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069A -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069A
CN110324069A CN201810264915.1A CN201810264915A CN110324069A CN 110324069 A CN110324069 A CN 110324069A CN 201810264915 A CN201810264915 A CN 201810264915A CN 110324069 A CN110324069 A CN 110324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bwp
coreset
failure recovery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49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069B (zh
Inventor
杨宇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102649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069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EP19777604.0A priority patent/EP378040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7664 priority patent/WO2019184692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37250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54106A/ko
Priority to JP2020551541A priority patent/JP7349444B2/ja
Priority to KR1020207031090A priority patent/KR20200136472A/ko
Publication of CN11032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069A/zh
Priority to US17/035,017 priority patent/US1168308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H04B7/06964Re-selection of one or more beams after beam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7Variable allocation of band or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其方法包括: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本发明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型(Long Time Evolution,LTE)或增强LTE(LTE-Advanced,LTE-A)无线接入技术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MIMO技术利用天线系统能够获得空间自由度,提高峰值速率和系统频谱利用率。
在未来第五代(5G,Generation)移动通信系统,或称为新空口(NR,New Radio)系统中,支持的工作频段提升至6GHz以上,最高约达100GHz。高频段具有较为丰富的空闲频率资源,可以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大的吞吐量。为达到下行链路传输速率20Gbps,上行链路传输速率10Gbps的目标,高频天线和更大规模、更多天线端口的MIMO技术将被引入。高频信号的波长短,同低频段相比,能够在同样大小的面板上布置更多的天线阵元,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形成指向性更强、波瓣更窄的波束,大规模(Massive)MIMO技术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频带利用效率,支持更大数量的接入用户。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业务和不同的应用场景,在5G系统中,网络设备覆盖的一个小区会支持比较大的带宽(如400MHz),但终端可能只能支持一个比较小的工作带宽(如小于400MHz),该大带宽中的终端工作的小带宽部分则认为是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以下简称BWP)。终端可以工作在多个小的BWP上,每个BWP对应各自的数值配置(Numerology)、带宽(bandwidth)和频率位置(frequency location)。对于连接态的终端,网络设备可以给该终端分配或激活一个或者多个BWP进行数据和控制的传输。激活(Active)BWP的切换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定时器(timer)来实现。例如,在第一个控制资源集(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上的DCI指示终端切换到第二个CORESET,则在终端切换到第二个CORESET上后,该CORESET即为active BWP,每个小区每个BWP上的CORESET最多为3个,由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配置的CORESET的ID为0。
在高频段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号的波长较短,较容易发生信号传播被阻挡等情况,导致信号传播中断。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链路重建,则耗时较长,因此引入了波束失败恢复(Beam Failure Recovery,BFR)机制,在发生波束失败后,终端向网络设备侧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会在CORESET-BFR(用于BFR的CORESET)上专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dedicated PDCCH)中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response)信息,终端则在网络设备配置的CORESET-BFR上监听response信息。但是由于网络设备最多可以为终端配置最多4个下行BWP,每个BWP上最多为3个CORESET,假如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BWP上都为波束失败恢复机制配置一个CORESET-BFR,那么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减少,会出现占用CORESET较多的问题,导致正常通信使用的CORESET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波束失败占用的CORESET过多,而导致正常通信使用的CORESET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包括:
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包括:
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当终端的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时,可使用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接收,这样既可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又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框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在高频段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号的波长较短,较容易发生信号传播被阻挡等情况,导致信号传播中断。如果采用传统的无线链路重建流程,耗时较长,因此引入了波束失败恢复机制,包括:
波束失败检测:终端在物理层对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eam FailureDetection Reference Signal,BFD RS)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是否发生波束失败事件。其中,终端判断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条件包括:如果检测出全部服务控制波束(serving control beam)的度量(metric)满足预设条件,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块差错率(Block Error Ratio,BLER)超过预设阈值,则确定为一次波束失败示例(beam failure instance),终端的物理层上报给高层一个指示,如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该上报过程是周期的。相应地,如果终端物理层确定没有发生波束失败示例,则不向高层发送指示。终端的高层使用计数器(counter)对物理层上报的指示进行计数,当达到网络配置的最大次数时,终端确定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beam failure event)。
优选地,在步骤1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在activeBWP上检测BFD RS,确定是否发生波束失败事件。其中,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条件是:在该下行active BWP上的beam failureinstance连续次数达到网络设备的配置值。beam failure instance是指所有servingcontrol beam的BFD RS检测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新的候选波束(candidate beam)识别:终端物理层测量候选波束参考信号(candidate beam RS),寻找新的候选波束。本步骤不强制在波束失败事件发生之后执行,也可以在波束失败事件发生之前执行。当终端物理层收到来自终端高层的请求、指示或通知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终端高层,例如:对candidate beam RS的测量质量超过层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Level 1-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L1-RSRP)的预设门限,其上报内容可以为{波束参考信号索引号(beam RS index),L1-RSRP},终端高层基于物理层的上报来选择候选波束。
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发送:终端高层根据所选候选波束来确定PRACH资源或序列(resource/sequence)。如果终端判断满足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触发条件,则终端在基于非竞争的PRACH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其中,终端需要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发送次数和/或定时器(timer)来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这里所说的非竞争PRACH资源与其它PRACH资源(如用于初始接入的PRACH资源)可以是频分复用FDM或码分复用CDM的,其中CDM的PRACH的前导码(preambles)要有相同的序列设计。
步骤12: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具体地,波束失败恢复机制的另一个步骤为:
终端监控网络设备基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响应信息(UE monitors gNBresponse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会在CORESET-BFR上的专用(dedicated)PDCCH中发送响应信息,该响应信息中可以携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C-RNTI),以及切换至新候选波束、重新启动波束搜索、或其它的指示信息等。如果波束失败恢复不成功,则终端物理层向终端高层发送一个指示,供高层确定后续的无线链路失败过程。其中,当终端在CORESET-BFR的专用PDCCH上接收到响应信息,则认为波束失败恢复成功。当终端在CORESET-BFR的专用PDCCH上没有接收到响应信息,则终端重新选择新的候选波束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其中,终端确定的新的候选波束可以与上一次选择的候选波束相同或者不同。如果终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发送次数和/或timer超时前,接收到响应信息,则认为波束失败恢复成功;如果在达到最大发送次数和/或timer超时后,终端都没有收到响应信息,则认为波束失败恢复失败。
其中,由于网络设备最多可以为终端配置最多4个下行BWP,每个BWP上最多为3个CORESET,若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BWP上都为波束失败恢复机制配置一个CORESET-BFR,那么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减少,会出现占用CORESET较多的问题,导致正常通信使用的CORESET不足。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配置有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也就是说,终端的多个下行BWP可共同配置一个CORESET-BFR,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正常进行,而预留给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的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值得指出的是,上述CORESET-BFR除了可用于波束失败恢复机制外,还可用于正常通信流程。也就是说为波束失败恢复机制预留的CORESET资源可以与正常通信的CORESET资源相同或不同。
其中,由于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那么目标下行BWP可以是active BWP,也可以是终端其他的下行BWP。这两种场景下步骤12的实现可参照如下:
场景一、当目标下行BWP为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active BWP时,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的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假设仅在终端的一个下行BWP上(如BWP1)配置了CORESET-BFR,而其余下行BWP上(如BWP2、BWP3、BWP4)没有配置CORESET-BFR。当前BWP1是active BWP,当终端检测BWP1上的BFD RS,判断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并且找到了候选波束,则终端会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这之后,终端在BWP1监听CORESET-BFR,以接收网络设备基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如果接收到,则认为波束失败恢复成功;如果没有接收到,则终端重新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重发之后再在BWP1上监听CORESET-BFR,直至最终确定波束失败恢复成功或者不成功。
场景二、当目标下行BWP与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active BWP不同时,切换至目标下行BWP上,并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的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假设仅在终端的一个下行BWP上(如BWP1)配置了CORESET-BFR,而其余下行BWP上(如BWP2、BWP3、BWP4)没有配置CORESET-BFR。当前BWP2是active BWP,当终端检测BWP2上的BFD RS,判断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并且找到了候选波束,则终端会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这之后,终端从BWP2切换至BWP1上,并在BWP1上监听CORESET-BFR,以接收网络设备基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如果接收到,则认为波束失败恢复成功;如果没有接收到,则终端重新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重发之后再在BWP1上监听CORESET-BFR,直至最终确定波束失败恢复成功或者不成功。
其中,当目标下行BWP为一个时,可将该目标下行BWP视为默认下行BWP。如果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active BWP上,没有配置波束失败恢复机制中所需监听的CORESET-BFR,则终端在默认下行BWP上监听CORESET-BFR。该默认下行BWP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协议预定义。其中,默认下行BWP总是会由网络设备配置有CORESET-BFR,或者使用该默认下行BWP上具有最小index的CORESET作为CORESET-BFR。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可以是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下来的。其中,当目标下行BWP为协议预定义时,该目标下行BWP又可称为默认BWP,可以定义为与其他用途(如初始接入)相同的默认BWP,亦可是单独配置的某个下行BWP。当目标下行BWP为网络设备配置时,可通过高层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下来,网络设备配置的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中,网络设备还可进一步配置目标下行BWP与终端BWP之间的映射关系。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了4个下行BWP,分别为:BWP1、BWP2、BWP3和BWP4,并在其中两个下行BWP上(如BWP1和BWP2)配置了CORESET-BFR,而其余下行BWP上(如BWP3、BWP4)没有配置CORESET-BFR。网络设备进一步配置BWP1上的CORESET-BFR对应BWP1和BWP3,BWP2上的CORESET-BFR对应BWP2和BWP4。值得指出的是,具体的指示形式可以是显式指示(如增设指示信息来指示对应的BWP等)或隐式指示(如通过资源关联关系隐式指示等)。值得指出的是,当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1个目标下行BWP时,目标下行BWP与其他BWP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不再指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上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即CORESET-BFR的相关信息。其中,第一BWP信息包括目标下行BWP的标识信息,即包括CORESET-BFR所在的下行BWP信息,如BWP索引(BWP id)。优选地,在CORESET-BFR的配置参数中增加BWP id,用于指示CORESET-BFR所在的下行BWP。其中,新增的CORESET-BFR配置参数中的BWP id,可以与检测波束失败事件的BFD RS资源所在active BWP是相同或者不同的下行BWP。例如:终端检测active BWP上的BFD RS,但是监听CORESET-BFR是在另外的下行BWP上,这样可提高CORESET-BFR配置的灵活性。可选的,CORESET-BFR可以与其它CORESET相同或者不同。
2、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BFD RS所在资源与CORESET-BFR的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关系;例如网络配置的BFD RS不与CORESET-BFR空间QCL,即在波束失败检测中终端不检测CORESET-BFR所在的波束。以及,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如id为0。例如网络配置的BFD RS不与id为0的CORESET(CORESET 0)空间QCL,即在波束失败检测中终端不检测CORESET 0所在的波束。值得指出的是,BFD RS所在资源与上述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终端还可根据各自准共址参数的配置自行判断,例如BFDRS所在资源的准共址参数与CORESET-BFR的准共址参数不同,则确定两者不为准共址关系。此外,第一资源信息还可包括:BFD RS所在下行BWP的BWP信息等。
3、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即候选波束参考信号资源的相关信息。
4、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即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PRACH相关信息。其中,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例如,包括PRACH所在的上行BWP信息,如BWP索引值(BWP id)等。优选地,在RRC信令中,在用于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PRACH配置参数中增加BWP id,用于指示PRACH资源所用的上行BWP。其中,新增的PRACH配置参数中的BWP id,可以是与第一上行BWP(第一上行BWP与当前检测到波束失败事件的下行active BWP相关联)所不同的另外的上行BWP、或者与第二上行BWP(第二上行BWP与候选波束参考信号资源所在的下行BWP相关联)所不同的另外的上行BWP、或者与第三上行BWP(第三上行BWP为与候选波束参考信号资源满足对应关系的PRACH资源所在的上行BWP)所不同的另外的上行BWP,这样可提高PRACH配置的灵活性。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其他CORESET为除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其中值得指出的是,终端根据第二BWP信息和第一BWP信息,可确定出CORESET-BFR与其它CORESET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当发生波束失败事件,并且找到候选波束时,终端根据所选的候选波束来确定PRACH资源,并在所确定的PRA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优选地,当上述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和随机接入资源信息时,步骤11包括:根据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与随机接入资源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波束对应的目标随机接入资源;通过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其中,目标波束为至少一个候选波束中满足预设条件的一个。也就是说,配置信息中指示了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与随机接入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终端在确定了目标波束之后,可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相应的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具体地,终端根据所选的候选波束来确定目标PRACH资源,是指网络设备会配置候选波束RS资源与PRACH资源的对应关系,终端根据该对应关系以及所选的候选波束所用的RS资源,确定出目标PRACH资源。
其中,根据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与随机接入资源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波束对应的目标随机接入资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至少一个候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候选波束;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候选波束中的一个确定为目标波束。具体地,当终端物理层收到来自终端高层的请求、指示或通知时,将满足预设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终端高层,例如:对candidate beam RS的测量质量超过层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Level 1-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L1-RSRP)的预设门限,其上报内容可以为{波束参考信号索引号(beam RS index),L1-RSRP},终端高层基于物理层的上报来选择候选波束。
较佳地,在终端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之后的协议约定时长后,终端根据上述场景一和场景二方式监听CORESET-BFR,以接收网络设备在CORESET-BFR上的专用PDCCH中发送的响应信息。其中,监听CORESET-BFR的时长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监听窗(window)决定。优选地,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通过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指示信息的指示,确定与目标随机接入资源所在上行BWP对应的目标下行BWP。也就是说,网络设备配置了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配置了CORESET-BFR的下行BWP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确定与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对应的目标下行BWP。这样,终端可以在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PRACH所在上行BWP所对应的下行BWP上监听CORESET-BFR。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步骤12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目标下行BWP确定为新的active BWP,在目标下行BWP上继续监听其他CORESET与接收PDSCH。或者,由目标下行BWP切换至其他下行BWP上继续监听其他CORESET与接收PDSCH,此时所切换至的其他下行BWP作为新的active BWP。其中,其它下行BWP为网络设备配置的待监听CORESET所在的BWP。也就是说,终端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监听窗内监听CORESET-BFR之后,可继续在该目标下行BWP上监听其他CORESET与接收PDSCH。亦可以在网络设备配置的监听窗内监听CORESET-BFR之后,切换到网络设备配置的需要监听的CORESET所在的其他BWP,该其他BWP可以是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原active BWP,也可以是其它BWP。
本发明实施例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中,终端在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通过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接收,这样可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以上实施例介绍了不同场景下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与其对应的终端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2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该终端20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第一发送模块210,用于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220,用于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其中,第一接收模块220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当目标下行BWP为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active BWP时,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的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或者,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当目标下行BWP与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active BWP不同时,切换至目标下行BWP上,并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的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其中,目标下行BWP为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的。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
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
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其他CORESET为除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
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BFD RS所在资源与CORESET-BFR的准共址关系;
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
其中,当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和随机接入资源信息时,第一发送模块210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与随机接入资源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波束对应的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其中,目标波束为至少一个候选波束中满足预设条件的一个;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通过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其中,终端200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候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候选波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候选波束中的一个确定为目标波束。
其中,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
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其中,终端200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的指示,确定与目标随机接入资源所在上行BWP对应的目标下行BWP。
其中,终端200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activeBWP上检测BFD RS,确定是否发生波束失败事件。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在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通过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接收,这样可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图3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31、网络模块32、音频输出单元33、输入单元34、传感器35、显示单元36、用户输入单元37、接口单元38、存储器39、处理器310、以及电源3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射频单元31,用于在处理器310的控制下执行: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网络设备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在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通过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接收,这样可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3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3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3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3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33可以将射频单元31或网络模块3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3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3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3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3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3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3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341和麦克风342,图形处理器3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36上。经图形处理器3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31或网络模块32进行发送。麦克风3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3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3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3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3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3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36可包括显示面板3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61。
用户输入单元3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37包括触控面板3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72。触控面板3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71上或在触控面板3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3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71。除了触控面板371,用户输入单元3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361上,当触控面板3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中,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3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3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3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3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3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3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
终端3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3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3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9,存储在存储器3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0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以上实施例从终端侧介绍了本发明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网络设备侧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当终端的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时,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资源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其中,终端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方式可参照终端侧实施方式,相应地网络设备在对应的资源上进行接收,故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2: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终端发送响应信息。
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也就是说,终端的多个下行BWP可共同配置一个CORESET-BFR,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流程的正常进行,而预留给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的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值得指出的是,上述CORESET-BFR除了可用于波束失败恢复机制外,还可用于正常通信流程。也就是说为波束失败恢复机制预留的CORESET资源可以与正常通信的CORESET资源相同或不同。
其中,目标下行BWP为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的。其中,当目标下行BWP为协议预定义时,该目标下行BWP又可称为默认BWP,可以定义为与其他用途(如初始接入)相同的默认BWP,亦可是单独配置的某个下行BWP。当目标下行BWP为网络设备配置时,可通过高层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下来,网络设备配置的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中,网络设备还可进一步配置目标下行BWP与终端BWP之间的映射关系。
优选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
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
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其他CORESET为除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
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
BFD RS所在资源与CORESET-BFR的准共址关系;
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
其中,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提及的配置信息,以及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各项信息均与终端侧实施例中的相关信息的作用相同,其信息的传输方式与其对应,终端侧的实施方式均适用于该网络设备侧的实施例中,故在此不在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中,在终端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发送,这样可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以上实施例分别详细介绍了不同场景下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网络设备做进一步介绍。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5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终端发送响应信息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所述active BWP,该网络设备50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第二接收模块510,用于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520,用于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终端发送响应信息。
其中,目标下行BWP为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的。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
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
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其他CORESET为除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
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
BFD RS所在资源与CORESET-BFR的准共址关系;
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
其中,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
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网络设备和终端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在终端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发送,这样可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中的步骤。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该网络设备600包括:天线61、射频装置62、基带装置63。天线61与射频装置6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62通过天线6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6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6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62,射频装置6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6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6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6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63包括处理器64和存储器65。
基带装置6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6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64,与存储器6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6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6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66,用于与射频装置6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器可以是CPU,也可以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网络设备所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存储器6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65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65上并可在处理器6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4调用存储器65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图5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
具体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4调用时可用于执行: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根据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其中,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至少两个BWP中包括active BWP。
其中,目标下行BWP为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的。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
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
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其他CORESET为除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
其中,第一资源信息包括:
BFD RS所在资源与CORESET-BFR的准共址关系;
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
其中,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
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在终端active BWP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了CORESET-BFR的目标下行BWP,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响应信息的发送,这样可以保证波束失败恢复过程的正常进行。同时目标下行BWP的个数小于终端下行BWP的配置个数,这样使得供正常通信过程使用的CORESET个数将增多,保证正常通信有足够的传输资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所述至少两个BWP中包括所述active BW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目标下行BWP为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所述active BWP时,通过所述目标下行BWP中的CORESET-BFR,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或者,
当所述目标下行BWP与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所述active BWP不同时,切换至所述目标下行BWP上,并通过所述目标下行BWP中的CORESET-BFR,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下行BWP为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
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
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所述其他CORESET为除所述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BFD RS所在资源与所述CORESET-BFR的准共址关系;
所述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所述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和随机接入资源信息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与随机接入资源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波束对应的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目标波束为至少一个候选波束中满足预设条件的一个;
通过所述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资源信息与随机接入资源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波束对应的目标随机接入资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至少一个候选波束的参考信号,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候选波束;
将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候选波束中的一个确定为所述目标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
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所述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目标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的指示,确定与所述目标随机接入资源所在上行BWP对应的目标下行BWP。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activeBWP上检测BFD RS,确定是否发生波束失败事件。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反馈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所述至少两个BWP中包括所述active BWP。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14.一种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所述至少两个BWP中包括所述active BWP。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下行BWP为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通过波束失败恢复的配置信息配置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CORESET-BFR所在目标下行BWP的第一BWP信息;
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FD RS的第一资源信息;
候选波束参考信号的第二资源信息;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其他CORESET所在下行BWP的第二BWP信息,其中,所述其他CORESET为除所述CORESET-BFR之外的CORESET。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信息包括:
所述BFD RS所在资源与所述CORESET-BFR的准共址关系;
所述BFD RS所在资源与目标CORESET的准共址关系,其中所述目标CORESET的编号为预设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包括: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的第三BWP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
用于指示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上行BWP与所述目标下行BWP之间映射关系的指示信息。
2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激活带宽部分active BWP上发生波束失败事件的情况下,从终端侧接收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目标下行BWP中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BFR上向所述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下行BWP对应至少两个BWP,所述至少两个BWP中包括所述active BWP。
2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64915.1A 2018-03-28 2018-03-28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24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4915.1A CN110324069B (zh) 2018-03-28 2018-03-28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19/077664 WO2019184692A1 (zh) 2018-03-28 2019-03-11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1020237037250A KR20230154106A (ko) 2018-03-28 2019-03-11 빔 실패 처리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JP2020551541A JP7349444B2 (ja) 2018-03-28 2019-03-11 ビーム障害処理方法、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EP19777604.0A EP3780406A4 (en) 2018-03-28 2019-03-11 HARNES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FAILURE TREATMENT PROCESS
KR1020207031090A KR20200136472A (ko) 2018-03-28 2019-03-11 빔 실패 처리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US17/035,017 US11683083B2 (en) 2018-03-28 2020-09-28 Beam failure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4915.1A CN110324069B (zh) 2018-03-28 2018-03-28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069A true CN110324069A (zh) 2019-10-11
CN110324069B CN110324069B (zh) 2021-02-02

Family

ID=6806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4915.1A Active CN110324069B (zh) 2018-03-28 2018-03-28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3083B2 (zh)
EP (1) EP3780406A4 (zh)
JP (1) JP7349444B2 (zh)
KR (2) KR20230154106A (zh)
CN (1) CN110324069B (zh)
WO (1) WO2019184692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8603A (zh) * 2020-06-19 2020-10-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2714481A (zh) * 2021-03-26 2021-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wp的切换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12770411A (zh) * 2019-11-06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Lbt失败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088963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112929921A (zh) * 2019-12-05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271604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7694A (zh) * 2020-04-07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070523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失败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06A (zh) * 2020-10-23 2022-05-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5669133A (zh) * 2020-08-06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835265A (zh) * 2023-02-10 2023-03-21 广东奎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故障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6309A (zh) * 2018-05-10 2020-12-18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新无线电非许可频谱中的波束故障恢复
CN110475279B (zh) * 2018-05-11 2021-04-0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19815B (zh) * 2018-05-22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310833B2 (en) * 2019-08-29 2022-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CH procedure with timing alignment
US20210314021A1 (en) * 2020-04-01 2021-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resource reduction with bandwidth part hopping
WO2022077269A1 (en) * 2020-10-14 2022-04-21 Apple Inc.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US11661459B2 (en) 2020-12-03 2023-05-30 Century Therapeutics, Inc. Artificial cell death polypeptide for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365A (zh) * 2016-05-20 2017-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5462A (zh) * 2016-08-11 2021-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下一代蜂窝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204346A1 (en) * 2017-05-03 2021-07-01 Idac Holdings, Inc. Beam recovery mechanism
CN110574307B (zh) * 2017-05-05 2024-02-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KR102573235B1 (ko) * 2017-08-11 2023-09-0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CN111344959B (zh) * 2017-12-27 2024-04-3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过程
JP7104067B2 (ja) * 2017-12-27 2022-07-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0034799B (zh) * 2018-01-11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1316798B2 (en) * 2018-02-06 2022-04-26 Apple Inc. Control signaling of beam failure detection
CA3033533A1 (en) * 2018-02-09 2019-08-09 Ali Cirik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0167041B (zh) * 2018-02-11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KR20200120636A (ko) * 2018-02-16 2020-10-21 레노보 (싱가포르) 피티이. 엘티디. 대역폭 부분들에 대응하는 리소스들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365A (zh) * 2016-05-20 2017-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s o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TSG-RAN WG1 NR ADHOC: R1-1701036》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Considerations on Beam Recovery for NR", 《3GPP TSG RAN WG1 AH_NR MEETING : R1-1700723》 *
NOKIA 等: "Beam Recovery in NR", 《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MEETING: R1-1701092》 *
NOKIA 等: "Beam Recovery In NR",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6: R2-1677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1 NR ADHOC: R1-17008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covery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 R1-1802824》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0411A (zh) * 2019-11-06 2021-05-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Lbt失败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770411B (zh) * 2019-11-06 2023-03-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Lbt失败的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1088963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112929921A (zh) * 2019-12-05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929921B (zh) * 2019-12-05 2023-01-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271604B (zh) * 2020-02-14 2023-03-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71604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7694A (zh) * 2020-04-07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参考信号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818603B (zh) * 2020-06-19 2022-07-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1818603A (zh) * 2020-06-19 2020-10-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5669133A (zh) * 2020-08-06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070523A (zh) * 2020-08-07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传输失败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1506A (zh) * 2020-10-23 2022-05-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714481B (zh) * 2021-03-26 2021-07-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wp的切换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12714481A (zh) * 2021-03-26 2021-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wp的切换方法和基站设备
CN115835265A (zh) * 2023-02-10 2023-03-21 广东奎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故障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产品
CN115835265B (zh) * 2023-02-10 2023-04-25 广东奎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故障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83083B2 (en) 2023-06-20
EP3780406A1 (en) 2021-02-17
JP7349444B2 (ja) 2023-09-22
JP2021516922A (ja) 2021-07-08
KR20230154106A (ko) 2023-11-07
KR20200136472A (ko) 2020-12-07
EP3780406A4 (en) 2021-04-21
WO2019184692A1 (zh) 2019-10-03
CN110324069B (zh) 2021-02-02
US20210013950A1 (en) 2021-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069A (zh)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24908A (zh)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699084A (zh) 非授权频段下的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1632165B2 (en) Beam failure detection method,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167093A (zh) 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
CN109660324A (zh) 解调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505040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089322A (zh) 一种上行多波束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51850A (zh) 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92427A (zh) 通信流程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049539A (zh) 上行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88559A (zh) 非对称频谱的带宽部分bwp切换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51756A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035556A (zh) 通信业务过程冲突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474745A (zh) 一种准共址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012554A (zh) 一种无线链路恢复方法及终端
CN110474744A (zh) 一种传输资源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788546A (zh) 一种定时提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9699078A (zh) 非授权频段下的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278574A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56924A (zh) 一种波束历史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75283A (zh) 一种处理csi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69224A (zh) 一种车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505692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9286986A (zh) 半静态调度传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