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9529B -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9529B
CN116159529B CN202310441186.3A CN202310441186A CN116159529B CN 116159529 B CN116159529 B CN 116159529B CN 202310441186 A CN202310441186 A CN 202310441186A CN 116159529 B CN116159529 B CN 116159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tirring
plate
driv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11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9529A (zh
Inventor
张伯祥
张晓刚
许伟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henzho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henzho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henzho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henzhou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411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9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9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9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59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9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8Moving reactors, e.g. rotary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19/0066Stirr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包括储存第一物料的内筒、旋转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机构、驱动所述搅拌机构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储存第二物料的外筒、围绕所述内筒摆动设置的侧搅机构和驱动所述外筒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所述内筒往复移动并旋转;所述外筒旋转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所述外筒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端。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反应速度较慢,从而影响反应效率和物料内轻质的物料会逐渐向釜体中心位置靠拢,使得轻质物料反应不完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领域较为常见的设备,其是为了实现化工工艺中的加热、蒸发和混配的需求。反应釜包括容纳物料的釜体、搅拌物料的搅拌桨和对物料进行加热的加热管。搅拌桨旋转对物料进行搅拌。加热管通入热油对物料进行加热。
这样的反应装置也存在问题,当需要反应的物料较多时,只能是等一批次的物料加热搅拌反应完成之后,将反应完成后物料排出,再重新加入下一批次的物料进行加热搅拌反应。这样就导致反应速度较慢,从而影响反应效率。
搅拌桨是旋转设置在釜体内的通过电机对搅拌桨进行驱动,搅拌桨若是同方向旋转,物料的流向是相同的,物料之间的交错碰撞反应较为缓慢。搅拌桨若是正反方向交替旋转,物料之间确实是会发生交错碰撞反应。但物料内轻质的物料会逐渐向釜体中心位置靠拢,使得轻质物料反应不完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应速度较慢,从而影响反应效率和物料内轻质的物料会逐渐向釜体中心位置靠拢,使得轻质物料反应不完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包括储存第一物料的内筒、旋转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机构、驱动所述搅拌机构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储存第二物料的外筒、围绕所述内筒摆动设置的侧搅机构和驱动所述外筒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所述内筒往复移动并旋转;所述外筒旋转设置在所述内筒上;所述外筒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筒包括第一筒体、加热第一物料的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筒支架和检测第一物料温度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加热管围绕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所述搅拌机构螺旋设置在所述筒支架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围绕第一筒体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围绕所述第一筒体并列开设流通孔;所述第一筒体上所述流通孔两侧设置密封槽;所述第一筒体上设置有密封所述流通孔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所述流通孔的密封环、提拉所述密封环的密封杆、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上的提拉件和驱动所述提拉件旋转的第四动力装置;所述密封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环和所述提拉件;所述提拉件连接所述第四动力装置驱动端;所述密封环嵌入所述密封槽时密封所述流通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螺旋设置在所述筒支架上的搅拌杆、设置在所述搅拌杆上的搅拌架、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板和磁吸所述搅拌板的第一磁吸装置;所述搅拌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端;所述搅拌板摆动连接在所述搅拌架上;所述第一磁吸装置设置在所述搅拌架上所述搅拌板的摆动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支架、设置在所述驱动支架上的第一动力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端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连接所述搅拌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侧搅机构包括流动板和摆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上的侧搅板;所述侧搅板分别向所述内筒内和所述外筒内延伸;所述流动板摆动设置在所述侧搅板延伸的末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筒包括外架、旋转设置在所述外架内的第二筒体、推动所述侧搅机构摆动的推板和滚动支撑所述第二筒体的滚轴;所述推板围绕所述第二筒体内设置;所述第二筒体围绕所述内筒旋转;所述滚轴旋转设置在所述外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围绕所述第二筒体设置的齿条、设置在所述外架上的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端的齿轮、限制所述第二筒体旋转速度的抱闸件、拉动所述抱闸件的第二弹性装置和推动所述抱闸件摆动的第三动力装置;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所述抱闸件相对铰接在所述第二筒体两侧;所述抱闸件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筒体内并列旋转设置有搅拌件;所述外架上设置有磁吸所述搅拌件的第二磁吸装置;所述第二磁吸装置围绕所述第二筒体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架上设置有连通冷凝器的管道;所述第二筒体上开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上相对铰接有排放板;所述管道推动所述排放板将所述排放口打开时,所述管道连通所述排放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搅拌架和搅拌板不仅通过旋转完成对第一物料的搅拌,还通过搅拌架和搅拌板的上下移动,完成第一物料的上下翻倒,得第一物料被搅拌架和搅拌板带动旋转,并被搅拌架和搅拌板带动上下翻倒,还被搅拌板摆动带动搅拌;第一物料除了受到正反方向的旋转力还受到上下方向的力;正反方向的旋转力完成物料的充分碰撞搅拌,上下方向的力使得轻质的第一物料上下翻腾,避免轻质第一物料向第一筒体内中间位置集中,使得轻质第一物料可以均匀分散完成反应;第一物料通过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搅拌,使得第一物料搅拌充分,第一物料的热量可以均匀分布,可以充分的发生反应;(2)第一物料在搅拌的过程中加热管内通入热油,加热管对第一物料进行加热,第一物料经过加热后黏稠度会发生变化;第一物料刚开始搅拌加热反应时,第一物料黏稠度低,第一磁吸装置磁吸搅拌板,增加搅拌板的摆动阻力;第一物料搅拌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第一物料黏稠度逐渐增高,第一磁吸装置逐渐减少磁吸搅拌板,减少搅拌板的摆动阻力;(3)第一筒体内第一物料进行加热搅拌时,外筒开始抽真空,使得外筒内处于真空的状态;第一筒体内第一物料完成第一阶段加热搅拌后,密封机构将流通孔打开,第一筒体内第一物料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外筒内,第一筒体内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加快了第一物料流入外筒内,并完成下一批次第一物料搅拌前的惰性气体的入准备工作,第一物料流入外筒内后密封机构将流通孔关闭;第一物料在外筒内完成第二阶段加热搅拌时形成第二物料;(4)第二筒体旋转时带动推板移动,推板接触到侧搅机构时带动侧搅机构摆动,当侧搅机构摆动至极限位置时,推板收缩;推板通过侧搅机构不再接触到侧搅机构时伸出,通过推板的移动完成对第二物料的搅拌;(5)通过侧搅机构对内筒内的外侧第一物料进行搅拌和对外筒内的内侧第二物料进行搅拌;通过侧搅机构同时对内筒内第一物料和外筒内第二物料进行搅拌,提高了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搅拌效率,同时保证了充分搅拌;(6)第二动力装置需要带动第二筒体往复的正转和反转,由于第二筒体需要反复的在两种旋转方向上进行切换,需要将第二筒体频繁的制动减速,通过抱闸件可以完成第二筒体的快速制动停止旋转;(7)第二筒体内第二物料是通过第一筒体上加热管进行加热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共用加热管进行加热,第二筒体内的温度环境和第一筒体内的温度环境是相同的,避免出现两个阶段的加热搅拌环境出现温差,从而影响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加热搅拌质量;(8)第二筒体正转并停止转动后,搅拌件此时仍是旋转的,通过第二磁吸装置磁吸住搅拌件,将搅拌件停止转动,之后第二磁吸装置停止磁吸搅拌件,第二筒体进行反转时,搅拌件也是反向旋转的;通过第二磁吸装置在第二筒体停止旋转时,将搅拌件磁吸也停止旋转,保证了第二筒体的转动和搅拌件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保证了第二物料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双层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内筒、搅拌机构和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侧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双层反应装置的抱闸件的俯视结构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筒体的俯视结构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搅拌件和第二磁吸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密封环、密封杆和提拉件之间连接的侧视结构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筒体和侧搅板之间连接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1、内筒;11、第一筒体;12、加热管;13、筒支架;14、第一检测装置;15、流通孔;16、密封槽;17、内管;2、搅拌机构;21、搅拌杆;22、搅拌架;23、搅拌板;24、第一磁吸装置;3、第一驱动机构;31、驱动支架;32、第一动力装置;33、旋转件;4、外筒;41、第二筒体;42、推板;421、板体;422、第一弹性装置;43、外架;44、滚轴;45、搅拌件;46、第二磁吸装置;47、排放口;48、排放板;49、外管;5、侧搅机构;51、侧搅板;52、流动板;6、第二驱动机构;61、齿条;62、第二动力装置;63、齿轮;64、抱闸件;65、第二弹性装置;66、第三动力装置;67、筒环;7、密封机构;71、密封环;72、密封杆;73、提拉件;74、第四动力装置;8、管道;9、调整机构;91、调整杆;92、拨动件;93、第三弹性装置;94、叉件;95、齿环;96、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双层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内筒、搅拌机构和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侧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双层反应装置的抱闸件的俯视结构图。图6示出了图5中A处的前视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筒体的俯视结构图。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搅拌件和第二磁吸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图中X的方向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的右端。
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包括储存第一物料的内筒1、旋转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机构2、驱动搅拌机构2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储存第二物料的外筒4、围绕内筒1摆动设置的侧搅机构5和驱动外筒4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6。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在内筒1上。第一驱动机构3沿内筒1往复移动并旋转。外筒4旋转设置在内筒1上。外筒4连接第二驱动机构6驱动端。
内筒1包括第一筒体11、加热第一物料的加热管12、设置在第一筒体11内的筒支架13和检测第一物料温度的第一检测装置14。加热管12围绕第一筒体11设置。搅拌机构2螺旋设置在筒支架13上。第一检测装置14围绕第一筒体11并列设置。
第一筒体11为上下方向设置。加热管12围绕第一筒体11外表面设置。第一筒体11的表面开设有螺旋槽。加热管12置于螺旋槽内。增加了加热管12与第一筒体11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第一筒体11内第一物料的受热。
优选的,第一检测装置14为热电偶。第一检测装置14围绕第一筒体11内侧设置。第一检测装置14的检测端接触第一物料,检测第一物料的温度。
筒支架13分别设置在第一筒体11内的上下两端。第一筒体1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进口和出口。第一筒体11的进口连通各第一物料源。第一筒体11出口连通冷凝器收集反应物。
搅拌机构2包括螺旋设置在筒支架13上的搅拌杆21、设置在搅拌杆21上的搅拌架22、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板23和磁吸搅拌板23的第一磁吸装置24。搅拌杆21旋转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端。搅拌板23摆动连接在搅拌架22上。第一磁吸装置24设置在搅拌架22上搅拌板23的摆动位置。
搅拌杆21为上下方向设置。搅拌杆21的上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端。搅拌架22上下方向设置在搅拌架22上。搅拌板23的一端设置配重块。搅拌板23的中间位置摆动连接在搅拌架22上。优选的,第一磁吸装置24为电磁铁。第一磁吸装置24磁吸住搅拌板23时,使得搅拌板23摆动时形成阻力,从而减小搅拌板23的摆动角度。
搅拌杆21的上下两端开设螺旋槽。筒支架13设置有螺旋凸块。螺旋凸块嵌入螺旋槽内。搅拌杆21沿筒支架13上下移动,通过螺旋凸块沿螺旋槽内滑动,使得搅拌杆2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
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支架31、设置在驱动支架31上的第一动力装置32和设置在第一动力装置32驱动端的旋转件33。旋转件33连接搅拌机构2。
驱动支架31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一筒体11的上端。优选的,第一动力装置32为液压缸。第一动力装置32上下方向设置在驱动支架31的上端。旋转件33分别连接第一动力装置32驱动端和搅拌杆21。
第一动力装置32的驱动端伸出时,第一动力装置32驱动搅拌杆21向下移动,搅拌杆21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带动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螺旋移入第一物料内底部,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转动对第一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板23由于搅拌架22向下的移动惯性,搅拌板23接触第一物料发生摆动,搅拌板23对第一物料进行搅拌。此时通过搅拌架22对第一物料形成向下的搅拌,并通过搅拌板23的摆动对第一物料进行搅拌。
第一动力装置32的驱动端收缩时,第一动力装置32驱动搅拌杆21向上移动,搅拌杆21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带动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螺旋移入第一物料内顶部,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转动对第一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板23由于搅拌架22向上的移动惯性,搅拌板23接触第一物料发生摆动,搅拌板23对第一物料进行搅拌。此时通过搅拌架22对第一物料形成向上的搅拌,并通过搅拌板23的摆动对第一物料进行搅拌。
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不仅通过旋转完成对第一物料的搅拌,还通过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的上下移动,完成第一物料的上下翻倒。使得第一物料被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带动旋转,并被搅拌架22和搅拌板23带动上下翻倒,还被搅拌板23摆动带动搅拌。
第一物料除了受到正反方向的旋转力还受到上下方向的力。正反方向的旋转力完成物料的充分碰撞搅拌,上下方向的力使得轻质的第一物料上下翻腾,避免轻质第一物料向第一筒体11内中间位置集中,使得轻质第一物料可以均匀分散完成反应。第一物料通过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搅拌,使得第一物料搅拌充分,第一物料的热量可以均匀分布,可以充分的发生反应。
第一物料在搅拌的过程中加热管12内通入热油,加热管12对第一物料进行加热,第一物料经过加热后黏稠度会发生变化。第一物料刚开始搅拌加热反应时,第一物料黏稠度低,第一磁吸装置24磁吸搅拌板23,增加搅拌板23的摆动阻力。第一物料搅拌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第一物料黏稠度逐渐增高,第一磁吸装置24逐渐减少磁吸搅拌板23,减少搅拌板23的摆动阻力。
围绕第一筒体11并列开设流通孔15。第一筒体11上流通孔15两侧设置密封槽16。第一筒体11上设置有密封流通孔15的密封机构7。密封机构7包括密封流通孔15的密封环71、提拉密封环71的密封杆72、旋转设置在第一筒体11上的提拉件73和驱动提拉件73旋转的第四动力装置74。密封杆72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密封环71和提拉件73。提拉件73连接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端。密封环71嵌入密封槽16时密封流通孔15。
流通孔15围绕第一筒体11外表面的下端并列开设。密封槽16向第一筒体11内向上延伸和外筒4内向上延伸。密封杆72为上下方向设置。提拉件73靠近第一筒体11内一端形成延伸部。密封杆72的上端铰接提拉件73的延伸部。密封杆72的下端铰接密封环71。优选的,第四动力装置74为电机。第四动力装置74设置在第一筒体11上。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密封环、密封杆和提拉件之间连接的侧视结构图。
提拉件73的延伸部位于提拉件73的侧面。密封杆72的上端并非是铰接提拉件73,而是铰接提拉件73的延伸部。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提拉件73旋转,提拉件73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延伸部从提拉件73的下端转动至提拉件73的上端,延伸部转动过程中向上拉动密封杆72。延伸部转动过程中是呈圆弧上升的路径,通过延伸部和密封杆72的上端为铰接、密封环71和密封杆72的下端铰接使得延伸部通过提拉件73向上拉动密封环71时,密封环71为上下移动。
第一筒体11内进行搅拌第一物料之前,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提拉件73旋转,提拉件73向下推动密封杆72,密封杆72向下推动密封环71嵌入密封槽16。第一筒体11内第一物料会流入密封槽16内,第一物料将流通孔15浸没,再通过密封环71嵌入密封槽16,对流通孔15形成水密封和密封环71的双重密封。使得内筒1内空间和外筒4内空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第一筒体11内第一物料进行加热搅拌时,外筒4开始抽真空,使得外筒4内处于真空的状态。第一筒体11内第一物料完成第一阶段加热搅拌后,密封机构7将流通孔15打开,第一筒体11内第一物料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入外筒4内,第一筒体11内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加快了第一物料流入外筒4内,并完成下一批次第一物料搅拌前的惰性气体的入准备工作,第一物料流入外筒4内后密封机构7将流通孔15关闭。第一物料在外筒4内完成第二阶段加热搅拌时形成第二物料。
外筒4包括外架43、旋转设置在外架43内的第二筒体41、推动侧搅机构5摆动的推板42和滚动支撑第二筒体41的滚轴44。推板42围绕第二筒体41内设置。第二筒体41围绕内筒1旋转。滚轴44旋转设置在外架43上。
推板42为伸缩板。推板42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板体421和推动板体421相互远离的第一弹性装置422。
优选的,第一弹性装置422为弹簧。一侧板体421滑动设置在另一侧板体421内。第一弹性装置422两端分别连接相互滑动连接的板体421。
第二筒体41旋转时带动推板42移动,此时第一弹性装置422是推动一侧板体421伸出的。推板42靠近侧搅机构5时,一侧板体421的侧面接触到侧搅机构5。第二筒体41旋转带动推板42移动,一侧板体421推动侧搅机构5摆动。当侧搅机构5摆动至极限角度时,侧搅机构5不再摆动。此时第二筒体41继续旋转带动推板42移动,侧搅机构5顶住一侧板体421,一侧板体421受力向另一侧板体421内滑动收缩,第一弹性装置422受到挤压收缩。此时第二筒体41继续旋转带动推板42移动,一侧板体421不再接触侧搅机构5并远离侧搅机构5。此时第一弹性装置422推动一侧板体421伸出复位。
第二筒体41旋转时带动推板42移动,推板42接触到侧搅机构5时带动侧搅机构5摆动,当侧搅机构5摆动至极限位置时,推板42收缩。推板42通过侧搅机构5不再接触到侧搅机构5时伸出,通过推板42的移动完成对第二物料的搅拌。
内筒1的下端连通内管17。第二筒体41的下端连通外管49。外管49位于内筒1的外侧。外管49的下端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一端连通第二物料的残留物收集源,另一端连通真空源。内筒1的下端穿过外管49后连通第一物料的残留物收集源。
内管17用于排出内筒1内加热搅拌反应后的残留物。外管49用于排出第二筒体41内加热搅拌反应后的残留物和将第二筒体41内抽真空。
侧搅机构5包括流动板52和摆动设置在第一筒体11上的侧搅板51。侧搅板51分别向内筒1内和外筒4内延伸。流动板52摆动设置在侧搅板51延伸的末端。
优选的,侧搅板51为多个。流动板52摆动设置在侧搅板51靠近外筒4内的一端。
第二筒体41旋转时带动推板42移动,推板42推动侧搅板51向一侧摆动,侧搅板51向一侧推动流动板52摆动。侧搅板51和流动板52发生摆动对内筒1内第一物料和外筒4内第二物料进行搅拌。
第二筒体41反向旋转时带动推板42反向移动,推板42推动侧搅板51向另一侧摆动,侧搅板51向另一侧推动流动板52摆动。侧搅板51和流动板52发生摆动对内筒1内第一物料和外筒4内第二物料进行反向搅拌。
侧搅板51摆动设置在第一筒体11上的位置套设有弹簧。推板42推动侧搅板51向一侧摆动之后,推板42远离侧搅板51时,弹簧推动侧搅板51向另一侧摆动复位。
侧搅板51在第一筒体11上摆动时存在摆动角度的范围,同样的流动板52在侧搅板51上摆动时存在摆动角度的范围。
推板42靠近侧搅机构5时,一侧板体421的侧面是接触流动板52的。一侧板体421通过推动流动板52带动侧搅板51摆动。当侧搅板51摆动至极限范围,此时侧搅板51是不动的。推板42继续移动后,一侧板体421沿流动板52滑动,一侧板体421受力向另一侧板体421内滑动收缩。推板42远离侧搅机构5后,侧搅板51反向摆动复位。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筒体和侧搅板之间连接的俯视结构图。
在对外筒4内第二物料和内筒1内第一物料进行搅拌时,外筒4内空间和内筒1内空间是相互隔绝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搅拌是同时进行的。侧搅机构5在两个隔绝的空间内分别对不同的物料进行搅拌是不冲突的。
侧搅板51是通过摆动轴摆动连接在第一筒体11上。在摆动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密封圈对摆动轴进行密封。侧搅板51摆动连接在第一筒体11上的位置与第一筒体11相互贴合。侧搅板51摆动时并不会破坏外筒4内空间和内筒1内空间的相互隔绝。
通过侧搅机构5对内筒1内的外侧第一物料进行搅拌和对外筒4内的内侧第二物料进行搅拌。通过侧搅机构5同时对内筒1内第一物料和外筒4内第二物料进行搅拌,提高了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搅拌效率,同时保证了充分搅拌。
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围绕第二筒体41设置的齿条61、设置在外架43上的第二动力装置62、设置在第二动力装置62驱动端的齿轮63、限制第二筒体41旋转速度的抱闸件64、拉动抱闸件64的第二弹性装置65和推动抱闸件64摆动的第三动力装置66。齿轮63啮合齿条61。抱闸件64相对铰接在第二筒体41两侧。抱闸件64一侧活动连接第三动力装置66驱动端。
齿条61围绕第二筒体41的外表面设置。优选的,第二动力装置62为电机。优选的,齿条61为两组。优选的,齿轮63为两组。齿轮63并列设置在第二动力装置62的驱动端。第二动力装置62通过两组齿轮63啮合齿条61,使得第二筒体41旋转时,避免了第二筒体41旋转时发生抖动。
第二动力装置62上下方向设置在外架43上。优选的,第三动力装置66为液压缸。第三动力装置66为左右方向设置。第三动力装置66的左右两端为第三动力装置66的驱动端。第二弹性装置65左右方向设置在抱闸件64之间。第二弹性装置65的左右两端钩住抱闸件64。抱闸件64为前后方向设置。抱闸件64位于第二筒体41下端的左右两侧。抱闸件64的后端铰接在外架43上。
围绕第二筒体41的下表面设置有筒环67。第三动力装置66的驱动端收缩时,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存在间隙。第三动力装置66的驱动端伸出时,抱闸件64与筒环67抵靠,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摩擦力增加,将第二筒体41停止转动。
抱闸件64之间还设置有调节抱闸件64和第二筒体41之间距离的调整机构9。调整机构9包括推动抱闸件64相互远离的调整杆91、拨动一侧调整杆91旋动的拨动件92和拉动拨动件92的第三弹性装置93。
优选的,调整杆91为两组。一侧调整杆91螺纹旋入另一侧调整杆91。一侧调整杆91旋转设置叉件94。另一侧调整杆91固定设置叉件94。抱闸件64嵌入叉件94内。优选的,叉件94为U字形。围绕一侧调整杆91设置齿环95。
拨动件92上摆动设置棘爪96。第三弹性装置93的一端连接拨动件92。第三弹性装置93的另一端连接外架43。第三弹性装置93拉动拨动件92远离齿环95。棘爪96嵌入齿环95的齿形中。优选的,第三弹性装置93为弹簧。
抱闸件64抵靠筒环67,抱闸件64与筒环67发生摩擦,从而将第二筒体41停止旋转。抱闸件64发生摩擦后会形成磨损,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的间隙增大。为了保证抱闸件64的减速和制动效果,通过对抱闸件6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的间隙。
向一侧旋动拨动件92,拨动件92带动棘爪96拨动齿环95,齿环95带动一侧调整杆91旋出另一侧调整杆91,调整杆91向外推动抱闸件64,抱闸件64靠近筒环67,将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的间隙减少。松开旋动拨动件92,第三弹性装置93带动拨动件92和棘爪96远离齿环95。
抱闸件64与筒环67发生摩擦会造成抱闸件64的磨损,长期使用后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的间隙增大。此时第三动力装置66若是仍保持相同的驱动力,会减弱抱闸件64的制动效果。第二筒体41需要在两种旋转方向之间往复切换,第二筒体41每次均需要进行匀速快速的制动。当第二筒体41制动效果减弱时,64与筒环67之间的间隙会增大,这样的间隙距离是较窄的。若是调节第三动力装置66的驱动力,无法做到准确调节,往往会造成第二筒体41的提前制动,使得管道8无法连通排放口47。
通过拨动件92带动棘爪96拨动齿环95,齿环95带动一侧调整杆91旋出另一侧调整杆91,调整杆91向外推动抱闸件64。可以完成抱闸件64位置的微调,避免出现抱闸件64与筒环67之间间隙过窄的情况,使得第二筒体41完成制动时,管道8可以连通排放口47。
第二动力装置62需要带动第二筒体41往复的正转和反转。由于第二筒体41需要反复的在两种旋转方向上进行切换,需要将第二筒体41频繁的制动减速。通过抱闸件64可以完成第二筒体41的快速制动停止旋转。
外架43上设置有连通冷凝器的管道8。第二筒体41上开设有排放口47。排放口47上相对铰接有排放板48。管道8推动排放板48将排放口47打开时,管道8连通排放口47。
第二筒体41内第二物料是通过第一筒体11上加热管12进行加热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共用加热管12进行加热。第二筒体41内的温度环境和第一筒体11内的温度环境是相同的,避免出现两个阶段的加热搅拌环境出现温差,从而影响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加热搅拌质量。
排放口47开设在第二筒体41的上表面。排放板48的铰接位置位于排放口47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排放板48为两组。
第二筒体41向一侧旋转一周后,管道8推动一组排放板48打开,排放口47连通管道8,蒸汽通过管道8进入冷凝器。
第二筒体41向另一侧旋转一周后,管道8推动另一组排放板48打开,排放口47连通管道8,蒸汽通过管道8进入冷凝器。
第二筒体41正转和反转切换过程中,第二筒体41是停止旋转的,管道8与排放口47连通,完成蒸汽的收集。
第二筒体41内并列旋转设置有搅拌件45。外架43上设置有磁吸搅拌件45的第二磁吸装置46。第二磁吸装置46围绕第二筒体41并列设置。
优选的,第二磁吸装置46为电磁铁。优选的,搅拌件45为V字形。
第二筒体4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物料流动进行搅拌,第二物料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搅拌件45对第二物料的搅拌效果最优。
第二筒体41正转并停止转动后,搅拌件45此时仍是旋转的,通过第二磁吸装置46磁吸住搅拌件45,将搅拌件45停止转动,之后第二磁吸装置46停止磁吸搅拌件45,第二筒体41进行反转时,搅拌件45也是反向旋转的。通过第二磁吸装置46在第二筒体41停止旋转时,将搅拌件45磁吸也停止旋转,保证了第二筒体41的转动和搅拌件45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保证了第二物料的搅拌效果。
优选的,第二磁吸装置46为环形。第二磁吸装置46靠近搅拌件45一侧开设缺口。缺口一侧为正极,缺口另一侧为负极。第二磁吸装置46远离搅拌件45一侧设置吸附端。搅拌件45靠近第二磁吸装置46的一端设置磁性件。磁性件置于第二磁吸装置46的缺口内。
当第二筒体41旋转时,搅拌件45的磁性件在缺口内移动,当第二磁吸装置46的正极和负极通电,搅拌件45的磁性件在缺口内移动并进行旋转,搅拌件45的磁性件带动搅拌件45旋转对第二物料进行搅拌。
当第二筒体41停止旋转时,搅拌件45的磁性件在缺口内停止移动,当第二磁吸装置46的正极或负极通电,搅拌件45的磁性件在缺口内停止移动并进行减速停止旋转,搅拌件45停止对第二物料进行搅拌。
当第二筒体41反向旋转时,搅拌件45的磁性件在缺口内反向移动,当第二磁吸装置46反向通电,第二磁吸装置46的正极和负极位置调换,搅拌件45的磁性件在缺口内反向移动并进行反向旋转,搅拌件45的磁性件带动搅拌件45反向旋转对第二物料进行搅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第一物料的内筒(1)、旋转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机构(2)、驱动所述搅拌机构(2)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储存第二物料的外筒(4)、围绕所述内筒(1)摆动设置的侧搅机构(5)和驱动所述外筒(4)旋转的第二驱动机构(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内筒(1)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沿所述内筒(1)往复移动并旋转;所述外筒(4)旋转设置在所述内筒(1)上;所述外筒(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驱动端;
所述外筒(4)包括外架(43)、旋转设置在所述外架(43)内的第二筒体(41)、推动所述侧搅机构(5)摆动的推板(42)和滚动支撑所述第二筒体(41)的滚轴(44);所述推板(42)围绕所述第二筒体(41)内设置;所述第二筒体(41)围绕所述内筒(1)旋转;所述滚轴(44)旋转设置在所述外架(43)上;
抱闸件(64)之间还设置有调节抱闸件(64)和第二筒体(41)之间距离的调整机构(9);调整机构(9)包括推动抱闸件(64)相互远离的调整杆(91)、拨动一侧调整杆(91)旋动的拨动件(92)和拉动拨动件(92)的第三弹性装置(93);
推板(42)为伸缩板,推板(42)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板体(421)和推动板体(421)相互远离的第一弹性装置(422);
第一弹性装置(422)为弹簧,一侧板体(421)滑动设置在另一侧板体(421)内,第一弹性装置(422)两端分别连接相互滑动连接的板体(421);
第二筒体(41)旋转时带动推板(42)移动,推板(42)接触到侧搅机构(5)时带动侧搅机构(5)摆动,当侧搅机构(5)摆动至极限位置时,推板(42)收缩;推板(42)通过侧搅机构(5)不再接触到侧搅机构(5)时伸出,通过推板(42)的移动完成对第二物料的搅拌;
所述内筒(1)包括第一筒体(11)、加热第一物料的加热管(12)、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内的筒支架(13)和检测第一物料温度的第一检测装置(14);
围绕所述第一筒体(11)并列开设流通孔(15);所述第一筒体(11)上所述流通孔(15)两侧设置密封槽(16);所述第一筒体(11)上设置有密封所述流通孔(15)的密封机构(7);所述密封机构(7)包括密封所述流通孔(15)的密封环(71)、提拉所述密封环(71)的密封杆(72)、旋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上的提拉件(73)和驱动所述提拉件(73)旋转的第四动力装置(74);所述密封杆(72)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环(71)和所述提拉件(73);所述提拉件(73)连接所述第四动力装置(74)驱动端;所述密封环(71)嵌入所述密封槽(16)时密封所述流通孔(15);
所述侧搅机构(5)包括流动板(52)和摆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上的侧搅板(51);所述侧搅板(51)分别向所述内筒(1)内和所述外筒(4)内延伸;所述流动板(52)摆动设置在所述侧搅板(51)延伸的末端;
侧搅板(51)摆动设置在第一筒体(11)上的位置套设有弹簧;侧搅板(51)是通过摆动轴摆动连接在第一筒体(1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2)围绕所述第一筒体(11)设置;所述搅拌机构(2)螺旋设置在所述筒支架(13)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4)围绕第一筒体(11)并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2)包括螺旋设置在所述筒支架(13)上的搅拌杆(21)、设置在所述搅拌杆(21)上的搅拌架(22)、搅拌第一物料的搅拌板(23)和磁吸所述搅拌板(23)的第一磁吸装置(24);所述搅拌杆(21)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端;所述搅拌板(23)摆动连接在所述搅拌架(22)上;所述第一磁吸装置(24)设置在所述搅拌架(22)上所述搅拌板(23)的摆动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支架(31)、设置在所述驱动支架(31)上的第一动力装置(3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装置(32)驱动端的旋转件(33);所述旋转件(33)连接所述搅拌机构(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围绕所述第二筒体(41)设置的齿条(61)、设置在所述外架(43)上的第二动力装置(62)、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62)驱动端的齿轮(63)、限制所述第二筒体(41)旋转速度的抱闸件(64)、拉动所述抱闸件(64)的第二弹性装置(65)和推动所述抱闸件(64)摆动的第三动力装置(66);所述齿轮(63)啮合所述齿条(61);所述抱闸件(64)相对铰接在所述第二筒体(41)两侧;所述抱闸件(64)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动力装置(66)驱动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41)内并列旋转设置有搅拌件(45);所述外架(43)上设置有磁吸所述搅拌件(45)的第二磁吸装置(46);所述第二磁吸装置(46)围绕所述第二筒体(41)并列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双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43)上设置有连通冷凝器的管道(8);所述第二筒体(41)上开设有排放口(47);所述排放口(47)上相对铰接有排放板(48);所述管道(8)推动所述排放板(48)将所述排放口(47)打开时,所述管道(8)连通所述排放口(47)。
CN202310441186.3A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Active CN116159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1186.3A CN116159529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1186.3A CN116159529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9529A CN116159529A (zh) 2023-05-26
CN116159529B true CN116159529B (zh) 2023-08-25

Family

ID=86416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1186.3A Active CN116159529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952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5889A (zh) * 2016-02-07 2016-06-22 朱陈伟 番薯颗粒浆液混合物制取工艺
CN208912087U (zh) * 2018-07-28 2019-05-31 合肥中通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涂料制备用反应釜
CN110773070A (zh) * 2019-11-11 2020-02-11 安徽省含山县华康调味品厂 一种便于清洁的豆豉混料机
CN112121743A (zh) * 2020-09-22 2020-12-25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辐照均匀的聚磷酸铵制备用微波反应器
CN212417943U (zh) * 2020-05-29 2021-01-29 杭州正和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碳酸钙制备用碳酸化反应釜
CN112495793A (zh) * 2020-12-06 2021-03-16 侯继贵 一种塑胶加工用塑胶颗粒除杂装置
CN215233745U (zh) * 2021-03-31 2021-12-21 无锡日月水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化钙混合过滤装置
CN215353401U (zh) * 2021-06-07 2021-12-31 上海豪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药生产的高效反应釜
CN216321941U (zh) * 2021-12-01 2022-04-19 任丘市双兴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羟丙基高温交联剂生产用反应釜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5889A (zh) * 2016-02-07 2016-06-22 朱陈伟 番薯颗粒浆液混合物制取工艺
CN208912087U (zh) * 2018-07-28 2019-05-31 合肥中通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涂料制备用反应釜
CN110773070A (zh) * 2019-11-11 2020-02-11 安徽省含山县华康调味品厂 一种便于清洁的豆豉混料机
CN212417943U (zh) * 2020-05-29 2021-01-29 杭州正和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碳酸钙制备用碳酸化反应釜
CN112121743A (zh) * 2020-09-22 2020-12-25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一种辐照均匀的聚磷酸铵制备用微波反应器
CN112495793A (zh) * 2020-12-06 2021-03-16 侯继贵 一种塑胶加工用塑胶颗粒除杂装置
CN215233745U (zh) * 2021-03-31 2021-12-21 无锡日月水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化钙混合过滤装置
CN215353401U (zh) * 2021-06-07 2021-12-31 上海豪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药生产的高效反应釜
CN216321941U (zh) * 2021-12-01 2022-04-19 任丘市双兴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羟丙基高温交联剂生产用反应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9529A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59529B (zh) 一种高效双层反应装置
CN105233721A (zh) 一种高效节能饲料混合机
CN110202713A (zh) 一种节能型塑料颗粒快速烘干系统
CN109761324B (zh) 生活废水处理用絮凝剂水溶液搅拌的翻滚式搅拌装置
CN211261570U (zh) 一种兽药加工用快速烘干装置
CN109139602A (zh) 一种具有异物清除和预热功能的液压机械设备
CN109518203B (zh) 一种有色金属表面处理装置
CN108844348B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0773265B (zh) 一种用于微电子材料半导体原料回收加工设备
CN112494972A (zh) 一种刮片式高分子蒸馏器
CN206996397U (zh) 一种变性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品混合装置
CN215877947U (zh) 一种控制重金属螯合剂水解的装置
CN211725416U (zh) 一种制药用搅拌装置
CN210321274U (zh) 一种制作铜工艺品用高效熔炼装置
CN109179849B (zh) 一种有机硅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CN115870042B (zh) 一种食品破碎装置
CN215311667U (zh) 一种医药化工用合成反应装置
CN220489573U (zh) 一种粉体干燥装置
CN215389255U (zh) 一种磁力驱动反应釜
CN212378449U (zh) 一种新型内循环式桨叶干燥机
CN210813969U (zh) 一种原料药加工用的三效蒸发装置
CN219323887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自动化结晶釜
CN116764509B (zh) 一种铁钼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CN22077184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温煅烧设备
CN220231540U (zh) 一种重金属土壤污染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