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0761B -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0761B
CN116050761B CN202211742150.0A CN202211742150A CN116050761B CN 116050761 B CN116050761 B CN 116050761B CN 202211742150 A CN202211742150 A CN 202211742150A CN 116050761 B CN116050761 B CN 116050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ask
subtask
collaboration
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421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0761A (zh
Inventor
朱利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ted Zonghe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ted Zonghe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ted Zonghe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ted Zonghe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421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0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0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0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0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8Staff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2Skill-based matching of a person or a group to a tas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工作协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根据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根据各个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评价,通过将协同效率更高的员工匹配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Description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作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各个员工之间的工作都相对较为的孤立;并且进行工作协同管理都是通过部门经理来进行协调管理。各个员工的协调能力一般都是需要通过主管部门来进行评价,这样对于员工的评价会较为单一且不准确,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进行全方位评价管理的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所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评价,通过将协同效率更高的员工匹配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所述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所述子任务信息包括子任务时限、子任务类别和子任务负责人;
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基于所述选定人员信息判断是否达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若是,则完成相应子任务小组的组建;若否,则执行下一步操作;其中,所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基于所述子任务时限来计算得到;
获取当前企业处所有员工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职级信息、工作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值以及历史项目信息;根据所述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所述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所述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所述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选定人员信息确定相应人员手上待处理任务数量,当所述待处理任务处理以及任务处理周期超过设定值时,则去除相应的选定人员信息,并发送相应提醒信息至子任务负责人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协作能力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当检测到员工进行部门内协作时,则获取部门内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部门内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一协作数据;所述第一协作数据用于表征部门内相应员工之间的沟通情况;
当检测到员工进行部门间协作时,则获取部门间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部门间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二协作数据;所述第二协作数据用于表征部门之间相应员工的沟通情况;
当检测到员工进行公司间协作时,则获取公司间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公司间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三协作数据;所述第三协作数据用于表征公司间相应员工的沟通情况;
根据预设的权重配置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协作数据、第二协作数据和第三协作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协作能力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协作能力值包括与不同员工的协作数值和与不同主管的协作数值;
所述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包括:
获取所有待入组成员,并确定所述待入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内部关联关系值确定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数值;
计算所有待入组成员信息的协作数值,并根据所述协作数值计算得到相应的任务协同效率,对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相应的待入组成员的组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包括子任务负责人在待入组成员的任务协同效率小于不包括子任务负责人在待入组成员的任务协同效率,则发送提醒信息至产品负责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工作能力信息为工作能力值,所述工作能力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获取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工作数据;
对所述工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工作指标数据,所述工作指标数据包括专业知识指标、能力提升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工作完成指标;
将所述工作指标数据输入到能力评价模型中进行计算以得到相应的工作能力值,所述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如下步骤构建得到:
获取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历史工作数据;
对所述历史工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工作指标数据;
根据熵值概率计算公式以确定相应指标在历史工作数据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所述比重来确定相应指标的能力效用值;并基于所述能力效用值和权重计算公式来确定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根据所述权重系数来完成相应的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所述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Wj表示每个指标在工作能力模型中的权重系数,ej表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m表示样本数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所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之后,还包括:
通过实际项目任务信息来评估确认所需人员类型以及数量,所述人员类型包括产品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针对不同的人员类型配置不同的能力模型和沟通模型来进行工作能力值评价和协作能力值评价。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所述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所述子任务信息包括子任务时限、子任务类别和子任务负责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基于所述选定人员信息判断是否达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若是,则完成相应子任务小组的组建;若否,则执行下一步操作;其中,所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基于所述子任务时限来计算得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企业处所有员工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职级信息、工作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值以及历史项目信息;根据所述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所述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所述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使得该项目被拆分为多个子任务,然后根据子任务来确定相应的工作小组的组建,并最终根据小组的整体工作协同效率来确定是否完成相应的小组组建,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评价,通过将协同效率更高的员工匹配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协作能力值的确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任务协同效率值的确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能力值的确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追踪绩效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员工任务权重的获取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评价信息获取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绩效得分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示例性地,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进行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各个员工之间的工作都相对较为的孤立;并且进行工作协同管理都是通过部门经理来进行协调管理。各个员工的协调能力一般都是需要通过主管部门来进行评价,这样对于员工的评价会较为单一且不准确。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使得该项目被拆分为多个子任务,然后根据子任务来确定相应的工作小组的组建,并最终根据小组的整体工作协同效率来确定是否完成相应的小组组建,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评价,通过将协同效率更高的员工匹配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由软件或/和硬件组成的执行主体,该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或/和无线方式接收相关信息,并可以发送一定的指令。当然,其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该执行主体可以控制多个设备,例如远程的物理服务器或云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也可以是对某处安置的设备进行相关操作的本地主机或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等。在一些场景中,还可以控制多个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可以与设备放置于同一地方或不同地方。
如图1所示,该基于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所述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所述子任务信息包括子任务时限、子任务类别和子任务负责人;
本步骤主要是获取到待处理的项目信息,然后对项目进行拆解以拆分成多个子任务,比如当获取到相应的产品开发任务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拆解为产品小组、开发小组、测试小组和运维小组;然后根据每个任务的需求来设置自己的时限要求以及相应的负责人。在这里采用负责人设置的方式能够实现小组的快速组件。
对于企业针对特定产品或业务建立的项目来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项目的实际工作内容构建相应的项目流程并进行任务拆解,从而在项目开展后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例如,企业可以针对一款互联网产品制定相应的项目流程,其中包括项目启动、开发测试以及上线等多个阶段,对于其中每一个阶段来说,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与之相关。每个子任务至少可以反映项目流程中的各个工作阶段,以及各工作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得总负责人通过对各个子任务监管即可对项目整体以及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监控管理。
S102: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基于所述选定人员信息判断是否达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若是,则完成相应子任务小组的组建;若否,则执行下一步操作;其中,所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基于所述子任务时限来计算得到;
本步骤主要先提供一个个人名单选择给子任务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可以自己优先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合适的人员来组建团队;在搭建的团队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企业系统来完成快速的人员搭建。这种快速融合推荐的方式对于大公司团队来说,更加的方便,因为大公司人员众多,每个人了解的员工的范围有限,故而通过这种智能化匹配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整体的团队人员的推荐速度,便于团队之间协调工作。
S103:获取当前企业处所有员工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职级信息、工作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值以及历史项目信息;根据所述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
更为优选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协作能力值的确定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协作能力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S1031:当检测到员工进行部门内协作时,则获取部门内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部门内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一协作数据;所述第一协作数据用于表征部门内相应员工之间的沟通情况;
S1032:当检测到员工进行部门间协作时,则获取部门间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部门间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二协作数据;所述第二协作数据用于表征部门之间相应员工的沟通情况;
S1033:当检测到员工进行公司间协作时,则获取公司间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公司间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三协作数据;所述第三协作数据用于表征公司间相应员工的沟通情况;
S1034:根据预设的权重配置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协作数据、第二协作数据和第三协作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协作能力值。
上述步骤主要是为了获取到员工与其他的员工进行协作的数据,这里的协作方式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是消息沟通协作、研发写作和总结协作。消息沟通协作可以是员工通过即时通讯应用、邮件和会议等方式对工作任务的协作,研发类协作可以是员工完成工作项目中的一项任务,以程序开发的场景为例,员工a向一个工作项目的代码库中上传代码之后,即表示员工a向工作项目中的其它员工发起了一次协作行为。工作总结类协同可以是员工之间对工作进度进行总结或评价;通过上述多种方式能够获取到员工与同级别员工之间的协作方式,员工与上级之间的协作方式,员工与跨部门之间的协作方式,员工与跨公司之间的协作方式,然后根据每种不同的情况来获取到相应的数据然后确定不同情况下,员工的协作情况,然后计算得到该员工的协作能力值。
在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除了识别得到员工各自的协作度之外,不同员工与不同员工之间的协同度也并非是完全固定不变的,比如对于第一主管来说,A员工的协同度为30;对于第二主管来说,A员工的协同度则变为40;对于第三主管来说,A员工甚至可能变成50;甚至不同员工之间的组合也并非是固定的;可以算出一个基准度,然后对整体小组再进行一次整体协同度计算,这样能够使得整体的协作数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协作数据的获取。并且能够挖掘出不同员工之间更好的化学反应,能够有利于促进整体团队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并非是完全按照沟通频次来定义协作能力值的,而是将协作与项目完成度之间设置一个关联,当项目完成度较高的时候,对应的协作则认为是更加有效的沟通;因此需要通过多次项目来设置合理的沟通频次,沟通频次设置在合理区间内,而并非是沟通的频次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基于实际的需求来进行沟通处理。
更为优选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能力值的确定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工作能力信息为工作能力值,所述工作能力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S103a:获取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工作数据;
S103b:对所述工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工作指标数据,所述工作指标数据包括专业知识指标、能力提升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工作完成指标;
S103c:将所述工作指标数据输入到能力评价模型中进行计算以得到相应的工作能力值,所述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如下步骤构建得到:
获取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历史工作数据;
对所述历史工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工作指标数据;
根据熵值概率计算公式以确定相应指标在历史工作数据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所述比重来确定相应指标的能力效用值;并基于所述能力效用值和权重计算公式来确定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根据所述权重系数来完成相应的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所述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Wj表示每个指标在工作能力模型中的权重系数,ej表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m表示样本数量。
更为优选的,在所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之后,还包括:
通过实际项目任务信息来评估确认所需人员类型以及数量,所述人员类型包括产品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针对不同的人员类型配置不同的能力模型和沟通模型来进行工作能力值评价和协作能力值评价。
通过对工作能力进行拆解,然后得到多项工作能力指标,通过对员工的初始指标获取然后计算得到员工的工作能力值,将该工作能力值作为评价员工能力的重要指标,这样就会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用户进行了解。
S104: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所述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所述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
更为优选的,在所述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选定人员信息确定相应人员手上待处理任务数量,当所述待处理任务处理以及任务处理周期超过设定值时,则去除相应的选定人员信息,并发送相应提醒信息至子任务负责人处。
更为优选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任务协同效率值的确定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协作能力值包括与不同员工的协作数值和与不同主管的协作数值;
所述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包括:
S1041:获取所有待入组成员,并确定所述待入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关联关系;
S1042:根据所述内部关联关系值确定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数值;
S1043:计算所有待入组成员信息的协作数值,并根据所述协作数值计算得到相应的任务协同效率,对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相应的待入组成员的组合。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获取不同成员组合的协作数值,然后对整体任务进行计算收敛,得到整体任务协同效率最高的人员组合,这样能够使得最终项目能够更好的稳步进行。
更为优选的,所述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包括子任务负责人在待入组成员的任务协同效率小于不包括子任务负责人在待入组成员的任务协同效率,则发送提醒信息至产品负责人。
由于设置负责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而在进行设置的时候,如果检测发现拥有该负责人比没有该负责人的任务协同效率更低,那么则需要提醒总负责人需要对其进行更换,可以从新建的小组中选拔出一名员工来作为该任务的新负责人。
在小组组建完成之后,也需要不断获取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之间、小组员工之间的沟通情况与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不断获取多样的数据来对各个项目员工进行数据更新,并且进行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更新,这样使得员工的数据能够保持不断的有效更新,也能够使得得到的数据更加贴合实际的情况,能够使得企业在进行人员选择与协作的时候更加的准确;达到更好的工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平衡。
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使得该项目被拆分为多个子任务,然后根据子任务来确定相应的工作小组的组建,并最终根据小组的整体工作协同效率来确定是否完成相应的小组组建,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评价,通过将协同效率更高的员工匹配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追踪绩效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由软件或/和硬件组成的执行主体,该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或/和无线方式接收相关信息,并可以发送一定的指令。当然,其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该执行主体可以控制多个设备,例如远程的物理服务器或云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也可以是对某处安置的设备进行相关操作的本地主机或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等。在一些场景中,还可以控制多个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可以与设备放置于同一地方或不同地方。
如图5所示,该基于追踪绩效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受各个员工提交的任务完成信息以及获取各个员工相对应的员工信息,根据所述员工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来确定各个员工关联的部门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职位信息;其中,所述任务完成信息包括项目数量、与项目任务关联的工作完成时间和项目完成量;
本步骤主要是为了获取到各个员工提交的任务完成信息,比如对于程序员来说,这个月完成了那些项目的多少行代码,并且配合产品部门完成了多少个产品建议;对于销售部门来说,完成了多少的销售业绩;业绩的组成情况都是怎样的,有多少新客户有多少老客户;对于产品部门来说,开发完善了多少产品,该产品对应的销售额有多少,这些都是可以作为绩效评定的数据支持。这里需要收集的是所有人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于各个部门其他人在任务填写完成之后还会发送至部门经理处来进行综合审核,对于审核通过的然后才进行后续的绩效计算。
S202:基于所述部门信息调取与相应部门关联的部门月度计划以及基于所述职位信息调取与所述职位关联的员工个人计划;其中,所述部门月度计划包括部门工作任务与员工任务权重;所述员工任务权重用于表征相应员工被分配任务的工作难度大小;
因为不同的部门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也并不相同,对于不同的职位考核的方式也并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部门不同员工具体的考核内容也不相同,故而,在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通过需要通过部门信息与员工个人信息匹配相应的工作计划,这些工作计划也即使针对不同的员工来设置不同的计划内容;这样能够更加个性化的绩效计算。
S203:基于所有接收到的所述任务完成信息来分别与相应员工个人计划进行匹配计算以得到各个员工的工作完成信息,基于所述部门信息获取该部门所有的员工的工作完成信息以及员工任务权重计算得到相应的部门完成信息,根据所述部门完成信息与部门月度计划进行匹配以确定相应部门的月度完成情况;
由于拥有个人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个人计划情况,那么则可以快速计算得到个人的绩效完成情况;特别是针对某些绩效完成情况较好的员工则进行即使的信息告知;通过上述方式能够计算得到相应的任务完成率。
S204:根据所述月度完成情况和工作完成信息来确定相应部门或者员工的综合绩效得分;并将最终的综合绩效得分与相应的部门或者相应的员工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根据部门和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来完成相应的综合绩效得分。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将部门计划与个人计划下放到员工个人来进行指定,也可以采用从上到下的计划制定方式。在最终计算得到各个员工的综合绩效之后,通过该综合绩效一方面可以评判不同部门的绩效情况,另外一方面可以评判不同员工的情况,通过该最终绩效可以作为部门半年度考核或者是个人半年度考核的数据依据,然后通过该最终绩效来作为个人的职级评定依据。
更为优选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员工任务权重的获取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员工任务权重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S2021:获取待分配任务信息和部门信息,对所述待分配任务信息进行工作任务拆解,并将拆解后的分解任务发送至相应部门主管处;
S2022:在所述部门主管处,基于所述分解任务配置相应的员工任务权重,并将经过权重配置的分解任务分配至相应的员工处;且在待分配任务的执行期间,所述员工任务权重均可被修改,且每修改一次则进行一次修改记录。
在月初的时候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操作,然后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基于么个人的工作内容需要主管来配置相应的任务权重,比如相对难的工作,那么员工任务权重也就相对较大,相对简单的工作,那么员工任务权重也就相对较小,这样能够更好更公平的衡量不同的工作之间的难以程度。
并且这里的员工任务权重是可以修改的,因为在起初可能对某项任务有估计偏差的可能性,故而通过该设置能够使得公司能够更加实际的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并且每次修改则进行一次修改记录,在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区块链数据上链的操作使得整个修改过程前后的数据被记录下来,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绩效评定的公开公正,并且也方便进行溯源。
更为优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评价信息获取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绩效管理的方法,还包括:
S205:接收各个员工提交的工作评价信息;
S206:基于待评价员工信息调取与所述待评价员工信息关联的工作评价信息来进行绩效评价以得到相应的绩效得分。
除了进行工作内容评价之外,在进行具体实施的时候,还需要各个团队之间的协作,团队之间的评价也非常的重要,因此需要获取各个员工对其余人的工作评价,比如同组的员工需要对同组其他的同事来进行评价,不同组的员工可以对相关项目的其他的部门的同事来进行评价等等,通过全方位的收集各个用户的评价来达到更加全面的对特定用户进行绩效评价而不至于产生其他的错漏。
更为优选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绩效得分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基于待评价员工信息调取与所述待评价员工信息关联的工作评价信息来进行绩效评价以得到相应的绩效得分,包括:
S2061:当所述待评价员工为组内成员时,则获取与组内成员关联的其他的员工成员的第一评价内容、获取组内主管关于所述待评价员工的第二评价内容以及获取与该任务关联的其他部门的第三评价内容;
S2062:基于所述第一评价内容来确定待评价员工的第一绩效得分,所述第一绩效得分用于确定待评价员工的组内协调度;基于所述第二评价内容来确定待评价的第二绩效得分,所述第二绩效得分用于确定待评价员工的任务完成能力;基于所述第三评价内容来确定待评价员工第三绩效得分,所述第三绩效得分用于确定待评价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情况;
S2063:当所述待评价员工为组内主管时,则获取与组内主管关联的其他的员工成员的第四评价内容、获取其他主管关于所述待评价员工的第五评价内容以及获取与该任务关联的其他部门的第六评价内容;
S2064:基于所述第四评价内容来确定待评价员工的第四绩效得分,所述第四绩效得分用于确定待评价员工的组内协调度;基于所述第五评价内容来确定待评价的第五绩效得分,所述第五绩效得分用于确定待评价员工的任务完成能力;基于所述第三评价内容来确定待评价员工第六绩效得分,所述第六绩效得分用于确定待评价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情况;
S2065:将上述绩效得分其输入至绩效评价公式中来计算得到待评价员工的评价绩效得分,并将所述评价绩效得分与相应的员工信息进行关联;并对所述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评价内容和员工信息进行数据上链来进行数据存储。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实现综合的绩效计算。
更为优选的,所述员工任务权重与员工职级相关联,所述将所述月度完成情况和工作完成信息来确定相应部门或者员工的综合绩效得分;
根据所述评价绩效得分、月度完成情况和工作完成信息来确定相应部门或者员工的综合绩效得分。
通过综合评价信息、个人任务完成信息以及部门完成信息来得到对企业内员工综合评价的目的。
更为优选的,所述绩效管理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通过客服端收集到的客户反馈评价信息,并从客户反馈信息中抽取出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
基于所述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对象来确定其是针对于部门的评价还是针对于员工个人的评价,然后基于所述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来确定相应员工的评价绩效得分在综合绩效得分中的最终评价权重,若所述评价内容为正向内容,则增大最终评价权重,若所述评价内容为负向内容,则降低最终评价权重。
除了公司员工内部的评价信息之外,还可以收集客户的反馈,若客户对某个销售员工的评价较为正面,则提升最终评价信息在整体绩效评定中的权重;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能够真正实现以客户为导向理念的团队,最终使得整体的任务完成度更好。上述方式不单单适用于评价企业内部员工,当相应的员工为外派员工的时候,则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来评定绩效,不过在进行评价获取的时候,可以获取客户公司的评价信息,然后基于客户公司的评价信息来确定该员工在本公司的绩效情况,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各个员工进行管理,能够更好的完成对相应员工的综合评价,也就更加便于进行外派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追踪绩效管理的方法其通过对比各个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员工个人计划来确定当前的任务进展以及绩效完成情况,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对各个员工的绩效评定,并且能够有效的对整体项目进展与人员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绩效评定效率,最终辅助提升公司工作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协同管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工作协同管理的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所述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所述子任务信息包括子任务时限、子任务类别和子任务负责人;
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基于所述选定人员信息判断是否达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若是,则完成相应子任务小组的组建;若否,则执行下一步操作;其中,所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基于所述子任务时限来计算得到;
第二获取模块23:用于获取当前企业处所有员工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职级信息、工作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值以及历史项目信息;根据所述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
计算模块24: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所述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所述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使得该项目被拆分为多个子任务,然后根据子任务来确定相应的工作小组的组建,并最终根据小组的整体工作协同效率来确定是否完成相应的小组组建,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协同评价,通过将协同效率更高的员工匹配到一起,能够大大提升整体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以及服务器等,当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监控终端等智能设备,以及具有处理功能的图像采集装置。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510;
与存储器510耦合的处理器520;
其中,处理器520调用存储器510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发布平台,其中,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所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对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所述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所述子任务信息包括子任务时限、子任务类别和子任务负责人;
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基于所述选定人员信息判断是否达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若是,则完成相应子任务小组的组建;若否,则执行下一步操作;其中,所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基于所述子任务时限来计算得到;
获取当前企业处所有员工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职级信息、工作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值以及历史项目信息;根据所述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其中,所述协作能力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当检测到员工进行部门内协作时,则获取部门内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部门内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一协作数据;所述第一协作数据用于表征部门内相应员工之间的沟通情况;
当检测到员工进行部门间协作时,则获取部门间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部门间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二协作数据;所述第二协作数据用于表征部门之间相应员工的沟通情况;
当检测到员工进行公司间协作时,则获取公司间沟通协作数据,并根据所述公司间沟通协作数据确定相应的第三协作数据;所述第三协作数据用于表征公司间相应员工的沟通情况;
根据预设的权重配置方式以及所述第一协作数据、第二协作数据和第三协作数据计算得到相应的协作能力值;
其中,所述工作能力信息为工作能力值,所述工作能力值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得到:
获取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工作数据;
对所述工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工作指标数据,所述工作指标数据包括专业知识指标、能力提升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工作完成指标;
将所述工作指标数据输入到能力评价模型中进行计算以得到相应的工作能力值,所述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如下步骤构建得到:
获取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历史工作数据;
对所述历史工作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处理后的工作指标数据;
根据熵值概率计算公式以确定相应指标在历史工作数据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所述比重来确定相应指标的能力效用值;并基于所述能力效用值和权重计算公式来确定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根据所述权重系数来完成相应的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所述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Wj表示每个指标在能力评价模型中的权重系数,ej表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m表示样本数量;
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所述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所述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
其中,所述协作能力值包括与不同员工的协作数值和与不同主管的协作数值;
所述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包括:
获取所有待入组成员,并确定所述待入组成员之间的内部关联关系;
根据内部关联关系值确定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数值;
计算所有待入组成员信息的协作数值,并根据所述协作数值计算得到相应的任务协同效率,对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相应的待入组成员的组合;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受各个员工提交的任务完成信息以及获取各个员工相对应的员工信息,根据所述员工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来确定各个员工关联的部门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职位信息;其中,所述任务完成信息包括项目数量、与项目任务关联的工作完成时间和项目完成量;
基于所述部门信息调取与相应部门关联的部门月度计划以及基于所述职位信息调取与职位关联的员工个人计划;其中,所述部门月度计划包括部门工作任务与员工任务权重;所述员工任务权重用于表征相应员工被分配任务的工作难度大小;
基于所有接收到的所述任务完成信息来分别与相应员工个人计划进行匹配计算以得到各个员工的工作完成信息,基于所述部门信息获取该部门所有的员工的工作完成信息以及员工任务权重计算得到相应的部门完成信息,根据所述部门完成信息与部门月度计划进行匹配以确定相应部门的月度完成情况;
根据所述月度完成情况和工作完成信息来确定相应部门或者员工的综合绩效得分;并将最终的综合绩效得分与相应的部门或者相应的员工信息进行关联存储,其中,所述员工的综合绩效得分用作员工的职级评定依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选定人员信息确定相应人员手上待处理任务数量,当所述待处理任务数量以及任务处理周期超过设定值时,则去除相应的选定人员信息,并发送相应提醒信息至子任务负责人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包括子任务负责人在待入组成员的任务协同效率小于不包括子任务负责人在待入组成员的任务协同效率,则发送提醒信息至产品负责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之后,还包括:
通过实际项目任务信息来评估确认所需人员类型以及数量,所述人员类型包括产品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针对不同的人员类型配置不同的能力模型和沟通模型来进行工作能力值评价和协作能力值评价。
5.一种工作协同管理的装置,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企业待处理的项目任务信息,并对所述项目任务信息进行任务拆解以确定所有的子任务信息,所述子任务信息包括子任务时限、子任务类别和子任务负责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个子任务负责人输入的选定人员信息,基于所述选定人员信息判断是否达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若是,则完成相应子任务小组的组建;若否,则执行下一步操作;其中,所述任务完成所需人数基于所述子任务时限来计算得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企业处所有员工的身份信息,基于所述身份信息确定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职级信息、工作能力信息、协作能力值以及历史项目信息;根据所述子任务信息、选定人员信息以及相应员工的属性信息确定待入组成员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待入组成员信息中的协作能力值计算得到相应的小组的任务协同效率,当所述任务协同效率的数值为最高时,则确定完成子任务小组的组建,并基于所述子任务小组构建新的工作隶属关系以进行协同管理。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
CN202211742150.0A 2022-12-29 2022-12-29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050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2150.0A CN116050761B (zh) 2022-12-29 2022-12-29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2150.0A CN116050761B (zh) 2022-12-29 2022-12-29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761A CN116050761A (zh) 2023-05-02
CN116050761B true CN116050761B (zh) 2024-05-10

Family

ID=86132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42150.0A Active CN116050761B (zh) 2022-12-29 2022-12-29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0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7962A (zh) * 2023-08-29 2023-11-17 上海花宸月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任务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7196232A (zh) * 2023-09-19 2023-12-08 广东龙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310A (zh) * 2014-11-13 2015-03-04 深圳市玖昔物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化工作协同管理系统
CN106503895A (zh) * 2016-10-21 2017-03-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虚拟协同网络团队成员优选方法
CN109559033A (zh) * 2018-11-27 2019-04-0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云设计制造模式的社交化团队成员优选方法
CN109886601A (zh) * 2019-03-06 2019-06-1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协同管理系统
CN110428186A (zh) * 2019-08-09 2019-11-08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任务的员工组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43513A (zh) * 2019-08-09 2019-11-12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任务的员工组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43520A (zh) * 2019-08-15 2019-11-12 广州达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协作成员绩效考核方法、装置、介质、设备
CN110675118A (zh) * 2019-09-18 2020-01-10 广州诣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共创工作流平台的项目协作方法及装置
KR20200078947A (ko) * 2018-12-24 2020-07-02 주식회사 구름 온라인 이력 데이터 기반 프로그래머 역량 평가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2310A (zh) * 2014-11-13 2015-03-04 深圳市玖昔物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化工作协同管理系统
CN106503895A (zh) * 2016-10-21 2017-03-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虚拟协同网络团队成员优选方法
CN109559033A (zh) * 2018-11-27 2019-04-0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云设计制造模式的社交化团队成员优选方法
KR20200078947A (ko) * 2018-12-24 2020-07-02 주식회사 구름 온라인 이력 데이터 기반 프로그래머 역량 평가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86601A (zh) * 2019-03-06 2019-06-1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协同管理系统
CN110428186A (zh) * 2019-08-09 2019-11-08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任务的员工组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43513A (zh) * 2019-08-09 2019-11-12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任务的员工组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43520A (zh) * 2019-08-15 2019-11-12 广州达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协作成员绩效考核方法、装置、介质、设备
CN110675118A (zh) * 2019-09-18 2020-01-10 广州诣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共创工作流平台的项目协作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0761A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50761B (zh) 工作协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US7668745B2 (en) Human resource assessment
AU2017258946A1 (en) Automatic interview question recommendation and analysis
US20060031115A1 (en) Human resource assessment
JP2005285021A (ja) 人事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3971527A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
KR20210097320A (ko) 인공지능 기반 포트폴리오 분석을 통한 기술자 평가 및 매칭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프로그램
US20160284223A1 (en) System for optimizing employee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 enrollment selection
JP2018026069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436474B2 (ja) 組織改善活動支援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504412B1 (en) Audit automation with survey and test plan
CN112465457A (zh) 监理项目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9040540A (ja) 営業活動支援システム
US20180211195A1 (en) Method of predicting project outcomes
CN117217612A (zh) 任务指标数字化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5953063B (zh) 追踪绩效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JP2018173831A (ja) 保守要員融通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保守要員融通支援方法
JP2001250022A (ja) 営業活動支援装置、営業活動支援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4581130A (zh) 基于客户画像的银行网点派号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5809589B2 (ja) 業務引継ぎ判定システム及び業務引継ぎ判定方法
KR101005254B1 (ko) 국가 연구개발 기획·평가·종료·성과관리를 위한 연구개발 관리 및 고객서비스 실현 시스템
Putranto et 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Best Employees at Yogi Banyumas Repair Shop using Topsis Method
JP6505974B2 (ja) 事務リスク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事務リスク管理プログラム
JP7004986B1 (ja) 人材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人材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73796A (ja) 技術指導員派遣支援装置、技術指導員派遣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技術指導員派遣支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1

Address after: Room 201, 2nd Floor, Building 01, No. 4 Yumin Middle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United Zonghe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B417, 4th floor, No. 51 Huadi Avenue Middle,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office only)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Yib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