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0845A - 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0845A
CN116030845A CN202211308434.9A CN202211308434A CN116030845A CN 116030845 A CN116030845 A CN 116030845A CN 202211308434 A CN202211308434 A CN 202211308434A CN 116030845 A CN116030845 A CN 116030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tape
magnetic tape
head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84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3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0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127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 G11B5/31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using thin fil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8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其中,与设置在隔着磁带与磁头相反一侧的支撑部件直接压靠在磁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磁带与支撑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一种磁带驱动器,其具备:第1磁头,具有作用于在磁带的第1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1磁性元件;第1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磁带与第1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磁带的第1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即第2面相对;以及空气膜形成装置,在磁带与第1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

Description

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一种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磁带装置,其中,从空气吹送部件向与表面相反一侧的磁带的背面吹送空气,在通过空气使磁带浮起的状态下面对磁头。
非专利文献1中,基于已报道的接触滑块设计论,重新通过JKR(Johnson-Kendall-Robert)理论评价了由磁头-磁盘间的表面力引起的TFC(Thermal Flying heightControl:热悬浮控制技术)磁头滑块的吸附接触特性,阐明了由磁盘的微小波纹度引起的接触磁头滑块(contact head slider)的接触振动特性,提出了能够稳定接触的设计条件。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054582号说明书
非专利文献1:小野京右,“接触磁头滑块的设计理论与接触振动特性”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C编,Vol.79,No.797(2013),pp.90-1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其中,与设置在隔着磁带与磁头相反一侧的支撑部件直接压靠在磁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磁带与支撑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方式为一种磁带驱动器,其具备:第1磁头,具有作用于在磁带的第1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1磁性元件;第1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磁带与第1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磁带的第1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即第2面相对;以及空气膜形成装置,在磁带与第1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方式为第1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空气膜形成装置是第1超声波振动源,所述第1超声波振动源通过使第1支撑部件在与磁带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超声波振动,从而在磁带与第1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3方式为第2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空气膜是挤压膜。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4方式为第2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第1超声波振动源以在磁带与第1支撑部件之间产生挤压膜的振动频率使第1支撑部件振动,振动频率是比磁带的固有振动频率大的振动频率。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5方式为第2方式至第4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第1超声波振动源以磁带的振幅在预定范围内的振动频率使第1支撑部件振动。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6方式为第2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还具备处理器,处理器根据与磁带相关的信息即磁带信息,控制第1超声波振动源的动作。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7方式为第6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磁带信息包括与磁带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和/或与磁带的性质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8方式为第7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与磁带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磁带的输送速度相关的信息、与在磁带上产生的张力相关的信息和/或与磁带的振幅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9方式为第7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与磁带的性质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磁带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和/或与磁带的材质相关的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0方式为第7方式至第9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还具备检测磁带的输送状态的传感器,处理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1超声波振动源的动作。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1方式为第1方式至第10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还具备支撑第1磁头的板簧式悬架,第1磁头设置在悬架的前端部,悬架使第1磁头向靠近磁带的方向位移。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2方式为第1方式至第11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还具备位置调整致动器,所述位置调整致动器沿着与磁带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调整第1磁头的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3方式为第1方式至第12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磁带在第2面也形成磁性层,所述磁带驱动器还具备:第2磁头,具有作用于在第2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2磁性元件;第2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磁带与第2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第1面相对;以及空气膜形成装置,在磁带与第2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磁带驱动器在第1磁性元件作用于第1面的磁性层的第1状态和第2磁性元件作用于第2面的磁性层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4方式为第1方式至第12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其中,磁带在第2面也形成磁性层,所述磁带驱动器还具备:第2磁头,具有作用于在第2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2磁性元件;第2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磁带与第2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第1面相对;以及空气膜形成装置,在磁带与第2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第2磁头和第2支撑部件在磁带的长度方向上分别配置在与第1磁头和第1支撑部件不同的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5方式为一种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配置在隔着磁带与磁头相对的位置的支撑部件和磁带之间形成空气膜;在形成有空气膜的状态下使磁带行进;以及使磁头作用于磁带的磁性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3是从送出用磁头和回卷用磁头侧观察支撑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送出用磁头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数据用元件与数据磁道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6是数据用元件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控制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控制部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送出用磁头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16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放大图。
图17是表示磁带驱动器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磁带驱动器10中装有磁带盒11。磁带盒11中容纳有其上缠绕有磁带12的盒式磁带盘13。磁带驱动器10将数据记录在从盒式磁带盘13送出的磁带12上。并且,磁带驱动器10读取记录在磁带12上的数据。磁带驱动器10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的一例。
磁带12例如是在基膜15(参考图2)上形成有磁性层16和背涂层17的结构。数据被记录在磁性层16上。磁性层16含有强磁性粉末。作为强磁性粉末,可以使用在各种磁记录介质的磁性层中通常使用的强磁性粉末。作为强磁性粉末的优选具体例,可以举出六方晶铁氧体粉末。例如可以使用六方晶锶铁氧体粉末或六方晶钡铁氧体粉末等来代替六方晶铁氧体粉末。背涂层17例如含有碳黑等非磁性粉末。基膜15也称为支撑体,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胺等形成。此外,也可以在基膜15与磁性层16之间形成非磁性层。磁带12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磁带”的一例。
在磁带12中形成有磁性层16的面是磁带12的表面18。另一方面,形成有背涂层17的面是磁带12的背面19。此外,表面18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面”的一例,背面19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面”的一例。并且,磁性层16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磁性层”的一例。
磁带驱动器10具备计算机23,该计算机23包括处理器20、内存(memory)21及存储器(storage)22。处理器20、内存21及存储器22连接到总线24。内存21例如是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临时存储各种信息。存储器2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非临时存储介质,存储各种参数和各种程序。作为存储器22的一例,可以举出硬盘驱动器或固态驱动器等。处理器20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22中存储有控制程序22A。处理器20将控制程序22A加载到内存21,并通过执行根据控制程序22A的处理而作为控制部31进行动作。控制部31总括控制磁带驱动器10的各部分的动作。另外,处理器20是本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处理器”的一例。
磁带驱动器10具备送出马达25、卷取马达26、卷取卷盘27、送出用磁头28、回卷用磁头29及支撑部件30。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磁头”的一例。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的情况下,有时统称为“磁头”。
送出马达25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使磁带盒11内的盒式磁带盘13旋转。卷取卷盘27卷取从盒式磁带盘13送出的磁带12。并且,卷取卷盘27将所卷取的磁带12卷回到盒式磁带盘13上。卷取马达26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使卷取卷盘27旋转。
磁带12通过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驱动,一边被多个导辊32引导,一边沿送出方向FWD或回卷方向BWD行进。送出方向FWD是从盒式磁带盘13朝向卷取卷盘27的方向。回卷方向BWD相反是从卷取卷盘27朝向盒式磁带盘13的方向。并且,磁带12通过调整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转速和/或转矩,行进速度和行进时的张力被调整为合适的值,但这只是一个例子。例如,通过调整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转速(例如,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转速差),行进速度和行进时的张力也可以被调整为合适的值。
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配置在磁带12的表面18侧以访问磁性层16。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在磁性层16上记录数据。并且,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读取记录在磁性层16上的数据。
当磁带12沿送出方向FWD行进时,送出用磁头28工作。换言之,当从盒式磁带盘13送出磁带12时,送出用磁头28工作。相对于此,当磁带12沿回卷方向BWD行进时,回卷用磁头29工作。换言之,当将磁带12卷回到盒式磁带盘13上时,回卷用磁头29工作。
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只是工作定时不同,但结构相同。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是诸如用于硬盘驱动器的小型磁头。
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设置在板簧式悬架35和悬架36的前端。悬架35和悬架36的基端例如通过臂可移动地安装到磁带驱动器10的框架。悬架35和悬架36分别使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向靠近磁带12的方向位移。即,磁头通过板簧式悬架35和悬架36压靠在磁带12上。另一方面,磁头在磁带12的伴随流动中由于磁头形状等因素而产生悬浮力。由于悬架35和悬架36施加到磁头的弹簧负载与磁头的悬浮力之间的平衡,在磁带12与磁头之间产生间隙。
在此,由悬架35和悬架36在磁头产生的弹簧负载例如为0.01~0.1N左右,但这只是一个例子。详细情况将后述,但只要能够维持磁带12相对于支撑部件30的悬浮状态即可,弹簧负载可以小于0.01N,也可以大于0.1N。例如,通过改变磁头的形状和/或悬架35和悬架36的形状来改变弹簧负载。
此外,悬架35和悬架36也可以在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不工作时,使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退避到与磁带12分离的待机位置。
在隔着磁带12与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支撑部件30。具体而言,在隔着磁带12与送出用磁头28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送出用支撑部件30A。并且,在隔着磁带12与回卷用磁头29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回卷用支撑部件30B。送出用支撑部件30A和回卷用支撑部件30B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支撑部件”的一例。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不需要区分送出用支撑部件30A与回卷用支撑部件30B的情况下,也简称为“支撑部件30”。
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的背面19相对。具体而言,支撑部件30是平板状部件。支撑部件30中与磁带12的背面相对的部位是平面。支撑部件30在磁带1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支撑磁带12的长度,以便能够由磁头对磁带12进行读取和写入的程度即可。并且,作为支撑部件30的材质,可以举出铝的研磨材料,但这只是一个例子。支撑部件30的材质只要从刚性、耐久性或耐磨损性等观点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可以是除铝以外的金属或树脂等。
当使磁头与磁带12接触时,磁带12的一部分因摩擦而剥离,成为碎片,有时会附着在磁头上或堆积在磁带12上。为了抑制该碎片的产生,如上所述,采用了将磁头用于硬盘驱动器的结构。
然而,与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不同,磁带12是比硬盘驱动器中包含的磁盘更柔软的介质,因此在输送磁带12时有时会产生抖动(即,振幅增大)。其结果,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即,间隔)的变动有时会变大。作为抑制磁带12抖动的方法,例如有使用导辊从磁带12的背面支撑磁头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在曲面上支撑磁带12,因此即使磁头在磁带12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稍微变化,也会导致间隔较大变化。并且,将平面结构物直接压靠在磁带12上而不是导辊上来支撑时,有可能在磁带12与结构物之间产生摩擦,产生碎片,以及由于摩擦阻力导致磁带12的行进变得不稳定。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具备空气膜形成装置33。空气膜形成装置33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此外,空气膜形成装置33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膜形成装置”的一例。
空气膜形成装置33具备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超声波振动源33A与送出用支撑部件30A连接。并且,超声波振动源33B与回卷用支撑部件30B连接。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使支撑部件30在与磁带12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即,磁带12的法线方向ND)上超声波振动。由此,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
关于超声波振动引起的物体的悬浮,根据各种理论进行了说明。即,当相对的2个平面靠近时,由于存在于平面之间的流体(例如,空气)的粘性变化而产生压力(即,挤压效果)。有理论认为,其结果会形成具有由挤压效果产生的压力的空气膜(即,挤压膜)。并且,还有理论认为,通过超声波振动在支撑物体与悬浮物体之间(例如,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声场,由于物体上下表面(例如,磁带12的表面18和背面19)的声波能量的密度差会导致物体悬浮。无论如何,通过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振动,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空气膜AM例如是挤压膜。此外,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超声波振动源”的一例。
其结果,当从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对支撑部件30施加超声波振动时,在面对支撑部件30的磁带12上产生悬浮力。作为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一例,可以举出使用了压电元件的超声波振动源。压电元件例如是锆钛酸铅(PZT;Pb(Zr,Ti)O3)。例如,通过对压电元件施加10~100V左右的电压,可以得到数十~数百纳米左右的浮起高度(即,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的距离)。并且,作为在磁带12上产生的悬浮力,可以得到1N以上。由此,例如,即使在将磁头以1N左右的力压靠磁带12时,也能够确保磁带12的悬浮状态。
并且,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也可以是使用了层叠型压电元件的超声波振动源。通过使用层叠型压电元件,能够增大超声波振动源的行程。由此,通过进一步得到浮起高度并使磁带12处于更远离支撑部件30的状态,可以实现在磁带12的表面状态(即,凹凸或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的状态下输送磁带12。
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通过以预定的振动频率振荡来使支撑部件30振动。例如,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产生挤压膜作为空气膜AM的振动频率使支撑部件30振动。此外,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大于磁带12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振动频率使支撑部件30振动。通过以磁带12的固有振动频率以上的振动频率使支撑部件30振动,磁带12无法追随支撑部件30的振动。由此,抑制了伴随支撑部件30的振动引起的对磁带12的影响。
并且,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磁带12的振幅在预定范围内的振动频率使支撑部件30振动。磁带12的振幅在预定范围内优选为磁头与磁带12的间隔以下的范围内,例如,可以举出1纳米以下。
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分别通过固定部件34A和固定部件34B固定在磁带驱动器10。固定部件34A和固定部件34B设置在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中与支撑部件30连接侧的相反一侧。作为固定部件34A和固定部件34B的一例,可以举出金属制平板部件。固定部件34A和固定部件34B例如通过紧固部件(省略图示)固定在磁带驱动器10的壳体(省略图示)。
悬架35上连接有第1移动机构40,悬架36上连接有第2移动机构41。第1移动机构40使送出用磁头28与悬架35一起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移动。同样地,第2移动机构41使回卷用磁头29与悬架36一起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移动。第1移动机构40和第2移动机构41例如包含音圈马达或压电元件等致动器。
作为一例,如图3所示,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以彼此不干涉的方式在送出方向FWD和回卷方向BWD(即,磁带12的长度方向)上错开位置配置。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的宽度W_H小于磁带12的宽度W_T。具体而言,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的宽度W_H约为磁带12的宽度W_T的1/2。磁带12的宽度W_T例如为12.65mm,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的宽度W_H例如为6.5mm~7.0mm。顺便提及,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的深度和高度也小于磁带12的宽度W_T,例如为数mm左右。并且,支撑部件30的宽度W_G大于磁带12的宽度W_T。
磁性层16具有3条伺服带SB1、伺服带SB2、伺服带SB3、以及记录数据的2条数据带DB1和数据带DB2。伺服带SB1~SB3以及数据带DB1和数据带DB2沿着送出方向FWD和回卷方向BWD形成。伺服带SB1~SB3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等间隔地排列。数据带DB1配置在伺服带SB1与伺服带SB2之间,数据带DB2配置在伺服带SB2与伺服带SB3之间。即,伺服带SB1~SB3以及数据带DB1和数据带DB2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交替排列。
伺服带SB1~SB3中记录有伺服图案50。伺服图案50例如沿着送出方向FWD和回卷方向BWD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伺服图案50由线对称的一对线状磁化区域51A和磁化区域51B构成。一对线状磁化区域51A和磁化区域51B彼此不平行,且相对于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的假想直线形成规定的角度。规定的角度例如为10度。在这种情况下,磁化区域51A与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的假想直线所成的角度为5度,磁化区域51B与假想直线所成的角度为-5度。磁化区域51A向回卷方向BWD侧倾斜,磁化区域51B向送出方向FWD侧倾斜。伺服图案50例如用于伺服控制。伺服控制是指通过第1移动机构40和第2移动机构41使送出用磁头28和回卷用磁头29在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上移动的控制。
送出用磁头28在数据带DB1上记录数据,且读取记录在数据带DB1上的数据。并且,送出用磁头28读取记录在伺服带SB1和伺服带SB2上的伺服图案50。换言之,送出用磁头28负责在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上分割的第1区域。此时的第1区域是伺服带SB1、伺服带SB2以及数据带DB1。
相对于此,回卷用磁头29在数据带DB2上记录数据,且读取记录在数据带DB2上的数据。并且,回卷用磁头29读取记录在伺服带SB2和伺服带SB3上的伺服图案50。换言之,回卷用磁头29负责在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上分割的第2区域。此时的第2区域是伺服带SB2、伺服带SB3以及数据带DB2。
这样,送出用磁头28负责在数据带DB1上记录数据以及读取记录在数据带DB1上的数据。并且,回卷用磁头29负责在数据带DB2上记录数据以及读取记录在数据带DB2上的数据。即,针对2条数据带DB1和数据带DB2,设置有2个磁头。
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送出用磁头28在面对磁性层16的面上具有由多个磁性元件构成的磁性元件单元MEU。多个磁性元件作用于磁性层16。送出用磁头28通过使磁性元件与磁性层16接触或靠近,使磁性元件磁性作用于磁性层16。此外,这里的“靠近”是指将被称为间隔的磁性层16与磁性元件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例如数纳米量级。此外,磁性元件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1磁性元件”的一例。
磁性元件单元MEU具有2个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1和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2、以及8个数据用元件DRW1、DRW2、DRW3、DRW4、DRW5、DRW6、DRW7及DRW8。此外,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1和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2统称为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将数据用元件DRW1~DRW8统称为数据用元件DRW。
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1设置在与伺服带SB1对应的位置,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2设置在与伺服带SB2对应的位置。数据用元件DRW1~DRW8设置在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1与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2之间。数据用元件DRW1~DRW8沿着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等间隔地排列。数据用元件DRW1~DRW8对8个数据磁道DT1、DT2、DT3、DT4、DT5、DT6、DT7及DT8同时进行数据记录和/或数据读取。此外,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数据磁道DT1、DT2、DT3、DT4、DT5、DT6、DT7及DT8称为“数据磁道DT”。
作为一例,如图5所示,数据磁道DT具有分割数据磁道组DTG。图4所示的数据磁道DT1~DT8与图5所示的分割数据磁道组DTG1~DTG8对应。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说明的情况下,将分割数据磁道组DTG1~DTG8称为“分割数据磁道组DTG”。
分割数据磁道组DTG1是通过在宽度方向WD上分割数据磁道DT而得到的多个分割数据磁道的集合。图5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分割数据磁道组DTG1的一例,示出了数据磁道DT在宽度方向WD上进行12等分而得到的分割数据磁道DT1_1、DT1_2、DT1_3、DT1_4、……、DT1_11及DT1_12。数据用元件DRW1负责对分割数据磁道组DTG1进行磁处理。即,数据用元件DRW1负责向分割数据磁道DT1_1、DT1_2、DT1_3、DT1_4、……、DT1_11及DT1_12记录数据、以及从分割数据磁道DT1_1、DT1_2、DT1_3、DT1_4、……、DT1_11及DT1_12读取数据。
与数据用元件DRW1同样地,数据用元件DRW2~DRW8中的每一个负责对与各数据用元件DRW对应的数据磁道DT的分割数据磁道组DTG进行磁处理。
随着送出用磁头28通过第1移动机构40在宽度方向WD上的移动,数据用元件DRW移位到与12条分割数据磁道中指定的1条分割数据磁道对应的位置。通过使用伺服图案50的伺服控制,数据用元件DRW被固定在与所指定的1条数据磁道DT对应的位置。
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数据用元件DRW包括数据记录元件DW和数据读取元件DR。数据记录元件DW在数据磁道DT上记录数据。数据读取元件DR读取记录在数据磁道DT上的数据。
数据记录元件DW配置在送出方向FWD的上游侧,数据读取元件DR配置在送出方向FWD的下游侧。这样配置是为了立即用数据读取元件DR读取由数据记录元件DW记录的数据并进行错误检查。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和详细的说明,但回卷用磁头29也具有与伺服带SB2和伺服带SB3对应的2个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以及设置在2个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之间的8个数据用元件DRW。数据用元件DRW向数据带DB2的96个数据磁道DT记录数据和/或读取数据。数据用元件DRW包括配置在回卷方向BWD的上游侧的数据记录元件DW、以及配置在回卷方向BWD的下游侧的数据读取元件DR。
作为一例,如图7所示,控制部31作为行进控制部60、第1位置检测部61、第1伺服控制部62、第1数据获取部63、第1记录控制部64、第1读取控制部65、第1数据输出部66、第2位置检测部67、第2伺服控制部68、第2数据获取部69、第2记录控制部70、第2读取控制部71及第2数据输出部72发挥功能。
行进控制部60控制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驱动,使磁带12沿送出方向FWD或回卷方向BWD行进。并且,行进控制部60调整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转速和转矩,将磁带12的行进速度和行进时的张力调整为合适的值。
基于由送出用磁头28的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读取的伺服图案50的伺服信号被输入到第1位置检测部61。伺服信号是与磁化区域51A和磁化区域51B对应的间歇脉冲。第1位置检测部61根据该伺服信号的脉冲间隔来检测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在伺服带SB的宽度方向WD上的哪个位置,即,检测送出用磁头28相对于磁带12在宽度方向WD上的哪个位置。第1位置检测部61将该宽度方向WD的送出用磁头28的位置检测结果输出到第1伺服控制部62。
基于由2个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读取的伺服图案50的2种伺服信号输入到第1位置检测部61。第1位置检测部61计算2种伺服信号的脉冲间隔的平均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平均值,检测送出用磁头28在宽度方向WD上的位置。
第1伺服控制部62将来自第1位置检测部61的送出用磁头28的位置检测结果与送出用磁头28的目标位置进行比较。在检测结果与目标位置相同的情况下,第1伺服控制部62什么都不做。当检测结果偏离目标位置时,第1伺服控制部62将用于使送出用磁头28的位置设为目标位置的伺服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移动机构40。第1移动机构40根据伺服控制信号进行动作,以将送出用磁头28的位置设为目标位置。此外,目标位置例如以数据表(即,目标位置表)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22中,该数据表中登记了与各数据磁道DT1~DT8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值。
第1数据获取部63例如从连接到磁带驱动器10的主计算机(省略图示)读出并获取通过送出用磁头28记录在数据带DB1的数据。第1数据获取部63将从主计算机获取的数据输出到第1记录控制部64。
第1记录控制部64将从第1数据获取部63输入的数据编码成记录用数字信号。然后,第1记录控制部64使对应于数字信号的脉冲电流流过送出用磁头28的数据记录元件DW,从而使数据记录元件DW在数据带DB1内的指定的数据磁道DT上记录数据。
第1读取控制部65通过控制送出用磁头28的数据读取元件DR的动作,使数据读取元件DR读取记录在数据带DB1内的指定的数据磁道DT上的数据。数据读取元件DR读取的数据是脉冲状的数字信号。第1读取控制部65将该脉冲状的数字信号输出到第1数据输出部66。
第1数据输出部66对来自第1读取控制部65的脉冲状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来作为数据。例如,第1数据输出部66将数据输出到主计算机。
此外,仅通过将上述说明的送出用磁头28替换为回卷用磁头29、并将数据带DB1替换为数据带DB2,第2位置检测部67、第2伺服控制部68、第2数据获取部69、第2记录控制部70、第2读取控制部71及第2数据输出部72具有与第1位置检测部61、第1伺服控制部62、第1数据获取部63、第1记录控制部64、第1读取控制部65及第1数据输出部66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8所示,控制部31作为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发挥功能。第1振动源控制部81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的动作。并且,第2振动源控制部82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B的动作。
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根据与磁带12相关的信息即磁带信息,分别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动作。磁带信息包括与磁带12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
磁带信息中与磁带12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磁带12的输送速度相关的信息、与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振幅相关的信息。并且,磁带信息中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磁带12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材质相关的信息。
磁带驱动器10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各种传感器检测磁带12的输送状态。即,速度传感器83根据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的转速来检测磁带12的输送速度。速度传感器83将表示磁带12的速度的速度信息输出到控制部31。并且,张力传感器84根据在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中产生的转矩来检测在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张力传感器84将表示在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的张力信息输出到控制部31。并且,位移传感器85检测磁带12的振幅。位移传感器85将表示磁带12的振幅的振幅信息输出到控制部31。此外,速度传感器83、张力传感器84及位移传感器85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传感器”的一例。
第1振动源控制部81根据速度传感器83、张力传感器84及位移传感器85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的动作。第2振动源控制部82根据速度传感器83、张力传感器84及位移传感器85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B的动作。例如,当由速度传感器83检测出的磁带12的输送速度增加时,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操作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增加振动频率。
并且,在由张力传感器84检测出的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增加时,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以增加振动频率的方式操作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这是因为通过增加在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而增加了磁带12的固有振动频率时,以变化后的固有振动频率以上的振动频率操作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通过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固有振动频率以上的振动频率振动,磁带12无法追随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振动。由此,抑制了伴随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振动引起的对磁带12的影响。
此外,由位移传感器85检测出的磁带12的振幅增加时,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以增加振动频率的方式操作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这样,当磁带12的振幅增加时,通过增加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振动频率,能够成为磁带12无法追随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振动的振动频率区域。
磁带盒11设置有盒式存储器11A。控制部31从盒式存储器11A获取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盒式存储器11A中存储有与磁带12的性质(例如,磁带12的厚度和材质)相关的信息。控制部31例如通过非接触式读写装置11B从盒式存储器11A获取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非接触式读写装置11B通过磁场与盒式存储器11A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
控制部31根据通过非接触式读写装置11B获取的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来操作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例如,控制部31根据磁带12的厚度和材质来计算磁带12的固有振动频率以上的振动频率。控制部31以磁带12的固有振动频率以上的振动频率操作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
此外,与磁带12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磁带12的制造年月日、制造固有编号、制造商或使用次数等信息。
以下,参考图9的流程图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作为一例,如图9所示,首先,在步骤ST100中,在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的控制下,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进行超声波振动。由此,在磁带12的背面19与支撑部件30之间产生挤压膜作为空气膜AM。
在下一步骤ST110中,在行进控制部60的控制下,送出马达25和卷取马达26被操作,磁带12沿送出方向FWD或回卷方向BWD行进。由此,在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形成空气膜AM的状态下,磁带12行进。
然后,在步骤ST120中,送出用磁头28或回卷用磁头29的磁性元件对磁带12的磁性层16进行磁性作用。具体而言,由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读取伺服图案50。并且,在第1记录控制部64或第2记录控制部70的控制下,数据由数据记录元件DW记录在数据磁道DT上。此外,在第1读取控制部65或第2读取控制部71的控制下,通过数据读取元件DR从数据磁道DT读取数据。
在第1位置检测部61或第2位置检测部67中,根据基于伺服图案50的伺服信号的间隔来检测送出用磁头28在宽度方向WD上的位置或回卷用磁头29在宽度方向WD上的位置。在第1伺服控制部62或第2伺服控制部68中,将第1位置检测部61或第2位置检测部67的位置的检测结果与目标位置进行比较,进行用于使送出用磁头28或回卷用磁头29的位置成为目标位置的伺服控制。
如以上说明,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在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形成空气膜AM。因此,根据本结构,与设置在隔着磁带12与磁头相反一侧的支撑部件30直接压靠在磁带12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产生的摩擦。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使支撑部件30在与磁带12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上超声波振动。由此,在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形成空气膜AM。因此,根据本结构,与通过除超声波振动以外的方法形成空气膜AM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产生的摩擦。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空气膜AM是挤压膜。因此,根据本结构,与在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形成比挤压膜厚的空气膜AM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带12与支撑部件30之间的间隙(即,间隔)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固有振动频率以上的振动频率振动。因此,根据本结构,与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小于磁带12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振动频率振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磁带12的振幅在预定范围内的振动频率使支撑部件30振动。因此,根据本结构,与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以磁带12的振幅在预定的范围之外的振动频率振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第1振动源控制部81和第2振动源控制部82根据磁带信息,分别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因此,根据本结构,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根据磁带信息振动,因此,与不考虑磁带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磁带信息包括与磁带12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因此,根据本结构,与作为磁带信息不考虑磁带12的输送状态和磁带12的性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与磁带12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磁带12的输送速度相关的信息、与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振幅相关的信息。因此,根据本结构,与作为磁带12的输送状态不考虑磁带12的输送速度、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及磁带12的振幅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包括与磁带12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材质相关的信息。因此,根据本结构,与作为磁带12的性质不考虑磁带12的厚度及磁带12的材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设置有检测磁带12的输送状态的传感器,并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动作。因此,根据本结构,与和检测到磁带12的输送状态的结果无关地始终进行恒定的超声波振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并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中,磁头通过悬架35和悬架36向靠近磁带12的方向位移。因此,根据本结构,与磁头的位置始终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与磁带12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举出了包括与磁带12的输送速度、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及磁带12的振幅相关的信息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与磁带12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也可以使用与磁带12的输送速度相关的信息、与磁带12中产生的张力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振幅相关的信息中的任意1个或2个。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举出了包括与磁带12的厚度及磁带12的材质相关的信息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与磁带12的性质相关的信息,也可以使用与磁带12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及与磁带12的材质相关的信息中的任一种。
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了根据速度传感器83、张力传感器84及位移传感器85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动作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速度传感器83、张力传感器84及位移传感器85中的任意1个或2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超声波振动源33A和超声波振动源33B的动作。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磁头通过悬架35和悬架36进行位置调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除了悬架35和悬架36之外还通过位置调整致动器来调整磁头位置的形态例进行说明。在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A中设置有调整磁头位置的位置调整致动器。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的结构的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0所示,在磁带驱动器10A中,悬架35具有负载梁55、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及挠曲件57。负载梁55是刚性比较高的金属制薄平板。负载梁55的基端安装在省略图示的基板上。负载梁55通过基板连接到移动机构40的致动器(例如,音圈马达)。负载梁55形成为比挠曲件57的长度稍短。在负载梁55的前端固定有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
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由平板状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构成。平板状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在沿着板厚方向层叠的状态下相互接合。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通过施加电压而其中一个伸长,另一个收缩。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是通过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的伸缩而弯曲,使对象移动的元件。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例如是锆钛酸铅(PZT;Pb(Zr,Ti)O3)。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的压电体56B侧贴在挠曲件57上。此外,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位置调整致动器”的一例。
挠曲件57是刚性比较低的金属制薄平板。因此,挠曲件57作为板簧发挥作用。挠曲件57的与贴有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的面相对的面上安装有送出用磁头28。
作为一例,如图11所示,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的长度L_P和宽度W_P均为数mm。并且,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的厚度T_P为数十μm。
作为一例,如图12的上部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通过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的伸缩使挠曲件57的前端弯曲,使送出用磁头28移动,由此调整磁性元件ME在法线方向ND上的位置。即,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沿着与磁带12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调整送出用磁头28的位置。
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进行操作以保持恒定间隔。具体而言,磁带12的位置从图12的中部所示的正常位置向送出用磁头28的方向偏移时,如图12的上部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向远离磁带12的方向弯曲。另一方面,磁带12的位置从图12的中部所示的正常位置向与送出用磁头28相反的方向偏移时,如图12的下部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向靠近磁带12的方向弯曲。
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的一个方向上的弯曲量ΔL由下式(1)表示。式(1)中,d是压电应变常数,V是施加电压。
[数式1]
Figure BDA0003906428270000181
在此,考虑例如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的长度L_P和宽度W_P=1mm、厚度T_P=50μm的情况。当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的压电应变常数d例如为200×10-12m/V,并且对压电体56A和压电体56B施加了例如20V的电压时,根据式(1),弯曲量ΔL为1.2μm。
送出用磁头28在面对磁性层16的面上具有多个磁性元件ME。多个磁性元件ME磁性作用于磁性层16。送出用磁头28通过使磁性元件ME以数纳米量级的间隔靠近磁性层16,从而使磁性元件ME磁性作用于磁性层16。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送出用磁头28通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但对于回卷用磁头29也同样通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进行位置调整。
作为一例,如图13所示,在隔着磁带12与送出用磁头28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送出用支撑部件30A。超声波振动源33A与送出用支撑部件30A连接。超声波振动源33A使送出用支撑部件30A在与磁带12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即,法线方向ND)上振动。由此,在磁带12与送出用支撑部件30A之间形成空气膜AM。
如上所述,在本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A中,通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调整磁头的位置。因此,根据本结构,与磁头的位置始终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即,通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调整磁头的位置,施加到磁带12的预载荷变小。其结果,与磁头的位置始终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磁头与磁带12之间的间隙的变动。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磁性层16设置在磁带12的表面1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B中,即使不仅在磁带12的表面18,而且在背面19上也形成磁性层16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磁带12的读写。此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通用的结构的说明。
作为一例,如图14所示,在磁带驱动器10B中的磁带12的表面18上形成有磁性层16。并且,在磁带12的背面19上形成有磁性层16。即,磁带12在两面具有磁性层16。
第1送出用磁头28A配置在磁带12的表面18侧以访问形成在表面18上的磁性层16。并且,第2送出用磁头28B配置在磁带12的背面19侧以访问形成在背面19上的磁性层16。当磁带12沿送出方向FWD行进时,第1送出用磁头28A和第2送出用磁头28B工作。第2送出用磁头28B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磁头”的一例。
在隔着磁带12与第1送出用磁头28A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送出用支撑部件30C。并且,在隔着磁带12与第2送出用磁头28B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送出用支撑部件30D。
磁带驱动器10B具备空气膜形成装置33。空气膜形成装置33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与磁带12之间、以及送出用支撑部件30D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作为一例,空气膜形成装置33具备超声波振动源33C和超声波振动源33D。
超声波振动源33C与送出用支撑部件30C连接。超声波振动源33D与送出用支撑部件30D连接。并且,超声波振动源33C通过固定部件34C固定于磁带驱动器10B。超声波振动源33D通过固定部件34D固定于磁带驱动器10B。
超声波振动源33C使送出用支撑部件30C在与磁带12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磁带12的宽度方向WD正交的方向(即,法线方向ND)上超声波振动。由此,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与磁带12的背面19之间形成空气膜AM。并且,超声波振动源33D使送出用支撑部件30D在磁带12的法线方向ND上超声波振动。由此,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D与磁带12的表面18之间形成空气膜AM。
第2送出用磁头28B在磁带1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与第1送出用磁头28A不同的位置,并且送出用支撑部件30D在磁带1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与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不同的位置。即,第2送出用磁头28B在磁带1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比第1送出用磁头28A更靠回卷方向BWD侧,并且送出用支撑部件30D在磁带12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比送出用支撑部件30C更靠回卷方向BWD侧。
如上所述,在本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B中,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与磁带12的背面19之间形成空气膜AM。并且,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D与磁带12的表面18之间形成空气膜AM。由于磁带12通过空气膜AM被支撑,因此即使在表面18和背面19两者上都形成有磁性层16,也可以抑制输送时的摩擦等对磁性层16的影响。因此,根据本结构,即使在磁带12的表面18和背面19两者上都形成有磁性层16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能够对磁带12进行读取和写入的磁带驱动器。
[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第1送出用磁头28A和第2送出用磁头28B同时作用于磁带12的磁性层16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作为一例,如图15所示,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C中,能够在第1送出用磁头28A作用于磁带12的表面18的磁性层16的状态与第2送出用磁头28B作用于磁带12的背面19的磁性层16的状态之间切换。
悬架35和悬架36的基端例如通过臂可移动地安装到磁带驱动器10的框架。在磁带驱动器10C中,当第2送出用磁头28B不工作时,第2送出用磁头28B通过第2移动机构41移动到与磁带12分离的待机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超声波振动源33D不进行超声波振动,结果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D与磁带12之间不形成空气膜AM。另一方面,第1送出用磁头28A向靠近磁带12的表面18的方向位移。并且,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即,实现了第1状态即第1送出用磁头28A的磁性元件ME作用于磁带12的表面18的磁性层16的状态。
另一方面,作为一例,如图16所示,当第1送出用磁头28A不工作时,第1送出用磁头28A通过第1移动机构40移动到与磁带12分离的待机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超声波振动源33C不进行超声波振动,结果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与磁带12之间不形成空气膜AM。另一方面,第2送出用磁头28B向靠近磁带12的背面19的方向位移。并且,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D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即,实现了第2状态即第2送出用磁头28B的磁性元件ME作用于磁带12的背面19的磁性层16的状态。此外,第2送出用磁头28B的磁性元件ME是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第2磁性元件”的一例。
这样,在磁带驱动器10C中,能够在第1送出用磁头28A的磁性元件ME作用于磁带12的表面18的磁性层16的状态与第2送出用磁头28B的磁性元件ME作用于磁带12的背面19的磁性层16的状态之间切换。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C中,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C与磁带12的背面19之间形成空气膜AM。并且,在送出用支撑部件30D与磁带12的表面18之间形成空气膜AM。由于磁带12通过空气膜AM被支撑,因此即使在表面18和背面19两者上都形成有磁性层16,也可以抑制输送时的摩擦等对磁性层16的影响。因此,根据本结构,即使在磁带12的表面18和背面19两者上都形成有磁性层16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能够对磁带12进行读取和写入的磁带驱动器。
并且,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磁带驱动器10C中,能够在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切换。因此,根据本结构,即使在磁带12的两面形成有磁性层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仅对表面18或背面19中的任意一个面进行数据的读写。
此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举出了第1送出用磁头28A和第2送出用磁头28B分别作用于磁带12的表面18和背面19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关于回卷用磁头(省略图示),也能够采用同样的结构。即,也可以设置分别作用于磁带12的表面18和背面19的磁性层16的2个回卷用磁头。此外,也可以在隔着磁带12与回卷用磁头相对的位置配置回卷用支撑部件(省略图示),并且在回卷用支撑部件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设置超声波振动源作为空气膜形成装置33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空气膜形成装置33,也可以通过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喷射空气,来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作为一例,在支撑部件30的与磁带12相对的部位设置多个喷射口。多个喷射口分散设置在支撑部件30的与磁带12相对的部位。通过多个喷射口向磁带12喷射空气,从而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磁头设置在板簧式悬架35和悬架36的前端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作为一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通过读取磁头90和记录磁头92对磁带12进行读取和写入。读取磁头90具备磁性元件单元90A和支架90B。磁性元件单元90A被支架90B保持为靠近或接触行进中的磁带12。磁性元件单元90A从磁带12读取数据,或者从磁带12读取伺服图案50(参考图3)。
记录磁头92具备磁性元件单元92A和支架92B。磁性元件单元92A被支架92B保持为靠近或接触行进中的磁带12。磁性元件单元92A将数据记录在磁带12上,或者从磁带12读取伺服图案50(参考图3)。
在隔着磁带12与读取磁头90和记录磁头9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支撑部件30。通过空气膜形成装置33在支撑部件30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AM。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伺服带SB的数量、数据带DB的数量、数据用元件DRW的数量以及1个数据用元件DRW负责的数据磁道DT的数量等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不特别限定本发明的技术。
例如,也可以使用5条伺服带SB和4条数据带DB沿着宽度方向WD交替排列的磁带12。在这种情况下,分别设置2个送出用磁头和2个回卷用磁头。各磁头的宽度约为磁带12的宽度的1/4。并且,各磁头以彼此不干涉的方式在送出方向FWD和回卷方向BWD上错开位置配置。在隔着磁带12与各磁头相对的位置上分别配置有支撑部件。通过空气膜形成装置在支撑部件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
或者,也可以使用9个伺服带SB和8个数据带DB沿着宽度方向WD交替排列的磁带。在这种情况下,分别设置4个送出用磁头和4个回卷用磁头。而且,送出用磁头和回卷用磁头的宽度约为磁带宽度的1/8。在隔着磁带12与这些各磁头相对的位置上分别配置有支撑部件。通过空气膜形成装置在支撑部件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
或者,也可以使用13条伺服带SB和12条数据带DB沿着宽度方向WD交替排列的磁带。在这种情况下,分别设置6个送出用磁头和6个回卷用磁头。而且,送出用磁头和回卷用磁头的宽度约为磁带宽度的1/12。在隔着磁带12与各磁头相对的位置上分别配置有支撑部件。通过空气膜形成装置在支撑部件与磁带12之间形成空气膜。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送出用磁头和回卷用磁头分别独立设置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共用1个磁头用于送出和回卷,而不分为送出用磁头和回卷用磁头。并且,配置在1个磁头中的伺服图案读取元件SR可以是1个。同样,配置在1个磁头中的数据用元件DRW也可以是1个。
配置在1个磁头中的数据用元件DRW例如可以是16个,也可以是32个或64个。并且,由1个数据用元件DRW负责数据的记录和/或数据的读取的数据磁道DT的数量不限于例示的12条。可以是1条,例如也可以是4条、16条、32条或64条。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装有磁带盒11的磁带驱动器10,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保持没有容纳在磁带盒11的状态的磁带12也可以是缠绕在送出卷盘上的磁带装置,即,可以是磁带12不可更换地放置的磁带装置。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磁带12具有包含例示的强磁性粉末的磁性层16的形态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溅射等真空蒸镀形成强磁性体薄膜的磁带。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代替作为控制部31工作的CPU或者除了该CPU之外,计算机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和/或专用电路等,其中,该可编程逻辑器件是在制造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之后能够改变电路结构的处理器;该专用电路是具有为执行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特定处理而专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
本发明的技术也可以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和/或各种变形例适当组合。并且,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主旨,当然可以采用各种结构。
以上所示的记载内容和图示内容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并且仅是本发明的技术的一例。例如,关于上述结构、功能、作用及效果的说明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的结构、功能、作用及效果的一例的说明。因此,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以上所示的记载内容和图示内容,删除不需要的部分,追加或替换新的要素。并且,为了避免错综复杂,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所涉及的部分,在以上所示的记载内容和图示内容中,在能够实施本发明的技术的基础上省略了与不需要特别说明的技术常识等相关的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A和/或B”与“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同义。也就是说,“A和/或B”意味着可以仅为A,可以仅为B,也可以为A和B的组合。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3个以上的情况以“和/或”联系起来表现时也适用与“A和/或B”相同的构思。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以与具体且个别记载了通过参考纳入个别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标准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考纳入本说明书中。
符号说明
10-磁带驱动器,11-磁带盒,11A-盒式存储器,11B-非接触式读写装置,12-磁带,13-盒式磁带盘,15-基膜,16-磁性层,17-背涂层,18-表面,19-背面,20-处理器,21-内存,22-存储器,22A-控制程序,23-计算机,24-总线,25-送出马达,26-卷取马达,27-卷取卷盘,28-送出用磁头(第1磁头),28A-第1送出用磁头(第1磁头),28B-第2送出用磁头(第2磁头),29-回卷用磁头(第1磁头),30-支撑部件,30A、30C、30D-送出用支撑部件,30B-回卷用支撑部件,31-控制部,32-导辊,33-空气膜形成装置,33A、33B、33C、33D-超声波振动源,34A、34B、34C、34D-固定部件,35、36-悬架,40-第1移动机构,41-第2移动机构,50-伺服图案,51A、51B-磁化区域,55-负载梁,56-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6A、56B-压电体,57-挠曲件,60-行进控制部,61-第1位置检测部,62-第1伺服控制部,63-第1数据获取部,64-第1记录控制部,65-第1读取控制部,66-第1数据输出部,67-第2位置检测部,68-第2伺服控制部,69-第2数据获取部,70-第2记录控制部,71-第2读取控制部,72-第2数据输出部,81-第1振动源控制部,82-第2振动源控制部,83-速度传感器,84-张力传感器,85-位移传感器,90-读取磁头,90A、92A-磁性元件单元,90B、92B-支架,92-记录磁头,AM-空气膜,BWD-回卷方向,DB-数据带,DR-数据读取元件,DRW-数据用元件,DT-数据磁道,DTG-分割数据磁道组,DW-数据记录元件,FWD-送出方向,ME-磁性元件,SB-伺服带,SR-伺服图案读取元件,WD-磁带的宽度方向,W_G-支撑部件的宽度,W_H-送出用磁头和回卷用磁头的宽度W_T-磁带的宽度。

Claims (15)

1.一种磁带驱动器,其具备:
第1磁头,具有作用于在磁带的第1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1磁性元件;
第1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所述磁带与所述第1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所述磁带的所述第1面的相反一侧的面即第2面相对;以及
空气膜形成装置,在所述磁带与所述第1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空气膜形成装置是第1超声波振动源,所述第1超声波振动源通过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在与所述磁带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磁带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超声波振动,从而在所述磁带与所述第1支撑部件之间形成所述空气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空气膜是挤压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第1超声波振动源以在所述磁带与所述第1支撑部件之间产生挤压膜的振动频率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振动,
所述振动频率是比所述磁带的固有振动频率大的振动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第1超声波振动源以所述磁带的振幅在预定范围内的振动频率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磁带驱动器还具备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与所述磁带相关的信息即磁带信息,控制所述第1超声波振动源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磁带信息包括与所述磁带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和/或与所述磁带的性质相关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与所述磁带的输送状态相关的信息包括与所述磁带的输送速度相关的信息、与在所述磁带上产生的张力相关的信息和/或与所述磁带的振幅相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与所述磁带的性质相关的信息包括与所述磁带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和/或与所述磁带的材质相关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磁带驱动器还具备检测所述磁带的输送状态的传感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1超声波振动源的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还具备支撑所述第1磁头的板簧式悬架,
所述第1磁头设置在所述悬架的前端部,
所述悬架使所述第1磁头向靠近所述磁带的方向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还具备位置调整致动器,所述位置调整致动器沿着与所述磁带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磁带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调整所述第1磁头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磁带在所述第2面也形成磁性层,
所述磁带驱动器还具备:
第2磁头,具有作用于在所述第2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2磁性元件;
第2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所述磁带与所述第2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所述第1面相对;以及
空气膜形成装置,在所述磁带与所述第2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
所述磁带驱动器在所述第1磁性元件作用于所述第1面的磁性层的第1状态和所述第2磁性元件作用于所述第2面的磁性层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带驱动器,其中,
所述磁带在所述第2面也形成磁性层,
所述磁带驱动器还具备:
第2磁头,具有作用于在所述第2面形成的磁性层的第2磁性元件;
第2支撑部件,配置在隔着所述磁带与所述第2磁头相对的位置,且与所述第1面相对;以及
空气膜形成装置,在所述磁带与所述第2支撑部件之间形成空气膜,
所述第2磁头和所述第2支撑部件在所述磁带的长度方向上分别配置在与所述第1磁头和所述第1支撑部件不同的位置。
15.一种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配置在隔着磁带与磁头相对的位置的支撑部件与所述磁带之间形成空气膜;
在形成有所述空气膜的状态下使所述磁带行进;以及
使所述磁头作用于所述磁带的磁性层。
CN202211308434.9A 2021-10-26 2022-10-25 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Pending CN1160308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4998A JP2023064623A (ja) 2021-10-26 2021-10-26 磁気テープドライブ、及び磁気テープドライブの動作方法
JP2021-174998 2021-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0845A true CN116030845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57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8434.9A Pending CN116030845A (zh) 2021-10-26 2022-10-25 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7017A1 (zh)
JP (1) JP2023064623A (zh)
CN (1) CN11603084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27017A1 (en) 2023-04-27
JP2023064623A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4495B2 (en) Piezoelectric micro-actuator for magnetic tape read/write head
US7630173B2 (en) Tape head having a support plate with contoured surface
US8373944B2 (en) Low friction tape head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same
US8035926B2 (en) System including a pivot assembly for adjusting misalignment and skew between a read/write head and a flexible data storage media
US5991114A (en) Disc drive having gram load reduc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gram load reducer
JP2008262645A (ja) 記録再生装置
CN116030845A (zh) 磁带驱动器以及磁带驱动器的动作方法
US20050174695A1 (en) Disk head stability system
US7289300B2 (en) Piezoelectric motor for moving a carriage along a guide
JP4150065B1 (ja) 磁気テープ装置
WO2022018915A1 (ja) 磁気テープ装置、および磁気テープ装置の作動方法
US20040061969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operating high density hard disk drive head using piezo electric drive
WO2022018913A1 (ja) 磁気テープ装置、磁気テープ装置の作動方法、および磁気テープ
US11922982B1 (en) Tape drive reel including damping to reduce track following errors
JPWO2019093467A1 (ja) サーボライタおよびサーボ信号の書込方法
WO2022018914A1 (ja) 磁気テープ装置、および磁気テープ装置の作動方法
US11222663B1 (en) Active spacing control for contactless tape recording
JP2005267684A (ja) 磁気ヘッド装置
JP2023067269A (ja) 検出装置、検査装置、磁気テープドライブ、磁気テープシステム、検出方法、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74450A (ja) リニア型テープストレージ用磁気ヘッド装置
US20090002892A1 (en) Head support mechanism and disk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06107637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及び磁気記録再生方法
Chang Piezo-Elastic Actuation for Micro-Positioning of Lateral Tape Mo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