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8562A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8562A
CN116018562A CN202180054217.9A CN202180054217A CN116018562A CN 116018562 A CN116018562 A CN 116018562A CN 202180054217 A CN202180054217 A CN 202180054217A CN 116018562 A CN116018562 A CN 116018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onveying
stirring
toner
develo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42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仲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018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8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3a~3d)具备显影容器(20)、搅拌输送部件(25)、检测显影容器(20)内的调色剂浓度或调色剂剩余量的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以及清扫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的刮板(52)。刮板(52)具有在搅拌输送部件(25)正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的第一部件(52a)、以及在搅拌输送部件(25)反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的第二部件(52b)。搅拌输送部件(25)具有沿着输送叶片(25b)的倾斜保持刮板(52)的刮板保持部(60)。刮板保持部(60)具有夹持刮板(52)的一方的侧端部的第一夹持部(61)、以及夹持刮板(52)的另一方的侧端部的第二夹持部(62)。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包括检测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或调色剂剩余量的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和清扫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刮板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显影装置将形成在由感光体等构成的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而可视化为调色剂像。作为这样的显影装置之一,采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式。这种显影装置在显影容器内收纳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配设向像载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并且配设一边搅拌显影容器内部的显影剂一边输送而向供给显影辊的搅拌输送部件。
在该显影装置中,调色剂通过显影动作而被消耗。因此,为了补充因显影而被消耗的量的调色剂,需要通过配置在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调色剂检测传感器)测定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
此处,为了准确地测定调色剂浓度,需要抑制显影剂堆积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因此,在搅拌输送部件设置用于清扫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刮板。由此,当搅拌输送部件旋转时,刮板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上滑动而进行清扫。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无纺布作为用于清扫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的刮板的显影装置。
在使用无纺布作为刮板的情况下,无纺布因长期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滑动而磨损。因此,存在难以长期抑制显影剂堆积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上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的显影装置:将刮板的材质设为在搅拌输送部件正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的第一部件和在搅拌输送部件反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的第二部件的双重结构,第一部件的耐磨损性比第二部件的耐磨损性高,第二部件与检测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第一部件与检测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6823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74495号
但是,专利文献2的刮板使用由双面胶带等构成的粘接层将双重结构的各层贴合。因此,由于搅拌输送部件的长期的旋转,各层会产生偏移,刮板所带来的清扫性能有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抑制显影剂堆积到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也能够抑制双重结构的刮板的各层偏移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构成是具备显影容器、搅拌输送部件、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和刮板的显影装置。显影容器收纳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搅拌输送部件能够正反旋转,具有旋转轴以及与旋转轴一体成形的输送叶片,搅拌输送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调色剂检测传感器检测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或调色剂剩余量。刮板附设于搅拌输送部件,通过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而清扫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刮板包括:第一部件,在搅拌输送部件正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以及第二部件,在搅拌输送部件反转时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第一部件的耐磨损性比第二部件的耐磨损性高,第二部件与检测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第一部件与检测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搅拌输送部件具有刮板保持部,所述刮板保持部以将输送叶片的局部切开的方式形成,沿着输送叶片的倾斜保持刮板。刮板保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配置在切开的输送叶片的一侧,由夹持刮板的一方的侧端部的一对第一夹持片构成;以及第二夹持部,配置在输送叶片的另一侧,由夹持刮板的另一方的侧端部的一对第二夹持片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成,在搅拌输送部件正转时,能够抑制刮板在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上滑动而磨损,因此能够长期抑制显影剂堆积在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此外,通过搅拌输送部件反转,能够通过第二部件更有效地清扫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进而,由于刮板被刮板保持部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夹持并保持,因此与仅将刮板粘贴于搅拌输送螺旋件的现有构成相比,能够抑制构成刮板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偏移。因此,能够长期维持刮板的清扫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a~3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从感光鼓1a相反的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观察显影装置3a中使用的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立体图。
图6是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显影装置3a中使用的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附设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刮板52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形成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刮板保持部60的放大立体图,是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的图。
图9是形成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刮板保持部60的放大立体图,是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的图。
图10是安装有刮板52的刮板保持部60的放大立体图,是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安装有刮板52的刮板保持部60的放大立体图,是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显影装置3a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周边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是表示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显影装置3a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周边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是表示搅拌输送螺旋件25反转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通过利用升降机构使固定有多个擦拭器的大致矩形的滑架以及支承滑架的支承框架升降,并且使滑架相对于支承框架水平移动,使构成行式头的多个记录头的墨水喷出面通过一次动作进行擦拭。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3a~3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剖视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此处为彩色打印机)内,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图1中左侧)依次配置有4个图像形成部Pa、Pb、Pc和Pd。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与不同的四种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图像对应地设置。图像形成部Pa~Pd分别通过带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的各工序依次形成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图像。
在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配设有担载各色的可视像(调色剂像)的感光鼓(像载体)1a、1b、1c和1d。进而,由驱动单元(未图示)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邻接设置。形成在这些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像依次一次转印并重叠到一边与各感光鼓1a~1d抵接一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之后,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辊9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转印纸P上。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在定影部13中定影调色剂像之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排出。一边使感光鼓1a~1d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执行针对各感光鼓1a~1d的图像形成工艺。
二次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收纳在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下部的纸盒16内。转印纸P经由供纸辊12a和对准辊对12b向二次转印辊9与中间转印带8的驱动辊11的狭缝部输送。中间转印带8使用电介质树脂制的薄片体,主要使用无接缝(无缝)的带。此外,在二次转印辊9的下游侧配置有叶片状的带清洁器19,用于除去残存在中间转印带8表面的调色剂等。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部Pa~Pd进行说明。在配设成能够旋转的感光鼓1a~1d的周围和下方设置有使感光鼓1a~1d带电的带电装置2a、2b、2c和2d、向各感光鼓1a~1d曝光图像信息的曝光装置5、在感光鼓1a~1d上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装置3a、3b、3c和3d、以及处于残存在感光鼓1a~1d上的显影剂(调色剂)等的清洁装置7a、7b、7c和7d。
当从个人计算机等上位装置输入图像数据时,首先,通过带电装置2a~2d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带电。接着,通过曝光装置5根据图像数据照射光,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在显影装置3a~3d中分别填充规定量包含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各色的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另外,在由于后述的调色剂像的形成而填充在各显影装置3a~3d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比例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从调色剂容器4a~4d向各显影装置3a~3d补充调色剂。该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由显影装置3a~3d供给并静电附着在感光鼓1a~1d上。由此,形成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5的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影对应的调色剂像。
然后,通过一次转印辊6a~6d以规定的转印电压向一次转印辊6a~6d与感光鼓1a~1d之间赋予电场。其结果,感光鼓1a~1d上的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这4色的图像为了形成规定的全色图像而以预定的规定的位置关系形成。之后,通过清洁装置7a~7d除去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的调色剂等,以备继续进行的新的静电潜影的形成。
中间转印带8架设于上游侧的从动辊10和下游侧的驱动辊11。当伴随驱动辊11通过驱动马达(未图示)旋转而中间转印带8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转印纸P以规定的定时从对准辊对12b向驱动辊11和与其邻接设置的二次转印辊9的狭缝部(二次转印狭缝部)输送。然后,中间转印带8上的全色图像被二次转印到通过狭缝部的转印纸P上。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转印纸P向定影部13输送。
输送到定影部13的转印纸P被定影辊对13a加热和加压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转印纸P的表面,形成规定的全色图像。形成了全色图像的转印纸P通过向多个方向分支的分支部14分配输送方向,直接(或者在被输送到双面输送通道18而在双面形成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对15向出纸盘17排出。
图2是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显影装置3a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从与感光鼓1a相反的一侧(图2的左侧)观察显影装置3a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表示显影装置3a的搅拌部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配置在图1的图像形成部Pa的显影装置3a,但是配置在图像形成部Pb~Pd的显影装置3b~3d的构成也基本相同,故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3a具备收纳包括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下,也称作显影剂)的显影容器20。显影容器20被分隔壁20a划分为搅拌输送室21和供给输送室22。在搅拌输送室21和供给输送室22分别能够旋转地配设有搅拌输送螺旋件25和供给输送螺旋件26,所述搅拌输送螺旋件25和供给输送螺旋件26用于将从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供给的调色剂与磁性载体混合并搅拌、使其带电。
配设在搅拌输送室21内的搅拌输送螺旋件25具有旋转轴25a以及第一螺旋叶片25b,该第一螺旋叶片25b与旋转轴25a一体设置,在旋转轴25a的轴向上以一定的间距形成为螺旋状。旋转轴25a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显影容器20。通过搅拌输送螺旋件25旋转,将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向规定方向(显影辊31的轴向的一侧)输送。
配设在供给输送室22内的供给输送螺旋件26具有旋转轴26a以及第二螺旋叶片26b,该第二螺旋叶片26b与旋转轴26a一体设置,通过朝向与第一螺旋叶片25b相反方向(反卷)的叶片形成为螺旋状。旋转轴26a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旋转轴25a平行地配置,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显影容器20。通过供给输送螺旋件26旋转,将供给输送室22内的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向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相反方向输送,并供给到显影辊31。
通过搅拌输送螺旋件25和供给输送螺旋件26搅拌显影剂并沿着轴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输送,经由形成在分隔壁20a的两端部的连通部20c、20d(参照图4)在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之间循环。即,通过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连通部20c、20d在显影容器20内形成显影剂的循环路径。
显影容器20向图2的右斜上方延伸,在显影容器20内,在供给输送螺旋件26的右斜上方配置有显影辊31。并且,显影辊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显影容器20的开口部20b露出,并与感光鼓1a对置。显影辊31向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对显影辊31施加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了交流电压的显影电压。
显影辊31包括:向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圆筒状的显影套筒;以及固定在显影套筒内的具有多个磁极的磁铁(未图示)。另外,此处使用表面经过滚压加工的显影套筒,但是也可以使用在表面形成多个凹形状(凹坑)的显影套筒以及表面被喷丸加工的显影套筒。
此外,在限制板27沿着显影辊31的长边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安装于显影容器20。在限制板27的前端部与显影辊31的表面之间形成少许的间隙(缝隙)。
如图3所示,在显影装置3a的一端(图3的左端)设置有从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向显影容器20内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部40。在调色剂补充部40的上端部形成从调色剂容器4a接受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口40a。在显影容器20的调色剂补充部40侧的侧面配置有驱动输入齿轮50。从调色剂补充口40a补充的调色剂从搅拌输送室21的上游侧(图4的左侧)供给至搅拌输送室21内。
如图4所示,在显影容器20形成有分隔壁20a、搅拌输送室21、供给输送室22、上游侧连通部20c以及下游侧连通部20d。另外,在搅拌输送室21中,图4的左侧为上游侧,图4的右侧为下游侧。此外,在供给输送室22中,图4的右侧为上游侧,图4的左侧为下游侧。因此,连通部以供给输送室22为基准而称呼上游和下游。
分隔壁20a沿着显影容器20的长边方向延伸,以使搅拌输送室21和供给输送室22排列的方式进行分隔。上游侧连通部20c和下游侧连通部20d分别形成在分隔壁20a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A1方向侧和A2方向侧)。上游侧连通部20c将搅拌输送室21和供给输送室22的A1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下游侧连通部20d将搅拌输送室21和供给输送室22的A2方向的端部彼此连通。
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旋转轴25a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显影容器20。搅拌输送螺旋件25将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一边通过第一螺旋叶片25b搅拌一边向A1方向输送。
另外,搅拌输送螺旋件25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并且能够正转和反转。正转是印刷动作时(图像形成时)旋转的方向。反转是由后述无纺布52b进行清扫动作时(非图像形成时)旋转的方向。
供给输送螺旋件26的旋转轴26a与旋转轴25a平行配置,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显影容器20轴支承。供给输送螺旋件26一边通过第二螺旋叶片26b将供给输送室22内的显影剂向A2方向(与A1方向相反的方向)搅拌输送一边向显影辊31供给显影剂。
此外,搅拌输送螺旋件25由PS(聚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等树脂形成,第一螺旋叶片25b与旋转轴25a一体成型。同样地,供给输送螺旋件26也由PS、ABS、PC等树脂形成,第二螺旋叶片26b与旋转轴26a一体成型。另外,旋转轴25a和26a仅由树脂形成,轴芯不使用金属。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搅拌输送室21的底面配置有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相对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图4的箭头A1方向)配置在上游侧连通部20d的上游侧。
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使用检测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的导磁率的导磁率传感器。当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检测到显影剂的导磁率时,向控制部(未图示)输出相当于其检测结果的电压值。然后,通过控制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输出值决定调色剂浓度。
传感器输出值根据调色剂浓度而变化,调色剂浓度越高,调色剂相对于磁性载体的比例越高,不导磁的调色剂的比例增加,因此输出值变低。另一方面,调色剂浓度越低,调色剂相对于载体的比例越低,不导磁的载体的比例增加,因此,输出值变高。
图5和图6是表示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结构的立体图,分别表示从搅拌输送室12内的显影剂输送方向(箭头A1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观察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对置的部分固定有刮板52。刮板52安装于形成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第一螺旋叶片25b的刮板保持部60。
此外,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旋转轴25a延伸至调色剂补充部40内。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旋转轴25a,在配置在调色剂补充部40内的部分一体形成有补充叶片25c。补充叶片25c的叶片朝向与第一螺旋叶片25b相同的方向(卷绕方向相同),通过比第一螺旋叶片25b小径的螺旋状的叶片以比第一螺旋叶片25b小的间距形成。
从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经由调色剂补充口40a补充到调色剂补充部40的调色剂通过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补充叶片25c沿着旋转轴25a进入搅拌输送室21内。然后,通过与搅拌输送室21内的显影剂(从供给输送室22交接的显影剂)搅拌、混合而以规定的带电量带电。即,搅拌输送螺旋件25兼作将调色剂补充部40内的调色剂朝向搅拌输送室21输送的输送部件。
图7是表示附设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刮板52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是从聚乙烯薄片体52a侧观察刮板52的图。如图7所示,刮板52通过使用未图示的由双面胶带等构成的粘接层将相同形状的聚乙烯薄片体(第一部件)52a与无纺布(第二部件)52b贴合而形成。
聚乙烯薄片体52a具有约0.1mm~0.2mm的厚度,无纺布52b具有约1mm的厚度。无纺布52b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参照图12)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聚乙烯薄片体52a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之间的摩擦系数。此外,聚乙烯薄片体52a由具有约100万~约700万的分子量的所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形成,耐磨损性比无纺布52b高。
在刮板52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聚乙烯薄片体52a和无纺布52b的长孔状的定位孔52c。刮板52的与检测面51a接触的一侧的端部52d(图7的下端部)呈圆弧状弯曲。在刮板52的固定于旋转轴25a的一侧的端部(图7的上端部)形成有梯形的切口52e。切口52e避免将刮板52安装于刮板保持部60时的刮板52与旋转轴25a的干涉。
图8和图9是形成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第一螺旋叶片25b的刮板保持部60的放大立体图,分别表示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观察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刮板保持部60通过将第一螺旋叶片25b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具有第一夹持部61、第二夹持部62和定位突起63。
第一夹持部61和第二夹持部62与切开的第一螺旋叶片25b的一侧和另一侧对置配置。第一夹持部61具有夹持刮板52的一方的侧端部的一对第一夹持片61a、61b。第二夹持部62具有夹持刮板52的另一方的侧端部的一对第二夹持片62a、62b。
第一夹持部61与第二夹持部62的间隔和刮板52的宽度方向尺寸w1(参照图7)大致相同。第一夹持片61a、61b和第二夹持片62a、62b具有小于刮板52的厚度d(参照图7)的间隙。
第一夹持片61a和第二夹持片62a相对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时的第一螺旋叶片25b的相位的行进方向(显影剂输送方向)配置在下游侧。第一夹持片61a和第二夹持片62a与刮板52的聚乙烯薄片体52a接触。第一夹持片61b和第二夹持片62b相对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时的第一螺旋叶片25b的相位的行进方向配置在上游侧。第一夹持片61b和第二夹持片62b与刮板52的无纺布52b接触。
第一夹持片61b与第一夹持片61a相比在周向(第一螺旋叶片25b的连续方向)较长地形成,延伸至第二夹持片62b附近。在第一夹持片61b形成有插入刮板52的定位孔52c的定位突起63。
在刮板保持部60安装有刮板52的情况下,首先,以刮板52的切口52d跨过旋转轴25a的方式,将刮板52的一侧(图7的左侧)的端缘夹入第一夹持部61的第一夹持片61a、61b的间隙中。
然后,将形成于第一夹持片61b的定位突起63从刮板52的无纺布52b侧插通到定位孔52c中。定位孔52c是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周向(图7的左右方向)的内径大于定位突起63的外径、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径向(图7的上下方向)的内径与定位突起63的外径相同的长孔形状。因此,不论刮板52或刮板保持部60的尺寸公差如何,都能够顺畅地插通定位突起63。之后,将刮板52的另一侧(图7的右侧)的端缘夹入第二夹持部62的第二夹持片62a、62b的间隙中。如以上那样完成刮板52的安装。
不需要刮板保持部60与刮板52之间的粘接。另外,通过根据需要在第一夹持部61、第二夹持部62与刮板52之间涂布粘接剂,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刮板52向刮板保持部60的保持强度。
但是,在第一夹持片61a、61b的双方和第二夹持片62a、62b的双方涂布粘接剂的情况下,刮板52向刮板保持部60的安装作业性变差。因此,优选仅对与刮板52的聚乙烯薄片体52a接触的第一夹持片61a、第二夹持片62a,或者仅对与无纺布52b接触的第一夹持片61b、第二夹持片62b涂布粘接剂。第一夹持片61b与第一夹持片61a相比较长地形成,与刮板52的接触面积大。因此,更优选仅对第一夹持片61b、第二夹持片62b涂布粘接剂。
图10和图11是安装有刮板52的刮板保持部60的放大立体图,分别表示从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和上游侧观察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刮板52沿着第一螺旋叶片25b的倾斜安装。即,在刮板52安装于搅拌输送螺旋件25的刮板保持部60的状态下,端部52d构成连续的第一螺旋叶片25b的边缘部的一部分。
此外,通过在定位孔52c中插通定位突起63,限制刮板52向径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将刮板52从第一螺旋叶片25b的边缘部的突出量维持为一定,能够稳定地清扫传感器面51a(参照图12)。刮板52向周向的移动被第一夹持部61和第二夹持部62限制。
图12和图13是表示显影装置3a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周边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分别是表示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和反转的状态的图。
如图12所示,刮板52以从第一螺旋叶片25b的外缘部(图12的下端部)的突出高度大于第一螺旋叶片25b的前端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之间的距离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螺旋叶片25b。因此,刮板52在弯曲的状态下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
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旋转轴25a仅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更大地设定刮板52的突出高度,以使旋转轴25a即使挠曲也能够可靠地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上滑动(接触)。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时,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此时,如图12所示,聚乙烯薄片体52a的表面(刮板52的一面)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上滑动。另一方面,当使搅拌输送螺旋件25反转时,如图13所示,无纺布52b的表面(刮板52的另一面)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上滑动。这样,利用聚乙烯薄片体52a或无纺布52b滑动摩擦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而进行清扫。
作为使搅拌输送螺旋件25反转的定时,可以在每次印刷动作结束时进行,也可以在印刷张数达到规定张数的时刻进行。此外,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反转时,供给输送螺旋件26也反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刮板52具有:聚乙烯薄片体52a,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时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以及无纺布52b,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反转时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接触。聚乙烯薄片体52a的耐磨损性比无纺布52b高。由此,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时,能够抑制刮板52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上滑动而磨损。由此,能够长期抑制显影剂堆积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上,能够长期高精度地检测调色剂浓度。
此外,无纺布52b与检测面51a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聚乙烯薄片体52a与检测面51a之间的摩擦系数。即,无纺布52b与聚乙烯薄片体52a相比,对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的清扫力更大。由此,通过使搅拌输送螺旋件25反转,能够利用无纺布52b更有效地清扫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
此外,搅拌输送螺旋件25在图像形成时正转,由此搅拌输送显影容器20内的显影剂,并且在非图像形成时反转。由此,在非图像形成时,能够利用清扫力较大的无纺布52b清扫检测面51a。
此外,刮板52通过将无纺布52b与聚乙烯薄片体52a贴合而形成。由此,容易使刮板52的与聚乙烯薄片体52a相反一侧的部件(无纺布52b)与检测面51a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聚乙烯薄片体52a与检测面51a之间的摩擦系数。此外,由于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形成聚乙烯薄片体52a,所以能够容易地提高聚乙烯薄片体52a的耐磨损性。
此外,由于刮板52被刮板保持部60的第一夹持部61、第二夹持部62夹持而保持,所以与仅将刮板52粘贴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上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构成刮板52的聚乙烯薄片体52a与无纺布52b的偏移。因此,能够长期维持刮板的清扫性能。
此外,由于刮板52以构成第一螺旋叶片25b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因此与将刮板52与旋转轴25a平行地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对显影剂的输送性能的影响。
此外,刮板52的聚乙烯薄片体52a安装于第一螺旋叶片25b正转时成为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面。由此,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正转时,能够利用耐磨损性高、摩擦系数低的聚乙烯薄片体52a容易地清扫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此外,通过使搅拌输送螺旋件25定期地反转,能够利用摩擦系数高且清扫力大的无纺布52b更可靠地清扫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51的检测面51a。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搅拌输送室21设置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5安装刮板52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供给输送室22设置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在供给输送螺旋件26安装刮板5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检测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剩余量的调色剂剩余量检测传感器作为调色剂检测传感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导磁率传感器作为调色剂检测传感器51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压电传感器等的导磁率传感器以外的传感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形成刮板52的第一部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外的聚乙烯形成第一部件,也可以使用聚乙烯以外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第一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无纺布形成刮板52的第二部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使用无纺布以外的材料形成第二部件。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还可以应用于数字或模拟方式的黑白复印机、彩色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具备包括调色剂检测传感器和刮板的显影装置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9)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容器,收纳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
搅拌输送部件,具有旋转轴以及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成形的输送叶片,搅拌输送所述显影容器内的所述显影剂,能够正反旋转;
调色剂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显影容器内的调色剂浓度或调色剂剩余量;以及
刮板,附设于所述搅拌输送部件,通过所述搅拌输送部件的旋转而清扫所述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
所述刮板具有:第一部件,在所述搅拌输送部件正转时与所述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以及第二部件,在所述搅拌输送部件反转时与所述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接触,
所述第一部件的耐磨损性比所述第二部件的耐磨损性高,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检测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高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检测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所述搅拌输送部件具有刮板保持部,所述刮板保持部以将所述输送叶片的一部分切开的方式形成,具有沿着所述输送叶片的倾斜保持所述刮板,
所述刮板保持部包括:
第一夹持部,配置在切开的所述输送叶片的一侧,由夹持所述刮板的一方的侧端部的一对第一夹持片构成;以及
第二夹持部,配置在所述输送叶片的另一侧,由夹持所述刮板的另一方的侧端部的一对第二夹持片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具有贯通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定位孔,
所述刮板保持部具有插通所述定位孔的定位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为所述搅拌输送部件的周向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突起的外径、所述搅拌输送部件的径向的内径与所述定位突起的外径相同的长孔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第一夹持片中的、相对于所述搅拌输送部件正转时的所述输送叶片的相位的行进方向配置在上游侧的所述第一夹持片与配置在下游侧的所述第一夹持片相比在周向上形成得长,并形成有所述定位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的所述第二部件与一对所述第一夹持片中的相对于所述搅拌输送部件正转时的所述输送叶片的相位的行进方向配置在上游侧的所述第一夹持片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输送部件在图像形成时正转,由此搅拌输送所述显影容器内的显影剂,并通过所述第一部件清扫所述检测面,在非图像形成时反转,由此通过所述第二部件清扫所述检测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板的与所述检测面接触的一侧的端部弯曲成圆弧状,在所述刮板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避免在将所述刮板安装于所述刮板保持部时与所述旋转轴干涉的切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片体形成,
所述第二部件由无纺布形成。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2180054217.9A 2020-09-10 2021-08-10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0185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1829 2020-09-10
JP2020-151829 2020-09-10
PCT/JP2021/029509 WO2022054489A1 (ja) 2020-09-10 2021-08-10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8562A true CN116018562A (zh) 2023-04-25

Family

ID=8063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4217.9A Pending CN116018562A (zh) 2020-09-10 2021-08-10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4111B2 (zh)
JP (1) JP7416274B2 (zh)
CN (1) CN116018562A (zh)
WO (1) WO20220544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4316B2 (ja) * 2008-01-28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9409B2 (ja) 2011-02-10 2014-03-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573B2 (ja) * 2012-12-12 2015-09-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77255B2 (ja) * 2013-03-13 2015-09-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487B2 (ja) 2017-03-03 2020-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16274B2 (ja) 2024-01-17
WO2022054489A1 (ja) 2022-03-17
US11934111B2 (en) 2024-03-19
US20240027934A1 (en) 2024-01-25
JPWO2022054489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725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849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3368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142A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48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56747A1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093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570856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JP2010175945A (ja)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38939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16018562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738501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4725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52267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22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1012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7353885B2 (ja)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11061347B2 (en) Printer having powder detection and supply conveyor control
JP485669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12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193923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27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88581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233A (ja) 現像装置、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594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