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3253A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3253A
CN109803253A CN201711149122.7A CN201711149122A CN109803253A CN 109803253 A CN109803253 A CN 109803253A CN 201711149122 A CN201711149122 A CN 201711149122A CN 109803253 A CN109803253 A CN 109803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rs resource
terminal
indicate
port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9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3253B (zh
Inventor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91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3253B/zh
Priority to EP18879120.6A priority patent/EP3700267B1/en
Priority to ES18879120T priority patent/ES2963318T3/es
Priority to US16/764,801 priority patent/US11228410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09722 priority patent/WO20190958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3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3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253B/zh
Priority to US17/532,810 priority patent/US11711181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用以实现高效的SRS信号传输。该方法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5G(NR)系统中,由于NR应用场景复杂,会同时存在多种终端的实现。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终端在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时,存在多种冗余的终端能力和结构,使得信令开销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用以实现高效的SRS信号传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指示 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 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 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发 送SRS信号;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 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 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 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 端发送SRS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SRS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终端,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 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 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 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 述终端发送SRS信号;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 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 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 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 述终端发送SRS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SRS信号。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 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 一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 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 现第二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 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 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 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 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 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终端接收网 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未来演进系统或 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等等。可以包括多种应用场景,例如,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machine, M2M)、D2M、宏微通信、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 性与超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以及海量物联 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等场景。这些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或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或网络设备与终端间的通信等 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与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或终端与 终端之间的通信,或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 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00(图1中仅示出一个)以及每个网络设备100所连接的 一个或多个终端200。
其中,上述的网络设备100可以为基站、核心网设备、传输节点(transmissionreference point,TRP)、中继站或接入点等。网络设备100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网络 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NB(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或eNodeB (evolutional NodeB)。网络设备100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网络设备100还可以是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或未 来演进网络中的网络设备。
终端200可以为无线终端也可以为有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 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 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 网络中的终端等。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 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 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 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以及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 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为移动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终端)、 终端终端、接入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 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方站、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订户单 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用户代理(UserAgent)、终端装 置等。上述仅仅是一种示例,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
下面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术语进行解释,以方便读者理解:
1、关于波束测量和报告(beam measurement and beam re端口ing)
模拟波束赋形是全带宽发射的,并且每个高频天线阵列的面板上每个极化方向阵元仅能 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送模拟波束。模拟波束的赋形权值是通过调整射频前端移相器等设备的 参数来实现。目前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通常是使用轮询的方式进行模拟波束赋形向量的训练, 即终端每个天线面板每个极化方向的阵元以时分复用方式依次在约定时间依次发送训练信号 (即候选的赋形向量),供网络侧或者终端侧在下一次波束训练或者传输业务时采用该训练信 号来指示。
2、关于下行波束指示(beam indication)
基于上述波束测量和波束报告,网络侧选择相应的波束进行信号发送,同时指示终端相 应的波束信息,终端依赖该波束指示(Beam indication)进行信号接收。目前该波束指示已 经同意在物理层控制信道中动态指示。
3、关于上行波束指示(SRI或CRI)
上行波束指示是指网络侧对终端使用的上行波束的指示。该指示在上行波束训练与上行 传输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目前讨论的上行波束训练过程包括U1,U2,U3。U1过程表示进行 UL收发波束的初步训练,U2表示进行UL发波束的精细训练,U3表示进行UL收波束的精细 训练。
在U2与U3过程中,网络侧会利用已知的信息通知终端发送相应的波束。例如通过U1过 程,网络侧已经初步获知终端端哪个面板对应的上行发送较好。在U2过程中,通过SRI指示 终端在对应面板上发送不同的波束,进行更精细的发送波束训练;在U3过程中,同样可以通 过SRI指示终端在这些面板上发送多个波束,便于收端进行收波束的训练。
在网络存在对称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CRI信息来隐含指示相应的上行波束信息。
3、关于上行传输方式
现在的上行传输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码本的传输方案(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一类是基于非码本的传输方案(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时,网络会按照事先约定的码本向终端指示对应的码字,终端按照网络的指示进行多天线预编码并进行上行传输,Non-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 时,网络会给终端指示对应的SRS index(SRI),终端根据SRS所采用的预编码决定实际数 据传输对应的预编码。
4、其他术语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 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 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 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如果不加说明,本文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 上。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 二”等字样对功能或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 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 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 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 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
S201、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指示终端的能力信息,并具体指示以下至少一种: 终端所需的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 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 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
上述的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包括以下三种: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 相位相干(Fully coherent),即终端的所有的RF通道都是相位相干的,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 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Non-coherent),即终端的所有RF通道都是相位不相干的,终端的 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部分相干),即终端的部分RF通道是相干的,例如1和3是 相干的,2和4是相干的。对于部分相干,可以根据预先约定的规则认为哪些端口是相位相 干的。
S202、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S203、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示例性的,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中所指示的终端能力信息时,可以直接 显性指示,即将具体的终端能力信息包含在第一指示信息中发送至网络设备,也可以隐性指 示,即可以基于上述的5种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隐性的指示其他能力信息。
1)、对于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直接包含该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也可以通过其他终端能力信息隐 性指示,例如,终端需要的SRS resource set数量与终端的天线面板(panel)一一对应,例 如,终端天线panel数量为2时,SRS resource set数量为2。
2)对于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
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直接包含该第一SRS资源集中第一SRS资源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其 他终端能力信息隐性指示,具体如何指示可参照如下示例:
示例1: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该模拟 波束数量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的数量,一般的,每个resource set中的resource数量与每个 天线panel需要的analog beam数量相同。
具体的,当终端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信息存在分层结构,则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 示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天线面板的每个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 及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该第一模拟波束层为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 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示例性的,终端在确定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 束数量时可以根据终端自身的analog beam层级关系上报,如图2所示的的终端天线层级示意 图,该终端天线的波束层级包括两层,第一层级包括波束0和波束5,第二层级包括波束1~4 和6~9,终端在具体上报时,可以通过标准化提前约定好是上报所有层级加起来的波束数量 (如图2中每个panel为5个波束),还是波束数量最大的层级需要的波束数量(如图2中每 个panel为4个波束),或者是各个层级分别需要的波束数量(图2对应的第一层级需要的波 束数量为1、第二层级需要的波束数量为4)。
示例2: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用于指 示模拟波束数量。
3)、对于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或每个天线面板的层数:
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用于表示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总的数量,每个天线面 板的层数用于表示每个天线面板的数量。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直接上报最大层数,从 而隐性的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总的数量,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直接上报每个天 线面板的层数,从而可隐性上报每个天线面板的数量,相反的,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 直接上报终端的上行数据通道总的数量,从而隐性的向网络设备上报最大层数,通过第一指 示信息直接上报每个天线面板的数,从而可隐性上报量每个天线面板的层数。
如果终端上报的是每个天线面板的数量,可以通过每个天线面板的数量与上报的第一 SRS资源的数量相乘得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
此外,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或每个天线面板的层数,还可以通过其他终端 能力信息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隐式得到。
4)、对于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信息
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直接包含该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终 端能力信息隐性指示,具体如何指示可参照如下示例:
示例1: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 示信息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上述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
示例2: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上述 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上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示例3: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 示信息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上述最大层数大于1。
可选的,上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 上述最大层数和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上述 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或者,上述PTRS最大端口 数量和上述层数用于指示上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显示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并基于PTRS最大端 口数量来隐性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具体如何指示可参照如下示例:
示例1: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 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 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上述最大层数相同; 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 信息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示例2:上述最大层数和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上述最大层数大于1,上述第一 指示信息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一SRS 资源集数量和上述最大层数相同,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上述最大 层数相同;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上述最大层 数大于1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上述第 一SRS资源集数量。
示例3: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上述第一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PTRS 最大端口为1。
示例4: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上述第一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上 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上述最大层数相同,且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上 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为上述 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上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上述最大层数。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上述SRS信号的发送。
其中,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上述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上述SRS信号、 使用上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 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上述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 束扫描、按照上述第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 二SRS资源上同时传输上述SRS信号以及按照上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上述SRS 信号进行预编码。
进一步可选的,若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
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上述第二指 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上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 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上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 复,或使用上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 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上述第一SRS 资源的数量相同。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配置终端的第二SRS资源,终端按照配置 的信息及提前约定或者标准化的规则发送SRS信号。
示例1: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波束管理的资源, 一类是用于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网络设备在为终端配置这两类第二SRS资源时,可以 直接指示相应的资源的用途。
示例2:当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用于波束管理的第二SRS资源时:
1)、网络设备按照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SRS资源集的数量和每个第一SRS资源集内 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进行资源配置。
2)、网络设备可以为每个第一SRS资源集配置一个第一SRS资源,此时终端假设使用最 高层级的波束进行波束训练。
2)、网络设备如果按照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一SRS资源集的最大资源数量配置, 如果此时网络设备没有其他指示终端波束扫描行为的指示,此时终端对所有的波束都进行波 束训练。
3)、网络设备如果按照终端上报的每个第一SRS资源集的最大资源数量配置,如果此时 网络设备指示了进行波束重复,但并未指示对应的发送波束,此时终端按照最高层级的波束 进行波束重复。
4)、网络设备如果按照终端上报的第一SRS资源集的最大资源数量配置,如果此时网络 设备指示了进行波束扫描,但并未指示对应的发送波束,此时终端对所有的发送波束进行波 束扫描,或者按照最低层级的波束进行波束扫描。
5)、网络设备还可以按照终端上报的层级波束信息进行资源配置,即当第一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层级波束信息时,网络设备可以按照该层级波束信息进行资源配置。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在配置SRS时指示终端进行预编码粒度,终端按照指示的粒度 对SRS信号进行相应的预编码,如果网络设备没有指示或者未进行标准化或者未约定,则终 端需要假设网络会按照连续分配的带宽进行信道估计。
可选的,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 该第一预定规则包括:将上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 信息的SRS资源、将上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 息的SRS资源。
进一步可选的,当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第一预定规则 为将上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当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上述第二SRS资源 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进一步可选的,当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第一预定规则 为将上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 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与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上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或者,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 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 间是否相位相干的信息确定;或者,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上述 SRS信号。
示例性的,如果第二SRS资源集内单个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则终端认为该第 二SRS资源集中第二SRS资源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获取。
示例1:通过标准限定第二SRS资源集内只有一个第二SRS资源,该第二SRS资源的端 口数与最大层数相同。
示例2:对于该第二SRS资源集内的同一第二SRS资源不同的端口的波束数量,允许不 同的端口使用不同的波束,可以通过多个SRI为同一个第二SRS资源的不同端口指示不同的 波束。例如,网络设备给终端指示的波束数量与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集数量相 同;或者,终端上报的第二SRS资源集数量小于终端上报的最大层数时,指示的波束与对应 的第二SRS资源端口之间的关系可以提前约定。
示例3:网络设备给终端指示的波束数量还可以由终端上报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 相干确定。
示例性的,若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 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 部相位不相干,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 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上述第二指示信 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 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上述端 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示例性的,终端在进行上行SRS传输时,需要按照事先约定的端口编号规则来放置不同 天线的SRS信号。对于部分相干,例如可以提前约定端口1和端口3是相位相干的,端口2 和端口4是相位相干的,终端在发送SRS时需要按照这一假设对相位相干的天线分别进行组 合发送SRS。
可选的,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上述第一预定规则 为将上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 的CSI-RS,上述CSI-RS具体用于指示上述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 编码向量,或者,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 上述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在对预编码 后的上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上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 相干的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进一步可选的,该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该规则包括按 照端口间的相位是否相干。
示例性的,若第二SRS资源集内每个第二SRS资源都只有一个端口,则终端认为该第二 SRS资源集是用作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
示例1:网络设备可以为该第二SRS资源集统一配置或者动态指示一个用于信道信息获 取的CSI-RS,用于该第二SRS资源集内终端发送SRS时计算计算预编码向量(例如,预编 码权值)
示例2: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二SRS资源集内的每个第二SRS资源分别配置或者动态指示 一个发送波束。
示例3:终端在对SRS信号进行预编码时,仅仅在相位相干的天线之间进行预编码,对 于相位不相干的两个天线则不在一个resource内进行预编码;
示例4: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SRS信号进行上行传输时,根据之前上报的上行传输通道 间的相位相干信息,以及最大层数对SRS传输进行排序。例如,如果是fully coherent或者是 non-coherent,则没有特别的约定;如果是部分相干,则按照约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可以是先 排相干的,再排不相干的,例如,若最大层数是4,且部分相干,则终端发送的SRS中,SRI=1 和SRI=2对应的SRS约定为是从同一组相干端口对中发出的,SRI=3和SRI=4对应的SRS 约定为是从另一组相干端口对中发出的。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若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向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时,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
S301、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向上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传 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码本,上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S302、终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
上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上述上行数据的传 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上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 资源,上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上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上述用于 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上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 取的资源,则上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上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上 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上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 信息获取的资源,则上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上述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 示上行数据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上述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 进行指示。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隐式方式通知终端相应的传输行为:
示例1:假如网络设备指示的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 CSI获 取的SRS,该第二SRS资源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是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
示例2: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可以是SRS资源号即SRI,也可以使SRS resource set的ID。
示例3:假如网络设备指示的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non-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 CSI 获取的SRS资源,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是non-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
示例4:网络设备向终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可以是SRS资源号即SRI,也可以使SRS 资源集的ID,或者是先指示SRS资源集ID确定集合,再指示SRS资源集内的SRI。
示例5:假如网络设备指示的第二SRS资源既不包括用于codebook basedtransmission CSI 的SRS资源,也不包括用于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的CSI获取的SRS资源,则认 为对应的数据传输是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此时SRI主要指示的是用于beam management的SRS。
可选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上述终端采用与第 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可选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上述终端采用与第二 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上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上述传输方式。
可选的,上述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上述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编码矩阵 信息TPMI和上述最大层数。终端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指示的SRI或者SRS set信息确定所使用 的波束。
示例性的,如果网络设备指示的是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终端可以通过SRI 同时获得上行波束信息以及上行预编码权值信息(与指示的SRI或者SRI set)相同,网络设 备指示的SRI与DMRS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提前约定的一一映射规则确定。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S303、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若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上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 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上述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上述PTRS端口和上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上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上述传输层数大于4,上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PTRS端口与上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示例性的,当终端仅有一个PTRS端口或者网络配置终端仅使用一个PTRS端口s时,当传输层数<=4,该端口与最低/最高或者按照其他规则的DMRS端口关联(即采用相同的预编码);当传输层数>4,该端口与CQI较低的layer中的最低编号的DMRS端口关联(即采 用相同的预编码),或者仍然与全部DMRS端口中编号最低/最高或者按照其他规则的端口关 联;当终端non-coherent且终端能力上报的PTRS端口数多于一个时,每一个DMRS端口 均与一个PTRS端口关联(即采用相同的预编码);一一映射的规则可以提前约定,此时可以 进一步限定最多允许终端进行的数据传输层数与PTRS端口数相同。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上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上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 口,上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上述DMRS 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等于1,上述PTRS端口与上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或者,上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上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上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上述DMRS 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大于1,上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 个PTRS端口。
进一步可选的,上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上 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得 到。
进一步可选的,上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 方式确定。
示例性的,对于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
示例1:当网络配置终端最多有一个PTRS端口时,该端口与最低/最高/按照其他规则的 DMRS端口关联(即采用相同的预编码);
示例2:当网络配置终端最多有两个PTRS端口时,按照下述规则进行处理。
规则1:按照提前约定的规则确定哪些端口间可以使用相同的PTRS端口。
规则2:如果网络设备指示的TPMI对应的端口按照上述规则可以使用相同的PTRS端 口,则使用一个PTRS端口;如果网络指示的TPMI对应的端口按照上述规则需要使用超过一个PTRS端口,则使用两个PTRS端口。例如,如果仅使用一个PTRS端口,则该PTRS端 口与最低/最高/其他规则的DMRS端口关联;如果使用两个PTRS端口,则根据TPMI指示 对DMRS端口进行分组,将能够共享一个PTRS端口的DMRS作为一组,PTRS分别与各 组内编号最低/最高或按照其他规则的DMRS端口关联;
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上述数 据传输端口分为一组;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 部相位不相干或上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上述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可选的,上述PTRS端口与上述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上述终端按照上述第一指示信 息指示的上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可选的,上述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 上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上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可选的,上述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上述多个第二SRS 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上述网络设备配置的。
示例性的,对于部分相干的终端,如果网络配置的PTRS端口数大于1:
1)、如果是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根据TPMI的指示确定相应的关联关系
示例1:如果是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根据TPMI的指示确定相应的关联关系。例 如,如果TPMI指示的传输对应的所有天线都在一个coherent端口pair内,则仅仅使用一个 PTRS端口,该PTRS端口与最低的DMRS端口关联,此时,按照提前约定的规则确定哪些 端口属于一个coherent端口pair;
示例2:如果TPMI指示的传输对应的端口多于一个coherent端口pair,则需要使用大 于一个PTRS端口;如果TPMI指示的传输对应的端口都在一个coherent端口pair内则仅仅 使用一个PTRS端口。例如,仅使用一个PTRS端口,则该PTRS端口与最低/最高/其他规 则的DMRS端口关联,或者,如果使用两个PTRS端口s,则根据TPMI指示对DMRS端 口进行分组,将对应一个coherent端口pair的DMRS端口作为一组,PTRS分别与各组内 编号最低/最高或按照其他规则的DMRS端口关联。
2)、如果是non-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根据提前约定/配置的规则确定不同SRI是 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进而决定需要几个PTRS端口,例如:
示例1:最大的layer数是4,partially coherent,则终端发送的SRS中,SRI=1和SRI=2 对应的SRS约定为可以共享一个PTRS端口;SRI=3和SRI=4对应的SRS约定为是共享另 一个PTRS端口;
示例2:终端根据网络的SRI指示确定使用一个还是两个PTRS端口,例如网络触发的 上行传输是2layer,对应的两个layer分别是SRI=1和SRI=2,则仅使用一个PTRS端口;如 果网络触发的上行传输是2layer,对应的2个layer分别为SRI=1和SRI=4,则需要使用两个 PTRS端口;
示例3:在各自的组合内,分别与编号最低的DMRS端口关联;如果网络触发的上行传 输是4layer,DMRS端口=1~4分别与SRI=1~4对应,则需要使用两个PTRS端口,第一个PTRS端口与DMRS端口1对应,第二个PTRS端口与DMRS端口3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多个终端能力上报的信息进行合并以及通过多种隐式规则确定相 应的能力信息,并通过隐式规则确定UE对应的SRS传输方式,根据各类指示及隐式规则规 定UE的上行传输行为;通过隐式规则、提前约定等方式确定PTRS port和DMRS port之间 的映射规则。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包括发送模块40 和接收模块41。发送模块40,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向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 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 间是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接收模块 4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发送模块40,还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 信号。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 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 据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码本;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 传输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第一SRS资源的数量, 最大层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其中,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第一SRS资源的 数量、最大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 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 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SRS资源 集数量大于1且最大层数大于1。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第一SRS资源的数量, 最大层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PTRS最大端口数量;其中,上行传输通道间 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最大层数和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 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或者,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层数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可选的,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 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 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最大层数相同;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 部分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或者,最大层 数和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 源集数量为1且最大层数大于1,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第一指示 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最大层数相同,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 最大层数相同;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最大层数大于 1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或者,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 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为1;或者,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 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最大层数相同,且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最大层数。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 模拟波束数量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具 体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第一SRS 资源的数量用于指示模拟波束数量。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第一指 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天线面板的每个 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及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 第一模拟波束层为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SRS信号的发送。
可选的,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SRS信号、使用天 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所有波束进 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按照第 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上同时 传输SRS信号以及按照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SRS信号进行预编码。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天线 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 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 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或使用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 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 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相同。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第一 预定规则包括:将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 资源、将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 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第二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 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 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第二指示信息还 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 束数量与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或者,第 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 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的信息 确定;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 SRS信号。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 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 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 束;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二指示信息具体 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端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 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的CSI-RS,CSI-RS具 体用于指示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编码向量,或者,第二指示信息 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 信号,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至少两 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可选的,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相干的 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可选的,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规则包括按照端口间的 相位是否相干。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 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 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第二SRS 资源中不包括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 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第二SRS资源中不包 括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 获取的资源,则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上行数据传 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可选的,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进行指示。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终端采用与第二SRS 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 相同的发送波束。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终端发送PTRS端口采用的预编码或者资源位置。
可选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终端的编码矩阵信息TPMI和 最大层数。
可选的,接收模块4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PTRS 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 PTRS端口和DMRS端口进行关联;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传输层数大于4,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TRS端口与DMRS端口进行关联。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第 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 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等于1,PTRS端口与DMRS端口进行关联;或者,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DMRS端 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大于1,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个PTRS 端口。
可选的,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两组预先约定 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得到。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数据传输端口分 为一组;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或终端的 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可选的,PTRS端口与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终端按照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传输 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可选的,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方式确定。
可选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终端使用 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可选的,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多个第二SRS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 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 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 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终端接收网 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50、确定模块51和发送 模块52。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网络 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 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 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确定模块51, 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发送模块52,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SRS信号。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模块51,还用于根 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三指示信息;发送模块52,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 码本;接收模块50,还用于接收终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第一SRS资源的数量, 最大层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其中,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第一SRS资源的 数量、最大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 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 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SRS资源 集数量大于1且最大层数大于1。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第一SRS资源的数量, 最大层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PTRS最大端口数量;其中,上行传输通道间 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最大层数和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 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或者,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层数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可选的,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 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 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最大层数相同;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 部分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最大层数和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 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最大层数大于1,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最大层数相同,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最大层数相同;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最大层数大于1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为1;
或者,
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 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最大层数相 同,且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 相位相干,第一指示信息为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最大层 数。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 模拟波束数量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第一SRS资 源集数量和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用于指示模拟波束数量。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第一指 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天线面板的每个 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及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 第一模拟波束层为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SRS信号的发送。
可选的,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SRS信号、使用天 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所有波束进 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按照第 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上同时 传输SRS信号以及按照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SRS信号进行预编码。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
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第二指示信 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
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 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或使用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 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第 一SRS资源的数量相同。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
第一预定规则包括:将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 息的SRS资源、将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 SRS资源。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 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SRS资源 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 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 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与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 资源集数量;
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 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 干的信息确定;
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SRS信 号。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 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第二指示信息具体 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者,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 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或者,第一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 对指示一个波束;端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第一预定规则为将第二 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的 CSI-RS,CSI-RS具体用于指示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编码向量, 或者,
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
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至少 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可选的,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相干的 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可选的,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规则包括按照端口间的 相位是否相干。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
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 码本传输;或者,
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 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用于非码本传 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用于非码本传 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可选的,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进行指示。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终端采用与第二SRS 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 相同的发送波束。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终端发送PTRS端口采用的预编码或者资源位置。
可选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终端的编码矩阵信息TPMI和 最大层数。
可选的,发送模块52,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一个 PTRS端口,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PTRS端口和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一个 PTRS端口,传输层数大于4,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PTRS端口与DMRS端口进行关联。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TPMI对应 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 口数量等于1,PTRS端口与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TPMI对应 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 端口数量大于1,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个PTRS端口。
可选的,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
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 得到。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数据传输端口分 为一组;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或终端的上行传输通 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可选的,PTRS端口与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终端按照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传输 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可选的,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方式确定。
可选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终端使用 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可选的,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多个第二SRS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网络设备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 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 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 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 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该第一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终端接收网 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终端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图6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移动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 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 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射频单元1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 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 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 间是否相位相干,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第一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发送SRS信号;射频单元1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射频单元101,还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发送 SRS信号。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 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 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1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 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将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 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 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 频输出单元1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 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 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 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 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 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 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 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 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 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 1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 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 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 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 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 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 作)。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 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 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接收处理器110 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 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 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 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61上,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 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 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5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 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 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 限定。
接口单元1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 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 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 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 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 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 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 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 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 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 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 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 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 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1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 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传 输方法中终端执行的步骤。
图6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700包括: 处理器701、收发机702、存储器703、用户接口704和总线接口。
其中,收发机702用于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 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 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 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 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发送SRS信号;处理器7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 定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收发机702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收发机702,还 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SRS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 理器7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 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 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 7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 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7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 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701负责管理总 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03可以存储处理器7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另外,网络设备700还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 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 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方法中 的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 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 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 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 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 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 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 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5)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发送SRS信号;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码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其中,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层数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为1;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所述最大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模拟波束数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用于指示所述模拟波束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所述天线面板的每个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及所述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模拟波束层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所述SRS信号的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所述SRS信号、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所述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按照所述第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上同时传输所述SRS信号以及按照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所述SRS信号进行预编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的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所述SRS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所述端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的CSI-RS,所述CSI-RS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编码向量,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
所述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相干的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所述规则包括按照端口间的相位是否相干。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进行指示。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终端发送PTRS端口采用的预编码或者资源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编码矩阵信息TPMI和所述最大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四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所述PTRS端口和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大于4,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等于1,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大于1,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个PTRS端口。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
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得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数据传输端口分为一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或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方式确定。
3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所述多个第二SRS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
34.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发送SRS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SRS信号。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码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其中,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层数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为1;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所述最大层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模拟波束数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用于指示所述模拟波束数量。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所述天线面板的每个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及所述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模拟波束层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所述SRS信号的发送。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所述SRS信号、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所述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按照所述第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上同时传输所述SRS信号以及按照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所述SRS信号进行预编码。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相同。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的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所述SRS信号。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所述端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的CSI-RS,所述CSI-RS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编码向量,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
所述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50.根据权利要求4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相干的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51.根据权利要求4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所述规则包括按照端口间的相位是否相干。
5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进行指示。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
5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终端发送PTRS端口采用的预编码或者资源位置。
5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编码矩阵信息TPMI和所述最大层数。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所述PTRS端口和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大于4,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等于1,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大于1,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个PTRS端口。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
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得到。
62.根据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数据传输端口分为一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或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63.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64.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方式确定。
65.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所述多个第二SRS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
6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发送SRS信号;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SRS信号。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码本;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式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其中,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
71.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层数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为1;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所述最大层数。
73.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模拟波束数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用于指示所述模拟波束数量。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所述天线面板的每个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及所述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模拟波束层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
75.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所述SRS信号的发送。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所述SRS信号、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所述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按照所述第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上同时传输所述SRS信号以及按照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所述SRS信号进行预编码。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相同。
78.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的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所述SRS信号。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所述端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82.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的CSI-RS,所述CSI-RS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编码向量,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
所述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83.根据权利要求82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相干的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84.根据权利要求82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所述规则包括按照端口间的相位是否相干。
85.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进行指示。
87.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88.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
8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终端发送PTRS端口采用的预编码或者资源位置。
90.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编码矩阵信息TPMI和所述最大层数。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
92.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所述PTRS端口和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大于4,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93.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等于1,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大于1,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个PTRS端口。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
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得到。
95.根据9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数据传输端口分为一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或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96.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97.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方式确定。
98.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所述多个第二SRS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
10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指示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所需的第一上行探测信号SRS资源集数量,一个第一SRS资源集中的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终端的上行多天线传输的最大层数,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终端的上行输出的相位跟踪导频信号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发送SRS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SRS信号。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码本和非码本;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式发送的上行数据。
102.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其中,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
104.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最大层数,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
其中,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或者,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层数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最大层数和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用于指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为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与所述最大层数相同;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大于1且所述最大层数大于1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为1;
或者,
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和所述最大层数相同,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大于1,且所述PTRS最大端口数量小于所述最大层数。
106.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模拟波束数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和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用于指示所述模拟波束数量。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个天线面板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的总模拟波束数量,所述天线面板的每个模拟波束层所需的模拟波束数量,以及所述天线面板的第一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模拟波束层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有模拟波束层中模拟波束数量最大的模拟波束层。
108.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进行所述SRS信号的发送。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使用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SRS资源发送所述SRS信号、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波束扫描中的至少一种、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按照所述天线面板的最低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按照所述第二SRS资源集的粒度计算发送功率、在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的每个第二SRS资源上同时传输所述SRS信号以及按照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粒度对所述SRS信号进行预编码。
110.根据权利要求10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每个第二SRS资源集中包括一个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对所有波束进行波束训练或波束扫描,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重复,或使用所述天线面板的最高模拟波束层的模拟波束进行波束扫描,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的数量相同。
111.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按照第一预定规则对第二SRS资源进行标识;
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大于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与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SRS资源集数量;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中每个端口不同的波束信息,为一个第二SRS资源所有端口指示的波束数量由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的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按照预定的端口编号规则选择不同天线的端口发送所述SRS信号。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波束数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是否相位相干;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波束数量为1为每个端口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或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为每个端口对指示一个波束;所述端口对为预先约定的。
115.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的端口数均为1,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将所述第二SRS资源标识为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上行传输信道获取信道信息的SRS资源;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SRS资源集以及每个第二SRS资源集对应的CSI-RS,所述CSI-RS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对应第二SRS资源集内的SRS资源计算预编码向量,或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每个第二SRS资源对应的发送波束,或者,
所述SRS信号包括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对预编码后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发送前,对所述至少两个第一SRS信号进行排序。
116.根据权利要求115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相干的天线间进行预编码;所述第二SRS资源在相位不相干的至少两个天线间进行预编码。
117.根据权利要求115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排序的规则是预定义的规则,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所述规则包括按照端口间的相位是否相干。
118.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SRS资源;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包括用于非码本传输方式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二SRS资源中不包括所述用于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和所述用于非码本传输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资源,则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或者,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还是非码本传输。
119.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通过第二SRS资源集合编号与集合内资源编号的方式进行指示。
120.根据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非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预编码方式。
121.根据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第二SRS资源指示的是码本传输时,所述终端采用与第二SRS资源相同的发送波束。
12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PTRS端口和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终端发送PTRS端口采用的预编码或者资源位置。
123.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码本传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编码矩阵信息TPMI和所述最大层数。
12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125.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小于等于4,所述PTRS端口和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1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一个PTRS端口,所述传输层数大于4,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126.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等于1,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进行关联;
或者,
所述PTRS端口最大数量为2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使用两个PTRS端口,所述TPMI对应的数据传输端口不在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中的一组内,所述DMRS端口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大于1,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关联一个PTRS端口。
127.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码本得到;或者,
所述两组预先约定的数据传输端口的分组规则根据终端向网络上报的传输通道相位相干信息得到。
128.根据1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相干,所述数据传输端口分为一组;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所有上行传输通道间全部相位不相干或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通道间部分相位相干时,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分为两组。
129.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TRS端口与所述DMRS端口的关联关系是所述终端按照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上行传输通道间的相位相干信息确定。
130.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数据传输端口对应的第一DMRS端口通过提前约定或者配置的方式确定。
131.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为非码本传输,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SRS资源用于确定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数量,以及与所述终端使用的PTRS端口关联的DMRS端口。
132.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S资源为用于非码本传输的多个第二SRS资源,所述多个第二SRS资源间是否可以共享PTRS端口是预定义的或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
1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3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4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4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711149122.7A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803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9122.7A CN109803253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EP18879120.6A EP3700267B1 (en) 2017-11-17 2018-10-10 Transmission mode indication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from a terminal to a network device
ES18879120T ES2963318T3 (es) 2017-11-17 2018-10-10 Indicación de modo de transmisión para transmitir datos de enlace ascendente desde un terminal a un dispositivo de red
US16/764,801 US11228410B2 (en) 2017-11-17 2018-10-10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PCT/CN2018/109722 WO2019095898A1 (zh) 2017-11-17 2018-10-10 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7/532,810 US11711181B2 (en) 2017-11-17 2021-11-22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9122.7A CN109803253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3253A true CN109803253A (zh) 2019-05-24
CN109803253B CN109803253B (zh) 2020-06-23

Family

ID=6654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9122.7A Active CN109803253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28410B2 (zh)
EP (1) EP3700267B1 (zh)
CN (1) CN109803253B (zh)
ES (1) ES2963318T3 (zh)
WO (1) WO2019095898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082A (zh) * 2019-06-21 2020-12-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上行传输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3259076A (zh) * 2020-02-12 2021-08-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00823A (zh) * 2020-02-21 2021-08-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rs的传输方法、码本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WO2021209027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14303324A (zh) * 2019-08-16 2022-04-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码本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050151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50152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11527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上报指示方法和装置
WO2024032272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3253B (zh) * 2017-11-17 2020-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742515B (zh) * 2018-02-23 2022-10-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确定用于ptrs端口的预编码器
WO2020019317A1 (en) * 2018-07-27 2020-01-30 Nec Corporation Uplink transmission
KR20240055872A (ko) * 2019-02-13 2024-04-2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Ul mimo 전체 tx 전력
CN114600527A (zh) * 2019-11-01 2022-06-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由通过频率域基预编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带预编码
CN111106917B (zh) * 2019-11-04 2023-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方法、指示信息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KR20220079629A (ko) * 2019-11-08 2022-06-13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다수의 전송 포인트에서 위상 추적 기준 신호를 결정
CN113518447A (zh) * 2020-04-10 202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0177A1 (en) * 2020-10-16 2023-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characteristic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stitching
CN112953606A (zh) * 2021-01-28 2021-06-11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mimo层数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10520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and multi-panel scenarios
WO2023012404A1 (en) * 2021-08-06 2023-02-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Phase continuity track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433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终端能力信息的方法、时隙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292823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with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partitioning
CN103546888A (zh) * 2012-07-11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lte系统中的感知实现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2627A (zh) * 2011-01-07 2013-08-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542558B2 (en) * 2016-09-30 2020-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in regular bursts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CN108259401B (zh) * 2016-12-28 2020-09-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相位噪声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2604123B1 (ko) * 2017-03-22 2023-11-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차세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에 대한 채널 상태 정보 기준 신호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아키텍처 및 인터페이스
CN109787668B (zh) * 2017-11-15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9803253B (zh) * 2017-11-17 2020-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945822B (zh) * 2017-12-01 2022-08-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11258524B2 (en) * 2018-06-28 2022-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dictive link adaptation for V2X communications
WO2020167071A1 (ko) * 2019-02-14 2020-08-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433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终端能力信息的方法、时隙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292823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with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partitioning
CN103546888A (zh) * 2012-07-11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lte系统中的感知实现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082A (zh) * 2019-06-21 2020-12-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上行传输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118082B (zh) * 2019-06-21 2022-04-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上行传输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4303324A (zh) * 2019-08-16 2022-04-08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码本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03324B (zh) * 2019-08-16 2023-07-28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码本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59076A (zh) * 2020-02-12 2021-08-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59076B (zh) * 2020-02-12 2022-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00823A (zh) * 2020-02-21 2021-08-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rs的传输方法、码本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WO2021209027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23050151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50152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11527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上报指示方法和装置
WO2024032272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95898A1 (zh) 2019-05-23
EP3700267A4 (en) 2020-12-09
ES2963318T3 (es) 2024-03-26
US11711181B2 (en) 2023-07-25
CN109803253B (zh) 2020-06-23
US20200382252A1 (en) 2020-12-03
EP3700267B1 (en) 2023-10-25
US11228410B2 (en) 2022-01-18
EP3700267A1 (en) 2020-08-26
US20220085946A1 (en)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253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67091A (zh) 下行信道的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9587793A (zh) Tci状态更新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049539A (zh) 上行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39363A (zh) 发送uci的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0474724A (zh) 一种tci状态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803275A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22195A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049559A (zh) 侦听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75283A (zh) 一种处理csi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35546A (zh)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788552A (zh) 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525999A (zh) Dmrs确定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0099151A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03417A (zh) 确定参考信号的方法、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0035503A (zh) 资源状态的配置方法、激活或去激活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505695A (zh) 上行数据传输指示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803429A (zh) 邻小区的rrm测量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062416A (zh) 资源关系的通知、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257152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011766A (zh) 波束失败检测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022194A (zh) 资源映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198560A (zh)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和终端
CN110475369A (zh) 一种业务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966329A (zh) 一种省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