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3127A - 干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干衣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63127A CN116163127A CN202211599615.1A CN202211599615A CN116163127A CN 116163127 A CN116163127 A CN 116163127A CN 202211599615 A CN202211599615 A CN 202211599615A CN 116163127 A CN116163127 A CN 1161631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clothes drying
- drying apparatus
- cylinder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8—Driv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干衣设备,所述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内筒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外筒,罩设于所述内筒外部,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外筒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外筒背向所述内筒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朝向所述开口端或所述筒底端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电机,所述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电机主体位于所述外筒外部,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内筒上,从而将电机设置于外筒外部,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了干衣设备的使用年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干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干衣设备,为了减小内筒的转动阻力,减低能耗,将电机设置于内筒和外筒之间,干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电机散热困难,影响电机的性能,从而缩短了干衣设备的使用年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干衣设备以保证使用年限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干衣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衣设备的使用年限较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构思如下:一种干衣设备,所述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内筒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外筒,罩设于所述内筒外部,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外筒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外筒背向所述内筒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朝向所述开口端或所述筒底端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电机,所述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电机主体位于所述外筒外部,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内筒上。
其中,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收容腔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环境隔离。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一侧具有翻边。
其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且位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电机主体之间;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卡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翻边。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若干第一加强肋,所述若干第一加强肋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朝向和/或背向所述电机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硅胶密封件、橡胶密封件、皮质密封件或ABS塑料密封件。
其中,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式盖设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电机主体一侧,以形成所述收容腔。
其中,所述外筒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设置,且沿着背离所述内筒的方向凸起,所述避让槽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位于所述干衣设备的底部,所述外筒包括呈周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底壳一侧。
其中,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底板一侧,所述电机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壳上。
其中,所述壳体罩设所述外筒,以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腔和外循环腔,所述内循环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外循环腔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电机主体位于所述外循环腔。
其中,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送风件、压缩机和节流件,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腔,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件设置于所述外循环腔,所述送风件设置于从所述内循环腔到所述第一腔体的空气流路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外筒、电机和皮带,内筒具有第一腔体,内筒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外筒罩设于内筒外部,以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外筒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位于外筒背向内筒的一侧,安装部具有收容腔,收容腔朝向开口端或筒底端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电机主体位于外筒外部,驱动杆穿过第一通孔,驱动轮设置于收容腔;皮带套设在驱动轮和内筒上,通过在外筒背向内筒的一侧设置安装部,安装部为用于安装电机和皮带的部件,同时将电机设置于外筒外部,使电机远离第一腔体,以避免第一腔体中的热量传导至电机导致电机烧坏,同时还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干衣设备的使用年限较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省略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与外筒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电机与安装部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电机与皮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热泵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热泵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内部气流循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支撑件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与第二支撑板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组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1000。干衣设备1000包括内筒10、外筒20和壳体80,其中,内筒10为滚筒,外筒20为固定筒。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外筒20始终保持静止,内筒10可相对于外筒20转动。内筒10具有第一腔体10a。外筒20罩设于内筒10外部,以在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0a。壳体80设置于外筒20的外部,以在外筒20和壳体8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80a。内筒10和外筒20同轴设置,且相隔一定距离,避免内筒10转动过程中产生径向和轴线方向的跳动时与外筒20发生干涉,内筒10和外筒20同轴设置,可以减小外筒20的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了结构质量。
内筒10内部形成第一腔体10a,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0a,外筒20与壳体8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80a。第一腔体10a用于放置待烘干物。第二腔体20a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以降低第一腔体10a的散热速率,从而降低干衣设备1000的能耗,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能效水平。第三腔体80a可以用于放置蒸发器91、冷凝器92、送风件93、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和电机97等部件。内筒10、外筒20和壳体80相互配合,结构紧凑。
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时,在内筒10的转动作用下,待烘干物在第一腔体10a中不停地翻转,干热气流与待烘干物充分进行热交换,使得待烘干物的水分蒸发后随干热气流排出。
内筒10包括内筒侧壁11和内筒底壁12。内筒侧壁11与内筒底壁1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等连接方式。内筒侧壁11围绕内筒底壁12以形成第一腔体10a。内筒10还包括沿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内筒10的开口端13具有第一开口15,第一开口15可以作为待烘干物的投放口和取出口。筒底端14为内筒底壁12。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8,图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省略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与外筒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电机与安装部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电机与皮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外筒20包括安装部40,安装部40位于外筒20背向内筒10的一侧。安装部40具有收容腔41,收容腔41朝向开口端13或筒底端14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42。第一通孔42可以开设于安装部40朝向开口端13的一侧,也可以开设于安装部40朝向筒底端14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40也可以同时开设于安装部40朝向开口端13的一侧以及安装部40朝向筒底端14的一侧。
安装部40可以与外筒2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保证了安装部40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干衣设备1000的制造过程中,减少了零件部种类和数量,减低了组装难度,从而节省了工时,使得组装效率提高。当然,安装部40也可以与外筒2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粘接、螺栓连接、销键连接、卡扣连接、磁式吸附等连接方式。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电机97和皮带98,电机97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971、驱动杆972和驱动轮973。电机主体971位于外筒20外部,驱动杆972穿过第一通孔42,驱动轮973设置于收容腔41。收容腔41与第二腔体20a连通。皮带98套设在驱动轮973和内筒10上。电机97通过电机主体971、驱动杆972、驱动轮973和皮带98驱动内筒10转动。皮带98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驱动轮973为皮带98提供张紧力,从而保证内筒10和皮带98之间的张紧作用,保证皮带98能够带动内筒10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驱动轮973的设置,直接将皮带98套设在驱动杆972和内筒10上。
通过将电机主体971设置于外筒20外部,以便干衣设备1000在工作过程中,电机97进行散热,从而解决电机97散热困难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电机97的性能,从而保证了干衣设备1000的使用年限。通过在安装部40中设置收容腔41和第一通孔42,且将驱动轮973设置于收容腔41,便于皮带98套设于驱动轮973,解决了皮带98和驱动轮973的安装问题。此外,还可以避免电机97在工作工程中,驱动杆972和驱动轮973与外筒20发生干涉,从而保护了电机97和外筒20。
安装部4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3,第一密封件43设置于收容腔41,且密封于第二腔体20a和收容腔41之间,用于将第二腔体20a与外界环境隔离,保证外筒20的气密性。第一密封件43与收容腔41相适配,从而保证第一密封件43的密封效果,避免第二腔体20a内的气流通过收容腔41和通孔42泄露。从而解决电机97和皮带98的安装问题,以及第二腔体20a的密封性的问题。
收容腔41具有侧腔壁412和背腔壁411。背腔壁411所在的平面与侧腔壁412所在的平面垂直,且背腔壁41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驱动杆972的延伸方向。第一密封件43包括主体部431和密封部432。密封部432沿主体部431的周向设置,主体部431可以用于支撑密封部432,避免密封部432塌陷,以提高第一密封件43的密封效果。密封部432的厚度可以大于主体部431的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件43的密封效果。密封部432背离主体部431的一侧可以通过胶接、卡扣连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或者通过第一密封件43自身的回弹能力与收容腔41的侧腔壁412密封连接,以保证第一密封件43与收容腔41的侧腔壁412的密封连接,从而将收容腔41与第二腔体20a隔离,保证第二腔体20a密封性。
第一密封件43具有第二通孔43a,第二通孔43a的至少一侧具有翻边433。第二通孔43a可以开设于第一密封件43的主体部431的几何中心上,当然,也可以开设于主体部431的其他位置。翻边433可以位于主体部431朝向电机97的一侧,也可以位于主体部431背向电机97的一侧,也可以位于主体部431朝向电机97的一侧以及背向电机97的一侧。翻边433与主体部431一体成型,从而保证翻边433的结构强度,避免翻边433脱落,同时减少了零件部数量和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
第一密封件43为硅胶密封件、橡胶密封件、皮质密封件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塑料密封件。第一密封件43具有弹性,当第一密封件43设置于收容腔41时,收容腔41的侧腔壁412会给予第一密封件43应力,使第一密封件43产生一定的形变,这种形变可以向侧腔壁412提供接触压力,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第一密封件43具有若干第一加强肋434。若干第一加强肋434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3朝向和/或背向电机97一侧。具体的,第一加强肋434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3的主体部431,第一加强肋434可以设置于主体部431朝向电机97一侧,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431背向电机97一侧,也可以同时设置于主体部431朝向电机97一侧以及背向电机97一侧。第一加强肋434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密封件43的厚度,从而减轻结构质量,降低第一密封件43空间占用率,同时,保证了第一密封件43的结构强度。
电机97还包括连接件974,连接件974套设于驱动杆972,且位于驱动轮973和电机主体971之间。连接件974可以为圆环结构,连接件974的内环紧紧地套设于驱动杆97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974可以设置内螺纹,且驱动杆972上设置有与连接件974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设置外螺纹和内螺纹,以将连接件974固定于驱动杆972。
连接件974穿过第一通孔42,且卡设于第一密封件43的第二通孔43a和翻边433,从而将驱动轮973和皮带98限制在第一密封件43和背腔壁411之间,以防止皮带98在传动过程中脱落,提高可靠性。
安装部40还包括盖板44,盖板44可拆卸式盖设于安装部40背离电机主体971一侧,以形成收容腔41。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将第一密封件43设置于安装部40,再将电机97的驱动杆972从安装部40具有第一通孔42的一侧穿过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a和翻边433过渡到安装部40的另一侧,同时将连接件974设置于第一密封件43的第二通孔43a和翻边433,然后将驱动轮973设置于驱动杆972的端部,将皮带98套设在驱动轮973和内筒10上,再将盖板44可拆卸式盖设于安装部40背离电机主体971一侧,最后可以通过胶接、卡扣连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将第一密封件43的密封部432背离主体部431的一侧与收容腔41的侧腔壁412密封连接。
通过设置盖板44,便于第一密封件43、电机97和皮带98的组装,减少了工时,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便于对第一密封件43、电机97和皮带98拆卸维修,提高维修效率。
外筒20具有避让槽201,避让槽201沿外筒20的周向设置,且沿着背离内筒10的方向凸起,避让槽201与收容腔41连通。避让槽201可以具有一定的深度,以避让皮带98,避免皮带98与外筒20发生摩擦,从而减小内筒10的转动阻力,提升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果。避让槽201的深度可以小于5mm,既可以限制外筒20的体积,又可以防止皮带98转动时与外筒20发生摩擦导致外筒20和皮带98变形,结构紧凑,减轻了结构质量。
避让槽201环绕外筒20的周向延伸,从而进一步提高外筒20的结构强度,使得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外筒20不易于受热变形,提高使用寿命。
壳体80包括底壳83,底壳83位于干衣设备1000的底部。外筒20包括呈周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底板23位于外筒20朝向底壳83一侧。安装部40位于第一盖板21或第二盖板22朝向底板23一侧。电机主体971设置于底壳83上。由于电机主体971质量较重,且体积较大,将电机主体971设置于底壳83,解决了电机主体971的安装问题。
外筒20通过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的拼接成型。在组装时,可在预先确定底板23的组装位置后,再基于底板23确定内筒10的组装位置,并组装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的其他零件部,将底板23和内筒10组装完成后,再将第一盖板21组装于底板23的一侧,将第二盖板22组装于底板23的另一侧,最后将第一盖板21背离底板23的一侧与第二盖板22背离底板23的一侧相连接。内筒10和外筒20组装完成后,外筒20的轴线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方向重合,也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方向平行,从而提高组装效率,此外,还可以避免内筒10和外筒20在组装过程中发生干涉而导致变形。外筒20结构简单,单个零件体积小,便于部件加工、整机组装以及维护。
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可以为弧形结构。第二盖板22和第一盖板21朝向内筒10的表面均可以为凸弧面,该凸弧面朝向背离内筒10的方向凸出。底板23可以为弧形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平面板结构。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体积较小,便于加工成型,降低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
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均具有相互配合的避让槽201,避让槽201沿外筒20的周向设置,且沿着背离内筒10的方向凸起。第二盖板22具有安装部40,安装部40位于第二盖板22背离第一盖板21的一侧,或者位于第一盖板21背离第二盖板22一侧,安装部40具有收容腔41,收容腔41朝向开口端13或筒底端14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42,第一通孔42、收容腔41和避让槽201连通。
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均具有若干第二加强肋24,第二加强肋2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外筒20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二加强肋24可以设置于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以及底板23背离内筒10的一侧,或者设置于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以及底板23朝向内筒10的一侧,或者由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以及底板23背离内筒10的一侧延伸至朝向内筒10的另一侧。第二加强肋24可以由外筒10靠近内筒10的开口端13的一侧延伸至外筒10靠近内筒10的筒底端14的另一侧。
第二加强肋24可以增强外筒20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的厚度相等,从而减低匹配难度。由于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均具有第二加强肋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的厚度可以小于3mm,以降低材料成本。第二加强肋24可以加强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外筒20的结构强度。
通过设置第二加强肋24,除了可以增强结构强度之外,还可以减小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底板23的厚度,从而减轻结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第一支撑板31位于内筒10的开口端13,第二支撑板32位于内筒10的筒底端14。请继续参阅图3,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外筒2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31,且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具有第三间隙132;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外筒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41,且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具有第四间隙142。外筒20罩设于内筒10的外部,外筒2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2密封连接。
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第一支撑板31可以为非密封连接,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第二支撑板32也可以为非密封连接,外筒2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2密封连接,因此,部分气流可以从第一腔体10a流入第二腔体20a,但是,不能从第二腔体20a流入第三腔体80a,因此,第二腔体20a可以作为第一腔体10a的保温层,保证了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从而提高干衣效率,缩短干衣时间。此外,内筒10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以及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可以为非密封连接,降低了内筒10的转动阻力,实现同时兼顾提高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和降低内筒10的转动阻力,从而降低干衣设备1000输入功率和能耗,提高了干衣设备1000的烘干效果。
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外筒20始终保持静止,因此,第二腔体20a可以保持较好的密封状态。第二腔体20a中的干热气流无法从外筒20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以及从外筒20与二支撑板32之间流入第三腔体80a,能够更好地防止气流外泄,降低能耗,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
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相对设置,内筒1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外筒20罩设内筒10且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外筒2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2密封连接,结构稳定性强,第二腔体20a的密封效果好,使得第二腔体20a内的干热气流无法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第二腔体20a对第一腔体10a的保温效果,有效缩短干衣时长,提高了干衣效率。同时,第二腔体20a的干热气流也无法流入第三腔体80a,可以避免干热气流流入第三腔体80a后,在第三腔体80a中冷凝,从而防止放置于第三腔体80a的蒸发器91、冷凝器92、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受到凝霜或者冷凝水的侵蚀而破坏,延长了蒸发器91、冷凝器92、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干衣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感。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401和第三密封件402。第二密封件401设置于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外筒20之间的第一间隙131,或者设置于内筒10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的第三间隙132。第三密封件402设置于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外筒20之间的第二间隙141,或者设置于内筒10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的第四间隙142。
内筒10的开口端13与第一支撑板31之间为非密封连接,第二密封件401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可以设置于内筒10,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外筒20。当第二密封件401设置于内筒10时,第二密封件401可以随着内筒10的转动而转动。内筒10的筒底端14与第二支撑板32之间为非密封连接,第三密封件402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可以设置于内筒10,或者也可以设置于外筒20,当第三密封件402设置于内筒10时,第三密封件402可以随着内筒10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二腔体20a可以作为第一腔体10a的保温层,因此,内筒10的开口端13可以与第二密封件401相接触,但是,不需要对第二密封件401施加压力。内筒10的筒底端14可以与第三密封件402相接触,但是,不需要对第三密封件402施加压力。大大降低了内筒10的转动阻力,从而降低干衣设备1000输入功率和能耗,提升了干衣设备1000的能效水平。
通过在内筒10的开口端13设置第二密封件401,在内筒10的筒底端14设置第三密封件402,第一腔体10a内的干热气流会受到第二密封件401和第三密封件402的阻挡,从而保证内筒10的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的气密性,避免第一腔体10a内的干热气流直接流入第二腔体20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腔体10a的密封性和保温效果,从而缩短干衣时长,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
第二密封件401和第三密封件402可以为环形弹性密封件,内筒10为筒状,外筒20的整体结构也为筒状,内筒10的开口端13和筒底端14的径向截面均为圆环结构,外筒20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两端的径向截面也均为圆环结构。因此,第二密封件401设置为环形结构,可以降低第二密封件401与内筒10的开口端13以及与外筒20靠近第一支撑板31的一端的匹配难度;第三密封件402设置为环形结构,可以降低第三密封件402与内筒10的筒底端14以及与外筒20靠近第二支撑板32的一端的匹配难度。
第二密封件401和第三密封件402的材质均可以选自橡胶、硅胶、海绵或者羊毛毡。橡胶、硅胶、海绵以及羊毛毡均具有较好的弹性,且使用寿命长。第二密封件401和第三密封件402具有弹性,对内筒10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内筒10与第一支撑板31的连接处各处间隙相等,也可以保证内筒10与第二支撑板32的连接处各处间隙相等,使得待烘干物烘干得更加均匀。
内筒10具有延伸部50,延伸部50设置于内筒的开口端13。延伸部50具有出风口51,出风口51可以与第一开口15同向设置。延伸部50与内筒1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内筒10的气密性和结构强度。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延伸部50与内筒10可以保持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内筒10具有一定的气密性。延伸部50与内筒10的连接方式可以任意选择,只要延伸部50与内筒10之间保持密封连接即可。延伸部50开设的出风口51与第二密封件401错开设置,避免第二密封件401将出风口51遮挡。
延伸部50设置于内筒侧壁11背离内筒底壁12的一侧,延伸部50可以由内筒底壁12向内筒10的轴线方向延伸,或者由内筒底壁12向背离内筒1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延伸部5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垂直,或者延伸部50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内筒10的径向方向向内部或者向外部倾斜设置。延伸部50可以以内部镂空的方式形成出风口51,出风口51可以由多个出气孔组成,出气孔的径向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菱形,出气孔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在此不受限制。出风口51的轴线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平行或者相交。
内筒底壁12具有进风口121,第一腔体10a内的气流由进风口121进入第一腔体10a后由出风口51流出,该气流可以是由冷凝器92产生的干热气流。进风口121可以由多个进气孔组成,进气孔的轴线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方向平行。进气孔的径向截面可以为圆形,以进一步加快干热气流流入第一腔体10a的速度,使得第一腔体10a可以快速升温,从而,缩短干衣时间,提高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
内筒底壁12包括多个进风区域12a和多个密封区域12b,进风区域12a和密封区域12b间隔设置。每个进风区域12a均开设有多个进气孔,以形成进风口121。进风口121设置于进风区域12a,进风口121应与密封区域12b相隔一定距离,以保证密封区域12b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内筒1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密封区域12b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可以为同一平面,也可以凸出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密封区域12b所在的平面凸出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的部分可以称为凸出面,凸出面可以为圆滑面,以避免在干衣设备1000工作的过程中,对待烘干物造成破坏。当密封区域12b所在的平面凸出于进风区域12a所在的平面时,密封区域12b可以沿着内筒10的轴线方向朝向第一腔体10a一侧凸出,可以沿着内筒10的轴线方向朝背离第一腔体10a的一侧凸出,或者沿着内筒10的轴线方向向内筒底壁12的两侧凸出,以提升密封区域12b的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内筒10的结构强度。
第三密封件402可以围绕进风口121设置,以使第三密封件402和进风口121错开,从而避免第三密封件402将进风口121封堵。
第一支撑板31具有与第一开口15连通的第二开口311,第一支撑板31还具有与出风口51连通的第一排风口312。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开口311和第一开口15将待烘干物投放于第一腔体10a。第一腔体10a内与待烘干物换热后的气流可以依次通过出风口51和第一排风口312流出第一腔体10a。
第二支撑板32具有与进风口121相配合的通风口321。具体地,第二支撑板32具有多个通风区域32a和多个支撑部323,通风区域32a与支撑部323间隔设置。其中,多个通风区域32a与内筒底壁12上的多个进风区域12a相互对应,多个支撑部323与内筒底壁12上的多个密封区域12b相互对应。每个通风区域32a可以对应一个通风口321,或者每个通风区域32a可以对应多个通风口321,通风口321与进风口121对应设置。内筒10外部的干热气流依次穿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进入第一腔体10a。
壳体80包括相对设置的侧壳81、以及相对设置的顶壳82和底壳83。侧壳81相对设置于壳体80的两侧,侧壳8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支撑板31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第二支撑板32所在的平面,侧壳81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顶壳8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支撑板31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第二支撑板32所在的平面,顶壳8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顶壳82位于内筒10背离底板23的一侧。底壳8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支撑板31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第二支撑板32所在的平面,底壳83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底壳83位于底板23背离内筒10的一侧。
外筒20的底板23背离内筒10一侧设置有固定板231。固定板231由底板23朝向背离内筒10的方向延伸。固定板231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固定件与该安装孔相配合,以将固定板23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2,从而进一步保证外筒20的结构强度。固定板231与底板23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固定板231与底板23的连接处的气密性,增强固定板231与底板23整体的结构强度。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密封连接方式在此不受限定,只要固定板231与底板23之间保持密封连接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0,图9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热泵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热泵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热泵系统90。热泵系统90包括蒸发器91、冷凝器92、送风件93、压缩机94和节流件95。第三腔体80a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腔80b和外循环腔80c。内循环腔80b与第一腔体10a连通,外循环腔80c与外部环境连通。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设置于内循环腔80b。压缩机94和节流件95设置于外循环腔80c。送风件93设置于从内循环腔80b到第一腔体10a的空气流路上。此外,电机主体971也位于外循环腔80c。
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均设置于内循环腔80b,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其他部件设置于非内循环腔80c。外筒20与非内循环腔80c中的压缩机94、节流件95、连接管路96等部件相隔一定距离,可以防止外筒20被高温管路导热导致外筒变形或者损坏,提升了外筒20的使用寿命。
壳体80包括底壳83,底壳83位于底板23背离内筒10一侧。内循环腔80b和外循环腔80c位于底壳83与底板23之间。底壳83朝向底板23一侧设置有围板831。围板831由底壳83朝向底板23的方向延伸。底壳83、围板831和底板23围设形成内循环腔80b。
围板831与底壳83密封连接或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提高围板831与底壳83的连接处的气密性,增强围板831与底壳83整体的结构强度。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密封连接方式在此不受限定,只要围板831与底壳83之间保持密封连接即可。
围板831包括前板8311、后板8312、侧板8313,其中,后板8312设置于底壳83背离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前板8311设置于底壳83背离第二支撑板32的一侧,侧板8313相对设置于前板8311和后板8312的两侧。
内循环腔80b具有入风口801和第一送风口831a。入风口801可以设置于前板8311,第一送风口831a可以设置于后板83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口831a可以一部分设置于固定板231,另一部分设置于后板8312。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依次由入风口801朝向第一送风口831a的方向排列。蒸发器91设置于冷凝器92背离第一送风口831a一侧,也就是内循环腔80b的迎风侧,便于蒸发器91对从入风口801流入的低温高湿气流进行降温除湿。冷凝器92设置于蒸发器91背离入风口801一侧,也就是内循环腔80b的背风侧,便于冷凝器92向第一腔体10a输出干热气流。
前面板100和第一支撑板31之间形成风道101。内筒10的开口端13具有出风口51。第一支撑板31具有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第一排风口312对应内筒10的出风口51。第二排风口313对应内循环腔80b的入风口801。风道101连通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第一腔体10a中的空气从出风口51排出后经过第一排风口312进入风道101,由风道101依次经过第二排风口313和入风口801进入内循环腔80b。
风道101可以为连接管路96,也可以与密封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和前面板100之间的密封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密封管道,风道101的具体结构可以任意选择,能够实现本申请的功能即可。
干衣设备还包括过滤件314,过滤件314设置于第一排风口312和/或第二排风口313。该过滤件314可以为滤网。过滤件314可以设置于第一排风口312,可以设置于第二排风口313,也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用于滤除干衣设备1000工作过程中掉落的毛屑和其他杂物,避免第一排风口312和第二排风口313之间的风道101被堵塞而影响第一腔体10a的排风效率,同时,防止毛屑和其他杂物依次通过入风口801、第一排风口312、风道101、第二排风口313和入风口801进入内循环腔80b,从而避免蒸发器91的除湿效果和冷凝器92的制热效果受到影响。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罩板70,罩板70罩合于第二支撑板32背离外筒20的一侧以形成送风腔70a。送风腔70a连通于第一腔体10a和内循环腔80b之间。送风腔70a通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连通第一腔体10a。
第二支撑板32还设置有第二送风口322,第二送风口322与第一送风口831a相对应。第二送风口322完全位于罩板70罩设二支撑板32所形成的送风腔70a内,以使内循环腔80b不能通过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与外界环境连通,从而保证内循环腔80b的密封性。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送风件93,送风件93可以设置于第一送风口831a或设置于第二送风口322,或跨设于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或设置于内循环腔80b,或设置于送风腔70a,以将经冷凝器92换热后的干热气流经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送入送风腔70a。送风件93可以为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件93将经冷凝器92换热后的干热气流从内循环腔80b经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送风口322送入送风腔70a,使得内循环腔80b处于负压状态,流入送风腔70a的干热空气沿第二送风口322至通风口321的方向流动,并依次通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流入第一腔体10a内,干热空气在第一腔体10a内从内筒10的筒底端14向开口端13流动,并在与待烘干物进行热交换后,携带待烘干物的水汽依次从延伸部50上的出风口51、第一支撑板31上的第一排风口312和入风口801流入内循环腔80b,从而实现第一腔体10a、内循环腔80b和送风腔70a的气流循环。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内部气流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气流循环的方向。干热气流在送风件93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支撑板32上的第二送风口322流入送风腔70a。进入送风腔70a后的干热气流依次通过通风口321和进风口121流入第一腔体10a。干热气流进入第一腔体10a后从进风口121到出风口51的方向流动,干热气流在第一腔体10a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待烘干物进行热交换,形成了低温高湿气流。低温高湿气流依次通过延伸部50上的出风口51和第一支撑板31上的第一排风口312流入第一支撑板31和前面板100之间的风道101,进入风道101后的低温高湿气流在风道101沿着第一排风口312向第一支撑板31上的第二排风口313的方向流动,然后从依次通过第二排风口313和入风口801进入内循环腔80b。进入内循环腔80b的低温高湿气流首先与蒸发器91接触,蒸发器91对低温高湿气流进行除湿降温,压缩机94对经过蒸发器91除湿降温后的气流进行加压,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92,形成了干热气流,干热气流在送风件93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第一送风口831a和第二支撑板32上的第二送风口322流入送风腔70a,从而形成闭式循环。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支撑件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包括两个支撑件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件33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与外筒20之间。具体地,支撑件33包括支撑轮331和第一支撑轴332。支撑轮33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与外筒20之间,第一支撑轴332穿设于支撑轮331,第一支撑轴332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另一端设置于外筒20。两个支撑件33中,一个可以设置于第一盖板21靠近底板23的一侧,另一个可以设置于第二盖板22靠近底板23的一侧,或者两个支撑件33可以均设置于底板23。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支撑件33可以设置于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具体地,支撑轮331可转动地设置于内筒10和外筒20之间,第一支撑轴332穿设于支撑轮331,第一支撑轴332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另一端设置于支撑轮331背离第一支撑板31的一侧。
两个支撑件33可以相对设置于内筒10的两侧,且支撑轮331背离底板23一侧的表面与内筒10相接触,两个支撑件33对内筒10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支撑件33的第一支撑轴33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内筒10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当内筒10相对于外筒20转动时,两个支撑件33对应的支撑轮331可以随着内筒10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减小内筒10与两个支撑件33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干衣设备1000输入功率和能耗,提升了干衣设备1000的能效水平。第一支撑轴332的设置,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第二腔体20a内的气流从支撑件33的安装孔流出,以及避免外界空气从支撑件33的安装孔流入第二腔体20a内,从而提高第二腔体20a的保温效果,缩短干衣时长,提升干衣设备1000的干衣效率。支撑轮331的外壁面与外筒20相隔一定距离,避免支撑轮331在转动过程中与外筒20刮擦。
通过设置两个支撑件33,内筒10的开口端13设置于两个支撑件33上,使得内筒10的重心保持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内筒10的转动时产生径向和轴向的跳动,从而保证内筒10稳定的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4,图13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干衣设备的内筒与第二支撑板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轴承61,轴承61设置于内筒10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内筒10通过轴承6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具体地,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锁紧件62和第二支撑轴63,锁紧件62设置于第二支撑轴63背离内筒10的一侧。
内筒底壁1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轴孔122,第二支撑板32具有与第一轴孔122相配合的第二轴孔324,第一轴孔122和第二轴孔324均可以为贯穿孔,锁紧件62开设有第三轴孔621,第一轴孔122、第二轴孔324和第三轴孔621之间两两相互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先将第二支撑轴63插设于轴承61,第二支撑轴63的两端均超出轴承61的两端的端面,随后将第二支撑轴63的一端插设于内筒底壁12中心的第一轴孔122,并用固定件将第二支撑轴63设置于第一轴孔122,另一端插设于第二支撑板32的第二轴孔324以及锁紧件62的第三轴孔621,使得锁紧件62将第二支撑轴63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从而将内筒10可转动的支撑于第二支撑板32,实现内筒10的可转动连接。轴承61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2和内筒10之间,轴承61不仅可以对内筒10起到支撑的作用,还减小了内筒10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限制内筒10转动过程中产生径向和轴向的跳动,同时,还降低了干衣设备1000的功耗。
内筒10的筒底端14通过轴承6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板32。内筒10的开口端13通过两个支撑件3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31。两个支撑件33设置于内筒10的开口端13的两侧。两个支撑件33与轴承61共同作用形成三点固定结构,从而将内筒10可转动的支撑于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结构更加稳定。
干衣设备1000还包括门体110。门体110可转动地设置于前面板100,用于开启或者闭合敞口部100a、第二开口311和第一开口15。用户需要向内筒10放入待烘干物时,通过打开门体110,经敞口部100a、第二开口311及内筒10的第一开口15可将待烘干物放入内筒10的第一腔体10a,随后关闭门体110,干衣设备1000处于可启动烘干工作的状态。同样地,需要从内筒10中取出待烘干物时,通过打开门体110,经敞口部100a、第二开口311及内筒10的第一开口15可将待烘干物从内筒10的第一腔体10a中取出。
本申请提供了干衣设备,所述干衣设备包括:内筒,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内筒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外筒,罩设于所述内筒外部,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外筒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外筒背向所述内筒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朝向所述开口端或所述筒底端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电机,所述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电机主体位于所述外筒外部,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内筒上,从而将电机设置于外筒外部,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进而提升了干衣设备的使用年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包括:
内筒,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内筒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和筒底端;
外筒,罩设于所述内筒外部,以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外筒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外筒背向所述内筒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朝向所述开口端或所述筒底端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孔;
电机,所述电机具有依次连接的电机主体、驱动杆和驱动轮,所述电机主体位于所述外筒外部,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收容腔;
皮带,套设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内筒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于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收容腔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环境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至少一侧具有翻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且位于所述驱动轮和所述电机主体之间;
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卡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翻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若干第一加强肋,所述若干第一加强肋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件朝向和/或背向所述电机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硅胶密封件、橡胶密封件、皮质密封件或ABS塑料密封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式盖设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电机主体一侧,以形成所述收容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外筒的周向设置,且沿着背离所述内筒的方向凸起,所述避让槽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位于所述干衣设备的底部,所述外筒包括呈周向顺次连接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外筒朝向所述底壳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底板一侧,所述电机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壳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罩设所述外筒,以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具有相互隔离的内循环腔和外循环腔,所述内循环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外循环腔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电机主体位于所述外循环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送风件、压缩机和节流件,其中,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内循环腔,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件设置于所述外循环腔,所述送风件设置于从所述内循环腔到所述第一腔体的空气流路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99615.1A CN116163127A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干衣设备 |
PCT/CN2023/098687 WO2024124825A1 (zh) | 2022-12-12 | 2023-06-06 | 干衣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99615.1A CN116163127A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干衣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63127A true CN116163127A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417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99615.1A Pending CN116163127A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干衣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63127A (zh) |
WO (1) | WO202412482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24824A1 (zh) * | 2022-12-12 | 2024-06-20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干衣设备 |
WO2024124825A1 (zh) * | 2022-12-12 | 2024-06-20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干衣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465826A1 (fr) * | 1979-09-19 | 1981-03-27 | Amiens Const Elect Mec | Machine a laver et a essorer le linge a entrainement du tambour par courroie |
EP0026018B1 (fr) * | 1979-09-19 | 1984-05-30 | Constructions Electro-Mecaniques D'amiens | Machine à laver et à essorer le linge à entraînement du tambour par courroie immergée |
CN100375813C (zh) * | 2002-12-25 | 2008-03-19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家用电器的滚筒皮带的装配结构 |
CN208379232U (zh) * | 2018-04-28 | 2019-01-15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215925377U (zh) * | 2021-07-19 | 2022-03-01 |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干衣机 |
CN116005423A (zh) * | 2022-12-12 | 2023-04-25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干衣设备 |
CN116163127A (zh) * | 2022-12-12 | 2023-05-26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干衣设备 |
-
2022
- 2022-12-12 CN CN202211599615.1A patent/CN11616312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6-06 WO PCT/CN2023/098687 patent/WO2024124825A1/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24824A1 (zh) * | 2022-12-12 | 2024-06-20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干衣设备 |
WO2024124825A1 (zh) * | 2022-12-12 | 2024-06-20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干衣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24825A1 (zh) | 2024-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163127A (zh) | 干衣设备 | |
US10988894B2 (en) | Clothes treatment apparatus having heat pump module | |
CN116005423A (zh) | 干衣设备 | |
AU2015309202B2 (en) | Laundry dryer | |
JP3920299B2 (ja) | 衣類乾燥装置 | |
JP4676407B2 (ja) |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 |
EP2990521B1 (en) | Laundry dryer | |
TWI829087B (zh) | 衣物處理裝置 | |
CN116163126A (zh) | 干衣设备 | |
CN111748990A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US20050252031A1 (en) | Clothes dryer | |
CN111560761B (zh) | 一种用于衣物护理机上的热风循环系统 | |
JP3544876B2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CN111748985A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8880374U (zh) | 干衣设备 | |
CN212357759U (zh) | 一种用于衣物护理机上的热风循环系统 | |
CN209958110U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5856852U (zh) | 一种烘干装置 | |
CN221895388U (zh) | 干衣机的衣物处理筒组件和干衣机 | |
CN114525666B (zh) | 衣物处理设备的连接组件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 |
CN219410235U (zh) | 洗衣机 | |
EP2843113A1 (en) |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 |
JP2771722B2 (ja) | 乾燥機 | |
JP2011167374A (ja) | 乾燥装置 | |
JPH06154484A (ja) | 衣類乾燥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