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6511A -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 Google Patents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6511A
CN116076511A CN202310128537.5A CN202310128537A CN116076511A CN 116076511 A CN116076511 A CN 116076511A CN 202310128537 A CN202310128537 A CN 202310128537A CN 116076511 A CN116076511 A CN 11607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nic acid
plant
treatment
days
p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85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楠
马晓萍
张涛
袁春浩
王越
黄婷杰
周广硕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1285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6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6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单宁酸作为激发因子诱导了包括但不限于黄瓜、番茄等蔬菜,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蚕豆、茶叶等经济作物对包括但不限于螨(二斑叶螨等)、鳞翅目(小地老虎、双委夜蛾等)、同翅目(蚜虫、粉虱等)等的抗虫作用。本发明制作了以单宁酸为有效成分的生物农药:单宁酸水溶液、1%单宁酸乳油剂、1%单宁酸悬浮剂。植物叶片和根部施用单宁酸水溶液、单宁酸悬浮剂和单宁酸乳油均可以诱导植物抗虫作用,施用单宁酸浓度为10mg/L‑50mg/L均可以对害虫产生明显的驱避和或杀灭作用。

Description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背景技术
叶螨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轻则造成减产,削弱长势,重则失收或整株死亡,不少螨类还能传播植物病害,危害相当严重,近年来叶螨抗药性日益增强,难以防治。鳞翅目害虫繁殖力强盛,危害严重,抗药性强,在防治大龄鳞翅目过程中,各药剂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鳞翅目害虫抗性很大,难以防治,极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翅目类害虫抗性强,能够传播病毒,对农业造成了极大地危害,目前没有良好的绿色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能够高效的抑制以上害虫危害,减少环境污染,开发害虫的绿色防治方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单宁酸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具备一定抑菌和抗氧化功能,具有可再生、环保和安全的优点。单宁酸在工业、医学、农学领域已经得到应用,安全性较强。但单宁酸与植物互作后对植物抗虫作用产生的影响仍不清楚。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单宁酸与植物互作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外源施用单宁酸调控了植物次生代谢,影响了类黄酮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甲烷代谢等代谢通路,激活了具有防御作用的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如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等代谢物。并且外源单宁酸诱导了内源植物单宁的合成,内源单宁和防御性次生代谢物共同发挥诱导抗虫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单宁酸诱导植物对害虫产生趋避作用,单宁酸具有诱导植物对害虫产生趋避作用的用途。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次生代谢物质,单宁酸具有诱导植物灭杀害虫的用途。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植物包括蔬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植物为黄瓜、番茄、小麦、水稻、蚕豆或茶叶。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害虫为螨、鳞翅目和同翅目昆虫。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害虫为二斑叶螨、小地老虎、双委夜蛾、蚜虫或粉虱。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方法,包括喷施法和灌根法。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单宁酸的施用浓度为10mg/L-50mg/L。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一种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有效成分为单宁酸。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包括单宁酸水溶液、单宁酸乳油剂、单宁酸悬浮剂。当然,也可以为单宁酸的其他剂型,比如微囊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农药常用剂型。
单宁酸水溶液为单宁酸纯品直接溶解于水中,配制成单宁酸水溶液。
单宁酸乳油剂包括单宁酸有效成分和乳油剂常用助剂;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用单宁酸乳油剂的配方为:单宁酸1%、甲醇2%、500#溶剂油5%、600#溶剂油5%、二甲苯补齐100%。
单宁酸悬浮剂包括单宁酸有效成分和悬浮剂常用助剂;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用单宁酸悬浮剂的配方为:单宁酸1%、GY-D09 1%、云川1285 4%、硅酸镁铝1%、黄原胶0.1%、乙二醇2%、水补齐100%。
有益效果:
外源施用单宁酸调控了植物次生代谢,影响了类黄酮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甲烷代谢等代谢通路,激活了具有防御作用的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如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等代谢物。并且外源单宁酸诱导了内源植物单宁的合成,内源单宁和防御性次生代谢物共同发挥诱导抗虫作用。
本发明以单宁酸为激发子诱导植物抗虫,通过昆虫驱避试验以及杀虫效果测定,发现对植物施用外源单宁酸可以有效提高植物抗虫作用。即单宁酸与植物互作后可以提高植物抗虫能力,有效抑制螨、鳞翅目和同翅目等昆虫,减少对植物的损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抗虫药剂,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低污染、安全防治等的有效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宁酸乳油剂、悬浮剂处理下黄瓜叶片二斑叶螨为害情况。
图2为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式单宁酸处理5天后小地老虎对黄瓜的趋性图;左图为单宁酸乳油灌根5天后小地老虎对黄瓜的趋性图;右图为单宁酸悬浮剂喷施5天后小地老虎对黄瓜的趋性图。
图3为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式单宁酸处理5天后双委夜蛾对小麦的趋性图;左图为单宁酸乳油灌根5天后双委夜蛾对小麦的趋性图;右图为单宁酸悬浮剂喷施5天后双委夜蛾对小麦的趋性图。
图4为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式单宁酸处理5天后蚜虫对蚕豆的趋性图;左图为单宁酸乳油灌根5天后蚜虫对蚕豆的趋性图;右图为单宁酸悬浮剂喷施5天后蚜虫对蚕豆的趋性图。
图5为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次生代谢情况图;A单宁酸vs.空白处理茶叶OPLS-DA分析图;B单宁酸vs.空白处理的差异代谢物筛选火山图;C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气泡图;D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相关代谢物的含量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图。
图6为单宁酸和空白处理1、4、8、12、18天黄瓜叶片和根中内源单宁含量变化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更加清楚,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
试验材料
单宁酸购于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供试植物:黄瓜(寒冬王)、番茄(硬粉8号)、小麦(济麦22)、蚕豆(临蚕5号)、水稻五丰优286、茶(福鼎大白)。
单宁酸水溶液为单宁酸纯品直接溶解于水中,配制成单宁酸水溶液。
单宁酸乳油剂的配方为:单宁酸1%、甲醇2%、500#溶剂油5%、600#溶剂油5%、二甲苯补齐100%。
单宁酸悬浮剂的配方为:单宁酸1%、GY-D09 1%、云川1285 4%、硅酸镁铝1%、黄原胶0.1%、乙二醇2%、水补齐100%。
一、单宁酸作为激发子诱导植物对害虫产生驱避作用
实施例1单宁酸诱导黄瓜对二斑叶螨产生驱避作用
用去离子水将1%单宁酸悬浮剂、1%单宁酸乳油剂稀释为2mg/L、10mg/L、50mg/L三个浓度。
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两周的盆栽黄瓜苗(每盆一株)。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乳油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另设清水对照。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另设清水对照。
将以上8种处理的黄瓜盆栽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培养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RH)70%,亮/暗光周期=14:10小时。
5天后将8种处理的黄瓜各6株放进同一养虫网,均匀接上二斑叶螨,8种处理排列紧密,确保二斑叶螨能在不同处理黄瓜植株之间爬行。三天后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瓜叶背二斑叶螨,每处理各植株均采集1片中间叶片,计算二斑叶螨数量,结果如图1、表1所示。
表1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施用方法处理三天后单片叶二斑叶螨数量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051
由图1、表1可知,相对于没有外源添加单宁酸的对照处理,灌根和喷施各浓度(2mg/L、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都诱导了黄瓜对二斑叶螨的驱避性,1%单宁酸悬浮剂灌根与1%单宁酸乳油剂喷施对诱导黄瓜驱避二斑叶螨的效果没有明显区别。2mg/L单宁酸处理对诱导黄瓜驱避二斑叶螨的效果相对较弱,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对诱导黄瓜驱避二斑叶螨的效果非常明显,50mg/L单宁酸处理相较10mg/L单宁酸处理的二斑叶螨数量为10mg/L单宁酸处理的19%左右。
实施例2单宁酸诱导黄瓜对小地老虎产生趋避作用
用去离子水将1%单宁酸悬浮剂、1%单宁酸乳油剂稀释为2mg/L、10mg/L、50mg/L三个浓度。
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两周的盆栽黄瓜苗(每盆一株)。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乳油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另设清水对照。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另设清水对照,每处理6盆黄瓜。
将8种处理的黄瓜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培养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RH)70%,亮/暗光周期=14:10小时。
5天后将8种处理的黄瓜各6株各摘取1片中间叶片,将叶片磨碎提取的汁液滴在滤纸条上,使用Y型嗅觉仪检测小地老虎幼虫对不同处理黄瓜汁液的趋性。2mg/L、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黄瓜汁液的分别与CK作对照,每组20头长势相同经过饥饿处理的小地老虎幼虫,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黄瓜施用1%单宁酸乳油剂灌根5天后与施用1%单宁酸悬浮剂喷施5天后的黄瓜汁液对小地老虎幼虫的趋避性具有相同趋势,且单宁酸相同浓度不同施用方法对黄瓜驱避小地老虎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别。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对小地老虎的驱避性,50mg/L单宁酸处理较10mg/L单宁酸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例3单宁酸诱导小麦对双委夜蛾产生趋避作用
用去离子水将1%单宁酸悬浮剂、1%单宁酸乳油剂稀释为2mg/L、10mg/L、50mg/L三个浓度。
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5天的盆栽小麦苗(每盆20株)。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乳油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并设清水对照。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并设清水对照,每处理6盆小麦。
将8种处理的小麦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培养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RH)70%,亮/暗光周期=14:10小时。
5天后从8种处理各6盆重复的小麦中各摘取小麦叶片,将叶片磨碎提取的汁液滴在滤纸条上,使用Y型嗅觉仪检测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处理小麦汁液的趋性。2mg/L、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小麦汁液的分别与CK作对照,每组20头长势相同经过饥饿处理的双委夜蛾幼虫,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2mg/L单宁酸处理的小麦汁液对双委夜蛾的趋避性不明显,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汁液对双委夜蛾的驱避性,50mg/L单宁酸处理较10mg/L单宁酸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例4单宁酸诱导蚕豆对蚜虫产生趋避作用
用去离子水将1%单宁酸悬浮剂、1%单宁酸乳油剂稀释为2mg/L、10mg/L、50mg/L三个浓度。
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15天的盆栽蚕豆苗(每盆4株)。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乳油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并设清水对照。
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药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并设清水对照,每处理6盆蚕豆。
将8种处理的蚕豆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培养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RH)70%,亮/暗光周期=14:10小时。
5天后从8种处理各6盆重复的蚕豆中各摘取蚕豆叶片,将叶片磨碎提取的汁液滴在滤纸条上,使用Y型嗅觉仪检测蚜虫对不同处理蚕豆汁液的趋性。2mg/L、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蚕豆汁液的分别与CK作对照,每组40头蚜虫,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2mg/L单宁酸处理相比对照略微提高了蚕豆对蚜虫的驱避性,10mg/L、50mg/L单宁酸处理显著提高了蚕豆对蚜虫的驱避性,50mg/L单宁酸处理较10mg/L单宁酸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二、单宁酸作为激发子诱导植物杀虫作用
药液准备:
用去离子水将单宁酸纯品溶解,配制成2mg/L、10mg/L、50mg/L的单宁酸水溶液。
用去离子水将1%单宁酸悬浮剂、1%单宁酸乳油剂稀释为2mg/L、10mg/L、50mg/L三个浓度的药液。
将阿维菌素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2000mg/L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加入吐温80助溶,配制成250mg/L的水溶液,作为药剂对照。。
将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2000mg/L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加入吐温80助溶,配制成5.5mg/L水溶液,作为药剂对照。
将螺虫乙酯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2000mg/L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加入吐温80助溶,配制成50mg/L的水溶液,作为药剂对照。
将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2000mg/L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加入吐温80助溶,配制成200mg/L的水溶液,作为药剂对照。
将阿维菌素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2000mg/L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加入吐温80助溶,配制成250mg/L的水溶液,作为药剂对照。
将啶虫脒原药用丙酮溶解配制2000mg/L母液,用去离子水稀释,配制成250mg/L的水溶液,作为药剂对照。
清水,作为空白对照。
应用实施:
1,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两周的盆栽黄瓜苗(每盆一株),用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水溶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乳油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设药剂对照,将阿维菌素250mg/L水溶液,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另设一组药剂对照,将高效氯氟氰菊酯5.5mg/L水溶液,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3盆黄瓜。
2,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两周的盆栽番茄苗(每盆一株),用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水溶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乳油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设药剂对照,将螺虫乙酯50mg/L的水溶液,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3盆番茄。
3,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5天的盆栽小麦苗(每盆20株),用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水溶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乳油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设药剂对照,将氯虫苯甲酰胺200mg/L水溶液,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3盆小麦。
4,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5天的盆栽水稻苗(每盆20株),用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水溶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乳油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设药剂对照,将阿维菌素250mg/L的水溶液,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3盆水稻。
5,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15天的盆栽蚕豆苗(每盆4株),用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水溶液(2mg/L、10mg/L、50mg/L)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乳油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灌根处理,用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宁酸悬浮剂(2mg/L、10mg/L、50mg/L)每盆50ml进行喷施处理。设药剂对照,将啶虫脒250mg/L水溶液,每盆50ml灌根、每盆50ml喷施。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3盆蚕豆。
将五种植物的各个处理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培养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RH)70%,亮/暗光周期=14:10小时。
5天后采集足够的5种植物各16种处理的叶片,放进培养皿中,黄瓜叶片每个培养皿接50头二斑叶螨、20头小地老虎幼虫,番茄叶片每个培养皿接30头烟粉虱成虫,小麦叶片每个培养皿接20头双委夜蛾幼虫,水稻叶片每个培养皿接50头二斑叶螨,蚕豆叶片接40头蚜虫。3天后调查害虫死亡率。结果如表2、3、4、5所示。
表2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法处理5天后黄瓜叶片喂食二斑叶螨三天后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091
表3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法处理5天后黄瓜叶片喂食小地老虎三天后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092
表4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法处理5天后番茄叶片喂食烟粉虱三天后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101
表5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法处理5天后小麦叶片喂食双委夜蛾三天后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102
表6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法处理5天后水稻叶片喂食二斑叶螨三天后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103
表7单宁酸三种浓度不同剂型不同施用方法处理5天后蚕豆叶片喂食蚜虫三天后的校正死亡率
Figure BDA0004082954090000111
由表2、3、4、5、6、7可知,不同单宁酸剂型,不同施用方法,不同单宁酸浓度都可提高害虫的死亡率,且各单宁酸制剂之间诱导的杀虫效果没有明显差距,2mg/L单宁酸处理引起了较低水平的害虫死亡率,10mg/L单宁酸处理造成了二斑叶螨、烟粉虱、双委夜蛾、蚜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左右,50mg/L单宁酸处理造成四种害虫校正死亡率达到80%左右,相比对照药剂使用的田间推荐最大剂量校正死亡率90%左右,50mg/L的单宁酸处理达到80%左右杀虫效果已经非常显著。
三、外源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机理
实施例6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次生代谢物质
用去离子水将单宁酸纯品稀释为10mg/L单宁酸水溶液。选取长势一致,株高15-20cm的茶苗(每盆3株),每盆喷施50ml的10mg/L单宁酸水溶液,每处理4盆,设对照。5天后采集茶叶叶片,冷冻干燥的样品在60Hz下用搅拌机粉碎30s,每个样品10mg精确称重后转移到Eppendorf管中,加入500μL萃取液(甲醇/水=3:1,-40℃预冷,含内标)。涡旋30s后,在35Hz下均质4min,在冰水浴中超声5min。重复均质超声3次。然后在4℃的振动筛上过夜提取样品。广泛的靶向代谢组分析对象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萜类、香豆素类、多酚类和植物激素,部分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A可知,通过广泛的靶向筛选,共鉴定出971种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投影横向结构-判别分析(OPLS-DA)对茶叶样品进行方差分析。在单宁酸处理下,茶叶次生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各种差异代谢产物上调或下调。由图5B可知,单宁酸组和空白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有样本均在95%置信区间内。单宁酸组与空白组筛选差异代谢物的结果以火山图的形式可视化。单宁酸组与空白组筛选出90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46种,下调代谢物44种。这些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32种化合物,如类黄酮、氨基酸、生物碱、酚类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由图5C可知,差异代谢产物参与17个代谢途径,如类黄酮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甲烷代谢等。由图5D可知,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路径中,共有25个化合物。单宁酸诱导了此路径中的17个化合物上调,8个化合物下调。通过qRT-PCR定量检测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FLS(黄酮醇合成酶)、DFR(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LAR(白花青苷还原酶)、ANS(花青素合成酶)、F3H(黄烷酮-3-羟化酶)、ANR(花青素还原酶)和CHS(查尔酮合成酶)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二氢黄酮醇的CHS、F3H、LAR、和ANR显著增加。另外,单宁酸激活了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素、樱花亭、橙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等,分别升高2.9倍、3倍、1.9倍和1.7倍;苯丙素类化合物如咖啡酸和阿魏酸,分别升高1.8倍和1.6倍;类黄酮类化合物如表儿茶素、二氢杨梅素和(+)-没食子儿茶素,分别升高1.51倍、2.3倍和1.4倍;氨基酸类化合物如L-丙氨酸和L-茶氨酸,分别升高1.9倍和1.5倍;多酚类化合物如苯甲酸和芝麻酚,分别升高1.3倍和1.2倍。黄酮类、苯丙素类、类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防御行为,发挥诱导抗虫作用。
实施例7外源单宁酸诱导植物内源单宁合成
选取长势一致的培养两周的盆栽黄瓜苗(每盆一株),每盆用50ml的10mg/L单宁酸水溶液灌根处理,每处理4盆,设对照,5天后采集叶片测定单宁含量,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通过观察1、4、8、12、18天黄瓜植株空白和单宁酸处理中单宁酸动态含量变化发现,整体水平上单宁酸处理单宁含量均高于空白处理,在叶片中4-8天内单宁浓度变化最明显,在根中12-18天内浓度变化最明显,因此我们推测外源单宁酸激活了内源单宁的生成。

Claims (10)

1.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单宁酸诱导植物对害虫产生趋避作用的用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单宁酸诱导植物灭杀害虫的用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包括蔬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黄瓜、番茄、小麦、水稻、蚕豆或茶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为螨、鳞翅目和同翅目昆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为二斑叶螨、小地老虎、双委夜蛾、蚜虫或粉虱。
8.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施法和灌根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宁酸的施用浓度为10mg/L-50mg/L。
10.一种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单宁酸。
CN202310128537.5A 2023-02-17 2023-02-17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Pending CN116076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8537.5A CN116076511A (zh) 2023-02-17 2023-02-17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8537.5A CN116076511A (zh) 2023-02-17 2023-02-17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6511A true CN116076511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8537.5A Pending CN116076511A (zh) 2023-02-17 2023-02-17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65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7925A (zh) * 2023-09-14 2023-10-20 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腈吡螨酯和灭螨醌的纳米农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33691A (zh) * 2022-10-12 2023-01-24 大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大连海关口岸门诊部) 丹宁酸在作为蚊虫引诱剂组分上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33691A (zh) * 2022-10-12 2023-01-24 大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大连海关口岸门诊部) 丹宁酸在作为蚊虫引诱剂组分上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巍,洪晓燕,张万民: "《蔬菜病虫害防治彩色图鉴》",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30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7925A (zh) * 2023-09-14 2023-10-20 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腈吡螨酯和灭螨醌的纳米农药
CN116897925B (zh) * 2023-09-14 2023-12-08 山东新势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腈吡螨酯和灭螨醌的纳米农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shtaq et al. Allelopathy
CN111264533B (zh) 用于线虫防治的含有唑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55562A (zh) 使用槐糖脂增加产量
CN116076511A (zh) 单宁酸诱导植物抗虫的用途及诱导植物抗虫的制剂
Badihi et al. Physio-chemical responses of exogenous calcium nanoparticle and putrescine polyamine in Saffron (Crocus sativus L.)
CN101669514A (zh) 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
Tort et al.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captan fungicide on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plant
CN116965411B (zh) 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CN101984828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4996458B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72556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氨基寡糖素与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
Kannan et al.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Annona muricata (L.)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of Vigna radiata (L.) and Eleusine coracana (L.) Gaertn
de Moraes Dan et al. Insecticide treatment and physiological quality of seeds
CN104351231A (zh) 4-氯肉桂醛缩氨基硫脲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Scheffer-Basso et al. Influence of phenology and post-harvest processing of vegetal material on the allelopathy of annoni grass (Eragrostis plana) extracts
CN106359458A (zh) 一种含旋覆花的杀虫组合物
CN106561656A (zh) 一种含苦皮藤素和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8522521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2265827B (zh) 一种含螺螨酯和苄螨醚的增效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Majid et al.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proteins, pigments and sennosides of 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treated with mancozeb
CN106614673B (zh) 一种含甲维盐和丁硫克百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552224A (zh) 一种含苏云金杆菌和苦皮藤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7549189A (zh)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吡唑醚菌酯与异菌脲的悬浮种衣剂
CN114698654B (zh) 一种植物源增效剂、植物源除草剂及其应用
CN113678841B (zh) 一种防治水葫芦复合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