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4307B -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4307B
CN110574307B CN201880029925.5A CN201880029925A CN110574307B CN 110574307 B CN110574307 B CN 110574307B CN 201880029925 A CN201880029925 A CN 201880029925A CN 110574307 B CN110574307 B CN 110574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old
oos
events
base station
r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99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4307A (zh
Inventor
I.L.J.达席尔瓦
C.蒂德斯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057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目标通过用户设备(UE)执行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波束的方法来实现。基站正服务于UE。UE监测(1202)来自基站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UE生成(1203)异步(OOS)事件。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时,UE触发(1205)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并且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时,UE启动(1206a)RLF计时器。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用户设备(UE)、基站及其中的方法。尤其是,它们涉及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波束以及用以将UE配置成监测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所传送的波束。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装置(也称为无线通信装置、移动站、站(STA)和/或用户设备(UE))经由局域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CN)通信,该局域网诸如是WiFi网络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RAN覆盖地理区域,所述地理区域被分成服务区域或小区区域,也可以称为波束或波束组,其中每个服务区域或小区区域被诸如无线电接入节点之类的无线电网络节点服务,无线电接入节点例如是Wi-Fi接入点或无线电基站(RBS),该无线电网络节点在一些网络中也可以被表示为例如NodeB、eNodeB(NB)或如5G中所指示的gNB。服务区域或小区区域是其中无线电覆盖由无线电网络节点提供的地理区域。无线电网络节点通过在射频上操作的空中接口与无线电网络节点范围内的无线装置通信。
对于演进分组系统(EPS)(又叫作第四代(4G)网络)的规范已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内完成并且该工作在即将到来的3GPP版本中继续,例如以规定第五代(5G)网络(也称为5G新空口(NR))。EPS包括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也称为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接入网络)和演进分组核心(EPC)(也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AE)核心网络)。E-UTRAN/LTE是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变体,其中无线电网络节点直接连接到EPC核心网络而不是连接到3G网络中使用的RNC。一般而言,在E-UTRAN/LTE中,3G RNC的功能分布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例如LTE中的eNodeB)与核心网络之间。如此,EPS的RAN具有基本上“扁平式”架构,其包括直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的无线电网络节点,即,它们没有连接到RNC。为了弥补这一点,E-UTRAN规范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之间定义了直接接口,该接口表示为X2接口。
多天线技术可以明显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和可靠性。如果传送器和接收器都配备有多个天线则性能尤其得到提高,这产生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信道。这样的系统和/或相关技术通常称为MIMO。
除更快的峰值因特网连接速度外,5G计划还旨在比当前4G更高的容量,从而每区域单元允许有更高数量的移动宽带用户,并且每月每用户允许有以千兆字节计的更高或无限制的数据量消耗。这将使得当在Wi-Fi热点的可达范围之外时很大一部分人每天有很多时间用他们的移动设备流播高清晰度媒体变得可行。5G研究和开发还旨在改进对机器到机器通信(也称为物联网)的支持、旨在比4G设备更低的成本、更低的电池消耗和更低的时延。
NR中的多天线方案
当前正在3GPP中讨论针对NR的多天线方案。对于NR,考虑上至100GHz的频率范围。众所周知,6GHz以上的高频无线电通信经受明显的路径损耗和穿透损耗。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技术方案是部署大型天线阵列来实现高波束形成增益,这由于高频信号的小的波长而因此是合理的技术方案。因此,对于NR的MIMO方案也叫作大规模MIMO。对于约30/70GHz,采取多达256个传送(Tx)和接收(Rx)天线元件。商定扩展成在70GHz支持1024个Tx并且正在针对30GHz进行讨论。对于低于6GHz的通信,通过增加天线元件数量来获得更多波束形成和复用增益也是一个趋势。
关于大规模MIMO,已经论述了三种波束形成的方法:模拟、数字和混合,该混合是前两者的组合。
模拟波束形成将弥补NR场景中的高路径损耗,而数字预编码将对6GHz以下的载波频率(所谓的低于6GHz的场景)提供与MIMO相似的额外性能增益。模拟波束形成的实现复杂性明显低于数据预编码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它依赖简单的移相器。然而,缺点是它在多方向灵活性方面受限,即一次只能形成单个波束并且多个波束则在时域中被切换。仅宽带传输(即通过子带传送是不可能的),在模拟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准确性等。
现今在LTE中使用的数字波束形成需要昂贵的转换器用以从IF域到数字域和/或从数字域到IF域。然而,它在数据速率和复用能力方面提供最佳性能,其中一次可以在多个子带上形成多个波束,但同时在功耗、集成和成本方面具有挑战性;除此之外,增益也没有与传送和/或接收单元的数量成线性缩放,同时成本正在极速增长。
因此,对于NR符合期望的是:支持混合波束形成用以从成本高效的模拟波束形成和高容量数字波束形成中获益。混合波束形成的示例图在图1中示出,其中
IFFT意指傅里叶逆变换,
P/S意指并串转换,
DAC意指数字模拟转换器,并且
PA意指功率放大器。
波束形成可以在传输波束和/或接收波束、网络侧或UE侧上。
波束扫描
可在每个OFDM符号中朝向单个方向导引子阵列的模拟波束,并且因此子阵列的数量确定波束方向的数量和每个OFDM符号上的对应覆盖。然而,覆盖整个服务区域的波束的数量典型地大于子阵列的数量,尤其当个体波束宽度为小(也称为窄)时更为如此。因此,为了覆盖整个服务区,也很可能需要具有在时域中被不同导引的窄波束的多个传输。针对此目的供应(provision)多个窄覆盖波束被叫作“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对于模拟和混合波束形成来说,波束扫描看来是在NR中提供基本覆盖所必需的。针对此目的,可以分配多个OFDM符号且定期传送它们,在所述多个OFDM符号中被不同导引的波束可以通过子阵列被传送。
图2描绘2个子阵列上的Tx波束扫描。
图3描绘3个子阵列上的Tx波束扫描。
同步信号(SS)块配置
本文描述了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采取的SS块和SS突发配置的非限制性示例。
SS块:NR-PSS、NR-SSS和/或NR-PBCH可以在SS块内被传送。对于给定频带,一个SS块对应于N个OFDN符号(基于某一、例如默认子载波间距),并且N是常数。UE将能够从SS块至少识别OFDM符号索引、无线电帧中的时隙索引和无线电帧号。每频带规定可能的SS块时间位点(time location)(例如,针对无线电帧或针对SS突发集合)的单个集合。至少对于多波束情况,向UE指示至少SS块的时间索引。可以告知实际传送的SS块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用以帮助CONNECTED/IDLE模式测量、用以帮助CONNECTED模式的UE在未经使用的SS块中接收DL数据/控制以及潜在地用以帮助IDLE模式的UE在未经使用的SS块中接收DL数据/控制。
SS突发:一个或多个SS块组成SS突发。SS突发集合内SS块的最大数量L可以依赖于载波频率,例如:
·对于频率范围类别#A(例如,0~6GHz),数量(L)在L≤[16]内待定
·对于频率范围类别#B(例如,6~60GHz),数量在L≤[128]内待定
SS突发集合:一个或多个SS块组成SS突发集合。SS突发集合内SS块的最大数量L可以依赖于载波频率,例如:
·对于频率范围类别#A(例如,0-3GHz),数量(L)是L=4
·对于频率范围类别#B(例如,3-6GHz),数量(L)是L=8
·对于频率范围类别#A(例如,6-60GHz),数量(L)是L=64
SS突发集合传输:从物理层规范的角度来看,支持SS突发集合的至少一个周期性。从UE的角度来看,SS突发集传输是周期性的。至少对于初始小区选择,UE对于给定载波频率可以采取SS突发集合传输的默认周期性,例如5ms、10ms、20ms、40ms、80ms或160ms中的一个。UE可以假定给定SS块以SS突发集合周期性来重复。默认情况下,UE可以既不假定gNB传送相同数量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波束,也不假定gNB跨SS突发集合内的不同SS块传送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波束。
对于每个载波,SS块可以时间对齐或完全或至少部分重叠,或SS块的开始部分可以时间对齐(例如当所传送SS块的实际数量在不同小区中不同的时候)。
图4描绘SS块、SS突发和SS突发集合/系列的示例配置。
NR中的移动性和波束管理
在NR中已商定将存在两个级别的移动性,一个没有牵涉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也叫作小区内移动性,其一部分通常叫作波束管理,并且另一个类型的移动性牵涉RRC,也叫作小区级移动性。如下在TS 38.300规范中描述小区级移动性。
小区级移动性需要触发显式RRC信令,即切换。切换信令规程采用与如在3GPP TS36.300中规定的版本13E-UTRAN相同的原理。对于gNB间切换,信令规程由在图5中图示的至少下列基本组成部分构成:gNB间切换规程。
1.源gNB发起切换并且通过Xn接口发出切换请求。Xn接口是gNB之间的接口。
2.目标gNB执行准入控制并且提供RRC配置作为切换确认的一部分。
3.源gNB在切换命令中向UE提供RRC配置。切换命令消息包括至少小区ID和接入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使得UE可以在不读取系统信息的情况下接入目标小区。对于一些情况,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和无竞争随机接入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切换命令消息中。对目标小区的接入信息可以包括波束特定信息,如有的话。
4.UE使RRC连接移向目标gNB并且答复切换完成(Handover Complete)。
RRC触发的切换机制需要UE至少重设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并且重建RLC。对于使用RLC确认模式(AM)模式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可以与安全密钥改变一起被重建或在没有密钥改变的情况下发起数据恢复规程。对于使用RLC确认模式(UM)模式的DRB以及对于SRB,PDCP可以与安全密钥改变一起被重建或在没有密钥改变的情况下保持原状。
在目标gNB使用与源gNB相同的DRB配置和QoS流到DRB映射时,切换时的数据转发、依次交付和避免重复可以得到保证。
波束级移动性不需要触发显式RRC信令--它在较低层被处理--并且不需要RRC知道在给定时间点使用哪个波束。
波束级移动性通过通常叫作波束管理规程的事物来实现。在RAN1中已经商定要用于波束管理的主参考信号(RS)是信道状态信息(CSI)-RS,其可以经由专用信令来配置。
LTE中的CSI-RS配置和MAC控制元素(CE)启用/停用的使用在LTE中,直到版本13,UE使用以用于CSI计算、CRS、CSI-RS的所有参考信号都未被预编码使得UE能够测量原始信道和所计算的反馈,其包括基于上述的优选预编码矩阵。随着Tx天线数量的增加,反馈量变得更大。在LTE版本10中,当引入对8Tx闭环预编码的支持时,引入双码本方法,其中UE首先选择宽带粗预编码器(coarse precoder)并且然后每子带选择第二码字。
另一个可能的方法是诸如eNB之类的网络节点使参考信号波束形成并且UE在此基础上计算反馈。在LTE版本13中采用该方法并且它对于如在下一个章节中描述的全维(FD)-MIMO来说是一个选项。
LTE中的版本13FD-MIMO规范对波束形成的CSI-RS支持增强CSI-RS报告,叫作类别B。其中,LTE RRC_CONNECTED UE可以配置有K个CSI-RS资源(其中8>K>1),其中它对于每个CSI-RS资源可以是1、2、4或8个端口。每个CSI-RS资源与CSI-RS资源指示符(CRI)相关联。UE报告CRI来指示优选CSI-RS资源,连同基于遗留码本(即版本12)的RI/CQI/PMI。
对于版本14增强全维(eFD)-MIMO,引入非周期性CSI-RS,其具有两个不同的子特点(sub-flavor)。如在LTE版本13中那样为UE配置CSI-RS资源并且如果K个CSI-RS资源的集合配置成非周期性、非周期性-非周期性或多发非周期性地(multi shot-asperiodic)工作,UE在K个CSI-RS资源中的N个资源中等待MAC CE启用。对于非周期性-非周期性,UE除MACCE外在报告之前还等待CSI-RS资源的DCI启用。
启用/停用命令在3GPP TS 36.321中规定,其中章节5.19描述:
网络可以通过向UE发送在子类别6.1.3.14中描述的CSI-RS资源MAC控制元素的启用/停用而启用和停用服务小区的所配置的CSI-RS资源。所配置的CSI-RS资源最初在配置时以及切换后被停用。在图6中,eNB发送波束形成的CSI-RS1、2和3。UE测量这些CSI-RS 1、2、3并且因为波束CSI RS2给出最佳结果,UE因此报告CRI=2和在CSI-RS2上测得的RI-CQI/PMI。
TS 36.321中的章节6.1.3.14描述:
CSI-RS资源MAC控制元素的启用/停用由具有如在表6.2.1-1中规定的逻辑信道标识符(LCID)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DU)子报头来标识。它的大小是可变的,因为所配置的CSI过程的数量(N)在图6.1.3-14-1中定义。启用/停用CSI-RS命令在图6.1.3.14-2中定义并且对CSI过程启用或停用CSI-RS资源。CSI-RS资源MAC控制元素的启用/停用适用于UE在其上接收CSI-RS资源MAC控制元素的启用/停用的服务小区。
CSI-RS资源MAC控制元素的启用/停用被定义如下:
-Ri:该字段指示与CSI-RS过程的CSI-RS-ConfigNZPId i相关联的CSI-RS资源的启用/停用状态。Ri字段设置成“1”用以指示与CSI-RS过程的CSI-RS-ConfigNZPId i相关联的CSI-RS资源将被启用。Ri字段设置成“0”用以指示CSI-RS-ConfigNZPId i将被停用。ConfigNZPId意指配置非零功率标识符。图6.1.3.14-1在图7中示出并且描绘CSI-RS资源MAC控制元素的启用/停用。图6.1.3.14-2在图8中示出并且描绘启用/停用CSI-RS命令。
在LTE中引入MAC CE启用以能够为UE配置更多的CSI-RS资源,该UE能够支持对这些CSI-RS资源的反馈,因为MAC CE将选择性地启用所支持的多达最大CSI-RS资源。然后,不需要由RRC重配置,网络可以在为UE配置的资源当中启用另一个集合。
LTE中的无线电链路监测(RLM)和NR中的潜在差异
UE中RLM功能的目的是监测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并且在LTE中基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其总是与给定LTE小区相关联并且从物理小区标识符(PCI)得出。这进而使UE在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时能够确定它关于它的服务小区是同步(sync)还是异步。
为了RLM的目的,UE对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估计分别与异步和同步阈值Qout和Qin比较。在从服务小区的假定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传输的误块率(BLER)方面表达这些阈值。具体地,Qout对应于10%BLER而Qin对应于2%BLER。相同的阈值水平在具有和没有不连续接收(DRX)的情况下都是可适用的。
基于CRS的下行链路质量与假定PDCCH BLER之间的映射取决于UE实现。然而,性能通过为各种环境定义的一致性测试来验证。UE还可以基于在整个频带上接收的CRS来计算下行链路质量,因为UE不必知道PDCCH将在哪里被调度。
图9描绘可如何在整个下行链路传输宽带上的任何地方调度PDCCH。
在没有配置DRX时,在最后的200ms时间段内估计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比阈值Qout更差的时候出现异步。相似地,没有DRX的情况下,在最后的100ms时间段内估计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变得比阈值Qin更好的时候出现同步。在检测到异步时,UE发起同步的评估。异步和同步的出现在内部由UE的物理层报告给它的较高层,这些较高层进而应用层3(即更高层)滤波以用于评估无线电链路失效(RLF)。图10描绘LTE中的较高层RLM规程。
当DRX在使用中时,为了能够实现足够的UE功率节省,异步和同步评估时间段被扩展并且取决于所配置的DRX循环长度。每当出现异步时UE开始同步评估。因此,相同的时间段(也称为TEvaluate_Qout_DRX)用于评估异步和同步。然而,在启动RLF计时器(称为T310)直到它到期时,同步评估时间段缩短至100ms,这与没有DRX的情况相同。如果计时器T310由于N311连续同步指示而停止,则UE根据基于DRX的时间段(TEvaluate_Qout_DRX)执行同步评估。N311称为同步计数器。
在LTE中用于RLM的整体方法(即测量CRS来“估计”PDCCH质量)依赖于UE连接到LTE小区这一事实,该LTE小区是传送PDCCH和CRS的单连接性实体。
波束恢复
在NR中,定义了叫作波束恢复的规程。在波束恢复中,RRC_CONNECTED UE将执行与服务链路的质量相关联的测量,并且如果该质量降到给定阈值以下,则UE将执行波束恢复。规程旨在解决其中gNodeB和UE的TX和RX波束已变得不对齐的情形,但在该情形中有额外波束可以用于维持gNodeB和UE之间的连接。
波束失效恢复规程包括下列方面:
·波束失效检测:在这里UE监测某一周期性参考信号(RS)来估计服务链路的质量。一旦该链路的质量降到某一阈值以下,则UE发起波束恢复。
·新的候选波束识别。一旦已检测到波束失效,UE就尝试识别将提供足够质量的新波束。UE然后搜索从相同节点传送但在不同的候选波束中的特定RS。在该搜索规程期间,UE还可以改变它的RX波束。
·波束失效恢复请求传输。一旦已找到新的候选波束,UE就使用某些UL资源传送UL信号。gNodeB准备在这些UL资源中接收UL信号,并且可以确定UE基于接收的UL信号选择哪个候选波束。
·当gNodeB已接收波束失效恢复请求时,它使用对新波束的知识发送DL响应来向UE指示它接收到请求。
·UE监测针对波束失效恢复请求的gNB响应。一旦UE已成功接收该响应,则波束恢复完成。
在NR中,正针对UE为了估计服务链路质量而监测的周期性RS论述几个选项:
·网络可以将UE配置成基于在SS块中传送的信号来执行波束监测。
·网络还可以将UE配置成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来执行波束监测。
正在论述与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相同的选项。至少对于CSI-RS,不同的配置可以用于两个目的。
用于波束失效恢复请求的UL信号的一个候选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在初始接入期间使用相同类型的信号。为了使用PRACH传送,UE在可用PRACH序列之中选择一个序列。因此,PRACH没有携带任何有效载荷。通过选择不同的前导码来传达信息。在初始接入期间,UE从大的可用PRACH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PRACH序列。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在切换期间,UE可以从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中选择PRACH序列。
波束恢复规程在某种程度上与RLF和RRC重建规程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波束恢复是更快的规程。还重建与服务小区的连接:UE将不搜索其他小区。
通过波束恢复,UE可以快速与服务小区重新连接。
MediaTek Inc:“RLM and RLF in HF NR”,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bis,Spokane,USA,2017年4月3日-7日,R2-1702770公开了如何利用波束管理执行RLM以及如何利用多波束操作在NR中宣布RLF。
发明内容
本文的实施例的目标因此是提高使用波束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性能。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该目标通过由用户设备(UE)执行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波束的方法来实现。该基站正服务于UE。UE监测来自基站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UE生成异步(OO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时,UE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并且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时,UE启动RLF计时器。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该目标通过由基站执行用以将UE配置成监测由基站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传送的波束的方法来实现。基站正服务于UE。基站将UE配置成:
-监测来自基站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并且-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该目标通过用户设备(UE)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传送的波束来实现。该基站正服务于UE。UE配置成:
-监测来自基站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并且-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该目标通过一种基站来实现,所述基站用以将UE配置成监测由基站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传送的波束。该基站正服务于UE。基站适于将UE配置成:
-监测来自基站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并且-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本文的实施例的优势是它们为波束失效检测和无线电链路监测提供测量框架,其简化了UE监测动作,进而可以简化UE实现、网络配置量以及UE要执行的测量的量,这提高使用波束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性能。这可以进一步例如导致减少UE中的电池消耗。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描述本文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5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的序列图。
图6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7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8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9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描绘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2a是图示UE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b是图示UE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基站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UE的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5是图示基站的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6示意图示经由中间网络连接到主机计算机的电信网络。
图17是经由基站通过部分无线连接与用户设备通信的主机计算机的一般性框图。
图18至21是图示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和用户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研发本文的实施例的一部分,首先将标识和论述问题。
针对5G新空口(NR)论述了波束恢复,作为使UE能够检测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问题并且触发动作来向网络指示网络可能假定为最佳的DL波束(即网络本来会用于PDCCH传输来联络UE例如以调度数据或控制信息的DL波束)不再足够好或不再是最佳的方法。关于该波束恢复规程,在3GPP TS 38.213、章节6中的RAN1#88中已商定以下事项。
商定项
·UE波束失效恢复机制包括下列方面:
-波束失效检测
-新的候选波束识别
-波束失效恢复请求传输
-UE监测对波束失效恢复请求的gNB响应
·波束失效检测
-UE监测波束失效检测RS来评定是否已满足波束失效触发条件
-波束失效检测RS至少包括用于波束管理的周期性CSI-RS
·如果在波束管理中也使用SS块,则可以考虑服务小区内的SS块
-有待进一步研究(FFS):触发宣布波束失效的条件
·新的候选波束识别
-UE监测波束识别RS来找到新的候选波束
-波束识别RS包括
·用于波束管理的周期性CSI-RS(如果它由NW配置的话)
·服务小区内的周期性CSI-RS和SS块(如果在波束管理中也使用SS块的话)
·波束失效恢复请求传输
-波束失效恢复请求所携带的信息包括下列至少一项:
·关于识别UE和新gNB TX波束信息的显式/隐式信息
·关于识别UE以及新的候选波束是否存在的显式/隐式信息
·有待进一步研究:
·指示UE波束失效的信息
·额外信息,例如新波束质量
-用于波束失效恢复请求传输的下列选项之间的下拉选择:
·PRACH
·PUCCH
·PRACH类(例如,用于前导码序列的与PRACH不同的参数)
-波束失效恢复请求资源/信号可以额外用于调度请求
·UE监测控制信道搜索空间以接收对于波束失效恢复请求的gNB响应
-有待进一步研究:控制信道搜索空间可以和与服务BPL相关联的当前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相同或不同
-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gNB没有接收波束失效恢复请求传输则UE进一步作出反应存在有在RAN1或RAN2中并未论述的一定数量的问题要被解决,诸如:
本文的一些实施例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为这些问题中的每个问题提供方法集。
如上文提到的,本文的实施例的目标因此是提高使用波束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性能。
本文的一些实施例涉及波束恢复规程。
本文的实施例包括由UE和网络(诸如基站)执行的方法集合,其包括网络配置集合和使UE能够监测服务小区中的波束的可能失效的UE动作。这根据本文的示例实施例可以意指UE估计网络不能够利用PDCCH或任何其他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高效地到达UE;触发UE动作来向网络通知什么可以是在下行链路中用于PDCCH的新波束;触发网络以向UE传送关于波束恢复是否成功以及基于新选择的波束在UE处需要更新什么(例如波束管理相关配置)的通知;在网络作出响应时的UE动作;关于在通知波束恢复之前和之后如何可以到达UE的网络动作。
本文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图11是描绘无线电通信网络100的示意概览。无线电通信网络100包括一个或多个RAN以及一个或多个CN。无线电通信网络100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技术,仅举几个可能的实现,诸如Wi-Fi、长期演进(LTE)、LTE高级、5G、新空口(NR)、宽带码分多址(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GSM/EDGE)、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或超移动宽带(UMB)。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在5G上下文中特别令人关注的最新技术趋势,然而,实施例在现有无线通信系统(诸如WCDMA和LTE)的进一步发展中也是可适用的。
在无线通信网络100中,无线装置(例如UE 120、诸如移动站、非接入点(非AP)STA、STA和/或无线终端)经由一个或多个接入网络(AN)(例如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CN)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无线装置”是非限制性术语,其意指任何终端、无线通信终端、用户设备、机器型通信(MTC)装置、装置到装置(D2D)终端,或节点,例如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移动电话、传感器、中继器、移动平板或甚至在小区内通信的小型基站。
无线通信网络100包括基站110,其在地理区域(服务区域11)上提供无线电覆盖,该服务区域11也可以称为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RAT)(诸如5G、LTE、Wi-Fi或类似的技术)的波束或波束组。基站110可以是传输和接收点,例如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点或接入点站(AP STA)、接入控制器、基站(例如无线电基站,诸如NodeB、演进节点B(eNB、eNode B)、5G NodeB(gNB、gNodeB))、基本收发信台、无线电远程单元、接入点基站、基站路由器、无线电基站的传输设置、独立接入点或能够根据例如所使用的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和术语与基站110所服务的服务区域内的无线装置通信的任何其他网络单元。基站110可以称为服务无线电网络节点并且利用到UE 120的下行链路(DL)传输和从UE 120的上行链路(UL)传输而与UE 120通信。
用于将UE 120配置成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的方法由基站110执行。作为备选方案,分布式节点(DN)和功能性(例如在图11中示出的云130中所包括的)可以用于执行或部分地执行方法。
描绘由UE 120执行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的示例实施例在图12a中描绘。基站110正服务于UE 120。首先将采用通用的方式描述方法,后面将用更多的细节和示例来解释。方法包括下列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按任何适合的顺序采取这些动作。可选的动作在图12a中用虚线框呈现。
动作1201
该动作是可选的。可以首先例如通过从诸如基站110之类的网络接收配置来配置UE 120。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UE 120从基站110接收配置。配置包括与波束有关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要由UE 120监测以用于波束失效检测(BFD)和小区级无线电链路监测(RLM)。
动作1202
UE 120监测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从基站110发送波束。如上文提到的,参考信号要由UE 120监测以用于BFD并且用于小区级RLM。
动作1203
为了能够检测波束失效,UE 120应基于参考信号(诸如测得的CSI-RS)的质量生成异步(OOS)事件。从而,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也称为Thr-oos)时,UE 120生成OOS事件。
动作1204
该动作是可选的。为了检测某种恢复,UE 120可以基于参考信号(诸如测得的CSI-RS)的质量生成IS事件。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也称为Thr-is)时,UE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生成同步(IS)事件。
动作1205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BFD阈值(也称为N-oos-bfd)时,UE 120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一旦UE 120已检测到N-oos-bfd OOS指示,则UE 120可以确定当前波束有问题,并且开始准备恢复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也称为N-is-bfd)时执行波束恢复准备规程的触发。因为UE 120已检测到较少的N-is-bfd IS指示,UE 120因此可以确定当前波束有问题,并且开始准备恢复波束。
动作1206a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RLM阈值(也称为N-oos-rlm)时,UE 120启动RLF计时器,也称为Timer-oos-rlm。
在一些实施例中,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也称为N-is-rlm)时执行RLF计时器的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RLF计时器的启动进一步包括开始对IS事件计数。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于决定是宣布RLF还是只是让计时器停止。
动作1206b
这是可选的备选方案。如果在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IS RLM阈值时RLF计时器到期,则UE 120可以宣布RLF。
动作1207
这是可选的备选方案。如果当RLF计时器在运行时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ISRLM阈值,则UE 120可以让RLF计时器停止。
可以配置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进一步地,可以配置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描绘由UE 120执行例如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的示例实施例在图12b中描绘。基站110正服务于UE 120。方法包括下列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按任何适合的顺序采取这些动作:
监测1202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1203异步OOS事件,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1204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BFD阈值时,触发1205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宣布1206与波束有关的无线电链路失效,
其中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并且可能地其中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描绘由基站110执行用以将UE 120配置成监测由基站110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传送的波束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的示例实施例在图13中描绘。基站110正服务于UE120。方法包括下列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按任何适合的顺序采取这些动作。
该方法将UE 120配置成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动作。
动作1301
基站110将UE 120配置成:
-监测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OO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并且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10进一步将UE 120配置成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IS事件。
在这些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10进一步将UE 120配置成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被执行。
基站110可以将UE 120配置成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10将UE 120配置成在启动RLF计时器时开始对IS事件计数并且根据以下来行动:
如果在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IS RLM阈值时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并且如果当RLF计时器在运行时所计数IS事件的数量达到IS RLM阈值则让计时器停止。
可以配置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此外,可以配置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进一步扩展和变体
下文论述的UE可以指UE 120并且下文论述的网络可以指基站110。示例实施例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
本文的示例实施例例如包括来自UE 120(其在下文称为UE)和基站110(其在下文称为网络)的下列步骤:
部分1,用以波束失效检测和无线电链路监测的RS配置
RRC_CONNECTED的UE可以例如经由专用信令来配置,其中要监测至少一个CSI-RS资源用以小区级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波束失效检测。该配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资源,其中传送特定CSI-RS。在该上下文中,资源可以处于时域(例如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频域和/或序列域中,例如给定种子(seed),诸如虚拟小区ID。UE可不必知道该CSI-RS资源如何映射到网络所传送的下行链路中的特定波束,即UE简单地配置成监测该特定资源的质量。
在网络侧,该配置的CSI-RS与回退PDCCH相似地被波束形成,即换句话说在网络不再有粒度信息(诸如用于PDSCH传输的窄波束)的情况下网络应如何到达UE。在网络侧,为这两个目的(即波束失效检测和无线电链路监测)的确切配置基于网络在随机接入规程期间、在从RRC_IDLE到RRC_CONNECTED的状态转变期间或在切换后可能获得的初始下行链路波束知识而决定。当已建立RRC连接时,UE处于RRC_CONNECTED。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即未建立RRC连接,则UE处于RRC_IDLE或RRC_INACTIVE状态。也就是说,在随机接入后,例如基于使用在SS块中传送的RS的波束选择,网络知道UE被其覆盖的最佳DL波束。根据网络配置可以有两个情况:
-如果网络在执行(一个或多个)周期性CSI-RS的波束扫描来覆盖小区,则网络可以基于该输入来选择已经传送的DL波束中的一个,即网络实际上将选择在该方向上传送的CSI-RS资源。网络通过这样做来确保UE将监测在根据随机接入期间的UE选择而作为最佳的DL波束中传送的CSI-RS资源。如果小区被加载并且多个UE将需要监测整个小区覆盖上的多个波束(出于这些目的),则网络可以选择使用该配置。
-如果网络不在执行(一个或多个)周期性CSI-RS的波束扫描来覆盖小区,则网络具有执行波束追踪的灵活性。在该情况下,网络可以选择任何可用资源、时间、频率、序列以在该所选的波束中传送,例如基于随机接入期间的UE输入。如果小区未被加载,为了避免在所有方向上扫描(其可能对其他小区造成干扰),网络可以选择使用该配置。
部分2,用于触发波束失效检测和无线电链路监测的配置以及UE监测动作为UE配置用于触发波束失效检测和无线电链路监测的不同准则,虽然相同的RS配置可以用于这两个目的,只要UE在给定波束的覆盖内即可。
为了检测波束失效,UE应基于测得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质量来生成异步(OOS)事件。为了检测某种恢复,UE应基于测得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质量来生成同步(IS)事件。生成这些事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OOS事件可以例如在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某一阈值时被生成。IS事件可以例如在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某一阈值时被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被网络用阈值Thr-oos来配置,其中该阈值指示如果所配置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质量降到该值之下,则UE应生成OSS事件并且开始对它们计数。阈值Thr-oos在本文也称为第一阈值。相似地,UE被网络用阈值Thr-is来配置,其中该阈值指示如果所配置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质量超过该值,则UE应生成IS事件并且开始对它们计数。阈值Thr-is在本文也称为第二阈值。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UE实现定义了内部阈值Thr-oos和Thr-is,Thr-is对于给定精度在预定义测得间隔中映射给定的PDCCH BLER,例如2%。阈值Thr-oos指示如果所配置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质量降到该值之下,则UE应生成OOS事件并且开始对它们计数。这是波束失效的初始指示。阈值Thr-is指示如果所配置CSI-RS的质量超过该值,则UE应生成IS事件并且开始对它们计数。
UE还配置有下列与波束失效检测和无线电链路失效检测的触发有关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些,其中下文的参数中的“N”意指“数量”。
-N-oos-bfd:后面将描述的波束恢复准备规程在OOS事件的数量达到该值N-oos-bfd时应被触发。这可以是被发起的计时器的开始,并且一旦到期,UE就可以宣布波束失效检测。
-Timer-oos-bfd:一旦OOS事件的数量达到值N-oos-bfd,就启动该计时器。一旦启动该计时器,UE就应开始监测同步事件的数量。还可以有与之相关联的阈值,所述阈值可由网络配置或基于与PDCCH质量有关的要求而定义,所述要求诸如例如对于给定精度和测量间隔是2%BLER。要注意,如果一旦达到N-oos-bfd,网络就想让UE立即触发波束恢复,则该计时器可以设置成零。备选地,另一个实施例可以认为计时器不存在。
-N-is-bfd:在Timer-oos-bfd启动后,UE应保持监测所配置的CSI-RS的质量和IS事件的出现。如果IS事件的数量超过该值,则计时器应停止并且UE应离开这一条件而进入波束恢复规程。如果计时器被设置为ZERO,则不必配置该参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没有参数Timer-oos-bfd的情况下,该参数也不必存在。
-N-oos-rlm:N-oos-rlm与LTE中的N310相似。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该值时应启动RLF计时器。当达到N-oos-bfd时,计时器Timer-oos-bfd将启动并且OOS事件的数量将保持被计数。注意该值优选地可以被配置成高于N-oos-bfd。该参数等同于LTE中的N310参数,并且RLF计时器等同于LTE中的T310。
○如果计时器Timer-oos-bfd在运行时达到N-oos-rlm,则UE应在宣布RLF之前等待计时器结束。这给予UE 120在宣布RLF之前在相同小区内完成它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恢复尝试的机会。
-Timer-oos-rlm:一旦OOS事件的数量达到值N-oos-rlm,则启动该计时器。一旦该计时器启动,则UE开始监测IS事件。注意该值应配置成高于>N-oos-bfd。当该计时器在运行时,仍允许UE根据明确定义的行为在相同小区内执行波束恢复规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计时器在运行时,UE应尝试最大次数的尝试然后停止达一段回退时间并再次尝试。UE还可以使用随机接入功率斜升动作,诸如Tx波束的改变等。可以在较高层中通过到来的IS事件作为来自网络侧的波束或波束对(beam pair)切换对所配置CSI-RS的影响而感知到成功尝试。当计时器Timer-oos-rlm到期时,UE宣布RLF。
-N-is-rlm:RLF计时器(等同于LTE中的T310)在IS事件的数量达到该值N-is-rlm时应停止。
要注意,较低层可总是在UE处向较高层提供IS和OOS事件。然而,虽然较高层总是在监测OOS事件以可能地触发Timer-oos-rlm,但一旦计时器被触发则仅对IS事件计数。
部分3,UE监测动作
一旦UE配置有在部分2中描述的参数,则UE将监测所配置的参考信号,例如CSI-RS,并且将它的质量与阈值相比较。如果质量<Thr-oos,则UE应生成OOS事件。向负责RLM的层(诸如例如RRC)和负责波束失效检测的层(诸如MAC、物理(PHY)或RRC)指示该事件。UE处负责波束失效检测的层将监测OOS事件的数量是否达到N-oos-bfd,而同时,负责无线电链路监测的层将监测OOS事件的数量是否达到N-oos-rlm。因此,一旦第一OOS事件来临,就启动这些计数器。要注意,保持两个并行计数器是一个简化实现,虽然我们可以保持单个计数器但监测两个阈值(例如如果相同的层(或UE处的功能)既处置波束失效检测又处置RLM规程))。
波束失效检测层的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N-oos-bfd时,UE应宣布检测到波束失效并且调用波束恢复规程。这是相当简单的技术方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N-oos-bfd时,UE启动计时器Timer-oos-bfd并且开始对IS事件计数。如果在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N-is-bfd时计时器到期,则UE应宣布检测到波束失效并且调用波束恢复规程。如果当计时器正在运行时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N-is-bfd,则UE应离开这一条件并且停止计时器。这提供一些时间给UE以恢复而不必指示网络,和/或给网络以恢复(基于不由波束失效检测触发的L1报告)。
注意:下一部分(部分4)将描述在波束失效检测时的UE动作,即波束恢复规程和网络对此的响应。
无线电链路监测层的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N-oos-rlm时,UE启动计时器Timer-oos-rlm并且开始对IS事件计数。如果在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N-is-rlm时计时器到期,则UE应宣布RLF。如果当计数器正在运行时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N-is-rlm,则UE应离开这一条件(即让计时器运行)并且停止计时器。字词“条件”在本文使用时意指“让计时器运行”。
为了执行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的方法动作,UE120可以包括图14中描绘的设置。UE 120适于由基站110服务。
UE 120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监测模块1410而配置成监测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UE 120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生成模块1420而配置成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OOS事件。
UE 120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触发模块1430而进一步配置成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UE 120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触发模块1430而进一步配置成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UE 120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接收模块1450而进一步配置成从基站110接收配置,该配置包括与波束有关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要由UE 120监测以用于BFD和小区级RLM。
UE 120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生成模块1420而进一步配置成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IS事件。
UE 120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触发模块1430而进一步配置成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UE 120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触发模块1430而进一步配置成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UE 120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触发模块1430而进一步配置成启动RLF计时器并且进一步开始对IS事件计数。
UE 120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宣布模块1440而进一步配置成如果在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IS RLM阈值时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
UE 12可以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处理器1460而进一步配置成如果当RLF计时器在运行时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IS RLM阈值则停止RLF计时器。
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可以适于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可以适于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为了执行用以将UE 120配置成监测由基站110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传送的波束的方法动作,基站110可以包括图15中描绘的设置。UE 120适于由基站110服务。
基站110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
-监测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OO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以及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 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基站110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IS事件。
基站110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被执行。
基站110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另外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RLF计时器。
基站110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启动RLF计时器并且进一步开始对IS事件计数。
基站110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如果在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IS RLM阈值时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
基站110可以进一步适于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如果当RLF计时器在运行时所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IS RLM阈值则停止RLF计时器。
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可以适于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可以适于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UE 120可以包括输入和输出接口1400,其配置成与基站110通信。该输入和输出接口1400可以包括无线接收器(未示出)和无线传送器(未示出)。
基站110可以包括输入和输出接口1500,其配置成与UE 120通信。该输入和输出接口1500可以包括无线接收器(未示出)和无线传送器(未示出)。
本文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同用于执行本文实施例的功能和动作的相应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所述处理器诸如是图15中描绘的基站110中的处理电路的相应处理器1520和图14中描绘的UE 120中的处理电路的处理器1460。上文提到的程序代码还可以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而被提供,例如采用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用以在正被加载到相应基站110和UE 120中时执行本文的实施例的数据载体的形式。一个这样的载体可以采用CD ROM盘的形式。然而利用诸如存储棒之类的其他数据载体是可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此外可以被提供为服务器上的纯程序代码并且被下载到相应的基站110和UE 120。
基站110和UE 120可以进一步包括相应的存储器1470、1530,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该存储器包括相应基站110和UE 120中的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
存储器被设置成用于存储例如反馈选项、信息、数据、配置和应用用以当在相应的基站110和UE 120中在被执行时执行本文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其在被相应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促使相应基站110和UE 120的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文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载体包括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载体是电子信号、光信号、电磁信号、磁信号、电信号、无线电信号、微波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
参考图16,根据实施例,通信系统包括电信网络3210,例如WLAN,诸如3GPP型蜂窝网络,其包括接入网络3211(诸如无线电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3214。接入网络3211包括多个基站3212a、3212b、3212c,诸如AP STA、NB、eNB、gNB或其他类型的无线接入点,每个定义对应的覆盖区域3213a、3213b、3213c。每个基站3212a、3212b、3212c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3215可连接到核心网络3214。第一用户设备(UE)(诸如位于覆盖区域3213c中的非AP STA3291)配置成无线连接到对应基站3212c或被对应基站3212c寻呼。第二UE 3292(诸如覆盖区域3213a中的非AP STA)可无线连接到对应的基站3212a。虽然在该示例中图示多个UE3291、3292,但所公开的实施例同样能适用于其中唯一UE在覆盖区域中或其中唯一UE连接到对应基站3212的情形。
电信网络3210本身连接到主机计算机3230,主机计算机3230可以用独立服务器、云实现的服务器、分布式服务器的硬件和/或软件来实施或作为服务器场中的处理资源来实施。主机计算机3230可以在服务提供商的拥有或控制下,或可以被服务提供商操作或代表服务提供商。电信网络3210与主机计算机3230之间的连接3221、3222可以直接从核心网络3214扩展到主机计算机3230或可以经由可选的中间网络3220而进行。中间网络3220可以是下列项中的一项或者多于一项的组合:公共、私有或托管网络;中间网络3220(如有的话)可以是骨干网络或因特网;尤其是,中间网络3220可以包括两个或以上子网络(未示出)。
图16的通信系统作为整体在所连接的UE 3291、3292中的一个与主机计算机3230之间能够实现连接性。该连接性可以描述为过顶(OTT)连接3250。主机计算机3230和所连接的UE 3291、3292配置成经由OTT连接3250使用接入网络3211、核心网络3214、任何中间网络3220以及作为中介的可能另外的基础设施(未示出)来传达数据和/或信令。OTT连接3250在OTT连接3250经过的参与通信装置不知道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的路由这一意义上可以是透明的。例如,可以不向基站3212或可以不必向基站3212通知与源于主机计算机3230、要被转发(例如,移交)到所连接UE 3291的数据的入局下行链路通信的过去路由。相似地,基站3212不需要知道源于UE 3291朝向主机计算机3230的出局上行链路通信的未来路由。
根据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7描述在前面的段落中论述的UE、基站和主机计算机的示例实现。在通信系统3300中,主机计算机3310包括硬件3315,硬件3315包括通信接口3316,该通信接口3316配置成设置和维持与通信系统3300的不同通信装置的接口的有线或无线连接。主机计算机3310进一步包括处理电路3318,处理电路3318可以具有存储和/或处理能力。尤其是,处理电路3318可以包括适于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这些的组合(未示出)。主机计算机3310进一步包括软件3311,软件3311被存储在主机计算机3310中或被其可访问并且由处理电路3318可执行。软件3311包括主机应用3312。主机应用3312可以可操作以向远程用户提供服务,该远程用户诸如是UE 3330,UE 3330经由在UE 3330和主机计算机3310处端接的OTT连接3350而连接。在向远程用户提供服务时,主机应用3312可以提供使用OTT连接3350传送的用户数据。
通信系统3300进一步包括基站3320,基站3320在电信系统中被提供并且包括使它能够与主机计算机3310并且与UE 3330通信的硬件3325。硬件3325可以包括:通信接口3326,用以设置和维持与通信系统3300的不同通信装置的接口的有线或无线连接;以及无线电接口3327,用以设置和维持与位于基站3320所服务的覆盖区域(未在图17中示出)中的UE 3330的至少无线连接3370。通信接口3326可以配置成促进到主机计算机3310的连接3360。该连接3360可以是直接的,或它可以经过电信系统的核心网络(未在图17中示出)和/或经过电信系统外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基站3320的硬件3325进一步包括处理电路3328,处理电路3328可以包括适于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这些的组合(未示出)。基站3320进一步具有被内部存储或经由外部连接而可访问的软件3321。
通信系统3300进一步包括已经提及的UE 3330。它的硬件3335可以包括无线电接口3337,其配置成设置且维持与服务于UE 3330当前所位于的覆盖区域的基站的无线连接3370。UE 3330的硬件3335进一步包括处理电路3338,其可以包括适于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这些的组合(未示出)。UE 3330进一步包括软件3331,其被存储在UE 3330中或被其可访问并且由处理电路3338可执行。软件3331包括客户端应用3332。该客户端应用3332可以可操作以在主机计算机3310的支持下经由UE 3330向人类或非人类用户提供服务。在主机计算机3310中,正在执行的主机应用3312可以经由在UE 3330和主机计算机3310处端接的OTT连接3350而与正在执行的客户端应用3332通信。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客户端应用3332可以从主机应用3312接收请求数据并且响应于该请求数据提供用户数据。OTT连接3350可以传输请求数据和用户数据。客户端应用3332可以与用户交互来生成它提供的用户数据。
注意图17中图示的主机计算机3310、基站3320和UE 3330可以分别等同于图16的主机计算机3230、基站3212a、3212b、3212c中的一个基站以及UE 3291、3292中的一个UE。就是说,这些实体的内部运作可以如在图17中所示那样并且周围网络拓扑可以独立地是图16的拓扑。
在图17中,OTT连接3350已被抽象地画出来图示主机计算机3310与用户设备3330之间经由基站3320的通信,而没有明确引用任何中间装置以及消息经由这些装置的精确路由。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确定它可以被配置成对UE 3330或对操作主机计算机3310的服务提供商或对两者隐藏的路由。当OTT连接3350是活动的时,网络基础设施可以进一步做出它借此动态改变路由(例如,在负载平衡考量或网络重新配置的基础上)的决策。
UE 3330与基站3320之间的无线连接3370是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各种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提高使用OTT连接3350提供给UE 3330的OTT服务的性能,在该OTT连接中无线连接3370形成最后一段。
为了监测数据速率、时延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改进的其他因素,可以提供测量规程。可以进一步有可选的网络功能性,用以响应于测量结果中的变化来重新配置主机计算机3310与UE 3330之间的OTT连接3350。用以重新配置OTT连接3350的网络功能性和/或测量规程可以用主机计算机3310的软件3311或用UE 3330的软件3331或用两者来实现。在实施例中,可以在OTT连接3350经过的通信设备中或与之有关联地部署传感器(未示出);传感器可以通过供给上文例示的被监测量的值或供给软件3311、3331可以从其中计算或估计被监测量的其他物理量的值来参与测量规程。OTT连接3350的重新配置可以包括消息格式、重传设定、优选路由等;重新配置不必影响基站3320,并且它可能不为基站3320所知或察觉。这样的规程和功能性在现有领域中可能是已知的且被实践过。在某些实施例中,测量可以牵涉促进主机计算机3310的吞吐量、传播时间、时延及类似物的测量的专用UE信令。可以实现测量,因为软件3311、3331在它监测传播时间、错误等时使用OTT连接3350而促使传送消息,特别是空消息或‘虚假’消息。
图18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诸如AP STA)和UE(诸如非AP STA),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6和17描述的那些。为了使本公开简单明了,在该章节中将仅包括对图18的附图参考。在方法的第一步骤3410中,主机计算机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一步骤3410的可选子步骤3411中,主机计算机通过执行主机应用来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二步骤3420中,主机计算机发起到UE的携带用户数据的传输。在可选的第三步骤3430中,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基站向UE传送用户数据,该用户数据在主机计算机发起的传输中被携带。在可选的第四步骤3440中,UE执行与主机计算机所执行的主机应用相关联的客户端应用。
图19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诸如AP STA)和UE(诸如非AP STA),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6和17描述的那些。为了使本公开简单明了,在该章节中将仅包括对图19的附图参考。在方法的第一步骤3510中,主机计算机提供用户数据。在可选的子步骤(未示出)中,主机计算机通过执行主机应用来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二步骤3520中,主机计算机发起到UE的携带用户数据的传输。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传输可以经由基站来传递。在可选的第三步骤3530中,UE接收在传输中携带的用户数据。
图20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诸如AP STA)和UE(诸如非AP STA),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6和17描述的那些。为了使本公开简单明了,在该章节中将仅包括对图20的附图参考。在方法的可选第一步骤3610中,UE接收由主机计算机提供的输入数据。另外或备选地,在可选的第二步骤3620中,UE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二步骤3620的可选子步骤3621中,UE通过执行客户端应用来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一步骤3610的另外的可选子步骤3611中,UE执行客户端应用,所述客户端应用提供用户数据来作为对主机计算机提供的所接收的输入数据的反应。在提供用户数据时,所执行的客户端应用可以进一步考虑从用户接收的用户输入。不管提供用户数据所采用的特定方式如何,UE在可选的第三子步骤3630中都发起用户数据到主机计算机的传输。在方法的第四步骤3640中,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主机计算机接收从UE传送的用户数据。
图21是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诸如AP STA)和UE(诸如非AP STA),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6和17描述的那些。为了使本公开简单明了,在该章节中将仅包括对图21的附图参考。在方法的可选第一步骤3710中,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基站从UE接收用户数据。在可选的第二步骤3720中,基站发起所接收的用户数据到主机计算机的传输。在第三步骤3730中,主机计算机接收在由基站发起的传输中携带的用户数据。
在下文描述编号为1-9的一些示例实施例:
下列实施例参考图11、图12a-12b、图13、图14和图15。
实施例1.一种由用户设备UE 120执行例如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的方法,所述基站110正服务于UE 120,该方法包括下列中的一项或多项:
监测1202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1203异步OOS事件,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1204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超出(诸如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1205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宣布1206与波束有关的无线电链路失效,
其中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以及可能地其中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
从基站110接收1201配置,所述配置包括与波束有关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要被UE 120监测用以波束失效检测BFD和小区级无线电链路监测RLM。
实施例3.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促使该处理器执行根据实施例1-2中任一个实施例的动作。
实施例4.一种载体,其包括实施例3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载体是电子信号、光信号、电磁信号、磁信号、电信号、无线电信号、微波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
实施例5.一种由基站110执行例如用以将UE 120配置成监测由基站110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传送的波束的方法,所述基站110正服务于UE 120,该方法包括将UE 120配置1301成下列中的一项或多项:
监测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并且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宣布与波束有关的无线电链路失效,
其中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以及可能地还有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实施例6.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促使该处理器执行根据实施例5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动作。
实施例7.一种载体,其包括实施例6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载体是电子信号、光信号、电磁信号、磁信号、电信号、无线电信号、微波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
实施例8.一种用户设备UE 120,例如用以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所述基站110适于服务于UE 120,其中UE 120配置成下列中的一项或多项: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监测模块1410,监测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并且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生成模块1420,生成异步OOS事件,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生成模块1420,生成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BFD阈值时,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触发模块1430,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例如借助于UE 120中的宣布模块1440,宣布与波束有关的无线电链路失效,
其中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以及可能地还有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8的UE 120,其中UE 120配置成:
从基站110接收配置,所述配置包括与波束有关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例如要被UE 120借助于UE 120中的接收模块1450监测,用以波束失效检测BFD和小区级无线电链路监测RLM。
实施例10.一种基站110,例如用以将UE 120配置成监测由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所述基站110正服务于UE 120,基站110适于例如借助于基站110中的配置模块1510来将UE 120配置成下列中的一项或多项:
监测来自基站110的与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并且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
每当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可能地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宣布与波束有关的无线电链路失效,
其中OOS RLM阈值和OOS BFD阈值以及可能地还有IS RLM阈值和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上文描述的相应基站110和UE 120中的模块可以指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组合,和/或配置有例如存储在UE 120和/或基站110中的软件和/或固件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软件和/或固件被相应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诸如上文描述的处理器)执行。这些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其他数字硬件可以包括在单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或若干处理器和各种数字硬件可以分布在若干单独组件当中,而不管是被个体封装还是组装到片上系统SoC中。
在使用字词“包括”或“包含”时,它将被解释为非限制性的,即意指“至少由以下组成”。
本文的实施例不限于上文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各种备选方案、修改和等同物。

Claims (24)

1.一种由用户设备UE(120)执行用以监测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的方法,该基站(110)正服务于所述UE(120),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1202)来自所述基站(110)的与所述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1203)异步OOS事件,并且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1204)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1205)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高于OOS BFD阈值的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1206a)无线电链路失效RLF计时器,
其中,所述IS RLM阈值和所述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RLF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基站(110)接收(1201)配置,所述配置包括与所述波束有关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要被所述UE(120)监测用以BFD和小区级RL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启动(1206a)所述RLF计时器进一步包括开始对IS事件计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在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所述IS RLM阈值时所述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1206)无线电链路失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当所述RLF计时器在运行时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所述IS RLM阈值,则让所述计时器停止(1207)。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OOS RLM阈值和所述OO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7.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促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由基站(110)执行用以将UE(120)配置成监测由所述基站(110)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传送的波束的方法,该基站(110)正服务于所述UE(120),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UE(120)配置(1301)成:
监测来自所述基站(110)的与所述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并且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1204)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高于OOS BFD阈值的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无线电链路失效RLF计时器,
其中,所述IS RLM阈值和所述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RLF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UE(120)配置(1301)成启动(1206a)所述RLF计时器进一步包括开始对IS事件计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UE(120)配置(1301)成如果在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所述IS RLM阈值时所述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UE(120)配置(1301)成如果当所述RLF计时器在运行时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所述IS RLM阈值则使所述计时器停止。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OOS RLM阈值和所述OOS BFD阈值要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13.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促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用户设备UE(120),用以监测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传送的波束,该UE(120)适于被所述基站(110)服务,所述UE(120)配置成:
监测来自所述基站(110)的与所述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并且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1204)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高于OOS BFD阈值的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无线电链路失效RLF计时器,
其中,所述IS RLM阈值和所述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RLF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120),进一步配置成:
从所述基站(110)接收配置,所述配置包括与所述波束有关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要被所述UE(120)监测用以BFD和小区级RLM。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120),进一步配置成启动所述RLF计时器并且进一步开始对IS事件计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UE(120),进一步配置成:
如果在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所述IS RLM阈值时所述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UE(120),进一步配置成:
如果当所述RLF计时器在运行时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所述IS RLM阈值,则使所述计时器停止。
19.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UE(120),其中所述OOS RLM阈值和所述OOS BFD阈值适于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20.一种基站(110),用以将UE(120)配置成监测由所述基站(110)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中传送的波束,该基站(110)适于服务于所述UE(120),所述基站(110)适于将UE(120)配置(1301)成:
监测来自所述基站(110)的与所述波束有关的参考信号,
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第一阈值时,生成异步OOS事件,并且每当所述参考信号的质量高于第二阈值时,生成(1204)同步IS事件,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OOS波束失效检测BFD阈值并且当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BFD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当OOS事件的数量达到高于OOS BFD阈值的OOS无线电链路监测RLM阈值并且IS事件的数量低于IS RLM阈值时,启动无线电链路失效RLF计时器,
其中,所述IS RLM阈值和所述IS BFD阈值被配置,使得在宣布RLF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110),进一步适于将所述UE(120)配置成启动所述RLF计时器并且进一步开始对IS事件计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110),进一步适于:
将所述UE(120)配置成如果在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还未达到所述IS RLM阈值时所述RLF计时器到期则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110),进一步适于:
将所述UE(120)配置成如果所述RLF计时器在运行时计数的IS事件的数量达到所述ISRLM阈值则让所述计时器停止。
24.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10),其中:
所述OOS RLM阈值和所述OOS BFD阈值适于被配置使得在宣布无线电链路失效之前触发所述波束恢复准备规程。
CN201880029925.5A 2017-05-05 2018-02-27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Active CN110574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01823P 2017-05-05 2017-05-05
US62/501823 2017-05-05
PCT/SE2018/050186 WO2018203785A1 (en) 2017-05-05 2018-02-27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4307A CN110574307A (zh) 2019-12-13
CN110574307B true CN110574307B (zh) 2024-02-27

Family

ID=61656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9925.5A Active CN110574307B (zh) 2017-05-05 2018-02-27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3) US11005701B2 (zh)
EP (2) EP3619823B1 (zh)
JP (1) JP6889280B2 (zh)
KR (3) KR20220013019A (zh)
CN (1) CN110574307B (zh)
BR (1) BR112019022945A2 (zh)
CA (1) CA3062523C (zh)
ES (1) ES2923382T3 (zh)
HU (1) HUE059897T2 (zh)
PL (1) PL3619823T3 (zh)
PT (1) PT3619823T (zh)
RU (1) RU2738821C1 (zh)
WO (1) WO2018203785A1 (zh)
ZA (1) ZA2019069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1876A (zh)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4980192A (zh) * 2017-08-07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监听的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0855359B2 (en) 2017-08-10 2020-12-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riority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and uplink channels
US10887939B2 (en) 2017-08-10 2021-01-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s
US11950287B2 (en) 2017-08-10 2024-04-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US11337265B2 (en) 2017-08-10 2022-05-1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US11277301B2 (en) 2017-09-07 2022-03-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nifi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beam management
US10892811B2 (en) 2017-09-11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using a second component carrier
US11184080B2 (en) * 2017-09-11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monitoring and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AU2017431845A1 (en) * 2017-09-12 2020-03-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high-level functional entity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1611468B2 (en) 2017-09-28 2023-03-2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management with DRX configuration
JP6970821B2 (ja) * 2017-10-02 2021-11-24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サケユイチア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ビーム固有および非ビーム固有同期信号ブロック位置
US11647493B2 (en) * 2017-10-06 2023-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a second link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of a first link
WO2019070106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LARING RFL
US10582503B2 (en) * 2017-11-10 2020-03-03 Apple Inc. UE initiated beam management procedure
US10660063B2 (en) 2017-11-16 2020-05-1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paging assistance
US11166317B2 (en) * 2017-12-21 2021-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bandwidth part inactivity timer
EP3509373B1 (en) 2018-01-09 2023-03-0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US11540150B2 (en) * 2018-01-19 2022-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covery procedure using a second component carrier
EP4117385A1 (en) 2018-02-09 2023-01-1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P3528398A1 (en) 2018-02-15 2019-08-2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failure report
US11025348B2 (en) 2018-02-16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ault radio link monitoring reference signal (RLM-RS) determination procedure in new radio (NR)
CN110324069B (zh) * 2018-03-28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132185A1 (en) 2018-03-30 2023-02-08 ResMed, Inc. Scheduling request bas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EP3547566B1 (en) 2018-03-30 2023-07-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nfiguration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CA3038779A1 (en) 2018-04-02 2019-10-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failure recovery
EP3930237A1 (en) 2018-05-10 2021-12-2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rioritiza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CN110475260B (zh) * 2018-05-10 2021-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0611933B (zh) * 2018-06-15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质量监测方法及终端
CN110740468B (zh) * 2018-07-18 2023-07-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的状态检测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4243560A3 (en) * 2018-07-27 2024-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ink failure recovery in c-drx mode
EP3609285B1 (en) 2018-08-09 2021-10-06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JP2021535650A (ja) * 2018-09-14 2021-1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リンク品質を評価する方法、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A3056500A1 (en) 2018-09-24 2020-03-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US11343735B2 (en) 2018-09-25 2022-05-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configuration for secondary cells
WO2020087361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方法、天线面板信息的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102072A1 (en) * 2018-11-13 2020-05-22 Intel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based beam failure detection
US11121758B2 (en) * 2019-01-10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recovery procedure enhancements
KR102533558B1 (ko) * 2019-01-11 2023-05-1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1109256B2 (en) 2019-01-28 2021-08-31 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porting in a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or a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CN111565399A (zh) * 2019-02-14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监测rlm方法及装置
WO2020205792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atus for new radio unlicensed (nr-u) radio link monitoring
US11764851B2 (en) * 2019-08-16 202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aluation period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and candidate beam detection in multi-beam NR-U
US11363662B2 (en) * 2019-11-20 2022-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onnection failure with a target network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106967A (zh) * 2019-12-30 2020-05-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选路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210090445A (ko) * 2020-01-10 2021-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수신 설정 시 빔실패검출 자원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168603A1 (en) * 2020-02-24 2021-09-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Event triggered measurement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21217677A1 (en) * 2020-05-01 2021-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toration of data connectivity after radio link failure in standalone network
CN114449556A (zh) * 2020-10-30 2022-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调整方法和终端
CN112601241B (zh) * 2020-12-14 2023-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22141263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7062B1 (ko) 2010-04-01 2018-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30021923A1 (en) * 2011-07-18 2013-01-24 Motorola Mobility, Inc. Communication drop avoidance via selective measurement report data reduction
WO2013163902A1 (zh) 2012-05-04 201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8958331B2 (en) * 2012-07-02 2015-02-17 Intel Corporation HARQ-ACK handling for unintended downlink sub-frames
WO2014018052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system for fast feedback and response hand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692657B1 (ko) * 2013-01-11 2017-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버퍼 상태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통신 장치
ES2777874T3 (es) * 2013-04-05 2020-08-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U, nodo de red y métodos para ayudar en las mediciones en la configuración de señal mixta
US9258747B2 (en) * 2013-09-17 2016-02-09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fast handover failure recovery in 3GPP LTE network
US11356872B2 (en) * 2015-01-30 2022-06-07 Lg Electronics Inc. Radio link monitor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6127403A1 (en) 2015-02-13 2016-08-1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EP3289825B1 (en) * 2015-04-29 2020-12-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link problem hand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6434648B2 (ja) * 2015-11-05 2018-12-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211388A1 (en) * 2016-06-07 2017-1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ppler shift or doppler spread as input for beam-switching or node-switch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212619B2 (en) * 2016-06-30 201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secondary cell connec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EP3566336A1 (en) * 2017-01-06 2019-11-13 IDAC Holdings, Inc. Beam failure recovery
KR20190085177A (ko) * 2017-01-06 2019-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관한 것으로, 특히,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빔 동작의 무선 링크 모니터링 및 실패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에 대한 장치
EP3566373A1 (en) * 2017-01-06 2019-11-13 Convida Wireless, LLC Mechanisms for efficient access and transmission in nr
US10542445B2 (en) * 2017-02-06 2020-01-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dio link monitoring b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63663B2 (en) * 2017-02-24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beam, downlink beam, and radio link monitoring
US11510114B2 (en) * 2017-02-27 2022-11-22 Apple Inc. Exit conditions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s and beam based mobility state estimation
US11082105B2 (en) * 2017-03-17 2021-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LM monitoring using signaled dynamic parameter
CN110447180B (zh) * 2017-03-23 2023-06-02 苹果公司 无线电链路监测、波束恢复和无线电链路故障处理
US10972152B2 (en) * 2017-03-24 2021-04-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Beam-based radio link monitoring
US11134492B2 (en) * 2017-04-12 2021-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recovery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US11223985B2 (en) * 2017-05-04 2022-01-1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Beam-based connection failure report
CN110574430B (zh) * 2017-05-04 2021-10-08 苹果公司 用于高移动速度的无线电链路监测和小区搜索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dio link monitoring, beam failure and radio link failure;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2#97bis R2-1703423》;20170327;第1-5页 *
RLM and RLF in HF NR;MediaTek Inc.;《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bis R2-1702770》;20170325;第1-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38873A (ko) 2019-12-16
CA3062523A1 (en) 2018-11-08
EP4138313A1 (en) 2023-02-22
PT3619823T (pt) 2022-07-18
US20200059397A1 (en) 2020-02-20
HUE059897T2 (hu) 2023-01-28
KR20220013019A (ko) 2022-02-04
US20210328857A1 (en) 2021-10-21
KR20230021152A (ko) 2023-02-13
ZA201906963B (en) 2022-03-30
US11005701B2 (en) 2021-05-11
JP2020520579A (ja) 2020-07-09
JP6889280B2 (ja) 2021-06-18
US20230275801A1 (en) 2023-08-31
KR102611077B1 (ko) 2023-12-06
ES2923382T3 (es) 2022-09-27
CN110574307A (zh) 2019-12-13
US11616684B2 (en) 2023-03-28
BR112019022945A2 (pt) 2020-06-09
US11916724B2 (en) 2024-02-27
EP3619823B1 (en) 2022-06-22
EP3619823A1 (en) 2020-03-11
WO2018203785A1 (en) 2018-11-08
RU2738821C1 (ru) 2020-12-17
PL3619823T3 (pl) 2022-10-31
CA3062523C (en)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4307B (zh) 无线电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基站及方法
JP6984707B2 (ja) 基地局、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KR102475187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사용자 장비,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방법
CN11024957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3170363B (zh) 无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
JP6970212B2 (ja) 無線デバイス、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で通信を処理するために実行される方法
KR102344828B1 (ko) 교차 링크 간섭 측정 및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27532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映射
CN113840375B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EP4150781A2 (en) Technique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EP4160965A1 (en)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node,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node
EP437634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non-serving entit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268967A1 (en) Channel access technique
EP4320740A1 (en) Beamformed 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