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6674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6674B
CN116056674B CN202180056084.9A CN202180056084A CN116056674B CN 116056674 B CN116056674 B CN 116056674B CN 202180056084 A CN202180056084 A CN 202180056084A CN 116056674 B CN116056674 B CN 116056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bsorbent article
lateral directio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cu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60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6674A (zh
Inventor
白川贵史
富田美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56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6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44Devices worn by the patient for reception of urine, faeces, catamenial or other discharge; Portable urination aids; Colostomy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1)的防漏翻边(3)具有位于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之间且沿纵向(X)延伸的折弯部(35)。各防漏翻边(3)被划分为下方部(3A)和位于第一折弯部(35)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外方伸出部(3B)。外方伸出部(3B)具有多根弹性部件(37)。在自然状态下,外方伸出部(3B)中,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横宽比中央区域(C)的横宽小。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各自中,在外方伸出部(3B)的各弹性部件(37)具有固定部(90)的区域中,配置于外方伸出部(3B)的所有弹性部件(37)在横向(Y)上隔开间隔且以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就抑制尿等排泄物向外侧漏出的观点而言,已知有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侧部设置一对防漏翻边的做法。
作为具有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具有防漏侧壁的吸收性物品,该防漏侧壁中,侧壁片在自由端被折成两折,且形成收缩作用线的弹性材料配置为弯曲状。
本申请人之前提案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弹性部件和自由端侧的侧部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外方折回而形成的肌肤面接触部的立体护围,该弹性部件分别配置固定在该肌肤面接触部和立起部(专利文献2)。
此外,本申请人之前提案了一种具有防漏翻边的一次性尿布,该防漏翻边沿自由端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固定端形成于吸收性主体的肌肤抵接面侧的面,且该防漏翻边在腹侧部和背侧部各自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在两处折弯部被折弯(专利文献3)。在该防漏翻边中,在从自由端朝向固定端起的第一个折弯部以遍及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的方式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
此外,专利文献4记载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侧部阻挡部的纵向弹性元件之间的横向的距离以在后部分比前部分大的方式,在朝向该前部分去的方向上变窄,该侧部阻挡部在与该前部分接触并被固定时,成为实质上被折叠为Z形状的横截面的折叠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02334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16353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988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160350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具有配置于穿着者的裆部的中央区域和向该中央区域的前后延伸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且沿纵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设置于肌肤相对面。
上述各防漏翻边优选具有:成为该防漏翻边的立起端的基端部;自由端部;和位于该基端部与该自由端部之间且沿上述纵向延伸的折弯部。
上述各防漏翻边优选被划分为下方部和外方伸出部,上述下方部位于上述基端部与上述折弯部之间,上述外方伸出部位于上述折弯部与上述自由端部之间且向上述横向外侧伸出。
上述外方伸出部优选具有沿纵向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
在自然状态下,上述外方伸出部优选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的沿上述横向的宽度比上述中央区域的沿上述横向的宽度小。
上述各弹性部件优选在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分别具有至少上述纵向的一部分被固定于上述外方伸出部的固定部,在上述外方伸出部的上述各弹性部件具有上述固定部的区域中,配置于上述外方伸出部的全部弹性部件在上述横向上隔开间隔且以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俯视图,是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扩展至设计尺寸的状态下的该尿布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外方伸出部的沿横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外方伸出部的从中央区域至后方区域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防漏翻边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防漏翻边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防漏翻边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防漏翻边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防漏翻边的外方伸出部的设计尺寸下的俯视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防漏翻边在穿着状态下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及其周围。就防止尿等排泄物的侧漏的观点而言,期望防漏翻边与穿着者的身体充分紧密接触。但是,若防漏翻边与穿着者的身体过度紧贴,则担心在该穿着者的肌肤残留防漏翻边的痕迹,产生闷热、肌肤的斑疹。专利文献1~4没有公开防止防漏翻边过度紧贴的技术。
因而,本发明涉及在维持贴合性的同时可以抑制与穿着者的肌肤过度紧贴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说明。图1至图3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以下,也仅将其称为“尿布”)。
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尿布1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且从穿着者的腹侧经由裆部而延伸至背侧的纵向X、和与之正交的横向Y。纵向X的中央区域C含有在尿布1被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而构成。纵向X的中央区域C位于在穿着时配置在比该排泄部相对部靠穿着者的腹侧的前方区域F和在穿着时配置在比该排泄部相对部靠背侧的后方区域R之间。即尿布1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裆部的中央区域C和向该中央区域C的前后延伸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各区域在穿着者的前后方向连续地延伸。
在图1中,尿布1以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扩展至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展开成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示出。图1是表示尿布的肌肤相对面侧的俯视图。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着眼于尿布或其构成部件时,在尿布被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在尿布被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相反侧的面。换句话说,肌肤相对面是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的面。“穿着时”和“穿着状态”是指维持尿布的正确的穿着位置进行穿着的状态。
图2和图3分别是图1所示的尿布1的沿横向Y的截面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是纵向X的中央区域C的沿横向Y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纵向X的后方区域R的沿横向Y的截面的示意图。
在图3中,为便于说明,以尿布1的后方区域R的沿横向Y的截面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尿布1的前方区域F具有与尿布1的后方区域R同样的构成。因而,关于尿布1的后方区域R的说明在无特意说明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应用于尿布1的前方区域F。
如图2和图3所示,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吸收性主体2包括配置于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1、配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22、和配置在正面片21和背面片22之间的吸收体23。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吸收体23构成为它们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式而被一体化。吸收体23包括含吸水性材料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24和包覆该吸收性芯24的外表面的包芯片25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23具有俯视呈长方形的形状,其长边方向和尿布1的纵向X配置为一致。
此外,尿布1包括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层片26。外层片26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相对面(参照图2和图3)。
作为正面片21、背面片22和吸收体23,能够分别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作为正面片21,例如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或开孔膜。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具有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作为构成吸收体23的吸收性芯24,例如能够使用木材纸浆、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水性材料积纤而成的积纤体、含有该吸水性材料的片状的吸收结构体。作为构成吸收体23的包芯片25,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能够使用纸、无纺布。
本实施方式的正面片21在肌肤相对面具有由多个凹部和凸部构成的凹凸结构。作为具有凹凸结构的片的方式,能够列举层叠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在多个接合部相互接合的复合片,其中,第一片在接合部以外的部位向远离第二片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凸部。第一片和第二片分别优选由纤维片构成,该纤维片优选为无纺布、机织布、针织物、抄纸或它们的层叠体等。这样的复合片例如能够通过与日本特开2015-112343号公报等所述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制造。
正面片21也可以是没有凹凸结构的平坦的片。
图1至图3所示的尿布1在其肌肤相对面包括在横向Y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防漏翻边3、3。防漏翻边3分别以沿纵向X延伸的方式配置。防漏翻边3至少包括沿纵向X延伸的多根翻边弹性部件37,优选含有作为用于形成防漏翻边的片材的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翻边形成片30由无纺布等非伸缩性的片材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包括从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侧翼部4、4。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正面片21包覆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背面片22包覆吸收体23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此外,外层片26包覆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整个区域。背面片22和外层片26从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与翻边形成片30一起构成侧翼部4。换句话说,侧翼部4位于吸收体23的横向外侧且处于没有配置吸收体23的部位,含有背面片22、外层片26和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构成侧翼部4的这些多个部件通过粘接剂和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式而相互接合。
在尿布1的侧翼部4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沿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多根腿部弹性部件42。成为能够通过腿部弹性部件42的收缩而形成腿部褶皱。腿部弹性部件42至少在纵向中央区域在横向Y上隔开间隔配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一对粘扣带7、7设置于后方区域R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具体而言,各粘扣带7以从位于后方区域R的侧翼部4的横向Y的两侧缘延伸出去的方式配置。各粘扣带7的一个端部被固定于背面片22和翻边形成片30之间。
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前方区域F的非肌肤相对面,作为可供粘扣带7所具有的扣接部71可拆装地扣接的扣接区域,设置有着扣带(未图示)。着扣带根据粘扣带7所具有的扣接部71的原材料而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的着扣带。例如在扣接部71为机械搭扣的阳部件时,作为着扣带,能够使用可与该阳部件结合的纤维片、例如编织物、无纺布作为机械搭扣的阴部件。此外,在扣接部71为粘合剂时,作为着扣带,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平滑的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尿布包括一对防漏翻边3、3。各防漏翻边3优选含有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各翻边形成片30配置为分别跨吸收体23的横向Y的侧缘。防漏翻边3和翻边形成片30的构成材料的详情于后文叙述。
如图2和图3所示,翻边形成片30包括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上述基端部31在该片30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沿纵向X延伸。基端部31是固定于翻边形成片30以外的其他部件的固定部。自由端部32是不与翻边形成片30以外的其他部件固定的非固定部。防漏翻边3能够以基端部31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位置为立起端而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立起。
本说明书中的纵向X整个区域指包括前方区域F、中央区域C和后方区域R所有在内的区域,是与指代纵向X的长度的“全长”不同的概念。另外,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均优选至少配置于中央区域C,也可以在纵向X全长配置。作为上述其他部件,典型而言为在翻边形成片30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以能够与该片30接触的方式配置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部件为正面片21。
图2所示的尿布是使如前文所述的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至成为设计尺寸的状态的尿布,因此通常防漏翻边3不会成为立起的状态,但为便于说明,将图2中的防漏翻边3以立起的状态进行了图示。防漏翻边3在自然状态下,成为至少位于中央区域C的部分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立起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尿布的“自然状态”是指不对尿布施加外力的状态(松弛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例如成为配置于防漏翻边的弹性部件的纵向X的长度最短的状态。
基端部31典型而言通过热熔剂等粘接剂、热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方式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基端部31位于比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侧缘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各防漏翻边3、3具有位于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折弯部35。就折弯部35而言,能够使其位于例如各防漏翻边3、3的横向Y的大致中央的位置。或者也能够使折弯部35的位置从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靠自由端部32偏倚,还可以反过来使其位置从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靠基端部31偏倚。该位置关系以使防漏翻边3沿横向Y最大伸长时的位置为基准。
折弯部35沿纵向X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翻边形成片30在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向横向Y外侧折弯而形成。通过形成折弯部35,各防漏翻边3、3被划分为位于基端部31与折弯部35之间的下方部3A、和位于折弯部35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外方伸出部3B。外方伸出部3B比折弯部35的位置向横向Y更外侧伸出,形成于防漏翻边3的纵向X整个区域。即,折弯部35形成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内方侧的端部。以下,也将该折弯部35称为“第一折弯部35”。
本实施方式中的外方伸出部3B成为将连续的一个翻边形成片30沿横向Y折弯而形成相对置的两个面的双层结构。通过翻边形成片30的折弯而形成的外方伸出部3B的一个面形成与穿着者的肌肤以面状抵接的抵接面。
防漏翻边3除了翻边形成片30之外还具有沿纵向X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37。详细而言,在防漏翻边3的外方伸出部3B配置有多根丝状或带状的弹性部件37。以下,将该弹性部件37称为“翻边弹性部件37”。翻边弹性部件37在能够沿纵向X伸缩的状态下,在横向Y上排列配置有多根。翻边弹性部件37至少配置于尿布1的中央区域C。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边弹性部件37除延伸至中央区域C外还延伸至纵向X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
尿布1在其自然状态下,防漏翻边3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宽度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C和纵向X的其他区域不同。详细而言,外方伸出部3B的尿布1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沿横向Y的宽度比中央区域C的沿横向Y的宽度小。在该方式中,在从前方区域F或后方区域R朝向中央区域C沿纵向X观察尿布1时,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宽度可以连续地增加,或者也可以台阶状增加。
在防漏翻边3,各翻边弹性部件37分别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具有至少纵向X的一部分固定于外方伸出部3B的固定部90。即,翻边弹性部件37经由固定部90而与翻边形成片30接合。
固定部90优选沿纵向X延伸且在横向Y上隔开距离间歇地形成。在图4所示的方式中,固定部90形成在与配置有翻边弹性部件37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没有配置翻边弹性部件37的位置没有形成。固定部90典型而言通过粘接剂而形成。固定部90优选形成于相当于翻边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配置位置的位置的整个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方伸出部3B中,在各翻边弹性部件37具有固定部90的区域,配置于外方伸出部3B的所有翻边弹性部件37在横向Y上隔开间隔且以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平行的状态”指沿纵向X延伸的翻边弹性部件37彼此的倾斜角度为2°以内,优选为1°以内。此外,以下,也将外方伸出部3B中各翻边弹性部件37具有固定部90的区域称为“平行固定区域”。为了确认外方伸出部3B是否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分别具有平行固定区域,如图10所示,在使防漏翻边3成为设计尺寸的状态下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在防漏翻边形成外方伸出部,使外方伸出部3B与穿着者的肌肤进行面接触,能够在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提高该尿布1的贴合性。
除此之外,外方伸出部3B至少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一者具有平行固定区域,因此,易于维持横向Y上翻边弹性部件37彼此的间隔,由此能够使防漏翻边沿着与纵向X对应的穿着者的前后方向与穿着者的身体均匀地贴合,在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任意部位均能够防止排泄物向横向外侧的泄漏(侧漏)。
进一步,防漏翻边的外方伸出部3B通过构成为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沿横向Y的宽度比中央区域C的沿横向Y的宽度小,对于穿着者的腹部和背部而言能够抑制防漏翻边3与穿着者的肌肤过度紧贴。由此,不易在肌肤上残留防漏翻边3接触的痕迹,并且能够使容易出汗的腹部和背侧的蒸汽向尿布外逸散,因而能够抑制因闷热导致的斑疹等肌肤问题。
此外,在使尿布1成为形成有供穿着者的腰身通过的腰部开口部WH和供穿着者的下肢通过的一对腿部开口部LH的穿着形状时,进行将粘扣带7、7沿横向Y牵拉而扣接于前方区域F的着扣带的操作。此时,在防漏翻边3的外方伸出部3B施加向横向Y外侧牵拉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防漏翻边3的宽度比中央区域C小,由此在上述扣接操作时,在中央区域C不易发生防漏翻边3的外方伸出部3B倒伏等的变形。其原因在于在后方区域R宽度变小的外方伸出部3B易于向横向Y外侧扩展,因而后方区域R的防漏翻边3的立起性提高。其结果是,防漏性进一步提高。而且,上述牵拉力也会略微传递至中央区域C的外方伸出部3B,因而中央区域C的防漏翻边的立起性也提高,其防漏性也可以提高。尤其是在各粘扣带7的一个端部固定于背面片22与翻边形成片30之间时,上述牵拉力易于传递至外方伸出部3B,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漏性的效果。
就更可靠地起到上述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尿布1的自然状态下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长度(宽度)处于以下的范围内。
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中央区域C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长度W1(参照图2)优选为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优选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以满足上述范围为条件,长度W1既可以在中央区域C的整个区域相同,也可以不同。长度W1采用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将防漏翻边3中的外方伸出部3B平面投影时的长度。此处,平面投影是指在由外方伸出部3B构成的面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与平面(尿布的载置面)平行时,如字面所述投影于平面,在由外方伸出部3B构成的面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不与平面(尿布的载置面)平行时,从由外方伸出部3B构成的面的法线方向进行投影。
此外,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长度W2(参照图3)以小于长度W1为条件,分别独立地优选为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mm以上,优选为2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mm以下。长度W2以满足上述范围为条件,既可以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整个区域相同,也可以不同。长度W2与长度W1同样,采用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将由外方伸出部3B构成的面平面投影时的长度。
作为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宽度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C和纵向X的其他区域F、R不同的构成,例如能够列举如图3至图8所示,在纵向X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各自,在自由端部32和第一折弯部35之间进一步形成1个或2个以上与第一折弯部35不同的沿纵向X延伸的折弯部51、53,在纵向X的中央区域C不形成与第一折弯部35不同的折弯部51、53的构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方伸出部3B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中在自由端部32与第一折弯部35之间具有沿纵向X延伸的第二折弯部51。通过该构成,对于外方伸出部3B,能够容易地使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沿横向Y的宽度比中央区域C的沿横向Y的宽度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折弯部51形成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方侧的端部。以下,也将外方伸出部3B中位于自由端部32与第二折弯部51之间的部分3S称为“外方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外方区域3S含有外方伸出部3B中的自由端部32和配置在距该自由端部32最近的位置的翻边弹性部件37。形成该外方区域3S的第二折弯部51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靠自由端部32的位置。该第二折弯部51通过位于自由端部32和配置在横向Y最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之间的翻边形成片30折弯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外方伸出部3B在其自然状态下,外方区域3S朝向横向Y内侧被折回。上述“朝向横向Y内侧被折回”的意思包括外方区域3S朝向肌肤相对面侧被折回的情况和外方区域3S朝向非肌肤相对面侧被折回的情况这两者。尤其是当外方区域3S朝向肌肤相对面侧被折回时,第二折弯部51可以作为挠性轴而发挥作用,因此,不会与穿着者的肌肤过强地抵接,其触感变得柔软且缓冲性提高,从这点来看是优选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各自,外方区域3S朝向肌肤相对面侧被折回。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C,没有形成外方区域3S。在中央区域C,以满足上述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宽度的关系为条件,也可以形成有外方区域3S。
就使第二折弯部51进一步作为挠性轴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外方区域3S的缓冲性的观点而言,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中的外方伸出部3B优选朝向横向Y内侧被折回的外方区域3S和与之相对的部分没有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被折回的外方区域3S与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一折弯部35之间的部分相对,但没有与该部分接合。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方伸出部3B在俯视时第二折弯部51以直线状延伸,该第二折弯部51相对于纵向X倾斜。更具体而言,第二折弯部51从横向Y外侧朝向内侧倾斜地延伸。通过该第二折弯部51,本实施方式的外方伸出部3B随着从中央区域C朝向后方区域R去,沿横向Y的宽度逐渐减小。与之同样,外方伸出部3B随着从中央区域C朝向前方区域F去,沿横向Y的宽度逐渐减小(未图示)。即,外方区域3S随着从中央区域C朝向后方区域R去以及从中央区域C朝向前方区域F去,沿横向Y的宽度逐渐增加。
代替该方式,第二折弯部51也可以与纵向X平行且以直线状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外方伸出部3B以相对于纵向X倾斜地延伸的第二折弯部51为弯折点而被折回,含有位于横向Y的最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部分从纵向X的中途被折回(参照图5)。即,在外方区域3S,翻边弹性部件37与形成该外方区域3S的片一起向横向Y内侧被折回。像这样,在含有具有刚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部分被折回时,易于将中央区域C的外方伸出部3B维持为比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外方伸出部3B的宽度大。
与形成外方区域3S的片一起朝向横向Y内侧被折回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根以上且3根以下,更优选为1根以上且2根以下。
尿布1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各自的外方区域3S的沿横向Y的长度(即从第二折弯部51至自由端部32的沿横向Y的设计尺寸的长度)相对于包含该外方区域3S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设计尺寸的长度的百分比优选为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此外,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通过成为这样的范围,能够使防漏翻边(外方区域3S)更柔软地与穿着者的腹部和背侧抵接,使缓冲性进一步提高。
对于防漏翻边3,就维持贴合性并进一步抑制对于穿着者的肌肤的过度的紧贴的观点而言,防漏翻边3中配置于外方伸出部3B的多根翻边弹性部件37优选使用伸长应力不同的至少2种翻边弹性部件37。该情况下,外方伸出部3B更优选为位于横向Y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大。翻边弹性部件37的配置位置以使外方伸出部3B沿横向Y最大伸长时的位置为基准。通过使用这样的翻边弹性部件37,在尿布被穿着时,能够使第二折弯部等第一折弯部35以外的折弯部容易地形成于防漏翻边3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并且能够使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方侧的部分与肌肤的接触柔软。
对于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就满足上述大小关系的观点而言,例如优选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比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高的方式来配置这些翻边弹性部件37。在配置有3根以上的翻边弹性部件37时,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可以随着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朝向内侧去而阶段性变高。或者也可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最高,其他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相同。
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例如能够采用以下的方法测定。首先,取出配置于防漏翻边3的外方伸出部3B的各翻边弹性部件37,使其成为沿翻边弹性部件37的长边方向伸长为最大的状态,使用油性笔在翻边弹性部件37沿该伸缩方向隔开一定间隔L1标注2个标记。接下来,在非伸长状态下测定标注了标记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长度L2。对各翻边弹性部件37进行三次该测定,通过用由“L1/L2”表示的式子计算出的值的算术平均值求出伸长倍率(倍)。间隔L1例如能够设为100mm。
在上述测定方法中测定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以配置成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比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倍率高为条件,分别独立地优选为1.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倍以上,优选为3.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倍以下。
就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满足上述大小关系的观点而言,例如优选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比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大的方式配置这些翻边弹性部件37。在配置有3根以上的翻边弹性部件37时,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可以随着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朝向内侧去而阶段性变大。或者也可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最大,其他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相同。
上述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指各弹性部件的非伸长状态下的粗细。在各翻边弹性部件37为丝状时,对一根翻边弹性部件37在不同的3处分别测定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截面的直径,用其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其粗细。在各翻边弹性部件37为带状时,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通过对一根翻边弹性部件37在不同的3处分别测定弹性部件的主面的与伸长方向正交的长度,用其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在各翻边弹性部件37由多个弹性纤维的束构成时,可以将从测定对象的防漏翻边以一定的长度(例:100mm)切出弹性部件而作为样品,用该样品的质量除以该样品的长度,而作为弹性部件的粗细(纤度)来表示。
在上述测定方法中测定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非伸长状态下的粗细D1(参照图10)以配置成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比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粗细大为条件,用纤度表示,分别独立地优选为150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dtex以上,优选为95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dtex以下。
就翻边弹性部件37的伸长应力满足上述大小关系的观点而言,例如也优选为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模量比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模量高的方式配置这些翻边弹性部件37。在配置有3根以上的翻边弹性部件37时,各翻边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模量可以随着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外侧朝向内侧去而阶段性变大。或者也可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的最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模量最大,其他翻边弹性部件37的构成树脂的弹性模量相同。另外,上述弹性模量以各翻边弹性部件37分别以相同的粗细构成,伸长倍率彼此相同为前提。
本实施方式的各防漏翻边3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分别具有下方部3A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的翻边固定区域33(在图3中未图示)。在翻边固定区域33,下方部3A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因此,被设置为防漏翻边3不立起(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的防漏翻边3中的下方部3A被固定于正面片21。
在翻边固定区域33,可以下方部3A整体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也可以下方部3A的一部分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纵向X的吸收体23的端部与翻边固定区域33在该纵向X上重叠。即,吸收体23配置在防漏翻边3不立起的区域。通过该构成,即使排泄物向前方区域F或后方区域R侧移动也会被吸收体23吸收,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防漏翻边3不立起的区域的泄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后方区域R具有沿横向Y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61、62以伸长状态配置的背侧伸缩区域6。背侧伸缩区域6在后方区域R位于配置穿着者的背侧的腰部的部分,能够沿横向Y伸缩。背侧伸缩区域6具有配置在比吸收体23靠纵向X外方侧的腰部侧弹性部件61和配置在与吸收体23在纵向X上重叠的位置的下部弹性部件62。背侧伸缩区域6能够通过在后方区域R将沿横向Y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61、62在纵向X上间歇地配置在被配置于比吸收体23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部件之间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比吸收体23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片部件是背面片22和外层片26,在这两个片22、26之间配置有腰部侧弹性部件61和下部弹性部件62。
在纵向X上将前方区域F的端缘作为前端,将后方区域R的端缘作为后端时,优选后方区域R的纵向X的吸收体的端部位于比背侧伸缩区域6中位于最前端侧的弹性部件62靠该后端侧的位置。通过像这样使吸收体23的端部与背侧伸缩区域6在纵向X上重叠,能够进一步提高后方区域R的贴合性和防漏效果。
就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的观点而言,优选背侧伸缩区域6的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至少1根以上位于比纵向X的吸收体23的端部靠后端侧的位置。即,优选背侧伸缩区域6具有1根以上的腰部侧弹性部件61。
就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背侧伸缩区域6的腰部侧弹性部件61优选为5根以上且20根以下,更优选为6根以上且17根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背侧伸缩区域6,下部弹性部件62分别配置在吸收体23的横向Y两侧,而在俯视时与该吸收体23重叠的部分没有配置。即,本实施方式的背侧伸缩区域6不具有在俯视时与吸收体23重叠的部分,具有以不与该吸收体23重叠的方式向后端侧凹陷的形状。像这样,优选为在俯视时,背侧伸缩区域6至少不与横向Y的吸收体23的中央部重叠。通过该构成,在吸收体23不易产生因腰部侧弹性部件61而造成的皱褶,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后方区域R的贴合性和防漏效果。横向Y的吸收体23的中央部为将吸收体23的横向Y全长3等分而划分为3个区域时的中央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粘扣带7和能够沿横向Y伸缩的背侧伸缩区域6(弹性部件61、62)在纵向X上重叠,且在纵向X上该背侧伸缩区域6(弹性部件61、62)与防漏翻边3立起的区域重叠。在自然状态下该背侧伸缩区域6沿横向Y收缩时,后方区域R的防漏翻边3易于紧凑地凑在一起。此外,对于穿着形状,背侧伸缩区域6在横向Y上被伸长,所以防漏翻边3易于在横向Y上被牵引而立起。由此,在后方区域R排泄物的泄漏进一步得到抑制,并且可有利于中央区域C的防漏翻边3的立起性。
图6~图9示出了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防漏翻边的其他实施方式。对于这些实施方式,以与图1~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部分为主进行说明,对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没有特意说明的构成部分能够适当使用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6~图8所示的防漏翻边3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在自由端部32与第一折弯部35之间具有该第一折弯部35以外的折弯部。由此,在自然状态下,外方伸出部3B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沿横向Y的宽度比中央区域C的沿横向Y的宽度小。此外,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沿纵向X延伸的第二折弯部51位于外方伸出部3B中配置在距自由端部32最近的位置的翻边弹性部件37与配置在距折弯部35最近的位置的翻边弹性部件37之间。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方伸出部3B的外方区域3S朝向横向Y内侧而被折回,图6所示的外方区域3S朝向穿着者的身体侧而立起。在图6所示的防漏翻边3中第二折弯部51形成于自由端部32与第一折弯部35之间的横向Y的中央部,但只要形成在翻边弹性部件37彼此之间,则也可以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靠自由端部32的位置,还可以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靠第一折弯部35的位置。第二折弯部51的形成位置以使外方伸出部3B沿横向Y伸长为最大时的位置为基准。
此外,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外方伸出部3B,在以多根弹性部件37存在于外方区域3S的方式构成时,外方伸出部3B容易以面状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贴合性提高,因而优选。除此之外,当以在第二折弯部51与折弯部35之间的沿横向Y的区域存在多根弹性部件37的方式构成时,外方伸出部3B对肌肤的抵接更稳定,对于穿着者的活动的追随性和对于穿着者的肌肤的贴合性进一步提高,因而优选。这样的构成例如能够通过如前文所述,以使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的内侧的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的外侧的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大的方式配置多根弹性部件37而容易地达成。
图7所示的防漏翻边3在外方伸出部3B的自由端部32与第一折弯部35之间,除了具有第一折弯部35之外,还具有分别沿纵向X延伸的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折弯部51在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上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靠自由端部32的位置。第三折弯部53在横向Y上位于以防漏翻边3的横向中央部为基准靠外方伸出部3B的第一折弯部35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折弯部51位于比第三折弯部53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折弯部51位于外方伸出部3B中自由端部32与第一折弯部35之间的大致中央部,第三折弯部53位于第二折弯部51与第一折弯部35之间的大致中央部。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的形成位置以使外方伸出部3B沿横向Y伸长为最大时的位置为基准。
在外方伸出部3B形成有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时,如图7所示,外方伸出部3B在中央区域C以位于第一折弯部35与第二折弯部51之间的内方区域3T朝向横向Y内侧被折回的方式形成。除此之外,外方伸出部3B被形成为位于第二折弯部51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外方区域3S朝向横向Y外侧被折回,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均通过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翻边形成片30被折弯而形成。在位于尿布1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的外方伸出部3B中,以满足上述外方伸出部3B的宽度的关系为条件,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外方区域3S和内方区域3T,也可以不形成外方区域3S和内方区域3T。
有关上述第二折弯部51、第三折弯部53的构成可以满足上述各构成中的某个,也可以将上述各构成组合而构成。为了形成上述第二折弯部51、第三折弯部53,例如使用以上述第二折弯部51、第三折弯部53形成于规定位置的方式,将翻边形成片30以预先折弯的状态在纵向X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固定而形成折痕的构成即可。或者以位于外方伸出部3B的横向Y的内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比位于横向Y的外侧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纵向X的伸长应力大的方式构成即可。
图3、图6和图7所示的防漏翻边3分别在外方区域3S含有翻边弹性部件37,但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防漏翻边3的形态不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外方伸出部3B的沿纵向X延伸的第二折弯部51也可以位于自由端部32与配置在距该自由端部32最近的位置的翻边弹性部件37之间。在图8所示的方式中外方伸出部3B在外方区域3S不具有翻边弹性部件37。
图9所示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中的防漏翻边3的外方伸出部3B不具有第一折弯部35以外的折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外方伸出部3B的第一折弯部35的横向Y的位置在中央区域C与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不同,而使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宽度比中央区域C的外方伸出部3B的沿横向Y的宽度小。
如图9所示,作为使第一折弯部35的横向Y的位置在中央区域C与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不同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使用沿横向Y往复运动的摇动折弯装置,以在纵向X上弯曲的图案形成第一折弯部35的方法等。
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防漏翻边的形成材料进行详细说明。作为构成翻边弹性部件37的树脂,可以分别独立地列举例如天然橡胶、EVA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聚氨酯以及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能够列举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和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等苯乙烯类弹性体、乙烯类α-烯烃弹性体和乙烯—丁烯—辛烯等共聚而成的丙烯类弹性体等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以及聚氨酯类弹性体。这些构成树脂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腿部弹性部件42的构成树脂也同样能够使用上述材料。
作为翻边形成片30,就可靠地实现防止尿等体液向外部漏出的作用的观点而言,适合使用疏水性的片材料。作为疏水性的片材料能够列举无纺布,详细而言有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或者能够使用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等多层结构的无纺布。除了这些之外,作为翻边形成片30,能够使用疏水性的树脂膜、该树脂膜与该无纺布的层叠体等。
此外,防漏翻边3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8-179128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7-22066号公报所述的伸缩片。此时,作为翻边弹性部件37,例如能够使用以上述苯乙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和聚氨酯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等弹性树脂为原料的纤维。此外,作为片材,能够使用在翻边形成片30中说明的各种无纺布。
如上所述,防漏翻边3优选含有翻边弹性部件37和由无纺布构成的非伸缩性的翻边形成片30而构成,构成防漏翻边3的翻边形成片30优选环压压缩强度处于规定的范围。详细而言,翻边形成片30的通过后述方法测定的环压压缩强度优选为10.0N/30mm以下,更优选为8.0N/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N/30mm以下,此外,其下限越低越优选,但1.0N/30mm以上是现实的。
通过具有这样的物性,翻边形成片30易于因外力而折弯,因而能够使第一折弯部35和外方伸出部3B容易地形成于防漏翻边3的纵向X的整个区域,能够使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的尿布的贴合性进一步提高。还能够使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容易地形成于防漏翻边的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并抑制防漏翻边3与穿着者的肌肤过度紧贴。
环压压缩强度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测定。首先,将构成防漏翻边3的翻边形成片30以沿纵向X的长度为150mm、沿横向Y的长度为30mm的长方形形状切出5片,将它们作为试验片。将各试验片沿该试验片的长边方向卷成圆筒状,将该试验片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重叠5mm,制成直径45mm的圆筒,使用订书针〔例如美克司公司(MAX Co.,Ltd.)制造的No.10-1M的针〕将两端重叠的部分的上端(圆筒轴向的上端)和下端的2处固定,可得到5个圆筒形状的测定样品。另外,使针的朝向与周向平行。将得到的各测定样品(初始样品宽度;30mm)设置在Tensilon压缩试验机(株式会社Orientec公司制造的“RTA-100”)上,利用直径70mm以上的圆形压缩板,沿圆筒的轴向(样品的横向)以10mm/分钟的压缩速度压缩,测定此时所显示的最大载重(N/30mm)。对5个测定样品进行同样的测定,将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翻边形成片30的环压压缩强度。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防漏翻边3的设计尺寸下的翻边弹性部件37的配置位置和翻边形成片30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构成防漏翻边3的翻边形成片30以由无纺布等非伸缩性的纤维片构成为条件,优选以散点状具有多个高纤维密度部80。高纤维密度部80是与翻边形成片30中的其他部位相比,构成片的纤维间距离变短或者纤维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而膜化的纤维密度变高的部位。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可以在防漏翻边3顺利地形成以纤维密度高且刚性比片材的其他部位高的高纤维密度部80为片材的弯折的起点的褶结构。其结果是,防漏翻边的柔软性变得良好,并且防漏翻边对于穿着者的身体的肌肤触感和贴合性提高。这样的高纤维密度部80例如能够通过对所使用的无纺布预先实施压花加工等压密加工或对所使用的无纺布局部实施针刺、水刺等由机械进行的交络加工而形成。
图10所示的各高纤维密度部80均为椭圆形的俯视形状,它们在纵向X和横向Y两个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高纤维密度部80的俯视形状可以为正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各向同性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和椭圆等具有各向异性的形状。
此外,在高纤维密度部80形成于翻边形成片30时,如图10所示,防漏翻边3中的相邻的翻边弹性部件37彼此的沿横向Y的间隔W5优选比横向Y上相邻的高纤维密度部80的间隔W6大。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片容易在相邻的翻边弹性部件37彼此之间弯折,因而第二折弯部51、第三折弯部53在外方伸出部3B顺利地形成。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防漏翻边3在前方区域F和后方区域R与穿着者的肌肤过度紧贴。
相邻的翻边弹性部件37彼此的沿横向Y的间隔W5(参照图10)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mm以下。此外,横向Y上相邻的高纤维密度部80的间隔W6(参照图10)以满足W5>W6为条件,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优选为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mm以下。
作为具有以上构成的吸收性物品,以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包括防漏翻边的吸收性物品就能够适用。作为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除了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之外,还能够列举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失禁垫、生理用卫生巾等,但不限于这些。
以上,基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在位于尿布1的中央区域C的外方伸出部3B没有形成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满足“长度W1>长度W2”为条件,在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区域C的外方伸出部3B形成有第二折弯部51和第三折弯部53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漏翻边3通过将一张翻边形成片30折叠而形成,但也可以由多张翻边形成片30形成。例如能够列举在2张翻边形成片30之间夹着翻边弹性部件37,将该翻边形成片30彼此通过粘接剂等固定而成的防漏翻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漏翻边3中,如图3~图9所示,仅形成了比第一折弯部35向横向Y更外侧伸出的外方伸出部3B,但也可以代替该方式,除了从第一折弯部35的位置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的外方伸出部3B之外,进一步设置从第一折弯部35的位置向横向Y的内侧伸出的内方伸出部。该防漏翻边3的沿横向Y的截面例如成为T字型结构。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裆部的中央区域和向该中央区域的前后延伸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沿纵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设置于肌肤相对面,其中,
上述各防漏翻边具有:成为该防漏翻边的立起端的基端部;自由端部;和位于该基端部与该自由端部之间且沿上述纵向延伸的折弯部,
上述各防漏翻边被划分为:位于上述基端部与上述折弯部之间的下方部;和位于上述折弯部与上述自由端部之间且向上述横向外侧伸出的外方伸出部,
上述外方伸出部具有沿纵向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
在自然状态下,上述外方伸出部在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的沿上述横向的宽度比在上述中央区域的沿上述横向的宽度小,
上述各弹性部件在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分别具有至少上述纵向的一部分被固定于上述外方伸出部的固定部,在上述外方伸出部的上述各弹性部件具有上述固定部的区域中,配置于上述外方伸出部的所有弹性部件在上述横向上隔开间隔且以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
<2>
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平行状态下,配置于上述外方伸出部的沿上述纵向延伸的上述弹性部件彼此的倾斜角度为2°以内,优选为1°以内。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外方伸出部在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中在上述自由端部与上述折弯部之间具有沿上述纵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
<4>
如上述<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位于上述自由端部与上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外方区域朝向上述横向内侧被折回。
<5>
如上述<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外方伸出部的被折回的上述外方区域和与之相对的部分没有接合。
<6>
如上述<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外方区域,上述弹性部件与形成该外方区域的片一起朝向上述横向内侧被折回。
<7>
如上述<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各自的上述外方区域的沿上述横向的长度相对于包含该外方区域的上述外方伸出部的沿上述横向的设计尺寸的长度的百分比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此外,为100%以下,优选为50%以下,此外,为1%以上且100%以下,优选为2%以上且50%以下。
<8>
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外方伸出部,位于上述横向内侧的上述弹性部件比位于上述横向外侧的上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应力大。
<9>
如上述<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配置于上述外方伸出部的上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倍率为1.5倍以上,优选为2.0倍以上,此外,为3.5倍以下,优选为3.0倍以下,此外,为1.5倍以上且3.5倍以下,优选为2.0倍以上且3.0倍以下。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括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
上述各防漏翻边在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分别具有上述下方部被固定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翻边固定区域,
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端部与上述翻边固定区域在该纵向上重叠。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在上述后方区域中具有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配置的背侧伸缩区域,
在上述纵向上将上述前方区域的端缘作为前端,将上述后方区域的端缘作为后端时,该后方区域的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端部位于比上述背侧伸缩区域中最靠该前端侧的上述弹性部件靠该后端侧的位置。
<12>
如上述<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背侧伸缩区域的上述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至少1根以上位于比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端部靠上述后端侧的位置。
<13>
如上述<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俯视时上述背侧伸缩区域至少与上述横向上的上述吸收体的中央部不重叠。
<14>
如上述<1>~<13>中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配置于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从该吸收体的沿上述纵向的两侧缘向上述横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侧翼部;和配置成从位于上述后方区域的上述侧翼部的上述横向的两侧缘延伸出去的粘扣带,
上述粘扣带的一个端部被固定在上述背面片与形成上述防漏翻边的翻边形成片之间。
<15>
如上述<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在上述后方区域中具有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配置的背侧伸缩区域,
在上述纵向上上述粘扣带和能够在上述横向上伸缩的上述背侧伸缩区域重叠,且在上述纵向上该背侧伸缩区域与上述防漏翻边立起的区域重叠。
<16>
如上述<1>~<15>中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外方伸出部的沿上述横向的长度W1为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此外,为5mm以上且25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
<17>
如上述<1>~<16>中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前方区域和上述后方区域中的上述外方伸出部的沿上述横向的长度W2分别独立地为4mm以上,优选为9mm以上,此外,为24mm以下,优选为19mm以下,此外,为4mm以上且24mm以下,优选为9mm以上且19mm以下。
<18>
如上述<1>~<17>中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防漏翻边中,相邻的上述弹性部件彼此的沿上述横向的间隔W5为1mm以上,优选为2mm以上,此外,为10mm以下,优选为9mm以下,此外,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上且9mm以下。
<19>
如上述<1>~<18>中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形成上述防漏翻边的翻边形成片以散点状具有多个高纤维密度部,
上述防漏翻边中的相邻的上述弹性部件彼此的沿上述横向的间隔W5比在上述横向上相邻的上述高纤维密度部的间隔W6大,该高纤维密度部的间隔W6为0.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为5.0mm以下,优选为4.5mm以下,此外,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4.5mm以下。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对于防漏翻边,在维持贴合性的同时能够抑制与穿着者的肌肤过度紧贴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19)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裆部的中央区域和向该中央区域的前后延伸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沿纵向延伸的一对防漏翻边设置于肌肤相对面,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各防漏翻边具有:成为该防漏翻边的立起端的基端部;自由端部;位于该基端部与该自由端部之间且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折弯部,
所述各防漏翻边被划分为:位于所述基端部与所述折弯部之间的下方部;和位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且向所述横向外侧伸出的外方伸出部,
所述外方伸出部具有沿纵向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多根弹性部件,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外方伸出部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的沿所述横向的宽度比在所述中央区域的沿所述横向的宽度小,
所述各弹性部件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分别具有至少所述纵向的一部分被固定于所述外方伸出部的固定部,在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所述各弹性部件具有所述固定部的区域中,配置于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所有弹性部件在所述横向上隔开间隔且以相互平行的状态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行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所述弹性部件彼此的倾斜角度为2°以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方伸出部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中在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折弯部之间具有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二折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外方区域朝向所述横向内侧被折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方伸出部的被折回的所述外方区域和与之相对的部分没有被接合。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方区域,所述弹性部件与形成该外方区域的片一起朝向所述横向内侧被折回。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各自的所述外方区域的沿所述横向的长度相对于包含该外方区域的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沿所述横向的设计尺寸的长度的百分比为1%以上且10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方伸出部,位于所述横向内侧的所述弹性部件比位于所述横向外侧的所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应力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所述弹性部件的伸长倍率为1.5倍以上且3.5倍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
所述各防漏翻边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分别具有所述下方部被固定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翻边固定区域,
所述纵向的所述吸收体的端部与所述翻边固定区域在该纵向上重叠。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在所述后方区域中具有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配置的背侧伸缩区域,
在所述纵向上将所述前方区域的端缘作为前端,将所述后方区域的端缘作为后端时,该后方区域的所述纵向的所述吸收体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背侧伸缩区域中最靠该前端侧的所述弹性部件靠该后端侧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侧伸缩区域的所述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至少1根以上位于比所述纵向的所述吸收体的端部靠所述后端侧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所述背侧伸缩区域至少与所述横向上的所述吸收体的中央部不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配置于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从该吸收体的沿所述纵向的两侧缘向所述横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侧翼部;和配置成从位于所述后方区域的所述侧翼部的所述横向的两侧缘延伸出去的粘扣带,
所述粘扣带的一个端部被固定在所述背面片与形成所述防漏翻边的翻边形成片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后方区域中具有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配置的背侧伸缩区域,
在所述纵向上所述粘扣带和能够在所述横向伸缩的所述背侧伸缩区域重叠,且在所述纵向上该背侧伸缩区域与所述防漏翻边立起的区域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自然状态下,所述中央区域的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沿所述横向的长度为5mm以上且25mm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中的所述外方伸出部的沿所述横向的长度分别独立地为4mm以上且24mm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漏翻边中,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彼此的沿所述横向的间隔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防漏翻边的翻边形成片以散点状具有多个高纤维密度部,
所述防漏翻边中的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彼此的沿所述横向的间隔比在所述横向上相邻的所述高纤维密度部的间隔大,该高纤维密度部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CN202180056084.9A 2020-08-27 2021-08-18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6056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3881 2020-08-27
JP2020143881A JP7025496B1 (ja) 2020-08-27 2020-08-27 吸収性物品
PCT/JP2021/030102 WO2022044896A1 (ja) 2020-08-27 2021-08-18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674A CN116056674A (zh) 2023-05-02
CN116056674B true CN116056674B (zh) 2023-09-29

Family

ID=80355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6084.9A Active CN116056674B (zh) 2020-08-27 2021-08-1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25496B1 (zh)
CN (1) CN116056674B (zh)
WO (1) WO2022044896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51A (zh) * 1994-08-24 1997-09-17 派拉根商业标牌有限公司 吸收体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US5931826A (en) * 1995-12-11 1999-08-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void volume containment flaps
CN1312058A (zh) * 2000-03-06 2001-09-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液性物品
CN1317304A (zh) * 2000-03-14 2001-10-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湿性物品
JP2005198802A (ja) * 2004-01-15 2005-07-28 Kao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761438A (zh) * 2003-03-14 2006-04-19 Sca卫生产品股份公司 吸收制品
JP2010273856A (ja) * 2009-05-28 2010-12-09 Livedo Corporation 尿吸収物品
CN101959481A (zh) * 2008-01-30 2011-01-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206577034U (zh) * 2016-08-24 2017-10-24 邓攀 一种具有双层防侧漏外翻结构的纸尿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6205B2 (en) * 2000-12-28 2004-04-0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ant-like absorbent garment having tailored flap and leg elastic
US8043275B2 (en) * 2001-12-19 2011-10-25 Kimberly 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garment with dual containment flaps
JP4632779B2 (ja) 2004-12-28 2011-02-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261200B2 (ja) 2009-01-07 2013-08-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277238B1 (ja) 2016-09-02 2018-02-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518803B1 (ja) 2018-02-28 2019-05-2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51A (zh) * 1994-08-24 1997-09-17 派拉根商业标牌有限公司 吸收体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US5931826A (en) * 1995-12-11 1999-08-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void volume containment flaps
CN1312058A (zh) * 2000-03-06 2001-09-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液性物品
CN1317304A (zh) * 2000-03-14 2001-10-1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湿性物品
CN1761438A (zh) * 2003-03-14 2006-04-19 Sca卫生产品股份公司 吸收制品
JP2005198802A (ja) * 2004-01-15 2005-07-28 Kao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1959481A (zh) * 2008-01-30 2011-01-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2010273856A (ja) * 2009-05-28 2010-12-09 Livedo Corporation 尿吸収物品
CN206577034U (zh) * 2016-08-24 2017-10-24 邓攀 一种具有双层防侧漏外翻结构的纸尿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674A (zh) 2023-05-02
WO2022044896A1 (ja) 2022-03-03
JP7025496B1 (ja) 2022-02-24
JP2022039069A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1617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EP3692961B1 (en) Expandable/contractable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JP531926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460878B2 (ja)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JP5734058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EP3730109B1 (en) Disposable diaper
WO2015001915A1 (ja) パンツ型の着用物品
US7396350B2 (en) Disposable diaper
JP5777271B2 (ja) 着用物品
JP4920892B2 (ja) 使い捨てのパンツ型着用物品
CN107530199B (zh) 吸收垫
CN216535789U (zh) 一次性尿布
WO2017002478A1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59744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6056674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6136019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25520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919082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9310547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和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穿着方法
JP740998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994913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987131B1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装着方法
JP2005046283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0138058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パッド取り付け方法
WO2020138177A1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