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9990A - 采暖器 - Google Patents

采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9990A
CN115949990A CN202211623364.6A CN202211623364A CN115949990A CN 115949990 A CN115949990 A CN 115949990A CN 202211623364 A CN202211623364 A CN 202211623364A CN 115949990 A CN115949990 A CN 115949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storage part
humidify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33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49990B (zh
Inventor
陈铁鑫
唐爱红
廖泓斌
郑华坚
杨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6233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9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9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9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49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9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暖器,包括:储存部、发热件、散热汀片和增压组件,储存部储有加热介质;发热件设置于储存部内;散热汀片沿储存部的周向排布,散热汀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储存部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增压组件设置于储存部内,以驱动加热介质在储存部与散热汀片之间循环流动。本发明的散热汀片可将储存部的加热介质呈分布式散热,增大了采暖器的散热面积,而增压组件促进加热介质在散热汀片和储存部之间的循环流动,增强热量的传递速率,从而实现提高散热汀片自然对流的温升效率,降低整屋制热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增压组件的设置,使得采暖器可设计为更小的尺寸,节省安装空间、便于灵活布置。

Description

采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采暖器产品中包括自然对流式和强制对流式,自然对流式产品的整屋制热效果最具优势,而强制对流产品的局部制热效果最好,因此,用户可根据使用场景选取相应的采暖设备。
自然对流式采暖器的储液腔内存储有储热介质,当接通电源后,储热介质被加热,热量沿着电热管或汀片辐射散发出去,实现全屋制热。
但是现有的自然对流式采暖器因需对全屋制热,设计的体积往往越大越好,以尽可能增大散热面积,导致占用过大安装空间,布置受限,而体积过小则导致全屋制热效率低,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采暖器体积过大导致布置受限,或体积过小导致制热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制热效率的同时减小设置体积、便于灵活布置的采暖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暖器,包括:储存部,储有加热介质;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储存部内;散热汀片,沿所述储存部的周向排布,所述散热汀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储存部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增压组件,设置于所述储存部内,以驱动所述加热介质在所述储存部与所述散热汀片之间循环流动。
可选的,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驱动部;增压涡轮,设置于所述储存部内,所述增压涡轮与所述增压驱动部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储存部的顶部设有增压腔和端盖,所述增压涡轮设置于所述增压腔内,所述散热汀片的顶部与所述增压腔连通,所述端盖与所述增压腔连接以封闭所述增压腔,所述增压驱动部穿设所述端盖与所述增压涡轮连接。
可选的,所述采暖器还包括可选择性启动的中心散热组件,所述中心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储存部的顶部,以将所述储存部的顶部积热散发出去。
可选的,所述中心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驱动部和散热风轮,所述散热驱动部与所述储存部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风轮与所述散热驱动部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中心散热组件还包括均流罩,所述均流罩罩设于所述散热驱动部和所述散热风轮的外周,并且所述均流罩与所述储存部的顶部连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采暖器还包括储有加湿介质的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储存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增压腔不连通的散热风道,所述加湿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储存部顶部的加湿腔,所述加湿腔与所述增压腔分隔设置,所述加湿腔的腔壁设有加湿孔,所述加湿孔与所述散热风道对应连通;加湿储液盒,储有所述加湿介质,所述加湿储液盒与所述储存部连接,所述加湿储液盒与所述加湿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端盖上还设有风道斜坡,所述风道斜坡与所述散热风道绕所述端盖的中心交替设置,所述风道斜坡的中部高于两侧并平滑过渡,以对自所述散热风道流出的蒸汽及热量进行导流。
可选的,所述加湿孔与所述加湿储液盒之间间隙配合。
可选的,所述加湿储液盒设有两个,所述散热汀片设有两组,所述加湿储液盒和所述散热汀片沿所述储存部的周向间隔布置。
可选的,所述散热汀片包括:至少一片第一汀片,与所述储存部固定连接;至少两片第二汀片,与所述储存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汀片位于所述第二汀片之间。
可选的,所述发热件为长条形,其竖直设置于所述储存部内。
可选的,所述储存部呈柱式,所述储存部的中部到顶部以及底部均呈渐扩形状,以在所述储存部的外侧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散热汀片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采暖器,通过发热件可加热储存部内的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受热膨胀,由于散热汀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储存部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因此增压组件启动就能够驱动储存部内的加热介质在储存部与散热汀片之间循环流动,通过散热汀片将热量持续散发出去,实现全屋或局部制热。因此,散热汀片可将储存部的加热介质呈分布式散热,增大了采暖器的散热面积,而增压组件增压的方式可促进加热介质在散热汀片和储存部之间的循环流动,增强热量的传递速率,从而实现提高散热汀片自然对流的温升效率,降低整屋制热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增压组件的设置,在确保制热效率的前提下,使得采暖器可设计为更小的尺寸,节省安装空间、便于灵活布置。
2、本发明的采暖器,增压组件包括增压驱动部和增压涡轮,增压涡轮设置于储存部内,增压涡轮与增压驱动部传动连接。通过增压驱动部驱动增压涡轮旋转,从而带动加热介质循环流动,实现循环散热。
3、本发明的采暖器,还包括可选择性启动的中心散热组件,中心散热组件设置于储存部的顶部,以将储存部的顶部积热散发出去。中心散热组件在不启动时,仅由散热汀片进行自然对流散热,实现全屋柔和、缓慢得制热,中心散热组件启动时,散热汀片和中心散热组件协同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增强制热效果,实现全屋快速制热的目的。
4、本发明的采暖器,中心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驱动部和散热风轮,散热驱动部与储存部的顶部连接,散热风轮与散热驱动部传动连接。中心散热组件启动时,散热驱动部驱动散热风轮转动,通过散热风轮的转动进一步将储存部顶部的积热收集向四周扩散通过强对流方式散发出去,达到强制对流的作用,即将中间较高温度扩散出去,合理利用温度集中无法扩散的问题,将现有散热汀片的发热量利用到极致,起到节能升温的作用。
5、本发明的采暖器,端盖上设有与增压腔不连通的散热风道,加湿组件包括:设置于储存部顶部的加湿腔,加湿腔与增压腔分隔设置,加湿腔的腔壁设有加湿孔,加湿孔与散热风道对应连通;加湿储液盒,储有加湿介质,加湿储液盒与储存部连接,加湿储液盒与加湿孔连通。按此设置,当中心散热组件不启动时,加湿储液盒内的加湿介质由储存部的辐射热加热形成的蒸汽流经加湿孔、加湿腔、散热风道后通过均流罩流向外部,以对外部环境加湿;当中心散热组件启动时,加湿介质受热形成的蒸汽可跟随散热风轮形成的上升气流一起流经加湿孔、加湿腔、散热风道后通过散热风轮流向均流罩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加湿。
6、本发明的采暖器,端盖上还设有风道斜坡,风道斜坡与散热风道绕端盖的中心交替设置,风道斜坡的中部高于两侧并平滑过渡,以对自散热风道流出的蒸汽和热量进行导流,以引导蒸汽和热量快速通过端盖并向上流动,避免在端盖处聚集,增强加湿及散热效果。
7、本发明的采暖器,加湿孔与加湿储液盒之间间隙配合。按此设置,在中心散热组件启动时,储存部周围的空气可通过加湿孔与加湿储液盒之间的间隙流入加湿腔实现上升,以带走储存部周围更多的热量。
8、本发明的采暖器,散热汀片包括至少一片第一汀片和至少两片第二汀片,第一汀片与储存部固定连接,第二汀片与储存部可转动连接,第一汀片位于第二汀片之间。第一汀片作为固定式散热源,第二汀片作为活动式散热源,可在需要提高制热效率时转动第二汀片,来改善散热面积以及热量的扩散速度,可针对不同使用环境进行调节,提升用户体验感以及舒适性。
9、本发明的采暖器,储存部呈柱式,储存部的中部到顶部以及底部均呈渐扩形状,以在储存部的外侧形成安装空间。按此设置,储存部的中部窄,顶部和底部宽,既使得储存部中部更便于集热,形成稳定的储热源,又能在储存部的外侧形成安装空间,便于散热汀片等结构的安装。
10、本发明的采暖器,发热件为长条形,其竖直设置于储存部内。长条形的发热件呈竖直放置,不仅可以使储存部各层液体受热更加均匀、提高制热效率,同时便于更加集热,提供稳定的集热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的第一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的第二使用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中储存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中储存部的正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中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中端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9中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存部;11、增压腔;111、第一循环孔;12、第二循环孔;13、端盖;131、风道斜坡;132、散热风道;133、封堵部;14、加湿腔;141、加湿孔;15、安装空间;16、底板;2、发热件;3、散热汀片;31、第一汀片;32、第二汀片;4、增压组件;41、增压驱动部;42、增压涡轮;5、中心散热组件;51、散热驱动部;52、散热风轮;53、均流罩;6、加湿储液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暖器,包括储存部1、发热件2、散热汀片3和增压组件4,其中,储存部1储有加热介质,发热件2设置于储存部1内,散热汀片3沿储存部1的周向排布,散热汀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储存部1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增压组件4设置于储存部1内,以驱动加热介质在储存部1与散热汀片3之间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的采暖器,通过发热件2可加热储存部1内的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受热膨胀,由于散热汀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储存部1的顶部和底部连通,因此增压组件4启动就能够驱动储存部1内的加热介质在储存部1与散热汀片3之间循环流动,通过散热汀片3将热量持续散发出去,实现全屋或局部制热。因此,散热汀片3可将储存部1的加热介质呈分布式散热,增大了采暖器的散热面积,而增压组件4增压的方式可促进加热介质在散热汀片3和储存部1之间的循环流动,增强热量的传递速率,从而实现提高散热汀片3自然对流的温升效率,降低整屋制热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增压组件4的设置,在确保制热效率的前提下,使得采暖器可设计为更小的尺寸,节省安装空间15、便于灵活布置。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储存部1的顶部设有间隔的增压腔11和加湿腔14,增压腔11便于安装增压组件4,增压腔11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循环孔111,第一循环孔111用以连通散热汀片3的顶部,加湿腔14的腔壁设有加湿孔141,加湿孔141与外部连通。进一步的,储存部1的底部设有第二循环孔12,第二循环孔12与第一循环孔111对应设置,第二循环孔12用以连通散热汀片3的底部。
就设置数量来说,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孔111设置于储存部1的两侧,且每侧间隔间隔设有四个第一循环孔111。相应的,第二循环孔12一一对应于第一循环孔111设置有八个。加湿腔14设有两个且设置于增压腔11的相对两侧,加湿腔14与增压腔11通过隔板分隔,加湿孔141沿加湿腔14的底壁间隔设置有多个。
就设置形状来说,本实施例中,储存部1呈柱式,储存部1的中部到顶部以及底部均呈渐扩形状,以在储存部1的外侧形成安装空间15。按此设置,储存部1的中部窄,顶部和底部宽,既使得储存部1中部更便于集热,形成稳定的储热源,又能在储存部1的外侧形成安装空间15,便于散热汀片3等结构的安装。具体的,储存部1设置为月牙型,月牙流线型外观,既美观又能对热量的收集具有加强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储存部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端盖13,储存部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底板16,端盖13用于密封增压腔11,避免加热介质泄漏,底板16用于封堵储存部1的底部同时也便于发热件2的安装。
端盖13上设有不与增压腔11连通的散热风道132,散热风道132与加湿腔14连通,以便于加湿孔141的水蒸汽和热量通过。进一步的,端盖13上还设有风道斜坡131,风道斜坡131与散热风道132绕端盖13的中心交替设置,风道斜坡131的中部高于两侧并平滑过渡,以对自散热风道132流出的蒸汽和热量进行导流,以使蒸汽和热量快速向上流动,避免在端盖13处聚集。
具体的,风道斜坡131的两端连通散热风道132,风道斜坡131的两端低于中间部分,即自散热风道132流出的蒸汽和热量自风道斜坡131的端部向较高部分的中间部分流动,而后引导蒸汽和热量向上流动并散发出去,从而减少端盖13处蒸汽和热量的聚集。
具体的,端盖13为圆形盖,其上设有用于封堵增压腔11的封堵部133,封堵部133和风道斜坡131整体与增压腔11的形状相匹配,以对增压腔11进行完全密封,散热风道132和风道斜坡131均沿封堵部133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封堵部133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132设有两个以分别连通增压腔11两侧的加湿腔14,风道斜坡131也设有两个,以对两侧的散热风道132流出的蒸汽及热量均进行导流。
本实施例中,发热件2为长条形,其竖直设置于储存部1内。长条形的发热件2呈竖直放置,不仅可以使储存部1各层液体受热更加均匀、提高制热效率,同时便于更加集热,提供稳定的集热源。
发热件2安装在底板16上,可随底板16一同拆卸。具体的,可在底板16上设置电插座,电插座与发热件2电连接,当电插座连接外插头时,即可向发热件2供电。
如图1至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汀片3设置于安装空间15内,并且散热汀片3的顶部与第一循环孔111连通,散热汀片3的底部与第二循环孔12连通。
就设置数量来说,散热汀片3设有两组,每组设有四片,八片的散热汀片3与储存部1两侧的八个第一循环孔111和第二循环孔12一一对应,以增大散热面积及提升散热效率。
就设置形状来说,散热汀片3为一侧直边,另一侧为弧形边的弧形片。散热汀片3的弧形边朝向安装空间15的内部且与储存部1的外形弧度相匹配,散热汀片3的直边与安装空间15的外侧轮廓贴合,使得散热汀片3正好沿着储存部1形成的安装空间15布置,结构紧凑、整体美观。
本实施例中,散热汀片3包括至少一片第一汀片31和至少两片第二汀片32,第一汀片31与储存部1固定连接,第二汀片32与储存部1可转动连接,第一汀片31位于第二汀片32之间。第一汀片31作为固定式散热源,第二汀片32作为活动式散热源,可在需要提高制热效率时转动第二汀片32,来改善散热面积以及热量的扩散速度,可针对不同使用环境进行调节,提升用户体验感以及舒适性。
第一汀片31和第二汀片32的设置数量与储存部1的尺寸正相关,本实施例中,储存部1每侧设有两片第一汀片31和两片第二汀片32,两片第二汀片32位于两片第一汀片31之间。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增压组件4为加热介质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增压组件4对加热介质产生向上的吸力,以将储存部1内的加热介质自第一循环孔111挤入散热汀片3内并沿散热汀片3内壁流动实现散热,散热后的加热介质自第二循环孔12流回储存部1的底部由发热件2实现再加热,加热介质被向上吸附,同时长条形的发热件2能持续对加热介质加热,直至加热介质被增压组件4吸附驱动至第一循环孔111,从而实现加热介质的循环流动-散热-加热过程。
具体的,增压组件4包括增压驱动部41和增压涡轮42,其中,增压涡轮42设置于储存部1内,增压涡轮42与增压驱动部41传动连接。通过增压驱动部41驱动增压涡轮42旋转,从而带动加热介质循环流动,实现循环散热。
本实施例中,增压涡轮42设置于增压腔11内,增压驱动部41穿设端盖13与增压涡轮42连接。端盖13的中部设有安装槽,增压驱动部41设置于安装槽内,且增压驱动部41的输出转轴穿设安装槽伸入增压腔11与增压涡轮42。具体的,增压驱动部41为罩极电机。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储存部1的加热介质的液位至少没过增压涡轮42,以确保增压涡轮42的正常使用功能。
增压涡轮42的转速可通过增压驱动部41进行控制,增压涡轮42低速转动时呈现低热状态,增压涡轮42高速转动时呈现高热状态,用户可根据采暖需求进行选择,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通过对上述的增压涡轮42、储存部1、发热件2以及散热汀片3的设置,形成集热分布式设计原理:由于多个散热汀片3放置在储存部1的四周,因此发热件2在加热储存部1中的加热介质后,加热介质会因为受热产出高压,从而向四周涌动,从而实现分布式导流的目的,同时增压涡轮42的转动也将加快加热介质的流动速度,梳理液体流向,确保各散热汀片3流量一致,制热分布均匀合理;此外由于发热件2为竖直安装,因此加热介质为立体层状受热,即加热介质单位面积的加热速度将会加快,储存部1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也将会提高,同时由储存部1与散热汀片3组成了一个柱式包裹型整机,因此整机集热性较强,将为强制制热提供基础条件,从而也为采暖器提供高效稳定的热源。
本实施例中,采暖器还包括可选择性启动的中心散热组件5,中心散热组件5设置于储存部1的顶部,以将储存部1的顶部积热散发出去。中心散热组件5在不启动时,仅由散热汀片3进行自然对流散热,中心散热组件5启动时,散热汀片3和中心散热组件5协同散热,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增强制热效果。
中心散热组件5包括散热驱动部51和散热风轮52,散热驱动部51与储存部1的顶部连接,散热风轮52与散热驱动部51传动连接。中心散热组件5启动时,散热驱动部51驱动散热风轮52转动,通过散热风轮52的转动进一步将储存部1顶部的积热收集向四周扩散通过强对流方式散发出去,达到强制对流的作用,即将中间较高温度扩散出去,合理利用温度集中无法扩散的问题,将现有散热汀片3的发热量利用到极致,起到节能升温的作用。
如图1至图3、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驱动部51安装于端盖13上且与增压驱动部41对应,散热风轮52罩设于散热驱动部51的外周,并且散热风轮52的中部与散热驱动部51的输出转动连接,使得安装紧凑。具体的,散热驱动部51也选用罩极电机。
具体的,散热风道132与散热风轮52连通,散热风轮52转动时形成上升气流,气流可将储存部1四周热量带走经加湿孔141到达加湿腔14,后流经散热风道132到达散热风轮52散发出去,实现强制对流制热。并且,由于散热风道132朝向端盖13的中心倾斜设置,散热风道132靠近增压腔11的一侧低于散热风道132远离增压腔11的一侧,使得上升气流更便于通过散热风道132,带走更多的热量。
进一步的,中心散热组件5还包括均流罩53,均流罩53罩设于散热驱动部51和散热风轮52的外周,并且均流罩53与储存部1的顶部连接固定。均流罩53的设置,使得上升气流经散热风道132到达散热风轮52能够提升气流散发的均匀性,从而提升制热均匀性,同时均流罩53也对散热风轮52进行隔离,避免误触碰,提升使用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均流罩53与端盖13的边沿连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增压涡轮42的带动下储存部1形成了稳定的热源,但由于整个电暖器的外型是圆柱形设计,即热量会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因此中心温度较高,散热较慢,热量利用率降低。针对该问题,本实施例进一步布局中心散热组件5,通过散热风轮52能够将储存部1中心热量快速散发出去,极大改善该问题。
加湿组件包括加湿储液盒6,加湿储液盒6储有加湿介质,加湿储液盒6与储存部1连接,加湿储液盒6与加湿孔141连通。按此设置,当中心散热组件5不启动时,加湿储液盒6内的加湿介质由储存部1的辐射热加热形成的蒸汽流经加湿孔141、加湿腔14、散热风道132后通过均流罩53流向外部,以对外部环境加湿;当中心散热组件5启动时,加湿介质受热形成的蒸汽可跟随散热风轮52形成的上升气流一起流经加湿孔141、加湿腔14、散热风道132后通过散热风轮52流向均流罩53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加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中心散热组件5不启动、仅由散热汀片3自然对流散热时,其外部环境干度值较小、加湿需求低,此时通过加湿介质的自然对流加湿即可满足加湿需求;在中心散热组件5启动、由散热汀片3和散热风轮52协同散热时,其外部环境干度值较大、加湿需求高,此时通过散热风轮52带动加湿蒸汽强制对流加湿,可提高加湿效率,因此上述的加湿储液盒6的设置可根据中心散热组件5的启动来自动调节对外部环境的加湿速率,适用性好。
本实施例中,加湿孔141与加湿储液盒6之间间隙配合。按此设置,在中心散热组件5启动时,储存部1周围的空气可通过加湿孔141与加湿储液盒6之间的间隙流入加湿腔14实现上升,以带走储存部1周围的热量。
具体的,加湿储液盒6的顶部敞口,其设置于储存部1外周的安装空间15内,加湿储液盒6的顶部卡接于储存部1上的荆条内,实现加湿储液盒6的可拆卸安装。
就设置数量来说,本实施例中,加湿储液盒6设有两个,加湿储液盒6和散热汀片3沿储存部1的周向间隔布置,实现加热和加湿的均匀分布。
就设置形状来说,加湿储液盒6的中部向两端呈渐廓状,即中间小,两端大,以在加湿储液盒6的外周形成避让空间,以避让第二汀片32的转动。并且,加湿储液盒6朝向储存部1的一侧大于远离储存部1的一侧,可使加湿储液盒6接触到储存部1中产生的辐射热量更多,加湿介质的蒸发速度更快,加湿效果更明显。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对上述的储存部1、散热风轮52、散热汀片3及加湿储液盒6的设置,形成气动布局工作原理,由于在增压涡轮42带动下储存部1形成了稳定的热源,但由于整个采暖器的外型呈柱式设计,即热量会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因此中心温度较高、散热较慢、热量利用率降低,但采用气动布局后会极大改善该问题。
气动布局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散热风轮52在转动时会形成向上的气流,而储存部1是中部窄、两头宽的设计,因此上升气流经过储存部1时,储存部1内凹的位置会形成局部高压(内凹位置温度更高,分子活动更剧烈,压强也就会更大),从而使贴合中枢储油体的气流形成局部湍流,带走其更多的热量,此外由于散热汀片3与加湿储液盒6的布局较为紧凑,上升气流带走的热量也将更多,因此在散热风轮52运转过程中会使上升的气流沿着储存部1的边缘向上流动,将中心较高的热量带走,之后通过散热风轮52吹出,达到强制对流制热的目的。
为便于抵接本实施例的采暖器,现对其使用状态作如下介绍:
自然对流式加热模式,发热件2加热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受热膨胀向上流动,同时增压驱动部41驱动增压涡轮42低速转动带动加热介质低速循环流动,并通过散热汀片3达到散热的目的,此时整机为自然对流状态,即对整屋实现柔和、安静的制热;
此时,加湿储液盒6的加湿介质受热形成的蒸汽经加湿孔141进入加湿腔14,然后流经散热风道132到均流罩53排出到整机外围,实现自然对流加湿,加湿缓慢、柔和;
强制对流式加热模式,发热件2的功率增加,加热介质温度升高,增压驱动部41驱动增压涡轮42高速转动带动加热介质在储存部1和散热汀片3之间快速循环流动,增强热转换效率;此时散热驱动部51驱动散热风轮52转动,散热风轮52转动过程中会带动空气向上流动,储存部1中部聚集的热量会随着上升的空气向上通过加湿孔141和加湿储液盒6间的间隙进入加湿腔14,然后流经散热风道132到均流罩53汇集排出到整机外围,实现强制对流制热,实现房屋的快速升温,达到及时制热的目的;
此时,加湿储液盒6的加湿介质受热形成的蒸汽跟随上升的气流经加湿孔141进入加湿腔14,然后流经散热风道132到均流罩53排出到整机外围,实现强制对流加湿、加湿效率高;
并且在上述使用模式中,可根据需要转动第二汀片32,以增大散热汀片3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制热速率。
当然,上述描述的采暖器的使用状态,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以满足不同的采暖和制热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介质为导热油,加湿介质为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描述仅为本实施例的最优的技术方案,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介质也可为水,加湿介质为其他液体,同样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储存部1的尺寸,在储存部1每侧设置一片、三片或四片等第一汀片31、设置四片或六片等偶数片的第二汀片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压组件4对加热介质产生向下的压力,以将储存部1内的加热介质自第二循环孔12压入散热汀片3内并沿散热汀片3内壁向上流动实现散热,散热后的加热介质自第一循环孔111流回储存部1的顶部由发热件2实现再加热,也能实现加热介质的循环流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采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部(1),储有加热介质;
发热件(2),设置于所述储存部(1)内;
散热汀片(3),沿所述储存部(1)的周向排布,所述散热汀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储存部(1)的顶部和底部连通;
增压组件(4),设置于所述储存部(1)内,以驱动所述加热介质在所述储存部(1)与所述散热汀片(3)之间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4)包括:
增压驱动部(41);
增压涡轮(42),设置于所述储存部(1)内,所述增压涡轮(42)与所述增压驱动部(41)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部(1)的顶部设有增压腔(11)和端盖(13),所述增压涡轮(42)设置于所述增压腔(11)内,所述散热汀片(3)的顶部与所述增压腔(11)连通,所述端盖(13)与所述增压腔(11)连接以封闭所述增压腔(11),所述增压驱动部(41)穿设所述端盖(13)与所述增压涡轮(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选择性启动的中心散热组件(5),所述中心散热组件(5)设置于所述储存部(1)的顶部,以将所述储存部(1)的顶部积热散发出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散热组件(5)包括散热驱动部(51)和散热风轮(52),所述散热驱动部(51)与所述储存部(1)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风轮(52)与所述散热驱动部(51)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散热组件(5)还包括均流罩(53),所述均流罩(53)罩设于所述散热驱动部(51)和所述散热风轮(52)的外周,并且所述均流罩(53)与所述储存部(1)的顶部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有加湿介质的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储存部(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3)上设有与所述增压腔(11)不连通的散热风道(132),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储存部(1)顶部的加湿腔(14),所述加湿腔(14)与所述增压腔(11)分隔设置,所述加湿腔(14)的腔壁设有加湿孔(141),所述加湿孔(141)与所述散热风道(132)对应连通;
加湿储液盒(6),储有所述加湿介质,所述加湿储液盒(6)与所述储存部(1)连接,所述加湿储液盒(6)与所述加湿孔(14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3)上还设有风道斜坡(131),所述风道斜坡(131)与所述散热风道(132)绕所述端盖(13)的中心交替设置,所述风道斜坡(131)的中部高于两侧并平滑过渡,以对自所述散热风道(132)流出的蒸汽及热量进行导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孔(141)与所述加湿储液盒(6)之间间隙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储液盒(6)设有两个,所述散热汀片(3)设有两组,所述加湿储液盒(6)和所述散热汀片(3)沿所述储存部(1)的周向间隔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汀片(3)包括:
至少一片第一汀片(31),与所述储存部(1)固定连接;
至少两片第二汀片(32),与所述储存部(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汀片(31)位于所述第二汀片(3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2)为长条形,其竖直设置于所述储存部(1)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部(1)呈柱式,所述储存部(1)的中部到顶部以及底部均呈渐扩形状,以在所述储存部(1)的外侧形成安装空间(15),所述散热汀片(3)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15)内。
CN202211623364.6A 2022-12-16 2022-12-16 采暖器 Active CN115949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3364.6A CN115949990B (zh) 2022-12-16 2022-12-16 采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3364.6A CN115949990B (zh) 2022-12-16 2022-12-16 采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9990A true CN115949990A (zh) 2023-04-11
CN115949990B CN115949990B (zh) 2024-07-12

Family

ID=8729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3364.6A Active CN115949990B (zh) 2022-12-16 2022-12-16 采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9990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28730A1 (de) * 1987-08-28 1989-03-09 Karl Heinz Vahlbrauk Vorrichtung zum klimatisieren von raumluft
US20100263829A1 (en) * 2009-04-13 2010-10-21 Keiichi Kimura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CN104344450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油汀取暖器
WO2016041894A1 (de) * 2014-09-16 2016-03-2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nditionierung eines gasstromes
CN106546109A (zh) * 2016-10-19 2017-03-29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可拆卸式快速制热加湿除尘散热器
CN108916973A (zh) * 2018-09-20 2018-11-30 东方金誉(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锅炉的散热终端
CN208222637U (zh) * 2018-04-28 2018-12-11 天津赛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采暖器
CN10902826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汀电暖器
CN10959568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菏泽晟德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湿的水暖散热器
CN208720322U (zh) * 2018-06-20 2019-04-09 艾美特电器(九江)有限公司 电暖器
KR102037674B1 (ko) * 2018-04-30 2019-10-30 이정열 물, 수증기로 화력을 증강한 난로 및 태양열 찜질방
CN110953636A (zh) * 2019-12-19 2020-04-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
CN110986152A (zh) * 2019-12-13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器
CN215570956U (zh) * 2021-05-31 2022-01-18 宁波立奇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
CN216814315U (zh) * 2021-08-10 2022-06-24 广东爱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电暖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28730A1 (de) * 1987-08-28 1989-03-09 Karl Heinz Vahlbrauk Vorrichtung zum klimatisieren von raumluft
US20100263829A1 (en) * 2009-04-13 2010-10-21 Keiichi Kimura Heating and cooling unit,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CN104344450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油汀取暖器
WO2016041894A1 (de) * 2014-09-16 2016-03-2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nditionierung eines gasstromes
CN106546109A (zh) * 2016-10-19 2017-03-29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可拆卸式快速制热加湿除尘散热器
CN10959568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菏泽晟德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加湿的水暖散热器
CN208222637U (zh) * 2018-04-28 2018-12-11 天津赛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采暖器
KR102037674B1 (ko) * 2018-04-30 2019-10-30 이정열 물, 수증기로 화력을 증강한 난로 및 태양열 찜질방
CN208720322U (zh) * 2018-06-20 2019-04-09 艾美特电器(九江)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0902826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汀电暖器
CN108916973A (zh) * 2018-09-20 2018-11-30 东方金誉(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锅炉的散热终端
CN110986152A (zh) * 2019-12-13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器
CN110953636A (zh) * 2019-12-19 2020-04-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器
CN215570956U (zh) * 2021-05-31 2022-01-18 宁波立奇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
CN216814315U (zh) * 2021-08-10 2022-06-24 广东爱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电暖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阳;: "取暖更要注意加湿 主流加湿器产品推荐", 家用电器, no. 01, 1 January 2018 (2018-01-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9990B (zh) 2024-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2559U (zh) 一种图传发射机
CN108426296B (zh) 一种高效电热膜取暖器
CN214227456U (zh) 一种混合动力柜
CN115949990A (zh) 采暖器
CN218414771U (zh) 一种车用锂电池的散热结构
CN208923987U (zh) 一种定子组件以及轴向磁场电机
CN21744572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气柜
CN218572033U (zh) 一种烹饪装置散热风道结构及烹饪装置
CN201066984Y (zh) 水冷式散热排及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CN215496940U (zh) 电池散热结构及飞行器
CN106101029A (zh) 交换机
CN203036875U (zh) 空气加热器
CN211429851U (zh) 防水散热结构及地面站
CN210136989U (zh) 双层通道动力电池液冷板
CN211424523U (zh) 发热模块、发热模组及电暖气片
CN207702729U (zh) 一种带显示面板的隐藏式进风取暖器
CN215909179U (zh) 一种可加湿的踢脚线电暖气
CN215832022U (zh) 一种新型电暖器
CN220103419U (zh) 一种带超长暖气出风口的智能室内取暖器
CN219775854U (zh) 一种高导热立体加热电暖器
CN220852442U (zh) 热雾加湿装置和电器
CN218328485U (zh) 加湿器的机座和加湿器
CN219976564U (zh) 水循环取暖系统
CN217031326U (zh) 电暖器
CN210373676U (zh) 踢脚线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