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0576B -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0576B
CN116070576B CN202310042339.7A CN202310042339A CN116070576B CN 116070576 B CN116070576 B CN 116070576B CN 202310042339 A CN202310042339 A CN 202310042339A CN 116070576 B CN116070576 B CN 116070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line
initial
differential signal
coordin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23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0576A (zh
Inventor
常红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23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0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0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0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0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057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1773 priority patent/WO202415618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4Rou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5/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the circuit
    • G06F2115/12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or multi-chip modules [M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在无需重新进行差分信号线布设的情况下,更简单、更高效且更准确地修改已布设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能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提高PCB设计的效率。

Description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PCB设计指以电路原理图为依据,在PCB板上实现特定功能的设计,以实现电路设计者所需要的功能。
PCB设计中,经常需要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进行修改。而现有技术中对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进行修改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难以简单、高效地修改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严重影响PCB设计的效率。因此,如何在PCB设计中,更简单、更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PCB设计中难以简单、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的缺陷,实现在PCB设计中更简单、更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包括:
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
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
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
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1
其中,
Figure SMS_8
和/>
Figure SMS_5
表示第/>
Figure SMS_14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6
和/>
Figure SMS_11
表示第/>
Figure SMS_9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5
和/>
Figure SMS_4
表示第/>
Figure SMS_16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
和/>
Figure SMS_10
表示第/>
Figure SMS_3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2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13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7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7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18
其中,
Figure SMS_28
和/>
Figure SMS_21
表示第/>
Figure SMS_31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0
和/>
Figure SMS_29
表示第/>
Figure SMS_26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30
和/>
Figure SMS_25
表示第/>
Figure SMS_27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9
和/>
Figure SMS_33
表示第/>
Figure SMS_23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34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4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32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2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35
其中,
Figure SMS_42
和/>
Figure SMS_38
表示第/>
Figure SMS_44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40
和/>
Figure SMS_46
表示第/>
Figure SMS_45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51
和/>
Figure SMS_43
表示第/>
Figure SMS_49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41
和/>
Figure SMS_47
表示第/>
Figure SMS_37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48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39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50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36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在所述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52
其中,
Figure SMS_58
和/>
Figure SMS_55
表示第/>
Figure SMS_67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57
和/>
Figure SMS_65
表示第/>
Figure SMS_56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62
和/>
Figure SMS_59
表示第/>
Figure SMS_66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53
和/>
Figure SMS_61
表示第/>
Figure SMS_60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63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64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68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54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所述获取目标线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所述初始线宽修改为所述目标线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包括:
信号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
线间距修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
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所述信号线确定模块,包括信号线查找单元;
所述信号线查找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所述线间距修改模块,包括:坐标确定单元、坐标计算单元以及位置更新单元;
所述坐标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所述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所述位置更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所述坐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在所述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69
其中,
Figure SMS_83
和/>
Figure SMS_75
表示第/>
Figure SMS_81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77
和/>
Figure SMS_82
表示第/>
Figure SMS_76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79
和/>
Figure SMS_71
表示第/>
Figure SMS_84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70
和/>
Figure SMS_80
表示第/>
Figure SMS_72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85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74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78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73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在所述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86
其中,
Figure SMS_93
和/>
Figure SMS_90
表示第/>
Figure SMS_101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89
和/>
Figure SMS_99
表示第/>
Figure SMS_92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98
和/>
Figure SMS_94
表示第/>
Figure SMS_100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87
和/>
Figure SMS_97
表示第/>
Figure SMS_91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96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95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02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88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在所述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103
其中,
Figure SMS_109
和/>
Figure SMS_108
表示第/>
Figure SMS_114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07
和/>
Figure SMS_115
表示第/>
Figure SMS_118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19
和/>
Figure SMS_111
表示第/>
Figure SMS_116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04
和/>
Figure SMS_112
表示第/>
Figure SMS_106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17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105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13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110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在所述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120
其中,
Figure SMS_128
和/>
Figure SMS_126
表示第/>
Figure SMS_134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27
和/>
Figure SMS_135
表示第/>
Figure SMS_132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36
和/>
Figure SMS_123
表示第/>
Figure SMS_131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21
和/>
Figure SMS_129
表示第/>
Figure SMS_124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30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SMS_125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33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122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还包括:线宽修改模块;
所述线宽修改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所述初始线宽修改为所述目标线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之后,基于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从而能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上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上述目标线间距,能在无需重新在PBC基板上布设差分信号线的情况下,更简单、更高效且更准确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能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提高PCB设计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差分传输是一种信号传输的技术。区别于传统信号传输中一根信号线一根地线的做法,差分信号线中的两根单线均进行信号传输,但是上述两根单线传输的信号振幅相同,相位相反,上述两根单线传输的信号即为差分信号。
在PCB上,差分信号线中的两根单线等长、等宽、紧密靠近且位于同一走线层。
PCB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以电路原理图为依据,在PCB基板上进行差分信号线的布设,并确定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和线间距。其中,差分信号线的线宽为上述差分信号线中单线的线宽,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为上述差分信号线中两根单线之间的距离。
由于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和线间距与PCB的叠层结构紧密相关,但不同的PCB板厂提供的PCB基板的厚度可能并不一致,导致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和/或线间距,并不一定适配于PCB基板的叠层结构。
因此,设计人员在获取到PCB板厂提供的PBC基板的阻抗表单之后,时常需要基于上述阻抗表单,对已布设于PBC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和/或线间距进行修改。
通常情况下,若仅需要修改已布设于PBC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则可以将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宽修改为目标线宽即可,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保持不变;
但是,若需要修改上述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则只能通过重新在PBC基板上布设上述差分信号线的方式,才能实现上述差分信号线线间距的修改。而重新在PBC基板上布设上述差分信号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严重影响PCB设计的效率。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可以在无需重新在PBC基板上布设差分信号线的情况下,更简单、更高效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能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提高PCB设计的效率。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发明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的修改对象。在PCB设计中,可以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对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进行修改,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包括两根单线,分别为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
可以理解的是,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例如,基于用户的输入获取标识信息之后,或者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之后,可以基于上述标识信息,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其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标识信息可以是PCB设计人员基于实际情况预先确定的;
又例如,基于用户的输入获取目标条件之后,或者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条件之后,可以基于上述目标条件进行差分信号线查找,将所有符合目标条件的差分信号线均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其中,上述目标条件可以包括第一条件、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条件包括线宽为目标线宽;第二条件包括线间距为目标线间距;第三条件包括所在走线层为目标走线层;上述目标条件亦可以是PCB设计人员基于实际情况预先确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包括:获取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和目标走线层。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39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41
和目标走线层。例如,可以基于用户的输入,获取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43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38
和目标走线层;或者,还可以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40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42
和目标走线层。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获取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44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37
和目标走线层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将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具体地,获取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45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46
和目标走线层之后,可以将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47
、线间距为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48
的差分信号线,均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市场上有多款PCB设计软件,Cadence作为应用最广泛的PCB设计软件,不仅拥有强大的功能和多款相关软件的支撑,还提供了开放式的二次开发接口和较为完善的开发语言库,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skill语言是Cadence软件内置的一种基于C语言和LISP语言的高级编程语言,Cadence为skill语言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式函数,用户可以通过skill语言访问、并可以进行程序编写。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基于skill语言编写的Cadence程序称为Cadence skill程序。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可以预先配置有Cadence软件,并且上述Cadence软件中已配置预先编写的Cadence skill程序。Cadence软件在获取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49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50
和目标走线层之后,可以通过执行上述Cadence skill程序,在目标走线层中查找线宽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51
且线间距为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52
的差分信号线,并将上述差分信号线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PCB设计软件为Cadence软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PCB设计软件。
步骤102、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
具体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为对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和/或线间距进行修改之前,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和线间距。目标线宽和目标线间距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需的线宽和线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线间距与上述初始线间距不同;上述目标线宽与上述初始线宽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线宽和上述初始线间距可以是预先获取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上述目标线宽和上述目标线间距,例如:可以基于用户的输入,获取上述目标线宽和上述目标线间距;或者,还可以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上述目标线宽和上述目标线间距。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获取上述目标线宽和上述目标线间距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确定为目标走线层。目标走线层可以是预先确定的。
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之后,可以基于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获取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上述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作为目标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PCB设计中,差分信号线与所在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通常为0°、45°、90°以及135°四种。因此,目标角度可以为0°、45°、90°以及135°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103、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
其中,目标走线层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获取目标角度之后,基于上述目标角度、上述目标线宽、上述目标线间距、上述初始线宽和上述初始线间距,可以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计算得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更新后的位置信息,进而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更新后的位置信息,分别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的位置。
通过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的位置,可以使得上述第一单线与上述第二单线之间的距离由上述初始线间距变更为上述目标线间距,即可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上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上述目标线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Cadence软件执行预先编写的Cadenceskill程序,实现基于上述目标角度、上述目标线宽、上述目标线间距、上述初始线宽和上述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之后,基于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从而能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上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上述目标线间距,能在无需重新在PBC基板上布设差分信号线的情况下,更简单、更高效且更准确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能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提高PCB设计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预先获取到的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和目标走线层,将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能更简单、更高效地批量查找某一走线层中所有符合要求的差分信号线,从而能更简单、更高效地且更准确地实现大量不同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修改,能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进一步提高PCB设计的效率。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包括:在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其中,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以目标走线层左下角的顶点为原点,以水平向左的方向为X轴,以垂直于X轴竖直向上的方向为Y轴,在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单线的中轴线的两个端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还可以将第一单线的中轴线上除上述两个端点之外的任意若干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二单线的中轴线的两个端点确定为第二目标点,还可以将第二单线的中轴线上除上述两个端点之外的任意若干的确定为第二目标点;
其中,第一单线的中轴线沿第一单线延伸方向,第二单线的中轴线沿第二单线的延伸方向。
通过修改上述第一目标点和上述第二目标点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并基于坐标修改后的第一目标点和第二目标点,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可以实现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更新。
在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后,可以根据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初始位置,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上述第一单线上第
Figure SMS_153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54
,以及上述第二单线上第/>
Figure SMS_155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56
。其中,/>
Figure SMS_157
依次取1,2,…。
基于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初始线宽,在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初始线宽,在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
具体地,获取上述第一单线上第
Figure SMS_173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65
,以及上述第二单线上第/>
Figure SMS_172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60
之后,可以基于目标角度、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67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74
、目标线宽/>
Figure SMS_175
、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162
以及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69
,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获取上述第一单线上的第/>
Figure SMS_158
个第一目标点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66
,还可以基于目标角度、初始线宽/>
Figure SMS_163
、初始线间距/>
Figure SMS_168
、目标线宽/>
Figure SMS_164
、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171
以及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61
,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获取上述第二单线上的第/>
Figure SMS_170
个第二目标点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59
基于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初始线宽,在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初始线宽,在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
具体地,获取上述第一单线上的第
Figure SMS_178
个第一目标点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80
以及上述第二单线上的第/>
Figure SMS_181
个第二目标点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77
之后,可以基于将上述第一单线上第/>
Figure SMS_179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82
和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在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可以基于将上述第二单线上第/>
Figure SMS_183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76
和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在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从而可以实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后,根据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初始位置,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上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和上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进而基于上述初始坐标、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目标线宽和目标线间距,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获取上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上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并基于上述目标坐标,实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更新,能更准确、更高效地对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进行位置更新,能通过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的位置更新,更准确、更高效地修改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基于目标角度、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包括:基于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具体地,将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带入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上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上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184
其中,
Figure SMS_186
和/>
Figure SMS_189
表示第/>
Figure SMS_199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88
和/>
Figure SMS_196
表示第/>
Figure SMS_190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95
和/>
Figure SMS_192
表示第/>
Figure SMS_197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185
和/>
Figure SMS_194
表示第/>
Figure SMS_191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198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193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00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187
表示初始线间距。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一。在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平行,因此对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进行位置更新时,仅需要在Y轴方向上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的位置。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01
其中,
Figure SMS_207
和/>
Figure SMS_206
表示第/>
Figure SMS_212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05
和/>
Figure SMS_210
表示第/>
Figure SMS_214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17
和/>
Figure SMS_203
表示第/>
Figure SMS_215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02
和/>
Figure SMS_211
表示第/>
Figure SMS_204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16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09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13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08
表示初始线间距。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二。在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Y轴平行,因此对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进行位置更新时,仅需要在X轴方向上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的位置。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18
其中,
Figure SMS_225
和/>
Figure SMS_221
表示第/>
Figure SMS_233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24
和/>
Figure SMS_230
表示第/>
Figure SMS_228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34
和/>
Figure SMS_223
表示第/>
Figure SMS_231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19
和/>
Figure SMS_227
表示第/>
Figure SMS_222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32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26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29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20
表示初始线间距。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三。在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的夹角为45°,因此对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进行位置更新时,需要同时在X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的位置。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35
其中,
Figure SMS_241
和/>
Figure SMS_238
表示第/>
Figure SMS_247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42
和/>
Figure SMS_249
表示第/>
Figure SMS_245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51
和/>
Figure SMS_239
表示第/>
Figure SMS_248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36
和/>
Figure SMS_244
表示第/>
Figure SMS_237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46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43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50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40
表示初始线间距。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中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位置示意图之四。在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在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上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的夹角为135°,因此对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进行位置更新时,需要同时在X轴方向上和Y轴方向上更新上述第一单线和上述第二单线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于目标角度对应的公式,能更简单、更准确地计算得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获取目标线宽和目标线间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初始线宽修改为目标线宽。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Cadence软件执行预先编写的Cadence skill程序,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初始线宽修改为目标线宽,从而可以使得修改后的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为目标线宽且线间距为目标线间距。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的理解,以下通过一个实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例中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是基于Cadence软件以及预先配置于Cadence软件中的Cadence skill程序实现的。其中,上述Cadence skill程序是PCB设计人员预先编写的。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6所示,PCB设计人员确定目标走线层、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之后,可以在Cadence软件中输入上述目标走线层,以及输入上述初始线宽和上述初始线间距。
Cadence软件可以查找上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上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上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并将所有查找到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以及点亮上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PCB设计人员确定目标线宽和目标线间距之后,可以在Cadence软件输入上述目标线宽和上述目标线间距。
Cadence软件可以获取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作为目标角度。
Cadence软件获取目标角度之后,可以通过执行预先配置于Cadence软件中的Cadence skill程序,确定上述目标角度确定的坐标计算公式,进而可以基于上述坐标计算公式、上述初始线宽、上述初始线间距,分别对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进行更新,从而可以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7对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本发明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信号线确定模块701、数据获取模块702和线间距修改模块703。
信号线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数据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
线间距修改模块703,用于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
其中,目标走线层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具体地,信号线确定模块701、数据获取模块702和线间距修改模块703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通过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之后,基于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从而能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上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上述目标线间距,能在无需重新在PBC基板上布设差分信号线的情况下,更简单、更高效且更准确地修改已布设于PCB基板上的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能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能提高PCB设计的效率。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信号线确定模块,包括信号线查找单元;
信号线查找单元,用于获取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和目标走线层;将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线间距修改模块,包括:坐标确定单元、坐标计算单元以及坐标修改单元;
坐标确定单元,用于在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目标角度、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坐标修改单元,用于将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修改为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将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修改为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坐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基于初始线宽、初始线间距、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52
其中,
Figure SMS_256
和/>
Figure SMS_254
表示第/>
Figure SMS_262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58
和/>
Figure SMS_267
表示第/>
Figure SMS_255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66
和/>
Figure SMS_259
表示第/>
Figure SMS_265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53
和/>
Figure SMS_264
表示第/>
Figure SMS_260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63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61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68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57
表示初始线间距。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69
其中,
Figure SMS_273
和/>
Figure SMS_275
表示第/>
Figure SMS_281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71
和/>
Figure SMS_278
表示第/>
Figure SMS_277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80
和/>
Figure SMS_282
表示第/>
Figure SMS_285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70
和/>
Figure SMS_279
表示第/>
Figure SMS_272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83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76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84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74
表示初始线间距。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286
其中,
Figure SMS_294
和/>
Figure SMS_291
表示第/>
Figure SMS_299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92
和/>
Figure SMS_300
表示第/>
Figure SMS_298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302
和/>
Figure SMS_293
表示第/>
Figure SMS_301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287
和/>
Figure SMS_295
表示第/>
Figure SMS_288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296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290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297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289
表示初始线间距。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在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SMS_303
其中,
Figure SMS_309
和/>
Figure SMS_307
表示第/>
Figure SMS_316
个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310
和/>
Figure SMS_318
表示第/>
Figure SMS_314
个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319
和/>
Figure SMS_308
表示第/>
Figure SMS_315
个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SMS_304
和/>
Figure SMS_312
表示第/>
Figure SMS_306
个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SMS_313
表示目标线宽;/>
Figure SMS_311
表示初始线宽;/>
Figure SMS_317
表示目标线间距;/>
Figure SMS_305
表示初始线间距。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还包括:线宽修改模块;
线宽修改模块,用于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初始线宽修改为目标线宽。
图8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其中,目标走线层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其中,目标走线层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提供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基于目标角度、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初始线间距修改为目标线间距;其中,目标走线层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目标角度为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
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
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包括:
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
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包括:
基于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1
其中,
Figure QLYQS_8
和/>
Figure QLYQS_4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2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9
和/>
Figure QLYQS_16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1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17
和/>
Figure QLYQS_5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4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2
和/>
Figure QLYQS_10
表示第/>
Figure QLYQS_3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15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7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13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6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18
其中,
Figure QLYQS_29
和/>
Figure QLYQS_22
表示第/>
Figure QLYQS_28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21
和/>
Figure QLYQS_31
表示第/>
Figure QLYQS_26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27
和/>
Figure QLYQS_24
表示第/>
Figure QLYQS_34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19
和/>
Figure QLYQS_33
表示第/>
Figure QLYQS_20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30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25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32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23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35
其中,
Figure QLYQS_42
和/>
Figure QLYQS_37
表示第/>
Figure QLYQS_45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38
和/>
Figure QLYQS_48
表示第/>
Figure QLYQS_43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49
和/>
Figure QLYQS_41
表示第/>
Figure QLYQS_47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36
和/>
Figure QLYQS_50
表示第/>
Figure QLYQS_39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44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46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51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40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52
其中,
Figure QLYQS_54
和/>
Figure QLYQS_59
表示第/>
Figure QLYQS_64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55
和/>
Figure QLYQS_58
表示第/>
Figure QLYQS_62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66
和/>
Figure QLYQS_53
表示第/>
Figure QLYQS_57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60
和/>
Figure QLYQS_63
表示第i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56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61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65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67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线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所述初始线宽修改为所述目标线宽。
9.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线宽、目标线间距以及目标角度;
线间距修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以及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初始线宽和初始线间距,分别更新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中的第一单线和第二单线在目标走线层中的位置,以实现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间距由所述初始线间距修改为所述目标线间距;
其中,所述目标走线层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所在的走线层;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与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的水平线在顺时针方向上的夹角;
所述线间距修改模块,包括:坐标确定单元、坐标计算单元以及位置更新单元;
所述坐标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走线层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所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所述第一单线上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单线上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所述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角度、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所述位置更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一单线,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和所述初始线宽,在所述目标走线层中确定位置更新后的第二单线;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数量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确定模块,包括信号线查找单元;
所述信号线查找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和所述目标走线层;将所述目标走线层中所有线宽为所述初始线宽且线间距为所述初始线间距的差分信号线,确定为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初始线宽、所述初始线间距、所述目标线宽、所述目标线间距、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利用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68
其中,
Figure QLYQS_71
和/>
Figure QLYQS_73
表示第/>
Figure QLYQS_82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69
和/>
Figure QLYQS_80
表示第/>
Figure QLYQS_78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84
和/>
Figure QLYQS_70
表示第/>
Figure QLYQS_79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76
和/>
Figure QLYQS_81
表示第/>
Figure QLYQS_72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83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75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77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74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90°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85
其中,
Figure QLYQS_93
和/>
Figure QLYQS_92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00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87
和/>
Figure QLYQS_99
表示第/>
Figure QLYQS_89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98
和/>
Figure QLYQS_88
表示第/>
Figure QLYQS_96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86
和/>
Figure QLYQS_95
表示第/>
Figure QLYQS_90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97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94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101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91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4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102
其中,
Figure QLYQS_106
和/>
Figure QLYQS_109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12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107
和/>
Figure QLYQS_114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04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118
和/>
Figure QLYQS_108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17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103
和/>
Figure QLYQS_115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05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113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111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116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110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角度为135°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QLYQS_119
其中,
Figure QLYQS_126
和/>
Figure QLYQS_121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31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122
和/>
Figure QLYQS_133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23
个所述第一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132
和/>
Figure QLYQS_125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29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目标坐标;/>
Figure QLYQS_120
和/>
Figure QLYQS_128
表示第/>
Figure QLYQS_127
个所述第二目标点的初始坐标;/>
Figure QLYQS_134
表示所述目标线宽;/>
Figure QLYQS_130
表示所述初始线宽;/>
Figure QLYQS_135
表示所述目标线间距;/>
Figure QLYQS_124
表示所述初始线间距。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所述的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宽修改模块;
所述线宽修改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修改差分信号线的线宽由所述初始线宽修改为所述目标线宽。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
1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
CN202310042339.7A 2023-01-28 2023-01-28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070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2339.7A CN116070576B (zh) 2023-01-28 2023-01-28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121773 WO2024156185A1 (zh) 2023-01-28 2023-09-26 一种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2339.7A CN116070576B (zh) 2023-01-28 2023-01-28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0576A CN116070576A (zh) 2023-05-05
CN116070576B true CN116070576B (zh) 2023-07-11

Family

ID=8616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2339.7A Active CN116070576B (zh) 2023-01-28 2023-01-28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0576B (zh)
WO (1) WO2024156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0576B (zh) * 2023-01-28 2023-07-1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97577A1 (en) * 2011-10-18 2013-04-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mpedance Compensation For A Differential Pair Of Conductive Paths
CN108846179A (zh) * 2018-05-30 2018-11-2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dence skill的差分线线宽线距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1447732A (zh) * 2020-05-22 2020-07-2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差分对走线的阻抗匹配方法
CN111859847A (zh) * 2020-06-29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印制电路板的走线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11814B (zh) * 2021-02-02 2023-02-10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差动对信号的线宽与线距自动调整方法及其系统
CN114297979B (zh) * 2021-12-23 2024-01-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信号下鼓包补偿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5510799A (zh) * 2022-09-15 2022-12-23 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纠偏结构、差分走线和差分走线的相位差补偿方法
CN116070576B (zh) * 2023-01-28 2023-07-1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56185A1 (zh) 2024-08-02
CN116070576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0175B2 (en) Circuit board design system, design data analysi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with analysis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US728123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hecking circuit layout routing
CN116070576B (zh) 差分信号线线间距修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050810B2 (ja) Cad装置およびcadプログラム
CN109858092B (zh) Pcb元件布局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2310B (zh) 一种线路检查的方法及检查装置
JP4719657B2 (ja) 配置モデル作成装置、配置モデル作成方法および配置モデル作成プログラム
CN102855337A (zh) 自动化布线检查系统及方法
CN112235949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差分过孔的挖洞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09019914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ayout of multi-layer circuit substrates
CN111737945A (zh) 一种pcb板的背钻设计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611452A (zh) 基于电路原理图在版图中自动生成Sub Cell的方法
CN110515690A (zh) 节点布局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191408A (zh) 一种pcb元件布局校验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218886A (zh) 花焊盘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00269080A1 (en)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pcb specifications
CN112446182A (zh) 一种信号完整性优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15221833B (zh) 一种pcb板布线排序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59620A (zh) 一种检查pcb中盲埋孔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N114444431A (zh) 差动阻抗线自动挑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27121A (zh) 芯片设计数据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760584A (zh) 一种芯片的内部走线方法及系统
JP2006293701A (ja) ネット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ネット表示方法
CN117688897B (zh) 差分信号线参数修改方法、装置、集成电路、设备及介质
CN117350233A (zh) 信号线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