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8819A -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8819A
CN116178819A CN202310082646.8A CN202310082646A CN116178819A CN 116178819 A CN116178819 A CN 116178819A CN 202310082646 A CN202310082646 A CN 202310082646A CN 116178819 A CN116178819 A CN 116178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imide
powder
hdpe
composite material
flak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826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8819B (zh
Inventor
张文华
王振华
谭敏
王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Liansu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826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881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008264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6178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8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8Applications used for pi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2HD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由以下按质量份计算的原料组成:高密度聚乙烯100份、片状聚酰亚胺粉体0.25~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0.5~5份;其中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为二维片状结构的粉体。基于片状聚酰亚胺粉体所具有的高刚性、高强度、低密度以及大宽厚比,本发明仅在HDPE中填充了少量的填料,便达到了提高HDPE材料刚度和强度的效果,同时,制备出的HDPE复合材料还兼具冲击韧性高和密度低的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道具有韧性高、耐腐蚀、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安装施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制造供水、排水及污水治理等市政埋地管道材料。然而,纯HDPE管道强度较低、刚性也不高,在被用作埋地排水排污管道时,存在耐压性能差的缺陷。为了提高HDPE管道的强度和刚性,一般会加入无机填料对HDPE材料进行增强增刚。但无机填料的密度一般较大,添加填料就会导致HDPE管道自重增加,大量填料还降低HDPE管道的韧性,影响管道运输、铺设和使用。因此,需要开发轻质高强高韧HDPE复合材料。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缠绕增强管的HDPE复合材料,其质量组成比为:HDPE75~85份、碳酸钙0.5~1.0份、超细滑石粉15~25份、纳米二氧化硅2.0~5.0份、改性剂3.0~6.0份、着色剂3.0~6.0份、抗紫外剂0.5~0.8份、抗氧剂0.5~1.0份。超细滑石粉可提高HDPE管的环刚度、耐压和耐爆破性能,碳酸钙可提高材料的韧性,纳米二氧化硅可提高材料的分散性。由该HDPE复合材料制成的缠绕增强管,与只采用HDPE材料制成的缠绕增强管相比,力学综合强度提高15%左右,环刚度提高了5%~10%。然而,该现有技术添加的是高密度的无机填料,使得改性后的HDPE管道密度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HDPE管道无法同时兼备高强度、高刚性、低密度和高韧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基于片状聚酰亚胺粉体所具有的低密度、高刚性、高强度和大宽厚比的特点,本发明采用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作为HDPE管道中的填料,同时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HDPE与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相容剂,使得HDPE复合材料同时兼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韧性和低密度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在壁管的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由以下按质量份计算的原料组成:高密度聚乙烯100份、片状聚酰亚胺粉体0.25~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0.5~5份;其中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为二维片状结构的粉体。
本发明选用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对HDPE进行增强,是因为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具有强度高、刚性好的优点,能够提高HDPE管道的刚性和强度。与此同时,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因为是二维片状有机粉体,具有轻质的特点,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HDPE材料中加入了高密度填料而导致密度极大增加的问题。
然而,聚酰亚胺中有大量极性的羰基,与非极性的HDPE相容性不好,界面结合较差,这就影响了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对HDPE的增强效果,并且使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容易在HDPE中发生团聚、成为缺陷,反而降低材料的强度、刚性和韧性。因此,本发明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相容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相容剂的马来酸酐基团能与聚酰亚胺中的极性基团作用,而相容剂的聚乙烯大分子链与HDPE分子链能够较好地相容、形成缠结,增加聚酰亚胺与HDPE界面的结合面积和强度,从而提高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对HDPE的增强效果。
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填充量对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的强度和刚性有较大影响,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份数小于0.25份时,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不能在HDPE基体中形成有效的增强网络,而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份数大于2份时,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容易发生团聚,成为缺陷,影响增强效果。同样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添加量对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性能也有影响,当该添加量小于0.5份时,不能有效改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和HDPE的相容性,限制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对HDPE的增强作用;而添加量大于5份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容易在聚酰亚胺粉体和HDPE界面堆积,降低界面强度,也会影响片状聚酰亚胺对HDPE的增强效果。
优选地,复合材料组分中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片层的厚度为10~50nm,宽厚比数值为40~300。
本发明中用于填充HDPE材料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形貌近似为圆片形,采用大致测量的圆片直径数值作为宽厚比中的宽度,以该宽度数值与圆片厚度的比例作为宽厚比。宽厚比数值较大、在40~300这一范围内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在复合HDPE受到应力时能够更好地将HDPE上的应力传递给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填料,因此少量填充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便可更有效地增强HDPE,这就有效解决了在此类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由于填料过多而导致韧性下降的问题,因为复合HDPE材料韧性下降的成因就是应力被堆积在填料与HDPE的界面、发生应力集中。
优选地,复合材料组分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5~1.0%。
相容剂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高低决定相容剂与聚酰亚胺结合的好坏,进而影响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填料与HDPE的界面强度。聚乙烯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越高,填料与HDPE的界面强度越好,填料的增强作用越明显。但受制于制备工艺,要提高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就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综合考虑,本发明采用接枝率为0.5~1.0%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更优选地,复合材料组分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8%。
优选地,复合材料组分中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S1.在二胺单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二酸酐单体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S2.对步骤S1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聚酰胺酸粉体分散液,过滤、洗涤,得到聚酰胺酸粉体;
S3.对步骤S2得到的聚酰胺酸粉体进行加热处理,使聚酰胺酸粉体发生热亚胺化反应,得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
通过这一方法制备聚酰亚胺,可以通过调节二胺和二酸酐单体的种类调控最终形成的聚酰亚胺粉体的形貌。
优选地,步骤S1中二胺单体的浓度为0.008~0.016mol/L。
聚酰胺酸预聚体的浓度会影响聚酰胺酸分子链的结晶成核及生长过程。低浓度的预聚体有利于聚酰胺酸分子链形成片状结构,高浓度时聚酰胺酸分子链则倾向于形成多层片状的堆叠体,堆叠体呈碟形或球形。当二胺单体溶液的浓度为0.008~0.016mol/L时,所得到的聚酰胺酸预聚体和最终形成的聚酰亚胺能够具有清晰规整的二维片状结构。
优选地,步骤S1中反应的温度为20~30℃,反应时间为0.5~24小时。
优选地,步骤S2中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在120~200℃的温度下处理1~24小时。
优选地,步骤S3中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在280~350℃的温度下处理1~4小时。
当步骤S1~S3的反应条件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时,反应产物具有更高的产率,最终形成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也具有更清晰的二维片状结构。
优选地,S1中的二胺单体,任意选自1,4-二氨基苯、1,3-二氨基苯、1,2-二氨基苯、1,4-二氨基氯苯、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氯-4,4'-二氨基联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S1中的二胺单体,任意选自1,4-二氨基苯和4,4'-二氨基联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S1中的二酸酐单体,任意选自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2,2',6,6'-联苯四羧酸二酐、2,3,3',4'-联苯四羧酸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1,2,4,5-苯四羧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S1中二酸酐单体,任意选自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和1,2,4,5-苯四羧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刚性较大的分子链,有利于聚酰亚胺形成片状的结构,而柔性较大的分子链,则有利于聚酰亚胺形成球状等结构。采用上述的二胺单体和二酸酐单体,是由于它们刚性较大,能够制备出二维片状结构更规整、清晰的片状聚酰亚胺。
优选地,S1中的溶剂任意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二甲基-2-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溶剂对聚酰胺酸预聚体的溶解度会影响聚酰亚胺的形貌结构和刚性,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对聚酰亚胺溶解度较高的良溶剂。对聚酰亚胺溶解度更高的良溶剂有利于聚酰亚胺进一步聚合,获得高分子量的刚性片状聚酰亚胺,不良溶剂则倾向于使聚酰亚胺形成具有低分子量的不规则结构。
优选地,S2中的反应温度为120~200℃。
更优选地,S2中的反应温度为160~180℃。
体系温度会影响最终形成的聚酰胺酸的聚合度、结晶成核及生长过程。令二胺单体和二酸酐单体在120~200℃的条件下反应,对聚酰胺酸分子的聚合以及分子链的结晶成核、折叠生长更加有利,使最终得到的聚酰亚胺形成更规则的片层结构。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220℃下进行挤出造粒,即得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保护上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在壁管的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壁管,该壁管由上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制备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具有高刚性、高强度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对HDPE材料进行增强,能够提高HDPE的刚性和强度,使得复合HDPE的弹性模量达到500~600MPa,拉伸强度达到24~26MPa,且片状聚酰亚胺粉体本身的密度也小,故增强后的HDPE材料具有轻质的优点,密度仅为0.95~0.96g/cm3,与纯HDPE材料相近;与此同时,由于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中的二维片层结构具有大宽厚比,所以只需要在HDPE中进行少量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填充即可对复合体系进行增强,这就解决了在此类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由于填料过多而导致韧性下降的问题,复合HDPE的冲击韧性在74~77kJ/m2,接近纯HDPE材料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制备得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对比例3所制备得到球状(片层堆积状)聚酰亚胺粉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试剂为常规购买的原料试剂。
实施例1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由以下按质量份计算的原料组成:HDPE100份、片状聚酰亚胺粉体0.2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0.5份。
其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片层厚度约为20nm,宽厚比约为100。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8%。
上述实施例1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00℃下进行挤出造粒,即得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
其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4-二氨基苯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配成浓度为0.016mol/L的溶液,后加入等摩尔量的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室温反应8小时,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在180℃的条件下反应10小时,得到聚酰胺酸粉体分散液,过滤、洗涤,得到聚酰胺酸粉体;
S3.将步骤S2得到的聚酰胺酸粉体于350℃处理2小时,经过热亚胺化,得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
实施例2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质量份为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质量份为2.5份。
上述实施例2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3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质量份为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质量份5.0份。
上述实施例3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4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片层厚度约为10nm,宽厚比约为300。
上述实施例4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5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
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片层厚度约为50nm,宽厚比约为40;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5%。
上述实施例5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6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片层厚度约为200nm,宽厚比约为20。
上述实施例6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7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原料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2%。
上述实施例7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1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质量份为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质量份为0.2份。
上述对比例1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2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质量份为10.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质量份为1.0份。
上述对比例2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3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由以下按质量份计算的原料组成:HDPE100份、球状聚酰亚胺粉体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3.5份。
其中,球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结构为由二维片层堆积而来的球状,球体直径约为5.0μm。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8%。
上述对比例3的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
其中,球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一定量1,4-二氨基苯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配成浓度为0.16mol/L的溶液,后加入等摩尔量的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室温反应8小时,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S2.将步骤S1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加入高温反应釜中,在180℃下反应10小时,得到聚酰胺酸粉体分散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聚酰胺酸粉体分散液过滤、洗涤,得到聚酰胺酸粉体。
对比例4
一种无机填料增强HDPE复合材料,由以下按质量份计算的原料组成:HDPE100份、碳酸钙20份、滑石粉10份、钛酸酯偶联剂0.8份,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12份。其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8%。
上述对比例3的无机填料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碳酸钙和滑石粉按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115℃搅拌20分钟,使碳酸钙和滑石粉充分混合、干燥;冷却至75℃,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搅拌15分钟,得到处理后的填料。再加入配方计量要求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聚乙烯,继续搅拌25分钟,冷却至室温可得混合物料;
S2.将混合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210℃下进行挤出造粒,得到无机填料增强的高刚HDPE管材用材料。
性能测试
测试样品制备:利用注塑机,于200℃把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注塑成标准样条,以进行性能测试。
材料密度测试:利用密度天平,在25℃下测试所制备样品的密度;
拉伸强度测试:利用万能试验机,以2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测试常温下样品的拉伸强度;
冲击韧性测试:利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测试常温下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
测试结果如图1~2和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7及对比例1~4所得HDPE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性能 材料密度(g/cm3) 拉伸强度(MPa) 冲击韧性(kJ/m2)
实施例1 0.951 24.41 76.57
实施例2 0.953 25.01 74.35
实施例3 0.956 24.56 75.51
实施例4 0.956 24.84 73.86
实施例5 0.956 23.95 74.20
实施例6 0.951 23.80 72.88
实施例7 0.951 24.06 73.02
对比例1 0.956 22.90 71.09
对比例2 0.978 22.62 42.24
对比例3 0.954 21.82 60.87
对比例4 1.104 21.98 26.27
由上表和图1可知,利用刚性较大的二胺和二酸酐单体,在较低浓度(0.008~0.016mol/L)下能够制备片状结构更规整清晰的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实施例1),且由于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具有较大宽厚比,即便其填充量仅为0.25份,也可以有效增强HDPE,且仍保持HDPE的冲击韧性。
由上表和图2可知,仍采用二胺和二酸酐聚合形成聚酰亚胺时,若刚性较大的二胺浓度过高,则得到的聚酰亚胺粉体为球状的片层堆积体(对比例3),不具有清晰规整的二维片层状结构,对HDPE的增强效果不明显,且难以保持HDPE材料本身的冲击韧性。此外,采用柔性较大的二胺单体制备聚酰亚胺时,聚酰亚胺会形成具有实心球状结构的粉体,也不利于对HDPE的增强。
由于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密度比无机填料小,聚酰亚胺增强HDPE材料的密度明显小于无机填料增强HDPE材料(对比例4)的密度,与纯HDPE材料接近,因此,利用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增强HDPE未明显增加HDPE密度。
当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片层宽厚比不在本发明的优选范围40~300内时(实施例6),由于片层结构过厚、不利于材料内部应力的传递,所以实施例6所得聚酰亚胺增强HDPE材料的综合性能不如实施例1~5。
当原料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不在本发明的优选范围0.5~1.0%内时(实施例7),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于填料与HDPE的界面相容性提升效果不足,片状聚酰亚胺粉体填料对HDPE的增强效果不够好,所以实施例7所得聚酰亚胺增强HDPE材料的综合性能也不如实施例1~5。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当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添加量太多(对比例2)时,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作为填料对HDPE管道的冲击韧性会造成负面影响。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酰亚胺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质量份计算的原料组成:高密度聚乙烯100份、片状聚酰亚胺粉体0.25~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0.5~5份;所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为二维片状结构的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片层的厚度为10~50nm,宽厚比数值为40~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S1.在二胺单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二酸酐单体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S2.对步骤S1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聚酰胺酸粉体分散液,过滤、洗涤,得到聚酰胺酸粉体;
S3.对步骤S2得到的聚酰胺酸粉体进行加热处理,使聚酰胺酸粉体发生热亚胺化反应,得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中所述二胺单体溶液的浓度为0.008~0.016mol/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中所述二胺单体为1,4-二氨基苯、1,3-二氨基苯、1,2-二氨基苯、1,4-二氨基氯苯、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氯-4,4'-二氨基联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聚酰亚胺粉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中所述二酸酐单体为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2,2',6,6'-联苯四羧酸二酐、2,3,3',4'-联苯四羧酸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1,2,4,5-苯四羧酸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70~220℃下进行挤出造粒,即得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
9.一种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在壁管的制备中的应用。
10.一种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壁管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制备得到。
CN202310082646.8A 2023-02-02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178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2646.8A CN116178819B (zh) 2023-02-02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82646.8A CN116178819B (zh) 2023-02-02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8819A true CN116178819A (zh) 2023-05-30
CN116178819B CN116178819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1830B1 (ko) * 2006-05-25 2007-03-12 안대영 폴리아미드 수지의 충격보강용 첨가제
US20130196134A1 (en) * 2009-08-03 2013-08-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atte finish polyimide fil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CN104403313A (zh) * 2014-11-18 2015-03-11 上海聿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0663A (zh) * 2016-09-01 2017-02-08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一种高温耐磨uhmwpe/pi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7151368A (zh) * 2017-06-30 2017-09-12 江苏长风波纹管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给水管用改性聚乙烯
CN108342006A (zh) * 2018-02-07 2018-07-31 合肥达户电线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耐高温性能的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7138A (zh) * 2018-09-17 2019-01-18 宁波派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管道
CN113845674A (zh) * 2021-09-13 2021-12-28 苏州尊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1830B1 (ko) * 2006-05-25 2007-03-12 안대영 폴리아미드 수지의 충격보강용 첨가제
US20130196134A1 (en) * 2009-08-03 2013-08-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atte finish polyimide fil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CN104403313A (zh) * 2014-11-18 2015-03-11 上海聿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80663A (zh) * 2016-09-01 2017-02-08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一种高温耐磨uhmwpe/pi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7151368A (zh) * 2017-06-30 2017-09-12 江苏长风波纹管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给水管用改性聚乙烯
CN108342006A (zh) * 2018-02-07 2018-07-31 合肥达户电线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耐高温性能的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7138A (zh) * 2018-09-17 2019-01-18 宁波派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管道
CN113845674A (zh) * 2021-09-13 2021-12-28 苏州尊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膨胀系数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0848B2 (en) Polymer cellulose nanocrystal composite aerogels
CN104629353B (zh) 对热和光稳定的聚酰胺组合物
CN102329503B (zh) 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尼龙薄膜材料
EP2325260A1 (de) Teilaromatische Formmassen und deren Verwendungen
CN105504803B (zh) 一种高流动性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1421B (zh) 一种聚酰亚胺型环氧树脂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037990A (ko) 개별형 탄소 나노튜브 몰레큘러 리바를 사용하여 제조한 폴리우레탄 중합체 및 조성물
BRPI0602097B1 (pt) processo de confecção de compósitos de poliamidas com fibras naturais e compósitos de poliamidas com fibras naturais
CN103254633A (zh)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外膜用尼龙薄膜复合材料
Wu et al. Properties of HDPE/clay/wood nanocomposites
CN116178819B (zh)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85521A (zh) 共聚尼龙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78819A (zh) 一种聚酰亚胺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u et al. Synthesis of a self-assembly amphiphilic sizing agent by RAFT polymer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of short glass fiber-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CN106589920A (zh) 一种高流动良表面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200804514A (e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CN112457539A (zh) 一种高拉伸强度、耐腐蚀橡胶衬里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490950B (zh) 一种耐溶剂性改性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327A (zh) 一种埋地用聚乙烯结构壁管道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Reddy et al. Renewable resources-based PTT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switchgrass fiber composites: The effect of compatibilization
CN115216093A (zh) 一种环保型可降解塑料袋及其制备方法
JP7223159B2 (ja) 強化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高温時引張強度の向上方法
CN108165001A (zh) 低吸水率良外观聚酰胺复合材料
CN111499951B (zh) 一种抗菌增韧聚乙烯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348233A (ja) 微細ポリアミドイミド繊維および/または微細ポリイミド繊維強化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