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5115B -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5115B
CN115995115B CN202310283272.6A CN202310283272A CN115995115B CN 115995115 B CN115995115 B CN 115995115B CN 202310283272 A CN202310283272 A CN 202310283272A CN 115995115 B CN115995115 B CN 115995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ace recognition
face
focal length
bif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32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5115A (zh
Inventor
陈金义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an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an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an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an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832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5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5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5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95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5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双焦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人脸识别设备驱动双焦摄像头分别在不同焦距下进行切换,以采集用于与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图像匹配的第一识别图像和用于与标识图像数据库进行图像匹配的第二识别图像。本发明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控制双焦摄像头自动切换焦距,以满足对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同时识别的高准确性和高效率要求,解决了目前人脸图像和二维码图像同时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社区楼宇的门禁访问中,对于访客的拜访,常见的一种方式为:访客通过智能门禁APP输入要拜访的门牌号以及人脸信息申请门禁访问权限,被拜访住户在智能门禁APP上进行确认,生成访客通行证二维码,并将该访客通行证二维码发送给访客;访客拜访时,智能门禁采集访客人脸信息和访客通行证二维码,并与存储的人脸信息和访问二维码进行对比,以此来确定是否要打开门禁。
上述方式中,通过人脸和二维码两者共同进行验证,提高了门禁的安全级别,但存在的一个问题:现有采用的摄像头为定焦摄像头,人脸图像和二维码图像的图像大小相差很大,当人脸图像能够清晰成像进行人脸识别时,二维码图像往往是很模糊的,不能够清晰成像,使得二维码难以准确识别。
因此,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有必要提高同时识别人脸图像和二维码图像的准确率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目前人脸图像和二维码图像同时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双焦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所述双焦摄像头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所述第一焦距大于所述第二焦距;其中:
所述双焦摄像头保持第一焦距,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时,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时,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一焦距下采集的第一识别图像,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在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所述双焦摄像头处于第一焦距时,每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二焦距下采集的第二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二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若是,利用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在标识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若否,直接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可选的,所述双焦摄像头包括镜头组件、机体组件和弹性支撑膜,所述镜头组件安设有磁铁,所述机体组件安设有电磁铁;其中:
当设置于机体组件的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吸附磁铁,驱动镜头组件靠近机体组件,弹性支撑膜压缩,所述双焦摄像头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
当设置于机体组件的电磁铁断电时,弹性支撑膜伸展,驱动镜头组件远离机体组件,所述双焦摄像头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可选的,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获得第一识别图像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可选的,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检测到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存在标识图像轮廓时,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对目标区域执行访客接近检测,在检测到目标区域存在访客接近动作时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人脸识别设备。
可选的,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具有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其中: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保持待机状态,在接收到唤醒指令时,从待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在未接收到唤醒指令时,保持待机状态或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待机状态;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仅在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一识别图像、获取第二识别图像、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及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可选的,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具有低耗状态和工作状态;其中: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保持低耗状态,以低帧率获取第一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图像是否存在人脸图像,若是,从低耗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若否,保持低耗状态或从工作状态切换为低耗状态;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仅在工作状态时,以正常帧率获取第一识别图像、获取第二识别图像、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及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可选的,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包括待识别人脸图像,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包括待识别标识图像;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还用于基于目标人脸图像匹配结果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结果,判定人脸识别是否通过;具体包括:
判断人脸图像数据库中与待识别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数据库中与待识别标识图像对应的目标标识图像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若是,判定人脸识别通过;若否,判定人脸识别不通过。
可选的,所述人脸图像数据库预存储有若干个访客的目标人脸图像,所述标识图像数据库预存储有若干个为访客生成的目标标识图像;所述关联关系为同一访客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和目标标识图像。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用于如上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S1:所述双焦摄像头保持第一焦距;
S2: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一焦距下采集的第一识别图像,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在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
S3: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所述双焦摄像头处于第一焦距时,每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S4:所述双焦摄像头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时,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
S5: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二焦距下采集的第二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二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若是,利用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在标识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若否,直接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S6:所述双焦摄像头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时,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双焦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人脸识别设备驱动双焦摄像头分别在不同焦距下进行切换,以采集用于与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图像匹配的第一识别图像和用于与标识图像数据库进行图像匹配的第二识别图像。本发明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控制双焦摄像头自动切换焦距,以满足对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同时识别的高准确性和高效率要求,解决了目前人脸图像和二维码图像同时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焦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双焦摄像头;101-镜头组件;102-机体组件;103-弹性支撑膜;2-人脸识别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双焦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
本实施例中,双焦摄像头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
第一焦距可以配置为人站在摄像头距离摄像头的距离,满足在此焦距下人脸成像清晰,且成像大小合适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焦距可以选取为1m、1.5m或其他任意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一般为手握收集展示标识图像,手臂会向前伸出,因此,标识图像会不在焦平面上,此时标识图像的成像很模糊。据此,本实施例采用了具有双焦距的摄像头。
第二焦距可以配置为满足在此焦距下标识图像具有合适的成像大小,以及足够的清晰度要求。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焦距可以选取为10cm、20cm或其他任意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标识图像可以为二维码图像或其他具有标识作用的任何图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双焦摄像头保持第一焦距。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时,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时,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进一步的,人脸识别设备获取双焦摄像头在第一焦距下采集第一识别图像,并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在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
具体而言,人脸识别设备在所述双焦摄像头处于第一焦距时,每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其中,预设时间可间隔根据需要选取为不同,例如在光线不好,成像清晰度不高的情况下,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4S,保证人脸识别设备在进行第一识别图像采集与目标人脸匹配时的单次匹配成功率,又例如人流量较大的时候设置为2S,保证人脸识别设备的整体识别效率。以此,在提高人脸识别准确率的基础上,提升整体识别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双焦摄像头以预设时间间隔才抽出一帧转换为第二焦距来进行二维码标识图像的识别,其原因在于:如若频繁的让双焦摄像头在两个焦距下切换同时实现对二维码图像以及人脸图像的识别,那么则需要双焦摄像头切换速度非常快,才能够不影响同时对二维码和人脸图像的识别,而现有的变焦摄像头的焦距切换一般都是由步进电机控制,步进电机的响应速度目前还达不到上述要求。而在本申请的具体应用场景中,由于应用场景最多的是人脸人别场景,因此,更多的时候是让摄像头工作在第一焦距,只是隔一预设时间就抽出一帧来将摄像头切换至第二焦距,通过在第二焦距摄得的图像来判断是否有二维码图像,若有则在第二焦距下拍摄进行二维码标识图像的识别。
在此之后,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二焦距下采集的第二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二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若是,利用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在标识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若否,直接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本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每个预设时间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满足在保持第一焦距对第一识别图像采集的同时,间歇的切换为第二焦距对第二识别图像进行采集,若在第二识别图像中识别出标识图像,则保持第二焦距直至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匹配完成后或未识别出标识图像时,切换至第一焦距,便于后续识别,以此实现同时对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的同时识别,提高访客通过门禁的用户体验。
在此基础上,人脸识别设备能够控制双焦摄像头较长时间保持第一焦距采集第一识别图像,较短时间切换为第二焦距采集第二识别图像,并在采集第二识别图像后或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立即切换回第一焦距。以此,双焦摄像头能够较长时间处于第一焦距来满足人脸图像采集的需求,进而不影响对仅需人脸识别的住户进出时的身份识别与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的条件还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获得第一识别图像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目标人脸图像可以是访客对应的人脸图像。
在此情况下,人脸识别设备在获得目标人脸图像时,需要获取对应的标识图像以实现对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的关联识别,此时,驱动双焦摄像头根据第一切换指令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以采集具有标识图像的第二识别图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的条件还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检测到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存在标识图像轮廓时,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在此情况下,人脸识别设备在采集到第一识别图像并对其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可根据第一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轮廓,来控制双焦摄像头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以采集具有标识图像的第二识别图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的条件还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人脸图像匹配成功,且在第一焦距下获得的图像中还包括有手部图像或胳膊图像,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此处的目标人脸图像包括访客人脸图像以及住户的人脸图像。
由此,基于上述人脸识别设备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的不同场景,能够提升系统实现人脸图像与标识图像同时识别的速度,也提高了系统面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包括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情况下,人脸识别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当检测到人靠近的时候,唤醒人脸识别设备工作进入工作状态,以此降低功耗,延长工作时间。
具体而言,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对目标区域执行访客接近检测,在检测到目标区域存在访客接近动作时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人脸识别设备。人脸识别设备在接收到唤醒指令时,从待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在未接收到唤醒指令时,保持待机状态或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待机状态。在此情况下,人脸识别设备仅在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一识别图像、获取第二识别图像、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及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其中,接近传感器为能够检测访客,执行访客接近动作的任何传感器,例如光电式接近传感器、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访客接近动作为访客在接近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作出的能使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动作,例如出现、靠近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包括低耗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情况下,人脸识别设备工作在低耗状态,例如低频扫描状态,预隔一段时间,根据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当识别到有人时,切换为工作状态,以正常速度的帧率进行图像识别。
具体而言,人脸识别设备以低帧率获取第一识别图像,判断第一识别图像是否存在人脸图像,若是,从低耗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若否,保持低耗状态或从工作状态切换为低耗状态。在此情况下,人脸识别设备仅在工作状态时,以正常帧率获取第一识别图像、获取第二识别图像、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及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其中,预设时间可根据人流量或当前时间段选取为不同,例如在检测到当前人流量小于一定值时,选取预设时间为20S;又例如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段等商业拜访较多的时间段,选取预设时间为10S。以此,在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率的基础上,降低系统运行的负担。
在本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设备还可基于目标人脸图像匹配结果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结果,判定人脸识别是否通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识别图像包括待识别人脸图像,第二识别图像包括待识别标识图像。进一步的,在基于目标人脸图像匹配结果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结果,判定人脸识别是否通过时,具体通过判断目标人脸图像匹配结果获得的目标人脸图像与标识图像匹配结果获得的目标标识图像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具体而言,通过判断人脸图像数据库中与待识别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数据库中与待识别标识图像对应的目标标识图像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若是,判定人脸识别通过;若否,判定人脸识别不通过。
容易理解的,所述人脸图像数据库预存储有若干个访客的目标人脸图像,所述标识图像数据库预存储有若干个为访客生成的目标标识图像;所述关联关系为同一访客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和目标标识图像。即,访客在此之前需要将人脸图像进行上传,由此生成目标人脸图像和对应的目标标识图像。
由此,在门禁访问的人脸识别时,可通过返回的标识图像和访客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图像与标识图像的同时识别与身份确认。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人脸图像、标识图像的检测与识别属于本领域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使用时,需要考虑识别速度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人对识别的速度是有需求的,理想情况下要求不超过10S。若超过10S,则用户会出现不耐烦的情形,用户的使用感降低。现在摄像头实现自动调焦的方式一般采用步进电机,采用步进电机方式实现大范围内的调焦,一般很难满足调焦速度的要求。
据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能够在人无感的状态下实现焦距间的快速切换,同时做到人脸图像识别和标识图像识别的双焦摄像头。
本实施例中,双焦摄像头采用电磁铁的方式进行变焦控制。其中,如图2所示,双焦摄像头包括镜头组件、机体组件和弹性支撑膜;镜头组件上安装磁铁,机体组件上安装有电磁铁,机体和镜头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支撑膜,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来吸合机体和镜头,使得机体和镜头之间距离改变,进而使得焦点在两个焦距变化。
具体而言,当设置于机体组件的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吸附磁铁,驱动镜头组件靠近机体组件,弹性支撑膜压缩,所述双焦摄像头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当设置于机体组件的电磁铁断电时,弹性支撑膜伸展,驱动镜头组件远离机体组件,所述双焦摄像头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需要特别强调,电磁铁的控制信号只有通或断两种状态,导通时的电流为0.8-2A左右,使得电磁铁产生足够的吸力迅速的将镜头组件吸过去,完成焦距的切换。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控制双焦摄像头自动切换焦距,以满足对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同时识别的高准确性和高效率要求,解决了目前人脸图像和二维码图像同时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S1:所述双焦摄像头保持第一焦距;
S2: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一焦距下采集的第一识别图像,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在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
S3: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所述双焦摄像头处于第一焦距时,每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S4:所述双焦摄像头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时,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
S5: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二焦距下采集的第二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二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若是,利用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在标识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若否,直接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S6:所述双焦摄像头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时,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本发明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第一实施例~第N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双焦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所述双焦摄像头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所述第一焦距大于所述第二焦距;其中:
所述双焦摄像头保持第一焦距,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时,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时,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一焦距下采集的第一识别图像,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在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所述双焦摄像头处于第一焦距时,每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二焦距下采集的第二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二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若是,利用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在标识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若否,直接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所述双焦摄像头包括镜头组件、机体组件和弹性支撑膜,所述镜头组件安设有磁铁,所述机体组件安设有电磁铁;其中:
当设置于机体组件的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吸附磁铁,驱动镜头组件靠近机体组件,弹性支撑膜压缩,所述双焦摄像头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
当设置于机体组件的电磁铁断电时,弹性支撑膜伸展,驱动镜头组件远离机体组件,所述双焦摄像头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获得第一识别图像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时,若检测到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存在标识图像轮廓时,则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对目标区域执行访客接近检测,在检测到目标区域存在访客接近动作时生成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人脸识别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具有待机状态和工作状态;其中: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保持待机状态,在接收到唤醒指令时,从待机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在未接收到唤醒指令时,保持待机状态或从工作状态切换为待机状态;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仅在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一识别图像、获取第二识别图像、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及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具有低耗状态和工作状态;其中: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保持低耗状态,以低帧率获取第一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图像是否存在人脸图像,若是,从低耗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若否,保持低耗状态或从工作状态切换为低耗状态;
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仅在工作状态时,以正常帧率获取第一识别图像、获取第二识别图像、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以及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包括待识别人脸图像,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包括待识别标识图像;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还用于基于目标人脸图像匹配结果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结果,判定人脸识别是否通过;具体包括:
判断人脸图像数据库中与待识别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和标识图像数据库中与待识别标识图像对应的目标标识图像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若是,判定人脸识别通过;若否,判定人脸识别不通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图像数据库预存储有若干个访客的目标人脸图像,所述标识图像数据库预存储有若干个为访客生成的目标标识图像;所述关联关系为同一访客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和目标标识图像。
9.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S1:所述双焦摄像头保持第一焦距;
S2: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一焦距下采集的第一识别图像,利用所述第一识别图像在人脸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人脸图像匹配;
S3: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在所述双焦摄像头处于第一焦距时,每隔预设时间向所述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S4:所述双焦摄像头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时,从第一焦距切换为第二焦距;
S5:所述人脸识别设备获取所述双焦摄像头在第二焦距下采集的第二识别图像,判断所述第二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标识图像,若是,利用所述第二识别图像在标识图像数据库中执行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并在目标标识图像匹配完成后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若否,直接向双焦摄像头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S6:所述双焦摄像头在接收到人脸识别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时,从第二焦距切换为第一焦距。
CN202310283272.6A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995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3272.6A CN115995115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3272.6A CN115995115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5115A CN115995115A (zh) 2023-04-21
CN115995115B true CN115995115B (zh) 2023-06-06

Family

ID=85993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3272.6A Active CN115995115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51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6597A (zh) * 2019-04-19 2019-07-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2480A (zh) * 2020-02-29 2020-07-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访客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20591A (zh) * 2021-03-29 2022-01-1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中远距离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5278089A (zh) * 2022-09-26 2022-11-01 合肥岭雁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模糊图像对焦矫正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82570A (zh) * 2022-09-21 2022-12-16 深圳市华弘智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以获取图像的方法与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1356B2 (en) * 2006-09-15 2012-02-21 Identix Incorporated Long distance multimodal biometric system and method
CN108124090A (zh) * 2016-11-26 2018-06-0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机器人双摄像头人脸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7590461B (zh) * 2017-09-12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470169A (zh) * 2018-05-23 2018-08-31 国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0188658A (zh) * 2019-05-27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618732B1 (ko) * 2019-08-27 2023-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얼굴 인식 활용 단말기 및 얼굴 인식 활용 방법
CN11143212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方法,装置、摄像机及存储介质
CN114627545A (zh) * 2020-12-10 2022-06-1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距离虹膜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12364842B (zh) * 2020-12-24 2021-04-27 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784819A (zh) * 2021-03-05 2021-05-11 上海钜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警用头盔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有效距离的方法
CN113970046B (zh) * 2021-10-22 2023-04-07 宿州学院 一种基于计算机高清人脸识别智能集成设备
CN114792448A (zh) * 2022-05-06 2022-07-26 南通展飞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追踪人脸的多功能考勤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6597A (zh) * 2019-04-19 2019-07-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2480A (zh) * 2020-02-29 2020-07-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访客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20591A (zh) * 2021-03-29 2022-01-11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中远距离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5482570A (zh) * 2022-09-21 2022-12-16 深圳市华弘智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以获取图像的方法与设备
CN115278089A (zh) * 2022-09-26 2022-11-01 合肥岭雁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模糊图像对焦矫正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5115A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0594B (zh) 一种用于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生成警报的方法
US8705808B2 (en) Combined face and iris recognition system
KR20100102700A (ko) 저장된 객체 인식을 이용하는 디지털 카메라 포커싱
CN108733419B (zh) 智能设备的持续唤醒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754945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otion tracking method
CN107431761B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JP2011095862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477659B1 (ko) 감시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3593647A (zh) 一种生物特征成像的方法与设备
CN11013609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168705A (zh) 用于上下文嵌入且基于区域的对象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38479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08734083A (zh)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796637A1 (en) Multi-computer cooperation-base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CN105554373A (zh) 一种拍照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JP7485071B2 (ja) 熱痕跡領域抽出装置、熱痕跡領域抽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965713A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95115B (zh) 一种基于双焦变换的人脸识别系统及方法
JP2023057090A (ja) 撮影制御システム
JP2010134910A (ja) ペット画像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2001266131A (ja) 監視システム
CN111432126A (zh) 一种智能识别方法,装置、摄像机及存储介质
CN112908017A (zh) 车辆停放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2210555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71310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