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4981B -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 Google Patents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4981B
CN116104981B CN202310153101.1A CN202310153101A CN116104981B CN 116104981 B CN116104981 B CN 116104981B CN 202310153101 A CN202310153101 A CN 202310153101A CN 116104981 B CN116104981 B CN 116104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opening
valve
cylinder
mo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31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04981A (zh
Inventor
周成顺
刘百奇
朱乔峰
刘建设
周连刚
李作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he Power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Galaxy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Shando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Galatic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he Power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Galaxy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Shando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Galatic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he Power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nghe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Galaxy Power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Galactic Energy Shando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Galatic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he Power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531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49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4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4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04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4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5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with a plurality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one side of the piston being spring-loa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阀和运载火箭。气动阀包括:阀体组件,气缸以及同轴的移动组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阀体组件包括介质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供移动组件穿设的第三开口;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位于介质腔内,第二端穿设于第三开口并依次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接;第一活塞用于在第一压力条件下在第一容纳腔内移动至与气缸的第一端壁接触或抵接,使得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从封堵第一开口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具有第一设计距离处;移动组件用于在第二压力条件下移动,使得移动组件的第一端移动至与第一开口具有第二设计距离处。本申请提供的气动阀能够调节开启行程,进而调节介质传输的速率、控制介质的流量。

Description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载火箭的介质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背景技术
运载火箭中具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的不同装置中会存在介质传输过程,阀门是动力系统中重要的执行部件,对介质传输进行调节和控制。
一般地,在多个装置之间使用阀门连接,当需要传输介质时开启阀门,使得多个装置之间进行介质交换,当不需要传输介质时,关闭阀门。因此,阀门需要具备密封且容易控制等特点。
相关技术中常使用气动阀连接多个需要介质传输的装置,但是,气动阀只能在控制气源的作用下全开或全关,难以调节气动阀的开启行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气动阀和运载火箭,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气动阀只能在控制气源的作用下全开或全关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阀,包括:阀体组件,气缸以及同轴的移动组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阀体组件包括介质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供移动组件穿设的第三开口;
气缸与阀体组件连接,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位于介质腔内,第二端穿设于第三开口并依次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接;
第一活塞的外周面与气缸的内周面密封接触,第一活塞与阀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第一活塞用于在第一压力条件下在第一容纳腔内移动至与气缸的第一端壁接触或抵接,使得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从封堵第一开口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具有第一设计距离处;移动组件用于在第二压力条件下移动,使得第二活塞在第二容纳腔内移动、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从与第一开口具有第一设计距离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具有第二设计距离处;
第一设计距离小于第二设计距离。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包括:第一控制气源、介质供给装置、介质接收装置、以及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气动阀;
第一控制气源与气动阀的第一控制腔连接;
介质供给装置和介质接收装置中的一个,与第一开口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开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气缸设计为阶梯状,使得气缸的内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别容纳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在第一压力条件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被气缸的阶梯处限位,停止移动进而使得移动组件停止移动;当在第二压力条件下时,第二活塞不受气缸的阶梯处限制,能够在介质压力下与移动组件同步移动。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气动阀的移动组件能够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使得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口之间具有不同的设计距离,能够调节气动阀的开启行程,进而调节介质传输的速率、控制介质的流量。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动阀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动阀在第一压力条件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动阀在第二压力条件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动阀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动阀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阀体组件;
11-介质腔;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第三开口;15-第三套筒部;16-第四套筒部;
20-气缸;
21-第一容纳腔;22-第二容纳腔;23-第四开口;24-第一筒段;25-第二筒段;26-气缸20的第一端壁;27-气缸20的第二端壁;
30-移动组件;
31-阀芯;311-主体部;312-第一套筒部;313-第二套筒部;32-阀杆;
40-第一活塞;50-第二活塞;60-第一控制腔;70-弹性件;
80-第二控制腔;90-传输通道;
D1-第一设计距离;D2-第二设计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研发思路包括:相关技术中常使用气动阀连接多个需要介质传输的装置,实现装置之间的介质传输,但是,气动阀只能在控制气源的作用下全开或全关,难以调节气动阀的开启行程,使得介质传输的速度难以调节,灵活性较差。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阀,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气动阀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气动阀包括:阀体组件10,气缸20以及同轴的移动组件30、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
参考图4,阀体组件10包括介质腔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和供移动组件30穿设的第三开口14。
参考图5,气缸20与阀体组件10连接,包括第一容纳腔21和第二容纳腔22。
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位于介质腔11内,第二端穿设于第三开口14并依次与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连接。
第一活塞40的外周面与气缸20的内周面密封接触,第一活塞40与阀体组件10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60,第一活塞40用于在第一压力条件下在第一容纳腔21内移动至与气缸20的第一端壁26接触或抵接,使得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从封堵第一开口12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设计距离D1处(如图2所示)。移动组件30用于在第二压力条件下移动,使得第二活塞50在第二容纳腔22内移动、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从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设计距离D1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二设计距离D2处(如图3所示)。
第一设计距离D1小于第二设计距离D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通过将气缸20设计为阶梯状,使得气缸20的内腔分为第一容纳腔21和第二容纳腔22,分别容纳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第一活塞40在第一压力条件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被气缸20的阶梯处限位,停止移动进而使得移动组件30停止移动;当在第二压力条件下时,介质压力推动移动组件30移动,第二活塞50不受气缸20的阶梯处限制,能够在移动组件30的推动下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能够看做是附图1-3中竖直向上的方向)。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气动阀的移动组件30能够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使得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口12之间具有不同的设计距离,能够调节气动阀的开启行程,进而调节介质传输的速率、控制介质的流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位于介质腔11内,第二端与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连接,第一活塞40与移动组件30之间能够相对移动。第一活塞40的外周面与气缸20的内周面之间处于密封状态,使得第一活塞40与阀体组件10之间形成密闭的第一控制腔60,第一控制腔60位于第一活塞40的下方,第一控制腔60内输入具有第一设计压力的气体,达到第一压力条件,即可推动第一活塞40向上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向上是指朝向第一方向),进而推动第二活塞50向上移动,第二活塞50带动移动组件30向上移动,使得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从封堵第一开口12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设计距离D1处,此时气动阀处于第一开启状态,第一设计距离D1为气动阀的第一开启行程。
当气动阀处于第二压力条件下,介质腔11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推动移动组件30向上移动,推动第二活塞50移动,使得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从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设计距离D1的状态移动至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二设计距离D2处,此时气动阀处于第二开启状态,第二设计距离D2为气动阀的第二开启行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移动组件30包括:同轴的阀芯31和阀杆32。
阀芯31位于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包括主体部311和与主体部31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套筒部312和第二套筒部313。主体部311的第二端朝向于第一开口12。第二套筒部313套设于第一套筒部312外。
阀杆32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部312内并与主体部311连接,另一端穿设于第三开口14、位于气缸20内并依次与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31为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为双层套筒结构,阀杆32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部312内,在第一套筒部312内移动,能够对阀杆32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套筒部313与阀体组件10密封连接。具体可参见后文第阀体组件10的详细描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塞40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活塞50的径向尺寸。第二活塞50的径向尺寸大于阀杆32的径向尺寸。
第一活塞40套设于阀杆32远离阀芯31的一端的外周并与阀杆32密封接触,第二活塞50与阀杆32远离阀芯31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40穿设于阀杆32外,能够与阀杆3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第一活塞40的径向尺寸较大,能够套在阀杆32外并推动第二活塞50沿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第一活塞40与阀杆32之间密封接触,并且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第一活塞40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为阀杆32提供一定的沿第一方向的力,进而带动阀杆32移动。也就是说,第一活塞40能够推动第二活塞50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二活塞50固定连接的阀杆32移动,也能够为阀杆32提供一定的推力推动阀杆32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活塞40不再沿第一方向移动后,气动阀达到第二压力条件,阀杆32能够克服第一活塞40与阀杆32之间的摩擦力、阀杆32和阀芯31两者与阀体组件10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活塞50与气缸20内壁的摩擦力以及弹性件70的弹力等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当第一活塞40被第一端壁26抵住时,无法继续向上移动,此时来自介质腔内达到一定压力,能够继续推动移动组件30向上移动,使得气动阀的开启行程变大。或,对第二控制腔80内通气,当第二控制腔80内的气压与第一控制腔60内的气压具有压差时,使得第二活塞50向下移动,进而关闭气动阀。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动阀还包括:弹性件70。
弹性件70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部312与第二套筒部313之间并与主体部311连接,另一端与阀体组件10连接。
在第一压力条件和/或第二压力条件下,弹性件70呈压缩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0设置于阀芯31的双层套筒结构之间,双层套筒结构能够增加阀芯31稳定性的同时,为弹性件70和一部分阀杆32提供设置空间,将其均设置在介质腔11的空间内,布局紧凑,能够减少气动阀的整体尺寸。当气动阀需要关闭时,压缩状态的弹性件70能够提供一定的弹力,使得阀芯31向下移动,直至封堵第一开口12。
可选地,气动阀为气动菌阀,外形类似蘑菇等菌类的形状,具有类似球形的介质腔11,将阀芯31和弹性件70均设置在介质腔11内,能够减小气动阀的轴向尺寸,使得气动阀体积小、重量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活塞50的外周面与气缸20的内周面密封接触,并与气缸20的第二端壁27之间形成第二控制腔80。
第一控制腔60和第二控制腔80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互不连通。第一方向为从第一活塞40指向第二活塞50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气缸20的第二端壁27位于第二容纳腔22的端部,第二活塞50的外周面与气缸20的内周面密封,使得第二活塞50与第二端壁27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第二控制腔80,也就是说,第二控制腔80形成于第二活塞50的上方,当对第二控制腔80内输入控制气体,能够给予第二活塞50一定的沿第一方向相反的力,可停止对第一控制腔60通气,能够使得第二活塞5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移动组件30封堵第一开口12,气动阀关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缸20还包括:第四开口23。
第四开口23开设于气缸20的第二端壁27并与第二控制腔8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开口23为控制气口,第二控制气源能够通过第四开口23向第二控制腔80内输入第二设计压力的控制气体,驱动第二活塞50沿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阀芯31靠近第一开口12移动,加速气动阀的关闭。
可选地,第四开口23的轴向与第一开口12的轴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移动组件30、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以及第四开口23均同轴设置,使得第一活塞40或第二活塞50在轴向上受到的分力尽可能与移动组件30的移动方向一致,能够提高气动阀的开启和关闭效率。
可选地,第四开口23的轴向也可与第一开口12的轴向具有一定的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阀体组件10还包括:传输通道90。
传输通道90开设于阀体组件10靠近气缸20的一端,传输通道90的出口与第一控制腔60连通,传输通道90的入口用于与第一控制气源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传输通道90开设在阀体组件10上,合理利用了阀体组件10的结构,并且传输通道90的入口从阀体组件10朝向第一活塞40,使得传输通道90输送第一设计压力的控制气体时,第一活塞40在轴向上受到的分力较大,进而能够保证第一活塞40的移动效率。
可选地,阀体组件10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阀体和阀座。第一开口12开设于阀座上,第二开口13开设于阀体上,介质腔11形成于阀体内。第一开口12的轴向与第二开口13的轴向具有夹角,第一开口12、移动组件30和气缸20同轴。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可以为菌状,具有类似球形空间的介质腔11,阀座与阀体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例如90度),当阀芯31从封堵第一开口12的状态移动到与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设计距离D1处,气动阀处于开启状态,介质在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之间流动(从第一开口12流动至第二开口13或从第二开口13流动至第一开口12),阀芯31能够远离流道的中心,介质受到来自于阀芯31的流阻较小,能够保证介质的流速,进而保证介质的传输效率。
可选地,阀芯31朝向第一开口12的端面与阀座之间设有密封副,阀芯31封堵阀座时保证阀芯31与阀座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阀体具有第三套筒部15和第四套筒部16。第四套筒部16套设于第三套筒部15外。第三套筒部15的内部空间与第三开口14连通,阀杆32的中间部分被配置为穿设于第三套筒部15。第三套筒部15的外壁与第一套筒部312的内壁接触,第二套筒部313的外壁与第四套筒部16的内壁接触,弹性件70的中间部分被配置为穿设于第三套筒部15和第四套筒部16之间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也具有双层套筒结构,第三套筒部15、第一套筒部312、第二套筒部313和第四套筒部16依次由内而外套设,第三套筒部15与第一套筒部312之间配合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阀杆32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轴向一致,保证阀杆32移动所需要的压力的准确性,进而能够保证气动阀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0的轴向即为阀芯31的轴向、或阀杆32的轴向。
可选地,第二套筒部313和第四套筒部16之间设有挡圈,挡圈分别与第二套筒部313的外壁和第四套筒部16的内壁之间也可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挡圈的材料具有小于第四套筒部16的材料的膨胀系数,而且与第二套筒部313的材料的膨胀系数相当,当介质温度降低时,能够尽可能减小第二套筒部313和挡圈之间的间隙变化,防止阀芯31被抱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气缸20包括:同轴的第一筒段24和第二筒段25。
第一筒段24的内径大于第二筒段25的内径。
第一容纳腔21形成于第一筒段24内,第一筒段24的内壁与第一活塞40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气缸20的第一端壁26位于第一筒段24和第二筒段25的连接处。
第二容纳腔22形成于第二筒段25内,第二筒段25的内壁与第二活塞50的外周面密封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40的外径与第一筒段24的内径对应,第二活塞50的外径与第二筒段25的外径对应,通过使用内径不同的第一筒段24和第二筒段25,分别限制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的移动。第一筒段24和第二筒段25的内径不同,所以其连接处会形成阶梯状的结构,第一端壁26相当于一级台阶,能够对第一活塞40进行抵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包括:第一控制气源、介质供给装置、介质接收装置、以及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气动阀。
第一控制气源与气动阀的第一控制腔60连接。
介质供给装置和介质接收装置中的一个,与第一开口12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开口13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载火箭,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气动阀,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一开口12为进口时,与介质供给装置连接,第二开口13为出口,与介质接收装置连接,气动阀能够调节开启行程,在不同开启行程下实现介质供给装置和介质接收装置之间的介质流通,能够调节介质的传输速度,能够控制介质传输的流量,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样地,第一开口12也可以为出口,第二开口13为进口,其实现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介质供给装置包括涡轮泵后管路,与第一开口12连接,此时第一开口12为进口,介质接收装置包括推力室,与第二开口13连接,此时第二开口13为出口。
可选地,运载火箭还包括:第二控制气源。
第二控制气源与气动阀的第二控制腔8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气动阀能够在弹性件70提供的弹力下关闭,也能够通过第二控制气源推动第二活塞50向下移动,加速气动阀的关闭。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气缸20设计为阶梯状,使得气缸20的内腔分为第一容纳腔21和第二容纳腔22,分别容纳第一活塞40和第二活塞50,第一活塞40在第一压力条件下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被气缸20的阶梯处限位,停止移动进而使得移动组件30停止移动;当在第二压力条件下时,第二活塞50不受气缸20的阶梯处限制,能够在移动组件30的推动下继续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能够看做是附图1-3中竖直向上的方向)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气动阀的移动组件30能够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使得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口12之间具有不同的设计距离,能够调节气动阀的开启行程,进而调节介质传输的速率、控制介质的流量。
2、阀芯31为移动组件30的第一端,为双层套筒结构,阀杆32的一端位于第一套筒部312内,在第一套筒部312内移动,对阀杆32起到导向的作用,能够提高流量的传输效率。
3、弹性件70设置于阀芯31的双层套筒结构之间,双层套筒结构能够增加阀芯31稳定性的同时,为弹性件70和一部分阀杆32提供设置空间,将其均设置在介质腔11的空间内,布局紧凑,能够减少气动阀的整体尺寸。当气动阀需要关闭时,压缩状态的弹性件70能够提供一定的弹力,使得阀芯31向下移动,直至封堵第一开口12。
4、第四开口23为控制气口,第二控制气源能够通过第四开口23向第二控制腔80内输入第二设计压力的控制气体,驱动第二活塞50沿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阀芯31靠近第一开口12移动,加速气动阀的关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9)

1.一种气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组件,包括介质腔、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供移动组件穿设的第三开口;
气缸,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同轴的移动组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介质腔内,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三开口并依次与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气缸的内周面密封接触,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阀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活塞用于在第一压力条件下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移动至与所述气缸的第一端壁接触或抵接,使得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从封堵所述第一开口的状态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一设计距离处;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在第二压力条件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从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一设计距离的状态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二设计距离处;
所述第一设计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设计距离;
所述气缸为阶梯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同轴的阀芯和阀杆;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套筒部和第二套筒部;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朝向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部外;所述阀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部内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气缸内并依次与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所述阀杆的一端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套筒部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活塞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活塞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阀杆的径向尺寸;
所述第一活塞套设于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的外周并与所述阀杆密封接触,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阀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二套筒部之间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
在第一压力条件和/或第二压力条件下,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气缸的内周面密封接触,并与所述气缸的第二端壁之间形成第二控制腔;
所述第一控制腔和所述第二控制腔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互不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第一活塞指向所述第二活塞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还包括:第四开口;
所述第四开口开设于所述气缸的第二端壁并与所述第二控制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传输通道;
所述传输通道开设于所述阀体组件靠近所述气缸的一端,所述传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连通,所述传输通道的入口用于与第一控制气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包括:同轴的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
所述第一筒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筒段的内径;
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一筒段内,所述第一筒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气缸的第一端壁位于所述第一筒段和所述第二筒段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容纳腔形成于所述第二筒段内,所述第二筒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面密封接触。
8.一种运载火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气源、介质供给装置、介质接收装置、以及如所述权利要求4-5中任一所述的气动阀;
所述第一控制气源与所述气动阀的第一控制腔连接;
所述介质供给装置和所述介质接收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载火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气源;
所述第二控制气源与所述气动阀的第二控制腔连接。
CN202310153101.1A 2023-02-10 2023-02-10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Active CN1161049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3101.1A CN116104981B (zh) 2023-02-10 2023-02-10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3101.1A CN116104981B (zh) 2023-02-10 2023-02-10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4981A CN116104981A (zh) 2023-05-12
CN116104981B true CN116104981B (zh) 2023-11-14

Family

ID=8626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3101.1A Active CN116104981B (zh) 2023-02-10 2023-02-10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498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1285A1 (en) * 1995-06-30 1997-01-02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ple step valve opening control system
JP2002349747A (ja) * 2001-05-31 2002-12-04 Smc Corp 流体制御弁
CN106958686A (zh) * 2017-05-16 2017-07-18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控排气阀
JP2019211022A (ja) * 2018-06-06 2019-12-1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制御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6437B2 (ja) * 2004-04-30 2010-07-21 Smc株式会社 真空圧用2ポートバル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51285A1 (en) * 1995-06-30 1997-01-02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ple step valve opening control system
JP2002349747A (ja) * 2001-05-31 2002-12-04 Smc Corp 流体制御弁
CN106958686A (zh) * 2017-05-16 2017-07-18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控排气阀
JP2019211022A (ja) * 2018-06-06 2019-12-1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4981A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69265A1 (en) Shooting structure of a paint bullet gun
CN1227468C (zh) 导流式双孔真空阀
CN216142768U (zh)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CN102812246A (zh) 具有带关节端的落管的空气马达
CN103711914A (zh) 用于流体调节器的平衡阀口
CN116104981B (zh)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EP3851682A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diffuser device
EP3885615B1 (en) Pneumatic damper for piston used in pressure regulator
CN116085524A (zh)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US20060169264A1 (en) Shooting structure of a paint bullet gun ( = )
CN115638265A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高压起动控制阀
US4602481A (en) Fluid actuator for binary selection of output force
CN110388474A (zh) 一种快速响应的小型化先导式电磁阀
US5076143A (en) Counterbalance valve with a relief function
JPH06159140A (ja) 終端位置ロック装置を有する空気圧式線型駆動装置
CN111706445B (zh) 低温液体火箭推进剂用流量控制阀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CN112343734A (zh) 火箭发动机的气动组合阀、火箭发动机及运载火箭
CN105443802A (zh) 具有改进的密封机构的三端口微型阀
US4987927A (en) Direct-drive valve
CN215673724U (zh) 一种活塞式三通阀
CN109642592A (zh) 位置致动器
CN114321439B (zh) 一种自动换向阀
CN207349500U (zh) 一种阀门组件及电磁阀
CN109931409B (zh) 电子膨胀阀
CN105114642A (zh) 一种超低温电磁阀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