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7070A - 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7070A
CN115917070A CN202180045538.2A CN202180045538A CN115917070A CN 115917070 A CN115917070 A CN 115917070A CN 202180045538 A CN202180045538 A CN 202180045538A CN 115917070 A CN115917070 A CN 115917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nonwoven fabric
cotton
fiber
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55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永笃
森章太朗
塚原大治
市川太郎
佐座规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 Asahi Living Materials Co.,Ltd.
Unitika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Unitik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Unitika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917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7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5/00Non woven fabrics formed of mixtures of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and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5/02Non woven fabrics formed of mixtures of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and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strengthened or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thods, e.g. needling
    • D04H5/03Non woven fabrics formed of mixtures of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and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strengthened or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thods, e.g. needling by fluid j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降低与皮肤接触的面的皮肤触感的情况下提高耐磨损性的制造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方法。该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由以下的工序构成。将由棉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网与SMS无纺布层叠而得到层叠体。此处,SMS无纺布是依次层叠有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而成的。对层叠体施加高压水流使棉纤维相互间和长纤维相互间交织。另外,利用高压水流破坏极细纤维无纺布,使大量极细纤维流出,并且使极细纤维的一部分滞留并缠结在棉纤维相互间的交织部。由此得到棉纤维相互间的结合变得牢固的表面材料。得到的表面材料中,棉纤维网侧的面成为与皮肤接触的面。

Description

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不湿等卫生材料的与皮肤接触位置使用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皮肤触感良好且耐磨损性优异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一直采用短纤维无纺布或长纤维无纺布作为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短纤维无纺布虽然在皮肤触感方面优异,但存在断裂强度低的缺点。另一方面,长纤维无纺布虽然断裂强度高,但存在皮肤触感差的缺点。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长纤维无纺布与特定的短纤维无纺布接合而成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而且,采用将具有高熔点和低熔点的至少2种热塑性树脂成分的热熔性复合短纤维相互间利用低熔点成分融合而成的材料作为配置于皮肤侧的特定的短纤维无纺布(专利文献1,权利要求1)。另外,也采用了将具有高熔点和低熔点的至少2种热塑性树脂成分的热熔性复合长纤维相互间利用低熔点成分融合而成的材料作为长纤维无纺布(专利文献1,权利要求3)。
然而,由热塑性树脂成分形成的短纤维所构成的短纤维无纺布与由棉纤维、丝纤维等天然纤维构成的短纤维无纺布相比,皮肤触感差,而且皮肤还有可能起斑疹。因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由棉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作为短纤维无纺布且使长纤维无纺布中的长纤维与棉纤维缠结并一体化的表面材料(专利文献2、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17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用新型注册第32184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案的改良发明,其课题是在不降低表面材料的与皮肤接触的面的皮肤触感的情况下提高耐磨损性。
本发明通过使用常用作卫生材料的防漏材料的熔喷无纺布(例如日本特开2019-209121号公报)作为表面材料的原材料,并采用特定的制造方法,从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棉纤维网侧与皮肤接触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依次层叠有由棉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网、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构成的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包含极细纤维的极细纤维无纺布、以及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构成的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层叠体施加高压水流,而破坏该极细纤维无纺布,并且使该棉纤维与该极细纤维缠结,其中,上述极细纤维含有丙烯系聚合物且其纤维直径比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的纤维直径细。另外,涉及一种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包括由棉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网区域以及包含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的区域,纤维直径比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的纤维直径细的极细纤维与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交织。
本发明涉及的方法是对包含极细纤维无纺布的层叠体施加高压水流,破坏极细纤维无纺布,使大量极细纤维流出,并且使极细纤维的一部分滞留并缠结在棉纤维相互间的交织部。因此,通过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得到的表面材料的棉纤维相互间的结合变得牢固,发挥与皮肤接触的棉纤维网面的耐磨损性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电子显微镜以倍率300倍对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层叠物(以下,有时也将该层叠物称为“SMS无纺布”)的表面进行拍摄而得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棉纤维网以棉纤维为主体而构成。除棉纤维以外,可以混合丝纤维或人造丝纤维等亲水性纤维。该棉纤维网可以通过用公知的梳理法将棉纤维开纤并集聚而得到。棉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g/m2左右。作为棉纤维,优选采用未脱脂的棉纤维(未脱脂棉),进一步优选采用未脱脂且经漂白的棉纤维(未脱脂漂白棉)。由于未脱脂棉在棉纤维的表面残留有油脂成分(附着于原棉表面的棉蜡和棉籽油等),所以体液不易向表面材料的面方向扩散。因此,使用时不易使皮肤产生粘腻感,故而优选。此外,未脱脂漂白棉被漂白成白色,对卫生材料赋予清洁感,故而优选。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采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记载在“~”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范围。
构成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长纤维含有聚丙烯系聚合物。本发明的表面材料由于包括来自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区域,所以具有拉伸强度更优异的趋势。从进一步提高表面材料的拉伸强度的观点考虑,长纤维无纺布中的长纤维的含有率以根数为基准,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另外,从纺丝性的观点考虑,长纤维中的丙烯系聚合物的含有率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上。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中,某数值范围中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成其它的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另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数值范围中,某数值范围中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成实施例中所示的值。
作为聚丙烯系聚合物,可使用丙烯均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或者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等。此处,作为α-烯烃,可使用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除丙烯以外的α-烯烃。应予说明,将α-烯烃共聚时,其共聚量优选为1~10摩尔%。纤维可以单独含有这些聚合物中的1种,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应予说明,丙烯系聚合物是指含有50质量%以上的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长纤维所含的丙烯系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只要能够进行熔融纺丝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MFR可以为1g/10分钟~1000g/10分钟,优选为5g/10分钟~500g/10分钟,更优选为10g/10分钟~100g/10分钟。如果丙烯系聚合物的MFR为上述范围内,则有拉伸强度提高的趋势,故而优选。
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只要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则没有特别限制,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和拉伸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μm~50μm,更优选为11μm~30μm。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如实施例的项目中后述的那样,是基于拍摄长纤维无纺布而得的照片所计算的值。该拍摄的照片可以是单独拍摄长纤维无纺布而得的照片,可以是拍摄极细纤维无纺布与长纤维无纺布的层叠物而得的照片,也可以是拍摄表面材料而得的照片。应予说明,图1是拍摄SMS无纺布的表面而得的照片。
长纤维可以是由单一的成分构成的长纤维,也可以是芯鞘型、海岛型等复合长纤维。从进一步提高表面材料的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由单一的成分构成的长纤维。
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一般利用所谓的纺粘法制造。另外,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优选通过热压花加工实施局部热压接来进一步提高形态稳定性。
从进一步提高拉伸强度且通过后述的高压水流容易实施交织处理的观点考虑,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各自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30g/m2,更优选为3~10g/m2
第一长纤维无纺布与第二长纤维无纺布所夹持的极细纤维无纺布包含含有丙烯系聚合物且平均纤维直径为0.5~7μm的极细纤维。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如实施例的项目中后述那样,是基于拍摄极细纤维无纺布而得的照片所计算的。该拍摄的照片可以是单独拍摄极细纤维无纺布而得的照片,可以是拍摄极细纤维无纺布与长纤维无纺布的层叠物而得的照片,也可以是拍摄表面材料而得的照片。而且,选择纤维直径为8μm以下的照片进行计算。因此,极细纤维是其纤维直径为8μm以下的纤维。
构成极细纤维所含的丙烯系聚合物的单体及其量与上述的长纤维所含的丙烯系聚合物同样。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的观点考虑,极细纤维无纺布中的极细纤维的含有率以根数为基准,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另外,从纺丝性的观点考虑,极细纤维中的丙烯系聚合物的含有率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上。
极细纤维所含的丙烯系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1238,230℃,载荷2160g)只要能够进行熔融纺丝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MFR可以为1g/10分钟~2000g/10分钟,优选为100g/10分钟~1500g/10分钟,更优选为200g/10分钟~1000g/10分钟。如果丙烯系聚合物的MFR为上述范围内,则有极细纤维的强度提高的趋势,故而优选。另外,如果丙烯系聚合物的MFR为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将平均纤维直径调整为规定范围,有通过水流交织能够更适当地形成纤维彼此的交织的趋势,故而优选。应予说明,从更容易实施利用高压水流的交织处理的观点考虑,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1μm~5μm。
从更容易实施利用高压水流的交织处理,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的观点和使操作性更容易的观点考虑,极细纤维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0.1g/m2~7g/m2,更优选为0.3g/m2~5g/m2
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可以含有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抗静电剂、滑爽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蜡、脂肪酰胺等各种公知的添加剂。各无纺布中的这些添加剂的含有率优选为0.1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质量%以下。
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可以在各自独立地制造后进行层叠而得到,但一般而言,优选通过以下的方法得到。即,在通过所谓的纺粘法得到的第一长纤维网上层叠通过所谓的熔喷法得到的极细纤维网,进一步在极细纤维网上层叠通过所谓的纺粘法得到的第二长纤维网。其后,通过热压花加工进行局部热压接使各网中的纤维相互间熔合,得到依次层叠有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SMS无纺布的方法较佳。
依次层叠棉纤维网、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而得到层叠体。此时,优选在棉纤维网层叠SMS无纺布而得到层叠体。这是由于与单独对极细纤维无纺布进行处理相比,以高强度的SMS无纺布的形式进行处理更容易。然后,对该层叠体实施高压水流。高压水流可以从棉纤维网侧实施,可以从第二长纤维无纺布侧实施,也可以从两侧实施。通过高压水流的作用,棉纤维和长纤维交织,但极细纤维无纺布被破坏,极细纤维被切断或与高压水流一起流出。然而,一部分的极细纤维滞留并缠结在棉纤维相互间的交织部或长纤维相互间的交织部。即,缠结在棉纤维相互间的交织部而使棉纤维相互间的结合变得更牢固。借助该作用,棉纤维网侧,即,表面材料的与皮肤接触的面的耐磨损性提高。另外,通过使极细纤维无纺布被破坏,从而不再具有防水功能,成为具有能够使体液适当地通过的体液透过性的表面材料。
在第二长纤维无纺布侧可以层叠其它的任意的纤维网。例如,可以层叠由棉纤维和热熔性短纤维构成的混合纤维网。混合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20g/m2左右,混合纤维网中的棉纤维与热熔性短纤维的混合比例优选为棉纤维:热熔性短纤维=100:50~150(质量比)。作为棉纤维,优选采用上述的未脱脂棉、未脱脂漂白棉。作为热熔性短纤维,可采用由具有熔点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物质。例如,可使用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或者聚酰胺纤维等。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为同心芯鞘型复合短纤维且鞘成分的熔点比芯成分的熔点低的热熔性短纤维。通过仅使该芯鞘型复合短纤维的鞘成分软化或熔融,从而各纤维相互间熔合结合。为了在仅鞘成分软化或熔融时复合短纤维不易收缩,优选预先成为同心芯鞘型。如果热熔性短纤维收缩,则得到的表面材料容易产生皱褶等。具体而言,可使用芯成分为聚丙烯且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短纤维,芯成分为聚酯且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短纤维。热熔性短纤维的纤度和纤维长度任意,但一般而言,纤度为1~5分特左右且纤维长度为10~100mm左右。
由于实施高压水流而含有水,因此使其干燥将水蒸发。由此,可以得到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层叠体含有热熔性短纤维时,优选在进行该干燥的工序中或者进行干燥之后,使热熔性短纤维软化或熔融,使各纤维相互间熔合结合。例如,使用芯成分为聚丙烯且鞘成分为聚乙烯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短纤维作为热熔性短纤维时,若使干燥温度为130℃左右,则水蒸发的同时聚乙烯软化或熔融,各纤维相互间熔合结合,能够得到形态稳定性优异的表面材料。
得到的表面材料是包括由棉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网区域以及包含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的区域、且纤维直径比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的纤维直径细的极细纤维与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交织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此处,棉纤维网区域以及包含长纤维的区域没有明确地区分,各区域的纤维可以侵入其它的区域。即,棉纤维相对多的区域成为棉纤维网区域,包含相对多的长纤维的区域成为包含长纤维的区域。各区域中的各纤维的多少可以通过将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在厚度方向切断,用显微镜观察其截面,并数出各纤维的根数。
表面材料的厚度优选为0.50mm以下。如果使厚度为0.50mm以下,则与皮肤接触的棉纤维与极细纤维的交织进一步提高,有耐磨损性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这样的厚度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例如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从进一步提高强度的观点考虑,厚度优选为0.25mm以上。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5g/m2~50g/m2。如果单位面积重量为25g/m2以上,则有强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单位面积重量为50g/m2以下,在棉纤维网区域中的棉纤维与极细纤维的交织变多,产生耐磨损性提高的趋势。
对于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拉伸强度而言,机械方向的拉伸强度优选为15N/50mm宽~100N/50mm宽,更优选为25N/50mm宽~90N/50mm宽,进一步优选为30N/50mm宽~85N/50mm宽。另外,与机械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优选为10N/50mm宽~50N/50mm宽。如果拉伸强度低于下限值,则产生卫生材料制造时的处理性下降的趋势。另外,如果拉伸强度超过上限值,则成为品质过度的表面材料,是不合理的。此处,机械方向是指制造无纺布时的输送方向。即,无纺布中的长纤维排列的方向。因此,作为长纤维的排列方向的机械方向的拉伸强度高,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低。
如上得到的表面材料可用作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不湿和口罩等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而且,由于以棉纤维网侧与皮肤接触的方式使用,所以皮肤触感良好。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采用的下述的物性和特性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单位面积重量(g/m2)
从表面材料或无纺布采取10点机械方向100mm×宽度方向100mm的试料。然后,测定各试料的质量,将合计的质量除以合计的面积而算出单位面积重量(g/m2)。
(2)厚度(mm)
使用厚度计(PEACOCK公司制,型号“R1-250”,测定端子25mmφ),以载荷7g/m2对测定了单位面积重量的试料的中央和四角这5点的厚度进行测定。对测定了单位面积重量的试料的10点试料,通过该方法测定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厚度(mm)。
(3)机械方向的拉伸强度(N/50mm宽)
从表面材料采取机械方向200mm×宽度方向50mm的试料。然后,基于JIS L1913,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公司制,Autograph AGS-J),在卡盘间距离100mm和夹头300mm/min的条件下,对各试料测定断裂强度。将5点试料的断裂强度的平均值作为机械方向的拉伸强度(N/50mm宽)。
(4)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N/50mm宽)
从表面材料采取5点的机械方向50mm×宽度方向200mm的试料。然后,通过与上述(3)同样的方法,对各试料测定断裂强度。将5点试料的断裂强度的平均值作为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N/50mm宽)。
(5)耐磨损性(次)
在随机的方向上从表面材料采取50点长度293mm×宽度165mm的试料。将该试料中的6点基于JIS L 0849,以棉纤维网面成为摩擦端子侧的方式设置于学振型摩擦坚牢度试验机(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公司制,型号“RT-300”),测定耐磨损性。在设置试料时,在试料下预先铺上氨基甲酸酯垫,以不产生皱褶的方式固定于配备有学振型摩擦坚牢度试验机的固定具。另外,用布粘性胶带覆盖摩擦端子表面,对摩擦端子施加载荷300g,使布粘性胶带与试料接触。然后,使摩擦端子以30次/分钟的往返速度滑动,测定6点试料全部可观察到破裂时的往返次数。进行5次该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耐磨损性(次)。应予说明,即便往返次数超过500次,也在6点试料全部无法观察到破裂时中止测定,设为往返次数500次。因此,耐磨损性(次)的值中,500次是最大值。
(6)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
基于长纤维无纺布表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对使用SMS无纺布测定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的方法进行说明。使用电子显微镜(日立制作所公司制,型号:S-3500N)对SMS无纺布的表面拍摄倍率300倍的照片。在所拍摄的照片中,反复进行拍摄直至比极细纤维更靠近表面侧的纤维直径为9μm以上的纤维的根数合计达到50根(n=50)以上为止。得到的照片中,测定位于极细纤维的表面侧的纤维直径为9μm以上的所有纤维的直径(宽度),将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表面侧的长纤维无纺布中的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背面侧也同样地进行测定。
(7)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
基于极细纤维无纺布表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对使用SMS无纺布测定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的方法进行说明。使用电子显微镜(日立制作所公司制,型号:S-3500N)对SMS无纺布的表面拍摄倍率2000倍的照片。在所拍摄的照片中,反复进行拍摄直至纤维直径为8μm以下的纤维的根数合计达到50根(n=50)以上为止。在得到的照片中,测定纤维直径为8μm以下的所有纤维的直径(宽度),将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极细纤维无纺布中的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
应予说明,上述(6)和(7)中,纤维的直径(宽度)的测定只要在照片中纤维的宽度最小的位置测定即可。另外,纤维彼此熔合的情况下,只要在未熔合的部分测定即可,不存在未熔合的部分时,从根数中除去即可。
实施例1
[棉纤维网的准备]
用平行梳理机对平均纤维长度25mm的未脱脂漂白棉进行开纤和集聚,得到单位面积重量20g/m2的棉纤维网。
[SMS无纺布的准备]
使用熔点162℃且MFR60g/10分钟(MFR是基于ASTMD1238以温度230℃、载荷2.16kg测定的。以下,MFR的测定法相同)的丙烯均聚物,在熔融温度230℃下使用具备多个0.6mmφ的纺丝孔的纺丝头,通过常规的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将长纤维集聚在捕集面,得到第一长纤维网。第一长纤维网中的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2.8μm,第一长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75g/m2
接下来,使用熔点160℃且MFR 400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在熔融温度280℃下将熔融的熔融物从具备多个0.4mmφ的排出孔的模具排出,并且通过在排出孔出口吹送280℃的加热空气的常规的熔喷法将极细纤维集聚在上述第一长纤维网上,得到极细纤维网。极细纤维网中的极细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4μm,极细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
与得到上述第一长纤维网的方法同样地进行,在极细纤维网上集聚长纤维,得到第二长纤维网。第二长纤维网中的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12.8μm,第二长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75g/m2
以总压接面积成为18%的方式,利用热压花辊在压花辊的温度145℃、镜面辊的温度150℃下,对依次层叠有第一长纤维网、极细纤维网和第二长纤维网的网进行局部热压接,使3层一体化而得到依次层叠有第一长纤维无纺布、极细纤维无纺布和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SMS无纺布。应予说明,SMS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3g/m2
使层叠有上述准备的棉纤维网与SMS无纺布的层叠体通过高压水流喷出装置(孔径0.1mm的喷出孔以孔间隔0.6mm配置成横向一行的装置),从棉纤维网侧以3MPa的喷出压力施加高压水流,接下来以6MPa的喷出压力施加高压水流。其后,从第二长纤维无纺布侧以6MPa的喷射压力施加高压水流后,在120℃干燥而得到表面材料。
实施例2
[棉纤维网和SMS无纺布的准备]
得到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棉纤维网和SMS无纺布相同的棉纤维网和SMS无纺布。
[混合纤维网的准备]
作为热熔性短纤维,使用鞘成分为熔点130℃的聚乙烯且芯成分为熔点26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短纤维(尤尼吉可株式会社制,纤度2.2分特,纤维长度51mm)。然后,将平均纤维长度25mm的未脱脂漂白棉50质量%与该热熔性短纤维50质量%进行均匀混合,用无规梳理机进行开纤和集聚,得到单位面积重量17g/m2的混合纤维网。
使依次层叠有上述准备的棉纤维网、SMS无纺布与混合纤维网的层叠体通过实施例1中使用的高压水流喷出装置,从棉纤维网侧以3MPa的喷出压力施加高压水流,接下来以6MPa的喷出压力施加高压水流。其后,从混合纤维网侧以6MPa的喷射压力施加高压水流后,干燥而得到表面材料。应予说明,使干燥温度为135℃时,仅同心芯鞘型复合短纤维的聚乙烯软化或熔融,由此得到各纤维相互间熔合结合而成的表面材料。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所使用的SMS无纺布中,将第一长纤维网和第二长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变更为6.25g/m2,并且将极细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变更为0.5g/m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表面材料。应予说明,单位面积重量的变更通过调整捕集面的移动速度和极细纤维的排出量而进行的。
比较例1
不使用SMS无纺布,仅使用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棉纤维网,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施加高压水流,得到单位面积重量35g/m2的表面材料。
比较例2
使用通过以下的方法得到的长纤维网代替SMS无纺布,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单位面积重量33g/m2的表面材料。
[长纤维网的制造]
使用熔点162℃且MFR 60g/10分钟的丙烯均聚物,在熔融温度230℃下使用具备多个0.6mmφ的纺丝孔的纺丝头,通过常规的纺粘法进行熔融纺丝,将长纤维集聚在捕集面,得到长纤维网。长纤维网中的长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3.5μm,长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3.0g/m2
通过上述的方法对实施例1~3、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得到的表面材料分别评价其单位面积重量、厚度、机械方向的拉伸强度、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损性。将其结果示于表1。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表面材料的与皮肤接触的面的耐磨损性优异。
[表1]
Figure BDA0004017664830000111

Claims (4)

1.一种棉纤维网侧与皮肤接触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依次层叠有由棉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网、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构成的第一长纤维无纺布、包含极细纤维的极细纤维无纺布、以及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构成的第二长纤维无纺布的层叠体施加高压水流,而破坏该极细纤维无纺布,并且使该棉纤维与该极细纤维缠结,其中,所述极细纤维含有丙烯系聚合物且其纤维直径比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的纤维直径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棉纤维为未脱脂且经漂白的棉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极细纤维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1g/m2~7g/m2
4.一种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包括由棉纤维构成的棉纤维网区域以及包含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长纤维的区域,纤维直径比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的纤维直径细的极细纤维与该棉纤维和该长纤维交织。
CN202180045538.2A 2020-07-02 2021-06-23 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9170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4880 2020-07-02
JP2020-114880 2020-07-02
PCT/JP2021/023703 WO2022004505A1 (ja) 2020-07-02 2021-06-23 衛生材料の表面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7070A true CN115917070A (zh) 2023-04-04

Family

ID=7931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5538.2A Pending CN115917070A (zh) 2020-07-02 2021-06-23 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04505A1 (zh)
CN (1) CN115917070A (zh)
TW (1) TW202216099A (zh)
WO (1) WO20220045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8058A (ja) * 1988-09-26 1990-03-28 Oji Paper Co Ltd 衛生用品の表面材
JP3305453B2 (ja) * 1993-09-02 2002-07-2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構造体
JP3736014B2 (ja) * 1997-03-10 2006-01-18 チッソ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
JP2001040564A (ja) * 1999-07-23 2001-02-13 Mitsui Chemicals Inc 柔軟性不織布及びその不織布積層体
JP3218416U (ja) * 2018-08-02 2018-10-11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ためのトップ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4505A1 (ja) 2022-01-06
JPWO2022004505A1 (zh) 2022-01-06
TW202216099A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89459B2 (ja) 捲縮複合繊維、及び当該繊維からなる不織布
KR100509539B1 (ko) 엉킴 부직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950004162B1 (ko) 적층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877784B2 (ja) 柔軟性不織布積層体
CN102471968B (zh) 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
PL179692B1 (pl) Wlóknina na odziez i materialy ochronne PL PL PL PL
JP3734277B2 (ja) 柔軟性不織布積層体
JP2001502388A (ja) 熱接着性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3850901B2 (ja) 複合繊維及び不織ウェブ
WO2000036200A1 (fr) Non tisse de fibres composites
JP3736014B2 (ja) 積層不織布
JP3109629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芯鞘型複合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JP2001140158A (ja) 伸縮性複合化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5884733B2 (ja) 積層不織布とその製品
JP5139669B2 (ja) 捲縮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05833A (ja) 柔軟性不織布積層体
JP5567836B2 (ja) 偏芯中空複合長繊維、それからなる長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用途
KR102500062B1 (ko) 스펀본드 부직포, 위생 재료, 및 스펀본드 부직포의 제조 방법
JP3852644B2 (ja) 分割型複合繊維、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CN115917070A (zh) 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4507389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繊維と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JP3712511B2 (ja) 柔軟性不織布
JP4581185B2 (ja)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TWI834962B (zh) 衛生材料的表面材及其製造方法
JP2001200463A (ja) 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9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UNITIKA Ltd.

Applicant after: Mitsui Chemical Asahi Living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UNITIKA Ltd.

Applicant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