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7075A - 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 Google Patents

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7075A
CN115917075A CN202180047573.8A CN202180047573A CN115917075A CN 115917075 A CN115917075 A CN 115917075A CN 202180047573 A CN202180047573 A CN 202180047573A CN 115917075 A CN115917075 A CN 115917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propylene
modified silicone
nonwoven
ami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75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泽富美子
佐佐木泰生
关冈裕佑
近藤隆博
岛田幸一
本村茂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 Asahi Liv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917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7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湿润感优异的非织造布以及包含该非织造布的卫生材料。本发明的非织造布是含有氮质量分率为2000(μg/g)以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此外,本发明的非织造布是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之比μs/μk为1.20以下,上述纤维间静摩擦系数为0.40以下的非织造布。

Description

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非织造布由于透气性和柔软性优异,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作为非织造布的代表性的用途,可举出例如,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卫生口罩、医疗用纱布、湿布材的基布等。
例如,对于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非织造布,要求柔软性、肌肤触感等使用感,不易断裂等强度等。作为难以导致非织造布断裂强度的降低,能够稳定地制造肌肤触感良好的非织造布的非织造布制造方法,提出了具备下述工序的非织造布制造方法:对于纺粘非织造布、或纺粘层与熔喷层的层叠非织造布涂布柔软剂的工序,以及对于该非织造布的多个位置分别在50℃以下的温度实施部分拉伸加工的工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7830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由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非织造布,对于湿润感等肌肤触感有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湿润感优异的非织造布以及包含该非织造布的卫生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1>一种非织造布,其含有氮质量分率为2000(μg/g)以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
<2>根据<1>所述的非织造布,上述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相对于非织造布总量为10.00质量%以下。
<3>根据<2>所述的非织造布,上述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相对于非织造布总量为5.00质量%以下。
<4>一种非织造布,其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之比μs/μk为1.20以下,上述纤维间静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包含烯烃系聚合物的纤维。
<6>根据<5>所述的非织造布,上述烯烃系聚合物包含选自由丙烯系聚合物和乙烯系聚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6>所述的非织造布,上述烯烃系聚合物包含上述丙烯系聚合物,上述丙烯系聚合物包含选自由丙烯均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是纤度为0.5旦尼尔~3.0旦尼尔的长纤维非织造布。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含有酰胺化合物。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包含卷曲型纤维。
<11>一种卫生材料,其包含<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
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能够提供湿润感优异的非织造布以及包含该非织造布的卫生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内容详细地进行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进行,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中“工序”这一用语不仅表示独立的工序,而且即使在不能与其它工序明确地区分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实现该工序的目的,则也包含于本用语中。
本公开中,关于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含量,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规定,就是指组合物中存在的该多种物质的合计量。
此外,本公开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
在本公开中分阶段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一个数值范围所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置换为其它分阶段的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此外,本公开中所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置换为实施例所示的值。
本公开中,2个以上的优选方式的组合为更优选的方式。
[非织造布]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含有氮质量分率为2000(μg/g)以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以下,也称为“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由此,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湿润感优异。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中,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可作为润滑材起作用。作为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可举出侧链型氨基改性有机硅、两末端型氨基改性有机硅、侧链两末端型氨基改性有机硅。作为侧链型氨基改性有机硅,可举出单胺型、二胺型等。作为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从获得湿润感更优异的非织造布的观点考虑,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中的氮质量分率优选为2300(μg/g)以上,更优选为2500(μg/g)~8000(μg/g),进一步优选为3000(μg/g)~7000(μg/g)。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可以包含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以外的氨基改性有机硅,也可以不含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以外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中,从获得湿润感更优异的非织造布的观点考虑,氨基改性有机硅所包含的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优选为50质量%~100质量%,更优选为70质量%~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100质量%。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中,从获得湿润感更优异的非织造布的观点考虑,相对于非织造布总量,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优选为10.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质量%~0.8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05质量%~0.70质量%。特别是通过使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为1.00质量%以下,从而存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发粘得以抑制的倾向。
从非织造布的湿润感的观点考虑,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官能团当量优选为500g/mol~7000g/mol,更优选为1000g/mol~6000g/mol,进一步优选为1500g/mol~4000g/mol。
本公开中,所谓“官能团当量”,表示相对于化合物中的每1个氨基的分子量。
从非织造布的湿润感的观点考虑,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在25℃时的运动粘度优选为300mm2/s以上,更优选为1000mm2/s~4000mm2/s,进一步优选为1500mm2/s~4000mm2/s。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在25℃时的运动粘度可以超过1000mm2/s。
非织造布是指将纤维不纺织而缠绕在一起的织物,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也包含纤维。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优选包含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
作为构成纤维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举出例如,烯烃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包含多种这些聚合物的热塑性聚合物组合物等。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优选包含烯烃系聚合物的纤维。
烯烃系聚合物是包含来源于烯烃的构成单元作为主体的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是包含聚酯作为构成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是包含聚酰胺作为构成单元的聚合物。
本公开中,“包含……作为主体”和“作为主体”表示作为对象的物质相对于整体最大量地被包含在内。例如,作为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表示作为对象的物质的含有比例为50质量%以上。
烯烃系聚合物优选包含选自由丙烯系聚合物和乙烯系聚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烯烃系聚合物可以为烯烃的均聚物,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烯烃的共聚物。2种以上的烯烃的共聚物可以为嵌段共聚物,也可以为无规共聚物。
丙烯系聚合物是将来源于丙烯的构成单元作为主体的聚合物,是包含丙烯均聚物和丙烯与丙烯以外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概念。例如,可以是丙烯均聚物、和丙烯与丙烯以外的α-烯烃的共聚物的任一者,也可以包含这两者。丙烯-α-烯烃共聚物例如,优选为丙烯与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2~10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更优选为丙烯与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2~8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
从柔软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作为与丙烯共聚的、优选的α-烯烃的具体例,可举出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举出例如,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等。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来源于α-烯烃的构成单元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摩尔%~10摩尔%,更优选为1摩尔%~5摩尔%。丙烯系聚合物可以为1种丙烯系聚合物,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丙烯系聚合物的组合。
另外,本公开中,关于丙烯与丙烯以外的α-烯烃的共聚物,在来源于丙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与来源于乙烯的构成单元的含量相等的情况下,这样的共聚物分类到丙烯系聚合物。
乙烯系聚合物是将来源于乙烯的构成单元作为主体的聚合物,是包含乙烯均聚物和乙烯与乙烯以外的α-烯烃的共聚物的概念。例如,可以是乙烯均聚物、和乙烯与乙烯以外的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任一者。乙烯-α-烯烃共聚物例如,优选为乙烯与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2~10的1种或2种以上的α-烯烃的共聚物。
从柔软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作为与乙烯共聚的α-烯烃的具体例,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等。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举出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等。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来源于α-烯烃的构成单元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摩尔%~10摩尔%,更优选为1摩尔%~5摩尔%。乙烯系聚合物可以为1种乙烯系聚合物,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乙烯系聚合物的组合。
烯烃系聚合物优选包含丙烯系聚合物。丙烯系聚合物的熔点(Tm)优选为125℃以上,更优选为125℃~165℃。从纺丝性的观点考虑,丙烯系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优选为10g/10分钟~100g/10分钟,更优选为20g/10分钟~70g/10分钟。
丙烯系聚合物的熔点(Tm)能够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来测定。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以升温速度10℃/分钟升温至比产生熔化吸热曲线的极值的温度高50℃左右的温度,在该温度保持10分钟。然后,以降温速度10℃/分钟冷却至30℃,再次,以升温速度10℃/分钟升温至预定的温度,测定此时的熔化曲线。由该熔化曲线,根据ASTM D3418的方法,求出产生熔化吸热曲线的极值的温度(Tp),能够求出该峰温度的吸热峰作为熔点(Tm)。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所包含的纤维可以为包含1种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也可以为包含2种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的复合纤维。作为复合纤维,可举出例如,海岛型、并列型、同芯芯鞘型、偏芯芯鞘型等。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可以为芯部露出于表面的露出型,也可以为芯部没有露出于表面的非露出型。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所包含的纤维可以为卷曲型纤维,也可以为非卷曲型纤维。非卷曲型纤维例如,可以为偏芯芯鞘型的卷曲复合纤维。
在复合纤维为同芯芯鞘型、偏芯芯鞘型等的情况下,作为鞘部与芯部的质量比(芯部/鞘部),例如,优选为95/5~5/95,更优选为90/10~10/90,进一步优选为90/10~40/60。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优选是纤度为0.5旦尼尔~3.0旦尼尔的长纤维非织造布,更优选是纤度为0.8旦尼尔~2.5旦尼尔的长纤维非织造布,进一步优选是纤度为1.0旦尼尔~2.2旦尼尔的长纤维非织造布。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之比μs/μk为1.20以下。通过使纤维间静摩擦系数相对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的比率变小,从而存在滑动初期的卡顿得以抑制的倾向。进而,存在当与非织造布接触的肌肤和非织造布摩擦而两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时,粗涩、粘润感等少,可获得光滑的非织造布的倾向。进一步,存在由于非织造布的纤维彼此的滑动良好,从而悬垂性也变得良好的倾向。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中,μs/μk可以为1.18以下,也可以为1.15以下,也可以为1.10以下。此外,μs/μk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0.90以上,也可以为0.95以上,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为1.00以上。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中,从湿润感的观点考虑,μs优选为0.40以下,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37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3以下。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中,μk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40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以下。
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与由不含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同一纤维形成的非织造布(以下,也称为“比较非织造布”。)相比,优选μs和μk的至少一者的值降低,更优选μs和μk的值都降低。例如,可以通过利用对于含有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赋予溶剂等来除去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从而确认:含有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的μs、μk等与比较非织造布的μs、μk等相比降低的情况。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μs(μs1)相对于比较非织造布的μs(μs2)的减少率([(μs2-μs1)/μs2]×100)以及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μk(μk1)相对于比较非织造布的μk(μk2)的减少率([(μk2-μk1)/μk2]×100)各自独立地优选为10%~70%,更优选为19%~47%。
比较非织造布的μs(μs2)与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μs(μs1)之差(μs2-μs1)以及比较非织造布的μk(μk2)与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μk(μk1)之差(μk2-μk1)各自独立地优选为0.05~0.3,更优选为0.07~0.2。
<添加剂>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作为任意成分,可以包含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抗静电剂、滑动剂、防雾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酰胺化合物等各种公知的添加剂。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可以包含酰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可作为润滑材起作用。作为酰胺化合物,可举出脂肪酸酰胺,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15~22的脂肪酸酰胺。认为通过在非织造布的纤维表面吸附碳原子数15~22的脂肪酸酰胺,从而纤维表面被改性,柔软性、触感、耐粘连性等进一步提高,纤维对于压纹工序等所使用的装置内的各种旋转设备等构件的附着得以更有效地抑制。
本公开中的脂肪酸酰胺的碳原子数是指分子中所包含的碳原子数,构成酰胺键的碳原子也包含于上述碳原子数中。
作为脂肪酸酰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22。
作为碳原子数15~22的脂肪酸酰胺,可举出脂肪酸单酰胺化合物、脂肪酸二酰胺化合物、饱和脂肪酸单酰胺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二酰胺化合物,这些之中,可以适当举出棕榈酸酰胺(碳原子数16)、硬脂酸酰胺(碳原子数18)、油酸酰胺(碳原子数18)、芥酸酰胺(碳原子数22)等。
相对于非织造布的总量,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
可以在非织造布中仅包含1种酰胺化合物,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酰胺化合物。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目付没有特别限制。从兼顾柔软性和强度的观点考虑,目付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g/m2~20g/m2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可以为由1层形成的非织造布,也可以为由2层以上的非织造布形成的非织造布层叠体,可以为包含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及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外的其它层的非织造布层叠体。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外的其它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纺粘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卡式热风非织造布、气流成网非织造布、针刺式纺粘非织造布、湿式非织造布、干式浆粕非织造布、闪蒸纺丝非织造布、开纤非织造布等各种非织造布。其中,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优选为纺粘非织造布。
作为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外的其它层,可举出针织布、机织布、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外的非织造布(以下,也称为“其它非织造布”。)、膜等。作为其它非织造布,可举出上述各种非织造布。
形成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热压纹加工、超声波熔合等热熔合法、针刺、水喷射等机械的交织法、使用热熔粘接剂、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方法、挤出层压等各种方法。
非织造布层叠体优选一部分被热熔合。
将非织造布层叠体的一部分进行热熔合的情况下的热熔合方法可举出各种公知的方法(例如,使用超声波等手段的方法、使用压纹辊的热压纹加工、或热气流穿透(hotair through))。
在通过热压纹加工将非织造布层叠体的一部分进行热熔合的情况下,通常,压纹面积率优选为5%~30%,更优选为5%~20%。刻印形状可例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四边形、将这些形状作为基础的连续的形状。
另外,在进行热压纹加工的情况下,压纹温度取决于压纹加工时的线速度、压接压力等,一般而言优选为85℃~150℃的范围。
(变形例)
关于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作为变形例,可以是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之比μs/μk为1.20以下,上述纤维间静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变形例涉及的非织造布的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之比μs/μk为1.20以下,上述纤维间静摩擦系数为0.40以下。由此,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湿润感优异。作为其理由,推测如下。纤维间静摩擦系数的值变小,并且纤维间静摩擦系数相对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的比率也变小,从而滑动初期的卡顿得以抑制。进而,与非织造布接触的肌肤和非织造布磨擦而两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时,粗涩、粘润感等少,获得光滑的非织造布。进一步,存在由于非织造布的纤维彼此的滑动良好,从而悬垂性也变得良好的倾向。
变形例涉及的非织造布中,μs/μk只要为1.20以下即可,例如,可以为1.18以下,也可以为1.15以下,也可以为1.10以下。此外,μs/μk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0.90以上,也可以为0.95以上,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为1.00以上。
变形例涉及的非织造布中,μs为0.40以下,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37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3以下。
变形例涉及的非织造布中,关于μk,只要是μs/μk为1.20以下且μs满足0.40以下的值,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40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以下。
变形例涉及的非织造布的优选方式可以是将上述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构成和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优选构成进行了适当组合的方式。例如,变形例涉及的非织造布可以含有上述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也可以不含有上述特定氨基改性有机硅。
(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非织造布的种类,通过常规方法来制造。
例如,在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为纺粘非织造布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将构成纤维的组合物使用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熔融后的组合物使用具有多个喷丝头的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进行熔融纺丝。使用鼓风机等将纤维进行拉伸,将通过纺丝形成的长纤维根据需要进行冷却。然后,堆积于纺粘非织造布成型机的捕集面上,利用压纹辊进行加热加压处理。
[卫生材料]
本公开的卫生材料包含上述本公开的非织造布。
作为卫生材料,可举出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绷带、医疗用纱布、毛巾等医疗用卫生材料用、卫生口罩等。本公开的卫生材料并不限制于此,其它卫生材料用途也可以适当使用。
卫生材料可以包含本公开的非织造布由2层以上形成的非织造布层叠体,可以包含含有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及本公开的非织造布以外的其它层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这些实施例。
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的物性值等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评价结果如表1、2所示。
(1)目付〔g/m2
从非织造布层叠体采集10张流向(MD)为100mm、横向(CD)为100mm的试验片。另外,采集位置是在CD方向上采集10处。接着,在23℃、相对湿度50%RH环境下,使用上皿电子天平(研精工业公司制)分别测定采集到的各试验片的质量(g)。求出各试验片的质量的平均值。由求得的平均值换算为每1m2的质量(g),将小数点第1位四舍五入,作为纺粘非织造布的目付〔g/m2〕。
(2)氮质量分率
使用三菱Chemical Analytech株式会社(现公司名:日东精工Analytech株式会社)制的微量全氮分析装置TN-110型,以燃烧炉温度900℃的条件,测定氨基改性硅油约3mg~5mg的氮质量分率。
另外,进行3次测定,采用所得的结果的平均值。
(3)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和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
使用株式会社Trinity lab制的摩擦试验机TL201Ts,进行非织造布层叠体的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和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的测定。使用将从所得的非织造布层叠体采集的40mm(MD)×12mm(CD)的试验片安装于附带的带指纹图案的氨基甲酸酯制触点而得的物质,此外,由所得的非织造布层叠体采集250mm(MD)×40mm(CD)的试验片,以使滑动方向成为试验片的MD的方式设置于平台。将测定条件设为在温度23±2℃,湿度40±5%的环境下,载荷50gf,滑动速度100mm/sec进行测定,获得了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以及与滑动初始的摩擦系数的峰对应的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另外,实施3次测定,采用所得的结果的平均值。
(4)触感评价
将处理非织造布的5名研究者会集在一起,作为感官试验者,在桌上准备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非织造布层叠体(尺寸20cm×25cm)。对于感官试验者,关于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的触感,要求基于以下评价基准来评价。此时,将比较例5的没有涂布润滑材的非织造布层叠体设为评分1,将其作为基准。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中,将5名各感官试验者的评分进行平均,设为触感评价的评价值。作为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湿润感,由粗涩少的程度、光滑程度和适度的粘润的感觉进行评价。另外,评价时的温度为23℃~23.5℃,湿度为38%~43%。
-评价基准-
1分:与比较例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同等的触感。
2分:与比较例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相比湿润感稍微优异。
3分:与比较例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相比湿润感优异。
4分:与比较例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相比湿润感很优异。
5分:与比较例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相比湿润感非常优异。
(实施例1)
<非织造布的制造>
将熔体流动速率(ASTM D-1238,230℃,载荷2,160g)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均聚物(h-PP)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堆积于捕集面上,从而获得了由纤维形成的7.5g的非织造布网。
该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2.0d(旦尼尔)。
将非织造布网重叠为2层,制成具备2层非织造布网层的层叠网,使压纹的凸部面积为18%的椭圆形压纹辊接触第1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使镜面辊接触第2层的非织造布层侧,在145℃进行热压接,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总目付为15g/m2
将氮质量分率为3300μg/g的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9,在25℃时的运动粘度1500mm2/s)利用正己烷进行稀释,获得了0.25质量%浓度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在所得的非织造布层叠体上,以成为均匀的方式涂布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
对于使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附着而得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的物性,按照已经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由下述式(1)求出附着于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的涂布量,结果为0.50质量%。
[(涂布后的非织造布质量(g)-涂布前的非织造布质量(g))/涂布前的非织造布质量(g)]×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的浓度(质量%)···(1)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将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9)变更为氮质量分率为6900μg/g的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1,在25℃时的运动粘度3500mm2/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将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9)变更为氮质量分率为3700μg/g的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4,在25℃时的运动粘度1700mm2/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实施例4)
将非织造布网层如下述那样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
使MFR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聚合物(h-PP)(75质量%)和MFR60g/10分钟、熔点142℃、乙烯含量4质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25质量%)中包含芥酸酰胺2000ppm,使用所得的混合物,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由纤维形成的第1非织造布网(第1层)堆积于移动捕集面上。
使用MFR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聚合物(h-PP)(75质量%)和MFR60g/10分钟、熔点142℃、乙烯含量4质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25质量%)的混合物,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将由纤维形成的第2非织造布网(第2层)和第3非织造布网(第3层)分别层叠于第1非织造布网上,形成3层结构的层叠网。
该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4d。
3层结构的层叠网的总目付为15g/m2,各层的目付基本上均等。接下来,对于3层结构的层叠网,使凸部面积为11%的椭圆形压纹辊接触第3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使镜面辊接触第1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在157℃进行热压接,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总目付为15g/m2
(实施例5)
将非织造布网层如下述那样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该卷曲复合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3d。
使用作为芯成分的下述热塑性聚合物以及作为鞘成分的下述热塑性聚合物,通过纺粘法进行复合熔融纺丝,使由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为40/60的偏芯芯鞘型卷曲复合纤维形成的第1非织造布网(第1层)堆积于移动捕集面上。另外,上述热塑性聚合物中,以卷曲复合纤维中芥酸酰胺的含有率成为2000ppm的方式包含芥酸酰胺。
-芯成分-
MFR: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均聚物(h-PP)
-鞘成分-
MFR60g/10分钟,熔点142℃,乙烯含量4质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
实施例5中,使与第1非织造布网同样的构成的第2非织造布网堆积于第1非织造布网上。
接下来,使MFR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聚合物(h-PP)(60质量%)和MFR60g/10分钟、熔点142℃、乙烯含量4质量%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r-PP)(40质量%)中包含芥酸酰胺1500ppm,使用所得的混合物,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由平均纤维直径为1.3d的非卷曲型纤维形成的第3非织造布网(第3层)堆积于第2非织造布网上。
3层结构的层叠网的总目付为17g/m2,各层的目付基本上均等。接下来,对于3层结构的层叠网,使凸部面积为11%的椭圆形压纹辊接触第1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使镜面辊接触第3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在143℃进行热压接,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总目付为17g/m2
(实施例6)
将非织造布网层如下述那样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
将MFR60g/10分钟、熔点162℃的丙烯聚合物(h-PP)通过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使由纤维形成的第1非织造布网(第1层)堆积于移动捕集面上。将与第1非织造布网同样的构成的第2非织造布网(第2层)和第3非织造布网(第3层)分别层叠于第1非织造布网上,形成3层结构的层叠网。
该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4d。
3层结构的层叠网的总目付为13g/m2,各层的目付基本上均等。接下来,对于3层结构的层叠网,使凸部面积为11%的椭圆形压纹辊接触第3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使镜面辊接触第1层的非织造布网层侧,在157℃进行热压接,获得了非织造布层叠体。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总目付为13g/m2
(实施例7~12)
实施例2中,将附着于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的涂布量变更为表1所记载的值,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实施例13)
将包含10%氮质量分率为6700μg/g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的乳液(东邦化学工业株式会社,THS-3710)利用乙醇进行稀释,使用利用乙醇进行了稀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来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利用正己烷进行了稀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实施例14)
将包含30%氮质量分率为5200μg/g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的乳液(信越化学工业公司,POLON-MF-14EC)利用水进行稀释,使用利用水进行了稀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来代替实施例1所使用的利用正己烷进行了稀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实施例15)
实施例1中,将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9)变更为氮质量分率为2200μg/g的两末端型氨基改性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008,在25℃时的运动粘度450mm2/s,官能团当量5700g/mol),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将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9)变更为氮质量分率为1800μg/g的侧链型二氨基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公司KF860,在25℃时的运动粘度250mm2/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比较例2)
比较例1中,将附着于非织造布层叠体的氨基改性有机硅的涂布量变更为2.00质量%,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比较例3)
实施例1中,代替氨基改性有机硅,使芥酸酰胺附着于非织造布层叠体,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芥酸酰胺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比较例4)
实施例1中,代替氨基改性有机硅,使山嵛酸附着于非织造布层叠体,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附着有山嵛酸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比较例5)
将实施例1中的没有涂布氨基改性有机硅的非织造布层叠体作为比较例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
将实施例1~实施例15的各评价结果记载于表1,将比较例1~比较例5的各评价结果记载于表2。
[表1]
Figure BDA0004035171030000161
[表2]
Figure BDA0004035171030000162
如表1、2所示那样,确认了:与满足μs/μk大于1.20、以及μs超过0.40中的至少一者的比较例1~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相比,μs/μk为1.20以下且μs为0.40以下的实施例1~15的非织造布层叠体的触感评价的评价值的值高,湿润感优异。
2020年7月31日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131012号的公开内容的整体通过参照被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与具体并且分别记载了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而被并入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照被并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1)

1.一种非织造布,其含有氮质量分率为2000μg/g以上的氨基改性有机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布,所述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相对于非织造布总量为10.00质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织造布,所述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含有率相对于非织造布总量为5.00质量%以下。
4.一种非织造布,其纤维间静摩擦系数μs与纤维间动摩擦系数μk之比μs/μk为1.20以下,所述纤维间静摩擦系数为0.4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包含烯烃系聚合物的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织造布,所述烯烃系聚合物包含选自由丙烯系聚合物和乙烯系聚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织造布,所述烯烃系聚合物包含所述丙烯系聚合物,所述丙烯系聚合物包含选自由丙烯均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是纤度为0.5旦尼尔~3.0旦尼尔的长纤维非织造布。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含有酰胺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其包含卷曲型纤维。
11.一种卫生材料,其包含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布。
CN202180047573.8A 2020-07-31 2021-07-29 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Pending CN115917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1012 2020-07-31
JP2020131012 2020-07-31
PCT/JP2021/028183 WO2022025211A1 (ja) 2020-07-31 2021-07-29 不織布及び衛生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7075A true CN115917075A (zh) 2023-04-04

Family

ID=8003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7573.8A Pending CN115917075A (zh) 2020-07-31 2021-07-29 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25211A1 (zh)
CN (1) CN115917075A (zh)
WO (1) WO20220252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877A (zh) * 2021-06-04 2023-12-19 株式会社资生堂 口罩处理用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5350A (ja) * 1999-03-18 2000-09-26 Toray Ind Inc 短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2069820A (ja) * 2000-06-13 2002-03-08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2006136351A (ja) * 2004-11-10 2006-06-01 Shin Etsu Chem Co Ltd 衛生材用柔軟剤組成物
JP2007056396A (ja) * 2005-08-24 2007-03-08 Kao Corp 繊維製品処理剤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6641A1 (fr) * 2000-06-13 2001-12-20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Textile non-tisse file-lie et article absorbant
JP2004223701A (ja) * 2002-11-29 2004-08-12 Mitsui Chemicals Inc 研磨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5350A (ja) * 1999-03-18 2000-09-26 Toray Ind Inc 短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2069820A (ja) * 2000-06-13 2002-03-08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2006136351A (ja) * 2004-11-10 2006-06-01 Shin Etsu Chem Co Ltd 衛生材用柔軟剤組成物
JP2007056396A (ja) * 2005-08-24 2007-03-08 Kao Corp 繊維製品処理剤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5211A1 (ja) 2022-02-03
JPWO2022025211A1 (zh)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09196B2 (ja) 捲縮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積層体
JP4931700B2 (ja) 捲縮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積層体
DK2463428T3 (en) Spunbond nonwoven mixed fiber fabric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KR20150042786A (ko) 부직포, 흡수성 물품용 시트, 및 이를 사용한 흡수성 물품
TWI771425B (zh) 積層不織布
JP5926687B2 (ja) 表面処理された不織布
CN108699745B (zh) 皮肤触感优异的长纤维无纺布
JP6715056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衛生材料
CN111630221B (zh) 至少单面使用了偏心鞘芯型复合纤维的复合长纤维无纺布
US10052840B2 (en) Laminated non-woven fabric, and manufactur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N115917075A (zh) 非织造布和卫生材料
JP2000328420A (ja) 柔軟性不織布積層体
JP5139669B2 (ja) 捲縮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39939B2 (en) Treated laminates
DK2216435T3 (en) LONG FIBER NON-WOVEN FABRICS MANUFACTURED BY Eccentric HOLE COMPOSITION LONG FIBE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7138197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衛生材料、及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WO2020184335A1 (ja) 不織布積層体、複合積層体、及び被覆シート
JP5276305B2 (ja) 混繊長繊維不織布
JP2022069296A (ja) 不織布及び衛生材料
JP4174995B2 (ja) 耐久親水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JP6533025B1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4340450B2 (ja) 使い捨て衛生材料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7291358B2 (ja) 衛生材料の表面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30107820A (ko) 스펀본드 부직포 및 이것을 구비하여 이루어지는 위생 재료
JP2013155476A (ja) 混繊長繊維不織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i Chemical Asahi Living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