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3126A - 干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干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3126A
CN116163126A CN202211609721.3A CN202211609721A CN116163126A CN 116163126 A CN116163126 A CN 116163126A CN 202211609721 A CN202211609721 A CN 202211609721A CN 116163126 A CN116163126 A CN 116163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ver plate
bottom cover
clothes drying
dry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97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中闯
赵家强
业明坤
刘和成
欧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097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31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3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3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该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外筒,包括顶盖板、底盖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壳和底壳,所述外壳还包括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底壳一侧,所述顶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顶壳一侧,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既可以作为外筒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外壳的一部分,简化了零件部种类和数量,从而降低组装难度,使得组装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干衣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干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干衣设备,其内筒、外筒和外壳均为独立式结构,在干衣设备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各个结构逐一组装,组装效率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组装效率高的干衣设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干衣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衣设备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构思如下:一种干衣设备,所述干衣设备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包括沿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筒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外筒,罩设于所述内筒外部,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外筒包括顶盖板、底盖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壳和底壳,所述外壳还包括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的另一侧;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底壳一侧,所述顶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顶壳一侧,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
其中,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底盖板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环境隔离。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为弹性密封件。
其中,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朝向所述内筒一侧的表面均为弧面,所述弧面为朝向远离所述内筒方向凸出的弧面。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水盒,所述水盒设置于所述顶盖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一侧。
其中,所述水盒包括底座、盖体和水盒主体,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顶盖板一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槽,所述水盒主体可抽出式设置于所述容纳槽。
其中,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均具有第一加固结构,所述第一加固结构位于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朝向和/或背向所述内筒的表面,所述第一加固结构由所述表面朝向所述开口端的一端延伸至朝向所述筒底端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具有第二加固结构,所述第二加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朝向和/或背向所述内筒一侧。
其中,所述底盖板包括底盖主体、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第一扩展部和所述第二扩展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扩展部包括第一倾斜板和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由所述底盖主体向所述顶盖板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板由所述第一倾斜板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所述第二扩展部包括第二倾斜板和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倾斜板由所述底盖主体向所述顶盖板延伸,所述第二水平板由所述第二倾斜板向所述第二侧板延伸。
其中,所述顶盖板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底盖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相互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沿着背离所述内筒的方向凸起。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电机和皮带,所述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电机主体设置于所述底盖主体,所述驱动杆连接于所述电机主体和所述驱动轮之间,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内筒上,所述皮带位于所述内筒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相配合。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内筒的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内筒的所述筒底端,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底盖板背向所述内筒一侧,且与所述底盖板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以在所述底壳和所述底盖板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腔和外循环腔,所述内循环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外循环腔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送风件、压缩机和节流件,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腔,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件设置于所述外循环腔,所述送风件设置于从所述内循环腔到所述第一腔体之间的空气流路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外筒和外壳,内筒具有第一腔体,内筒包括沿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外筒罩设于内筒外部,以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外筒包括顶盖板、底盖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盖板位于外筒朝向干衣设备的底壳一侧,顶盖板位于外筒背离干衣设备的底壳一侧,外壳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设置于顶壳和底壳的一侧,第二侧板设置于顶壳和底壳的另一侧,顶盖板和底盖板相邻的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一侧板的内壁,顶盖板和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二侧板的内壁,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既可以作为外筒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壳体的一部分,简化了干衣设备的零件部种类和数量,使得干衣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组装工序,缩减了组装时间,从而提高组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衣设备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部分结构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与第二支撑板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热泵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内部气流循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支撑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组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部分结构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1000。干衣设备1000包括内筒10、外筒20和壳体80,其中,内筒10为滚筒,外筒20为固定筒。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外筒20始终保持静止,内筒10可相对于外筒20转动。外筒20罩设于内筒10外部,以在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0a。壳体80包括顶壳81和底壳82,顶壳81和底壳82相对设置于外筒20背向内筒10的两侧,以在外筒20和外壳8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80a。内筒10和外筒20同轴设置,且相隔一定距离,避免内筒10转动过程中产生径向和轴线方向的跳动时与外筒20发生干涉,内筒10和外筒20同轴设置,可以减小外筒20的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了结构质量。
内筒10内部形成第一腔体10a,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0a,外筒20与壳体8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80a。第一腔体10a用于放置待烘干物。第二腔体20a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以降低第一腔体10a的散热速率,从而降低干衣设备1000的能耗,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能效水平。第三腔体80a可以用于放置蒸发器91、冷凝器92、送风件93、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
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时,在内筒10的转动作用下,待烘干物在第一腔体10a中不停地翻转,干热气流与待烘干物充分进行热交换,使得待烘干物的水分蒸发后随干热气流排出。
内筒10包括内筒侧壁11和内筒底壁12。内筒侧壁11与内筒底壁1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内筒侧壁11围绕内筒底壁12以形成第一腔体10a。内筒10还包括沿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第一腔体10a形成于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之间。内筒10的开口端13具有第一开口15,第一开口15可以作为待烘干物的投放口和取出口。筒底端14为内筒底壁12。
外壳8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壳81和底壳82,顶壳81可以位于干衣设备1000的顶部,底壳82可以位于干衣设备1000的底部。外壳80还包括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第一侧板23设置于顶壳81和底壳82的一侧,第二侧板24设置于顶壳81和底壳82的另一侧。外筒20包括顶盖板21、底盖板2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底盖板22位于外筒20朝向底壳82一侧。顶盖板21位于外筒20朝向顶壳81一侧。顶盖板21与底盖板22间隔设置,顶盖板21与底盖板22相邻的任一一侧的端面至少相隔一定距离。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一侧板23,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另一侧密封连接于第二侧板24,通过将顶盖板21、底盖板22、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进行密封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使得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既可以作为外筒20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外壳80的一部分,从而简化零件部数量,减轻了结构质量,同时,在干衣设备1000的组装过程中,降低了组装工序,节省了工时,使得组装效率提高。
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朝向内筒10一侧的表面均为弧面,弧面为朝向远离内筒10方向凸出的弧面,也就是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均为弧形结构。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设计成弧形,便于与内筒10相配合,同时,减小了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的体积,进一步减轻了结构质量,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均与内筒10相隔一定距离,以在外筒20和内筒1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0a。
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靠近顶盖板21的一侧超出顶盖板21的顶部,顶盖板21的顶部也就是顶盖板21结构背向内筒10一侧的最高点。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靠近底盖板22的一侧超出底盖板22的底部,底盖板22的底部也就是底盖板22结构背向内筒10一侧的最底点。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一侧可以密封连接于第一侧板23的内壁,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另一侧可以密封连接于第二侧板24的内壁。壳体80包括顶壳81和底壳82,顶壳81设置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靠近顶盖板21一侧的端部,底壳82设置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靠近底盖板22一侧的端部,以在顶壳81与顶盖板21之间、以及底壳82与底盖板22形成第三腔体8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顶盖板21与底盖板22中,任一一者靠近第一侧板23的端面所在的平面均可以与第一侧板23所在的平面平行,同时,任一一者靠近第二侧板24的端面所在的平面均可以与第二侧板24所在的平面平行。在干衣设备1000制造过程中,操作方便,降低了组装难度,使得顶盖板21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以及底盖板22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更易于实现密封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效率。
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一侧的端面与第一侧板2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03,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另一侧的端面与第二侧板24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404,以保证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一侧与第一侧板23之间的密封连接,同时保证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相邻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24之间的密封连接,提高了第二腔体20a的气密性。
第一密封件403和第二密封件404均可以为弹性密封件,用于将第二腔体20a与外界环境隔离,可以有效提升密封效果。第一密封件403和第二密封件404方框形弹性密封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03和第二密封件404也可以为条形弹性密封件。当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靠近第一侧板23或第二侧板24的端面的形状改变时,可以改变第一密封件403和第二密封件404的形状进行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可以通过采用焊接、铆接或者胶接等方式与第一侧板23或第二侧板24实现密封连接。
第一密封件403和第二密封件404可以选自硅胶、橡胶或者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密封材料。第一密封件403和第二密封件404具有一定弹性,起到密封气体的作用,使得外筒20的气密封更好,结构更可靠,提高了结构强度,此外,还可以缓解干衣设备1000工作时,顶盖板21与第一侧板23和/或第二侧板24之间、以及底盖板22与第一侧板23和/或第二侧板24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振动,进而减小了噪声的产生。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水盒40,水盒40设置于顶盖板21靠近第一侧板23和/或第二侧板24一侧。水盒40可以设置于顶盖板21靠近第一侧板23一侧,或者设置于顶盖板21靠近第二侧板24一侧,或者也可以同时设置于顶盖板21靠近第一侧板23以及靠近第二侧板24一侧。该水盒40可以为用于收集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的集水盒,也可以为用于存储护理液、驱蚊液以及香氛等溶剂的喷剂盒。当水盒40为喷剂盒时,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水盒40可以通过喷头(未图示)向待烘干物喷洒溶剂。
水盒40包括底座41、盖体42和水盒主体43。底座41与顶盖板2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盖体42设置于底座41背离顶盖板21一侧,盖体42可以与底座4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底座41包括容纳槽40a,水盒主体43可抽出式设置于容纳槽40a。当底座41与顶盖板21之间,或者盖体42与底座41之间为固定连接结构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当底座41与顶盖板21,或者盖体42与底座41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简化了水盒40结构,降低了组装工序,便于部件加工、整机组装以及维护。
底座41包括翻边411,翻边411与底座41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翻边411背向顶盖板21延伸以形成开口背向顶盖板21的凹陷,该凹陷为水盒40的容纳槽40a,开口为容纳槽40a的槽口40b,盖体42盖合于槽口40b。水盒主体43可抽出式设置于容纳槽40a。水盒40的底座41设置有第一排水口41a,当然,第一排水口41a也可以设置于翻边411。水盒主体43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水口41a向对应的第二排水口(未图示),可以通过采用排水管(未图示)和第一排水口41a以及第二排水口相配合,以将水盒40中的冷凝水排出,或者通过排水管和第一排水口41a相配合,并在排水管上设置水泵(未图示),以将护理液、驱蚊液以及香氛等溶剂吸入水盒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41a和第二排水口也可以为进水口,可以通过采用排水管和第一排水口41a以及第二排水口相配合,以将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的冷凝水吸入水盒主体43。当水盒主体43内的冷凝水的液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水盒主体43取出,以对水盒主体43内的冷凝水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冷凝水溢出。
水盒主体43可抽出式设置于容纳槽40a。水盒主体43的抽出口43a可以与外筒10的开口端13同侧设置,或者设置于干衣设备1000的侧面。可定期将水盒主体43从容纳槽40a中取出,以对水盒主体43进行清洁,避免水盒主体43滋生细菌而导致待烘干物造成污染。
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均具有第一加固结构25。第一加固结构25位于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朝向和/或背向内筒10的表面,第一加固结构25由表面朝向开口端13的一端延伸至朝向筒底端14的一端。第一加固结构2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外筒20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一加固结构25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第一加固结构25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与外筒20的轴线方向垂直,或者也可以为纵横交错的,或者也可以为倾斜的。
第一加固结构25可以设置于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背向内筒10的一侧,或者设置于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朝向内筒10的一侧,或者由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背向内筒10的一侧延伸至朝向内筒10的另一侧。第一加固结构25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加固结构25,以在保证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缩小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外筒20的结构质量,同时降低材料成本此,此外,还使得外筒20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不易于受热变形。
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均具有第二加固结构26。第二加固结构26设置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朝向和/或背向内筒10一侧。第二加固结构26可以设置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朝向内筒10一侧,或者设置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背向内筒10一侧,或者同时设置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朝向内筒10一侧以及背向内筒10一侧。第二加固结构26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第二加固结构26可以是横向的,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纵横交错的,也可以是倾斜的。第二加固结构26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第二加固结构26的形状可以是条形的,可以是环形的,可以是弧形的,也可以是折线形的。
通过设置第二加固结构26,以在保证顶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缩小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外筒20以及外壳80的结构质量,进而降低了干衣设备1000整体的结构质量,同时降低材料成本。
底盖板22包括底盖主体221、第一扩展部222和第二扩展部223,底盖主体221设置于底盖板22朝向干衣设备1000的底壳82一侧。底盖板22位于第一扩展部222和第二扩展部223之间。第一扩展部222设置于底盖主体221朝向第一侧板23一侧。第二扩展部223设置于底盖主体221朝向第二侧板24一侧。底盖主体221朝向内筒10一侧的表面为弧面,该弧面为朝向内筒10的方向凸出的弧面。底盖主体221可以用于放置一些零部件,使结构更加紧凑,从而提升干衣设备1000空间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缩小干衣设备1000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盖主体221也可以为水平面,也即底盖主体221所在的平面与底壳82所在的平面平行。
第一扩展部222包括第一倾斜板2221和第一水平板2222。第二扩展部223包括第二倾斜板2231和第二水平板2232。第一倾斜板2221由底盖主体221向顶盖板21延伸,第二倾斜板2231由底盖主体221向顶盖板21延伸,从而增加底盖板22的深度。第一水平板2222由第一倾斜板2221向第一侧板23延伸,第二水平板2232由第二倾斜板2231向第二侧板24延伸,第一水平板2222所在的平面以及第二水平板2232所在的平面可以与底壳82所在的平面平行,便于底盖板22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实现密封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外筒20结构的强度和气密性。
顶盖板21具有第一避让槽21a。底盖板22具有与第一避让槽21a相互配合的第二避让槽22a。第一避让槽21a和第二避让槽22a沿外筒20的周向设置。第一避让槽21a和第二避让槽22a沿着背离内筒10的方向凸起。第二避让槽22a可以设置于第一扩展部222和第二扩展部223。位于第一扩展部222的第二避让槽22a由第一倾斜板2221靠近底盖主体221的一侧延伸至第一水平板2222朝向第一侧板23一侧的端部。位于第二扩展部223的第二避让槽22a由第二倾斜板2231靠近底盖主体221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水平板2232朝向第二侧板24一侧的端部。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电机97和皮带98。电机97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971、驱动杆972和驱动轮973。电机主体971设置于底盖主体221,驱动杆972连接于电机主体971和驱动轮973之间。皮带98套设在驱动轮973和内筒10上,皮带98位于内筒10的部分与第一避让槽21a和第二避让槽22a相配合。
电机97通过驱动杆972、驱动轮973和皮带98驱动内筒10转动。第一避让槽21a和第二避让槽22a可以具有一定的深度,以避让皮带98,避免皮带98与外筒20发生摩擦,从而减小内筒10的转动阻力,提升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果。第一避让槽21a和第二避让槽22a的深度可以小于5mm,既可以限制外筒20的体积,又可以防止皮带98转动时与外筒20发生摩擦导致外筒20和皮带98变形,结构紧凑,减轻了结构质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97也可以设置于底盖板22背离内筒10一侧,也就是将电机97设置于第三腔体80a。
第一避让槽21a和第二避让槽22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固结构25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者相交,从而进一步提高外筒20的结构强度,使得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外筒20不易于受热变形,提高使用寿命。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第一支撑板31位于内筒10的开口端13。第二支撑板32位于内筒的筒底端14。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2密封连接,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第一侧板23与第一支撑板31以及第二支撑板32可以为密封连接,也可以为非密封连接,第一侧板23与第一支撑板31以及第二支撑板32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第二侧板24与第一支撑板31以及第二支撑板32可以为密封连接,也可以为非密封连接,第二侧板24与第一支撑板31以及第二支撑板32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靠近第一支撑板31一侧的端面所在的平面可以与第一支撑板31所在的平面平行。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靠近第二支撑板32一侧的端面所在的平面可以与第二支撑板32所在的平面平行。在干衣设备1000制造过程中,操作方便,降低了组装难度,使得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与第一支撑板31,以及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与第二支撑板32更易于实现密封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效率,提升了第二腔体20a的密封性,避免第二腔体20a内的气流从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或者从顶盖板21和底盖板22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流出,使得,第二腔体20a可以作为第一腔体10a的保温层,保证了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提高干衣效率,降低干衣设备1000的能耗,缩短干衣时间。
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第一支撑板31可以为非密封连接,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第二支撑板32也可以为非密封连接,外筒2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2密封连接,因此,部分气流可以从第一腔体10a流入第二腔体20a,但是,不能从第二腔体20a流入第三腔体80a,因此,第二腔体20a可以作为第一腔体10a的保温层,保证了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从而提高干衣效率,缩短干衣时间。此外,内筒10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以及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可以为非密封连接,降低了内筒10的转动阻力,实现同时兼顾提高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和降低内筒10的转动阻力,从而降低干衣设备1000输入功率和能耗,提高了干衣设备1000的烘干效果。
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外筒20始终保持静止,因此,第二腔体20a可以保持较好的密封状态。第二腔体20a中的干热气流无法从外筒20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以及从外筒20与二支撑板32之间流入第三腔体80a,能够更好的防止气流外泄,降低能耗,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
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相对设置,内筒1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外筒20罩设内筒10且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外筒2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2密封连接,结构稳定性强,第二腔体20a的密封效果好,使得第二腔体20a内的干热气流无法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第二腔体20a对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有效缩短干衣时长,提高了干衣效率。同时,第二腔体20a的干热气流也无法流入第三腔体80a,可以避免干热气流流入第三腔体80a后,在第三腔体80a中冷凝,从而防止放置于第三腔体80a的蒸发器91、冷凝器92、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受到凝霜或者冷凝水的侵蚀而破坏,延长了蒸发器91、冷凝器92、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干衣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感。
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401和第四密封件402。第三密封件401设置于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外筒20之间的第一间隙131,或者设置于内筒10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的第三间隙132。第四密封件402设置于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外筒20之间的第二间隙141,或者设置于内筒10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的第四间隙142。
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为非密封连接,第三密封件401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可以设置于内筒10,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外筒20。当第三密封件401设置于内筒10时,第三密封件401可以随着内筒10的转动而转动。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为非密封连接,第四密封件402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可以设置于内筒10,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外筒20,当第四密封件402设置于内筒10时,第四密封件402可以随着内筒10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二腔体20a可以作为第一腔体10a的保温层,因此,内筒10的开口端13可以与第三密封件401相接触,但是,不需要对第三密封件401施加压力。内筒10的筒底端14可以与第四密封件402相接触,但是,不需要对第四密封件402施加压力。大大降低了内筒10的转动阻力,从而降低干衣设备1000输入功率和能耗,提升了干衣设备1000的能效水平。
通过在内筒10的开口端13设置第三密封件401,在内筒10的筒底端14设置第四密封件402,第一腔体10a内的干热气流会受到第三密封件401和第四密封件402的阻挡,从而保证内筒10的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的气密性,避免第一腔体10a内的干热气流直接流入第二腔体20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腔体10a的密封性和保温效果,从而缩短干衣时长,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
第三密封件401和第四密封件402可以为环形弹性密封件,内筒10为筒状,外筒20的整体结构也为筒状,内筒10的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的径向截面均为圆环结构,外筒20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两端的径向截面也均为圆环结构。因此,第三密封件401设置为环形结构,可以降低第三密封件401与内筒10的开口端13以及与外筒20靠近第一支撑板31的一端的匹配难度;第四密封件402设置为环形结构,可以降低第四密封件402与内筒10的筒底端14以及与外筒20靠近第二支撑板32的一端的匹配难度。
第三密封件401和第四密封件402的材质均可以选自橡胶、硅胶、海绵或者羊毛毡。橡胶、硅胶、海绵以及羊毛毡均具有较好的弹性,且使用寿命长。第三密封件401和第四密封件402具有弹性,对内筒10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内筒10与第一支撑板31的连接处各处间隙相等,也可以保证内筒10与第二支撑板32的连接处各处间隙相等,使得待烘干物烘干得更加均匀。
内筒10具有延伸部50,延伸部50设置于内筒的开口端13。延伸部50具有出风口51,出风口51可以与第一开口15同向设置。延伸部50与内筒1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内筒10的气密性和结构强度。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延伸部50与内筒10可以保持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内筒10具有一定的气密性。延伸部50与内筒10的连接方式可以任意选择,只要延伸部50与内筒10之间保持密封连接即可。延伸部50开设的出风口51与第三密封件401错开设置,避免第三密封件401将出风口51遮挡。
延伸部50设置于内筒侧壁11背离内筒底壁12的一侧,延伸部50可以由内筒底壁12向内筒10的轴线方向延伸,或者由内筒底壁12向背离内筒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延伸部5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垂直,或者延伸部50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内筒10的径向方向向内部或者向外部倾斜设置。延伸部50可以以内部镂空的方式形成出风口51,出风口51可以由多个出气孔组成,出气孔的径向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菱形,出气孔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在此不受限制。出风口51的轴线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平行或者相交。
内筒底壁12具有进风口121,第一腔体10a内的气流由进风口121进入第一腔体10a后由出风口51流出,该气流可以是由冷凝器92产生的干热气流。进风口121可以由多个进气孔组成,进气孔的轴线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方向平行。进气孔的径向截面可以为圆形,以进一步加快干热气流流入第一腔体10a的速度,使得第一腔体10a可以快速升温,从而,缩短干衣时间,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
内筒底壁12包括多个进风区域12a和多个密封区域12b,进风区域12a和密封区域12b间隔设置。每个进风区域12a均开设有多个进气孔,以形成进风口121。进风口121设置于进风区域12a,进风口121应与密封区域12b相隔一定距离,以保证密封区域12b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内筒1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密封区域12b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可以为同一平面,也可以凸出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密封区域12b所在的平面凸出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的部分可以称为凸出面,凸出面可以为圆滑面,以避免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对待烘干物造成破坏。当密封区域12b所在的平面凸出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时,密封区域12b可以沿着内筒10的轴线方向朝向第一腔体10a一侧凸出,可以沿着内筒10的轴线方向朝背离第一腔体10a的一侧凸出,或者沿着内筒10的轴线方向向内筒底壁12的两侧凸出,以提升密封区域12b的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内筒10的结构强度。
第四密封件402可以围绕进风口121设置,以使第四密封件402和进风口121错开,从而避免第四密封件402将进风口121封堵。
第一支撑板31具有与第一开口15连通的第二开口311,第一支撑板31还具有与出风口51连通的第一排风口312。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开口311和第一开口15将待烘干物投放于第一腔体10a。第一腔体10a内与待烘干物换热后的气流可以依次通过出风口51和第一排风口312流出第一腔体10a。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与第二支撑板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板32具有与进风口121相配合的通风口321。具体地,第二支撑板32具有多个通风区域32a和多个支撑部323,通风区域32a与支撑部323间隔设置。其中,多个通风区域32a与内筒底壁12上的多个进风区域12a相互对应,多个支撑部323与内筒底壁12上的多个密封区域12b相互对应。每个通风区域32a可以对应一个通风口321,或者每个通风区域32a可以对应多个通风口321,通风口321与进风口121对应设置。内筒10外部的干热气流依次穿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进入第一腔体10a。
干衣设备1000包括壳体80,壳体80包括底壳82。底壳82位于干衣设备1000的底部,且设置于底盖板22背向内筒10一侧,其与底盖板22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以在底壳82和底盖板22之间形成第三腔体80a。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当底壳82与底盖板22一体成型时,底壳82与底盖板22为一个整体,不仅简化了零件部种类和数量,同时,在干衣设备1000的制造过程中,操作方便,降低了组装难度,节省了工时,使得组装效率更高。
底盖板22背离内筒10一侧设置有固定板224。固定板224由底盖板22朝向背离内筒10的方向延伸。固定板224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固定件与该安装孔相配合,以将固定板224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2,从而进一步保证外筒20的结构强度。固定板224与底盖板22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固定板224与底盖板22的连接处的气密性,增强固定板224与底盖板22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简化了零件部数量,减轻了结构质量。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密封连接方式在此不受限定,只要固定板224与底盖板22之间保持密封连接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热泵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热泵系统90。热泵系统90包括蒸发器91、冷凝器92、送风件93、压缩机94和节流件95。第三腔体80a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腔80b和外循环腔80c。内循环腔80b与第一腔体10a连通,外循环腔80c与外部环境连通。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设置于内循环腔80b。压缩机94和节流件95设置于外循环腔80c。送风件93设置于从内循环腔80b到第一腔体10a之间的空气流路上。
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均设置于内循环腔80b,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其他部件设置于非内循环腔80c。外筒20与非内循环腔80c中的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相隔一定距离,可以防止外筒20被高温管路导热导致外筒变形或者损坏,提升了外筒20的使用寿命。
底壳82位于底盖板22背离内筒10一侧,内循环腔80b和外循环腔80c位于底壳82与底盖板22之间。底壳82朝向底盖板22一侧设置有围板831。围板831由底壳82朝向底盖板22的方向延伸。底壳82、围板831和底盖板22围设形成内循环腔80b。
围板831与底壳82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围板831与底壳82的连接处的气密性,增强围板831与底壳82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简化了零件部种类和数量,在干衣设备1000的制造过程中,操作方便,降低了组装难度,节省了工时,使得组装效率提高。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密封连接方式在此不受限定,只要围板831与底壳82之间保持密封连接即可。
围板831包括前板8311、后板8312、侧板8313,其中,后板8312设置于底壳82背离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前板8311设置于底壳82背离第二支撑板32的一侧,侧板8313相对设置于前板8311和后板8312的两侧。
内循环腔80b具有入风口801和第一送风口831a。入风口801可以设置于前板8311,第一送风口831a可以设置于后板83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口831a可以一部分设置于固定板224,另一部分设置于后板8312。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依次由入风口801朝向第一送风口831a的方向排列。蒸发器91设置于冷凝器92背离第一送风口831a一侧,也就是内循环腔80b的迎风侧,便于蒸发器91对从入风口801流入的低温高湿气流进行降温除湿。冷凝器92设置于蒸发器91背离入风口801一侧,也就是内循环腔80b的背风侧,便于冷凝器92向第一腔体10a输出干热气流。
前面板100和第一支撑板31之间形成风道101。内筒10的开口端13具有出风口51。第一支撑板31具有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第一排风口312对应内筒10的出风口51。第二排风口313对应内循环腔80b的入风口801。风道101连通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第一腔体10a中的空气从出风口51排出后经过第一排风口312进入风道101,由风道101依次经过第二排风口313和入风口801进入内循环腔80b。
风道101可以为连接管路96,也可以与密封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前面板100之间的密封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密封管道,风道101的具体结构可以任意选择,能够实现本申请的功能即可。
干衣设备还包括过滤件314,过滤件314设置于第一排风口312和/或第二排风口313。该过滤件314可以为滤网。过滤件314可以设置于第一排风口312,可以设置于第二排风口313,也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用于滤除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掉落的毛屑和其他杂物,避免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之间的风道101被堵塞而影响第一腔体10a的排风效率,同时,防止毛屑和其他杂物依次通过入风口801、第一排风口312、风道101、第二排风口313和入风口801进入内循环腔80b,从而避免蒸发器91的除湿效果和冷凝器92的制热效果受到影响。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罩板70,罩板70罩合于第二支撑板32背离外筒20的一侧以形成送风腔70a。送风腔70a连通于第一腔体10a和内循环腔80b之间。送风腔70a通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连通第一腔体10a。
第二支撑板32还设置有第二送风口322,第二送风口322与第一送风口831a相对应。第二送风口322完全位于罩板70罩设二支撑板32所形成的送风腔70a内,以使内循环腔80b不能通过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与外界环境连通,从而保证内循环腔80b的密封性。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送风件93,送风件93可以设置于第一送风口831a、或设置于第二送风口322,或跨设于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或设置于内循环腔80b,或设置于送风腔70a,以将经冷凝器92换热后的干热气流经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送入送风腔70a。送风件93可以为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件93将经冷凝器92换热后的干热气流从内循环腔80b经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送入送风腔70a,使得内循环腔80b处于负压状态,流入送风腔70a的干热空气沿第二送风口322至通风口321的方向流动,并依次通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流入第一腔体10a内,干热空气在第一腔体10a内从内筒10的筒底端14向开口端13流动,并在与待烘干物进行热交换后,携带待烘干物的水汽依次从延伸部50上的出风口51、第一支撑板31上的第一排风口312和入风口801流入内循环腔80b,从而实现第一腔体10a、内循环腔80b和送风腔70a的气流循环。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内部气流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气流循环的方向。干热气流在送风件93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支撑板32上的第二送风口322流入送风腔70a。进入送风腔70a后的干热气流依次通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流入第一腔体10a。干热气流进入第一腔体10a后从进风口121到出风口51的方向流动,干热气流在第一腔体10a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待烘干物进行热交换,形成了低温高湿气流。低温高湿气流依次通过延伸部50上的出风口51和第一支撑板31上的第一排风口312流入第一支撑板31和前面板100之间的风道101,进入风道101后的低温高湿气流在风道101沿着第一排风口312向第一支撑板31上的第二排风口313的方向流动,然后从依次通过第二排风口313和入风口801进入内循环腔80b。进入内循环腔80b的低温高湿气流首先与蒸发器91接触,蒸发器91对低温高湿气流进行除湿降温,压缩机94对经过蒸发器91除湿降温后的气流进行加压,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92,形成了干热气流,干热气流在送风件93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支撑板32上的第二送风口322流入送风腔70a,从而形成闭式循环。
请一并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支撑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包括两个支撑件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件33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与外筒20之间。具体地,支撑件33包括支撑轮331和第一支撑轴332。支撑轮33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与外筒20之间,第一支撑轴332穿设于支撑轮331,第一支撑轴332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另一端设置于外筒20。两个支撑件33可以设置于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具体地,支撑轮331可转动地设置于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第一支撑轴332穿设于支撑轮331,第一支撑轴332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另一端设置于支撑轮331背离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
两个支撑件33可以相对设置于内筒10的两侧,且支撑轮331背离底盖板22一侧的表面与内筒10相接触,两个支撑件33对内筒10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支撑件33的第一支撑轴33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当内筒10相对于外筒20转动时,两个支撑件33对应的支撑轮331可以随着内筒10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减小内筒10与两个支撑件33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干衣设备1000输入功率和能耗,提升了干衣设备1000的能效水平。第一支撑轴332的设置,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第二腔体20a内的气流从支撑件33的安装孔流出,以及避免外界空气从支撑件33的安装孔流入第二腔体20a内,从而提高第二腔体20a的保温效果,缩短干衣时长,提升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支撑轮331的外壁面与外筒20相隔一定距离,避免支撑轮331在转动过程中与外筒20刮擦。
通过设置两个支撑件33,内筒10的开口端13设置于两个支撑件33上,使得内筒10的重心保持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内筒10的转动时产生径向和轴向的跳动,从而保证内筒10稳定的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6,同时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轴承61,轴承61设置于内筒10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内筒10通过轴承6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具体地,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锁紧件62和第二支撑轴63,锁紧件62设置于第二支撑轴63背离内筒10的一侧。
内筒底壁1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轴孔122,第二支撑板32具有与第一轴孔122相配合的第二轴孔324,第一轴孔122和第二轴孔324均可以为贯穿孔,锁紧件62开设有第三轴孔621,第一轴孔122、第二轴孔324和第三轴孔621之间两两相互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二支撑轴63插设于轴承61,第二支撑轴63的两端均超出轴承61的两端的端面,随后将第二支撑轴63的一端插设于内筒底壁12中心的第一轴孔122,并用固定件将第二支撑轴63设置于第一轴孔122,另一端插设于第二支撑板32的第二轴孔324以及锁紧件62的第三轴孔621,使得锁紧件62将第二支撑轴63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从而将内筒10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二支撑板32,实现内筒10的可转动连接。轴承61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2和内筒10之间,轴承61不仅可以对内筒10起到支撑的作用,还减小了内筒10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限制内筒10转动过程中产生径向和轴向的跳动,同时,还降低了干衣设备1000的功耗。
内筒10的筒底端14通过轴承6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内筒10的开口端13通过两个支撑件3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两个支撑件33设置于内筒10的开口端13的两侧。两个支撑件33与轴承61共同作用形成三点固定结构,从而将内筒10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结构更加稳定。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门体110。门体110可转动地设置于前面板100,用于开启或者闭合敞口部100a、第二开口311和第一开口15。用户需要向内筒10放入待烘干物时,通过打开门体110,经敞口部100a、第二开口311及内筒10的第一开口15可将待烘干物放入内筒10的第一腔体10a,随后关闭门体110,干衣设备1000处于可启动烘干工作的状态。同样地,需要从内筒10中取出待烘干物时,通过打开门体110,经敞口部100a、第二开口311及内筒10的第一开口15可将待烘干物从内筒10的第一腔体10a中取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该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外筒,包括顶盖板、底盖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壳和底壳,所述外壳还包括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底壳一侧,所述顶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顶壳一侧,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既可以作为外筒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外壳的一部分,简化了零件部种类和数量,从而降低组装难度,使得组装效率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包括:
内筒,所述内筒包括沿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所述开口端和所述筒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
外筒,罩设于所述内筒外部,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外筒包括顶盖板、底盖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壳和底壳,所述外壳还包括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的另一侧;
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底壳一侧,所述顶盖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顶壳一侧,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底盖板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相邻的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环境隔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为弹性密封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朝向所述内筒一侧的表面均为弧面,所述弧面为朝向远离所述内筒方向凸出的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水盒,所述水盒设置于所述顶盖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盒包括底座、盖体和水盒主体,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顶盖板一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槽,所述水盒主体可抽出式设置于所述容纳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均具有第一加固结构,所述第一加固结构位于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朝向和/或背向所述内筒的表面,所述第一加固结构由所述表面朝向所述开口端的一端延伸至朝向所述筒底端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具有第二加固结构,所述第二加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朝向和/或背向所述内筒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板包括底盖主体、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所述底盖板位于所述第一扩展部和所述第二扩展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展部包括第一倾斜板和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倾斜板由所述底盖主体向所述顶盖板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板由所述第一倾斜板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
所述第二扩展部包括第二倾斜板和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倾斜板由所述底盖主体向所述顶盖板延伸,所述第二水平板由所述第二倾斜板向所述第二侧板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底盖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相互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沿着背离所述内筒的方向凸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电机和皮带,所述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电机主体设置于所述底盖主体,所述驱动杆连接于所述电机主体和所述驱动轮之间,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内筒上,所述皮带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相配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内筒的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内筒的所述筒底端,所述顶盖板和所述底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底盖板背向所述内筒一侧,且与所述底盖板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以在所述底壳和所述底盖板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腔和外循环腔,所述内循环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外循环腔与外部环境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送风件、压缩机和节流件,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腔,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件设置于所述外循环腔,所述送风件设置于从所述内循环腔到所述第一腔体之间的空气流路上。
CN202211609721.3A 2022-12-12 2022-12-12 干衣设备 Pending CN1161631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9721.3A CN116163126A (zh) 2022-12-12 2022-12-12 干衣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9721.3A CN116163126A (zh) 2022-12-12 2022-12-12 干衣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3126A true CN116163126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9721.3A Pending CN116163126A (zh) 2022-12-12 2022-12-12 干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31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4824A1 (zh) * 2022-12-12 2024-06-20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干衣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4824A1 (zh) * 2022-12-12 2024-06-20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干衣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05423A (zh) 干衣设备
JP3920299B2 (ja) 衣類乾燥装置
CN116163127A (zh) 干衣设备
JP2005177512A (ja) 乾燥機及び乾燥機のコンデンサー組立構造
JP2002200395A (ja) 洗濯乾燥機
CN116163126A (zh) 干衣设备
WO2022194188A1 (zh) 衣物护理机
JP6043952B2 (ja) 衣類乾燥機
JP6047754B2 (ja) 衣類乾燥機
US20050252031A1 (en) Clothes dryer
CN111560761B (zh) 一种用于衣物护理机上的热风循环系统
CN21967088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1676853B1 (ko) 로터리식 열교환기
CN115928393A (zh) 干衣设备
CN111520985A (zh) 滚筒干燥机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2357759U (zh) 一种用于衣物护理机上的热风循环系统
KR100898928B1 (ko) 건조기
KR101606663B1 (ko) 의류건조기
CN20995811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8880374U (zh) 干衣设备
JP2000093697A (ja) 洗濯乾燥機
WO2022193653A1 (zh) 衣物护理机
CN218466139U (zh) 洗干一体机
CN219032687U (zh) 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