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1414A -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1414A
CN116081414A CN202310012954.3A CN202310012954A CN116081414A CN 116081414 A CN116081414 A CN 116081414A CN 202310012954 A CN202310012954 A CN 202310012954A CN 116081414 A CN116081414 A CN 116081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assenger
time
specific
cal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29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成
陈玉东
史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129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1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1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61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between th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nd remote or mobile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15Wherein the destination is registered before boar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38Wherein the call is registered without making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elevato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待分配呼梯信号;步骤S2、确定乘客的乘入时刻和目的楼层信息;步骤S3、估计在不响应待分配呼梯信号时轿厢抵达乘客目的层的理想抵达时刻;步骤S4、根据理想抵达时刻与乘入时刻计算乘客理想乘梯时间;步骤S5、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所有理想乘梯时间均小于最长允许乘梯时间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返回步骤S2;步骤S6、计算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与所述特定电梯的各个理想乘梯时间的差并将其作为剩余乘梯时间;步骤S7、建立至少一条表示由某台特定电梯作为某一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的响应关系,且电梯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客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步骤S8、根据所述响应关系控制响应电梯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乘客提供运送服务。本发明的电梯控制方法能够保证乘客乘梯时间不超过最长允许乘梯时间,从而避免乘客因乘梯时间过长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

Description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用于保证由乘客进入电梯轿厢起至电梯抵达乘客目的楼层为止乘客位于轿厢内的乘梯时间不超过预先设定值。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控制技术多是以尽可能地提高电梯运行效率、降低电梯能耗、缩短乘客候梯时间等为目标,鲜有涉及到由乘客进入电梯轿厢起至电梯抵达乘客目的楼层为止乘客位于轿厢内的乘梯时间的控制技术。实际上,对于电梯乘客而言,除了需要尽可能缩短从登记了呼梯信号起至相应电梯抵达乘客出发楼层为止的候梯时间外,还应当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短由乘客进入电梯轿厢起至电梯抵达乘客目的楼层为止乘客位于轿厢内的乘梯时间。
针对该问题,文献1(CN113023508B)提出:检测在轿厢平层到某一个楼层时,将没有乘入到所述轿厢的利用者检测为装载余量;测定在电梯的轿厢为无人状态时乘入到轿厢的第一利用者在轿厢内的停留时间;在取得了第一利用者的轿厢召唤登记的信息之后,在轿厢处于非满员状态下检测到装载余量,且在第一利用者轿厢停留时间超过预先设定的第一判定时间时,运转模式切换部切换为第一特殊运转模式,所述第一特殊运转模式为,对层站召唤设为不应答、直到对第一利用者轿厢召唤的应答完成为止的模式。通过采用上述方式,即使在电梯拥挤时搭乘于轿厢的利用者也能够在从搭乘起的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楼层。但是该方案仅是在满足一定条件后,“粗暴地”屏蔽电梯运行前方的呼梯信号来实现保证乘客乘梯时间的目标,这样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1)导致位于前方的呼梯信号乘客长时间无法搭乘电梯;
2)破坏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电梯调配结果,从而导致电梯的整体运行效率降低;
3)电梯调配结果的改变使得位于前方的呼梯信号乘客将要搭乘的电梯发生变化,这些乘客或者再次自行判断响应电梯或者是接收新的响应电梯信息,显然这会增加这些乘客顺利搭乘电梯的难度。
因此,如何在克服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短乘客的乘梯时间从而避免乘客因长时间处于狭小封闭空间可能产生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就成为一个有待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所述乘梯时间是指由乘客进入电梯轿厢起至电梯抵达乘客目的楼层为止乘客位于轿厢内的乘梯时间长度,所述电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分配呼梯信号,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是指满足如下条件的呼梯信号:
条件1、出发楼层位于电梯轿厢当前所在位置相对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的前方;
条件2、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一致;
条件3、尚未被分配响应电梯;
步骤S2、确定乘客的乘入时刻和目的楼层信息,所述乘入时刻是指乘客进入电梯轿厢的时刻;
步骤S3、估计在不响应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情况下电梯轿厢抵达乘客的目的楼层的理想抵达时刻;
步骤S4、根据所述理想抵达时刻与所述乘入时刻计算乘客的理想乘梯时间,所述理想乘梯时间是指在电梯在不响应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情况下乘梯时间,每个乘客均对应于一个理想乘梯时间;
步骤S5、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特定电梯,所述特定电梯是指所有理想乘梯时间均小于最长允许乘梯时间的电梯,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是指预先设定的所述乘客乘梯时间长度的最大允许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返回步骤S2;
步骤S6、计算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与所述特定电梯的各个理想乘梯时间的差并将其作为剩余乘梯时间,该特定电梯的每一位乘客均对应有一个剩余乘梯时间;
步骤S7、建立至少一条响应关系,所述响应关系是指表示由某台特定电梯作为某一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且满足:电梯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该响应电梯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
步骤S8、根据所述响应关系控制响应电梯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乘客提供运送服务。
优选地,所述乘客包括第一乘客和第二乘客,所述第一乘客是指当前已经在轿厢内的乘客,所述第二乘客是指当前已被分配给该响应电梯且尚未进入响应电梯轿厢且期望乘梯方向与响应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一致的乘客。
优选地,所述步骤S7采用如下规律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情况1、仅有一台特定电梯且仅有一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当该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产生的乘梯施加延迟不超过对应于该特定电梯的剩余乘梯时间时,所述步骤S7将该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特定电梯从而使得后者成为前者的响应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2、仅有一个待分配呼梯信号且有多台特定电梯
所述步骤S7针对该待分配呼梯信号,判断所有特定电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其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的特定电梯,如果存在则将选择其一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3、仅有一台特定电梯且有多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所述步骤S7针对该特定电梯,判断从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当该特定电梯响应该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其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时,将该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特定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4、有多台特定电梯且有多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所述步骤S7采用下述方式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方式1、针对每个待分配呼梯信号,统计可用特定电梯数量,所述可用特定电梯是指在第k次处理时将前面1至k-1次处理中已被分配的响应电梯从特定电梯中删除后得到的剩余特定电梯;根据第一电梯数量选择前述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方式2、针对每台特定电梯,统计未分配呼梯信号数量,所述未分配呼梯信号是指在第k次处理时将前面1至k-1次处理中已被分配给特定电梯的待分配呼梯信号从待分配呼梯信号中删除后得到的剩余待分配呼梯信号;根据未分配呼梯信号数量选择前述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电梯控制方法
在每次接收到新呼梯信号时即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使得情况1或情况2中的条件成立,从而采用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和/或
在响应电梯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后才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使得情况1或情况3中的条件成立,从而采用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优选地,在所述电梯控制方法采用响应电梯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后才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时,如果在响应电梯运送单一方向上的乘客的过程中接收到新呼梯信号,那么
当存在至少一台未满载的特定电梯,针对该新呼梯信号和未满载特定电梯,采用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否则等待直到出现至少一台未满载的特定电梯;或者,
等待直到出现至少一台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且其运行方向与新呼梯信号期望乘梯方向一致的响应电梯,采用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优选地,在情况4中,如果特定电梯数量超过待分配呼梯信号数量,所述步骤S7采用方式1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否则采用方式2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优选地,在情况2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a1、从所有特定电梯中选择一台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并将其作为选定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2、确定该选定特定电梯的特定乘客,所述特定乘客是指目的楼层位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相对于该选定特定电梯运行方向前方的第一乘客和/或乘梯区间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区间存在重叠的第二乘客;
子步骤S7a3、确定因选定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导致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a4、判断是否所有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都不超过与特定乘客相对应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进入子步骤S7a5,否则返回子步骤S7a1;
子步骤S7a5、将该选定特定电梯作为备选特定电梯,并将其添加至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
子步骤S7a6、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a1,否则进入子步骤S7a7;
子步骤S7a7、从所述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选择一台备选特定电梯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以此建立二者间的响应关系。
优选地,在情况2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A1、从所有特定电梯中选择一台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并将其作为选定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2、确定该选定特定电梯的特定乘客,所述特定乘客是指目的楼层位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相对于该选定特定电梯运行方向前方的第一乘客和/或乘梯区间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区间存在重叠的第二乘客;
子步骤S7A3、确定因选定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导致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A4、判断是否所有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都不超过与特定乘客相对应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进入子步骤S7A5,否则返回子步骤S7A1;
子步骤S7A5、将该选定特定电梯作为备选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6、计算备选特定电梯内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延长的差,并将其中最小的差作为备选特定电梯的乘梯时间裕量;
子步骤S7A7、将备选特定电梯以及与之对应的乘梯时间裕量关联起来作为一个元素并添加至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
子步骤S7A8、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A1,否则进入子步骤S7A9;
子步骤S7A9、从所述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选择乘梯时间裕量最大的备选特定电梯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以此建立二者间的响应关系。
优选地,在情况3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b1、从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中选择一未被选择过的待分配呼梯信号并将其作为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子步骤S7b2、判断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行程是否与该特定电梯的至少一位乘客的乘梯行程存在重叠,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7b3,否则转入子步骤S7b6;
子步骤S7b3、计算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产生的所述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b4、判断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时间延长是否超过对应于该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7b6,否则转入子步骤S7b5;
子步骤S7b5、将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电梯,使得该电梯成为该选定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
子步骤S7b6、判断是否仍有待分配呼梯信号,若是返回子步骤S7b1,否则结束。
优选地,在情况3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c1、以该特定电梯的乘客的目的楼层以及第二乘客的出发楼层为分割点将由电梯当前位置至当前运行方向前方的终端楼层组成的整体行程分割为各个第一子行程;
子步骤S7c2、从所有第一子行程中选择一未被选择过的第一子行程作为选定第一子行程;
子步骤S7c3、确定由电梯当前位置至某一乘客的目的楼层组成的范围包含有该选定第一子行程的乘客,并将其作为子行程乘客;
子步骤S7c4、将各个子行程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第一子行程的第一子行程剩余乘梯时间;
子步骤S7c5、枚举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可能组合;
子步骤S7c6、对每种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行程做合集运算得到最大行程;
子步骤S7c7、利用组合中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将最大行程划分为若干个第二子行程;
子步骤S7c8、分别确定该组合中包含该第二子行程的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时间延长,并将结果作为该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延迟;
子步骤S7c9、确定所有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和第二子行程;
子步骤S7c10、判断是否所有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延迟均小于与之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将该组合标记为可行组合,进入子步骤S7c11,否则直接进入子步骤S7c11;
子步骤S7c11、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第一子行程,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c2,否则进入子步骤S7c12;
子步骤S7c12、从所有可行组合中选择其中一个可行组合,并将该选定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可以分配给该特定电梯。
优选地,当一个行程的起点与终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另一个行程范围内时,认定这两个行程存在重叠。
优选地,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同时包含有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时,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依据为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以及特定第一乘客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或者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特定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而导致的额外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指特定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而导致的额外时间。
优选地,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位于电梯当前位置与特定第一乘客的目的楼层之间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优选地,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不包含有目的楼层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方法为:
分别计算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与电梯运行前方终端层间的可停靠楼层数量以及特定乘客的目的楼层与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间的可停靠楼层数量;
计算后者与前者的比值;
当比值大于阈值时,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优选地,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不包含有目的楼层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方法为: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位于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与第一乘客的目的楼层之间的概率;
当该概率大于阈值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优选地,所述子步骤S7b6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首先执行:将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客添加到轿厢内乘客中,并计算相应的估计乘梯时间和剩余乘梯时间,之后才返回子步骤S7b1。
优选地,所述子步骤S7b1按照如下至少一个原则优先选择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原则1、选择乘梯行程短;
原则2、与其乘梯行程存在重叠的轿厢内乘客少;
原则3、与其乘梯行程存在重叠的轿厢内乘客中的剩余乘梯时间长。
优选地,当子步骤S7c12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组合有多个时,优先选择其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最多的可行组合。
优选地,当子步骤S7c12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组合有多个时,所述子步骤S7c12按照如下步骤执行选择:
计算各个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和与之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剩余乘梯时间之间的差值;
选择各个差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该可行组合的差值;
选择可行组合的差值最大的可行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作为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并分配给该特定电梯。
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通过对待分配呼梯信号和特定电梯仅适当调配和控制,可以使得乘客乘梯时间不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允许乘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这里的乘梯时间是指由乘客进入电梯轿厢起至电梯抵达乘客目的楼层为止乘客位于轿厢内的乘梯时间长度。如图1所示,该电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分配呼梯信号,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是指满足如下条件的呼梯信号:
条件1、出发楼层位于电梯轿厢当前所在位置相对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的前方;
条件2、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一致;
条件3、尚未被分配响应电梯;
步骤S2、确定乘客的乘入时刻和目的楼层信息,所述乘入时刻是指乘客进入电梯轿厢的时刻;
步骤S3、估计在不响应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情况下电梯轿厢抵达乘客的目的楼层的理想抵达时刻;
步骤S4、根据所述理想抵达时刻与所述乘入时刻计算乘客的理想乘梯时间,所述理想乘梯时间是指在电梯在不响应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情况下乘梯时间,每个乘客均对应于一个理想乘梯时间;
步骤S5、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特定电梯,所述特定电梯是指所有理想乘梯时间均小于最长允许乘梯时间的电梯,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是指预先设定的所述乘客乘梯时间长度的最大允许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返回步骤S2;
步骤S6、计算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与所述特定电梯的各个理想乘梯时间的差并将其作为剩余乘梯时间,该特定电梯的每一位乘客均对应有一个剩余乘梯时间;
步骤S7、建立至少一条响应关系,所述响应关系是指表示由某台特定电梯作为某一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且满足:电梯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该响应电梯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
步骤S8、根据所述响应关系控制响应电梯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乘客提供运送服务。
这里,乘客包括第一乘客和第二乘客,所述第一乘客是指当前已经在轿厢内的乘客,所述第二乘客是指当前已被分配给该响应电梯且尚未进入响应电梯轿厢且期望乘梯方向与响应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一致的乘客。
对于第一乘客,步骤S2根据电梯抵达第一乘客出发楼层时或停靠在第一乘客出发楼层期间的动作信息、乘客进入轿厢过程的检测信息、乘客进入轿厢后的操作信息确定第一乘客的乘入时刻;
对于第二乘客,步骤S2根据电梯运行信息估计电梯抵达第二乘客出发楼层的抵达时刻并将其作为第二乘客的乘入时刻。
这里的乘梯时间延长是指电梯由当前位置移动至某一目标楼层过程中,因响应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在中间楼层停靠并在之后启动后继续移动至目标楼层所花费的第一时间,相对于电梯由当前位置中间做做任何停靠地直接移动至目标楼层所花费的第二时间,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乘梯时间延长。这里的响应待分配呼梯信号包括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或目的楼层。这里的电梯在楼层停靠包括电梯减速停靠过程、开关门过程、等待乘客进出轿厢以及启动加速过程等中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步骤S7建立响应关系作进一步地说明。
步骤S7根据特定电梯数量和待分配呼梯信号数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相应关系建立规律,具体如下:
情况1、仅有一台特定电梯且仅有一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当该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产生的乘梯施加延迟不超过对应于该特定电梯的剩余乘梯时间时,所述步骤S7将该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特定电梯从而使得后者成为前者的响应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2、仅有一个待分配呼梯信号且有多台特定电梯
所述步骤S7针对该待分配呼梯信号,判断所有特定电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其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的特定电梯,如果存在则将选择其一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3、仅有一台特定电梯且有多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所述步骤S7针对该特定电梯,判断从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当该特定电梯响应该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其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时,将该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特定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4、有多台特定电梯且有多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所述步骤S7采用下述方式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方式1、针对每个待分配呼梯信号,统计可用特定电梯数量,所述可用特定电梯是指在第k次处理时将前面1至k-1次处理中已被分配的响应电梯从特定电梯中删除后得到的剩余特定电梯;根据第一电梯数量选择前述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方式2、针对每台特定电梯,统计未分配呼梯信号数量,所述未分配呼梯信号是指在第k次处理时将前面1至k-1次处理中已被分配给特定电梯的待分配呼梯信号从待分配呼梯信号中删除后得到的剩余待分配呼梯信号;根据未分配呼梯信号数量选择前述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其中,电梯控制方法在每次接收到新呼梯信号时即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使得情况1或情况2中的条件成立,从而采用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和/或在响应电梯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后才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使得情况1或情况3中的条件成立,从而采用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并且,在所述电梯控制方法采用响应电梯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后才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时,如果在响应电梯运送单一方向上的乘客的过程中接收到新呼梯信号,那么:当存在至少一台未满载的特定电梯,针对该新呼梯信号和未满载特定电梯,采用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否则等待直到出现至少一台未满载的特定电梯;或者,等待直到出现至少一台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且其运行方向与新呼梯信号期望乘梯方向一致的响应电梯,采用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优选地,在情况4中,如果特定电梯数量超过待分配呼梯信号数量,所述步骤S7采用方式1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否则采用方式2建立所述响应关系。这样处理的目标在于可以降低控制算法的处理负荷
对于情况2,步骤S7可以任选如下任一算法:
算法1:
子步骤S7a1、从所有特定电梯中选择一台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并将其作为选定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2、确定该选定特定电梯的特定乘客,所述特定乘客是指目的楼层位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相对于该选定特定电梯运行方向前方的第一乘客和/或乘梯区间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区间存在重叠的第二乘客;
子步骤S7a3、确定因选定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导致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a4、判断是否所有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都不超过与特定乘客相对应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进入子步骤S7a5,否则返回子步骤S7a1;
子步骤S7a5、将该选定特定电梯作为备选特定电梯,并将其添加至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
子步骤S7a6、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a1,否则进入子步骤S7a7;
子步骤S7a7、从所述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选择一台备选特定电梯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以此建立二者间的响应关系。
算法2:
子步骤S7A1、从所有特定电梯中选择一台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并将其作为选定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2、确定该选定特定电梯的特定乘客,所述特定乘客是指目的楼层位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相对于该选定特定电梯运行方向前方的第一乘客和/或乘梯区间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区间存在重叠的第二乘客;
子步骤S7A3、确定因选定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导致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A4、判断是否所有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都不超过与特定乘客相对应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进入子步骤S7A5,否则返回子步骤S7A1;
子步骤S7A5、将该选定特定电梯作为备选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6、计算备选特定电梯内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延长的差,并将其中最小的差作为备选特定电梯的乘梯时间裕量;
子步骤S7A7、将备选特定电梯以及与之对应的乘梯时间裕量关联起来作为一个元素并添加至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
子步骤S7A8、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A1,否则进入子步骤S7A9;
子步骤S7A9、从所述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选择乘梯时间裕量最大的备选特定电梯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以此建立二者间的响应关系。
对于情况3中,步骤S7可以任选如下任一算法:
算法1、子步骤S7b1、从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中选择一未被选择过的待分配呼梯信号并将其作为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子步骤S7b2、判断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行程是否与该特定电梯的至少一位乘客的乘梯行程存在重叠,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7b3,否则转入子步骤S7b6;
子步骤S7b3、计算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产生的所述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b4、判断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时间延长是否超过对应于该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7b6,否则转入子步骤S7b5;
子步骤S7b5、将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电梯,使得该电梯成为该选定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
子步骤S7b6、判断是否仍有待分配呼梯信号,若是返回子步骤S7b1,否则结束。
算法2:
子步骤S7c1、以该特定电梯的乘客的目的楼层以及第二乘客的出发楼层为分割点将由电梯当前位置至当前运行方向前方的终端楼层组成的整体行程分割为各个第一子行程;
子步骤S7c2、从所有第一子行程中选择一未被选择过的第一子行程作为选定第一子行程;
子步骤S7c3、确定由电梯当前位置至某一乘客的目的楼层组成的范围包含有该选定第一子行程的乘客,并将其作为子行程乘客;
子步骤S7c4、将各个子行程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第一子行程的第一子行程剩余乘梯时间;
子步骤S7c5、枚举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可能组合;
子步骤S7c6、对每种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行程做合集运算得到最大行程;
子步骤S7c7、利用组合中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将最大行程划分为若干个第二子行程;
子步骤S7c8、分别确定该组合中包含该第二子行程的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时间延长,并将结果作为该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延迟;
子步骤S7c9、确定所有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和第二子行程;
子步骤S7c10、判断是否所有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延迟均小于与之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将该组合标记为可行组合,进入子步骤S7c11,否则直接进入子步骤S7c11;
子步骤S7c11、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第一子行程,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c2,否则进入子步骤S7c12;
子步骤S7c12、从所有可行组合中选择其中一个可行组合,并将该选定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可以分配给该特定电梯。
在上述算法中,当一个行程的起点与终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另一个行程范围内时,认定这两个行程存在重叠;
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同时包含有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时,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依据为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以及特定第一乘客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或者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特定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而导致的额外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指特定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而导致的额外时间;并且,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位于电梯当前位置与特定第一乘客的目的楼层之间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不包含有目的楼层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方法为:
a)分别计算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与电梯运行前方终端层间的可停靠楼层数量以及特定乘客的目的楼层与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间的可停靠楼层数量;
b)计算后者与前者的比值;
c)当比值大于阈值时,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不包含有目的楼层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方法为:
a)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位于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与第一乘客的目的楼层之间的概率;
b)当该概率大于阈值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子步骤S7b6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首先执行:将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客添加到轿厢内乘客中,并计算相应的估计乘梯时间和剩余乘梯时间,之后才返回子步骤S7b1。
子步骤S7b1按照如下至少一个原则优先选择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原则1、选择乘梯行程短;
√原则2、与其乘梯行程存在重叠的轿厢内乘客少;
√原则3、与其乘梯行程存在重叠的轿厢内乘客中的剩余乘梯时间长。
这些原则的作用在于:避免在线选择的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导致后续满足要求的待分配呼梯信号过少,通过采用这些原则,可以尽可能地先选择对后续影响小的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因此能够在保证乘梯时间不超过的情况下为特定电梯分配尽可能多的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当子步骤S7c12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组合有多个时,优先选择其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最多的可行组合。
a)当子步骤S7c12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组合有多个时,所述子步骤S7c12按照如下步骤执行选择:
b)计算各个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和与之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剩余乘梯时间之间的差值;
c)选择各个差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该可行组合的差值;
d)选择可行组合的差值最大的可行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作为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并分配给该特定电梯。

Claims (19)

1.一种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所述乘梯时间是指由乘客进入电梯轿厢起至电梯抵达乘客目的楼层为止乘客位于轿厢内的乘梯时间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分配呼梯信号,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是指满足如下条件的呼梯信号:
条件1、出发楼层位于电梯轿厢当前所在位置相对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的前方;
条件2、期望乘梯方向与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一致;
条件3、尚未被分配响应电梯;
步骤S2、确定乘客的乘入时刻和目的楼层信息,所述乘入时刻是指乘客进入电梯轿厢的时刻;
步骤S3、估计在不响应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情况下电梯轿厢抵达乘客的目的楼层的理想抵达时刻;
步骤S4、根据所述理想抵达时刻与所述乘入时刻计算乘客的理想乘梯时间,所述理想乘梯时间是指在电梯在不响应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情况下乘梯时间,每个乘客均对应于一个理想乘梯时间;
步骤S5、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特定电梯,所述特定电梯是指所有理想乘梯时间均小于最长允许乘梯时间的电梯,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是指预先设定的所述乘客乘梯时间长度的最大允许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返回步骤S2;
步骤S6、计算所述最长允许乘梯时间与所述特定电梯的各个理想乘梯时间的差并将其作为剩余乘梯时间,该特定电梯的每一位乘客均对应有一个剩余乘梯时间;
步骤S7、建立至少一条响应关系,所述响应关系是指表示由某台特定电梯作为某一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且满足:电梯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该响应电梯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
步骤S8、根据所述响应关系控制响应电梯为待分配呼梯信号乘客提供运送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包括第一乘客和第二乘客,所述第一乘客是指当前已经在轿厢内的乘客,所述第二乘客是指当前已被分配给该响应电梯且尚未进入响应电梯轿厢且期望乘梯方向与响应电梯当前运行方向一致的乘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采用如下规律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情况1、仅有一台特定电梯且仅有一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当该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产生的乘梯施加延迟不超过对应于该特定电梯的剩余乘梯时间时,所述步骤S7将该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特定电梯从而使得后者成为前者的响应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2、仅有一个待分配呼梯信号且有多台特定电梯
所述步骤S7针对该待分配呼梯信号,判断所有特定电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台因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其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的特定电梯,如果存在则将选择其一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3、仅有一台特定电梯且有多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所述步骤S7针对该特定电梯,判断从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中至少存在一个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当该特定电梯响应该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而产生的乘梯时间延长不超过其对应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时,将该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特定电梯,否则不做分配;
情况4、有多台特定电梯且有多个待分配呼梯信号
所述步骤S7采用下述方式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方式1、针对每个待分配呼梯信号,统计可用特定电梯数量,所述可用特定电梯是指在第k次处理时将前面1至k-1次处理中已被分配的响应电梯从特定电梯中删除后得到的剩余特定电梯;根据第一电梯数量选择前述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方式2、针对每台特定电梯,统计未分配呼梯信号数量,所述未分配呼梯信号是指在第k次处理时将前面1至k-1次处理中已被分配给特定电梯的待分配呼梯信号从待分配呼梯信号中删除后得到的剩余待分配呼梯信号;根据未分配呼梯信号数量选择前述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控制方法在每次接收到新呼梯信号时即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使得情况1或情况2中的条件成立,从而采用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和/或
在响应电梯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后才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使得情况1或情况3中的条件成立,从而采用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控制方法采用响应电梯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后才执行组成该方法的步骤时,如果在响应电梯运送单一方向上的乘客的过程中接收到新呼梯信号,那么
当存在至少一台未满载的特定电梯,针对该新呼梯信号和未满载特定电梯,采用情况1或情况2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否则等待直到出现至少一台未满载的特定电梯;或者,
等待直到出现至少一台完成单一方向上的所有乘客运送且其运行方向与新呼梯信号期望乘梯方向一致的响应电梯,采用情况1或情况3中的方法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情况4中,如果特定电梯数量超过待分配呼梯信号数量,所述步骤S7采用方式1建立所述响应关系,否则采用方式2建立所述响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情况2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a1、从所有特定电梯中选择一台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并将其作为选定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2、确定该选定特定电梯的特定乘客,所述特定乘客是指目的楼层位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相对于该选定特定电梯运行方向前方的第一乘客和/或乘梯区间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区间存在重叠的第二乘客;
子步骤S7a3、确定因选定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导致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a4、判断是否所有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都不超过与特定乘客相对应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进入子步骤S7a5,否则返回子步骤S7a1;
子步骤S7a5、将该选定特定电梯作为备选特定电梯,并将其添加至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
子步骤S7a6、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a1,否则进入子步骤S7a7;
子步骤S7a7、从所述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选择一台备选特定电梯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以此建立二者间的响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情况2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A1、从所有特定电梯中选择一台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并将其作为选定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2、确定该选定特定电梯的特定乘客,所述特定乘客是指目的楼层位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相对于该选定特定电梯运行方向前方的第一乘客和/或乘梯区间与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区间存在重叠的第二乘客;
子步骤S7A3、确定因选定特定电梯响应该待分配呼梯信号而导致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A4、判断是否所有特定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都不超过与特定乘客相对应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进入子步骤S7A5,否则返回子步骤S7A1;
子步骤S7A5、将该选定特定电梯作为备选特定电梯;
子步骤S7A6、计算备选特定电梯内的每一位特定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与乘梯时间延长的差,并将其中最小的差作为备选特定电梯的乘梯时间裕量;
子步骤S7A7、将备选特定电梯以及与之对应的乘梯时间裕量关联起来作为一个元素并添加至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
子步骤S7A8、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特定电梯,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A1,否则进入子步骤S7A9;
子步骤S7A9、从所述备选特定电梯列表中选择乘梯时间裕量最大的备选特定电梯作为该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以此建立二者间的响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呼梯信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情况3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b1、从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中选择一未被选择过的待分配呼梯信号并将其作为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子步骤S7b2、判断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行程是否与该特定电梯的至少一位乘客的乘梯行程存在重叠,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7b3,否则转入子步骤S7b6;
子步骤S7b3、计算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产生的所述乘梯时间延长;
子步骤S7b4、判断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时间延长是否超过对应于该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则转入子步骤S7b6,否则转入子步骤S7b5;
子步骤S7b5、将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分配给该电梯,使得该电梯成为该选定分配呼梯信号的响应电梯;
子步骤S7b6、判断是否仍有待分配呼梯信号,若是返回子步骤S7b1,否则结束。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呼梯信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情况3中,所述步骤S7进一步包括:
子步骤S7c1、以该特定电梯的乘客的目的楼层以及第二乘客的出发楼层为分割点将由电梯当前位置至当前运行方向前方的终端楼层组成的整体行程分割为各个第一子行程;
子步骤S7c2、从所有第一子行程中选择一未被选择过的第一子行程作为选定第一子行程;
子步骤S7c3、确定由电梯当前位置至某一乘客的目的楼层组成的范围包含有该选定第一子行程的乘客,并将其作为子行程乘客;
子步骤S7c4、将各个子行程乘客的剩余乘梯时间中的最小值作为该第一子行程的第一子行程剩余乘梯时间;
子步骤S7c5、枚举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可能组合;
子步骤S7c6、对每种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行程做合集运算得到最大行程;
子步骤S7c7、利用组合中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将最大行程划分为若干个第二子行程;
子步骤S7c8、分别确定该组合中包含该第二子行程的所有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梯时间延长,并将结果作为该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延迟;
子步骤S7c9、确定所有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和第二子行程;
子步骤S7c10、判断是否所有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延迟均小于与之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的剩余乘梯时间,若是,将该组合标记为可行组合,进入子步骤S7c11,否则直接进入子步骤S7c11;
子步骤S7c11、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过的第一子行程,若是则返回子步骤S7c2,否则进入子步骤S7c12;
子步骤S7c12、从所有可行组合中选择其中一个可行组合,并将该选定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可以分配给该特定电梯。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任一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一个行程的起点与终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另一个行程范围内时,认定这两个行程存在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任一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同时包含有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时,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依据为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以及特定第一乘客的出发楼层和目的楼层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或者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特定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而导致的额外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是指特定电梯停靠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而导致的额外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位于电梯当前位置与特定第一乘客的目的楼层之间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任一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不包含有目的楼层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方法为:
分别计算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与电梯运行前方终端层间的可停靠楼层数量以及特定乘客的目的楼层与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间的可停靠楼层数量;
计算后者与前者的比值;
当比值大于阈值时,所述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任一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不包含有目的楼层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的确定方法为:
利用历史数据计算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目的楼层位于所述待分配呼梯信号的出发楼层与第一乘客的目的楼层之间的概率;
当该概率大于阈值时,所述特定第一乘客的乘梯时间延长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否则仅包含有第一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呼梯信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步骤S7b6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首先执行:将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的乘客添加到轿厢内乘客中,并计算相应的估计乘梯时间和剩余乘梯时间,之后才返回子步骤S7b1。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呼梯信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步骤S7b1按照如下至少一个原则优先选择所述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
原则1、选择乘梯行程短;
原则2、与其乘梯行程存在重叠的轿厢内乘客少;
原则3、与其乘梯行程存在重叠的轿厢内乘客中的剩余乘梯时间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呼梯信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子步骤S7c12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组合有多个时,优先选择其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最多的可行组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呼梯信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子步骤S7c12中判断结果为是的组合有多个时,所述子步骤S7c12按照如下步骤执行选择:
计算各个第二子行程乘梯时间和与之存在重叠的第一子行程剩余乘梯时间之间的差值;
选择各个差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该可行组合的差值;
选择可行组合的差值最大的可行组合中的待分配呼梯信号作为选定待分配呼梯信号并分配给该特定电梯。
CN202310012954.3A 2023-01-05 2023-01-05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081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2954.3A CN116081414A (zh) 2023-01-05 2023-01-05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2954.3A CN116081414A (zh) 2023-01-05 2023-01-05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1414A true CN116081414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2954.3A Pending CN116081414A (zh) 2023-01-05 2023-01-05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14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8392B1 (en) Elevator dispatch control to avoid passenger confusion
CN110194398B (zh) 预测乘客乘梯需求的电梯群组的控制方法
CN108975104B (zh) 电梯控制装置及方法、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电梯系统
US11724909B2 (en)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based on a detected number of waiting passengers
US9126806B2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dispatching
CN110182656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1483890A (zh) 轿厢满载时的电梯呼叫登记
JP47323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EP2748092A1 (en) A method for allocating elevators and an elevator system
CN109476442B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和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
US9505584B2 (en)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strategy that limits a number of stops per passenger
CN101356106A (zh) 电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JP2022064076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10304503B (zh) 电梯换乘系统
CN116081414A (zh) 针对乘客乘梯时间的电梯控制方法
JPH03200677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H0127538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カーへのホール・コール割り当て方法
US6905003B2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ory control device
CN111517184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KR101024799B1 (ko) 승강기 통행 제어
JP201700180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759417B1 (ja)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CN114314234B (zh) 电梯客流模式识别方法
CN116692625A (zh) 电梯调配方法
KR100747381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