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5566A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15566A CN116015566A CN202211731142.6A CN202211731142A CN116015566A CN 116015566 A CN116015566 A CN 116015566A CN 202211731142 A CN202211731142 A CN 202211731142A CN 116015566 A CN116015566 A CN 116015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storage area
- sub
- carrier
- deco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无线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基于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分配策略用于指示错误编码块在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基于分配策略,将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预取存储区的存储空间,预取更多的错误编码块,提高后续合并译码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指:接收方在译码或者解码失败的情况下,保存接收到的软比特数据,并向发送端发送重传控制指令,以要求发送方重传数据,后续接收方将重传的数据和先前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再解码。而为了提高HARQ过程中的合并效率,在片上设置有预取存储区,以便预先将先前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片上,以降低合并等待的时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基于所述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所述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所述分配策略用于指示所述错误编码块在所述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
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所述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所述分配策略用于指示所述错误编码块在所述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终端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终端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考虑到不同网络配置下重传过程对错误编码块的需求量不同,基于不同网络制式类型,针对预取存储区设置了不同的分配策略,使得在编码块重传过程中,可以基于网络制式类型和其对应的分配策略,按照对错误编码块的需求量,预先将预取存储区划分出所需存储区大小,从而充分利用预取存储区的存储空间,预取更多的错误编码块,以减少后续合并译码的等待时长,从而提高后续合并译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过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取存储区的划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取存储区的划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动态调整压缩率的过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的更新过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HARQ过程如图1所示,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送端101可以将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后生成传输块,传输至接收端102,接收端102对接收到的传输块进行译码,译码后可以得到传输正确的传输数据,以及传输错误的数据;而对于传输错误的数据,接收端102需要向发送端101发送重传控制指令,以便发送端101根据重传控制指令,向接收端102发送重传编码块;进一步的,接收端102可以基于重传编码块和上次传输过程中传输错误的数据一起进行合并译码,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相关技术中,分别从三个方面对HARQ过程进行了改善。(1)在译码阶段,当译码器对编码块进行译码时,为了保证译码效率,避免无法译码成功的编码块阻碍译码进程,设置有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也即每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需要小于等于最大译码迭代次数。(2)在数据存储阶段,在HARQ过程中,需要将传输错误的软比特数据暂时保存在接收端102中,比如,保存在接收端102的DDR SDRAM(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后续将DDR SDRAM简称为DDR),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中,以便在接收端102接收到重传编码块时,可以从DDR读取该传输错误的软比特数据,与当前接收到的重传编码块一起进行合并译码。而由于传输错误的软比特数据量较大,为了降低软比特数据所占的内存空间,需要对传输错误的软比特数据进行压缩,进而存储在DDR中,具体根据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层数设置软比特数据的压缩率,即MIMO层数多则采用较高的压缩率,MIMO层数少则使用较低的压缩率。(3)在数据读取阶段,为了避免合并译码时再从DDR中读取上一次传输错误的数据,对DDR的读取压力,以及降低合并效率,在译码器所在的片上设置有预取存储区,用于在对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之前,预先将DDR中的数据写入预取存储区,以便在合并译码时可以直接从片上的预取存储区进行数据读取,与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提高合并效率。且在规划预取存储区所预取数据的多少时,是按照终端在同一个时隙里面所支持的最大传输块个数,为每个传输块固定分配一个Ncb大小的预取存储区。
而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式,HARQ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译码阶段设置最大译码迭代次数虽然确实可以避免译码错误对后续编码块译码进程的影响,但是每个编码块设置相同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对于传输块来说,若译码前面编码块的时候信噪比较高,后面编码块的信噪比较低,信噪比高时,每个编码块只需要很少的迭代次数就能完成译码,如果最大译码迭代次数固定,就无法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对后续编码块进行译码,从而降低译码性能。(2)在数据存储阶段,仅根据MIMO层数的多少设置算比特数据的压缩率,在MIMO层数较多的情况下固定使用较高的压缩率,会导致软比特的比特数(有效数据)较少,从而使得软比特的合并增益变少,进而降低后续合并译码的性能;且在误块率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压缩率会导致DDR的带宽冗余较大。(3)在数据读取阶段,按照终端所支持的最大传输块个数进行预取存储区分配,在终端仅配置一个载波的情况下,可能只需要预取1个Ncb大小的软比特数据,而按照最大传输块个数进行预取存储区的分配,显然会造成预取存储区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三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申请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改进,并在下文实施例中对改进方式进行依次说明。
首先,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3)所带来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网络配置来动态调整预取存储区分配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合并译码的效率。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由于不同网络制式类型的网络配置不同,而网络配置的不同会影响到终端所传输的传输块的多少,而预取存储区中所需要预先存储的错误编码块的多少与传输块的多少有关,因此,预取存储区应该预先为错误编码块分配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也与网络制式类型有关。对应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通过获取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并分别按照不同网络制式类型,分别设置了不同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
步骤202,基于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分配策略用于指示错误编码块在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
其中,终端针对不同网络制式类型,分别配置有该网络制式类型对应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制式类型可以包括:SA(NR only)、LTE only以及ENDC三种场景。其中,SA是仅5G场景,LTE only是仅4G场景,ENDC是4G和5G混用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获取到当前传输重传编码块的网络制式类型后,即可以根据网络制式类型,匹配该网络制式类型对应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进而按照分配策略划分预取存储区。
步骤203,基于分配策略,将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其中,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如何将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以及各个子存储区的大小,且各个子存储区中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获取到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后,即可以按照分配策略所指示的子存储区的划分方式,将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可选的,预取存储区位于译码器所在的片上,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当终端接收到重传编码块后,可以从预取存储区中读取错误编码块,以便对错误编码块和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由译码器对合并后的编码块进行译码。由于预取存储区的容量有限,若直接将错误编码块全部预取到预取存储区中,有些当前并不需要的错误编码块会一直占用预取存储区,导致当前需要的错误编码块可能仍然存储在其他非片上存储区域,需要从非片上存储区域读取错误编码块,显然会降低后续合并译码的效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按照重传编码块的需要,预先在预取存储区中为其对应的错误编码块分配出特定存储区大小的子存储区域,以便预先将其所需要的错误编码块预取到预取存储区中,以达到充分利用预取存储区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满足重传编码块后续合并译码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网络配置下重传过程对错误编码块的需求量不同,基于不同网络制式类型,针对预取存储区设置了不同的分配策略,使得在编码块重传过程中,可以基于网络制式类型和其对应的分配策略,按照对错误编码块的需求量,预先将预取存储区划分出所需存储区大小,从而充分利用预取存储区的存储空间,预取更多的错误编码块,以减少后续合并译码的等待时长,从而提高后续合并译码的效率。
单一网络制式类型下,预取错误编码块的多少与载波带宽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层数有关,而混合网络制式下,预取错误编码块的多少除了与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有关,还与混合网络制式所包含的至少两种网络制式类型有关,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照网络制式类型是单一类型还是混合类型,设置不同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按照各种网络配置的特点,将不同的网络场景划分为两种网络制式类型,一种是单一网络制式类型,一种是混合网络制式类型。其中,单一网络制式类型指终端仅采用一种网络制式进行数据传输,混合网络制式类型指终端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网络制式进行数据传输。示例性的,SA(NR only)、LTE only即属于单一网络制式,ENDC即属于混合网络制式。
步骤302,在网络制式类型是单一网络制式的情况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第一分配策略。
由于不同网络制式类型下影响预取错误编码块多少的因素不同,对应影响预取存储区为其分配的存储区大小,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针对不同网络制类型,分别设置有不同的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也就是说,针对单一网络制式类型,设置有预取存储区的第一分配策略,针对混合网络制式类型,设置有预取存储区的第二分配策略。当终端获取到网络制式类型为单一网络制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单一网络制式下针对预取存储区的第一分配策略,进而使用第一分配策略划分预取存储区。
步骤303,在确定第一分配策略的情况下,获取终端的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
在单一网络制式类型下,无论是仅4G,或者是仅5G,预取错误编码块的多少仅与载波配置和MIMO层数配置有关,因此,第一分配策略指示按照载波的带宽和MIMO层数对预取存储区进行动态分配。且每个载波对应一个子存储区,该子存取区的大小由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确定得到。对应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获取到第一分配策略后,需要获取终端的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以便根据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对预取存储区进行动态分配。
可选的,第一载波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包括各个第一载波对应的第一MIMO层数,第一MIMO层数为该载波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
步骤304,基于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将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不同子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不同载波对应的错误编码块。
当终端获取到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后,即可以根据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将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字存储区。也即确定出各个第一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以及各个子存储区的存储区大小。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步骤304可以包括步骤304A~步骤304C。
步骤304A,获取预取存储区的总存储容量。
步骤304B,确定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以及对应的MIMO层数,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第一载波。
步骤304C,基于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的乘积、各个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和第一MIMO层数的乘积之和,以及总存储容量,确定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容量。
以终端配置有两个NR载波为例(NR only场景下),如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取存储区的划分示意图。其中,预取存储区的总大小为S,在预取存储区中,分别为载波0划分有子存储区0,为载波1划分为子存储区1。子存储区0的存储区大小由公式(1)确定,子存储区1的存储区大小由公式(2)确定。
S1=B0*L0/(B0*L0+B1*L1)*S(1)
S2=B1*L1/(B0*L0+B1*L1)*S(2)
其中,S1表示子存储区0的存储区大小,B0表示载波0的载波带宽,L0表示载波0的最大MIMO层数,B1表示载波1的载波带宽,L1表示载波1的最大MIMO层数,S2表示子存储区1的存储区大小,S表示预取存储区的存储区大小。
由公式(1)和公式(2)可知,在单一网络制式下,根据每个载波的载波带宽和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对预取存储区进行动态分配,且分配原则为:为载波带宽大,且支持最大MIMO层数多的载波分配更多的预取存储区,为载波带宽小,且支持最大MIMO层数少的载波分配相对较小的预取存储区。也即S1和S2的大小是由其对应的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决定的,若B1*L1大于B0*L0,则为载波1分配的预取存储区(子存储区2)的容量大于为载波0分配的预取存储区(子存储区1)的容量。
针对如何计算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的过程(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第一载波中的一个),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需要首先获取预取存储区的总存储容量、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MIMO层数、各个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和第一MIMO层数,带入公式(1)或者公式(2),即可以计算得到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其中,该子存储区用于存储与重传编码块对应的错误编码块,以便后续将重传编码块与错误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
步骤305,在网络制式类型是混合网络制式的情况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第二分配策略,混合网络制式指示终端同时采用至少两种网络制式进行数据传输,第一分配策略与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可选的,当终端获取到网络制式类型为混合网络制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混合网络制式下针对预取存储区的第二分配策略,以便使用第二分配策略划分预取存储区。
步骤306,在确定第二分配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网络制式下传输块的传输块数量,为第一网络制式分配第一子存储区。
在网络制式类型是混合网络制式的情况下,预取错误编码块的多少不仅与载波配置和MIMO层数配置有关,还需要按照不同网络制式进行区分,因此,第二分配策略指示先为不同网络制式划分出不同子存储区,而不同子存储区中还会按照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进行动态分配。
可选的,当终端确定混合网络制式包括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时,可以为第一网络制式分配第一子存储区,为第二网络制式分配第二子存储区,在每个子存储区中,进一步按照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进行动态分配,比如,将第二子存储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不同子区域对应不同载波。
示例性的,若第一网络制式是4G(LTE)时,由于LTE场景下配置有一个载波,且每个载波对应有两个传输块,则终端可以按照第一网络制式下传输块的传输块数量,为第一网络制式分配第一子存储区,第一子存储区的大小为2个Ncb的大小,每个传输块对应一个Ncb。
步骤307,获取第二网络制式下终端的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以及基于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为第二网络制式分配第二子存储区。
第一子存储区是预取存储区中固定大小的区域,而预取存储区中除了第一子存储区之外的区域(第二子存储区)用于存储第二网络制式下所传输的错误编码块。对于第二子存储区,仍然需要按照载波配置参数和MIMO层配置参数进行动态分配。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获取第二网络制式下终端的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以便基于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分配第二子存储区。
可选的,第二载波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第二网络制式下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至少包括各个第二载波对应的第二MIMO层数,第二MIMO层数是该第二载波所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步骤307可以包括步骤307A~步骤307C。
步骤307A,基于总存储容量和第一子存储区的存储区容量,确定第二子存储区的剩余存储容量。
步骤307B,获取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以及对应的MIMO层数,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第二载波。
步骤307C,基于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的乘积、各个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和第二MIMO层数的乘积之和,以及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容量。
以混合网络制式包括第一网络制式(4G)和第二网络制式(5G)为例,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取存储区的划分示意图。其中,预取存储区的总大小为S,在预取存储区中,分别为第一网络制式划分出第一子存储区,为第二网络制式划分出第二子存储区,第一子存储区和第二子存储区均为固定大小,第一子存储区的大小为2Ncb,第二子存储区的大小为S-2Ncb。针对第二子存储区,还需要按照不同载波进行划分,在配置有两个载波的情况下,在第二子存储区中,分别为NR载波0划分有子存储区0,为NR载波1划分有子存储区1。子存储区0的存储区大小由公式(3)确定,子存储区1的存储区大小由公式(4)确定。
S3=B0*L0/(B0*L0+B1*L1)*(S-2Ncb) (3)
S4=B1*L1/(B0*L0+B1*L1)*(S-2Ncb) (4)
其中,S3表示子存储区0的存储区大小,B0表示NR载波0的载波带宽,L0表示NR载波0的最大MIMO层数,B1表示NR载波1的载波带宽,L1表示NR载波1的最大MIMO层数,S4表示子存储区1的存储区大小,S表示预取存储区的存储区大小,2Ncb表示第一子存储区的大小。
由公式(3)和公式(4)可知,在混合网络制式下,首先为第一网络制式(LTE)分配2*Ncb大小的预取存储区,剩下的预取存储区仍然按照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进行分配,分配原则为(也即第二子存储区的分配原则为):为载波带宽大,且支持最大MIMO层数多的NR载波分配更多的预取存储区,为载波带宽小,且支持最大MIMO层数少的NR载波分配相对较小的预取存储区。也即S3和S4的大小是由其对应的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决定的,若B1*L1大于B0*L0,则为NR载波1分配的预取存储区(子存储区1)的容量大于为NR载波0分配的预取存储区(子存储区0)的容量。
针对如何计算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的过程(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第二载波中的一个),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需要首先获取预取存储区的总存储容量、第二子存储区的剩余存储容量(由总存储容量减去第一子存储区的存储区容量得到)、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MIMO层数、各个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和第二MIMO层数,带入公式(3)或者公式(4),即可以计算得到承载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其中,该子存储区用于存储与重传编码块对应的错误编码块,以便后续将重传编码块与错误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
步骤308,按照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从DDR中预取子存储容量大小的错误编码块。
在终端对重传编码块进行译码之前,首先需要从DDR中预取错误编码块,并将错误编码块存储至预取存储区中,以便后续可以将错误编码块与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而为了使得可以提前预取足够的错误编码块,本实施例中按照重传编码块的需求为错误编码块在预取存储区中提前分配了对应的存储空间,使得终端可以按照各个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从DDR中预取子存储容量大小的错误编码块,存储到预取存储区中。
可选的,从DDR中预取的错误编码块在存入DDR之前,可以采用下文实施例中根据误块率动态调整其对应的压缩率,从而降低DDR的数据读取带宽,也可以进一步保证后续合并译码的性能。
步骤309,对错误编码块和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得到合并编码块。
当终端对重传编码块进行译码时,可以从预取存储区中读取对应的错误编码块,并对错误编码块和重传编码块合并,得到合并编码块。
步骤310,对合并编码块进行译码处理。
终端将合并编码块送入译码器中,由译码器对合并编码块进行译码处理,得到译码后的软比特数据。
可选的,对合并编码块的译码过程,可以采用下文实施例中动态调整最大译码迭代次数的方法,以提高合并编码块的译码性能。
本实施例中,分别为不同网络制式类型设置了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在单一网络制式下,可以根据载波带宽和所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对预取存储区进行动态分配,且按照载波带宽大MIMO层数多分配较多的预取存储区,使得在数据传输速率较高,且编码块连错的情况下,可以预取更多的错误编码块至预取存储区中,以减少对DDR的读取操作,延迟译码器对前级的反压而不会造成时序错乱。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预取存储区的容量,提高预取存储区的利用率。
其次,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2)所带来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误块率来动态调整软比特数据压缩率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合并译码的性能。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确定编码块组的误块率,编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块,误块率指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概率。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采用HARQ机制进行数据传输。发送的数据块经过编码后传输至接收端,由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编码块进行译码和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若接收的数据出错,则接收端可以将错误数据存储到特定存储区中,并向发送端发送重传控制信息,使得发送端可以重传错误数据对应的数据,使得后续接收端可以对重传数据和存储数据进行合并后,再进行译码操作。可见,HARQ过程中涉及到将错误数据存储到特定存储区,以及从特定存储区中取出存储的错误数据,而为了提高对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往往需要对错误数据进行压缩后再进行存储,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压缩率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据存取效率以及合并效率。
由于在HARQ场景中数据存取操作针对的是传输错误的编码块(数据),压缩率是为了降低该类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则压缩率设置的高低应该由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数量决定。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通过获取编码块组的误块率,以确定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概率高低,从而根据误块率来动态设置压缩率。若误块率较高,则表示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较多,可能需要设置相对较大的压缩率;若误块率较低,则表示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较少,则无需设置较大的压缩率。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数据通信过程中,往往是以传输块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而由于传输块的数据量较大,若直接对传输块进行误块率统计,可能在误块率较低的时候数据量较大而采用较低的压缩率,无法达到改善数据存取效率的目的。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传输块划分为多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块,通过将传输块划分为合适粒度的编码块组,以达到改善数据存储效率的目的。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若编码块组中包含有M个编码块,其中N个编码块传输错误,则误块率=N/M,或者,误块率=N/M*100%。比如,误块率为50%。
步骤602,基于误块率,确定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第一编码块是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
其中,终端中设置有压缩率和误块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当终端获取到编码块组的误块率后,即可以根据误块率去对应关系表中查找对应的压缩率,并将其确定为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该第一编码块是对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压缩率和误块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一所示。
表一
由表一可知,若编码块组的误块率较高,则表示需要存取的编码块较多,则为了保证数据存储效率,需要设置较高的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若编码块组的误块率较低,则表示需要存取的第一编码块较少,则为了保证后续合并性能,则可以设置相对较低的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
可选的,由于计算出的编码块组的误块率的取值较多,若为每个误块率均设置对应的压缩率,显然不符合实际需求,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误块率范围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如表二所示。
表二
其中,误块率范围1的范围上限小于误块率范围2的范围下限,误块率范围2的范围上限小于误块率范围3的范围下限,误块率范围3的范围上限和误块率范围4的范围下限。当终端确定出编码块组的误块率后,可以首先确定误块率所处的误块率范围,进而将误块率范围对应的压缩率确定为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
步骤603,基于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得到压缩数据。
当终端确定出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后,即可以根据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得到压缩数据,进而将压缩后的压缩数据存储至存储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编码块组的误块率,并基于误块率动态调整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压缩率,使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读写的数据大小来进行压缩率的选择,比如,若误块率较高可以选择相对较大的压缩率,可以减少误块率较高场景下的数据读写带宽,以使得数据的读写带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误块率较低可以选择相对较小的压缩率,在对数据读写带宽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合并译码的性能。
在HARQ过程中存在初传和重传两个过程,在初传过程中,仅需要将第一编码块(传输错误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区;而重传过程中,不仅涉及到需要将编码块存储到存储区,还涉及到需要从存储区读取第一编码块,以便于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则重传对数据存储带宽的需求比初传大,则在相同误块率的情况下,不同传输时机应该需要设置不同的压缩率。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确定编码块组的误块率,编码块组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块,误块率指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概率。
在通信过程中,接收端(终端)需要对接收到的传输块(编码块)进行译码,在译码过程中对编码块进行CRC校验,以确定编码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则可以通过统计编码块组中每个编码块的CRC结果,以确定编码块组的误块率。对应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步骤701可以包括步骤701A~701C。
步骤701A,获取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CRC结果,CRC结果用于指示编码块是否传输错误。
步骤701B,基于CRC结果,确定编码块组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错误数量。
在对编码块进行译码过程中,需要对编码块进行CRC校验,CRC校验用于确定编码块中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若发生错误,则需要发送端重现传输对应的数据。则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CRC结果,以确定编码块组中发生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错误数量,用于后续确定编码块组的误块率。
步骤701C,将错误数量和总编码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编码块组的误块率,总编码块数量是编码块组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总数量。
其中,误块率的确定公式可以为:误块率=错误数量/总编码块数量。当终端获取到编码块组中发生传输错误的编码块的错误数量后,将错误数量和编码块组中总编码块数量的比值,确定为编码块组的误块率。
可选的,在划分编码块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误块率的统计长度确定编码块组。对应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确定编码块组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误块率的统计长度。
步骤二、基于统计长度,确定编码块组,不同统计长度中编码块组中包含的总编码块数量不同。
其中,不同统计长度对应编码块组中包含的总编码块数量不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预先设置有误块率的统计长度,以便以统计长度为单位,划分编码块组,以得到其对应的误块率。
可选的,统计长度可以根据业务人员的需求进行设置;也可以预先设置多个可选的统计长度值,以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网络传输质量来动态调整。比如,在网络传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可能误块率比较低),可以相对设置较长的统计长度,对应编码块组中包含较多的编码块;在网络传输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可能误块率比较高),也可以相对设置较小的统计长度,对应编码块组中包含较少的编码块。
步骤702,确定编码块组的传输时机。
步骤703,基于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
在HARQ过程中,编码块存在两种传输时机:初传和重传,在初传过程中若编码块传输错误,就需要向发送端发送重传控制指令,使得发送端可以重新传输初传过程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而不同传输时机中对数据存取带宽需求不同,初传仅需要将传输错误的编码块存储至存储区,而重传需要从存储区读取初传(或者上一次重传)过程中传输错误的编码块,还需要将本次传输错误的编码块再存储至存储区,因此,为了缓解重传过程对存储区带宽的压力,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需要获取编码块组的传输时机,以便根据传输时机和误块率,共同确定第一编码块对应的压缩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步骤703可以包括步骤703A和步骤703B。
步骤703A,在传输时机是初传的情况下,基于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第一编码块的第一压缩率。
步骤703B,在传输时机是重传的情况下,基于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第一编码块的第二压缩率,第二压缩率大于第一压缩率。
可选的,终端中针对不同传输时机分别设置有误块率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传输时机、误块率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三所示。
表三
当终端确定出编码块组的传输时机是初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传输时机初传,选择其对应的误块率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根据误块率,选取该误块率对应的第一压缩率。示例性的,若传输时机是初传,误块率是100%,则由表三可知,根据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出的第一压缩率为压缩率3。
可选的,当终端确定出编码块组的传输时机是重传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传输时机重传,选取其对应的误块率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根据误块率,选取该误块率对应的第二压缩率。示例性的,若传输时机是重传,误块率是100%,则由表三可知,根据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出的第二压缩率为压缩率4。
可选的,由于重传对数据存取带宽的需求比初传大,则为了降低重传场景下的数据读写带宽,设置在误块率相同的情况下,重传对应的压缩率比初传对应的压缩率大,也即在误块率相同的情况下,重传场景下对应的第二压缩率大于初传场景下对应的第一压缩率。
步骤704,基于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得到压缩数据。
可选的,在传输时机是初传的情况下,基于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出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为第一压缩率,进而可以根据第一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得到压缩数据。
可选的,在传输时机是初传的情况下,基于传输时机和误块率,确定出第一编码块的压缩率为第二压缩率,进而可以根据第二压缩率对第一编码块进行压缩,得到压缩数据。
步骤704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705,将压缩数据存储至存储区,压缩数据用于与下一次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
由于压缩数据需要在终端下次接收到重传编码块(数据)时进行合并译码,则在生成压缩数据后,需要将压缩数据存储至存储区,以便在接收到发送端下次传输的重传编码块后,可以从存储区中读取该压缩数据,以便根据压缩数据和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
可选的,该存储区可以是DDR,也可以是其他存储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构成限定。
本实施例中,基于不同传输时机下对数据存取带宽的需求,分别为不同传输时机设置有误块率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满足重传时机对数据存取的带宽需求。且在重传时机下采取较高的压缩率,也可以提高后续合并译码的性能。且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动态调整压缩率,对于高数据传输率,且误块率较高的场景下,也可以使得对存储区(DDR)的最大带宽需求小于DDR的峰值带宽。
在同一传输时机下,不同误块率设置有不同的压缩率,由于误块率较高表示需要存取的数据量较大,则相对需要设置较高的压缩率,以减轻对数据存取的带宽压力。而误块率较低表示需要存取的数据量较小,则为了提高后续合并译码的性能,避免压缩率较高造成有效数据的损失较大,则可以相对设置较低的压缩率。
在图7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步骤703可以被替换为步骤801~步骤804。
步骤801,在传输时机是初传,且误块率是第一误块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编码块的第三压缩率。
步骤802,在传输时机是初传,且误块率是第二误块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编码块的第四压缩率,其中,第一误块率大于第二误块率,且第三压缩率大于第四压缩率。
由表三可知,在传输时机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误块率设置有不同的压缩率,且误块率较高的情况下,相对设置有较高的压缩率,而误块率较低的情况下,相对设置有较低的压缩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时机是初传,且第一误块率大于第二误块率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误块率确定出第三压缩率,基于第二误块率确定出第四压缩率,且第三压缩率大于第四压缩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在初传的情况下,若编码块组A的误块率为50%,编码块组B的误块率为100%,则基于误块率确定出的压缩率中:编码块组A对应的压缩率1小于编码块组B对应的压缩率2。
可选的,在误块率和压缩率的对应关系为误块率范围和压缩率的对应关系时,位于同一误块率范围的误块率可以对应同一压缩率。比如,若误块率和压缩率的对应关系指示80%~100%误块率对应压缩率3,在初传时机下,编码块组A对应的误块率为85%,编码块组B对应的误块率为90%,误块率均位于80%~100%的误块率范围内,则基于误块率确定出两者的压缩率相同,均为压缩率3。
步骤803,在传输时机是重传,且误块率是第三误块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编码块的第五压缩率。
步骤804,在传输时机是重传,且误块率是第四误块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编码块的第六压缩率,其中,第三误块率大于第四误块率,且第五压缩率大于第六压缩率。
与初传类似,在传输时机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误块率设置有不同的压缩率,且误块率较高的情况下,相对设置有较高的压缩率,而误块率较低的情况下,相对设置有较低的压缩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时机是重传,且第三误块率大于第四误块率的情况下,基于第三块率确定出第五压缩率,基于第四误块率确定出第六压缩率,且第五压缩率大于第六压缩率。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在重传的情况下,若编码块组A的误块率为50%,编码块组B的误块率为100%,则基于误块率确定出的压缩率中:编码块组A对应的压缩率1小于编码块组B对应的压缩率2。
可选的,在误块率和压缩率的对应关系为误块率范围和压缩率的对应关系时,位于同一误块率范围的误块率可以对应同一压缩率。比如,若误块率和压缩率的对应关系指示80%~100%误块率对应压缩率4,在重传时机下,编码块组A对应的误块率为85%,编码块组B对应的误块率为90%,误块率均位于80%~100%的误块率范围内,则基于误块率确定出两者的压缩率相同,均为压缩率4。
本实施例中,在同一传输时机下,对误块率较高的编码块组,设置相对较高的压缩率,以降低在误块率较高场景下的数据存取带宽;而对于误块率较低的编码块组,设置相对较低的压缩率,在保证数据存取带宽较低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后续合并译码中有效数据的比重,从而保证后续合并译码的性能。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动态调整压缩率的过程示意图。该过程五个部分:
(1)压缩率挡位和误块率挡位设置:设置不同传输时机下误块率和压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初传和重传的挡位设置有差别,重传既有软比特offload到DDR的操作也有软比特从DDR的onload操作,DDR的带宽需求比初传大,压缩率相比初传要大一些,压缩率下的比特数要比初传的要小一些。
(2)误块率统计:译码器在每个编码块译码完成后会把CRC结果上报给软件,软件设定一个滑动窗口(统计长度)对CRC结果进行统计。比如,滑动窗长的长度为L,步长为S。假设在一个窗口长度里面的编码块的个数是N,其中有M个CRC错误,那么在窗长L里面的编码块的错误率为M/N。
(3)根据误块率映射压缩率挡位:根据初传和重传的情况以及统计出的误块率,查找压缩率和误块率的挡位表格,以得到软比特(编码块)的压缩比。
(4)使用映射出的压缩率:当软件根据配置得到误块率对应的压缩率后,可以根据压缩率对传输错误的编码块(软比特)进行压缩。
(5)软比特存储:将压缩后的软比特存储到DDR中。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1)所带来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最大译码迭代次数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译码性能。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在对传输块进行译码过程中,获取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所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传输块被划分为m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组至少包含一个编码块,m为正整数,i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由于传输块中各个编码块译码完成所需的译码迭代次数不同,信噪比高的编码块所需的译码迭代次数较少,而信噪比低的编码块所需的译码迭代次数相对较多,则为了可以将译码前面编码块所节省的迭代次数(迭代时间)预留给后续编码块,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对传输块进行译码过程中,终端可以在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获取从译码开始到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所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与译码传输块所消耗的译码总时间,动态更新译码后续编码块所能预留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
可选的,在更新译码迭代次数阈值(最大译码迭代次数)时,可以设置每个编码块译码结束后即更新下一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也可以设置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编码块的译码结束后,即更新下一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传输块按照编码块的粒度进行划分,得到m个编码块组,以便在每个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更新下一个编码块组中每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其中,每个编码块组可以包含一个编码块,也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块。可选的,不同编码块组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可以相同,比如,传输块中包含100个编码块,可以将传输块划分为10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组中包含10个编码块;可选的,不同编码块组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可以不同,比如,传输块中包含100个编码块,可以将传输块划分为10个编码块组,不同编码块组中所包含编码块的个数为{10、5、15、12、8、11、9、13、7、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对传输块进行译码时,若编码块在译码完成后,该编码块所消耗的译码迭代次数小于最大译码迭代次数(译码迭代次数阈值),译码器会直接对下一个编码块进行译码,从而可以为后续编码块节省译码时间。
步骤1002,确定译码传输块所需消耗的译码总时间。
可选的,终端中设置由译码传输块所需消耗的译码总时间,在更新译码迭代次数阈值时,可以直接获取到该译码总时间。可选的,包含不同数量的编码块的传输块,可以对应设置不同的译码总时间。比如,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较多,则可以设置相对较长的译码总时间,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较少,则可以设置相对较少的译码总时间。
步骤1003,基于译码总时间和已用译码时间,更新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小于等于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每个编码块组译码完成后,终端均可以基于已经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和译码总时间,确定后续编码块组还可以消耗的译码时间,进而更新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使得译码器在对第i+1编码块组进行译码时,可以基于更新后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进行译码,保证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小于等于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若传输块中包含有100个编码块,译码总时间为100ms,被划分为10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组中包含有10个编码块,译码器在译码前2个编码块组消耗10ms,则译码器译码后续8个编码块组可用的译码时间为90ms,则可以为后续编码块分配更多的译码时间,对应更多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可选的,在对第i+1编码块组进行译码完成后,仍然可以根据从第一编码块组至第i+1编码块组所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和译码总时间,更新第i+2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直至传输块译码完成。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译码前期编码块组所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以及译码传输块所需要的译码总时间,动态更新译码后续编码块组时每个编码块可用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使得可以在前期信噪比高的情况下,为后期编码块组预留更多的译码时间和译码迭代次数,使得后期可以利用较多的译码迭代次数对编码块进行译码,避免后期信噪比低的情况下某些编码块可用的译码迭代次数较少的问题,从而提高译码译码器对传输块的译码性能。
在基于已用译码时间和译码总时间更新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用译码时间和译码总时间,确定出后续编码块组可用的译码迭代总次数,进而基于译码迭代总次数,确定出各个编码块可用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1,在对传输块进行译码过程中,获取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所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传输块被划分为m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组至少包含一个编码块,m为正整数,i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可选的,在划分传输块时,可以根据传输块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对传输块进行划分。对应划分传输块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一和步骤二。
步骤一、获取传输块中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
步骤二、基于第二编码块数量,确定传输块被划分的编码块组的数量,编码块组的数量与编码块总数呈正相关关系。
若传输块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较多,则为了避免编码块组粒度较大,从而导致最大译码迭代次数更新频率较慢,无法达到为后续编码块预留更多译码迭代次数的目的,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根据传输块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动态对传输块进行划分。比如,若传输块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较多,则可以相对划分较多的编码块组,以提高最大译码迭代次数的更新频率;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数量较少,则可以相对划分较少的编码块组,以减少最大译码迭代次数的计算量。
可选的,终端中可以设置有传输块所包含的第二编码块数量,以及传输块被划分的编码块组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终端在获取到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后,可以基于第二编码块数量去映射对应的编码块组的数量,以便基于编码块组的数量对传输块进行划分,将传输块划分为对应数量的编码块组。
步骤1102,确定译码传输块所需消耗的译码总时间。
可选的,由于译码器的单位译码时间(单次译码操作所需的时间)是固定值,则译码传输块所需消耗的译码总时间则会收到传输块的大小来决定,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数量较多,则该传输块需要消耗的译码总时间也会相对较多;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数量较少,则该传输块需要消耗的译码总时间也会相对较少。对应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步骤1102可以包括步骤1102A和步骤1102B。
步骤1102A,获取传输块中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
步骤1102B,基于第二编码块数量,确定译码传输块所需消耗的译码总时间。
可选的,终端中可以配置有传输块大小与所需译码总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当终端获取到传输块中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后,即可以基于该第二编码块数量去映射对应的译码总时间,以确定译码器译码该传输块所需要的译码总时间。
可选的,译码总时间与编码块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越多,则该传输块可能需要消耗的译码总时间也会相对较多;若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越少,则传输块可能需要消耗的译码总时间也会相对较少。
步骤1103,基于译码总时间、已用译码时间和单位迭代时间,确定译码第i+1编码块组至第m编码块组可用的译码迭代总次数。
其中,单位迭代时间是译码器对编码块进行单次译码操作所需的时间。可选的,单位迭代时间可能会受传输块对应码率的影响。终端可以根据传输块的码率,确定译码该传输块对应编码块所需的单位迭代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获取到传输块的译码总时间,译码前面编码块(第一编码块到第i编码块)所使用的已用译码时间后,可以基于译码总时间和已用译码时间,确定出从第i+1编码块组至第m编码块组可以使用的可用译码时间;进一步的,终端可以获取到单次译码所需的单位迭代时间,以便基于单位迭代时间和可用译码时间,确定译码第i+1编码块组至第m编码块组可用的译码迭代总次数。也就是说,第i+1编码块组至第m编码块组需要在经过译码迭代总次数后译码完成。
步骤1104,基于译码迭代总次数,更新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当终端获取到第i+1编码块组至第m编码块组所需的译码迭代总次数后,即可以根据译码迭代总次数,更新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对应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步骤1104可以包括步骤1104A~步骤1104C。
步骤1104A,确定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已完成译码的编码块的第一编码块数量。
步骤1104B,确定传输块中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
步骤1104C,基于第一编码块数量、第二编码块数量和译码迭代总次数,确定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第i+1编码块组可用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的确定方式可以如公式(5)所示。
N_iteration=(T-T1)/(m-n)*t_per_iteration(5)
其中,N_iteration表示第i+1编码块组可用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T表示译码总时间,T1表示已用译码时间,m表示传输块中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n表示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已完成译码的编码块的第一编码块数量,t_per_iteration表示单位迭代时间。
由公式(5)可知,终端可以通过获取已用译码时间、译码总时间、已完成译码的编码块的第一编码块数量、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以及单位迭代时间,使用公式(5)计算得到第i+1编码块组可用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可选的,终端可以首先根据已用译码时间、译码总时间和单位迭代时间,确定出第i+1编码块组至第m编码块组可用的译码迭代总次数;并获取第i编码块组译码结束后已完成译码的编码块的第一编码块数量,以及传输块中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确定出传输块剩余待译码的编码块的第三编码块数量,进而基于第三编码块数量和译码迭代总次数,确定出第i+1编码块组中各个编码块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如图1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的更新过程示意图。当编码块组(编码块CB0~CBn-1)译码完成后所消耗时间为T1,可以根据译码总时间T、已用译码时间T1、单位迭代时间、第一编码块数量、第二编码块数量,更新编码块CBn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N。
在一个示例性的例子中,若传输块包含有100个编码块,被划分为10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组包含有10个编码块,该传输块的总译码时间为600ms,单位迭代时间为1ms,则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法,每个编码块的最大迭代次数均为6次;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动态更新最大迭代次数的方法,若译码前5个编码块组所需时间为200ms,则译码后续5个编码块组的可用时间为400ms,则后续5个编码块组每个编码块的最大译码迭代时间可以增加至8次,从而可以为后续编码块预留更多的译码迭代次数,从而提高每个编码块的译码成功率。
步骤1105,向译码器发送更新后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译码器基于译码迭代次数阈值对第i+1编码块组进行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译码迭代次数阈值的计算过程由软件层计算,当软件层计算出更新后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后,可以向译码器发送更新后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以便译码器基于更新后的译码迭代次数阈值,对第i+1编码块组进行译码。且在第i+1编码块组译码过程中,每个编码块的最大译码次数不超过译码迭代次数阈值。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已用译码时间、译码总时间、已完成译码的编码块的第一编码块数量、传输块所包含的编码块的第二编码块数量,以及单位迭代时间,计算得到第i+1编码块组可用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提供了一种最大译码迭代次数的计算方式,使得可以在同一传输块译码过程中动态调整每个编码块组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从而提高译码器的译码性能。
综上,经过上述三个方面改进后的HARQ过程为(该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存储阶段、数据读取阶段以及译码阶段):
在数据存储阶段:当译码器对传输块进行译码后,根据译码过程得到的CRC结果统计编码块组的误块率,以便根据误块率映射对应的压缩率,进而采用压缩率对传输错误的编码块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压缩数据(压缩后的软比特数据)存储至存储区,该存储区可以是DDR,以便后续与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
在数据读取阶段:可以根据网络制式类型选择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且按照载波带宽和MIMO层数的分配原则对预取存储区进行分配,为合并所需的错误编码块预留合适大小的存储区域,使得可以根据合并所需错误编码块的量预取更多的软比特数据(即数据存储阶段存储至DDR中的压缩数据),从而减少对DDR中压缩数据的直接读取操作,进而提高合并译码的效率。
在译码阶段:无论是初传阶段还是重传阶段(初传阶段仅对传输的编码块进行译码,在重传阶段需要对合并后的编码块进行译码),可以将待译码的传输块划分为多个编码块组,在每个编码块组译码完成后,均可以根据已消耗的已用译码时间、译码总时间、已译码的编码块数量、传输块中总的编码块数量,更新后续编码块组中每个编码块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使得在前期信噪比高的情况下,可以为后续编码块预留较多的译码时间和译码迭代次数,从而增加后续编码块的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以增加后续编码块的译码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后续编码块的译码性能。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301,用于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确定模块1302,用于基于所述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所述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所述分配策略用于指示所述错误编码块在所述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
分配模块1303,用于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302,还用于:
在所述网络制式类型是单一网络制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取存储区的第一分配策略;
在所述网络制式类型是混合网络制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取存储区的第二分配策略,所述混合网络制式指示所述终端同时采用至少两种网络制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分配策略与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模块1303,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分配策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终端的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所述第一载波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所述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包括各个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MIMO层数;
基于所述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所述子存储区,不同子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不同载波对应的所述错误编码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模块1303,还用于:
获取所述预取存储区的总存储容量;
确定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以及对应的MIMO层数,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所述第一载波;
基于所述载波带宽和所述MIMO层数的乘积、各个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和所述第一MIMO层数的乘积之和,以及所述总存储容量,确定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容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模块1303,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二分配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网络制式下传输块的传输块数量,为所述第一网络制式分配第一子存储区;
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下所述终端的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为所述第二网络制式分配第二子存储区,所述第二载波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下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所述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包括各个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MIMO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模块1303,还用于:
基于总存储容量和所述第一子存储区的存储区容量,确定所述第二子存储区的剩余存储容量;
获取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以及对应的MIMO层数,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所述第二载波;
基于所述载波带宽和所述MIMO层数的乘积、各个所述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和所述第二MIMO层数的乘积之和,以及所述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容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制式为4G,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为5G。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从DDR中预取所述子存储容量大小的所述错误编码块;
合并模块,用于对所述错误编码块和所述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得到合并编码块;
译码模块,用于对所述合并编码块进行译码处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网络配置下重传过程对错误编码块的需求量不同,基于不同网络制式类型,针对预取存储区设置了不同的分配策略,使得在编码块重传过程中,可以基于网络制式类型和其对应的分配策略,按照对错误编码块的需求,预先将预取存储区划分出所需存储区大小,从而充分利用预取存储区的存储空间,预取更多的错误编码块,提高后续合并译码的效率。
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400的结构方框图。本申请中的终端1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410、存储器1420、接收器1430和发射器1440。
处理器14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4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4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4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4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4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410中,单独通过一块基带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4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4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4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4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14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接收器1430和发射器1440可以实现成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基带芯片。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4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400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4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拍摄组件、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组件、电源、蓝牙组件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终端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终端执行上述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基于所述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所述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所述分配策略用于指示所述错误编码块在所述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
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包括:
在所述网络制式类型是单一网络制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取存储区的第一分配策略;
在所述网络制式类型是混合网络制式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取存储区的第二分配策略,所述混合网络制式指示所述终端同时采用至少两种网络制式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分配策略与所述第二分配策略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分配策略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终端的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所述第一载波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所述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包括各个所述第一载波的第一MIMO层数;
基于所述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所述子存储区,不同子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不同载波对应的所述错误编码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载波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一MIMO层配置参数,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所述子存储区,包括:
获取所述预取存储区的总存储容量;
确定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以及对应的MIMO层数,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所述第一载波;
基于所述载波带宽和所述MIMO层数的乘积、各个所述第一载波的载波带宽和所述第一MIMO层数的乘积之和,以及所述总存储容量,确定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二分配策略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网络制式下传输块的传输块数量,为所述第一网络制式分配第一子存储区;
获取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下所述终端的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为所述第二网络制式分配第二子存储区,所述第二载波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下为所述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所述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包括各个所述第二载波的第二MIMO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载波配置参数和所述第二MIMO层配置参数,为所述第二网络制式分配第二子存储区,包括:
基于总存储容量和所述第一子存储区的存储区容量,确定所述第二子存储区的剩余存储容量;
获取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的载波带宽以及对应的MIMO层数,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属于所述第二载波;
基于所述载波带宽和所述MIMO层数的乘积、各个所述第二载波的载波带宽和所述第二MIMO层数的乘积之和,以及所述剩余存储容量,确定所述承载所述重传编码块传输的载波对应的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容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为4G,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为5G。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子存储区的子存储区容量,从DDR中预取所述子存储容量大小的所述错误编码块;
对所述错误编码块和所述重传编码块进行合并,得到合并编码块;
对所述合并编码块进行译码处理。
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传输重传编码块时终端的网络制式类型;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网络制式类型,确定预取存储区的分配策略,所述预取存储区用于预先存储上次传输错误的错误编码块,所述分配策略用于指示所述错误编码块在所述预取存储区所占的存储区大小;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配策略,将所述预取存储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子存储区。
1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31142.6A CN116015566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31142.6A CN116015566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15566A true CN116015566A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2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31142.6A Pending CN116015566A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15566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022A (zh) * | 2010-11-19 | 2012-05-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缓存空间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3024820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190110A (zh) * | 2010-11-05 | 2013-07-03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的harq软比特缓冲区划分 |
CN106301704A (zh) * | 2015-05-26 | 2017-01-04 |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 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 |
CN109802766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6131997A (zh) * | 2022-12-30 | 2023-05-16 |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6155448A (zh) * | 2022-12-30 | 2023-05-23 |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11731142.6A patent/CN1160155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0110A (zh) * | 2010-11-05 | 2013-07-03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的harq软比特缓冲区划分 |
CN102469022A (zh) * | 2010-11-19 | 2012-05-2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缓存空间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3024820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
CN106301704A (zh) * | 2015-05-26 | 2017-01-04 |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 Harq数据的缓存方法 |
CN109802766A (zh) * | 2017-11-16 | 2019-05-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6131997A (zh) * | 2022-12-30 | 2023-05-16 |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6155448A (zh) * | 2022-12-30 | 2023-05-23 |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NOKIA CORPORATION: "S4-120670 "Update to Use Cases for IS-DASH with Proxy Caches: Enhanced Rate Adaptation"", 3GPP TSG_SA\\WG4_CODEC, no. 4, 16 May 2012 (2012-05-16) * |
潘红峰: ""HSUPA迭代并行分组干扰消除算法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15 May 2012 (2012-05-15), pages 136 - 626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7302B (zh) |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 |
KR101689906B1 (ko) | 레이트 매칭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16131997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20210014167A1 (en) |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ate de-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565421B (zh) | 基于传输时间间隔以设置分割阈值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 | |
JP2002050996A (ja) | 整数倍相互関係を有するブロック長を用いて符号化された信号を通信伝送路を介して送信する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5694731B (zh) | 一种控制信息指示方法、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155448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0087140A (zh) | 一种传输流媒体数据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
US12015486B2 (en) | Data retransmission deco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16847453B (zh) | 卫星数据传输及卫星物联网接入时间的管理方法 | |
CN116015566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芯片、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32150C (zh) | 在通信媒体上传送期望声音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
EP2732573A1 (en) | Method for compressing soft values | |
CN113037356B (zh) | 卫星通信系统中码块组大小自适应调整的harq方法 | |
US7352723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s | |
KR101827427B1 (ko) | 영상 신호 송신 장치 및 그 영상 신호 송신 방법 | |
CN111245566B (zh) | 不可靠网络的抗丢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7782982B2 (en) | Adaptive deinterleaver memory allocation | |
WO2023240804A1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20080219384A1 (en) | Tfci 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3161506B2 (ja) | 階層符号化装置、階層復号化装置および階層符号化・復号化装置 | |
US11539980B1 (en) | Image slice transform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995237B (zh) | 一种用于处理视频数据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H11177641A (ja) | 制御情報割当方法、制御方法、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