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0227U -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0227U
CN219390227U CN202320036325.XU CN202320036325U CN219390227U CN 219390227 U CN219390227 U CN 219390227U CN 202320036325 U CN202320036325 U CN 202320036325U CN 219390227 U CN219390227 U CN 219390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utility
air outlet
model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63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永升
赵向辉
刘煜森
房雯雯
王霁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63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0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0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0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采用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容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包括压机仓,所述压机仓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后侧;所述压机仓包括横向分布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部的高度;所述第二侧部用于布置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中压机仓的第一侧部的高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为箱体上的储藏间室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进而提升了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一般包括冰箱、冷柜和冰柜。现有的制冷设备一般会在其底部的后侧设置压机仓,以将压缩机、冷凝器和散热风机布置在压机仓内。由于压缩机高度的限制,导致压机仓的高度较大,挤占了制冷设备内储藏间室的大量空间。
对于蒸发器底置的制冷设备,一般还会在压机仓的前上方设置制冷间室,导致储藏间室的空间被进一步挤占。因此,现有制冷设备的储藏间室由于压机仓和制冷间室的存在,而导致其底部的后侧需要避让压机仓和制冷间室的送风风道,进而导致储藏间室的底部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较小,容积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采用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容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实现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的嵌装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压机仓,所述压机仓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后侧;所述压机仓包括横向分布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部的高度;所述第二侧部用于布置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部的顶壁从后至前向下倾斜;所述第二侧部的顶壁的后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侧部的顶壁的前部从后至前向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部的平均高度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平均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1.5至3。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部的平均高度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平均高度的比值为2。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隔断,所述隔断用于将所述压机仓分隔成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所述隔断上设置有通风孔,以通过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宽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5至2。
可选地,所述箱体底部的前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还限定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侧部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侧部等宽;并且/或者,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侧部等宽。
可选地,所述进风通道的高度低于所述出风通道的高度。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机仓设置为横向分布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并使第一侧部的高度低于第二侧部的高度,并使第二侧部用于布置压缩机,使得压机仓的第一侧部的高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得到了有效地降低,从而为箱体上的储藏间室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进而提升了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通过在箱体底部的前侧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使箱体限定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并使进风通道将进口与第一侧部连通,使出风通道将出风口与第二侧部连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被嵌装时能够通过进风口、出风口、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从冰箱的前侧将冷风引入压机仓,以及将压机仓内的热风从冰箱的前侧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会在后文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前上轴测视图(有抽屉);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前下轴测视图(有抽屉);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前上轴测视图(无抽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前视图(无抽屉);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制冷设备沿A-A方向的等轴侧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底部的轴测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箱体的底座的前下轴测视图;
图9是图4中制冷设备沿B-B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0是图4中制冷设备沿C-C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1是图4中制冷设备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制冷设备沿D-D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内胆的前上轴测视图;
图14是图13中内胆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内胆的前下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冷量”和“热量”为同一物理状态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空气、冷凝器等)具有的“冷量”越高,则具有的“热量”越低,具有的“冷量”越低,则具有的“热量”越高。某目标物吸收“冷量”的同时会释放“热量”,释放“冷量”的同时会吸收“热量”。某目标物保存“冷量”或“热量”,为使该目标物保持当前的温度。“制冷”和“吸热”为同一物理现象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在制冷的同时会吸热。
下面参照图1至图15并结合制冷设备,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箱体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冷柜或冰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00和多个抽屉200。该多个抽屉200均以抽拉的方式安装到箱体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抽屉200的数量除了可以是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三个以外,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数量。例如,一个、两个、四个等。
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为制冷设备配置门体,以替代抽屉200,并通过门体打开或遮蔽箱体100。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制冷设备是风冷式制冷设备。抽屉200可以是直冷式的抽屉200,也可以是风冷式的抽屉200。
如果抽屉200是直冷式的抽屉200,则抽屉200可以被设置为完全封闭的形式,或者仅为抽屉200配置一个开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抽屉200仅具有一个开口时,抽屉200的内部不会形成对流,因而也是通过直冷的方式对其内的食材进行制冷。
如果抽屉200是风冷式的抽屉200,则需要在抽屉200上相对的两个位置处分别设置开口,以使其中一个位置处的开口用来接收冷风,使其中另一个位置处的开口用来将抽屉200内的空气导出,从而使冷风在抽屉200内流动,实现对抽屉200内食材的风冷。示例性地,在抽屉200的后侧和前侧分别设置一个开口,并使后侧的开口用于接收冷风,使抽屉200前侧的开口用于将抽屉200内的空气导出。
如图1至图3所示,箱体100底部的前侧设置有踢脚区域101,该踢脚区域10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其中的一部分通孔为进风口1011,另一部分通孔为出风口1012。具体地,踢脚区域101左侧部分的通孔为进风口1011,右侧部分的通孔为出风口1012。
进一步地,该进风口1011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引入箱体100后底部的压机仓103(如图6所示),该出风口1012用于将压机仓103内的空气引出到外界,从而实现对制冷设备的散热。其中,压机仓103被箱体100限定而出,对此后文将会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可以通过位于其前侧的进风口1011和出风口1012进行散热,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设备可以被嵌装到橱柜等空间内,能够使制冷设备与环境融为一个整体,更加美观。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包括位于其底部的底座110和底板120,踢脚区域101形成在底座110的前侧。换句话说,进风口1011和出风口1012形成在底座110上。底板120安装到底座110的底侧,用于遮蔽底座110。进一步地,底座110和底板120还共同限定有压机仓103(如图6所示)、进风通道1041(如图6所示)和出风通道1042(如图6所示),其中,进风通道1041用于将压机仓103与进风口1011连通,出风通道1042用于将压机仓103与出风口1012连通。关于压机仓103、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后文将会进行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包括内胆130和蒸发器盖板140。该蒸发器盖板140安装在内胆130的内底部,以使蒸发器盖板140和内胆130共同限定出制冷间室105(如图9所示),从而使蒸发器盖板140构成制冷间室105的顶壁。进一步地,蒸发器盖板140上还设置有与制冷间室105连通的回风口141。
继续参阅图3和图4,箱体100还包括风道盖板150,该风道盖板150安装在内胆130内部的后侧,以使风道盖板150和内胆130共同限定出与制冷间室105连通的送风通道106(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风道盖板150上设置有与送风通道106连通的送风口151。
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胆130、蒸发器盖板140和风道盖板150还共同限定有储藏间室102,该储藏间室102与蒸发器盖板140上的回风口141连通,并且与风道盖板150上的送风口151连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风道盖板150设置在内胆130的外侧,并因此使内胆130和蒸发器盖板140共同限定出储藏间室102。进一步地,抽屉200安装到该储藏间室102内。
或者,在确保箱体100能够限定出储藏间室102、制冷间室105和送风通道106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省去内胆130、蒸发器盖板140和风道盖板150中的至少一项。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制冷系统300,以通过该制冷系统300对储藏间室102进行制冷。具体地,制冷系统300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压缩机310、冷凝器320、节流降压构件330和蒸发器340。其中,节流降压构件330可以是如图5中所示的毛细管,也可以是电子膨胀阀。进一步地,压缩机310与冷凝器320通过管路流体连接,冷凝器320和蒸发器340各自与节流降压构件330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管路连接。蒸发器340与压缩机310通过回气管350连接。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内限定有压机仓103、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具体地,压机仓103、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被底座110和底板120限定而出。其中,压机仓103包括横向分布的第一侧部1031和第二侧部1032,该第一侧部1031与进风通道1041连通,该第二侧部1032与出风通道1042连通。并且,进风通道1041位于第一侧部1031的前方,出风通道1042位于第二侧部1032的前方。
从图6中可以看出,第二侧部1032的宽度大于第一侧部1031的宽度。可选地,第二侧部1032的宽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宽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5至2。例如,第二侧部1032的宽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宽度的比值为1.5、1.6、1.8、2等。
从图6中还可以看出,进风通道1041与第一侧部1031等宽,出风通道1042与第二侧部1032等宽,并且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整体上平行。
继续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310被布置在第二侧部1032内,冷凝器320被布置在进风通道1041内。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冷凝器320布置在第一侧部1031内。或者,将冷凝器320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一侧部1031内,将冷凝器320的另一部分布置在进风通道1041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冷凝器320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被设置为任意形状,因此可以通过将冷凝器320设置为扁平的形状,并根据需要将冷凝器320分布在第一侧部1031和进风通道1041内的至少一项内,能够使第一侧部1031和进风通道1041的高度被设置得足够低。
继续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散热风机410,散热风机410被设置在第二侧部1032内,并且位于压缩机310靠近第一侧部1031的一侧。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散热风机410设置在其他任意可行的位置,例如将散热风机410设置在第一侧部1031内,或者设置在第二侧部1032内远离第一侧部1031的一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散热风机410工作时,能够驱动外界的空气从进风口1011进入进风通道1041,进而流经压机仓103和出风通道1042,并从出风口1012再次流向外界。空气流经压缩机310和冷凝器320时,会吸收压缩机310和冷凝器320的热量,从而对压缩机310和冷凝器320进行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散热风机410设置为任意可行的数量,例如一个、两个、三个等。
继续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蒸发皿500。蒸发皿500被布置在出风通道1042内,并且串联在压缩机310与节流降压构件330之间的管路,部分被布置在蒸发皿500内,以加热蒸发皿500内的水。可选地,串联在压缩机310与冷凝器320之间的管路,部分被布置在蒸发皿500内,以加热蒸发皿500内的水。同时,被压缩机310和冷凝器320加热之后的高温空气在流经蒸发皿500时,也会加热蒸发皿500内的水,从而促进蒸发皿500内水的蒸发。
继续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电控盒600,该电控盒600被布置在第一侧部1031内。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电控盒600布置在其他任意可行的位置,例如将电控盒600布置在进风通道1041内。
下面参照图7和图8并结合底座110来对压机仓103、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部1031的高度低于第二侧部1032的高度,并且进风通道1041的高度低于出风通道1042的高度,以在第一侧部1031和进风通道1041的上方布置蒸发器340,从而降低蒸发器340的高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蒸发器340的高度被降低时,储藏间室102的底壁也能够随之降低,从而提升了储藏间室102的容积,进而提升了制冷设备的容积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通道1042靠近进风通道1041的部分的高度可以与进风通道1041等高。
继续参阅图7和图8,第一侧部1031的顶壁从后至前向下倾斜。第二侧部1032的顶壁的后部水平设置,第二侧部1032的顶壁的前部从后至前向下倾斜。
可选地,第二侧部1032的平均高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平均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1.5至3。例如,第二侧部1032的平均高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平均高度的比值的取值为1.5、1.6、2、2.5、3等。优选地,第二侧部1032的平均高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平均高度的比值为2。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侧部1032顶壁后部的高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平均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1.5至3。例如,第二侧部1032顶壁后部的高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平均高度的比值的取值为1.5、1.6、2、2.5、3等。优选地,第二侧部1032顶壁后部的高度与第一侧部1031的平均高度的比值为2。
继续参阅图7和图8,底座110包括隔断111,隔断111用于将压机仓103分隔成第一侧部1031和第二侧部1032。隔断111上设置有通风孔1111,以通过通风孔1111连通第一侧部1031与第二侧部1032。可选地,隔断111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散热风机410的安装孔(图中未标记),以使散热风机410被固定到隔断111上。
从图7和图8中还可以看出,隔断111从底座110的后端延伸至底座110的前端,以使隔断111还用于分隔出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
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20上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图中未标记),该散热孔位于压缩机310的下方,用于对压缩机310进行散热。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该散热孔的设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针对不需要嵌装的制冷设备,省去进风口1011、出风口1012、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的设置,并在第一侧部1031远离第二侧部1032的一侧设置进风口1011,在第二侧部1032远离第一侧部1031的一侧设置出风口1012。进一步地,还可以适当延长第一侧部10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在水平方向上为布置冷凝器320留出足够的空间,防止第一侧部1031过高。
如图4和图9所示,内胆130与蒸发器盖板140之间限定有制冷间室105,内胆130与风道盖板150之间限定有送风通道106,该送风通道106与制冷间室105连通。蒸发器盖板140的前部设置有与制冷间室105连通的回风口141,风道盖板150上设置有与送风通道106连通的送风口151。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口151为多个,以使每一个抽屉200分别对应有至少一个送风口151,从而使抽屉200接收从送风口151吹出的冷风。
如图9所示,制冷间室105被布置在进风通道1041的上方,以降低制冷间室105底壁的高度,从而降低制冷间室105的整体高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进风通道1041内的空气尚未吸收压缩机310和冷凝器320的热量,或者仅吸收了冷凝器320的部分热量,相对于出风通道1042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将制冷间室105设置在进风通道1041的正上方,使得制冷间室105与出风通道1042在竖直方向上不会重叠或者仅有少部分的重叠;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制冷间室105设置在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两者的上方而言,制冷间室105与进风通道1041内的温差较小,底侧的漏冷较少,因此可以使制冷间室105与进风通道1041之间的保温层160相对较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冷间室105的整体高度。
继续参阅图9,蒸发器340被设置在制冷间室105内,并且位于回风口141的后侧。优选地,蒸发器340整体上为扁平的结构,并且蒸发器340以水平的姿态布置在制冷间室105内,以降低蒸发器340的高度,并因此使制冷间室105的整体高度也被降低。
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制冷风机420。该制冷风机420被布置在制冷间室105内。优选地,制冷风机420被布置在蒸发器340的后侧。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制冷风机420布置在回风口141与蒸发器340之间,或者将制冷风机420布置在送风通道106内。
从图9中可以看出,制冷风机420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布置,以降低制冷风机420的高度,并使制冷风机420的出风方向尽可能地朝上,以减小制冷风机420至送风通道106进口之间的风阻。
其中,制冷风机420可以是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风机4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该至少两个制冷风机420沿左右方向分布,以便在确保制冷风机420为制冷设备提供足够风力的同时,还使得制冷风机420整体上的高度较小,避免了储藏间室102被过度抬高,进而提升了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再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间室105的底面用于承载制冷风机420的区域,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并且该区域的最大高度低于第二侧部1032顶面的高度,以使制冷风机420底面的最大高度低于第二侧部1032顶面的高度。具体地,该区域的最大高度低于第二侧部顶壁后部的高度。
如图4、图10至图12所示,蒸发器盖板140在左右方向上等高,并因此使出风通道1042与内胆130之间的保温层160较高,从而避免储藏间室102漏冷到出风通道1042内。同时,制冷系统300的回气管350被布置在出风通道1042与储藏间室102之间的保温层160中。
如图9和图12所示,制冷间室105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13212,排水孔13212位于蒸发器340的下方。制冷间室105的底壁自蒸发器340的前端至排水孔13212的部分,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制冷间室105的底壁自蒸发器340的后端至排水孔13212的部分,从后至前向下倾斜;制冷间室105的底壁自蒸发器340的左端至排水孔13212的部分,从左至右向下倾斜;制冷间室105的底壁自蒸发器340的右端至排水孔13212的部分,从右至左向下倾斜,以使蒸发器340的化霜水能够沿着制冷间室105的底壁全部流向排水孔13212。
从图12中可以看出,虽然出风通道1042靠近进风通道1041的部分与进风通道1041等高,并且出风通道1042与制冷间室105在竖直方向上部分重叠;但是,由于制冷间室105的底壁自蒸发器340的右端至排水孔13212的部分,从右至左向下倾斜,使得出风通道1042与制冷间室105之间保温层160的厚度大于进风通道1041与制冷间室105之间保温层160的厚度,制冷间室105向出风通道1042的露冷较少。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排水管170,排水管170的一端与排水孔13212连通,排水管170的另一端延伸至蒸发皿500。优选地,蒸发皿500内设置有封水环510,封水环510自蒸发皿500的内底面向上延伸。排水管170的另一端延伸至封水环510内,并且排水管170与封水环510在径向上具有间隙,以使排水管170内的水经由该间隙流动到蒸发皿500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排水管170与封水环510的组合能够形成连通器结构,以通过该连通器结构对排水管170的出水端进行水封,防止出风通道1042内的热空气经由排水管170进入到制冷间室105内,影响蒸发器340的制冷效果。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胆130包括胆体131和位于胆体131底部的下沉槽132,该下沉槽132被蒸发器盖板140所遮蔽以形成制冷间室105,并因此使蒸发器盖板140构成制冷间室105的底壁。进一步,下沉槽132包括前侧部1321和后侧部1322。前侧部1321的底壁水平设置,后侧部1322的底壁从前至后向上倾斜;前侧部1321用于布置蒸发器340,后侧部1322用于布置制冷风机420。
进一步地,前侧部1321的宽度大于胆体131内腔宽度的一半,后侧部1322的宽度小于胆体131内腔宽度的一半,以在前侧部1321能够放置蒸发器340的同时,使下沉槽132尽可能地全部位于进风通道1041的正上方,尤其是使下沉槽132的后侧部1322全部位于进风通道1041的正上方,以防止制冷间室105向进风通道1041漏冷。
如图13至图15所示,前侧部1321的底壁上设置有排水孔13212(即,制冷间室105的排水孔13212),排水孔13212位于前侧部1321靠近胆体131没有下沉槽132的一侧,以使排水孔13212在横向上更加靠近蒸发皿500。前侧部1321的中部区域13211用于承载蒸发器340,中部区域13211的高度朝着靠近排水孔13212的方向逐渐降低,以使中部区域13211形成漏斗状。
如图13和图14所示,胆体131的内底面位于前侧部1321左侧和右侧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等高,以承载蒸发器盖板140,从而使蒸发器盖板140遮蔽前侧部1321。进一步地,胆体131的内底面在后侧部132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盖板凸缘133,盖板凸缘133用于固定蒸发器盖板140,以使蒸发器盖板140遮蔽后侧部1322。
从图13和图14中可以看出,胆体131内底面后部的盖板凸缘133凸出于胆体131的内底面,以使在横向上等高的蒸发器盖板140更好地与盖板凸缘133贴合。同时,还能够使胆体131内底面后部的右侧与蒸发器盖板140之间形成将制冷间室105与送风通道106连通的缝隙。
如图13至图15所示,内胆130还包括设置在胆体131后侧壁上的风道凸缘134,风道凸缘134用于安装风道盖板150,以使风道盖板150与胆体131之间限定出与下沉槽132连通的送风通道106。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机仓103设置为横向分布的第一侧部1031和第二侧部1032,并使第一侧部1031的高度低于第二侧部1032的高度,以及使制冷间室105形成在第一侧部1031的上方,将压缩机310布置在第二侧部1032内,有效地降低了压机仓103和制冷间室105的整体高度,从而提升了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通过在第一侧部1031的前侧设置进风通道1041,在第二侧部1032的前侧设置出风通道1042,并使冷凝器320能够被布置在进风通道1041内,进一步降低了第一侧部1031的高度。通过将制冷间室105布置在第一侧部1031和进风通道1041的上方,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制冷间室105布置在整个压机仓103以及进风通道1041和出风通道1042的上方而言,有效地降低了制冷间室105底壁的高度,从而降低了制冷间室105的整体高度,为储藏间室102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提升了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压机仓,所述压机仓位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后侧;
所述压机仓包括横向分布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部的高度;
所述第二侧部用于布置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部的顶壁从后至前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侧部的顶壁的后部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侧部的顶壁的前部从后至前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部的平均高度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平均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是1.5至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部的平均高度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平均高度的比值为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隔断,所述隔断用于将所述压机仓分隔成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
所述隔断上设置有通风孔,以通过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侧部的宽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5至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底部的前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箱体还限定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侧部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侧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侧部等宽;并且/或者,
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侧部等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通道的高度低于所述出风通道的高度。
CN202320036325.XU 2023-01-05 2023-01-05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Active CN219390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6325.XU CN219390227U (zh) 2023-01-05 2023-01-05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6325.XU CN219390227U (zh) 2023-01-05 2023-01-05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0227U true CN219390227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7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6325.XU Active CN219390227U (zh) 2023-01-05 2023-01-05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0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26263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return air inlets formed in two side walls of refrigerator body
CN219037244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390227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
CN219713730U (zh) 制冷设备
CN219390182U (zh) 制冷设备
CN219390226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内胆、用于制冷设备的箱体和制冷设备
EP4006458B1 (en) Refrigerator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evaporator
CN219037235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390180U (zh) 半导体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JP2008202882A (ja) 冷却庫
CN219063862U (zh) 制冷设备
CN219037243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037240U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连接管、冰箱的箱体模块和冰箱
CN219037237U (zh) 制冷模块的壳体、制冷模块和冰箱
CN219063863U (zh) 底部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8565864U (zh) 制冷机组及卧式风冷柜
CN218565863U (zh) 卧式风冷柜
CN111609617B (zh) 回风口位于箱体两侧壁且分别对应有蒸发器的冰箱
CN115930506B (zh) 卧式风冷柜
CN218544943U (zh) 风冷柜
CN219037242U (zh) 冰箱及其箱体模块和用于冰箱的罩壳
CN218915493U (zh) 制冷装置及医疗柜
CN219037238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913612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