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2306A -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2306A
CN115992306A CN202310099050.9A CN202310099050A CN115992306A CN 115992306 A CN115992306 A CN 115992306A CN 202310099050 A CN202310099050 A CN 202310099050A CN 115992306 A CN115992306 A CN 115992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orkpiece
air
driving ro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90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2306B (zh
Inventor
邱伟平
靳宏雷
戚小燕
单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shun Furna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shun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shun Furna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shun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90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2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2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2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92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2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室,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工件位置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若干组对所述工件进行分离和限位的限位板;带动限位后的所述工件进行旋转的翻转轮;对所述工件的底端进行冷却的均匀冷却机构;所述均匀冷却机构包括用于输出冷却风的吹风口,以及传动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板对工件进行限位,使得工件与翻转轮接触且与吹风口对齐,冷却过程中翻转轮带动工件在传输辊上翻转,同时吹风口对工件的底部进行冷却,与冷却室中的水冷或风冷系统相配合,降低了工件的上下面温差,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不仅适用于不同的圆钢,且适合在现有的冷却室中使用,适用性好,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圆柱形钢材在淬火热处理的过程中,经加热炉加热后需要送入冷却室内进行迅速冷却,从而改变金属的晶体组织结构,提高钢材硬度。
现有技术中多使用辊轴将圆钢转运至冷却室内,由于圆钢的横截面为圆形状,加上喷淋冷却过程中水流对圆钢的冲击,使得圆钢容易在辊轴上产生滚动,当相邻两个圆钢滚动并靠拢在一起时,其接触点下方的区域不易接触到冷却液,将会直接影响到钢材的冷却效果;如果在辊轴上设置限位块等装置对圆杆进行限位,虽然可以避免圆钢滚动,但是,圆杆也容易靠在限位块上并固定,圆钢的特定位置与限位块和辊轴保持接触,同样会影响到钢材的冷却效果。
中国专利CN 110153198 A公开了一种中等规格棒材的控制轧制方法,棒材中间坯的轧件在机组间辊道传送过程中,在轧线辊道上方区域加入一种多工位的旋转冷却机构,通过提起后旋转再将中间坯回置到轧线辊道的方式,使轧件在运动中旋转,均匀冷却至所需温度,进而在后续机组实现控制轧制。本发明旋转式冷却机构适合粗轧机组与中轧机组间,或中轧机组与精轧机组间脱头的生产线;设备结构紧凑,无需增加额外场地;棒材组织均匀,可解决连轧生产线中间坯均匀冷却困难以及影响生产效率的难题。
但是该技术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其通过环形框来放置和旋转棒材,在使用时,需要先将棒材与环形框对齐,增加了操作步骤和工作量,而且,棒材的重量都集中在环形框上,导致对驱动环形框和棒材旋转所需的设备功率要求较高,不仅提高了使用成本,而且不适用于质量较大的棒材,存在使用受限的问题;现有的冷却系统中,很多已经同时具备了水冷系统和风冷系统,而该装置适用于水冷系统,与风冷系统的适配性较差,进一步限制了其适用性,另外,该装置无法配合现有的辊轴传输式冷却室,需要重新生产与其相配合的冷却系统,提高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通过设置限位板对工件进行限位,使得工件与翻转轮接触且与吹风口对齐,冷却过程中翻转轮带动工件在传输辊上翻转,同时吹风口对工件的底部进行冷却,与冷却室中的水冷或风冷系统相配合,降低了工件的上下面温差,实现工件的全方位冷却,提高工件冷却均匀性,进而保证热处理后产品的金相组织以及硬度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内设有若干用于传输工件的传输辊,所述冷却室的内顶壁上设有对所述工件分别进行喷淋冷却和通风冷却的水冷单元和风冷单元,还包括:
用于调整所述工件位置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若干组对所述工件进行分离和限位的限位板;
带动限位后的所述工件进行旋转的翻转轮;
对所述工件的底端进行冷却的均匀冷却机构;所述均匀冷却机构包括用于输出冷却风的吹风口,以及
用于带动所述调整机构和所述翻转轮的传动机构。
具体的,工件为圆柱形钢材,限位板的组数与工件的数量相适配,将加热后的高温圆钢工件放置在传输辊上,通过传输辊将工件传输至冷却室内,然后启动调整机构,调整机构中的各组限位板分别将各个工件拨动并夹住,对工件进行限位,避免工件因滚动而相互碰撞,同时,确保工件位于吹风口的上方;接着,通过风冷或水冷或者风冷水冷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件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启动翻转轮带动工件不断的旋转,既提高了工件与冷却介质的接触均匀度,同时避免了工件中的某一位置因与传输辊等部件始终接触而不能被有效冷却的问题;在水冷过程中,冷却液由上而下喷淋至工件上,工件的上半段优先被冷却,在此过程中,通过吹风口对工件的下半段进行吹风冷却,如此,使得工件的整体都进行冷却,降低了冷却过程中工件上下侧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工件的冷却效果,有助于工件获得更好的物理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
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传输辊之间的滑轨,所述限位板滑动设在所述滑轨上;
若干活动设在所述滑轨上的控制件;以及
连杆,所述控制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板反向运动。
具体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控制件和限位板活动铰接,滑轨与传输辊之间优选但不限于平行设置,传输辊在YZ平面内旋转,从而带动工件沿Z轴移动至冷却室内,然后启动控制件沿Y轴向上移动,控制件通过连杆带动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板在X轴上相互靠拢,两个限位板将工件拨动并夹住,完成对工件的分离和限位工作。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活动设在所述滑轨上的驱动杆;以及
若干设在所述驱动杆用于推动所述控制件上移的挤压件。
具体的,滑轨上设置有导向座,驱动环滑动插接在导向座内,挤压件的数量和位置与控制件相适配。
初始状态下,驱动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然,也可在驱动杆上设置用于推动其下移的弹簧件,挤压件与控制件在X轴上错开,当工件被传输至冷却室内部之后,沿X轴向右移动驱动杆,驱动杆通过挤压件同时带动所有的控制件上移,进而同时对各个工件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翻转轮转动设在所述限位板的顶端,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工件的下方,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若干设在所述驱动杆上的从动齿轮;以及
设在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对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翻转轮进行传动的换向齿轮组件;
所述驱动杆转动设在所述滑轨的上方且可横移。
具体的,滑轨左侧的上方设有用于带动驱动杆进行横移和旋转的驱动单元;翻转轮优选但不限于两个辊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的哑铃状,辊轮位于限位板的上方外侧,辊轮的外径大于限位板的宽度,以确保辊轮顺利的与工件接触,转轴转动设在限位板的内部,换向齿轮组件包括转动设在限位板内部的锥齿轮,锥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锥齿轮与翻转轮的转轴之间通过链带进行传动,通过该设置,在YZ平面内旋转的驱动杆,可通过从动齿轮和换向齿轮组件带动翻转轮和工件在XY平面内旋转。
通过对限位板的尺寸和翻转轮的位置进行设计,当驱动杆右移,带动各组的两个限位板相互靠拢后,优选为只有翻转轮与工件相接触,同一组的两个翻转轮将工件限位在特定位置处,在冷却过程中,旋转驱动杆,从动齿轮通过换向齿轮组件和翻转轮带动工件旋转,旋转的工件能够更均匀的与冷却介质接触。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杆转动设在所述滑轨的上方且可横向移动,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控制件及所述限位板,所述挤压件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所述控制件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挤压件对应的通孔。
具体的,初始状态下,挤压件位于通孔的左侧,驱动杆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底端并带动两个限位板向外移动;驱动杆右移后,挤压件移动至通孔内部,通过挤压件中的锥形段挤压控制件上移,当挤压件中的圆柱段也移至通孔内部后,驱动杆旋转过程中,圆柱段仍可使得控制件保持高度位置稳定,进而保证了翻转轮可以稳定的与工件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杆为圆杆,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罩在所述从动齿轮外侧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设有与所述驱动杆对应的导向孔。
具体的,限位板的下端套设在滑轨上,限位板的上端套设在驱动杆上,驱动杆和保护罩的配合对限位板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通过驱动杆和滑轨的配合,可进一步提高限位板横移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翻转轮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均匀冷却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控制件的顶端对所述挤压件及所述通孔进行遮护的保护板;所述吹风口设在所述保护板的顶部;以及
设在所述保护板的顶端对所述吹风口进行遮护以及将从所述吹风口内吹出的气流导向至所述工件底部的导流件。
具体的,导流件位于工件的下方,通过设置保护板,改善了因喷淋下来的冷却液落入通孔内并堆积,而对挤压件在通孔内的旋转造成阻塞影响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流件呈T形状,所述导流件顶端的顶壁和底壁之间通过凸起面圆滑过渡,所述导流件顶端的底壁设置有斜坡,所述吹风口呈倾斜状设置,所述吹风口的出口位于斜坡的下方。
具体的,导流件的顶端可避免冷却液掉落至吹风口内,避免吹风口内堆积冷却液,起到对吹风口进行遮护的作用;根据康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有偏离原本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因此,从吹风口斜向上喷出的冷却气流沿着导流件中的凸起面向上流动,从而与工件的底部接触,因此,可实现对工件的顶部和底部同时进行冷却的功能,降低了工件冷却过程中同一时间内的上下面温差,提高了工件温度的均匀性,冷却效果更好。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均匀冷却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控制件的内部将所述吹风口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连通槽;
设在所述驱动杆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外接吹风系统;以及
贯穿所述挤压件的环侧壁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送风口。
具体的,吹风系统包括用于输送冷风的风机和套管,套管固定安装在滑轨的右侧上方且与风机连通,空腔贯穿驱动杆的右侧,驱动杆的右端活动插接在套管的内部,如此,驱动杆可在套管内进行横向移动和旋转。
当驱动杆右移,挤压件插入至通孔内部并推动控制件上移之后,送风口与连通槽位于同一垂直面内,风机送出的冷风经由套管进入空腔内,再依次经过送风口、连通槽和吹风口向外喷出至工件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滑轨以升降方式设在所述冷却室内,所述翻转轮的顶端不高于所述传输辊,相邻两组所述翻转轮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工件的半径。
具体的,滑轨的底部设有升降装置,初始状态下,翻转轮位于传输辊的下方,不会对工件在传输辊上运动至冷却室内部的过程造成阻碍影响,避免了当翻转轮始终位于传输辊上方时,转运工件前需要先确保工件位于同一组的两个翻转轮之间的麻烦;工件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在传输辊上产生小幅滚动,当工件转运至冷却室内部之后,即使工件位于翻转轮的上方,启动滑轨上移之后,翻转轮也会推动工件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传输辊的缝隙之间设置调整机构和翻转轮,限位板带动传输辊上的工件移动,对工件进行限位,在保证工件不会相互碰撞的同时,使得工件与翻转轮对齐,在冷却过程中,通过翻转轮带动工件不断的旋转,提高了工件的冷却均匀性,并且在翻转过程中,工件重力主要集中在传输辊上,驱动工件旋转所需的力度较小,对驱动装置的要求低,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适用于质量较重的圆钢,适用范围广。
(2)本发明通过在控制件上设置吹风口,在冷却过程中,工件的上半段与冷却介质接触,同时,吹风口对工件的下半段进行吹风冷却,降低了冷却过程中同一时间内的工件上下面温差,提高了工件温度的均匀性,冷却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原材料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的稳定性以及硬度的均匀性,且该装置适用于风冷系统和水冷系统,适用性好。
(3)本发明通过在T形状的导流件上设置对气流进行导向的凸起面,使得导流件具备对吹风口中的冷却风进行导流以及对吹风口进行遮护的功能,结构简单紧凑。
(4)本发明中的驱动杆同时起到对限位板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挤压控制件上移带动翻转轮与工件配合、旋转后带动翻转轮和工件旋转、向吹风口输送冷风的功能,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
(5)本发明中的滑轨、驱动杆和限位板设在传输辊之间的缝隙内,因此,该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可独立于传输辊,安装和维护方便,适合直接在现有的冷却室内进行安装使用,从而降低对现有冷却室的改造成本。
(6)本发明通过设置可升降的滑轨,在传输工件时,翻转轮位于传输辊的下方,以免对工件的传输过程造成影响,省去了传输前需要先调整工件位置的麻烦,当滑轨带动翻转轮上移后,翻转轮自动带动工件滚动,对工件进行限位,因此,该发明适合搭配现有的冷却室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对工件进行旋转冷却,同时对工件的上下段进行冷却,减少工件温差,提高冷却均匀性,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传输辊、工件和调整机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单组调整机构与传动机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驱动杆、控制件与滑轨炸开图;
图5为本发明单个限位板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初始状态下驱动杆与控制件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件与挤压件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挤压件插入通孔内部状态下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翻转轮与工件配合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3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室100,所述冷却室100内设有若干用于传输工件200的传输辊101,所述冷却室100的内顶壁上设有对所述工件200分别进行喷淋冷却和通风冷却的水冷单元和风冷单元,还包括:
用于调整所述工件200位置的调整机构1,所述调整机构1包括若干组对所述工件200进行分离和限位的限位板11;
带动限位后的所述工件200进行旋转的翻转轮2;
对所述工件200的底端进行冷却的均匀冷却机构3;所述均匀冷却机构3包括用于输出冷却风的吹风口31,以及
用于带动所述调整机构1和所述翻转轮2的传动机构4。
具体的,工件200为圆柱形钢材,限位板11的组数与工件200的数量相适配,将加热后的高温圆钢工件200放置在传输辊101上,通过传输辊101将工件200传输至冷却室100内,然后启动调整机构1,调整机构1中的各组限位板11分别将各个工件200拨动并夹住,对工件200进行限位,避免工件200因滚动而相互碰撞,同时,确保工件200位于吹风口31的上方;接着,通过风冷或水冷或者风冷水冷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件200进行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启动翻转轮2带动工件200不断的旋转,既提高了工件200与冷却介质的接触均匀度,同时避免了工件200中的某一位置因与传输辊101等部件始终接触而不能被有效冷却的问题;在水冷过程中,冷却液由上而下喷淋至工件200上,工件200的上半段优先被冷却,在此过程中,冷却介质不容易流至圆形材料的最底部,导致底部局部受热不均,通过吹风口31对工件200的下半段进行吹风冷却,解决局部冷却水无法到达底部的技术问题,进而使得工件200的整体都进行冷却,降低了冷却过程中工件200上下侧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工件200的冷却效果,有助于工件200获得更好的机械性能,材料的金相组织更均匀,硬度更均匀;
此外,本发明采用该种冷却方式,配合翻转轮2不断旋转原材料,实现原材料水冷(快速冷却)-空冷(缓慢冷却)-水冷(快速冷却)-空冷(缓慢冷却)间断式冷却方式,更适用原材料无法急速降温的情况,通过急冷、环冷的方式,实现例如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的热处理,提高特种材料对降温工艺的要求。
当然,在采用风冷方式时,风冷单元从上往下循环输送冷却风,同样可搭配吹风口31进行工作,该装置同时适用于水冷和风冷系统,适用范围广。
如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调整机构1还包括:
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传输辊101之间的滑轨12,所述限位板11滑动设在所述滑轨12上;
若干活动设在所述滑轨12上的控制件13;以及
连杆14,所述控制件13通过所述连杆14带动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板11反向运动。
具体的,连杆14的两端分别与控制件13和限位板11活动铰接,滑轨12与传输辊101之间优选但不限于平行设置,传输辊101在YZ平面内旋转,从而带动工件200沿Z轴移动至冷却室100内,然后启动控制件13沿Y轴向上移动,控制件13通过连杆14带动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板11在X轴上相互靠拢,两个限位板11将工件200拨动并夹住,完成对工件200的分离和限位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机构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
活动设在所述滑轨12上的驱动杆41;以及
若干设在所述驱动杆41用于推动所述控制件13上移的挤压件42。
具体的,滑轨12上设置有导向座121,驱动环滑动插接在导向座121内,挤压件42的数量和位置与控制件13相适配。
初始状态下,驱动杆4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然,也可在驱动杆41上设置用于推动其下移的弹簧件,挤压件42与控制件13在X轴上错开,当工件200被传输至冷却室100内部之后,沿X轴向右移动驱动杆41,驱动杆41通过挤压件42同时带动所有的控制件13上移,进而同时对各个工件200进行限位。
如图6所示,进一步,所述翻转轮2转动设在所述限位板11的顶端,所述限位板11位于所述工件200的下方,所述传动机构4还包括:
若干设在所述驱动杆41上的从动齿轮43;以及
设在所述限位板11的内部对所述从动齿轮43和所述翻转轮2进行传动的换向齿轮组件44;
所述驱动杆41转动设在所述滑轨12的上方且可横移。
具体的,滑轨12左侧的上方设有用于带动驱动杆41进行横移和旋转的驱动单元;翻转轮2优选但不限于两个辊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的哑铃状,辊轮位于限位板11的上方外侧,辊轮的外径大于限位板11的宽度,以确保辊轮顺利的与工件200接触,转轴转动设在限位板11的内部,换向齿轮组件44包括转动设在限位板11内部的锥齿轮,锥齿轮与从动齿轮43啮合连接,锥齿轮与翻转轮2的转轴之间通过链带进行传动,通过该设置,在YZ平面内旋转的驱动杆41,可通过从动齿轮43和换向齿轮组件44带动翻转轮2和工件200在XY平面内旋转。
通过对限位板11的尺寸和翻转轮2的位置进行设计,当驱动杆41右移,带动各组的两个限位板11相互靠拢后,优选为只有翻转轮2与工件200相接触,同一组的两个翻转轮2将工件200限位在特定位置处,在冷却过程中,旋转驱动杆41,从动齿轮43通过换向齿轮组件44和翻转轮2带动工件200旋转,旋转的工件200能够更均匀的与冷却介质接触。
在翻转工件200的过程中,工件200的重力主要集中在传输辊101上,且工件200、传输辊101和翻转轮2之间均为滚动接触,因此,无需使用较大的力度即可带动工件200旋转,从而降低了驱动翻转轮2工作所需的功率,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适用于较重的圆钢。
另外,通过调整翻转轮2在限位板11顶端的安装位置或者更改不同尺寸的翻转轮2,即可适用于对不同外径的工件200进行限位和翻转,使用方便。
如图4所示,更进一步,所述驱动杆41转动设在所述滑轨12的上方且可横向移动,所述驱动杆41贯穿所述控制件13及所述限位板11,所述挤压件42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所述控制件13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挤压件42对应的通孔131。
具体的,初始状态下,挤压件42位于通孔131的左侧,驱动杆41位于其移动范围的底端并带动两个限位板11向外移动;驱动杆41右移后,挤压件42移动至通孔131内部,通过挤压件42中的锥形段挤压控制件13上移,当挤压件42中的圆柱段也移至通孔131内部后,驱动杆41旋转过程中,圆柱段仍可使得控制件13保持高度位置稳定,进而保证了翻转轮2可以稳定的与工件200接触。
如图5所示,进一步,所述驱动杆41为圆杆,所述限位板11上设有罩在所述从动齿轮43外侧的保护罩111,所述保护罩111内设有与所述驱动杆41对应的导向孔112。
具体的,限位板11的下端套设在滑轨12上,限位板11的上端套设在驱动杆41上,驱动杆41和保护罩111的配合对限位板11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通过驱动杆41和滑轨12的配合,可进一步提高限位板11横移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翻转轮2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3-6所示,更进一步,所述均匀冷却机构3还包括:
设在所述控制件13的顶端对所述挤压件42及所述通孔131进行遮护的保护板32;所述吹风口31设在所述保护板32的顶部;以及
设在所述保护板32的顶端对所述吹风口31进行遮护以及将从所述吹风口31内吹出的气流导向至所述工件200底部的导流件33。
具体的,导流件33位于工件200的下方,通过设置保护板32,改善了因喷淋下来的冷却液落入通孔131内并堆积,而对挤压件42在通孔131内的旋转造成阻塞影响的问题。
如图7所示,进一步,所述导流件33呈T形状,所述导流件33顶端的顶壁和底壁之间通过凸起面圆滑过渡,所述导流件33顶端的底壁设置有斜坡,所述吹风口31呈倾斜状设置,所述吹风口31的出口位于斜坡的下方。
具体的,导流件33的顶端可避免冷却液掉落至吹风口31内,避免吹风口31内堆积冷却液,起到对吹风口31进行遮护的作用;根据康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有偏离原本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因此,从吹风口31斜向上喷出的冷却气流沿着导流件33中的凸起面向上流动,从而与工件200的底部接触,因此,可实现对工件200的顶部和底部同时进行冷却的功能,降低了工件200冷却过程中同一时间内的上下面温差,提高了工件200温度的均匀性,冷却效果更好。
通过在T形状的导流件33上设置对气流进行导向的凸起面,实现了对吹风口31中的冷却风进行导流以及对吹风口31进行遮护的功能,结构简单紧凑。
如图8所示,更进一步,所述均匀冷却机构3还包括:
设在所述控制件13的内部将所述吹风口31与所述通孔131连通的连通槽34;
设在所述驱动杆41内部的空腔35,所述空腔35外接吹风系统;以及
贯穿所述挤压件42的环侧壁且与所述空腔35连通的送风口36。
具体的,吹风系统包括用于输送冷风的风机和套管5,套管5固定安装在滑轨12的右侧上方且与风机连通,空腔35贯穿驱动杆41的右侧,驱动杆41的右端活动插接在套管5的内部,如此,驱动杆41可在套管5内进行横向移动和旋转。
当驱动杆41右移,挤压件42插入至通孔131内部并推动控制件13上移之后,送风口36与连通槽34位于同一垂直面内,风机送出的冷风经由套管5进入空腔35内,再依次经过送风口36、连通槽34和吹风口31向外喷出至工件200底部。
该方案中,驱动杆41同时起到对限位板11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挤压控制件13上移带动翻转轮2与工件200配合、旋转后带动翻转轮2和工件200旋转、向吹风口31输送冷风的功能,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另外,由于滑轨12、驱动杆41和限位板11设在传输辊101之间的缝隙内,因此,该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可独立于传输辊101,安装和维护方便,且适合直接在现有的冷却室100内进行安装使用,从而降低对现有冷却室100的改造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2-3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2以升降方式设在所述冷却室100内,所述翻转轮2的顶端不高于所述传输辊101,相邻两组所述翻转轮2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工件200的半径。
具体的,滑轨12的底部设有升降装置6,如图3所示,分别位于两组限位板11上且相互靠近的两个翻转轮2之间的间距为L,工件200的半径为R,L<R。
初始状态下,翻转轮2位于传输辊101的下方,不会对工件200在传输辊101上运动至冷却室100内部的过程造成阻碍影响,避免了当翻转轮2始终位于传输辊101上方时,转运工件200前需要先确保工件200位于同一组的两个翻转轮2之间的麻烦,将工件200正常放置在传输辊101上进行传输即可,使用方便;工件200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在传输辊101上产生小幅滚动,当工件200转运至冷却室100内部之后,即使工件200位于翻转轮2的上方,启动滑轨12上移之后,翻转轮2随之上移,并推动工件200移动至同一组的两个翻转轮2之间,圆形的翻转轮2与工件200的接触更柔和,不会产生尖锐的划痕,使用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内设有若干用于传输工件的传输辊,所述冷却室的内顶壁上设有对所述工件分别进行喷淋冷却和通风冷却的水冷单元和风冷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调整所述工件位置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若干组对所述工件进行分离和限位的限位板;
带动限位后的所述工件进行旋转的翻转轮;
对所述工件的底端进行冷却的均匀冷却机构;所述均匀冷却机构包括用于输出冷却风的吹风口,以及
用于带动所述调整机构和所述翻转轮的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
设在相邻两个所述传输辊之间的滑轨,所述限位板滑动设在所述滑轨上;
若干活动设在所述滑轨上的控制件;以及
连杆,所述控制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限位板反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活动设在所述滑轨上的驱动杆;以及
若干设在所述驱动杆用于推动所述控制件上移的挤压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轮转动设在所述限位板的顶端,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工件的下方,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若干设在所述驱动杆上的从动齿轮;以及
设在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对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翻转轮进行传动的换向齿轮组件;
所述驱动杆转动设在所述滑轨的上方且可横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杆转动设在所述滑轨的上方且可横向移动,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控制件及所述限位板,所述挤压件包括圆柱段和锥形段,所述控制件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挤压件对应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杆为圆杆,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罩在所述从动齿轮外侧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设有与所述驱动杆对应的导向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匀冷却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控制件的顶端对所述挤压件及所述通孔进行遮护的保护板;所述吹风口设在所述保护板的顶部;以及
设在所述保护板的顶端对所述吹风口进行遮护以及将从所述吹风口内吹出的气流导向至所述工件底部的导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呈T形状,所述导流件顶端的顶壁和底壁之间通过凸起面圆滑过渡,所述导流件顶端的底壁设置有斜坡,所述吹风口呈倾斜状设置,所述吹风口的出口位于斜坡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匀冷却机构还包括:
设在所述控制件的内部将所述吹风口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连通槽;
设在所述驱动杆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外接吹风系统;以及
贯穿所述挤压件的环侧壁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送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以升降方式设在所述冷却室内,所述翻转轮的顶端不高于所述传输辊,相邻两组所述翻转轮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工件的半径。
CN202310099050.9A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Active CN115992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9050.9A CN115992306B (zh)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9050.9A CN115992306B (zh)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2306A true CN115992306A (zh) 2023-04-21
CN115992306B CN115992306B (zh) 2023-10-20

Family

ID=8599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9050.9A Active CN115992306B (zh) 2023-02-11 2023-02-11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23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4208A (zh) * 2024-03-18 2024-04-30 山东玲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生产线上冷却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1149A (en) * 1979-11-09 1983-02-01 Ishikawajima-Harima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cooling sheet steel by water spraying
US4526627A (en) * 1983-05-24 1985-07-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heat treatment of medium- to high-carbon steel rods
US20020134473A1 (en) * 2000-03-01 2002-09-26 Nk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hot rolled steel str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t rolled steel strip
CN205443391U (zh) * 2015-12-31 2016-08-10 辽宁北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棒材淬火水冷系统控制装置
CN208532851U (zh) * 2018-08-06 2019-02-22 辽宁沈车铸业有限公司 铸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及铸件热处理冷却系统
JP6503530B1 (ja) * 2018-02-22 2019-04-17 山田 榮子 熱延棒鋼の加速冷却方法
CN112575164A (zh) * 2020-12-10 2021-03-30 广东朗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棒均质炉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CN213012988U (zh) * 2020-06-11 2021-04-20 四川江油奇异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高温合金棒材的冷却设备
CN215757472U (zh) * 2021-06-11 2022-02-08 济南华荣电炉有限公司 一种等温正火线的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1149A (en) * 1979-11-09 1983-02-01 Ishikawajima-Harima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cooling sheet steel by water spraying
US4526627A (en) * 1983-05-24 1985-07-02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heat treatment of medium- to high-carbon steel rods
US20020134473A1 (en) * 2000-03-01 2002-09-26 Nkk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hot rolled steel stri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ot rolled steel strip
CN205443391U (zh) * 2015-12-31 2016-08-10 辽宁北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棒材淬火水冷系统控制装置
JP6503530B1 (ja) * 2018-02-22 2019-04-17 山田 榮子 熱延棒鋼の加速冷却方法
CN208532851U (zh) * 2018-08-06 2019-02-22 辽宁沈车铸业有限公司 铸件热处理冷却装置及铸件热处理冷却系统
CN213012988U (zh) * 2020-06-11 2021-04-20 四川江油奇异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造高温合金棒材的冷却设备
CN112575164A (zh) * 2020-12-10 2021-03-30 广东朗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棒均质炉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CN215757472U (zh) * 2021-06-11 2022-02-08 济南华荣电炉有限公司 一种等温正火线的冷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4208A (zh) * 2024-03-18 2024-04-30 山东玲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生产线上冷却装置
CN117944208B (zh) * 2024-03-18 2024-06-28 山东玲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生产线上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2306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92306B (zh) 一种棒材热处理用全方位冷却系统
CN103464463B (zh) 连铸连轧一体装置及工艺
CN106180192B (zh) 一种线棒材连铸坯高速直送直轧系统及方法
US8689727B2 (en) Anti-oxidation spray methods and spray equipment for steel billets
CN101956056A (zh) 多功能同炉多带双金属带锯条热处理全自动生产线及其工艺
CN105431238A (zh) 用于管的内部的除垢设备以及除垢工艺
CN111593192A (zh) 一种齿轮高频淬火设备
CN111069517A (zh) 轴承智能精锻自动化生产线
CN108384932B (zh) 一种用于棒料的热处理生产线及其处理工艺
CN101518788A (zh)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冷却设备
CN208087667U (zh) 一种用于棒料的热处理生产线
CN201125259Y (zh) 辊底式钢瓶连续式热处理生产线
EP0464890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a moving metal strip
CN113441814A (zh) 一种改进的耐磨板堆焊机
CN201394585Y (zh)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冷却设备
CN207276675U (zh) 一种金属带钢退火炉冷却装置
KR101727300B1 (ko) 슬래그 안정화 처리 시스템
CN212925096U (zh) 一种车轮淬火台
CN115090811A (zh) 一种叉车门架支撑座热锻工艺及热锻模具
KR101399877B1 (ko) 압연기용 냉각장치
US5186885A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traveling strip
CN214735920U (zh) 一种轧辊热处理移动喷淬装置
CN218115508U (zh) 一种钢板淬火水幕遮挡装置
CN219173301U (zh) 一种钢管内壁的热扩散涂层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1850257B (zh) 一种金属材料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