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3275A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3275A
CN109803275A CN201711148199.2A CN201711148199A CN109803275A CN 109803275 A CN109803275 A CN 109803275A CN 201711148199 A CN201711148199 A CN 201711148199A CN 109803275 A CN109803275 A CN 109803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beam
failure recovery
beam failure
request
ascending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81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3275B (zh
Inventor
杨宇
孙鹏
马景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56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5324B/zh
Priority to CN201711148199.2A priority patent/CN1098032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9703 priority patent/WO2019095896A1/zh
Priority to EP18879207.1A priority patent/EP3713278A4/en
Priority to US16/760,116 priority patent/US1144467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9803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3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UE检测到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不会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导致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无法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问题。该方法包括:UE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UE监听的PDCCH波束;若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若UE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频段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号的波长较短,因此容易因为信号被阻挡、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等原因造成通信中断。
在高频段通信系统中,发生通信中断时,采用传统无线链路重建的方式来恢复通信,用时较长,因此现有技术引入了波束失败恢复机制。波束失败恢复机制一般包括:波束失败检测、候选波束识别、发送波束恢复请求以及接收波束恢复应答四项内容。通过波长恢复机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一般过程为:UE检测全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波束,若UE检测到全部的PDCCH波束均失败,则确定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beam failure event),并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failure recovery request),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向UE发送响应信令;UE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响应指令后,根据基站发送的响应指令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波束失败恢复机制只有在UE检测到全部的PDCCH波束均失败时,才会确定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进而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当UE检测到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UE不会确定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因此不会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进而导致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无法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UE检测到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不会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进而导致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无法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检测全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波束中每个所述PDCCH波束是否失败;所述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所述UE监听的PDCCH波束;
若所述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若所述UE确定所述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上报消息,确定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E,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全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波束中每个所述PDCCH波束是否失败;所述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所述UE监听的PDCCH波束;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确定所述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上报消息,确定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E,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UE;以及第四方面或七所述的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UE首先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若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UE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由于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所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即为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并且UE在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在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因此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获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进而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系统的架构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示意性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演示操作和第二半演示操作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演示操作,而不是用于描述演示操作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现有技术中的波束失败恢复机制只有在UE检测到全部的PDCCH波束均失败时,才会确定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进而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当UE检测到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UE不会确定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因此不会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进而导致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无法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中,UE首先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若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UE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由于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所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即为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并且UE在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在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因此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获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进而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系统架构可以包括:UE 10和基站20。UE 10通过与基站20之间建立的无线通信链路与基站20连接。
其中,UE 10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等。UE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为WLL)台等。当UE应用于M2M方式通信时,UE可以称为M2M终端,具体可以是支持M2M通信的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等。UE也可以为平板、智能汽车、传感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premisesequipment,CPE)、中继基站、中继终端,和具有UE的计算机,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手机、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UE)。作为一种实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以UE 10是手机为例示出。
基站20具体可以为gNB、新型无线电基站(New radio eNB)、传输点(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 point,TRP)、宏基站、微基站、高频基站、LTE宏或微eNB、CPE、WLAN接入点(Access Point,AP)、WLAN组所有者(Group owner,GO)等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实施例一、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S11-S13。
S11、UE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
其中,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UE监听的PDCCH波束。
即,UE检测全部基站配置用于UE监听的PDCCH波束,并确定每一个波束是否失败。
可选的,上述S11中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UE对于每个PDCCH波束,均执行下述方法,以确定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
S111、UE测量一个PDCCH波束的参考信号获取该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
可选的,PDCCH波束的参考信号可以为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eam failuredetection reference signal),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测量的参考信号。
即,UE可以通过测量各PDCCH波束上的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来获取各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也可以通过测量各PDCCH波束上的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来获取各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测量各PDCCH波束上的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测量的参考信号来获取各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
进一步的,UE可以通过测量各PDCCH波束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中的一项或多项,并通过对参考信号测量获得的一项或多项测量结果的组合来表征对应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
S112、判断一个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是否小于质量阈值。
可选的,质量阈值可以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UE,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
在上述步骤S112中,若一个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小于质量阈值,则执行步骤S113,若一个PDCCH波束链路的质量大于或等于质量阈值则执行步骤S114。
S113、确定该PDCCH波束失败。
S114、确定该PDCCH波束未失败。
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S11中,若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执行下述步骤S12,若UE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执行下述步骤S13。
其中,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预设范围可以表示为(0,PDCCH波束的总数)。例如: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为4,则预设范围为(0,4)。再例如: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为8则,预设范围的取值范围为(0,8)。
具体的,UE可以对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进行累加,若累加结果不为0且小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则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若累加结果等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则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
S12、UE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以下对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进行说明。
可选的,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可以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失败的PDCCH波束的质量信息、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的,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可以仅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也可以仅包括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还可以仅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和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还可以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失败的PDCCH波束的质量信息以及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还可以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以及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质量信息;还可以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失败的PDCCH波束的质量信息、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质量信息。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包括的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数量可以是由基站配置给UE的。
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对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包括的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数量进行配置。
可选的,UE具体可以通过测量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确定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
同样,UE可以通过测量各PDCCH波束的RSRP、BLER、RSRQ、RSSI中的一项或多项,并通过对参考信号测量获得的一项或多项测量结果的组合来表征对应下行波束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可以与UE原配置的PDCCH波束完全不同,也可以部分与UE原配置的PDCCH波束相同。例如:基站配置用于UE监听的PDCCH波束包括:PDCCH波束A、PDCCH波束B、PDCCH波束C以及PDCCH波束D;则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可以不包括:PDCCH波束A、PDCCH波束B、PDCCH波束C以及PDCCH波束D中的任一个,也可以包括PDCCH波束A、PDCCH波束B、PDCCH波束C以及PDCCH波束D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
即,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还可以携带有用于指示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消息类型的指示信息。
具体的,指示信息可以为:在UCI中增加1位或多位信令比特。例如:在UCI的末位增加1位信令比特,并通过增加的该1个信令比特来表示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也可以为: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例如:原UCI包含10位信令比特,因此UCI中包含1024个信令比特状态,原UCI消息中只使用了1020个信令比特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未使用的4个比特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来表示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
以下对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用的上行资源进行说明。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上行资源可以由基站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即,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时所使用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资源与指定上行资源不同,指定上行资源包括:用于发送波束报告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波束报告具体是指:在波束测量过程中,UE向基站发送的波束报告。
即,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使用的上行资源与波束管理时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且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使用的上行资源与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
由于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使用的上行资源与波束管理时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且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使用的上行资源与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因此基站接收到上报消息时,可以通过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判断接收的上报消息的类型。
可选的,UE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即,UE将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复用于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根据第一预设规则为:
选择全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全部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
具体的,以下分两种情况对上述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规则选择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种: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包括多组上行资源,且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此时可以在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根据第一预设规则选择用于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上行资源,因此,此时的实现方式包括:
实现方式一:选择全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二:选择全部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三:选择全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选择全部用于发送CSI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四: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是指:可用的上行资源中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上行资源。
实现方式五:选择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六: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七: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八:选择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九: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十: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十一:选择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十二: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十三: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具体可以为:索引最小的上行资源、索引最大的上行资源、索引为预设索引的上行资源。
实现方式十四:选择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实现方式十五: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第二种: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包括多组上行资源,且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相同时,此时仅可以在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根据第一预设规则选择用于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上行资源,因此,此时的实现方式包括上述实现方式三、实现方式六、实现方式九、实现方式十二、实现方式十五。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仅有一组上行资源时,根据上述十五种实现方式得到的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上行资源相同,均为仅有的一组用于当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因此当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仅有一组,可以直接使用该组资源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S13、UE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以下对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携带的信息进行说明。
可选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可以包括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
具体的,UE可以通过测量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并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候选波束。其中,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是在UE原配置的PDCCH波束以外的其它下行波束中下发的,因此候选波束一定不包括UE原配置的PDCCH波束。
可选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可以包括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以及候选波束的质量信息。
即,UE可以通过测量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确定候选波束后,可以同时将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以及质量信息添加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
可选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指示信息为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
即,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也可以携带有用于指示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消息类型的指示信息。
以下对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用的上行资源进行说明。
同样,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上行资源可以由基站通过RRC信令进行配置。即,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UE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时所使用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资源与指定上行资源不同,指定上行资源包括:用于发送波束报告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第一上行资源、用于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第二上行资源以及指定上行资源均不同。
由于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使用的第一上行资源和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使用的第二上行资源均与波束管理时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且均与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不同,因此基站接收到上报消息时,可以通过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判断接收的上报消息的类型。
可选的,UE根据第二预设规则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中的至少一个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即,UE可以根据第二预设规则选择PUCCH和/或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第二预设规则包括:若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大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具体的,UE生成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后可以先确定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若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相比于第一阈值较大,则选择PUCCH向基站发送,若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相比于第一阈值相等或较小,则选择PRACH向基站发送。
可选的,第二预设规则包括:确定当前PUCCH可用,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确定当前PUCCH不可用,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即,设置用PUC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优先级高于用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优先级,若PUCCH可用,则用PUCCH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由于PUCCH被占用等原因使PUCCH不可用,则用PRACH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第二预设规则包括:通过PUCCH和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即,可以同时通过PUCCH和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UE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根据第一预设规则为:
选择全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全部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
上述UE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可中UE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UE首先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若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UE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由于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所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即为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并且UE在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在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因此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获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进而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和S32。
S31、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
S32、基站基于所述上报消息,确定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
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中,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时,对UE发送的上报消息进行解析,由于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所以基站能够根据上报消息区分发生了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还是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了,进而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进行处理,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可选的,基站具体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案来确定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
第一种: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上行资源均不同,基站根据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确定消息类型;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
例如: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使用上行资源A、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使用上行资源B、指定上报消息使用上行资源C。若基站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为A,则可以确定消息类型为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基站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为B,则可以确定消息类型为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基站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为C,则可以确定消息类型为指定上报消息。
第二种: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消息格式均不同,基站根据上报消息的消息格式确定消息类型;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
例如:UE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使用格式A、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使用格式B、指定上报消息使用格式C。若基站接收上报消息的格式为格式A,则可以确定消息类型为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基站接收上报消息的格式为格式B,则可以确定消息类型为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基站接收上报消息的格式为格式C,则可以确定消息类型为指定上报消息。
第三种: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基站根据上报消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消息类型;
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与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不同。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UE,该UE 400包括检测单元41和发送单元42。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UE监听的PDCCH波束;发送单元42,用于在检测单元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发送单元42,还用于在检测单元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可选的,检测单元41,具体用于检测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的参考信号,判断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参考信号为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CSI测量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
第一上行资源、第二上行资源以及指定上行资源均不同;指定上行资源包括:用于发送波束报告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发送单元4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为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或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第一预设规则为:选择全部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全部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或者,选择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发送单元42,具体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通过PUCCH和PRACH中的至少一个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第二预设规则包括:若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大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或者,若确定当前PUCCH可用,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确定当前PUCCH不可用,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或者,通过PUCCH和PRACH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失败的PDCCH波束的质量信息、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以及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数量是由基站配置给UE的。
可选的,检测单元41,还用于通过测量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确定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
可选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包括: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或者,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和该候选波束的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不同。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UE会在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会请求,且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于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因此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获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进而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500包括:接收单元51和处理单元52。接收单元,用于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处理单元52,用于基于上报消息确定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上行资源均不同。处理单元52,具体用于根据接收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确定消息类型;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消息格式均不同。处理单元52,具体用于根据上报消息的消息格式确定消息类型;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处理单元52,具体用于根据上报消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消息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指示信息为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UE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时,对UE发送的上报消息进行解析,由于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所以基站能够根据上报消息区分发生了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还是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了,进而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进行处理,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实施例五、
图6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UE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UE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UE结构并不构成对UE的限定,UE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110,用于检测全部PDCCH波束中每个PDCCH波束是否失败;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UE监听的PDCCH波束;
射频单元101,用于在处理器110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并在处理器110确定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由于UE会在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会请求,且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于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因此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获知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进而进行波束失败恢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UE通过网络模块1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将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UE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UE 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UE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UE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UE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61上,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X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UE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UE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为外部装置与UE1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UE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UE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UE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UE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UE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UE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UE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UE1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图7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基站2600包括:处理器2601、收发机2602、存储器2603、用户接口2604和总线接口。
其中,收发机2602用于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
处理器2601,用于基于上报消息确定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由于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时,对UE发送的上报消息进行解析,由于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UE向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所以基站能够根据上报消息区分发生了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还是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了,进而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进行处理,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全部PDCCH波束中部分PDCCH波束失败时及时进行波束失败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图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6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6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6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2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603可以存储处理器2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另外,基站2600还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UE 100,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09,存储在存储器109上并可在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方法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2601,存储器2603,存储在存储器2603上并可在处理器26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601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36)

1.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检测全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波束中每个所述PDCCH波束是否失败;所述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所述UE监听的PDCCH波束;
若所述UE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若所述UE确定所述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则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UE检测PDCCH波束中每个所述PDCCH波束的参考信号,判断每个所述PDCCH波束是否失败;
所述参考信号为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的参考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
所述第一上行资源、所述第二上行资源以及指定上行资源均不同;所述指定上行资源包括:用于发送波束报告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UE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为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
选择全部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全部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第二预设规则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中的至少一个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
若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大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或者,若确定当前PUCCH可用,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确定当前PUCCH不可用,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或者,通过PUCCH和PRA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所述失败的PDCCH波束的质量信息、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以及所述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数量是由所述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通过测量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确定所述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包括:
所述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
或者,所述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和所述候选波束的质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不同。
13.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
基站基于所述上报消息,确定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上行资源均不同,所述基站根据接收所述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确定所述消息类型;所述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消息格式均不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格式确定所述消息类型;所述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上报消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消息类型;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不同。
17.一种UE,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全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波束中每个所述PDCCH波束是否失败;所述全部PDCCH波束为基站配置用于所述UE监听的PDCCH波束;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确定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确定所述全部PDCCH波束均失败时,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波束中每个所述PDCCH波束的参考信号,判断每个所述PDCCH波束是否失败;
所述参考信号为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的参考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
所述第一上行资源、所述第二上行资源以及指定上行资源均不同;所述指定上行资源包括:用于发送波束报告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规则在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选择至少一组上行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为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为:
选择全部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全部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最近可用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周期最短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信令比特长度与所述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长度最接近的上行资源;
或者,选择所述用于发送波束报告的上行资源和/或所述用于发送CSI报告的上行资源中索引满足预设条件的上行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规则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中的至少一个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
若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大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的信令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或者,若确定当前PUCCH可用,则通过PUC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若确定当前PUCCH不可用,则通过PRA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或者,通过PUCCH和PRA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标识、所述失败的PDCCH波束的质量信息、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标识以及所述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质量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的数量是由所述基站配置给所述UE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通过测量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或波束管理中用于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或用于候选波束识别的参考信号确定所述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下行波束。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包括:所述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或者,所述UE确定的候选波束的标识和所述候选波束的质量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的指示信息不同。
2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UE发送的上报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上报消息,确定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消息类型包括:失败的PDCCH波束的数量在预设范围之内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全部PDCCH波束失败时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预设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所述全部PDCCH波束的总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上行资源均不同;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所述上报消息的上行资源确定所述消息类型;所述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以及指定上报消息使用的消息格式均不同;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格式确定所述消息类型;所述指定上报消息包括:波束报告和CSI报告。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和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中均包括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报消息中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消息类型;
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上报消息的消息类型,所述指示信息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中新增的信令比特或UCI中未用的信令比特状态。
33.一种UE,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的步骤。
3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的步骤。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失败恢复请求接收方法的步骤。
36.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至28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33所述的UE;以及如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
CN201711148199.2A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9803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5690.6A CN113115324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711148199.2A CN109803275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8/109703 WO2019095896A1 (zh) 2017-11-17 2018-10-10 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8879207.1A EP3713278A4 (en) 2017-11-17 2018-10-10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US16/760,116 US11444675B2 (en) 2017-11-17 2018-10-10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device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8199.2A CN109803275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5690.6A Division CN113115324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3275A true CN109803275A (zh) 2019-05-24
CN109803275B CN109803275B (zh) 2021-04-06

Family

ID=6654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5690.6A Active CN113115324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711148199.2A Active CN109803275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5690.6A Active CN113115324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4675B2 (zh)
EP (1) EP3713278A4 (zh)
CN (2) CN113115324B (zh)
WO (1) WO201909589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3880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2468273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21077372A1 (en) * 2019-10-24 2021-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node for beam management
WO2022082580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Apple Inc. Beam failure detection
WO2023025013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61066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装置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3540B2 (en) * 2017-07-28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s with multiple carriers
EP3989627A4 (en) * 2019-06-21 2023-01-1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CN114009081B (zh) * 2019-06-21 2024-0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
US11997664B2 (en) * 2019-11-26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covery for high priority or broadcast coreset
US11589394B2 (en) * 2020-02-13 2023-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random access
CN117981381A (zh) * 2021-10-13 2024-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地面/非地面网络中的联合波束管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0336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CN107342801A (zh) * 2017-06-15 2017-11-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459A (zh) * 2015-08-11 2017-08-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0336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CN107342801A (zh) * 2017-06-15 2017-11-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3GPP TSG-RAN WG1#90BIS R1-1717606》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3880A1 (zh) * 2019-06-21 2020-12-2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2468273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21077372A1 (en) * 2019-10-24 2021-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ccess network node for beam management
WO2022082580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Apple Inc. Beam failure detection
WO2023025013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61066A1 (zh) * 2022-09-20 2024-03-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恢复方法、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44675B2 (en) 2022-09-13
CN113115324A (zh) 2021-07-13
EP3713278A1 (en) 2020-09-23
EP3713278A4 (en) 2021-01-06
CN109803275B (zh) 2021-04-06
WO2019095896A1 (zh) 2019-05-23
CN113115324B (zh) 2023-08-08
US20200259546A1 (en) 202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275A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95898A1 (zh) 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51813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67091A (zh) 下行信道的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0149132A (zh) 一种发射天线的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035447A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022594A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929926B (zh) 邻小区csi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944351B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505692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0475283A (zh) 一种处理csi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22195A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719154A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2867049A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743737A (zh) 一种降低多种网络共存干扰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803417A (zh) 确定参考信号的方法、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4007272A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9600808A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519793A (zh) 测量上报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011766B (zh) 波束失败检测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324784A (zh)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0198560A (zh)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和终端
CN110062416A (zh) 资源关系的通知、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650041A (zh) 一种信号质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755041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si resource type,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