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3326A - 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及各向异性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及各向异性光学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43326A CN115943326A CN202180044678.8A CN202180044678A CN115943326A CN 115943326 A CN115943326 A CN 115943326A CN 202180044678 A CN202180044678 A CN 202180044678A CN 115943326 A CN115943326 A CN 1159433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optical film
- anisotropic optical
- composition
- me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30—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C08F222/102—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of dialcohols, e.g.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r 1,4-butanediol dimethacrylate
- C08F222/1025—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of dialcohols, e.g.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r 1,4-butanediol dimethacrylate of aromatic dialcoh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aci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8/00
- C08F263/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aci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8/00 on to polymers of vinyl esters with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F263/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acid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8/00 on to polymers of vinyl esters with monocarboxylic acids on to polymers of vinyl acet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制造能够兼顾良好的扩散性和良好的色相的光扩散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包含(A‑1)成分: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芴骨架和(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A‑2)成分: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芳香环和(甲基)丙烯酰基且不具有芴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B)成分:重均分子量为1,000~500,000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以及(C)成分:光聚合引发剂,(A‑1)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2)成分的含量100重量份为3重量份~100重量份,(B)成分的含量相对于包含(A‑1)成分和(A‑2)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合计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400重量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及使用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制造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等各种显示装置有时以扩大视角等为目的而应用具有各向异性的光扩散膜。
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制造光扩散膜的光扩散膜用组合物,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作为(A)成分的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C)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和作为(D)成分的特定的受阻胺系光稳定剂。该组合物中,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将(A)成分的含量设为25重量份~40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并且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将(C)成分的含量设为0.2重量份~2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将(D)成分的含量设为0.1重量份~10重量份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可适合用作光控制膜的原料的光固化性组合物,公开了含有分子内具有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芴系化合物(A)、折射率与该芴系化合物(A)不同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B)及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C)的光固化性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1475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39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光扩散膜存在为了得到充分的光扩散性所需的膜厚较厚的缺点。另外,就专利文献2的光控制膜而言,作为组合物材料使用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在组合物固化后残留的情况下,在制成显示器的器件时,有可能对其他部件造成不良情况。进而,以往的光扩散膜有时透明性不充分而呈现色调。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用于制造能够兼顾良好的扩散性和良好的色相的光扩散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含有特定成分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本发明为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作为(A-1)成分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芴骨架和(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A-2)成分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芳香环和(甲基)丙烯酰基且不具有芴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500,000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以及
作为(C)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在将上述(A-2)成分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时,上述组合物中的上述(A-1)成分的含量为3重量份~100重量份,
在将包含上述(A-1)成分和上述(A-2)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合计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时,上述组合物中的上述(B)成分的含量为10重量份~400重量份。
上述(A-1)成分可以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芳香环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
上述(A-1)成分的折射率可以为1.55~1.70。
上述(A-1)成分可以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
上述(A-2)成分可以在1分子中具有多个芳香环。
上述(A-2)成分的折射率可以为1.50~1.65。
上述(A-2)成分可以具有联苯结构和/或二苯醚结构。
上述(B)成分的折射率可以为1.35~1.50。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其为上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固化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基体区域和折射率与上述基体区域不同的多个柱状区域。
上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多个柱状区域被构造成从上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取向且延伸,
上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与柱轴垂直的截面中的、上述柱状区域的平均长径/平均短径即上述柱状区域的纵横比可以为1~50。
上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厚度可以为10μm~100μ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用于制造能够兼顾良好的扩散性和良好的色相的光扩散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表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各向异性光学膜中的光学轮廓的一例的图表。
图4是用于说明各向异性光学膜中的散射中心轴的三维极坐标显示。
图5是表示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能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中的任意工序1-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及将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等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是指用于制造各向异性光学膜的组合物。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分别记载了上限值和下限值的情况下,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全部组合记载于本说明书。
在本发明中,各成分的折射率表示通过依据JIS K0062的方法测定的折射率。
<<<<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
<<<成分>>>
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包含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的(A)成分、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的(B)成分、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C)成分。另外,(A)成分包含(A-1)成分和(A-2)成分,(A-1)成分为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芴骨架和(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A-2)成分为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芳香环和(甲基)丙烯酰基且不具有芴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
进而,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也可以包含作为其他成分的(D)成分。
以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
<<(A)成分>>
<(A-1)成分:(甲基)丙烯酸酯>
(A-1)成分是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芴骨架和(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A-1)成分可以包含1个以上的芳香环(芳香环基/含芳香环的基团)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优选包含2个以上的芳香环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A-1)成分中所含的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的芳香环的个数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以下。
(A-1)成分中所含的(甲基)丙烯酰基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1个或2个以上,优选包含多个(甲基)丙烯酰基。另外,作为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8个以下。
具体而言,作为包含2个以上的芳香环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的(A-1)成分,可例示下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
[化A]
上述式A中,RA和RC各自独立地为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取代基,优选为(甲基)丙烯酰氧基(可以进行重复数1~5的EO加成或PO加成),RB和RD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脂肪族取代基。
更具体而言,作为(A-1)成分,可以例示下述(式B)~(式D)所示的化合物。
[化B]
[化C]
[化D]
(A-1)成分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A-1)成分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的“A-BPEF-2”(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二丙烯酸酯)、大阪燃气化学株式会社制的“OGSOL EA-0200”、“OGSOL EA-0300”、“OGSOL EA-5060GP”、“OGSOL GA-2800”等。
(A-1)成分的折射率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5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6以上。作为折射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70以下。通过使(A-1)成分的折射率为这样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提高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
(A-1)成分可以仅包含1种上述那样的成分,也可以包含多种。
<(A-2)成分:(甲基)丙烯酸酯>
(A-2)成分是与(A-1)成分不同的成分,是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芳香环和(甲基)丙烯酰基且不具有芴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
(A-2)成分优选具有多个芳香环。作为包含多个芳香环的结构,优选具有联苯结构和/或二苯醚结构。这样的联苯结构、二苯醚结构在骨架中可以仅具有1个,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成为具有非常高的折射率的(甲基)丙烯酸酯。
(A-2)成分通常为高折射率材料。具体而言,(A-2)成分的折射率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5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6以上。作为折射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65以下。通过使(A-2)成分的折射率为这样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提高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
作为这样的(A-2)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下述通式(1)所示的联苯化合物或下述通式(2)所示的二苯醚化合物等。
[化1]
[化2]
通式(1)中,R1~R10各自独立,R1~R10中的任意1个为下述通式(3)或(4)所示的取代基。其余只要不含(甲基)丙烯酰基即可,具体而言,可举出氢原子、羟基、羧基、烷基、烷氧基、卤代烷基、羟基烷基、羧基烷基及卤素原子等取代基。
另外,通式(2)中,R11~R20各自独立,R11~R20中的任意1个为下述通式(3)或(4)所示的取代基。其余只要不含(甲基)丙烯酰基即可,具体而言,可举出氢原子、羟基、羧基、烷基、烷氧基、卤代烷基、羟基烷基、羧基烷基及卤素原子等取代基。
[化3]
通式(3)中,R21为氢原子或甲基,n为1~4的整数,重复数m为1~10的整数。
[化4]
通式(4)中,R22为氢原子或甲基,n为1~4的整数,重复数m为1~10的整数。
通常优选将上述通式(3)和(4)所示的取代基中的重复数m设为1~10的整数。
其理由是因为,若重复数m为超过10的值,则有时来自(A-2)成分特有的芳香环的折射率提高效果被抑制,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会降低。
因此,更优选将通式(3)和(4)所示的取代基中的重复数m设为1~4的整数,进一步优选设为1~2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从同样的观点出发,通常优选将通式(3)和(4)所示的取代基中的n设为1~4的整数,更优选设为1~2的整数。
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的联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优选列举出下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
[化5]
作为上述通式(2)所示的二苯醚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优选列举出下述式(6)所示的化合物。
[化6]
(A-2)成分可以仅包含1种上述那样的成分,也可以包含多种。
((A-2)成分粘度)
(A-2)成分在25℃时的粘度优选为1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5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mPa·s以下。粘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mPa·s。
通过使(A-2)成分的25℃时的粘度为这些范围,从而在将(A-1)成分和(A-2)成分组合使用时,提高组合物的流动性,因此能够促进固化时的各成分的相分离,能够提高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能。
<其他(A)成分:(甲基)丙烯酸酯>
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A)成分可以包含除(A-1)成分和(A-2)成分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光学膜用组合物中通常使用的其他(甲基)丙烯酸酯)。
((A)成分粘度)
本发明中,作为(A)成分整体的25℃时的粘度优选为10000mPa·s以下,更优选为50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0mPa·s以下,特别优选为1000mPa·s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作为(A)成分整体的25℃时的粘度最优选为500mPa·s以下、250mPa·s以下或100mPa·s以下。粘度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mPa·s。
通过使作为(A)成分整体的25℃时的粘度为这些范围,在将(A-1)成分、(A-2)成分及其他(A)成分组合使用时,提高组合物的流动性,因此能够促进固化时的各成分的相分离,能够提高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能。
<<(B)成分:热塑性聚合物>>
(B)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优选为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50℃以下。
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公知的测定方法、例如依据JIS K7121-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测定方法”的方法来测定。
(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500,000,优选为10,000~400,000,更优选为50,000~300,000。
重均分子量可以使用公知的测定方法,例如作为聚苯乙烯换算分子量使用GPC法来测定。
通过将(B)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重均分子量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提高与(A-1)成分和(A-2)成分的相容性,制成性能优异的各向异性光学膜,能够提高耐热性试验等中的耐久性,能够使UV固化前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适度的弹性模量而以卷筒保管等。
(B)成分通常为低折射材料。具体而言,(B)成分的折射率优选为1.50以下或小于1.50,更优选为1.4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8以下。折射率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35以上。
作为这样的(B)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偏氟乙烯、PMMA-PBA嵌段共聚物、PVDF-HFP共聚物等。
通过配合这样的(B)成分,能够容易地通过与含有(A-1)成分和(A-2)成分的高折射材料的折射率差进行相分离,另外,在制成各向异性光学膜时不易成为压痕,能够制成贮藏性优异的光学膜。
(B)成分可以仅包含1种上述那样的成分,也可以包含多种。
<<(C)成分:光聚合引发剂>>
(C)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是通过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自由基种的化合物,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物质。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二苯甲酮、苯偶酰、米蚩酮、2-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酮-1、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双(环戊二烯基)-双[2,6-二氟-3-(吡咯-1-基)苯基]钛、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各单体使用,也可以混合多种使用。
光聚合引发剂通常可以将粉体直接溶解于光聚合性化合物中来使用,但在溶解性差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使光聚合引发剂溶解于溶剂来使用。
<<(D)成分:其他成分>>
为了提高光聚合性,作为(D)成分,可以含有公知的各种染料、敏化剂、其他公知的添加剂等。另外,也可以包含溶剂、分散介质等。
进而,也可以将可通过加热使光聚合性化合物固化的热固化引发剂与光聚合引发剂一起并用。此时,通过在光固化后进行加热,能够期待进一步促进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固化而使固化完全。
作为制备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时的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甲苯、二甲苯等。
需要说明的是,若用作阳离子聚合性引发剂的产酸剂在组合物的固化后残留,则在用于显示器等器件的情况下,认为有可能对其他部件造成不良情况。因此,作为其他成分,优选不含产酸剂。例如,组合物中的产酸剂的含量优选为1%以下。
<<各成分的含量>>>
将(A-2)成分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时,组合物中的(A-1)成分的含量为3重量份~100重量份,优选为4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5重量份~25重量份。
相对于(A)成分(以下,设为包含(A-1)成分及(A-2)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合计),(A-1)成分及(A-2)成分的合计的含量比例可设为50重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上、或90质量%以上)。
将(A)成分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时,组合物中的(B)成分的含量为10重量份~400重量份,优选为25重量份~200重量份,更优选为50重量份~100重量份。
相对于组合物的全部固体成分(除去挥发性溶剂后的不挥发成分的总量),(A)成分、(B)成分的含量的合计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50重量%以上。
通过将组合物中的(A)成分、(B)成分的含量设为上述那样的范围,可使各成分彼此的相互作用适当。
相对于(A)成分的含量100重量份,组合物中的(C)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1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
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通过将各成分的含量设为上述那样的范围,能够兼顾良好的扩散性和良好的色相。
接着,对使用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而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优选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则还可以制造下述所示的各向异性光学膜以外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各向异性光学膜>>>>
“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光的扩散、透射及扩散分布根据光的入射角度而变化的、依赖入射光角度的各向异性及指向性。因此,与无入射光角度依赖的指向性扩散膜、各向同性扩散膜、在特定方位取向的扩散膜不同。
在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入射光角度依赖下,根据光的入射光角度,直线透射率((入射的光的直线方向的透过光量)/(入射的光的光量))发生变化。即,关于相对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入射光,预定的角度范围的入射光由于直线性提高,因此主要发生透过,其他角度范围的入射光由于扩散性提高,因此主要发生扩散。
<<<结构>>>
本发明中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基体区域和折射率与基体区域不同的多个柱状区域。
各向异性光学膜内的“基体区域”和“多个柱状区域”是由构成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材料的局部的折射率的高低差形成的区域,是表示与另一方相比折射率低或高的相对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形成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材料固化时通过相分离而形成。
即,所谓折射率不同,只要入射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在基体区域与柱状区域的界面发生反射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各向异性光学膜所包含的多个柱状区域通常被构造成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一个表面到另一个表面取向且延伸(参照图1)。
<<柱状区域>>
柱状区域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一个表面贯通到另一个表面的长度,也可以是从一个表面未到达另一个表面的长度。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多个柱状区域的与柱轴垂直的截面中的表面形状可以设为具有短径和长径的形状。
柱状区域的表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在圆形的情况下,短径与长径相等,在椭圆形的情况下,短径为短轴的长度,长径为长轴的长度,在多边形的情况下,可以将在多边形内连结多边形外形的2个点的最短的长度作为短径,将最长的长度作为长径。图2中示出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表面方向观察的柱状区域。图2中,LA表示长径,SA表示短径。
关于柱状区域的短径和长径,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与柱状区域柱轴垂直的截面中的表面,对任意选择的20个柱状区域测量各自的短径、长径,作为它们的平均值。
柱状区域的平均长径相对于平均短径之比(平均长径/平均短径),即纵横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1~50。
图2(a)表示柱状区域的纵横比为2~50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图2(b)表示柱状区域的纵横比为1以上且小于2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在纵横比为1以上且小于2的情况下,在照射与柱状区域的柱轴方向平行的光的情况下,其透射光各向同性地扩散(参照图1(a))。另一方面,在纵横比为2~50的情况下,同样地在照射与柱轴方向平行的光的情况下,以与纵横比对应的各向异性进行扩散(参照图1(b))。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纵横比设为2~50的情况下,将纵横比设为超过20且50以下的范围时,成为更具有各向异性的扩散。另一方面,将纵横比设为2~20的范围时,具有纵横比为1以上且小于2时与将纵横比设为超过20且50以下的范围时的中间性质。这样,通过将纵横比的范围划分为1以上且小于2、2~20、超过20且50以下,能够制成分别具有不同光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光学膜。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在具有任意纵横比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造中,均能够作为优选的原料来使用。
各向异性光学膜可以包含具有1个纵横比的多个柱状区域,也可以包含具有不同纵横比的多个柱状区域。
<<<散射中心轴>>>
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散射中心轴。
所谓“散射中心轴”,是指在使向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入射光角度变化时,光扩散性以该入射光角度为界具有大致对称性的情况下的、与光的入射光角度一致的方向。之所以设为“具有大致对称性”,是因为在散射中心轴相对于膜的法线方向(膜的膜厚方向)具有倾斜的情况下,与光扩散性有关的光学轮廓(后述)严格来说不具有对称性。
在此,散射中心轴与柱状区域的取向方向(延伸方向)通常处于平行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散射中心轴与柱状区域的取向方向平行,只要满足折射率定律(Snell定律)即可,无需严格地平行。
散射中心轴除了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截面中的柱状区域的柱轴倾斜、使入射光角度变化来观察经由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光的投影形状以外,还可以通过光学轮廓来确认。
Snell定律为,在光从折射率n1的介质向折射率n2的介质的界面入射的情况下,在其入射光角度θ1与折射角θ2之间,n1sinθ1=n2sinθ2的关系成立。例如,若设为n1=1(空气)、n2=1.51(各向异性光学膜),则在入射光角度为30°的情况下,柱状区域的取向方向(折射角)约为19°,像这样,即使入射光角度与折射角不同,只要满足Snell定律,则在本发明中也包含在平行的概念中。
如上所述,散射中心轴是指与在使向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入射光角度变化时光扩散性以该入射光角度为界具有大致对称性的光的入射光角度一致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散射中心轴可以在测定了基于光向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入射光角度得到的直线透射率之后,制作作为表示其关系的图表的光学轮廓,设为该光学轮廓(作为一例,图3)中的被直线透射率的极小值夹着的大致中央部的入射光角度(扩散区域的中央部,在图3的情况下约为0°)。
光学轮廓并非直接表现光扩散性,但如果解释为由于直线透射率降低反而扩散透射率增大,则可以说大致示出光扩散性。
另外,如图3所示,将相对于最大直线透射率与最小直线透射率之间的中间值的直线透射率的2个入射光角度范围称为“扩散区域”,将除此以外的入射光角度范围称为“非扩散区域”。
接着,参照图4,通过其他视点对各向异性光学膜中的散射中心轴P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各向异性光学膜中的散射中心轴P的三维极坐标显示。
根据图4所示那样的三维极坐标显示,若将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表面设为xy平面,将相对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表面的法线设为z轴,则散射中心轴能够通过极角θ和方位角来表现。即,图4中的Pxy可以称为投影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表面的散射中心轴的长度方向。
在此,可以将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法线(图4所示的z轴)与柱状区域所成的极角θ(-90°<θ<90°)定义为散射中心轴角度。在使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光固化而形成柱状区域的工序中,通过改变照射的光线的方向,能够将柱状区域的柱轴方向的角度调整为所需要的范围。
<<<厚度>>>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μm~500μm,更优选为10μm~2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100μm。
<<扩散性能>>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能例如可以如下测定。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扩散性能的测定条件等可以参照实施例中详细说明的方法。
如图5所示,将各向异性光学膜配置在光源与检测器之间。在本方式中,将在光的直行方向上检测到光的情况设为检测角度0°。另外,检测器以能够在将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状态下任意旋转的方式配置,光源和各向异性光学膜被固定。关于固定各向异性光学膜时的检测器的旋转角度,在将入射光相对于各向异性光学膜垂直入射时的角度设为0°时,能够选择以0°为中心的在一个方向(膜制造工序中的流动方向即MD方向或与MD方向垂直的方向即TD方向)上的-90°~+90°的范围内的任意的角度,能够评价相对于各个入射光角度的扩散性能。根据该方法,越是扩散性能高的光学膜,检测出的散射透射光量超过特定值的检测角度范围越宽。在本发明中,将散射透射光量相对于不经由各向异性光学膜而以检测角度0°从光源直接照射到检测器的光量(入射的光的光量、入射光量)的比例作为散射透射率(%),将满足“散射透射率(%)>0.1%”的检测角度的角度范围定义为作为扩散性能的指标的“扩散宽度”。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而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可以使上述扩散宽度为32°以上。
<<<色相>>>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色相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UV-2450)测定L*a*b*(CIE1976)而得到。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色相b*优选为-7.00~+7.00,更优选为-2.00~+2.00。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使用了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光固化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明PET膜那样的适当的基体上,设置成片状,成膜,根据需要进行干燥,使溶剂挥发,设置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通过在该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上照射光,可以制作各向异性光学膜。
更具体而言,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形成工序主要具有以下的工序。
(1)工序1-1:将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设置在基体上的工序
(2)工序1-2:由光源得到平行光线的工序
(3)任意工序1-3:得到具有指向性的光线的工序
(4)工序1-4:使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固化的工序
<<工序1-1:在基体上设置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工序>>
将光固化树脂组合物作为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以片状设置在基体上的方法可以应用通常的涂布方式、印刷方式。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气刀涂布、棒涂、刮板涂布、刮刀涂布、反向涂布、转印辊涂布、凹版辊涂布、吻涂、铸涂、喷涂、狭缝孔涂布、帘式涂布、挡涂布(damcoating)、浸渍涂布、模涂等涂布、凹版印刷等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孔版印刷等印刷等。在组合物为低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基体的周围设置一定高度的堰,在由该堰包围的内部浇铸组合物。
在工序1-1中,为了防止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氧阻碍,高效地形成作为各向异性光学膜的特征的柱状区域,也可以与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光照射侧密合而层叠使光的照射强度局部变化的掩模。
作为掩模的材质,是将碳等光吸收性的填料分散在基体中的材质,入射光的一部分被碳吸收,但开口部优选为光能够充分透过那样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基体,可以是PET、TAC、PVAc、PVA、亚克力、聚乙烯等透明塑料、玻璃、石英等无机物。另外,掩模也可以是对包含这些基体的片材进行了用于控制紫外线透过量的图案化而成的掩模、包含吸收紫外线的颜料的掩模。
在不使用这样的掩模的情况下,通过在氮气氛下进行光照射,从而也能够防止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氧阻碍。另外,即使仅将通常的透明膜层叠在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上,在防止氧阻碍并促进柱状区域的形成方面也是有效的。在隔着这样的掩模、透明膜的光照射中,在包含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中产生与其照射强度相应的光聚合反应,因此容易产生折射率分布,对于本方式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作是有效的。
<<工序1-2:由光源得到平行光线的工序>>
作为光源,通常使用短弧的紫外线产生光源,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高压汞灯、低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等。此时,需要得到与所需要的散射中心轴平行的光线,这样的平行光线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配置点光源并在该点光源与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之间配置用于照射平行光线的菲涅耳透镜等光学透镜,此外,在光源的背后配置反射镜,使光作为点光源向预定的方向射出等。
<<任意工序1-3:得到具有指向性的光线的工序>>
任意工序1-3是使平行光线入射到指向性扩散元件而得到具有指向性的光线的工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中的任意工序1-3的示意图。
在任意工序1-3中使用的指向性扩散元件11及12只要对从光源10入射的平行光线A赋予指向性即可。
图6中记载了具有指向性的光(B1或B2)以在x方向上大量扩散、在y方向上几乎不扩散的方式入射到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1。为了得到这样具有指向性的光,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指向性扩散元件11及12内含有纵横比高的针状填料,并且使该针状填料以长轴方向沿y方向延伸存在的方式取向。指向性扩散元件11及12除了使用针状填料的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各种方法。
在此,具有指向性的光的纵横比可以为2~50。形成具有与该纵横比大致对应的纵横比的柱状区域。
在任意工序1-3中,通过调整具有指向性的光的扩展,能够适当地确定所形成的柱状区域的大小(纵横比、短径SA、长径LA等)。例如,在图6的(a)、(b)的任一者中,均能够得到本方式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在图6的(a)和(b)中不同的是,具有指向性的光的扩展在(a)中较大(B1),而在(b)中较小(B2)。柱状区域的大小依赖于具有指向性的光的扩展的大小而不同。
具有指向性的光的扩展主要依赖于指向性扩散元件11和12的种类以及与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1的距离。随着该距离变短,柱状区域的大小变小,随着该距离变长,柱状区域的大小变大。因此,通过调整该距离,能够调整柱状区域的大小。
<<工序1-4:使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固化的工序>>
对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进行照射而使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固化的光线需要包含能够使光聚合性化合物固化的波长,通常利用汞灯的以365nm为中心的波长的光。在使用该波段制作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情况下,作为照度,优选为0.01mW/cm2~100mW/cm2的范围,更优选为0.1mW/cm2~20mW/cm2。这是因为,若照度小于0.01mW/cm2,则固化需要长时间,因此生产效率变差,若超过100mW/cm2,则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过快而不会产生结构形成,无法表现出目标光学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光的照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秒~180秒,更优选为30秒~120秒。通过照射上述光线,能够得到本方式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如上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是通过照射较长时间的低照度的光,从而在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中形成特定的内部结构而得到的。因此,仅通过这样的光照射,未反应的单体成分会残留,有时会产生发粘,或在操作性、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追加照射1000mW/cm2以上的高照度的光而使残留单体聚合。此时的光照射也可以从层叠有掩模的一侧的相反侧进行。
如上所述,在使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固化时,通过调整对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照射的光的角度,能够使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散射中心轴成为所需要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各向异性光学膜可以进一步具有其他层(粘合层、功能层、透明膜层等)。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用途>>>
各向异性光学膜由于视角依赖性改善效果优异,因此能够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所有显示装置。另外,各向异性光学膜通过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期待提高相对于特定方向的反射亮度的效果。各向异性光学膜除了具有良好的扩散性以外,还具有良好的色相,因此通过用于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还能够期待灰度反转的改善效果。此外,各向异性光学膜也能够应用于照明器具、建材等。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
(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制造)
按照以下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和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实施例1]
1.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溶液1的制备
将下述所示的各种材料分别以下述所示的配合量混合,用乙酸丁酯溶剂适当稀释后,进行搅拌,由此得到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溶液1。
此处,利用B型粘度计(BM型,东机产业公司制)测定作为(A-1)成分及(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38mPa·s(25℃)。
·(A-1)成分: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BPEF-2,折射率:1.62(25℃),粘度:100000mPa·s以上(25℃),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所具有的芳香环数:2)10重量份
·(A-2)成分:丙烯酸间苯氧基苄酯(折射率:1.57(25℃),粘度:18mPa·s(25℃))90重量份
·(B)成分:聚乙酸乙烯酯(PVAc)(折射率:1.46(25℃),重均分子量:20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40℃)80重量份
·(C)成分: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重量份
2.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1的制作
使用涂抹器将得到的各向异性光扩散膜用组合物溶液1涂布于厚度100μm的PET膜,然后在将干燥炉内温度设定为80℃的洁净烘箱内使该涂膜干燥,由此得到膜厚50μm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1。
3.各向异性光学膜1的制作
接着,对于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1的不与PET膜接触的面,使用层压机层叠均匀分散有碳的聚乙烯醇膜(以下称为PVA掩模)。将得到的层叠体加热至70℃,在将温度保持恒定的状态下,从PVA掩模面上以照射强度2mW/cm2从上述层叠体的法线方向照射从落射用照射单元(滨松光电公司制,商品名:L2859-01)射出的平行光线30秒。
从得到的层叠体剥离上述PVA掩模和PET膜,得到实施例1的各向异性光学膜1。
需要说明的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1的与柱状区域柱轴垂直的截面的表面,对任意选择的20个柱状区域测量各自的短径、长径,算出平均短径和平均长径,算出平均长径相对于平均短径之比(平均长径/平均短径)即纵横比,结果为1。
[实施例2]
将(A-1)成分的配合量变更为3重量份、将(B)成分的配合量变更为97重量份,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实施例2的各向异性光学膜2。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21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2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实施例3]
将(A-1)成分的配合量变更为50重量份、将(B)成分的配合量变更为50重量份,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实施例3的各向异性光学膜3。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9000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3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配合中,将(A-2)成分变更为乙氧基化邻苯基苯酚丙烯酸酯(折射率:1.58(25℃),粘度:130mPa·s(25℃)),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实施例4的各向异性光学膜4。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225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4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配合中,将(A-2)成分变更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折射率:1.52(25℃),粘度:170mPa·s(25℃)),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实施例5的各向异性光学膜5。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450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5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配合中,将(A-2)成分变更为改性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折射率:1.54(25℃),粘度:600mPa·s(25℃)),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实施例6的各向异性光学膜6。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1800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6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比较例1]
使(A-1)成分的配合量为100重量份、不使用成为(A-2)成分的材料,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比较例1的各向异性光学膜a。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100000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a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比较例2]
不使用成为(A-1)成分的材料,将成为(A-2)成分的材料变更为100重量份,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比较例2的各向异性光学膜b。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b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比较例3]
不使用成为(A-1)成分的材料,将(A-2)成分变更为改性双酚A二丙烯酸酯(折射率:1.53(25℃),粘度:1100mPa·s(25℃))100重量份,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比较例3的各向异性光学膜c。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c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的配合中,将(A-2)成分变更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折射率:1.49(25℃),粘度:6000mPa·s(25℃)),除此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得到比较例4的各向异性光学膜d。
在此,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作为(A-1)成分和(A-2)成分的(A)成分整体的粘度,结果为7200mPa·s(25℃)。
另外,对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d的纵横比,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算出,结果为1。
将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A-1)成分、(A-2)成分和(B)成分的“种类和配合量”汇总示于表1。
[表1]
(评价方法)
对如上所述制造的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进行以下评价。
[扩散性能的评价]
使用如图5所示的能够任意改变光源的投光角、检测器的受光角的变角光度计测角仪(Genesia公司制),进行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能的评价。如图5所示,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配置在光源与检测器之间(在此,预先以使光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法线方向入射的方式分别固定光源及各向异性光学膜)。在本评价中,将在光的直行方向(与各向异性光学膜垂直的方向)检测到光的情况设为检测角度0°,将检测器以能够在将与各向异性光学膜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状态下向任意的一个方向旋转的方式配置。
接着,使检测器在-75°~75°的范围内,以每1°向基于涂抹器的涂布方向连续地旋转,测定各个检测角度下的透过样品的光的光量(散射透射光量)。需要说明的是,散射透射光量的测定通过使用可见度滤波器测定可见光区域的波长而得到。然后,将散射透射光量相对于不经由各向异性光学膜而以检测角度0°从光源直接照射到检测器的光量(入射的光的光量、入射光量)的比例作为散射透射率(%)。
以上那样的测定的结果,根据得到的数据得到表示检测角度与散射透射光量的关系的图表,在该图表中,将满足“散射透射率(%)>0.1%”的检测角度的角度范围作为“扩散宽度”。
[色相的评价]
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公司制,UV-2450),测定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的L*a*b*(CIE1976)。
[评价基准]
本发明实施例的各评价的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扩散宽度”
◎:扩散性非常优异 40°以上
〇:扩散性优异 32°以上且小于40°
×:不充分的扩散性 小于32°
“色相b*”
◎:非常优异 -2.00~+2.00
〇:优异 -7.00以上且小于-2.00或超过+2.00且+7.00以下
×:不充分 小于-7.00或超过+7.00
将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光学膜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由表2的实施例1~5确认到,本发明各向异性光学膜是除了具有宽的扩散宽度的良好的扩散性以外,还具有优异的色相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特别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4中,作为(A-2)成分,使用1分子中具有多个芳香环的丙烯酸酯,进而,(A-1)成分和(A-2)成分的配合量最佳,因此在实施例中也为特别优异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2和3所使用的材料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分别变更(A-1)成分和(A-2)成分的配合量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实施例2能够得到具有非常优异的扩散性和优异的色相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实施例3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扩散性和非常优异的色相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在此,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色相稍差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与实施例1相比(A-2)成分多,从而起因于来自(A-2)成分的芳香环彼此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而产生显色。
另外,认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扩散性稍差的原因是起因于,与实施例1相比(A-2)成分少,由此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在固化形成时,在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之间产生的相分离变得无法充分进行。
实施例5是使用1分子中具有一个芳香环的丙烯酸酯作为(A-2)成分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扩散性和非常优异的色相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在此,认为实施例5与实施例1和4相比扩散性稍差的原因是起因于,与实施例1和4相比,(A-2)成分的折射率不够高,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的折射率差减少。
实施例6是使用1分子中具有两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A-2)成分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扩散性和非常优异的色相的各向异性光学膜。
在此,认为实施例6与实施例1和4相比扩散性稍差的原因是起因于,与实施例1和4相比,(A-2)成分的折射率不够高,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的折射率差减少。
比较例1是不使用成为(A-2)成分的材料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确认了该各向异性光学膜的扩散性不充分。认为这是因为,由于不含(A-2)成分,因此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流动性显著恶化,在固化形成时,在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之间产生的相分离几乎不进行。
比较例2是不使用成为(A-1)成分的材料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确认到该各向异性光学膜虽然具有优异的扩散性,但色相不充分。
在此,与实施例1相比,色相大幅变差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不含(A-1)成分,从而强烈产生了由来自(A-2)成分的芳香环彼此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引起的显色。
进而,认为与实施例1相比扩散性稍差的原因是起因于,由于不含有(A-1)成分,因此(A)成分整体的折射率变低,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的折射率差减少。
比较例3是不使用成为(A-1)成分的材料、进而使用2官能的丙烯酸酯作为(A-2)成分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确认到该各向异性光学膜虽然具有非常优异的色相,但扩散性不充分。
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使用2官能的丙烯酸酯作为(A-2)成分,芳香环彼此的重叠变得难以发生,即使不使用(A-1)成分也能够抑制由π-π堆积相互作用引起的显色,但(A)成分整体的折射率不够高,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的折射率差减少。
比较例4是使用6官能的丙烯酸酯作为(A-2)成分而制作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确认到该各向异性光学膜虽然具有非常优异的色相,但扩散性不充分。认为这是因为,(A-2)成分的折射率不够高,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的折射率差减少,而且(A-2)成分的粘度不够低,因此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固化形成时,在各向异性光学膜内部的基体区域与多个柱状区域之间产生的相分离变得无法充分进行。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想到的其他方式或各种变更例也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符号说明
1:未固化树脂组合物层,
10:光源,
11、12:指向性扩散元件,
LA:长径,
SA:短径,
A:平行光线,
B1、B2:具有指向性的光。
Claims (11)
1.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作为(A-1)成分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芴骨架和(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A-2)成分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芳香环和(甲基)丙烯酰基且不具有芴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B)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500,000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以及
作为(C)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在将所述(A-2)成分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时,所述组合物中的所述(A-1)成分的含量为3重量份~100重量份,
在将包含所述(A-1)成分和所述(A-2)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合计的含量设为100重量份时,所述组合物中的所述(B)成分的含量为10重量份~4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1)成分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芳香环作为芴骨架的取代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1)成分的折射率为1.55~1.7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1)成分具有多个(甲基)丙烯酰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2)成分在1分子中具有多个芳香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2)成分的折射率为1.50~1.6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2)成分具有联苯结构和/或二苯醚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的折射率为1.35~1.50。
9.一种各向异性光学膜,其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的固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具有基体区域和折射率与所述基体区域不同的多个柱状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多个柱状区域被构造成从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一个表面向另一个表面取向且延伸,
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与柱轴垂直的截面中的、所述柱状区域的平均长径/平均短径即所述柱状区域的纵横比为1~5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各向异性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厚度为10μm~100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46376 | 2020-08-31 | ||
JP2020146376 | 2020-08-31 | ||
PCT/JP2021/026518 WO2022044598A1 (ja) | 2020-08-31 | 2021-07-14 |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用組成物及び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43326A true CN115943326A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035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44678.8A Pending CN115943326A (zh) | 2020-08-31 | 2021-07-14 | 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及各向异性光学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92962B1 (zh) |
KR (1) | KR20230058658A (zh) |
CN (1) | CN115943326A (zh) |
TW (1) | TW202212366A (zh) |
WO (1) | WO20220445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3353A1 (ja) * | 2022-12-28 | 2024-07-0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組成物の硬化物、光学部品、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モジュール |
WO2024143320A1 (ja) * | 2022-12-28 | 2024-07-0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光硬化性組成物の硬化物、光学部品、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モジュ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4751B2 (ja) | 1975-12-24 | 1984-04-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型電子写真複写機のモ−タ制御回路 |
JP2008239757A (ja) | 2007-03-27 | 2008-10-09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硬化させてなる光制御膜 |
WO2016129486A1 (ja) * | 2015-02-09 | 2016-08-18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799283B2 (ja) * | 2016-10-12 | 2020-12-16 |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積層体 |
-
2021
- 2021-07-14 CN CN202180044678.8A patent/CN11594332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7-14 WO PCT/JP2021/026518 patent/WO202204459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7-14 JP JP2022523551A patent/JP7092962B1/ja active Active
- 2021-07-14 KR KR1020237009818A patent/KR20230058658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7-28 TW TW110127707A patent/TW20221236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92962B1 (ja) | 2022-06-28 |
JPWO2022044598A1 (zh) | 2022-03-03 |
TW202212366A (zh) | 2022-04-01 |
WO2022044598A1 (ja) | 2022-03-03 |
KR20230058658A (ko) | 2023-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89678B2 (en) | Anisotropic optical film | |
US10330831B2 (en) | Anisotropic optical film | |
KR102540565B1 (ko) | 이방성 광학 필름을 이용한 도광 적층체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면상 광원 장치 | |
CN112074771B (zh) | 头戴式显示器 | |
KR20160117313A (ko) | 이방성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
CN115943326A (zh) | 各向异性光学膜用组合物及各向异性光学膜 | |
KR20150093751A (ko) | 표시장치 | |
JP6542007B2 (ja) |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902895B2 (ja) |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22209566A1 (ja) |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 |
WO2019220775A1 (ja) |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WO2021187555A1 (ja) |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用組成物及び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 | |
WO2022138390A1 (ja) |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用組成物及び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 | |
JP7475182B2 (ja) |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 |
WO2021200891A1 (ja) |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7475333B2 (ja) |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装置 | |
WO2022209567A1 (ja) |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6581329B1 (ja) |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22157897A (ja) |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