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7243U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7243U CN219037243U CN202222636663.5U CN202222636663U CN219037243U CN 219037243 U CN219037243 U CN 219037243U CN 202222636663 U CN202222636663 U CN 202222636663U CN 219037243 U CN219037243 U CN 2190372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refrigeration
- heat dissipation
- module
- refrig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88 foam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92 flock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冻冷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冰箱中制冷模块的横向尺寸较大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模块包括壳体、制冷系统、散热风机和蒸发皿。壳体内限定有压机仓、散热进风通道、散热出风通道和制冷间室,散热进风通道和散热出风通道分别与压机仓连通并分别自压机仓延伸至壳体的前端,壳体上还设置有与制冷间室连通的回风口和送风口。制冷系统包括布置在制冷间室内的蒸发器以及布置在压机仓内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散热风机布置在压机仓内。蒸发皿布置在散热出风通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蒸发皿布置在压机仓的前侧,有效地减小了制冷模块在横向上的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冻冷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同一系列冰箱的整体形状、内部间室数量和内部间室容积都相同,不同型号之间的冰箱往往仅在颜色和外壳的材质上有所不同。由于不同家庭的格局、装修风格不同,以及不同用户的喜好不同,导致现有的冰箱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而厂家又无法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的冰箱。其原因在于,由于现有的冰箱一般都是将制冷系统集成在冰箱的箱体上,使得厂家需要按照用户的需要,对冰箱的结构、布局进行重新设计,为此还需要新开较多的模具,导致冰箱的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模块化冰箱的方案。具体地,将冰箱设计成两个独立的模块——箱体模块和制冷模块。其中,制冷模块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箱体模块,以便根据用户的定制需求,将制冷模块和相应的箱体模块组装到一起。
对于蒸发器底置的冰箱来说,由于现有的冰箱一般都是将蒸发皿设置在压机仓内,并且由于压机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因此为了确保蒸发皿对其内水的蒸发效率,蒸发皿在横向上的尺寸往往较大(至少大于冷凝器在横向上的宽度),从而导致冰箱在横向上的尺寸较大。而这一问题在模块化的冰箱中同样存在,即,由于蒸发皿被布置在压机仓中,而导致制冷模块的横向尺寸较大,进而导致箱体模块的横向尺寸也较大,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冰箱中制冷模块的横向尺寸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散热出风通道内空气的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提升蒸发皿内水的蒸发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如何降低蒸发皿所引起的风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所述冷冻冷藏设备包括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包括:
壳体,其内限定有压机仓、散热进风通道、散热出风通道和制冷间室,所述散热进风通道和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分别与所述压机仓连通并分别自所述压机仓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冷间室连通的回风口和送风口,以使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回风口接收来自所述储物间室的气流,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储物间室输送气流;
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在所述压机仓内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的蒸发器;
散热风机,其布置在所述压机仓内;
蒸发皿,其布置在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具有形成在所述壳体前侧板上的多个前出风口,所述蒸发皿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并且/或者,所述前出风口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蒸发皿前段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条形孔的中上部。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顶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顶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mm。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相适配;并且/或者,所述蒸发皿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蒸发皿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或者,所述蒸发皿的前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冷凝器、所述散热风机和所述压缩机在横向上沿所述散热进风通道至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方向依次布置,并且所述压缩机布置在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后侧;所述压机仓的底板设置有多个仓底出风口,所述多个仓底出风口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所述多个仓底出风口中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前侧,并且临近所述蒸发皿设置。
可选地,所述制冷间室位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上方,所述制冷间室的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排水孔连通并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蒸发皿内的排水管。
可选地,所述蒸发皿内设置有自所述蒸发皿的底板向上延伸的接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插入到所述接水管内,并且所述接水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从所述排水管内流出的水能够从所述间隙流出到所述蒸发皿内所述接水管的外部空间;或者,所述蒸发皿内设置有沉槽,所述排水管的下端插入到所述沉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冻冷藏设备,包括箱体模块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模块,所述箱体模块限定有储物间室、与所述储物间室连通的送风通道和与所述储物间室连通的回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通过其远离所述储物间室的一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所述送风口流体连接,所述回风通道通过其远离所述储物间室的一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所述回风口流体连接。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内限定出压机仓、散热进风通道和散热出风通道,使散热进风通道和散热出风通道分别与压机仓连通并分别自压机仓延伸至壳体的前端,以及将蒸发皿布置在散热出风通道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皿被布置在了压机仓的前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蒸发皿布置在压机仓内来说,有效地减小了压机仓在横向上的尺寸,也即减小了制冷模块在横向上的尺寸。
进一步,通过使蒸发皿的前表面与壳体的前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使蒸发皿的顶面与散热出风通道的顶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使得散热进风通道的侧壁与蒸发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来确保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通过使蒸发皿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与散热出风通道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相适配,使得蒸发皿能够充分地利用散热出风通道的空间,具有足够的蒸发面积。通过使蒸发皿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蒸发皿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使得蒸发皿延长了其内的水与气流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得蒸发皿充分地利用了流动的热空气。通过使蒸发皿的前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提升了蒸发皿后部的气流的流速,弥补了该部分气流因降温而导致其对水蒸发效率的降低;从而使得蒸发皿内的水在前后方向上的蒸发效果基本一致。
进一步,通过使多个仓底出风口中的一部分位于压缩机的前侧,并且临近蒸发皿设置,使得被蒸发皿后侧板阻挡下来的气流能够被反射到压缩机前侧的多个仓底出风口,进而从该多个仓底出风口流向外界。该种结构相对于蒸发皿后侧没有仓底出风口的结构来说,能够有效地避免蒸发皿后侧板对气流的遮挡作用,进而有效地避免气流在蒸发皿后侧板处出现气旋。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能够有效地消除蒸发皿的后侧板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以及消除相应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会在后文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冷藏设备的轴测视图(未显示门体);
图2是图1中冷冻冷藏设备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冷冻冷藏设备的箱体模块的侧视图(未显示外壳);
图4是图3中箱体模块的轴测视图;
图5是图1和图2中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的右前上轴测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内部构成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制冷模块的壳体限定出的主要空间示意图(左前上轴测视图);
图8是图5中制冷模块的壳体限定出的主要空间示意图(右前上轴测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块的左后上轴测视图;
图10是图9中制冷模块沿B-B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制冷模块沿B-B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机与冷凝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风机、冷凝器和固定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块的左前下轴测视图;
图15是图11中制冷模块沿C-C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6是图11中制冷模块沿D-D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7是图11中制冷模块沿D-D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制冷模块沿E-E方向的等轴测剖视图;
图19是图17中制冷模块的导风构件的第一轴测视图;
图20是图17中制冷模块的导风构件的第二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冷量”和“热量”为同一物理状态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空气、冷凝器等)具有的“冷量”越高,则具有的“热量”越低,具有的“冷量”越低,则具有的“热量”越高。某目标物吸收“冷量”的同时会释放“热量”,释放“冷量”的同时会吸收“热量”。某目标物保存“冷量”或“热量”,为使该目标物保持当前的温度。“制冷”和“吸热”为同一物理现象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在制冷的同时会吸热。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冷冻冷藏设备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冷冻冷藏设备可以同时具有冷冻功能和冷藏功能,也可以仅具有冷冻功能,还可以仅具有冷藏功能。冷冻冷藏设备可以冰箱、冷柜或冰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冻冷藏设备包括箱体模块100和制冷模块200。制冷模块200用于接收来自箱体模块100的气体,并将接收到的气体冷却,然后将冷却之后的气体提供给箱体模块100。
在生产过程中,箱体模块100和制冷模块200可以先被分别制造完成,然后再被组装并固定到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模块100限定有储物间室101,该储物间室101用于接收来自制冷模块200的冷风,以对其内的食材进行制冷。进一步,该储物间室101包括第一储物间室1011和第二储物间室1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物间室1011为冷藏间室,第二储物间室1012为冷冻间室。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储物间室1011设置为冷冻间室,将第二储物间室1012为冷藏间室;或者,将第一储物间室1011和第二储物间室1012全部设置为冷冻间室或冷藏间室;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储物间室1011和第二储物间室1012中的至少一项设置为变温间室。
如图2所示,第一储物间室101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111,以使第一储物间室1011内的空气经由该第一出风口10111流向制冷模块200。第二储物间室1012内的空气从第二储物间室1012的敞口流向制冷模块200。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模块100还包括与第一储物间室1011对应的第一门体和与第二储物间室1012对应的第二门体。其中,第一门体用于遮蔽第一储物间室1011,以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第一储物间室1011中。第二门体用于遮蔽第二储物间室1012,以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第二储物间室1012中;第二门体还用于遮蔽制冷模块200的顶部,具体是遮蔽制冷模块200的前回风口21021(如图5所示)。进一步,第二门体的内侧面设置有沉槽,该沉槽具有与第二储物间室1012对准并连通的部分与制冷模块200的前回风口21021对准并连通的部分,以便使第二储物间室1012内的空气经由该沉槽流向制冷模块200。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二门体上设置通道,并使该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储物间室1012对准并连通,使该通道的另一端与制冷模块200的前回风口21021对准并连通。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模块100包括设置在其外壳(图中未标记)内的第一内胆110、第二内胆120、送风管路130和回风管路140。其中,第一内胆110内形成有第一储物间室1011,第二内胆120内形成有第二储物间室1012。换句话说,第一储物间室1011被第一内胆110限定而出,第二储物间室1012被第二内胆120限定而出。送风管路130内限定有送风通道1301,该送风通道1301与第一储物间室1011和第二储物间室1012分别连通,以使箱体模块100通过送风通道1301接收来自制冷模块200的冷风,并将冷风输送至第一储物间室1011和第二储物间室1012。
如图4所示,回风管路140内形成有第一回风通道1401(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该第一回风通道1401的顶端与第一出风口10111连通,或者,第一出风口10111构成第一回风通道1401的进口;以使箱体模块100通过第一回风通道1401将第一储物间室1011内的空气输送至制冷模块200。
从图2至图4中不难看出,送风管路130和回风管路140整体上均沿竖直方向布置,以减小风阻。并且送风管路130包括位于第一内胆110内的部分和位于第二内胆120内的部分。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送风管路130和/或回风管路140倾斜设置。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送风管路130设置在第一内胆110和第二内胆120的外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储物间室101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数量,例如一个、三个、五个、六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箱体模块100包括其他数量的内胆,例如一个、三个、四个等。例如,使箱体模块100仅包括一个内胆,并使该内胆限定出一个或多个储物间室。当内胆仅限定有一个储物间室时,该储物间室可以采用如前文描述的第一储物间室1011或第二储物间室1012的方式,将其内的空气输送至制冷模块200。当内胆限定有多个储物间室时,底部的储物间室采用如前文描述的第二储物间室1012的方式,将其内的空气输送至制冷模块200;其他的储物间室采用如前文描述的第一储物间室1011的方式,将其内的空气输送至制冷模块200,并且每一个储物间室可以分别对应一个回风管路140(每一个回风管路140分别对应一个侧回风口21022(如图5所示)),也可以共用一个回风管路140。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模块100还限定有位于其底部的容纳腔102,该容纳腔102用于容纳制冷模块200。该容纳腔102具有前侧开口(图中未标记)和底侧开口(图中未标记),该前侧开口和底侧开口用于使箱体模块100从制冷模块200的后侧移动到制冷模块200的上方,以便在箱体模块100移动到与制冷模块200相匹配的位置之后,将箱体模块100和制冷模块200固定到一起。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块200包括壳体210,制冷模块200还包括壳体210内的制冷系统220、散热风机230、送风风机240和蒸发皿250。
如图5所示,壳体210上设置有送风口2101和回风口2102。其中,回风口2102包括前回风口21021和侧回风口21022。
如图2所示,在冷冻冷藏设备被组装好的状态下,送风口2101与箱体模块100上的送风管路130对接到一起,以使制冷模块200通过该送风口2101向送风管路130送风,进而使送风管路130将其接收到的冷风输送至储物间室10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冷冻冷藏设备被组装好的状态下,前回风口21021与第二储物间室1012均位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前侧,两者通过形成在第二门体(如前文所描述)上的沉槽或通道连通,使制冷模块200通过该前回风口21021接收来自第二储物间室1012的空气。侧回风口21022与箱体模块100上的回风管路140对接到一起,以使制冷模块200通过该侧回风口21022接收来自第一储物间室1011的空气。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0内限定有压机仓2103、制冷间室2104、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其中,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分别与压机仓2103连通,并分别从压机仓2103延伸至壳体210的前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图7和图8均示意性地表示了压机仓2103、制冷间室2104、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四个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分布情况。
从图7和图8中不难看出,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均位于制冷间室2104的下方,并且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位于制冷间室21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侧。换句话说,如果将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制冷间室21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该一个整体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内侧。
如图7和图8所示,送风口2101、前回风口21021和侧回风口21022分别与制冷间室2104连通。其中,送风口2101位于制冷间室2104的后上方,前回风口21021位于制冷间室2104的前上方,侧回风口21022位于制冷间室2104的侧上方。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220包括依次首尾相接并因此形成闭环回路的压缩机221、高温管路222、冷凝器223、干燥过滤器224、毛细管225、蒸发器226和回气管227。
如图6、图9至图11所示,压缩机221、冷凝器223和干燥过滤器224均被布置在压机仓2103内,高温管路222分布在压机仓2103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蒸发器226被布置在制冷间室2104内。毛细管225和回气管227的大部分管段均位于压机仓2103和制冷间室2104的外侧。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毛细管225和/或回气管227的全部都设置在压机仓2103和制冷间室2104的外侧。
如图6、图15至图18所示,散热风机230被布置在压机仓2103内,送风风机240被布置在制冷间室2104内,蒸发皿250被设置在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高温管路222位于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蒸发皿250内,以使高温管路222能够对蒸发皿250内的水进行加热,促进水的蒸发。
如图15至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各自的顶板与制冷间室2104的底板之间形成有横向间隙21071,横向间隙2107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例如发泡剂或保温棉)。制冷间室2104的前侧板的底部与其相邻的壳体210的外侧板之间形成有前部间隙21072,前部间隙21072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例如发泡剂或保温棉)。制冷间室2104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各自相邻的壳体210的外侧板之间形成有纵向间隙21073,纵向间隙2107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例如发泡剂或保温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制冷间室2104外侧的保温材料能够对制冷间室2104进行有效的保温,防止其漏冷。
进一步,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各自的顶板与制冷间室2104的底板平行,以使横向间隙21071、前部间隙21072和纵向间隙21073内的保温材料被填充均匀、等厚,对制冷间室2104进行均匀保温。
可选地,毛细管225和回气管227位于压机仓2103和制冷间室2104外侧的部分被布置在纵向间隙21073中,并被保温材料包裹。优选地,毛细管225和回气管227抵接,以使该两者进行换热。进一步,由于散热进风通道2105的温度低于散热出风通道2106的温度,所以毛细管225和回气管227被优选地布置在两个纵向间隙21073中靠近散热进风通道2105的一个中。
如图16和图17所示,制冷模块200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226与制冷间室2104的顶板之间的压板260,该压板260用于将蒸发器226压紧到制冷间室2104的底板上,从而将蒸发器226倾斜地固定到制冷间室2104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226被设置成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倾斜向上,并且蒸发器226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至45°,例如8°、12°、15°、20°、30°、45°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使蒸发器22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其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的前提下,将蒸发器226水平放置。
继续参阅图16和图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间室2104的底板在蒸发器226的前部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孔2108。制冷模块200还包括与排水孔2108连通并自上向下延伸至蒸发皿250内的排水管270,以使排水管270能够将制冷间室2104内的化霜水快速地排放至蒸发皿250内。
继续参阅图16和图17,送风风机240在空气流动的路径上位于蒸发器226与送风口2101之间,并且蒸发器226和送风风机240均倾斜地布置在制冷间室2104内。
如图16所示,制冷间室2104的底板在排水孔2108的后侧包括倾斜向后向上延伸的蒸发器支撑区段21041和风机支撑区段21042,送风风机支撑区段21042的倾斜角度大于蒸发器支撑区段21041的倾斜角度,以使送风风机240的倾斜角度大于蒸发器226的倾斜角度。优选地,送风风机240为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的顶面上与其叶轮的转轴对准的位置与制冷间室2104的顶板的间距不小于30毫米,以减少离心风机吸气时的风阻。
其中,该间距为在叶轮的轴线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送风风机240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风机,例如贯流风机、轴流风机等。
如图16和图18所示,制冷间室2104的顶板的后部区段21043从前往后向下倾斜,送风口2101形成在该后部区段21043上。从图中不难看出,送风口2101位于后部区段21043的中央,并且送风口2101为横向延伸的矩形开口。从图16和图17中可以看出,制冷间室2104的顶板位于送风口2101前侧的区段沿水平方向向前延伸。
与之相应地,箱体模块100上送风管路130的进口端也倾斜设置,以使该送风管路130的进口端与后部区段21043平行。
返回去继续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0前侧板的顶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211,凹陷结构211的底壁从下往上向后倾斜,前回风口21021形成在凹陷结构211的底壁上。优选地,前回风口21021为横向延伸的条形开口。
可选地,壳体210的前侧板上设置有扰流板(图中未标记),扰流板自前回风口21021的顶端从上至下向后倾斜。
如图5、图9和图18所示,壳体210的顶侧板与左侧板之间的衔接处被设置为斜面,壳体210的顶侧板与右侧板之间的衔接处也被设置为斜面。侧回风口21022形成在壳体210的右侧斜面上并且位于壳体210的前部。
与之相应地,箱体模块100上回风管路140的出口端也倾斜设置,以使该回风管路140的出口端与壳体210的右侧斜面平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侧回风口21022设置在壳体210的中部或后部;以及根据需要将侧回风口21022形成在壳体210的左侧斜面上,并将箱体模块100上的第一出风口10111和回风管路140设置在箱体模块100的左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壳体210的左侧斜面和右侧斜面分别设置侧回风口21022,并在箱体模块10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第一出风口10111和回风管路140。可选地,使该两个第一出风口10111和两个回风管路140对应同一个储物间室,或者使每一个第一出风口10111和每一个回风管路140分别对应一个储物间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仅将壳体210的顶侧板与左侧板之间的衔接处和壳体210的顶侧板与右侧板之间的衔接处中的一项设置斜面,并将侧回风口21022设置在该斜面上。
如图18至图2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10还包括导风构件280,该导风构件280用于将侧回风口21022与制冷间室2104连通。具体地,导风构件280贯穿纵向间隙21073,并且导风构件280的出风端延伸至蒸发器226的前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回风口21022可以与导风构件280的进风端连通,也可以形成在导风构件280的进风端上。
如图19和图20所示,导风构件280包括横向开口部281和纵向开口部282,横向开口部281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该进风口的开口方向沿横向(制冷模块200的左右方向)向上倾斜。该进风口还被设置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口或条形口。纵向开口部282横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该出风口被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矩形口或条形口。导风构件280的出风口延伸至蒸发器226的前侧,以使从导风构件280吹出的气流全部吹向蒸发器226的前侧。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制冷模块200的左右方向上,压缩机221、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被依次地布置在散热出风通道2106与散热进风通道2105之间。
如图10至图12所示,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紧邻设置,以减小制冷模块200横向上的尺寸。并且冷凝器223的进液管2231和出液管2232均位于其靠近散热风机230的一侧,以确保冷凝器223远离散热风机230的一侧没有任何多余的部件,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在横向上的尺寸,进而缩小了制冷模块200在横向上的尺寸。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冷凝器223的进液管2231和出液管223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2中所示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进液管2231和出液管2232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将图12中进液管2231的位置和出液管2232的位置进行置换。
如图9至图11和图13所示,制冷模块200还包括设置在压机仓2103内的固定壳201,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均与固定壳201固定连接。进一步可选地,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中至少一项的至少一部分嵌装在固定壳201内。优选地,散热风机230的一部分和冷凝器223的全部分别嵌装在固定壳201内,以使流经散热风机230的气流全部流经冷凝器223,从而提升散热风机230对冷凝器223的散热效率。
如图13所示,固定壳201上设置有两个避让孔2011,该两个避让孔2011允许冷凝器223的进液管2231和出液管2232穿过,并用于容纳进液管2231和出液管2232,并因此还使得固定壳201能够对冷凝器223的进液管2231和出液管2232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省去固定壳201的设置,并使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抵接;或者使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相邻设置,并使两者之间的间隙不超过3cm。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散热风机230和冷凝器223中的至少一项设置为与压机仓2103的前侧板、顶板和底板分别相适配的结构,以使散热风机230和/或冷凝器223与压机仓2103的前侧板、顶板和底板分别抵接,以防止空气从散热风机230和/或冷凝器223与压机仓2103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过,从而使流经散热风机230的气流尽可能地全部流经冷凝器223。
从图10和图14中可以看出,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各自的底板与承载面(例如地面或地板)之间均具有间隙。
如图10至图15所示,散热进风通道2105包括形成在壳体210前侧板上的多个前进风口21051,以使外界的空气能够从该多个前进风口21051进入散热进风通道2105。进一步,散热进风通道2105还包括形成在散热进风通道2105的底板上的多个底侧进风口21052,以使外界的空气能够散热进风通道2105下方的间隙和该多个底侧进风口21052进入散热进风通道2105。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散热进风通道2105同时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多个前进风口21051和位于其底侧的多个底侧进风口21052,提升了散热进风通道2105的进风能力,降低了风阻。既避免了散热进风通道2105在仅具有多个前进风口21051时,由于散热进风通道2105前侧板面积的限制,而导致进风不畅;还避免了散热进风通道2105在仅具有多个底侧进风口21052时,由于灰尘、毛絮等杂物积聚在底侧进风口21052处,导致底侧进风口21052被堵塞,进而致使散热进风通道2105无法获得足够的空气。
可选地,多个底侧进风口21052的面积大于多个前进风口21051的面积,以降低从散热进风通道2105下方的间隙进入散热进风通道2105内的气流的阻力,并因此降低了气流在底侧进风口21052与散热进风通道2105下方间隙衔接处的风噪。
继续参阅图10至图15,散热出风通道2106包括形成在壳体210前侧板上的多个前出风口21061,以使散热进风通道2105内的热空气能够从该多个前出风口21061流出到外界。可选地,散热出风通道2106包括形成在其底板上的多个底侧出风口(图中未示出)。
如图14所示,壳体210还包括设置在压机仓2103的底板底侧的挡风板215,该挡风板215用于防止底侧进风口21052吸入从前出风口21061吹出的热风。
继续参阅图10至图14,压机仓2103的底板在冷凝器223迎风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仓底进风口21031,压机仓2103的底板在散热风机230远离冷凝器22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并且多个底侧进风口21052和多个仓底进风口21031位于挡风板215的一侧,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位于挡风板215的另一侧。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外界的空气还能够通过仓底进风口21031进入压机仓2103,并且压机仓2103内的热风会有一部分从仓底出风口21032流向外界。
从图10至图14中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中的一部分位于压缩机221的下方,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中的另一部分位于压缩机221的前侧。
如图10至图14、图16和图17所示,位于压缩机221前侧的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临近蒸发皿250。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被蒸发皿250后侧板阻挡下来的气流能够被反射到压缩机221前侧的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进而从该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流向外界(如图16和图17所示)。该种结构相对于蒸发皿250后侧没有仓底出风口21032的结构来说,能够有效地避免蒸发皿250后侧板对气流的遮挡作用,进而有效地避免气流在蒸发皿250后侧板处出现气旋。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蒸发皿250的后侧板对气流的阻碍作用,以及消除相应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布置成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将多个仓底出风口21032布置在压缩机221的前侧、右侧和底侧,或者布置在压缩机221的前侧和/或右侧。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皿250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与散热出风通道2106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相适配,即,蒸发皿250与散热出风通道2106彼此相对的侧边平行,以使蒸发皿250能够尽可能地铺满整个散热出风通道2106,从而增加蒸发皿250的蒸发面积,提升蒸发皿250内水的蒸发速率。
可选地,蒸发皿25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蒸发皿25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以使蒸发皿250在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空气流动的路径上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增加蒸发皿250内的水与气流的接触时间,提升蒸发皿250内水的蒸发速率。
进一步,蒸发皿250前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并且散热出风通道2106前部的宽度也从后往前逐渐减小,以使散热出风通道2106前部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从而使蒸发皿250前部处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以确保蒸发皿250前部内水的蒸发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由于气流刚进入蒸发皿250内时温度较高,对蒸发皿250内的水具有良好的加热作用;但是随着气流逐渐靠近前出风口21061,气流被水吸收的热量越来越多,温度越来越低,导致其对水的加热作用变差。而通过使蒸发皿250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的前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使得散热出风通道2106前部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并因此使得该处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气流能够以高流速克服低温对水蒸发效率的影响。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蒸发皿250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的前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提升了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的气流对蒸发皿250内水的蒸发效率。
进一步,在制冷模块200的前后方向上,蒸发皿250的前表面与壳体210的前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优选地不小于15mm,以确保蒸发皿250的前表面与壳体210的前侧板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减小该处对气流的风阻。
从图14至图16中可以看出,前进风口21051和前出风口21061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孔,蒸发皿250前端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条形孔的中上部。即,在制冷模块200的上下方向上,蒸发皿250前侧板的顶端位于前出风口21061的中上部,以确保部分气流能够沿着水平方向从前出风口21061吹出。
进一步,在制冷模块200的上下方向上,蒸发皿250的顶面(即蒸发皿250的前侧板的顶端)与散热出风通道2106的顶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优选地不小于15mm,以确保蒸发皿250的前侧板与散热出风通道2106的顶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减小该处对气流的风阻。
如图10、图11、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皿250内设置有自蒸发皿250的底板向上延伸的接水管251。排水管270的下端插入到接水管251内,并且接水管251与排水管270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从排水管270内流出的水能够从该间隙流出接水管251,并流到蒸发皿250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排水管270的下端插入到了接水管251内,使得接水管251内在蒸发器226化霜结束之后会存有少量的水对排水管270的底端进行液封,即,接水管251内的液面位于排水管270的底端的上方。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排水管270的底端被水封闭,使得蒸发皿250内的热空气无法从排水管270进入到制冷间室2104中,从而提升了制冷模块200的制冷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蒸发皿250内设置沉槽,并使排水管270的下端插入到该沉槽内。具体地,该沉槽形成在蒸发皿250的底板上,并且向下凹陷,以便在蒸发皿250内的水量较少时也能够保证该沉槽内具有水,从而确保排水管270能够被水密封。
至此,已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箱体模块100和制冷模块200做了详细描述。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蒸发器226设置成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倾斜向上,使蒸发器226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8°至45°,使得蒸发器226在竖直方向上占据较小空间的同时,在前后方向上所占据的空间也较小,从而使得制冷间室2104室能够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来布置送风风机240,以及使送风风机240与蒸发器226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风阻过大,影响冷冻冷藏设备的能耗。
进一步,通过使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轮廓位于制冷间室21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外侧,并在制冷间室2104外侧的横向间隙21071、前部间隙21072和纵向间隙21073内填充保温材料,使压机仓2103、散热进风通道2105和散热出风通道2106各自的顶板与制冷间室2104的底板平行,在确保制冷间室2104不会漏冷的同时,还使得制冷模块2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通过将蒸发皿250布置在散热出风通道2106内,使得蒸发皿250能够利用整个压机仓2103的热量对其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提升了蒸发皿250内水的蒸发速率。
进一步,通过使排水管270自上向下延伸至蒸发皿250内,使得制冷间室2104内的化霜水能够快速地排出到蒸发皿250中。通过使排水管270的下端插入到接水管251内,使得接水管251内在蒸发器226化霜结束之后会存有少量的水对排水管270的底端进行液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排水管270的底端被水封闭,导致蒸发皿250内的热空气无法从排水管270进入到制冷间室2104中,从而提升了制冷模块200的制冷效率。
同时,制冷模块200的上述结构,还使得整个制冷模块200更加扁平,为其上的箱体模块100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所述冷冻冷藏设备包括限定有储物间室的箱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包括:
壳体,其内限定有压机仓、散热进风通道、散热出风通道和制冷间室,所述散热进风通道和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分别与所述压机仓连通并分别自所述压机仓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制冷间室连通的回风口和送风口,以使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回风口接收来自所述储物间室的气流,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储物间室输送气流;
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在所述压机仓内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制冷间室内的蒸发器;
散热风机,其布置在所述压机仓内;
蒸发皿,其布置在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具有形成在所述壳体前侧板上的多个前出风口,所述蒸发皿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前侧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并且/或者,
所述前出风口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蒸发皿前段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条形孔的中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顶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的顶面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顶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相适配;并且/或者,
所述蒸发皿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蒸发皿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或者,
所述蒸发皿的前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所述散热风机和所述压缩机在横向上沿所述散热进风通道至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方向依次布置,并且所述压缩机布置在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后侧;
所述压机仓的底板设置有多个仓底出风口,所述多个仓底出风口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所述多个仓底出风口中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前侧,并且临近所述蒸发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间室位于所述散热出风通道的上方,所述制冷间室的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孔;
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排水孔连通并自上向下延伸至所述蒸发皿内的排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内设置有自所述蒸发皿的底板向上延伸的接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插入到所述接水管内,并且所述接水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具有间隙,以使从所述排水管内流出的水能够从所述间隙流出到所述蒸发皿内所述接水管的外部空间;或者,
所述蒸发皿内设置有沉槽,所述排水管的下端插入到所述沉槽内。
10.一种冷冻冷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模块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模块,
所述箱体模块限定有储物间室、与所述储物间室连通的送风通道和与所述储物间室连通的回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通过其远离所述储物间室的一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所述送风口流体连接,所述回风通道通过其远离所述储物间室的一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所述回风口流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6663.5U CN219037243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6663.5U CN219037243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7243U true CN219037243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79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36663.5U Active CN219037243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7243U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36663.5U patent/CN2190372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93738U (zh) | 具有带蜗壳离心风机的冰箱 | |
CN110145913B (zh) | 一种冰箱 | |
CN219037244U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0374249U (zh) | 一种冰箱 | |
CN219037243U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114076457A (zh) |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 |
CN219037235U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9037245U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9037238U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9037237U (zh) | 制冷模块的壳体、制冷模块和冰箱 | |
CN111609622A (zh) | 防止冷冻室风道下移的冰箱 | |
CN219037240U (zh) | 用于冰箱的风道连接管、冰箱的箱体模块和冰箱 | |
CN117847907A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9037239U (zh) | 导风管件、导风构件、冰箱及其箱体模块和制冷模块 | |
CN219037236U (zh) | 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9037234U (zh) | 冰箱的箱体模块和冰箱 | |
CN219037242U (zh) | 冰箱及其箱体模块和用于冰箱的罩壳 | |
CN219037155U (zh) | 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117847912A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9037241U (zh) | 冰箱的箱体模块、冰箱和用于冰箱的罩壳 | |
CN117847909A (zh) |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0179967U (zh) | 防止冷冻室风道下移的冰箱 | |
CN117847910A (zh) | 冷冻冷藏设备 | |
CN218495531U (zh) | 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
CN117847855A (zh) | 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