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1549A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51549A CN115951549A CN202310126368.1A CN202310126368A CN115951549A CN 115951549 A CN115951549 A CN 115951549A CN 202310126368 A CN202310126368 A CN 202310126368A CN 115951549 A CN115951549 A CN 1159515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
- moving layer
- base
- layer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hase of ligh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8—Laser speckle optic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扩散片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层、基座、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及扩散片,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弹性件连接扩散片和第一移动层,第一弹性件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的第一方向发生变形,以使扩散片能够相对于第一移动层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连接第一移动层和基座,且第二弹性件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的第二方向发生变形,以使第一移动层和扩散片能够相对于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驱动部驱动扩散片相对于第一移动层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一移动层和扩散片相对于基座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单位时间内扩散片的随机相位数量多,消散斑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背景技术
光束投影显示技术,能够最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丰富、绚丽的色彩,提供震撼的表现力,其中,消除散斑是光束投影技术中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原理主要通过降低光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干性。
现有消除光束散斑结构多采用旋转型的扩散轮形式,其原理为单位时间内多个独立散斑图案的叠加,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单位时间内扩散片的随机相位数量,即可获得更好的消斑效果。靠近光束光源的扩散片用于消除更小的光斑,所需要的扩散片的尺寸更小,但是针对旋转型的扩散轮,小尺寸扩散片提供的随机相位少,消斑效果差。另外,增大扩散轮的尺寸需要配合尺寸更大的旋转轮,实际应用到的面积有限,无法实现扩散片应用面积的最大化,消散斑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该扩散片组件能够增加单位时间内扩散片的随机相位数量,消散斑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扩散片组件,所述扩散片组件用于设置于投影仪的光束消散斑装置内,所述扩散片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层、基座、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二移动层以及供光束穿设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层,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
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第二移动层,且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对所述第二移动层进行支撑,所述第一移动层对所述第二移动层进行套设且两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所述扩散片的第一方向发生变形,以使所述第二移动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基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在光束穿设方向对所述第一移动层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弹性件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所述扩散片的第二方向发生变形,以使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扩散片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层在所述第一移动层内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层在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第二移动层相对于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层构造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移动层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并与所述框架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基座在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层在所述框架结构内且相对于该框架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第二移动层相对于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可选地,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依次并首尾连接的第一框架板、第二框架板、第三框架板以及第四框架板,所述第一框架板和所述第三框架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板和所述第四框架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移动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外侧面,两个所述第一外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板和所述第三框架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两个第一簧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簧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框架板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簧片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三框架板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两个第二簧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簧片与所述第二框架板的外侧面相对,另一个所述第二簧片与所述第四框架板的外侧面相对。
可选地,所述第一簧片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簧片本体,所述第一簧片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层连接,所述第一簧片本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变形;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簧片本体,所述第二簧片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簧片本体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变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簧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簧片本体连接的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与所述第一外侧面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簧片本体连接的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框架板的外侧面或所述第四框架板的外侧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簧片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封闭的第一长条口,所述第一长条口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内边缘,所述第一支撑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口内且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边缘,所述第一支撑片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内边缘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本体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封闭的第二长条口,所述第二长条口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内边缘,所述第二支撑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长条口内且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内边缘,所述第二支撑片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三内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条口还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内边缘,且所述第一支撑片与两个所述第二内边缘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长条口还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第四内边缘,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两个所述第四内边缘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簧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移动层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移动层设置有第二卡块,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卡接;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移动层设置有第三卡块,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四卡块,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三卡块和所述第四卡块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外侧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片相对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框架板的内侧或所述第四框架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块;和/或,
所述第二框架板的外侧面或所述第四框架板的外侧面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片相对贴合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第三卡块。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互相连接的基座框架和基座底板;所述第二移动层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扩散片封堵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基座底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沿光束穿设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基座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基座框架本体和基座框架侧板,所述第一移动层和所述基座框架本体在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基座底板封堵设置于所述基座框架本体内,所述基座框架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凸出于所述基座框架本体,所述基座框架侧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四卡块,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簧片本体上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磁铁和第一通电导体,所述第一驱动磁铁和所述第一通电导体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层,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磁铁和第二通电导体,所述第二驱动磁铁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座。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框架和基座底板;
所述第一通电导体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均设置于所述基座底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移动层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驱动磁铁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移动层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驱动磁铁安装的第二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座底板的内表面的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通电导体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均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控制器、第二检测元件以及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移动层的第一运动信息,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移动层的第二运动信息,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一通电导体以及所述第二通电导体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所述第一运动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电导体工作,且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所述第二运动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通电导体工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磁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单体磁铁和第二单体磁铁,所述第一单体磁铁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的N极和S极均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单体磁铁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通电导体构造为第一通电线圈,所述第一通电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段,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段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相对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磁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三单体磁铁和第四单体磁铁,所述第三单体磁铁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的N极和S极均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三单体磁铁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通电导体构造为第二通电线圈,所述第二通电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段,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段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磁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之间的第一中性层,所述第一中性层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驱动磁铁相对于所述第一通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中性层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相对的所述第一直线段不会与所述第二单体磁铁相对,并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二单体磁铁相对的所述第一直线段不会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相对;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磁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之间的第二中性层;所述第二中性层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磁铁相对于所述第二通电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中性层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相对的所述第二直线段不会与所述第四单体磁铁相对,并能够使得与所述第四单体磁铁相对的所述第二直线段不会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相对。
可选地,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支撑件,所述第一导向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上并沿光束穿设方向将所述第二移动层支撑在所述第一动层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支撑件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上的两个第一导向支撑柱,所述第二移动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柱之间。
可选地,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支撑件,所述第二导向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沿光束穿设方向将所述第一移动层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移动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支撑件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支撑柱,所述第一移动层沿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柱之间。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光束消散斑装置,包括光束发射器、缩束组件、匀光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缩束组件和所述匀光组件之间的散射件,所述散射件包括所述的扩散片组件。
本公开另外还提供一种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包括所述的光束消散斑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第一弹性件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的第一方向发生变形,第二弹性件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的第二方向发生变形,该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位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扩散片移动的稳定性。而由于动态消散斑的原理为单位时间内多个独立散斑图案的叠加,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扩散片的随机相位数量即可获得更好的消散斑效果,而移动式的扩散片对比传统的旋转式的扩散片,充分地利用了扩散片上所有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能够更好地减弱光束的相干性,在相同尺寸下能够提供更好的消散斑效果。通过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驱动扩散片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随机相位数量也会增加,提高扩散片的面积利用率,更好地减弱光束的相干性,提高消散斑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扩散片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扩散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扩散片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扩散片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扩散片组件沿第二方向剖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另外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扩散片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还示意出了第一导向支撑柱和第二导向支撑柱;
图7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光束消散斑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扩散片组件 101 扩散片
103 第一移动层 1030 第二卡块
1031 第一框架板 1032 第二框架板
1033 第三框架板 1034 第四框架板
1035 第三卡块 104 基座
1040 第四卡块 1041 基座框架
10411 基座框架本体 10412 基座框架侧板
1042 基座底板 10420 第二开口
1043 柔性电路板
105 第一弹性件 10501 第一内边缘
10502 第二内边缘 1051 第一弹簧片
10510 第一卡槽 10511 第一簧片本体
10512 第一支撑片 10513 第一卡块
10514 第一变形臂
106 第二弹性件 1061 第二簧片
10610 第二卡槽 10611 第二簧片本体
10612 第二支撑片 10613 第二变形臂
107 第一驱动部
1071 第一驱动磁铁 10711 第一单体磁铁
10712 第二单体磁铁 10713 第一中性层
1072 第一通电导体 10720 第一直线段
108 第二驱动部 1081 第二驱动磁铁
10811 第三单体磁铁 10812 第四单体磁铁
10813 第二中性层 1082 第二通电导体
10820 第二直线段 109 第二移动层
1091 第一外侧面 1092 第一开口
110 第一检测元件
111 第一导向支撑件 1110 第一导向支撑柱
112 第二导向支撑件 1120 第二导向支撑柱
300 光束发射器 400 缩束组件
500 匀光组件 600 散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参照图1所示;光束穿设方向也可以参照图1所示;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指的是具体结构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仅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外一个要素,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扩散片组件,该扩散片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层103、基座104、第一弹性件105、第二弹性件106以及供光束穿设的扩散片101,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107和第二驱动部108;第一弹性件105连接扩散片101和第一移动层103,且第一弹性件105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101的第一方向A发生变形,以使扩散片101能够相对于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二弹性件106连接第一移动层103和基座104,且第二弹性件106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101的第二方向B发生变形,以使第一移动层103和扩散片101能够相对于基座104沿第二方向B移动;第一驱动部107用于驱动扩散片101相对于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二驱动部108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层103和扩散片101相对于基座104沿第二方向B移动,且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相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第一弹性件105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10的第一方向A发生变形,第二弹性件106能够沿平行于扩散片101的第二方向B发生变形,该第一弹性件105和第二弹性件106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位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扩散片101移动的稳定性。而由于动态消散斑的原理为单位时间内多个独立散斑图案的叠加,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扩散片101的随机相位数量即可获得更好的消散斑效果,而移动式的扩散片101对比传统的旋转式的扩散片,充分地利用了扩散片101上所有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能够更好地减弱光束的相干性,在相同尺寸下能够提供更好的消散斑效果。通过第一驱动部107和第二驱动部108分别驱动扩散片101沿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移动的过程中,随机相位数量也会增加,提高扩散片101的面积利用率,更好地减弱光束的相干性,提高消散斑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扩散片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层109,第一移动层103构造为框架结构,扩散片101可供光束穿设的设置于第二移动层109,第一弹性件105连接框架结构和第二移动层109并对该第二移动层109在光束穿设方向进行支撑,且第二移动层109与框架结构在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件106用于对第一移动层103在光束穿设方向进行支撑并连接于基座104,以使第一移动层103和基座104在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部107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层109在框架结构内且相对于该框架结构在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第二驱动部108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层103和第二移动层109相对于基座104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首先,将第一移动层103设置为框架结构,并将用于设置扩散片101的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该框架结构内,极大地减少了扩散片组件厚度方向(即光束穿设方向)上的设计,并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紧凑性;而第一弹性件105和第二弹性件106除了能够起到上述的复位以及提高移动稳定性的作用之外,该第一弹性件105还可以将第二移动层109支撑连接于框架结构内,第二弹性件106还可以将第一移动层103支撑并连接于基座104上,也即第一弹性件105和第二弹性件106可以分别起到对第二移动层109以及第一移动层103的支撑作用,避免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相对于第一移动层103往复移动、以及第一移动层103相对于基座104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过程中,第二移动层109和第一移动层103在光束穿设方向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往复移动的稳定性,并且无需单独设置支撑结构,简化结构的设计并利于扩散片组件轻量化及轻薄化的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图2所示,扩散片组件的框架结构包括依次并首尾连接的第一框架板1031、第二框架板1032、第三框架板1033以及第四框架板1034,第一框架板1031和第三框架板1033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第二框架板1032和第四框架板1034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第二移动层109包括沿第一方向A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外侧面1091,两个第一外侧面1091分别与第一框架板1031和第三框架板1033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
第一弹性件105包括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并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两个第一簧片1051,其中一个第一簧片1051连接其中一个第一外侧面1091与第二框架板1032,另一个第一簧片1051连接另一个第一外侧面1091与第四框架板1034;第二弹性件106包括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簧片1061,其中一个第二簧片1061连接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和基座104,另一个第二簧片1061连接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和基座104。
在该实施方式中,首先,将第一移动层103设置为方形框架结构,有效地提高该第一移动层103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将第一弹性件105设置为两个第一簧片1051,且每个第一簧片1051连接对应的第一外侧面1091与第二框架板1032和所述第四框架板1034中的一者,在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在方形框架结构内往复移动时,两个第一簧片1051可以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减少第一驱动部107的负载,并且两个第一簧片1051可以提高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稳定性;另外,两个第一簧片1051分别用于与第二移动层109的第一外侧面1091相对设置,减少了扩散片组件第一方向A上尺寸的布置之外,还能够减少扩散片组件厚度方向上尺寸的布置,利于扩散片组件的轻薄化设计。同样地,将第二弹性件106设置为两个第二簧片106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簧片1061连接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和基座104,另一个第二簧片1061连接第四框架1034的外侧面和所述基座104。在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二方向B相对于基座往复移动时,两个第二簧片1061可以起到良好的复位作用,减少第二驱动部108的负载,并且两个第二簧片1061可以提高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的稳定性;另外,两个第二簧片1061分别用于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以及第四框架1034的外侧面相对设置,减少了扩散片组件第二方向B上尺寸的布置之外,还能够减少扩散片组件厚度方向上尺寸的布置,利于扩散片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参照图1和图4所示,第一簧片1051包括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一簧片本体10511和第一支撑片10512,第一簧片本体10511上形成有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两端封闭的第一长条口,第一长条口包括沿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内边缘10501、以及沿光束穿设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内边缘10502,第一支撑片10512设置于第一长条口内且第一支撑片10512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内边缘10501,第一支撑片105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内边缘10501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片10512与两个第二内边缘10502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簧片本体10511用于与第二框架板1032或第四框架板1034连接,第一支撑片1051用于与第一外侧面1091连接。
和/或,第二簧片1061包括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二簧片本体10611和第二支撑片10612,第二簧片本体10611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两端封闭的第二长条口,第二长条口包括沿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内边缘10601、以及沿光束穿设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第四内边缘10602,第二支撑片10612设置于第二长条口内且第二支撑片10612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三内边缘10601,第二支撑片106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三内边缘10601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且第二支撑片10612与两个第四内边缘10602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簧片本体10611用于与基座104连接,第二支撑片10612用于与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或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连接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簧片1051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一簧片本体10511,另外一部分是第一支撑片10512。首先,对于该第一支撑片10512来说,该第一支撑片10512沿第二方向B延伸并呈长条状,则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具备良好的刚性,通过将该第一支撑片10512相对贴合地与第一外侧面1091连接,则可以对第二移动层109在光束穿设方向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第二移动层109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发生晃动;其次对于该第一簧片本体10511来说,除了起到连接第一移动层103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沿着第一方向A发生弹性变形,具体地,在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支撑片10512相邻的第一簧片本体10511的两个第一变形臂10514能够沿第一方向A发生变形,起到复位及提高第二移动层109往复移动稳定性的作用。
和/或,第二簧片1061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二簧片本体10611,另外一部分是第二支撑片10612。首先,对于该第二支撑片10612来说,该第二支撑片10612沿第一方向A延伸并呈长条状,则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具备良好的刚性,通过将该第二支撑片10612相对贴合地与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或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连接,则可以对第一移动层103在光束穿设方向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将第一移动层103稳定地支撑在基座104上,避免第一移动层103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发生晃动;其次对于该第二簧片本体10611来说,除了起到连接第一移动层103及基座104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沿着第二方向B发生弹性变形,具体地,在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一方向B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二支撑片10612相邻的第二簧片本体10611的两个第二变形臂10613能够沿第二方向B发生变形,起到复位及提高第一移动层103往复移动稳定性的作用。
还有一点需要作出说明的是,第一支撑片10512与两个第二内边缘10502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则在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片10512不会与两个第一变形臂10514发生结构的干涉,保证第一变形臂10514能够发生正常的变形;同样地,第二支撑片10612与两个第四内边缘10602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则在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支撑片10612不会与两个第二变形臂10613发生结构的干涉,保证第二变形臂10613能够发生正常的变形。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簧片本体105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卡槽10510,第一外侧面1091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支撑片10512相对贴合并连接,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卡块10513,第二框架板1032的内侧或第四框架板1034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块1030,两个第一卡槽10510分别与第一卡块10513和第二卡块1030卡接;第二簧片本体106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二卡槽10610,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或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连接均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支撑片10612相对贴合连接,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第三卡块1035,基座104上设置有第四卡块1040,两个第二卡槽10610分别与第三卡块1035和第四卡块1040卡接。通过设置上述相互配合的卡块及卡槽结构,起到了良好的定位作用,便于提高簧片安装的便利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基座104包括基座框架1041和基座底板1042,基座底板1042封堵设置于基座框架1041内;第二移动层109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092,扩散片101封堵设置于第一开口1092,基座底板104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10420,且第二开口10420沿光束穿设方向与第一开口1092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基座104设置为基座框架1041和基座底板1042两部分,且基座底板1042封堵设置于基座框架1041内;则能够有效地提高该基座104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对扩散片组件整体良好的支撑作用;其次,第二移动层109上形成有供扩散片101安装的第一开口1092,减轻第二移动层109重量的同时还利于扩散片组件轻薄化的设计;此外,在基座底板1042上开设与第一开口1092相对的第二开口10420,便于光束穿过该扩散片组件,避免对光束进行止挡。
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基座框架1041包括相互连接的基座框架本体10411和基座框架侧板10412,第一移动层103和基座框架本体10411在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基座底板1042封堵设置于基座框架本体10411内,基座框架侧板10412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凸出于基座框架本体10411,基座框架侧板10412沿第二方向B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卡块1040,以与对应的第二簧片本体10611上对应的第二卡槽10610卡接。也即,通过将基座框架1041设置为该L形结构,除了能够起到连接第一移动层103并便于第二簧片1061的连接作用之外,第一移动层103与基座框架侧板10412大致持平的设计,也可以利用扩散片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参照图1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部10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磁铁1071和第一通电导体1072,第一驱动磁铁1071和第一通电导体1072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二移动层109,另一者设置于基座104;和/或,第二驱动部10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磁铁1081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第二驱动磁铁1081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另一者设置于基座104。
例如,第一驱动磁铁1071设置于第二移动层109上且第一驱动磁铁1071的N极和S极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第一通电导体1072设置于基座104上并与第一驱动磁铁1071相对设置,且第一通电导体1072的第一直线段10720沿第二方向B延伸;和/或,第二驱动部108包括第二驱动磁铁1081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第二驱动磁铁1081设置于第一移动层103且第二驱动磁铁1081的N极和S极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第二通电导体1082设置于基座104上并与第二驱动磁铁1081相对设置,且的第二通电导体1082的第二直线段10820沿第一方向A延伸。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知的是,第一通电导体1072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一直线段10720位于N极和S极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的第一驱动磁铁1071所产生的磁场内,根据左手定则,第一直线段10720受到沿第一方向A的安培力,而第一驱动磁铁1071受到与第一直线段10720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又因第一驱动磁铁1071设置于第二移动层109上,则第二移动层109能够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移动。同理,也可以运用左手定则推理出:构造为第二驱动磁铁1081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的第二驱动部108能够驱动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
而通过将第一驱动部107和第二驱动部108设置为驱动磁铁和通电导体的形式,除了驱动稳定之外,还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噪音的分贝,提高该扩散片组件在具体产品应用中的用户体验。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基座104包括基座框架1041和基座底板1042,基座底板1042封堵设置于基座框架1041内;第二移动层109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092,扩散片101封堵设置于第一开口1092,基座底板104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10420,且第二开口10420沿光束穿设方向与第一开口1092相对设置;第一通电导体1072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设置于基座底板1042的内表面,第二移动层109上形成有供第一驱动磁铁1071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070,第一移动层103上形成有供第二驱动磁铁1081安装的第二安装槽1080。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通电导体1072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设置于基座底板1042的内表面,除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布置空间,提高结构布置的紧凑性之外,还能够在光束穿设方向减小尺寸的布置,便于扩散片组件轻薄化的设计;而第二移动层109和第一移动层103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驱动磁铁1071和第二驱动磁铁1081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070和第二安装槽1080,提高第一驱动磁铁1071和第二驱动磁铁1081安装便利性的同时,利用扩散片组件轻量化的设计。
参照图1所示,扩散片组件还包括铺设于基座底板1042的内表面的柔性电路板1043,第一通电导体1072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043。在该实施方式中,通电导体可以利用柔性电路板1043上现有的电连接线缠绕而形成,不会占用扩散片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通电导体直接布置在柔性电路板1043,成为柔性电路板1043的一部分,还能够省去传统绕线、焊接、点胶固定等线圈组装流程,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扩散片组件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检测元件110以及第一检测元件,第一检测元件110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层109的第一运动信息,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层103的第二运动信息,第一检测元件110、第一检测元件、第一通电导体1072以及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110检测的第一运动信息控制第一通电导体1072工作,且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检测的第二运动信息控制第二通电导体1082工作。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用于检测第二移动层109的第一运动信息的第一检测元件110和用于检测第一移动层103的第二运动信息的第一检测元件,从而可以实时地对第二移动层109和第一移动层103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也即能够对扩散片101在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与检测元件和通电导体电连接的控制器,则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第一移动层103和/或第二移动层109的运动状态发生异常并需要对第一移动层103和/或第二移动层109的运动状态进行调整时,控制器通过对与第一移动层103相对应的第二通电导体108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进行调整,和/或,对与第二移动层6相对应的第一通电导体1072的电流大小和方向进行调整,进而调整第一移动层103和/或第二移动层109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而对第一移动层103和第二移动层109的运动状态进行调整,也即实现对扩散片101在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运动状态的调整。
可选地,上述的第一检测元件110和第一检测元件均可以构造为隧道磁阻传感器(TMR,Tunnel Magneto Resistance),通电导体构造为环形铜线圈,隧道磁阻传感器设置于环形铜线圈的内部以对磁场的强弱进行检测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磁场的强弱变化可判断第一移动层103和第二移动层109的运动状况并进行控制。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该第一检测元件110和第一检测元件的具体类型作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磁铁1071包括沿第一方向A依次布置的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的N极和S极均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且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一通电导体1072构造为第一通电线圈,第一通电线圈包括沿第二方向B延伸并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第一直线段10720,两个第一直线段10720分别用于与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设置;第二驱动磁铁1081包括沿第二方向B依次布置的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的N极和S极均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且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的磁极方向相反;第二通电导体1082构造为第二通电线圈,第二通电线圈包括沿第一方向A延伸并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第二直线段10820,两个第二直线段10820分别用于与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的作用下,第一通电线圈的两个第一直线段10720均受到安培力,且两个第一直线段10820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均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同向,对应地,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均受到沿第一方向A延伸且同向的安培力,又因第一驱动磁铁107设置于第二移动层109上,则该第二移动层109受到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安培力,第二移动层109带动其上的扩散片101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
同样地,在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的作用下,第二通电线圈的两个第二直线段10820均受到安培力,且两个第二直线段10820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均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同向,对应地,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均受到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同向的安培力,又因第二驱动磁铁108设置于第一移动层103上,则该第一移动层103受到沿第一方向B延伸的安培力,第一移动层103带动第二移动层109及扩散片101沿第二方向A往复移动。
第一通电线圈能够充分地利用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在厚度方向两侧产生的磁场,且第一驱动磁铁1071的设计采用两个极性相反的单体磁铁可以获得极高的磁场利用率,第一通电线圈可以采用跑道形设计,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在第二方向B上的尺寸可以与上述的第一直线段10720长度相等,以将第一通电线圈无效圆弧段压缩至最短,提高第一通电线圈利用率,且该第一驱动磁铁1071、第一通电线圈的设计也可以尽可能地压缩在扩散片组件厚度方向上的设计,便于扩散片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类似地,第二通电线圈能够充分地利用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在厚度方向两侧产生的磁场,且第二驱动磁铁1081的设计采用两个极性相反的单体磁铁可以获得极高的磁场利用率,第二通电线圈可以采用跑道形设计,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在第一方向A上的尺寸可以与上述的第二直线段10820长度相等,以将第二通电线圈无效圆弧段压缩至最短,提高第二通电线圈利用率,且该第一驱动磁铁1081、第二通电线圈的设计也可以尽可能地压缩在扩散片组件厚度方向上的设计,便于扩散片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参照图1和图5所示,第一驱动磁铁107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之间的第一中性层10713,第二驱动磁铁1081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之间的第二中性层10813;
第一中性层10713配置为:在第一驱动磁铁1071相对于第一通电线圈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中性层10713能够使得与第一单体磁铁10711相对的第一直线段10720不会与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并能够使得与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的第一直线段10720不会与第一单体磁铁10711相对;第二中性层10813配置为:在第二驱动磁铁1081相对于第二通电线圈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中性层10813能够使得与第三单体磁铁10811相对的第二直线段10820不会与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并能够使得与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的第二直线段10820不会与第三单体磁铁10811相对。
通过在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之间设置第一中性层10713,在第一驱动磁铁1071相对于第一通电线圈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中性层10713能够使得与第一单体磁铁10711相对的第一直线段10720不会与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并能够使得与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的第一直线段10720不会与第一单体磁铁10711相对,避免产生与第二移动层109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提高第二移动层109在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流畅性。
同样地,通过在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之间设置第二中性层10813,在第二驱动磁铁1071相对于第二通电线圈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的过程中,第二中性层10813能够使得与第三单体磁铁10811相对的第二直线段10820不会与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并能够使得与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的第二直线段10820不会与第三单体磁铁10811相对,避免产生与第一移动层103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力,提高第一移动层103在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的流畅性。
参照图6所示,扩散片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层109、第一导向支撑件111以及第二导向支撑件112,第一移动层103构造为框架结构,扩散片101设置于第二移动层109,第一导向支撑件111设置于框架结构上并沿光束穿设方向将第二移动层109支撑在框架结构内,第一弹性件105连接第二移动层109和第一移动层103,且第二移动层109与框架结构在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第二导向支撑件112设置于基座104上并沿光束穿设方向将第一移动层103支撑在基座104上,第二弹性件106连接基座104和第一移动层103。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支撑件111可以有效地将第二移动层109支撑于框架结构内,并能够保证第二移动层109能够沿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第二导向支撑件112可以有效地将第一移动层103支撑于基座104上,并能够保证第一移动层103能够相对该基座104沿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
参照图6所示,第一导向支撑件111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移动层103上的两个第一导向支撑柱1110,两个第一导向支撑柱1110可以沿第二方向B延伸,第二移动层109沿第一方向A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第一导向支撑柱1110之间;和/或,第二导向支撑件112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于基座104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支撑柱1120,两个第二导向支撑柱1120可以沿第一方向A延伸,第一移动层103沿第二方向B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第二导向支撑柱1120之间。该第一导向支撑柱1110和第二导向支撑柱1120结构简单,并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支撑的作用,并便于扩散片组件轻量化的设计。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该第一导向支撑件111和第二导向支撑件112的具体结构形式作限定。
在设置有该第一导向支撑件111和第二导向支撑件112的基础上,第一簧片1051和第二簧片1061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即该第一导向支撑件111取代了第一支撑片10512,第二导向支撑件112取代了第二支撑片10612,其他部分的结构类似于上述的第一簧片1051和第二簧片1061,具体可以参照6所示。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光束消散斑装置,参照图7所示,该光束消散斑装置包括光束发射器300、缩束组件400、匀光组件500以及设置在缩束组件400和匀光组件500之间的散射件600,散射件600包括上述的扩散片组件。
可选地,缩束组件400可以为一组伽利略架构望远镜,物镜为弯月正透镜,次镜为双凹负透镜,匀光组件500可采用复眼透镜或匀光棒。
另外,如图7所示,散射件600和匀光组件500之间还可以设置准直件700,准直件700可以采用一片或一组聚光透镜,该光束消散斑装置能够利用扩散片101上所有位置的不同的相位发散角,在相同的尺寸下提供更好的消散斑效果。
本公开另外还提供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包括上述的光束消散斑装置,该投影仪具有上述扩散片组件和光束消散斑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4)
1.一种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组件用于设置于投影仪的光束消散斑装置内,所述扩散片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层(103)、基座(104)、第一弹性件(105)、第二弹性件(106)、第二移动层(109)以及供光束穿设的扩散片(101),所述扩散片(101)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层(109),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107)和第二驱动部(108);
所述第一弹性件(105)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第二移动层(109),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05)能够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对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进行支撑,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对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进行套设且两者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105)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所述扩散片(101)的第一方向(A)发生变形,以使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沿所述第一方向(A)移动;
所述第二弹性件(106)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基座(104),且所述第二弹性件(106)能够在光束穿设方向对所述第一移动层(103)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弹性件(106)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所述扩散片(101)的第二方向(B)发生变形,以使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扩散片(101)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104)沿所述第二方向(B)移动;
所述第一驱动部(107)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层(109)在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内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在所述第一方向(A)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108)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第二移动层(109)相对于所述基座(104)沿所述第二方向(B)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构造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并与所述框架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基座(104)在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部(107)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层(109)在所述框架结构内且相对于该框架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108)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第二移动层(109)相对于所述基座(104)沿所述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依次并首尾连接的第一框架板(1031)、第二框架板(1032)、第三框架板(1033)以及第四框架板(1034),所述第一框架板(1031)和所述第三框架板(1033)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框架板(1032)和所述第四框架板(1034)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移动层(109)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外侧面(1091),两个所述第一外侧面(1091)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板(1031)和所述第三框架板(1033)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105)包括两个第一簧片(1051),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簧片(105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面(1091)与所述第一框架板(1031)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簧片(1051)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外侧面(1091)和所述第三框架板(1033)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件(106)包括两个第二簧片(106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簧片(1061)与所述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相对,另一个所述第二簧片(1061)与所述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簧片(105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一簧片本体(10511),所述第一簧片本体(105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连接,所述第一簧片本体(10511)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A)变形;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106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二簧片本体(10611),所述第二簧片本体(106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104)连接,所述第二簧片本体(10611)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B)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簧片(105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簧片本体(10511)连接的第一支撑片(10512),所述第一支撑片(10512)与所述第一外侧面(1091)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1061)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簧片本体(10611)连接的第二支撑片(10612),所述第二支撑片(10612)与所述第二框架板(1302)的外侧面或所述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簧片本体(10511)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且两端封闭的第一长条口,所述第一长条口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内边缘(10501),所述第一支撑片(10512)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口内且所述第一支撑片(10512)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边缘(10501),所述第一支撑片(105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内边缘(10501)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本体(10611)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且两端封闭的第二长条口,所述第二长条口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内边缘(10601),所述第二支撑片(10612)设置于所述第二长条口内且所述第二支撑片(10612)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内边缘(10601),所述第二支撑片(106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三内边缘(10601)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口还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内边缘(10502),且所述第一支撑片(10512)与两个所述第二内边缘(10502)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长条口还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第四内边缘(10602),且所述第二支撑片(10612)与两个所述第四内边缘(10602)均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本体(105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卡槽(10510),所述第二移动层(109)设置有第一卡块(10513),所述第一移动层(103)设置有第二卡块(1030),两个所述第一卡槽(10510)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块(10513)和所述第二卡块(1030)卡接;和/或,
所述第二簧片本体(1061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卡槽(10610),所述第一移动层(103)设置有第三卡块(1035),所述基座(104)上设置有第四卡块(1040),两个所述第二卡槽(10610)分别与所述第三卡块(1035)和所述第四卡块(1040)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侧面(1091)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片(10512)相对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卡块(10513),所述第二框架板(1032)的内侧或所述第四框架板(1034)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块(1030);和/或,
所述第二框架板(1032)的外侧面或所述第四框架板(1034)的外侧面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片(10612)相对贴合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第三卡块(103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4)包括互相连接的基座框架(1041)和基座底板(1042);所述第二移动层(109)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092),所述扩散片(101)封堵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1092),所述基座底板(1042)上形成有第二开口(10420),且所述第二开口(10420)沿光束穿设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1092)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架(1041)包括相互连接的基座框架本体(10411)和基座框架侧板(10412),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和所述基座框架本体(10411)在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基座底板(1042)封堵设置于所述基座框架本体(10411)内,所述基座框架侧板(10412)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且在光束穿设方向上凸出于所述基座框架本体(10411),所述基座框架侧板(10412)沿所述第二方向(B)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四卡块(1040),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簧片本体(10611)上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10610)卡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10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磁铁(1071)和第一通电导体(1072),所述第一驱动磁铁(1071)和所述第一通电导体(1072)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层(109),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座(104);和/或,
所述第二驱动部(10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磁铁(1081)和第二通电导体(1082),所述第二驱动磁铁(1081)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座(10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4)包括基座框架(1041)和基座底板(1042);
所述第一通电导体(1072)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设置于所述基座底板(1042)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移动层(109)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驱动磁铁(1071)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070),所述第一移动层(103)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驱动磁铁(1081)安装的第二安装槽(108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座底板(1042)的内表面的柔性电路板(1043),所述第一通电导体(1072)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1043)。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控制器、第二检测元件以及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移动层(109)的第一运动信息,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移动层(103)的第二运动信息,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一通电导体(1072)以及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所述第一运动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通电导体(1072)工作,且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检测的所述第二运动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工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磁铁(107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依次布置的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第二单体磁铁(10712),所述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10712)的N极和S极均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10712)的磁极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通电导体(1072)构造为第一通电线圈,所述第一通电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段(10720),两个所述第一直线段(10720)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磁铁(108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依次布置的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第四单体磁铁(10812),所述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10812)的N极和S极均沿光束穿设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10812)的磁极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通电导体(1082)构造为第二通电线圈,所述第二通电线圈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且电流方向相反的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段(10820),两个所述第二直线段(10820)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磁铁(107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10711)和所述第二单体磁铁(10712)之间的第一中性层(10713),所述第一中性层(10713)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驱动磁铁(1071)相对于所述第一通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A)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中性层(10713)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10711)相对的所述第一直线段(10720)不会与所述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并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二单体磁铁(10712)相对的所述第一直线段(10720)不会与所述第一单体磁铁(10711)相对;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磁铁(108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10811)和所述第四单体磁铁(10812)之间的第二中性层(10813);所述第二中性层(10813)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驱动磁铁(1081)相对于所述第二通电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B)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中性层(10813)能够使得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10811)相对的所述第二直线段(10820)不会与所述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并能够使得与所述第四单体磁铁(10812)相对的所述第二直线段(10820)不会与所述第三单体磁铁(10811)相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支撑件(111),所述第一导向支撑件(111)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上并沿光束穿设方向将所述第二移动层(109)支撑在所述第一动层(103)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支撑件(111)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层(103)上的两个第一导向支撑柱(1110),所述第二移动层(109)沿所述第一方向(A)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支撑柱(1110)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支撑件(112),所述第二导向支撑件(112)设置于所述基座(104)上并沿光束穿设方向将所述第一移动层(103)支撑在所述基座(104)上,所述第二弹性件(106)连接所述基座(104)和所述第一移动层(103)。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支撑件(112)包括沿光束穿设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座(104)上的两个第二导向支撑柱(1120),所述第一移动层(103)沿所述第二方向(B)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支撑柱(1120)之间。
23.一种光束消散斑装置,包括光束发射器(300)、缩束组件(400)、匀光组件(500)以及设置在所述缩束组件(400)和所述匀光组件(500)之间的散射件(6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件(6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扩散片组件。
24.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束消散斑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26368.1A CN115951549A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7509.9A CN113641061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CN202310126368.1A CN115951549A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7509.9A Division CN113641061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51549A true CN115951549A (zh) | 2023-04-11 |
Family
ID=7842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7509.9A Active CN113641061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CN202310126368.1A Pending CN115951549A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37509.9A Active CN113641061B (zh) | 2021-08-16 | 2021-08-16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3641061B (zh) |
WO (1) | WO202302016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41061B (zh) * | 2021-08-16 | 2023-01-10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93864B2 (ja) * | 2006-04-27 | 2008-12-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スクリーン、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ンチレーション除去装置 |
JP4674632B2 (ja) * | 2008-11-12 | 2011-04-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拡散板駆動装置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5540991B2 (ja) * | 2010-08-19 | 2014-07-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CN102122081B (zh) * | 2011-03-27 | 2013-03-20 | 山东大学 | 激光光束匀光整形消散斑装置 |
JP5849564B2 (ja) * | 2011-09-26 | 2016-01-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JP2015138083A (ja) * | 2014-01-21 | 2015-07-30 | リコー光学株式会社 | 光デバイス |
JP2018004683A (ja) * | 2016-06-27 | 2018-01-1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光学デバイス、及び光学装置 |
US20190278102A1 (en) * | 2016-07-25 | 2019-09-12 | Optotune Ag | Optical device for enhancing resolution of an image using multistable states |
JP6943655B2 (ja) * | 2017-07-11 | 2021-10-06 | リコー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偏光解消装置 |
JP7035451B2 (ja) * | 2017-10-30 | 2022-03-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CN110542976B (zh) * | 2018-05-28 | 2021-07-23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光路调整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
US11880044B2 (en) * | 2018-08-20 | 2024-01-23 | Optotune Ag | Optical device for enhancing resolution of an image or for reducing speckle noise |
CN210294585U (zh) * | 2019-03-22 | 2020-04-10 | 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偏振镜及包含其的投影仪 |
CN209979947U (zh) * | 2019-07-04 | 2020-01-21 |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振动式扩散消散斑装置 |
CN211826870U (zh) * | 2019-07-24 | 2020-10-30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模块及投影装置 |
CN113031255A (zh) * | 2019-12-09 | 2021-06-25 | 觉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微镜及包含该微镜的激光投影系统 |
CN212111975U (zh) * | 2020-06-01 | 2020-12-08 | 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平稳度偏振镜及应用其的投影仪 |
CN112782913B (zh) * | 2020-12-30 | 2022-04-22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动态扩散片组件及控制方法、激光消散斑装置、投影仪 |
CN112764297B (zh) * | 2020-12-30 | 2022-04-22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动态扩散片组件及控制方法、激光消散斑装置、投影仪 |
CN113031375B (zh) * | 2021-03-18 | 2022-09-30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
CN113641061B (zh) * | 2021-08-16 | 2023-01-10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
2021
- 2021-08-16 CN CN202110937509.9A patent/CN113641061B/zh active Active
- 2021-08-16 CN CN202310126368.1A patent/CN11595154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12 WO PCT/CN2022/105284 patent/WO2023020166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1061A (zh) | 2021-11-12 |
WO2023020166A1 (zh) | 2023-02-23 |
CN113641061B (zh) | 2023-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16457B2 (en) | Moving-magnet-type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JP6326037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CN203206089U (zh) | 振动发生器 | |
US7336006B2 (en) | Magnetic actuator with reduced magnetic flux leakage and haptic sense presenting device | |
JP5140573B2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US9042042B2 (en) | Lens drive device | |
CN113641062B (zh)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
CN107329348A (zh) | 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 |
KR102391890B1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US11774701B2 (en) | Voice coil motor | |
US20110013895A1 (en) | Camera module with anti-shake mechanism | |
US11201531B2 (en) | Moving-coil-type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CN112764297B (zh) | 动态扩散片组件及控制方法、激光消散斑装置、投影仪 | |
CN105024516A (zh) | 音圈马达阵列模块 | |
JP2006108956A (ja) |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 |
US10971984B2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US20200412958A1 (en) | Optical Collection Module | |
CN113641061B (zh) |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 |
JP2011102824A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CN105339873A (zh) | 输入设备 | |
CN114257716B (zh) | 防抖模组、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09983677A (zh) | 致动器和照相机装置 | |
JP2013109248A (ja) |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115765382A (zh) | 旋转输入控制装置和用户输入设备 | |
JP2004112937A (ja) | 磁気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触覚呈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