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2766A -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2766A
CN109802766A CN201711140018.1A CN201711140018A CN109802766A CN 109802766 A CN109802766 A CN 109802766A CN 201711140018 A CN201711140018 A CN 201711140018A CN 109802766 A CN109802766 A CN 109802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occupancy
availability
caching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0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2766B (zh
Inventor
彭淑燕
纪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00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2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2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2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其方法包括: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本发明的终端,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从而保证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在保证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可提高软缓存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或称为长期演进型(Long TimeEvolution,LTE)系统中,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中调度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固定、子载波间隔固定,且HARQ的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固定、一个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的最大带宽为20MHz、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大小也相对固定。在LTE系统中,不同HARQ进程之间软缓存是等比例固定切分,不同分量载波之间共享一个HARQ的软缓存。其中,软缓存采用硬切分(切分好软缓存即不再改变)的方式,然后针对每一个HARQ进程进行软缓存管理。而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称为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中,一个HARQ进程调度的TTI可变、子载波间隔可变、可配置的带宽最大可达到100MHz,这样NR系统中一个调度的传输块大小差异很大,使得NR系统的软缓存大小需求不定。若按照最小传输块大小及最小HARQ的RTT为NR系统分配软缓存,终端软缓存无法满足NR系统要求,若按照最大传输块大小以及最大HARQ的RTT为NR系统分配软缓存,终端软缓存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对于NR系统的终端软缓存可采用动态或半静态方式进行切分。但是对于5G移动通信系统,终端可支持LTE和NR的双连接场景,而现有技术中并未给出LTE连接和NR连接共存的双连接下软缓存的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以解决双连接场景下的软缓存的管理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包括:
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切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包括:
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从而保证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在保证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可提高软缓存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侧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场景一中切分软缓存的切分结果示意图;
图3表示场景二中切分软缓存的切分结果示意图;
图4表示场景二中重新切分软缓存的切分结果示意图;
图5表示场景三中切分软缓存的切分结果示意图一;
图6表示场景三中切分软缓存的切分结果示意图二;
图7表示触发上报事件一对应的上报示意图一;
图8表示占用率等级划分示意图;
图9表示触发上报事件一对应的上报示意图二;
图10表示触发上报事件一对应的上报示意图三;
图11表示触发上报时间二对应的上报示意图一;
图12表示触发上报时间二对应的上报示意图二;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侧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进行调度数据的资源映射示意图一;
图1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进行调度数据的资源映射示意图二;
图1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其中,终端在双连接下存在不同网络制式下的连接,具体地,终端同时存在第一网络制式连接和第二网络制式连接,其中,第一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一种,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制式尤其指的是LTE制式,第二网络制式指的是NR制式。
步骤12: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
这里指的是,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均有各自对应的参考因子,根据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对软缓存进行切分,得到用于指示切分结果的软缓存切分信息,以保证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提高终端的软缓存利用率。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如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大小)、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如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大小)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如终端总的软缓存大小)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13: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终端将切分好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以使网络设备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提高调度数据的传输性能。
场景一、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弱的场景
其中,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第二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其中,这里针对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弱的场景,终端不支持不同RATs之间动态切分软缓存,终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假设第一网络制式为LTE制式,第一参考因子为终端支持的最大LTE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以及第二参考因子(假设第二网络制式为NR制式,第二参考因子为终端支持的最大NR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对软缓存进行硬切分,具体地,第一参考因子为最大LTE带宽*最大MIMO层数,第二参考因子为最大NR带宽*最大MIMO层数。终端具体根据LTE制式和NR制式的参考因子的比例固定切分软缓存,分别存储LTE制式的软缓存数据及NR制式的软缓存数据。具体地,终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与第二参考因子的比例,将终端总的软缓存硬切分为第一网络制式的软缓存和第二网络制式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
具体地,终端根据支持的LTE制式最大带宽B_LTE_max及支持LTE制式最大MIMO层数计算得第一参考因子LTE_ref,根据支持的NR制式最大带宽B_NR_max及支持的NR系统最大MIMO层数计算的gNB参考因子NR_ref。如图2所示,终端根据总的软缓存N_soft按照LTE和NR参考因子的比例LTE_ref:NR_ref进行切分,假设LTE_ref:NR_ref=2:3,那么LTE制式的软缓存大小与NR制式的软缓存大小的比例为2:3。
场景二、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强的场景之一
其中,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其中,这里针对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强的场景,终端支持不同RATs之间动态共享软缓存,为了节约软缓存的硬件成本,提高软缓存的利用率,终端可采用半静态的方式来切分软缓存。具体地,LTE制式下的eNB和NR制式下的基站gNB将各自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MIMO层数通知终端。
具体地,在步骤1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预定义或网络配置的切分因子;切分因子包括:对数似然比LLR的比特数、峰值速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参考往返时延RTT和码率中的至少一项,具体地,步骤12可参照以下方式实现: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之间的比例、以及切分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终端在获取到第一参考因子、第二参考因子和切分因子后,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的比例,并结合切分因子(如:LLR的比特数、峰值速率、参考HARQ RTT、码率等因素)来切分软缓存,将总的软缓存按照切分比例切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储第一网络制式的调度数据,另一部分用于存储第二网络制式的调度数据。值得指出的是,切分因子除了可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峰值速率、HARQ参考RTT、码率等因素计算,还可预定义一个默认切分因子;若网络设备不配置切分因子时,则可采用预定义的默认切分因子。具体地,终端根据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参数计算切分因子,例如终端可按照下述方式计算切分因子:切分因子alpha=LTE:NR=(LTE峰值速率peak data rate*HARQ的RTT/LTE码率coderate):(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的比特数bits of LLR*NR峰值速率peakdata rate*参考reference HARQ RTT/NR码率code rate)=(5Gbps*8ms/(1/3)):(6*20Gbps*3ms/(2/3))=2:9。然后,终端根据切分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LTE与NR的切分比例,具体地,终端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与第二参考因子的比例与切分因子的乘积计算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软缓存大小比例beta,即beta=alpha*(LTE_ref:NR_ref)。终端根据总的软缓存大小,按照beta的比例切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储第一网络制式的调度数据,一部分用于存储第二网络制式的调度数据。如图3所示,若网络设备为LTE制式配置2个分量载波,MIMO层数为2层,则LTE_ref=2*2=4,为NR制式配置2个分量载波,MIMO层数为2层,则NR_ref=2*2=4;那么LTE制式与NR制式分配的软缓存比例为beta=2/9*(4:4)=2:9。
进一步地,当第一网络制式的第一参考因子或第二网络制式的第二参考因子发生变化,终端需要重新计算切分比例,并按照切分比例重新切分软缓存。其中,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切分因子可以影响软缓存的切分结果,但参考因子的改变为软缓存切分的触发条件,也就是说配置参考因子的目的是只要参考因子中CC数目或者MIMO层数变化则终端会重新切分软缓存。若在参考因子参数不变,切分因子改变的情况下,终端侧软缓存切分保持不变。具体地,若LTE制式和NR制式对应的参考因子比例不变,假设网络设备将LTE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变为1个、MIMO层数变为4层,那么LTE_ref=1*4=4;网络设备为NR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变为2个、MIMO层数变为2层,那么NR_ref=2*2=4,则beta=2/9*(4:4)=2:9,这时终端总的软缓存按比例切分结果不变。又或者,若LTE制式和NR制式对应的参考因子比例改变,则终端软缓存切分结果也改变。假设网络设备为LTE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变为2个、MIMO层数变为4层,那么LTE_ref=2*4=8,网路设备为NR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变为2个、MIMO层数变为2层,那么NR_ref=2*2=4,如图4所示,beta=2/9*(8:4)=4/9。
场景三、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强的场景之二
与场景二类似地,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具体地,LTE制式下的eNB和NR制式下的基站gNB将各自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MIMO层数通知终端。
与场景二不同的是,该场景下切分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或第二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终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切分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软缓存,根据第二参考因子和切分因子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软缓存。具体地,终端结合LTE制式的参考因子(如eNB配置的分量载波数和MIMO层数之积)和LTE category中定义的LTE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total number of soft channel bits)的值为LTE制式分配软缓存,同理,终端结合NR制式的参考因子(如gNB配置的分量载波数和MIMO层数之积)和NR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total number of soft channel bits)的值为NR制式分配软缓存。在LTE制式和NR制式参考因子较小时,最大为LTE制式与NR制式分配的软缓存区域不会重叠,LTE制式和NR制式可独立进行软缓存管理。当LTE制式与NR制式配置的参考因子较大时,最大分配的LTE制式与NR制式软缓存有部分重叠,即LTE制式与NR制式共享部分软缓存。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场景三与场景二的区别在于场景二始终是根据终端的总的软缓存大小按比例来切分,这样终端分配的LTE制式与N制式软缓存不会发生重叠,但场景三是根据LTE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或NR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的值来分配LTE制式和NR制式的软缓存大小,当基站的参考因子较大,终端的总的软缓存不够的情况下,LTE制式与NR制式分配的软缓存会产生重叠。
具体地,终端结合网络设备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第一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或第二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分别为第一网络制式或第二网络制式分配软缓存。以根据LTE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为例,假设支持双连接的终端支持LTE category 9的配置,网络设备为LTE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为2个、MIMO层数为4层,则终端为LTE制式划分软缓存大小为:5481216/(3*4)*(2*4)=3654144bits。终端根据LTE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及切分比例beta计算出NR制式所需的软缓存。如图5所示,若切分比例beta较小,终端总的软缓存足够的场景下,LTE制式的软缓存(如图中R1)和NR制式的软缓存(如图中R2)不发生重叠,LTE制式和NR制式可独立进行软缓存管理和调度。如图6所示,若切分比例beta较大,终端总的软缓存不够的场景下,LTE制式的软缓存(如图中R1)和NR制式的软缓存(如图中R2)发生部分重叠(如图6所示),即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如图中sharing部分所示)。
由于在该场景下第一网络制式的软缓存和第二网络制式的软缓存存在重叠,即终端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这时终端除了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网络制式的软缓存信息(如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大小)、第二网络制式的软缓存信息(如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大小)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外,还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也就是说,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时;步骤13包括: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这样网络设备可根据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以及终端总的软缓存的大小,可以计算得到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大小,网络设备再结合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进行数据调度。其中,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共享软缓存的使用状态,具体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步骤,其中,终端可根据共享软缓存大小和历史调度信息计算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占用率等级信息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可用率等级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进一步地,将共享软缓存信息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按照预设周期,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
其中,这里所说的预设周期可以是网络设备动态或半静态配置的,亦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进一步地,可设置一默认周期,在网络设备为配置上报周期时,终端可按照默认周期进行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上报。具体地,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预设周期的步骤可参照以下方式实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CE)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周期(如8/20/40/80ms)。相应地,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步骤可参照以下方式实现: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MAC-CE或RRC信令周期性上报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方式二、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
该方式为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使用情况,当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使用情况满足触发上报事件时,按照配置信息进行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上报。其中,基于触发上报事件进行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上报时,触发上报事件不同,上报结果不同。
具体地,触发上报事件一: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另外网络设备还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如采用MAC-CE)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如8)个TTI(其中可设置一个默认上报间隔Y’,在网络设备未配置上报间隔时采用默认上报间隔),如图7所示,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如10%)小于gam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其中,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其中,n个占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如图8所示,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1=gam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占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小于gama,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其中,n个占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如图8所示,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1=gam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占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小于th1,则根据占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以上介绍了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场景,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介绍预设占用率门限为占用率范围的场景,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小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指的是小于占用率范围内的最小值,大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指的是大于占用率范围内的最大值。
具体地,为了避免单个门限值的震荡(或称为乒乓效应)问题,网络设备还为终端配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一预设迟滞值)。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如8)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deta(如5%)。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小于gama-deta(80%-5%)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如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如图9所示终端在t2时刻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以及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一预设迟滞值),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其中,n个占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1=gam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占用率等级。如图10所示,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小于thx-deta,则根据占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触发上报事件二: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如图7所示,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如90%)大于gama时,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如n+1对应的值),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占用率均大于80%,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占用率小于80%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大于th1,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软缓存占用率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具体地,为了避免单个门限值的震荡(或称为乒乓效应)问题,网络设备还为终端配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一预设迟滞值)。假设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如8)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deta(如5%)。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大于gama+deta(80%+5%)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如图11所示,终端在t2时刻上报。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占用率均大于85%,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占用率小于80%-5%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如图12所示,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大于thx+deta,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终端在t2时刻上报。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触发上报事件三: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另外网络设备还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如采用MAC-CE)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个TTI(其中可设置一个默认上报间隔Y’,在网络设备未配置上报间隔时采用默认上报间隔),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lamd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Y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其中,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其中,n个可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n+1=lamd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可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lamda,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及用于指示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其中,n个可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n+1=lamd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可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thn+1,则根据可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其中,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以上介绍了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场景,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介绍预设可用率门限为可用率范围的场景,其中,值得指出的是,小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指的是小于可用率范围内的最小值,大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指的是大于可用率范围内的最大值。
具体地,为了避免单个门限值的震荡(或称为乒乓效应)问题,网络设备还为终端配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二预设迟滞值)。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deta(如5%)。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lamda+det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Y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如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用于指示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以及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二预设迟滞值),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可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其中,n个可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n+1=lamd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可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thx+deta,则根据可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触发上报事件四: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lamda时,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如n+1对应的值),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可用率均小于lamda,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可用率大于lamda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及用于指示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可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th1,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软缓存占用率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具体地,为了避免单个门限值的震荡(或称为乒乓效应)问题,网络设备还为终端配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二预设迟滞值)。假设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lamda-det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Y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可用率均小于lamda-deta,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可用率大于lamda+deta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thx-deta,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触发上报事件五: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为了避免震荡(或成为乒乓效应)的问题,网络设备配置触发上报事件时可设置一迟滞时间,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和迟滞时间deta_t(如4ms),另外网络设备还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如采用MAC-CE)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如8)个TTI(其中可设置一个默认上报间隔Y’,在网络设备未配置上报间隔时采用默认上报间隔),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如10%)小于gama且在持续的4ms内均小于80%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其中,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其中,n个占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1=gam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占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如10%)小于gama且在持续的4ms内均小于80%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迟滞时间deta_t(如4ms)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其中,n个占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1=gam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占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小于th1且在持续的4ms内均小于th1,则根据占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以上介绍了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场景,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介绍预设占用率门限为占用率范围的场景。
具体地,网络设备还可为终端配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一预设迟滞值)。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和迟滞时间deta_t(如4ms),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如8)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deta(如5%)。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小于gama-deta(80%-5%)且在持续4ms内均小于75%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如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如2)、迟滞时间deta_t(如4ms)和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一预设迟滞值),终端根据gama和X=2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3。其中,3个占用率等级分别对应4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80%、th2=54%、th3=27%、th4=0%,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占用率等级,即0-27%对应等级1、27%-54%对应等级2、54%-80%对应等级3。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如40%)小于th2-deta(54%-5%=49%)且在持续预设时间内均小于th2-deta,则根据占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2,当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如在t+k时刻检测到占用率为20%小于th1-deta(27%-5%=22%),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即等级1。
触发上报事件六: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占用率信息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和迟滞时间deta_t(如4ms),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如90%)大于gama且在持续的4ms内均大于80%时,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如n+1对应的值),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占用率均大于80%,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占用率小于80%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迟滞时间deta_t(如4ms)及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gam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占用率大于gama,即n=2X-1。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大于th1且在持续的4ms内均小于th1,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软缓存占用率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此外,网络设备还可为终端配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一预设迟滞值)。假设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占用率门限值gama(如80%)和迟滞时间deta_t(如4ms),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如8)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deta(如5%)。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大于gama+deta(80%+5%)且在持续4ms内均大于85%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占用率均大于85%,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占用率小于80%-5%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占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大于thx+deta且在持续预设时间(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大于thx+deta,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触发上报事件七: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为了避免震荡(或成为乒乓效应)的问题,网络设备配置触发上报事件时可设置一迟滞时间,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和迟滞时间deta_t,另外网络设备还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如采用MAC-CE)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个TTI(其中可设置一个默认上报间隔Y’,在网络设备未配置上报间隔时采用默认上报间隔),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lamd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均大于lamd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Y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其中,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其中,n个可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n+1=lamd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可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lamd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均大于lamd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8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迟滞时间deta_t及用于指示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占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其中,n个可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n+1=lamd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可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thn+1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均大于thn+1,则根据可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以上介绍了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场景,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介绍预设可用率门限为可用率范围的场景。具体地,网络设备还为终端配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二预设迟滞值)。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和迟滞时间deta_t,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deta(如5%)。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lamda+det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大于lamda+det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Y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如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用于指示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迟滞时间deta_t以及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二预设迟滞值),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可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其中,n个可用率等级分别对应n+1个门限值,假设表示为th1、th2、…thn+1(th1>th2>…>thn+1,thn+1=lamda),每相邻两个门限值之间为一个可用率等级。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大于thx+det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大于thx+deta,则根据可用率所处的区间上报相应的等级,当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触发上报事件八: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具体地,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和迟滞时间deta_t,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lamd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小于lamda时,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如n+1对应的值),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可用率均小于lamda,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可用率大于lamda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迟滞时间deta_t及用于指示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或称为量化比特数X),终端根据lamda和X可将上报的状态报告值量化为n个可用率等级,其中X的一个序列值用来表示共享软缓存可用率小于lamda,即n=2X-1。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th1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小于th1,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软缓存占用率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具体地,网络设备还为终端配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的预设迟滞值deta(即第二预设迟滞值)。假设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信息进行上报,并配置共享软缓存上报的可用率门限值lamda和迟滞时间deta_t,另外网络设备可通过DCI、MAC-CE或RRC信令为终端配置上报间隔Y个TTI和软缓存迟滞值。若终端检测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lamda-det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小于lamda-deta时,终端按照网络设备配置的上报间隔Y个TTI,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若连续检测到可用率均小于lamda-deta,则终端不再继续上报,直至检测到可用率大于lamda+deta再上报。
或者,网络设备通知终端采用可用率等级信息进行上报,若终端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小于thx-deta且在迟滞时间deta_t内均小于thx-deta,则终端通过UCI、MAC-CE或RRC信令上报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为保证状态报告的传输可靠性,网络设备可为终端配置上报次数m,m大于或等于1,其中,值得指出的是,m次上报过程中上报的状态信息相同。
以上介绍了不同场景下以及不同触发上报事件时软缓存的处理方法,其中上述实施例中有关占用率等级和可用率等级的划分可参照以下方式实现:具体地,假设预设占用率门限为80%,量化比特数为2,那么需要划分22-1=3个占用率等级,按照等分方式划分的话,三个等级分别为:0-27%,27%-54%,54%-80%。另外一个等级预留给大于80%时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假设终端的共享软缓存占用率为90%,即大于80%,则终端在软缓存占用率从小于80%转换到大于80%时上报等级4。同理,假设预设可用率门限为10%,量化比特数为2,那么需要划分22-1=3个占用率等级,按照等分方式划分的话,三个等级分别为:10%-40%,40%-70%,70%-100%。
进一步地,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完整处理流程做简单介绍。如图13所示,该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1:检测终端是否支持软缓存动态共享(场景一不支持,场景二和场景三支持),以确定对软缓存进行硬切分还是动态或半静态切分。若支持,则执行步骤132,若不支持,则执行步骤133。
步骤132:对软缓存进行硬切分,切分完成后执行步骤139。
步骤133:根据参考因子和切分因子计算软缓存的切分比例。
步骤134:判断是否按照切分比例切分终端的软缓存。若是,则执行步骤135,若否,则执行步骤136。
步骤135:将终端的软缓存按照切分比例进行切分,切分完成后执行步骤139。
步骤136:根据网络设备为目标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最大支持软缓存大小,计算目标制式的软缓存大小。
步骤137:根据目标制式的软缓存大小和切分比例,切分终端的软缓存。
步骤148:判断软缓存切分后是否存在共享软缓存。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139,若存在,则执行步骤1310。
步骤139:将软缓存切分结果上报给网络设备。
步骤1310:检测共享软缓存的使用状态是否满足触发上报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139。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中,终端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从而保证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在保证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可提高软缓存的利用率。
以上实施例分别详细介绍了不同场景下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终端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14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该终端140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1410,用于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切分模块1420,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发送模块1430,用于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数,或者,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
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第二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或者,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
其中,终端1400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义或网络配置的切分因子;切分因子包括:对数似然比LLR的比特数、峰值速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参考往返时延RTT和码率中的至少一项,或者,切分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或第二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
切分模块1420包括:
切分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之间的比例、以及切分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
其中,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时;第一发送模块1430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第一发送子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
其中,第二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四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五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六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七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八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预设迟滞值确定的范围。
其中,终端140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占用率等级信息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和指示信息确定,可用率等级信息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和指示信息确定。
其中,第一网络制式为长期演进LTE制式和新空口NR制式中的一种,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从而保证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在保证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可提高软缓存的利用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图15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5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51、网络模块152、音频输出单元153、输入单元154、传感器155、显示单元156、用户输入单元157、接口单元158、存储器159、处理器1510、以及电源15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射频单元151,用于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处理器1510,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射频单元151还进一步用于将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从而保证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在保证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可提高软缓存的利用率。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5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5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5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5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15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53可以将射频单元151或网络模块15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5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5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15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5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5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5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541和麦克风1542,图形处理器15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6上。经图形处理器15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5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51或网络模块152进行发送。麦克风15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5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15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5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15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5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5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5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56可包括显示面板15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561。
用户输入单元15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57包括触控面板15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572。触控面板15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571上或在触控面板15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5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510,接收处理器15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571。除了触控面板1571,用户输入单元15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5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5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5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561上,当触控面板15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5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5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5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5中,触控面板1571与显示面板15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571与显示面板15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5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15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5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15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15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5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5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5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5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5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5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5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510中。
终端15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5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5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15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1510,存储器159,存储在存储器15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5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510执行时实现上述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以上实施例从终端侧介绍了本发明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网络设备侧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61: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
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对于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弱的场景,终端根据第一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软缓存,根据第二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软缓存。对于终端双连接的不同RATs之间的交互能力较强的场景,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MIMO层数和切分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软缓存;根据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MIMO层数和切分因子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软缓存。其中,切分因子包括:峰值速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参考往返时延RTT和码率中的至少一项。或者,切分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或第二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
步骤162: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网络设备根据上报的缓存切分信息确定可用的资源,再根据历史调度信息,可进一步的调整其可占用软缓存大小。例如:如图17所示,根据终端的上报软缓存切分信息,以及网络设备收到的HARQ NACK信息的频率,调整软缓存的可占用率。若网络设备收到多个NACK信息,则在上报的可利用等级3(70%-100%)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可利用率,根据共享软缓存的60%来调度数据。
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时,步骤161包括: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其中,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共享软缓存的使用状态,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步骤包括:接收双连接的终端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其中,这里所说的预设周期可以是网络设备动态或半静态配置的,亦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其中,触发上报事件不同,上报结果不同。
进一步地,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配置信息中指示的触发上报事件不同,终端上报的信息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将结合下述触发上报事件做进一步介绍。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一,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二,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其中,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三,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四,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五,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六,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其中,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七,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或者,
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其中,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该实施例对应上述触发上报事件八,故在此不在此赘述。
以上介绍了步骤161的具体实现方式,下面本实施例将进一步结合附图和具体场景对步骤162做简单介绍。具体地,步骤162包括:当第一网络制式高于第二网络制式的优先级时,根据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调度数据,以及,根据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共享软缓存,为终端的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这里是说,为了保证优先级较高的网络制式的数据调度,网络设备和终端优先将共享软缓存预留给优先级较高的网络制式。具体地,如图18所示,假设LTE制式的软缓存为R1,NR制式的软缓存为R2,其中R1和R2重叠区域为共享软缓存sharing,若LTE制式的优先级高于NR制式的优先级,那么网络设备为LTE制式预留共享软缓存的资源,即网络设备在为LTE制式调度数据时根据R1区域的大小进行调度,而为NR制式调度数据时,根据R2-sharing=R3区域的大小进行调度。
进一步地,步骤162还包括:根据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以及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确定采用限制缓冲速率匹配(Limited Buffer Rate Matching,LBRM)方式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这里,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用于指示共享软缓存的使用情况,根据共享软缓存的使用情况可进一步计算出第一网络制式或第二网络制式实际可用软缓存大小。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指的是待调度数据所需的软缓存或按照预设调度速率进行数据调度时所需的软缓存门限值,网络设备进一步可根据待调度数据所需的软缓存和第一网络制式实际可用软缓存大小,确定在为第一网络制式调度数据时是否需要采用LBRM方式。或者,网络设备根据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门限值和第一网络制式实际可用软缓存大小,确定在为第一网络制式调度数据时是否需要采用LBRM方式。同理,网络设备还可根据待调度数据所需的软缓存和第二网络制式实际可用如缓存大小,确定在为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时是否需要采用LBRM方式。或者,网络设备根据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门限值和第二网络制式实际可用软缓存大小,确定在为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时是否需要采用LBRM方式。其中,当同时有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数据需要调度时,网络设备将可用的共享软缓存优先预留给优先级较高的网络制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后得到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并进一步根据该软缓存切分信息分别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进行数据调度,这样根据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信息进行数据调度,可保证调度数据的传输性能。
以上实施例介绍了不同场景下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与其对应的终端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9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网络设备190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第一接收模块1910,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调度模块1920,用于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其中,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第一接收模块1910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其中,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接收子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其中,网络设备1900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第五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六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第七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八接收子单元,用于若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其中,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
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
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
其中,调度模块1920包括:
第一调度子模块,用于当第一网络制式高于第二网络制式的优先级时,根据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调度数据,以及,根据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共享软缓存,为终端的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其中,调度模块1920还包括:第二调度子模块,用于根据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以及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确定采用限制缓冲速率匹配LBRM方式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其中,第一网络制式为长期演进LTE制式和新空口NR制式中的一种,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后得到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并进一步根据该软缓存切分信息分别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进行数据调度,这样根据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信息进行数据调度,可保证调度数据的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网络设备和终端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中的步骤。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20所示,该网络设备2000包括:天线201、射频装置202、基带装置203。天线201与射频装置2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202通过天线2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2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2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202,射频装置2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2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2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2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203包括处理器204和存储器205。
基带装置2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20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204,与存储器2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2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2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206,用于与射频装置2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网络设备所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存储器20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205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205上并可在处理器2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4调用存储器205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图19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0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其中,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软缓存切分信息,为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根据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后得到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并进一步根据该软缓存切分信息分别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进行数据调度,这样根据双连接不同网络制式下各自软缓存的优化切分信息进行数据调度,可保证调度数据的传输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9)

1.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和所述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所述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所述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将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数,或者,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
所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第二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或者,所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和所述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预定义或网络配置的切分因子;所述切分因子包括:对数似然比LLR的比特数、峰值速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参考往返时延RTT和码率中的至少一项,或者,所述切分因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制式或所述第二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和所述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之间的比例、以及切分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时;所述将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包括: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
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所述占用率等级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率等级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为长期演进LTE制式和新空口NR制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双连接下第一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一参考因子以及第二网络制式对应的第二参考因子;
切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和所述第二参考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得到软缓存切分信息;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所述第二网络制式所占软缓存信息和所述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第一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MIMO层数,或者,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
所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第二网络制式所支持的最大带宽和最大MIMO层数,或者,所述第二参考因子包括: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制式配置的分量载波数目和MIMO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定义或网络配置的切分因子;所述切分因子包括:对数似然比LLR的比特数、峰值速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参考往返时延RTT和码率中的至少一项,或者,所述切分因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制式或所述第二网络制式最大支持的软缓存大小;
所述切分模块包括:
切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因子和第二参考因子之间的比例、以及切分因子,为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相应的软缓存。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时;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子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周期,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发送至网络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三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四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五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占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六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七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将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周期性发送至网络设备,或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将改变后的可用率等级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或者,
第八发送子单元,用于若接收到的网络设备配置的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按照预设次数将与所述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发送至网络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预设迟滞值确定的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所述占用率等级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可用率等级信息根据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和所述指示信息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为长期演进LTE制式和新空口NR制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
1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20.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其中,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所述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所述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所述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步骤,包括:
接收双连接的终端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或者,
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信息的状态报告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
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制式高于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的优先级时,根据所述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调度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共享软缓存,为所述终端的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以及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确定采用限制缓冲速率匹配LBRM方式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为长期演进LTE制式和新空口NR制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
2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软缓存切分信息;其中,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包括:所述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所述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所述终端总的软缓存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软缓存切分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存在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的共享软缓存;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其中,所述状态报告包括: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信息、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占用率的占用率等级信息、指示共享软缓存信息的可用率的可用率等级信息以及与共享软缓存信息相关的序列中的至少一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子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触发上报事件时发送的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触发上报事件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双连接的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所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第五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占用率信息或占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低于预设占用率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占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占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六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占用率高于预设占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或者,
第七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周期性发送的可用率信息或可用率等级信息,或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高于预设可用门限、达到预设持续时长且可用率等级改变时发送的可用率等级信息;
或者,
第八接收子单元,用于若所述配置信息指示触发上报事件为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接收所述终端在检测到共享软缓存的可用率低于预设可用率门限且达到预设持续时长时发送的与所述共享软缓存相关的序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为:预设占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占用率门限值与第一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占用率范围;
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为:预设可用率门限值,或根据所述预设可用率门限值与第二预设迟滞值确定的可用率范围。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占用率等级或可用率等级最大数目的指示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包括:
第一调度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制式高于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的优先级时,根据所述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调度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切分的软缓存信息和共享软缓存,为所述终端的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模块包括:
第二调度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共享软缓存的状态报告以及数据调度所需的软缓存,确定采用限制缓冲速率匹配LBRM方式为所述终端的第一网络制式和第二网络制式调度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为长期演进LTE制式和新空口NR制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网络制式为LTE制式和NR制式中的另一种。
3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8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20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711140018.1A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802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018.1A CN109802766B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0018.1A CN109802766B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766A true CN109802766A (zh) 2019-05-24
CN109802766B CN109802766B (zh) 2021-07-06

Family

ID=66555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0018.1A Active CN109802766B (zh) 2017-11-16 2017-11-16 一种双连接下软缓存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27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269A (zh) * 2020-10-15 2021-01-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下载数据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
CN112616166A (zh) * 2020-12-04 2021-04-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13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2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41398A (zh) * 2014-05-29 2015-12-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7020673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flexible duplexing
CN106685577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及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2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41398A (zh) * 2014-05-29 2015-12-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7020673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flexible duplexing
CN106685577A (zh) * 2015-11-05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及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0313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840313B (zh) * 2020-06-24 2024-02-0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43269A (zh) * 2020-10-15 2021-01-19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下载数据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
CN112243269B (zh) * 2020-10-15 2023-09-19 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数据方法及其装置、移动终端
CN112616166A (zh) * 2020-12-04 2021-04-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16166B (zh) * 2020-12-04 2023-02-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766B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069A (zh)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699084A (zh) 非授权频段下的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505040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660324A (zh) 解调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049539A (zh) 上行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39363A (zh) 发送uci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9089322A (zh) 一种上行多波束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29544A (zh) 丢包率计算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587793A (zh) Tci状态更新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803253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51850A (zh) 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88559A (zh) 非对称频谱的带宽部分bwp切换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74744A (zh) 一种传输资源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699078A (zh) 非授权频段下的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474745A (zh) 一种准共址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24890A (zh) 部分带宽激活定时器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788546A (zh) 一种定时提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392374A (zh) 波束失败检测方法、信息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00444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69224A (zh) 一种车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392427A (zh) 通信流程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475283A (zh) 一种处理csi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24809A (zh) 非同步上行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56924A (zh) 一种波束历史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266626A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