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5249B - 咖啡机 - Google Patents

咖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5249B
CN116075249B CN202280006048.6A CN202280006048A CN116075249B CN 116075249 B CN116075249 B CN 116075249B CN 202280006048 A CN202280006048 A CN 202280006048A CN 116075249 B CN116075249 B CN 116075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er
unit
coffee
beans
coffee b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60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5249A (zh
Inventor
斋藤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d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d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d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d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75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5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2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incorporated grinding or roasting means for coff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4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2/00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 A47J42/38Parts o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涉及一种具备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的咖啡机,提供一种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回收性优异的咖啡机。一种咖啡机,具备:研磨机(5A),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分离部(SC),其从咖啡豆分离出杂质;以及存积部(62),其用于存积从咖啡豆分离出的杂质,其中,存积部(62)具有外侧壳体(60Bo),并且在外侧壳体(60Bo)的内部的内侧壳体(60Bi),内侧壳体60Bi)在周壁(6iw)设置有与外侧壳体(60Bo)的内部相连的开口(6io)。

Description

咖啡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的咖啡机。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使用咖啡豆进行调制的咖啡机(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咖啡机搭载有咖啡豆研磨装置(研磨机)和咖啡饮料提取装置。另外,也有的咖啡机仅搭载有咖啡豆研磨机(研磨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0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咖啡机中,关于在对咖啡豆进行研磨处理时回收从该咖啡豆产生的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回收性优异的咖啡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咖啡机具备:研磨机,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分离部,其从咖啡豆分离出杂质;以及存积部,其用于存积在所述分离部中从咖啡豆分离出的所述杂质,所述咖啡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存积部具有外侧壳体,并且在该外侧壳体的内部的内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在周壁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部相连的开口。
所述开口既有时可以供所述杂质通过,有时可以供气流通过。
另外,在上述咖啡机中,其特征可以在于,
所述咖啡机在比所述存积部靠上方的位置具备吸引部,
在所述内侧壳体中,包含所述杂质的气流进入所述周壁的内侧,并且所述杂质在该内侧因自重而落下,另一方面,在该内侧产生被所述吸引部吸引而上升的气流,
所述外侧壳体存积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杂质。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内侧壳体中,包含所述杂质的气流沿所述周壁回旋,在所述开口附近,所述杂质因自重而落下[例如,图30的(b)所示的单点划线的箭头],另一方面,产生被所述吸引部吸引而上升的气流[例如,图30的(b)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所述外侧壳体存积从所述开口附近落下来的所述杂质[例如,图30的(b)所示的单点划线的箭头]。
另外,在上述咖啡机中,其特征可以在于:
所述外侧壳体设置有透明部。
另外,在上述咖啡机中,其特征可以在于,
所述内侧壳体设置有透明部。
另外,在上述咖啡机中,其特征可以在于,
在比所述存积部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将该存积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部。
另外,在上述咖啡机中,其特征可以在于,
所述研磨机具有第一研磨机和第二研磨机,
所述分离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研磨机的下游且所述第二研磨机的上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回收性优异的咖啡机。
附图说明
图1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外观图。
图2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功能的概要图。
图4是分离装置6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驱动单元8和提取容器9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提取容器9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上部单元8A和下部单元8C的一部分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纵剖视图。
图9是中部单元8B的示意图。
图10是控制装置11的框图。
图11的(A)是一次的咖啡饮料制造动作所涉及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11的(B)是S3的提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粉碎装置5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粉碎装置5的纵剖视图。
图14是分离装置6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5是形成单元6B的纵剖视图。
图16是形成单元6B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形成单元6B的俯视图,且为截面积的比较说明图。
图18是咖啡豆研磨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咖啡豆研磨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20的(a)是表示安装有料斗单元402来代替图18所示的罐收纳单元401的咖啡豆研磨机GM的图,图20的(b)是安装有漏斗单元403的咖啡豆研磨机GM的图。
图21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有计量单元404的状态的图,图21的(b)是表示电动螺旋输送机ESC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配置于输送通路4042的下游端开口4042o的覆盖构件460的几个方式的图。
图23是表示覆盖构件460的另一其它方式的概要图。
图24的(a)是表示用于对设置于咖啡豆研磨机GM的中心壳体GM10的豆取出口GM20进行开闭的盖单元GM21为关闭状态的图,图24的(b)是该盖单元GM21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25是表示引导路径形成构件GM22朝向正面的姿势的咖啡豆研磨机GM中内置的粉碎装置5的主要结构的图。
图26是表示第一研磨机5A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执行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的流程图。
图28的(a)是表示分离装置6的图,图28的(b)是表示拆除回收容器60B的上部61的外周壁61a后的情形的图。
图29的(a)是从斜下方观察卸下外侧壳体60Bo后的分离装置6所得到的立体图,图29的(b)是通过透视外侧壳体60Bo来示出外侧壳体60Bo与内侧壳体60Bi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0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9所示的分离装置内的空气的流动等现象的图,图30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分离装置内的空气的流动等现象的图。
图31是卸下图25所示的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且能够看到连结管道661的整体的图。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研磨机5B的结构的图。
图33是表示通过初始动作执行的校准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34是分阶段地示出校准的情形的图。
图35是表示研磨处理中的第二研磨机5B的图。
图36的(a)是将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及微调整用旋钮696与第二马达503a一同示出的图,图36的(b)是卸下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和第二马达503a并示出连结拨盘697、微调整用旋钮696的旋转轴6961的图。
图37是表示研磨处理中的处理部11a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按照订单信息来执行研磨处理的情况下的、处理部11a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9是表示服务器16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40是表示订单信息的输入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41是表示被输入了订单信息的状态的输入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42是表示订单信息的输入时的情形的图。
图43是表示订单信息的变更时的情形的图。
图44是针对订单的、第二研磨机5B的控制参数的一例的图。
图45是表示研磨处理的执行中的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46的(a)是表示在制造浓缩咖啡饮料时使用的波塔过滤器的一例的图,图46的(b)是表示把持手柄PFh来将保持于保持部PFr的网篮PFb贴靠于咖啡豆研磨机的滑槽GM31的情形的图,图46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以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被研磨后的研磨豆装填于网篮PFb中并实施了整平和压紧的情形的图。
图47的(a)是单独地示出构成第一研磨机5A的旋转刀58a的立体图,图47的(b)是表示图25等所示的粉碎装置5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饮料制造装置的概要>
图1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外观图。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是利用烘焙咖啡豆和液体(在此为水)来自动制造咖啡饮料的装置,每进行一次制造动作,能够制造一杯量的咖啡饮料。作为原料的烘焙咖啡豆能够收容于罐子40。在饮料制造装置1的下部设置有杯的载置部110,制造出的咖啡饮料从注入部10c被注入到杯中。
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形成饮料制造装置1的外装并包围内部机构的外壳100。外壳100大致分成主体部101和罩部102,该罩部102覆盖饮料制造装置1的正面的一部分和侧面的一部分。在罩部102设置有信息显示装置12。图1所示的信息显示装置12是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除了显示各种信息以外,还能够受理装置的管理者或饮料的需求者的输入。信息显示装置12借助移动机构12a安装于罩部102,能够通过移动机构12a来沿上下方向在恒定的范围内移动。
在罩部102还设置有豆投入口103以及用于开闭豆投入口103的开闭门103a。能够打开开闭门103a来向豆投入口103投入与罐子40中收容的烘焙咖啡豆不同的烘焙咖啡豆。由此,能够向饮料的需求者提供特殊的一杯。
图1所示的罩部102由亚克力或玻璃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构成了整体形成为透过部的透明罩。因此,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被罩部102覆盖的罩部102内侧的机构。在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能够透过罩部102视觉辨认制造咖啡饮料的制造部的一部分。图1所示的主体部101其整体形成为非透过部,难以从主体部101的外部视觉辨认其内部。
图2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局部主视图,是表示制造部的在饮料制造装置1的主视下用户能够视觉辨认的一部分的图。用虚拟线图示罩部102、信息显示装置12。
饮料制造装置1的正面部的外壳100为主体部101与其外侧(前方侧)的罩部102的双层构造。在前后方向上在主体部101与罩部102之间配置有制造部的一部分机构,用户能够隔着罩部102对其进行视觉辨认。
用户能够隔着罩部102视觉辨认的制造部的一部分机构是集合输送部42、第一研磨机5A、第二研磨机5B、分离装置6、提取容器9等。在主体部101的正面部形成有向里侧凹陷的矩形形状的凹部101a,提取容器9等位于该凹部101a内的里侧。
通过能够隔着罩部102从外部视觉辨认这些机构,对管理者来说,有时检查和动作确认变得容易。另外,对饮料的需求者来说,有时能够享受咖啡饮料的制造过程。
此外,罩部102在其右端部借助铰链102a以横开的方式开闭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101。在罩部102的左端部设置有将主体部101与罩部102维持为关闭状态的卡合部102b。卡合部102b例如是磁体与铁的组合。管理者能够通过打开罩部102,来对罩部102内侧的上述制造部的一部分进行检查等。
此外,图1所示的罩部102为横开式,但是也可以为纵开式(上下开式),还可以为滑动式。另外,也可以是不能开闭罩部102的结构。
图3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功能的概要图。饮料制造装置1包括豆处理装置2和提取装置3作为咖啡饮料的制造部。
豆处理装置2利用烘焙咖啡豆生成研磨豆。提取装置3从自豆处理装置2供给的研磨豆提取咖啡液。提取装置3包括流体供给单元7、后述的驱动单元8(参照图5)、提取容器9以及切换单元10。从豆处理装置2供给的研磨豆被投入到提取容器9。流体供给单元7向提取容器9投入热水。在提取容器9内从研磨豆提取咖啡液。将包含所提取出的咖啡液的热水经由切换单元10作为咖啡饮料送出到杯C。
<2.流体供给单元和切换单元>
参照图3来说明流体供给单元7和切换单元10的结构。首先,说明流体供给单元7。流体供给单元7进行向提取容器9的热水供给、对提取容器9内的气压的控制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用数字例示气压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指绝对压力,表压是指将大气压设为0气压时的气压。大气压是指提取容器9的周围的气压或者饮料制造装置1的气压,例如在将饮料制造装置1设置在海拔0m的地点的情况下,形成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简称]ICAO〕)于1976年制定的国际标准大气(=“International Standard Atmosphere”〔[简称]ISA〕)的海拔0m处的基准气压(1013.25hPa)。
流体供给单元7包括配管L1~L3。配管L1是供空气流通的配管,配管L2是供水流通的配管。配管L3是能够供空气与水这两者流通的配管。
流体供给单元7包括压缩机70作为加压源。压缩机70将大气压缩后送出。例如以马达(未图示)为驱动源来驱动压缩机70。从压缩机70送出的压缩空气经由止回阀71a被供给到储气罐(储气筒)71。储气罐71内的气压由压力传感器71b监视,驱动压缩机70以便维持规定的气压(例如为7气压(若是表压则为6气压))。在储气罐71设置有排水用的排水管71c,能够排出因空气的压缩而产生的水。
在水罐72中蓄积有构成咖啡饮料的热水(水)。在水罐72设置有对水罐72内的水进行加温的加热器72a以及测量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2b。加热器72a基于温度传感器72b的检测结果,将蓄积的热水的温度维持在规定的温度(例如为摄氏120度)。加热器72a例如在热水的温度为摄氏118度时开启(ON),在热水的温度为摄氏120度时关闭(OFF)。
在水罐72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72c。水位传感器72c检测水罐72内的热水的水位。当通过水位传感器72c检测出水位下降得比规定的水位低时,向水罐72供给水。经由未图示的净水器向图3所示的水罐72供给自来水。在来自净水器的配管L2的中途设置有电磁阀72d,当通过水位传感器72c检测出水位的下降时,打开电磁阀72d来供给水,当到达规定的水位时关闭电磁阀72d来将水的供给切断。这样,水罐72内的热水维持在恒定的水位。此外,向水罐72的供水也可以在每排出制造一次咖啡饮料所使用的热水时进行。
在水罐72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2g。压力传感器72g检测水罐72内的气压。经由调压阀72e和电磁阀72f向水罐72供给储气罐71内的气压。调压阀72e将从储气罐71供给的气压减压至规定的气压。例如,减压至3气压(若是表压则为2气压)。电磁阀72f对由调压阀72e调压后的气压向水罐72的供给与切断进行切换。电磁阀72f被以如下方式进行开闭控制:除了向水罐72供给自来水时以外,将水罐72内的气压维持为3气压。在向水罐72供给自来水时,为了利用自来水的水压向水罐72顺畅地补给自来水,利用电磁阀72h将水罐72内的气压减压至比自来水的水压低的压力(例如不足2.5气压)。电磁阀72h对是否将水罐72内向大气释放进行切换,在减压时将水罐72内向大气释放。另外,电磁阀72h在向水罐72供给自来水时以外、在水罐72内的气压超过3气压的情况下也将水罐72内向大气释放,从而将水罐72内维持为3气压。
水罐72内的热水经由止回阀72j、电磁阀72i以及配管L3供给到提取容器9。通过打开电磁阀72i来向提取容器9供给热水,通过关闭电磁阀72i来将热水的供给切断。向提取容器9供给热水的供给量能够通过电磁阀72i的打开时间来管理。但是,也可以测量供给量来控制电磁阀72i的开闭。在配管L3设置有测量热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3e,来监视向提取容器9供给的热水温度。
储气罐71的气压还经由调压阀73a、电磁阀73b供给到提取容器9。调压阀73a将从储气罐71供给的气压减压至规定的气压。例如,减压至5气压(若是表压则为4气压)。电磁阀73b对由调压阀73a调压后的气压向提取容器9的供给与切断进行切换。提取容器9内的气压由压力传感器73d检测。在对提取容器9内进行加压时,基于压力传感器73d的检测结果来打开电磁阀73b,将提取容器9内加压至规定的气压(例如,最大为5气压(若是表压则为4气压))。提取容器9内的气压能够由电磁阀73c减压。电磁阀73c对是否将提取容器9内向大气释放进行切换,在压力异常时(例如提取容器9内超过5气压的情况下)将提取容器9内向大气释放。
当一次咖啡饮料的制造结束时,利用自来水清洗提取容器9内。电磁阀73f在清洗时被打开,向提取容器9供给自来水。
接着,说明切换单元10。切换单元10是将从提取容器9送出的液体的送出目的地切换为注入部10c与废弃罐T中的任一者的单元。切换单元10包括切换阀10a和驱动切换阀10a的马达10b。在要送出提取容器9内的咖啡饮料的情况下,切换阀10a将流路切换到注入部10c。将咖啡饮料从注入部10c注入杯C。在要排出清洗时的废液(自来水)和残渣(研磨豆)的情况下,将流路切换到废弃罐T。图3所示的切换阀10a是三端口的球阀。由于在清洗时残渣会通过切换阀10a,因此切换阀10a优选为球阀,马达10b使其旋转轴旋转,由此切换流路。
<3.豆处理装置>
参照图1、图2来说明豆处理装置2。豆处理装置2包括存积装置4和粉碎装置5。
<3-1.存积装置>
存积装置4包括收容烘焙后的咖啡豆的多个罐子40。设有三个图1所示的罐子40。罐子40包括收容烘焙咖啡豆的筒状的主体40a以及设置于主体40a的把手40b,罐子40构成为相对于饮料制造装置1装卸自如。
也可以是,各罐子40收容互不相同的种类的烘焙咖啡豆,能够通过对信息显示装置12的操作输入来选择咖啡饮料的制造所使用的烘焙咖啡豆的种类。种类不同的烘焙咖啡豆例如是指咖啡豆的品种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另外,种类不同的烘焙咖啡豆也可以是指虽然是相同品种的咖啡豆但是烘焙度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另外,种类不同的烘焙咖啡豆也可以是指品种和烘焙度均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另外,也可以在三个罐子40的至少任一个中收容通过混合多个种类的品种的烘焙咖啡豆而得到的烘焙咖啡豆。在该情况下,各品种的烘焙咖啡豆的烘焙度也可以是相同程度。
此外,在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设置有多个罐子40,但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有一个罐子40。另外,在设置有多个罐子4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全部或多个罐子40中收容相同种类的烘焙咖啡豆。
各罐子40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于作为计量输送装置的输送机41。输送机41例如是电动螺旋输送机,自动计量罐子40中收容的规定量的烘焙咖啡豆后送出到下游侧。
各输送机41将烘焙咖啡豆排出到下游侧的集合输送部42。集合输送部42由中空的构件构成,形成从各输送机41向粉碎装置5(特别是第一研磨机5A)输送烘焙咖啡豆的输送通路。从各输送机41排出的烘焙咖啡豆利用自重在集合输送部42的内部移动,流落到粉碎装置5。
在集合输送部42中,在与豆投入口10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引导部42a。引导部42a形成将从豆投入口103投入的烘焙咖啡豆引导至粉碎装置5(特别是第一研磨机5A)的通路。由此,还能够制造除了以罐子40中收容的烘焙咖啡豆为原料以外、还以从豆投入口103投入的烘焙咖啡豆为原料的咖啡饮料。
<3-2.粉碎装置>
参照图2和图4来说明粉碎装置5。图4是分离装置6的局部剖视立体图。粉碎装置5包括第一研磨机5A、第二研磨机5B以及分离装置6。第一研磨机5A及第二研磨机5B是对从存积装置4供给的烘焙咖啡豆进行研磨的机构。从存积装置4供给的烘焙咖啡豆在被第一研磨机5A研磨之后,再被第二研磨机5B研磨而成为粉状后,从排出管5C被投入到提取容器9。
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的研磨咖啡豆的粒度不同。第一研磨机5A是粗研磨用的研磨机,第二研磨机5B是细研磨用的研磨机。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分别是电动研磨机,包括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以及通过马达而被驱动的旋转刀等。能够通过改变旋转刀的转速来改变所粉碎的烘焙咖啡豆的大小(粒度)。
分离装置6是从研磨豆中分离杂质的机构。分离装置6包括配置于第一研磨机5A与第二研磨机5B之间的通路部63a。通路部63a是形成供从第一研磨机5A自由落下的研磨豆通过的分离室的中空体。在通路部63a连接有沿与研磨豆的通过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左右方向。)延伸的通路部63b,在该通路部63b连接有吸引单元60。吸引单元60吸引通路部63a内的空气,由此吸引壳体、微粉之类的轻型的物体。由此,能够从研磨豆中分离杂质。
吸引单元60是离心分离方式的机构。吸引单元60包括送风单元60A和回收容器60B。图4所示的送风单元60A是风扇马达,向上方排出回收容器60B内的空气。
回收容器60B包括能够分离地卡合的上部61与下部62。下部62呈上方开放的有底的筒型,形成蓄积杂质的空间。上部61构成向下部62的开口装配的盖部。上部61包括圆筒形状的外周壁61a以及与该外周壁61a形成在同轴上的排气筒61b。送风单元60A在排气筒61b的上方固定于上部61以便吸引排气筒61b内的空气。在上部61连接有通路部63b。通路部63b向排气筒61b的侧方开口。
通过送风单元60A的驱动,产生在图4中用箭头d1~d3示出的气流。通过该气流,将包含杂质的空气从通路部63a穿过通路部63b吸引到回收容器60B内。由于通路部63b向排气筒61b的侧方开口,因此包含杂质的空气在排气筒61b的周围回旋。空气中的杂质D因其重量而落下,集中于回收容器60B的一部分(堆积在下部62的底面上)。空气穿过排气筒61b的内部向上方排出。
在排气筒61b的周面一体形成有多个翅片61d。多个翅片61d沿排气筒61b的周向排列。各个翅片61d相对于排气筒61b的轴向斜向地倾斜。通过设置这样的翅片61,促进包含杂质D的空气在排气筒61b的周围回旋。
图4所示的下部62由亚克力、玻璃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构成了其整体形成为透过部的透明容器。另外,下部62是被罩部102覆盖的部分(图2)。管理者、饮料的需求者能够透过罩部102、下部62的周壁来视觉辨认蓄积在下部62内的杂质D。对管理者来说,有时易于确认下部62的清扫时机,对饮料的需求者来说,能够通过视觉辨认到杂质D正在被去除而提高对制造中的咖啡饮料的品质的期待感。
这样,从存积装置4供给的烘焙咖啡豆首先由第一研磨机5A进行粗研磨,在该粗研磨豆通过通路部63a时,利用分离装置6分离杂质。杂质被分离后的粗研磨豆由第二研磨机5B进行细研磨。由分离装置6分离的杂质以壳体、微粉为代表。这些杂质有时会使咖啡饮料的味道变差,通过从研磨豆去除壳体等,能够提高咖啡饮料的品质。
烘焙咖啡豆的粉碎也可以由一台研磨机进行(一个阶段的粉碎)。但是,通过设为利用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进行的两个阶段的粉碎,易于使研磨豆的粒度一致,能够使咖啡液的提取程度恒定。在粉碎豆时,由于刀具与豆的摩擦,有时产生热量。通过设为两个阶段的粉碎,还能够抑制粉碎时的摩擦所引起的发热,防止研磨豆的劣化(例如风味下降)。
另外,通过经由粗研磨→杂质的分离→细研磨这样的阶段,在分离壳体等杂质时,能够使杂质与研磨豆(需要部分)的质量差大。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杂质的分离效率,并且能够防止将研磨豆(需要部分)作为杂质进行分离。另外,在粗研磨与细研磨之间夹有利用了空气吸引的杂质分离处理,由此能够利用空冷来抑制研磨豆的发热。由此,也能够防止研磨豆的劣化(例如风味下降)。
<4.驱动单元和提取容器>
<4-1.概要>
参照图5来说明提取装置3的驱动单元8和提取容器9。图5是驱动单元8和提取容器9的立体图。驱动单元8的大部分被主体部101包围。
驱动单元8被框架F支承。框架F包括上下的梁部F1、F2以及支承梁部F1、F2的柱部F3。驱动单元8大致分成上部单元8A、中部单元8B以及下部单元8C这三个单元。上部单元8A被梁部F1支承。中部单元8B在梁部F1与梁部F2之间被梁部F1和柱部F3支承。下部单元8C被梁部F2支承。
提取容器9是包括容器主体90和盖单元91的腔室。有时将提取容器9称作腔室。中部单元8B具备将容器主体90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的臂构件820。臂构件820包括保持构件820a以及左右分离的一对轴构件820b。保持构件820a是形成为C字型的夹子状的树脂等弹性构件,通过其弹性力来保持容器主体90。保持构件820a保持容器主体90的左右的侧部,使容器主体90的前方侧露出。由此,在主视下容易对容器主体90的内部进行视觉辨认。
容器主体90相对于保持构件820a的装卸是通过手动操作来进行的,通过在保持构件820a中向前后方向的后方按压容器主体90,来将容器主体90装配于保持构件820a。另外,通过将容器主体90从保持构件820a中向前后方向的前侧拔出,能够使容器主体90从保持构件820a分离。
一对轴构件820b分别是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杆,且是支承保持构件820a的构件。此外,将轴构件820b的数量设为两根,但也可以是一根,还可以是三根以上。保持构件820a固定于一对轴构件820b的前侧的端部。通过后述的机构,使一对轴构件820b沿前后方向进退,由此能够使保持构件820a沿前后进退,进行使容器主体90沿前后方向平行移动的移动动作。另外,如后述那样,中部单元8B还能够进行使提取容器9的上下反转的转动动作。
<4-2.提取容器>
参照图6来说明提取容器9。图6是表示提取容器9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的图。如上所述,通过中部单元8B使提取容器9上下反转。图6的提取容器9示出了盖单元91位于上侧的基本姿势。在以下的说明中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基本姿势下的上下的位置关系。
容器主体90是有底的容器,具备具有颈部90b、肩部90d、躯体部90e以及底部90f的瓶形状。在颈部90b的端部(容器主体90的上端部)形成有凸缘部90c,该凸缘部90c划定与容器主体9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90a。
颈部90b和躯体部90e均具有圆筒形状。肩部90d是颈部90b与躯体部90e之间的部分,以其内部空间的截面积随着从躯体部90e侧去向颈部90b侧而逐渐变小的方式具有锥形状。
盖单元91是对开口90a进行开闭的单元。盖单元91的开闭动作(升降动作)由上部单元8A进行。
容器主体90包括主体构件900和底构件901。主体构件900是形成颈部90b、肩部90d、躯体部90e的上下开放的筒构件。底构件901是形成底部90f的构件,插入并固定于主体构件900的下部。在主体构件900与底构件901之间夹有密封构件902,提高容器主体90内的气密性。
图6所示的主体构件900由亚克力、玻璃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构成了其整体形成为透过部的透明容器。管理者、饮料的需求者能够透过罩部102、容器主体90的主体构件900来视觉辨认容器主体90内的咖啡饮料的提取状况。对管理者来说,有时易于确认提取动作,对饮料的需求者来说,有时能够享受提取状况。
在底构件901的中心部设置有凸部901c,在该凸部901c设置有使容器主体90内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开闭该连通孔的阀(图8的阀903)。连通孔用于排出对容器主体90内进行清洗时的废液和残渣。在凸部901c设置有密封构件908,密封构件908是用于将上部单元8A或下部单元8C与底构件901之间维持为气密的构件。
盖单元91具备帽子状的基座构件911。基座构件911具有凸部911d以及在关闭时与凸缘部90c重叠的帽檐部911c。凸部911d被设为与容器主体90中的凸部901c相同的构造,在凸部911d设置有使容器主体90内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开闭该连通孔的阀(图8的阀913)。凸部911d的连通孔主要用于向容器主体90内注入热水和送出咖啡饮料。在凸部911d设置有密封构件918a。密封构件918a是用于将上部单元8A或者下部单元8C与基座构件911之间维持为气密的构件。在盖单元91还设置有密封构件919。密封构件919在盖单元91关闭时提高盖单元91与容器主体90的气密性。在盖单元91保持过滤用的过滤器。
<4-3.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
参照图7、图8来说明上部单元8A和下部单元8C。图7是表示上部单元8A和下部单元8C的一部分的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纵剖视图。
上部单元8A包括操作单元81A。操作单元81A进行盖单元91相对于容器主体90的开闭操作(升降)以及凸部901c及911d的阀的开闭操作。操作单元81A包括支承构件800、保持构件801、升降轴802以及探针803。
支承构件800被设置成以相对于框架F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固定,支承构件800收容保持构件801。支承构件800还具备使配管L3与支承构件800内连通的连通部800a。从配管L3供给的热水、自来水以及气压经由连通部800a被导入到支承构件800内。
保持构件801是能够将盖单元91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的构件。保持构件801具有供盖单元91的凸部911d或底构件901的凸部901c插入的圆筒状的空间,并且具备将它们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的机构。该机构例如是卡环机构,通过一定的按压力而卡合,通过一定的分离力而卡合被解除。从配管L3供给的热水、自来水以及气压能够经由连通部800a和保持构件801的连通孔801a被供给到提取容器9内。
保持构件801还是被设置成在支承构件800内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可动构件。升降轴802被设置成其轴向为上下方向。升降轴802沿上下方向气密地贯通支承构件800的顶部,并且被设置成相对于支承构件800沿上下升降自如。
在升降轴802的下端部固定有保持构件801的顶部。通过升降轴802的升降使保持构件801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能够进行保持构件801相对于凸部911d、凸部901c的装配与分离。另外,能够进行盖单元91相对于容器主体90的开闭。
在升降轴802的外周面形成有构成丝杠机构的螺纹802a。在该螺纹802a上螺接有螺母804b。上部单元8A具备马达804a,螺母804b通过马达804a的驱动力就地(不沿上下移动)旋转。通过螺母804b的旋转使升降轴802升降。
升降轴802是在中心轴具有贯通孔的管状的轴,探针803沿上下滑动自如地被插入到该贯通孔。探针803沿上下方向气密地贯通保持构件801的顶部,且被设置成相对于支承构件800和保持构件801沿上下升降自如。
探针803是对设置于凸部911d、901c的内部的阀913、903进行开闭的操作件,能够通过探针803的下降来使阀913、903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通过探针803的上升来使阀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基于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作用)。
在探针803的外周面形成有构成丝杠机构的螺纹803a。在该螺纹803a上螺接有螺母805b。上部单元8A具备马达805a,螺母805b被设置成通过马达805a的驱动力就地(不沿上下移动)旋转。通过螺母805b的旋转使探针803升降。
下部单元8C包括操作单元81C。操作单元81C是将操作单元81A上下反转而成的结构,对设置于凸部911d、901c的内部的阀913、903进行开闭操作。操作单元81C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开闭盖单元91,但没有将操作单元81C应用于盖单元91的开闭。
下面,与操作单元81A的说明大致相同地说明操作单元81C。操作单元81C包括支承构件810、保持构件811、升降轴812以及探针813。
支承构件810被设置成以相对于框架F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固定,支承构件810收容保持构件811。支承构件810还具备使切换单元10的切换阀10a与支承构件810内连通的连通部810a。容器主体90内的咖啡饮料、自来水、研磨豆的残渣经由连通部810a被导入到切换阀10a。
保持构件811具有供盖单元91的凸部911d或底构件901的凸部901c插入的圆筒状的空间,并且具备将它们装卸自如地进行保持的机构。该机构例如是卡环机构,通过一定的按压力而卡合,通过一定的分离力而卡合被解除。容器主体90内的咖啡饮料、自来水、研磨豆的残渣经由连通部810a和保持构件811的连通孔811a被导入到切换阀10a。
保持构件811还是被设置成在支承构件810内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可动构件。升降轴812被设置成其轴向为上下方向。升降轴812沿上下方向气密地贯通支承构件800的底部,且并被设定成相对于支承构件810沿上下升降自如。
在升降轴812的下端部固定有保持构件811的底部。通过升降轴812的升降使保持构件811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能够进行保持构件811相对于凸部901c、凸部911d的装配与分离。
在升降轴812的外周面形成有构成丝杠机构的螺纹812a。在该螺纹812a上螺接有螺母814b。下部单元8C具备马达814a,螺母814b通过马达814a的驱动力就地(不沿上下移动)旋转。通过螺母814b的旋转使升降轴812升降。
升降轴812是在中心轴具有贯通孔的管状的轴,探针813沿上下滑动自如地被插入到该贯通孔。探针813沿上下方向气密地贯通保持构件811的底部,且被设置成相对于支承构件810和保持构件811沿上下升降自如。
探针813是对设置于凸部911d、901c的内部的阀913、903进行开闭的操作件,能够通过探针813的上升来使阀913、903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通过探针813的下降来使阀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基于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作用)。
在探针813的外周面形成有构成丝杠机构的螺纹813a。在该螺纹813a上螺接有螺母815b。下部单元8C具备马达815a,螺母815b被设置成通过马达815a的驱动力就地(不沿上下移动)旋转。通过螺母815b的旋转使探针813升降。
<4-4.中部单元>
参照图5和图9来说明中部单元8B。图9是中部单元8B的示意图。中部单元8B包括支承提取容器9的支承单元81B。支承单元81B除了包括上述的臂构件820以外,还包括支承锁定机构821的单元主体81B’。
锁定机构821是将盖单元91相对于容器主体90维持为关闭状态的机构。锁定机构821包括沿上下夹持盖单元91的帽檐部911c与容器主体90的凸缘部90c的一对把持构件821a。一对把持构件821a具有夹住帽檐部911c与凸缘部90c且供其嵌合的C字型的截面,通过马达822的驱动力沿左右方向开闭。在一对把持构件821a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如在图9的圆圈图中由实线表示的那样,各把持构件821a沿上下夹住帽檐部911c与凸缘部90c而与它们嵌合,盖单元91相对于容器主体90被气密地锁定。在该锁定状态下,即使想要通过升降轴802使保持构件801上升而打开盖单元91,盖单元91也不会移动(锁定未被解除)。也就是说,由锁定机构821进行的锁定的力被设定得比使用保持构件801来打开盖单元91的力强。由此,能够防止在异常时盖单元91相对于容器主体90成为打开状态。
另外,在一对把持构件821a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在图9的圆圈图中由虚线所示的那样,成为各把持构件821a从帽檐部911c和凸缘部90c分离的状态,盖单元91与容器主体90的锁定被解除。
在保持构件801处于保持着盖单元91的状态、且保持构件801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上升的情况下,当一对把持构件821a为打开状态时,盖单元91从容器主体90分离。反之当一对把持构件821a为关闭状态时,保持构件801相对于盖单元91的卡和被解除,仅保持构件801上升。
中部单元8B还包括以马达823为驱动源来使臂构件820沿前后方向水平移动的机构。由此,能够使被臂构件820支承的容器主体90在后侧的提取位置(状态ST1)与前侧的豆投入位置(状态ST2)之间移动。豆投入位置是向容器主体90投入研磨豆的位置,在分离了盖单元91的容器主体90的开口90a处,从图2所示的排出管5C投入由第二研磨机5B研磨后的研磨豆。换言之,排出管5C的位置为处于豆投入位置的容器主体90的上方。
提取位置是容器主体90能够进行基于操作单元81A和操作单元81C的操作的位置,且是与探针803、813位于同轴上的位置,且是进行咖啡液的提取的位置。提取位置是比豆投入位置靠里侧的位置。图5、图7及图8均示出了容器主体90位于提取位置的情况。通过像这样使研磨豆的投入时的容器主体90的位置与咖啡液的提取和水的供给时的容器主体90的位置不同,能够防止在咖啡液提取时产生的热气附着于作为研磨豆的供给部的排出管5C。
中部单元8B还包括以马达824为驱动源来使支承单元81B绕前后方向的轴825旋转的机构。由此,能够使容器主体90(提取容器9)的姿势从颈部90b位于上侧的正立姿势(状态ST1)变化为颈部90b位于下侧的倒立姿势(状态ST3)。在提取容器9的转动中,利用锁定机构821维持将盖单元91锁定于容器主体90的状态。在正立姿势下和倒立姿势下,提取容器9上下反转。在倒立姿势下,凸部911d位于正立姿势下的凸部901c的位置。另外,在倒立姿势下,凸部901c位于正立姿势下的凸部911d的位置。因此,在倒立姿势下,能够由操作单元81A进行针对阀903的开闭操作,另外,能够由操作单元81C进行针对阀913的开闭操作。
<5.控制装置>
参照图10来说明饮料制造装置1的控制装置11。图10是控制装置11的框图。
控制装置11对饮料制造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1包括处理部11a、存储部11b以及I/F(接口)部11c。处理部11a例如是CPU等处理器。存储部11b例如是RAM、ROM。I/F部11c包括进行外部设备与处理部11a之间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I/F部11c还包括能够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络15来与服务器16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接口。服务器16能够经由通信网络15来与智能电话等便携终端17进行通信,例如,能够接收饮料的需求者从便携终端17进行的饮料制造的预约、感想等信息。
处理部11a执行存储部11b中存储的程序,基于来自信息显示装置12的指示或传感器组13的检测结果或者来自服务器16的指示来控制致动器组14。传感器组13是设置于饮料制造装置1的各种传感器(例如热水的温度传感器、机构的动作位置检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致动器组14是设置于饮料制造装置1的各种致动器(例如马达、电磁阀、加热器等)。
<6.动作控制例>
参照图11A的(A)和(B)来说明处理部11a执行的饮料制造装置1的控制处理例。图11的(A)示出了与一次咖啡饮料制造动作有关的控制例。将制造指示前的饮料制造装置1的状态称作待机状态。待机状态下的各机构的状态如下。
提取装置3处于图5的状态。提取容器9呈正立姿势,并且位于提取位置。锁定机构821处于关闭状态,盖单元91关闭容器主体90的开口90a。保持构件801位于下降位置,并装配于凸部911d。保持构件811位于上升位置,并装配于凸部901c。阀903及913处于关闭状态。切换阀10a使操作单元81C的连通部810a与废弃罐T连通。
在待机状态下,当存在咖啡饮料的制造指示时,执行图11的(A)的处理。在步骤S1中执行预热处理。该处理是向容器主体90内注入热水来事先对容器主体90进行加温的处理。首先,使阀903及913为打开状态。由此,配管L3、提取容器9、废弃罐T成为连通状态。
将电磁阀72i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500m秒)之后关闭。由此,从水罐72向提取容器9内注入热水。接下来将电磁阀73b打开规定时间(例如500m秒)之后关闭。由此,提取容器9内的空气被加压,促进热水向废弃罐T排出。通过以上的处理,提取容器9的内部和配管L2被预热,能够在后续的咖啡饮料的制造中减轻热水变凉的程度。
在步骤S2中进行研磨处理。在此,粉碎烘焙咖啡豆,并将该研磨豆投入到容器主体90。首先,将锁定机构821设为打开状态,保持构件801上升至上升位置。盖单元91被保持构件801保持,与保持构件801一起上升。其结果是,盖单元91从容器主体90分离。保持构件811下降至下降位置。将容器主体90移动到豆投入位置。接下来,使存积装置4和粉碎装置5工作。由此,从存积装置4向第一研磨机5A供给一杯量的烘焙咖啡豆。利用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分两个阶段来研磨烘焙咖啡豆,并且利用分离装置6分离出杂质。将研磨豆投入到容器主体90。
使容器主体90返回到提取位置。保持构件801下降至下降位置,向容器主体90装配盖单元91。使锁定机构821为关闭状态,盖单元91与容器主体90气密地锁定。保持构件811上升至上升位置。使阀903、913中的阀903为关闭状态,使阀913为打开状态。
在步骤S3中进行提取处理。在此,从容器主体90内的研磨豆提取咖啡液。图11的(B)是S3的提取处理的流程图。
为了在S41中蒸煮提取容器9内的研磨豆,将少于一杯量的热水注入到提取容器9。在此,将电磁阀72i打开规定时间(例如500m秒)后关闭。由此,从水罐72向提取容器9内注入热水。之后,待机规定时间(例如5000m秒)后结束S41的处理。能够通过该处理来蒸煮研磨豆。通过蒸煮研磨豆,能够使研磨豆所包含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提高之后的提取效果。
在S42中,向提取容器9注入剩余量的热水,以使提取容器9中收容一杯量的热水。在此,将电磁阀72i打开规定时间(例如7000m秒)后关闭。由此,从水罐72向提取容器9内注入热水。
能够通过S42的处理使提取容器9内成为在1气压下超过摄氏100度的温度(例如摄氏110度左右)的状态。接下来,通过S43对提取容器9内进行加压。在此,将电磁阀73b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000m秒)后关闭,将提取容器9内加压至热水不沸腾的气压(例如4气压左右(若是表压则为3气压左右))。之后,将阀913设为关闭状态。
接下来,将该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例如7000m秒)来进行浸渍式的咖啡液提取(S44)。由此,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浸渍式的咖啡液的提取。在高温高压下的浸渍式的提取中,可预想到以下的效果。第一,通过设为高压,易于使热水浸透到研磨豆的内部,能够促进咖啡液的提取。第二,通过设为高温,促进咖啡液的提取。第三,通过设为高温,研磨豆所包含的油的粘性下降,促进油的提取。由此,能够制造香味浓的咖啡饮料。
热水(高温水)的温度只要超过摄氏100度即可,但更高温的情况对于咖啡液的提取而言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热水的温度,通常导致成本上升。因而,热水的温度例如可以为摄氏105度以上、摄氏110度以上或者摄氏115度以上并且例如为摄氏130度以下或者摄氏120度以下。气压只要是不使热水沸腾的气压即可。
在步骤S45中对提取容器9内进行减压。在此,将提取容器9内的气压切换为使热水沸腾的气压。具体地说,将阀913设为打开状态,将电磁阀73c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000m秒)后关闭。将提取容器9内向大气释放。之后,将阀913再次设为关闭状态。
提取容器9内被急剧减压至比沸点压力低的气压,提取容器9内的热水一下子沸腾。提取容器9内的热水、研磨豆在提取容器9内爆发性飞散。由此,能够使热水均匀地沸腾。另外,能够促进研磨豆的细胞壁的破坏,能够进一步促进之后的咖啡液的提取。另外,由于通过该沸腾还能够搅拌研磨豆与热水,因此能够促进咖啡液的提取。这样,能够提高咖啡液的提取效率。
在S46中使提取容器9从正立姿势反转为倒立姿势。在此,将保持构件801移动到上升位置,将保持构件811移动到下降位置。然后,使支承单元81B旋转。之后,使保持构件801返回到下降位置,使保持构件811返回到上升位置。倒立姿势的提取容器9的颈部90b、盖单元91位于下侧。
在S47中进行透过式的咖啡液提取,向杯C送出咖啡饮料。在此,对切换阀10a进行切换来使注入部10c与操作单元81C的通路部810a连通。另外,将阀903、913均设为打开状态。并且,将电磁阀73b打开规定时间(例如10000m秒),使提取容器9内成为规定气压(例如1.7气压(若是表压则为0.7气压))。在提取容器9内,咖啡液融入热水而得到的咖啡饮料透过设置于盖单元91的过滤器后被送出到杯C。过滤器限制研磨豆的残渣漏出。通过以上,提取处理结束。
通过同时采用S44中的浸渍式的提取与S47中的透过式的提取,能够提高咖啡液的提取效率。在提取容器9处于正立姿势的状态下,研磨豆从躯体部90e遍布到底部90f地进行堆积。另一方面,在提取容器9处于倒立姿势的状态下,研磨豆从肩部90d遍布到颈部90b地进行堆积。躯体部90e的截面积比颈部90b的截面积大,倒立姿势下的研磨豆的堆积厚度比正立姿势下的堆积厚度厚。也就是说,研磨豆在提取容器9处于正立姿势的状态下相对较薄、较宽地堆积,在倒立姿势的状态下相对较厚、较窄地堆积。
S44的浸渍式提取在提取容器9处于正立姿势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能够使热水与研磨豆大范围地接触,能够提高咖啡液的提取效率。但是,该情况下,存在热水与研磨豆局部地接触的趋势。另一方面,S47的透过式提取在提取容器9处于倒立姿势的状态下进行,因此热水一边与更多的研磨豆接触一边通过堆积的研磨豆。热水进一步无遗漏地与研磨豆接触,能够进一步提高咖啡液的提取效率。
返回到图11的(A),在S3的提取处理之后,进行S4的排出处理。在此,进行与提取容器9内的清扫相关的处理。通过使提取容器9从倒立姿势恢复为正立姿势、并向提取容器9供给自来水(净水)来进行提取容器9的清扫。然后,对提取容器9内进行加压,将提取容器9内的水与研磨豆的残渣一起排出到废弃罐T。
通过以上,一次咖啡饮料制造处理结束。此后,针对每个制造指示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一次咖啡饮料的制造所需的时间例如为60秒~90秒左右。
<7.关于装置结构的小结>
如上所述,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豆处理装置2和提取装置3作为制造部,更详细地说,豆处理装置2包括存积装置4和粉碎装置5,提取装置3包括流体供给单元7、驱动单元8、提取容器9、以及切换单元10(参照图2、图3等)。粉碎装置5从存积装置4接受一杯量的烘焙咖啡豆,通过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进行两个阶段的豆研磨。此时,通过分离装置6从研磨豆中分离出壳体等杂质。在将该研磨豆投入到提取容器9之后,穿过通过流体供给单元7向提取容器9进行的热水注入、通过驱动单元8进行的提取容器9的姿势的反转、通过切换单元10从提取容器9向杯C进行的液体的送出等,来提供一杯量的饮料。
上述制造部的一部分被构成为整体为透过部的透明罩的罩部102覆盖,用户(例如饮料制造装置1的管理者、饮料的需求者等)能够从饮料制造装置1外部进行视觉辨认。在上述制造部中,设为作为存积装置4的一部分的多个罐子40露出,其它要素实质上收容于外壳100内,但也可以是制造部全部收容于外壳100内。换言之,罩部102设置为覆盖制造部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通过利用罩部102以能够从饮料制造装置1外部进行视觉辨认的方式覆盖制造部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用户为饮料制造装置1的管理者的情况下,有时该管理者还能够在进行饮料的制造准备的同时进行装置的动作检查。在用户是饮料的购买者的情况下,有时该购买者能够一边提高对饮料的期待感一边等待该饮料的制造完成。例如,能够经由罩部102从饮料制造装置1外部对提取装置3的提取容器9进行视觉辨认,能够观察到制造饮料的几个工艺中的、对于用户而言关心度比较高的提取工序。驱动单元8作为使提取容器9的姿势变化的姿势变化单元发挥作用,如前所述,提取容器9成为制造部中的能够上下反转的可动部分。因而,该提取容器9的反转动作比较容易引起用户的兴趣,通过使得用户能够观察到该反转动作,有时能够使用户感到开心。
接着,对粉碎装置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名称与至此为止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的名称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至此为止所使用的标记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在此要说明的粉碎装置5与图2所示的粉碎装置相比,外观不同,但功能上相同。
图12是粉碎装置5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粉碎装置5的纵剖视图。
图12所示的粉碎装置5也与图2所示的粉碎装置同样地包括第一研磨机5A、第二研磨机5B以及分离装置6。第一研磨机5A及第二研磨机5B是对从图2所示的存积装置4供给的烘焙咖啡豆进行研磨的机构。第一研磨机5A是用于使咖啡豆碎成某种程度(例如1/4左右)的大小以便容易将附着于咖啡豆的杂质分离出的研磨机。另外,第二研磨机5B是用于使被第一研磨机5A弄碎后的状态的咖啡豆成为期望的粒度的咖啡研磨豆的研磨机。因此,这些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的对豆进行研磨的粒度不同,第二研磨机5B为粒度比第一研磨机5A的粒度细的研磨机。此外,第二研磨机5B中的研磨豆的粒度有时会产生误差(±5μm左右),但能够通过调整旋转刀58b与固定刀57b之间的间隔来进行调整。
第一研磨机5A包括马达52a(参照图12)和主体部53a。马达52a是第一研磨机5A的驱动源。主体部53a是收容刀具的单元,如图13所示,主体部53a内置有旋转轴54a。在旋转轴54a设置有齿轮55a,马达52a的驱动力经由齿轮55a传递至旋转轴54a。
如图13所示,在旋转轴54a设置有作为刀具的旋转刀58a。另外,在旋转刀58a的周围设置有作为刀具的固定刀57a。主体部53a的内部与投入口50a(参照图12)及排出口51a(参照图13)连通。从图2所示的存积装置4供给的烘焙咖啡豆从形成于主体部53a的上部的投入口50a进入主体部53a,夹在图13所示的旋转刀58a与固定刀57a之间并被粉碎。另外,如图13所示,在旋转轴54a的比旋转刀58a靠上侧的位置设置有抑制板56a,抑制板56a抑制烘焙咖啡豆向上侧逃脱。在第一研磨机5A中,烘焙咖啡豆被粉碎为例如1/4左右。粉碎后的研磨豆从排出口51a向分离装置6排出。
此外,供给到投入口50a的烘焙咖啡豆也可以不从旋转刀58a的上方进行供给,而是供给到会与侧面接触那样的高度。在该情况下,通过旋转刀58a抑制烘焙咖啡豆向上侧逃脱,因此也可以不设置抑制板56a。
第一研磨机5A可以通过改变旋转刀58a的转速来改变在被粉碎后排出的烘焙咖啡豆的大小。另外,也可以通过手动地调整旋转刀58a与固定刀57a之间的距离来改变该烘焙咖啡豆的大小。
图12所示的分离装置6是与使用图4所说明的分离装置6相同的结构,其配置于第一研磨机5A与第二研磨机5B之间,是通过空气的吸引力从研磨豆分离出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机构。从存积装置4供给的烘焙咖啡豆首先由第一研磨机5A进行粗研磨,利用分离装置6从该粗研磨豆分离杂质。杂质被分离后的粗研磨豆由第二研磨机5B进行细研磨。
第二研磨机5B包括马达52b(参照图12)和主体部53b。马达52b是第二研磨机5B的驱动源。主体部53b是收容刀具的单元,如图13所示,主体部53b内置有旋转轴54b。在旋转轴54b设置有带轮55b,马达52b的驱动力经由带59b和带轮55b传递到旋转轴54b。
如图13所示,在旋转轴54b还设置有旋转刀58b,在旋转刀58b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刀57b。主体部53b的内部与图12所示的投入口50b及该图12所示的排出口51b连通。从分离装置6落下的研磨豆从投入口50b进入主体部53b,被夹在旋转刀58b与固定刀57b之间并被进一步粉碎。被粉碎为粉状的研磨豆从排出口51b排出。此外,第二研磨机5B中的研磨豆的粒度能够通过调整旋转刀58b与固定刀57b之间的间隔来进行调整。
接着,分离装置6虽然也存在与至此为止的说明重复的部分,但再次进行说明。图14是分离装置6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分离装置6包括吸引单元6A和形成单元6B。形成单元6B是形成分离室SC(参照图13)的中空体,从第一研磨机5A自由落下的研磨豆通过该分离室SC。吸引单元6A是在与研磨豆的通过方向(在本例中为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例中为左右方向)上与分离室SC连通并吸引分离室SC内的空气的单元。通过吸引分离室SC内的空气,能够吸引壳体、微粉之类的轻型的物体。由此,能够从研磨豆中分离杂质。
吸引单元6A是离心分离方式的机构。吸引单元6A包括送风单元60A和回收容器60B。送风单元60A是风扇马达,向上方排出回收容器60B内的空气。
回收容器60B包括能够分离地卡合的上部61与下部62。下部62呈上方开放的有底的筒型,形成蓄积杂质的空间。上部61构成向下部62的开口装配的盖部。如图14所示,上部61包括圆筒形状的外周壁61a以及与该外周壁61a形成在同轴上的排气筒61b。送风单元60A在排气筒61b的上方固定于上部61以便吸引排气筒61b内的空气。上部61还包括沿径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连接部61c。连接部61c与形成单元6B连接,使分离室SC与回收容器60B连通。连接部61c向排气筒61b的侧方开口。
通过送风单元60A的驱动,产生在图14中用箭头d1~d3示出的气流。通过该气流,将包含杂质的空气从分离室SC穿过连接部61c吸引到回收容器60B内。由于连接部61c向排气筒61b的侧方开口,因此包含杂质的空气在排气筒61b的周围回旋。空气中的杂质D因其重量而落下,集中于回收容器60B的一部分(堆积在下部62的底面上)。空气穿过排气筒61b的内部向上方排出。
在排气筒61b的周面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翅片61d。多个翅片61d沿排气筒61b的周向排列。各个翅片61d相对于排气筒61b的轴向斜向地倾斜。通过设置这样的翅片61,促进包含杂质D的空气在排气筒61b的周围的回旋。另外,通过翅片61促进杂质D的分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吸引单元6A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由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研磨的研磨豆的落下路径上配置有形成单元6B,在落下路径的侧方配置有离心分离方式的吸引单元6A。离心分离方式的机构容易在上下方向上长,但通过将吸引单元6A以与落下路径错开的方式配置在侧方,能够将吸引单元6A相对于第一研磨机5A及第二研磨机5B在横向上并联配置。这有助于抑制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特别是,在通过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进行两个阶段的粉碎的情况下,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存在变长的倾向,因此吸引单元6A的这样的配置对于装置的小型化是有效的。
参照图12~图17来说明形成单元6B。图15是形成单元6B的纵剖视图。图16是形成单元6B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图17为形成单元6B的俯视图,且为截面积的比较说明图。
图15所示的形成单元6B是通过将上下对半分割的两个构件结合而形成的。形成单元6B包括管部63和分离室形成部64,在俯视时具有勺形状。管部63是形成与吸引单元6A之间的连通路63a的筒体,沿横向(与后述的中心线CL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分离室形成部64与管部63连接,是形成分离室SC的、中央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圆环形状的中空体。
在图14所示的分离装置6中,在从研磨豆分离杂质时,采用对从第一研磨机5A落下的研磨豆作用横向的风压来吸引杂质的方式。这与离心分离方式相比在能够缩短铅垂方向上的长度这一点上是有利的。
图15所示的分离室形成部64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部65。筒状部65从其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起到下部为止向分离室SC内突出。筒状部65在其上侧的一端具有开口部65a,开口部65a形成与分离室SC连通的、研磨豆的投入口。开口部65a位于分离室SC外,并与第一研磨机5A的排出口51a(参照图13)连接。由此,从排出口51a落下的研磨豆被无遗漏地导入到分离室形成部64。筒状部65在其下侧的另一端具有开口部65b。开口部65b位于分离室SC内。由于开口部65b面向分离室SC,因此从排出口51a落下的研磨豆被无遗漏地导入到分离室SC。
筒状部65具有圆筒形状,开口部65a和开口部65b具有位于中心线CL上的同心的圆形状。由此,从排出口51a落下的研磨豆容易通过筒状部65。筒状部65具有内部空间的截面积随着从开口部65a侧去向开口部65b侧而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由于筒状部65的内壁为研钵形状,因此落下的研磨豆容易与内壁碰撞。从第一研磨机5A落下的研磨豆有时豆粒紧贴在一起成块地落下。当研磨豆为块的状态时,有时杂质的分离效率下降。在图15所示的筒状部65中,成块的研磨豆与筒状部65的内壁碰撞,由此能够将块破坏,使杂质容易分离。
此外,在破坏研磨豆的块这一点上,筒状部65的内壁不限于研钵形状。只要在筒状部65的中途部位存在内部空间的截面积比开口部65a小的部位、由此存在相对于中心线CL倾斜(非水平)的内壁,就能够促进与块之间的碰撞,并使研磨豆顺畅地落下。另外,筒状部65也可以无需向分离室SC内突出,仅具有从分离室形成部64的外表面向上侧突出的部分。但是,通过使筒状部65向分离室SC内突出,能够提高筒状部65的周围的风速。因此,能够提高离管部63相对远的区域R1中利用风压带来的杂质的分离效果。
分离室形成部64具有用于将分离杂质后的研磨豆排出的、与分离室SC连通的排出口66。图15所示的排出口66位于开口部65b的下方,穿过筒状部65后的研磨豆通过分离室SC并从排出口66自由落下。排出口66是位于中心线CL上的圆形的开口,是与开口部65a及开口部65b为同心圆的开口。因此,研磨豆容易通过自由落下而穿过分离室形成部64,能够防止研磨豆堆积在分离室形成部64内。
如图17所示,排出口66的截面积SC2比开口部65b的截面积SC1大。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开口部65b与排出口66相互重叠。因而,当相对于排出口66在上下方向上投影开口部65b时,开口部65b收敛于排出口66的内侧。换言之,开口部65b收敛于将排出口66沿上下方向延长后的区域内。还能够采用开口部65b与排出口66不处于同一中心线上但重叠的结构、或者至少一方不是圆形但重叠的结构。
截面积SC1相对于截面积SC2的比率例如为95%以下或85%以下,另外,例如为60%以上或70%以上。由于开口部65b、排出口66为同心圆,因此当在中心线CL方向上观察时相互重叠。因此,从开口部65b自由落下的研磨豆容易从排出口66排出。另外,能够防止落下的研磨豆与排出口66的边缘碰撞而向管部63侧弹跳,还能够抑制所需的研磨豆被吸引单元6A吸引。例示为一端开口部(例如65a)的开口面积比排出口(例如66)的开口面积小,但排出口(例如66)的开口面积与一端开口部(例如65a)的开口面积也可以相同,还可以是一端开口部(例如65a)的开口面积比排出口(例如66)的开口面积大。例示为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的开口面积比排出口(例如66)的开口面积小,但排出口(例如66)的开口面积与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的开口面积可以相同,还可以是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的开口面积比排出口(例如66)的开口面积大。例示出了通过吸引单元(例如6A)从排出口66及投入口(例如65a、65a’)吸引空气的情况,但也可以使从排出口66吸引的空气的量比从投入口(例如65a、65a’)吸引的空气的量多。这可以通过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突出到分离室内、排出口66的截面积的大小比一端开口部(例如65a)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大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排出口66的截面积的大小比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大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使从排出口66到分离室的距离比从一端开口部(例如65a)到分离室的距离近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使从排出口66到排气筒61b的距离比从一端开口部(例如65a)到排气筒61b的距离近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使从排出口66到送风单元60A的距离比从一端开口部(例如65a)到送风单元60A的距离近来实现。关于构成形成单元6B、分离室SC的构件(63~65)的内壁部中的任一方、筒状部65、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可以构成为与研磨机(5A和5B中的至少一方)直接或经由其它构件间接地接触,来传递由该研磨机的旋转产生的振动,从而进行振动。例如,在实施例中的咖啡豆研磨机1的情况下,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因此在研磨机的动作中,构成形成单元6B、分离室SC的构件(63~65)的内壁部中的任一方、筒状部65、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振动,利用由于振动在该分离室SC内产生的紊乱的空气来对从另一端开口部(例如65b)进入分离室SC的轻的杂质施加制动,使得容易通过吸引单元(例如6A)吸引该杂质。特别是,如实施例中的咖啡豆研磨机1那样,形成单元6B与第一研磨机5A及第二研磨机5B中的第一研磨机5A直接接触,通过像这样与一个研磨机直接接触来对形成单元6B施加适度的振动,使得容易吸引轻的杂质。
由吸引单元6A吸引的空气主要从排出口66被吸引。因此,如图13所示,在排出口66与第二研磨机5B的投入口50b之间设置有间隙,促进空气的吸引。图15所示的箭头d4示意性地表示由吸引单元6A吸引的空气的气流的方向。通过从排出口66吸引空气,杂质不易从排出口66排出,能够提高研磨豆与杂质的分离性能。此外,由吸引单元6A吸引的空气也从开口部65a被吸引。
在划定排出口66的周围壁形成有紊流促进部67。紊流促进部67使从排出口66向分离室SC吸引的空气产生紊流。通过形成紊流促进部67,特别是在开口部65b与排出口66之间的区域R2容易产生紊流。另外,在图15所示的形成单元6B中,在筒状部65的周围风速提高,因此能够相辅相成地促进区域R2处的紊流的产生。
投入到投入口65a的研磨豆在通过区域R2时受到紊流的影响而被搅拌。特别是,由于如上述那样排出口66的截面积SC2比开口部65b的截面积SC1大,因此研磨豆必然穿过区域R2。由于紊流,容易从研磨豆中分离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因而,即使分离室SC为小的空间,也能够提高杂质的分离效率,尤其有助于减小分离室SC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对通过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进行两个阶段的粉碎的情况下的装置的小型化是有利的。
如图15和图16所示,紊流促进部67包括多个紊流促进要素67a。紊流促进要素67a是在上下方向上朝下突出的突起。紊流促进要素67a的突出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但在使分离室SC内更容易产生紊流这一点上,优选从下方向到径向内侧方向的范围内的方向。如果突出方向是下方向,则落下来的研磨豆不会卡住,是更优选的。
紊流促进要素67a的截面形状为如下形状:将梯形形状的四棱柱以截面的上底朝向中心线CL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如图16所示那样在前端部的内侧实施了倒角67b。紊流促进要素67a的形状不限于该形状,优选使排出口66的形状为三维上复杂的形状。
如图16所示,紊流促进要素67a在排出口66的周围方向d5上重复地形成。由此,从多个方向朝向区域R2吹入空气,促进紊流的产生。相邻的紊流促进要素67a的间距为等间距,但也可以为不同的间距。另外,紊流促进要素67a形成有12个,但紊流促进要素67a的数量是任意的。
以上使用图12~图17说明的粉碎装置5组装于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但也可以利用粉碎装置5单体作为咖啡豆研磨机来使用。在该情况下,追加用于收容烘焙后的咖啡豆并向投入口50a供给该咖啡豆的存积装置、进行粉碎装置5的控制的控制装置、信息显示装置。
图18是咖啡豆研磨机的外观立体图,图19是咖啡豆研磨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的基本结构与使用图12~图17所说明的粉碎装置5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下面,对名称与至此为止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的名称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至此为止所使用的标记相同的标记,以与使用图12~图17所说明的粉碎装置5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具有存积装置4和粉碎装置5、以及控制它们的图19所示的控制装置11。另外,咖啡豆研磨机GM还具有与控制装置11无线连接的信息显示装置12(参照图19)。信息显示装置12是用于进行咖啡豆研磨机GM的各种控制的指示、设定值等的输入的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除了显示各种信息之外,还能够接受管理者、使用者的输入。另外,在信息显示装置12设置有扬声器、摄像机。
控制装置11对咖啡豆研磨机GM整体进行控制。控制装置11包括处理部11a、存储部11b以及I/F(接口)部11c。处理部11a例如是CPU等处理器。存储部11b例如是RAM、ROM。在该存储部11b中存储有制程。制程包括用于研磨咖啡豆的各种条件的信息、豆信息、制程制作者信息、制程制作者的注释等。I/F部11c包括用于进行外部设备与处理部11a之间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I/F部11c还包括能够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络15来与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接口。服务器16能够经由通信网络15来与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17进行通信,例如能够从需求者的便携终端17接收咖啡的研磨豆制造的预约、感想等信息。以包括咖啡豆研磨机1、服务器16以及便携终端17的方式构成用于研磨咖啡豆的咖啡豆研磨系统GS。
处理部11a执行存储部11b中存储的程序,根据制程来控制存积装置4、粉碎装置5。更详细地说,处理部11a根据制程来控制致动器组14,或者基于来自信息显示装置12的指示、传感器组13的检测结果或来自服务器16的指示来控制该致动器组14。传感器组13是设置于存积装置4、粉碎装置5的各种传感器(例如,机构的动作位置检测传感器等)。致动器组14是设置于存积装置4、粉碎装置5的各种致动器(例如马达等)。
图18所示的存积装置4具有圆筒状的罐收纳单元401、以及与该罐收纳单元401的上端部螺接且覆盖罐收纳单元401的上表面的装卸自如的帽401c。在罐收纳单元401的内侧设置有未图示的罐收纳室。罐收纳室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能够在罐收纳单元401的内侧收纳多个罐子。在此,未图示的罐子与图1、图2所示的罐子相比,除了未设置把手40b这一点以外结构相同。在存积装置4中,能够选择性地使用所收纳的多个罐子。因而,既能够选择品种不同的烘焙咖啡豆或烘焙度不同的烘焙咖啡豆来进行研磨处理,也能够将品种或烘焙度不同的多种类的烘焙咖啡豆混合来进行研磨处理。
另外,罐收纳单元401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可选安装部GM11,该可选安装部GM11设置于咖啡豆研磨机GM的中心壳体GM10的上部。在该可选安装部GM11上,除了罐收纳单元401之外,还能够安装多种单元。中心壳体GM10的上部覆盖被安装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单元的下部。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能够与咖啡豆研磨机GM进行通信的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显示安装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单元的种类。
图20的(a)是表示安装有料斗单元402来代替图18所示的罐收纳单元401的咖啡豆研磨机GM的图,图20的(b)是表示安装有漏斗单元403的咖啡豆研磨机GM的图。
图18是从左前方斜着观察咖啡豆研磨机GM所得到的立体图,图20是从右前方斜着观察咖啡豆研磨机GM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18所示的可选安装部GM11设置于中心壳体GM10的内周面。各单元相对于该可选安装部GM11的安装方式可以是螺接方式,也可以是设置于各单元的卡定爪与可选安装部GM11卡定的方式,还可以是设置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卡定爪与各单元卡定的方式。
图20的(a)所示的料斗单元402是透明的容器,在其内部收容烘焙咖啡豆,其上表面被装卸自如的帽402c覆盖。该料斗单元402相当于较大的单体的罐子。
另一方面,图20的(b)所示的漏斗单元403是内侧随着去向可选安装部GM11而前端变细的漏斗状,该漏斗单元403的上端开口。在该漏斗单元403中也收容烘焙咖啡豆。在漏斗单元403中,与罐子、料斗单元402相比,烘焙咖啡豆向下游侧的供给更顺畅。无论是罐收纳单元401、料斗单元402还是漏斗单元403,均为能够存积烘焙咖啡豆的存积单元。在这些存积单元(401~403)设置有用于向下游侧供给烘焙咖啡豆的供给口。
另外,在可选安装部GM11还能够安装计量单元。
图21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有计量单元404的状态的图。
图21的(a)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在安装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计量单元404还安装有图20所示的罐收纳单元401。能够存积烘焙咖啡豆的存积单元(401~403)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于计量单元404。存积单元相对于计量单元404的安装方式与各单元相对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安装方式相同,可以是螺接方式,也可以是设置于各单元的卡定爪与计量单元404卡定的方式,还可以是设置于计量单元404的卡定爪与存积单元卡定的方式。在图21的(a)所示的例子中,设置于计量单元404的卡定爪404k与可选安装部GM11的突起部GM11t卡定。另外,设置于罐收纳单元401的卡定爪401k与设置于计量单元404的内周壁上部的突起部404t卡定。
计量单元404具有接收口4040、引导通路4041、输送通路4042以及送出口4043。当存积单元(401~403)安装于计量单元404时,存积单元的供给口USP与计量单元404的接收口4040连接,存积单元中存积的烘焙咖啡豆被供给到接收口4040。接收口4040与输送通路4042的上游侧通过引导通路4041连接。在图21的(a)所示的输送通路4042中,右侧为上游侧,左侧为下游侧。在输送通路4042内配置有电动螺旋输送机ESC,在输送通路4042内输送烘焙咖啡豆,烘焙咖啡豆被从送出口4043朝向粉碎装置5送出。即,被供给到接收口4040的烘焙咖啡豆穿过引导通路4041被引导到输送通路4042,并从图21的(a)所示的输送通路4042的右侧朝向左侧输送。图21的(a)所示的输送通路4042水平地设置,但输送通路4042的下游端开口4042o形成为朝向斜上方开口。此外,输送通路4042也可以以下游侧比上游侧高的方式倾斜。
图21的(b)是表示电动螺旋输送机ESC的立体图。
在图21的(b)所示的电动螺旋输送机ESC中,右里侧为上游侧,左前侧为下游侧。电动螺旋输送机ESC具有螺旋轴ESC1和螺旋状地设置于该螺旋轴ESC1的外周面的螺旋叶片ESC2。另外,在电动螺旋输送机ESC的上游端部内置有对螺旋轴ESC1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ESC3。被引导到输送通路4042的烘焙咖啡豆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在输送通路4042内被输送。控制装置11控制马达ESC3的旋转,并根据螺旋轴ESC1的旋转量来自动计量烘焙咖啡豆的量。电动螺旋输送机ESC对存积单元(401~403)中收容的烘焙咖啡豆进行自动计量并朝向下游侧输送。
如图21的(a)所示,在输送通路4042的下游端开口4042o设置有覆盖构件460。如上所述,下游端开口4042o形成为朝向斜上方,覆盖构件460也倾斜地配置。覆盖构件460具有覆盖板461和带状构件451。
图22是表示配置于输送通路4042的下游端开口4042o的覆盖构件460的几个方式的图。
图22的(a)所示的下游端开口4042o的上半部分被覆盖板461覆盖。覆盖板461是树脂制的刚体。
另外,在输送通路4042的下游端设置有出口部45。在该出口部45,具有挠性的带状构件451隔开间隔W1地沿横向排列。带状构件451相比于覆盖板461具有挠性。带状构件451的间隔W1比通常的烘焙咖啡豆B的大小窄。另外,带状构件451的上端固定于覆盖板461的下缘部,但带状构件451的下端为自由端。另外,带状构件451的下端位于从划定下游端开口4042o的边缘4042e向内侧离开比烘焙咖啡豆B的大小短的长度的位置。带状构件451缩小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但由于具有挠性而容许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通过。即,原本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被覆盖板461缩小到一半左右,从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停止的时间点起,烘焙咖啡豆B不易从下游端开口4042o落下。而且,通过带状构件451使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进一步缩小,烘焙咖啡豆B更不易从下游端开口4042o落下。因而,抑制了烘焙咖啡豆B不经意地进入下游侧。另一方面,由于带状构件451具有挠性且下端为自由端,因此受到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相当于输送力)而向外侧翻。其结果是,带状构件451的间隔W1、带状构件451的下端与划定下游端开口4042o的边缘4042e之间的间隙扩大,从扩大的间隔、间隙送出烘焙咖啡豆B。
另外,在朝向斜上方配置的覆盖构件460中,带状构件451也倾斜,出口部45也朝向斜上方。图22的(a)~图22的(f)所示的出口部45朝向斜上方。通过像这样使出口部45朝向斜上方,烘焙咖啡豆B也不易从出口部45落下。但是,图22的(a)~图22的(f)所示的出口部45也可以朝向正侧面。
图22的(a)所示的下游端开口4042o的上半部分被覆盖板461覆盖。覆盖板461是树脂制的刚体。
图22的(b)及图22的(c)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与图22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除了带状构件451更长以外,其它相同。图22的(b)所示的带状构件451超过划定下游端开口4042o的边缘4042e地向下方延伸,该带状构件451的下端位于比边缘4042e靠外侧的位置。图22的(c)所示的带状构件451正好向下方延伸到划定下游端开口4042o的边缘4042e,该带状构件451的下端与边缘4042e重叠。因而,在图22的(b)及图22的(c)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与图22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均能够进一步缩小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烘焙咖啡豆B的通过容许性变低。然而,无论是图22的(b)所示的带状构件451,还是图22的(c)所示的带状构件451,均具有挠性,且下端为自由端,因此带状构件451受到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而向外侧翻。由此,从图22的(b)所示的出口部45和图22的(c)所示的出口部45均能够通过推出力送出烘焙咖啡豆B。
图22的(d)及图22的(e)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与图22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除了覆盖板461的大小不同以外,其它相同。在图22的(d)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中,通过覆盖板461覆盖与下游端开口4042o的1/3的大小相当的上方部分。在图22的(e)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中,通过覆盖板461覆盖与下游端开口4042o的2/3的大小相当的、从上方到中间的部分。因而,图22的(d)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与图22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未缩小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烘焙咖啡豆B的通过容许性变高。但是,如果加上带状构件451,则将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缩小了一半以上,从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停止的时间点起,烘焙咖啡豆B不易从出口部45落下。另外,在图22的(e)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中,与图22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进一步缩小了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烘焙咖啡豆B的通过容许性相当低。因此,优选使用相比于图22的(a)所示的带状构件451挠性更优异的带状构件。
图22的(f)所示的覆盖构件460没有覆盖板461,仅通过由带状构件451构成的出口部45构成。带状构件451的两端固定于划定下游端开口4042o的边缘4042e。在图22的(f)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中,通过带状构件451缩小了下游端开口4042o的面积。另外,带状构件451的两端是固定的,因此一侧的端部不会向外侧翻。但是,受到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带状构件451的间隔W2扩大。图22的(f)所示的带状构件451比图22的(a)所示的带状构件451细。另外,图22的(f)所示的带状构件451的间隔W2比通常的烘焙咖啡豆B的大小窄,但比图22的(a)所示的带状构件451的间隔W1宽。因此,图22的(f)所示的带状构件451与图22的(a)所示的带状构件451相比,容易受到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而使间隔W2扩大,另外,扩大后的间隔也大。因而,烘焙咖啡豆B通过推出力也会从图22的(f)所示的出口部45送出。
图23是表示覆盖构件460的另一方式的概要图。
图23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与图22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除了出口部45的结构不同以外,其它相同。即,通过覆盖板461覆盖下游端开口4042o的上半部分,在下半部分设置有出口部45。图23的(a)所示的出口部45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452和以该转动轴452为转动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盖构件453构成。盖构件453覆盖下游端开口4042o的整个下半部分,盖构件453的外形为矩形。图23的(a)所示的盖构件453为覆盖下游端开口4042o的整个下半部分的状态,从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停止的时间点起,烘焙咖啡豆B不易从出口部45落下。而且,图23所示的各出口部45也朝向斜上方。因此,盖构件453也朝向斜上方,不易向上方转动。然而,盖构件453受到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向上方转动,烘焙咖啡豆B也会从图23的(a)所示的出口部45送出。
图23的(b)所示的覆盖构件460与图23的(a)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相比,除了盖构件453的大小及形状不同以外,其它相同。图23的(b)所示的盖构件453覆盖下游端开口4042o的下半部分中的一部分,该盖构件453的外形为半圆。因而,在划定下游端开口4042o的边缘4042e与盖构件453之间产生间隙W3,但该间隙W3比通常的烘焙咖啡豆B的大小窄。在图23的(b)所示的覆盖构件460的情况下,也是从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停止的时间点起,烘焙咖啡豆B不易落下。另一方面,盖构件453受到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向上方转动,烘焙咖啡豆B也从图23的(b)所示的出口部45送出。特别是,在图23的(b)所示的出口部45中,由于存在间隙W3,因此烘焙咖啡豆B的通过容许性比图23的(a)所示的出口部45高。
图23的(c)所示的覆盖构件460没有覆盖板461,仅由两个转动轴452L、452R以及具有左右一对盖构件453L、453R的出口部45构成。两个转动轴452L、452R在下游端开口4042o朝向斜上方的关系下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左侧的盖构件453L覆盖下游端开口4042o的整个左半部分,该左侧的盖构件453L的外形为半圆。右侧的盖构件453R覆盖下游端开口4042o的整个右半部分,该右侧的盖构件453R的外形为半圆。在图23的(c)所示的出口部45的情况下也是,从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停止的时间点起,烘焙咖啡豆B不易落下。另一方面,受到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左侧的盖构件453L向左侧转动,右侧的盖构件453R向右侧转动,烘焙咖啡豆B也从图23的(c)所示的出口部45送出。
此外,图23所示的各出口部45也朝向斜上方,但也可以朝向正侧面。
在以上的记载中,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例如,饮料制造装置1、咖啡豆研磨机GM],使用咖啡豆来进行调制,所述咖啡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机构[例如,电动螺旋输送机ESC],其朝向开口[例如,下游端开口4042o]输送咖啡豆;以及
出口部[例如,出口部45],其缩小所述开口的面积,并且容许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咖啡豆通过。”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输送机构配置在筒体之中,所述筒体的上游侧为存积所述咖啡豆的存积侧,在所述筒体的下游侧具有所述开口。
在此,也可以是,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存积部,其存积咖啡豆;输送机构,其朝向开口输送来自所述存积部的所述咖啡豆;以及出口部,其缩小所述开口的面积,并且容许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所述咖啡豆通过。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口部,具有挠性的带状构件[例如,带状构件451]隔开间隔[例如,间隔W1、W2]地沿一个方向[例如,横向]排列。”
此外,所述一个方向可以是横向,也可以是纵向,还可以是斜向。
另外,所述出口部可以是梳齿状。
另外,所述带状构件可以为两端被固定的带状构件[例如,图22的(f)所示的带状构件451]。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构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例如,图22的(a)~图22的(e)所示的带状构件451]。”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端位于比划定所述开口的边缘靠内侧的位置[例如,图22的(a)、图22的(d)以及图22的(e)所示的带状构件451]。”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另一端从划定所述开口的边缘[例如,边缘4042e]向内侧离开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为比咖啡豆的大小短的长度。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状构件的成为所述另一端的一侧[例如,自由端侧]的一部分与划定所述开口的边缘[例如,边缘4042e]重叠[例如,图22的(b)及图22的(c)所示的带状构件451]。
即,所述另一端可以是位于比所述边缘靠外侧的位置的部位[例如,图22的(b)所示的带状构件451的前端],也可以是位于所述边缘的部位[例如,图22的(c)所示的带状构件451的前端]。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例如,间隔W1、W2]比所述咖啡豆的大小窄。”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出口部相分别的、覆盖了所述开口的一部分的覆盖部[例如,覆盖板461]。”
此外,所述覆盖部可以沿所述开口的外周固定地配置。另外,所述覆盖部可以为板状。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是通过所述输送机构对咖啡豆的输送力[例如,通过旋转的螺旋叶片ESC2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的推出力]打开的盖构件[例如,图23所示的盖构件453、左侧的盖构件453L及右侧的盖构件453R]。”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部朝向斜上方[例如,参照图21的(a)所示的下游端开口4042o]。”
接着,对豆取出口进行说明。
图24的(a)是表示对设置于咖啡豆研磨机GM的中心壳体GM10的豆取出口GM20进行开闭的盖单元GM21关闭的状态的图,图24的(b)是表示该盖单元GM21打开的状态的图。
如上所述,咖啡豆研磨机GM的中心壳体GM10的上部设置有可选安装部GM11。另外,在该中心壳体GM10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分设置有开始按钮GM15,通过按下该开始按钮GM15来指示研磨处理的开始。并且,中心壳体GM10的下部覆盖第一研磨机5A。图24的(b)所示的豆取出口GM20设置于比可选安装部GM11靠下游且比第一研磨机5A靠上游的位置。即,在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有计量单元404的情况下,豆取出口GM20的位置是比计量单元404的送出口4043(参照图21的(a))靠下游侧的位置,在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有存积单元(401~403)的情况下,豆取出口GM20的位置是比存积单元的供给口USP(参照图21的(a))靠下游侧的位置。从豆取出口GM20排出存积单元(401~403)中存积的烘焙咖啡豆。另外,在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有计量单元404的情况下,有时从豆取出口GM20排出通过计量后的多余的豆。为了使从豆取出口GM20排出的烘焙咖啡豆不会飞散,在中心壳体GM10安装有引导路径形成构件GM22。如图24的(b)所示,从豆取出口GM20排出的烘焙咖啡豆B被该引导路径形成构件GM22引导而向斜下方滑落。如果将回收容器贴靠于引导路径形成构件GM22的前端附近,则能够容易地将排出的烘焙咖啡豆回收到回收容器。
如图24的(b)所示,盖单元GM21具有内盖GM211和外盖212。在图24的(a)所示的关闭的状态下,内盖GM211是构成设置于中心壳体GM10的内侧的未图示的豆输送路的周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图24的(a)所示的关闭的状态下,是外盖GM212构成中心壳体GM10的一部分的构件。设置于中心壳体GM10的豆取出口GM20通过该外盖GM212被封闭。
盖单元GM21例如在计量单元404的计量结束、且将计量出的烘焙咖啡豆送入到第一研磨机5A后,通过控制装置11的控制而从关闭状态自动地变为打开状态。当盖单元GM21成为打开状态时,螺旋叶片ESC2再次开始旋转,输送多余的烘焙咖啡豆,该多余的烘焙咖啡豆在到达第一研磨机5A之前被从豆取出口GM20排出。如果在电动螺旋输送机ESC内残留有烘焙咖啡豆,则在下一次对种类不同的烘焙咖啡豆进行研磨处理时会混合有种类不同的烘焙咖啡豆。因此,需要将多余的烘焙咖啡豆从电动螺旋输送机ESC内取出到外部。另外,即使在未装配计量单元404且研磨相同种类的烘焙咖啡豆的情况下,豆取出口GM20也有效地发挥功能。通常,在第一研磨机5A的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达到恒速之前,不向第一研磨机5A供给烘焙咖啡豆,但位于第一研磨机5A的近前的残留的豆会被第一研磨机5A研磨而只能丢弃。然而,如果具有豆取出口GM20,则能够从豆取出口GM20回收位于第一研磨机5A的近前的残留的豆,不会产生豆的浪费。当第一研磨机5A的驱动停止时,盖单元GM21通过控制装置11的控制而从关闭状态自动地变为打开状态。此外,在自动地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预先通知会变为打开状态这个情况。另外,不限于多余的烘焙咖啡豆的情况,即使在中途中止研磨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打开盖单元GM21来将烘焙咖啡豆从咖啡豆研磨机GM内部取出到外部。并且,盖单元GM21也可以设为能够手动地成为打开状态。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在第一研磨机5A处于驱动中的情况下,对盖单元GM21施加自动锁定而无法打开,但在第一研磨机5A处于停止中的情况下,解除该自动锁定,能够随时手动地打开。或者,也可以设为也能够通过来自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的指示来打开盖单元GM21。
在以上所说明的咖啡豆研磨机GM的研磨方法中,首先,在设置于第一研磨机5A的上游的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能够存积咖啡豆的存积单元(401~403)(安装步骤)。接着,将安装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存积单元中存积的咖啡豆供给到第一研磨机5A(供给步骤)。然后,通过第一研磨机5A对供给来的咖啡豆进行研磨(研磨步骤)。最后,将残留于存积单元(401~403)与第一研磨机5A之间的咖啡豆从豆取出口GM20取出到外部(取出步骤)。
此外,豆取出口GM20和对该豆取出口GM20进行开闭的外盖212也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豆取出口GM20也可以变更信息显示装置12的安装位置,将其设置于比粉碎装置5靠上游的、豆投入口103的下方的位置。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例如,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具备研磨咖啡豆的研磨机[例如,粉碎装置5],所述咖啡豆研磨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研磨机的上游具备可选安装部[例如,可选安装部GM11],
能够在所述可选安装部安装能够存积咖啡豆的存积单元[例如,图18所示的罐收纳单元401、图20的(a)所示的料斗单元402]。”
根据该咖啡豆研磨机,能够在所述可选安装部安装各种可选单元,发展性优异。作为可选单元的一例,能够举出能够存积向所述研磨机供给的烘焙咖啡豆的存积单元。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所述可选安装部安装用于导入咖啡豆的漏斗单元[例如,图20的(b)所示的漏斗单元403]。”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所述可选安装部安装用于计量咖啡豆并朝向下游侧输送该咖啡豆的计量单元[例如,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研磨机的上游且所述可选安装部的下游设置有能够将咖啡豆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例如,豆取出口GN20]。”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盖[例如外盖212],所述盖对所述取出口进行开闭。”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豆研磨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是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中的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所述咖啡豆的研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步骤,在设置于所述研磨机的上游的可选安装部[例如,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能够存积咖啡豆的存积单元[例如,图18所示的罐收纳单元401、图20的(a)所示的料斗单元402、图20的(b)所示的漏斗单元403];以及
研磨步骤,通过所述研磨机对安装于所述可选安装部的存积单元中存积的咖啡豆进行研磨。”
根据以上的记载,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例如,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具备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例如,粉碎装置5],所述咖啡豆研磨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研磨机的上游具备能够将咖啡豆取出到外部的取出口[例如,豆取出口GM20]。”
根据该咖啡豆研磨机,能够将无需供给到所述研磨机的咖啡豆从所述取出口取出到外部。其结果是,能够回收无需进行研磨处理的咖啡豆。
另外,还进行了以下说明: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取出口进行开闭的盖[例如,外盖212]。”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研磨机的上游具备能够存积咖啡豆的存积部[例如,存积装置4],其中,能够从所述取出口取出所述存积部中存积的咖啡豆。”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所述研磨机的至少一部分的罩体[例如,中心壳体GM10],
在所述盖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罩体的一部分也为打开状态,能够取出咖啡豆。”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覆盖所述存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罩体[例如,中心壳体GM10],
在所述盖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罩体的一部分也为打开状态,能够取出咖啡豆。”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引导从所述取出口取出的咖啡豆的引导路径[例如,由引导路径形成构件GM22形成的引导路径]。”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豆研磨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是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中的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所述咖啡豆的研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供给步骤,向所述研磨机供给咖啡豆;
研磨步骤,通过所述研磨机对在所述供给步骤中供给来的咖啡豆进行研磨;以及
取出步骤,将咖啡豆从设置于所述研磨机的上游的取出口取出到外部。”
接着,对咖啡豆研磨机GM的粉碎装置5进行说明。该粉碎装置5的基本结构与使用图12~图17所说明的粉碎装置5的基本结构相同,具有第一研磨机5A、第二研磨机5B以及分离装置6。下面,以与使用图12~图17说明的粉碎装置5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25是表示图24所示的引导路径形成构件GM22朝向正面的姿势的咖啡豆研磨机GM中内置的粉碎装置5的主要结构的图。
在该图25中,从上游侧起配置有第一研磨机5A、形成单元6B以及第二研磨机5B。即,形成单元6B设置于第一研磨机5A的下游且第二研磨机5B的上游。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是对从罐收纳单元401、料斗单元402或者漏斗单元403之类的存积单元供给的烘焙咖啡豆进行研磨的机构。另外,在安装有图21的(a)所示的计量单元404的情况下,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成为对由电动螺旋输送机ESC输送来的烘焙咖啡豆进行研磨的机构。第一研磨机5A与形成单元6B之间的连接构造与使用图13所说明的连接构造相同,即,在形成单元6B设置有在此处未图示的筒状部65(参照图13),在该筒状部65的上端的开口部65a(参照图13)连接有第一研磨机5A的排出口51a(参照图13或图26)。
在形成单元6B的排出口66连接有连结管道661的上端。在图25中,该连结管道661的下侧部分由于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而无法看到。连结管道68和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仅设置于咖啡豆研磨机GM,在后文中叙述详情。
另外,在图25中示出构成第二研磨机5B的、配置于上侧的固定刀57b和配置于下侧的旋转刀58b。
另外,固定刀57b相对于旋转刀58b能够升降,通过调整旋转刀58b与固定刀57b之间的间隔能够调整研磨豆的粒度。在图25中还示出作为固定刀57b的升降机构的一部分的蜗轮691以及与蜗轮691啮合的蜗杆692。固定刀57b的升降机构的详情也在后文中叙述。
首先,对第一研磨机5A进行说明。
图26是表示第一研磨机5A的立体图。
图26所示的第一研磨机5A是用于将咖啡豆碎成某种程度(例如1/4左右)的大小以便容易分离附着于咖啡豆的杂质的研磨机。在图26中省略了图示的旋转轴从上方起进行延伸,在该旋转轴设置有作为刀具的旋转刀58a。另外,在旋转刀58a的周围设置有作为刀具的固定刀57a。图26所示的固定刀57a设置于主体部53a的内周面。旋转轴通过未图示的第一马达(参照图12所示的马达52a)旋转,从而旋转刀58a旋转。
被导入到设置于中心壳体GM10的内侧的豆输送路径的烘焙咖啡豆通过被图24的(b)所示的内盖GM211封闭的部分,并到达第一研磨机5A。
图27是表示由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执行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所示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响应于图24所示的开始按钮GM15的按下而开始。另外,如果在可选安装部GM11安装有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则可以响应于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开始而开始。另一方面,当从电动螺旋输送机ESC输送完设定量的烘焙咖啡豆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满足结束条件,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结束。此外,也可以预先设置用于探测通过第一研磨机5A的投入口的烘焙咖啡豆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探测结果来开始或结束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
首先,处理部11a使第一马达的正转开始(步骤S11),旋转刀58a开始正转。接着,根据是否满足上述结束条件来判定是否使第一马达的正转继续(步骤S12),如果满足结束条件,则判定结果为“否”,使第一马达的正转停止(步骤S17),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如果未满足结束条件,则判定结果为“是”,进入步骤S13,使第一马达的正转继续。
旋转刀58a的上表面58a1朝向正转方向下游侧地向下方倾斜。至少是旋转刀58a的上表面58a1的最高位置成为比固定刀57a靠上的位置。到达第一研磨机5A的烘焙咖啡豆被引导到旋转的旋转刀58a的上表面58a1并且通过离心力而去向固定刀57a,或者尽管未被引导到旋转刀58a的上表面58a1也去向固定刀57a,夹在固定刀57a与旋转的旋转刀58a之间并被粉碎。粉碎后的研磨豆从排出口51a(参照图26的(a))向形成单元6B排出。
虽然罕见,但还是有时会在到达第一研磨机5A的烘焙咖啡豆B中混入石头、钉子之类的比烘焙咖啡豆B硬的异物。这样的异物无法在固定刀57a与旋转刀58a之间进行研磨,而是一直夹在它们之间使得旋转刀58a无法正常地旋转。
在图26的(a)中,在固定刀57a与旋转刀58a之间夹有石头St,旋转刀58a无法正常地正转。即,旋转停止、或者旋转速度大幅地变慢。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监视流过第一马达的电流值。当旋转刀58a无法正常地正转时,电流值成为异常值(超过基准值的值)。在图27所示的步骤S13中,处理部11a进行该电流值是否为异常值的判定,如果电流值正常值则返回步骤S12。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电流值异常值的情况下,使第一马达反转(步骤S14),旋转刀58a开始反转。
在图26的(b)中,第一马达开始反转,夹在固定刀57a与旋转刀58a之间的石头St落下。此外,除了电流值以外,处理部11a还可以监视转矩,进行转矩的值是否为异常值的判定。或者,处理部11a也可以不监视第一马达,监视旋转刀58a的转速、旋转速度,并进行这些值是否为异常值的判定。
在继图27所示的步骤S14之后的步骤S15中,指示输出与检测到异常值有关的通知。此处的通知是在信息显示装置12的显示画面中显示的错误显示(例如,“在第一研磨机5A中发生了豆堵塞错误”这样的文字显示),但也可以从设置于信息显示装置12的扬声器输出错误通知音。另外,处理部11a在存储部11b中记录表示检测到异常值的日志(步骤S16)。此外,关于异常通知和异常日志记录,先执行哪一方均可,也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也可以仅执行任一方,也可以双方均不执行。
当步骤S16的执行完成时,返回步骤S11,处理部11a输出第一马达的正转开始的指示。
在图26的(c)中示出了第一马达的旋转恢复为正转、烘焙咖啡豆B被正常地粉碎的情形。图26的(b)所示的第一马达的反转是一瞬间的,立即进行向正转的恢复。此外,也可以使第一马达的反转持续某种程度的时间。例如,可以在进行异常通知的期间持续地进行第一马达的反转,当恢复为正转时输出“豆堵塞错误已解除”这样的错误解除通知。
此外,在图26的(b)中落下的石头St到达第二研磨机5B。第二研磨机5B是细研磨用的研磨机,因此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隙窄,石头St进入该间隙的可能性低,而是会一直载置于固定刀57b之上。通过步骤S15中的错误通知、步骤S16的异常日志的存储,之后进行粉碎装置5的维护并在此时去除石头St。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处理部11a执行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中进行第一马达的反转,但也可以是能够从图19所示的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输出第一马达的反转开始的指示。或者,也可以是能够从外部终端输出第一马达的旋转停止的指示。并且,也可以是能够从外部终端输出咖啡豆研磨机GM整体的动作停止的指示。处理部11a根据这样的来自外部终端的指示来进行致动器组14的控制。
另外,使用图26进行的说明是在固定刀57a与旋转刀58a之间夹有石头的情况的例子,根据情况的不同,也有时夹有非常硬的变质了的烘焙咖啡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行步骤S14的反转控制来继续进行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另外,不会损伤第一马达、固定刀57a、旋转刀58a。
此外,可以预先设置有使第一马达反转的反转开关,如果检测到异常值,不进行步骤S14的反转控制,进行步骤S15的异常通知的指示,通过该咖啡豆研磨机GM的使用者操作反转开关来进行第一马达的反转。
另外,如果使用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则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烘焙咖啡豆的计量,但即使不使用该计量单元404,如果以每单位时间向第一研磨机5A持续地供给规定量的烘焙咖啡豆为前提,则也能够通过第一研磨机5A进行计量。即,能够通过测量从第一研磨机5A的第一马达的电流值由于开始研磨豆而变高起的时间来计算第一研磨机5A研磨豆的量。
以上使用图26和图27说明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也能够应用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并且,使用图26和图27说明的第一研磨机5A的研磨处理也能够应用于第二研磨机5B的研磨处理。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例如,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具备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所述咖啡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机包括能够进行规定的旋转动作的研磨部[例如,旋转刀58a],
所述咖啡机具备判定所述研磨部是否处于能够进行正常的旋转动作的正常状态的判定装置[例如,执行图27所示的步骤S13的处理部11a]。”
根据该咖啡机,能够根据所述判定装置的判定结果探测到所述研磨部无法进行正常的旋转动作这样的异常状态。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所述研磨机的控制装置[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
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所述研磨部不为所述正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能够使所述研磨部进行与规定的旋转动作相反方向的旋转动作[例如,图27所示的步骤S14]。”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驱动所述研磨部的驱动部[例如,图12所示的马达52a、第一马达],
所述判定装置根据流过所述驱动部的电流是否超过规定值来判定所述研磨部是否为所述正常状态[例如,图27所示的步骤S13]。”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知装置[例如,信息显示装置12],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所述研磨部不为所述正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通知装置通知[例如,通过错误显示、错误通知音的输出]处于异常状态的意思。”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装置[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为所述研磨部不为所述正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存储装置能够存储处于异常状态的意思[例如,异常日志]。”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开始步骤[例如,图27所示的步骤S11],开始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部的旋转动作;以及
判定步骤[例如,图27所示的步骤S13],判定所述研磨部是否处于能够进行正常的旋转动作的正常状态。”
接着,对在图25中未图示的吸引单元6A进行说明。
图28的(a)是表示分离装置6的图。在该图28的(a)中示出构成分离装置6的吸引单元6A和形成单元6B。
图28的(a)所示的形成单元6B的结构与使用图13~图17说明的形成单元6B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8的(a)所示的吸引单元6A是在与研磨豆的通过方向BP(在本例中为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例中为左右方向)上与分离室SC(也参照图13和图15)连通并吸引分离室SC内的空气的单元。通过吸引分离室SC内的空气,吸引出壳体、微粉之类的轻型的物体。由此,能够从研磨豆中分离杂质。
吸引单元6A是离心分离方式的机构。吸引单元6A具有送风单元60A和回收容器60B。送风单元60A是风扇马达,通过该风扇马达进行驱动来吸引分离室SC内的空气,以将壳体、微粉之类的轻型的物体集中到回收容器60B内。该送风单元60A被图18所示的壳体60C覆盖,在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的外观立体图中看不到送风单元60A。在壳体60C的背面侧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气狭缝,由送风单元60A吸引来的空气从该排气狭缝向咖啡豆研磨机GM的外部排出。在送风单元60A的上方设置有风量拨盘60D(参照图18)。通过操作该风量拨盘60D,能够改变送风单元60A的风扇马达的吸入量。
图28的(a)所示的回收容器60B与使用图13及图14所说明的回收容器60B相同,由上部61和下部62构成。
图28的(b)是表示将回收容器60B的上部61的外周壁61a(参照图28的(a))拆除后的情形的图。
在图28的(b)中示出安装于被拆除的外周壁61a的送风单元60A。另外,还示出上部61的排气筒61b。图28的(b)所示的排气筒61b也与图14所示的排气筒61b相同,在周面形成有多个翅片61d。多个翅片61d沿排气筒61b的周向排列。各个翅片61d相对于排气筒61b的轴向斜向地倾斜。通过设置这样的翅片61d,促进包含杂质的空气在排气筒61b的周围回旋。
另外,在图28的(b)中能够看到回收容器60B的下部62的内部构造。图28的(b)所示的下部62与图14所示的下部62不同,是由外侧壳体60Bo和内侧壳体60Bi构成的双层结构。在图28的(b)中,能够看到配置于外侧壳体60Bo的内侧的内侧壳体60Bi的一部分。内侧壳体60Bi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上端开口6uo,排气筒61b位于该上端开口6uo的内侧上方。
图29的(a)是从斜下方观察卸下了外侧壳体60Bo后的分离装置6所得到的立体图。
在该图29的(a)中示出内侧壳体60Bi。在内侧壳体60Bi的周壁6iw的下部分,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该例中为4个)开口6io。划定各开口6io的边缘中的下缘6ioe成为内侧壳体60Bi的底面6ibs的外周缘的一部分。
图29的(b)是通过透视外侧壳体60Bo来示出外侧壳体60Bo与内侧壳体60Bi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29的(b)所示,内侧壳体60Bi的底面6ibs位于外侧壳体60Bo的高度方向中间位置附近。另外,在外侧壳体60Bo的内周面6ois与内侧壳体60Bi的外周面6ios之间设置有某种程度的间隙。
图30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9所示的分离装置内的空气的流动等现象的图。在图30的(a)和后述的图30的(b)中,用实线或者虚线的箭头表示包含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空气的流动,用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杂质的运动,用双点划线的箭头表示被分离出杂质后的空气的流动。
通过送风单元60A的驱动,包含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空气从图29的(a)所示的形成单元6B内的分离室SC穿过连接部61c且到达回收容器60B的上部61的内部。连接部61c向排气筒61b的侧方开口,包含杂质的空气如图30的(a)中的实线及虚线的箭头所示的那样在排气筒61b的周围回旋,不久就从内侧壳体60Bi的上端开口6uo进入内侧壳体60Bi内。在内侧壳体60Bi内的上方部分,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因其重量而落下(参照单点划线的箭头),并从设置于内侧壳体60Bi的底面6ibs附近的多个开口6io进一步落下到外侧壳体60Bo内(参照单点划线的箭头),堆积于外侧壳体60Bo的底面6obs。在内侧壳体60Bi内通过杂质落下而被分离出杂质的空气如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内侧壳体60Bi内成为上升气流并沿排气筒61b的中心轴上升,从设置于图18所示的壳体60C的背面侧的未图示的排气狭缝向咖啡豆研磨机GM的外部排出。其结果是,堆积有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壳体(外侧壳体60Bo)与产生上升气流的壳体(内侧壳体60Bi)为不同的壳体,不易产生杂质的扬起,减少杂质逆流。
此外,外侧壳体60Bo和内侧壳体60Bi整体都是透明的,能够从外部确认内部的情形。因而,能够从外部确认到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堆积状况、气流的流动。此外,也可以是,并非整体透明而是部分透明,另外,也可以为半透明以取代透明。
图30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分离装置内的空气的流动等现象的图。
在该变形例中,内侧壳体60Bi的上端不开口,被环状的顶板6ub封闭。在排气筒61b的周围回旋的包含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空气持续地沿内侧壳体60Bi的外周面6ios回旋,并去向内侧壳体60Bi的底面6ibs(参照实线及虚线的箭头)。不久就从设置于内侧壳体60Bi的底面6ibs附近的多个开口6io进入内侧壳体60Bi。此时,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因其重量而落下(参照单点划线的箭头),堆积于外侧壳体60Bo的底面6obs。通过杂质落下而被分离出杂质的空气如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那样在内侧壳体60内成为上升气流并沿内侧壳体60的中心轴上升,通过排气筒61b的内侧并去向上方,从而从设置于图18所示的壳体60C的背面侧的未图示的排气狭缝向咖啡豆研磨机GM的外部排出。在该变形例中也是,堆积有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壳体(外侧壳体60Bo)与产生上升气流的壳体(内侧壳体60Bi)为不同的壳体,不易产生杂质的扬起,减少杂质逆流。
以上使用图28~图30说明的分离装置6也能够应用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的分离装置。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机[例如,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其特征在于,具备:
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
分离部[例如,分离室SC],其从咖啡豆中分离杂质[例如,壳体、微粉];以及
存积部[例如,回收容器60B的下部62],其存积在所述分离部中从咖啡豆中分离出的所述杂质,
其中,所述存积部具有外侧壳体[例如,图28、图29的(b)所示的外侧壳体60Bo]和在该外侧壳体的内部的内侧壳体[例如,图29所示的内侧壳体60Bi],
所述内侧壳体在周壁[例如,图29的(a)所示的周壁6iw]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部相连的开口[例如,开口6io]。”
所述开口有时可以供所述杂质通过,有时可以供气流通过。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存积部靠上方的位置具备吸引部[例如,送风单元60A],
在所述内侧壳体中,包含所述杂质的气流进入比所述周壁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在该内侧所述杂质因自重而落下[例如,图30的(a)所示的单点划线],另一方面,产生被所述吸引部吸引而上升的气流[例如,图30的(a)所示的双点划线],
所述外侧壳体存积通过所述开口后的所述杂质[例如,图30的(a)所示的单点划线]。”
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内侧壳体中,包含所述杂质的气流沿所述周壁回旋,在所述开口附近,所述杂质因自重而落下[例如,图30中的(b)所示的单点划线的箭头],另一方面,产生被所述吸引部吸引而上升的气流[例如,图30的(b)所示的双点划线的箭头],所述外侧壳体存积从所述开口附近落下来的所述杂质[例如,图30的(b)所示的单点划线的箭头]。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壳体设置有透明部[例如,整体透明]。”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壳体设置有透明部[例如,整体透明]。”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存积部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将该存积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部[例如,设置于壳体60C的背面侧的排气狭缝]。”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机具有第一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
所述分离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研磨机的下游且所述第二研磨机的上游。”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杂质的回收方法,是在对咖啡豆进行研磨处理时从该咖啡豆产生的杂质的回收方法,所述杂质的回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离步骤,从咖啡豆中分离出杂质;
第一步骤,使包含所述杂质的气流去向配置于外侧壳体的内部且在周壁设置有与该外侧壳体的内部相连的开口的内侧壳体的、比周壁靠内侧的位置;以及
第二步骤,通过从上方对比所述周壁靠内侧的位置进行吸引来在该内侧产生上升气流。”
根据该杂质的回收方法,存在如下情况: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杂质因自重而落下到所述内侧壳体的底壁,并进一步从所述开口落下到所述外侧壳体的底壁。
接着,对连结管道661进行说明。
图31是卸下图25所示的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而使连结管道661的整体可见的图。
在图31中示出构成第二研磨机5B的旋转刀58b、能够相对于该旋转刀58b升降的固定刀57b、以及作为固定刀57b的升降机构的一部分的蜗轮691及与蜗轮691啮合的蜗杆692。蜗轮691具有齿轮部691g、连接部691c以及连结口691j(参照图32)。另外,在图31中示出设置在固定刀57b与蜗轮691之间的保持架部693。固定刀57b经由保持架部693而螺纹固定于蜗轮691的连接部691c。因而,当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旋转时,固定刀57b也与保持架部693一起旋转。在保持架部693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纹槽693s。
另外,蜗轮691的连结口691j与连结管道661的下端连接。由此,形成了形成单元6B的排出口66→连结管道661→蜗轮691→保持架部693→固定刀57b→旋转刀58b这样的烘焙咖啡豆的通过路径。此外,如图31所示,在连结管道661的下部设置有空气吸入口661a。该空气吸入口661a具有与图13所示的排出口66与第二研磨机5B的投入口50b之间的间隙相同的功能,通过从空气吸入口661a吸引空气,研磨豆和杂质的分离性能提高。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研磨机5B的结构的图。
第二研磨机5B具有第二马达52b、马达基座502、基座部505a以及粒度调整机构503。
第二马达52b是第二研磨机5B的驱动源,被支承于马达基座502的上方。另外,在马达基座502之上配置有固定于第二马达52b的输出轴的小齿轮52b’以及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轮502a。
在基座部505a之上配置有与齿轮502a啮合的齿轮55b’。在齿轮55b’固定有旋转轴54b,旋转轴54b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基座部505a。经由齿轮502a传递到齿轮55b’的第二马达52b的驱动力使旋转轴54b旋转。在旋转轴54b的端部设置有旋转刀58b,在旋转刀58b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刀57b。即,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相向地配置。
粒度调整机构503具有作为其驱动源的马达503a和通过马达503a的驱动力旋转的蜗杆692。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与蜗杆692啮合。
另外,在该图32中示出框架构件694。框架构件694固定地配置于未图示的壳体,在框架构件694的内周面设置有螺纹槽。设置于保持架部693的外周面的螺纹槽693s与该框架构件694的螺纹槽啮合。如上所述,固定刀57b经由保持架部693而螺纹固定于蜗轮691的连接部。因此,当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旋转时,固定刀57b在其轴向上升降。此外,蜗轮691的连结口691j与连结管道661的下端以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使蜗轮691下降也能够维持与连结管道661的下端之间的连接。图32所示的固定刀57b位于初始位置,处于最远离旋转刀58b的状态。
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控制马达503a的旋转量,来调节旋转刀58b与固定刀57b之间的间隙。通过调节该间隙,能够调节第二研磨机5B中的研磨豆的粒度。
升降的固定刀57b的从旋转刀58b离开规定长度(例如,0.7mm)的位置为检测位置。检测位置是比固定刀57b的初始位置接近旋转刀58b的位置。在第二研磨机5B设置有用于检测固定刀57b处于检测位置的传感器57c。
当对咖啡豆研磨机GM接通电源时,以上所说明的第二研磨机5B进行初始动作。在第二研磨机5B的初始动作中执行校准。
图33是表示在初始操作中执行的校准的工序的流程图。另外,图34是分阶段地示出校准的情形的图。
在第二研磨机5B中,当烘焙咖啡豆的粉碎结束时,固定刀57b返回到初始位置。
在初始动作开始的时间点,固定刀57b位于初始位置,作为校准的最初工序,执行图33所示的接触工序(步骤S51)。在接触工序中,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驱动图32所示的马达503a。通过马达503a的驱动,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旋转,处于初始位置的固定刀57b下降,直到与旋转刀58b接触。图34的(a)是表示执行第一次接触工序的情形的图。在该图34的(a)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位于初始位置的固定刀57b。在第二研磨机5B的组装中,即使打算按照设计安装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有时也会产生微小的安装误差,使得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的安装姿势产生歪斜。另外,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等,有时也会使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的安装姿势产生歪斜。并且,还有时框架构件694、旋转轴54b倾斜地进行了安装。在图34中,夸张地示出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的安装姿势产生了歪斜的情况。如果按照设计,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均始终保持水平姿势,但图34的(a)所示的旋转刀58b为朝向右上方倾斜的姿势,固定刀57b为朝向右下方倾斜的姿势。当执行接触工序时,固定刀57b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下降,如图34的(a)中的实线所示,固定刀57b的通过倾斜而位于最下方的部分与旋转刀58b中的通过倾斜而位于最上方的部分接触。当固定刀57b的某一部分与旋转刀58b的某一部分接触时,马达503a的转矩、电流值上升。处理部11a在探测到转矩的上升或电流值的上升时,使马达503a停止,接触工序结束。
接着,执行移动工序(步骤S52)。在移动工序中,处理部11a使旋转马达503a向与接触工序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固定刀57b上升到检测位置。图34的(b)是表示执行第一次移动工序的情形的图。当执行移动工序时,固定刀57b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上升,固定刀57持续上升,直到固定刀57b被图32所示的传感器57c检测到。处理部11a当获取到来自传感器57c的检测信号时,使马达503a的旋转停止。马达503a是步进马达,处理部11a在移动工序中对从马达503a开始旋转起到停止旋转为止的步数进行计数,并且将计数得到的步数存储于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在图34的(b)的移动工序中为20150步。
接着,执行旋转工序(步骤S53)。在旋转工序中,处理部11a使图32所示的第二马达52b以规定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在此处所说的规定的旋转角度是360度以外的角度即可,在此为了容易理解而设为90度,但实际上例如是35度左右的规定的角度。其结果是,图34的(c)所示的旋转刀58b的状态变化为随着去向纸面里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姿势。此外,也可以使第二马达52b旋转规定时间(例如,0.1秒)。
接着,执行步骤S54,判定从开始校准起旋转刀58b是否旋转了一周。在该例中,由于步骤S53的旋转工序中的规定的旋转角度小于360度,因此在步骤S54中判定旋转刀58b是否旋转了一周,但步骤S54是用于判定是否能够多次获取到步数的计数值的步骤。另外,为了提高精度,步骤S54也可以是用于判定是否能够以规定次数获取到步数的计数值的步骤。规定次数越多,校准的精度越提高,但到结束校准为止花费的时间越多。作为规定次数的一例,能够举出10次左右。
在步骤S54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再次执行由接触工序(步骤S51)、移动工序(步骤S52)以及旋转工序(步骤S53)这三个工序构成的数据获取处理。在图34的(d)中,执行第二次接触工序,固定刀57b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下降。通过执行旋转工序,旋转刀58b中的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在周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次接触工序时不同。因此,图34的(d)所示的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中的与第一次接触工序时不同的部分相互接触。在图34的(e)中,执行第二次移动工序。在该第二次移动工序中为20170步。在图34的(f)中,执行第二次旋转工序,旋转刀58b旋转了90度。其结果是,图34的(f)所示的旋转刀58b的状态变化为朝向左上方地倾斜的姿势。
在结束图34的(f)中的旋转工序的时间点,旋转刀58b为从开始校准起旋转了180度的状态,执行第三次数据获取处理。在图34的(g)中,执行第三次接触工序,固定刀57b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那样下降。通过执行第二次旋转工序,图34的(g)所示的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中的与至此为止的接触工序时不同的部分相互接触。在图34的(h)中,执行第三次移动工序。在该第三次移动工序中为20160步。在图34的(i)中,执行第三次旋转工序,旋转刀58b旋转了90度。其结果是,图34的(i)所示的旋转刀58b的状态变化为随着去向纸面近前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姿势。
在结束图34的(i)中的旋转工序的时间点,旋转刀58b处于从开始校准起旋转了270度的状态,执行第四次数据获取处理。在图34中,虽然省略了第四次数据获取处理的情形的图示,但是为与图34的(d)~图34的(f)相似的情形。在第四次移动工序中为20168步。另外,当执行第四次旋转工序时,旋转刀58b处于从开始校准起旋转了360度的状态,在图33所示的步骤S54的判定中成为“是”,进入步骤S55。
在步骤S55中,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执行校正值的计算工序。在存储部11b中存储有在四次数据获取处理中分别获取到的、马达503a的步数的计数值。处理部11a根据这四次的计数值来计算校正值。校正值可以是四次计数值的平均值,也可以是四次计数值的中间值(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加后的值的1/2)。如果是图34所示的例子,则平均值为20162步,中间值为20160步。计算出的校正值存储于存储部11b。每当对咖啡豆研磨机GM接通电源并进行初始动作时,更新校正值。当步骤S55的执行完成时,校准结束。
图35是表示研磨处理中的第二研磨机5B的图。
图35的(a)是表示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均如设计那样始终保持水平姿势的理想状态下的例子的图。
图35的(a)的左侧所示的图是表示固定刀57b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按照存储部11b中存储的、用于研磨烘焙咖啡豆的各种制造条件(制程),使用图32所示的粒度调整机构503来调节第二研磨机5B中的研磨豆的粒度。在上述制程中规定了理想状态下的制造条件,在第二研磨机5B的研磨豆的粒度调整中,使马达503a旋转20160步,使固定刀57b从初始位置下降。图35的(a)的右侧所示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正在进行烘焙咖啡豆B的粉碎的情形的图。该右侧的图中的固定刀57b处于通过使马达503a旋转20160步而从初始位置下降后的、如制程所规定的那样的位置。
图35的(b)是表示图34所示的、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的安装姿势发生了歪斜的状态下的例子的图。
图35的(b)的左侧所示的图也是表示固定刀57b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图。图35的(b)所示的固定刀57b为朝向右下方地倾斜的姿势。另一方面,图35的(b)所示的旋转刀58b为朝向右上方倾斜的姿势。在此,也使用与图35的(a)所示的例子相同的制程。因此,应使马达503a旋转20160步,但使用通过图33所示的步骤S55求出的校正值来校正马达503a的旋转量。在图35的(a)所示的理想情况下,使固定刀57b从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接触的状态起上升到检测位置所需的马达503a的步数作为基准值预先存储于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在马达503a的旋转量的校正中,根据通过图33所示的步骤S55求出的校正值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1b的基准值的比率来计算校正后的旋转量。在该例中,校正后的旋转量为20140步。图35的(b)的右侧所示的图也是示意性地表示进行烘焙咖啡豆B的粉碎的情形的图。该右侧的图中的固定刀57b处于通过使马达503a旋转20140步而从初始位置下降后的、校正后的位置。但是,图35的(b)所示的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的平均间隔同图35的(a)所示的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大致相同。因此,即使在图35的(b)的右侧所示的状态下进行烘焙咖啡豆B的粉碎,也能够得到与在图35的(a)的右侧所示的状态下进行烘焙咖啡豆B的粉碎的情况相同的粒度的研磨豆。
在以上的说明中,使用使固定刀57b上升到检测位置时的马达503a的步数来求出校正值,但也能够使用使固定刀57b从检测位置下降直到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接触为止的步数来求出校正值。
另外,构成为在固定刀57b和旋转刀58b中仅固定刀57b进行升降,但也可以构成为旋转刀58b也进行升降,在该情况下,使用两个刀的步数来求出校正值即可。并且,刀的移动不限于升降,例如也可以是沿左右方向移动。另外,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的位置可以相反,可以是固定刀57b配置于下方,旋转刀58b配置于上方。
另外,在粉碎烘焙咖啡豆B时,固定刀57b不旋转,但即使在固定刀57b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图33所示的校准的方法。另外,图33所示的校准的方法是关于第二研磨机5B的方法,但第一研磨机5A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图33所示的校准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是,不在校准的阶段执行图33所示的步骤S55的校正值计算工序,仅将多次的计数值存储于存储部11b,且在决定了要使用的制程的阶段计算校正值,也可以是,根据预先存储的多次的计数值直接地校正旋转量。此外,也可以由信息显示装置12的控制部替代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进行校正值的计算、旋转量的校正。
在以上的记载中,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例如,第二研磨机5B],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粉碎部[例如,旋转刀58b];
第二粉碎部[例如,固定刀57b];
旋转机构[例如,第二马达52b、小齿轮52b’、齿轮502a、齿轮55b’、旋转轴54b],其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粉碎部[例如,旋转刀58b]旋转;
移动机构[例如,粒度调整机构503],其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至少该第二粉碎部移动[例如,升降],来调整该第一粉碎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之间的间隔;
传感器[例如,传感器57c],其检测位于从第一粉碎部离开规定长度[例如,0.7mm]的位置(例如,检测位置)的第二粉碎部;以及
控制部[例如,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
其中,将提取对象[例如,存积装置4中存积的烘焙咖啡豆、或者被第一研磨机5A研磨后的烘焙咖啡豆B(研磨豆)]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之间进行粉碎,
通过利用所述旋转机构进行的旋转来改变粉碎部的状态[例如,旋转刀58b的朝向],来将使所述第二粉碎部从该第二粉碎部与所述第一粉碎部接触的状态[例如,图34的(a)、图34的(d)、图34的(g)所示的状态]起移动直到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该第二粉碎部为止的动作[例如,图34的(b)、图34的(e)、图34的(h)中的箭头所示的动作]进行多次,
所述控制部基于与多次的所述动作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例如,马达503a的步数的计数值],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例如,求出校正值,使马达503a以使用该校正值校正后的旋转量进行旋转]。”
此外,所述旋转机构可以使所述第一粉碎部旋转,也可以使所述第二粉碎部旋转,还可以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这两方的刀旋转。
另外,所述移动机构可以仅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该第二粉碎部移动,也可以使该第一粉碎部也移动。
另外,所述动作可以是仅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该第二粉碎部移动的动作,也可以是使该第一粉碎部和该第二粉碎部这两方的刀移动的动作。
另外,所述动作中的粉碎部的状态变更可以是所述第一粉碎部的状态变更,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状态变更,还可以是该第一粉碎部和该第二粉碎部这两方的粉碎部的状态变更。另外,在此处所说的状态变更可以是朝向变更,也可以是姿势变更。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例如,第二研磨机5B],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粉碎部[例如,旋转刀58b]和第二粉碎部[例如,固定刀57b];
旋转机构[例如,第二马达52b、小齿轮52b’、齿轮502a、齿轮55b’、旋转轴54b],其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粉碎部[例如,旋转刀58b]旋转;
移动机构[例如,粒度调整机构503],其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至少该第二粉碎部移动[例如,升降],来调整该第一粉碎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之间的间隔;
传感器[例如,传感器57c],其检测位于从所述第一粉碎部离开规定长度[例如,0.7mm]的位置[例如,检测位置]的第二粉碎部;以及
控制部[例如,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
其中,将提取对象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之间进行粉碎,
通过利用所述旋转机构进行的旋转[例如,图34的(c)、图34的(f)、图34的(i)中的箭头所示的旋转]来改变粉碎部的状态[例如,旋转刀58b的朝向],来将使所述第二粉碎部自该第二粉碎部从所述第一粉碎部离开规定长度的状态[例如,图34的(b)、图34的(e)、图34的(h)所示的状态]起移动直到与该第一粉碎部接触为止的动作进行多次[例如,图34的(a)、图34的(d)、图34的(g)中的箭头所示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基于与多次的所述动作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例如,马达503a的步数的计数值],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例如,求出校正值,使马达503a以使用该校正值校正后的旋转量进行旋转]。”
另外,还可以是,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粉碎部;第二粉碎部,其与所述第一粉碎部相向地安装;旋转机构,其使所述第一粉碎部旋转;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第二粉碎部向相对于所述一个刀接触或离开的方向移动;传感器,其检测处于从所述第一粉碎部离开规定长度的位置的所述第二粉碎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其中,将所述提取对象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之间进行粉碎,通过利用所述旋转机构进行的旋转来改变该第一粉碎部的朝向,以将使所述第二粉碎部从该第二粉碎部与所述第一粉碎部接触的状态起移动直到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该第二粉碎部为止的动作进行多次,所述控制部基于与多次的所述动作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与多次的所述动作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的平均值或中间值[例如,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加后的值的1/2]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在电源接通时的初始动作中进行。”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提取对象的粉碎后的期望的粒度[例如,研磨豆的粒度]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以使该移动机构调整所述间隔。”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将驱动源设为马达[例如,第二马达52b],
与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是与所述马达的旋转量有关的值[例如,马达503a的步数的计数值]。”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粉碎部为第一刀[例如,旋转刀58b],
所述第二粉碎部为第二刀[例如,固定刀57b],
所述第二粉碎部与所述第一粉碎部相向地安装。”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提取对象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利用所述旋转机构进行的旋转来改变粉碎部的朝向,来将使所述第二粉碎部从该第二粉碎部与所述第一粉碎部接触的状态起移动直到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该第二粉碎部为止的动作进行多次[例如,图34所示的例子]。”
在以上的记载中,还说明了:
“一种校准方法[例如,图33所示的校准的方法],是当在提取对象粉碎装置[例如,第二研磨机5B]中接通电源时执行的校准方法,所述校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移动工序[例如,步骤S52的移动工序,图34的(b)、图34的(e)以及图34的(h)],使所述第二粉碎部从第一粉碎部[例如,旋转刀58b]与第二粉碎部[例如,固定刀57b]接触的状态起移动直到成为该第二粉碎部从该第一粉碎部离开规定长度[例如,0.7mm]的状态为止;
状态变更工序[例如,步骤S53的旋转工序,图34的(c)、图34的(f)以及图34的(i)],在实施所述移动工序之后,变更所述第一粉碎部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粉碎部[例如,旋转刀58b]的状态;
接触工序[例如,步骤S51、图34的(a)、图34的(d)以及图34的(g)],在通过所述状态变更工序变更了所述粉碎部的状态的状态下,使从所述第一粉碎部离开规定长度的所述第二粉碎部与该第一粉碎部接触;以及
通过重复执行所述移动工序、所述状态变更工序以及所述接触工序[例如,图33所示的数据获取处理],从而变更所述粉碎部的状态[例如,旋转刀58b的朝向]来多次获取与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例如,马达503a的步数的计数值]。”
此外,所述状态变更工序是在实施所述移动工序之后使该第一粉碎部和该第二粉碎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粉碎部旋转来改变该粉碎部的朝向的旋转工序,也可以是通过重复执行所述移动工序、所述旋转工序以及所述接触工序来改变所述粉碎部的朝向来多次获取与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的方式。
另外,与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有关的值可以是与所述移动工序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例如,上升量]有关的值,也可以是与所述接触工序中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例如,下降量]有关的值。或者,也可以两者并用。
另外,也可以包括基于多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来计算校正值的校正值计算处理[例如,步骤S55的校正值计算工序]。所述校正值可以是多次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粉碎部的移动量的平均值,也可以是中间值。
在以上的说明中,固定刀57b通过第二马达52b的驱动进行了升降,但也能够手动地使固定刀57b升降来设定研磨豆的粒度。该手动进行的研磨豆的粒度设定能够使用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和微调整用旋钮来进行。
图36的(a)是将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及微调整用旋钮696与第二马达503a一起示出的图,图36的(b)是卸下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及第二马达503a后示出连结拨盘697和微调整用旋钮696的旋转轴6961的图。此外,在图36中示出连结管道661、形成单元6B的一部分。另外,在图36的(b)中还示出在后文中详细叙述的锤构件GM32。
在图36中还示出杆构件698。如图36的(a)所示,与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啮合的蜗杆692的旋转轴6921被该杆构件698轴支承。另外,杆构件698被图36的(b)所示的微调整用旋钮696的旋转轴6961轴支承。图36所示的杆构件698的姿势为初始姿势。在杆构件698处于初始姿势的状态下,呈蜗杆692与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啮合的状态,通过蜗杆692旋转,蜗轮691旋转,固定刀57b升降。杆构件698能够以微调整用旋钮696的旋转轴6961为转动中心向图36的(b)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杆构件698通过向箭头方向转动而抬起,变化为解除姿势,并能够维持该解除姿势。当杆构件698抬起而变化为解除姿势时,被杆构件698轴支承的蜗杆692从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离开,与该齿轮部691g之间的啮合被解除。此外,杆构件698能够在初始姿势与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化,被设置于旋转轴6961的弹簧构件6981向恢复初始姿势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当杆构件698处于解除姿势时,蜗轮691处于转动自如的状态,固定刀57b也处于旋转自如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进行研磨处理时,随着旋转刀58b的旋转,固定刀57b也旋转,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变宽。因此,在研磨处理中需要事先使杆构件698恢复为初始姿势。
在图36的(a)中示出安装于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轴的小齿轮503b,在拆除了该第二马达503a的图36的(b)中也示出小齿轮503b。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驱动力从该小齿轮503b经由后述的二级齿轮及传动齿轮6962从蜗杆692传递到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
图36的(b)所示的连结拨盘697将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与蜗杆692连结。在图36的(b)中示出与蜗轮691连结的连结拨盘697,两者一起旋转。在连结拨盘697的上表面设置有连结齿轮697g。在图36的(a)所示的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设置有与该连结齿轮697g啮合的未图示的齿轮,当将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载置于连结拨盘697之上时,未图示的齿轮与连结齿轮697g啮合。
在杆构件698为初始姿势的状态下,蜗杆692与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啮合,因此无法对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进行旋转操作。另一方面,在杆构件698为解除姿势的状态下,蜗杆692未与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啮合,因此能够对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进行旋转操作。当对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进行旋转操作时,蜗杆692经由连结齿轮部697g旋转,能够使固定刀57b升降。
能够通过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的旋转操作进行调整的最小单位为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的一个齿的量。即,如果不使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旋转一个齿的量,则蜗杆692不能与齿轮部691g啮合,杆构件698无法从解除姿势恢复为初始姿势。因而,在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中不能进行小于该一个齿的量的调整。
另一方面,在第二马达503a旋转而蜗杆692旋转的情况下,由于该蜗杆692的减速比,进行大的调整(一个齿的量以上的调整)需要时间。因此,为了进行大的调整,通过操作能够直接对蜗轮691进行旋转操作的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能够进行快速的调整。在使用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进行的调整中,将使固定刀57b逐渐下降而与旋转刀58b抵接的瞬间的固定刀57b的位置设为基准点(零点)。该抵接的瞬间通过刀抵接的声音来获知。在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上沿周向标注有包括0的刻度,但省略图示。另外,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在图18等所示的中心壳体GM10的下方旋转,在中心壳体GM10的下端部标记有基准线GM10k。使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进行旋转操作来使固定刀57b逐渐下降,当该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抵接时,在该时间点停止旋转操作。在抬起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来使0刻度对准标记于中心壳体GM10的基准线GM10k之后,将抬起的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向正下方放下。通过这样,能够记录基准点(零点)。在研磨豆的粒度设定中,以通过这样记录的基准点(零点)为基准来使固定刀57b升降,来调整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
另外,在微调整用旋钮696的旋转轴6961的终端设置有传动齿轮6962。该传动齿轮6962与二级齿轮的第二齿轮503c2(参照图36的(b))啮合,并且还与蜗杆692啮合。该二级齿轮的第一齿轮503c1与小齿轮503b啮合。因而,当第二马达503a进行旋转驱动时,微调整用旋钮696也旋转,蜗轮691也旋转。另外,在第二马达503a停止的状态下,能够对微调整用旋钮696进行旋转操作,通过对微调整用旋钮696进行旋转操作也使蜗轮691进行旋转。当使微调整用旋钮696旋转一周时,蜗轮691的齿轮部691g旋转与一个齿相当的量。因而,在对微调整用旋钮696进行了旋转操作的情况下,与第二马达503a旋转驱动而蜗轮691旋转的情况相同,能够进行小于蜗杆692的一个齿的量的调整。在通过手动进行的研磨豆的粒度设定中,先通过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来进行大致的粒度的设定,再通过微调整用旋钮696来进行设定粒度的微调整。通过这样,能够进行迅速且精细的粒度设定。
此外,通过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和微调整用旋钮696进行的手动设定也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的第二研磨机5B。
接着,说明对向第二研磨机5B投入研磨豆的投入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如上所述,通过第一研磨机5A,将烘焙咖啡豆碎成某种程度(例如1/4左右)的大小。下面,为了与研磨豆(特别是粗研磨豆)进行区别,有时将被第一研磨机5A弄碎成某种程度的大小后的豆称为碎豆。第二研磨机5B使被第一研磨机5A弄碎后的碎豆成为所期望的粒度的研磨豆。在此,当超过第二研磨机5B的研磨处理的适当的容许量地从第一研磨机5A送来大量的碎豆时,碎豆过量地进入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导致研磨豆滞留于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滞留的研磨豆从旋转的旋转刀58b接受摩擦热而变热。特别是,在被研磨得细的状态下,容易受到热的影响,容易在研磨豆的表面产生超过需要的油分。从这样研磨后的研磨豆提取出的咖啡饮料容易产生苦涩的味道。
在以处理能力的上限驱动第一研磨机5A的情况下,如果使第一研磨机5A用的第一马达的转速下降,则从第一研磨机5A送出的碎豆的每单位时间的量减少。
图37是表示研磨处理中的处理部11a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7所示的控制处理响应于图24所示的开始按钮GM15的按下而开始。另外,在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安装于可选安装部GM11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图21的(b)所示的螺旋叶片ESC2的旋转开始而开始。
首先,处理部11a使第一研磨机5A用的第一马达和第二研磨机5B用的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开始(步骤S21)。在该步骤S21中,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503a均分别以预先设定的设定旋转速度开始旋转。其结果是,在第一研磨机5A中,旋转刀58a开始旋转,在第二研磨机5B中,旋转刀58b开始旋转。此外,第一马达的旋转和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也可以不同时开始,可以是在开始第一马达的旋转之后开始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例如,如果通过第一研磨机5A开始研磨处理,则第一马达的转矩、电流值上升。也可以是,处理部11a当探测到第一马达的旋转扭矩的上升或电流值的上升时,使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开始。通过第一研磨机5A用的第一马达开始旋转,向第二研磨机5B送出碎豆。
在接下来的步骤S22中,判定是否使第一马达的旋转继续。例如,当从电动螺旋输送机ESC结束输送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或者从第一马达的转矩下降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或者从第一马达的电流值下降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判定结果为“否”,使第一马达的旋转停止(步骤S27)。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
在第二研磨机5B的投入口附近设置探测碎豆的通过的传感器,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监视向第二研磨机5B投入的碎豆的每单位时间的投入量。在步骤S23中,判定该每单位时间的投入量是否超过基准值。基准值是根据咖啡豆的种类、研磨豆的粒度、对第二电动机503a设定的旋转速度等而变化的变量,多种基准值存储于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例如,咖啡豆越硬,则基准值为越小的值。在制程中指定了咖啡豆的种类、研磨豆的粒度等,处理部11a根据制程来选择基准值并执行步骤S23的判定处理、或者根据各种设定值来选择基准值并执行步骤S23的判定处理。在每单位时间的投入量超过了基准值的情况下,使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减速(步骤S24),返回步骤S22。使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减速的比例可以是预先决定的比例,也可以是与上述投入量超过基准值的程度相应的比例。当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变慢时,从第一研磨机5A送出的、每单位时间的碎豆的量减少。其结果是,上述投入量也能够减少,从而抑制研磨豆滞留在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研磨豆不易受到热的影响。从这样研磨后的研磨豆提取出的咖啡饮料不会受到油分的不良影响,容易形成清亮的味道。
在根据步骤S23中的判定、上述投入量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使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减速了的状态,如果不处于减速了的状态,则返回步骤S22,如果处于减速了的状态,则在恢复为上述设定旋转速度(步骤S26)之后返回步骤S22。
在继使第一马达的旋转停止的步骤S27之后的步骤S28中,判定本次是否使第二马达503a的旋转停止。例如,当从第二马达503a的转矩下降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或者从第二马达503a的电流值下降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判定结果为“是”,使第二马达的旋转停止(步骤S29),该控制处理结束。
在以上所说明的控制处理中,通过控制第一研磨机5A用的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来控制向第二研磨机5B投入研磨豆的投入量,但也能够通过控制使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的螺旋叶片ESC2旋转的马达ESC3的旋转速度来控制向第二研磨机5B投入研磨豆的投入量。另外,也能够通过控制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和马达ESC3的旋转速度这两方来控制向第二研磨机5B投入研磨豆的投入量。
此外,图37所示的控制处理也能够由图10所示的处理部11a执行,通过控制图12所示的第一研磨机5A用的马达52a的旋转速度、或者控制图2所示的输送机41的输送速度,能够控制向图2所示的第二研磨机5B投入研磨豆的投入量。
另外,有时第一研磨机5A的旋转刀58a的旋转速度根据烘焙咖啡豆的硬度等发生变化。第一研磨机5A的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被设定为不超过第二研磨机5B的研磨处理的容许量,但也可以监视第一研磨机5A的旋转刀58a或第一马达的每单位时间的转速(旋转速度),并在该每单位时间的转速超过了基准值的情况下使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减速。
以上使用图37说明的研磨处理中的控制处理也能够应用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的粉碎装置的研磨处理中的控制处理。另外,也可以是能够从图19所示的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输出使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减速或者恢复的指示。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例如,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第二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所述咖啡机的特征在于,
控制向所述第二研磨机投入的咖啡豆的投入量[例如,图37所示的步骤S24]。”
根据该咖啡机,考虑研磨机中的研磨咖啡豆的状态地进行所述投入量的控制。
此外,在此处所说的咖啡豆可以是被磨碎后的豆,也可以是被研磨后的豆,还可以是未被磨碎或未被研磨的豆。
控制所述投入量是为了不使研磨豆滞留于所述第二研磨机的时间非必要地过长。在所述第二研磨机中,当投入的咖啡豆的量比送出研磨豆的量多时,研磨豆在所述第二研磨机滞留的时间变长,研磨豆容易受到热引起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上述咖啡机中,控制投入量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因而,考虑研磨机中的研磨咖啡豆的状态地进行机器的控制。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根据咖啡豆的种类来控制所述投入量。”
此外,所述咖啡豆的种类可以是咖啡豆的品种、或者咖啡豆的烘焙度、或者品种与烘焙度的组合。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第二研磨机靠上游的位置具备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第一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研磨机研磨咖啡豆的速度[例如,第一马达的旋转速度],来控制向所述第二研磨机投入的咖啡豆的投入量。”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第二研磨机靠上游的位置具备向下游供给咖啡豆的供给装置[例如,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图2所示的输送机41],
通过控制所述供给装置供给咖啡豆的供给速度,来控制向所述第二研磨机投入的咖啡豆的投入量。”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二研磨机靠上游的位置,该第一研磨机对咖啡豆进行研磨;以及
供给装置[例如,图21所示的计量单元404、图2所示的输送机41],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研磨机靠上游的位置,该供给装置向下游供给咖啡豆,
其中,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研磨机和所述供给装置中的至少任一方,来使向所述第二研磨机投入的咖啡豆的投入量减少。”
例如,也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研磨机和所述供给装置这两方来使向所述第二研磨机投入的咖啡豆的投入量减少。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机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开始向第二研磨机投入咖啡豆的步骤(图37所示的步骤S21);以及
控制向第二研磨机投入的咖啡豆的投入量的步骤(图37所示的步骤S24)。”
由第二研磨机5B研磨后的研磨豆从图18所示的滑槽GM31排出。
图18所示的滑槽GM31将沿大致水平方向送出的研磨豆向下引导。在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设置有敲打滑槽GM31的锤构件GM32。该锤构件GM32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GM321为中心转动。沿大致水平方向送出的研磨豆有时会碰到滑槽GM31的内壁并附着于该内壁。使用者使锤构件GM32转动来敲打滑槽GM31,对该附着的研磨豆施加冲击来使其落下。
接着,对根据来自咖啡豆研磨机GM的外部(例如,图19所示的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的订单信息来执行研磨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38是表示根据订单信息来执行研磨处理的情况下的、处理部11a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31中,判定是否接受到订单信息。在未接受到订单信息的情况下,重复执行该步骤S31。而且,在接受到订单信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此外,在后文中叙述订单信息的具体内容。
在步骤S32中,在图19所示的信息显示装置12中显示接收到的订单信息,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判定是否接受到了咖啡豆的研磨开始操作。此处的研磨开始操作是信息显示装置12的操作,在后文中叙述详情。在未接受到研磨开始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接受到研磨开始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6。
在步骤S34中,判定是否接受到订单信息的变更操作。此处的订单信息的变更操作也是信息显示装置12的操作,在后文中叙述详情。在接受到订单信息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在未接受到订单信息的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3。
在步骤S35中,按照订单信息的变更操作来更新已接受到的订单信息,并返回步骤S33。
在从接受到订单信息起到接受到研磨开始操作为止的期间,能够通过步骤S34、步骤S35来变更已接受到的订单信息。研磨开始操作、订单信息的变更操作不限于信息显示装置12的操作,也可以设为接受来自从便携终端17的操作,另外,该操作的信息只要被发送到咖啡豆研磨机GM即可,其发送路径可以是任意的路径。
在步骤S36中,执行咖啡豆的研磨处理。首先,将由订单信息所指定的分量的烘焙咖啡豆从存积装置4供给到第一研磨机5B。在第一研磨机5B中被弄碎后的碎豆通过分离装置6被分离出杂质,之后被供给到第二研磨机5B。在该第二研磨机5B中,按照订单信息一边以规定间隔(例如,50μm刻度)变更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一边研磨咖啡豆,并将咖啡的研磨豆从图18所示的滑槽GM31排出。当该研磨处理结束时,咖啡的研磨豆的制造处理结束。
在上述的例子中,对按照来自咖啡豆研磨机GM的外部的订单信息来执行研磨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信息显示装置12直接向咖啡豆研磨机GM输入订单信息。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删除图38所示的步骤S32、步骤S34以及步骤S35后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能够在从接受到订单信息起到接受到研磨开始操作为止的期间变更订单信息,但也可以不设置这样的变更机会,而在接受到订单信息后直接开始研磨处理。
在此,详细地叙述制程。关于制程,存在仅包括用于研磨咖啡豆的研磨信息的研磨制程、以及除了研磨信息之外还包括咖啡饮料的提取条件等用于制造咖啡饮料的各种制造条件的信息的饮料制造制程。在咖啡豆研磨机GM中,只要有研磨制程就能够执行研磨处理,但如果在信息显示装置12中显示饮料制造制程,则有时能够鉴于在研磨处理之后要执行的咖啡饮料的提取处理的条件来修正研磨条件,有时能够得到更优质的咖啡饮料。
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可以持续地存储制程,也可以在开始研磨处理之前从服务器16获取制程,仅在执行研磨处理的期间进行存储,在结束研磨处理之后从存储部11b删除制程。或者,也可以是在存储部11b中仅存储制程中的一部分信息(例如,豆信息、制程制作者信息),在开始研磨处理之前从服务器16获取制程的其余的信息(例如,用于研磨咖啡豆的各种条件的信息),在结束研磨处理之后从存储部11b删除其余的信息。此外,将存储部11b中存储的制程进行加密。
另外,制程在服务器16中以数据库化的形式管理。
图39的(A)~图39的(C)是表示服务器16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的图。图39的(A)是饮料信息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1500。数据1500包括制程ID 1501、表示制程的设计者的设计者信息1502、表示用户在过去选择饮料信息来进行制造的次数的制造次数信息1503、原材料信息、制造方法、类型1512、1513。原材料信息包括表示豆的种类的豆信息1504、表示豆的产地的产地信息1505、表示豆的烘焙度的烘焙度信息1506。另外,制造方法包括在一次提取中使用的豆的量1507、豆的研磨粒度1508、蒸煮热水量1509、蒸煮时间1510、提取热水量1511。在这些信息中,在研磨处理中最需要的信息是豆的研磨粒度1508,但在研究豆的研磨粒度1508时,有时也需要其它信息。类型1(1512)是表示饮料是热饮还是冰饮的类型信息,类型2(1513)是表示饮料的风味的类型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制造次数信息1503是由多个饮料制造装置制造出与制造次数信息1503对应的饮料的次数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针对每个饮料制造装置保存制造次数信息1503。
图39的(B)是用户信息数据库的例示性的数据1520。用户是店铺或者该店铺的店员、顾客。数据1520包括表示用户识别符的ID信息1521、表示用户的姓名的姓名信息1522、表示用户的年龄的年龄信息1523、表示用户的性别的性别信息1524。在一例中,数据1520还可以包括与用户的住址对应的信息、或者用户的昵称信息、用户的照片数据。
图39的(C)是研磨历史记录数据库的例示性的数据1530。数据1530包括与指示了研磨的用户有关的用户信息1531、与研磨日期时间有关的日期时间信息1532、在研磨处理中使用的制程ID 1533、与进行了研磨处理的咖啡豆研磨机GM对应的机器ID 1534、与设置有该咖啡豆研磨机GM的店铺对应的店铺ID 1535。在一例中,数据1530还可以包括与研磨后的咖啡的研磨豆的价格对应的价格信息等。另外,还可以与研磨历史记录数据库相似地存储咖啡饮料的制造历史记录数据库。
以上所说明的数据1500、1510、1530也可以存储于咖啡豆研磨机GM中的控制装置11的存储部11b中。
接着,参照使用图38所说明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并使用图40~图45来说明针对订单信息的动作的例子。图40~图42是表示订单信息的输入时的情形的图。图43是表示订单信息的变更时的情形的图。图44是表示第二研磨机5B的针对订单的控制参数的一例的图。图45是表示研磨处理的执行中的显示的一例的图。
在该例中,设为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17安装有用于发送关于咖啡的研磨豆的订单信息的应用程序。在图40中示出使用了该应用程序的订单信息的输入画面的一例。在该输入画面中,显示有订单的标题输入栏170、所希望的咖啡豆的种类1711、咖啡豆的量1712、用于指定针对研磨咖啡豆时的粒度的比例的输入表172、指示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的细→粗研磨按钮173a和指示从粗研磨状态变为细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的粗→细研磨按钮173b、用于通过图表来显示被输入到输入表172的内容的图表区域174、用于发送订单信息的发送按钮175、以及用于将订单信息登记为研磨制程的制程登记按钮176。关于所希望的咖啡豆的种类,通过从该便携终端17进行通信的咖啡豆研磨机GM发送可选择的咖啡豆的种类并点击右端的下拉按钮,来显示发送来的可选择的咖啡豆的全部种类。例如,显示当前在收纳于图18所示的罐收纳单元401中的罐中存积的豆的全部种类。或者,也可以显示在设置有该咖啡豆研磨机GM的店铺中准备的豆的全部种类。咖啡豆的种类除了通过咖啡豆的品种来区别以外,还通过栽培的庄园名来区别。另外,还能够通过烘焙度(极浅焙、浅焙、中浅焙、中焙、中深焙、深焙、极深焙、极深焙)来区别。关于咖啡豆的量1712,也能够通过下拉菜单以5g刻度来指定咖啡豆的量。此外,也可以设为能够直接输入。关于咖啡豆的研磨方法,在后文中叙述详情。
在图41中示出被输入了订单信息的状态的输入画面的一例。在该输入画面中,在标题输入栏170中输入有“瑰夏适合法式压力机”这样的文字。另外,在咖啡豆的种类1711中,选择了在Copey(日语:コペイ)庄园中栽培出的品种名为瑰夏、且为极深焙地烘焙出的咖啡豆,咖啡豆的量选择为60g。在输入表172中示出被输入了表示粒度200μm的比例的“40”和表示粒度800μm的比例的“60”,并且其合计比例为“100”%。另外,示出被输入了与粒度200μm、粒度800μm、合计分别对应的注释。另外,选择了细→粗研磨按钮173a。在图表区域174中,以图表的形式显示被输入到输入表172的内容。在该图表中示出两个峰,其中,左侧的峰表示200μm的粒度为40%的比例的情况,右侧的峰表示800μm的粒度为60%的比例的情况。
在图表区域174中,通过拖动图表的一部分,能够间接地变更被输入到输入表172的内容。在图42中示出使图41所示的图表区域174的两个峰中的右侧的峰向左移动了的例子。而且示出,通过该操作,被输入到输入表172的表示粒度800μm的比例的“60”变为“0”,表示粒度600μm的比例的“0”变更为“60”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拖动图表进行的输入方法不限于变更粒度,也可以是变更比例。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上下地拖动图表的一部分而能够使对应的粒度的比例增减。
另外,在图42所示的例子中,在向输入表172输入值之后,通过拖动图表的一部分来变更被输入到输入表172的值。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从向输入表172输入值之前的状态(初始状态)起就在图表区域174中显示初始状态的图表(平坦的直线,在图39中用粗线表示),能够通过拖动该图表来设定输入表172的值。
通过使用了上述那样的图表的输入方法,用户能够更直观地设定粒度的比例。
另外,也可以是,以当针对某个峰增加其大小时另一个峰的大小相对地减少这样的方式针对一个峰使其大小增减,由此使另一个峰的大小相对地增减。在图表区域174的大小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图表区域174。
在设定了标题、咖啡豆的种类和量、粒度的比例和研磨方式(细→粗、粗→细)后,通过点击发送按钮175,经由图19所示的通信网络15向咖啡豆研磨机GM的控制装置11发送订单信息。此外,也可以在暂时发送到服务器16后经由服务器16及通信网络15发送到咖啡豆研磨机GM。
另外,在此进行了标题、咖啡豆的种类和量、粒度的比例和研磨方式(细→粗、粗→细)之类的订单信息的设定,但也能够保存这些订单信息并作为研磨制程来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点击制程登记按钮176,经由通信网络15向服务器16发送订单信息。在服务器16中,关于研磨制程也以数据库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在此对发送来的订单信息赋予研磨制程ID并进行存储。也可以是,在向服务器16发送时,能够设定制程的限制。例如,可以在便携终端17显示用于选择禁止制造(研磨)、禁止显示、禁止下载、禁止复制、禁止改变之类的各种限制的画面。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画面中还能够设定这些限制的解除方法(收费、经过期间、基于收费的固定次数以上的使用等)。另外,将所输入的制作者的注释也作为研磨制程的一部分进行存储,在显示制程时也能够显示注释。
并且,也可以是,作为订单信息和研磨制程,能够设定壳体去除强度(壳体的去除率)(%)。
当接收到订单信息时,在信息显示装置12显示接收到的订单信息的内容(在图38的步骤S31中为“是”、步骤S32)。在图43的(A)中示出控制装置11接收到以图42所示的内容发送来的订单信息并在信息显示装置12显示该内容的例子。具体地说,在接收表121中显示了被输入到图42的标题输入栏170的标题、以及输入表172中的除了比例为0且注释栏为空栏的粒度的行(在图42中为粒度400μm、1000μm的行)以外的部分的内容。并且,在研磨方式指示栏122中示出通过在图42中选择细→粗研磨按钮173a而指示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另外,在豆种类栏1231中示出接收到的豆的种类,在豆量栏123中示出接收到的豆的量。此外,也可以是,豆的量能够由店方侧另外地进行设定。
当在该状态下点击研磨开始按钮124时,执行咖啡豆的研磨处理(在后文中叙述详情),但在点击研磨开始按钮124之前的状态下,能够变更订单信息(在图38的步骤S33中为“否”,在步骤S34中为“是”,步骤S35)。在变更了订单信息的情况下,按照该信息执行咖啡豆的研磨处理。咖啡的研磨豆的粒度有时会根据研磨时的气温、湿度而变细(或者粗),但能够在店方侧变更订单信息来进行调整。
例如,设为如下状况:虽然接收到图43的(A)的订单信息,但由于湿度低,因此咖啡的研磨豆的粒度变细。此时,例如如图43的(B)所示,在接收表121中将表示粒度200μm的比例的“40”变更为“45”,还将表示粒度600μm的比例的“60”变更为“55”,由此,能够使咖啡的研磨豆的粒度变粗来调整为期望的粒度。此外,在该图43的(B)的例子中,在注释栏中追加了“低湿度→比例增加”的记载,通过存在这样的注释,有时能够传递例如修正理由这样的信息。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能够根据咖啡豆研磨机GM的设置环境来调整订单信息(在此为研磨豆的粒度)。
另外,在信息显示装置12的显示画面中还准备了制程登记按钮125,也能够从信息显示装置12(咖啡豆研磨机GM)将订单信息作为研磨制程登记于服务器16。能够将包括根据咖啡豆研磨机GM的设置环境进行了修正后的参数的研磨制程带注释地保于服务器16。另外,研磨制程中还可以包括制作订单信息(制程)时的环境信息(温度、湿度、气压等)。也可以在咖啡豆研磨机GM预先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当点击制程登记按钮125时,将由这些传感器获取到的环境信息自动地追加到研磨制程中。并且,也可以是,在从咖啡豆研磨机GM向服务器16进行发送时也能够在信息显示装置12的显示画面中显示选择画面,并能够设定制程的限制。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选择画面中还能够设定这些限制的解除方法。
此外,也可以是能够将订单信息作为研磨制程进行加密并存储于咖啡豆研磨机GM中的控制装置11的存储部11b。另外,也可以是,还能够从便携终端17处加密为研磨制程并存储于该存储部11b。
另外,通过这样登记的研磨制程也能够在搭载有咖啡豆研磨机GM和咖啡提取装置的咖啡饮料制造装置中使用。
接着,以在图43的(B)所示的状态下点击了研磨开始按钮124的情况为例来说明点击研磨开始按钮124之后的动作。当点击研磨开始按钮124时,按照订单信息来执行咖啡豆的研磨处理(在图38的步骤S33中为“是”,步骤S36)。此外,在指定了存积装置4中存积的咖啡豆以外的咖啡豆的情况下,在将所指定的咖啡豆放置于存积装置4之后开始研磨处理。
另外,也可以在进行了使用图33说明的、在初始动作中执行的校准之后开始研磨处理。该校准的执行与否与订单信息一起从便携终端17进行发送。即,能够通过便携终端17来指定在开始基于订单信息的研磨处理之前执行校准。
在图44的(A)中示出在图43的(B)中指定的粒度及其比例。在该研磨处理中,通过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执行以下控制:一边以规定间隔(例如,50μm刻度)变更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一边研磨咖啡豆,以使制造出的咖啡研磨豆的粒度分布相对于订单信息所指定的咖啡研磨豆的粒度扩大到某种程度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0~150μm的范围)。例如,在图44的(B)中示出针对在图44的(A)中被指定的粒度200μm的指定设定有用于一边使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在50~350μm的范围内变更一边进行动作的动作时间。另外,在图44的(B)中示出针对在图44的(A)中被指定的粒度600μm的指定设定有用于一边使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在450~700μm的范围内变更一边进行动作的动作时间。并且,在图44的(D)中,用图表示出图44的(B)所示的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每个间隔的动作时间的长度。此外,在此设定的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及其动作时间是处理部11a基于订单信息计算出的,是与要制造的咖啡研磨豆的粒度分布对应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设定了粒度分布。另外,在通过研磨处理开始前的初始动作执行了校准的情况下,处理部11a进行如下控制:使用在图33所示的步骤S55中求出的校正值来校正马达503a的旋转量,并且变更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
在上述的例子中,假定了用于制造订单信息所指定的60g的分量的咖啡研磨豆总共花费了30秒的情况。而且,将该动作时间中的45%(13.5秒)分配给针对粒度200μm的动作。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粒度200μm的指定,一边在50~350μm的范围内变更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一边进行动作,因此将13.5秒的动作时间分配给该范围内的研磨机动作。此外,在图44的(B)中,间隔50~350μm的范围内的研磨机的动作时间合计为13.5秒。另外,将合计为30秒的动作时间中的55%(16.5秒)分配给针对粒度600μm的动作。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粒度600μm的指定,一边在450~700μm的范围内变更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一边进行动作,因此将16.5秒的动作时间分配给该范围内的研磨机动作。此外,在图44的(B)中,间隔450~700μm的范围内的研磨机的动作时间合计为16.5秒。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图44的(B)所示的动作时间是根据制造咖啡研磨豆所需的时间导出的。此外,在图44的(B)中说明了针对两种粒度的指定的、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的范围不重叠的例子,但在这些范围重叠的情况下,将该部分的动作时间相加。
如在图44的(B)的例子中说明的那样,通过一边变更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一边制造咖啡研磨豆,能够使咖啡研磨豆的粒度分散。从使粒度分散的咖啡研磨豆提取出的咖啡与从未使粒度分散的咖啡研磨豆提取出的咖啡相比,能够包含各种味道。此外,也可以设置对不喜欢这样的味道的人设定例如图44的(C)所示那样的动作时间的情况。在该图44的(C)中,仅针对与订单信息所指定的粒度为相同值的刀的间隔下的动作设定第二研磨机5B的动作时间,该动作时间与抑制了粒度的分散的粒度分布对应。这些结构是一例,也可以是能够在指定粒度时指定粒度分布的范围。
另外,在图44的(B)的例子中,与订单信息所指定的粒度为相同值的刀的间隔下的动作时间最长,随着所指定的粒度与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之差变大,动作时间变短,但例如也可以是针对相对于所指定的粒度为±50μm的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下的动作,将动作时间设定为相同的值,也可以是设置多个粒度分布的模式并能够从中进行选择。
另外,也可以是,能够在制作订单信息时输入如图44的(B)那样的动作时间的信息,在订单信息中包括动作时间的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该信息执行研磨处理。
并且,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动作时间的信息(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的变更模式)也可以作为研磨制程的一部分保存于服务器16、存储部11b。即,可以将各种信息与研磨豆的粒度相关联地保存于服务器16、存储部11b。此外,也可以是,存储部11b中保存的这些信息、研磨制程能够经由通信网络15输出到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
此外,在图44的(A)中设定有两种粒度的值,但关于被指定值的粒度的种类数量,也可以不是多种而是一种。例如,在设定有一种粒度的值的情况下,基于该值来设定动作时间。
另外,使用图40~图45说明的、来自外部终端(便携终端17)的订单信息的输入和基于该订单信息的第二研磨机5B的控制参数的计算也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例如,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图18所示的咖啡豆磨机GM],具备:
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以所设定的条件[例如,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与订单信息所指定的粒度相应的刀的间隔及动作时间]对咖啡豆进行研磨;
接受部[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I/F部11c],其接受用户的指定[例如,来自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17的订单信息];以及
设定部[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其能够设定所述条件,
所述咖啡豆研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能够根据由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的所述指定来设定所述条件[例如,处理部11a基于订单信息来计算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控制数据,并基于该控制数据来控制第二研磨机5B],
所述接受部能够从外部输入包括所述指定的信号[例如,图10、图19]。”
根据该咖啡豆研磨机,能够简单地进行用户的指定。
此外,所述指定是研磨豆的粒度的指定,或者是在所述研磨机的初始动作中执行校准的指定。另外,所述指定也可以是研磨制程中的各种指定(例如,所使用的咖啡豆的种类、量的指定、研磨方式的指定)。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能够根据由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的所述指定[例如,在第二研磨机5B的初始动作中进行与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有关的校准的指定],来获取设定所述条件时的校正值[例如,在图33所示的步骤S55中计算出的校正值]。”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由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的指定[例如,研磨制程、饮料制造制程]的存储装置[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受部至少接受研磨豆的粒度的指定[例如,图41所示的输入表172中的粒度的指定]来作为所述指定,
所述存储装置能够与所述研磨豆的粒度相关联地存储各种信息[例如,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控制数据]。”
此外,所述粒度可以是粒度分布中的峰所表示的粒度。另外,所述各种信息也可以是为了利用所述研磨机将咖啡豆研磨为所述粒度而对该研磨机设定的条件。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输出到外部[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豆研磨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所述外部装置进行用户的指定操作。”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是以所设定的条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中的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所述咖啡豆的研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步骤[例如,作为图38所示的步骤S31的前提的处理],接受用户的指定[例如,来自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17的订单信息];以及
条件设定步骤[例如,在图38所示的步骤S32与步骤S33之间进行的处理、或者在步骤S34与步骤S33之间进行的处理],根据通过所述接受步骤接受到的所述指定来设定所述条件。”
另外,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例如,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具备:
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其以所设定的条件[例如,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与订单信息所指定的粒度相应的刀的间隔及动作时间]对咖啡豆进行研磨;
设定部[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其能够设定所述条件;以及
操作部[例如,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5、微调整用旋钮696],用户能够操作该操作部,
所述咖啡豆研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能够基于输入信息来设定所述条件[例如,处理部11a基于订单信息来计算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控制数据,基于该控制数据来控制第二研磨机5B],
所述操作部能够根据操作来变更所述条件中的、与研磨豆的粒度有关的条件[例如,固定刀57b与旋转刀58b之间的间隔]。”
根据该咖啡豆研磨机,在基于输入信息来设定所述条件的基础上,也能够手动地调整与研磨豆的粒度有关的条件。
此外,所述粒度可以是粒度分布中的峰所表示的粒度。另外,所述输入信息是研磨豆的粒度的信息、或者是在所述研磨机的初始动作中指示校准的执行的信息。另外,所述输入信息也可以是研磨制程中的各种信息(例如,所使用的咖啡豆的种类、量的信息、研磨方式的信息)。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能够获取设定所述条件时的校正值[例如,通过图33所示的步骤S55计算出的校正值]。”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所述输入信息[例如,研磨制程、饮料制造制程]的存储装置[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能够基于所述输入信息[例如,图41所示的输入表172中的粒度的指定]来设定与研磨豆的粒度有关的条件[例如,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与订单信息指定的粒度相应的刀的间隔及动作时间],
所述存储装置能够与所述研磨豆的粒度相关联地存储各种信息[例如,图44的(B)、图44的(C)所示的控制数据]。”
此外,所述各种信息也可以是为了利用所述研磨机将咖啡豆研磨成所述粒度而对该研磨机设定的条件。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输出到外部[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豆研磨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所述外部装置进行用于指定所述条件的用户的操作。”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是以设定的条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中的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所述咖啡豆的研磨方法的特征在于,能够执行以下步骤:
自动设定步骤,基于输入信息自动地设定所述条件;以及
手动变更步骤,根据操作来变更所述条件中的、与研磨豆的粒度有关的条件。”
此外,也可以是,关于所述自动设定步骤和所述手动变更步骤,先执行哪个步骤均可,有时仅执行任一个步骤。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研磨机5B的研磨方式具有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和从粗研磨状态变为细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这两种,使用图40中说明的细→粗研磨按钮173a和粗→细研磨按钮173b来指定某个研磨方式。在指定了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的情况下,将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从50μm扩大到1000μm,并且使第二研磨机5B以针对各间隔设定的动作时间进行动作。另一方面,在指定了从粗研磨状态变为细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的情况下,将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从1000μm缩小到50μm,并且使第二研磨机5B以针对各间隔设定的动作时间进行动作。制造出的咖啡研磨豆的粒度分布有时会根据该研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差异,从而味道有可能产生差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能够设定这些研磨方式的结构。
在图43的(B)中,由于指定了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因此将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从50μm扩大到1000μm,并且使第二研磨机5B以针对各间隔设定的动作时间进行动作。此时,在信息显示装置12中显示图44的(D)所示的图表,图表内的区域的颜色根据该动作的进展而变化。在图45的(A)中示出从研磨开始起经过了12.4秒时的情形。此时,成为第二研磨机5B的刀的间隔设定为250μm的状态,在图45的(A)中,用阴影表示以该250μm为界的左侧区域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该阴影是表示该区域的研磨处理结束了的一例。另外,在图45的(B)中示出从研磨开始起经过了30秒而研磨处理结束时的情形。在该图45的(B)中,所有的区域标注有阴影是表示所有的研磨处理完成了的一例。如图45的(A)、(B)的例子那样,通过显示研磨处理的进展情况,能够使顾客的等待时间不无聊、或者能够进行店员在此期间进行其它作业这样的高效的作业。
图46的(a)是表示在制造浓缩咖啡饮料时使用的波塔过滤器(日语:ポーターフィルタ)的一例的图。图46的(a)所示的波塔过滤器PF是裸露型的过滤器,在底面为过滤器构造的金属制的网篮PFb(参照图46的(c))中填充研磨豆,利用圆筒状的保持部PFr保持该网篮PFb。在保持部PFh设置有手柄PFh。
图46的(b)是表示把持手柄PFh来将保持于保持部PFr的网篮PFb贴靠于咖啡豆研磨机的滑槽GM31的情形的图。从滑槽GM31排出研磨豆,研磨豆被装填于网篮PFb中。该作业称为定量。此外,为了节省操作者把持手柄PFh进行贴靠的工夫,也可以是能够将网篮PFb固定于滑槽GM31的排出口。接着,进行弄平的作业(整平),以将研磨豆均匀地装填于网篮PFb中。最后,进行将均匀地装填的研磨豆压实的压紧作业。
图46的(c)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以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被研磨后的研磨豆装填到网篮PFb中并实施了整平和压紧的情形的图。
在图46的(c)中示出保持于保持部PFr的网篮PFb。该网篮PFb的底面PFf为过滤器结构,在图46的(c)中示意性地示出过滤器的网眼Fi,但实际上是更细的网眼。在该底面PFf侧的区域中填充有在粒度分布中以200μm的粒度为峰值的极细研磨豆Bvt。在图46的(c)中,用网眼较细的交叉影线表示填充有极细研磨豆Bvt的情形。另外,在该区域之上的区域填充有在粒度分布中以600μm的粒度为峰的中细研磨豆Bmt。在图46的(c)中,用网眼较粗的交叉影线表示填充有中细研磨豆Bmt的情形。即,在接近过滤器的区域收容有相对较细的研磨豆,在远离过滤器的区域收容有相对较粗的研磨豆。
如果使用通过这样准备的波塔过滤器PF来进行提取作业,则在粒度大的区域中热水的排出良好,作为味道的指标的提取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在粒度小的区域中热水的排出变差,提取效率上升。从上方(与过滤器相反的一侧)注入的热水最先通过提取效率低的区域,最后通过提取效率高的区域。在此,当考虑反过来的情况时能够预想到:所注入的热水在最初的区域中成为浓咖啡饮料,在最后的区域中难以从粒度大的研磨豆中提取咖啡成分,位于最后的区域的研磨豆容易浪费。该预想是基于如下倾向而得到的:热水容易提取咖啡成分,但咖啡饮料变得难以提取咖啡成分。注入的热水最先穿过提取效率低的区域,由此从该区域的研磨豆中充分地提取咖啡饮料。但是,是淡咖啡饮料。然而,正因为是淡咖啡饮料,所以咖啡饮料的浓度有富余量,即使通过提取效率高的区域也能够充分地提取咖啡饮料。像这样,为了有效地利用波塔过滤器PF内的全部的研磨豆,认为优选越接近滤器的区域则研磨豆越细。特别是在提取浓缩咖啡那样的浓咖啡饮料时是有效的。
另外,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的第二研磨机5B中也同样能够进行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从粗研磨状态变为细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在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研磨豆被收容在提取容器9中。该提取容器9是能够反转的,在研磨豆的收容时间点(提取容器9反转前),在下方的区域收容相对粗的研磨豆,在上方的区域收容相对细的研磨豆,通过使提取容器9反转,相对细的研磨豆位于下方的区域,相对粗的研磨豆位于上方的区域。但是,如果以图6等所示的设置于盖单元91的过滤器为基准,则与网篮PFb同样地,在接近过滤器的区域收容有相对较细的研磨豆,在远离过滤器的区域收容有相对粗的研磨豆。
此外,也可以是,以通过一次研磨开始操作对多次的量的提取用的研磨豆进行研磨的方式多组研磨处理。通过这样,预先准备多个网篮PFb,针对每一组将新的网篮PFb贴靠于滑槽GM31即可。
另外,在图45的(A)、(B)的例子中,说明了在指定了从细研磨状态变为粗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的情况下阴影线从图表的左侧朝向右侧逐渐扩展的显示例,但在指定了从粗研磨状态变为细研磨状态的研磨方式的情况下,与图45的(A)、(B)的例子不同地显示为阴影线从图表的右侧朝向左侧逐渐扩展。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在信息显示装置12中显示研磨处理的进展情况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发送了订单信息的便携终端17中显示研磨处理的进展情况的结构。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例如,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
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以及
容器[例如网篮PFb、提取容器9],其收容被所述研磨机研磨后的研磨豆,
所述咖啡豆研磨机的特征在于,
能够响应于用户的开始操作[例如,研磨开始按钮124的点击、开始按钮GM15的按下、或者咖啡饮料的制造指示]来执行一组研磨动作,
所述一组研磨动作是以在所述容器的第一区域[例如,相对接近过滤器的区域或下方的区域]收容第一粒度[例如,相对较细或较粗的粒度]的研磨豆、在该容器的第二区域[例如,相对远离过滤器的区域或上方的区域]收容第二粒度[例如,相对较粗或较细的粒度]的研磨豆的方式将咖啡豆研磨为不同的粒度的动作。”
具有如下倾向:研磨豆的粒度越细,则热水的排出越差,提取效率越高。根据该咖啡机,能够利用该倾向来设置收容有不同粒度的研磨豆的区域,使提取效率根据区域而不同来提高咖啡饮料的味道。
此外,通过所述一组研磨动作研磨的咖啡豆的量可以是提取一杯量的咖啡饮料所需的量,也可以是进行一次提取所需的量。另外,所述第一粒度可以是比所述第二粒度粗的粒度。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粒度是比所述第二粒度细的粒度。”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具有过滤器[例如,图46的(c)所示的设置于底面PFf的过滤器的网眼Fi、或者图6等所示的设置于盖单元91的过滤器],
所述第一区域是所述容器中的比所述第二区域接近所述过滤器的区域。”
此外,所述第一区域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中的比所述第二区域靠下的区域。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将所述一组研磨动作存储为制程的存储装置[例如,图10、图19所示的存储部11b]。”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能够响应于用户的开始操作来将所述一组研磨动作执行多次[例如,能够对多次的量的提取用的研磨豆进行研磨]。”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豆研磨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在容器[例如,网篮PFb、提取容器9]的第一区域[例如,相对接近过滤器的区域或下方的区域]收容第一粒度[例如,相对较细的粒度或较粗的粒度]的研磨豆;以及
在所述容器的第二区域[例如,相对远离过滤器的区域或上方的区域]收容第二粒度[例如,相对较粗或较细的粒度]的研磨豆。”
接下来,对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的组合进行说明。
如图25等所示,如果从咖啡豆的输送方向观察,则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处于分别设置于上游和下游的串联关系。第一研磨机5A相比于第二研磨机5B能够高精度地研磨粗粒度的咖啡豆,第二研磨机5B相比于第一研磨机5A能够高精度地研磨细粒度的咖啡豆。更具体地说,第一研磨机5A将烘焙咖啡豆碎成某种程度(例如1/4左右)的大小来制成碎豆。第二研磨机5B将被第一研磨机5A弄碎后的碎豆制成期望的粒度的研磨豆。例如,第二研磨机5B能够进行粗研磨、中研磨、中细研磨、细研磨、极细研磨,第一研磨机5A无法研磨得像粗研磨那样细。但是,为了容易分离出附着于咖啡豆的杂质,优选预先利用第一研磨机5A碎成某种程度的大小。
然而,如果忽略由分离装置6进行的壳体、微粉之类的杂质的分离的容易度,则也能够不驱动第一研磨机5A、仅通过第二研磨机5B来进行咖啡豆的研磨处理。
图47的(a)是以单体的形式表示构成第一研磨机5A的旋转刀58a的立体图。
在旋转刀58a设置有从4个刀58a1~58a4分别绕旋转轴58as向斜下方延伸的引导路径58ag。如图47的(a)所示,在旋转刀58a不旋转的情况下,从存积装置4送来的烘焙咖啡豆B穿过该引导路径58ag在维持着形状及大小的情况下被送入第二研磨机5B。然后,通过第二研磨机5B被研磨成所期望的粒度。在该情况下,不是通过第一研磨机5A及第二研磨机5B进行的两个阶段的粉碎,而是仅通过第二研磨机5B进行的一个阶段的粉碎。
此外,也可以是设置与第二研磨机5B相同的研磨机来代替第一研磨机5A,并且在上游侧的研磨机中也能够进行粗研磨、中研磨、中细研磨、细研磨、极细研磨。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在利用上游侧的研磨机进行粗研磨并利用分离装置6进行杂质的分离之后,利用第二研磨机5B进行中研磨以下的较细的研磨方式。或者,也可以是,在利用上游侧的研磨机进行中细研磨并利用分离装置6进行杂质的分离之后,在第二研磨机5B中不进行研磨处理,从滑槽GM31排出中细地研磨后的研磨豆。
图47的(b)是表示图25等所示的粉碎装置5的变形例的图。
图25等所示的粉碎装置5串联地配置有两个研磨机,但在该变形例的粉碎装置5’中,三个研磨机中的下游侧的两个研磨机并联配置。在图47的(b)所示的存积装置4的下游侧配置有第一研磨机5A。在图25等所示的粉碎装置5中,在第一研磨机5A的下游设置有形成单元6B,但在该变形例中,省略形成单元6B,设置有筒状的引导通路6C。在引导通路6C的下游侧配置有分别与连结管道661连接的两个第二研磨机5B。引导通路6C是向这两个第二研磨机5B中的任一方分配被第一研磨机5A进行研磨处理后的碎豆的通路。此外,第二研磨机5B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通过图19所示的处理部11a来执行引导通路6C的通路切换。另外,也可以是还能够手动进行引导通路6C的通路切换。或者,也可以是根据来自便携终端17等外部终端的指示来进行通路切换。在该变形例中,在具备一台第一研磨机5A和两台第二研磨机5B这样的总共三台研磨机的咖啡豆研磨机GM中,执行从这三台研磨机中选择用于研磨咖啡豆的研磨机的选择步骤、向所选择的研磨机供给咖啡豆的供给步骤、以及利用研磨机对在供给步骤中供给来的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步骤。在供给步骤中,在选择了两台第二研磨机5B中的任一方的第二研磨机5B的情况下,通过引导通路6C向所选择的该第二研磨机5B供给咖啡豆。此外,在选择步骤中,可以是一台第一研磨机5A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必定在两台第二研磨机5B的选择中选择任一方的第二研磨机5B。或者,也可以是,在未选择两台第二研磨机5B的情况下,直接从引导通路6C排出咖啡豆。
根据该变形例,通过设置有多个第二研磨机5B,能够并行地通过第二研磨机5B进行研磨处理。例如,在使用图37说明的、向第二研磨机5B投入研磨豆的投入量的控制中,在需要减少向第一个第二研磨机5B投入的投入量的情况下,如果进行引导通路6C的通路切换来开始向第二个第二研磨机5B投入,则无需减少投入量,能够避免研磨处理的效率下降。
此外,在图47的(b)所示的变形例中,省略了形成单元6B,但也可以预先在引导通路6C的上游端设置形成单元6B,在通路切换完成后进行杂质的分离。另外,也可以是以下方式:设置固定通路来代替能够切换的引导通路6C,通过准备了多个的第二研磨机5B向该固定通路的下游端移动来进行研磨机的切换。并且,也可以不是并联设置多台相同功能的研磨机,而是并联设置多台不同功能的研磨机。例如,也可以是预先并联设置粗研磨专用的研磨机、中研磨专用的研磨机、中细研磨专用的研磨机、细研磨专用的研磨机、极细研磨专用的研磨机,并且能够进行选择。另外,也可以省略上游侧的第一研磨机5A。或者,也可以在比第二研磨机5B靠下游的位置还设置研磨机。设置于比第二研磨机5B靠下游的位置的研磨机可以是一台,也可以是多台。在多台的情况下,可以串联配置,也可以并联配置。
以上使用图47说明的粉碎装置5的方式也能够应用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的粉碎装置。
根据以上的记载,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例如,图18所示的咖啡豆研磨机GM、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多个研磨机[例如,为串联关系的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或者为并联关系的多个第二研磨机5B],所述咖啡豆研磨机的特征在于,
能够从所述多个研磨机中选择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例如,选择为串联关系的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这两方,仅选择第二研磨机5B,或者一台一台地选择为并联关系的多个第二研磨机5B]。”
根据该咖啡豆研磨机,由于能够从多个研磨机中选择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因此,与以往的咖啡豆研磨机相比,容易应对更多的研磨处理的要求。
此外,选择的研磨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研磨机包括第一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
能够选择是否通过所述第一研磨机和所述第二研磨机中的一方[例如,仅通过第二研磨机5B]或者两方[例如,通过第一研磨机5A和第二研磨机5B]对咖啡豆进行研磨。”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研磨机与所述第二研磨机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对咖啡豆进行较粗研磨[例如,将烘焙咖啡豆碎成某种程度(例如1/4左右)的大小],
所述第二研磨机与所述第一研磨机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对咖啡豆进行较细研磨[例如,能够进行粗研磨、中研磨、中细研磨、细研磨、极细研磨]。”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第一研磨机[例如,第一研磨机5A]和所述第二研磨机[例如,第二研磨机5B]这两方的研磨机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情况下,利用该第二研磨机[例如,下游侧的第二研磨机5B]对被该第一研磨机[例如,上游侧的第一研磨机5A]研磨后的咖啡豆更细地进行研磨。”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第一研磨机[例如,图47的(b)所示的左侧的第二研磨机5B]和所述第二研磨机[例如,图47的(b)所示的右侧的第二研磨机5B]中的一方的研磨机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情况下,将咖啡豆引导到该一方的研磨机中[例如,通过引导通路6C进行引导]。”
即,也可以是以下方式:在所述第一研磨机和所述第二研磨机中的任一方的研磨机中具备用于引导咖啡豆的引导通路[例如,图47的(b)所示的引导通路6C]。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引导通路相对于所述一方的研磨机移动来向该一方的研磨机引导咖啡豆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所述一方的研磨机相对于所述引导通路移动来向该一方的研磨机引导咖啡豆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所述引导通路移动并且所述一方的研磨机也移动来向该一方的研磨机引导咖啡豆的方式。
并且,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研磨系统(例如,图10、图19),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所述咖啡豆研磨机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16、便携终端17)。”
另外,还说明了:
“一种咖啡豆的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步骤,在具备多个研磨机的咖啡豆研磨机中,从该多个研磨机中选择对咖啡豆进行研磨的研磨机;
供给步骤,向所选择的研磨机供给咖啡豆;以及
研磨步骤,通过所述研磨机对在所述供给步骤中供给来的咖啡豆进行研磨。”
此外,选择的研磨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示的几个方式和例子,这些内容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相互进组合,另外,可以根据目的等来部分地变更。另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各个用语只是出于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使用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为该用语的严密含义,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且还能够包括该用语的等同物。例如,有时“装置”、“部”等表达能够替换为“单元”、“模块”等。
附图标记说明
1:饮料制造装置;2:豆处理装置;3:提取装置;4:存积装置;401:罐收纳单元;402:料斗单元;403:漏斗单元;404:计量单元;5:粉碎装置;5A:第一研磨机;57a:固定刀;58a:旋转刀;5B:第二研磨机;57b:固定刀;58b:旋转刀;6:分离装置;6A:吸引单元;6B:形成单元;6C:引导通路;60:吸引单元;60B:回收容器;60Bo:外侧壳体;60Bi:内侧壳体;6io:开口;695:手动设定用圆盘拨盘;696:微调整用旋钮;698:杆构件;7:流体供给单元;9:提取容器;11:控制装置;11a:处理部;12:信息显示装置;17:便携终端;GM:咖啡豆研磨机;GM10:中心壳体;GM11:可选安装部;GM20:豆取出口;GM21:盖单元;GM22:引导路径形成构件;PF:波塔过滤器;PFb:网篮。

Claims (4)

1.一种咖啡机,具备:
研磨机,其对咖啡豆进行研磨;
分离部,其从咖啡豆分离出杂质;以及
存积部,其用于存积在所述分离部中从咖啡豆分离出的所述杂质,
所述咖啡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存积部具有外侧壳体,并且在该外侧壳体的内部具有内侧壳体,
所述内侧壳体在周壁设置有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部相连的开口,
所述咖啡机在比所述存积部靠上方的位置具备吸引部,
在所述内侧壳体中,包含所述杂质的气流进入所述周壁的内侧,并且所述杂质在该内侧因自重而落下,另一方面,在该内侧产生被所述吸引部吸引而上升的气流,
所述外侧壳体存积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壳体设置有透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壳体设置有透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咖啡机,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存积部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将该存积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部。
CN202280006048.6A 2021-03-19 2022-02-18 咖啡机 Active CN116075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5961A JP7112131B1 (ja) 2021-03-19 2021-03-19 コーヒーマシン
JP2021-045961 2021-03-19
PCT/JP2022/006675 WO2022196247A1 (ja) 2021-03-19 2022-02-18 コーヒーマ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5249A CN116075249A (zh) 2023-05-05
CN116075249B true CN11607524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2701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6048.6A Active CN116075249B (zh) 2021-03-19 2022-02-18 咖啡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1868B2 (zh)
EP (1) EP4201272A4 (zh)
JP (1) JP7112131B1 (zh)
KR (1) KR102579000B1 (zh)
CN (1) CN116075249B (zh)
CA (1) CA3194178A1 (zh)
TW (1) TWI819525B (zh)
WO (1) WO20221962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007750A1 (de) * 2018-10-02 2020-04-02 Spengl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Ausgabe eines Heißgetränk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425U (ja) * 1991-07-17 1993-02-09 睦男 田中 全自動コーヒー抽出装置
JPH07250619A (ja) * 1994-01-28 1995-10-03 Haatec:Kk コーヒーのチャフ除去装置
JP2013066697A (ja) * 2011-09-05 2013-04-18 Toru Imai 破砕コーヒー豆の渋皮(チャフ)及び微粉除去装置
GB201520831D0 (en) * 2015-11-25 2016-01-06 Cambdev Ltd Coffe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7042203A (zh) * 2017-02-06 2017-08-15 郑州蓝山咖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风送式咖啡豆除石机
KR102012808B1 (ko) * 2018-03-22 2019-08-21 (주)청류에프앤에스 원두로스터용 제연장치
CN110996731A (zh) * 2017-08-07 2020-04-10 株式会社穗菲尔德 饮料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10767Y1 (ko) * 2003-01-22 2003-04-16 주식회사 유니코사이버컴 자동 두부제조장치
US8327754B2 (en) * 2003-07-22 2012-12-11 The Coca-Cola Company Coffee and tea pod
TWI432162B (zh) * 2011-07-26 2014-04-01 Bing Yang Lee A coffee bean grinder with a stripping function
WO2019030803A1 (ja) * 2017-08-07 2019-02-14 株式会社Tree Field 分離装置、粉砕装置及び飲料製造装置
JP7052983B6 (ja) 2017-08-07 2022-07-15 株式会社大都技研 粉砕装置及び飲料製造装置
KR101981334B1 (ko) 2017-09-14 2019-05-22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분산형 데이터 패킷 처리가 적용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425U (ja) * 1991-07-17 1993-02-09 睦男 田中 全自動コーヒー抽出装置
JPH07250619A (ja) * 1994-01-28 1995-10-03 Haatec:Kk コーヒーのチャフ除去装置
JP2013066697A (ja) * 2011-09-05 2013-04-18 Toru Imai 破砕コーヒー豆の渋皮(チャフ)及び微粉除去装置
GB201520831D0 (en) * 2015-11-25 2016-01-06 Cambdev Ltd Coffee dispensing apparatus
CN107042203A (zh) * 2017-02-06 2017-08-15 郑州蓝山咖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风送式咖啡豆除石机
CN110996731A (zh) * 2017-08-07 2020-04-10 株式会社穗菲尔德 饮料制造装置
KR102012808B1 (ko) * 2018-03-22 2019-08-21 (주)청류에프앤에스 원두로스터용 제연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79000B1 (ko) 2023-09-14
KR20230017363A (ko) 2023-02-03
CA3194178A1 (en) 2022-09-22
CN116075249A (zh) 2023-05-05
US11871868B2 (en) 2024-01-16
JP7112131B1 (ja) 2022-08-03
EP4201272A4 (en) 2024-01-10
TW202243633A (zh) 2022-11-16
JP2022144796A (ja) 2022-10-03
US20230240469A1 (en) 2023-08-03
TWI819525B (zh) 2023-10-21
WO2022196247A1 (ja) 2022-09-22
EP4201272A1 (en) 2023-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31363A1 (ja) 飲料製造装置
CN116075249B (zh) 咖啡机
CN116056611B (zh) 咖啡机
WO2019031362A1 (ja) 飲料製造装置
JP2022144794A (ja) コーヒー豆挽き機
WO2022118485A1 (ja) コーヒー飲料製造装置
CN116546907B (zh) 咖啡机
JP7282422B2 (ja) コーヒーマシン
TWI819677B (zh) 咖啡機
JP2021013469A (ja) 飲料製造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WO2022196248A1 (ja) コーヒーマシン
CN116546909A (zh) 真空容器
JP2022144792A (ja) コーヒー豆挽き機
JP2022144793A (ja) コーヒー豆挽き機
JP2022144798A (ja) コーヒー豆挽き機
JP2022144799A (ja) コーヒー豆挽き機
JP2022144795A (ja) コーヒー豆挽き機
JP2021013470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飲料製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