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6164A -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6164A
CN116066164A CN202310241803.5A CN202310241803A CN116066164A CN 116066164 A CN116066164 A CN 116066164A CN 202310241803 A CN202310241803 A CN 202310241803A CN 116066164 A CN116066164 A CN 116066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upporting
wall
plate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18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伯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418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6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6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6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4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linking members between adjacent frames or sets of props; Means for counteracting lateral sliding on inclined fl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4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linking members between adjacent frames or sets of props; Means for counteracting lateral sliding on inclined floor
    • E21D23/0409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the supports or for the constitutive parts of the sup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护技术领域;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弧形撑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升降机构分别设置于固定板的下侧,升降机构与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柱连接;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固定底板内,移动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斜撑杆等量并等距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上,斜撑杆的上端向弧形撑板中心的一侧倾斜后,固定在弧形撑板的内壁上;直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穿过固定板后,露设在固定板的另一侧;抵触板分别抵触在弧形撑板内壁的两侧,抵触板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数个直撑杆的端头上;可将支护构件进行升降,且在下降后可将移动构件向下侧推动,从而有利于移动,在支护构件上升后则便于将移动构件进行隐藏,提高了支护构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隧道和地下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隧道建设过程中易坍塌,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液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需要对隧道进行加固支护,避免隧道严重变形或坍塌,施工单位一般采用的支护结构为:采用一定数量的侧部支撑杆对隧道的两侧进行支撑,但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移动该支护构件,现有的支护构件安装和拆卸较为复杂,不利于隧道施工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隧道支护结构,可将支护构件进行升降,且在下降后可将移动构件向下侧推动,从而有利于移动,在支护构件上升后则便于将移动构件进行隐藏,提高了支护构件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固定底板、支撑柱和弧形撑板,所述的弧形撑板左右两侧的下侧均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柱,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底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它还包含:
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弧形撑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固定板的下侧,升降机构与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柱连接;
移动机构,所述的移动机构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固定底板内,移动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
斜撑杆,所述的斜撑杆为数个,且其等量并等距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上,斜撑杆的上端向弧形撑板中心的一侧倾斜后,固定在弧形撑板的内壁上;
直撑杆,所述的直撑杆为数个,且其从前至后等距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板之间,直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穿过固定板后,露设在固定板的另一侧;
抵触板,所述的抵触板为两个,且其分别抵触在弧形撑板内壁的两侧,抵触板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数个直撑杆的端头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机构将本结构推动至隧道内,再启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固定板向上移动,固定板通过斜撑杆和直撑杆带动弧形撑板向上移动,直至弧形撑板抵触在隧道上侧的弧形内壁上,升降机构向上移动的同时松开移动机构,从而使得移动机构缩至固定底板内,提高了该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升降机构包含:
升降内螺纹管,所述的升降内螺纹管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升降内螺纹管活动插设在支撑柱内,升降内螺纹管与移动机构相抵触设置;
升降螺杆,所述的升降螺杆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插设且通过螺纹旋接在升降内螺纹管内,升降螺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的内底壁旋接;
固定箱,所述的固定箱固定在固定底板上表面的中心,固定箱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固定箱的内顶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
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固定在固定箱内部的一侧,蓄电池与驱动电机连接;
联动齿轮,所述的联动齿轮为三个,且其分别套设并固定在升降螺杆以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三个联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其上的联动齿轮转动,联动齿轮通过啮合的链条带动另外两个联动齿轮转动,两个联动齿轮分别带动其内部的升降螺杆转动,升降螺杆带动升降内螺纹管向上移动,升降内螺纹管同时带动固定板向上移动,直至固定板移动至合适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升降内螺纹管的外环壁上等角度设有数个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支撑柱内壁上的滑槽内,且该滑槽的顶壁呈封闭状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内螺纹管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滑块进行导向,且同时通过滑槽的内顶壁对滑块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升降内螺纹管从支撑柱内移出,而影响固定板以及弧形撑板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移动机构包含:
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设置于固定底板内,安装板的外周壁与固定底板的内周壁相抵触设置;
移动轮,所述的移动轮为数个,且其等距固定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上,移动轮的下侧穿过固定底板的下侧后,露设在固定底板的下侧;
推动杆,所述的推动杆为四个,且其均呈倒“L”形设置,推动杆的竖杆分别固定在安装板上表面的四角,推动杆的竖杆穿过固定底板的上侧壁后,露设在固定底板的上侧,推动杆的横杆穿过支撑柱侧壁上的条形孔后,悬设在支撑柱内;
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升降内螺纹管的下侧,连接环活动套设在升降螺杆上,连接环两侧的外环壁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推动杆的横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内螺纹管向上移动时,则松开连接环,在支撑柱以及固定底板自身的重量下,连接环相对于支撑柱向上移动,连接环带动推动杆向上移动,推动杆带动安装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板带动移动轮收纳至固定底板内,此时固定底板抵触在地面上,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当需要移动时,升降内螺纹管向下移动,则带动连接环向下移动,连接环通过推动杆带动安装板向下移动,直至移动轮露至固定底板的下侧,进而通过移动轮带动整个结构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柱的外侧均套设有挡圈,该挡圈的内壁通过密封圈与支撑柱的外壁相抵触设置,挡圈左右两侧壁的下侧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推动杆的顶端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圈对支撑柱两侧壁上的条形孔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进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安装板的两侧壁上均等距设有数个导向块,该导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固定底板两内壁上的滑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安装板移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底板两侧壁内的数个空腔内均等距嵌设有数个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两侧的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底板的两侧壁旋接,且数个驱动齿轮一侧的转轴通过同步轮传动组件连接,驱动齿轮的一侧均啮合设置有齿条,同一侧的数个齿条的下端穿过固定底板的下侧壁后,等距固定在支撑板带动上表面上,支撑板与固定底板的下侧壁呈同一平面设置,固定底板的一侧悬设有手拧,该手拧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的转轴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不平时,转动未于地面相抵触的固定底板上的手拧,手拧带动与之相连的驱动齿轮转动,该驱动齿轮通过同步轮传动组件带动另外数个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齿条向下移动,齿条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板抵触在地面上,从而达到支撑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防滑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弧形撑板的内部设有的支撑件呈三角形,从而采用三角支撑的方式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2、支护构件的高度可进行调节,从而在使用时可进行支撑,在不使用时可向下移动,便于移动;
3、移动构件可与升降构件相联动,从而在不影响支护构件支撑的同时,便于带动其移动,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柱、固定底板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柱与升降机构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底板1、支撑柱2、弧形撑板3、固定板4、升降机构5、升降内螺纹管5-1、升降螺杆5-2、固定箱5-3、驱动电机5-4、蓄电池5-5、联动齿轮5-6、移动机构6、安装板6-1、移动轮6-2、推动杆6-3、连接环6-4、斜撑杆7、直撑杆8、抵触板9、滑块10、挡圈11、导向块12、驱动齿轮13、齿条14、支撑板15、手拧16、防滑垫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固定底板1、支撑柱2和弧形撑板3,所述的弧形撑板3左右两侧的下侧均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柱2,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柱2的下端分别铆接固定在固定底板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它还包含:
固定板4,所述的固定板4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在弧形撑板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升降机构5,所述的升降机构5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固定板4的下侧,升降机构5与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柱2连接;
移动机构6,所述的移动机构6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固定底板1内,移动机构6与升降机构5连接;
斜撑杆7,所述的斜撑杆7为数个,且其等量并等距焊接固定在固定板4的上表面上,斜撑杆7的上端向弧形撑板3中心的一侧倾斜后,焊接固定在弧形撑板3的内壁上;
直撑杆8,所述的直撑杆8为数个,且其从前至后等距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板4之间,直撑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穿过固定板4后,露设在固定板4的另一侧;
抵触板9,所述的抵触板9为两个,且其分别抵触在弧形撑板3内壁的两侧,抵触板9焊接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数个直撑杆8的端头上。
实施例2:
参看图1-2、图4-6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升降机构5包含:
升降内螺纹管5-1,所述的升降内螺纹管5-1为两个,且其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4的下表面上,升降内螺纹管5-1活动插设在支撑柱2内,升降内螺纹管5-1与移动机构6相抵触设置;升降内螺纹管5-1的外环壁上等角度焊接有数个滑块10,滑块10滑动设置在支撑柱2内壁上的滑槽内,且该滑槽的顶壁呈封闭状设置,升降内螺纹管5-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滑块10进行导向,且同时通过滑槽的内顶壁对滑块10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升降内螺纹管5-1从支撑柱2内移出,而影响固定板4以及弧形撑板3的稳定性;
升降螺杆5-2,所述的升降螺杆5-2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插设且通过螺纹旋接在升降内螺纹管5-1内,升降螺杆5-2的下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2的内底壁旋接;
固定箱5-3,所述的固定箱5-3铆接固定在固定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固定箱5-3位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固定箱5-3的内顶壁上铆接固定有驱动电机5-4;
蓄电池5-5,所述的蓄电池5-5铆接固定在固定箱5-3内部的右侧,蓄电池5-5与驱动电机5-4连接;
联动齿轮5-6,所述的联动齿轮5-6为三个,且其分别套设并焊接固定在升降螺杆5-2以及驱动电机5-4的输出轴上,三个联动齿轮5-6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实施例3:
参看图1-5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移动机构6包含:
安装板6-1,所述的安装板6-1设置于固定底板1内,安装板6-1的外周壁与固定底板1的内周壁相抵触设置;安装板6-1的两侧壁上均等距铆接有数个导向块12,该导向块12分别滑动设置在固定底板1两内壁上的滑槽内,增加安装板6-1移动时的稳定性;
移动轮6-2,所述的移动轮6-2为数个,且其等距铆接固定在安装板6-1的下表面上,移动轮6-2的下侧穿过固定底板1的下侧后,露设在固定底板1的下侧;
推动杆6-3,所述的推动杆6-3为四个,且其均呈倒“L”形设置,推动杆6-3的竖杆分别铆接固定在安装板6-1上表面的四角,推动杆6-3的竖杆穿过固定底板1的上侧壁后,露设在固定底板1的上侧,推动杆6-3的横杆穿过支撑柱2侧壁上的条形孔后,悬设在支撑柱2内;
支撑柱2的外侧均套设有挡圈11,该挡圈11的内壁通过密封圈与支撑柱2的外壁相抵触设置,挡圈11左右两侧壁的下侧分别铆接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推动杆6-3的顶端上,通过挡圈11对支撑柱2两侧壁上的条形孔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进入;
连接环6-4,所述的连接环6-4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升降内螺纹管5-1的下侧,连接环6-4活动套设在升降螺杆5-2上,连接环6-4两侧的外环壁分别焊接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推动杆6-3的横杆上。
实施例4:
参看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固定底板1两侧壁内的数个空腔内均等距嵌设有数个驱动齿轮13,该驱动齿轮13两侧的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底板1的两侧壁旋接,且数个驱动齿轮13一侧的转轴通过同步轮传动组件连接,驱动齿轮13的一侧均啮合设置有齿条14,同一侧的数个齿条14的下端穿过固定底板1的下侧壁后,等距铆接固定在支撑板15的上表面上,支撑板15与固定底板1的下侧壁呈同一平面设置,支撑板15的下表面上均粘设固定有防滑垫17,增加支撑板15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固定底板1的一侧悬设有手拧16,该手拧16与前侧的驱动齿轮13的转轴铆接固定;
在使用本发明时,通过移动机构6将本结构推动至隧道内,驱动电机5-4带动其上的联动齿轮5-6转动,联动齿轮5-6通过啮合的链条带动另外两个联动齿轮5-6转动,两个联动齿轮5-6分别带动其内部的升降螺杆5-2转动,升降螺杆5-2带动升降内螺纹管5-1向上移动,升降内螺纹管5-1同时带动固定板4向上移动,直至固定板4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固定板4通过斜撑杆7和直撑杆8带动弧形撑板3向上移动,直至弧形撑板3抵触在隧道上侧的弧形内壁上,升降内螺纹管5-1向上移动时,则松开连接环6-4,在支撑柱2以及固定底板1自身的重量下,连接环6-4相对于支撑柱2向上移动,连接环6-4带动推动杆6-3向上移动,推动杆6-3带动安装板6-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板6-1带动移动轮6-2收纳至固定底板1内,此时固定底板1抵触在地面上,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当地面不平时,转动未于地面相抵触的固定底板1上的手拧16,手拧16带动与之相连的驱动齿轮13转动,该驱动齿轮13通过同步轮传动组件带动另外数个驱动齿轮13转动,驱动齿轮13带动齿条14向下移动,齿条14带动支撑板15向下移动,直至支撑板15抵触在地面上,从而达到支撑的效果,当需要移动时,升降内螺纹管5-1向下移动,则带动连接环6-4向下移动,连接环6-4通过推动杆6-3带动安装板6-1向下移动,直至移动轮6-2露至固定底板1的下侧,进而通过移动轮6-2带动整个结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弧形撑板3的内部设有的支撑件呈三角形,从而采用三角支撑的方式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2、支护构件的高度可进行调节,从而在使用时可进行支撑,在不使用时可向下移动,便于移动;
3、移动构件可与升降构件相联动,从而在不影响支护构件支撑的同时,便于带动其移动,操作简单便捷。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固定底板(1)、支撑柱(2)和弧形撑板(3),所述的弧形撑板(3)左右两侧的下侧均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柱(2),同一侧的前后两个支撑柱(2)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底板(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它还包含:
固定板(4),所述的固定板(4)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弧形撑板(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升降机构(5),所述的升降机构(5)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固定板(4)的下侧,升降机构(5)与前后对称的两个支撑柱(2)连接;
移动机构(6),所述的移动机构(6)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固定底板(1)内,移动机构(6)与升降机构(5)连接;
斜撑杆(7),所述的斜撑杆(7)为数个,且其等量并等距固定在固定板(4)的上表面上,斜撑杆(7)的上端向弧形撑板(3)中心的一侧倾斜后,固定在弧形撑板(3)的内壁上;
直撑杆(8),所述的直撑杆(8)为数个,且其从前至后等距设置于两侧的固定板(4)之间,直撑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穿过固定板(4)后,露设在固定板(4)的另一侧;
抵触板(9),所述的抵触板(9)为两个,且其分别抵触在弧形撑板(3)内壁的两侧,抵触板(9)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数个直撑杆(8)的端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5)包含:
升降内螺纹管(5-1),所述的升降内螺纹管(5-1)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固定板(4)的下表面上,升降内螺纹管(5-1)活动插设在支撑柱(2)内,升降内螺纹管(5-1)与移动机构(6)相抵触设置;
升降螺杆(5-2),所述的升降螺杆(5-2)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插设且通过螺纹旋接在升降内螺纹管(5-1)内,升降螺杆(5-2)的下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2)的内底壁旋接;
固定箱(5-3),所述的固定箱(5-3)固定在固定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固定箱(5-3)位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固定箱(5-3)的内顶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5-4);
蓄电池(5-5),所述的蓄电池(5-5)固定在固定箱(5-3)内部的一侧,蓄电池(5-5)与驱动电机(5-4)连接;
联动齿轮(5-6),所述的联动齿轮(5-6)为三个,且其分别套设并固定在升降螺杆(5-2)以及驱动电机(5-4)的输出轴上,三个联动齿轮(5-6)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内螺纹管(5-1)的外环壁上等角度设有数个滑块(10),滑块(10)滑动设置在支撑柱(2)内壁上的滑槽内,且该滑槽的顶壁呈封闭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6)包含:
安装板(6-1),所述的安装板(6-1)设置于固定底板(1)内,安装板(6-1)的外周壁与固定底板(1)的内周壁相抵触设置;
移动轮(6-2),所述的移动轮(6-2)为数个,且其等距固定在安装板(6-1)的下表面上,移动轮(6-2)的下侧穿过固定底板(1)的下侧后,露设在固定底板(1)的下侧;
推动杆(6-3),所述的推动杆(6-3)为四个,且其均呈倒“L”形设置,推动杆(6-3)的竖杆分别固定在安装板(6-1)上表面的四角,推动杆(6-3)的竖杆穿过固定底板(1)的上侧壁后,露设在固定底板(1)的上侧,推动杆(6-3)的横杆穿过支撑柱(2)侧壁上的条形孔后,悬设在支撑柱(2)内;
连接环(6-4),所述的连接环(6-4)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升降内螺纹管(5-1)的下侧,连接环(6-4)活动套设在升降螺杆(5-2)上,连接环(6-4)两侧的外环壁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推动杆(6-3)的横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2)的外侧均套设有挡圈(11),该挡圈(11)的内壁通过密封圈与支撑柱(2)的外壁相抵触设置,挡圈(11)左右两侧壁的下侧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推动杆(6-3)的顶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6-1)的两侧壁上均等距设有数个导向块(12),该导向块(12)分别滑动设置在固定底板(1)两内壁上的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板(1)两侧壁内的数个空腔内均等距嵌设有数个驱动齿轮(13),该驱动齿轮(13)两侧的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底板(1)的两侧壁旋接,且数个驱动齿轮(13)一侧的转轴通过同步轮传动组件连接,驱动齿轮(13)的一侧均啮合设置有齿条(14),同一侧的数个齿条(14)的下端穿过固定底板(1)的下侧壁后,等距固定在支撑板(15)的上表面上,支撑板(15)与固定底板(1)的下侧壁呈同一平面设置,固定底板(1)的一侧悬设有手拧(16),该手拧(16)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13)的转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5)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防滑垫(17)。
CN202310241803.5A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Pending CN116066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1803.5A CN116066164A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1803.5A CN116066164A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6164A true CN116066164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1803.5A Pending CN116066164A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61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8951A (zh) * 2023-11-17 2023-12-19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开挖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8951A (zh) * 2023-11-17 2023-12-19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开挖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7248951B (zh) * 2023-11-17 2024-02-13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开挖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3265B (zh) 循环自移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CN202215270U (zh) 循环自移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CN201972411U (zh) 墙板自动安装车
CN110254487B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管道摆放车
CN113790350B (zh) 一种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测绘制图装置
CN116066164A (zh)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CN109209459B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使用的移动式支撑装置
CN214218088U (zh)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升降平台
CN20933954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墙体抹灰支撑装置
CN211712528U (zh) 一种机械设备调平装置
CN218911155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支撑平台
CN216462577U (zh) 一种钢箱梁系杆拱桥的焊接装置
CN21298471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斜向施工装置
CN110255225B (zh) 一种臂架采用套管结构型式伸缩的装船机
CN214992169U (zh) 一种移动便捷且使用稳定的纺织机
CN217538713U (zh) 一种自动伸缩式多功能隧道施工台架
CN220927510U (zh) 一种桥梁检测维护装置
CN218538123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皮带机
CN218787128U (zh) 一种可上下升降、左右摆动的万向机构
CN216809597U (zh)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施工用模板支撑架
CN216038514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隧道顶部维修设备
CN209836821U (zh) 一种挂篮架与道轨相对滑移装置
CN112849953B (zh) 一种竖井连续出渣装置及其出渣施工方法
CN219754557U (zh) 一种煤矿侧壁支撑柱
CN209239433U (zh) 一种印染轧车大轴承拆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