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784A -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784A
CN110324784A CN201810270748.1A CN201810270748A CN110324784A CN 110324784 A CN110324784 A CN 110324784A CN 201810270748 A CN201810270748 A CN 201810270748A CN 110324784 A CN110324784 A CN 110324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sible location
information
mapping relations
terminal
logic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07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784B (zh
Inventor
周建萍
杨晓东
郑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07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24784B/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31300A priority patent/KR102495209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9/078634 priority patent/WO2019184763A1/zh
Priority to EP19776086.1A priority patent/EP3780665A4/en
Priority to JP2020552720A priority patent/JP7073524B2/ja
Publication of CN110324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784A/zh
Priority to US17/037,215 priority patent/US2021001471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其中,方法包括: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从而使得接入层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需求进行传输,满足业务数据单元的传输要求。

Description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5G网络中,将会有大量的设备之间可以相互直接通信,基于支持V2X(vehicleto everything,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应用的UE(终端或者用户设备)传输消息的特性,来控制两个支持V2X业务UE有充足反应时间的通信范围,现有协议中描述了对于不同的eV2X用例的性能需求,比如platooning(车辆编队)、advanced driving(先进驾驶)、ExtendedSensors(拓展传感)和Remote Driving(远程驾驶)。
其中,platooning的性能需求中,关于时延(Max end-to-end latency)的需求,R14(LTE R14版本)主要是通过PPPP(ProSe Per-Packet Priority,近距离通信数据分组优先级)体现,终端ProSe上层(例如,above PC5access stratum,接入层以上的应用层)将数据包发往下层(PC5access stratum,接入层)过程中,ProSe上层会给每个SDU(ServiceData Unit,业务数据单元)提供一个PPPP值。PPPP最大可划分8组,取值0~7。PPPP值越小,数据包时延要求越高,传输的优先级越高,一个数据包可以对应1个PPPP。
如图1所示,接入层包括: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和PHY(物理层);如果MAC层与RLC间有多个逻辑信道(用逻辑信道ID用LCH ID表示,逻辑信道组用LCG ID表示),则逻辑信道与PPPP之间要进行映射。传输SDU的PPPP与MAC层中逻辑信道关联的logical channel priority(逻辑信道优先级)相等。
R15(LTE R15版本)中,关于Reliability(可靠性),在应用层为每个往下层的V2XSDU引入PPPR(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近距离通信数据分组可靠性)作为对reliability需求的标识,如果从应用层发下来的V2X SDU没有携带PPPR这个标识,那说明该SDU无reliability需求。进一步的,应用层为Sidelink UE(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链路称为Sidelink,Sidelink UE为副链路终端)配置的V2X SDU的reliability与PPPR的映射类似于PPPP机制。
现有技术中,同一个业务,针对不同的SDU有不同的PPPP、PPPR和不同的communication range(通信范围)要求。
然而,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Max end-to-end latency与PPPP关联关系和reliability与PPPR具有关联关系,但针对不同的SDU的通信范围需求,并没有相关的说明,无法满足SDU的传输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需求没有说明,无法满足业务数据单元的传输要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
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从而使得接入层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需求进行传输,满足业务数据单元的传输要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终端的接入层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6表示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的数据格式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A、B和C中的一项”和“A、B或C”意图在于包含A、B、C中的任意一项。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1,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步骤22,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
步骤23,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该实施例中,Sidelink UE(副链路终端)的应用层获得针对SDU的通信范围信息,并可以将该通信范围信息向接入层发送,这里的接入层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PDCP,RLC,MAC和PHY;
该实施例中,通信范围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至少两个不同等级的通信距离需求信息;最小通信距离需求信息;最大通信距离需求信息;通信距离范围需求信息。
具体来说,Sidelink UE的应用层向接入层推送一个或多个通信范围信息,这里的通信范围信息可以用通信范围标识PPP-CR表示,每个标识体现了每个SDU对通信距离的要求;
这里的PPP-CR标识可以表示对一个SDU(业务数据单元)的不同等级(至少两个)的通信距离需求;例如,针对一个SDU,定义{high,low};或者{high,medium,low};这里的SDU的PPP-CR为high(高)时,表示该SDU的通信距离需求的等级较高;这里的SDU的PPP-CR为low(低)时,表示该SDU的通信距离需求的等级较低;这里的SDU的PPP-CR为medium(中间)时,表示该SDU的通信距离需求的等级处于high和low之间。
这里的PPP-CR标识可以表示对一个SDU的最小通信距离需求;例如:针对一个SDU,定义PPP-CR大于或等于Threshold 1,表示最小通信距离为Threshold 1。
这里的PPP-CR标识可以表示对一个SDU的最大通信距离要求;例如:针对一个SDU,定义PPP-CR小于或等于Threshold 2,表示最大通信距离小为Threshold 2。
这里的PPP-CR标识可以表示对一个SDU的通信距离的范围要求;例如:针对一个SDU定义PPP-CR大于或等于Threshold 3,并且PPP-CR小于或等于Threshold 4;表示该SDU的通信距离大于或等于Threshold 3,且小于或等于Threshold 4。
当然,上述各种通信范围需求信息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用,具体的,可以为SDU的PPP-CR标识定义一个索引index,例如:
PPP-CR的index=1,表示通信范围需求为:通信距离需求的等级为High;
PPP-CR的index=2,表示通信范围需求为:通信距离需求的等级为medium;
PPP-CR的index=3,表示通信范围需求为:通信距离需求的等级为Low;
PPP-CR的index=4,表示通信范围需求为:最小通信距离为Threshold 1;
PPP-CR的index=5,表示通信范围需求为:最大通信距离为Threshold 2;
PPP-CR的index=6,表示通信范围需求为:通信距离大于或等于Threshold3,且小于或等于Threshold 4。
该实施例中,目标信息可以包括:终端根据该通信范围信息,产生的与该通信范围相关联的传输信息,该传输信息中至少携带了SDU与通信范围的绑定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向接入层发送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从而使得接入层可以针对不同的SDU的通信范围需求进行传输处理,满足SDU的传输要求。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31,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步骤32,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生成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步骤33,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
该实施例中,Sidelink UE(副链路终端)通过RRC消息通知基站该终端的SDU需求的通信范围信息,具体可以是通过发送Sidelink UE information(副链路终端信息)通知基站,该副链路终端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
Sidelink UE通知基站该终端的SDU需求的通信范围信息时,在接入层生成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是Communication rangeindex(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与LCG ID(逻辑信道组标识)或Destination ID(目的地址标识)的映射列表,并通过副链路终端信息通知基站;这里的副链路终端信息可以是上述的与通信范围相关联的传输信息,该副链路终端信息携带了SDU与通信范围的绑定关系,也携带了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标识或目的地址标识的绑定关系。
这里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逻辑信道组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具体可以是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不同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的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图4所示,为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的示例,携带有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2的SDU从LCH 2中传下来,携带有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1的SDU从LCH 1中传下来,并放入LCG 0中。
这里的通信范围信息与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目的地址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具体可以是一个目的地址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不同目的地址标识关联的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可以相同或不同。
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将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上报给基站,从而使得基站也可以获得终端的SDU的通信范围需求,进一步满足SDU的传输需求。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51,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步骤52,获取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
步骤53,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缓存信息,将该缓存信息作为目标信息;
步骤54,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这里,具体可以通过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BSR),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
该实施例中,SidelinkUE(副链路终端)首先获得获取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Communicationrange index(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与LCG ID(逻辑信道组标识)或Destination ID(目的地址标识)的映射列表;
这里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逻辑信道组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具体可以是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不同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的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可以相同或不同;如图4所示,为一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的示例,携带有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2的SDU从逻辑信道LCH 2传下来,携带有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1的SDU从逻辑信道1传下来,并放入LCG0中。
这里的通信范围信息与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目的地址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具体可以是一个目的地址标识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不同目的地址标识关联的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可以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在接入层,Sidelink UE根据关联了一个或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的待传SDU的数据量计算为该一个或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对应的LCG ID或者Destination ID的缓存信息,具体可以是缓存大小;
再进一步的,在接入层,将这里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对应的LCG ID或者Destination ID的缓存信息,以及上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通过Sidelink BSR(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上报到基站。
这里的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可以是上述的与通信范围相关联的传输信息,该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携带了SDU与通信范围的绑定关系,也携带了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标识或目的地址标识的绑定关系;具体的,如图6所示,Sidelink BSR的数据格式,包括与SDU绑定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对应的LCG ID或者Destination ID(即Destination Index)以及LCG ID或者Destination ID分别对应的缓存大小(BufferSize)。
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获得预先配置的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在接入层应用这种映射关系,最后将在接入层中应用该映射关系的结果(即待传输SDU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范围信息的索引对应的LCG ID或者Destination ID的缓存信息)上报给基站,从而使得基站也可以获得终端的SDU的通信范围需求,进一步满足SDU的传输需求。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针对同一个业务内的不同业务数据单元给出更细节的通信距离(Communication range)要求的区分,即认为即使是一个业务,针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单元也有不同的通信范围信息。应用层推送与通信范围信息关联的标识给接入层,这个标识体现了该业务数据单元对对通信距离的需求;并进一步的,在基站需要知道这种需求时,Sidelink UE通过Sidelink UE information显式通知基站自己应用层对通信范围的需求;或者Sidelink UE隐式通知基站自己应用层对通信范围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预定通信范围信息与LCG ID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地SidelinkUE通过Sidelink BSR上报到基站,从而使得基站也可以获得该种需求,满足SDU的传输需求。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7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该终端70具体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接收模块71,用于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处理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
发送模块73,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至少两个不同等级的通信距离需求信息;最小通信距离需求信息;最大通信距离需求信息;通信距离范围需求信息。
该终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生成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作为所述目标信息;发送模块73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时,具体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
该终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2具体用于获取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缓存信息,将所述缓存信息作为所述目标信息;发送模块73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时,可以通过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
该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逻辑信道组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
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目的地址关联一个或者多个通信范围信息。
值得指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针对同一个业务内的不同业务数据单元给出更细节的通信范围需求的区分,即认为即使是一个业务,针对不同的业务数据单元也有不同的通信范围信息。应用层推送与通信范围信息关联的标识给接入层,这个标识体现了该业务数据单元对对通信距离的需求;并进一步的,在基站需要知道这种需求时,Sidelink UE通过Sidelink UE information显式通知基站自己应用层对通信范围的需求;或者Sidelink UE隐式通知基站自己应用层对通信范围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预定通信范围信息与LCG ID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地SidelinkUE通过Sidelink BSR上报到基站,从而使得基站也可以获得该种需求,可以满足SDU的传输需求。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图8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8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8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1、网络模块82、音频输出单元83、输入单元84、传感器85、显示单元86、用户输入单元87、接口单元88、存储器89、处理器810、以及电源811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810用于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射频单元81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并进一步的,处理器810具体用于生成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该映射关系作为目标信息;射频单元81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射频单元81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时,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
该终端的一实施例中,处理器810具体用于获取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缓存信息,将该缓存信息作为目标信息;射频单元81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射频单元81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时,可以通过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81还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8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8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8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83可以将射频单元81或网络模块8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8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8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8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8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8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8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841和麦克风842,图形处理器8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86上。经图形处理器8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8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81或网络模块82进行发送。麦克风8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8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8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8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8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8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8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86可包括显示面板8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61。
用户输入单元8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87包括触控面板8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72。触控面板8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71上或在触控面板8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8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10,接收处理器8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71。除了触控面板871,用户输入单元8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861上,当触控面板8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871与显示面板8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71与显示面板8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8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8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8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8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8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8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8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终端8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8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8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再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9,存储在存储器8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10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
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至少两个不同等级的通信距离需求信息;
最小通信距离需求信息;
最大通信距离需求信息;
通信距离范围需求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生成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缓存信息,将所述缓存信息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逻辑信道组关联至少一个通信范围信息;
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目的地址关联至少一个通信范围信息。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应用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的通信范围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确定目标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所述目标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至少两个不同等级的通信距离需求信息;
最小通信距离需求信息;
最大通信距离需求信息;
通信距离范围需求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范围信息,生成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映射关系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向基站发送所述映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通信范围信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或者目的地址的缓存信息,将所述缓存信息作为所述目标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副链路缓存状态报告,向基站发送所述缓存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逻辑信道组关联至少一个通信范围信息;
所述通信范围信息与目的地址的映射关系包括:一个目的地址关联至少一个通信范围信息。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70748.1A 2018-03-29 2018-03-29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0324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0748.1A CN110324784B (zh) 2018-03-29 2018-03-29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KR1020207031300A KR102495209B1 (ko) 2018-03-29 2019-03-19 통신 범위 정보의 처리 방법 및 단말
PCT/CN2019/078634 WO2019184763A1 (zh) 2018-03-29 2019-03-19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EP19776086.1A EP3780665A4 (en) 2018-03-29 2019-03-19 PROCESSING PROCES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20552720A JP7073524B2 (ja) 2018-03-29 2019-03-19 通信範囲情報の処理方法及び端末
US17/037,215 US20210014716A1 (en) 2018-03-29 2020-09-29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range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0748.1A CN110324784B (zh) 2018-03-29 2018-03-29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784A true CN110324784A (zh) 2019-10-11
CN110324784B CN110324784B (zh) 2021-02-19

Family

ID=6805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0748.1A Active CN110324784B (zh) 2018-03-29 2018-03-29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14716A1 (zh)
EP (1) EP3780665A4 (zh)
JP (1) JP7073524B2 (zh)
KR (1) KR102495209B1 (zh)
CN (1) CN110324784B (zh)
WO (1) WO20191847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2491A1 (en) * 2019-01-23 2022-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performed by a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ication networ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2542B2 (en) * 2016-06-24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2604361B1 (ko) 2019-02-15 2023-11-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 전송을 위한 통신 거리 측정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2688A (zh) * 2015-10-30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路侧单元
WO2016015764A1 (en) * 2014-07-30 2016-02-04 Nec Europe Lt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a multi-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211089A (zh) * 2016-06-30 2016-12-07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系统、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07295466A (zh) * 2016-03-31 2017-10-2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47215A (zh) * 2016-05-06 2017-11-1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v2x网络中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8554B1 (ko) * 2012-06-12 2013-12-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V2x 통신을 위한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133179A1 (ja) 2014-03-04 2015-09-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輻輳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10382570B2 (en) * 2014-09-26 2019-08-13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KR102424678B1 (ko) * 2015-06-24 2022-07-22 인텔 코포레이션 차량 대 사물(V2X) 통신을 위한 향상된 근접 서비스(ProSe) 프로토콜
CN107950047B (zh) * 2015-08-12 2021-0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952093B2 (en) * 2016-03-15 2021-03-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tag to a packet for transmission
KR20170142407A (ko) * 2016-06-17 2017-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1122542B2 (en) * 2016-06-24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479232B (zh) * 2016-08-11 2023-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JP6828810B2 (ja) * 2016-09-26 2021-0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技術分野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536083B1 (en) * 2016-11-03 2021-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for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477836B2 (en) * 2017-03-30 2022-10-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path re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7105450B (zh) * 2017-05-18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运行线路上的信号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182030A (zh) * 2017-07-14 2017-09-19 李天白 基于iBeacon和大数据解决共享单车定位系统及方法
JP7052056B2 (ja) * 2018-02-09 2022-04-1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0716134B2 (en) * 2018-02-15 2020-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between user equipment with shared resource pool
KR102604361B1 (ko) * 2019-02-15 2023-11-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 전송을 위한 통신 거리 측정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5764A1 (en) * 2014-07-30 2016-02-04 Nec Europe Lt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a multi-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282688A (zh) * 2015-10-30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路侧单元
CN107295466A (zh) * 2016-03-31 2017-10-2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47215A (zh) * 2016-05-06 2017-11-1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v2x网络中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终端
CN106211089A (zh) * 2016-06-30 2016-12-07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系统、通信方法及车载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2491A1 (en) * 2019-01-23 2022-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performed by a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38350A (ko) 2020-12-09
EP3780665A1 (en) 2021-02-17
US20210014716A1 (en) 2021-01-14
EP3780665A4 (en) 2021-04-28
JP2021519024A (ja) 2021-08-05
WO2019184763A1 (zh) 2019-10-03
CN110324784B (zh) 2021-02-19
JP7073524B2 (ja) 2022-05-23
KR102495209B1 (ko) 202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1445A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801201A (zh) 网络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8184023A (zh)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80350A (zh) 一种信号强度切换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28838A (zh) 一种终端显示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37887A (zh) 终端虚拟按键的构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03417A (zh) 确定参考信号的方法、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9739394A (zh) 一种sar值的处理方法、移动终端
CN108958593A (zh) 一种确定通讯对象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33665A (zh) 通信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49664A (zh) 条件切换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35495A (zh) 一种消息提示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096203A (zh) 一种截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120158B (zh) 移动终端的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0324784A (zh) 通信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7273025A (zh)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90277A (zh) 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
WO2019161764A1 (zh) 功率配置方法和终端
CN109151741A (zh) 一种彩信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9491577A (zh) 一种握持交互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00679A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及终端
CN107979385A (zh) 一种射频器件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82360A (zh) 一种语音通话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21315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86414A (zh) 一种天线确定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