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5578A -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5578A
CN116135578A CN202310402236.7A CN202310402236A CN116135578A CN 116135578 A CN116135578 A CN 116135578A CN 202310402236 A CN202310402236 A CN 202310402236A CN 116135578 A CN116135578 A CN 116135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energy
electric vehicle
rotating shaft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22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35578B (zh
Inventor
方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ec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ec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ec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ec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22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5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5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5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35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5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10Dynamic electric regenerative br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该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包括车架、前传动器、后传动器、驱动电机以及再生制动组件,其中再生制动组件包括控制外壳、主传动轴、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控制组件以及蜗杆组件。本发明运用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控制组件以及蜗杆组件之间配合,提高了电动能源输出率,同时利用磁性材料与齿轮组合,在行驶人员进行制动产生感应电流,为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动车制动时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能量浪费,从而节省能源,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通常要考虑续航问题,尤其对于行驶于城市地区车辆,在城市地区驾驶电动车时经常由于塞车、红绿灯、避让车辆等情况需要频繁进行启动/刹车操作,从而耗费大量电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包括车架、前传动器、后传动器、驱动电机以及再生制动组件,所述车架内部中空形成有收容腔,所述前传动器安装于所述车架前端,且所述前传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再生制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传动器安装于所述车架后端,且所述后传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再生制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再生制动组件安装于收容腔中;所述再生制动组件包括控制外壳、主传动轴、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控制组件以及蜗杆组件,所述控制外壳固定安装于收容腔中,所述控制外壳内部中空形成有安装腔体,所述控制外壳一端端壁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三转动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通过所述第三转动孔进入至所述安装腔体中,所述主传动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传动轴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另一端的端壁中,所述前驱动组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一端,所述后驱动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另一端,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中部,所述蜗杆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顶部,且所述蜗杆组件与所述前驱动组件及所述后驱动组件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外壳一侧侧壁顶部角部处贯穿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控制外壳另一侧侧壁顶部的对向角部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安装腔体周壁设置有发电线圈,所述前传动器及所述后传动器分别穿设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孔及所述第二转动孔,并均与所述蜗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发电线圈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主传动轴两端端壁均凸设有第一卡环,所述主传动轴中部两端端壁均凸设有第二卡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后驱动组件均包括有锥齿轮元件以及斜齿轮,所述前驱动组件的所述锥齿轮元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之间,所述后驱动组件的所述锥齿轮元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之间,所述斜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锥齿轮元件远离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锥齿轮元件包括第一锥齿轮以及四个弧形滑块,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部凸设有安装凸台,所述第一锥齿轮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底面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底面外周面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四个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弧形滑块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弧形滑块底面中部均凸设有第一滑块,每个所述弧形滑块邻近所述第一锥齿轮中心一侧角部处凹设形成有第一弧形面,四个所述弧形滑块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动地安装于四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中,所述斜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外周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元件、两个轴承以及两个第二锥齿轮,所述控制元件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中部,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通过两个所述轴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控制元件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元件包括第一半圆转轴、第二半圆转轴、两个伸缩滑柱以及四个复位弹簧,所述两个伸缩滑柱均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中,所述第一半圆转轴及所述第二半圆转轴通过所述四个复位弹簧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外周壁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半圆转轴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弹簧,多个第一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传动轴外周壁中部,所述第一半圆转轴外周壁中心向外凸设有第一旋转凸台,所述第一旋转凸台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一旋转凸台顶部的磁极磁性与所述弧形滑块的磁极磁性相同,所述第一半圆转轴底面四个角部处均凹设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半圆转轴底面上端及下端的中间分别凹设形成有第二滑动槽,且所述第二滑动槽贯穿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的外周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半圆转轴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弹簧,多个第二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传动轴外周壁中部,所述第二半圆转轴外周壁中心向外凸设有第二旋转凸台,所述第二旋转凸台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二旋转凸台顶部的磁极磁性与所述弧形滑块的磁极磁性相同,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通过两个所述轴承分别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凸台及所述第二旋转凸台中部,所述第二半圆转轴底面四个角部处均凹设形成有第二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半圆转轴底面上端及下端的中间分别凸设有抵持块,且两个所述抵持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槽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抵持块邻近所述第二半圆转轴中心角部处凹设形成有倾斜面,所述两个伸缩滑柱分别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四个复位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侧壁中,所述四个复位弹簧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侧壁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伸缩滑柱底部由磁性构成,且所述两个伸缩滑柱底部的磁极磁性相反,每个所述伸缩滑柱顶部邻近所述抵持块一侧角部处凹设形成有第二弧形面,所述伸缩滑柱邻近所述抵持块一侧侧壁中部凹设形成有抵持槽,所述抵持槽邻近所述第一半圆转轴中心角部处凹设形成有倾斜的抵持面,所述伸缩滑柱两端端壁底部均凸设有第二滑块,所述伸缩滑柱底面设置有恢复弹簧,所述恢复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底面,所述伸缩滑柱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使得所述抵持块侧壁抵持于所述抵持槽侧壁,且所述倾斜面抵持于所述抵持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蜗杆组件包括前传动螺杆以及后传动螺杆,所述前传动螺杆一端与所述前传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前传动螺杆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孔侧壁,所述后传动螺杆一端与所述后传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后传动螺杆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孔侧壁,且所述前传动螺杆以及所述后传动螺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齿轮啮合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运用再生制动组件,通过齿轮组合,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能量转换,提高了能源输出率,为电动车提高更为高效驱动动力,同时由于蜗杆自锁功能,防止骑行过程中震动沿前传动器及后传动器传递至再生制动组件中,而阻碍传动效率,且可以防止电动车在斜坡启动时倒退的情况,保护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2.当行驶人员进行前轮/后轮制动时,利用磁性材料与齿轮组合,使得磁性材料在发电线圈中持续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于发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并为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动车制动时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能量浪费,从而节省能源,且产生的电能可以储存在蓄电池中,并与后续供电给驱动电机使用,从而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传动器、后传动器、驱动电机以及再生制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外壳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主传动轴、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控制组件以及蜗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主传动轴、前驱动组件、后驱动组件、控制组件以及蜗杆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中锥齿轮元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0、车架;11、前传动器;12、后传动器;20、驱动电机;30、再生制动组件;31、控制外壳;311、安装腔体;312、第一转动孔;313、第二转动孔;314、第三转动孔;315、发电线圈;40、主传动轴;41、第一卡环;42、第二卡环;50、前驱动组件;51、锥齿轮元件;511、第一锥齿轮;512、弧形滑块;513、安装凸台;514、第一安装孔;515、第二安装孔;516、第一滑动槽;517、第一滑块;518、第一弧形面;52、斜齿轮;60、后驱动组件;70、控制组件;71、控制元件;72、轴承;73、第二锥齿轮;74、第一半圆转轴;741、第一旋转凸台;742、第一安装槽;743、第二滑动槽;75、第二半圆转轴;751、第二旋转凸台;752、第二安装槽;753、抵持块;754、倾斜面;76、伸缩滑柱;761、第二弧形面;762、抵持槽;763、抵持面;764、第二滑块;765、恢复弹簧;77、复位弹簧;80、蜗杆组件;81、前传动螺杆;82、后传动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包括车架10、前传动器11、后传动器12、驱动电机20以及再生制动组件30,所述车架10内部中空形成有收容腔,所述前传动器11安装于所述车架10前端,且所述前传动器11的一端与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固定连接,所述后传动器12安装于所述车架10后端,且所述后传动器12的一端与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0以及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安装于收容腔中;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包括控制外壳31、主传动轴40、前驱动组件50、后驱动组件60、控制组件70以及蜗杆组件80,所述控制外壳31固定安装于收容腔中,所述控制外壳31内部中空形成有安装腔体311,所述控制外壳31一端端壁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三转动孔314,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穿设通过所述第三转动孔314进入至所述安装腔体311中,所述主传动轴40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传动轴40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311另一端的端壁中,所述前驱动组件50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一端,所述后驱动组件60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另一端,所述控制组件70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中部,所述蜗杆组件8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311顶部,且所述蜗杆组件80与所述前驱动组件50及所述后驱动组件60啮合连接。
如图1-4所示,所述控制外壳31一侧侧壁顶部角部处贯穿开设有第一转动孔312,所述控制外壳31另一侧侧壁顶部的对向角部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转动孔313,所述安装腔体311周壁设置有发电线圈315,所述前传动器11及所述后传动器12分别穿设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孔312及所述第二转动孔313,并均与所述蜗杆组件80固定连接,所述发电线圈315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主传动轴40两端端壁均凸设有第一卡环41,所述主传动轴40中部两端端壁均凸设有第二卡环42。
如图4-8所示,所述前驱动组件50以及所述后驱动组件60均包括有锥齿轮元件51以及斜齿轮52,所述前驱动组件50的所述锥齿轮元件51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远离所述驱动电机20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环41与所述第二卡环42之间,所述后驱动组件60的所述锥齿轮元件51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环41与所述第二卡环42之间,所述斜齿轮52固定安装于所述锥齿轮元件51远离所述控制组件70的一端。
每个所述锥齿轮元件51包括第一锥齿轮511以及四个弧形滑块512,所述第一锥齿轮511底部凸设有安装凸台513,所述第一锥齿轮511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14,所述第一安装孔514底面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15,所述第一安装孔514底面外周面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四个第一滑动槽516,每个所述弧形滑块512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弧形滑块512底面中部均凸设有第一滑块517,每个所述弧形滑块512邻近所述第一锥齿轮511中心一侧角部处凹设形成有第一弧形面518,四个所述弧形滑块512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517分别滑动地安装于四个所述第一滑动槽516中,所述斜齿轮52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513外周壁。
所述控制组件70包括控制元件71、两个轴承72以及两个第二锥齿轮73,所述控制元件71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中部,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73通过两个所述轴承72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控制元件71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73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511啮合连接。
所述控制元件71包括第一半圆转轴74、第二半圆转轴75、两个伸缩滑柱76以及四个复位弹簧77,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均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中,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及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通过所述四个复位弹簧77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
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弹簧,多个第一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外周壁中心向外凸设有第一旋转凸台741,所述第一旋转凸台741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一旋转凸台741顶部的磁极磁性与所述弧形滑块512的磁极磁性相同,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底面四个角部处均凹设形成有第一安装槽742,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底面上端及下端的中间分别凹设形成有第二滑动槽743,且所述第二滑动槽743贯穿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的外周壁。
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弹簧,多个第二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外周壁中心向外凸设有第二旋转凸台751,所述第二旋转凸台751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二旋转凸台751顶部的磁极磁性与所述弧形滑块512的磁极磁性相同,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73通过两个所述轴承72分别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凸台741及所述第二旋转凸台751中部,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底面四个角部处均凹设形成有第二安装槽752,且所述第二安装槽75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74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底面上端及下端的中间分别凸设有抵持块753,且两个所述抵持块753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槽74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抵持块753邻近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中心角部处凹设形成有倾斜面754,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分别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43中,所述四个复位弹簧77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742侧壁中,所述四个复位弹簧77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752侧壁中。
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底部由磁性构成,且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底部的磁极磁性相反,每个所述伸缩滑柱76顶部邻近所述抵持块753一侧角部处凹设形成有第二弧形面761,所述伸缩滑柱76邻近所述抵持块753一侧侧壁中部凹设形成有抵持槽762,所述抵持槽762邻近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中心角部处凹设形成有倾斜的抵持面763,所述伸缩滑柱76两端端壁底部均凸设有第二滑块764,所述伸缩滑柱76底面设置有恢复弹簧765,所述恢复弹簧765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43底面,所述伸缩滑柱76通过所述第二滑块764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43中,使得所述抵持块753侧壁抵持于所述抵持槽762侧壁,且所述倾斜面754抵持于所述抵持面763。
所述蜗杆组件80包括前传动螺杆81以及后传动螺杆82,所述前传动螺杆81一端与所述前传动器11固定连接,所述前传动螺杆81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孔312侧壁,所述后传动螺杆82一端与所述后传动器12固定连接,所述后传动螺杆82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孔313侧壁,且所述前传动螺杆81以及所述后传动螺杆82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齿轮52啮合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蜗杆组件80与前传动器11及后传动器12之间还设置有齿轮分级传动器,齿轮分级传动器用于对蜗杆组件80传递的动力进行转向、调速。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当行驶人员需要进行启动时,启动驱动电机20,使得驱动电机20输出轴转动,使得主传动轴40旋转,使得后驱动组件60中的锥齿轮元件51旋转,从而使得斜齿轮52旋转,由于斜齿轮52与后传动螺杆82啮合连接,使得后传动螺杆82旋转,使得后传动螺杆82旋转,为后传动器12提供动力,从而使得后轮旋转,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来源,使得电动车前进,由于前轮与地面接触,使得前轮跟随车辆转动,使得前传动器11获得动力,使得前传动螺杆81旋转,使得前驱动组件50中的斜齿轮52跟随旋转,使得前驱动组件50中的锥齿轮元件51与后驱动组件60中的锥齿轮元件51同步旋转,通过齿轮组合,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能量转换,提高了能源输出率,为电动车提高更为高效驱动动力,同时由于蜗杆自锁功能,防止骑行过程中震动沿前传动器11及后传动器12传递至再生制动组件30中,而阻碍传动效率,且可以防止电动车在斜坡启动时倒退的情况,保护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当行驶人员进行前轮制动时,将使得前传动器11停止,使得前传动螺杆81停止转动,使得斜齿轮52停止旋转,使得前驱动组件50中的锥齿轮元件51停止旋转,且由于第一旋转凸台741及第二旋转凸台751磁极磁性与弧形滑块512的磁极磁性相同,使得原本由于第一锥齿轮511转动产生离心力而沿第一滑动槽516移动至远离第一锥齿轮511中心一端的弧形滑块512,由于磁力相斥力及重力作用向邻近第一锥齿轮511中心一端处移动,使得弧形滑块512上的第一弧形面518不断挤压伸缩滑柱76的第二弧形面761,从而使得伸缩滑柱76沿第二滑动槽743回缩,并挤压恢复弹簧765,同时,第一半圆转轴74及第二半圆转轴75中的复位弹簧77将收缩恢复。
当邻近前驱动组件50一侧的伸缩滑柱76回缩时,使得两个伸缩滑柱76间的距离缩短,由于两个伸缩滑柱76底部由磁性构成,且两个伸缩滑柱76底部的磁极磁性相反,磁力将吸引另一侧的伸缩滑柱76回缩,从而使得抵持块753沿倾斜面754进入至伸缩滑柱76的抵持槽762中,直至抵持块753的端壁抵持于抵持槽762的端壁,使得第一半圆转轴74的第一定位弹簧及第二半圆转轴75的第二定位弹簧压缩,且第一半圆转轴74底面抵持于第二半圆转轴75底面,使得两个第二锥齿轮73与两个第一锥齿轮511啮合连接,同时由于驱动电机20将继续输出动力,使得主传动轴40旋转继续旋转,即使得后驱动组件60中的锥齿轮元件51旋转,使得两个第二锥齿轮73将围绕第一锥齿轮511旋转,使得第一旋转凸台741及第二旋转凸台751将围绕第一锥齿轮511旋转,由于第一旋转凸台741及第二旋转凸台751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安装腔体311周壁设置有发电线圈315,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于发电线圈315中产生感应电流,并为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动车制动时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能量浪费,从而节省能源,且产生的电能可以储存在蓄电池中,并与后续供电给驱动电机20使用,从而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当行驶人员进行后轮制动时,将使得后传动器12停止,使得后传动螺杆82停止转动,使得斜齿轮52停止旋转,使得后驱动组件60中的锥齿轮元件51停止旋转,使得驱动电机20受强大阻力,驱动电机20将识别此情况而暂停工作,使得主传动轴40停止旋转,而前传动器11将由于电动车惯性未能完全停止,而使得前驱动组件50一侧的第一锥齿轮511继续旋转,从而将重复进行上述实施例中动作过程,使得在发电线圈315产生感应电流,并为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动车制动时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能量浪费。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在制动完成后重新启动车辆时,将重复进行上述实施例中动作过程,使得前轮及后轮旋转,两个第一锥齿轮511旋转,使得弧形滑块512在第一锥齿轮51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回至远离第一锥齿轮511中心一端,使得伸缩滑柱76挤压力消失,使得伸缩滑柱76在恢复弹簧765弹力的作用下,沿远离控制元件71中心侧移动,使得抵持块753沿倾斜面754往伸缩滑柱76侧壁处移动,使得第一半圆转轴74的第一定位弹簧及第二半圆转轴75的第二定位弹簧恢复,使得第一半圆转轴74与第二半圆转轴75之间距离变大,使得第二锥齿轮73脱离第一锥齿轮511,恢复原本状态。
安装过程:
将前传动器11安装于车架10前端,将后传动器12安装于车架10后端,将驱动电机20以及再生制动组件30安装于收容腔中,且使得前传动器11及后传动器12分别穿设通过第一转动孔312及第二转动孔313与蜗杆组件80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穿设通过第三转动孔314进入至安装腔体311中,将主传动轴40一端与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传动轴40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腔体311另一端的端壁中,将伸缩滑柱76通过第二滑块764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滑动槽743中,且恢复弹簧765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滑动槽743底面,将四个复位弹簧77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槽742侧壁中,四个复位弹簧77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槽752侧壁中,使得第一半圆转轴74中多个第一定位弹簧一端抵持于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且第二半圆转轴75中多个第二定位弹簧一端抵持于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将两个第二锥齿轮73通过两个轴承72分别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旋转凸台741及第二旋转凸台751中部,将四个弧形滑块512通过第一滑块517滑动地安装于四个第一滑动槽516中,斜齿轮52固定安装于安装凸台513外周壁,将前驱动组件50的锥齿轮元件51转动地安装于主传动轴40一端,且位于第一卡环41与第二卡环42之间,后驱动组件60的锥齿轮元件51固定安装于主传动轴40另一端,且位于第一卡环41与第二卡环42之间,将前传动螺杆81一端与前传动器11固定连接,前传动螺杆81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第一转动孔312侧壁,后传动螺杆82一端与后传动器12固定连接,后传动螺杆82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第二转动孔313侧壁,且前传动螺杆81以及后传动螺杆82分别与两个斜齿轮52啮合连接。
有益效果
1.运用再生制动组件30,通过齿轮组合,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能量转换,提高了能源输出率,为电动车提高更为高效驱动动力,同时由于蜗杆自锁功能,防止骑行过程中震动沿前传动器11及后传动器12传递至再生制动组件30中,而阻碍传动效率,且可以防止电动车在斜坡启动时倒退的情况,保护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2.当行驶人员进行前轮/后轮制动时,利用磁性材料与齿轮组合,使得磁性材料在发电线圈315中作持续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于发电线圈315中产生感应电流,并为蓄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电动车制动时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了能量浪费,从而节省能源,且产生的电能可以储存在蓄电池中,并与后续供电给驱动电机20使用,从而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前传动器(11)、后传动器(12)、驱动电机(20)以及再生制动组件(30),所述车架(10)内部中空形成有收容腔,所述前传动器(11)安装于所述车架(10)前端,且所述前传动器(11)的一端与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固定连接,所述后传动器(12)安装于所述车架(10)后端,且所述后传动器(12)的一端与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0)以及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安装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再生制动组件(30)包括控制外壳(31)、主传动轴(40)、前驱动组件(50)、后驱动组件(60)、控制组件(70)以及蜗杆组件(80),所述控制外壳(31)固定安装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控制外壳(31)内部中空形成有安装腔体(311),所述控制外壳(31)一端端壁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三转动孔(314),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穿设通过所述第三转动孔(314)进入至所述安装腔体(311)中,所述主传动轴(40)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传动轴(40)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311)另一端的端壁中,所述前驱动组件(50)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一端,所述后驱动组件(60)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另一端,所述控制组件(70)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中部,所述蜗杆组件(8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311)顶部,且所述蜗杆组件(80)与所述前驱动组件(50)及所述后驱动组件(60)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外壳(31)一侧侧壁顶部角部处贯穿开设有第一转动孔(312),所述控制外壳(31)另一侧侧壁顶部的对向角部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转动孔(313),所述安装腔体(311)周壁设置有发电线圈(315),所述前传动器(11)及所述后传动器(12)分别穿设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孔(312)及所述第二转动孔(313),并均与所述蜗杆组件(80)固定连接,所述发电线圈(315)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主传动轴(40)两端端壁均凸设有第一卡环(41),所述主传动轴(40)中部两端端壁均凸设有第二卡环(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组件(50)以及所述后驱动组件(60)均包括有锥齿轮元件(51)以及斜齿轮(52),所述前驱动组件(50)的所述锥齿轮元件(51)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远离所述驱动电机(20)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环(41)与所述第二卡环(42)之间,所述后驱动组件(60)的所述锥齿轮元件(51)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卡环(41)与所述第二卡环(42)之间,所述斜齿轮(52)固定安装于所述锥齿轮元件(51)远离所述控制组件(70)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锥齿轮元件(51)包括第一锥齿轮(511)以及四个弧形滑块(512),所述第一锥齿轮(511)底部凸设有安装凸台(513),所述第一锥齿轮(511)顶部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14),所述第一安装孔(514)底面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15),所述第一安装孔(514)底面外周面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四个第一滑动槽(516),每个所述弧形滑块(512)均由磁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弧形滑块(512)底面中部均凸设有第一滑块(517),每个所述弧形滑块(512)邻近所述第一锥齿轮(511)中心一侧角部处凹设形成有第一弧形面(518),四个所述弧形滑块(512)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517)分别滑动地安装于四个所述第一滑动槽(516)中,所述斜齿轮(52)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凸台(513)外周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0)包括控制元件(71)、两个轴承(72)以及两个第二锥齿轮(73),所述控制元件(71)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中部,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73)通过两个所述轴承(72)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控制元件(71)的两端,且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73)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511)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71)包括第一半圆转轴(74)、第二半圆转轴(75)、两个伸缩滑柱(76)以及四个复位弹簧(77),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均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中,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及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通过所述四个复位弹簧(77)安装于所述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弹簧,多个第一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外周壁中心向外凸设有第一旋转凸台(741),所述第一旋转凸台(741)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一旋转凸台(741)顶部的磁极磁性与所述弧形滑块(512)的磁极磁性相同,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底面四个角部处均凹设形成有第一安装槽(742),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底面上端及下端的中间分别凹设形成有第二滑动槽(743),且所述第二滑动槽(743)贯穿于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的外周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弹簧,多个第二定位弹簧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主传动轴(40)外周壁中部,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外周壁中心向外凸设有第二旋转凸台(751),所述第二旋转凸台(751)顶部为磁性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二旋转凸台(751)顶部的磁极磁性与所述弧形滑块(512)的磁极磁性相同,所述两个第二锥齿轮(73)通过两个所述轴承(72)分别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凸台(741)及所述第二旋转凸台(751)中部,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底面四个角部处均凹设形成有第二安装槽(752),且所述第二安装槽(75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74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底面上端及下端的中间分别凸设有抵持块(753),且两个所述抵持块(753)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槽(743)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抵持块(753)邻近所述第二半圆转轴(75)中心角部处凹设形成有倾斜面(754),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分别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43)中,所述四个复位弹簧(77)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742)侧壁中,所述四个复位弹簧(77)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752)侧壁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底部由磁性构成,且所述两个伸缩滑柱(76)底部的磁极磁性相反,每个所述伸缩滑柱(76)顶部邻近所述抵持块(753)一侧角部处凹设形成有第二弧形面(761),所述伸缩滑柱(76)邻近所述抵持块(753)一侧侧壁中部凹设形成有抵持槽(762),所述抵持槽(762)邻近所述第一半圆转轴(74)中心角部处凹设形成有倾斜的抵持面(763),所述伸缩滑柱(76)两端端壁底部均凸设有第二滑块(764),所述伸缩滑柱(76)底面设置有恢复弹簧(765),所述恢复弹簧(765)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43)底面,所述伸缩滑柱(76)通过所述第二滑块(764)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43)中,使得所述抵持块(753)侧壁抵持于所述抵持槽(762)侧壁,且所述倾斜面(754)抵持于所述抵持面(76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组件(80)包括前传动螺杆(81)以及后传动螺杆(82),所述前传动螺杆(81)一端与所述前传动器(11)固定连接,所述前传动螺杆(81)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孔(312)侧壁,所述后传动螺杆(82)一端与所述后传动器(12)固定连接,所述后传动螺杆(82)另一端转动地安装于远离所述第二转动孔(313)侧壁,且所述前传动螺杆(81)以及所述后传动螺杆(82)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齿轮(52)啮合连接。
CN202310402236.7A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Active CN116135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2236.7A CN116135578B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2236.7A CN116135578B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5578A true CN116135578A (zh) 2023-05-19
CN116135578B CN116135578B (zh) 2023-07-07

Family

ID=8633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2236.7A Active CN116135578B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55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5579A (zh) * 2024-03-15 2024-04-16 富士达电动车(江苏)有限公司 电动车及充电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6381A1 (en) * 2010-10-04 2013-08-29 W. Morrison Consulting Group, Inc. Front whee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N104703837A (zh) * 2012-10-22 2015-06-1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式交通工具的再生制动控制系统
KR20150094362A (ko) * 2014-02-11 2015-08-19 대구가톨릭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인휠 회생제동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한변속방법
JP3221540U (ja) * 2018-11-20 2019-06-06 ゆみ 押田 車輪発電システム
CN110001859A (zh) * 2019-03-15 2019-07-12 英庭(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轮循环驱动电动自行车
CN115366690A (zh) * 2022-09-16 2022-11-22 广州市中邦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6381A1 (en) * 2010-10-04 2013-08-29 W. Morrison Consulting Group, Inc. Front whee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N104703837A (zh) * 2012-10-22 2015-06-1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式交通工具的再生制动控制系统
KR20150094362A (ko) * 2014-02-11 2015-08-19 대구가톨릭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인휠 회생제동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한변속방법
JP3221540U (ja) * 2018-11-20 2019-06-06 ゆみ 押田 車輪発電システム
CN110001859A (zh) * 2019-03-15 2019-07-12 英庭(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轮循环驱动电动自行车
CN115366690A (zh) * 2022-09-16 2022-11-22 广州市中邦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5579A (zh) * 2024-03-15 2024-04-16 富士达电动车(江苏)有限公司 电动车及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5578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62894A (en) Coupling multi driving system
US5590734A (en) Vehicl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6135578B (zh) 一种电动车的节能续航控制机构
CN105620264B (zh) 一种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轮边动力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76335B (zh) 混合动力车
CN101282071A (zh) 电动车辆车轮直接驱动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US4677365A (en) Automotive charging system having generator with multiple windings and regulators
CN201204530Y (zh) 一种电动车辆车轮直接驱动用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CN211046680U (zh) 一种带电磁刹车的齿轮电机
CN202294336U (zh) 一种与汽车刹车相配合的发电装置
JPH05294273A (ja) 自転車用発電装置
CN115817139A (zh) 一种重卡换电上框的锁紧结构
CN201092257Y (zh) 轮毂电机驱动超微型电动轿车
EP3012143B1 (en)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112900316B (zh) 一种具有gprs定位功能的共享车位用隐藏式车位锁
CN102501773A (zh) 一种与汽车刹车相配合的发电装置
CN220076119U (zh) 一种电池包锁止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20076118U (zh) 一种电池包锁止装置及电动车辆
CN105539715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轮毂式驱动发电一体机
CN114370465A (zh) 一种制动系统
CN219506088U (zh) 一种紧凑型舵轮及运载装置
JP7324153B2 (ja) 車両
CN109660076A (zh) 汽车eps用无刷电机
CN108521193A (zh) 一种外转子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驱动制动一体化方法
CN218771477U (zh) 新型轮毂电机、清洁设备及电动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