿水平方向朝第二活动部件9处绕过第三动滑轮11,再向下与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如焊接固定等。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4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的第二支撑板28上并连接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驱动装置4通过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直接或间接顶住第三动滑轮11的转动轴及张紧第一柔索3,驱动装置4驱动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与第二活动部件9连接的一侧或第二活动部件9升降,带动第一柔索3传递动力至第一升降机构1,带动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的另一侧及第二活动部件9同步升降。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4优选的采用气弹簧,该气弹簧的压力缸25安装于第二固定部件的第二支撑板28上,气弹簧的活塞杆26在上下方向上伸缩,气弹簧的活塞杆26端部连接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气弹簧的活塞杆26伸缩用于驱动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升降,本实施例也可以将气弹簧的活塞杆26与第二固定部件的第二支撑板28连接,气弹簧的压力缸25连接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本实施例中的气弹簧也可以采用液压缸、气压缸或电动推杆或人力驱动推杆等。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需要直接或间接顶住第三动滑轮11的转动轴及张紧第一柔索3原因分析如下:在如图19所示,当驱动装置4没有在第二升降机构2支撑范围内直接或间接顶住第三动滑轮11的转动轴及张紧第一柔索3时,诸如将驱动装置4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2一侧并且靠近第一升降机构1,外界在超出第二升降机构2支撑范围远离第一升降机构1一侧施加了外力F,台面13远离第一升降机构1的一侧先向下移动,如图20所示,由此就会造成整个台面失稳不平衡状态,而使台面各处不能同步升降。本实施例实现驱动装置4需要直接或间接顶住第三动滑轮11的转动轴及张紧第一柔索3的方案是驱动装置4在第二升降机构2支撑范围内,如图21所示,如将驱动装置4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2的内部并与第二活动部件9直接连接,该方案系本实施例的最优的方案,或者如图22所示,将驱动装置4位于远离第一升降机构1的一侧支撑台面13,该种情形下驱动装置4在顶住第三动滑轮11转动轴后,第一柔索3处于张紧状态,在向下压台面13时,驱动装置4顶住第三动滑轮11转动轴,第一柔索3仍处于张紧状态。
本实施例实现一个气弹簧驱动第一升降机构1和第二升降机构2同步升降的原理是:在气弹簧驱动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上升时,由第一柔索3传递动力拉动第一活动部件5同步上升相等的距离,由此实现第一升降机构1和第二升降机构2同步向上升起,而在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向下移动时,如向下按压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第一柔索3传递动力到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带动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及第一活动部件5同步下降,由此实现第一升降机构1和第二升降机构2的同步下降。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柔索3可以采用各种橡胶带、绳子、钢丝、钢带、纤维带、纤维丝、链条等中的任意一种,相对应的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及第三动滑轮11采用与第一柔索3相适配的带轮、链轮等。
本实施例第一柔索3与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及第三动滑轮11配合移动的原理介绍如下:
众所周知的是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均安装于第一活动部件5上,故在第一活动部件5上下移动时,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的轴随之上下移动,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均为动滑轮,而第三动滑轮11安装于第二活动部件9上,第二活动部件9在使用状态下亦上下移动,故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动滑轮11亦是动滑轮。
一般状态下,数个动滑轮在没有定滑轮的参与下是无法有效地形成完全发挥作用的独立滑轮组,而本申请中,由于第一活动部件5与第二活动部件9分别相对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及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滑动,故本申请中独立的动滑轮组得以形成并完全发挥了作用,一般的单个动滑轮平行双绳系统内,柔索的自由端LF伸长距离LE1是动滑轮移动距离LD1距离的两倍关系,而本申请中,利用连接第一活动部件5、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的相对滑动,与动滑轮硬连接组合(即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及第一活动部件5)相连的柔索自由端LF伸长距离LE3与动滑轮硬连接组合的动滑轮(即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移动距离LD3变为相同长度的关系,同时相配合连接第二活动部件9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的动滑轮系统内,第一柔索3的自由端RF回缩距离RE1是动滑轮组移动距离RD1的相同长度的关系,连接第一升降机构1和第二升降机构2的第一柔索3的自由端LF、RF正好一个伸长,一个回缩,且第一升降机构1和第二升降机构2的伸长与回缩之值完全相等,故在将柔索自由端LF、RF重叠相连时,由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和第三动滑轮11组合成的单一动滑轮组,由该单一动滑轮组及一根第一柔索和两个平行的第一升降机构1和第二升陈机构2配合第一横梁12或台面13,再配合一个驱动装置4解决了升降折叠机构的同步升降折叠问题。
如图1所示,第一活动部件5上行且只有其下端安装第二动滑轮8,单只第二动滑轮8两侧第一柔索3相互平行且与第一活动部件5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一柔索3自由端LF伸长移动且移动位移量LE1是第二动滑轮8的移动位移量LD1的两倍,方向也相同,即
LE1=2*LD1
如图2所示,第一活动部件5上只有其顶端安装单只第一动滑轮7,该单只第一动滑轮7两侧的第一柔索3非平行且只有一侧第一柔索3与第一活动部件5移动方向平行,另一侧第一柔索3自由端LF与水平方处于夹角BL的方向滑动,第一柔索3自由端LF朝向第一动滑轮7的方向收缩移动,且收缩的位移量LE2与第一动滑轮7向上移动的位移量LD2数值相同,由于第一动滑轮7向上移动而第一柔索3自由端LF收缩,故:
LE2=-LD2
如图3所示,将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与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一柔索3组合于一起,第一活动部件5,在第一活动部件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安装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以组成硬连接动滑轮组且与第一活动部件5的滑动方向平行,此时第一柔索3的移动位移是LE3,由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及第一活动部件5组成的动滑轮组向上移动的位移量是LD3,此时
LE3=LE1+LE2
由于:LE1=2*LD1
LE2=-LD2
所以:LE3=2*LD1+(-LD2)
又上述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活动部件5的运动轨迹相同时,此时第二动滑轮8的位移量相同,
即:LD1=LD2=LD3
所以:LE3=2*LD3+(-LD3)
则:LE3=LD3
故,此硬连接动滑轮小组的第一柔索3自由端LF伸长移动的位移量LE3与硬连接动滑轮小组的动滑轮移动位移量LD3数值相同。
如图4所示,第二活动部件9向上移动,且只在其顶端安装一只第三动滑轮11,单只第三动滑轮11两侧的第一柔索3非平行并且只有一侧的第一柔索3与第二活动部件9的滑动方向平行,另一侧的第一柔索3自由端与水平方向处于夹角BR的方向滑动,此时第一柔索3自由端RF收缩且收缩移动的位移量RE1和第三动滑轮11的位移是量RD1数值相同,由于第三动滑轮11向上移动,而第一柔索3收缩,故
RE1=-RD1
重叠并连接第一柔索3自由端LF和RF并张紧第一柔索3,即
LE3+RE1=0时
有:LD3+(-RD1)=0
则:LD3=RD1
故,此时第一活动部件5与第二活动部件9位移数值相同且位移方向也相同。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重叠并连接第一柔索3自由端LF和RF并张紧第一柔索3,此时第一活动部件5上的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组成的硬连接动滑轮小组与第二活动部件9上的第三动滑轮11组成一个硬连接动滑轮大组,即第一动滑轮7、第二动滑轮8和第三动滑轮11组合成一个大的单一动滑轮组,此时第一活动部件5通过单独用第一横梁12或面板13及用第一横梁12或面板13连接第二活动部件9共同组成同步升降架,第一活动部件5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滑动配合,第二活动部件9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滑动配合,一根第一柔索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件上后连接第一活动部件5上的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与第二活动部件9上的第三动滑轮11连接后,固定在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上,一个单一的驱动装置4与同步升降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保持支撑并刚性固定连接,驱动装置4驱动第一活动部件5的位移值E1等于第二活动部件9的位移值E2且位移方向也相同,故形成了一个可以同步升降的同步升降折叠机构。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也可以将第一活动部件5套设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上并保持两者可相对滑动,将第二活动部件9套设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上并保持两者可相对滑动,该种结构形式的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二活动部件9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第一活动部件5为例予以说明,第一活动部件5包括内活动部件本体5-1和外活动部件本体5-2,其中内活动部件本体5-1自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的顶部伸入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内,外活动部件本体5-2套设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外侧,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分别安装于内活动部件本体5-1上,并且第一动滑轮7的转动轴穿过内活动部件本体5-1与外活动部件本体5-2连接,而第二动滑轮8的转动轴仅与内活动部件本体5-1连接,并与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不接触,本实施例中的内活动部件本体5-1最佳的采用槽钢制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系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改进,相较于实施例1,如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第三升降机构14和第二柔索15,该第三升降机构14包括第三活动部件16和第三固定部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固定部件包括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和第三支撑板,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的底端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并呈倒T字形,第三活动部件16设置于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上,并且可在第三活动部件16上滑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活动部件16的形状及高度与第二活动部件9的形状及高度相同,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与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的形状及高度均相同,并且第三活动部件16亦采用滑动导向组件23与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滑动安装,本实施例在第三活动部件1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四动滑轮18和第五动滑轮19,本实施例最优的将第四动滑轮18和第五动滑轮19分别安装在第三活动部件16的顶端和底端,在第一活动部件5或第二活动部件9的上部转动安装有第六动滑轮20,第三活动部件16的顶端在使用状态下连接台面13或者采用第二横梁21连接第一活动部件5或第二活动部件9,第二柔索15的一端在位于第五动滑轮19的上方与第三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柔索1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五动滑轮19、第四动滑轮18和第六动滑轮20后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柔索15处于张紧状态,使第三活动部件16与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二活动部件9同步升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活动部件5、第一固定部件本体6、第二活动部件9、第二固定部件本体10、第三活动部件16和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均采用横截面是三角形的筒状结构。
本实施例最佳的将第六动滑轮20转动安装在第一活动部件5的顶端,为了方便第六动滑轮20与第一动滑轮7安装于第一活动部件5上,本实施例在第一活动部件5的上部安装有滑轮安装座22,该滑轮安装座22随第一活动部件5的移动而同步移动,第一动滑轮7和第六动滑轮20均采用转轴转动安装在滑轮安装座22上,相应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动滑轮8、第三动滑轮11、第四动滑轮18和第五动滑轮19分别采用对应的滑轮安装座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在第一活动部件5向上移动时,由第二柔索15拉动第三活动部件16在第三固定部件本体17上向上移动与第一活动部件5向上移动相等的距离,由此使第一活动部件5、第二活动部件9和第三活动部件16同步向下移动;在第一活动部件5向下移动时,第二柔索15传递动力到第四动滑轮18和第五动滑轮19,带动第二横梁21或台面13及第三活动部件16同步下降,由此实现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及第三升降机构14的同步下降。
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及第三升降机构14可以呈一字形分布,也可以呈三角形分布,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可参考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予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进,相较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四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和与第四升降机构相同数量的第三柔索(图中未示出),第四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活动部件(图中未示出)和第四固定部件(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固定部件包括第四固定部件本体和第四支撑板,第四固定部件本体的底端与第四支撑板固定连接呈倒T字形,第四活动部件滑动设置于第四固定部件本体上,在第四活动部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七动滑轮(图中未示出)和第八动滑轮(图中未示出),在第一活动部件5或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三活动部件16的上部转动安装有第九动滑轮(图中未示出),在使用状态下第四活动部件的顶部连接台面13,或者采用第三横梁(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活动部件5或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三活动部件16,第三柔索的一端在位于第八动滑轮的上方与第四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三柔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八动滑轮、第七动滑轮和第九动滑轮后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或第三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且第三柔索处于张紧状态,使第四活动部件与第一活动部件5、第二活动部件9和第三活动部件16同步升降,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升降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升降机构1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四升降机构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第四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三柔索远离第四升降机构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或第三固定部件固定中的任一个固定连接,而在第四升降机构的数量是两个或者超过两个时,其中一根第三柔索的一端与第四固定部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或第三固定部件固定连接,而其余的第三柔索的一端与第四固定部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除了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或第三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外,还可与前述的第四固定部件连接,通过第四柔索传递动力,使所有的第四升降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及第三升降机构14同步升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第三升降机构14及第四升降机构可沿一字形排布,也可沿三角形排布,或者多边形排布,或者其它不规则的形状排布,本实施例可以在使用状态下根据要支撑的台面13的大小,设置适宜数量的第四升降机构,并根据所支撑的台面13的形状设置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第三升降机构14及第四升降机构的排布方式。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具体可参考实施例2,本实施例不予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做的改进,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了方便第一柔索3与第一固定部件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件还包括有第一固定杆24,第一固定杆24伸入第一活动部件5内,第一固定杆24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27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固定杆24的顶端高于第二动滑轮8,第一柔索3的端部与第一固定杆24的上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柔索3与第一固定件的固定连接,如将第一柔索3的端部与第一固定杆24的顶端焊接固定、采用螺栓压紧固定、采用销钉固定、铆接固定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杆24最佳的与第一支撑板2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件本体及第四固定部件本体内对应的亦固定有第三固定杆29及第四固定杆(图中未示出),以方便第二柔索15及第三柔索的固定,第三固定杆29的底端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杆的底端与第四支撑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杆24、第三固定杆29及第四固定杆均采用金属型材或金属棒材或金属管材制成,如采用角钢、槽钢、方钢等制成或者采用金属棒或金属管制成。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具体可参考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本实施例不予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系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改进,相较于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第三升降机构14及所有的第四升降机构均平行并且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具体可参考实施例4,本实施例不予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方案系一种家具,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任一种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家具的台面13与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升降用于调整家具台面13的高度,本实施例的家具可以是桌子,其中的台面13为桌面,本实施例中的台面13的横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角形或者其它多边形状,也可以是边沿向外凸出的诸如圆形、椭圆形L形,亦或是边沿略向内凹限的如梅花形等,根据台面13的形状对应的对升降机构家具腿进行排布,以保持第一柔索3、第二柔索15及第三柔索全部位于台面13的下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方案系一种家具,包括实施例6中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并且该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包括第三升降机构14和至少一个第四升降机构,本实放例仍以桌子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台面13为桌面,并且桌面的形状为边沿向内凹限较多的不规则形状,如U形的桌面等,家具的台面13与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升降用于调整家具台面13的高度,本实施例在台面13的底部位于凹限的部位采用转动轴转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定滑轮(图中未示出),第一柔索3和/或第二柔索15和/或第三柔索绕过定滑轮,使第一柔索3和/或第二柔索15和/或第三柔索全部位于台面13的下方。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能实现。而且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第一柔索(3)和驱动装置(4),第一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一固定部件,第一活动部件(5)安装于第一固定部件上并且与第一固定部件构成移动副,第一活动部件(5)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动滑轮(7)和第二动滑轮(8),第二升降机构(2)包括第二活动部件(9)和第二固定部件,第二活动部件(9)滑动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上,第二活动部件(9)的上部安装有第三动滑轮(11),第一柔索(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一柔索(3)的另一端绕过第二动滑轮(8)、第一动滑轮(7)和第三动滑轮(11)后与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4)安装在第二固定部件上,驱动装置(4)直接或间接顶住第三动滑轮(11)的转动轴及张紧第一柔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升降机构(14)和第二柔索(15),第三升降机构(14)包括第三活动部件(16)和第三固定部件,第三活动部件(16)设置于第三固定部件上,并且可在第三活动部件(16)上滑动,在第三活动部件(1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动滑轮(18)和第五动滑轮(19),在第一活动部件(5)或第二活动部件(9)的上部转动安装有第六动滑轮(20),第二柔索(15)的一端与第三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二柔索(15)的另一端绕过第五动滑轮(19)、第四动滑轮(18)和第六动滑轮(20)后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柔索(15)处于张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部件(5)的上部安装有滑轮安装座(22),该滑轮安装座(22)随第一活动部件(5)的移动而同步移动,第一动滑轮(7)和第六动滑轮(20)均安装在滑轮安装座(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四升降机构和与第四升降机构相同数量的第三柔索,第四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活动部件和第四固定部件,第四活动部件滑动设置于第四固定部件上,在第四活动部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七动滑轮和第八动滑轮,在第一活动部件(5)或第二活动部件(9)或第三活动部件(16)的上部转动安装有第九动滑轮,第三柔索的一端与第四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第三柔索的另一端绕过第八动滑轮、第七动滑轮和第九动滑轮后与第一固定部件或第二固定部件或第三活动部件(16)固定连接,并且第三柔索处于张紧状态,使第四活动部件与第一活动部件(5)、第二活动部件(9)和第三活动部件(16)同步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部件(5)和第一固定部件均为管状,第一固定部件套设于第一活动部件(5)上,并且在第一活动部件(5)上设置有滑动导向组件(23)用于对第一活动部件(5)在第一固定部件内的滑动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和第一固定杆(24),第一活动部件(5)与第一固定件本体滑动安装,第一固定杆(24)伸入第一活动部件(5)内,并且第一固定杆(24)的顶端高于第二动滑轮(8),第一柔索(3)的端部与第一固定杆(24)的上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杆(24)采用金属型材或棒材或管材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机构(1)、第二升降机构(2)平行并且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
9.一种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家具的台面(13)与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的升降用于调整家具台面(13)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具,其特征在于:在台面(13)的底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定滑轮,第一柔索(3)和/或第二柔索(15)和/或第三柔索绕过定滑轮,使第一柔索(3)和/或第二柔索(15)和/或第三柔索全部位于台面(13)的下方。
CN202310276834.4A 2023-03-21 2023-03-21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Pending CN116195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834.4A CN116195832A (zh) 2023-03-21 2023-03-21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834.4A CN116195832A (zh) 2023-03-21 2023-03-21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5832A true CN116195832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1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6834.4A Pending CN116195832A (zh) 2023-03-21 2023-03-21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58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2994A (zh) 电动升降装置
CN212420256U (zh) 一种组立机
CN219479488U (zh)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CN116195832A (zh) 单动力源升降折叠机构及家具
CN1674810B (zh) 通过柔性材料带使得成型件彼此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长度可调节的支架及家具
CN106270016A (zh) H型钢卧式矫正机
CN111498687B (zh) 一种海岸工程施工用物料转运装置
CN211154411U (zh) 一种基于角度调节技术的服装设计台
EP0963717A2 (en) Height adjustable underframe
CN112239183B (zh) 一种自动提升机构
CN111096548B (zh) 一种多功能型办公桌
KR20060076154A (ko) 견인차량의 측면 리프트장치
CN108791949B (zh) 飞机机翼装配用辅助工装
CN218624126U (zh) 一种车载钻机提升机构
CN219143648U (zh) 一种沙盘支撑装置
CN111166630A (zh) 一种弹簧盒康复机器人
CN106223864B (zh) 一种自动井架工及二层台安装装置
CN218398890U (zh) 一种机械框架的平衡拉紧装置及切石机
CN206184952U (zh) H型钢卧式矫正机
CN213569331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5554364U (zh) 一种包装辅助装置
CN118083845A (zh) 一种可调节升降高度的单油缸驱动的升降台
CN214711147U (zh) 一种升降桌
CN218491269U (zh) 一种扶梯吊装装置
CN113775161B (zh) 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