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4765A -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4765A
CN115954765A CN202211216248.2A CN202211216248A CN115954765A CN 115954765 A CN115954765 A CN 115954765A CN 202211216248 A CN202211216248 A CN 202211216248A CN 115954765 A CN115954765 A CN 115954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electrode
discharge device
portions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62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野哲之
大江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54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4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放电装置(1)具备壳体(11)、放电电极(30a、30b)和电极保护部(40a、50a、40b、50b)。壳体(11)具有一面开口的开口部(12)。放电电极(30a、30b)从开口部(12)突出。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夹着放电电极(30a)相对,相对距离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另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也夹着放电电极(30b)相对,相对距离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机、送风机、冰箱及吸尘器等的电气设备中搭载有产生离子、电子、自由基、臭氧及活性种等的放电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壳体、前端部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放电电极以及用于保护放电电极的前端部的电极保护部。电极保护部在将放电装置安装于空气净化器等时,防止在作业台上倒下导致放电电极与作业台接触以及在作业时放电电极与周边的物体或操作者的手指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5578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制造阶段未预想到放电装置被安装于空气净化器等之后,由终端用户更换为新的放电装置以及进行放电装置的清扫等。在制造阶段,能够以预先设定的程序使操作者进行放电装置的安装作业,以避免放电电极损伤。另一方面,难以使终端用户遵守预先确定的步骤。因此,在预想到终端用户接触放电装置的情况下,需要保护放电电极以避免由于手指等与放电电极接触而损伤放电电极的结构。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设想在端部用户的作业时能够保护放电电极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物体从特定方向的侵入从而保护放电电极的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放电装置包括:壳体,具有一面开口的开口部;放电电极,从所述开口部突出;以及一对电极保护部,夹着所述放电电极相对,一对所述电极保护部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对距离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
本发明涉及的电气设备包括放电装置,以及送风装置,其向风路送风,所述风路包括配置有所述放电装置的所述放电电极的空间。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物体从特定方向的侵入从而保护放电电极的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一对电极保护部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4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接着,参照图1至图3,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放电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放电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图3是其正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的俯视图。
放电装置1具备壳体11、放电电极30a、30b和电极保护部40a、40b、50a、50b。放电装置1例如是放电电极30a产生正离子、放电电极30b产生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
壳体11为平坦的大致箱形状,具有底面和包围底面的四个侧面13~16。与底面相对的一面为开口部12。壳体11例如由绝缘性树脂形成。在壳体11的内部,在配置了未图示的升压变压器、感应电极以及电路基板等(以下,称为“基板等”。)状态下,填充有绝缘性树脂。填充在壳体11内的绝缘性树脂密封开口部12。将填充在壳体11内并密封开口部12的绝缘性树脂称为密封部20。
放电电极30a、30b与上述的基板等(未图示)电连接。用箭头在图1等中示出放电电极30a和放电电极30b的配置方向D1。放电电极30a、30b的前端部从密封开口部12的密封部20的表面突出。放电电极30a、30b的突出方向D3在图1等中用箭头表示。
放电电极30a、30b例如由金属、碳纤维、导电性纤维及导电性树脂这样的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实施方式1的放电电极30a、30b是多个线状的导电体被捆扎而形成为刷状的刷状放电电极。此外,放电电极30a、30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刷状,也可以是棒状、针状、线状、纤维状以及面上等任意的形状。
在侧面14的底面附近设有连接器部21。在连接器部21配置有接线柱22。接线柱22的一端部与上述的基板等(未图示)电连接。接线柱22的另一端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压由基板等(未图示)升压,施加到放电电极30a、30b。通过施加电压,放电电极30a产生正离子,放电电极30b产生负离子。外部电源例如是向放电装置1供给电气设备的电源。电气设备例如是后述的图7所示的空气净化器100。
放电电极30a、30b的前端部相比壳体11的密封部20向外部突出。因此,若在电气设备的制造阶段到放电装置1被安装于电气设备为止的期间放电装置1在作业台等上倒下,则放电电极30a、30b有可能与作业台等接触而发生变形或破损。另外,在安装作业时,放电电极30a、30b与周边的物体接触,或操作者的手指接触,从而也有可能放电电极30a、30b变形或破损。并且,在终端用户将安装在电气设备上的放电装置1更换为新的放电装置1的情况下,以及拆卸安装在电气设备上的放电装置1来进行清扫的情况下等,放电电极30a、30b与周边的物体接触、或者终端用户的手指接触,从而放电电极30a、30b有可能变形或破损。由于终端用户与操作者相比不习惯于放电装置1的处理,因此需要更可靠地保护放电电极30a、30b。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用于保护放电电极30a的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以及用于保护放电电极30b的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设置于放电装置1。
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在壳体11的短边方向(即,后述的空气流动方向D2)上隔开间隔轴对称地配置,以夹着放电电极30a。同样,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在壳体11的短边方向上以夹着放电电极30b的方式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此外,电极保护部40a和电极保护部40b在壳体11的长度方向(即,配置方向D1)上隔开间隔轴对称地配置。同样地,电极保护部50a和电极保护部50b在壳体11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轴对称配置。
电极保护部40a具有柱部41a、42a以及保护片43a。柱部41a设于构成壳体11的四个侧面
Figure BDA0003876187390000041
中的侧面13。柱部42a设置在不同于侧面13的侧面15上。侧面13是短边方向(即,后述的空气流动方向D2)的侧面,侧面15是长度方向(即,配置方向D1)的侧面,侧面13与侧面15正交。另外,柱部41a的厚度T41a比侧面13的厚度T13厚。同样地,柱部42a的厚度T42a比侧面15的厚度T15厚。
保护片43a被柱部41a和柱部42a支承。保护片43a在突出方向D3上被支承在比放电电极30a高的位置。另外,从突出方向D3观察,保护片43a成为U字形状。U字形的两前端部分相当于外侧突出部44a和内侧突出部45a。在配置方向D1上,外侧突出部44a配置在靠近侧面13的外侧,内侧突出部45a配置在远离侧面13的内侧。
电极保护部50a具有柱部51a、52a以及保护片53a。柱部51a设置在侧面13。柱部52a设置在与侧面13正交的侧面16上。另外,柱部51a的厚度T51a比侧面13的厚度T13厚,柱部52a的厚度T52a比侧面16的厚度T16厚。
保护片53a被柱部51a和柱部52a支承。保护片53a在突出方向D3上被支承在比放电电极30a高的位置。另外,从突出方向D3观察,保护片53a为U字形状。U字形的两前端部分相当于外侧突出部54a和内侧突出部55a。在配置方向D1上,外侧突出部54a配置在靠近侧面13的外侧,内侧突出部55a配置在远离侧面13的内侧。
在电极保护部40a中,被侧面13、15、柱部41a、42a和保护片43a包围的开口部分是用于使空气通过的开口。同样地,在电极保护部50a中,被侧面13、16、柱部51a、52a和保护片53a包围的开口部分也是用于使空气通过的开口。这些开口部分用于在将放电装置1安装在电气设备上时,避免电极保护部40a、50a成为壁而阻碍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存在这些开口部分,能够将通过放电电极30a的放电产生的正离子放置在空气的流动上来运送。在图1等中用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D2。
另外,若在放电电极30a的周围存在结构物,则有可能对放电电极30a的放电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保护放电电极30a的部件不是围绕放电电极30a的构造,而是被分割成电极保护部40a和电极保护部50a,由此能够降低电极保护部40a、50a对放电电极30a的放电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外,在空气流动方向D2上,从放电电极30a到保护片43a的距离以及从放电电极30a到保护片53a的距离比后述的实施方式3的图6示出的各距离大。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保护片43a、53a对放电电极30a的放电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另外,通过分割电极保护部40a和电极保护部50a,清扫用部件(未图示)可以向配置方向D1移动。因此,容易清扫放电电极30a。
用于保护放电电极30b的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的构成与用于保护放电电极30a的一对电极保护部40a、40b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由于放电电极30a被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保护、放电电极30b被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保护,因此即使放电装置1在作业台等上倒下,也能够防止放电电极30a、30b与作业台等接触。另外,只要不是故意的,就能够防止放电电极30a、30b与周边的物体接触。
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的对向距离与构成壳体11的四个侧面13~16中的靠近缘部侧的侧面13的一端侧(柱部41a、51a侧)相比,远离侧面13的另一端侧(柱部42a、52a侧)较大。即,与靠近侧面13的外侧突出部44a和外侧突出部54a的相对距离相比,远离侧面13的内侧突出部45a和内侧突出部55a的相对距离大。同样地,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的相对距离与构成壳体11的四个侧面13~16中靠近缘部侧的侧面14的一端侧(柱部41b、51b侧)相比,远离侧面14的另一端侧(柱部42b、52b侧)较大。即,与靠近侧面14的外侧突出部44b与外侧突出部54b的相对距离相比,远离侧面14的内侧突出部45b与内侧突出部55b的相对距离大。因此,操作者和终端用户从侧面13、14侧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要不故意,就能够防止手指等接触放电电极30a、30b。即,通过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可抑制来自从侧面13朝向侧面14的方向(特定方向)的物体的侵入。同样地,通过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抑制来自从侧面14向侧面13的方向(特定方向)的物体的侵入。
另外,保护片43a、43b保护放电电极30a、30b的侧面15侧,保护片53a、53b保护侧面16侧。因此,操作者以及终端用户从相对的侧面15、16侧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要不故意,就能够防止手指等接触放电电极30a、30b。
这样,在将放电装置1安装于电气设备时,即使操作者以及终端用户从侧面13~16的任一侧面侧进行操作,也能够通过电极保护部40a、40b、50a、50b来防止手指等与放电电极30a、30b接触。因此,放电装置1向电气设备的装卸容易。在实施方式1中,在配置方向D1上的侧面14上设置有连接器部21。因此,例如,作业者及终端用户从侧面13、14侧施加力,使连接器部21在配置方向D1上滑动,由此使放电装置1装卸。
此外,电极保护部40a的一个柱部41a和另一个柱部42a设于不同的两个侧面13、15。同样地,电极保护部50a的一个柱部51a和另一个柱部52a设置于不同的两个侧面13、16。因此,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很难相对于施加于短边方向(即,空气流动方向D2)的力以及施加于长边方向(即,配置方向D1)的力变形。由此,放电电极30a被更可靠地保护。
电极保护部40b的一个柱部41b和另一个柱部42b设置于不同的两个侧面14、15。同样地,电极保护部50b的一个柱部51b和另一个柱部52b设置在不同的两个侧面14、16上。因此,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也不易相对于施加于短边方向的力以及施加于长边方向的力两者发生变形。因此,放电电极30b被更可靠地保护。
另外,各柱部的厚度比形成有柱部的侧面的厚度厚,因此与将侧面直接延长从而形成了与侧面相同厚度的柱部的情况相比,电极保护部40a、40b、50a、50b的强度提高。
以上,如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放电装置1具备壳体11、放电电极30a、30b以及电极保护部40a、50a、40b、50b。壳体11具有一面开口的开口部12。放电电极30a、30b从开口部12突出。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夹着放电电极30a相对,相对距离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也夹着放电电极30b相对,相对距离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能够提供一种放电装置1,其通过预想操作者以及终端用户有可能接触的一侧的相对距离小于设想不接触的一侧的相对距离,从而抑制物体从特定方向的侵入,保护放电电极30a、30b。
<实施方式2>
图5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放电装置1的俯视图。对图5中与图1~图4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其说明。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放电装置1中,从放电电极30a、30b的突出方向D3(参照图1等)观察,保护片43a-1成为L字形状。实施方式1中的保护片43a通过具有外侧突出部44a和内侧突出部45a而成为U字形状,与此相对,实施方式2的保护片43a-1仅具有外侧突出部44a,由于没有内侧突出部45a从而成为L字形状。从突出方向D3观察时,电极保护部40b、50a、50b也具有L字形状的保护片43b-1、53a-1、53b-1。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实施方式2中,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的相对距离与靠近侧面13的一端侧(柱部41a、51a侧)相比,远离侧面13的另一端侧(柱部42a、52a侧)较大。即,与靠近侧面13的外侧突出部44a和外侧突出部54a的相对距离相比,远离侧面13的柱部42a和柱部52a的相对距离大。
同样地,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的相对距离与构成壳体11的四个侧面13~16中靠近缘部侧的侧面14的一端侧(柱部41b、51b侧)相比,远离侧面14的另一端侧(柱部42b、52b侧)较大。即,与靠近侧面14的外侧突出部44b与外侧突出部54b的相对距离相比,远离侧面14的柱部42b与柱部52b的相对距离大。
因此,操作者和终端用户从相对距离较小的侧面13、14侧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要不故意,就能够防止手指等接触放电电极30a、30b。
此外,即使在保护片43a-1没有内侧突出部45a的情况下,通过使柱部42a的厚度比侧面15的厚度厚,也能够提高电极保护部40a的强度。关于柱部42b、52a、52b的厚度,也能够通过比侧面的厚度厚来提高强度。
<实施方式3>
图6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放电装置1的俯视图。对图6中与图1~图4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且不重复其说明。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放电装置1中,从放电电极30a、30b的突出方向D3(参照图1等)观察,保护片43a-2成为相对于壳体11的侧面15倾斜的直线形状。保护片43a-2在突出方向D3上靠近壳体11的外侧的一端侧被柱部41a支承,壳体11的内侧的另一端侧被柱部42a支承。从突出方向D3观察时,保护片43b-2也成为相对于侧面15倾斜的直线形状。从突出方向D3观察时,保护片53a-2、53b-2成为相对于侧面16倾斜的直线形状。
与实施方式1、2相同,在实施方式3中,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的相对距离与靠近侧面13的一端侧(柱部41a、51a侧)相比,远离侧面13的另一端侧(柱部42a、52a侧)较大。同样地,一对电极保护部40b、50b的相对距离与靠近侧面14的一端侧(柱部41b、51b侧)相比,远离侧面14的另一端侧(柱部42b、52b侧)较大。因此,操作者和终端用户从相对距离较小的侧面13、14侧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只要不故意,就能够防止手指等接触放电电极30a、30b。
此外,即使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使柱部42a的厚度比侧面15的厚度厚,也能够提高电极保护部40a的强度。关于柱部42b、52a、52b的厚度,也能够通过比侧面的厚度厚来提高强度。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4中,对搭载有实施方式1~3涉及的放电装置的电气设备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净化器100的纵截面图。空气净化器100是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在空气净化器100中,在主体101的下部背面设置有吸入口102。在主体101的上部上面设置有吹出口103,在上部前面设置有吹出口104。此外,也可以仅设置吹出口103、104中的任一方。
在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将吸入口102与吹出口103、104连通的风路111。在风路111的吸入口102附近设置有送风风扇112。送风风扇112是横流风扇等送风装置,将外部的空气从吸入口102吸入风路111内。另外,吸入口102被过滤器114塞住。过滤器114除去从吸入口102向风路111内吸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尘埃等。在过滤器114与送风风扇112之间设置有格子状的风扇护罩115。
在风路111的吹出口104附近设有安装孔113。在安装孔113安装有放电装置1。放电装置1的壳体11插入安装孔113中的放电电极30a、30b和电极保护部40a、40b、50a、50b向风路111突出。由放电装置1生成的离子等向风路111内放出。包含离子等的空气从吹出口103、104向外部吹出。空气净化器100中的空气的流动在图7中用箭头表示。图7中箭头所示的空气的流动相当于图1等所示的空气流动方向D2。
此外,放电装置1只要配置在风路111上,则可以配置在任何位置。在图示例中,以使终端用户容易进行放电装置1的更换以及清扫等的方式配置于吹出口104附近。
以上,参照附图(图1
Figure BDA0003876187390000111
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放电装置1是具备两个放电电极30a、30b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放电装置1具备一个放电电极(例如,仅放电电极30a)的构成。在放电电极30a的周围设置有用于保护放电电极30a的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另外,在该构成中,设想操作者及终端用户握持与设置有连接器部21的侧面14对向的侧面13侧,将放电装置1装卸于电气设备。在该设想中,一对电极保护部40a、50a的相对距离与设想操作者和端部用户接触的靠近侧面13的一端侧(柱部41a、51a侧)相比,远离侧面13的另一端侧(柱部42a、52a侧)较大。因此,操作者和终端用户具有侧面13侧时,只要不故意,就能够防止手指等接触到放电电极30a。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放电装置能够适用于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电子、臭氧、自由基和活性种等的放电装置。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放电装置能够搭载于空气净化器、空调机、送风机、冰箱以及吸尘器等电气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 放电装置
11 壳体
12 开口部
13~16 侧面
20 密封部
21 连接器部
22 接线柱
30a、30b 放电电极
40a、40b、50a、50b 电极保护部
41a、41b、42a、42b、51a、51b、52a、52b 柱部
43a、43a-1、43a-2、43b、43b-1、43b-2、53a、53a-1、53a-2、53b、53b-1、53b-2 保护片
44a、44b、54a、54b 外侧突出部
45A、45b、55a、55b 内侧突出部
100 空气净化器(电气设备)
101 本体
102 吸入口
103、104 吹出口
111 风路
112 送风风扇(送风装置)
113 安装孔
114 过滤器
115 风扇护罩
D1 配置方向
D2 空气流动方向
D3 突出方向
T13、T15、T16、T41a、T42a、T51a、T52a 厚度

Claims (10)

1.一种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一面开口的开口部;
放电电极,从所述开口部突出;以及
一对电极保护部,夹着所述放电电极相对,一对所述电极保护部与所述放电电极的相对距离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靠近构成所述壳体的四侧面中的一侧面的所述一端侧相比,一对所述电极保护部的所述相对距离在远离所述一侧面的所述另一端侧更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保护部具有从所述放电电极的突出方向观察时呈U字形的保护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保护部具有从所述放电电极的突出方向观察时呈L字形的保护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保护部具有从所述放电电极的突出方向观察时,相对所述壳体的侧面倾斜的直线状的保护片。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是由在构成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中正交的两个侧面上设置的两根柱部来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的厚度比设有所述柱部的侧面的厚度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极有两个,对每一个所述放电电极设置所述一对电极保护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极有两个,在所述放电电极的配置方向上设置有连接器部。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以及
送风装置,其向风路送风,所述风路包括配置有所述放电装置的所述放电电极的空间。
CN202211216248.2A 2021-10-07 2022-09-30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Pending CN1159547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5486 2021-10-07
JP2021165486A JP2023056246A (ja) 2021-10-07 2021-10-07 放電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4765A true CN115954765A (zh) 2023-04-11

Family

ID=85885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6248.2A Pending CN115954765A (zh) 2021-10-07 2022-09-30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6246A (zh)
CN (1) CN11595476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56246A (ja) 2023-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2792B2 (en)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96977B2 (en)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20160204581A1 (en)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11458223B2 (en) Discharge device and electric machine
HK1109295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JP6936850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3953289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6004525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CN115954765A (zh) 放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
CN109983641B (zh)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JP2011086533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US20230149591A1 (en) Discharge device
WO2017022256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15943734A (zh) 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
KR10047143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안전형 전면패널 구조
US20230190986A1 (en) Discharge device
JP2007335092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整装置
WO2024085145A1 (ja)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336186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KR101101814B1 (ko) 이온발생장치
CN220379923U (zh) 电气部件盒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19203835U (zh) 一种防静电的电气柜结构
KR100610506B1 (ko) 침상 전극
TWI670908B (zh) 放電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