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3322B - 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3322B
CN116003322B CN202210824812.2A CN202210824812A CN116003322B CN 116003322 B CN116003322 B CN 116003322B CN 202210824812 A CN202210824812 A CN 202210824812A CN 116003322 B CN116003322 B CN 116003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methyl
hours
mmol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48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3322A (zh
Inventor
吕亮
李宏伟
庞俊倩
杜永磊
张扬
陈晨
袁硕
周飞
郑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c Nant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c Nant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c Nanto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c Nanton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03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3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对于防治农业、林业上的病害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对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大豆锈病、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应用前景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的生长严重受到植物病害的影响,导致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的减产,造成经济损 失,因此针对植物病害开发有效的抗菌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酰胺类杀菌剂是一类常用的杀菌剂,数量在杀菌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其高效的 生物活性而受到关注,然而这类杀菌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害会对其产生抗性,因此, 需要不断发明新型的和改进的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现有技术中已经报道了一些吡唑醚类化合物,例如CN101631460A公开了KC1、KC2、KC2(分别为专利中化合物595、596和599),这些公开的化合物具有除草活性,但未报道吡唑醚类化合物杀菌活性。
因此,在本领域中,开发出更加高效的杀菌剂以满足农业以及林木业需求仍然是被期 望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
R1选自至少被1个R10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唑基、噻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
R2和R3分别独立的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
R4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卤代烷基、C1-C6卤代烷氧基;
R5选自氢、甲基;
R6选自氢、卤素、C1-C6烷基或C1-C6卤代烷基;
R7选自氢、甲基;
R8选自氢、C1-C6烷基;
R9选自C1-C8烷基、羟基C1-C6烷基、C1-C6环烷基、C1-C6环烷基C1-C6烷基;或
R8和R9连同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三元至六元饱和的环状集团,该环状基团可以 任选地含有一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
R10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氨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 氧基、C1-C6卤代烷氧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烷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亚 砜基、C1-C6烷基砜基、C1-C6卤代烷基亚砜基、C1-C6卤代烷基砜基。
优选地,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具有式II所示结构:
R2和R3分别独立的选自氢、氟、氯、溴、碘、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三 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
R4选自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
R5选自氢、甲基;
R6选自氢、氟、氯、溴、碘、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
R7选自氢、甲基;
R8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戊基、新戊基、异戊基、4-甲基-2-戊基、正己基;
R9选自甲基、乙基、羟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1-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丙基、3-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正丁基、叔丁基、3-甲基丁基、1,1-二甲基-3,3-二甲基丁基、正戊基、4-甲基-2-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正己基、2-乙基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丙基甲基;或
R8和R9连同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吡咯、哌啶或吗啉;
R10选自氢、氟、氯、溴、碘、氰基、硝基、羟基、氨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 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异丙基、甲氧基、二 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氨基、乙酰氨基、甲磺酰基、三氟甲磺酰基;
n表示0~5的整数(例如,0,1,2,3,4,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为具有通式I的如下表1所示化合物 中的任意一种,其中R2、R3选自氢:
表1
进一步优选地,在式II中,
R2和R3选自氢;
R4选自甲基;
R5选自氢;
R6选自氢、甲基;
R7选自氢;
R8选自氢、甲基;
R9选自甲基、乙基、羟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1-甲基丙基、1-乙基丙基、2-甲基丙基、3-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正丁基、叔丁基、3-甲基丁基、1,1-二甲基-3,3-二甲基丁基、正戊基、4-甲基-2-戊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正己基、2-乙基己基;或
R8和R9连同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吡咯、哌啶或吗啉;
R10选自氢、氟、氯、氰基、甲氧基、三氟甲基;
n表示0、1或2。
最优选地,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为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
/>
/>
本发明所述烷基是指直链或支链形式,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特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等基团。卤代烷基是指烷基被一个或 多个卤原子取代的基团。烷氧基是指烷基末端连有氧原子的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特丁氧基等。卤代烷氧基是指烷氧基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的基 团。卤素为F、Cl、Br或I。
本发明所用术语“C1-C6烷基”是指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制性 地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特丁基、正戊基、异戊 基、正己基等。术语“C1-C6烷氧基”是指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非限 制性地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和特丁氧基等。术语“C1-C12烷氧基”具有类似的含义。
本发明所用术语“C3-C8环烷基”是指在环上具有3至8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非限制 性地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
在本发明中,所述特定基团之前的C2-C12、C1-C6、C3-C8等表示基团中所含碳原子个 数,例如C2-C12表示碳原子数可以为2、3、4、5、6、7、8、9、10、11或12的基团, C1-C6表示碳原子数可以为1、2、3、4、5或6的基团,C3-C8表示碳原子数可以为3、4、 5、6、7或8的基团,C2-C4表示碳原子数可以为2、3或4的基团等等,以此类推。
在本发明中基团中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所示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所示吡唑醚类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R1、R2、R3、R4、R5、R6、R7、R8、R9的限定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R11选自 C1-C6烷基。
优选地,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5-2:1,例如0.5:1、 0.8:1、1:1、1.2:1、1.5:1、1.8:1或2:1。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苯、乙腈、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醇、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大于等于室温小于等于反应溶剂的沸点,例如20℃、25℃、30℃、35℃、40℃、45℃、50℃、60℃、70℃、75℃、80℃、85℃、90℃等,或者 在溶剂沸点即回流状态下进行反应。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48小时,例如0.5小时、1小时、3小时、5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3小时、25小时、28小时、30小时、 33小时、35小时、38小时、40小时、44小时或48小时。
优选地,式III所示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在催 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式III所示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其中R1、R2、R3、R4、R5、R6、R7、R11的限定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在式I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在酸性物质存在下进行,所述酸性物 质为有机酸和/或无机酸。
所述有机酸为对甲苯磺酸、甲磺酸、三氟乙酸、乙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有机酸为盐酸、氢溴酸、硫酸、氯化锌、氯化铵、三氯化铁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 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I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可以不加溶剂。
优选地,在式I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反应可以在合适的溶剂中进行,所述反应的溶 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苯、乙腈、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水、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I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反应溶 剂的沸点,例如0℃、3℃、5℃、8℃、10℃、15℃、20℃、25℃、30℃、35℃、40℃、 45℃、50℃、60℃、70℃、75℃、80℃、85℃、90℃等,或者在溶剂沸点即回流状态下进 行反应。
优选地,在式II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48小时,例如0.5小时、 1小时、3小时、5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3小时、 25小时、28小时、30小时、33小时、35小时、38小时、40小时、44小时或48小时。
优选地,式IV所示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式VI所示化合物在还原剂存在下还 原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其中R1、R2、R3、R4、R5、R6、R7的限定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在式IV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还原剂为氢气、水合肼、铁粉、锌粉、氯化亚锡或连二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IV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所述催化剂优 选钯碳、二氧化钯、兰尼镍、三氯化铁或碱式氧化铁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IV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苯、乙腈、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醇、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饱和氯化铵水溶 液、乙酸、盐酸、水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IV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反应 溶剂的沸点,例如0℃、3℃、5℃、8℃、10℃、15℃、20℃、25℃、30℃、35℃、40℃、 45℃、50℃、60℃、70℃、75℃、80℃、85℃、90℃等,或者在溶剂沸点即回流状态下进 行反应。
优选地,在式IV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48小时,例如0.5小时、 1小时、3小时、5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3小时、 25小时、28小时、30小时、33小时、35小时、38小时、40小时、44小时或48小时。
优选地,式VI所示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式VII所示化合物与式VIII所示化 合物反应得到式VI所示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其中L为氟或氯,此外,其中R1、R2、R3、R4、R5、R6、R7的限定如上文所述,在此不 再赘述。
优选地,式VII所示化合物与式VIII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1,例如1:1、1.2:1、1.5:1、 1.8:1、2:1、2.3:1、2.5:1、2.8:1或3:1。
优选地,在式V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在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所述碱性物 质为有机碱和/或无机碱。
优选地,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吡啶、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钠或 叔丁醇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或氢化钠中的任意一种 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V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丙酮、甲苯、乙腈、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甲醇、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六甲基磷 酰三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在式V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反应 溶剂的沸点,例如0℃,20℃、25℃、30℃、35℃、40℃、45℃、50℃、60℃、70℃、 75℃、80℃、85℃、90℃等,或者在溶剂沸点即回流状态下进行反应。
优选地,在式V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48小时,例如0.5小时、 1小时、3小时、5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3小时、 25小时、28小时、30小时、33小时、35小时、38小时、40小时、44小时或48小时。
在本发明中,所用原料式VIII化合物中部分化合物为市售试剂,部分化合物可以参照 文献合成,如Green Chemistry(2020),22(8),2388-2393;Molecules(2014),19(6),8140-8150;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2010),16(15),4669-4677。
在本发明中,在表2中示出了本发明化合物的式VI所述中间体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表2
/>
/>
在本发明中,在表3中示出了本发明化合物的式IV所述中间体化合物的代表性化合物,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表3
/>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具有意想不到的高杀菌活性,对植物病害具有很好的控 制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病害包括卵菌纲(Oomycetes)、子囊菌纲(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或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病害。
优选地,所述植物病害包括但不限于: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颖枯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甜瓜白粉病、苦 瓜白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灰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西瓜蔓枯病、花生疮痂病、花生黑斑病、柑橘疮痂病、辣 椒根腐病、棉花黄萎病、棉花枯萎病、油菜黑茎病、油菜菌核病、梨黑星病、人参锈腐 病、玉米锈病、玉米弯孢病、玉米大斑病、芒果蒂腐病、苹果轮纹病、苹果腐菌烂病、香 蕉叶斑病、大豆锈病或马铃薯晚疫病。
优选地,所述植物病害包括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 霉病或大豆锈病。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活性组分和农药 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如上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可以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例如1%、3%、5%、8%、10%、15%、18%、20%、25%、30%、35%、40%、45%、50%、55%、 60%、65%、70%、75%、80%、85%、90%、95%或99%。
优选地,所述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表面活性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乳化剂可以为聚氧乙烯脂肪酸脂、聚 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氨以及市售的乳化剂(农乳2201B、农乳0203B、农乳10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600-2#、农乳1601、农乳2201、农乳NP-10、农乳NP-15、农乳507#、农乳OX-635、农乳OX-622、农乳OX-653、农乳OX-667、宁乳36#)。 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钠、拉开粉、木质素磺酸钙、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等。湿润剂包 括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等。
优选地,所述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固体载体和/或液体载体。
优选地,所述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粘土和硅酸盐,例如天然硅石和硅藻土; 硅酸镁例如滑石;硅酸铝镁例如高岭石、高岭土、蒙脱土和云母;白碳黑、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硫酸钙;石灰石;硫酸钠;胺盐如硫酸铵、六甲撑二胺。液体载体包括水和有机溶剂,当用水做溶剂或稀释剂时,有机溶剂也能用做辅助剂或防冻添加剂。合适的有机溶 剂包括芳烃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等;氯代烃,例如氯代苯、氯乙烯、三氯甲烷、二氯甲 烷等;脂肪烃,例如石油馏分、环己烷、轻质矿物油;醇类,例如异丙醇、丁醇、乙二 醇、丙三醇和环己醇等;以及它们的醚和酯;还有酮类,例如丙酮、环己酮以及二甲基甲 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
在杀菌剂组合物的配制过程中可以将活性组分与液体载体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同时加 入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还可以加入其它助剂(如粘合剂、 消泡剂、氧化剂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向需要控制的植物病 害或其生长的介质上施用有效剂量的如上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效剂量为每公顷10-1000g,例如10g、20g、50g、80g、100g、120 g、150g、180g、200g、250g、300g、350g、400g、450g、500g、600g、700g、800 g、900g或1000g,优选每公顷20-500g。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剂的形式施用在病害或其生长介质上。通式化合物I作为活性组 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中或配制成制剂以便作为杀菌剂使用时更易于分散。例如:这些化学 制剂可被配制成各种液剂、乳油、悬浮剂、水悬剂、微乳剂、乳剂、水乳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颗粒剂、水分散型颗粒剂或胶囊剂。
对于某些应用,例如在农业上可在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加入一种或多种其它的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由此可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对于防治农业、林业上病害具有显著效 果,尤其对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大豆锈病、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吡 唑醚类化合物浓度为10ppm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90%,100ppm时对黄瓜霜霉病的 防治效果≥90%;在吡唑醚类化合物浓度为10ppm时对大豆锈病的防治效果≥90%;在吡唑 醚类化合物浓度为100ppm时对小麦赤霉病孢子萌发的抑制率≥90%,并且其制备方法简单 高效、易于规模化生产,应用前景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 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 和本发明中:对化合物进行核磁氢谱测试表征时相应样品都溶于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 或氘代氯仿(CDCl3)中,用400MHz核磁共振仪测试得到氢谱数据,化学位移单位为ppm (即δ:ppm);柱色谱提纯用淋洗液为按照所示石油醚(简称PE):乙酸乙酯(简称EA)体积 比配置而成。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1
(E)-N'-(4-((1-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化合物2) 的制备:
步骤1:1-苯基-吡唑啉-3-酮的合成:
苯肼(10g,92.5mmol)溶于50毫升乙醇中,升温至40℃,加入甲醇钠(14.99克,277.5 mmol),30分钟后加入丙烯酸甲酯(11.9g,138.7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TLC显示反应 完全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乙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5-6,加入100毫升乙酸乙酯100毫升 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6.9克淡黄色固体,收率46.2%。
步骤2:1-苯基-1H-吡唑-3-醇的合成:
1-苯基-吡唑啉-3-酮(5.8g,35.8mmol)溶于20毫升5%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6水合三 氯化铁(1.94g,7.2mmol),通入氧气,80℃下反应,6小时后TLC显示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10%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1-2,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3.4克淡黄色固体,收率59.3%。
步骤3:1-(4-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的合成:
1-氯-2,5-二甲基-4-硝基苯(3.3g,17.8mmol)和碳酸钾(3.0g,18.7mmol)加入到20毫升 DMF中,升温至回流,加入1-苯基-1H-吡唑-3-醇(2.46g,17.8mmol),回流反应,15小时后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0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 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4:1),得2.4克淡黄色固体,收率43.6%。
步骤4:2,5-二甲基-4-((1-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的合成:
1-(4-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1.9g,6.1mmol)和10%钯碳(188mg) 加入到15毫升乙醇中,滴加水合肼(3.0g,40%,24.3mmol),滴毕,室温下搅拌,1小时 后反应完毕,抽滤,加入50毫升水和2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4:1),得1.1克黄色固体,收率64.5%。
步骤5:(E)-N-(4-((1-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的合成:
2,5-二甲基-4-((1-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1.1g,3.9mmol)、原甲酸三乙酯(5.8g,39.2 m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75mg,0.39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反应8小时,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压蒸馏至无液滴滴下,得棕色油状物,不经分离,直接进行下一步。
步骤6:(E)-N'-(4-((1-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的合 成:
(E)-N-(4-((1-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670mg,2.0mmol)溶于 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甲乙胺(472mg,8.0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2小时后反应完毕,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2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429毫克浅褐色油,收 率61.6%。
化合物2的1H NMR(DMSO-d6,δ[ppm]):8.38(d,J=2.8Hz,1H),7.72(d,J=8.0Hz,2H),7.65(s,1H),7.45(t,J=7.8Hz,2H),7.24(t,J=7.4Hz,1H),6.86(s,1H),6.69(s,1H),5.90(d,J=2.6 Hz,1H),3.35(s,2H),2.93(s,3H),2.14(d,J=7.3Hz,6H),1.13(t,J=7.1Hz,3H).
实施例2
(E)-N'-(4-((1-(4-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化 合物5)的制备:
步骤1:1-(4-氟苯基)-1H-吡唑-3-醇的合成:
4-氟苯肼(10g,61.5mmol)溶于50毫升乙醇中,升温至40℃,加入甲醇钠(9.99克,18.5mmol),30分钟后加入丙烯酸甲酯(7.9g,92.3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TLC显示反应 完全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乙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5-6,加入100毫升乙酸乙酯10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 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4.5克淡黄色固体,收率40.2%。
步骤2:1-(4-氟苯基)-1H-吡唑-3-醇的合成:
1-(4-氟苯基)-吡唑啉-3-酮(4.3g,23.9mmol)溶于20毫升5%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6 水合三氯化铁(1.3g,4.78mmol),通入氧气,80℃下反应,6小时后TLC显示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10%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1-2,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 洗液为PE:EA=2:1),得2.5克淡黄色固体,收率58.7%。
步骤3:1-(4-氟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的合成:
1-氯-2,5-二甲基-4-硝基苯(2.4g,12.9mmol)和碳酸钾(2.4g,13.6mmol)加入到20毫升 DMF中,升温至回流,加入1-(4-氟苯基)-1H-吡唑-3-醇(2.4g,13.6mmol),回流反应,10小 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0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 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4:1), 得1.7克淡黄色固体,收率39.2%。
步骤4:2,5-二甲基-4-((1-(4-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的合成:
1-(4-氟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1.7g,5.1mmol)和10%钯碳(166mg) 加入到15毫升乙醇中,滴加水合肼(2.6g,40%,20.3mmol),滴毕,室温下搅拌,1小时 后反应完毕,抽滤,加入50毫升水和2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 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4:1),得1.1 克黄色固体,收率71.1%。
步骤5:(E)-N-(4-((1-(4-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的合成:
2,5-二甲基-4-((1-(4-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1.1g,3.6mmol)、原甲酸三乙酯 (5.3g,35.6m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68mg,0.36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 反应8小时,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压蒸馏至无液滴滴下,得棕色油状物,不经分离,直接 进行下一步。
步骤6:E)-N'-(4-((1-(4-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 脒的合成:
(E)-N-(4-((1-(4-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750mg,2.1mmol) 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甲乙胺(502mg,8.4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2小时后反应 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2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426毫克淡黄色 油,收率54.8%。
化合物5的1H NMR(DMSO-d6,δ[ppm]):8.35(d,J=2.4Hz,1H),7.77–7.71(m,2H),7.65(s,1H),7.33-7.27(m,2H),6.84(s,1H),6.68(s,1H),5.90(d,J=2.4Hz,1H),3.34(brs,2H),2.93(s, 3H),2.13(d,J=6.0Hz,6H),1.13(t,J=7.2Hz,3H).
实施例3
(E)-N'-(4-((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化合 物22)的制备:
步骤1:1-(4-氯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的合成:
1-氯-2,5-二甲基-4-硝基苯(10g,53.9mmol)和碳酸钾(8.9g,64.65mmol)加入到80毫升 DMF中,升温至回流,加入1-(4-氯苯基)-1H-吡唑-3-醇(10.5g,53.9mmol),回流反应,20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200毫升水,过滤得黄色固体,饱和氯化钠水洗,烘箱干燥, 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5:1),得9.64克淡黄色固体,收率52.1%。
步骤2:2,5-二甲基-4-((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的合成:
1-(4-氯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4.79g,13.96mmol)加入到30毫升无 水乙醇中,加入还原铁粉(2.35g,41.89mmol),滴加10毫升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回流反应, 8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 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0:1), 得3.91克褐色固体,收率89.5%。
步骤3:(E)-N-(4-((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的合成:
2,5-二甲基-4-((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2.49g,7.96mmol)、原甲酸三乙酯 (8.9g,60.05m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5mg,0.13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 反应12小时,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压蒸馏至无液滴滴下,得棕色油状物,不经分离,直 接进行下一步。
步骤4:E)-N'-(4-((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 脒的合成:
(E)-N-(4-((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2.93g,7.96mmol) 溶于3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甲乙胺(1.4g,23.8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4小时后反应 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0:1),得2.38克白色固 体,收率78.3%。
化合物22的1H NMR(DMSO-d6,δ[ppm]):8.41(d,J=2.4Hz,1H),7.74(d,J=8.8Hz,2H), 7.65(br s,1H),7.51(d,J=8.8Hz,2H),6.85(s,1H),6.68(s,1H),5.93(d,J=2.4Hz,1H),3.33 (br s,2H),2.93(s,3H),2.12(d,J=3.2Hz,6H),1.13(t,J=7.2Hz,3H).
实施例4
(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 (化合物69)的制备:
步骤1:1-(3,4-二氯苯基)-1H-吡唑-3-酮的合成:
3,4-二氯苯肼盐酸盐(10g,60.39mmol)溶于50毫升乙醇中,升温至40℃,加入甲醇钠(9.8 克,181.17mmol),溶液由淡黄色浑浊变成紫红色,30分钟后逐滴加入丙烯酸甲酯(7.8g,90.59 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TLC显示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乙酸将反应液pH值 调至5-6,加入100毫升乙酸乙酯10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 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5:1),得2.58克淡黄 色固体,收率18.6%。
步骤2:1-(3,4-二氯苯基)-1H-吡唑-3-醇的合成:
1-(3,4-二氯苯基)-吡唑啉-3-酮(2.2g,9.57mmol)溶于20毫升5%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六水合三氯化铁(0.52g,1.91mmol),通入氧气,80℃下反应,9小时后TLC显示反应 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10%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1-2,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0:1),得1.65克淡黄色固体,收率75.0%。
步骤3:1-(3,4-二氯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的合成:
1-氯-2,5-二甲基-4-硝基苯(1.34g,7.24mmol)和碳酸钾(1.2g,8.68mmol)加入到30毫升 DMF中,升温至回流,加入1-(3,4-二氯苯基)-1H-吡唑-3-醇(1.65g,7.24mmol),回流反应,6 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0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 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0:1), 得1.99克淡黄色固体,收率73.7%。
步骤4:2,5-二甲基-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的合成:
1-(3,4-二氯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1.99g,5.28mmol)加入到30毫升 无水乙醇中,加入还原铁粉(0.89g,15.83mmol),滴加10毫升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回流反应, 8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 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0:1), 得1.04克褐色固体,收率56.8%。
步骤5:(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的合 成:
2,5-二甲基-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0.23g,0.66mmol)、原甲酸三乙 酯(8.9g,60.05m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0.11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回 流反应12小时,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压蒸馏至无液滴滴下,得黄色油状物,不经分离, 直接进行下一步。
步骤6:(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 基甲脒的合成:
(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7g,0.66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甲乙胺(0.12g,1.9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5:1),得0.16克橙 色油,收率59.3%。
化合物69的1H NMR(DMSO-d6,δ[ppm]):8.50(d,J=2.4Hz,1H),8.04-7.98(m,1H),7.75-7.69(m,2H),6.86(s,1H),6.70(s,1H),5.97(d,J=2.4Hz,1H),3.32(br s,2H),2.93(br s, 3H),2.12(s,6H),1.23(t,J=7.2Hz,3H).
实施例5
(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吡咯啉-1-基)亚胺(化 合物70)的制备:
(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7g,0.66 mmol,参照实施例4制备)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咯烷(0.12g,1.98mmol),升温 至回流反应,6小时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 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5:1),得0.16克淡黄色固体,收率59.3%。
化合物70的1H NMR(DMSO-d6,δ[ppm]):8.50(d,J=2.8Hz,1H),8.05-7.99(m,1H),7.81(s,1H),7.73-6.69(m,2H),6.85(s,1H),6.69(s,1H),5.97(d,J=2.8Hz,1H),3.52-3.36(m,4H), 2.12(d,J=3.2Hz,6H),1.87(br s,4H).
实施例6
(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吗啉1-基)亚胺(化 合物71)的制备:
(E)-N-(4-((1-(3,4-二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30g,0.75 mmol,参照实施例4制备)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吗啡啉(0.20g,2.25mmol),升温 至回流反应,6小时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 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5:1),得0.24克淡黄色固体,收率72.07%。
化合物71的1H NMR(DMSO-d6,δ[ppm]):8.50(d,J=2.8Hz,1H),8.03-8.00(m,1H),7.73-7.70(m,2H),7.68(br s,1H),6.87(s,1H),6.73(s,1H),5.98(d,J=2.8Hz,1H),3.67-3.59(m,4H), 3.53-3.40(m,4H),2.12(d,J=4.4Hz,6H).
实施例7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丙基甲脒(化合物72) 的制备:
步骤1:1-(4-氰基苯基)-1H-吡唑-3-酮的合成:
4-氰基苯肼盐酸盐(15g,88.44mmol)加入到50毫升四氢呋喃中,加入丙烯酸甲酯(6.45g, 73.41mmol),加入叔丁醇钾(16.47克,146.82mmol),溶液由淡黄色浑浊变成橙色,升温 至回流反应,TLC显示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2,加入 100毫升乙酸乙酯10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2),得6.7克淡黄色固体,收率40.53%。
步骤2:1-(4-氰基苯基)-1H-吡唑-3-醇的合成:
1-(4-氰基苯基)-吡唑啉-3-酮(6.76g,36.14mmol)溶于50毫升5%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 入六水合三氯化铁(1.95g,7.23mmol),通入氧气,80℃下反应,17小时后TLC显示反应 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10%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1-2,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 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 纯(淋洗液为PE:EA=5:1),得5.36克棕色固体,收率80.12%。
步骤3:1-(4-氰基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的合成:
1-氯-2,5-二甲基-4-硝基苯(5.2g,28.11mmol)和碳酸钾(4.7g,33.73mmol)加入到50毫 升DMF中,升温至回流,加入1-(4-氰基苯基)-1H-吡唑-3-醇(5.2g,28.11mmol),回流反应, 12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0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 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 得5.19克棕黄色固体,收率55.27%。
步骤4:2,5-二甲基-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的合成:
1-(4-氰基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5.19g,15.54mmol)加入到50毫升 无水乙醇中,加入还原铁粉(2.61g,46.62mmol),滴加20毫升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回流反应, 8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50毫升水和10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 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1), 得3.81克黄固体,收率80.72%。
步骤5:(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的合成:
2,5-二甲基-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0.2g,0.66mmol)、原甲酸三乙酯 (8.9g,60.05m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0.11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 反应4小时,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压蒸馏至无液滴滴下,得橙色油状物,不经分离,直接 进行下一步。
步骤6: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丙基甲脒的合 成: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4g,0.66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正丙胺(0.12g,1.9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1),得0.18克橙 色油,收率73.17%。
化合物72的1H NMR(DMSO-d6,δ[ppm]):1H NMR(400MHz,DMSO-d6)δ8.56(d,J=2.8Hz, 1H),7.98-7.87(m,4H),7.55(s,1H),6.86(s,1H),6.63(s,1H),6.03(d,J=2.8Hz,1H),3.22(br s, 2H),2.12(d,J=3.6Hz,6H),1.57(d,J=7.8Hz,2H),0.92(t,J=7.2Hz,3H).
实施例8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异丙基甲脒(化合物 73)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7g,0.76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异丙胺(0.13g,2.2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0.18克红 棕色油,收率64.29%。
化合物73的1H NMR(DMSO-d6,δ[ppm]):8.57(d,J=2.8Hz,1H),7.94–7.90(m,5H),7.47(s, 1H),6.87(s,1H),6.64(s,1H),6.03(d,J=2.8Hz,1H),4.08-3.96(m,1H),2.12(s,6H),1.17(d,J= 6.4Hz,6H).
实施例9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丁基甲脒(化合物74) 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30g,0.82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正丙胺(0.18g,2.46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1),得0.30克橙 色油,收率93.75%。
化合物74的1H NMR(DMSO-d6,δ[ppm])8.56(d,J=2.8Hz,1H),7.95-7.87(m,4H),7.55(s,1H),7.06-6.94(m,1H),6.86(s,1H),6.63(s,1H),6.03(d,J=2.8Hz,1H),3.26(brs,2H),2.12 (d,J=2.8Hz,6H),1.59-1.47(m,2H),1.40-1.26(m,2H),0.92(t,J=7.6Hz,3H).
实施例10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新戊基甲脒(化合物 75)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30g,0.82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新戊胺(0.21g,2.46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1),得0.28克淡 黄色固体,收率85.11%。
化合物75的1H NMR(DMSO-d6,δ[ppm])8.56(d,J=2.8Hz,1H),7.95-7.87(m,4H),7.58(s,1H),7.01-6.97(m,1H),6.86(s,1H),6.61(s,1H),6.03(d,J=2.8Hz,1H),3.15(d,J=6.4Hz,2H), 2.11(d,J=8.8Hz,6H),0.94(s,9H).
实施例11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异戊基甲脒(化合物 76)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7g,0.76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异戊胺(0.20g,2.2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2:1),得0.20克橙 色油,收率65.79%。
化合物76的1H NMR(δ[ppm]):1H NMR(400MHz,DMSO-d6)δ8.57(d,J=2.8Hz,1H),7.92 -7.90(m,4H),7.55(s,1H),7.02-6.98(m,1H),6.87(s,1H),6.64(s,1H),6.03(d,J=2.8Hz,1H),3.28(s,2H),2.12(s,6H),1.69-1.54(m,1H),1.47-1.45(m,2H),0.91(d,J=6.4Hz,6H).
实施例12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乙基甲脒(化 合物77)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30g,0.82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甲乙胺(0.15g,2.46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5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1),得0.29克淡 黄色固体,收率95.08%。
化合物77的1H NMR(δ[ppm]):1H NMR(400MHz,DMSO-d6)δ8.56(d,J=2.8Hz,1H),7.94-7.88(m,5H),6.87(s,1H),6.69(s,1H),6.02(d,J=2.8Hz,1H),3.36(br s,2H),2.93(br s, 3H),2.12(s,6H),1.13(t,J=7.2Hz,3H).
实施例13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吡咯啉-1-基)亚胺(化 合物78)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30g,0.82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咯烷(0.17g,2.46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5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1),得0.26克淡 黄色固体,收率82.54%。
化合物78的1H NMR(DMSO-d6,δ[ppm]):8.56(d,J=2.8Hz,1H),7.97-7.88(m,4H),7.82(s,1H),6.87(s,1H),6.70(s,1H),6.03(d,J=2.8Hz,1H),3.46(br s,4H),2.13(d,J=4.8Hz,6H), 1.87(br s,4H).
实施例14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哌啶-1-基)亚胺(化合 物79)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4g,0.66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哌啶(0.17g,1.9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5小时后 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1),得0.25克淡 黄色固体,收率96.15%。
化合物79的1H NMR(DMSO-d6,δ[ppm]):8.56(d,J=2.8Hz,1H),7.95-7.88(m,4H),7.60(s,1H),6.87(s,1H),6.70(s,1H),6.03(d,J=2.8Hz,1H),3.43(br s,4H),2.12(d,J=2.4Hz,6H), 1.66-1.57(m,2H),1.56-1.47(m,4H).
实施例15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吗啉-1-基)亚胺(化合 物80)的制备:
(E)-N-(4-((1-(4-氰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24g,0.66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吗啉(0.17g,1.98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5小时后 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3:1),得0.2克淡黄 色固体,收率76.92%。
化合物80的1H NMR(DMSO-d6,δ[ppm]):8.57(d,J=2.8Hz,1H),7.94-7.88(m,4H),7.69(s,1H),6.89(s,1H),6.74(s,1H),6.04(d,J=2.8Hz,1H),3.65-3.62m Hz,4H),3.48(br s,4H),2.13 (d,J=2.8Hz,6H).
实施例16
(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乙基甲脒 (化合物81)的制备:
步骤1: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醇的合成:
4-甲氧基苯肼盐酸盐(20g,114.53mmol)加入到100毫升四氢呋喃中,加入丙烯酸甲酯 (8.18g,95.06mmol),加入叔丁醇钾(21.33克,190.12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TLC显示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盐酸将反应液pH值调至2,加入100毫升乙酸乙酯50 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 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4:1),得1.2克淡黄色固体,收率5.51%。
步骤2:1-(4-甲氧基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的合成:
1-氯-2,5-二甲基-4-硝基苯(1.05g,5.68mmol)和碳酸钾(0.86g,6.19mmol)加入到20毫 升DMF中,升温至回流,加入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醇(0.98g,5.16mmol),回流反应, 12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00毫升水和5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层, 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4:1), 得0.86克黄色固体,收率49.14%。
步骤4:2,5-二甲基-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的合成:
1-(4-甲氧基苯基)-3-(2,5-二甲基-4-硝基苯氧基)-1H-吡唑(0.86g,2.54mmol)加入到20毫 升无水乙醇中,加入还原铁粉(0.43g,7.61mmol),滴加10毫升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回流反 应,12小时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50毫升水和100毫升乙酸乙酯,分液萃取,取有机 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 PE:EA=10:1),得0.50克黄固体,收率64.10%。
步骤5:(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的合 成:
2,5-二甲基-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苯胺(0.16g,0.54mmol)、原甲酸三 乙酯(8.9g,60.05mmol)和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20mg,0.11mmol)加入到反应瓶中,升温至 回流反应6小时,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压蒸馏至无液滴滴下,得橙色油状物,不经分离, 直接进行下一步。
步骤6: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甲基-N-乙 基甲脒的合成:
(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19g,0.54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甲乙胺(0.10g,1.62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1),得0.15克橙 色油,收率73.53%。
化合物81的1H NMR(DMSO-d6,δ[ppm]):8.24(d,J=2.8Hz,1H),7.68–7.55(m,3H),7.01(J =9.2Hz,2H),6.83(s,1H),6.67(s,1H),5.83(d,J=2.8Hz,1H),3.78(s,3H),3.34(br s,2H), 2.93(s,3H),2.13(d,J=9.2Hz,6H),1.13(t,J=7.2Hz,3H).
实施例17
(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环戊-1-基)亚胺(化 合物82)的制备:
(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19g,0.54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吡咯烷(0.12g,1.62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 后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1),得0.15克淡 黄色固体,收率76.19%。
化合物82的1H NMR(DMSO-d6,δ[ppm]):8.24(d,J=2.8Hz,1H),7.81(s,1H),7.62(d,J=8.8 Hz),7.02(d,J=8.8Hz,2H),6.83(s,1H),6.68(s,1H),5.83(d,J=2.8Hz,1H),3.78(s,3H),3.52 -3.35(m,4H),2.13(d,J=5.6Hz,6H),1.87(s,4H).
实施例18
(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1-(哌啶-1-基)亚胺(化 合物83)的制备:
(E)-N-(4-((1-(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甲脒乙醚(0.19g,0.54 mmol)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哌啶(0.14g,1.62mmol),升温至回流反应,6小时后 反应完毕,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30毫升水,分液萃取,取有机层,饱和氯化钠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下浓缩,残余物经柱色谱提纯(淋洗液为PE:EA=1:1),得0.19克淡 黄色固体,收率87.16%。
化合物83的1H NMR(DMSO-d6,δ[ppm]):8.24(d,J=2.8Hz,1H),7.64(d,J=8.8Hz,2H), 7.59(s,1H),7.01(d,J=8.8Hz,2H),6.83(s,1H),6.68(s,1H),5.83(d,J=2.8Hz,1H),3.78(s,3H),3.40(br s,4H),2.14(s,3H),2.10(s,3H),1.54-1.45(m,6H).
除上面描述的化合物外,表1中化合物参照合成实施例1-18中相似的方法制备或可制备, 下文表4中给出了参照合成实施例1-18合成的部分化合物的核磁数据。
表4
/>
/>
/>
/>
/>
/>
/>
/>
本发明的其他通式I化合物可参照上述方法合成。
制剂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由制备得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来制备杀菌剂制剂,按照质量配比配制得 到化合物2的浓度为30%悬浮剂。
表5
化合物2 30%
乙二醇 10%
壬基苯酚聚乙二醇醚 6%
木质素磺酸钠 10%
羧甲基纤维素 1%
37%甲醛水溶液 0.2%
75%硅油水溶液 0.8%
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为:将化合物2及其它组分充分混合,由此得到的30%悬浮剂。并且用水稀释所 得悬浮剂可得到所需浓度的稀释液。
生物活性测试实施例
用上述获得的本发明化合物对多种病菌进行了试验。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和本发明中: 样品配制方法为称取待测样品原药10mg,用1mL DMF溶解,配制成10000ppm母液,用0.05%吐温-80水将母液稀释至所需浓度进行活性测试。
测试实施例1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制备得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对防治黄瓜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 的效果进行测定,方法如下:
筛选采用活体盆栽测定方法,即将待测化合物样品用少量溶剂(溶剂的种类如丙酮、甲 醇、DMF等,依据其对样品的溶解能力而选择,溶剂量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 溶解,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待测液。温室培养的两叶期黄瓜苗作 为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的试验寄主植物。用本发明化合物按照设计浓度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24h后进行病菌接种。接种后,将植物放在人工气候室中保湿培养(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99%)。试验材 料培养24h后,移置温室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通常为一周时间)进行化合物防病效果 评估。结果调查用100~0来表示,以“100”级代表无病和“0”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
化合物2、5、22、28、64、69在浓度为10ppm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90%。
按照相同方法,将本申请化合物22与KC1进行了平行筛选。结果见表6。
表6化合物22与KC1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测试实施例2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杀菌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制备得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对防治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效果进行测定,方法如下:
筛选采用活体盆栽测定方法,即将待测化合物样品用少量溶剂(溶剂的种类如丙酮、甲 醇、DMF等,依据其对样品的溶解能力而选择,溶剂量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 溶解,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待测液。温室培养的两叶期黄瓜苗作为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试验寄主植物。用本发明化合物按照设计浓度进 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24h后进行病菌接种。接种后,将植物放在人工气候室中保湿培养(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99%)。试验材 料培养24h后,移置温室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通常为一周时间)进行化合物防病效果 评估。结果调查参照美国植病学会编写的《A Manual of Assessment Keysfor Plant Diseases》,用100~0来表示,以“100”级代表无病和“0”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
化合物9、13、14、15、17、18、19、24、28、29、31、33、35、36、37、38、47、52、 57在浓度为100ppm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90%。
测试实施例3化合物对大豆锈病的杀菌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制备得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对防治大豆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的 效果进行测定,方法如下:
筛选采用活体盆栽测定方法,即将待测化合物样品用少量溶剂(溶剂的种类如丙酮、甲 醇、DMF等,依据其对样品的溶解能力而选择,溶剂量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 溶解,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待测液。温室培养两叶期大豆作为大 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的试验寄主植物。用本发明化合物按照设计浓度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24h后进行病菌接种。接种后,将植物放 在人工气候室中保湿培养(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99%)。试验材料培养24 h后,移置温室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通常为一周时间)进行化合物防病效果评估。结 果调查参照美国植病学会编写的《A Manual of Assessment Keys for PlantDiseases》,用100~0 来表示,以“100”级代表无病和“0”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
化合物2、5、6在浓度为10ppm时对大豆锈病的防治效果≥90%。
照以上方法,现有化合物KC1、KC2和KC3对大豆锈病的防治效果为0。
测试实施例4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制备得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对防治小麦赤霉病(Fusariumgraminearum schw.)的效果进行测定,方法如下:
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测试,配制适量母液,制成1%水琼脂(WA)含药平板。用移液器 吸取0.05mL赤霉病孢子悬浮液(1×106个/mL)均匀涂布于WA含药平板上,置于26℃培养箱中黑暗培养24h(此时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100%)。在显微镜10倍镜下观察各处理中孢 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未萌发孢子数和孢子总数,计算孢子萌发抑制率。
化合物1、7、8、9、10、11、12、13、16、17、18、19、20、23、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1、42、48、49、50、51、52、53、54、55、67在 浓度为100ppm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
照以上方法,KC1、KC2和KC3对小麦赤霉病孢子萌发抑制率为0。
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
R1选自至少被1个R10取代的苯基;
R2和R3分别独立的选自氢;
R4选自甲基;
R5选自氢、甲基;
R6选自氢、甲基;
R7选自氢、甲基;
R8选自C1-C5烷基、环戊基、2-羟基乙基;
R9选自氢、C1-C2烷基;或R8和R9连同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五元至六元饱和的环状基团,该环状基团不含其它杂原子;
R10选自氢、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具有式II所示结构:
R2和R3分别独立的选自氢;
R4选自甲基;
R5选自氢、甲基;
R6选自氢、甲基;
R7选自氢、甲基;
R8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甲基丙基、叔丁基、正戊基、3-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3-戊基、环戊基、2-乙基己基、1,1-二甲基-3,3-二甲基丁基;
R9选自氢、甲基、乙基;或
R8和R9连同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四氢吡咯或哌啶;
R10选自氢、氟、氯;
n表示0~5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R2和R3选自氢;
R4选自甲基;
R5选自氢;
R6选自氢、甲基;
R7选自氢;
R8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甲基丙基、叔丁基、正戊基、3-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3-戊基、环戊基、2-乙基己基、1,1-二甲基-3,3-二甲基丁基;
R9选自氢、甲基、乙基;或
R8和R9连同它们所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四氢吡咯或哌啶;
R10选自氢、氟、氯;
n表示0、1或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类化合物为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害为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大豆锈病、小麦赤霉病。
7.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包括活性组分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吡唑醚类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
9.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向需要控制的植物病害或其生长的介质上施用有效剂量的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剂量为每公顷10-1000g。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剂量为每公顷20-500g。
CN202210824812.2A 2021-07-13 2022-07-13 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0033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7075 2021-07-13
CN202110789707 2021-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322A CN116003322A (zh) 2023-04-25
CN116003322B true CN116003322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2137A (zh) * 1999-02-06 2002-03-27 阿方蒂农科有限公司 N2-苯基脒衍生物
CN101263118A (zh) * 2005-09-13 2008-09-10 拜尔农科股份公司 具有杀真菌活性的吡啶氧基取代的苯脒衍生物
CN101263129A (zh) * 2005-09-13 2008-09-10 拜尔农科股份公司 农药噻唑氧基取代的苯脒衍生物
CN101263123A (zh) * 2005-09-13 2008-09-10 拜尔农科股份公司 具有杀虫活性的嘧啶氧基取代的苯脒衍生物
CN108570018A (zh) * 2018-05-23 2018-09-25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04019A (zh) * 2018-08-06 2020-02-18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2137A (zh) * 1999-02-06 2002-03-27 阿方蒂农科有限公司 N2-苯基脒衍生物
CN101263118A (zh) * 2005-09-13 2008-09-10 拜尔农科股份公司 具有杀真菌活性的吡啶氧基取代的苯脒衍生物
CN101263129A (zh) * 2005-09-13 2008-09-10 拜尔农科股份公司 农药噻唑氧基取代的苯脒衍生物
CN101263123A (zh) * 2005-09-13 2008-09-10 拜尔农科股份公司 具有杀虫活性的嘧啶氧基取代的苯脒衍生物
CN108570018A (zh) * 2018-05-23 2018-09-25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04019A (zh) * 2018-08-06 2020-02-18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1357B (zh)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菌剂的用途
EP2149564B1 (en) Substituted pyrimidine ether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CN102762530A (zh) 一种取代二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AU2020368190A1 (en) Amide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10054596B (zh) 一种取代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8570018A (zh)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03322B (zh) 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817863B2 (ja) 含フッ素ピラゾール化合物、その製法及び有害生物防除剤
CN116003322A (zh) 一种吡唑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04019B (zh)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511729B2 (ja) 4−〔2−(トリフルオロアルコキシ置換フェニル)エチルアミノ〕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その製法及び農園芸用の有害生物防除剤
US11390602B2 (en) N-alkyl-N-cyanoalkylbenzamid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CN105777640B (zh) 一种吡唑环己二醇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8409684B (zh) 一种n-(2-环己氧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211518B2 (ja) フェノキシアルキルアミン誘導体、その製法及び農園芸用の有害生物防除剤
CN108707114B (zh) 一种乙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008583A1 (zh) 一类含二苯醚结构的吡唑酰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JPH11116555A (ja) 4−アニリノピリミジン誘導体及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の殺虫・殺ダニ・殺菌剤
JP3543411B2 (ja) 4−アミノ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その製法及び農園芸用の有害生物防除剤
JP2803076B2 (ja) フェノキシアルキルアミン誘導体、その製法及び有害生物防除剤
JPH07258227A (ja) フェニルトリアゾール誘導体及び殺虫剤
CN116924952A (zh) 一种含硫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0095778A (ja) ピラゾール誘導体、その製造法及び農園芸用の殺菌剤
JPH07112972A (ja) ピラゾールカルボキサミド誘導体、その製法及び農園芸用の有害生物防除剤
CN118026883A (zh)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