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0506A - 卧式风冷柜 - Google Patents

卧式风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0506A
CN115930506A CN202211347442.4A CN202211347442A CN115930506A CN 115930506 A CN115930506 A CN 115930506A CN 202211347442 A CN202211347442 A CN 202211347442A CN 115930506 A CN115930506 A CN 115930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ver plate
shell
lin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74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30506B (zh
Inventor
刘玉刚
盛艳红
潘前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aichua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aichua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aichua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aichua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7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0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0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0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30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0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卧式风冷柜,包括:保温柜体,保温柜体包括外壳、内胆和风道组件,内胆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内胆设置在外壳中;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安装壳,安装壳上设置排风口和进风口,安装壳的一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开口;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包括安装架、蒸发风机、冷凝风机和制冷回路,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安装架上设置有保温隔断,蒸发风机和蒸发器设置在保温隔断的一侧,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冷凝风机设置在保温隔断的另一侧。实现提高制冷机组与保温柜体之间的气密性,减少冷气泄漏以降低能耗,提高了卧式风冷柜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卧式风冷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风冷柜。
背景技术
冷柜因其储物量大,被广泛的推广使用。常规的冷柜一般采用制冷的方式,而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风冷方式的卧式冷柜也逐渐推向市场使用。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501524 U公开了一种卧式冷柜,其中,为了方便后期维修,采用独立的制冷机组并在箱体中设置风道以满足送风和回风的要求。在实际组装时,需要将制冷机组的进出风口需要箱体上配置的进出风口进行对接,以满足箱体内空气循环流入到制冷机组进行循环制冷的要求。但是,因加工精度的影响,制冷机组与箱体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漏风的可能性,出现冷量的泄漏导致能耗较高。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降低能耗以提高制冷效果的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风冷柜,实现提高制冷机组与保温柜体之间的气密性,减少冷气泄漏以降低能耗,提高了卧式风冷柜制冷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风冷柜,包括:
保温柜体,所述保温柜体包括外壳、内胆和风道组件,所述内胆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设置排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安装壳的一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第一盖板遮盖在所述内胆的外壁并与所述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送风通道,所述第二盖板遮盖在所述内胆的外壁并与所述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回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回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进风口,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柜口,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机仓,所述安装壳位于所述机仓中;
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安装架、蒸发风机、冷凝风机和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保温隔断,所述蒸发风机和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保温隔断的一侧,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和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保温隔断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蒸发风机和所述蒸发器由所述安装开口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中,所述保温隔断贴靠在所述安装壳的端面上并遮盖住所述安装开口;所述蒸发风机配置成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经由所述蒸发器换热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包括胆体和衬套,所述胆体上开设有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所述衬套套在所述胆体的外部,所述衬套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衬套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衬套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布置在所述胆体的上部,所述回风口布置在所述胆体的下部,所述胆体与所述衬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隔条,所述密封隔条横向布置并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上分别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由下至上倾斜朝向所述胆体的外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所述胆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所述衬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布设置有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分流盖板和集流盖板,所述分流盖板和所述集流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衬套上,所述分流盖板与所述衬套之间形成分流气道,所述集流盖板与所述衬套之间形成集流气道,所述分流气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送风通道,所述集流气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回风通道;所述分流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所述集流盖板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一端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安装壳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下方;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排风口,所述安装壳的侧部设置有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断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断上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断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保温隔断上,所述蒸发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断的边缘还设置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保温柜体内设置有独立的安装壳,安装壳在保温柜体的内壁与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保持良好的密封连接状态,而在将制冷机组组装到保温柜体上后,蒸发器经由安装开口插入到安装壳中并将排风口和进风口间隔开,同时,保温隔断将密封遮盖住安装壳上的安装开口,进而使得保温端盖与安装壳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蒸发腔体,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开口被保温隔断良好的密封住,可以减少冷气的泄漏,实现提高制冷机组与保温柜体之间的气密性,减少冷气泄漏以降低能耗,提高了卧式风冷柜制冷效果。
其中,对于内胆上形成的出风口和回风口,通过在出风口和回风口的外侧分别设置挡板,挡板由下至上倾斜布置,以通过挡板能够阻挡保温柜体内的物品经由出风口和回风口跌落到风道内,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
另外,对于制冷机组而言,采用在保温隔断的一侧设置蒸发器和蒸发风机,而保温隔断的另一侧设置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风机,以使得制冷机组整体横向布置,降低制冷机组的整体高度,满足制冷机组整体结构紧凑化设计的要求,以增大冷柜的有效容积。另外,对于制冷机组在拉出后,制冷机组的相关部件均处于暴露的状态,更方便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操作,以提高维修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卧式风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卧式风冷柜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保温柜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内胆和风道组件的组装爆炸图;
图8为图1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图1中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保温柜体1;
外壳11、内胆12、风道组件13、柜口14;
隔板111、出风口121、回风口122、胆体123、衬套124、密封隔条125、挡板126;
第一盖板131、第二盖板132、安装壳133、分流盖板134、集流盖板135、送风通道101、回风通道102;
第一通风口1241、第二通风口1242、排风口1331、进风口1332、安装开口1333、外凸部1334、弧形导风面1335;
制冷机组2;
安装架21、蒸发风机22、冷凝风机23、制冷回路24、保温隔断25、第一支架26、接水盘27、第二支架28、密封圈29;
压缩机241、冷凝器242、蒸发器243、排水管27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风冷柜,包括:保温柜体1和制冷机组2。其中,保温柜体1内形成储物腔体和机仓,储物腔体用于存储需要冷藏或冷冻的物品,而制冷机组2则安装在机仓中。制冷机组产生的冷空气经由保温柜体1内的送风通道输送并从出风口输入到储物腔体中,储物腔体内的气体经由回风口从回风通道返回至制冷机组2处进行重新制冷处理。
其中,对于保温柜体1而言,其包括外壳11、内胆12和风道组件13,内胆12上设置有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内胆12设置在外壳11中;风道组件13包括第一盖板131、第二盖板132和安装壳133,安装壳133上设置排风口1331和进风口1332,安装壳133的一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开口1333,第一盖板131遮盖在内胆12的外壁并与内胆12的外壁之间形成送风通道101,第二盖板132遮盖在内胆12的外壁并与内胆12的外壁之间形成回风通道102,送风通道101分别连通出风口121和排风口1331,回风通道102分别连通回风口122和进风口1332;外壳11的顶部和内胆12的顶部设置有柜口14,通过柜口14将外壳11和内胆12组装在一起。
另外,对于制冷机组2而言,其包括安装架21、蒸发风机22、冷凝风机23和制冷回路24,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241、冷凝器242、节流装置(未图示)和蒸发器243,安装架21上设置有保温隔断25,蒸发风机22和蒸发器243设置在保温隔断25的一侧,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和冷凝风机设置在保温隔断25的另一侧;
其中,蒸发风机22和蒸发器243由安装开口1333设置在安装壳133中,保温隔断25贴靠在安装壳133的端面上并遮盖住安装开口1333;蒸发风机22配置成从进风口1332吸入空气经由蒸发器243换热后从排风口1331排出。
具体的,由于制冷机组2能够从保温柜体1上拆卸下,为了在将制冷机组2组装到保温柜体1中后,确保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气密性,以减少组装连接部处发生泄漏冷气。
为此,在保温柜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壳133,而安装壳133上形成的排风口1331则通过送风通道101与内胆12上的出风口121连通,安装壳133上形成进风口1332则通过回风通道102与内胆12上的回风口122连通,而送风通道101、回风通道102集成在外壳11和内胆12之间,可以确保保温柜体1的内部气路保持良好的气密性。
而对于装配到保温柜体1中的制冷机组2,蒸发器243和蒸发风机22经由安装开口1333进入到安装壳133内,并使得蒸发器243布置排风口1331和进风口1332之间。重要的是,通过保温隔断25能够将安装开口1333遮盖住,以提高安装开口1333处的密封可靠性。优选地,保温隔断25的边缘还设置有密封圈29。具体的,在制冷机组2组装到保温柜体1上后,所述密封圈挤压在安装壳133与保温隔断25之间,利用所述密封圈密封包围在安装开口1333的外围。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对接的方式来实现机组与柜体之间风口之间的连接,一方面能够简化组装精度,仅需要将蒸发器243和蒸发风机插入到安装壳133中便可以完成组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密封可靠性,利用所述保温隔板来对整个安装开口1333进行全面有效的封堵,以减少出现泄漏冷气的情况发生。
另外,对于保温柜体1所形成的送风通道101、回风通道102,采用在内胆12的外部配置盖板的方式,以在内胆12的外部形成送风通道101、回风通道102,进而不会占用内胆12的容积。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送风和回风的均匀性,使得内胆12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则通常情况下在内胆12上布置有多个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一般情况下将沿着内胆12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多个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
相对应的,内胆12包括胆体123和衬套124,胆体123上开设有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衬套124套在胆体123的外部,衬套124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241和第二通风口1242,第一通风口1241与出风口121连通,第二通风口1242与回风口122连通;
其中,第一盖板131设置在衬套124上并遮盖住第一通风口1241,第二盖板132设置在衬套124上并遮盖住第二通风口1242。
具体的,内胆12采用双层结构,通过胆体123形成储物腔体并配置多个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并在胆体123的外部设置衬套124,使得胆体123和衬套124之间形成空气夹层,空气夹层一方面能够提高胆体123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空气夹层能够进一步的缓冲送风通道101输送的冷空气,以使得冷空气能够均匀的分散到各个出风口121。
而为了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第一通风口1241的数量可以布置多个与出风口121相匹配,同样的,第二通风口1242的数量可以布置多个与回风口122相匹配。
另外,为了在空气夹层中间隔开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出风口121布置在胆体123的上部,回风口122布置在胆体123的下部,胆体123与衬套124之间还设置有密封隔条125,密封隔条125横向布置并位于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之间。
具体的,密封隔条125接在胆体123和衬套124之间,以利用密封隔条125将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在空气夹层中密封间隔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送风通道101输送的冷气经由各个第一通风口1241进入到所述空气夹层中进行缓冲后,再从出风口121送入到胆体123形成的储物腔体中。而储物腔体中的空气也可以通过不同位置处的回风口122流入到回风通道102以满足空气在储物腔体与安装壳133之间循环流动。
优选地,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上分别设置有挡板126,挡板126由下至上倾斜朝向胆体123的外侧延伸。
具体的,挡板126遮盖在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外部,这样,在实际使用时,能够有效的阻挡胆体123内的物品落入到送风通道101和回风通道102中。并且,由于挡板126沿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的下部边缘朝上倾斜延伸,使得挡板126的上边缘与出风口121的上边缘形成出风部,同样的,挡板126的上边缘与回风口122的上边缘形成回风部,能够最大限度的阻挡物品落入到风道内。
另外,由于设置挡板126,对于出风口121而言,从送风通道101输送的冷气进入到胆体123和衬套124之间后被挡板126遮挡后,将绕过挡板126的顶部从出风部朝向胆体123的底部方向出风,并且,由于倾斜布置的挡板126导向,使得冷空气倾斜朝下向胆体123的底部中间位置输送冷气,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送风均匀性,优化储物腔体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以提高制冷效果。
而对于挡板126而言,挡板126与胆体123为一整体结构。例如:挡板126冲压形成在胆体123上。
另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3包括胆体123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衬套124的前侧和后侧分布设置有第一盖板131和第二盖板132;
风道组件13还包括分流盖板134和集流盖板135,分流盖板134和集流盖板135分别设置在衬套124上,分流盖板134与衬套124之间形成分流气道(未标记),集流盖板135与衬套124之间形成集流气道(未标记),所述分流气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送风通道101,所述集流气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回风通道102;分流盖板134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排风口1331连接,集流盖板135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进风口1332连接。
具体的,由于内胆12的前后侧分布有出风口121和回风口122,相对应的,在内胆12的前后侧分别分布有送风通道101和回风通道102。两个送风通道101与所述分流气道连接,以满足从安装壳133的排风口1331输出的冷气经由所述分流气道分流至两个送风通道101中。两个回风通道102与所述集流气道连接,以满足胆体123两侧的回风统一经由所述集流气道进入到安装壳133内进行制冷。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内胆12的一端部设置有凹陷部,安装壳133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下方;安装壳133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1331,安装壳133的侧部设置有进风口1332。
具体的,由于制冷机组2中的相关部件采用横向排布的方式,整体高度尺寸较低,进而在内胆12的一端部的底部区域形成凹陷部来满足制冷机组2的安装要求。
其中,外壳11中还设置有隔板111,隔板111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下方,隔板111与外壳11之间形成机仓,安装壳133位于所述机仓中;外壳11、内胆12和隔板111之间设置有发泡层,第一盖板131和第二盖板132嵌在所述发泡层中。
进一步的,安装壳133上设置有进风口1332的侧壁设置有外凸部1334,进风口1332位于外凸部1334的端面上,蒸发风机22布置在进风口1332的内侧。
具体的,安装壳133的一侧壁所形成的外凸部1334在安装壳133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蒸发风机22的空间,相对应的,安装开口1333形成有与外凸部1334配比的开口形状,以使得蒸发风机22能够顺畅的经由安装开口1333装配到安装壳133内。
而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外凸部1334的内壁形成弧形导风面1335,所述弧形导向面朝向蒸发器243方向延伸。在使用过程中,蒸发风机22启动后,胆体123中储物腔体内的气流从进风口1332进入后经由弧形导风面1335导向扩展分布至蒸发器243的整个蒸发表面,以确保气流能够充分的与蒸发器243进行换热后再从排风口1331排出,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蒸发风机22的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弧形导向面,两个所述弧形导向面之间的距离沿蒸发风机22产生的气流方向逐渐增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简化制冷机组2的整体结构以满足结构紧凑化设计的要求,保温隔断25设置有第一支架26,蒸发器243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具体的,蒸发器243整体外露,为了方便安装固定蒸发器243,则在保温隔断25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以使得蒸发器243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而蒸发器243的自由端部将处于悬空的状态,以满足直接插入到安装壳133内的组装要求。其中,还可以在保温隔断25上设置有接水盘27,所述接水盘设置在蒸发器243的下方。而所述接水盘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271,所述排水管贯穿保温隔断25。
同样的,保温隔断25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架28,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保温隔断25上,蒸发风机2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具体的,蒸发风机22通过悬臂式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固定在保温隔断25上,在组装时,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架插入到安装壳133内,以使得蒸发风机22组装到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柜体,所述保温柜体包括外壳、内胆和风道组件,所述内胆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设置排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安装壳的一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第一盖板遮盖在所述内胆的外壁并与所述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送风通道,所述第二盖板遮盖在所述内胆的外壁并与所述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回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回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进风口;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所述内胆的顶部设置有柜口,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机仓,所述安装壳位于所述机仓中;
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安装架、蒸发风机、冷凝风机和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保温隔断,所述蒸发风机和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保温隔断的一侧,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和冷凝风机设置在所述保温隔断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蒸发风机和所述蒸发器由所述安装开口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中,所述保温隔断贴靠在所述安装壳的端面上并遮盖住所述安装开口;所述蒸发风机配置成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经由所述蒸发器换热后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胆体和衬套,所述胆体上开设有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所述衬套套在所述胆体的外部,所述衬套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衬套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衬套上并遮盖住所述第二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布置在所述胆体的上部,所述回风口布置在所述胆体的下部,所述胆体与所述衬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隔条,所述密封隔条横向布置并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上分别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由下至上倾斜朝向所述胆体的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所述胆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回风口,所述衬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布设置有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分流盖板和集流盖板,所述分流盖板和所述集流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衬套上,所述分流盖板与所述衬套之间形成分流气道,所述集流盖板与所述衬套之间形成集流气道,所述分流气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送风通道,所述集流气道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回风通道;所述分流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所述集流盖板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进风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一端部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安装壳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下方;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排风口,所述安装壳的侧部设置有所述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断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断上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断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部设置在所述保温隔断上,所述蒸发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风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断的边缘还设置有密封圈。
CN202211347442.4A 2022-10-31 2022-10-31 卧式风冷柜 Active CN115930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7442.4A CN115930506B (zh) 2022-10-31 2022-10-31 卧式风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7442.4A CN115930506B (zh) 2022-10-31 2022-10-31 卧式风冷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0506A true CN115930506A (zh) 2023-04-07
CN115930506B CN115930506B (zh) 2024-05-10

Family

ID=8654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7442.4A Active CN115930506B (zh) 2022-10-31 2022-10-31 卧式风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050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4221A1 (en) * 2002-10-18 2004-07-15 Habco Beverage Systems Inc.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refrigerator
CN206648390U (zh) * 2017-03-31 2017-11-17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霜冷柜送风装置
CN107490229A (zh) * 2017-08-03 2017-12-19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四风道风冷式冰柜
CN207050305U (zh) * 2017-07-19 2018-02-27 江苏侨谊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可抽拉式风冷制冷机组
CN207501524U (zh) * 2017-10-31 2018-06-15 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卧式冷柜
CN207849858U (zh) * 2017-12-15 2018-09-11 中山市君诺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抽取式冷柜机组
CN108800732A (zh) * 2018-05-30 2018-11-1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冷柜用内胆组件及卧式风冷冷柜
CN208920682U (zh) * 2018-08-28 2019-05-3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及快件柜
CN209689258U (zh) * 2019-01-28 2019-11-26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封闭保温功能柜体的制冷模块
KR20210053173A (ko) * 2019-11-01 2021-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213873351U (zh) * 2020-12-29 2021-08-03 广州市建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无霜卧式冷柜
CN216080518U (zh) * 2021-06-28 2022-03-18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风冷卧式冷柜
CN217058081U (zh) * 2021-12-07 2022-07-26 文璟制冷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抽屉式风冷机组及冷柜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34221A1 (en) * 2002-10-18 2004-07-15 Habco Beverage Systems Inc. Modular refrigeration unit and refrigerator
CN206648390U (zh) * 2017-03-31 2017-11-17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霜冷柜送风装置
CN207050305U (zh) * 2017-07-19 2018-02-27 江苏侨谊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可抽拉式风冷制冷机组
CN107490229A (zh) * 2017-08-03 2017-12-19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四风道风冷式冰柜
CN207501524U (zh) * 2017-10-31 2018-06-15 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卧式冷柜
CN207849858U (zh) * 2017-12-15 2018-09-11 中山市君诺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抽取式冷柜机组
CN108800732A (zh) * 2018-05-30 2018-11-1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冷柜用内胆组件及卧式风冷冷柜
CN208920682U (zh) * 2018-08-28 2019-05-3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装置及快件柜
CN209689258U (zh) * 2019-01-28 2019-11-26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封闭保温功能柜体的制冷模块
KR20210053173A (ko) * 2019-11-01 2021-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CN213873351U (zh) * 2020-12-29 2021-08-03 广州市建凌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无霜卧式冷柜
CN216080518U (zh) * 2021-06-28 2022-03-18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风冷卧式冷柜
CN217058081U (zh) * 2021-12-07 2022-07-26 文璟制冷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抽屉式风冷机组及冷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0506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071496A (ja) 冷蔵庫
EP3926263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return air inlets formed in two side walls of refrigerator body
CN219037244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8565863U (zh) 卧式风冷柜
CN218565864U (zh) 制冷机组及卧式风冷柜
CN218544943U (zh) 风冷柜
CN115930506A (zh) 卧式风冷柜
KR101645731B1 (ko) 냉장고
EP4006458A1 (en) Refrigerator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evaporator
CN219037237U (zh) 制冷模块的壳体、制冷模块和冰箱
CN219037235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037242U (zh) 冰箱及其箱体模块和用于冰箱的罩壳
CN219037243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037240U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连接管、冰箱的箱体模块和冰箱
CN219037245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713730U (zh) 制冷设备
CN219390227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CN219390182U (zh) 制冷设备
CN219037241U (zh) 冰箱的箱体模块、冰箱和用于冰箱的罩壳
CN219037234U (zh) 冰箱的箱体模块和冰箱
CN219037238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037155U (zh) 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390226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内胆、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和制冷设备
US11796242B2 (en) Air vent for a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KR20120029255A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