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1417A -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1417A
CN116081417A CN202211550309.9A CN202211550309A CN116081417A CN 116081417 A CN116081417 A CN 116081417A CN 202211550309 A CN202211550309 A CN 202211550309A CN 116081417 A CN116081417 A CN 116081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notification
information
respons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503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503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1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1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属于电梯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梯运行信息和/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第一确定单元:基于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响应方式的常规认知规则,利用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可感知信息和/或操作信息确定常规响应;第二确定单元:利用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操作信息确定实际响应;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是否一致;告知单元:当判断单元判定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时,生成告知信息并告知给电梯使用者。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及时告知电梯使用者电梯存在应响应而未响应的特定情况,为电梯使用者答疑解惑,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设备尤其是轿厢式电梯设备是高层建筑内非常重要的升降式承载工具。轿厢式电梯设备在运行时具有相对的私密性和不可预知性,即在电梯间等待乘梯的乘客,通常只能通过电梯设备上的显示屏获知电梯目前所在的楼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其并不能确定电梯设备一定会响应乘客的呼梯请求并进行停靠。举例来说,乘客在四楼,想要上行去某个目的楼层,并按了登记楼层按钮,此时电梯设备正朝向乘客运行。从乘客角度来说,在没有发生故障等异常原因的情况下,该部电梯应当会响应乘客的呼梯请求而在乘客所在层停靠。然而,基于电梯设备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调配需求等方面的考量,该部电梯有可能并不会如乘客所想在乘客所在层停靠。由于乘客在电梯间能够获得的信息有限,上述情况会给乘客造成一种“电梯应当响应而未响应”的困惑,使得乘客不知道应当乘哪部电梯,或者不清楚呼梯请求是否发送成功,或者不清楚还需要等多久才能够乘坐电梯,因此会大大降低乘客的乘梯体验。当然,这种情况同样会大大降低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对电梯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电梯信息告知系统及电梯设备的技术方案,旨在及时告知电梯使用者电梯存在应响应而未响应的特定情况,为电梯使用者答疑解惑。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信息告知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所述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连接所述获取单元,基于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响应方式的常规认知规则,利用所述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所述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可感知信息和/或所述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常规响应;
第二确定单元:连接所述获取单元,利用所述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所述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实际响应;
判断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和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常规响应和所述实际响应是否一致;
告知单元:连接所述判断单元,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常规响应和所述实际响应不一致时,生成告知信息并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
优选的,该电梯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常规认知规则包括如下规则中的至少一条:
规则1、正在驶向电梯使用者对电梯实施所述操作时所在的候梯楼层且距离所述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应当响应所述操作,且将以抵达所述候梯楼层后停靠开门的方式响应所述操作;
规则2、在具有至少两部电梯的电梯群控系统中,当电梯使用者利用电梯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乘梯请求信号后,所述电梯群控系统立即分配并输出固定不变的响应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的电梯;
规则3、电梯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除服务电梯使用者以外的其它能够被所述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表征信息。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告知单元进一步包括:
时机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时机,所述告知时机包括在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前实施信息告知的预先告知以及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后实施信息告知的事后告知;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告知时机生成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告知信息;
告知模块:用于在所述告知时机将所述告知信息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告知单元进一步包括:
目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目的,所述告知目的包括:
第一目的:通过向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方式避免所述电梯使用者对将要产生的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情况的困惑;
第二目的:通过向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方式消除所述电梯使用者对于已经发生的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情况的困惑;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告知目的生成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告知信息;
告知模块:用于将所述告知信息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告知单元中还包括:
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告知目的确定对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时机,所述告知时机包括在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前实施信息告知的预先告知以及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后实施信息告知的事后告知;
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告知时机生成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告知信息;
当所述告知目的为第一目的时,对应的所述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
当所述告知目的为第二目的时,对应的所述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当所述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所述告知信息至少包括电梯的实际响应。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当所述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所述告知信息还包括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当所述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时,所述告知信息至少包括电梯实际响应以及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一差异确定子模块:比较得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常规响应的依据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实际响应的依据间的依据差异;
第二差异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依据差异确定所导致的电梯的响应方式的不同,作为响应差异输出;
原因确定子模块:综合所述依据差异和所述响应差异得到所述产生原因。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一差异确定子模块,比较得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常规响应的依据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实际响应的依据间的依据差异;
第二差异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依据差异确定所导致的电梯的响应方式的不同,作为响应差异输出;
原因确定子模块,综合所述依据差异和所述响应差异得到所述产生原因。
优选的,该信息告知系统,其中,所述告知单元还包括:
告知对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因所述响应差异影响到的所述电梯使用者并作为所述告知信息的告知对象;
所述告知模块将所述告知信息告知给作为所述告知对象的电梯使用者。
一种电梯设备,其中,包括上述的信息告知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及时告知电梯使用者电梯存在应响应而未响应的特定情况,为电梯使用者答疑解惑,提升电梯使用者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信息告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c是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例中,告知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成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上文中所述的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其应用于电梯设备,并如图1中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电梯运行信息和/或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2:连接获取单元1,基于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响应方式的常规认知规则,利用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可感知信息和/或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常规响应;
第二确定单元3:连接获取单元1,利用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实际响应;
判断单元4:分别连接第一确定单元2和第二确定单元3,用于判断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是否一致;
告知单元5:连接判断单元4,当判断单元4判定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时,生成告知信息并告知给电梯使用者。
具体地,上述电梯运行信息指的是能够通过电梯设备上设置的硬件以及电梯控制器获得的各类运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梯轿厢当前所在层、运行方向、轿厢负载、轿厢速度、电梯所关联的已登记楼层信息、特殊运行需求、电梯运行状态与运行模式等,甚至还可以包括群控电梯的群控策略。换言之,凡是可以由现有技术中的电梯设备的硬件/软件检测、采集、计算和处理得到的与电梯设备有关的信息,都可以被包括在该运行信息内。
所谓的电梯使用者,既可以是直接接受电梯运送服务的服务接受者,如:在电梯厅通过操作登记按钮或移动终端发出呼梯请求的候梯乘客和/或电梯轿厢内的乘客,也可以是电梯设备的管理者,如:物业管理中心的设备运行监控人员。
则上述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可感知信息是指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电梯当前停靠的楼层、电梯当前的运行方向、电梯是否出现故障、电梯是否满载、当前分配给电梯使用者的电梯情况、电梯运行模式等。
上述操作信息是指电梯使用者对电梯施加的操作所产生的信息,其可以根据电梯系统的设置而包括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对于在电梯厅仅设置有呼梯方向按钮的电梯系统而言,上述操作信息可以仅包括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所对应的呼梯方向以及电梯使用者当前所在的楼层。又例如,对于在电梯厅仅设置有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系统而言,上述操作信息可以仅包括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所对应的目的楼层以及电梯使用者当前所在的楼层。甚至还可以包括电梯使用者的乘梯权限以及特殊乘梯需求等,例如电梯使用者通过身份认证等方式被确定乘梯权限,只能到达特定的楼层,又例如电梯使用者不想与宠物同乘电梯,或者电梯使用者想乘坐无烟电梯等。
所谓的响应,既可以是电梯对于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设备施加的操作的反馈,也可以是电梯对于非电梯使用者引起的电梯自身(如运行状态、运行模式等)的变化的反应。
由于能够在仅获取电梯运行信息、仅获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以及同时获取电梯运行信息以及电梯使用者操作信息这三种情况下,均存在适用场景能够实现本申请中的信息告知系统的发明目的,因此上述获取单元1可以被设置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接收信息,也就是能够用于接收电梯运行信息和/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在下文中会详述。
上述第一确定单元能够基于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响应方式的常规认知规则,利用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可感知信息和/或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常规响应。所谓常规认知规则,其可以被解释为电梯使用者在呼梯时理所当然认为电梯会如何响应的通常认知。
例如,当电梯使用者在电梯厅发出呼梯请求,其对应的呼梯方向是向上,或者对应的目的楼层位于候梯楼层的上方,此时电梯使用者理所当然认为距离其候梯楼层最近且运行方向同样为向上的电梯应当响应其呼梯请求,并在到达候梯楼层时停靠并开门。
又例如,当电梯使用者在电梯厅发出呼梯请求之前,某部电梯已经通过显示或者语音提示等方式告知其正处于满载运行的状态。则当电梯使用者发出呼梯请求之后,即使该满载电梯的运行方向与电梯使用者的呼梯方向一致,且距离候梯楼层最近,电梯使用者依然不会认为该满载电梯会停靠候梯楼层并开门。
进一步地,上述常规认知规则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条规则,即信息告知系统可以采用以下几条规则中的至少一条,并结合电梯运行信息和/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来对电梯的常规响应进行判断:
规则1、正在驶向电梯使用者对电梯实施操作时所在的候梯楼层且距离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应当响应操作,且将以抵达候梯楼层后停靠开门的方式响应操作;
规则2、在具有至少两部电梯的电梯群控系统中,当电梯使用者利用电梯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乘梯请求信号后,电梯群控系统立即分配并输出固定不变的响应乘梯请求信号的电梯;
规则3、电梯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除服务电梯使用者以外的其它能够被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表征信息。
上述规则1在上文中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规则2主要针对于具有至少两部电梯的电梯群控系统,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电梯应当如何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是由控制器来进行分配和判断的,则控制器在收到操作后,会立即分配某部电梯来响应该操作,并将该部被分配的电梯的标号等信息立即告知电梯使用者。并且,在将电梯标号等信息告知电梯使用者后,电梯使用者的常规认知为该部电梯已经被固定为响应其操作,不会再做更改。
上述规则3主要针对于电梯在响应电梯使用者的过程中,不应当出现其他表征信息,例如在已经响应电梯使用者的前提下,电梯通常不会出现异常、故障等,因此也就不会有与异常、故障灯相应的信息并被电梯使用者获知。
则上述第一确定单元2可以根据预先保存的上述常规认知规则,基于电梯运行信息和/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来确定对于电梯使用者来说的电梯的常规响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述的“电梯的常规响应”,并不是指具体响应操作的某部电梯,而是指在电梯使用者的认知中,电梯系统响应其操作之后应当执行的动作。例如,电梯使用者为位于候梯楼层的候梯乘客,第一确定单元2接收到根据电梯使用者的呼梯操作所形成的包含有呼梯方向和候梯楼层的操作信息后,其根据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可以直接确定距离候梯楼层最近、当前的运行方向与呼梯方向一致的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即确定电梯的常规响应。
相应地,上述第二确定单元2可以利用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实际响应。该实际响应为电梯系统针对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反应的实际执行动作。
例如,电梯使用者为处于电梯轿厢内的乘梯人员或者处于候梯楼层的候梯乘客,当电梯使用者通过电梯轿厢内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发出目的楼层登记请求,或者通过候梯楼层的呼梯装置发出呼梯请求之后,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应当立即回应该登记请求/呼梯请求。而有部分电梯系统为了实现更好的运送效率,可能被设置为对请求进行延后分配,在延后分配后再告知分配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电梯的常规响应(立即响应登记请求/呼梯请求)和实际响应(延后响应登记请求/呼梯请求)的判断仅需要获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即可实现,不需要获取电梯的运行信息。
又比如,当电梯发生异常情况,例如需要重新学习磁极位置、因异常运行问题而需要返回终端层重新实施写操作等情况,此时电梯系统只需要获取电梯运行信息即可对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进行判断,不需要获取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电梯使用者来说,电梯发生了“应停未停”的情况,即电梯使用者所认为的电梯的常规响应(应当停靠候梯楼层并开门)和电梯的实际响应(未停靠候梯楼层并开门)不一致的情况下,均需要同时获取电梯运行信息和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所形成的操作信息才能进行判断。
则上述判断单元4分别获取第一确定单元2所确定的电梯的常规响应以及第二确定单元3所确定的电梯的实际响应,随后将二者进行比较,以判断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是否一致:
当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一致时,系统认为电梯的响应与电梯使用者所认为的响应相同,不会给电梯使用者造成电梯应当响应而未响应的困惑。则此时判断单元4不会做任何动作。
当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时,系统认为电梯的响应会造成电梯使用者的困惑,此时告知单元5会根据判断单元4的判断结果,向电梯使用者发送相应的告知信息,以解除电梯使用者的困惑。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中,如图2a中所示,告知单元5进一步包括:
时机确定模块51:用于确定对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时机,告知时机包括在实际响应出现前实施信息告知的预先告知以及实际响应出现后实施信息告知的事后告知;
生成模块52:根据告知时机生成告知给电梯使用者的告知信息;
告知模块53:用于在告知时机将告知信息告知给电梯使用者。具体地,告知时机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对应不同的情况可以预先设定不同的告知时机,或者对于电梯系统设定整体的告知时机,在此不再赘述。
当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电梯使用者在电梯做出实际响应之前就会被告知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而当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时,在电梯做出实际响应之后,电梯使用者会被告知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2b所示,上述告知单元5具体包括:
目的确定模块54:用于确定对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目的,告知目的包括:
第一目的:通过向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方式避免电梯使用者对将要产生的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情况的困惑;
第二目的:通过向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方式消除电梯使用者对于已经发生的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情况的困惑;
生成模块52:根据告知目的生成告知给电梯使用者的告知信息;
告知模块53:用于将告知信息告知给电梯使用者。
则电梯系统中不设定具体的告知时机,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告知目的,或者直接针对整个电梯系统设置统一的告知目的。
上述告知目的可以被分为第一目的和第二目的;
第一目的为:在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已经被确定为不一致,但尚未发生电梯的实际响应时,预先将告知信息提前通知电梯使用者;
第二目的为:在电梯的实际响应已经发生,且与电梯的常规响应不一致,再将告知信息通知电梯使用者。
具体地:
所谓“第一目的”,例如,电梯使用者所认为应当响应的电梯已经被确定不会在电梯使用者所在的候梯楼层停靠,但是其尚未运行到该候梯楼层,则告知单元5可以提前将告知信息通知给电梯使用者。
所谓的“第二目的”,例如,电梯使用者认为应当响应的电梯已经驶过电梯使用者所在的候梯楼层而没有停靠,即该部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此时告知单元4再向电梯使用者发送告知信息来“解释”电梯没有响应呼梯请求的事实。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在图2b的基础上,上述告知单元5还可以如图2c中所示,进一步包括:
时机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告知目的确定对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时机,告知时机包括在实际响应出现前实施信息告知的预先告知以及实际响应出现后实施信息告知的事后告知;
则上述生成模块52根据告知时机生成告知给电梯使用者的告知信息;
当告知目的为第一目的时,对应的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
当告知目的为第二目的时,对应的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
具体地,将告知目的和告知时机关联起来,即系统根据告知目的处理得到相应的告知时机。进一步地,第一目的与预先告知相关联,第二目的与事后告知相关联。
本发明中,当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告知信息至少包括电梯的实际响应。
更进一步地:
当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告知信息还包括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当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时,告知信息至少包括电梯实际响应以及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进一步地,不同的情况所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本发明中主要采用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具体的产生原因。则如图3中所示,生成模块52进一步包括:
第一差异确定子模块521:比较得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常规响应的依据和第二确定模块确定实际响应的依据间的依据差异;
第二差异确定子模块522:根据依据差异确定所导致的电梯的响应方式的不同,作为响应差异输出;
原因确定子模块523:综合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得到产生原因。
具体地,首先确定常规响应的依据和实际响应的依据之间的依据差异,其中:
常规响应的依据实际就是根据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来确定的某条常规认知规则,即上文中所述的三条规则中的一条。
实际响应的依据是指造成电梯的特定的实际响应情况的原因。例如,应当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的电梯实际到达候梯楼层后不会停靠,其原因是电梯满载。又例如,应当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的电梯实际到达候梯楼层后不会停靠,其原因是该部电梯临时被调配去响应其他的操作。
则常规响应的依据和实际响应的依据之间的依据差异,实际上就是电梯无法依照常规响应方式对电梯使用者的操作进行响应的原因。
在获得上述依据差异之后,再根据依据差异来对电梯的响应方式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以形成响应差异。
具体地,上文中所述的依据差异是指电梯应当执行常规响应的原因和电梯执行了实际响应的原因之间的差异。而此处所述的响应差异,就是指电梯应当执行的常规响应所对应的动作和电梯实际执行的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动作之间的差异。
进一步地,电梯的常规响应所对应的响应方式有部分是固定的,即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另外还有一部分会根据常规响应的依据进行变化。例如,电梯使用者在一楼,其操作所对应的目的楼层为三楼,此时电梯正从三楼向下行驶,此时电梯的常规响应应当是到一楼后停靠并开门,随后变为向上行驶,即电梯的常规响应所对应的动作除了停靠并开门之外,还包括了变换行驶方向。又例如,电梯使用者在三楼,其操作所对应的目的楼层为一楼,此时电梯正从五楼向下行驶,此时电梯的常规响应应当是到三楼后停靠并开门,随后继续向下行驶,即电梯的常规响应所对应的动作只包含停靠并开门,并不变换行驶方向。
而电梯的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动作会根据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而变化。例如,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满载不停靠候梯楼层,则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通过候梯楼层但不停靠。又例如,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故障,则电梯的实际响应的相应方式为电梯停留在某层楼无法运行。
则综合电梯的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特定情况(下文中会详述)的基础上,对电梯出现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情况的产生原因进行确定,并将其包括在告知信息中反馈给电梯使用者。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告知单元还包括:
告知对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因响应差异影响到的电梯使用者并作为告知信息的告知对象;
告知模块将告知信息告知给作为告知对象的电梯使用者。
具体地,上述告知对象的确定需要结合响应差异和告知目的/告知时机来进行。例如,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的情况来说,告知对象应当就是电梯发生实际响应时的具体某层候梯楼层中等待乘梯的电梯使用者。例如,电梯使用者在三楼的候梯楼层进行操作,电梯轿厢经过三楼但没有停靠,则告知对象就仅限于在三楼等待乘梯的电梯使用者。
而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来说,告知对象应当是电梯已经确定要发生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所覆盖的所有候梯楼层中等待乘梯的电梯使用者。例如,某部电梯从一楼上行,因某种原因到达三楼后就要反向下行,则该部电梯所对应的告知对象就应当为:当电梯上行时,在三楼及以上楼层等待乘梯上行的所有电梯使用者,此时需要根据各个不同的操作信息所决定的响应差异以及告知目的/告知时机来确定告知对象的包含范围。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来说,为了改善电梯使用者的乘坐体验,对应的告知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电梯使用者如何乘梯的指示信息。例如:
告知信息中可以包括指示能够承载电梯使用者的目标电梯的估计到达时间的相关信息,可以为“您要搭乘的X号电梯将在大约XX秒后到达”,该告知信息的产生可以依赖于目标电梯的电梯轿厢的速度、电梯轿厢当前楼层和电梯使用者所在的候梯楼层之间的距离等信息计算得到,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得电梯使用者更直观地了解电梯轿厢的运行情况,上述指示能够承载电梯使用者的目标电梯的估计到达时间的相关信息,可以为“您要搭乘的X号电梯将会在接下来的第X个到达”,该告知信息的产生同样依赖于目标电梯的电梯轿厢的速度、电梯轿厢当前楼层和电梯使用者所在的候梯楼层之间的距离等信息,还依赖于群控电梯的群控策略,即需要获取各个电梯的到达次序。相对来说,此类信息的时间估计精度会下降,但是能够更直观地向电梯使用者反映目标电梯的运行情况。
告知信息中还可以简单地包括用于指示能够承载电梯使用者的目标电梯本身的相关信息,可以为“您要搭乘的电梯编号为X”。
而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来说,对应的告知信息中只需要包括用于指示电梯轿厢未响应的事实的相关信息即可,例如“刚才经过的电梯不是您的目标电梯”。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当告知目的为第一目的时,告知信息中还包括电梯所执行的实际响应的运行动作。
具体地,上述运行动作的提示需要结合产生原因进行判断和告知,例如提示给电梯使用者“电梯经过但不停靠”,或者提示给电梯使用者“电梯在到达前反向离开”等。
下文中通过三个具体实施例来分别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仅需要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就能判断电梯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是否一致的情况。
正如上文中所述,本实施例中电梯应当响应而未响应的产生原因在于电梯系统本身的设定,即电梯系统为了实现更好的运送效率而设定了延后响应的规则。则本实施例中,当电梯系统接收到电梯使用者的操作(呼梯请求或者目的楼层登记请求)之后,由于其预先设定的延后响应的规则而没有在第一时间响应该操作,此时电梯系统只需要基于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就能够发出相应的告警信息来提示电梯使用者。相应地,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会区分“预先告知”或者“事后告知”的告知时机,也没有区分告知目的,告知时机即在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信息被电梯系统所接受之后,告知对象为进行操作的电梯使用者,告知的产生原因为电梯系统的设置方式,例如可以为“已收到您的请求,将稍后响应,请稍等”或者类似的告知信息。
则在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是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是电梯系统预先配置的延后响应的规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应当是在电梯使用者执行操作后立即对该操作进行响应,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是在电梯使用者执行操作后延迟对该操作进行响应,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信息,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并包括在告知信息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仅需要电梯的运行信息就能判断电梯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是否一致的情况。
正如上文中所述,本实施例中电梯应当响应而未响应的产生原因在于电梯本身出现了异常情况,这类异常情况并不是指电梯发生故障停在某一层不动,或者电梯满载等,而是指电梯需要重新学习磁极位置或者其他异常而返回终端层进行处理,显然终端层并不会是电梯使用者的操作相关联的楼层。则这种情况下,一旦电梯发生了异常情况需要返回某些特殊楼层进行处理,则可以立即通知电梯使用者,而不需要获取电梯使用者的特定的操作。因此,这种情况,只需要电梯的运行信息即可判断电梯是否出现应响应而未响应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向电梯使用者发送告知信息。
则本实施例中,同样不需要区分告知目的和告知时机,只需要在电梯发生需要返回终端层等特殊楼层的情况时向电梯使用者发送告知信息即可。由于不需要关心电梯使用者是否进行操作或者具体进行了什么操作,因此告知对象可以包括可能操作该电梯的所有电梯使用者。例如,采用广播的形式或者在与该电梯相关的显示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形式向外广播该电梯目前正处于异常状态的实际情况,则所有正在候梯楼层的乘客、正前往候梯楼层的乘客、电梯轿厢内的乘客以及电梯的管理人员等,均能够获知该告知信息。相应地,本实施例中的告知信息可以为例如“电梯正处于异常情况,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其他类似的信息。
则在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是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是电梯出现异常,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应当是在对电梯使用者可能的操作进行响应,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是返回终端层等特定楼层,并不响应电梯使用者接下来可能执行的任何操作,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信息,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并包括在告知信息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同时需要电梯的运行信息和电梯使用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来判断电梯是否出现应响应而未响应的情况,也就是电梯是否出现“应停未停”的情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分为三大类,其中:
第一类特定情况(下文中简称为情况一)的判断条件包括:
电梯朝向电梯使用者所在的候梯楼层运行;
电梯的运行方向与操作信息中所包括的呼梯方向一致;
电梯的运行轨迹表示电梯经过候梯楼层但未停靠;
电梯的运行轨迹表示电梯离开候梯楼层后未改变运行方向继续运行;
则根据电梯运行信息和操作信息所判断的结果同时满足上述判断条件时,认为此时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属于上述情况一的类别。
第二类特定情况(下文中简称为情况二)的判断条件包括:
电梯朝向电梯使用者所在的候梯楼层运行;
电梯的运行方向与操作信息中所包括的呼梯方向相反;
电梯的运行轨迹表示电梯在越过候梯楼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
则根据电梯运行信息和操作信息所判断的结果同时满足上述判断条件时,认为此时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属于上述情况二的类别。
在情况二中,上述判断条件还可选地包括:电梯轿厢的运行轨迹表示电梯轿厢在改变运行方向后沿着与请求方向一致的方向继续运行。
上述情况二中,所谓“电梯的运行轨迹表示电梯在越过候梯楼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实际上包括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时改变运行方向,以及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
第三类特定情况(下文中简称为情况三)的判断条件包括:
电梯停靠一个楼层后不继续运行;
当前存在未响应的呼梯请求;
则根据电梯运行信息和操作信息所判断的结果同时满足上述判断条件时,认为此时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属于上述情况三的类别。
下文中将通过上述三种不同的特定情况下的十类产生原因来对本实施例进行阐述。第一类产生原因主要依据情况一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一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电梯原本应当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的前提下,因为临时出现满载情况而通过候梯楼层但不停靠,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由上述产生原因所导致的特定情况,对应的告知信息中可以包括“电梯满载不停靠”或相应的用于指示该产生原因的信息。则此种情况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候梯楼层等待乘梯的乘客,相应的操作可以被限定为乘客在候梯楼层发出的呼梯请求。
此种情况下,对于电梯轿厢满载的检测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主要是通过电梯轿厢内设置的称重装置检测轿厢内实际负载,并与电梯的轿厢额定负载进行比较,若轿厢内实际负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轿厢额定负载,则认为此时电梯满载。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中引入了电梯使用者的候梯楼层这一概念,则除了判断电梯轿厢是否满载运行之外,还需要判断电梯轿厢满载运行的情况的发生时机,即电梯轿厢满载运行是否发生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
因此,在电梯使用者执行操作后,需要对该操作所对应的常规响应的电梯进行持续判断:
1)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上至少存在一段满载行程,该满载行程即指电梯轿厢已经处于满载状态,无法承载更多电梯使用者或者物品。
2)上述满载行程中包含发出呼梯请求的候梯楼层,且候梯楼层的请求方向与电梯的当前运行方向一致。
满足上述两个判断条件,就能够认为,对于该操作而言,该电梯的运行轨迹表示其已经被确定会出现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
此时,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而言,告知对象可以为处于满载行程中的所有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相应地,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可以被确定为电梯轿厢处于满载行程后到电梯轿厢到达需要通知的候梯楼层之前的任意时间段。而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的告知时机而言,告知对象仅包括电梯已经发生经过但不停靠的实际响应的候梯楼层上的电梯使用者,告知时机为电梯轿厢驶过候梯楼层后。
更进一步地,当电梯轿厢处于满载行程中时,其虽然无法根据电梯使用者的操作停靠并上客,但是可以根据电梯轿厢内的电梯使用者已经登记的目的楼层下客,而下客后的电梯轿厢有可能会从满载状态变为正常运行状态。因此,当处理得到电梯轿厢的满载行程后,还需要根据电梯的下客状态不断调整满载状态/满载行程的覆盖楼层。换言之,此时电梯轿厢的满载行程的判断条件被优化为:
1)电梯轿厢已经处于满载状态;
2)电梯轿厢的运行方向上存在电梯使用者的操作;
3)从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至该操作对应的候梯楼层之间不存在已经登记的目的楼层,即不存在电梯使用者下客的情况。
则上述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被优化为:当电梯轿厢确定处于满载行程中开始,直至电梯轿厢到达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之前。
相应地,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对应的告知对象被优化为:当电梯轿厢确定处于满载行程中时,该满载行程所覆盖的所有候梯楼层中的电梯使用者。
举例来说,若电梯轿厢确定处于满载行程中,且满载行程中相邻的候梯楼层之间没有已经登记的目的楼层,则这些相邻的候梯楼层均被满载行程覆盖。
若电梯轿厢确定处于满载行程中,但是满载行程中相邻的候梯楼层之间存在已经登记的目的楼层,此时对于处于目的楼层之前(依照运行方向的顺序排列)的候梯楼层来说,其被覆盖在满载行程中并被作为告知对象,对于处于目的楼层之后的候梯楼层来说,其需要等待电梯轿厢驶过目的楼层并下客后重新进行判断,再依据重新判断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出相应的告知信息。
则该类产生原因下,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已经处于满载状态的情况,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经过候梯楼层但不停靠,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信息,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并包括在告知信息中。
第二类产生原因主要依据情况一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一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由于群控电梯的群控策略的影响,被电梯使用者认为是可以响应其操作的电梯轿厢,实际并非分配给该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电梯轿厢,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同样地,本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候梯楼层等待乘梯的乘客,相应的操作可以被限定为乘客在候梯楼层发出的呼梯请求。
该类产生原因的判断条件大致可以被描述为:分配给某个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不是即将抵达该候梯楼层的电梯。相应的告知信息中应当包括该产生原因,例如“该部电梯不是您要乘坐的目标电梯”或者“您要乘坐的目标电梯为X号”等,告知对象就应当是该特定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进一步,该产生原因中,会影响到群控策略的因素可以包括:
为了优先运送超长候梯电梯使用者而使得电梯不在候梯楼层停靠;
通常情况下的群控策略导致电梯不在候梯楼层停靠。
进一步地,针对“为了优先运送超长候梯电梯使用者而使得电梯不在候梯楼层停靠”的情况,其中会导致出现电梯使用者超长时间候梯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之前存在电梯满员不停靠导致某楼层电梯使用者候梯时间过长,也有可能是因为有电梯使用者滞留导致电梯内电梯使用者候梯时间过长。
则本实施例中,在电梯使用者在某个候梯楼层执行操作后,相应的判断条件应当首先为:分配给某个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不是第一个抵达该候梯楼层的电梯。
具体地,可以根据电梯轿厢的运行信息、群控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电梯分配信息来估计各部电梯到达某个候梯楼层的时刻,随后根据到达时刻对各部电梯进行排序,根据排序判断该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是否是第一个抵达的电梯。
在确认存在有先于目标电梯抵达的非目标电梯(该非目标电梯有可能会给电梯使用者带来“应停未停”的困惑)后,进一步根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来判断该非目标电梯不停靠的原因,具体可以直接向电梯群控管理系统请求获取电梯的当前群控策略,即可以获知其是为了响应满员通过导致无法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还是为了响应滞留通过导致无法响应操作,并将具体的产生原因包括在告知信息内。
相应地,若通过电梯群控管理系统获取电梯的当前群控策略,并获知其不是因为超长候梯电梯使用者导致的无法响应操作,则可以认为其为通常情况下的群控策略,同样可以将具体的产生原因包括在告知信息内。至于如何在通常情况下形成电梯的群控策略,其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则对于上述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而言,告知时机应当是对应于该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还未到达之前。
而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的告知时机来说,除了上述判断条件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1)当前到达的电梯不是群控策略所分配的该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并且没有停靠该候梯楼层;
2)当前到达的电梯的运行方向与呼梯请求的请求方向一致。
为了实时监测目标电梯是否到达候梯楼层,可以对目标电梯设定标志位,当目标电梯到达对应的候梯楼层后对该标志位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功能。
则对应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的告知时机为电梯经过候梯楼层但没有停靠时。
该类产生原因中,告知对象均为处于操作岁关联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该类产生原因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即将距离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作为响应电梯,并认为该电梯应当停靠候梯楼层并开门。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的群控策略,即距离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并不作为响应操作的电梯。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因群控策略的分配,经过候梯楼层但不停靠,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三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一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一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电梯进入特殊运行模式,而使得电梯无法在特定楼层停靠,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既可以是在候梯楼层候梯的乘客,也可以是在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或者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等。具体地,当电梯使用者为在候梯楼层候梯的乘客时,对应的特定楼层就为执行操作的乘客所在的候梯楼层。当电梯使用者为在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时,对应的特定楼层就为该乘客登记的目的楼层。当电梯使用者为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时,对应的特定楼层就为运行管理人员指定的停靠楼层。
本发明中所述的“特殊运行模式”,可以为例如VIP运行模式、通过司机手动运行电梯的模式、电梯检修模式、轿厢充电运行模式等,即电梯设备无法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而在该操作对应的特定楼层停靠的情况是由电梯设备处于非正常的特殊运行模式下导致的。
上述产生原因的判断条件比较简单,并且对于两类告知目的/告知时机均相同,只需要在接受到电梯使用者执行的操作后,持续判断:
1)电梯在抵达操作对应的特定楼层之前进入特殊运行模式,可以通过电梯的运行信息获知,或者向群控电梯管理系统请求获知;
2)电梯的运行方向与操作所对应的期望电梯运行的方向(下文中简称为期望方向)一致。
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来说,上述产生原因对应的告知时机可以为电梯进入特殊运行模式之后直至电梯到达特定楼层之前,告知对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区分:
对于在候梯楼层的乘客来说,告知对象可以为电梯进入特殊运行模式之后所有能够到达但是不停靠的候梯楼层中的乘客。
对于在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来说,告知对象可以为电梯到达目的楼层之前,电梯轿厢内的乘客。
对于运行管理人员来说,告知对象即为执行操作的该运行管理人员。
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来说,上述产生原因对应的告知时机可以为进入特殊运行模式的电梯经过特定楼层但没有停靠时。
上述产生原因被包括在告知信息内,其文字表述可以为“X号电梯处于特殊运行模式下,本层不停靠”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方式。
则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在到达特定楼层之前已经处于某种非正常的特定运行模式,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特定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停留在某层不运行,或者电梯经过特定楼层但不停靠,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四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一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一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电梯由于不满足电梯使用者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而不响应电梯使用者的操作,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由于该类产生原因应当是在乘客进入电梯之前告知,因此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候梯楼层执行操作的乘客。
上述特殊乘梯限定条件例如:不与宠物同乘电梯、想要乘坐直达某楼层的电梯、想要乘坐不拥挤的电梯等。
上述产生原因被包括在告知信息中,可以呈现为“X号电梯不符合您的乘坐要求,本层不停靠”或者类似的表述方式。
则在接受到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后,需要持续判断:
1)电梯运行方向上至少存在一段不满足电梯使用者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的行程,可以将其称之为不满足行程;
2)该不满足行程中包含执行了操作的候梯楼层;
3)电梯的运行方向与该操作所对应的期望方向一致。
则本发明中,可以通过电梯轿厢内设置的信息采集装置(例如图像采集装置、称量装置等)、候梯楼层设置的呼梯请求装置、电梯的运行信息等对上述产生原因进行识别,在此不再赘述。
与实施例一中的“满载行程”类似的是,此时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可以为电梯轿厢处于不满足行程后到电梯轿厢到达需要通知的候梯楼层之前的任意时间段,告知对象可以为该不满足行程所覆盖的所有具有与该电梯轿厢冲突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更进一步地,当电梯轿厢处于不满足行程中时,其虽然无法根据具有特殊乘梯限定需求且与该电梯轿厢冲突的操作停靠并上客,但是可以根据已经登记的目的楼层下客,而下客后的电梯轿厢有可能会从不满足该特殊乘梯限定需求的状态变为满足该需求的状态。例如,对于“不与宠物同乘”的乘梯需求来说,当电梯轿厢内的宠物狗跟随主人离开电梯轿厢后,该电梯轿厢会从不满足该特殊乘梯限定需求的状态转变为满足该需求的状态。因此,当处理得到电梯轿厢的不满足行程后,还需要根据电梯的下客状态不断调整其针对特定的特殊乘梯限定需求的候梯楼层的不满足行程的状态,则上述告知时机和告知对象均会随着电梯的不满足行程的状态调整而不断发生变化。
相应地,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的告知时机而言,其应当为电梯已经到达候梯楼层但没有停靠,告知对象为该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则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的乘坐状态不满足乘客的特殊乘梯需求,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经过候梯楼层但不停靠,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五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二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二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由于群控电梯的群控策略的影响,被电梯使用者认为是可以响应其操作的电梯轿厢,实际并非分配给该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的电梯轿厢,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因此,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该候梯楼层的乘客。
该类产生原因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二类产生原因类似的描述方式被加入到告知信息中。
与上述第二类产生原因相区别的是,本类产生原因中,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时或者到达候梯楼层之前就改变了运行方向,因此可以排除电梯是因为运送超长时间候梯电梯使用者而导致未响应操作的情况。则本类产生原因的影响因素只需要考虑通常情况下的群控策略。
因此,在接受到电梯使用者的操作后,只需要持续判断:
1)分配给某个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不是正在驶向候梯楼层的所有电梯中距离该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为了后续描述方便,当存在有正在驶向候梯楼层且相比较目标电梯距离候梯楼层更近的电梯时,将符合该识别条件的电梯统称为待判断电梯;
2)上述待判断电梯中,存在有电梯的最远到达的目的楼层位于该候梯楼层之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条件中:
所谓的“最远到达的目的楼层”,是指该电梯单次运行需要达到的最后一个目的楼层,该目的楼层包括电台轿厢内部的电梯使用者已经登记的目的楼层,以及根据群控策略已经分配给该电梯的其他操作所对应的候梯楼层。
所谓的“位于该候梯楼层之前”,是指该电梯的单次运行始终没有越过该候梯楼层。
举例来说,该候梯楼层为五层,某部电梯正上行驶向该候梯楼层,则“位于该候梯楼层之前”指的是该部电梯单次运行的最远到达的目的楼层为五层以下的楼层,其并不会越过五层到达六层或者更高楼层。
又例如,该候梯楼层为五层,某部电梯正下行驶向该候梯楼层,则“位于该候梯楼层之前”指的是该部电梯单次运行的最远到达的目的楼层为五层及以上的楼层,其并不会越过五层到达五层以下的楼层。
本实施例中,若某部电梯虽然距离候梯楼层相较于目标电梯更近,但是其正在远离候梯楼层(即并非驶向候梯楼层),则为了避免误判,将该部电梯和候梯楼层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则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来说,对应的告知时机即为符合上述判断条件的某部电梯到达候梯楼层之前。进一步地,若符合上述判断条件的某部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就改变了运行方向,则告知时机为该部电梯改变运行方向之前。
相应地,告知对象为第一个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之后的所有候梯楼层。例如,第一个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为五层,某部电梯正下行驶向该候梯楼层,其会在到达五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为上行,则相应的告知对象为五层以下且已经发送呼梯请求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又例如,第一个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为五层,某部电梯正上行驶向该候梯楼层,其会在到达五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为下行,则相应的告知对象为五层以上且已经执行操作的对应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相应地,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来说,对应的告知时机为电梯到达候梯楼层不停靠且改变运行方向时,或者电梯未到达候梯楼层就改变运行方向时,对应的告知对象即为该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则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因群控策略导致无法到达候梯楼层,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因群控策略而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转向,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六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二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二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电梯进入特殊运行模式,而使得电梯无法在特定楼层停靠,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由于该类产生原因是由电梯的群控策略导致的,因此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候梯楼层候梯的乘客,则此处的“特定楼层”即为候梯楼层。
该类产生原因中,所谓的“特殊运行模式”和上述第三类产生原因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该类产生原因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三类产生原因类似的描述方式被加入到告知信息中。
该类产生原因中,在接受到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后,需要只需判断:
1)所有正在驶向候梯楼层的电梯中,与候梯楼层距离最近的电梯就是原定被分配给电梯使用者的目标电梯;
2)目标电梯在抵达候梯楼层之前进入特殊运行模式,可以通过电梯的运行信息获知,或者向群控电梯管理系统请求获知;
3)目标电梯在进入特殊运行模式后,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这种突然改变运行方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群控策略的改变。
则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而言,对应的告知时机即为符合上述判断条件的目标电梯到达候梯楼层之前。进一步地,若符合上述判断条件的某部电梯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就改变了运行方向,则告知时机为该部电梯改变运行方向之前。
相应地,告知对象为第一个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之后的所有候梯楼层。例如,第一个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为五层,符合判断条件的目标电梯正下行驶向该候梯楼层,其会在到达五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为上行,则相应的告知对象为五层以下且已经执行操作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又例如,第一个需要被通知的候梯楼层为五层,符合判断条件的目标电梯正上行驶向该候梯楼层,其会在到达五层之前改变运行方向为下行,则相应的告知对象为五层以上且已经执行操作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则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而言,告知时机为目标电梯到达候梯楼层不停靠且改变运行方向时,或者目标电梯未到达候梯楼层就改变运行方向时,对应的告知对象为该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则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因群控策略导致无法到达候梯楼层,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因群控策略而在到达候梯楼层之前转向,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七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二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二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电梯由于不满足电梯使用者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而不响应呼梯请求,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停未停”的特定情况。则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候梯楼层的乘客。
该类产生原因中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和上述第四类产生原因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该类产生原因可以采用与上述第四类产生原因类似的描述方式被加入到告知信息中。
本实施例中,在接受到电梯使用者的操作后,可以持续判断:
1)电梯运行方向上至少存在一段不满足电梯使用者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的行程,可以将其称之为不满足行程;
2)该不满足行程中存在执行操作的候梯楼层。
本实施例中,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和告知对象,以及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的告知时机和告知对象,均可以参照上述第四类产生原因。
则该类产生原因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不满足电梯使用者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的实际情况,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因不满足电梯使用者的特殊乘梯限定条件而不在候梯楼层停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八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三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三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由于电梯进入了特殊状态导致电梯停靠在特定楼层不继续运行,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响应而未响应的特定情况。则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在候梯楼层的乘客,相应地,特定楼层即为候梯楼层。
该类产生原因中,所谓的“特殊状态”是指会导致电梯停靠在某个楼层不启动的状态,例如电梯发生了故障,或者电梯因为节能而待机等。进一步地,电梯因为节能而待机的情况多见于群控电梯系统中,通过增减正在服务的电梯数量来实现整个群控电梯系统的节能目的。因此,为了实现整个群控电梯系统的节能目的,单个电梯设备有可能会被切换至待机状态,从而导致该部电梯停靠在候梯楼层不启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产生原因被包括在告知信息中的呈现方式可以为“X号电梯由于XX原因暂时停靠在本层”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方式。
本实施例中,由于停靠在候梯楼层为即时状态,因此在接受到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后,需要持续判断:停靠在候梯楼层且不响应操作的电梯进入了特殊状态(可以请求群控电梯管理系统获知,或者可以通过该电梯的运行信息获知,下文中不再赘述)。则无论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还是第二目的/事后告知,对应的告知时机同样是相同的,为该电梯停靠在候梯楼层并不继续运行时。对应的告知对象也是相同,即该电梯所停靠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则该类产生原因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因进入特殊状态而停靠在候梯楼层,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停靠在候梯楼层不继续运行,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九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三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三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由于非目标电梯进入了特殊状态导致电梯停靠在候梯楼层不继续运行,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响应而未响应的特定情况。上文中所述的“非目标电梯”,实际是指根据电梯群控策略未被分配为响应操作的电梯,但是却因为当前的运行状态(和候梯楼层的距离、运行方向等)被电梯使用者认为是应当响应呼梯请求的电梯。因此,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可以被限定为在候梯楼层的乘客。
该类产生原因中,针对“特殊状态”的定义参见上述第八类产生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并且,该类产生原因与上述第八类产生原因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靠在候梯楼层不继续运行的电梯并非群控策略分配给该候梯楼层的目标电梯。因此,该类产生原因被包括在告知信息中时,其表述方式可以为“X号电梯由于XX原因暂时停靠在本层,该部电梯不是您的目标电梯”或者类似的表述方式。
则该类产生原因中,由于停靠在候梯楼层为即时状态,因此在接收到操作后,可以判断:
1)停靠在候梯楼层且不响应操作的电梯进入了特殊状态;
2)该停靠在候梯楼层且不响应操作的电梯不是群控策略分配的目标电梯。
则无论是第一目的/预先告知,还是第二目的/事后告知,对应的告知时机同样是相同的,为该电梯停靠在候梯楼层并不继续运行时。对应的告知对象也是相同,即该电梯所停靠的候梯楼层的电梯使用者。
则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因进入特殊状态而停靠在候梯楼层,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候梯楼层停靠并开门,电梯的实际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停靠在候梯楼层不继续运行,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第十类产生原因依据情况三进行讨论。进一步地,其涉及到可能会导致情况三发生的其中一个产生原因:由于电梯进入了特殊状态导致电梯停靠在某个楼层不继续运行,从而使得电梯使用者认为电梯出现了应响应而未响应的特定情况。则该类产生原因所对应的电梯使用者既可以是在候梯楼层候梯的乘客,也可以是在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或者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等。
该类产生原因中,针对“特殊状态”的定义参见上述第八类和第九类产生原因。进一步地,该“特殊状态”还可以包括:电梯轿厢进入充电模式,即电梯轿厢停靠在充电层充电,而该充电层并非候梯楼层。
则该类产生原因与上述第八类和第九类产生原因之间的区别在于:电梯并非停靠在特定楼层,而是停靠在特定楼层之外的某个楼层。则本实施例中,上述产生原因被包括在告知信息中的呈现方式可以为“X号电梯由于XX原因暂时停靠在X层”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方式。该类产生原因中有关于“特定楼层”的定义可以参照上述第三类产生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则该类产生原因中,对于电梯使用者是在候梯楼层的乘客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操作后,可以判断:
1)即将停靠在某个楼层不启动的电梯为距离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
2)该电梯不启动的原因是进入了特殊状态。
而对于电梯使用者是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或者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操作后,可以判断:
1)承载乘客的电梯/被运行管理人员的操作所指向的电梯即将停靠在某个楼层(非特定楼层)不启动;
2)该电梯不启动的原因是进入了特殊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来说,其需要尽可能预先告知电梯使用者电梯未响应的情况,即需要让电梯使用者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预见性”,因此上述判断条件决定了只有对于有计划的电梯停靠情况才适用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例如因节能待机或者其他群控策略导致电梯有计划地停靠于某个楼层。换言之,上述判断条件中排除了电梯因意外故障导致其已经停靠于某个楼层不启动的情况。
则对应于第一目的/预先告知的告知时机为符合上述判断条件的电梯已经被确定停靠于某个楼层时至该电梯实际停靠于某个楼层为止。对应的告知对象为符合上述判断条件1)的所有候梯楼层的乘客,或者执行操作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或者执行操作的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
该类产生原因中,对于第二目的/事后告知来说,对于电梯使用者是在候梯楼层的乘客的情况下,上述产生原因的判断条件可以进一步被优化为:
1)停靠在某个楼层不启动的电梯为距离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
2)该电梯不启动的原因是进入了特殊状态。
而对于电梯使用者是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或者电梯的运行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上述产生原因的判断条件可以进一步被优化为:
1)承载乘客的电梯/被运行管理人员的操作所指向的电梯停靠在某个楼层(非特定楼层)不启动;
2)该电梯不启动的原因是进入了特殊状态。
具体地,上述判断条件既适用于电梯因群控策略而停靠在某个楼层不启动的情况,也适用于电梯因故障而意外停靠在某个楼层不启动的情况,对应的告知时机为该部电梯实际停靠在某个楼层时。
则本实施例中,电梯的常规响应的依据为预先保存的常规认知规则,而电梯的实际响应的依据为电梯因进入特殊状态而停靠在特定楼层之外的某个楼层,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依据差异。
相应地,电梯的常规响应的响应方式为电梯应当在特定楼层停靠并开门,之外的某个楼层并不继续运行,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响应差异。
则依据上述依据差异和响应差异就能够处理得到告知原因,进一步地还可以处理得到用于提示电梯实际响应所对应的后续执行动作等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电梯的运行信息和/或电梯使用者的呼梯请求所形成的操作信息的综合考量,及时确认是否出现电梯的常规响应和实际响应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出现被电梯使用者所察觉的电梯“应停未停”的情况,并及时通知给电梯使用者获知,能够有效减弱电梯使用者因不清楚未响应的原因所导致的焦急、疑惑的情绪。更进一步地,还可以识别出电梯无法响应电梯使用者所执行的操作的具体产生原因,并将产生原因包括在告知信息中,以及根据不同的告知目的/告知时机选择输出告知信息的方式,进一步对电梯使用者进行“答疑解惑”,提升电梯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梯设备,其中包括如上文中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告知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所述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操作所形成的操作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连接所述获取单元,基于电梯使用者对于电梯的响应方式的常规认知规则,利用所述电梯运行信息中能够被所述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可感知信息和/或所述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常规响应;
第二确定单元:连接所述获取单元,利用所述电梯运行信息和/或所述操作信息确定电梯的实际响应;
判断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和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常规响应和所述实际响应是否一致;
告知单元:连接所述判断单元,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常规响应和所述实际响应不一致时,生成告知信息并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认知规则包括如下规则中的至少一条:
规则1、正在驶向电梯使用者对电梯实施所述操作时所在的候梯楼层且距离所述候梯楼层最近的电梯应当响应所述操作,且将以抵达所述候梯楼层后停靠开门的方式响应所述操作;
规则2、在具有至少两部电梯的电梯群控系统中,当电梯使用者利用电梯的目的层登记装置登记乘梯请求信号后,所述电梯群控系统立即分配并输出固定不变的响应所述乘梯请求信号的电梯;
规则3、电梯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除服务电梯使用者以外的其它能够被所述电梯使用者感受到的表征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告知单元进一步包括:
时机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时机,所述告知时机包括在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前实施信息告知的预先告知以及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后实施信息告知的事后告知;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告知时机生成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告知信息;
告知模块:用于在所述告知时机将所述告知信息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告知单元进一步包括:
目的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对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目的,所述告知目的包括:
第一目的:通过向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方式避免所述电梯使用者对将要产生的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情况的困惑;
第二目的:通过向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方式消除所述电梯使用者对于已经发生的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情况的困惑;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告知目的生成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告知信息;
告知模块:用于将所述告知信息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告知单元中还包括:
时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告知目的确定对所述电梯使用者实施信息告知的告知时机,所述告知时机包括在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前实施信息告知的预先告知以及所述实际响应出现后实施信息告知的事后告知;
所述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告知时机生成告知给所述电梯使用者的所述告知信息;
当所述告知目的为第一目的时,对应的所述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
当所述告知目的为第二目的时,对应的所述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所述告知信息至少包括电梯的实际响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告知时机为预先告知时,所述告知信息还包括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告知时机为事后告知时,所述告知信息至少包括电梯实际响应以及电梯的实际响应与常规响应不一致的产生原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一差异确定子模块:比较得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常规响应的5依据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实际响应的依据间的依据差异;
第二差异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依据差异确定所导致的电梯的响应方式的不同,作为响应差异输出;
原因确定子模块:综合所述依据差异和所述响应差异得到所述产生原因。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进0一步包括:
第一差异确定子模块,比较得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常规响应的依据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实际响应的依据间的依据差异;
第二差异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依据差异确定所导致的电梯的响应方式的不同,作为响应差异输出;
5原因确定子模块,综合所述依据差异和所述响应差异得到所述产生原因。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告知单元还包括:
告知对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因所述响应差异影响到的所述电梯使用者并作为所述告知信息的告知对象;
0所述告知模块将所述告知信息告知给作为所述告知对象的电梯使用者。
12.一种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告知系统。
CN202211550309.9A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Pending CN116081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0309.9A CN116081417A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0309.9A CN116081417A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1417A true CN116081417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50309.9A Pending CN116081417A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14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7373B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llocation of elevators based on learned travel direction and traffic
JP549587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US7328775B2 (en) Destination entry system with delayed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US20120193173A1 (en) Elevator system
US20150060212A1 (en) Elevator system
EP3686143B1 (en) Elevator call registration when a car is full
US6176351B1 (en) Double deck elevator allocation controlling apparatus
US7389857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WO2013080276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6417293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04296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US10179717B2 (en) Destination dispatch passenger detection
JP2009046266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0064874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JP20130495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04333478A (ja) エレベータの案内装置
US20140216858A1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CN116081417A (zh) 一种用于向电梯使用者提供告知信息的信息告知系统
JPH0227078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US6905003B2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device
JP469340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2520517B (zh) 电梯控制系统、电梯系统及用于其的控制方法
JPH0412527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12938666A (zh) 电梯运行调度方法、系统及电梯设备
JPH05330755A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