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0635A -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0635A
CN115930635A CN202211655817.3A CN202211655817A CN115930635A CN 115930635 A CN115930635 A CN 115930635A CN 202211655817 A CN202211655817 A CN 202211655817A CN 115930635 A CN115930635 A CN 115930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ain body
liquid
water
bod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58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58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06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0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外壳,主体外壳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座,主体外壳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进液管,主体外壳侧面的顶端远离进液管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阀,密封座远离主体外壳一侧低端的中部设有水泵,密封座远离主体外壳一侧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本发明通过过滤网和毛刷头,在使用该装置时,液体流淌所产生的动能会带动毛刷头旋转,从而使毛刷头将液体中带有的颗粒状或片状杂质推向过滤网的边缘,而过滤网会对液体进行过滤,从而防止液体中的杂质进入主体外壳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进液管堵塞,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过滤防堵机构,从而导致液体中的杂质在进行热量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结晶,结晶会附着在换热器中的导液管中,从而形成水垢,即使工作环境较温和的换热器也会因为运行时间长、换热流体含有不溶性物质等原因导致结垢,目前针对换热器结垢的处理方法较多,总体来说,换热器导液管中结垢处理方法较壳侧结垢简单,然而壳侧除垢不仅费时费力,影响工业生产,而且会大幅度降低换热器使用寿命,当壳侧结垢严重时还能堵塞换热器,导致换热器报废,失去换热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所述主体外壳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主体外壳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主体外壳侧面的顶端远离进液管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阀,所述密封座远离主体外壳一侧低端的中部设有水泵,所述密封座远离主体外壳一侧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下表面设有止水阀,所述止水阀内壁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止水阀侧面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止水阀侧面顶端中部的圆形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低端固定连接在转动块侧面顶端的中部,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止水阀内壁远离过滤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主体外壳内壁的中部等距排列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数量为五条。
优选的,所述主体外壳侧面低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低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主体外壳内壁靠近进液管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主体外壳内壁的中部等距排列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主体外壳侧面低端靠近密封座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远离主体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阀,所述排液阀远离排液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
优选的,所述密封座内壁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进水舱,所述进水舱的内壁与导水管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座内壁低端的中部开设有出水舱,所述出水舱的内壁与导水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舱内壁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密封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水泵远离过滤箱一端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内壁的低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转动轴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侧面等距排列有毛刷头,所述毛刷头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泄压阀内壁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泄压阀低端中部圆形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套筒的外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泄压阀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低端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水泵远离出水管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顶端与过滤箱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止水阀远离进水口一端的中部,所述水泵靠近密封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远离水泵的一侧与密封座远离主体外壳一侧的表面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侧面远离垫板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表面两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垫板靠近水泵一侧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部等距排列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过滤板远离过滤箱的一端穿过过滤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远离过滤箱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过滤箱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进水舱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有过滤网和毛刷头,在使用该装置时,液体流淌所产生的动能会带动毛刷头旋转,从而使毛刷头将液体中带有的颗粒状或片状杂质推向过滤网的边缘,而过滤网会对液体进行过滤,从而防止液体中的杂质进入主体外壳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进液管堵塞,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设有过滤板,在使用该装置时,过滤箱内部的三块过滤板会对冷却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冷却水中的杂质进入进水舱的内部,从而可以防止导水管被冷却水中的杂质堵塞,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3、本发明通过设有缓冲板,在使用该装置时,液体在进入到主体外壳的内部时,液体会直接与缓冲板发生接触,通过液体与缓冲板的碰撞,从而减少液体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液体的冲击力直接造成导水管的损坏,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进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2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体外壳;101、支撑块;102、底座;1021、连接孔;103、缓冲板;104、折流板;105、排液口;1051、排液阀;1052、排液管;2、密封座;201、进水舱;202、出水舱;203、出水管;3、进液管;301、过滤网;302、转动轴;303、扇叶;304、转动环;3041、毛刷头;4、泄压阀;401、套筒;402、活动杆;403、挡板;404、弹簧;5、水泵;501、三通管;502、垫板;503、固定环;504、固定栓;6、过滤箱;601、过滤板;602、条形板;603、拉杆;604、输水管;7、止水阀;701、转动块;702、连接杆;703、把手;704、进水口;8、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及工作方法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包括主体外壳1,主体外壳1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座2,主体外壳1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2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主体外壳1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2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进液管3,主体外壳1侧面的顶端远离进液管3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阀4,密封座2远离主体外壳1一侧低端的中部设有水泵5,密封座2远离主体外壳1一侧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6,过滤箱6的下表面设有止水阀7,止水阀7内壁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701,止水阀7侧面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止水阀7侧面顶端中部的圆形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02,连接杆702的低端固定连接在转动块701侧面顶端的中部,连接杆702远离转动块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03,止水阀7内壁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704,主体外壳1内壁的中部等距排列有导水管8,导水管8的数量为五条。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使用时,转动把手703,把手703在转动时,会通过连接杆702将转动块701带动旋转,使止水阀7被打开。
进一步的,主体外壳1侧面低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1,支撑块101的低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02,底座102上表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连接孔1021,主体外壳1内壁靠近进液管3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03,主体外壳1内壁的中部等距排列有折流板104,折流板104的数量为四个,主体外壳1侧面低端靠近密封座2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液口105,排液口105远离主体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阀1051,排液阀1051远离排液口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052。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使用时,液体在进入到主体外壳1的内部时,液体会直接与缓冲板103发生接触,通过液体与缓冲板103的碰撞,从而减少液体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液体的冲击力直接造成导水管8的损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密封座2内壁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进水舱201,进水舱201的内壁与导水管8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密封座2内壁低端的中部开设有出水舱202,出水舱202的内壁与导水管8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出水舱202内壁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03,出水管203远离密封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水泵5远离过滤箱6一端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使用时,进水舱201内部的冷却水会通过导水管8流淌道出水舱202的内部,然后水泵5会将出水舱202内壁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203以及三通管501输送到过滤箱6的内部,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进液管3内壁的低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301,过滤网301上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302,转动轴3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303,转动轴302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环304,转动环304的侧面等距排列有毛刷头3041,毛刷头3041的数量为三个。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使用时,液体流淌所产生的动能会将扇叶303带动,扇叶303会通过转动环304将其侧面的三个毛刷头3041带动旋转,从而使毛刷头3041将将液体中带有的颗粒状或片状杂质推向过滤网301的边缘,而过滤网301会对液体进行过滤,从而防止液体中的杂质进入主体外壳1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进液管3堵塞。
进一步的,泄压阀4内壁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401,套筒40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402,活动杆402远离套筒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03,挡板403的下表面与泄压阀4低端中部圆形槽的内壁活动连接,套筒401的外侧设有弹簧404,弹簧404的顶端与泄压阀4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404的低端固定连接在挡板403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当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过高时,主体外壳1内壁的压力会将挡板403向上推动,从而使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经过泄压阀4排出,当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减少时,弹簧404会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将挡板403推动,使挡板403将泄压阀4低端的泄压孔堵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水泵5远离出水管203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三通管501,三通管501的顶端与过滤箱6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三通管501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止水阀7远离进水口704一端的中部,水泵5靠近密封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502,垫板502远离水泵5的一侧与密封座2远离主体外壳1一侧的表面面固定连接,水泵5侧面远离垫板502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03,固定环503表面两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栓504,固定栓504远离固定环5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垫板502靠近水泵5一侧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水泵5会将出水舱202内壁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203以及三通管501输送到过滤箱6的内部,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过滤箱6的内部等距排列有过滤板601,过滤板601的数量为三个,过滤板601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穿过过滤箱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条形板602,条形板602远离过滤箱6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603,过滤箱6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水管604,输水管604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与进水舱201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使用时,过滤箱6内部的三块过滤板601会对冷却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冷却水中的杂质进入进水舱201的内部,从而可以防止导水管8被冷却水中的杂质堵塞,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S1:首先将外部的冷却水与进水口704固定连接,然后转动把手703,把手703在转动时,会通过连接杆702将转动块701带动旋转,使止水阀7被打开,从而使外部的冷却水通过三通管501进入到过滤箱6的内部;
S2:然后在将需要降温的液体通过进液管3输送到主体外壳1的内部,此时,液体流淌所产生的动能会将扇叶303带动,使其以转动轴302为轴心转动,扇叶303在转动时,会通过转动环304将其侧面的三个毛刷头3041带动旋转,从而使毛刷头3041将将液体中带有的颗粒状或片状杂质推向过滤网301的边缘,而过滤网301会对液体进行过滤,从而防止液体中的杂质进入主体外壳1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进液管3堵塞,液体在进入到主体外壳1的内部时,液体会直接与缓冲板103发生接触,通过液体与缓冲板103的碰撞,从而减少液体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液体的冲击力直接造成导水管8的损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S3:此时将水泵5启动,水泵5会将出水舱202内壁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203以及三通管501输送到过滤箱6的内部,此时,过滤箱6内部的三块过滤板601会对冷却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冷却水中的杂质进入进水舱201的内部,从而可以防止导水管8被冷却水中的杂质堵塞,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冷却水在经过导水管8后,会重新流淌到出水舱202的内部,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
S4:该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会不断的增加,当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过高时,主体外壳1内壁的压力会将挡板403向上推动,从而使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经过泄压阀4排出,当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减少时,弹簧404会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将挡板403推动,使挡板403将泄压阀4低端的泄压孔堵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S5:需要降温的液体在进入到主体外壳1内部之后,进过折流板104的阻挡,可以增加液体换热的时间,当需要将主体外壳1内部的液体排出时,同理打开排液阀1051,从而使主体外壳1内部的液体从排液管1052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包括主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座(2),所述主体外壳(1)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2)一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主体外壳(1)侧面顶端远离密封座(2)一端中部的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进液管(3),所述主体外壳(1)侧面的顶端远离进液管(3)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阀(4),所述密封座(2)远离主体外壳(1)一侧低端的中部设有水泵(5),所述密封座(2)远离主体外壳(1)一侧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的下表面设有止水阀(7),所述止水阀(7)内壁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块(701),所述止水阀(7)侧面顶端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止水阀(7)侧面顶端中部的圆形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杆(702),所述连接杆(702)的低端固定连接在转动块(701)侧面顶端的中部,所述连接杆(702)远离转动块(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03),所述止水阀(7)内壁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704),所述主体外壳(1)内壁的中部等距排列有导水管(8),所述导水管(8)的数量为五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1)侧面低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1),所述支撑块(101)的低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02),所述底座(102)上表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连接孔(1021),所述主体外壳(1)内壁靠近进液管(3)一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03),所述主体外壳(1)内壁的中部等距排列有折流板(104),所述折流板(10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主体外壳(1)侧面低端靠近密封座(2)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液口(105),所述排液口(105)远离主体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阀(1051),所述排液阀(1051)远离排液口(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10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2)内壁顶端的中部开设有进水舱(201),所述进水舱(201)的内壁与导水管(8)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座(2)内壁低端的中部开设有出水舱(202),所述出水舱(202)的内壁与导水管(8)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舱(202)内壁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03),所述出水管(203)远离密封座(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水泵(5)远离过滤箱(6)一端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3)内壁的低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301),所述过滤网(301)上表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302),所述转动轴(3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303),所述转动轴(302)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环(304),所述转动环(304)的侧面等距排列有毛刷头(3041),所述毛刷头(3041)的数量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4)内壁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401),所述套筒(40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402),所述活动杆(402)远离套筒(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03),所述挡板(403)的下表面与泄压阀(4)低端中部圆形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套筒(401)的外侧设有弹簧(404),所述弹簧(404)的顶端与泄压阀(4)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4)的低端固定连接在挡板(403)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5)远离出水管(203)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三通管(501),所述三通管(501)的顶端与过滤箱(6)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501)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止水阀(7)远离进水口(704)一端的中部,所述水泵(5)靠近密封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502),所述垫板(502)远离水泵(5)的一侧与密封座(2)远离主体外壳(1)一侧的表面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5)侧面远离垫板(502)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03),所述固定环(503)表面两端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栓(504),所述固定栓(504)远离固定环(5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垫板(502)靠近水泵(5)一侧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6)的内部等距排列有过滤板(601),所述过滤板(601)的数量为三个,所述过滤板(601)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穿过过滤箱(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条形板(602),所述条形板(602)远离过滤箱(6)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603),所述过滤箱(6)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输水管(604),所述输水管(604)远离过滤箱(6)的一端与进水舱(201)的内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所述的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侧防堵型换热器的工作方法如下:
S1:首先将外部的冷却水与进水口(704)固定连接,然后转动把手(703),把手(703)在转动时,会通过连接杆(702)将转动块(701)带动旋转,使止水阀(7)被打开,从而使外部的冷却水通过三通管(501)进入到过滤箱(6)的内部;
S2:然后在将需要降温的液体通过进液管(3)输送到主体外壳(1)的内部,此时,液体流淌所产生的动能会将扇叶(303)带动,使其以转动轴(302)为轴心转动,扇叶(303)在转动时,会通过转动环(304)将其侧面的三个毛刷头(3041)带动旋转,从而使毛刷头(3041)将将液体中带有的颗粒状或片状杂质推向过滤网(301)的边缘,而过滤网(301)会对液体进行过滤,从而防止液体中的杂质进入主体外壳(1)的内部,并且可以防止进液管(3)堵塞,液体在进入到主体外壳(1)的内部时,液体会直接与缓冲板(103)发生接触,通过液体与缓冲板(103)的碰撞,从而减少液体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液体的冲击力直接造成导水管(8)的损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S3:此时将水泵(5)启动,水泵(5)会将出水舱(202)内壁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203)以及三通管(501)输送到过滤箱(6)的内部,此时,过滤箱(6)内部的三块过滤板(601)会对冷却水进行过滤,从而防止冷却水中的杂质进入进水舱(201)的内部,从而可以防止导水管(8)被冷却水中的杂质堵塞,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冷却水在经过导水管(8)后,会重新流淌到出水舱(202)的内部,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
S4:该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会不断的增加,当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过高时,主体外壳(1)内壁的压力会将挡板(403)向上推动,从而使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经过泄压阀(4)排出,当主体外壳(1)内部的压力减少时,弹簧(404)会通过其自身的弹力将挡板(403)推动,使挡板(403)将泄压阀(4)低端的泄压孔堵住,从而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S5:需要降温的液体在进入到主体外壳(1)内部之后,进过折流板(104)的阻挡,可以增加液体换热的时间,当需要将主体外壳(1)内部的液体排出时,同理打开排液阀(1051),从而使主体外壳(1)内部的液体从排液管(1052)排出。
CN202211655817.3A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Pending CN1159306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5817.3A CN115930635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5817.3A CN115930635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0635A true CN115930635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55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5817.3A Pending CN115930635A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063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6123A (zh) * 2023-07-10 2023-08-08 福建华大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永磁变频电机
CN116972665A (zh) * 2023-09-25 2023-10-31 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换热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6123A (zh) * 2023-07-10 2023-08-08 福建华大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永磁变频电机
CN116566123B (zh) * 2023-07-10 2023-09-19 福建华大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永磁变频电机
CN116972665A (zh) * 2023-09-25 2023-10-31 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换热装置
CN116972665B (zh) * 2023-09-25 2023-12-08 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换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30635A (zh) 一种壳侧防堵型换热器
CN214974479U (zh) 一种高效稳定砂磨机
CN218916032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CN216063512U (zh) 一种水泥生产用辊压机散热装置
CN215114067U (zh) 铝塑散热器复合内胆
CN209857434U (zh) 一种便于除垢的制冷换热器
CN214250209U (zh) 一种制冷剂两相混合流进液均布装置及其应用的蒸发器
CN210738811U (zh) 双螺杆空压机板换干燥机
CN210676898U (zh) 一种轮毂低压铸造用冷却结构
CN214913488U (zh) 一种分离c10-c13长链正构烷烃的精馏塔换热装置
CN210532753U (zh) 一种循环蒸发式冷凝器
CN210977866U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
CN214293992U (zh) 一种塑胶模具冷却装置
CN220170024U (zh) 一种w型高效空冷器
CN213396024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冷凝器
CN21137081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216694587U (zh) 一种高效环保化工换热器
CN212806632U (zh) 一种节能型闭式冷却塔
CN215217253U (zh) 一种实用型冷却塔
CN209959463U (zh) 一种润滑油加工用真空泵回水装置
CN211975512U (zh) 一种具有降温效果的抽锌泵设备
CN213984755U (zh) 一种凝汽器胶球清洗的收球装置
CN210512774U (zh) 一种沿海电厂闭式水冷却器自动清洗装置
CN212081749U (zh) 一种水循环式冷却设备
CN212252997U (zh) 一种空调系统中冷水与处理空气热湿交换的喷淋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