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7326A - 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7326A
CN115917326A CN202180042934.XA CN202180042934A CN115917326A CN 115917326 A CN115917326 A CN 115917326A CN 202180042934 A CN202180042934 A CN 202180042934A CN 115917326 A CN115917326 A CN 115917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ver
closing cover
closing
suppor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29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太一郎
大草武德
末成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17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7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277Special precaution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e.g. enclosures, glove- boxes, sealed sample carriers, disposal of contaminat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306Housings, cabinets, control panels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306Housings, cabinets, control panels (details)
    • G01N2035/00316Detecting door clos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01N2035/0405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manipulating 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e.g. stoppers, screw caps, lids or 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闭盖装置,其具备:开闭盖(16),其开闭自如地覆盖开口部,该开口部设置在覆盖构成前处理装置的第一区域的区域罩(23);支承臂(35),其经由开口部将第一区域的内部的支轴(37)连接,且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支轴(37);以及开放保持机构(30),其在开闭盖(16)的前端位于比预先确定的基准高度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以开闭盖(16)被保持在全开位置的方式保持支承臂(35),并且在开闭盖(16)的前端位于比基准高度低的位置的情况下,解除支承臂(35)的保持以使开闭盖(16)因自重而移动到全闭位置,由此,开闭盖(16)被保持为在全开位置前端比支轴(37)侧高,并且被保持为在全闭位置以支轴(37)侧比前端高,能够在开放位置稳定地维持,并且能够根据来自上方的施力将开闭盖(16)移动到全闭位置。

Description

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进行血液、尿、脊髓液等生物体试样所包含的特定成分的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的装置,例如在医院、医疗检查设施等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许多患者检体的设施中成为必要的装置。
在这样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为了抑制对外部环境的分析结果的影响,在遮光和温度调整后的罩区域内进行反应液和试剂的分注、搅拌等前处理。另外,为了高精度地维持测定结果,要求定期地或者根据使用状况来进行罩区域内的清扫、部件更换等维护作业。
在进行维护作业时开放开闭盖,该开闭盖设置于覆盖前处理所涉及的装置的罩的上方直至前表面,维护人员从开闭盖与罩之间产生的间隙插入手指或清扫工具来进行维护作业。如果维护作业完成而关闭开闭盖,则开闭盖与罩之间被密闭,罩内部的区域返回到进行了遮光和温度调整的状态。在作业时开放的开闭盖需要具备维持全开状态以使作业中不会意外关闭的单元。
作为维持开闭门的打开状态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X射线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体的主体的内部具有X射线源和传感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从所述X射线源照射并透过了被检查品的X射线,从而进行被检查品的检查,其中,具备:连结部件,其具有第一基板部、第二基板部以及转动部,该第一基板部安装于所述主体,该第二基板部安装于所述盖体,该转动部以所述第一基板部和第二基板部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所述第一基板部和第二基板部,所述连结部件将所述盖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以及打开角度设定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第一基板部和所述第二基板部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盖体从关闭所述主体的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了预定的角度时与所述第一基板部和所述第二基板部的另一方的一侧抵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01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出口罩利用施力单元施加与因其自重而向关闭方向施加的力实质相同的力,从而将出口罩固定于开放位置。即,若在输出罩的关闭方向上作用微小的力,则输出罩因自重而移动至关闭位置,因此,例如,若维护人员等与出口罩接触而施加朝向关闭方向的力,则会妨碍访问出口罩的内部而进行的作业。另外,欲通过增大出口罩的开度而将出口罩稳定地维持在开放位置,但有可能由于维护人员等的接触而从上方对出口罩施加力,因此有可能对转动部、限位部施加过大的负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盖装置以及使用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在开放位置稳定地维持开闭盖,并且能够根据来自上方的施力使开闭盖移动到全闭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申请包括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若列举其中一例,则为一种开闭盖装置,其配置为与区域罩一起覆盖设置于框体上的作业面的第一区域,该框体收纳分析装置的功能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具备:开闭盖,其为了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部访问内部而开闭自如地覆盖设置于所述区域罩的开口部;支承臂,其经由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开闭盖的所述第一区域侧的面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的支轴,并将所述开闭盖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支轴;以及开放保持机构,其在所述开闭盖的远离所述支轴的一侧的一端移动到比预先设定的基准高度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以将所述开闭盖保持在所述全开位置的方式保持所述支承臂,并且在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被按下至低于所述基准高度的情况下,解除所述支承臂的保持,使得所述开闭盖因自重而移动至所述全闭位置,所述开闭盖被保持为在所述全开位置下远离所述支轴的一侧的一端比所述支轴侧的另一端高,并且被保持为在所述全闭位置下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开放位置稳定地维持开闭盖,并且能够根据来自上方的施力使开闭盖移动到全闭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将自动分析装置的前处理装置抽出并放大表示的图,是将开闭盖的转动中心部附近作为局部透视图的主视图。
图5是将自动分析装置的前处理装置抽出并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是放大表示全闭位置处的开闭盖与区域罩的边界部的剖视图。
图7是抽出铰链部进行表示的剖视图,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8是抽出铰链部进行表示的剖视图,是表示开闭盖从全闭位置转动到全开位置的情形的图。
图9是抽出铰链部进行表示的剖视图,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10是抽出铰链部进行表示的剖视图,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11是将前处理部抽出表示的下方立体图,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12是将前处理部抽出表示的下方立体图,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1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前处理装置抽出表示的主视图,是表示将开闭盖设在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比较例表示的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是表示将开闭盖设在全闭位置的情况的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比较例表示的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是表示将开闭盖设在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是俯视图,图2是立体图,图3是左侧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自动分析装置的前方定义为图1中的下方,右方定义为图1中的右方,上方定义为图1中的纸面近前方向。
在图1~图3中,自动分析装置1具备试剂盘2、安全罩4、样品输送机构5、样品分注机构6、吸头架7、输送机构8、培养箱9、搅拌机构9a、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1、废弃孔12、前处理装置13、试剂分注探针15、清洗机构17、检测装置19、框体21、以及试剂冷藏库24(试剂库)。
框体21例如具有将通过焊接或铆钉紧固等结合了钢板的刚性高的框体框架55的周围用前板56、左右侧板57、背面板58、以及上面板(即作业面22)覆盖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将样品输送机构5、清洗机构17、试剂冷藏库24、以及未图示的基板、流路等分析装置的构成部件收纳于内部。前板56、左右侧板57、背面板58构成为在维护作业时能够拆卸。
安全罩4构成为能够以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罩支轴26为中心转动(能够开闭)的方式轴支承于框体21的背面上部。在图1和图3中,用实线图示关闭了安全罩4的状态,在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打开了安全罩4的状态。在图2中,用实线图示打开了安全罩4的状态,用单点划线表示关闭了安全罩4的状态。在安全罩4设置有例如以螺线管等为驱动源的联锁(未图示),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中,通过对螺线管通电而施加闩,将安全罩4固定维持在关闭的状态。即,此时,安全罩4不能由操作者进行打开动作。另外,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停止中,向螺线管的通电被解除,安全罩4能够开放。
样品输送机构5例如由带式输送机、齿条处理机等构成,在自动分析装置1内移动样品5a,输送至样品分注机构6的可动区域。
吸头架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自动分析装置1拆装,在载置有多个未使用的样品分注吸头10以及多个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4的状态下由操作者配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的上表面。
输送机构8构成为能够在平面方向(前后左右方向)以及Z轴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构成为能够在吸头架7、培养箱9的一部分、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1以及废弃孔12的上方移动。作为输送机构8,例如能够使用三轴机器人等。输送机构8从吸头架7逐个把持反应容器14,使其向培养箱9移动。另外,输送机构8从吸头架7逐个地把持样品分注吸头10,并移动至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1。
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1是暂时载置由输送机构8从吸头架7输送的未使用的样品分注吸头10的缓冲器。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1构成为能够载置多个样品分注吸头10。
培养箱9具有大致圆盘形状,构成为能够旋转。培养箱9能够沿周向保持多个反应容器14,通过培养箱9的旋转,能够使各反应容器14移动到预定的位置。
样品分注机构6移动到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1的上部,安装样品分注吸头10的任一个,移动到样品5a的上部,在样品分注吸头10的内部吸引样品5a。之后,向培养箱9上的反应容器14的上部移动,将样品5a从样品分注吸头10内部向反应容器14内排出。之后,样品分注机构6移动到废弃孔12的上部,分离样品分注吸头10而落到废弃孔12的内部。
试剂冷藏库24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内部收纳试剂盘2。在试剂冷藏库24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进行试剂容器3相对于试剂盘2的拆装的试剂容器装填口20。另外,在试剂容器装填口20设置有开闭式的试剂容器装填口盖(未图示)。试剂冷藏库24具有用于将收纳在内部的试剂容器3中的试剂的温度控制为恒定的隔热功能。
试剂盘2构成为能够绕沿上下轴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具有沿周向保持试剂容器3的多个槽。槽构成为以试剂容器3的长度方向为试剂盘2的半径方向的方式进行保持。因此,在试剂盘2上呈放射状地保持多个试剂容器3。通过旋转试剂盘2,使各试剂容器3向预定的位置移动。例如,通过试剂盘2的旋转,能够使收纳目标试剂的试剂容器3移动到试剂分注位置15a。
试剂分注探针15例如构成为能够通过致动器等在前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试剂分注探针15从位于试剂分注位置15a的试剂容器3通过试剂分注移液管(未图示)吸引预定量的试剂,向保持在培养箱9的反应容器14分注。
分注了预定的试剂和样品5a的反应容器14由培养箱9管理为预定温度,另外,根据需要由搅拌机构9a搅拌,进行预定的时间的反应促进。
通过培养箱9进行反应促进的反应溶液通过未图示的移载装置连同反应容器14被送至前处理装置13,例如进行反应溶液的搅拌、向检测装置19的反应溶液的供给、测定结束的反应溶液及反应容器14的废弃等一系列的动作。另外,根据测定的种类,也可以将一个反应容器14用于多次测定。在此情况下,在废弃了分析结束的反应容器14内的反应溶液之后,对反应容器14进行清洗。
作为由检测装置19检测出的反应溶液的物理特性,例如可举出发光量、散射光量、透射光量、电流值、电压值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检测装置19不限于测定从反应容器14供给的反应溶液的装置,也可以是在反应容器14内保持反应溶液的状态下进行测定的结构。
自动分析装置1与主计算机200连接,自动分析装置1的上述结构的一系列动作由主计算机200控制。
自动分析装置1通过主计算机200的控制来组合或重复上述动作,由此能够针对多个样品的样品高效地分析多个分析项目。
在此,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与区域罩23(外盖)一起覆盖构成设置于框体21上的作业面22上的前处理装置13的区域(第一区域)的方式配置的开闭盖装置、以及覆盖作业面22上的作业区域(第二区域)的安全罩4。
在安全罩4的前边设有在将安全罩4从关闭位置开放时插入手指的凹部即拉手部27。安全罩4以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罩支轴26为中心轴支承于框体21的背面上部,构成为能够在全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转动(能够开闭)。若开放安全罩4而与未图示的止挡件抵接,利用未图示的支承机构以不会因自重关闭的方式进行支承,则安全罩4被保持在全开位置,因此操作者能够从作业面22与安全罩4的前边的间隙插入臂、上半身,进行包括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清扫、消耗品的更换在内的作业面22上的作业。另外,在对前处理装置13的作业中,操作者打开设置于区域罩23的开口部的开闭盖16(后述)而访问内部。
图4及图5是抽出自动分析装置的前处理装置并放大表示的图,图4是将开闭盖的转动中心部附近作为局部透视图的主视图,图5是俯视图。图6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是放大表示全闭位置处的开闭盖与区域罩的边界部的剖视图。
前处理装置13构成在载置于作业面22上的(即,从作业面向上方形成为凸形状的)箱体状的区域罩23的内部区域(第一区域)。前处理装置13作为针对试样的一系列的分析处理,在位于后段的检测装置19中进行用于精度良好地测定物理特性的前处理,在内部具备检体容器输送机构、检体容器搅拌机构、进行测定结束后的检体、反应容器的废弃的废弃部等。
前处理装置13例如具备加热器、冷却元件等温度调整装置(未图示),能够将区域罩23的内部维持在预定的温度。另外,在构成前处理装置13的外表面的区域罩23上,从区域罩23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到前表面设置有开口部,在开口部设置有能够向上方开放的开闭盖16。通过开放开闭盖16(设为全开位置),操作者能够访问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能够定期地或者根据需要进行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清扫、部件更换等。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前处理装置13的右侧上部进一步形成为凸形状的区域罩23内部,形成有铰链部25,其经由设置于区域罩23的开口部连接开闭盖16的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侧(第一区域侧)的面和配置于区域罩23的内部的支轴37,且具备相对于支轴37转动自如地支承开闭盖16的臂部35(支承臂)。
开闭盖16的上表面形状为,例如,覆盖左侧(远离支轴37的一侧)的前处理装置13的上表面的部分为沿着水平面的平面形状,成为随着朝向右侧(支轴37侧)而向上立起的台阶形状、以及经由沿着铰链部25的向右上升的倾斜面32而与位于最上方的铰链部上表面33相连的形状。开闭盖16的右端即开闭盖后端部34设置在倾斜面32中的接近铰链部上表面33的位置。
开闭盖16从前处理装置13的内侧固定于设置在臂部35的一端的安装部36。另外,臂部35的另一端形成支轴37,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在前处理装置13的上部载置的铰链部25的右上端附近设置的支轴承受部38。即,臂部35和开闭盖16以支轴37(支轴承受部38)为中心一体地转动。
若将开闭盖16中的距支轴37最远侧的端部(左端部)作为开闭盖16的前端部(开闭盖前端部40),则在开闭盖16为全闭位置的情况(全闭时),开闭盖16的右端附近的支轴37比左端的开闭盖前端部40高。即,将包含支轴37的水平面和支轴37与开闭盖16的开闭盖前端部40连结的直线成为向左下降的直线,它们所成的角α0从支轴37侧观察开闭盖前端部40侧而成为俯角(参照后面的图7)。
如图4所示,开闭盖16与前处理装置13的边界即开闭盖边界部28的形状在正面观察时具有:最上部从支轴37的左侧向左以接近铅垂的角度倾斜并向下方延伸的A边;B边,其与A边相比相对于水平形成平缓的角度,并且相对于A边的下端连续地相连并向左下方延伸;C边,其与B边的下端连续地相连并在前处理装置13的下表面附近向左方延伸;以及D边,其从C边的左端部向左上方延伸而到达开闭盖前端部40。另外,D边可以在中途设置弯曲部等,但需要形成为至少位于比以支轴37为中心通过开闭盖前端部40的圆弧即外周圆弧41靠内周侧,在开闭开闭盖16时开闭盖16的D边不与区域罩23的D边或开闭盖前端部40干涉。这样,开闭盖16的正面观察时的下缘部的形状呈右侧的边比左侧的边更长的大致U字形状。
如图5所示,开闭盖16的俯视时的平面形状为避开了位于前处理装置13的周围的检测装置19、呈旋转臂状的样品分注机构6等的动作轨迹的形状。另外,开闭盖16在最接近前表面的部分具有向前侧形成为凸形状的捏手部39,成为在操作者对开闭盖16进行开闭操作时能够用手指捏住而容易地开闭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开闭盖16的外周、即开闭盖边界部28,例如在整周无间隙地粘贴有海绵橡胶制的气密部件29,在关闭开闭盖16的状态(即全闭状态)下,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被密闭而防止外部气体的侵入以及内部气体的流出,由此,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的温度被维持为恒定,并且外部光的侵入也被遮断。另外,在开闭盖边界部28中,如果在开闭盖16的外周沿着气密部件29的外侧设置向下的肋44a,并且在区域罩23的开口部的边缘沿着气密部件29的内侧设置向上的肋44b而形成覆盖部(肋44a、44b),则能够通过所谓的迷宫效果进一步妨碍空气的流入,并且也能够更可靠地遮断外部光。
通过在将前处理装置13内部的温度维持为预定的温度、进而防止外部光的侵入的状态下进行前处理装置13中的一系列的处理,从而提高检测装置19中的物理特性的测定精度。因此,要求在清扫前处理装置13的内部之后,可靠地关闭开闭盖16后关闭安全罩4。更优选的是,即使在打开开闭盖16忘记关闭的情况下,也优选与关闭安全罩4连动关闭开闭盖16的结构。
图7~图10是抽出铰链部表示的剖视图,图7是开闭盖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的图,图8是表示开闭盖从全闭位置转动到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图9及图10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如图7~图10所示,臂部35在主视视角下呈大致V字型,V字型的左端侧形成例如螺纹紧固固定开闭盖16的安装部36,V字型的右端侧形成成为与开闭盖16一体的开闭动作的旋转中心的支轴37。臂部35的V字型形状的下端的角部42与后述的施力部件46一起构成在全开状态下保持开闭盖16的锁定机构30。将从支轴37到角部42为止称为第一臂部35a,将从角部42到安装部36为止称为第二臂部35b。第一臂部35a在主视视角下从支轴37到角部42呈大致直线状,第二臂部35b朝向上方弯曲,大致成为以支轴37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
开闭盖16为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为止,第二臂部35b呈以位于区域罩23中的由开闭盖16开口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的所谓的带出铰链的形态,在关闭开闭盖16时(移动到全闭位置时),第二臂部35b包括安装部36在内进入开口部的内侧,因此开闭盖16与区域罩23的开闭盖边界部28能够遍及开闭盖的整周地形成连续的闭合的曲线。因此,通过沿着边界部设置的气密部件29,能够在保持关闭开闭盖16时的气密的同时防止外部光的侵入。
图11以及图12是将前处理部抽出表示的下方立体图,图11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闭位置的情况的图,图12是表示开闭盖处于全开位置的情况的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铰链部25设置有从其上表面悬架并固定且以在关闭开闭盖16时覆盖臂部35的下表面、前表面以及后表面的方式配置的下表面罩45。下表面罩45的左方的面沿着第二臂部35b向上方弯曲,大致构成以支轴37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在下表面罩45一体地设置有支轴承受部38。例如,即使由于开闭盖16的开闭动作而从旋转轴(支轴37以及支轴承受部38)产生磨损粉末等异物,这些异物也落到下表面罩45之上,因此能够抑制异物落到位于前处理装置13内的检体、试剂内。
如图7~图10所示,在下表面罩45的左方的面与第二臂部35b之间设置有沿着下表面罩45弯曲的施力部件46。施力部件46的右下方的一端例如通过螺纹紧固或卡扣等固定于下表面罩底面47,朝向上方而沿着下表面罩45弯曲的另一端呈悬臂的弯曲梁状,设置朝向支轴37的突起部即爪部48。爪部48的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朝向支轴37的方向的平面状的锁定面49,从爪部48朝向下方形成斜面50。如图7所示,在将开闭盖16设为全闭位置时,施力部件46的爪部48是不与第二臂部35b接触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表面罩45、施力部件46、臂部35、开闭盖16也可以为树脂制,例如开闭盖16为丙烯腈丁二烯(ABS)树脂制,下表面罩45、施力部件46、臂部35例如为聚缩醛(POM)树脂制,则具有减少部件数量而实现简化、低成本化的效果。
在从图7所示的开闭盖16的全闭位置经由图8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9所示的全开位置的情况下,当操作者抬起捏手部39而打开开闭盖16,开闭盖16的开闭盖前端部40以支轴37为基准到达前端高度H3时,呈V字型的臂部35的角部42与施力部件46的斜面50接触,以使爪部48向远离支轴37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施力部件46弹性变形。并且,当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达到开锁高度H4(<H3)以上时,角部42越过施力部件46的爪部48,爪部48在接近支轴37的方向上通过施力部件46的弹性力而复位。此时,臂部35的角部42位于比施力部件46的锁定面49高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当操作者将手从开闭盖16的捏手部39离开时,臂部35的角部42载置于锁定面49。施力部件46对臂部35的施力构成为,与开闭盖16因自重而关闭的力矩相比,由施力部件46的锁定面49对角部42产生的反作用力所产生的支承力矩更大,因此,开闭盖16维持全开状态(全开位置)。即,开锁高度H4是指通过由臂部35的角部42和施力部件46构成的锁定机构30的作用,开闭盖16维持全开状态时的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如图3和图9所示,全开位置处的开闭盖前端部40距地面的高度为H1。
如图9所示,若将开闭盖16的重心位置设为CG,将从支轴37到重心CG的水平距离设为R1,将开闭盖16的自重设为m,将重力加速度设为g,将从支轴37到角部42的距离设为R2,则自重产生的闭合力矩为mg×R1,在角部42产生的反作用力F1为将由自重产生的闭合力矩除以旋转半径R2即可,因此,表示为F1=mg×R1/R2。
此时,包括支轴37的平面以及连结支轴37与开闭盖16的开闭盖前端部40的直线成为向左上升的直线,它们所成的角α1从支轴37侧观察开闭盖前端部40侧而成为仰角。另外,从地面到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为H1。
即,若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为H3以下,则成为施力部件46的锁定面49对臂部35的角部42的支承力矩不起作用的位置关系,因此开闭盖16成为不施加锁定的状态而因自重而关闭,若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比H4高,则角部42被锁定面49保持,开闭盖16在全开状态(全开位置)被锁定。
另外,在全开状态下,例如,若通过从上方的按下使开闭盖16的开闭盖前端部40下降至高度成为H3以下,则解除锁定机构30的全开锁定,开闭盖16因自重而关闭,转动至全闭位置。以下,将高度H3称为开锁解除高度。
若在全开状态下对开闭盖前端部40向下施加力F2,则施加于开闭盖16的关闭力矩为除了自重力矩以外还加上力F2和从支轴37到开闭盖前端部40的水平距离R3的积,因此成为(mg×R1)+(F2×R3)。
角部42虽然从锁定面49受到反作用力F1而将开闭盖16维持在全开状态,但在施力部件46产生的反作用力F1上存在极限,当施加容许最大值F1max以上时,施力部件46向远离支轴37的方向挠曲,角部42从锁定面49脱离而从全开状态因自重而关闭。
即,在全开状态下对开闭盖前端部40施加向下的关闭力F2,成为[(mg×R1)+(F2×R3)]>(F1max×R2)的关系的情况下,脱离全开锁定,开闭盖16因自重而关闭,返回全闭位置(参照图7)。
即,决定施力部件46的刚性、爪部48和锁定面49的尺寸,以便在开闭盖16全开时支承自重引起的闭合力矩而维持全开状态,并且在对开闭盖前端部40施加向下的关闭力时,脱离锁定而因自重关闭。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开闭盖16的全开状态下关闭安全罩4,开闭盖前端部40与安全罩4的内侧抵接的情况下,除了抵接时产生的向下的反作用力F2以外,还对与反作用力F2正交而妨碍开闭盖16的关闭动作的方向、即右方向施加摩擦力(μ×F2)。另外,在摩擦力的计算中使用的系数μ是抵接部的摩擦系数。开闭盖前端部40距支轴的高度R4与摩擦力(μ×F2)之积、即(R4×μ×F2)是因摩擦力而产生的绕支轴37的摩擦力矩,其方向作用于顺时针方向即妨碍开闭盖16的关闭动作的方向。在此,作为开闭盖16的打开角度α1,取连结支轴37与开闭盖前端部40的直线与水平所成的角。若打开角度α1变大,即开闭盖16的打开角度变大,则开闭盖前端部40距支轴37的水平距离R3减少,因此闭合力矩减少。另一方面,开闭盖前端部40距支轴37的高度R4增大,因此,摩擦力矩增加。因此,若开闭盖16的打开角度α1增大至所需程度以上,并且开闭盖前端部40与所抵接的安全罩4内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增大,则与关闭力矩相比,摩擦力矩更大,开闭盖16成为所谓的支撑杆,成为即使从上方按压也不会关闭的条件。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状态,例如构成为开闭盖16的打开角度α1不会过大,例如,打开角度α1为45°左右以下。另外,开闭盖前端部40与所抵接的安全罩4内侧面之间的抵接面由平滑且摩擦系数小的部件、例如不锈钢板形成,并且形成为没有凹凸、台阶的形状。
如图3所示,全开时的开闭盖16的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H1设定为比关闭安全罩4时的上表面高度H2大。即,在将开闭盖16保持全开位置的状态下关闭安全罩4时,安全罩4的上表面内侧与开闭盖16的开闭盖前端部40抵接,将开闭盖前端部40向下方强制性地按下到高度H3以下。施力部件46挠曲,臂部35的角部42从爪部48的锁定面49脱离,开闭盖16因自重而关闭。即,即使在操作者忘记关闭开闭盖16的情况下,若关闭安全罩4,则开闭盖16可靠地关闭,因此前处理装置13的开闭盖16周围被气密部件29气密,进行前处理装置13内部的温度调整、遮光,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参照比较例对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1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前处理装置抽出表示的主视图,表示将开闭盖设在全开位置的情况。另外,图14及图15是表示作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前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4表示将开闭盖设为全闭位置的情况,图15表示将开闭盖设为全开位置的情况。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处理装置13将支轴37的位置配置于在前处理装置13的上部进一步形成为上方凸形状的区域罩23的上端附近(即,上方凸形状内部),将全闭位置处的开闭盖16向左下降地配置。另一方面,如图14及图15所示,比较例的前处理装置13A在区域罩23不设置上方突起,将支轴37配置在前处理装置13的右上端附近,将全闭位置处的开闭盖16A配置在与前处理部上表面31相同的高度。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处理装置13中,在将开闭盖16设为全开位置时,将开闭盖16的下边与前处理装置13之间产生的开口的大致形状设为开口区域51,用阴影线表示。开口区域51是用于供操作者进行前处理装置的内部的清扫等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处理装置13中,支轴37位于比前处理装置13高的位置(比前处理部上表面31高的位置),且开闭盖16在正面视角下呈右侧的边比左侧的边长的大致U字形状,因此,在开闭盖16位于全开位置时,开口区域5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H5在包含支轴37附近的开口区域51的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大致恒定,另外,在进行内部的清扫作业时得到充分的开口空间。
另一方面,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比较例的前处理装置13A中,不设置区域罩23的上方突起,而将支轴37A配置在前处理装置13的右上端附近,因此,连结开闭盖前端部40与支轴37A的直线在开闭盖16A的全闭位置上向左上升,另外,在全开位置也同样地保持向左上升的状态。在这样的比较例的前处理装置13A中,为了使开闭盖16A的开闭盖前端部40的高度比全开锁定的解除高度高,由于支轴37A的高度较低,因此需要使开闭盖16的打开角度α2增大(例如,α2>α1)。其结果,从开闭盖前端部40到支轴37A的水平距离R3'比支轴位置较高的情况下的水平距离R3小(即,R3'<R3)。
但是,如之前说明的那样,若增大打开角度α2,减小从开闭盖前端部40到支轴37A的水平距离R3,则对开闭盖前端部40施加来自上方的关闭力F2时的关闭力矩变小,另一方面,从开闭盖前端部40到支轴的高度R4变大,由摩擦力产生的摩擦力矩R4×μ×F2变大。因此,与闭合力矩相比,摩擦力矩变大,开闭盖16A成为所谓的支撑棒,容易成为即使从上方按压也不会关闭的条件,开闭盖16A的关闭可靠性显著降低。
另外,在将比较例的前处理装置13A的开闭盖16A设为全开位置的情况下的开口区域51A(图15中用阴影表示)中,在支轴37A的附近开口高度H6小,在进行内部的清扫作业时得不到充分的开口。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前处理装置13的上部载置铰链部25,将支轴37的高度配置在比前处理装置13靠上方,由此开闭盖16在全闭位置成为向左下降,且在全开位置向左上升,因此在全开位置能够得到用于操作者的充分的开口区域51,并且在全开位置从上方按压开闭盖前端部40时可靠地关闭(即,转动到全闭位置),因此能够得到可靠性高且容易使用的开闭盖16。
<附记>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例、组合。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结构,也包括删除了其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盖前端部40设置在比支轴37靠左方,因此构成为开闭盖16在全闭位置成为向左下降,在全开位置向左上升,但例如在开闭盖前端部40设置于比支轴37靠右方的形态下,开闭盖16在全闭位置成为向右下降,在全开位置成为向右上升。
符号说明
1—自动分析装置;2—试剂盘;3—试剂容器;4—安全罩;5—样品输送机构;5a—样品;6—样品分注机构;7—吸头架;8—输送机构;9—培养箱;9a—搅拌机构;10—样品分注吸头;11—样品分注吸头缓冲器;12—废弃孔;13、13A—前处理装置;14—反应容器;15—试剂分注探针;15a—试剂分注位置;16、16A—开闭盖;17—清洗机构;19—检测装置;20—试剂容器装填口;21—框体;22—作业面;23—区域罩;24—试剂冷藏库;25—铰链部;26—罩支轴;27—拉手部;28—开闭盖边界部;29—气密部件;30—锁定机构;31—前处理部上表面;32—倾斜面;33—铰链部上表面;34—开闭盖后端部;35—臂部;35a—第一臂部;35b—第二臂部;36—安装部;37、37A—支轴;39—捏手部;40—开闭盖前端部;42—角部;44a、44b—肋;45—下表面罩;46—施力部件;47—下表面罩底面;48—爪部;49—锁定面;50—斜面;51、51A—开口区域;55—框体框架;56—前板;57—左右侧板;58—背面板;200—主计算机。

Claims (7)

1.一种开闭盖装置,其配置为与区域罩一起覆盖设置于框体上的作业面的第一区域,该框体收纳分析装置的功能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开闭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开闭盖,其为了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部访问内部而开闭自如地覆盖设置于所述区域罩的开口部;
支承臂,其经由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开闭盖的所述第一区域侧的面和配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的支轴,并将所述开闭盖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支轴;以及
开放保持机构,其在所述开闭盖的远离所述支轴的一侧的一端移动到比预先设定的基准高度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以将所述开闭盖保持在全开位置的方式保持所述支承臂,并且在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被按下至低于所述基准高度的情况下,解除所述支承臂的保持,使得所述开闭盖因自重而移动至全闭位置,
所述开闭盖被保持为在所述全开位置下远离所述支轴的一侧的一端比所述支轴侧的另一端高,并且被保持为在所述全闭位置下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盖的所述另一端在所述全开位置及所述全闭位置双方位于比所述支轴靠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放保持机构具备:
承受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臂;以及
施力部,其在所述开闭盖处于所述全开位置的情况下,对所述承受部施加保持力,该保持力阻止所述开闭盖的自重引起的向全闭位置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闭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全开位置以预先设定的力以上的力向下方按压所述开闭盖的所述一端的情况下,所述开放保持机构解除所述施力部对所述承受部的施力,使得所述开闭盖因自重而移动至所述全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闭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下表面罩,该下表面罩配置为从下方分离地覆盖所述支轴和所述开放保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气密部件,该气密部件配置在所述全闭位置下的所述开闭盖与所述区域罩的边界,抑制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流入流出,并且抑制光向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侵入。
7.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试样容器输送机构,其载置并输送试样容器,该试样容器收纳有分析对象的试样;
试剂容器保持机构,其载置并保持试剂容器,该试剂容器收纳有用于与所述试样进行反应的试剂;
反应机构,其载置使所述试样与所述试剂进行反应的反应容器;
试样分注机构,其将所述试样容器的试样分注到所述反应容器;
试剂分注机构,其将所述试剂容器的试剂分注到所述反应容器;
前处理装置,其对分注到所述反应容器的所述试样与所述试剂的反应液进行前处理;
测定装置,其进行在所述前处理装置中实施了前处理的反应液的测定;
区域罩,其配置为覆盖包含所述前处理装置的第一区域;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盖装置。
CN202180042934.XA 2020-07-09 2021-02-18 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59173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8349A JP7389719B2 (ja) 2020-07-09 2020-07-09 開閉蓋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JP2020-118349 2020-07-09
PCT/JP2021/006188 WO2022009458A1 (ja) 2020-07-09 2021-02-18 開閉蓋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7326A true CN115917326A (zh) 2023-04-04

Family

ID=7955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2934.XA Pending CN115917326A (zh) 2020-07-09 2021-02-18 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8675A1 (zh)
EP (1) EP4180820A4 (zh)
JP (1) JP7389719B2 (zh)
CN (1) CN115917326A (zh)
WO (1) WO20220094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3368Y2 (ja) * 1992-10-11 1998-02-18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螢光x線分析装置の試料室開機構
JP3764326B2 (ja) * 2000-08-28 2006-04-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3057247A (ja) * 2001-08-10 2003-02-26 Aloka Co Ltd 被処理物の処理装置
GB2406643B8 (en) * 2001-09-14 2005-11-16 Furuno Electric Co Analyzing apparatus
JP2007160816A (ja) * 2005-12-16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 カバー開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JP5434841B2 (ja) * 2010-07-29 2014-03-0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分析装置のカバー開閉機構
JP5372883B2 (ja) * 2010-09-30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5828728B2 (ja) * 2011-09-28 2015-12-0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7202072A (ja) * 2016-05-11 2017-11-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洗濯機
JP7245106B2 (ja) * 2019-04-11 2023-03-2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インターロッ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CN110794157A (zh) * 2019-12-09 2020-02-14 宁波然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80820A4 (en) 2024-07-03
WO2022009458A1 (ja) 2022-01-13
JP7389719B2 (ja) 2023-11-30
JP2022015482A (ja) 2022-01-21
US20230258675A1 (en) 2023-08-17
EP4180820A1 (en)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5639B2 (en) Gripping mechanism
US11927032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EP2784517B1 (en) Sample analyzer
WO2017168993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090078717A1 (en) Pipette tip supplier, sample analyzer and pipette tip supplying method
US20090081081A1 (en) Pipette tip supplier and sample analyzer
US20040230400A1 (en) Analyzer having concentric rotors
EP3249383B1 (en) Smear preparing apparatus and smear preparing method
CN115917326A (zh) 开闭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开闭盖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WO2011001645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216820B2 (ja) 分注装置および核酸分析装置
JP7245106B2 (ja) インターロッ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WO2022009455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1263888A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3677998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6348586A (zh) 容器的开盖装置、分析装置、容器的闭盖装置及试剂盒
WO2022024425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7075789A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2070459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06278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240192242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WO2021171722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8624920A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JPWO2020075818A1 (ja) キュベット廃棄ユニット
CN116068216A (zh) 洗涤剂瓶及自动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