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3046A -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3046A
CN116003046A CN202211314428.4A CN202211314428A CN116003046A CN 116003046 A CN116003046 A CN 116003046A CN 202211314428 A CN202211314428 A CN 202211314428A CN 116003046 A CN116003046 A CN 116003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b
stone
parts
concrete
adjustabl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4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尚坤
张忠磊
王召强
徐玉晓
刘光通
李伟亭
王旻琪
王吉祥
鲁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44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30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3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30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涉及混凝土路缘石技术领域,包括内芯和表层,所述的内芯由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制成,并根据需要制备成所需形状,所述的表层由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构成,并覆盖于内芯的表面,所述的表层的厚度为1‑2cm,并经过打磨、抛光后形成天然石材的视觉效果。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包括外模、顶模板及隔板。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的制备方法,包括2次布料及压实工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该路缘石具备绿色环保、外观美观、强度高、耐久性好、易于标准化生产等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路缘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长,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大量人口的涌入,既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福利,又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城市短时间内人口剧增,导致住房短缺。为缓解居民住房问题,城市加大土地供应,住房、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钢筋、水泥、砖瓦沙子、石子、天然石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大量增加,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建设速度的增快,城市土地供应逐渐不足,并且大量的老旧房屋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格格不入,为此,旧城改造大量开展,以满足城市住房供应以及市容改善。随着拆迁改造的进行,建筑废弃物的产量逐年增多。但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不仅占用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质量,污染水资源,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空气质量。
为了更好的保护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很多地区采用混凝土制作路缘石,但普通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能不高,在安装时边角部容易碰损,且其外观粗糙,成色不稳定,应用到市政建设中影响道路美观,不能达到实用与美观的良好结合。
因此,针对天然石材路缘石自然资源消耗大、普通混凝土路缘石外观效果差及耐久性差、建筑废弃物日益增多等问题,对路缘石材质及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在保证外观效果的同时提升其绿色、生态、耐久性能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对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实现市政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该路缘石具备绿色环保、外观美观、强度高、耐久性好、易于标准化生产等特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包括内芯和表层,所述的内芯由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制成,并根据需要制备成所需形状,所述的表层由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构成,并覆盖于内芯的表面,所述的表层的厚度为1-2cm,并经过打磨、抛光后形成天然石材的视觉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路缘石为立方体结构,路缘石朝向车行道一侧的外表面及顶面一体成型有表层,所述的表层的棱经过圆角处理。
优选的,所述的表层通过掺加无机颜料及矿粉实现各种颜色效果;所述的内芯的高度为10-25cm。
优选的,所述的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250-350份、天然同材质及色泽石子950-1050份、同材质及色泽天然机制砂750-8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10-15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0-15份。
优选的,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250-350份、I型再生混凝土粗骨料1000-1200份、机制砂700-8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10-15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0-15份。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包括与路缘石形状尺寸适配的外模、设置于外模内的可调节隔板,所述的外模上下贯通,底端与压滤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可调节隔板设于外模内,可调节隔板与外模的一个侧壁之间构成用以浇筑表层的面料仓,可调节隔板与外模的另一个侧壁之间构成用以浇筑内芯的底料仓,所述的外模内表面分别设有底料浇筑线和面料成型线,所述的底料浇筑线与可调节隔板的顶端齐平,所述的面料成型线与底料浇筑线之间的距离以及面料仓的宽度均用以限定表层的厚度,所述的外模顶端还配置有顶模板,所述的顶模板的一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弧形倒角。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隔板的顶端拆卸连接有吊钩,所述的吊钩的顶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可调节隔板的底端与预设在压滤工作台上表面的卡槽卡接,所述的卡槽有多个,可调节隔板通过与不同的卡槽卡接实现表层厚度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隔板的厚度为4mm。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外模通过可调节隔板分隔为底料仓及面料仓两部分,将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的混合底料通过料斗A浇入底料仓,使底料的顶端与底料浇筑线对齐,并初步震动平整;
步骤2、将细石混凝土的混合面料通过料斗B浇入面料仓,并采用振动棒震动密实,同时,将可调节隔板提出,确保面料与底料能紧密结合;
步骤3、继续浇筑混合面料,使混合面料覆盖底料的顶端并与面料成型线对齐,将顶面的面料震动密实;
步骤4、盖上顶模板,通过800T-1500T的压滤机将待成型路缘石工件压实,并配合压滤工艺将材料中的水份挤出,路缘石成型;
步骤5、拆模;
步骤6、将路缘石转运至养生车间进行蒸汽养生或常温养生;
步骤7、养生结束后,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模式对路缘石侧面、顶面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完成后,通过抛光机抛光处理,保证外露面达到天然石材效果。
本发明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路缘石内层主体采用再生混凝土,实现了建筑废弃物的重新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任意堆放和填埋造成的环境问题,还可以缓解砂石资源短缺的问题。
2、本发明的路缘石表层采用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通过打磨、抛光外露面可实现天然石材混凝土的外观效果,可替代天然石材路缘石,有效减少石材开采、保护自然环境。
3、本发明的路缘石采用两布一压工艺成型,底料采用再生混凝土,较常规仿石混凝土路缘石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采用I型再生粗骨料时,单方造价可降低70元左右。
4、本发明的路缘石采用800T-1500T的压滤机振动压实成型,提高了路缘石的密实度和成型后的表观质量,同时有效降低了路缘石内部的微裂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抗冻性等指标均得到大幅提升。
5、本发明的路缘石吸水率较常规再生混凝土路缘石大幅降低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有效的防止融雪剂等盐类物质对路缘石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外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外模沿路缘石长度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路缘石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路缘石使用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外模;2、可调节隔板;3、压滤工作台;4、底料浇筑线;5、面料成型线;6、吊钩;7、卡槽所在位置;8、顶模板;9、弧形倒角;10、底料仓;11、人行道或土路肩;12、表层;13、内芯;14、车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以阶梯递进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该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如图4所示,包括内芯13和表层12,所述的内芯13由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制成,并根据需要制备成所需形状,所述的表层12由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构成,并覆盖于内芯13的表面,所述的表层12的厚度为1-2cm,并经过打磨、抛光后形成天然石材的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中,路缘石的形状可以为各种所需要的形状,不限于直角路缘石、直角+小圆弧路缘石、大切角路缘石、L型路缘石、曲线型路缘石等。再生混凝土可以为各种配比材料制成的再生混凝土。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如图4所示,所述的路缘石为立方体结构,路缘石朝向车行道14一侧的外表面及顶面一体成型有表层12,所述的表层12的棱经过圆角处理。
本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一种常用的路缘石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如图4所示,所述的表层通过掺加无机颜料及矿粉实现各种颜色效果;所述的内芯的高度为10-25cm。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所述的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250份、天然同材质及色泽石子950份、同材质及色泽天然机制砂7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1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0份。
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250份、I型再生混凝土粗骨料1000份、机制砂70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1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0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所述的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350份、天然同材质及色泽石子1050份、同材质及色泽天然机制砂8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5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5份。
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350份、I型再生混凝土粗骨料1200份、机制砂8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5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5份。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如图1、2、4所示,包括与路缘石形状尺寸适配的外模1、设置于外模1内的可调节隔板2,所述的外模1上下贯通(即围合成路缘石的浇筑区域),底端与压滤工作台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可调节隔板2设于外模内,可调节隔板2与外模1的一个侧壁之间构成用以浇筑表层12的面料仓(图中未标示),可调节隔板2与外模的另一个侧壁之间构成用以浇筑内芯13的底料仓10,所述的外模内表面分别设有底料浇筑线4和面料成型线5,所述的底料浇筑线4与可调节隔板2的顶端齐平,所述的面料成型线5与底料浇筑线4之间的距离以及面料仓的宽度均用以限定表层12的厚度,所述的外模顶端还配置有顶模板8,所述的顶模板8的一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弧形倒角9,表层12的棱经过弧形倒角9圆角处理。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可调节隔板2的顶端拆卸连接有吊钩,所述的吊钩的顶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图中未画出,用于将吊钩顶部固定,同时间接对可调节隔板固定),可调节隔板2的底端与预设在压滤工作台3上表面的卡槽卡接,所述的卡槽有多个,可调节隔板2通过与不同的卡槽卡接实现表层厚度的调节,通过调节,可浇筑出所需厚度的表层。
所述的可调节隔板2的厚度为4mm。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的制备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外模通过可调节隔板分隔为底料仓10及面料仓两部分,将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的混合底料通过料斗A浇入底料仓10,使底料的顶端与底料浇筑线4对齐,并初步震动平整;
步骤2、将细石混凝土的混合面料通过料斗B浇入面料仓,并采用振动棒震动密实,同时,将可调节隔板2提出,确保面料与底料能紧密结合;
步骤3、继续浇筑混合面料,使混合面料覆盖底料的顶端并与面料成型线5对齐,将顶面的面料震动密实;
步骤4、盖上顶模板,通过800T-1500T的压滤机将待成型路缘石工件压实,并配合压滤工艺将材料中的水份挤出,路缘石成型;
步骤5、拆模;
步骤6、将路缘石转运至养生车间进行蒸汽养生或常温养生;
步骤7、养生结束后,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模式对路缘石侧面、顶面进行打磨处理,除掉表面的粉煤灰、外加剂及泥浆,使得混凝土颜色更为均匀美观;打磨完成后,通过抛光机抛光处理,保证外露面达到天然石材效果。
实施例8: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
本发明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浇筑方式:先向面料仓内浇入混合面料,然后通过二次布料工艺在底料仓内浇入混合底料,最后浇筑顶层的面料。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在钢制外模的内表面刻槽或雕刻,生产出具有纹路或花纹的仿石路缘石。

Claims (9)

1.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其特征为:包括内芯和表层,所述的内芯由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制成,并根据需要制备成所需形状,所述的表层由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构成,并覆盖于内芯的表面,所述的表层的厚度为1-2cm,并经过打磨、抛光后形成天然石材的视觉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其特征为:所述的路缘石为立方体结构,路缘石朝向车行道一侧的外表面及顶面一体成型有表层,所述的表层的棱经过圆角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其特征为:所述的表层通过掺加无机颜料及矿粉实现各种颜色效果;所述的内芯的高度为10-2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其特征为:所述的天然骨料的细石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250-350份、天然同材质及色泽石子950-1050份、同材质及色泽天然机制砂750-8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10-15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0-15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其特征为:所述的再生混凝土按质量份配比的组成为:P.042.5水泥250-350份、I型再生混凝土粗骨料1000-1200份、机制砂700-850份、S95矿粉50份、粉煤灰50份、水110-150份、高效聚羧酸减水剂10-15份。
6.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其特征为:包括与路缘石形状尺寸适配的外模、设置于外模内的可调节隔板,所述的外模上下贯通,底端与压滤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可调节隔板设于外模内,可调节隔板与外模的一个侧壁之间构成用以浇筑表层的面料仓,可调节隔板与外模的另一个侧壁之间构成用以浇筑内芯的底料仓,所述的外模内表面分别设有底料浇筑线和面料成型线,所述的底料浇筑线与可调节隔板的顶端齐平,所述的面料成型线与底料浇筑线之间的距离以及面料仓的宽度均用以限定表层的厚度,所述的外模顶端还配置有顶模板,所述的顶模板的一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弧形倒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其特征为:所述的可调节隔板的顶端拆卸连接有吊钩,所述的吊钩的顶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可调节隔板的底端与预设在压滤工作台上表面的卡槽卡接,所述的卡槽有多个,可调节隔板通过与不同的卡槽卡接实现表层厚度的调节。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其特征为:所述的可调节隔板的厚度为4mm。
9.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生产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外模通过可调节隔板分隔为底料仓及面料仓两部分,将干硬性的再生混凝土的混合底料通过料斗A浇入底料仓,使底料的顶端与底料浇筑线对齐,并初步震动平整;
步骤2、将细石混凝土的混合面料通过料斗B浇入面料仓,并采用振动棒震动密实,同时,将可调节隔板提出,确保面料与底料能紧密结合;
步骤3、继续浇筑混合面料,使混合面料覆盖底料的顶端并与面料成型线对齐,将顶面的面料震动密实;
步骤4、盖上顶模板,通过800T-1500T的压滤机将待成型路缘石工件压实,并配合压滤工艺将材料中的水份挤出,路缘石成型;
步骤5、拆模;
步骤6、将路缘石转运至养生车间进行蒸汽养生或常温养生;
步骤7、养生结束后,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模式对路缘石侧面、顶面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完成后,通过抛光机抛光处理,保证外露面达到天然石材效果。
CN202211314428.4A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0030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4428.4A CN116003046A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4428.4A CN116003046A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3046A true CN116003046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4428.4A Pending CN116003046A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30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9759A (zh) * 2023-12-04 2024-01-09 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路缘石压滤成型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550A (zh) * 1999-06-07 1999-11-03 朱勃宇 彩色路缘石的制造方法
CN2510527Y (zh) * 2001-11-22 2002-09-11 孙家坡 一种用于制作仿瓷彩色砼道牙的模具
CN104926240A (zh) * 2015-06-23 2015-09-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高耐久复合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36609U (zh) * 2018-10-11 2019-11-15 东莞清大同科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路缘石成型设备
CN112537938A (zh) * 2020-12-10 2021-03-23 威海齐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替代天然石材路缘石的仿石混凝土路缘石及制备方法
CN112811860A (zh) * 2021-02-07 2021-05-18 南昌大学 一种组合结构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550A (zh) * 1999-06-07 1999-11-03 朱勃宇 彩色路缘石的制造方法
CN2510527Y (zh) * 2001-11-22 2002-09-11 孙家坡 一种用于制作仿瓷彩色砼道牙的模具
CN104926240A (zh) * 2015-06-23 2015-09-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高耐久复合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36609U (zh) * 2018-10-11 2019-11-15 东莞清大同科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路缘石成型设备
CN112537938A (zh) * 2020-12-10 2021-03-23 威海齐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替代天然石材路缘石的仿石混凝土路缘石及制备方法
CN112811860A (zh) * 2021-02-07 2021-05-18 南昌大学 一种组合结构路缘石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9759A (zh) * 2023-12-04 2024-01-09 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路缘石压滤成型工艺
CN117359759B (zh) * 2023-12-04 2024-03-29 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路缘石压滤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03046A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仿石路缘石、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N206308582U (zh) 一种高强度陶粒透水砖
CN107117901A (zh)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4594159A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的仿石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1971A (zh) 一种轻质高强耐磨的彩色环保砖及制备工艺
CN101492264A (zh) 利用石材废料生产建筑材料的方法
CN201581323U (zh)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作的人行道路面砖
CN111005436A (zh) 一种防止城市道路排水检查井周围路面沉陷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754461B (zh) 一种复合结构再生骨料烧结透水砖
CN214081991U (zh) 一种整体式纤维再生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模具
CN108409264B (zh) 一种l型预制水磨石装饰挂板的制备方法
CN114059415A (zh) 一种装配化路沿石一体化浇注混凝土道路及施工方法
CN217810280U (zh) 一种采用再生混凝土基层的预制pc仿石砖
CN212477997U (zh) 一种防止城市道路排水检查井周围路面沉陷的结构
CN108975786A (zh)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透水制品的制备方法
CN212000434U (zh) 一种混凝土制砖
CN105036641A (zh) 路边石制造方法及其安装方法
CN112062524B (zh) 再生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及制备方法
CN215241590U (zh) 一种水泥植草砖生产用模具
CN2871620Y (zh) 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砖
CN213055264U (zh) 一种路面砖生产用机械装置
CN207331393U (zh) 一种临时设施场地铺装混凝土路面节能砖
CN216552096U (zh) 一种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查井一次成型的装置
CN218019176U (zh) 一种市政透水道路修补便携式制砖模具
CN211112974U (zh) 一种海绵城市固废快渗型生态景观透水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