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8314A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8314A
CN116018314A CN202180056547.1A CN202180056547A CN116018314A CN 116018314 A CN116018314 A CN 116018314A CN 202180056547 A CN202180056547 A CN 202180056547A CN 116018314 A CN116018314 A CN 116018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elevator car
pair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65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泽真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8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83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8Cable weight compens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电梯的乘客数量的同时减少建筑物的整体的电梯的设置面积的电梯系统。本公开所涉及的电梯系统在单一的电梯井道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电梯轿厢,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电梯轿厢的下部分别配置有一对厢体下滑轮,使得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电梯轿厢的外侧部沿铅垂方向且在底部沿水平方向转动绳索,上述第一电梯轿厢的上述厢体下滑轮对的排列方向与上述第二电梯轿厢的上述厢体下滑轮对的排列方向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交叉。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单一的电梯井道内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电梯系统的构造,公知有将绳索分别架设在设置于厢体框的下侧的一对厢体下滑轮的构造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知有使卷扬机、控制装置小型化而设置于井道内,由此不需要屋顶机械室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并且,在高层写字楼、高层住宅中,预计在从低层到高层的宽范围内使用电梯,特别是作为用于提高电梯的输送能力的方式,公知有将两个以上轿厢配置于同一电梯井道内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使上侧的轿厢与下侧的轿厢连结而成的双层电梯(double deck)型的电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1150号公报
然而,在该双层电梯型的电梯系统中,为了实现高速的移动,进行了第一轿厢为奇数层专用,下部侧的第二轿厢为偶数层专用的运用,因此,例如在想要前往偶数层但却乘坐了奇数层专用的第一轿厢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先下电梯再重新乘坐等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技术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电梯的乘客数量的同时减少建筑物的整体的电梯的设置面积的电梯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电梯系统是在单一的电梯井道配置第一电梯轿厢以及第二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上述第二电梯轿厢的下部分别配置有一对厢体下滑轮,以便在上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上述第二电梯轿厢的外侧部沿铅垂方向且在底部沿水平方向转动绳索,上述第一电梯轿厢的上述厢体下滑轮对的排列方向与上述第二电梯轿厢的上述厢体下滑轮对的排列方向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交叉。
另外,在上述电梯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上述第二电梯轿厢沿着一对主导轨被引导,该一对主导轨沿着上述电梯井道延长,上述第一电梯轿厢的上述厢体下滑轮构成为卷绕从上述各轿厢中心观察时在上述主导轨的左右的任一方延长的绳索,上述第二电梯轿厢的上述厢体下滑轮构成为卷绕从各轿厢中心观察时在上述主导轨的左右的另一方延长的绳索。
并且,在上述电梯系统中,可以在上述厢体下滑轮对的交叉的排列方向的角度的一半的角度方向上配置上述一对主导轨,或者,也可以上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上述第二电梯轿厢被独立操作,且为相同的尺寸。
另外,在这样的电梯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安装于与上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上述第二电梯轿厢相平衡的平衡锤的滑轮的轴向也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交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轿厢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平衡锤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轿厢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平衡锤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变形例的轿厢部分的其他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所谓无机械室式且下悬式的电梯系统,如图1所示,第一电梯轿厢12和第二电梯轿厢14以不连结且能够独立控制的方式设置于沿垂直方向延长的单一的电梯井道10,在电梯井道10中,第一电梯轿厢12位于下侧,第二电梯轿厢14位于上侧。另外,在第一电梯轿厢12的底部安装有一对厢体下滑轮24、26,在第二电梯轿厢14的底部安装有一对厢体下滑轮28、30。作为一个例子,电梯系统是针对设置于多层建筑物、施设等的乘用电梯的系统。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电梯轿厢12、14的外侧部沿铅垂方向引绕有吊索20、22,在底部沿水平方向引绕有绳索20、22。
第一电梯轿厢12为大致立方体的轿厢,在前表面设置有开闭式的门,在轿厢侧壁的中央,在厢体上端侧和厢体下端侧形成有与在电梯井道10内沿垂直方向延长的左右一对主导轨18滑动的左右一对导靴。在上侧的左右一对导靴的附近设置有通过厢体顶板部连结的十字头部件。一对厢体下滑轮24、26经由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未图示的滑轮框架的滑轮的旋转轴而被支承。该一对厢体下滑轮24、26特别是相对于连接轿厢外部的一对主导轨的线分别倾斜地配置。即,从轿厢的入口朝向里面,右侧的厢体下滑轮24配置于比主导轨位置靠里侧的位置,从轿厢的入口朝向里面,左侧的厢体下滑轮26配置于比主导轨位置靠近前侧的位置。其结果,如图2所示,构成为左侧的吊索20位于近前侧,右侧的吊索20位于里侧。此外,吊索20以4根为1组,但仅部分地图示出1根。另外,一对厢体下滑轮24、26具有各滑轮的旋转轴成为平行的位置关系。
第二电梯轿厢14也与第一电梯轿厢12同样为大致立方体的轿厢,在前表面设置有开闭式的门,在轿厢侧壁的中央,在厢体上端侧和厢体下端侧形成有与在电梯井道10内沿垂直方向延长的左右一对主导轨滑动的左右一对导靴。一对厢体下滑轮28、30经由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未图示的滑轮框架的滑轮轴而被支承。该一对厢体下滑轮28、30特别是相对于连接轿厢外部的一对主导轨的线,分别倾斜地配置在与第一电梯轿厢14相反的方向上。即,从轿厢的入口朝向里面,右侧的厢体下滑轮28配置于比主导轨位置靠近前侧的位置,从轿厢的入口朝向里面,左侧的厢体下滑轮30配置于比主导轨位置靠里侧的位置。其结果,如图2所示,构成为右侧的吊索22位于近前侧,左侧的吊索22位于里侧。此外,一对厢体下滑轮28、30具有各滑轮的旋转轴成为平行的位置关系。
在从上方观察配置于相同的电梯井道10的这些第一电梯轿厢12和第二电梯轿厢14的情况下,可知一对厢体下滑轮24、26和一对厢体下滑轮28、30的各绳索的延长线配置成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交叉。换言之,用于使第一电梯轿厢12进行升降动作的吊索20在电梯井道10内或者周围至少两处沿垂直方向延长,但在与用于该第一电梯轿厢12的吊索20不同的部位沿垂直方向延长的是用于第二电梯轿厢14的吊索22。因此,各个吊索20、22不会在电梯井道10内或者周围发生干涉,能够保持独立地进行移动。这些第一电梯轿厢12和第二电梯轿厢14沿着一对主导轨18被引导,该一对主导轨18沿着电梯井道10延长,第一电梯轿厢12的厢体下滑轮24、26卷绕从上述各轿厢中心观察时在主导轨18的左右的任一方延长的吊索20,第二电梯轿厢14的厢体下滑轮28、30卷绕从各轿厢中心观察时在主导轨18的左右的另一方延长的吊索22。此外,如图2所示,在厢体下滑轮对的交叉的排列方向的角度的一半的角度方向上配置有一对主导轨18。
第一电梯轿厢12的吊索20构成为,其一方的绳索固定端固定安装于设置在电梯井道10的顶棚附近的绳索固定部31,从该绳索固定部31沿垂直方向延长并卷绕在第一电梯轿厢12的厢体下滑轮26大致四分之一圈左右。进而,吊索20通过第一电梯轿厢12的底部,从另一个厢体下滑轮24向上方延长。在电梯井道10的顶棚侧设置有一对定滑轮32、34,卷绕了定滑轮32的吊索20卷绕过驱动马达36的牵引绳轮部而到达定滑轮34。吊索20从定滑轮34搭设到定滑轮36,在该定滑轮35与保持吊索20的另一端的绳索固定部38之间悬垂有平衡锤40。在图1中,在第一电梯轿厢12和卷绕于该第一电梯轿厢12的吊索20的各滑轮处显示有“A”。
同样,第二电梯轿厢14的吊索22构成为,其一端固定安装于设置在电梯井道10的顶棚附近的绳索固定部31,从该绳索固定部31垂直地延长的吊索22卷绕在第二电梯轿厢14的厢体下滑轮28大致四分之一圈左右。进而,吊索22跨过第二电梯轿厢14的底部,从另一个厢体下滑轮30向上方延长。在电梯井道10的顶棚侧设置有一对定滑轮42、44,吊索22卷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42,并且卷绕过驱动马达46的牵引绳轮部而到达另一个定滑轮44。并且,吊索22在该定滑轮44与保持吊索22的另一端的绳索固定部48之间悬垂有平衡锤50。在图1中,在第二电梯轿厢14和卷绕于其吊索22的各滑轮处显示有“B”。
第一电梯轿厢用的平衡锤40与第二电梯轿厢用的平衡锤50的位置关系如下,即,被设为在上下方向上不连结地设置在沿着电梯井道10的侧壁设置的狭窄的共用的空间的构造,并且在电梯井道10中位于下侧的第一电梯轿厢12所使用的平衡锤40位于上侧,在电梯井道10中位于上侧的第二电梯轿厢14所使用的平衡锤50位于下侧。在这些平衡锤40、50也分别在上端部安装有滑轮45、55,在滑轮45卷绕有第一电梯轿厢用的吊索20,在滑轮55卷绕有第二电梯轿厢用的吊索22。
如图3所示,对于安装于平衡锤40的滑轮45而言,面向平衡锤的水平面内的长边方向,取左侧成为近前、右侧成为里侧的倾斜的位置关系,对于安装于平衡锤50的滑轮55而言,面向相反的方向,取左侧成为里侧,右侧成为近前的倾斜的位置关系。因此,在从垂直方向的上侧观察两个滑轮45、55的情况下,构成为虽然大致转动轴的位置一致,但滑轮的旋转面彼此交叉。即,在第一、第二电梯轿厢12、14中,吊索20、22被配置成不位于相同的位置,但与此相同,在平衡锤40、50的滑轮45、55中,同样被配置成吊索20、22不位于相同的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第一电梯轿厢12和第二电梯轿厢14上下分开地位于电梯井道10内,并且被控制成分别独立运转。这是因为即使在同一电梯井道10内,也能够使用通过不同的位置的独立的吊索20、22,因此具有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以角度交叉成X字状的轿厢侧的厢体下滑轮24、26、28、30,平衡锤40、50也具备同样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以角度交叉成X字状的滑轮45、55。本方式对省空间化显著的无机械室型的电梯系统是特别有效的,且对于高层的建筑是特别有效的。虽然也可以将利用第一电梯轿厢12和第二电梯轿厢14的层数上下分割以供使用,但若在最上层之上和最下层之下确保供一个轿厢待机的空间,则第一电梯轿厢12和第二电梯轿厢14都能够分别供最上层和最下层之间使用。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是在单一的电梯井道11内配置有三个电梯轿厢12、14、16的例子。三个电梯轿厢12、14、16为大致相同的尺寸,从下方开始依次为第一电梯轿厢12、第二电梯轿厢14、以及第三电梯轿厢16,并配置于电梯井道11内,特别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相比较,具有在相同的电梯井道11内追加了第三电梯轿厢16的构造。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厢体下滑轮24、26、28、30的排列方向被设为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倾斜地交叉的方向,以便不将由第一电梯轿厢12以及第二电梯轿厢14的厢体下滑轮24、26、28、30卷绕的吊索20、22引导至相同的位置。这里,第三电梯轿厢16配置于相同的电梯井道11内的第二电梯轿厢14的上侧,但在第三电梯轿厢16未设置厢体下滑轮,而是在第三电梯轿厢16的顶棚部分设置有一个厢体上滑轮19。也如图5所示,第三电梯轿厢16的吊索23被引导成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通过大致轿厢的中心附近,因此,第三电梯轿厢16的吊索23不会与在各轿厢的外侧被引导的吊索20、22发生干涉。
同样,在平衡锤侧,吊索20、22、23也被引导成不位于相同的位置。第一平衡锤40、第二平衡锤50以及第三平衡锤60被设为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不连结地设置在沿着电梯井道11的侧壁设置的狭窄的共用的空间中的构造,并且分别悬垂于吊索20、22、23。如图6所示,在从上方观察三个平衡锤的情况下,平衡锤的各滑轮54、55、56改变朝向地排列,构成为从中心轴分为三个方向。最上位的平衡锤40与最下方的第一电梯轿厢12连结,中间的平衡锤50与中间的第二电梯轿厢14连结,最下方的平衡锤60与最上方的第三电梯轿厢16连结。用于悬挂最上方位的平衡锤40的滑轮54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沿着锤的长边方向延长,剩余的两个滑轮55、56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与之前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着交叉的方向延长。其结果,卷绕于各平衡锤的各滑轮54、55、56的吊索20、22、23被引导成不位于相同的位置,由此,能够与三个电梯轿厢12、14、16联动地进行独立的控制。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描绘了两对滑轮的组合72、74。这两对滑轮的组合72、74所成的角度构成为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以大致接近90度的角度交叉,吊索20、22彼此的分离的距离也能够采用比图5的构造大的距离。
在各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通过使用厢体下滑轮,能够取成对地分别从该厢体的下部悬挂轿厢的构造。也可以在轿厢下部预先定向地设置槽、螺栓等固定部件,在该方向上对每个框架安装厢体下滑轮,由此以规定的角度安装厢体下滑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将保持一对厢体下滑轮的框架安装于厢体底部的中心后,调整角度。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中,对于两个轿厢,以防止吊索彼此的干涉的方式构成,但也可以对三个以上的轿厢应用,在构建高层的建筑物的电梯系统的情况下在每单位占有面积的运输效率方面是特别有利的。另外,对平衡锤侧沿垂直方向排列并被悬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水平方向的位置原本错开的构造,对于两个以上的轿厢,也能够采用防止吊索彼此的干涉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0、11...电梯井道;12、14、16...电梯轿厢;18...主导轨;20、22、23...吊索;24、26、28、30...厢体下滑轮;31、38、41、48...绳索固定部;32、34、35、42、44...定滑轮;36、46...驱动马达;40、50、60...平衡锤;45、54、55、56...滑轮。

Claims (5)

1.一种电梯系统,其是在单一的电梯井道配置第一电梯轿厢以及第二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所述第二电梯轿厢的下部分别配置有一对厢体下滑轮,以便在所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所述第二电梯轿厢的外侧部沿铅垂方向且在底部沿水平方向转动绳索,所述第一电梯轿厢的所述厢体下滑轮对的排列方向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电梯轿厢的所述厢体下滑轮对的排列方向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所述第二电梯轿厢沿着一对主导轨被引导,该一对主导轨沿着所述电梯井道延长,所述第一电梯轿厢的所述厢体下滑轮构成为卷绕从所述各轿厢中心观察时在所述主导轨的左右的任一方延长的绳索,所述第二电梯轿厢的所述厢体下滑轮构成为卷绕从各轿厢中心观察时在所述主导轨的左右的另一方延长的绳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厢体下滑轮对的交叉的排列方向的角度的一半的角度方向上配置有所述一对主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所述第二电梯轿厢被独立操作,且为相同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分别安装于与所述第一电梯轿厢以及所述第二电梯轿厢相平衡的平衡锤的滑轮的轴向也在投影到水平面的情况下交叉。
CN202180056547.1A 2020-08-17 2021-08-11 电梯系统 Pending CN1160183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7510 2020-08-17
JP2020137510 2020-08-17
PCT/JP2021/029674 WO2022039091A1 (ja) 2020-08-17 2021-08-11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8314A true CN116018314A (zh) 2023-04-25

Family

ID=8032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6547.1A Pending CN116018314A (zh) 2020-08-17 2021-08-11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2521A1 (zh)
JP (1) JPWO2022039091A1 (zh)
CN (1) CN116018314A (zh)
WO (1) WO20220390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11834A (en) * 1931-02-26 1933-05-30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system
JP4291131B2 (ja) * 2003-12-25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6036487A (ja) * 2004-07-28 2006-02-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FI118335B (fi) * 2004-07-30 2007-10-15 Kone Corp Hissi
FI119240B (fi) * 2005-12-29 2008-09-15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ja laitteisto kaksoiskorihissin korivälin säätämiseksi
US7882934B2 (en) * 2006-12-22 2011-02-08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ES2543885T3 (es) * 2009-12-15 2015-08-25 Inventio Ag Instalación de ascensor de doble cabina
CN103429518B (zh) * 2011-03-24 2015-09-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
US10053332B2 (en) * 2016-03-25 2018-08-21 Smart Lifts, Llc Independent traction drive and suspension systems for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in a hoistw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2521A1 (en) 2023-10-12
JPWO2022039091A1 (zh) 2022-02-24
WO2022039091A1 (ja) 2022-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7977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including car with suspending pulley device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ar
JP2002167137A (ja) エレベータ
US7918319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WO2003091143A1 (fr) Ascenseur sans local de machinerie
JP2008156116A (ja) 昇降路内で相互に上下に配置された2台の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
KR102204157B1 (ko) 자체 구동식 4방향 출입구 관통형 엘리베이터
US7156209B2 (en)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EA005334B1 (ru) Лифт с тяговым шкивом без машинн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EP2390219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KR100567364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H11106159A (ja) エレベーター
US7413055B2 (en) Elevator
US7562745B2 (en) Elevator with an operation space in a center of a machine room
US8172041B2 (en)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KR20080014054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2012056773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EP1564177B1 (en) Elevator equipment
KR100685505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16018314A (zh) 电梯系统
EP3553013A2 (en) Lifting system
EP1780161A1 (en) Elevator device
WO200603825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23157587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5077805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120096801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