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5195A - 低温罐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低温罐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5195A
CN116045195A CN202111268708.1A CN202111268708A CN116045195A CN 116045195 A CN116045195 A CN 116045195A CN 202111268708 A CN202111268708 A CN 202111268708A CN 116045195 A CN116045195 A CN 116045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gooseneck
shell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87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霄婷
张亚萍
周小翔
蒋平安
沈卫东
张云凯
海航
刘磊
朱小林
余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Enric Investment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Nantong CIMC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87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5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5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5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3/00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04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for large storage 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8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vess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3/00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 F17C3/02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with provision for thermal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05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for medium-size and small storage 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1/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geometry, arrangement or size
    • F17C2201/01Shape
    • F17C2201/0104Shape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1/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geometry, arrangement or size
    • F17C2201/03Orientation
    • F17C2201/035Orientation with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mai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1/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geometry, arrangement or size
    • F17C2201/05Size
    • F17C2201/054Size medium (>1 m3)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3/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walls or details thereof
    • F17C2203/01Reinforcing or suspension means
    • F17C2203/011Reinforcing means
    • F17C2203/012Reinforcing means on or in the wall, e.g. rib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3/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walls or details thereof
    • F17C2203/03Thermal insulations
    • F17C2203/0304Thermal insulations by solid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罐式集装箱,包括内罐、包围内罐的外壳、支撑内罐和外壳的轴向两端的两个端部支撑单元、支撑内罐和外壳的横向两侧的两个侧部支撑单元、支撑外壳一端的第一端框、与第一端框相连的鹅颈组件及布置于外壳外表面的多个加强圈;鹅颈组件包括沿外壳轴向延伸的两鹅颈梁,两鹅颈梁间隔地连接于外壳的底部,每一鹅颈梁的一端均连接第一端框,两鹅颈梁之间形成一鹅颈槽;每一加强圈沿外壳的周向延伸;多个加强圈中包括两个第一加强圈和至少一第二加强圈;两个第一加强圈沿外壳轴向相邻设置,并分别位于侧部支撑单元的两侧;第二加强圈与鹅颈梁连接固定。本发明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可以具有较大的容积。

Description

低温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低温罐式集装箱(常简称为“低温罐箱”)用于储运低温介质,并且适合陆运、海运以及海陆联运,在市场上有广泛的运用。常见的大容积的低温罐箱的规格例如40英尺、45英尺。
低温罐箱主要包括框架和由框架所制成的罐体,框架的外形尺寸受限于标准要求,罐体内部容积越大,则单趟运输的介质越多,相应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低温罐箱的罐体通常为双层结构,并在夹层内设置绝热层,这就要求罐体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同时,为了保证罐体的强度,罐体的内壁通常设置加强圈,这将占用一部分夹层空间。另外,为了适配于带有鹅颈结构的半挂车,低温罐箱底部需要设置相应的鹅颈槽,而鹅颈槽的设置也会影响到罐体的结构。这些因素均会限制罐体的尺寸进而限制罐体的内部容积,如何在诸多条件的限制下提升罐体的容积是业界的难题以及发展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提升内部容积的低温罐式集装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罐式集装箱,包括:
内罐,呈卧式放置;
外壳,包围所述内罐;
两个端部支撑单元,分列于所述外壳的轴向的两端,每一端部支撑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内罐和所述外壳;
两个侧部支撑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横向的两侧,并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外壳的中部;每一侧部支撑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内罐和所述外壳;
第一端框,位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支撑所述外壳;
鹅颈组件,包括沿所述外壳轴向延伸的两鹅颈梁,两鹅颈梁间隔地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每一鹅颈梁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端框,两鹅颈梁之间形成一鹅颈槽;
多个加强圈,沿所述外壳轴向间隔地布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每一加强圈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所述多个加强圈中包括两个第一加强圈和至少一第二加强圈;两个第一加强圈沿所述外壳轴向相邻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侧部支撑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圈与所述鹅颈梁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开孔;所述侧部支撑单元具有对应穿设在所述开孔中的外支撑件和封盖于所述外支撑件上的外封板;所述外支撑件向外突出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封板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加强圈固定。
可选地,所述外封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超出所述外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外支撑件包括沿所述开孔的边缘设置的外加强板和竖立设置的外支撑板;所述外加强板的一表面与所述开孔的边缘连接固定,所述外加强板的端部向外超出所述外壳;所述外支撑板的边缘与所述外加强板的另一表面固定,所述外支撑板与所述外封板之间具有间隔。
可选地,所述外加强板沿所述开孔的周缘围合呈封闭的环状,所述外封板的周缘均超出所述外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一加强圈相接,所述外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圈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外支撑板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侧部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内罐连接固定的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伸入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具有间隔。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还设有沿所述外壳周向延伸的至少一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端部与所述外加强板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低温罐式集装箱还包括沿所述外壳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鞍座,每一所述鞍座支撑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鹅颈梁的另一端连接至邻近所述第一端框的一所述鞍座。
可选地,所述鹅颈梁和所述第二加强圈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垂直于所述外壳的轴向,所述加强筋板分别连接所述鹅颈梁和所述第二加强圈。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加强圈的外表面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边、与所述鹅颈梁的外侧面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边,以及背离所述外壳的外侧边;所述外侧边由下而上往外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圈具有位于两所述鹅颈梁之间的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端部与所述鹅颈梁连接固定,所述加强段的底面不低于所述鹅颈槽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鹅颈梁具有竖立的连接段以及连接在连接段的下端并水平延伸的承载段;所述连接段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承载段构成所述鹅颈槽的顶壁;所述第二加强圈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鹅颈梁与所述第一端框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一端连接所述鹅颈梁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框的底角部。
可选地,所述加强圈具有切口段,所述切口段的截面小于所述加强圈的与所述切口段相邻的位置的截面;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对应于所述切口段设有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内加强板与所述切口段沿所述外壳的径向相对。
可选地,所述切口段的中部设有断开口,而使所述切口段分为间隔的两部分,所述内加强板覆盖所述断开口所在的区域。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的低温罐式集装箱中,将加强圈布置于外壳的外表面而提升外壳的强度和刚度,加强圈不占用外壳与内罐之间的夹层空间,利于减小外壳与内罐之间的夹层间距,相应利于内罐尺寸的增大而提升内罐的容积;外壳与内罐之间通过两个端部支撑单元和两个侧部支撑单元形成四点支撑,保证外壳对内罐的有效支撑且漏热少,同时通过该较少的支撑点而可以降低对夹层空间的要求;利用分列于侧部支撑单元两侧的两个第一加强圈,可以对侧部支撑单元所在位置进行加强,进一步提升支撑强度;外壳底部的鹅颈梁与端部的第一端框及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圈连接为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同时作为载荷传递区有效地进行载荷的传递及分担罐体载荷,可以保证在内罐具有大容积的同时,罐箱整体的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低温罐式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罐体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1中A-A处的罐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中去除了外封板的示意。
图9是图8的一种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另一种变形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第一端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4的一种变形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罐体;11、内罐;111、内筒体;112、内封头;12、外壳;121、外筒体;1211、开孔;122、外封头;123、内加强板;
13、端部支撑单元;131、内支撑筒;132、外支撑筒;133、隔热环;134、固定环;135、支撑垫板;136、支撑加强筋;
14、侧部支撑单元;141、内支撑件;142、外支撑件;1421、外加强板;1422、外支撑板;14221、通孔;1423、固定座;143、隔热件;144、外封板;
2、第一端框;21、角件;22、立柱;23、端上梁;24、端下梁;25、斜撑;26、支座;
3、第二端框;38、底部支撑盒;39、底支撑件;
4、鹅颈组件;41、鹅颈梁;410、鹅颈槽;411、连接段;412、承载段;413、鹅颈主体段;415、垫板;42、加强管;43、加强盒;45、加强筋板;451、第一连接边;452、第二连接边;453、外侧边;
5、加强圈;5a、第一加强圈;5b、第二加强圈;51、加强段;52、切口段;521、断开口;53、封板;
6、鞍座;
7、阀件箱;
8、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温罐式集装箱,主要包括罐体1、支撑罐体1前端的第一端框2、支撑罐体1后端的第二端框3、设置于罐体1的前端底部的鹅颈组件4、设置于罐体1外表面的多个加强圈5,以及支撑罐体1底部的多个鞍座6。另外,罐体1的外侧在靠近后端的位置还安装有阀件箱7。
该低温罐式集装箱中,罐体1为卧式的双层罐,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以利于装载低温介质。多个加强圈5沿罐体1的轴向间隔布置,每一加强圈5沿罐体1的周向延伸,加强圈5对罐体1进行加强,并且不占用罐体1内部的夹层空间。第一端框2和第二端框3可以与运输车辆连接固定并实现载荷的传递,同时还能够实现吊装、堆码等功能。通过鹅颈组件4能够适配于带鹅颈的半挂车。鞍座6能够坐落在半挂车上增加罐体1与半挂车之间载荷传递路径,进一步提升对罐体1的支撑强度。
结合图1至图4,罐体1主要包括内罐11、包围内罐11的外壳12、支撑内罐11和外壳12前后两端部的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以及支撑内罐11和外壳12两侧部的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本实施例的罐体1为卧式罐,相应地内罐11和外壳12均呈卧式放置。内罐11和外壳12之间具有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置为绝热层,绝热层的材料及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和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形成四点支撑,将内罐11有效地支撑于外壳12内部。
如图3所示,内罐11用于盛装低温介质,其结构主要包括内筒体111和连接于内筒体111两端的内封头112。内罐11的容积限定了低温罐式集装箱的储运容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罐11具有尽可能大的尺寸而增加容积。相应地,内罐11所盛装的低温介质越多时,罐体1也将具有更大的载荷。内罐11配置有相应的管路系统以实现低温介质的充注和卸液,管路系统与外界相通的接口较佳集中设置在阀件箱7内,图中省略了管路系统的示意。
外壳12包围在内罐11的外侧,外壳12主要包括外筒体121和连接在外筒体121两端的外封头122。外筒体121与内筒体111较佳为同轴设置。
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分列于外壳12的轴向的两端,从轴向的两端来支撑内罐11,每一端部支撑单元13分别连接外壳12的外封头122和内罐11的内封头112。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的轴线与外壳12、内罐11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端部支撑单元13主要包括内支撑筒131、外支撑筒132、隔热环133及固定环134。
内支撑筒131呈中空的筒状,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内封头112的外表面,另一端朝向外封头122但与外封头122之间具有间隔。
外支撑筒132同样呈中空的筒状,其内径大于内支撑筒131的外径。外支撑筒1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外封头122的内表面,另一端包围内支撑筒131,外支撑筒132端部与内封头112之间具有间隔。
隔热环133呈环状,固定在外支撑筒132内,被外支撑筒132内壁的台阶以及固定于外支撑筒132内的固定环134所固定。隔热环133可滑动地套接在内支撑筒131的外周,从而允许内支撑筒131与外支撑筒132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轴向位移,以补偿内罐11因热胀冷缩造成的长度微小变化。隔热环133采用热传导系数小且具有一定硬度的非金属材料支撑,例如玻璃钢等。
图5所示结构中,内封头112的外表面还贴合地设有支撑垫板135,另外,外封头122的内表面根据载荷强度选择性地设置有支撑加强筋136。
再参阅图6,在另一变形实施方式中,端部支撑单元13还可以倒过来安装,即外支撑筒132连接于内封头112的外表面,而内支撑筒131则连接于外封头122的内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端部支撑单元13的结构并不限于图示结构。内支撑筒131、外支撑筒132、隔热环133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另外根据载荷状况还可以选择性地配置一些加强结构。
结合图1和图4,在沿外壳12轴向上,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位于外壳12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外壳12的中部”并非特指外壳12的正中间的位置,而是包含正中间位置在内的沿轴向延伸一段长度的区域,作为示例,侧部支撑单元14例如是可以设置在外壳12轴向长度的1/3~2/3范围内。
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位于沿外壳12轴向前后相邻设置的两个加强圈5之间,为便于表述,将这两个加强圈5称为第一加强圈5a。两个第一加强圈5a分别在侧部支撑单元14的前后两侧对外壳12进行支撑,提升侧部支撑单元14所在位置的强度。
从图4所示的横截面上看,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分别位于外壳12的横向的两侧,沿外壳12的径向相对,在外壳12的中部从两侧对内罐11进行支撑。每一侧部支撑单元14分别连接外壳12的外筒体121和内罐11的内筒体111。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与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即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的轴线与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的轴线基本上位于同一水平面。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侧部支撑单元14主要包括内支撑件141、外支撑件142、隔热件143及外封板144。内支撑件141固定连接内筒体111,外支撑件142固定连接外筒体121并包围内支撑件141,隔热件143连接在内支撑件141和外支撑件142之间,外封板144封盖于外支撑件142上并与第一加强圈5a固定。
内支撑件141呈中空的筒状,其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体111的外表面。
外支撑件142穿设在外筒体121上,其中,外筒体121上对应地开设有开孔1211,外支撑件142适配地固定于开孔1211的边缘。外支撑件142的主体结构位于外筒体121的内部,并包围内支撑件141。外支撑件142的一部分向外超出外筒体12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外支撑件142与开孔1211连接的部位向外超出外筒体121。
外支撑件142与外筒体121的该结构配合形式降低了对内筒体111与外筒体121之间的夹层空间的需求,便于减小内筒体111和外筒体121之间的夹层间距,在外筒体121尺寸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内筒体111的直径。由于内筒体111构成内罐11的主体,内筒体111直径的增加将可以大大提升内罐11的容积。并且由于侧部支撑单元14的数量仅为两个,可以保证具有较少的漏热量。
本实施例中,外支撑件142包括外加强板1421、外支撑板1422和固定座1423。外支撑板1422分别与外加强板1421、固定座1423焊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加强板1421、外支撑板1422和固定座1423还可以是整体为一体结构,或者是其中两个结构为一个整体结构。
外加强板1421沿开孔1211的边缘设置,外加强板1421的一表面与开孔1211的边缘连接固定,外加强板1421的外端端部向外超出外筒体121,内端端部则位于外筒体121的内部。外加强板1421与开孔1211的该配合方式使得外加强板1421与外筒体121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对外支撑板1422形成很好的支撑。
外加强板1421的结构形式可以依据开孔1211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1211的投影呈圆形,开孔1211的孔径小于两个第一加强圈5a之间的间隔。该实施例中,相应地,外加强板1421沿着开孔1211的周缘围合呈封闭的环状,该结构下,外加强板1421可对外支撑板1422的整个周缘均形成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开孔1211的投影也可以是其他封闭的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椭圆等等,外加强板1421均相应地沿着开孔1211的周缘围合呈封闭的环状。
再参阅图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开孔1211的投影呈矩形,且开孔1211的端部与第一加强圈5a相接,其中,可以是开孔1211的一端端部与其中一个第一加强圈5a相接,也可以是开孔1211的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加强圈5a对应相接。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仅示意了开孔1211的一部分而并未示意出第一加强圈5a,有关第一加强圈5a的结构以及相关位置关系可以参考图1。图9所示的该结构中,外加强板1421分别沿着开孔121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设置,外加强板1421沿着外筒体121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一加强圈5a连接固定,随着开孔1211与第一加强圈5a的位置关系的不同,外加强板1421可以是仅与一个第一加强圈5a连接固定,也可以是与两个第一加强圈5a均连接固定。该实施例中,外加强板1421与第一加强圈5a连接为一体,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
参阅图1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外壳12的外表面设置沿外壳12周向延伸的加强件8,加强件8的端部与外加强板1421连接固定,从而利用该加强件8对外支撑件142形成加强。图10所示的结构中,在外加强板1421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有一加强件8,两个加强件8位于同一圆周上。每一加强件8可以是绕外壳12的周向延伸约半周,即每一加强件8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的外加强板1421连接固定,但也可以是针对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分别设置单独的加强件8。另外,对于每一个外加强板1421,可以在沿外壳12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加强件8来与外加强板1421相连,例如可以在图10的基础上,在加强件8的前后两侧再各设置一个加强件8。图10所示的结构中,外加强板1421的投影呈圆环状,加强件8的延长线穿过外加强板1421的中心,但可以理解的是,加强件8可以是在外加强板1421沿外壳12轴向延伸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置。加强件8的设置对外加强板1421的形状没有限制,例如当外加强板1421是按照图9所示的方式设置时,同样可以设置该加强件8。
回头参阅图7,外支撑板1422竖立设置,外支撑板1422的边缘与外加强板1421的背离开孔1211的一表面固定,从而经由外加强板1421而与外筒体121连接固定为一体。外支撑板1422的外形与外加强板1421的结构形式相匹配。对于图8和图10所示的结构,外支撑板1422的外形相应地呈圆形。而对于图9所示的结构,外支撑板1422的外形相应地呈矩形,此时,外支撑板1422的前后两端可以与第一加强圈5a连接,或者是可以连接在额外设置于第一加强圈5a处的类似于外加强板1421的结构上。
外支撑板1422的内表面大致上与外加强板1421的内端端面平齐,外支撑板1422的外表面相比于外加强板1421的外端端面更靠近内筒体111。
结合图7至图10,外支撑板1422的中央设有通孔14221,该通孔14221为台阶状结构,靠近内筒体111的一侧具有较大的孔径,朝外的一侧具有较小的孔径。该通孔14221的最小孔径大于内支撑件141的外径,内支撑件141伸入到通孔14221中并与通孔14221的内壁具有间隔,从而外支撑板1422与内支撑件141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减少两者之间的热传导。
继续参阅图7,固定座1423呈环状,固定在外支撑板1422的内表面,环绕通孔14221设置。固定座1423与外支撑板1422共同配合,将隔热件143固定。固定座1423主要用于固定隔热件14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隔热件143呈环状,固定在固定座1423内,且其一部分固定在外支撑板1422的通孔14221中,同时,隔热件143套设在内支撑件141的外周,从而将内支撑件141与外支撑件142连接在一起。隔热件143起到隔热作用,其采用热传导系数小且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支撑,例如玻璃钢等。
主要参阅图7并同时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外封板144为竖立的平板状结构。外封板144封盖在外加强板1421的外端,外封板144与外加强板1421可以连接固定而提升结构强度,也可以是不固定而减少热量传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外封板144与外支撑板1422之间具有间隔,可以减少热量的传导。
外封板144的上边缘向上超出外加强板1421的上边缘,外封板144的下边缘向下超出外加强板1421的下边缘,外封板14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加强圈5a固定。基于图8至图10所示意的不同的外加强板1421的设置方式,在沿外壳12轴向上,外封板144沿前后方向超出外加强板1421(如图8和图10所示的结构)或者是大致与外加强板1421对齐(如图9所示的结构)。
外封板144完全遮盖了外筒体121的开孔1211,减少漏热,并且外封板144与第一加强圈5a连接,将两个第一加强圈5a连为一体,增加两个第一加强圈5a之间的外壳12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外壳12能更好地对外支撑件142进行支撑。
接下来参阅图11,第一端框2主要包括位于四个角落呈矩形分布的四个角件21,连接在上下相对的两个角件21之间的立柱22,连接在上方的两个角件21之间的端上梁23,以及连接在两立柱22下端之间的端下梁24。另外,立柱22与端上梁23、端下梁24之间还均设置有斜撑25。
第一端框2的四个角件21的布置满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低温罐式集装箱的栓固或起吊。立柱22、端上梁23、端下梁24和斜撑25的结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限于图示结构。第一端框2与外壳12的支撑形式例如可以是由四个斜撑25与外壳12焊接固定。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对第一端框2的结构及其与外壳12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只要第一端框2能够与外壳12固定并支撑外壳12即可。
本实施例中,端下梁24略高于位于下方的角件21,端下梁24的底面连接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支座26。支座26可采用板材折弯形成具有内部空腔的截面形状,支座26的端部可通过封板封闭。
结合图1和图2,第二端框3的结构与第一端框2类似,也是由四个角件和连接角件的多个梁组成。其中与第一端框2所区别的是,第二端框3无需设置支座26。
第二端框3与外壳12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第一端框2与外壳12的连接方式。参阅图2,外壳12底部在靠近第二端框3的一端还可设置底部支撑盒38,第二端框3与底部支撑盒38之间还连接有底支撑件39,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强度。
同样地,第二端框3与外壳12的连接方式也并不限于采用图示结构。
仍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鞍座6布置为两个,分别靠近第一端框2和第二端框3。
鞍座6沿着外壳12的外筒体121的横向延伸,鞍座6具有与外筒体121的截面形状相配合的承托面,例如对于截面呈圆形的外筒体121而言,鞍座6的承托面可以是相应的圆弧形。通过鞍座6对外壳12的支撑,可利用鞍座6分担罐体1的载荷,在罐体1轴向上增加载荷传递途径,减小第一端框2和第二端框3处的受力,使罐体1整体受力更为均匀,更利于大容积罐体1的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视情况增加鞍座6的数量。鞍座6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继续参阅图1和图2,鹅颈组件4包括沿外壳12轴向延伸的两鹅颈梁41,两鹅颈梁41间隔地连接于外壳12的底部。鹅颈梁41的前端与第一端框2的支座26连接,后端与鞍座6连接,从而第一端框2、鹅颈梁41及鞍座6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结构强度,鹅颈梁41延伸的范围为载荷传递区,该整体结构形式的布置保证该载荷传递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有效地传递和分担罐体1载荷,特别有利于大容积的罐体1。
较佳地,鹅颈梁41与第一端框2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管42,加强管42一端连接鹅颈梁41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第一端框2的底角部。通过加强管42可以进一步加强鹅颈梁41与第一端框2的连接,强化端部整体结构的强度。加强管42例如可以是方管、圆管等。加强管42的端部可以进行适应性加工,以便与鹅颈梁41和第一端框2贴合连接。加强管42与第一端框2的连接位置较佳是第一端框2的位于下方的角件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与端下梁24相连接。
进一步地,鹅颈梁41的外侧面与加强管4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盒43,加强盒43填充在鹅颈梁41的外侧面与加强管42端部的夹角空间里,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并分散鹅颈梁41与加强管42的连接处的应力,提升鹅颈梁41处的强度。
接着参阅图12和图13,两鹅颈梁41之间形成鹅颈槽410,两鹅颈梁41面向于鹅颈槽410的内侧面的形状可以根据鹅颈槽410的要求进行设计。其中,由于鹅颈槽410由间隔的两鹅颈梁41形成,结构上较为轻便,并且具有很好的加工灵活性。鹅颈梁41例如可以采用板材折弯成型。
本实施例中,鹅颈梁41包括连接段411、从连接段411的下端向外折弯水平延伸的承载段412,以及从承载段412的外端向下折弯处的鹅颈主体段413。
连接段411的上端连接外壳12的外表面,图中,连接段411的上端通过贴合于外壳12的外表面的一垫板415与外壳12连接。
两个鹅颈梁41的承载段412平齐,鹅颈主体段413相对,从而两个鹅颈梁41的承载段412与鹅颈主体段413相围合出鹅颈槽410。承载段412构成鹅颈槽410的顶壁。鹅颈主体段413的形状依据鹅颈槽410要求的形状进行设计。
结合图1和图2,在鹅颈梁41延伸的轴向范围内,外壳12上设有多个加强圈5,为便于表述,将这些加强圈5称为第二加强圈5b,各个第二加强圈5b分别与鹅颈梁41相连接。如图12所示,这些第二加强圈5b与外壳12的外筒体121的外表面连接固定,并与鹅颈梁41连为整体,加强了鹅颈梁41与外壳12之间的连接,提升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鹅颈梁41与第二加强圈5b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板45,加强筋板45垂直于外壳12的轴向,加强筋板45分别连接鹅颈梁41和第二加强圈5b,加强鹅颈梁41与第二加强圈5b之间的连接。加强筋板45具有与第二加强圈5b的外表面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边451、与鹅颈梁41的外侧面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边452,以及背离外壳12的外侧边453;外侧边453由下而上往外倾斜设置。该加强筋板45的形状使得其与第二加强圈5b、鹅颈梁41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长度,连接更可靠,同时也适应于载荷传递路径,方便载荷的传递。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板45还可设置在鹅颈梁41与外壳12的外表面之间。
第二加强圈5b还具有位于两鹅颈梁41之间的加强段51,加强段51的端部与鹅颈梁41的连接段411连接固定,加强段51的底面高于鹅颈梁41的承载段412。本实施例中,分别与两个鹅颈梁41相连的加强段51是断开的,加强段51的底面设置为平板。该加强段51能够起到加强外壳12底部的作用,同时也不会与下方的鹅颈槽410造成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鹅颈梁41的连接段411上开设供第二加强圈5b穿过的缺口,使得第二加强圈5b穿过连接段411的部分构成该加强段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加强段51为独立的一小段,其与第二加强圈5b位于鹅颈梁41外侧的部分相分离。
参阅图12和图14,本实施例的第二加强圈5b在对应于外壳12横向的最外侧部分设置有切口段52,切口段52的截面小于第二加强圈5b的与该切口段52相邻的位置的截面。该切口段52可以通过对完整的第二加强圈5b进行切割而形成,例如图示结构可以理解为将原本沿外壳12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圈5b沿上下方向切割掉一部分。切口段52处可设置封板53进行封闭。
切口段52的中部设有断开口521,使得切口段52分为间隔的两部分,切口段52的该结构将使外壳12的外表面暴露于断开口521处。外壳12的外筒体121的内表面对应于切口段52设有内加强板123,内加强板123贴合于外筒体121的内表面,内加强板123与切口段52沿外壳12的径向相对,并且内加强板123覆盖断开口521所在的区域,即切口段52被断开口521所分隔的两部分均与同一个内加强板123相对。
参阅图15,在另一种变形方式中,切口段52也可以是不具有断开口521的整段结构,封板53封闭切口段52并遮盖外壳12的外表面。此时,外壳12在外筒体121的内表面设置内加强板123与切口段52相对,从而提高强度。该方式中,可以认为是将完整的第二加强圈5b切除一小部分,切除的部分尺寸小于第二加强圈5b的截面尺寸。
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较佳在每一个加强圈5上均设置有上述切口段52,各个加强圈5上的切口段52平齐。通过切口段52的设置,便于保证罐体1及加强圈5位于由第一端框2和第二端框3所限制的周向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而在外壳12内表面设置的内加强板123可以对切口段52部分进行补强,提高外壳12的强度和刚度。该结构方式在保证外壳12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允许外壳12具有较大的周向尺寸,从而利于罐体1容积的增加。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加强圈5对应于外壳12顶部的位置设置切口段52。
如果尺寸允许,加强圈5也可以是沿外壳12的周向连续地延伸为一整圈。其中,对于鹅颈梁41处的第二加强圈5b,可以是在两个鹅颈梁41的外侧面之间沿外壳12的周向连续地延伸,第二加强圈5b的底部断开并设置为加强段51。
在沿外壳12的轴向上,任意相邻两加强圈5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依实际情况设置。依据加强圈5所设置的位置,加强圈5可以进行灵活的设计。各个加强圈5的截面可以是槽型、T型、L型、弧形、一字型的任意一种,相应地,加强圈5可采用槽钢、T型钢、角钢、梯形钢、弧形钢、扁钢中的任意一种形成。其中,对应加强圈5的截面具有开口的情形,较佳截面开口朝向外壳12,加强圈5与外壳12之间形成封闭腔室。
基于上述的介绍,本发明的低温罐式集装箱中,将加强圈5布置于外壳12的外表面而提升外壳12的强度和刚度,加强圈5不占用外壳12与内罐11之间的夹层空间,利于减小外壳12与内罐11之间的夹层间距,相应利于内罐11尺寸的增大而提升内罐11的容积;外壳12与内罐11之间通过两个端部支撑单元13和两个侧部支撑单元14形成四点支撑,保证外壳12对内罐11的有效支撑且漏热少,同时通过该较少的支撑点而可以降低对夹层空间的要求;利用分列于侧部支撑单元14两侧的两个第一加强圈5a,可以对侧部支撑单元14所在位置进行加强,进一步提升支撑强度;外壳12底部的鹅颈梁41与端部的第一端框2及周向延伸的第二加强圈5b连接为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同时作为载荷传递区有效地进行载荷的传递及分担罐体载荷,可以保证在内罐11具有大容积的同时,罐箱整体的结构稳定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以在40英尺的罐箱中达到52.6立方的内部容积,相比于常规的40英尺容积46立方的罐箱,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容积可以提升14%。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罐,呈卧式放置;
外壳,包围所述内罐;
两个端部支撑单元,分列于所述外壳的轴向的两端,每一端部支撑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内罐和所述外壳;
两个侧部支撑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横向的两侧,并在沿所述外壳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外壳的中部;每一侧部支撑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内罐和所述外壳;
第一端框,位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支撑所述外壳;
鹅颈组件,包括沿所述外壳轴向延伸的两鹅颈梁,两鹅颈梁间隔地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每一鹅颈梁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端框,两鹅颈梁之间形成一鹅颈槽;
多个加强圈,沿所述外壳轴向间隔地布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每一加强圈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所述多个加强圈中包括两个第一加强圈和至少一第二加强圈;两个第一加强圈沿所述外壳轴向相邻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侧部支撑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圈与所述鹅颈梁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开孔;所述侧部支撑单元具有对应穿设在所述开孔中的外支撑件和封盖于所述外支撑件上的外封板;所述外支撑件向外突出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封板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加强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超出所述外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件包括沿所述开孔的边缘设置的外加强板和竖立设置的外支撑板;所述外加强板的一表面与所述开孔的边缘连接固定,所述外加强板的端部向外超出所述外壳;所述外支撑板的边缘与所述外加强板的另一表面固定,所述外支撑板与所述外封板之间具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板沿所述开孔的周缘围合呈封闭的环状,所述外封板的周缘均超出所述外加强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一加强圈相接,所述外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圈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板的中央设有通孔;所述侧部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内罐连接固定的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伸入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还设有沿所述外壳周向延伸的至少一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端部与所述外加强板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罐式集装箱还包括沿所述外壳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鞍座,每一所述鞍座支撑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鹅颈梁的另一端连接至邻近所述第一端框的一所述鞍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梁和所述第二加强圈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垂直于所述外壳的轴向,所述加强筋板分别连接所述鹅颈梁和所述第二加强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加强圈的外表面适配连接的第一连接边、与所述鹅颈梁的外侧面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边,以及背离所述外壳的外侧边;所述外侧边由下而上往外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圈具有位于两所述鹅颈梁之间的加强段,所述加强段的端部与所述鹅颈梁连接固定,所述加强段的底面不低于所述鹅颈槽的顶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梁具有竖立的连接段以及连接在连接段的下端并水平延伸的承载段;所述连接段的上端连接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承载段构成所述鹅颈槽的顶壁;所述第二加强圈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梁与所述第一端框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一端连接所述鹅颈梁的外侧面,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框的底角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具有切口段,所述切口段的截面小于所述加强圈的与所述切口段相邻的位置的截面;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对应于所述切口段设有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内加强板与所述切口段沿所述外壳的径向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低温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段的中部设有断开口,而使所述切口段分为间隔的两部分,所述内加强板覆盖所述断开口所在的区域。
CN202111268708.1A 2021-10-28 2021-10-28 低温罐式集装箱 Pending CN116045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8708.1A CN116045195A (zh) 2021-10-28 2021-10-28 低温罐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8708.1A CN116045195A (zh) 2021-10-28 2021-10-28 低温罐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5195A true CN116045195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8708.1A Pending CN116045195A (zh) 2021-10-28 2021-10-28 低温罐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51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3832A (en) Freight container
US3661293A (en) Rectangular freight container for international combined traffic, particularly for flowable bulk goods
EP1898143B1 (en) Structure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 storage tank
JP4616279B2 (ja) 液化天然ガスの保存タ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431076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цилиндрического резервуар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сжиженных газов при низкой температуре на борту судна
KR101978332B1 (ko) Iso lng 탱크 컨테이너
US8851321B2 (en) Storage tank containment system
US20010019061A1 (en) Storage container for cryogenic liqui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20110031257A1 (en) Pressure Container for a Transport Container Arrangement
US3092063A (en) Construction of liquefied gas carriers
US9708120B2 (en) Storage tank containment system
CN216010398U (zh) 低温罐式集装箱
US10352500B2 (en) Storage tank containment system
US20210348719A1 (en) Storage tank containment system
US9718555B2 (en) Bladder-free fuel tank
CN215951095U (zh) 低温罐式集装箱
US3766876A (en) Container for liquefied gases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CN116045195A (zh) 低温罐式集装箱
CN106838603B (zh) 一种储罐
JP5394692B2 (ja) 低温液化ガス貯槽
US5301980A (en) Road tanker
EP3792200B1 (en) Tank container
KR100839748B1 (ko) Lng 수송선의 저장탱크 구조
CN115899543A (zh) 低温罐式集装箱
IE980503A1 (en) A tank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